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1723A - 内窥镜用处置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处置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71723A
CN102871723A CN 201210044142 CN201210044142A CN102871723A CN 102871723 A CN102871723 A CN 102871723A CN 201210044142 CN201210044142 CN 201210044142 CN 201210044142 A CN201210044142 A CN 201210044142A CN 102871723 A CN102871723 A CN 102871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advance
jut
endoscopic therapeutic
therapeut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0441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田和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Holdings Corp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71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17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使进退移动构件沿轴线方向进退移动的简单操作,能够准确、顺畅且迅速地进行使处置功能构件与所希望的方向一致的内窥镜处置。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具备将穿过护套内的进退移动构件的进退动作转换成处置功能构件的单方向的旋转动作的旋转控制机构。旋转控制机构具有设置在护套内周侧的第一卡合构件和设置在进退移动构件侧的第二卡合构件。当进退移动构件向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第二卡合构件相对地向S1方向及护套的周向滑动而使进退移动构件产生旋转力,变更处置功能构件的旋转位置。当进退移动构件向S2方向移动时,第一、第二卡合构件相对地向S2方向滑动,维持处置功能构件的变更后的旋转位置。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处置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用处置工具。 
背景技术
通常,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在挠性的护套的前端配置处置功能构件,通过来自护套的基端侧的远距离操作而能够进行处置动作。例如,以生物体检测组织提取或止血等为目的来夹持生物体组织时,使用一对把持片作为处置功能构件。存在如下的内窥镜处置工具,在对这一对把持片进行开闭操作来夹持生物体组织时,通过在手持操作部侧对操作金属线进行旋转操作,而使把持片以护套轴为中心旋转,从而能够变更从哪个方向夹持生物体组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4414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4542559号公报 
然而,操作金属线是穿过护套的长条状,操作金属线的旋转力矩传递特性存在不连续性。而且,当护套在中途发生弯曲时,施加给操作金属线的旋转力被弯曲部吸收。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即使在手持操作部侧对操作金属线进行旋转操作,一对把持片也无法获得与旋转操作量对应的比例的旋转行为。例如,在蓄积某种程度旋转操作之前,把持片不旋转,当进一步存在旋转操作时,会发生把持片一下子旋转这样的旋转跳动的情况。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在处置功能构件与护套之间设置旋转抑制部,成为旋转行为每90度间断地进行的机构。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每当比较大的角度进行旋转,但无法细微地变更旋转角。这样,实际情况是难以利用操作金属线的旋转操作来控制性良好地使处置功能构件旋 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使进退移动构件沿轴线方向进退移动的简单的操作,而能够准确地使处置功能构件朝向所希望的方向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由此,其目的在于能顺畅且迅速地进行内窥镜处置。 
本发明包括下述结构。 
具备: 
具有挠性的长条状的护套; 
在所述护套的前端部被支承为以该护套的轴为中心旋转自如的处置功能构件; 
进退自如地穿过所述护套内,其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长条状的进退移动构件; 
在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沿着所述护套轴的第一方向移动时,使所述进退移动构件产生单方向的旋转力而变更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位置,在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时,维持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所述变更后的位置的处置功能构件控制机构, 
所述处置功能构件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护套内周侧的第一卡合构件;以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构件抵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进退移动构件侧的第二卡合构件, 
通过所述第一卡合构件与所述第二卡合构件的相对的向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护套的周向的滑动,来进行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的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位置的变更, 
通过所述第一卡合构件与所述第二卡合构件的相对的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滑动,来进行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的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变更后的位置的维持。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通过使进退移动构件沿轴线方向进退移动的简单的操作,就能够使处置功能构件准确地与所希望的方向一致。由此,能够顺畅且迅速地进行内窥镜处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利用局部剖面来表示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的整体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手持操作部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把持钳子的前端的结构的图,是剖是表示把持部的一部分和护套前端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图4是放大表示旋转控制机构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A)是突起部的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主视图。 
图6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7是阶段性地表示旋转控制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突起部和刷毛的说明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固定环呈多段状设置的刷毛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旋转控制机构的另一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旋转控制机构的另一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旋转控制机构的另一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3是图12的旋转控制机构的与图6相同位置的剖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突起部和刷毛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旋转控制机构的另一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6是图15的旋转控制机构的与图6相同位置的剖视图。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突起部和突出片的说明图。 
图18是突出片的前端部的放大图。 
图19是突出片的前端部的放大图。 
图20(A)是生物体组织提取用杯,(B)是夹子,(C)是高频勒除器,(D)是注射针的简要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1护套 
13手持操作部 
15把持钳子 
17操作金属线(进退移动构件) 
19操作部主体 
21滑动件 
35A、35B把持片 
45罩构件 
55、55A、55B、55C、55D旋转控制机构(旋转控制机构) 
57、57A、57B、57C、57D突起部 
59、59A、59B刷毛(突出片) 
60突出片 
61引导面 
63顶面 
63a基端部 
63b最顶部 
69固定环 
87间隙 
91A、91B杯 
95夹子主体 
97环 
100内窥镜用处置工具 
110生物体检测提取用杯 
120夹子 
130高频勒除器 
140注射针 
151勒除器金属线 
153针部 
155管 
R旋转方向 
C圆周方向 
θ旋转角 
Figure BDA0000137750660000041
倾斜角 
δ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利用局部剖面来表示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的整体的简要立体图,图2是表示手持操作部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内窥镜用处置工具100包括:穿过电子内窥镜的钳子通道,具有挠性的长条状的护套11;与护套11的基端部连接的手持操作部13;在护套11的前端部设置的作为处置功能构件的把持钳子15。护套11具有例如在由四氟化乙烯等的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的外皮层粘接由将不锈钢细线等编织而成的筒状网体的结构。作为进退移动构件的操作金属线17在护套轴向上穿过护套11内。 
手持操作部13包括操作部主体19和由操作部主体19支承为滑动自如的作为移动操作部的滑动件21。如图2所示,在护套11的基端部外周面设有形成了外螺纹的连结构件23。该连结构件23与形成在操作部主体19的前端部内周面的内螺纹(未图示)螺合,从而将护套11和操作部主体19连结。 
在操作部主体19设有圆环状的挂指部25及形成有与护套11的轴向平行的狭缝的切槽部27。滑动件21与切槽部27卡合,沿着切槽部27,在护套11的轴向上进行滑动移动。在施行手术时,将拇指放置于挂指部25,并将同手的食指和中指放置于滑动件21。 
如图2所示,在滑动件21形成有穿过操作金属线17的基端的穿过孔29和从穿过孔29扩径形成的收容部31。在操作金属线17的基端固定有固定用圆板33。该固定用圆板33在收容部31内旋转自如,通过与收容部31的内壁抵接而限制操作金属线17的轴向移动。因此,操作金属线17伴随着滑动件21的滑动移动而在护套11内进行进退动作,该进退动作包括朝向护套前端部送出的移动和从护套前端部拉回的移动。 
图3是表示把持钳子15的前端的结构的图,是剖视表示把持钳子15的一部分和护套前端的局部剖视结构图。把持钳子15包括一对把持片35A、35B和具有对各把持片35A、35B进行轴支承的支承孔37的支柱39。 
支柱39在支承孔37安装销41,以该销41为支点将各把持片35A、35B支承为开闭自如。而且,支柱39在与支承孔37侧相反的基端侧具有环状的槽部43。 
罩构件45在圆筒状的一端部形成有突缘部47,另一端部插入而粘接固定在护套11的前端部。需要说明的是,罩构件45的内周面与护套11的内周面为同一面,本说明书中的护套内周面包括罩构件45的内周面。 
通过支柱39的槽部43与罩构件45的突缘部47卡合,而支柱39被支承为相对于护套11以护套轴为中心旋转自如。 
操作金属线17的前端侧从分支部49分支成两根分支金属线51A、51B。各分支金属线51A、51B分别固定于连接孔56A、56B,该连接孔56A、56B设置在把持片35A、35B的后端侧。 
在护套11的前端部设有旋转控制机构55。旋转控制机构55将操作金属线17的进退动作转换成旋转动作而驱动处置功能构件旋转,该处置功能构件包括一对把持片35A、35B及对这一对把持片35A、35B进行支承的支柱39。 
图4是放大表示旋转控制机构55的结构的说明图。 
旋转控制机构55具有:在护套11的内周侧设置的作为第一卡合构件的突起部57;以能够与突起部57抵接的方式设置在操作金属线17侧的作为第二卡合构件的突出片即刷毛59。 
操作金属线17在沿护套轴朝着向护套11的前端部送出的方向S1(第一方向)移动时,突起部57与刷毛59相对地沿S1的方向及护套11的周向滑动,而使操作金属线17产生旋转力。操作金属线17产生的旋转力使图3所示的支柱39的槽部43和罩构件45的突缘部47滑动,使把持片35A、35B旋转。 
另外,操作金属线17在从S1的反方向的护套11的前端部朝向拉回的方向S2(第二方向)移动时,突起部57与刷毛59相对地沿着S2方向滑动。此时,未对操作金属线17施加旋转力,而把持片35A、35B的旋转位置维持原样。 
如此,旋转控制机构55作为在操作金属线17的进退动作中的通过向S1方向的移动而仅沿单方向(R方向)旋转的单向旋转机构发挥功能。 
更具体而言,旋转控制机构55具备:从护套11的内周侧突起的多个突起部57;从与突起部57面对的操作金属线17的外周朝向护套11的内周呈放射状地延伸设置的多根突出片即刷毛59;形成于突起部57的引导面61。 
突起部57如图5(A)表示俯视图,(B)表示侧视图,(C)表示主视图,图6表示图3的A-A剖视图那样,从罩构件45的内周面的多个部位朝向护套轴分别以相同的形状突起形成。而且,各突起部57在罩构件45内周面的同一圆周上的位置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例中,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在总计8个部位设置了突起部57,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5(A)、(B)所示,突起部57的形状具有突起高度朝向S2方向逐渐增加的顶面63。顶面63由沿着S2方向从基端部63a到最顶部63b相连的平滑的连续面构成。而且,从顶面63经由边65而连接的侧面即引导面61形成在突起部57的单侧侧面,是随着朝向S1方向而沿着护套11内周的圆周方向C逐渐突出的平滑的连续面的斜面。 
即,突起部57成为在图5(A)所示的突起部57的俯视下,具有与S1方向平行的一方的侧面67和作为引导面61的另一方的侧面的非对称形状。引导面61作为引入刷毛59的倾斜面发挥功能。这多个突起部57分别作为相对于护套轴朝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引导面61。 
另外,突起部57的最顶部63b的高度即引导面61的最大宽度H形成为能够让刷毛59的前端充分抵接的宽度H。 
再次返回图4,对突出片进行说明。 
突出片即刷毛59将根侧固定于固定环69,其前端侧与护套11的内周面及罩构件45的内周面抵接而形成为前端弯曲的长度。刷毛59在固定环69的整周以均匀的密度植毛,在沿着S1方向逐渐扩径的倾斜方向上延伸设置。 
刷毛59由直状的弹性体构成,具有至少在与突起部57抵接时不发生塑性变形的弹性域。作为刷毛59的材料,可以优选使用硬质的尼龙(注册商标:聚酰胺系合成树脂)纤维束,除此之外,还可以优选使用氯化乙烯、聚苯乙烯、不锈钢等材料。 
接下来,使用图7,说明旋转控制机构55的动作。 
首先,使图1所示的滑动件21向S2方向移动而靠近挂指部25时,操作金属线17被向护套11的基端侧牵引。如此,图3所示的操作金属线17前端的分支金属线51A、51B被向S2方向牵引而移动。其结果是,如图7的St1所示,一对把持片35A、35B被闭合。 
然后,使滑动件21向S1方向移动而从挂指部25离开时,操作金属线17向护套11的前端侧移动。当操作金属线17向护套11的前端侧移动时,被固定于操作金属线17且植毛了刷毛59的固定环69与操作金属线17一起向S1方向移动(St2)。 
此时,由于多个突起部57和刷毛59发生滑动,而上述的旋转控制机构55对操作金属线17的旋转力按照操作金属线17的移动而产生。 
图8示意性地表示了突起部57和刷毛59。如图所示,在刷毛59的前端与突起部57的引导面61抵接的状态下,由于操作金属线17的移动而刷毛59被进一步向S1方向按压时,刷毛59的前端在引导面61上滑动,按照抵接位置P1→P2→P3→P4→P5的顺序逐渐向C方向移动。在本结构中,突起部57与护套11成为一体,因此滑动所产生的旋转力成为操作金属线17的自转用的驱动力,操作金属线17以操作金属线17的轴线(与护套轴相同)为中心旋转。 
如图7的St2所示,当操作金属线17以护套轴为中心旋转时,一对把持片35A、35B的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从St1时开始旋转角度θ。即,滑动件21向S1方向移动时,通过旋转控制机构55而旋转力作用于操作金属线17,使一对把持片35A、35B旋转角度θ。由此,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发生变化。 
接下来,当滑动件21向S2方向移动时,操作金属线17向S2方向移动,旋转控制机构55的突起部57和刷毛59进行滑动。然而这种情况下,刷毛59的侧面与突起部57滑动接触而越过突起部57,刷毛59的前端不会碰触突起部57。 
即,如图5所示,突起部57的顶面63从与护套11的内周面相同的突出高度的基端部63a开始,连续朝向最顶部63b隆起,刷毛59沿着顶面63平滑地滑动。并且,刷毛59的前端从最顶部63b脱落而与突起部57的滑动结束。 
因此,通过突起部57和刷毛59,不会发生向C方向的移动,即,不会发生向操作金属线17的旋转力。由此,一对把持片35A、35B的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维持相同状态(St3)。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一对把持片35A、35B因操作金属线17的向S2方向的移动而扩开,但不会影响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 
并且,当滑动件21再次向S1方向移动时,操作金属线17向S1方向移动,通过旋转控制机构55而旋转力作用于操作金属线17,使一对把持片35A、35B再旋转角度θ(St4)。由此,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发生变化。而且,当使滑动件21向S2方向移动时,与St3同样地,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维持相同的状态。 
如上所述,当滑动件21反复进行向S1、S2方向的移动时,一对把持片35A、35B每当操作金属线17向S1方向移动时发生旋转。该旋转动作以护套轴为中心每次以规定角度θ且仅朝一方向旋转。 
因此,内窥镜用处置工具100的使用者从当前的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变更为与手术相应的方向时,使手持操作部13的滑动件21向S1方向移动。如此,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在滑动件21的1次的推出操作下向规定的旋转方向变化角度θ。在进一步增加旋转角时,对滑动件21进行多次向S1、S2方向的往复操作。 
如此,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在滑动件21的1次的推出操作下向哪个方向旋转多少被决定,因此使用者能感受地容易把握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的旋转调整量,能够迅速且高精度地面向所希望的方向。而且,在滑动件21的推出操作下,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发生旋转,因此使用者不会将其与关闭把持钳子的动作即滑动件21的拉回操作混淆。 
刷毛59从固定环69沿着S1方向朝着逐渐扩径的倾斜方向延伸设置。由此,操作金属线17向S1方向移动而对操作金属线17产生旋转力时,刷毛59的前端朝向沿着护套11的内周面的S1方向弯曲而对齐。 
该刷毛59的前端在刷毛前端的轴线朝向S1方向对齐的状态下与突起部57的引导面61抵接。即,刷毛59从突起部57的突起方向的垂直方向抵接,因此能够增大刷毛59对引导面61施加的旋转施加力。由此,能够将向S1方向的移动动作高效率地转换成R方向(参照图4)的旋转动作。 
另外,刷毛59的前端相对于护套轴倾斜而与护套11或罩构件45的内周面进行压力接触。因此,在与护套内周面进行压力接触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动作停止时的旋转受限制。由此,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不会意外变化,而容易进行旋转调整。 
而且,在本结构中,由于经由柔软的弹性体即刷毛59来使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旋转,因此能柔软地进行旋转动作。即,假设一对把持片35A、35B被强烈地按压在生物体表面上等旋转困难时,不会强迫地使把持片35A、35B旋转。即,虽然操作金属线17向S1方向移动,但与引导面61抵接的刷毛59发生弯曲,因此操作金属线17不会产生旋转力。因此,能够提前防止过分的力从一对把持片35A、35B作用于生物体表面,使用者能安心地进行滑动件21的移动操作。 
此外,若将刷毛59的刚性与上述的旋转力的传递可否的水平对应设计,则当存在规定的旋转阻力时,能够切断旋转力向操作金属线17的传递。 
另外,如图9所示,植设于固定环69的刷毛59通过在固定环69的不同的轴向位置呈多段状设置,而能够延长可产生旋转力的植毛范围L。由此,能够在一次的滑动件21的移动中较大地变更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刷毛59除了呈多段状植设以外,还可以采用螺旋状、不是段状而均匀地植设在沿着操作金属线17的轴线的规定的范围整体的结构等各种植设方式。 
<第二结构例> 
接下来,说明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的第二结构例。 
图10表示旋转控制机构的另一结构例。在本结构的旋转控制机构55A中,作为突出片的刷毛59A除了沿着护套轴的垂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点与图4所示的旋转控制机构55不同之外,其他为同样的结构。 
沿着护套轴的垂直方向延伸设置的旋转控制机构55A的刷毛59A与上述同样地,由于操作金属线17的向S1方向的移动而刷毛59A前端与突起部57的引导面61抵接,使操作金属线17产生向R方向的旋转力。由此,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以护套轴为中心旋转。这种情况下,若提高 刷毛59A的刚性,则刷毛59A相对于突起部57的引导面61的随动性进一步提高,因此优选。 
另外,在操作金属线17向S2方向移动时,刷毛59A的侧面沿着突起部57的顶面63(参照图5)进行滑动接触而越过突起部57。因此,在操作金属线17不产生旋转力,而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不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将刷毛59A形成为沿着护套轴的垂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得到旋转力。而且,突起部57的从引导面61承受的旋转力以短距离向操作金属线17传递,能够减少旋转力的传递损失。 
<第三结构例> 
接下来,说明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的第三结构例。 
图11表示了旋转控制机构的另一结构例。在本结构的旋转控制机构55B中,突起部57B由具有长轴和短轴的细长状的突起构成,长轴K相对于护套轴以规定的角度 倾斜形成的点与图4所示的旋转控制机构55不同,其他为同样的结构。 
突起部57B整体具有均匀的突起高度,沿着长轴K的一对侧面平行形成。一对侧面中的朝向护套11的基端侧的一侧成为引导面61,刷毛59的前端进行抵接。而且,另一方的侧面73与引导面61对称地形成。 
旋转控制机构55B的刷毛59与上述同样地,由于操作金属线17的向S1方向的移动,而刷毛59前端与突起部57B的引导面61抵接,使操作金属线17产生向R方向的旋转力。由此,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以护套轴为中心旋转。 
另外,在操作金属线17向S2方向移动时,刷毛59的侧面与突起部57B的侧面73的一侧进行滑动接触而越过突起部57B。因此,在操作金属线17不产生旋转力,而把持钳子开闭方向的方向不会发生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将突起部57B的形状形成为制造容易的简单的细长状,通过突起部57的引导面61与刷毛59碰触或相互滑动,也能够使操作金属线17产生旋转力。 
<第四结构例> 
接下来,说明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的第四结构例。 
图12表示旋转控制机构的另一结构例,图13表示图12的旋转控制 机构的与图6相同位置的剖视图。 
在本结构的旋转控制机构55C中,将突起部57C形成为简单的圆筒形的凸起形状。而且,使突出片である刷毛59B的前端部在整周朝向操作金属线17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弯曲。在这些点上,与图4所示的旋转控制机构55不同,其他为同样的结构。 
多个突起部57C从罩构件45的内周面突出形成,突起部57C的侧面(引导面)61与刷毛59B相互滑动。而且,各突起部57C形成在罩构件45内周面的同一圆周上的位置,由于操作金属线17的向护套轴向的移动,而分别同时与刷毛59B进行滑动接触。 
如图13所示,刷毛59B具有从固定环69的外周面到半径r的直状部75和使比半径r靠刷毛59B的前端部侧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弯曲的弯曲部77,呈放射状地植设多根。 
图14示意性地表示突起部57C和刷毛59B。在刷毛59B的弯曲部77与形成于突起部57C侧面的引导面61抵接的状态下,进一步向S1方向按压刷毛59B时,刷毛59B的弯曲部77在引导面61上滑动,按照抵接位置P1→P2→P3→P4的顺序逐渐向C方向移动。由此产生的旋转力成为操作金属线17的自转用的驱动力,操作金属线17以操作金属线17的轴线(与护套轴相同)为中心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刷毛59B通过弯曲部77的弯曲形状与突起部57C的引导面61的形状的协作作用,能够更顺畅地移动,从而减少与操作金属线17的向S1方向的移动相伴的阻力。因此,能够减小使用者操作滑动件21时的阻力感。 
另外,通过在刷毛59B形成弯曲部77,能够更简化突起部57C的形状。即,无需使突起部57C的引导面61从S1方向倾斜而形成为引入刷毛59B的斜面。例如,即使将突起部57C的形状形成为具有与S1方向成直角的侧面的方形形状,通过使刷毛59B的弯曲部77沿着弯曲进行滑动接触,也能够使操作金属线17产生旋转力。 
<第五结构例> 
接下来,说明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的第五结构例。 
图15表示旋转控制机构的另一结构例,图16表示图15的旋转控制 机构的与图6相同位置的剖视图。 
在本结构的旋转控制机构55D中,将突起部57C形成为简单的圆筒形的凸起形状,从固定环69呈放射状延伸出多个突出片60的结构的点与图4所示的结构不同,其他为同样的结构。 
多个突起部57C从罩构件45的内周面突出形成,突起部57C的侧面61(引导面)与突出片60的前端部79进行滑动接触。而且,各突起部57C形成在罩构件45内周面的同一圆周上的位置,分别同时与突出片60的前端部79滑动接触。 
突出片60从操作金属线17向径向外侧延伸,在延伸侧的前端部79形成有相对于护套轴向倾斜的倾斜面。该突出片60由金属板、硬质树脂等的高刚性的材料构成,其基端部固定于固定环69。而且,在固定环69由金属板形成时,也可以通过从固定环69的金属板冲裁而一体形成突出片60。 
图17示意性地表示突起部57C和突出片60。在具有倾斜面的前端部79与形成于突起部57C侧面的引导面61抵接的状态下,当操作金属线17向S1方向移动时,进一步将突出片60向S1方向按压在引导面61上。如此,突出片60的前端部79在引导面61的抵接位置P上滑动,逐渐向C方向移动。由此产生的旋转力成为操作金属线17的自转用的驱动力,操作金属线17以操作金属线17的轴线(与护套轴相同)为中心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突出片60相对于固定环69以高刚性连接,在突起部57C的引导面61与突出片60的前端部79滑动时,能够高效率地向操作金属线17传递旋转力。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8表示的前端部的放大图那样,突出片60的前端部79相对于罩构件45的内周面85以规定的角度δ向护套11内周侧倾斜。通过设置该倾斜,能够使突出片60的前端部79的单侧越过突起部57C的顶面83。 
即,在突出片60的前端部79中,在与相邻的突出片60面对的两肋侧中的、操作金属线的向R方向的旋转前侧,前端部79的外周面81比突起部57C的顶面83从护套内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高。并且,在突出片60的外周面81与罩构件45的内周面85(除突起部57C之外的底面)之间 形成有在旋转前侧超过突起部57C的突起高度的间隙87。 
通过形成该间隙87,在突出片60沿R方向旋转时,突出片60不会与突起部57C的侧面碰触,而R方向的旋转顺畅。 
另外,如图19所示,也可以将突起部57D形成为突出高度沿着旋转方向R逐渐增加的形状。这种情况下,不用使突出片60的前端部79以规定角度δ(参照图18)向护套11内侧倾斜,而突出片60的R方向的旋转顺畅。 
以上说明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的各结构除了图3所示的把持钳子以外,还能够适用于例如图20(A)所示的生物体组织提取用杯110、(B)所示的体内留置型的夹子120、(C)所示的高频勒除器130、(D)所示的注射针140等其他的处置功能构件。 
图20(A)所示的生物体组织提取用杯110具有:在缘部形成有锯状的齿且内部被拔去的一对杯91A、91B;与把持钳子同样地将操作金属线17的进退动作转换成杯91A、91B的开闭动作的连杆机构64。利用这些杯91A、91B,能够提取生物体组织。 
图20(B)所示的夹子120包括:具有连结部和臂部的夹子主体95;对夹子主体95的连结部进行收容的环97;从环97内拉出夹子主体95的连结部而关闭夹子,并且在将规定的拉伸力作为负载时分离的连结机构99。操作金属线17对连结机构99进行牵引,利用夹子主体95来把持生物体组织。并且,生物体组织把持后的夹子主体95和环97从连结机构99分离而残留在体腔内。 
图20(C)所示的高频勒除器130具有勒除器金属线151,该勒除器金属线151通过操作金属线17的进退动作而从护套11的前端突出呈环状扩开。该高频勒除器130将勒除器金属线151绕挂于病变部,通过使高频电流流过勒除器金属线151而能够切除病变部。 
图20(D)所示的注射针140具有:前端锐利的针部153;将针部153压入固定,通过操作金属线(未图示)的进退动作而在护套11内进退的管155。该注射针140将针部153向生物体组织穿刺,将从管155供给的生理盐水向生物体组织注入,使生物体组织隆起。 
在所有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均要求适当变更在内窥镜处置时杯 91A、91B或夹子主体95对生物体组织夹持的方向、绕挂勒除器金属线151的方向、穿刺的针部153的方向。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100中的旋转控制机构55、55A、55B、55C、55D,通过使操作金属线17进退移动,能够以护套轴为中心使上述各种处置功能构件旋转,能够顺畅地进行内窥镜处置。并且,仅在滑动件21的朝向护套11前端侧的推出操作时,变更处置功能构件的旋转角。 
如此,处置功能构件的旋转仅为单方向,成为不会反转的单向旋转机构。而且,成为仅在滑动件21的推出操作时进行旋转的机构。因此,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的使用者不会意识到操作金属线的旋转跳动,能够迅速且准确地使处置功能构件与所希望的方向(旋转角)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护套侧(罩构件侧)设有突起部,在操作金属线侧设有突出片,但也可以与之相反地,在护套11侧设置突出片,而在操作金属线侧设置突起部。而且,也可以取代突起部,由让突出片的前端进入的槽构成。 
另外,旋转控制机构也可以作为使进退移动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检测移动距离,对应于此,利用介电力等电气性地使处置功能构件旋转的驱动机构。 
如此,本发明并未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将实施方式的各结构相互组合,或基于说明书的记载以及周知的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变更、应用的情况也是本发明的预定之处,包含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如以上所述,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如下的事项。 
(1)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穿过内窥镜的钳子通道,其具备: 
具有挠性的长条状的护套; 
在所述护套的前端部被支承为以该护套的轴为中心旋转自如的处置功能构件; 
进退自如地穿过所述护套内,其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长条状的进退移动构件; 
在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沿着所述护套轴的第一方向移动时,使所述进退移动构件产生单方向的旋转力而变更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位置,在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时,维持所述处置功 能构件的所述变更后的位置的处置功能构件控制机构, 
所述处置功能构件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护套内周侧的第一卡合构件;以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构件抵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进退移动构件侧的第二卡合构件, 
通过所述第一卡合构件与所述第二卡合构件的相对的向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护套的周向的滑动,来进行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的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位置的变更, 
通过所述第一卡合构件与所述第二卡合构件的相对的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滑动,来进行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的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变更后的位置的维持。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通过使进退移动构件向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卡合构件与第二卡合构件滑动而能够将处置功能构件变更规定角度、旋转位置。即,在进退移动构件的移动一次量下,处置功能构件向规定的一定方向旋转规定角度,因此处置功能构件的旋转位置的调整简单且能够准确地对合。 
(2)在(1)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第一卡合构件是在所述护套的内周侧朝向所述护套轴突起的多个突起部, 
所述第二卡合构件是从与所述突起部面对的所述进退移动构件的外周位置,以与所述突起部抵接的长度,朝向所述护套内周呈放射状延伸设置的多个突出片, 
所述多个突起部分别具有相对于所述护套轴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引导面。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在突起部的引导面与突出片抵接的状态下,当进退移动构件向第一方向移动时,引导面与突出片滑动而能够使进退移动构件产生旋转力。 
(3)在(2)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多个突起部在护套内周的同一圆周上的位置分别形成。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通过将突起部形成在护套内周的同一圆周上的位置,而使突出片一次与多个突起部的全部抵接,能够增大产生的旋 转力。 
(4)在(2)或(3)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突起部具有突起高度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逐渐增加的顶面。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在使进退移动构件向第二方向移动时,突出片沿着突起部的顶面进行滑动接触而越过突起部,突出片的前端不会碰触突起部。 
(5)在(2)或(3)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突起部由具有长轴和短轴的细长状的突起构成,所述长轴相对于所述护套轴倾斜。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即使将突起部的形状形成为制造容易的简单的细长状,通过使突起部的引导面与突出片碰触或相互滑动,也能够使进退移动构件产生旋转力。 
(6)在(2)~(5)中任一项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突出片由从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在整周延伸设置的多个刷毛构成。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当存在规定的旋转阻力时,能够切断向进退移动构件的旋转力的传递,能够提前防止过分的力作用于生物体表面的情况等。 
(7)在(6)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刷毛从所述护套轴的垂直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地延伸设置。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刷毛从突起部的突起方向的垂直方向进行抵接。因此,刷毛施加给突起部的旋转施加力增大,能提高进退移动构件的向旋转动作的转换效率。 
(8)在(6)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刷毛沿着所述护套轴的垂直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从突起部接受的旋转力以短距离向进退移动构件传递,旋转力的传递损失减少。 
(9)在(6)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刷毛在外周侧具有朝向所述旋转动作的旋转方向前侧弯曲的弯曲部。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通过弯曲部的弯曲形状,能够沿着突起部顺畅地移动,能减少与进退移动构件的移动相伴的阻力。因此,能够减小使用者操作时的阻力感。 
(10)在(2)~(5)中的任一项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多个突出片从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呈放射状地延伸,在该延伸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相对于所述护套轴向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突出片相对于进退移动构件以高刚性连接,因此突起部与突出片的前端部滑动接触时,能够高效率地向进退移动构件传递旋转力。 
(11)在(10)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在所述突出片的所述旋转动作的旋转方向前侧,在所述突出片的前端部与所述护套内周面之间划成比所述突起部的突起高度大的间隙。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在突出片旋转时,突出片不会碰触突起部的侧面,而能得到顺畅的旋转动作。 
(12)在(10)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突起部具有突起高度朝向所述旋转动作的旋转方向前侧,从所述护套的内周面逐渐增加的顶面。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不使突出片的前端部向护套内侧倾斜,而能使突出片的旋转变得顺畅。 
(13)在(2)~(12)中的任一项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突出片与所述护套内周面进行压力接触。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利用与护套内周面压力接触的摩擦力,来限制旋转动作的停止时的突出片的旋转。由此,处置功能构件的旋转位置不会意外变化,而容易进行旋转位置的变更。 
(14)在(1)~(13)中的任一项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第一方向是将所述进退移动构件朝向所述护套的前端部送出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从所述护套的前端部将所述进退移动构件拉回的方向。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处置功能构件的用于进行旋转动作的进退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与通常使处置功能构件发挥功能的拉回方向的操作 不同,从而操作者不会将操作混淆。 
(15)在(1)~(14)中的任一项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在所述护套的前端部的相反侧的基端侧具备对所述进退移动构件进行进退操作的移动操作部。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通过使移动操作部进行进退操作,而能够简单地进行进退移动构件的移动,易使用度提高。 
(16)在(1)~(15)中的任一项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 
所述处置功能构件是把持钳子、生物体组织提取用杯、夹子、注射针、高频勒除器中的任一种。 
根据该内窥镜用处置工具,能够迅速且准确地使各种处置功能构件的相对于护套轴的旋转位置与所希望的位置一致。 
<附记>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还公开了如下的事项。 
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具备: 
具有挠性的长条状的护套; 
在所述护套的前端部被支承为以该护套的轴为中心旋转自如的处置功能构件; 
进退自如地穿过所述护套内,其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长条状的进退移动构件; 
在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沿着所述护套轴的第一方向移动时,使所述进退移动构件产生单方向的旋转力而变更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位置,在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时,维持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所述变更后的位置的处置功能构件控制机构。 

Claims (16)

1.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具备:
具有挠性的长条状的护套;
在所述护套的前端部被支承为以该护套的轴为中心旋转自如的处置功能构件;
进退自如地穿过所述护套内,且其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长条状的进退移动构件;
在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沿着所述护套轴的第一方向移动时,使所述进退移动构件产生单方向的旋转力而变更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位置,在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时,维持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所述变更后的位置的处置功能构件控制机构,
所述处置功能构件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护套内周侧的第一卡合构件;以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构件抵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进退移动构件侧的第二卡合构件,
通过所述第一卡合构件与所述第二卡合构件的相对的向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护套的周向的滑动,来进行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的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位置的变更,
通过所述第一卡合构件与所述第二卡合构件的相对的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滑动,来进行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的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变更后的位置的维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第一卡合构件是在所述护套的内周侧朝向所述护套轴突起的多个突起部,
所述第二卡合构件是从与所述突起部面对的所述进退移动构件的外周位置,以与所述突起部抵接的长度,朝向所述护套内周呈放射状延伸设置的多个突出片,
所述多个突起部分别具有相对于所述护套轴而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引导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多个突起部在护套内周的同一圆周上的位置处分别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突起部具有突起高度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逐渐增加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突起部由具有长轴和短轴的细长状的突起构成,所述长轴相对于所述护套轴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突出片由从所述进退移动构件遍及整周延伸设置的多个刷毛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刷毛从所述护套轴的垂直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刷毛沿着所述护套轴的垂直方向延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刷毛在外周侧具有朝向所述旋转动作的旋转方向前侧弯曲的弯曲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多个突出片从所述进退移动构件呈放射状地延伸,在该延伸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相对于所述护套轴向倾斜的倾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在所述突出片的所述旋转动作的旋转方向前侧,在所述突出片的前端部与所述护套内周面之间划成比所述突起部的突起高度大的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突起部具有突起高度朝向所述旋转动作的旋转方向前侧而从所述护套的内周面逐渐增加的顶面。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突出片与所述护套内周面进行压力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是将所述进退移动构件朝向所述护套的前端部送出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从所述护套的前端部将所述进退移动构件拉回的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在所述护套的前端部的相反侧的基端侧具备对所述进退移动构件进行进退操作的移动操作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所述处置功能构件是把持钳子、生物体组织提取用杯、夹子、注射针、高频勒除器中的任一种。
CN 201210044142 2011-03-25 2012-02-23 内窥镜用处置工具 Pending CN1028717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7837A JP5343102B2 (ja) 2011-03-25 2011-03-25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2011-067837 2011-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1723A true CN102871723A (zh) 2013-01-16

Family

ID=47181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44142 Pending CN102871723A (zh) 2011-03-25 2012-02-23 内窥镜用处置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43102B2 (zh)
CN (1) CN10287172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0901A (zh) * 2014-02-14 2014-04-30 徐美东 一种多功能高频切开刀
CN104188621A (zh) * 2014-09-26 2014-12-10 吴江市江南不锈钢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金属软管探测夹取装置
CN105636495A (zh) * 2014-03-12 2016-06-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
CN109788966A (zh) * 2016-10-12 2019-05-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置器具用旋转机构
CN111643201A (zh) * 2020-07-02 2020-09-11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一种口腔牙齿种植使用的夹持装置
CN113813018A (zh) * 2016-02-02 2021-12-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处置器具
CN114096208A (zh) * 2019-07-08 2022-02-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8153A1 (ja) * 2016-07-08 2018-01-11 有限会社ハヌマット 大腸癌発症可能性の判定方法
KR102010126B1 (ko) * 2017-02-01 2019-08-13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조직 수집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8250A (en) * 1993-04-01 1995-11-21 Ethicon, Inc. Endoscopic mechanism with friction maintaining handle
JP3947790B2 (ja) * 2002-06-13 2007-07-25 博徳 山本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4475978B2 (ja) * 2004-02-25 2010-06-09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鉗子
US20090270862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Greg Arcenio Medical device with one-way rotary drive mechanism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0901B (zh) * 2014-02-14 2016-01-20 徐美东 一种多功能高频切开刀
CN103750901A (zh) * 2014-02-14 2014-04-30 徐美东 一种多功能高频切开刀
CN105636495A (zh) * 2014-03-12 2016-06-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
CN105636495B (zh) * 2014-03-12 2018-01-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
CN104188621A (zh) * 2014-09-26 2014-12-10 吴江市江南不锈钢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金属软管探测夹取装置
CN104188621B (zh) * 2014-09-26 2016-01-20 吴江市江南不锈钢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金属软管探测夹取装置
CN113813018A (zh) * 2016-02-02 2021-12-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处置器具
CN113813018B (zh) * 2016-02-02 2023-10-3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处置器具
CN109788966A (zh) * 2016-10-12 2019-05-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置器具用旋转机构
CN109788966B (zh) * 2016-10-12 2021-07-2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置器具用旋转机构
US11045216B2 (en) 2016-10-12 2021-06-29 Olympus Corporation Rotating mechanism for treatment tools
CN114096208A (zh) * 2019-07-08 2022-02-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CN111643201A (zh) * 2020-07-02 2020-09-11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一种口腔牙齿种植使用的夹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00414A (ja) 2012-10-22
JP5343102B2 (ja)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1723A (zh) 内窥镜用处置工具
CN107106179B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CN107106178B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组
CN105848588B (zh) 穿刺用处理器具
CN104955376B (zh) 一体式操纵装置
EP2967613B1 (en) Medical device handles
CN105011893B (zh) 内窥镜及处理器具
US10582835B2 (en) Flexible endoscopic support system
JP5490108B2 (ja) 内視鏡キャップ
US9603614B2 (en) Medical gripping device
CN103153381B (zh) 固定装置及导管套件
US20170056111A1 (en) Laser surgery device and method
CN106999187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CN103565518B (zh) 双控弯电生理导管
JP2012200415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111248947A (zh) 可调弯活检针及活检系统
CN107072662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CN105246391A (zh) 内窥镜、套管以及内窥镜系统
CN103025224A (zh) 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和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
CN106714703B (zh) 缝合器
JP2010259479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103565514B (zh) 双控弯螺旋形电生理导管
US20160287348A1 (en) Malleable waveguide
CN204181688U (zh) 一种多自由度腹腔镜手术器械
JP6192951B2 (ja) 作動部材、および医療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