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7598B - 纱线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7598B
CN102897598B CN201210262383.0A CN201210262383A CN102897598B CN 102897598 B CN102897598 B CN 102897598B CN 201210262383 A CN201210262383 A CN 201210262383A CN 102897598 B CN102897598 B CN 1028975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mentioned
rolling tube
yarns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23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7598A (zh
Inventor
山本真人
大和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97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7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7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7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5/00Securing material to cores or for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1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forming multiple package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6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 D02G1/0273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threading up and starting the false-twisting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不使作业变得烦杂地将多根纱线同时生头到卷绕管上。在通过将纱线(Ya、Yb)分别卷绕到保持在一个摇架(20)上的2个卷绕管(19B)上能够形成2个卷装(P)的卷绕装置中,设置2个自动生头装置(24a、24b)。自动生头装置(24a、24b)具备吸嘴(51)、拨纱机构(52)、纱线配置臂(53)、纱线保持臂(54)和纱线按压臂(55)等。纱线配置臂(53)以与卷绕管的轴向平行的轴(65)为中心摆动,将纱线(Ya、Yb)与卷绕管(19B)相对置地配置。纱线按压臂(55)以与轴(65)平行的轴(66)为中心摆动,将被纱线配置臂(53)配置的纱线(Ya、Yb)按压到卷绕管(19B)的外周面上使其紧贴。纱线保持臂(54)将纱线(Ya、Yb)夹在与纱线按压臂(55)之间保持。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的纱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纱线卷绕机能够在一个卷绕管被旋转自由地保持在摇架上、通过将提供的2根纱线并纱且将并纱后的纱线卷绕到该卷绕管上形成一个卷装,与通过将提供的2根纱线保持原样地卷绕到该卷绕管的互相分隔的部分上形成2个卷装之间切换。
并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纱线卷绕机无论是在形成1个卷装之际还是在形成2个卷装之际,都在卷装的形成完成后、下一个卷绕纱线的空的卷绕管被提供了时,进行操作者向卷绕管的生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4219号公报
其中,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纱线卷绕机中,在形成2个卷装时如果2根纱线向卷绕管卷绕的开始定时大大错开的话,则在形成的2个卷装之间在纱线的量上产生大的不同。因此,为了使2个卷装中纱线的量均匀,2根纱线向卷绕管的卷绕最好在相同的定时开始。并且,为此有以相同的定时将2根纱线生头到卷绕管上的必要。
但是,在像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操作者将2根纱线生头到卷绕管上时,由于在将一根纱线生头到卷绕管上后将另一根纱线生头到卷绕管上,因此无论如何在2根纱线之间都会产生生头的定时上的错开。
这里,如果以与操作者将一方纱线生头到卷绕管相同的定时、另外的操作者将另一方的纱线生头到卷绕管上等的话,能够以相同的定时生头2根纱线,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2个操作者,生头作业变得烦杂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以相同的定时将多个纱线生头、并且其作业也不会变得烦杂的纱线卷绕装置。
第1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具备旋转自由地保持卷绕管的一个摇架,将提供的多个纱线分别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而形成多个卷装,其特征在于,具备自动生头装置,该自动生头装置相对于上述多个卷装中的至少一个而设置、自动地对上述卷绕管进行生头。
根据本方案,由于提供的多根纱线中的至少一根用自动生头装置对卷绕管进行生头,因此能够不会使作业变烦杂地以相同的定时将多个纱线生头。
第2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中,还具备将提供的多个纱线并纱的并纱装置;能够切换将提供的多个纱线分别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而形成多个卷装的方式、以及将提供的多个纱线在上述并纱装置中并纱、将并纱后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一个卷装的方式。
根据本方案,在能够切换形成多个卷装和形成一个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中,由于在形成多个卷装时提供的多个纱线中的至少一根用自动生头装置对卷绕管进行生头,因此能够不会使作业变烦杂地以相同的定时将多个纱线生头。
第3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2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上述自动生头装置相对于2个以上的卷装而设置;与上述2个以上的卷装中的一个卷装相对应的上述自动生头装置被用于上述一个卷装的形成和上述多个卷装的形成的任意一种方式;除此以外的上述自动生头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拆卸。
根据本方案,能够将自动生头装置中的一个在形成一个卷装和形成多个卷装的两者中共用。并且,由于能够将共用的自动生头装置以外的自动生头装置中的至少一部分拆卸,因此在形成多个卷装之际如果将自动生头装置的上述一部分拆卸,则能够防止纱线与上述一部分干涉。
第4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第3中的任一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上述自动生头装置相对于上述多个卷装的全部而设置。
根据本方案,能够将所有的纱线以相同的定时自动地生头到卷绕管上。
第5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第4中的任一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上述自动生头装置具备:纱线保持部,保持朝上述卷绕管输送的纱线的中间部分;切断器,配置在上述卷绕管与上述纱线保持部之间,将被上述纱线保持部保持的纱线切断;纱线配置臂,以与上述卷绕管的轴向平行的轴为中心摆动,通过将被上述切断器切断了的纱线的比上述纱线保持部靠上游侧的部分带到上述卷绕部一侧来将纱线与上述卷绕管相对置地配置;纱线按压臂,夹着被上述纱线配置臂与上述卷绕管相对置地配置的纱线,配置在与上述卷绕管相反的一侧,以与上述卷绕管的轴向平行的轴为中心摆动,将纱线按压到上述卷绕管上使其紧贴。
由于多个卷绕管的间隔不是那么大,因此在设有多个自动生头装置时,各自动生头装置有在卷绕管的轴向上以小的间隔配置的必要。但是,根据本方案,纱线配置臂和纱线按压臂为能够以与卷绕管的轴向平行的轴为中心摆动的部件,在卷绕管的轴向上没有大的移动,因此能够沿卷绕管的轴向以小的间隔配置自动生头装置。
第6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5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中还具备将被上述纱线按压臂紧贴到上述卷绕管外周面上的纱线夹在与上述按压臂之间并保持的纱线保持臂。
根据本方案,由于将紧贴在卷绕管外周面上的纱线夹在纱线按压臂与纱线保持臂之间保持,因此在生头完毕后通过使纱线按压臂沿离开纱线保持臂的方向摆动,或者通过使纱线保持臂沿离开纱线按压臂的方向移动,能够解除这些臂对纱线的保持,立即开始纱线的卷绕。
第7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5或第6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中,还具备将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的纱线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的纱线引导部。
根据本方案,由于能够用纱线引导部将纱线引导到纱线保持部,因此能够将纱线保持部配置到离开卷绕中的纱线的位置,纱线保持部的配置自由度变高。
第8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7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中,还具备使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的纱线沿上述卷绕管的轴向横动的横动导纱器;上述横动导纱器带来的纱线的横动范围横跨上述纱线引导部能够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纱线的能够引导区域和上述纱线引导部不能够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纱线的不能引导区域;上述横动导纱器在上述自动生头装置进行生头时,在纱线位于上述能够引导区域的状态下使纱线的横动暂时停止;上述纱线引导部将上述横动导纱器进行的横动被暂时停止了的纱线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
根据本方案,即使在纱线的被横动导纱器横动的范围横跨能够引导区域和不能引导区域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实地用纱线引导部将纱线向纱线保持部引导。
发明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提供的多个纱线中的至少1根用自动生头装置给卷绕管进行生头,因此能够不会使作业变烦杂地将多个纱线以相同的定时进行生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并纱用牵伸假捻加工机的大致结构图;
图2为沿纱线的路径将并纱用牵伸假捻加工机所具有的各装置展开了的示意图;
图3为卷绕部的大致结构图;
图4为表示被保持在图3的摇架上的卷绕体的结构的图;
图5(a)为包含自动生头装置的卷绕装置的俯视图,(b)为从箭头B的方向看(a)的图;
图6(a)为从箭头Ⅵ的方向看图5(a)的拨纱机构的图;(b)表示从(a)的状态开始使拨纱杆摆动了的状态;
图7(a)为从图5(a)的箭头Ⅶ的方向看的切断器的图;(b)为表示生头时在切断器附近部分纱线的移动的图;
图8为表示生头途中的状态的图;(a)为与图5(a)相对应的图,(b)为与图5(b)相对应的图;
图9为表示生头途中图8后的状态的图,(a)为与图5(a)相对应的图,(b)为与图5(b)相对应的图;
图10为表示生头途中图9后的状态的图,(a)为与图5(a)相对应的图,(b)为与图5(b)相对应的图;
图11为形成一个卷装时的图,(a)为与图5(a)相对应的图,(b)为与图5(b)相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的并纱用牵伸假捻加工机1000具备沿图2的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假捻加工锭100。另外,图2中表示了多个假捻加工锭100中的2个锭。
如图1、图2所示,各假捻加工锭100具备喂纱部1、假捻加工部2、并纱部3、后处理部4和卷绕部5。喂纱部1指比后述的第1喂纱辊6a、6b靠上游侧的区间,假捻加工部2指从第1喂纱辊6a、6b到后述的上游侧第2喂纱辊7a、7b的区间。同样,并纱部3指从上游侧第2喂纱辊7a、7b到后述的下游侧第2喂纱辊8a、8b的区间,后处理部4指从下游侧第2喂纱辊8a、8b到后述的第3喂纱辊9a、9b的区间。并且,卷绕部5指比第3喂纱辊9a、9b靠下游侧的区间。
喂纱部1具有支承在筒子架10上的2个喂纱卷装11a、11b,送出2根纱线Ya、Yb。从喂纱卷装11a、11b送出的纱线Ya、Yb经由管12a、12b和第1喂纱辊6a、6b到达假捻加工部2。
假捻加工部2为对从喂纱部1送出的一对纱线Ya、Yb实施假捻加工的部分。假捻加工部2从纱线Ya、Yb行走方向的上游侧依次具备将纱线Ya、Yb加热的一次加热器13、将纱线Ya、Yb冷却的冷却装置14a、14b、给纱线Ya、Yb付与捻的假捻装置15a、15b。
并纱部3为在用假捻加工部2实施了假捻加工的纱线中形成络交部的部分,具备交织喷嘴16a、16b。在上述2根纱线Ya、Yb同时经过交织喷嘴16a、16b中的任何一个交织喷嘴16b(也可以是16a,以下同样)时,通过交织喷嘴16b对纱线Ya、Yb形成络交部,纱线Ya、Yb被并纱。另一方面,在上述一对纱线Ya、Yb单独地分别经过交织喷嘴16a、16b时,交织喷嘴16a对纱线Ya形成络交部,同时交织喷嘴16b对纱线Yb形成络交部。
后处理部4为对纱线Ya、Yb实施热处理的部分,具备二次加热器17a、17b。另外,二次加热器17a、17b也可以不设置。
卷绕部5为将用假捻加工部2实施了假捻加工的2根纱线Ya、Yb卷绕到卷绕管上的部件,具备卷绕装置18(纱线卷绕装置)。卷绕装置18具备1个摇架20、横动装置21、卷绕鼓23和2个自动生头装置24a、24b。其中,卷绕装置18从并纱用牵伸假捻加工机1000的结构紧凑性的观点出发,与其他锭100的卷绕装置18大致上下重叠地配置。
摇架20具备彼此相对的一对筒管支架22a、22b,通过筒管支架22a、22b如图3(a)所示旋转自由地保持近似圆筒状的1个卷绕管19A。或者如图3(b)所示旋转自由地保持包含2个卷绕管19B的卷绕体40。
其中,卷绕体40如图4所示具备2个卷绕管19B和能够分离地连接2个卷绕管19B的连接部件41。卷绕管19B为沿轴向的长度为卷绕管19A的约一半的卷绕管。
连接部件41为由合成树脂等弹性材料构成、外径与卷绕管19B的内径大致相同的近似圆筒形状的部件,位于夹着连接部件41的轴向的中央部的两侧的部分分别成为穿插部42,通过将这2个穿插部42分别从其顶端侧穿插到卷绕管19B中,将卷绕管19B安装到连接部件41上,由此,使2个卷绕管19B互相连接。
并且,在位于2个穿插部42之间的、连接部件41轴向的大致中央部,卷绕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O型圈43。并且,在卷绕管19B被安装到穿插部42上的状态下,O型圈43和卷绕管19B的端部处于紧贴的状态。
横动装置21具备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往复行走的带体26,以及设置在该带体26上、引导纱线Ya、Yb的2个横动导纱器27a、27b。带体26为例如在内周具有多个齿的带齿传送带,卷挂在由未图示的驱动电机驱动正反旋转的驱动带轮28和一对从动带轮29上。这对从动带轮29之间带体26的行走路径与卷绕管19B的轴大致平行。上述横动导纱器27a、27b在从动带轮29的一个和另一个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在带体26上。其中,“规定的间隔”为与2个卷绕管19B在轴向上的中心间距离大致相同的间隔。并且,2个横动导纱器27a、27b分别能够在带体26上装卸。
并且,在横动装置21的上游侧设置有导纱器30a~30c。导纱器30a为使从第3喂纱辊9a送出的纱线Ya的纱道向横动导纱器27a的横动中心的正面变化的部件。导纱器30b为使从第3喂纱辊9b送出的纱线Yb的纱道向横动导纱器27b的横动中心的正面变化的部件。导纱器30c配置在比导纱器30a、30b靠上游侧并且下方,在卷绕管19B的轴向上位于导纱器30a、30b之间。导纱器30c为使通过纱线Ya和纱线Yb并纱而形成的纱线Yg的纱道向横动导纱器27b(也可以是27a)的横动中心的正面变化的部件。另外,虽然导纱器30c实际上配置在比图5(b)所示的位置低的位置上,具体为配置在与配置在图5(b)所示的卷绕装置18下方的卷绕装置18的导纱器30a、30b大致相同的高度上,但图5(b)中由于空间的原因将导纱器30c的位置图示在了比实际位置靠上方。
并且,导纱器30a~30c也可以根据使用状况安装、拆卸、改变位置等。并且,如图5所示,在紧挨导纱器30a、30b的下游侧部分,设置有沿卷绕管19B的轴向延伸的近似圆柱形状的导纱杆70。
卷绕鼓23与保持在摇架20上的卷绕管19A、19B的外周面紧贴地配置。并且,卷绕鼓23当被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旋转、卷绕鼓23旋转时,紧贴在卷绕鼓23上的卷绕管19A、19B连动旋转。
自动生头装置24a、24b分别具备吸嘴51、拨纱机构52、纱线配置臂53、纱线保持臂54、纱线按压臂55和切断器56等。
吸嘴51(纱线保持部)被沿着卷绕管19B的轴向(图5(a)的上侧)错开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的纱线Ya、Yb地配置在导纱器30a、30b与横动导纱器27a、27b之间的靠近导纱器30a、30b的部分,安装在未图示的假捻加工锭100的框体上。并且,自动生头装置24b的吸嘴51能够从上述框体拆卸。
吸嘴51在其上端设置有吸引口51a,并且下端连接在未图示的负压供给源上。并且,吸引口51a能够用盖61开闭。于是,如果用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使盖61移动将吸引口51a打开,则像后述那样能够从吸引口51a吸引(保持)纱线Ya、Yb。
拨纱机构52(纱线引导部)配置在导纱器30a、30b与吸嘴51之间,具备拨纱杆62和纱线引导板63。拨纱杆62为经过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的纱线Ya、Yb的下方地沿卷绕管19B的轴向延伸的薄板状部件,在纱线Ya、Yb位于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都分别与纱线Ya、Yb相对置。拨纱杆62在一个端部(图6(a)的右端部)上摆动自由地支承在俯视沿与卷绕管19B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图5(a)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轴64上,能够被未图示的电动机等驱动以轴64为中心摆动。
纱线引导板63为沿卷绕管19B的轴向延伸的板状体,在上述卷绕管19B的轴向上从拨纱杆62的顶端部一侧的端部到其中间部分,越靠轴64一侧其上端的高度越高,比该中间部分靠轴64一侧的部分,上端的高度一定。并且,纱线引导板63沿卷绕管19B的轴向(图5(a)的上侧)错开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的纱线Ya、Yb配置。
并且,自动生头装置24b的拨纱杆62和纱线引导板63能够从假捻加工锭100的框体上拆卸。
纱线配置臂53安装在配置在吸嘴51与横动导纱器27a、27b之间的沿卷绕管19B的轴向延伸的轴65上,当用未图示的电动机等使轴65旋转时,以轴65为中心摆动。并且,纱线配置臂53在卷绕管19B的轴向(图5(a)的上侧)错开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的纱线Ya、Yb地配置。
纱线配置臂53在像后述那样将纱线卷绕到卷绕管19B上的状态(图5的状态)下,从安装在轴65上的部分开始俯视下沿离开卷绕管19B的方向(图5(a)的方向)延伸,其顶端部位于吸嘴51与纱线引导板63之间。并且,在该状态下,纱线配置臂53在其顶端部从轴65侧的部分开始依次向下方、卷绕管19B的轴向(图5(a)的下方)和上方弯曲,其中向卷绕管19B的轴向和向上弯曲的部分位于比吸嘴51的吸引口51a和纱线引导板63的上端中最高部分(高度一定的部分)靠下方。
纱线保持臂54安装在纱线配置臂53的靠近轴65的部分,能够与纱线配置臂53一体地以轴65为中心摆动。纱线保持臂54从图5(b)的方向看从安装在纱线配置臂53上的部分开始沿相对于纱线配置臂53向右上方倾斜的方向延伸,并且在中途向卷绕管19B的轴向(图5(a)的下方)弯曲。
纱线按压臂55安装在设置于吸嘴51与轴65之间的、沿卷绕管19B的轴向延伸的轴66上,当用未图示的电动机等使轴66旋转时,以轴66为中心摆动。并且,纱线按压臂55沿卷绕管19B的轴向(图5(a)的上侧)错开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的纱线Ya、Yb地配置。
纱线按压臂55在后述那样将纱线卷绕到卷绕管19B上的状态(图5的状态)下,从安装在轴66上的部分开始俯视下沿离开卷绕管19B的方向(图5(a)的右方)延伸,其顶端部位于吸嘴51与轴66之间。并且,在该状态下,纱线按压臂55在其顶端部从轴66一侧开始依次向卷绕管19B的轴向(图5(a)的下方)及上方弯曲,纱线保持臂54的顶端部和纱线按压臂55的顶端部中的沿卷绕管19B的轴向延伸的部分从图5(a)的左右方向看互相重叠。
其中,轴65分为安装自动生头装置24a的纱线配置臂53的部分65a和安装自动生头装置24b的纱线配置臂53的部分65b。部分65a的两端部分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设置于固定在假捻加工锭100的未图示的框体上的板67上的支承部68a、68b上。部分65b的两端部分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上述支承部68b和设置在安装于板67上的安装板69上的支承部68c上。并且,部分65a和部分65b在支承部68b内互相连接,一体旋转。
并且,轴66分为安装自动生头装置24a的纱线按压臂55的部分66a和安装自动生头装置24b的纱线按压臂55的部分66b。部分66a的两端部分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上述支承部68a和设置在板67上的支承部68d上。部分66b的两端部分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上述支承部68d和设置在安装板69上的支承部68e上。并且,部分66a和部分66b在支承部68d内互相连接,一体旋转。
并且,设有支承部68c、68e的安装板69能够从板67拆卸,轴65的部分65b和轴66的部分66b分别能够从支承部68b、68d拔出。于是,通过将安装板69从板67拆卸,并且将部分65b、66b分别从支承部68b、68d拔出,能够将自动生头装置24b的纱线配置臂53、纱线保持臂54和纱线按压臂55从假捻加工锭100上拆卸。
切断器56如后所述为用来在生头时将纱线切断的部件,配置在板67的纱线按压臂55的顶端部与轴66之间(也可以至少配置在吸嘴51与横动导纱器27a、27b之间),沿卷绕管19B的轴向延伸。切断器56在图7的右侧的端部形成有开口了的缝隙56a,在形成缝隙56a的壁的部分设置有刃口56b。并且,切断器56能够从板67拆卸。
接着说明在假捻加工锭100中形成卷装P的次序。假捻加工锭100能够在将2根纱线Ya、Yb卷绕到2个卷绕管19B上而形成2个卷装P,与将2根纱线Ya、Yb并纱将并纱后的纱线Yg卷绕到1个卷绕管19A上而形成一个卷装P之间切换。
首先,说明形成2个卷装P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从喂纱卷装11a、11b送出的2根纱线Ya、Yb分别经过管12a、12b、第1喂纱辊6a、6b、一次加热器13、冷却装置14a、14b、假捻装置15a、15b、上游侧第2喂纱辊7a、7b、交织喷嘴16a、16b、下游侧第2喂纱辊8a、8b、二次加热器17a、17b和第3喂纱辊9a、9b送给卷绕装置18。
详细为,上游侧第2喂纱辊7a、7b的送纱速度比第1喂纱辊6a、6b的送纱速度大地设定。由此,纱线Ya、Yb在第1喂纱辊6a、6b与上游侧第2喂纱辊7a、7b之间被牵伸,在这种状态下,用假捻装置15a、15b在第1喂纱辊6a、6b与上游侧第2喂纱辊7a、7b之间加捻。被牵伸并且被加捻过的纱线Ya、Yb在用一次加热器13热定型之后用冷却装置14a、14b冷却。加捻及热定型、冷却后的纱线Ya、Yb在经过假捻装置15a、15b后到达上游侧第2喂纱辊7a、7b之前的过程中被退捻。
并且,经过上游侧第2喂纱辊7a、7b后的纱线Ya在向交织喷嘴16a引导、用交织喷嘴16a、16b形成络交部后向下游侧第2喂纱辊8a、8b输送。
下游侧第2喂纱辊8a、8b的送纱速度与第3喂纱辊9a、9b的送纱速度不同地设定。由此,纱线Ya、Yb在下游侧第2喂纱辊8a、8b与第3喂纱辊9a、9b之间松弛,在该状态下,纱线Ya、Yb在二次加热器17a、17b中被松弛热处理,向第3喂纱辊9a、9b输送。其中,下游侧第2喂纱辊8a、8b与第3喂纱辊9a、9b的送纱速度的比例根据纱线Ya、Yb的形态设定。
从第3喂纱辊9a、9b送出的2根纱线Ya、Yb分别经过导纱器30a、30b,边被因带体26往复行走而与2个卷绕管19B的轴平行地往复运动的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边分别卷绕到与旋转的卷绕鼓23相抵接连动旋转的2个卷绕管19B上,由此形成2个卷装P。
并且,当2个卷装P变成满卷时,在使横动导纱器27a、27b进行的纱线Ya、Yb的横动继续的状态下、像图8所示那样打开吸嘴51的吸引口51a,变成能够吸引纱线Ya、Yb的状态,然后像图6(b)所示那样使拨纱杆62沿顺时针方向摆动约90°。于是,像图6(b)所示那样纱线Ya、Yb的靠近拨纱杆62的部分被拨纱杆62按压,像图6(b)中箭头R所示那样沿纱线引导板63的上端移动,在卷绕管19B的轴向上移动到夹着吸嘴51的相反一侧(向吸嘴51引导)。
此时,纱线Ya、Yb像图7(b)中箭头S所示那样通过沿切断器56的上端移动,移动到切断器56的缝隙56a的开口侧(图7(b)的右侧)。另外,图8用单点划线表示了此时纱线Ya、Yb的位置。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纱线Ya、Yb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则当纱线Ya、Yb向图8(a)的下方移动时,像图7(b)的箭头T所示那样,纱线Ya、Yb被导入缝隙56a内,被刃口56b切断。并且,此时纱线Ya、Yb的位于切断器56上游侧的部分来到吸嘴51的吸引口51a的正上方,被切断了的纱线Ya、Yb中比切断器56靠上游侧的部分(用图8的实线表示的部分)的纱端被吸嘴51吸引保持,比切断器56靠下游侧的部分(用图8(a)的双点划线表示的部分)被卷绕到卷绕管19B上。
接着,未图示的落纱机构使摇架20转动,卷装P离开卷绕鼓23被落纱。并且,当2个卷绕管19B为空的卷绕体40被提供给摇架20并被筒管支架22a、22b所保持时,使摇架20转动,变成使2个卷绕管19B与卷绕鼓23相抵接的状态。于是,2个卷绕管19B通过与卷绕鼓23相抵接开始旋转。
接着,如图9所示,通过使纱线配置臂53沿图9(b)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将纱线配置臂53的顶端部带到卷绕管19B的上方去。由此,纱线Ya、Yb的比吸嘴51靠上游侧的部分钩挂到纱线配置臂53的顶端部上,通过纱线Ya、Yb的被纱线配置臂53钩挂的部分与纱线配置臂53的顶端部一起被带到卷绕管19B一侧去,纱线Ya、Yb被与卷绕管19B相对置地配置。此时,由于纱线配置臂53的顶端部如上所述地弯曲着,因此防止被纱线配置臂53钩挂的纱线Ya、Yb从纱线配置臂53脱落。
接着,使拨纱杆62摆动,回到原来的位置(图6(a)的位置)。由此,俯视中纱线Ya横穿对应的卷绕管19B与筒管支架22a的边界地配置,纱线Yb横穿卷绕管19B与O型圈43的边界地配置。
并且,此时随纱线配置臂53一起摆动的纱线保持臂54移动到卷绕管19B附近,位于比纱线Ya、Yb靠下方并且与纱线Ya、Yb相对置。
接着,如图10所示,使纱线按压臂55沿图10(b)的逆时针方向摆动。于是,纱线Ya、Yb的纱线配置臂53与导纱器30a、30b之间的部分由于被纱线按压臂55按压到下方而紧贴在卷绕管19B的外周面上。此时,由于纱线按压臂55的顶端部如上所述地弯曲着,因此在用纱线按压臂55按压纱线Ya、Yb之际防止纱线Ya、Yb从纱线按压臂55脱落。并且,紧贴在卷绕管19B外周面上的纱线Ya、Yb被纱线按压臂55和纱线保持臂54夹着保持。
并且,当纱线Ya、Yb在与卷绕管19B的外周面紧贴的状态下被保持时,纱线Ya、Yb的紧贴在卷绕管19B外周面上的部分被对应的卷绕管19B和筒管支架22a以及对应的卷绕管19B和O型圈43夹持而被捕捉。此时,由于如上所述纱线Ya、Yb分别横穿对应的卷绕管19B与筒管支架22a的边界和对应的卷绕管19B与O型圈43的边界地配置着,因此即使在卷绕管19B的轴向上的长度存在不一致时,纱线Ya、Yb的紧贴在卷绕管19B外周面上的部分也确实地被对应的卷绕管19B和筒管支架22a以及对应的卷绕管19B和O型圈43夹持。并且,如果在该状态下卷绕管19B旋转,则在各卷绕管19B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部(图10(a)的上端部)形成包头纱B,由此,生头完毕。
并且,当此后使纱线按压臂55摆动回到原来的位置(图5的位置)时,纱线Ya、Yb能够向卷绕管19B的轴向移动,即能够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重新开始纱线Ya、Yb向卷绕管19B的卷绕。其中,在使纱线按压臂55回到原来的位置之际,由于纱线按压臂55没有保持纱线Ya、Yb,因此如上所述在生头完毕后立即重新开始横动。因此,在重新开始横动导纱器27a、27b进行的横动之前,卷绕管19B的相同的地方没有连续地卷绕纱线Ya、Yb(所谓带状卷绕),被卷绕到卷绕管19B上的纱线Ya、Yb不容易产生松弛。并且,在重新开始纱线Ya、Yb向卷绕管19B的卷绕,纱线Ya、Yb移动到不与纱线保持臂54相对置的位置以后,使纱线配置臂53(纱线保持臂54)摆动,回到原来的位置(图5的位置)。
接着说明形成一个卷装P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与纱线Yg的接触,预先将安装板69从板67拆卸,并且将部分65b、66b分别从支承部68b、68d拔出,通过这样将自动生头装置24b的纱线配置臂53、纱线保持臂54和纱线按压臂55拆卸,并且将自动生头装置24b的吸嘴51、拨纱杆62、纱线引导板63和切断器56拆卸。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一样,在第1喂纱辊6a、6b与上游侧第2喂纱辊7a、7b之间被牵伸并被加捻的2根纱线Ya、Yb在经过假捻装置15a、15b后,同时被向一个交织喷嘴16b引导,在被该交织喷嘴16b并纱后向下游侧第2喂纱辊8b输送。
通过并纱形成的纱线Yg如图3(a)所示在下游侧第2喂纱辊8b与第3喂纱辊9b之间松弛,在该状态下在二次加热器17b中被松弛热处理,向第3喂纱辊9b输送。
从第3喂纱辊9b送出的纱线Yg分别经过导纱器30c,边被因带体26往复行走而与一个卷绕管19A的轴平行地往复运动的横动导纱器27a横动,边卷绕到与旋转的卷绕鼓23相抵接从动旋转的一个卷绕管19A上,由此形成一个卷装P。
此时,将纱线Yg卷绕到一个卷绕管19A上时的横动导纱器27b移动的宽度比将纱线Ya、Yb卷绕到2个卷绕管19B上时的横动导纱器27a、27b移动的宽度大。但是如图11所示,由于纱线Yg被以位于比导纱器30a、30b远离横动导纱器27a的位置上的导纱器30c为中心横动,因此导纱器30c上纱线Yg的弯曲角度与形成2个卷装时的导纱器30a、30b中纱线Ya、Yb的弯曲角度程度相同。
并且,由于导纱器30c位于比导纱器30a、30b靠下方的位置,因此纱线Yg的导纱器30c与横动导纱器27a之间的部分钩挂在近似圆柱形状的导纱杆70上,被顺畅地弯曲。并且,纱线Yg的钩挂在导纱杆70上的部分在被横动导纱器27a横动了时在光滑的导纱杆70的外周面上沿导纱杆70的轴向移动。由此,防止在导纱杆70上被弯曲的纱线Yg受到大的损伤。
并且,即使在形成一个卷装P时,与形成2个卷装P时一样,当卷装P变成满卷时,进行卷装P的落纱和向空的卷绕管19A上生头,但此时用自动生头装置24a进行向卷绕管19A的生头。即,本实施形态中自动生头装置24a用于形成2个卷装P时的纱线Ya向卷绕管19B的生头以及形成一个卷装P时的纱线Yg向卷绕管19A的生头两者。
但是,此时如图11(a)所示,由于被横动导纱器27a横动了的纱线Yg的位置不与拨纱杆62相对置,如果在纱线Yg位于不与拨纱杆62相对置的位置上的状态下、与图8中说明过的一样使拨纱杆62摆动了的话,则不能够使纱线Yg向吸嘴51移动。
因此在进行向卷绕管19A生头时,使横动导纱器27a暂时停止在纱线Yg被与拨纱杆62相对置地配置的位置上,在该状态下使拨纱杆62摆动。并且,在使纱线Yg被吸嘴51吸引后重新开始横动导纱器27a的动作。由此,在使拨纱杆62摆动时能够确实地使纱线Yg向吸嘴51移动。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横动导纱器27a进行的纱线Yg的横动范围中与拨纱杆62相对置的区域相当于本发明的能够引导区域,不与拨纱杆62相对置的区域相当于本发明不能引导区域。
根据以上说明过的本实施形态,在能够切换将提供的2根纱线Ya、Yb分别卷绕到卷绕管19B上形成2个卷装P、和将纱线Ya、Yb并纱后的纱线Yg卷绕到卷绕管19A上形成一个卷装P的卷绕装置18中,由于设置了2个自动生头装置24a、24b,因此在形成2个卷装P时能够以相同的定时进行给2个卷绕管19B生头。由此,纱线Ya、Yb向2个卷绕管19B的卷绕以相同的定时开始。此时,操作者的作业不会变得烦杂。
并且,由于本实施形态的卷绕装置18为将纱线Ya、Yb卷绕到以比较小的间隔排列的2个卷绕管19B上的装置,因此能够不增大自动生头装置24a、24b在卷绕管19B的轴向上的间隔。但是,本实施形态为自动生头装置24a、24b的纱线配置臂53、纱线保持臂54和纱线按压臂55以沿卷绕管19B的轴向延伸的轴65、66为中心摆动的形态,不沿卷绕管19B的轴向进行大的移动。因此,能够以卷绕管19B的轴向上小的间隔配置自动生头装置24a、24b。
并且,本实施形态由于纱线保持臂54在其顶端部与卷绕管19B的轴向平行地延伸,纱线按压臂55和纱线保持臂54夹着纱线Ya、Yb使纱线Ya、Yb紧贴在卷绕管19B的外周面上,因此当在形成包头纱B后使纱线按压臂55离开纱线保持臂54回到原来的位置时,纱线Ya、Yb变成能够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的状态,能够立即重新开始纱线Ya、Yb向卷绕管19B的卷绕,能够防止纱线Ya、Yb带状卷绕到卷绕管19B上。
并且,本实施形态由于自动生头装置24a、24b具备拨纱机构52,因此能够将吸嘴51配置在离开卷绕时的纱线Ya、Yb的位置上,吸嘴51配置的自由度变高。
接着说明给本实施形态施加了种种改变的变形例。但是,对于与本实施形态具有相同结构的部分,适当省略其说明。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拨纱杆62即使在纱线Ya、Yb位于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的范围内的任何位置的状态下都分别与纱线Ya、Yb相对置,但并不局限于此。拨纱杆也可以比上述实施形态的拨纱杆62长度短,仅在纱线Ya、Yb位于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的范围内一部分区域(能够引导区域)时与纱线Ya、Yb相对置,位于此外的区域(不能引导区域)时不与纱线Ya、Yb相对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头时也与进行给一个卷绕管19A生头时一样,在纱线Ya、Yb来到与拨纱杆相对置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横动导纱器27a、27b进行的横动暂时停止,然后使拨纱杆62摆动的话,则能够将纱线Ya、Yb引导到吸嘴51。
并且,拨纱机构52也并不局限于具备拨纱杆62和纱线引导板63的机构,也可以是能够将纱线Ya、Yb、Yg引导到吸嘴51的另外的结构。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吸嘴51配置在沿卷绕管19B的轴向错开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的纱线Ya、Yb的位置上,生头时用拨纱机构52将纱线Ya、Yb引导到能够被吸嘴51吸引的位置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没有拨纱机构52,吸嘴51配置在只要打开吸引口51a就吸引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的纱线Ya、Yb的位置上。但是,此时有将吸嘴51配置在能够吸引被横动的纱线Ya、Yb,并且卷绕时不与纱线Ya、Yb干涉的位置上的必要。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纱线Ya、Yb用纱线配置臂53分别横穿对应的卷绕管19B和筒管支架22a的边界、以及对应的卷绕管19B和O型圈43的边界地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纱线Ya、Yb用纱线配置臂53与它们的边界平行地配置。
此时,如果例如另外设置使被纱线配置臂53配置的纱线Ya、Yb向它们的边界沿卷绕管19B的轴向滑动的机构等,则纱线Ya、Yb的与卷绕管19B的外周面紧贴的部分通过确实地分别被对应的卷绕管19B和筒管支架22a以及对应的卷绕管19B和O型圈43夹着而被捕捉。
并且,即使在这样的没有使纱线Ya、Yb滑动的机构的情况下,只要将纱线Ya、Yb高精度地与这些边界相对置地配置,也能够通过将纱线Ya、Yb的与卷绕管19B的外周面紧贴的部分夹持在对应的卷绕管19B和筒管支架22a以及对应的卷绕管19B和O型圈43之间而捕捉。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纱线Ya通过被对应的卷绕管19B和筒管支架22a夹持被捕捉,纱线Yb通过被对应的卷绕管19B和O型圈43夹持被捕捉,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纱线Ya通过被对应的卷绕管19B和筒管支架22a夹持被捕捉,纱线Yb通过被对应的卷绕管19B和筒管支架22b夹持被捕捉。或者,也可以是纱线Ya、Yb都通过被对应的卷绕管19B和O型圈43夹持被捕捉。但是,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在2个卷绕管19B的相互相反侧的端部形成包头纱B,因此在2个卷绕管19B中纱线Ya、Yb的卷绕方向成彼此相反的方向。
而且,纱线Ya、Yb也不局限于通过被对应的卷绕管19B和筒管支架22a、22b或O型圈43夹持被捕捉。例如,也可以在卷绕管19B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部沿其圆周方向形成槽,纱线Ya、Yb被这些槽捕捉。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在生头完毕(形成了包头纱B)后不使纱线保持臂54摆动,通过使纱线按压臂55摆动使纱线Ya、Yb能够沿卷绕管19B的轴向移动(被横动导纱器27a、27b横动),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使纱线按压臂55摆动,使纱线保持臂54沿离开纱线按压臂55的方向摆动。或者,还可以使纱线按压臂55和纱线保持臂54沿互相远离的方向摆动。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将在纱线按压臂55作用下紧贴在卷绕管19B外周面上的纱线Ya、Yb夹在纱线按压臂55和纱线保持臂54之间而保持,但也可以用2个臂54、55以外的机构保持纱线Ya、Yb。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为了使切换将纱线Ya、Yb卷绕到2个卷绕管19B上形成2个卷装P、和将纱线Yg向一个卷绕管19A卷绕形成一个卷装P成为可能,自动生头装置24b的吸嘴51、拨纱杆62、纱线引导板63、纱线配置臂53、纱线保持臂54和纱线按压臂55等能够拆卸,但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只是这些部件中的一部分能够拆卸,其他的部件配置在不与向卷绕管19A卷绕时的纱线Yg干涉的位置上。或者,也可以使这些部件能够移动到在形成一个卷装P时不与纱线Yg干涉的位置上。而且,在自动生头装置24b的所有部件被配置在不与向卷绕管19A卷绕时的纱线Yg干涉的位置上的时候,或者在只进行卷绕装置18将纱线Ya、Yb卷绕到2个卷绕管19B上形成2个卷装P的时候,自动生头装置24b的所有部件也可以不能拆卸。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将由吸嘴51把持的纱线Ya、Yb用以与卷绕管19B的轴向平行的轴65为中心摆动的纱线配置臂53与卷绕管19B相对置地配置,并且用以与卷绕管19B的轴向平行的轴66为中心摆动的纱线按压臂55使其紧贴在卷绕管19B的外周面上,但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既可以用与纱线配置臂53不同的结构将纱线Ya、Yb与卷绕管19B相对置地配置,也可以用与纱线按压臂55不同的结构使纱线Ya、Yb紧贴在卷绕管19B的外周面上。而且,自动生头装置也可以用与将纱线Ya、Yb与卷绕管19B相对置地配置,使配置的纱线紧贴到卷绕管19A的外周面上的动作不同的动作来对卷绕管19B进行生头。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与为了将纱线Ya、Yb卷绕到2个卷绕管19B上相对应设置了2个自动生头装置24a、24b,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设置自动生头装置24a。此时,对纱线Ya用自动生头装置24a进行生头,对纱线Yb操作者手动进行生头。并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操作者在用自动生头装置24a进行生头的同时生头纱线Yb,就能够以相同的定时将2根纱线Ya、Yb生头到卷绕管19B上。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2个卷绕管19B为空的卷绕体40被提供给摇架20并被筒管支架22a、22b所保持以后,在操作者通过开关操作等指示了生头开始时,用自动生头装置24a执行以后的动作(臂53~55的摆动)的话,则操作者能够在所希望的定时下进行生头,容易使生头的定时与自动生头装置24a一致。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将2根纱线Ya、Yb卷绕到2个卷绕管19B上形成2个卷装P,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2根纱线Ya、Yb分别卷绕到与卷绕纱线Yg相同的一个卷绕管19A的互相分隔的部分上来形成2个卷装P。另外,此时如果在卷绕完成后将卷绕管19A切断的话,就能够将2个卷装P分离。
并且,虽然以上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将纱线Ya、Yb卷绕到2个卷绕管19B上的纱线卷绕装置中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将纱线卷绕到3个以上的卷绕管上的纱线卷绕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当对所有的卷绕管19B设置自动生头装置,对所有的卷绕管19B用自动生头装置进行生头时,或者当设置比卷绕管19B的数量少1个自动生头装置,对1个卷绕管19B操作者进行生头,对剩余的卷绕管19B用自动生头装置进行生头时,能够对所有的卷绕管19B以相同的定时进行生头。
并且,即使在自动生头装置的数量比卷绕管19B的数量少2个以上的情况下,如果与操作者手动对所有的卷绕管19B进行生头时相比,操作者手动进行生头的纱线的根数变少,能够缩小各卷绕管19B之间生头的定时的差距。或者,能够减少为了以相同的定时对各卷绕管19B进行生头所需要的操作者的数量。

Claims (8)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具备旋转自由地保持卷绕管的一个摇架,将提供的多个纱线分别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而形成多个卷装,其特征在于,具备:
2个以上的自动生头装置,该自动生头装置相对于上述多个卷装中的2个以上的卷装而设置、自动地对上述卷绕管进行生头;
并纱装置,将提供的多个纱线并纱;以及,
横动导纱器,使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的纱线沿上述卷绕管的轴向横动;
除了与上述2个以上的卷装中的一个卷装相对应的上述自动生头装置以外的上述自动生头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拆卸,
该纱线卷绕装置能够切换以下方式:
将提供的多个纱线分别通过与各卷装相对应的自动生头装置而生头到上述卷绕管,并且边通过上述横动导纱器横动、边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从而形成多个卷装;
在除了与上述一个卷装相对应的上述自动生头装置以外的上述自动生头装置的上述至少一部分被拆卸的状态下,将提供的多个纱线在上述并纱装置中并纱,将并纱后的纱线通过与上述一个卷装相对应的上述自动生头装置而生头到上述卷绕管,并边通过上述横动导纱器以比形成上述多个卷装时大的移动宽度横动、边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从而形成一个卷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自动生头装置相对于上述多个卷装的全部而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自动生头装置具备:纱线保持部,保持朝上述卷绕管输送的纱线的中间部分;
切断器,配置在上述卷绕管与上述纱线保持部之间,将被上述纱线保持部保持的纱线切断;
纱线配置臂,以与上述卷绕管的轴向平行的轴为中心摆动,通过将被上述切断器切断了的纱线的比上述纱线保持部靠上游侧的部分带到上述卷绕管一侧来将纱线与上述卷绕管相对置地配置;
纱线按压臂,夹着被上述纱线配置臂与上述卷绕管相对置地配置的纱线,配置在与上述卷绕管相反的一侧,以与上述卷绕管的轴向平行的轴为中心摆动,将纱线按压到上述卷绕管上使其紧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被上述纱线按压臂紧贴到上述卷绕管外周面上的纱线夹在与上述按压臂之间并保持的纱线保持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的纱线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的纱线引导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的纱线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的纱线引导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动导纱器带来的纱线的横动范围横跨上述纱线引导部能够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纱线的能够引导区域和上述纱线引导部不能够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纱线的不能引导区域;
上述横动导纱器在上述自动生头装置进行生头时,在纱线位于上述能够引导区域的状态下使纱线的横动暂时停止;
上述纱线引导部将上述横动导纱器进行的横动被暂时停止了的纱线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动导纱器带来的纱线的横动范围横跨上述纱线引导部能够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纱线的能够引导区域和上述纱线引导部不能够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纱线的不能引导区域;
上述横动导纱器在上述自动生头装置进行生头时,在纱线位于上述能够引导区域的状态下使纱线的横动暂时停止;
上述纱线引导部将上述横动导纱器进行的横动被暂时停止了的纱线向上述纱线保持部引导。
CN201210262383.0A 2011-07-26 2012-07-26 纱线卷绕装置 Active CN1028975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3356A JP5687578B2 (ja) 2011-07-26 2011-07-26 糸巻取装置
JP163356/2011 2011-07-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7598A CN102897598A (zh) 2013-01-30
CN102897598B true CN102897598B (zh) 2017-04-12

Family

ID=46551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2383.0A Active CN102897598B (zh) 2011-07-26 2012-07-26 纱线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551226B1 (zh)
JP (1) JP5687578B2 (zh)
CN (1) CN1028975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Z201380A3 (cs) * 2013-02-07 2014-08-27 Rieter Cz S.R.O. Způsob rozvádění navíjené příze a zařízení k jeho provádění
JP6275972B2 (ja) * 2013-08-23 2018-02-0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繊維機械
DE102016004563A1 (de) * 2016-04-15 2017-10-19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CN109195893B (zh) * 2017-04-19 2020-07-28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作业机器人以及具备作业机器人的纤维机械
CN110054026A (zh) * 2019-05-16 2019-07-26 江苏亿之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丙纶长丝用卷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JP2022160158A (ja) * 2021-04-06 2022-10-19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機
JP2022172783A (ja) 2021-05-07 2022-11-1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連結部材、及び糸掛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3741A (en) * 1974-11-15 1977-05-17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multiplicity of threads onto respective bobbin tubes
US5363637A (en) * 1992-05-07 1994-11-15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threading in a false twisting machine and an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the same
CN1220643A (zh) * 1997-04-04 1999-06-23 青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自动换筒方法及带换筒装置的络筒设备
CN1343178A (zh) * 1999-03-13 2002-04-03 巴马格股份公司 在卷筒更换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的长丝的装置和方法
CN1516673A (zh) * 2001-07-05 2004-07-28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卷曲变形机
DE102005053830A1 (de) * 2005-11-11 2007-05-16 Saur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CN101377026A (zh) * 2007-08-30 2009-03-0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假捻加工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8340B2 (zh) * 1971-11-15 1978-10-14
JPS5620261B2 (zh) * 1973-05-31 1981-05-12
JPS5130434Y2 (zh) * 1975-02-25 1976-07-31
JPS51130347A (en) * 1975-05-06 1976-11-12 Teijin Ltd Yarn hanging method of multi pile winder
DE102008038343B4 (de) * 2007-08-30 2017-09-28 Tmt Machinery, Inc. Garnspulmaschine und Garntexturier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3741A (en) * 1974-11-15 1977-05-17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multiplicity of threads onto respective bobbin tubes
US5363637A (en) * 1992-05-07 1994-11-15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threading in a false twisting machine and an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the same
CN1220643A (zh) * 1997-04-04 1999-06-23 青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自动换筒方法及带换筒装置的络筒设备
CN1343178A (zh) * 1999-03-13 2002-04-03 巴马格股份公司 在卷筒更换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的长丝的装置和方法
CN1516673A (zh) * 2001-07-05 2004-07-28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卷曲变形机
DE102005053830A1 (de) * 2005-11-11 2007-05-16 Saur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CN101377026A (zh) * 2007-08-30 2009-03-0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假捻加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1226A3 (en) 2013-12-25
JP2013023385A (ja) 2013-02-04
EP2551226A2 (en) 2013-01-30
CN102897598A (zh) 2013-01-30
EP2551226B1 (en) 2016-12-28
JP5687578B2 (ja)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7598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1377026B (zh) 纱线卷绕机及假捻加工机
TWI324644B (en) Apparatus for spinning and winding multifilament yarns
CN102912490B (zh) 纱线卷绕装置、连接部件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2730485B (zh) 纺丝卷绕机
EP2674379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ackages
CN101513967B (zh) 绕线机
US10472740B2 (en) Textile machi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N102741463A (zh)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机构
CN101265623A (zh) 自由端纺纱机中的自动纱线生头装置
DE2227903C3 (de)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bzw. Behandeln von textilem Garn
CN106149110B (zh) 在气流纺纱机的工作站处大量纺纱进入的方法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CN105648588B (zh) 接头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接头方法
US10533267B2 (en) Textile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roving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6319698B (zh) 一种用于纺纱机中的纺纱区的方法及纺纱机中的纺纱区
EP2366817A1 (en) Spinning machinery
CN106400217B (zh) 用于细纱机的牵伸装置
US4972668A (en) Arrangement for the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a yarn at a spinning machine
JP2002220748A (ja) 紡績糸スタックの製作法
CN1619025A (zh) 一个自由端纺纱转杯中的纱线头的引入/移出装置
US10563326B2 (en)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roving and method for starting the roving production on a corresponding textile machine
EP3178974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workstation for the resumption of the spinning process on a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and a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JP2004533558A (ja) 繊維機械
CN205603752U (zh)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JPH0242927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