CN102949678B -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49678B
CN102949678B CN201210508482.2A CN201210508482A CN102949678B CN 102949678 B CN102949678 B CN 102949678B CN 201210508482 A CN201210508482 A CN 201210508482A CN 102949678 B CN102949678 B CN 102949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parts
traditional chinese
hour
fil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084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49678A (zh
Inventor
林华清
李诗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Heng Fu Lin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engan Phar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engan Phar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engan Phar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084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496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49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9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49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9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包括以重量计的以下药材:大黄50-200份,细辛80-400份,栀子70-300份,姜黄20-200份,黄芩50-300份,黄柏50-200份,麻黄30-200份,石膏300-700份。将这些原料通过加工制成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该药物作为纯中药制剂,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安全、无毒,初用临床未发现一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及产生副作用;同时特别适宜出差、旅游在外应急之用。该中药剂量小、副作用小;且该中药的临床研究和前期回顾性研究表明:该制剂临床疗效好,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可对复发性口疮的治疗提供光明的前景,在国内外亦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开发前景,推广应用后将会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和用途。
背景技术
复发性口疮,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发病率高达20%左右。RAU轻者数月一次,重者慢性迁延,反复发作,妨碍饮食或说话,十分痛苦。复发性口疮病因复杂,尚不完全明确,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临床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许多学者对RAU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复发性口疮是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溃疡性疾病,其中氧自由基损伤、微循环障碍及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在RAU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口疮属于中医的“口糜”、“口破”、“口疡”、“口疳”等范畴。口疮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说:“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鼻窒口疡”。其指出口疮的发病与气候变化火热有关。晋代王叔和在《脉诀·诊法》中说:“右关沉实,脾热口甘,洪数则口疮”。其提出了口疮与脾热的关系。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中指出:“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明确了口疮与热乘心脾的关系,也成为后世治疗口疮的重要依据之一。
《血论证》说:“口者,胃之门户。”胃经食道、咽直通于口。口迎粮、舌辨味、齿咀嚼、胃纳食、脾运化,诸器官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纳饮食、化水谷以输精微的生理功能。又脾与胃互为表里,平素过食辛辣肥腻厚味,或喜饮醇酒,或外邪生热,日久蕴热化火,致使脾胃积热,火热循经上攻于口,熏蒸口舌,而致口舌生疮。
目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局部用药制剂主要有:
⑴消炎类药物:①膜剂,如金霉素药膜和复方四环素药膜等;②含漱剂,如2%四环素含漱液、0.12%洗必泰溶液等;③软膏剂和糊剂,如:金霉素倍他米松糊剂、金霉素甘油等;④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贴片、地塞米松糊剂、0.1%或0.5%去炎松软膏、0.1%倍他米松软膏等;⑤超声雾化剂;
⑵止痛类药物,如0.5%盐酸达克罗宁液,3%的双氯酚酸钠等;
⑶腐蚀性药物,如50%三氯醋酸等;
⑷生物制品,如素高捷疗口腔膏等;
⑸中药。
上述治疗的药物主要为西药品种,多以激素类、麻醉类、免疫调节剂、维生素治疗,无特效药物,而且该类药物具有疗效不肯定,副作用多等缺点,远期疗效不理想。
尽管现代医学对RAU发病机制已有了更深的认识,但由于其病因不能完全明确,因此目前临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也不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口感好、副作用小的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复方制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
大黄0.5-15份,细辛0.8-3份,栀子0.7-9份,姜黄0.2-9份,黄芩0.5-9份,黄柏0.5-2份,麻黄0.3-9份,石膏1-20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比范围是:
大黄0.5-3份,细辛0.8-2.5份,栀子0.8-3份,姜黄0.4-2份,黄芩0.7-5份,黄柏0.5-1.5份,麻黄0.4-2份,石膏2-1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上述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按上述药材用量配比,将药材洗净切碎,备用;
2)将11wt%的石膏原料粉碎备用;
3)将细辛、姜黄投入提取罐中,加细辛与姜黄重量之和12倍的水,浸泡1小时,煎煮提取挥发油,收集的挥发油密封冷藏备用,煎煮液过滤,收集滤液;向药渣中再加细辛与姜黄重量之和12倍的水,煎煮0.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收集的煎煮滤液备用;
4)将麻黄、黄柏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麻黄与黄柏重量之和12倍量的步骤3)所得的煎煮滤液,浸泡1小时后,煎煮0.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向药渣中再加麻黄与黄柏重量之和8倍的步骤3)所得煎煮滤液,煎煮0.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药渣再加步骤3)中剩余的煎煮滤液,煎煮0.5小时,过滤,合并三次的滤液,在多效蒸发器里,于0.6-0.8个大气压下,浓缩到含膏量20%-30%的溶液;
5)称取处方量的栀子、大黄、黄芩及89wt%的石膏,加入这四味药材重量之和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药渣加这四味药材重量之和8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药渣再加这四味药材重量之和8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三次的滤液,在多效蒸发器里,于0.6-0.8个大气压下,浓缩到含膏量20%-30%的溶液;
6)将步骤4)、5)所得的溶液合并,按上述浓缩方法浓缩至含膏量40%-60%,干燥、粉碎过筛得80-120目浸膏粉;
7)将步骤6)所得的浸膏粉、步骤2)所得的石膏粉、步骤3)所得的挥发油混合后加入常规辅料按常法加工成口含片。
步骤7)中所述的常规辅料占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乳糖8%~20%,甘露醇5%~15%,水溶性淀粉5%~15%,羧甲基淀粉钠1%~5%,羟丙基纤维素1%~5%,枸橼酸0.01%~0.1%,甜菊糖0.1%~1%,薄荷油0.1%~1%。
所述步骤5)中黄芩在水沸时加入,石膏包煎。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在制备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中的应用。
以下为本发明的方解:
胃火口疮之实证,治必以清热泻火,解毒祛邪为主,邪去正即可复,口疮则愈。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归胃、肺经。石膏为治疗胃热口疮之要药,故为方中君药。《伤寒论》谓:“伤寒,解后,胃热口疮,……竹叶石膏汤主之。”方中重用石膏,以清热泻火解毒。
黄芩,苦寒,清上焦之火。《医学传心录》云:“口疮者,脾火之游行。口者,脾之外侯也,脾火上行则口内生疮。治之小承气汤配以黄芩。”如此配伍,意则腑通热降,火熄疮愈。黄柏,苦寒,清下焦之火。《药品化义》云:“黄柏,味苦,是以降火能自顶自踵,沦肤彻髓,无不周到。……治五心烦热,目痛口疮诸症。”栀子,苦寒,泻三焦之火。《重订囊秘喉书》提及:“治胃热火郁,及口疮。山栀,石膏……,煎清汁饮。”以泻脾胃伏火,达到治疗口疮的目的。以上三味为方中臣药,泻火解毒,与石膏配伍能增强其功效。
细辛,辛温发散。火郁于内,不得透泄,取其发散之力,使郁得泄,而阳明郁热自解。《纲目》记载:“细辛,辛温能散,……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麻黄,辛温。《口齿类要》:“口舌生疮,大便秘结,或发热烦躁,疮毒作痒等症。麻黄,桔梗,石膏,黄芩……,水煎服。”辛可发散,能宣通气机。细辛与麻黄,均为辛温发散之品,既散郁热,又能制方中寒凉药太过之弊。姜黄,行气活血止痛。细辛、麻黄、姜黄三味药物,散发郁热,行气活血止痛,为方中之佐药。
大黄,苦寒泻下,既能佐生石膏、黄芩、栀子等药物清泄胃火,又能使胃热下行而去,为方中之使药。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全方以苦寒、辛温药为主,通过上清下泻,达到清热泻火解毒之目的。配伍辛温发散之品,散发明阳之郁热,即遵火郁发之之意,稍佐姜黄以行气活血。诸药配伍,共奏清热泻火,解毒敛疮之功效。
本发明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的药效学试验资料如下:
1、该中药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治疗各组红肿较轻、肿胀度较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表明本品有一定抗炎作用。
2、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组足跖肿胀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3、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齿龈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组的高低剂量组的齿龈肿胀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肿胀度,经组间t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4、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提高家兔的牙髓电刺激痛阈值,表明其具有一定镇痛作用。
5、该中药镇痛试验(热板法):通过该中药高,低剂量组对昆明种雌性小白鼠给药后30,60,90min痛域值测定,阳性对照组消炎痛。结果显示该中药高低剂量组、消炎痛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鼠痛域值,通过自身比较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其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表明该中药有镇痛作用。
6、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齿龈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对G-无芽胞厌氧菌的抑制作用略强于对G+病原性球菌的作用。
7、该中药治疗醋酸性口疮和表皮葡萄球菌性口疮药效学研究
本实验对豚鼠醋酸性口疮和家兔表皮葡萄球菌性口疮连续给予该中药及阳性药华素片5d后,综合溃疡直径大小、炎症指数以及各组口疮溃疡愈合时间,得到数据见表1及表2,其中表1是该中药治疗与阳性药华素片对醋酸性口疮的影响的对比数据,表2是对表皮葡萄球菌性口疮影响的对比数据。
说明:依临床给药量(约0.45~0.9g/人/次,一日4次)推算,该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80mg/kg/次、40mg/kg/次、20mg/kg/次,一日4次;阳性药物华素片按临床给药量(以碘计1.5mg/人/次,一日4次)推算,家兔给药剂量为0.090mg/kg/次,一日4次;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
表1
表2
由上述表1和表2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对口疮溃疡直径的影响。给药3天后,该中药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缩小豚鼠醋酸性口疮的溃疡直径,高剂量和中剂量能显著缩小家兔表皮葡萄球菌性口疮的溃疡直径。
第二、对口疮溃疡指数的影响。给药3天后,该中药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均能有效减轻豚鼠醋酸性口疮、家兔表皮葡萄球菌性口疮的炎症。
第三、对口疮溃疡愈合时间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该中药高剂量能显著缩短轻豚鼠醋酸性口疮的愈合时间,高、中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家兔表皮葡萄球菌性口疮的溃疡愈合时间。
综上所述,该中药对醋酸性口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药效与阳性对照药华素片相当;该中药又可呈剂量依赖性治疗表皮葡萄球菌性口疮,且药效强于华素片阳性对照药。提示该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和促进创伤愈合作用。
8、该中药治疗免疫性口疮药效学研究
本实验对家兔免疫性口疮连续给予该中药及阳性药华素片5d后,综合溃疡直径大小、炎症指数以及各组口疮溃疡愈合时间,得到数据见表3,表3是该中药治疗与阳性药华素片对免疫性口疮的影响的对比数据。
说明:依临床给药量(约0.45-0.9g/人/次,一日4次)推算,该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80mg/kg/次、40mg/kg/次、20mg/kg/次,一日4次;阳性药物华素片按临床给药量(以碘计1.5mg/人/次,一日4次)推算,家兔给药剂量为0.090mg/kg/次,一日4次;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给予同量生理盐水(80μl/kg/次)。
表3
本实验对家兔免疫性口疮连续给予该中药及阳性药华素片5d后,综合溃疡直径大小、炎症指数、各组溃疡愈合时间以及抗口腔黏膜抗体的浓度,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对口疮溃疡直径的影响:给药3天后,该中药高剂量能显著缩小家兔免疫性口疮的溃疡直径。
第二、对口疮溃疡炎症指数的影响:给药3天后,该中药高剂量能有效减轻家兔免疫性口疮的炎症。
第三、对口疮溃疡愈合时间的影响:该中药高剂量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缩短家兔免疫性口疮的溃疡愈合时间。
第四、对抗口腔黏膜抗体浓度的影响:该中药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降低抗口腔黏膜抗体的浓度。
综上所述,该中药对免疫性口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药效与阳性对照药华素片相当;该中药又可呈剂量依赖性治疗免疫性口疮,且药效强于华素片阳性对照药。提示该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和促进创伤愈合作用。
9、该中药皮肤过敏与刺激性试验
⑴豚鼠皮肤过敏试验:给药后观察72小时,皮肤色泽正常,无红斑水肿,各时间点反应分值、致敏率均为0,按标准判定属于无致敏性物质。
⑵家兔牙龈粘膜刺激试验:给药后观察7天,试验组动物在规定的时间点上,均未观察到牙龈粘膜充血、水肿及溃疡,与赋形剂组、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异常。
⑶本品对豚鼠口腔破损粘膜的刺激作用:观察结果表明各给药组在给药期间未见溃疡处有充血、红肿等刺激症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在给药第二天即见粘膜溃疡处分泌物减少.溃疡面积及深度减小。其粘膜溃疡愈合情况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
⑷对家兔眼结膜刺激试验:给药后观察72小时,在低于2g/ml浓度范围内对眼结膜为无刺激性。
10、该中药急性毒性试验
在最大给药体积,最高浓度,剂量达到125g/kg的情况下,一次灌胃给药,未观测到本品对实验小鼠造成的中毒死亡现象,无法测得该中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等毒理学参数,对小鼠一次给药最大体积耐受量为125g/kg,不引起毒性反应,此剂量大于人用量的100倍。
11、该中药长期毒性试验
本实验用Wistar大鼠对该中药进行了12周连续给药的毒性试验,给药组分为高、中、低剂量组,设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动物体重增长比较无明显差异,外周血、血生化、及重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切片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各给药组重要脏器系数与对照组脏器系数比较无明显差异。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的临床研究:
申请人委托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对复发性口腔溃疡(胃火上炎型口疮)进行观察,病人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中医证候判定标准(李元聪主编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第1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8月)及疗效判定标准均按照复发性口腔溃疡(胃火上炎型口疮)试验方案执行。试验药为该中药,对照药物为牛黄解毒片。共观察了34例,其中该中药22例(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0%;牛黄解毒片12例(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83%。结果显示该中药优于牛黄解毒片。
1、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西医复发性口疮诊断标准;
2)符合中医证候胃火上炎证诊断标准;
3)口疮此次病程不得超过2天;
4)口疮患者至少3个月发作1次以上;
5)年龄18~65岁;
6)本次发病未服用药物。
2、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西医复发性口疮的诊断标准及分型为腺周口疮、非复发性口疮,创伤性溃疡、感染性口炎、白塞病。
2)不符合中医复方性口疮胃火上炎证的中医辨证标准;
3)口腔黏膜结核性溃疡;
4)口腔黏膜癌性溃疡;
5)梅毒性口腔黏膜溃疡;
6)因麻疹,猩红热,流感及粒细胞缺乏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引起的咽部症状或炎症;
7)过敏体质及对药物及食物有过敏史者;
8)妊娠及意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9)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败血症和精神病患者;
10)近三个月内参加临床试验者。
3、随机分组
随机数字表由第四军医大学统计夏结来教授借助SAS统计分析系统产生,按受试者的就诊顺序发给相应编号的药物。
4、药物
1)试验药物:该中药,规格:0.6g/片。口含片,含化,一次2片,一日4次。分别在三餐后及晚上睡前进行。
2)阳性对照药:牛黄解毒片,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2020716,规格:0.3g/片。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分别在三餐后进行。
3)药物模拟剂:试验药模拟剂为该中药赋形剂,规格:0.6g/片,其中不含该中药处方组成的8种中药成分。口含片,含化,一次2片,一日4次。分别在三餐后及晚上睡前进行。
阳性对照药模拟剂为牛黄解毒片赋形剂,其中不含牛黄。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分别在三餐后进行。
4)药物包装及编号:由申办者、统计学专家、分药人员、分药监督员共同参加确认申办方提供的药物与研究方案一致,对试验药和对照药进行分装。用量为4+1天,每个受试者用量为1个包装(盒装),每一个包装又包括口含片和口服片两个小包装(瓶装)。
试验组药物包装:口含片为该中药,40片;口服片为牛黄解毒片赋形剂(模拟剂),45片。
对照组药物包装:口含片为是该中药赋形剂(模拟剂)40片;口服片为牛黄解毒片,45片。
5、复发性口疮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5月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制定。
复发性口疮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
⑴轻型口疮溃疡小而浅数目少,1~3个,1~2mm大小较浅在,红肿不著,边缘整齐有红晕,基地稍凹平坦,一般7~10天愈合,愈合不留疤痕。
⑵口炎性口疮又称疱疹样口疮,溃疡表浅平坦形状不规则,可由小米粒大小到蚕豆大小,数目多可达数十个,可互相融合,有黄色渗出,周围充血明显范围大,疼痛明显。
复发性口疮症状、体征分级见表4:
表4
2)中医辨证及证候判定标准:参照李元聪主编《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2005午8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制定。
胃火上炎型
主症:口腔溃疡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数目稍多,中央凹陷,周围充血水肿,表面覆有黄色假膜,灼热疼痛。(黄、红、凹、痛)
次症:口干喜冷饮,口粘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象: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
脉象:脉滑数。
以上主症四项必备,次症兼具两项或两项以上,结合舌象、脉象,即可诊断。
中医证候量化记分标准主症见表5:
表5
次症见表6
表6
6、复发性口疮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用药5天以内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
显效:用药5天以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减少≥70%)。
有效:用药5天以内症状、体征减轻(积分减少≥30%)。
无效:用药5天以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病情程度积分减轻率=(治疗前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前症状体征总积分×100
7、治疗结果见表7
表7
本发明所述中药复方制剂是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的纯中药制剂,该制剂属于局部定向给药制剂,有快速止痛及口服后清胃火治本的双重作用,从而做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结合。含化时直接附于病灶表面,通过粘膜吸收药物直接进入病灶局部,镇痛消炎效果明显。连续服用三天即可消除炎症和疼痛,不再复发,充分体现了速效、高效、长效的优点。全方以苦寒、辛温药为主,通过上清下泻,达到清热泻火解毒之目的。配伍辛温发散之品,散发明阳之郁热,即遵火郁发之之意,稍佐姜黄以行气活血。诸药配伍,共奏清热泻火,解毒敛疮之功效。用于复发性口疮胃火上炎证出现的口腔粘膜溃烂,局部红肿,灼热疼痛及便结尿黄等症状,疗效显著。
该中药具有的特点是:①可增大病灶局部药物浓度;②起效时间短,快速有效;③口感佳,病人依从性好;④对胃、肠无化学性刺激性;⑤标本兼治。
该中药作为纯中药制剂,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安全、无毒,初用临床未发现一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及产生副作用。同时特别适宜出差、旅游在外应急之用。该中药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该中药的临床研究和前期回顾性研究表明:该制剂临床疗效好,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可对复发性口疮的治疗提供光明的前景,在国内外亦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开发前景,推广应用后将会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其限制。
实施例1:
该中药的配方:大黄1份,细辛1.2份,栀子2份,姜黄0.5份,黄芩1份,黄柏0.8份,麻黄0.6份,石膏2份。
实施例2:
该中药的配方:大黄10份,细辛3份,栀子8份,姜黄9份,黄芩5份,黄柏2份,麻黄5份,石膏10份。
实施例3:
该中药的配方:大黄15份,细辛3份,栀子9份,姜黄9份,黄芩9份,黄柏2份,麻黄9份,石膏20份。
实施例4:
该中药的配方:大黄5份,细辛1份,栀子4份,姜黄6份,黄芩3份,黄柏1份,麻黄2份,石膏3份。
实施例5:
该中药的配方:大黄0.5份,细辛0.8份,栀子0.7份,姜黄0.2份,黄芩0.5份,黄柏0.5份,麻黄0.3份,石膏1份。
实施例6:
该中药的配方:大黄0.5份,细辛0.8份,栀子0.8份,姜黄0.4份,黄芩0.7份,黄柏0.5份,麻黄0.4份,石膏2份。
实施例7:
该中药的配方:大黄3份,细辛2.5份,栀子3份,姜黄2份,黄芩5份,黄柏1.5份,麻黄2份,石膏10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上述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按上述药材用量配比,将药材洗净切碎,备用;
2)将11wt%的石膏原料粉碎备用;
3)将细辛、姜黄投入提取罐中,加细辛与姜黄重量之和12倍的水,浸泡1小时,煎煮提取挥发油,收集的挥发油密封冷藏备用,煎煮液过滤,收集滤液;向药渣中再加细辛与姜黄重量之和12倍的水,煎煮0.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收集的煎煮滤液备用;
4)将麻黄、黄柏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麻黄与黄柏重量之和12倍量的步骤3)所得的煎煮滤液,浸泡1小时后,煎煮0.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向药渣中再加麻黄与黄柏重量之和8倍的步骤3)所得煎煮滤液,煎煮0.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药渣再加步骤3)中剩余的煎煮滤液,煎煮0.5小时,过滤,合并三次的滤液,在多效蒸发器里,于0.6-0.8个大气压下,浓缩到含膏量20%-30%的溶液;
5)称取处方量的栀子、大黄、黄芩及89wt%的石膏,加入这四味药材重量之和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药渣加这四味药材重量之和8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药渣再加这四味药材重量之和8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三次的滤液,在多效蒸发器里,于0.6-0.8个大气压下,浓缩到含膏量20%-30%的溶液;
6)将步骤4)、5)所得的溶液合并,按上述浓缩方法浓缩至含膏量40%-60%,干燥、粉碎过筛得80-120目浸膏粉;
7)制备口含片时,将步骤6)所得的浸膏粉与步骤2)所得的石膏粉混合,加入中药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8%~20%的乳糖,5%~15%的甘露醇,5%~15%的水溶性淀粉,1%~5%的羧甲基淀粉钠,1%~5%的羟丙基纤维素,0.01%~0.1%的枸橼酸,0.1%~1%的甜菊糖,0.1%~1%的薄荷油,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步骤3)所得的挥发油,压片制成口含片剂。
所述步骤5)中黄芩在水沸时加入,石膏包煎。
本品每片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12mg,且本品不得检出马兜铃酸A。
用上述药物原料组方及辅料配制加工成的口含片,经临床应用用于复发性口疮胃火上炎证出现的口腔粘膜溃烂,局部红肿,灼热疼痛及便结尿黄等症状。口含片的用法用量为:含服。一次1~2片,一日4次,分别在三餐后及晚上睡前服用。疗程为5天,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在制备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中的应用。

Claims (5)

1.一种药物在制备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重量计的以下原料制成:
大黄0.5-15份,细辛0.8-3份,栀子0.7-9份,姜黄0.2-9份,黄芩0.5-9份,黄柏0.5-2份,麻黄0.3-9份,石膏1-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重量计的以下原料制成:
大黄0.5-3份,细辛0.8-2.5份,栀子0.8-3份,姜黄0.4-2份,黄芩0.7-5份,黄柏0.5-1.5份,麻黄0.4-2份,石膏2-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中药的具体步骤为:
1)按上述药材用量配比,将药材洗净切碎,备用;
2)将11wt%的石膏原料粉碎备用;
3)将细辛、姜黄投入提取罐中,加细辛与姜黄重量之和12倍的水,浸泡1小时,煎煮提取挥发油,收集的挥发油密封冷藏备用,煎煮液过滤,收集滤液;向药渣中再加细辛与姜黄重量之和12倍的水,煎煮0.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收集的煎煮滤液备用;
4)将麻黄、黄柏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麻黄与黄柏重量之和12倍量的步骤3)所得的煎煮滤液,浸泡1小时后,煎煮0.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向药渣中再加麻黄与黄柏重量之和8倍的步骤3)所得煎煮滤液,煎煮0.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药渣再加步骤3)中剩余的煎煮滤液,煎煮0.5小时,过滤,合并三次的滤液,在多效蒸发器里,于0.6-0.8个大气压下,浓缩到含膏量20%-30%的溶液;
5)称取处方量的栀子、大黄、黄芩及89 wt %的石膏,加入这四味药材重量之和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药渣加这四味药材重量之和8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
药渣再加这四味药材重量之和8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三次的滤液,在多效蒸发器里,于0.6-0.8个大气压下,浓缩到含膏量20%-30%的溶液;
6)将步骤4)、5)所得的溶液合并,按上述浓缩方法浓缩至含膏量40%-60%,干燥、粉碎过筛得80-120目浸膏粉;
7)将步骤6)所得的浸膏粉、步骤2)所得的石膏粉、步骤3)所得的挥发油混合后加入常规辅料按常法加工成口含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的常规辅料占中药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乳糖8%~20%,甘露醇5%~15%,水溶性淀粉5%~15%,羧甲基淀粉钠1%~5%,羟丙基纤维素1%~5%,枸橼酸0.01%~0.1%,甜菊糖0.1%~1%,薄荷油0.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黄芩在水沸时加入,石膏包煎。
CN201210508482.2A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29496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08482.2A CN102949678B (zh)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08482.2A CN102949678B (zh)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9678A CN102949678A (zh) 2013-03-06
CN102949678B true CN102949678B (zh) 2015-03-25

Family

ID=47759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8482.2A Active CN102949678B (zh)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49678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6223A (zh) * 2005-03-31 2005-10-26 湖北恒安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牙病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6223A (zh) * 2005-03-31 2005-10-26 湖北恒安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牙病的药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石辛牙痛口含片对智齿冠周炎病人冠周盲袋细菌的抑制作用;吴军正等;《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11231;第21卷(第10期);576-58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9678A (zh) 201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8121B (zh) 用于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牙膏
CN102139030B (zh) 一种治疗牙龈炎的口腔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3539B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6217880B1 (en)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recurrent ulcer of mouth and behcet's syndrome
CN102698097B (zh) 用于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剂型、制备方法和牙膏
CN102178844A (zh) 一种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4933B (zh) 复发性口腔溃疡散
CN102698122B (zh) 用于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备方法、牙膏和给药方式
CN101732558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颗粒剂
CN105535738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US8158159B2 (e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 for treating tinea of feet and ha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KR100566542B1 (ko) 알레르기성 비염과 감기의 예방 및 치료용 건강식품조성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872368B (zh) 一种用于泻火解毒的中药贴敷制剂
CN108465061A (zh) 一种用于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949678B (zh)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585580B (zh) 一种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制剂
CN106138721A (zh)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343503B (zh)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663012A (zh)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638336A (zh) 全天麻片
Kumar et al. Safety and Toxicity of Botanical Medicines: A critical Appraisal
CN102327304A (zh) 一种防治慢性高原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3860A (zh)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6954A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1857A (zh)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43103, Yichang, Hubei province Yiling District Heng Jiang pharmaceutical Biological Industry Park

Patentee after: Hubei Heng Fu Lin pharmaceutical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443103, Yichang, Hubei province Yiling District Heng Jiang pharmaceutical Biological Industry Park

Patentee before: Hubei Hengan Phar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