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47031A - 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47031A
CN102947031A CN2011800244867A CN201180024486A CN102947031A CN 102947031 A CN102947031 A CN 102947031A CN 2011800244867 A CN2011800244867 A CN 2011800244867A CN 201180024486 A CN201180024486 A CN 201180024486A CN 102947031 A CN102947031 A CN 102947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ck
light alloy
alloy wheel
bar
periph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44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47031B (zh
Inventor
冲胜
平冈宗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KOKU CHUCK CO
Teikoku Chu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KOKU CHUCK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KOKU CHUCK CO filed Critical TEIKOKU CHUCK CO
Publication of CN102947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7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47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7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1/00Chucks; Expansion mandrels; Adaptations thereof for remote control
    • B23B31/02Chucks
    • B23B31/10Chu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taining or gripping devices or their immediate operating means
    • B23B31/12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 B23B31/1207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moving obliquely to the axis of the chuck in a plane containing this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1/00Chucks; Expansion mandrels; Adaptations thereof for remote control
    • B23B31/02Chucks
    • B23B31/10Chu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taining or gripping devices or their immediate operating means
    • B23B31/12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 B23B31/16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moving radially
    • B23B31/16287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moving radially using fluid-pressure means to actuate the grip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15/00Details of workpieces
    • B23B2215/08Automobil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31/00Details of chucks, toolholder shanks or tool shanks
    • B23B2231/22Compensating chucks, i.e. with means for the compensation of irregularities of form or 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79/00Chucks or sockets
    • Y10T279/10Expanding
    • Y10T279/1021Fluid-pressure actu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 Tur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既能缩短轻合金车轮的车削加工所需的时间,又能在该加工中抑制偏心的产生。当对轻合金车轮用的工件(W)的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与盘部(D)的内侧面(2)进行车削以后,在下道工序中,以该盘部(D)的内侧面(2)与上述轮毂安装部(C)为基准而夹紧上述轻合金车轮用的工件(W),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在上述下道工序的车床上使用,其由挠性动力卡盘与拉入式卡盘构成,并能够对上述轮辋部件(A)的外周面(3)的整个区域进行加工,其中,上述挠性动力卡盘构成为,在与上述车床的主轴中心同心固定的卡盘主体(10)上,沿与中心轴垂直的两个截面的各圆周,分别在上述卡盘主体(10)的径向上的等分方位配置至少12个直径相等的缸室(21、31),利用向各缸室(21、31)内供给的压力流体来使活塞(22、32)进行动作,从而对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进行补偿握持,上述拉入式卡盘构成为,在对轮毂安装部(C)进行定心、握持以后,朝卡盘主体(10)的基准面拉入盘部(D)的内侧面(2)并使之与上述基准面密接。

Description

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铝制车轮、镁制车轮等轻合金车轮进行车削加工时所使用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
背景技术
铝制车轮、镁制车轮等轻合金车轮的车削加工,通常使用具备3个至6个指形爪(finger jaw)的指形卡盘(finger chuck)装置并分为多个工序来进行。
即,例如基于图6所示的一般的指形卡盘装置、轻合金车轮(以下,称作工件W)来进行说明,其中,工件W在盘部D的外周具有环状的轮辋部件A,在该轮辋部件A的宽度方向两侧具有轮辋凸缘部B、B。
并且,盘部D在其中央具备轮毂安装部(轮毂孔)C,且在该轮毂安装部C的周围具有规定数量的形成了规定间距的螺栓孔。此外,还存在通过对半分割为盘部D侧及其相反侧的方式来制作轮辋部件A的情况。
例如,对分为两个工序来进行车削的情况进行说明,第一工序中,首先如图6(a)所示,使一方的轮辋凸缘部B紧贴设于卡盘主体的前部的夹紧座5,从而在指形爪6与夹紧座5之间夹持并夹紧该轮辋凸缘部B。此时,盘部D的设计(design)端面1朝向内侧。
该状态下,对轮毂安装部C周围的盘部D的内侧面2、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等进行车削,进而,对轮辋部件A的外周面3的一部分、即不与指形爪6干涉的部分进行车削。
此时,在指形卡盘装置通常具备与使用了指形爪6和夹紧座5的指形夹紧机构不同的定心机构。
定心机构中例如具有如下机构等,即:利用弹簧的弹力来向前方挤压设于卡盘装置的前表面的板材,并利用设于该板材的外缘的锥形部来从其内侧对轮辋部件A进行定心的机构;或者利用弹簧的弹力来向前方挤压锥形体,并利用该锥形体的外周锥形面来从轮毂安装部C的内侧进行定心的机构。
接下来,第二工序中,对在第一工序中无法车削的部分进行车削。第二工序中,如图6(b)所示,使盘部D的设计端面1以朝向外侧的方式进行反转,从而在指形爪6与夹紧座5之间夹持并夹紧此前的相反侧的轮辋凸缘部B。使用与上述相同的机构来进行定心。
该状态下,对工件W的盘部C的设计端面1、以及轮辋部件A的外周面3的剩余部分进行车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664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947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68405号公报
根据现有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如上述那样,第一工序中,除了对轮毂安装部C进行加工以外,还对轮辋部件A的内径(内周面4)与轮辋的外径(外周面3)的一部分进行加工,第二工序中,对轮辋部件A的外径(外周面3)的剩余部分与盘部D进行加工。
此外,与第二工序比较,由于加工面积相对较大的第一工序的加工时间较长,因此还存在如下情况,即,进一步将该第一工序分为两个工序,从而分为所用时间近似的共计3个工序来进行加工。
因此,横跨多个工序而对轮辋部件A的外径(外周面3)进行加工,从而存在加工所需时间增长的问题。
并且,由于使用在指形爪6与夹紧座5之间夹持并夹紧工件W的轮辋凸缘部B的指形夹紧机构,从而该指形爪6会从其外周握持工件W的轮辋凸缘部B。
因此,若在高速旋转时进行使用,则指形爪6会因离心力而被向外侧拉拽从而使得握持力衰减,因而存在转速受到限制的问题。
另外,该指形爪6握持的轮辋凸缘部B并非平面的形状,而是包括倾斜面、凹凸的复杂的形状。
因此,在利用指形爪6夹紧工件W的轮辋凸缘部B之后,若对工件W的轴中心部(轮毂安装部C附近)、轮辋部件A的外周面3施加按压力,则该被按压的部分有时会进行动作。其理由在于,由于轮辋凸缘部B并非平坦面,从而指形爪6相对于工件W的抵接面会发生变化。
因此,相对于卡盘主体的轴心而产生工件W的错位,例如,即使在轮辋部件A的一半的加工期间内也会产生偏心,从而存在车轮的不平衡加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缩短轻合金车轮的车削加工所需的时间,并且在该加工过程中抑制偏心的产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如下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其在下述下道工序的车床中使用,轻合金车轮用的工件在盘部件的外周具有环状的轮辋部件、且在该轮辋部件的宽度方向两侧具有轮辋凸缘部,在上述盘部件的中央具有轮毂安装部,对于所述工件,至少在对上述轻合金车轮用的工件的上述轮辋部件的内周面与上述盘部的内侧面进行车削之后,在所述下道工序中以该盘部的内侧面与上述轮毂安装部为基准进行夹紧,上述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由挠性动力卡盘与拉入式卡盘构成,并能够对上述轮辋部件的外周面的整个区域进行加工,其中,上述挠性动力卡盘构成为,在与上述车床的主轴中心同心地固定的卡盘主体上,沿与该卡盘主体的中心轴垂直的两个截面的各圆周,分别在上述卡盘主体的径向上的等分方位配置至少12个直径相等的缸室,利用向该各缸室内供给的压力流体来使各活塞进行动作,从而在与该各活塞一体动作的各杆的前端,沿上述两个截面的各圆周分别对上述轮辋部件的内周面进行补偿握持,上述拉入式卡盘构成为,在对上述轮毂安装部进行定心、握持以后,朝卡盘主体的基准面拉入上述盘部的内侧面而使之与该基准面密接。
即,在作为车削加工的第一工序的至少轮辋部件的内周面与盘部的内侧面的车削过程中,例如,使用以往使用的指形卡盘装置来握持工件而进行加工,在此后的第二工序中,为了对轮辋部件的外周面等(根据情况,为盘部的设计端面等)进行车削,能够使用由本结构构成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
根据该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第二工序中,除了为了进行定心而握持的轮毂安装部以外,只要握持轮辋部件的内周面即可,由于在轮辋部件的外周面没有妨碍物,从而能够对该外周面的整个区域进行加工。因此,无需在第一工序中对轮辋部件的外周面进行车削,从而能够缩短车削加工所需的时间。
并且,能够沿与卡盘主体的中心轴垂直的两个截面的各圆周,即、在轴向两处位置的圆周上分别具有多个活塞与杆,由于对轮辋部件的内周面进行补偿(中心补偿)握持,从而能够抑制其加工过程中的偏心的产生。因此,不会因挠性动力卡盘而使借助拉入式卡盘进行定心而实现的中心精度出现偏差,能够实现优异的车轮平衡。
此外,作为拉入式卡盘的结构,能够使用众所周知的结构。
并且,根据该结构,能够缩短第一工序所需的时间,虽然加工时间取决于工件的种类、车削内容,但是也能够使第一工序与第二工序的加工时间大体上达到相同程度。
并且,现有方法中,在第一工序与第二工序中(由于偏心的影响)加工的连接处明显,与此相对,根据该结构,例如,在以单个夹紧的方式来用两个刀具(主轴方向用与主轴相反方向用)对轮辋部件的外周面的整体进行加工的情况下,能够无连接处地完成工件的加工,并使其外观漂亮、且能提高商品价值。
并且,根据该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由于是所谓的内径握持,反倒会因离心力而使由活塞与杆对轮辋部件的内周面按压的力增加,从而还具有转速不会受到限制的优点。
并且,由于现有的指形卡盘装置的指形爪向外径侧以较大幅度突出,从而卡盘的外径较大,与此相对,根据该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不存在上述那样的突出物,从而卡盘外径较小。因此,即使是相同的重量也能够降低惯性力矩。
并且,若指形爪以高速进行旋转,则会因空气阻力而出现较大的刮风声(有时会使作业者产生恐惧心理),并且使得空气阻力较大且马达负载较大,但根据该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形成为如下环保卡盘,即,在外周不存在会产生空气阻力的突起部,能够降低刮风声,并能够减小马达负载。
在这些结构中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将上述杆的前端设为与上述缸室的轴心垂直的平面,并使该平面与上述轮辋部件的内周面抵接。
若杆的前端是平面,则该平面的端缘在两处位置与轮辋部件的内周面抵接。这是由于内周面的抵接部大体上形成为圆筒面。因此,按压力集中于该两处位置,从而能够稳固地握持工件,并且,由于杆的前端对工件的按压力较为集中,因此还能够防止车削加工过程中的杆绕轴旋转。
并且,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杆在其前端具有装卸自如的把持部件,上述平面设于上述握持部件。
若把持部件装卸自如,则能够根据工件的形状、大小来适当地更换为不同形状、大小的把持部件,从而提高卡盘装置的通用性。
进而,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使上述把持部件的上述平面比进入上述缸室内的部分的上述杆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利用该突出的部分的上述平面来对上述轮辋部件的内周面的、与上述杆所面对的部分相比倾斜角相对较小的部位进行握持。
对于上述轮辋部件的内周面的握持位置而言,在通过卡盘主体的轴心的截面上,优选尽量相对于该轴心不倾斜,但即使在该轮辋部件的内周面相对于卡盘主体的轴心倾斜角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像上述那样地使把持部件突出,也能够将倾斜角较小的部位作为握持部位。
本发明能够缩短轻合金车轮的车削加工所需的时间,并能够在该加工过程中抑制偏心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图1(a)是侧视剖视图,图1(b)是主视图。
图2是图1(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1(b)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a)、图6(b)是现有例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M是车床,具备:盘部件D,其在中央具备轮毂安装部C,并且在该轮毂安装部C的周围具有螺栓孔;以及环状的轮辋部件A,其设于该盘部件D的外周,并将在该轮辋部件A的宽度方向两侧具备轮辋凸缘部B的完整一体(one piece)的轻合金车轮的工件W设为其握持的对象。
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M在如下第二工序中使用,在前段的第一工序中,至少对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与盘部D的内侧面2进行车削,然后在该第二工序中,以该盘部D的内侧面2与轮毂安装部C的内周面为基准进行夹紧,对轮辋部件A的外周面3整体与盘部D的设计端面1进行车削。
其结构形成为,在与车床的主轴中心同心地固定的卡盘主体10的外周具有对工件W的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进行握持的挠性动力卡盘,并且该卡盘主体10的前部具有定心用的小型的拉入式卡盘,该拉入式卡盘具有拉入工件W的功能,并且配置有对工件W相对于卡盘主体10的轴向的位置进行定位的止挡件9。
此外,图1(a)等中,附图标记11表示后板,附图标记12表示接合板(adapter plate),附图标记13表示主体部,附图标记17表示中心部件,附图标记18表示环状部件,附图标记19表示外周部件。这些部件通过螺栓等而被一体化,从而构成卡盘主体10。
挠性动力卡盘在沿该卡盘主体10的轴心方向不同的位置具有第一把持单元20与第二把持单元30。
第一把持单元20在沿着与卡盘主体10的中心轴向垂直的截面的圆周、且在上述卡盘主体10的径向上的等分的方位具有18个直径相等的第一缸室21。
并且,第二把持机构30也在沿着与卡盘主体10的中心轴垂直的截面的圆周、且在上述卡盘主体10的径向上的等分的方位具有18个直径相等的第二缸室31。
这些第一缸室21、第二缸室31的数量能够根据工件W的种类、车床的规格而适当地增减,但为了进行以下所述的补偿(中心补偿)握持,分别至少需要12个以上。
在第一把持单元20的各第一缸室21内收纳有第一活塞22,该第一活塞22沿第一缸室21的轴向进退自如。并且,在该第一活塞22一体地设有向卡盘主体1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一杆23。第一杆2在其前端经由螺纹而装卸自如地具有第一把持部(把持部件)24。
该第一把持单元20的缸是双动式缸,隔着各第一缸室21的第一活塞22而分别在内径侧与外径侧与共通的油路40、43连通。
内径侧的油路40通过油路41而与所有的第一缸室21连通,该油路41在绕卡盘主体10的轴心设置的环状部件18、与进而设于该环状部件18的外周的主体部13之间设置。设于环状部件18的外周整周的凹部与主体部13的内周面之间构成上述油路41。因此,从共通的流体压力供给源对所有的第一缸室21作用共通的流体压力。
外径侧的油路43通过油路42而与所有的第一缸室21连通,该油路42在设于卡盘主体10的外周的外周部件19、与设于该外周部件19的内侧的上述主体部13之间设置。设于外周部件19的内周整周的凹部与主体部13的外周面之间构成上述油路42。因此,从共通的流体压力供给源对所有的第一缸室21作用共通的流体压力。
在第二把持单元30的各第二缸室31内收纳有第二活塞32,该第二活塞32沿第二缸室31的轴向进退自如。并且,在该第二活塞32一体地设有向卡盘主体1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二杆33。第二杆33在其前端经由螺纹而装卸自如地具有第二把持部(把持部件)34。
该第二把持机构30的缸也是双动式缸,隔着各第二缸室31的第二活塞32而分别在内径侧与外径侧与共通的油路40、43连通。
该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把持单元20的内径侧的油路40与第二把持单元30的内径侧的油路40设为共通,并且,将第一把持单元20的外径侧的油路43与第二把持单元30的外径侧的油路43设为共通,但也可以将第一把持单元20的油路与第二把持单元30的油路设为互不相同,并与分别独立的流体压力供给源连接。
第一活塞22、第二活塞32因被供给的压力流体而进行动作,能够在与该各活塞22、32一体动作的第一杆23、第二杆33的前端,沿在卡盘主体10的中心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上述两个截面的各圆周而分别补偿握持上述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
此外,根据工件W(轻合金车轮)的轮辋部件A的形状,相对地缩短第二把持单元30的第二杆33的长度、以及朝其外径方向的突出长度,并相对地延长第一把持单元20的第一杆23的长度、以及朝其外径方向的突出长度。由此,握持工件W时的第一活塞22与第二活塞32的进退量相同。
此外,第一把持单元20的第一杆23、第二把持单元30的第二杆33的长度能够分别根据使用了长度不同的部件的情况而适当地变更。并且,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缸室21与第二缸室31的截面积相同,但可以对这些截面积设置差异。
并且,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把持单元20的第一杆23、第二把持单元30的第二杆33的前端分别成为具有与上述第一缸室21、第二缸室31的轴向垂直的面方向的平面23a、33a。该平面23a、33a与上述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抵接。
并且,该平面23a、33a分别设置于装卸自如的上述第一把持部24、第二把持部34。因此,还能够根据工件W而更换为具有不同的面积的平面23a、33a的第一把持部24、第二把持部34。
此外,该实施方式中,设于上述第一把持部24、第二把持部34的螺纹轴24a、34a旋入在第一杆23、第二杆33的前端沿该杆的轴向设置的螺纹孔23b、33b,由此进行固定。
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使第一把持部24的上述平面23a比进入第一缸室21内的部分的上述第一杆23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进而,比第一缸室21的内表面的延长线更向外侧突出。
因此,利用该突出的部分的上述平面23a,来对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的、与上述杆23所面对的部分相比倾斜角相对较小的稍微靠近盘部D的部位进行握持。
接着,对具有定心功能的拉入式卡盘进行说明,该拉入式卡盘在卡盘主体10的前表面中央部绕其中心轴具有3个把持部16c。
具有如下功能,即,利用该把持部16c对轮毂安装部C的内周面进行定心并进行握持,然后将盘部D的内侧面2朝作为卡盘主体10的基准面的止挡件9拉入并使之密接。
在后板11、接合板12、以及中心部件17之间的空间内,设有沿卡盘主体10的轴心进退的促动器14。该促动器因拉杆(draw bar)15的动作而沿轴向进退自如。
中心部件17在绕卡盘主体10的轴心的等分方位具有3个倾斜孔17a。各倾斜孔17a沿相对于卡盘主体10的轴心倾斜的方向延伸。
该倾斜孔17a形成为与欲设置的把持部16c数目相同,轴状的主爪16恰好嵌入到该各倾斜孔17a内。主爪16与促动器14经由该促动器14的连接部14a而连接,若促动器14沿卡盘主体10的轴向移动,则主爪16在倾斜孔17a内沿该倾斜孔17a的延伸方向移动。此时,由于销16b进入主爪16的外表面的槽16a而能够在该槽16a内移动,从而能够防止主爪16绕轴旋转。
由于在各主爪16的前端设有上述把持部16c,因此通过使主爪16在倾斜孔17a内移动而使得把持部16c沿卡盘主体10的径向移动,由此进行上述的定心与拉入。
对使用了该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的车削方法进行说明,使第一工序的加工(参照现有例的图5(a))结束后的工件W如图1(a)、图2所示那样地反转而紧贴卡盘主体10。
首先,利用拉入式卡盘对轮毂安装部C的内周面进行定心,并利用其拉入作用而使盘部D的内侧面2密接、固定于止挡件9的前表面。
接着,从内径侧的油路40(第一端口)向第一把持单元20、第二把持单元30的各缸供给压力流体(该实施方式中为工作油),分别以相同行程挤压第一杆23、第二杆33,从而固定工件W的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此时,预先释放油路43(第二端口)的流体压力。即使挠性动力卡盘的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偏心,也会与中心补偿卡盘相同,各第一杆23、第二杆33不会使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进行动作或变形。
该状态下,进行轮辋部件A的外周面3的整个区域的车削加工。并且,还能够进行盘部D的设计端面1的车削加工。
此外,通过从油路43(第二端口)向第一把持单元20、第二把持单元30的各缸供给压力流体(该实施方式中为工作油),能够分别以相同行程推回第一杆23、第二杆33。此时,预先释放油路40(第一端口)的流体压力。
一般情况下,小型的拉入式卡盘的握持扭矩较小,有时轻合金车轮的工件W会因切削阻力而滑动或飞出。并且,如以往那样,在利用指形爪6来握持轮辋凸缘部B的情况下,由于轮辋部件A的车削位置与夹紧位置在轴向上分离,因此有时会产生振动。
但是,本发明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中,利用挠性动力卡盘的较大的握持扭矩来弥补此类缺点。即,使用多个缸来握持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
另一方面,挠性动力卡盘没有定心功能,并且,一般情况下,轻合金车轮的轮辋部件A具有倾斜角(卡盘主体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从而存在力沿该倾斜角作用于使工件W上浮的方向(朝向前方的方向)上的缺点。
对于此点,在本发明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中,通过拉入式卡盘将工件W拉入而防止该上浮,从而能够消除此类缺点。
对于该实施方式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而言,第二工序中,以对轻合金车轮的盘部D的设计端面1与轮辋部件A的外周面3整个区域进行加工为目的,将挠性动力卡盘的缸行程设为30毫米。
因此,由于换算为直径是进行60毫米的动作,因此例如能够与14、15、16英寸这3个尺寸的轻合金车轮对应。挠性动力卡盘的活塞行程优选为26毫米(1英寸)以上。
并且,挠性动力卡盘的第一杆23、第二杆33的前端的端面能够采用沿各杆23、33的轴心形成为笔直的平面23a、33a。
此时,可以使第一杆23与第二杆33双方的前端全部形成为平面23a、33a,也可以仅使第一杆23的前端全部形成为平面23a,或者仅使第二杆33的前端全部形成为平面33a。图1至图4中,使第一杆23的前端全部形成为平面23a。具有该平面23a的把持部是超硬合金制的把持部。并且,第二杆23的前端也全部形成为平面33a。具有该平面33a的把持部是聚氨酯制的把持部。
这样,若杆23、33的前端为平面23a、33a,则该平面23a、33a的端缘在两处位置与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抵接。因此,按压力集中于该两处位置而能够稳固地握持工件W,并且,由于杆23、33的前端相对于工件W的按压力集中,从而也能够防止车削加工过程中的杆23、33绕轴旋转。此外,能够按需要而在该平面23a、33a的端缘实施适当的倒角。
进而,每组第一杆23、第二杆33中,能够相对于该第一杆23、第二杆33的前端安装、拆卸形状相同且安全方面及设计方面皆允许的任意长度的延长杆25、35。由此,还能够与内径不同的工件W对应。例如,通过使用与1英寸相应的延长杆25、35,若将各杆23、33设为1英寸长的部件,则能够适应2英寸尺寸大的工件W(轻合金车轮)。
对于该延长杆25、35的安装、拆卸而言,例如,可以采用螺纹式固定构造。
例如图5所示,在第一杆23、第二杆33的各平面23a、33a的中心、即第一杆23、第二杆33的各平面23a、33a与该第一杆23、第二杆33的轴心的延长线的交点,预先朝向第一杆23、第二杆33的各轴向(卡盘主体1的径向)加工螺纹孔23b、33b,通过将具有螺纹轴25a、35a的旋入式延长杆25、35旋入该第一杆23、第二杆33的螺纹孔23b、33b而能够进行安装、拆卸。
此外,对于该螺纹孔23b、33b而言,当在第一杆23、第二杆33的前端安装上述第一把持部(把持部件)24、第二把持部(把持部件)34而进行使用时,能够共同利用用于将该安装用的螺纹轴24a、34a旋入的螺纹孔23b、33b。
通过使用该延长杆25、35,还能够根据轮辋部件A的倾斜状态而增大杆23、33的整体或者一部分的直径,或者将前端部设为球面以便不会损伤工件W。并且,对于该旋入式延长杆25、35而言,例如能够在其前端与工件W抵接的抵接部埋入塑料。
此外,作为拉入式卡盘的结构,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能够采用众所周知的其它结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设计端面;2…内侧面;3…外周面;4…内周面;5…夹紧座;6…指形爪;9…止挡件;10…卡盘主体;11…后板;12…接合板;13…主体部;14…促动器;14a…连接部;15…拉杆;16…主爪;16a…槽;16b…销;16c…把持部;17…中心部件;18…环状部件;19…外周部件;20…第一把持单元;21…第一缸室;22…第一活塞;23…第一杆;24…第一把持部;25、35…延长杆;30…第二把持单元;31…第二缸室;32…第二活塞;33…第二杆;34…第二把持部;40、41、42、43…油路;A…轮辋部件;B…轮辋凸缘部;C…轮毂安装部;D…盘部;M…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正后)
一种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其在如下的下道工序的车床上使用,轻合金车轮用的工件(W)在盘部件(D)的外周具有环状的轮辋部件(A)、且在该轮辋部件(A)的宽度方向两侧具有轮辋凸缘部(B),在所述盘部件(D)的中央具有轮毂安装部(C),对于所述轻合金车轮用的工件(W)而言,至少在对所述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与所述盘部(D)的内侧面(2)进行车削之后,再在所述下道工序中以该盘部(D)的内侧面(2)与所述轮毂安装部(C)为基准而夹紧所述轻合金车轮用的工件(W),
所述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由挠性动力卡盘与拉入式卡盘构成,并能够对所述轮辋部件(A)的外周面(3)的整个区域进行加工,其中,所述挠性动力卡盘构成为,在与所述车床的主轴中心同心地固定的卡盘主体(10)上,沿与该卡盘主体(10)的中心轴垂直的两个截面的各圆周,分别在所述卡盘主体(10)的径向上的等分方位配置至少12个直径相等的缸室(21、31),利用向该各缸室(21、31)内供给的来自共通的流体压力供给源的压力流体来使各活塞(22、32)进行动作,与该各活塞(22、32)一体动作的各杆(23、33)的前端朝向卡盘主体(10)的径向外侧以彼此相同的行程突出,由此而沿所述两个截面的各圆周分别对所述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进行补偿握持,所述拉入式卡盘构成为,在对所述轮毂安装部(C)进行定心、握持以后,朝卡盘主体(10)的基准面拉入所述盘部(D)的内侧面(2)并使之与所述基准面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杆(23、33)的前端设为与所述缸室(21、31)的轴心垂直的平面(23a、33a),并使该平面(23a、33a)与所述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23、33)在其前端具有能够装卸的把持部件(24、34),所述平面(23a、33a)设于所述握持部件(24、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把持部件(24、34)的所述平面(23a、33a)比进入到所述缸室(21、31)内的部分的所述杆(23、33)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利用该突出的部分的所述平面(23a、33a),来对所述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的、与所述杆(23、33)所面对的部分相比倾斜角相对较小的部位进行握持。

Claims (4)

1.一种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其在如下的下道工序的车床上使用,轻合金车轮用的工件(W)在盘部件(D)的外周具有环状的轮辋部件(A)、且在该轮辋部件(A)的宽度方向两侧具有轮辋凸缘部(B),在所述盘部件(D)的中央具有轮毂安装部(C),对于所述轻合金车轮用的工件(W)而言,至少在对所述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与所述盘部(D)的内侧面(2)进行车削之后,再在所述下道工序中以该盘部(D)的内侧面(2)与所述轮毂安装部(C)为基准而夹紧所述轻合金车轮用的工件(W),
所述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由挠性动力卡盘与拉入式卡盘构成,并能够对所述轮辋部件(A)的外周面(3)的整个区域进行加工,其中,所述挠性动力卡盘构成为,在与所述车床的主轴中心同心地固定的卡盘主体(10)上,沿与该卡盘主体(10)的中心轴垂直的两个截面的各圆周,分别在所述卡盘主体(10)的径向上的等分方位配置至少12个直径相等的缸室(21、31),利用向该各缸室(21、31)内供给的压力流体来使各活塞(22、32)进行动作,从而在与该各活塞(22、32)一体动作的各杆(23、33)的前端,沿所述两个截面的各圆周分别对所述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进行补偿握持,所述拉入式卡盘构成为,在对所述轮毂安装部(C)进行定心、握持以后,朝卡盘主体(10)的基准面拉入所述盘部(D)的内侧面(2)并使之与所述基准面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杆(23、33)的前端设为与所述缸室(21、31)的轴心垂直的平面(23a、33a),并使该平面(23a、33a)与所述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23、33)在其前端具有能够装卸的把持部件(24、34),所述平面(23a、33a)设于所述握持部件(24、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把持部件(24、34)的所述平面(23a、33a)比进入到所述缸室(21、31)内的部分的所述杆(23、33)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利用该突出的部分的所述平面(23a、33a),来对所述轮辋部件(A)的内周面(4)的、与所述杆(23、33)所面对的部分相比倾斜角相对较小的部位进行握持。
CN201180024486.7A 2010-05-20 2011-02-10 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 Active CN1029470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6102 2010-05-20
JP2010-116102 2010-05-20
PCT/JP2011/052890 WO2011145368A1 (ja) 2010-05-20 2011-02-10 軽合金ホイール用チャ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7031A true CN102947031A (zh) 2013-02-27
CN102947031B CN102947031B (zh) 2016-09-28

Family

ID=44991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4486.7A Active CN102947031B (zh) 2010-05-20 2011-02-10 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19364A1 (zh)
JP (1) JP5873254B2 (zh)
KR (1) KR20130066564A (zh)
CN (1) CN102947031B (zh)
WO (1) WO20111453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8609A (zh) * 2014-03-10 2014-06-25 浙江海洋学院 轮毂上模面车削夹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29314B1 (en) * 2017-01-25 2018-07-24 Yeong Chin Machinery Industries Co., Ltd. Automatic wheel rim positioning and clamping tool
EP3575021A1 (de) * 2018-05-29 2019-12-04 AFW Holding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wenigstens eines scheiben- oder ringscheibenförmigen bauteils und bearbeitungszentrum
KR102023170B1 (ko) 2019-04-04 2019-09-19 주식회사 금호정공 디스크형 제품 고정용 척
KR102138918B1 (ko) 2019-05-30 2020-07-28 주식회사 금호정공 피스톤 어셈블리 제조 장치
KR20200137572A (ko) 2019-05-30 2020-12-09 주식회사 금호정공 디스크형 제품 고정용 콜렛 척
KR102209779B1 (ko) 2019-10-01 2021-01-29 주식회사 금호정공 디스크형 제품 고정용 콜렛 척
KR102365734B1 (ko) 2020-03-03 2022-02-21 주식회사 금호정공 디스크형 제품 고정용 콜렛 척
KR20200138107A (ko) 2020-11-23 2020-12-09 주식회사 금호정공 디스크형 제품 고정용 콜렛 척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20660A (en) * 1919-11-04 Lathe-chuck
US6126174A (en) * 1997-10-13 2000-10-03 Hayes Lemmerz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machining vehicle wheel bead seats
JP2002144116A (ja) * 2000-11-13 2002-05-21 Toyota Jidosha Hokkaido Kk タイヤホイール加工用チャック
US20030143046A1 (en) * 2001-06-06 2003-07-31 Baumgartner Heinrich Georg Coupl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vehicle wheels undergoing surface finishing
JP2006341357A (ja) * 2005-06-10 2006-12-21 Toyota Jidosha Hokkaido Kk タイヤホイールの把持方法およびタイヤホイールの加工方法ならびにタイヤホイール加工用チャック
CN1997476A (zh) * 2004-04-08 2007-07-11 拉里·C·史密斯 用于夹紧和车削(turning)汽车轮型的方法
CN101596612A (zh) * 2009-06-18 2009-12-09 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径向定位卧车夹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092A (en) * 1916-03-07 1916-07-11 Henry J Notz Expansible chuck.
JPS49124694U (zh) * 1973-02-19 1974-10-25
JPS5280587A (en) * 1975-12-26 1977-07-06 Kazuo Moribe Tightening mechanism for chuck
JPS53106979A (en) * 1977-02-28 1978-09-18 Kazuo Moribe Clamping structure of chuck
JPS6047043B2 (ja) * 1981-12-09 1985-10-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環状物の把持装置
DE3328291C2 (de) * 1983-08-05 1986-10-02 Günter Horst 7927 Sontheim Röhm Spanneinrichtung an Werkstück- oder Werkzeugspindeln von Drehmaschinen für kraftbetätigte Werkstückhalter, insbes. Spannfutter
JPS6215402U (zh) * 1985-07-11 1987-01-29
US4953877A (en) * 1988-09-23 1990-09-04 Gene Slachta Fluid actuated chuck
JP3183367B2 (ja) * 1993-03-08 2001-07-09 豊和工業株式会社 フィンガーチャック
JPH07256505A (ja) * 1994-02-02 1995-10-09 Teikoku Chuck Kk 旋盤用フレキシブルパワーチャック
US5441284A (en) * 1994-03-01 1995-08-15 General Manufacturing Systems, Inc. Fluid operated chuck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5562007A (en) * 1994-12-16 1996-10-08 Hayes Wheels International, Inc. Wheel mounting fixture for double bead seat machining
JP3825119B2 (ja) * 1997-03-06 2006-09-20 帝国チャック株式会社 薄肉・脆性ワーク用チャック装置
JP3809252B2 (ja) * 1997-07-09 2006-08-16 帝国チャック株式会社 薄肉・脆性ワーク用チャック装置
JP2001205529A (ja) * 2000-01-28 2001-07-31 Amada Co Ltd 筒状体工作物の固定装置及び固定方法
JP3820569B2 (ja) * 2002-01-18 2006-09-13 有限会社山本自動機 センター治具
JP2005125429A (ja) * 2003-10-22 2005-05-19 Teikoku Chuck Kk チャック装置
JP4393214B2 (ja) * 2004-02-02 2010-01-06 帝国チャック株式会社 チャック装置
US7415766B2 (en) * 2004-09-02 2008-08-26 Northtech Workhol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machining a vehicle wheel/rim preform
JP2007307625A (ja) * 2006-05-16 2007-11-29 Murata Mach Ltd 工作機械用ワーク保持機構
JP2009095896A (ja) * 2007-10-12 2009-05-07 Toyota Jidosha Hokkaido Kk タイヤホイール保持用チャッ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20660A (en) * 1919-11-04 Lathe-chuck
US6126174A (en) * 1997-10-13 2000-10-03 Hayes Lemmerz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machining vehicle wheel bead seats
JP2002144116A (ja) * 2000-11-13 2002-05-21 Toyota Jidosha Hokkaido Kk タイヤホイール加工用チャック
US20030143046A1 (en) * 2001-06-06 2003-07-31 Baumgartner Heinrich Georg Coupl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vehicle wheels undergoing surface finishing
CN1997476A (zh) * 2004-04-08 2007-07-11 拉里·C·史密斯 用于夹紧和车削(turning)汽车轮型的方法
JP2006341357A (ja) * 2005-06-10 2006-12-21 Toyota Jidosha Hokkaido Kk タイヤホイールの把持方法およびタイヤホイールの加工方法ならびにタイヤホイール加工用チャック
CN101596612A (zh) * 2009-06-18 2009-12-09 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径向定位卧车夹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8609A (zh) * 2014-03-10 2014-06-25 浙江海洋学院 轮毂上模面车削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66564A (ko) 2013-06-20
JP5873254B2 (ja) 2016-03-01
CN102947031B (zh) 2016-09-28
WO2011145368A1 (ja) 2011-11-24
US20120319364A1 (en) 2012-12-20
JP2012000747A (ja) 201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47031A (zh) 轻合金车轮用卡盘装置
CN106624923B (zh) 一种多方位汽车轮辐车削加工专用工装
CN202097409U (zh) 加工细长轴零件的不停车自动定心夹头
CN102085624A (zh) 内外圆复合磨床
CN101745811A (zh) 调距桨叶根法兰的机械加工方法及所用专用夹具
CN100594097C (zh) 一种内圆磨床
CN113458433A (zh) 一种用于大型薄壁圆筒外螺纹加工的夹持工装
CN201760769U (zh) 一种多方位偏心轮加工夹具
CN102581648B (zh) 一种曲轴车削加工工装
CN202556114U (zh) 一种数控机床的液压动力夹具
CN202291548U (zh) 一种钻铣复合刀具
CN206500907U (zh) 一种单向旋转夹紧机构
CN211028939U (zh) 一种数控九轴回转钻攻铣装置
CN201645224U (zh) 机床中的夹持装置
CN101758453A (zh) 可调珩磨头
CN217045704U (zh) 一种活顶尖壳体加工用深孔磨拨盘
CN201889695U (zh) 凸轮轴磨床的定相位装置
CN101200049A (zh) 卡套式砂轮卡盘
CN208019472U (zh) 一种车床打中心孔等深装置
CN210024575U (zh) 车床用工件进气孔加工的工件固定夹具
CN203578787U (zh) 一种后尾架自定心法兰架
CN201102189Y (zh) 卡套式砂轮卡盘
CN202192336U (zh) 大托板弹孔钻机
CN204604092U (zh) 一种轴套内圆磨削卡具
CN205218139U (zh) 一种对头铣机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