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0811A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0811A
CN102860811A CN2012101928009A CN201210192800A CN102860811A CN 102860811 A CN102860811 A CN 102860811A CN 2012101928009 A CN2012101928009 A CN 2012101928009A CN 201210192800 A CN201210192800 A CN 201210192800A CN 102860811 A CN102860811 A CN 102860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cing ear
zone
coaxial
bunch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28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60811B (zh
Inventor
高松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7004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61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60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0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60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0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11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 A61B1/00018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electrical c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25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 A61B1/00027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power suppl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进行将线缆向内置在插入部的前端中的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作业的内窥镜。在相对于配置在插入部的前端的电路基板,连接将多根单线线缆和多根同轴线缆捆扎而成的束线线缆时,连接单线线缆的心线的端子、连接同轴线缆的心线的端子、连接同轴线缆的屏蔽层的端子、连接束线线缆的屏蔽层的端子在电路基板的同一平面上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

Description

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尤其涉及将线缆向内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内的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式的内窥镜中,在插入部的前端内内置有摄像元件。摄像元件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经由与该电路基板连接的线缆来进行影像信号的传送等。
通常,线缆使用将多根单线线缆和多根同轴线缆捆扎而成的束线线缆。近些年,从实现传送特性的改善的观点出发,存在大多使用同轴线缆的倾向。
然而,同轴线缆必须将心线和屏蔽层这两方连接(例如,专利文献1等),因此当同轴线缆的数目增加时,在电路基板上形成的连接端子的数目也增加,从而存在阻碍促进细径化这样的问题。
因此,以往例如形成为将同轴线缆和单线线缆分开而连接到电路基板的上下(表背)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89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251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82504号公报
然而,在将同轴线缆和单线线缆分开而连接到电路基板的上下的结构中,必须将配线分开,或分成电路基板的背面和表面而进行连接作业,从而存在配线的连接作业花费时间这样的缺点。另外,由于将线缆分离而进行连接,因此还存在连接部的强度变弱这样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进行将线缆向内置在插入部的前端内的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作业的内窥镜。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如下这样。
[1]第一方式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具备:插入部;电路基板,其配置在插入部的前端内;束线线缆,其具备彼此被捆扎的多根单线线缆、与多根单线线缆一起彼此被捆扎的多根同轴线缆、覆盖彼此被捆扎的多根单线线缆和多根同轴线缆的周围的束线屏蔽层、覆盖束线屏蔽层的周围的束线包覆层,该束线线缆配置在插入部内,与电路基板连接;多个单线连接端子,它们设置在电路基板的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多根单线线缆的心线分别连接;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它们设置在电路基板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多根同轴线缆的心线分别连接;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其设置在电路基板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多根同轴线缆的屏蔽层连接;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其设置在电路基板的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束线屏蔽层连接,其中,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排列且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
根据本方式,用于连接单线线缆的心线的单线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用于连接同轴线缆的心线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用于连接同轴线缆的屏蔽层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用于连结束线屏蔽层的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排列且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即,各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在束线线缆的轴向的前后排列配置。在此,纵列配置是指各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在与束线线缆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配置。由此,能够抑制电路基板所需要的各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的宽度(与束线线缆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从而能够实现电路基板的小型化。另外,由于各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在同一平面上一并进行各线缆的连接。并且,各线缆仅通过与对应的连接端子的形成位置匹配来调整长度,并实施包覆层剥削加工,之后就在电路基板上排列连接各线缆(激光焊接或钎焊等),因此连接作业也能够简单地进行。
[2]第二方式的内窥镜在上述第一方式的内窥镜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多个单线连接端子在与直线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并以直线为中心而对称配置,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在与直线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并以直线为中心而对称配置。
根据本方式,在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多个单线连接端子在与束线线缆的轴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并以束线线缆的轴为中心而对称配置。同样,在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在与束线线缆的轴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且以束线线缆的轴为中心而对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束线线缆的轴向上的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及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的宽度,从而能够实现电路基板的小型化。并且,通过配置成左右对称,连接作业也能够简单地进行。并且,能够使各同轴线缆的心线与屏蔽层接近而进行连接,从而能够提高屏蔽效果。
[3]第三方式的内窥镜在上述第二方式的内窥镜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将多根单线线缆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上时,多个单线连接端子以与各单线线缆的心线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在将多根同轴线缆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上时,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以与各同轴线缆的心线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
根据本方式,在将多根单线线缆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上时,在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多个单线连接端子以与各单线线缆的心线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同样,在将多根同轴线缆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上时,在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以与各同轴线缆的心线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由此,仅将单线线缆及同轴线缆排列在电路基板上,就能够进行各心线与各连接端子的对位,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连接作业。
[4]第四方式的内窥镜在上述第二或第三方式的内窥镜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在与直线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成带状,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在与直线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成带状
根据本方式,在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和在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形成的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都在与束线线缆的轴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成带状。由此,能够抑制束线线缆的轴向上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和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的宽度,从而能够实现电路基板的小型化。并且,能够使各同轴线缆的心线与屏蔽层接近而进行连接,从而能够提高屏蔽效果。
[5]第五方式的内窥镜在上述第一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内窥镜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电路基板具有连接束线包覆层的束线包覆层连接部。
根据本方式,在电路基板上设有连接束线包覆层的束线包覆层连接部。由此,能够将束线线缆与电路基板连接,从而能够确保束线线缆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的强度。
[6]第六方式的内窥镜在上述第一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内窥镜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从插入部的前端侧开始,以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的顺序将它们在直线上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
根据本方式,从插入部的前端侧开始以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的顺序将各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在电路基板上纵列配置。通过将单线线缆的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配置在比同轴线缆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及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靠前方的位置,线缆的布线变更容易,从而能够更简单地进行连接作业。另外,通过使同轴线缆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与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接近配置,从而能够提高同轴线缆的屏蔽效果。并且,还能够一并进行它们的连接作业,从而能够容易进行连接作业。
[7]第七方式的内窥镜在上述第一至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内窥镜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电路基板由柔性印制电路板构成,形成有线缆连接部和电子部件安装部,且构成为能够折叠,其中,线缆连接部设有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电子部件安装部安装有电子部件。
根据本方式,电路基板由柔性印制电路板形成,且构成为能够折叠。由于各线缆仅与线缆连接部的一侧连接,因此通过折叠,能够将线缆连接部与电子部件安装部重叠配置。由此,能够实现电路基板的进一步的薄型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内置于插入部的前端内的电路基板上简单地连接由单线线缆和同轴线缆构成的束线线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内窥镜系统的系统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2是表示挠性管部的内部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插入部的前端面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插入部的前端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束线线缆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束线线缆的侧视图。
图7是电路基板的线缆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单线线缆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同轴线缆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束线线缆向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顺序的图。
图11是表示连接端子的排列的另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连接端子的排列的另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标号说明】
1   内窥镜系统
2   内窥镜
3   处理装置
3a  连接器
4   光源装置
4a  连接器
5    监视器
10   连接部
10a  通用软线
10b  处理器用连接器
10c  光源用连接器
12   操作部
12a  钳子入口
12b  弯角钮
12c  送气·送水按钮
12d  吸引按钮
14   插入部
14a  前端部
14b  弯曲部
14c  挠性管部
16a、16b  光导管
18   钳子通道
20   送气·送水通道
22   角金属线(angle wire)
24   观察窗
26a、26b  照明窗
28   钳子出口
30   送气·送水喷嘴
32   物镜光学系统
34   棱镜
36   摄像元件
38   固定件
40   电路基板
42   电子部件
44   摄像元件安装部
46   线缆连接部
50   束线线缆
52   同轴线缆
52a  同轴心线(内部导体)
52b  同轴绝缘物
52c  同轴屏蔽层(外部导体)
52d  同轴包覆层
54   单线线缆
54a  单线心线
54b  单线包覆层
55   填充绳(芯绳)
56   束线绝缘物
58   束线屏蔽层
60   束线包覆层
62   单线心线连接端子
62A  单线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
64   同轴心线连接端子
64A  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
66   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GND)
66A  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
68   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GND)
68A  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
70   其它的电子部件安装部
72   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内窥镜系统的系统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图。
如该图所示,内窥镜系统1主要包括:拍摄被检者的体腔内的内窥镜(电子内窥镜)2;基于通过拍摄得到的信号,生成体腔内的图像的处理装置3;供给照对体腔内进行照射的光的光源装置4;显示体腔内的图像的监视器5。
内窥镜2主要包括:用于与处理装置3及光源装置4连接的连接部10;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部12;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部14。
连接部10由通用软线10a构成,与操作部12连接。在通用软线10a的前端设有用于与处理装置3连接的处理器用连接器10b、用于与光源装置4连接的光源用连接器10c。通过将处理器用连接器10b与处理装置3所具备的连接器3a连接,从而内窥镜与处理装置3连接。并且,通过将光源用连接器10c与光源装置4所具备的连接器4a连接,从而内窥镜与光源装置4连接。
操作部12以做手术的人能够单手把持的形态形成,具备:用于插入处置用具的钳子入口12a;用于对插入部14的前端向上下左右进行弯曲操作的弯角钮12b;用于从设置在插入部14的前端的送气·送水喷嘴30喷出空气或清洗液的送气·送水按钮12c;用于从设置在插入部14的前端的钳子出口28进行吸引的吸引按钮12d等。
插入部14形成为管状,从前端顺次由前端部14a、弯曲部14b、挠性管部14c构成。
前端部14a由硬质的金属材料等形成,内置有摄像元件等。
弯曲部14b设置成能够弯曲,通过操作部12的弯角钮12b的操作而向上下左右进行弯曲动作。
挠性管部14c构成为具有挠性,与操作部12的前端连结。插入部14的大部分由该挠性管部14c构成。
图2是表示挠性管部的内部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在挠性管部14c的内部收容有光导管16a、16b、钳子通道18、送气·送水通道20、束线线缆50、角金属线22等。
图3是表示插入部的前端面的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在插入部14的前端面设有观察窗24、照明窗26a、26b、钳子出口28、送气·送水喷嘴30等。
观察窗24是用于观察体腔内的窗部,在其内侧配设有物镜光学系统32。经由观察窗24入射到物镜光学系统32的观察部位的像光经由棱镜34向摄像元件36的受光面入射(参照图4)。由此,能够拍摄体腔内的图像。
照明窗26a、26b是用于射出照明光的窗部,在它们的内侧分别配设有照明光学系统(未图示)。在各照明光学系统上连接有光导管16a、16b。光导管16a、16b通过将多根光纤捆扎而构成,将从光源装置4发出的照明光向照明光学系统引导。经由光导管16a、16b入射到照明光学系统中的照明光从照明窗26a、26b朝向观察部位照射。
钳子出口28是从设置在操作部12上的钳子入口12a插入的各种处置用具的出口部,与钳子通道18连通。
送气·送水喷嘴30是朝向观察窗24喷射空气、清洗液的喷嘴,与送气·送水通道20连结。当对操作部12的送气·送水按钮12c进行操作时,从内置在光源装置4中的送气·送水装置(未图示)供给的空气、清洗水经由送气·送水通道20向送气·送水喷嘴30输送,并朝向观察窗24喷射。
图4是插入部的前端的侧视剖视图。如上所述,在观察窗24的内侧配设有物镜光学系统32。在物镜光学系统32的后段配设有棱镜34。在棱镜34的下部配置有摄像元件36。摄像元件36(例如,CCD、CMOS等)经由固定件38而搭载在电路基板40的摄像元件安装部44上。
电路基板40由柔性印制电路板构成,除摄像元件36之外,还安装有各种电子部件42。另外,在该电路基板40上设有用于连接束线线缆50的线缆连接部46,在其上表面设有多个用于连接束线线缆50的连接端子(焊盘)。关于这一点后续叙述。电路基板40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机构(螺钉等)安装在插入部14的前端部14a。
在此,对束线线缆5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束线线缆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图6是束线线缆的侧视图。
如图5、图6所示,束线线缆50通过将作为信号线的多根同轴线缆52(在本例中为4根)、多根单线线缆54(在本例中为7根)、填充绳55捆扎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为了容易理解结构,将同轴线缆52和单线线缆54各记载一根。)。
束线线缆50包括:将多根同轴线缆52和多根单线线缆54以捆扎的状态收容的管状的束线绝缘物56;覆盖该束线绝缘物56的周围的管状的束线屏蔽层58;覆盖束线屏蔽层58的周围的管状的束线包覆层60。束线绝缘物56由绝缘物构成。束线屏蔽层58通过将多根屏蔽线编成管状而构成。束线包覆层60由绝缘物构成。
同轴线缆52包括:同轴心线(内部导体)52a;覆盖该同轴心线52a的周围的管状的同轴绝缘物52b;覆盖同轴绝缘物52b的周围的管状的同轴屏蔽层(外部导体)52c;覆盖同轴屏蔽层52c的周围的管状的同轴包覆层52d。同轴心线52a由导线构成。同轴绝缘物52b由绝缘物构成。同轴屏蔽层52c通过将多根屏蔽线编成管状而构成。同轴包覆层52d由绝缘物构成。
单线线缆54由单线心线54a、覆盖该单线心线54a的周围的管状的单线包覆层54b构成。单线心线54a由导线构成,单线包覆层54b由绝缘物构成。
图7是电路基板的线缆连接部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形成为矩形形状,且在线缆连接部46的上表面设有与多根单线线缆54的单线心线54a分别连接的多个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与多根同轴线缆52的同轴心线52a分别连接的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与多根同轴线缆52的同轴屏蔽层52c一并连接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GND)、与束线线缆50的束线屏蔽层58连接的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68(GND)。
在此,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设置于在线缆连接部46的上表面设定的单线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2A,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设置于在线缆连接部46的上表面设定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4A。另外,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设置于在线缆连接部46的上表面设定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6A,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68设置于在线缆连接部46的上表面设定的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8A。
该单线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2A、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4A、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6A、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8A全部设置在线缆连接部46的上表面,并且在同一直线(L)上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即,在连接了束线线缆50时,在沿着该束线线缆50的轴的直线(L)上排列而配置有单线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2A、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4A、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6A、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8A。由此,能够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的一侧的面上一并进行全部的配线的连接作业,并且能够抑制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的横向宽度(与束线线缆50的轴正交的方向的宽度)。
另外,在单线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2A中,各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在相对于上述直线L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且以直线L为中心而左右对称配置。尤其如图8所示,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排列配置了单线线缆54时,各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与各单线线缆54的单线心线54a的位置对应而配置(以与各单线线缆54的单线心线54a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由此,在各单线心线54a的连接作业时,仅将各单线线缆54排列配置在线缆连接部46上,就能够使各单线心线54a的位置与各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的形成位置匹配,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连接作业。
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也与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同样,在相对于上述直线L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且以直线L为中心而左右对称配置。尤其如图9所示,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排列配置了同轴线缆52时,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与各同轴线缆52的同轴心线52a的位置对应而配置(以与各同轴线缆52的同轴心线52a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由此,在各同轴心线52a的连接作业时,仅将各同轴线缆52排列配置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就能够使各同轴心线52a的位置与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的形成位置匹配,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连接作业。
另一方面,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形成为带状,相对于上述直线L正交配置。尤其是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排列配置了同轴线缆52时,该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以能够载置各同轴线缆52的同轴屏蔽层52c的横向宽度而形成。由此,在各同轴屏蔽层52c的连接作业时,仅将各同轴线缆52排列配置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就能够使各同轴屏蔽层52c与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接触,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连接作业。
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68也与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同样地形成为带状,且相对于上述直线L正交配置。在将束线线缆50载置到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时,该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68以至少能够与束线屏蔽层58接触的横向宽度而形成。
如以上所示,形成有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的单线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2A、形成有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4A、形成有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6A、形成有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68的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8A设置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的上表面,且在直线L上纵列配置。并且,在单线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2A上形成的各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在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4A上形成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在相对于上述直线L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且以直线L为中心而左右对称配置。另外,在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6A上形成的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在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8A上形成的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68形成为带状,且相对于上述直线L正交配置。
在此,沿着直线L而纵列配置的单线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2A、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4A、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6A、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8A在尽可能接近直线L的方向上配置。由此,能够缩短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的纵向宽度(沿着直线L的方向的宽度)。并且,能够接近屏蔽层而配置,从而能够提高屏蔽效果。
另外,各连接端子的纵向宽度具有能够可靠地连接各心线或屏蔽层的宽度而形成。
在连接束线线缆50时,与在各区域形成的连接端子的位置(长度)匹配而实施包覆层剥削加工。以下,对连接方法进行概括说明。
图10是表示束线线缆向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顺序的图。
首先,如图10(A)所示,进行各线缆的包覆层剥削加工。此时,与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形成的连接端子的位置匹配,来调整线缆的拉出量、心线·屏蔽层的露出量等。此时,以束线屏蔽层58为基准来调整各线缆的拉出量、心线·屏蔽层的露出量等。
具体而言,首先,与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68的纵向宽度匹配而使束线屏蔽层58露出。
接着,以该束线屏蔽层58的前端为基准,并以到达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及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的方式将同轴线缆52拉出,从而使同轴心线52a及同轴屏蔽层52c露出。此时,同轴心线52a与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的纵向宽度匹配而露出。同样,同轴屏蔽层52c与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的纵向宽度匹配而露出。
单线线缆54也与同轴线缆52同样,以束线屏蔽层58的前端为基准,并以到达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的方式拉出,从而使单线心线54a露出。此时,单线心线54a与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的纵向宽度匹配而露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A)所示的例子中,为了容易了解各线缆的状态,而将单线线缆54和同轴线缆52各记载一根。
接着,如图10(B)所示,使束线屏蔽层58与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68的位置匹配而将束线线缆50载置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然后,将束线屏蔽层58与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68连接。连接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钎焊来进行。
接着,如图10(C)所示,以使同轴线缆52的同轴心线52a的位置与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将同轴线缆52载置到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在该图中,省略单线线缆54的记载。
在此,如上所述,以使同轴线缆52的同轴心线52a的位置与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同轴线缆52的长度而将其拉出。另外,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也以在将同轴线缆52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时,使各同轴线缆52的同轴心线52a位于该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上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形成。因此,仅将各同轴线缆52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就能够使其同轴心线52a位于对应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上。
另外,同轴屏蔽层52c也被加工成与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对应而露出,因此仅通过将各同轴线缆52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就能够使各同轴线缆52的同轴屏蔽层52c位于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上。
这样,将各同轴线缆52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使同轴心线52a位于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上,并将同轴屏蔽层52c载置在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上。然后,将同轴心线52a与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连接。并且,将同轴屏蔽层52c与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66连接。连接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钎焊来进行。
通过以上,完成同轴线缆52的连接。
接着,如图10(D)所示,以使单线线缆54的单线心线54a的位置与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将单线线缆54载置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在该图中省略同轴线缆52的记载。
在此,如上所述,以使单线线缆54的单线心线54a的位置与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单线线缆54的长度而将其拉出。另外,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也以在将单线线缆54排列而载置在线缆连接部46上时,使各单线线缆54的单线心线54a位于该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上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形成。因此,仅将各单线线缆54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就能够使该单线心线54a位于对应的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上。
在使单线心线54a位于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上后,将单线心线54a与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连接。连接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钎焊来进行。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序,将束线线缆50与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连接。
这样,通过形成为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的同一平面上连接束线线缆的各线缆的结构,从而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连接作业。另外,通过在束线线缆50的轴向的前后排列配置各连接端子的形成区域,从而能够抑制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的纵向宽度,能够实现电路基板的小型化。并且,能够使各同轴线缆52的心线与屏蔽层接近而进行连接,从而能够提高屏蔽效果。另外,仅将各线缆排列而载置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上,就能够进行各心线与各连接端子的对位、各屏蔽层与连接端子的对位,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连接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束线线缆50的轴向的前端侧开始以单线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2A、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4A、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6A、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8A的顺序形成各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但单线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2A、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4A、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6A的顺序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1所示,从束线线缆50的轴向的前端侧开始以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4A、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6A、单线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62A的顺序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将形成有多个的单线心线连接端子62在与直线L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的结构,但未必需要配置在同一直线上(与直线L正交的直线上)。也可以如图12所示,形成为在前后交替错开配置(配置成锯齿状)的结构。同轴心线连接端子64也同样。
但是,通过形成为在与直线L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的结构,能够抑制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的纵向宽度,且能够容易进行线缆的包覆层剥削加工和连接作业。并且,能够接近屏蔽层,从而能够提高屏蔽效果。
另外,优选在电路基板40的线缆连接部46设置对束线线缆50的束线包覆层60进行固定的固定部(束线包覆层连接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线缆连接部的强度。对该束线线缆50的束线包覆层60进行固定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将束线线缆50的束线包覆层60的前端定位而固定在线缆连接部46的规定位置(定位而固定在规定的固定部),并进行树脂密封而进行固定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采用通过金属零件对束线线缆50的束线包覆层60进行固定或进行铆接固定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安装有摄像元件36的摄像元件基板40和线缆连接基板46分离形成,但也可以一体形成。但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的那样将线缆连接基板46分离形成,从而能够使线缆的连接作业更加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为在电路基板40的同一面上连接束线线缆50的各线缆的结构,因此可以如图13、图14那样,采用将由柔性印制电路板构成的电路基板40折叠而收容在插入部14的前端部14a的结构。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由线缆连接部46、摄像元件安装部44、其它的电子部件安装部70构成电路基板40,并通过弯折部72连接各部分,从而构成为能够折叠。这样,通过构成为能够折叠,从而能够实现插入部14的前端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安装摄像元件的基板上连接束线线缆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其它电路基板上连接束线线缆的情况下同样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束线线缆50的屏蔽层(束线屏蔽层)由一层构成,但也可以由多层屏蔽层(例如,两层屏蔽层)构成(例如,在束线包覆层的周围还配置屏蔽层,并通过绝缘物来覆盖屏蔽层的周围。)。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具备:
插入部;
电路基板,其配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内,具有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
束线线缆,其具备彼此被捆扎的多根单线线缆、与所述多根单线线缆一起彼此被捆扎的多根同轴线缆、对彼此被捆扎的所述多根单线线缆和所述多根同轴线缆的周围进行覆盖的束线屏蔽层、对所述束线屏蔽层的周围进行覆盖的束线包覆层,所述束线线缆配置在所述插入部内且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
多个单线连接端子,它们设置在所述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所述多根单线线缆的心线分别连接;
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它们设置在所述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所述多根同轴线缆的心线分别连接;
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其设置在所述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所述多根同轴线缆的屏蔽层连接;
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其设置在所述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且与所述束线屏蔽层连接,
所述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排列且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单线连接端子在与所述直线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并以所述直线为中心而对称配置,所述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在与所述直线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并以所述直线为中心而对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根单线线缆排列载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时,所述多个单线连接端子以与所述各单线线缆的心线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在所述多根同轴线缆排列载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时,所述多个同轴心线连接端子以与所述各同轴线缆的心线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在与所述直线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成带状,所述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在与所述直线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成带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连接所述束线包覆层的束线包覆层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连接所述束线包覆层的束线包覆层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插入部的前端侧开始,按照所述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的顺序将它们在所述直线上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插入部的前端侧开始,按照所述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的顺序将它们在所述直线上以规定的间隔纵列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由柔性印制电路板构成,形成有线缆连接部和电子部件安装部,且能够折叠,其中,所述线缆连接部设有所述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电子部件安装部安装有电子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由柔性印制电路板构成,形成有线缆连接部和电子部件安装部,且能够折叠,其中,所述线缆连接部设有所述单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同轴心线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同轴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束线屏蔽层连接端子形成区域,所述电子部件安装部安装有电子部件。
CN201210192800.9A 2011-07-06 2012-06-12 内窥镜 Active CN102860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0485.XA CN105361838B (zh) 2011-07-06 2012-06-12 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0253 2011-07-06
JP2011150253A JP5314734B2 (ja) 2011-07-06 2011-07-06 内視鏡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0485.XA Division CN105361838B (zh) 2011-07-06 2012-06-12 内窥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0811A true CN102860811A (zh) 2013-01-09
CN102860811B CN102860811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4379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0485.XA Active CN105361838B (zh) 2011-07-06 2012-06-12 内窥镜
CN201210192800.9A Active CN102860811B (zh) 2011-07-06 2012-06-12 内窥镜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0485.XA Active CN105361838B (zh) 2011-07-06 2012-06-12 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74231B2 (zh)
JP (1) JP5314734B2 (zh)
CN (2) CN1053618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964A (zh) * 2016-04-28 2018-12-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缆连接结构、摄像装置和内窥镜
CN111918597A (zh) * 2018-03-28 2020-11-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7227B2 (ja) * 2013-06-28 2018-04-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DE102014110923B4 (de) * 2014-07-31 2016-06-02 Schott Ag Geformter Glas- oder Glaskeramikartikel
JP5945653B1 (ja) * 2014-10-20 2016-07-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この固体撮像装置を備えた電子内視鏡
JPWO2017081720A1 (ja) * 2015-11-09 2018-08-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撮像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内視鏡
CN108697313A (zh) * 2016-03-15 2018-10-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内窥镜和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JP6898471B2 (ja) * 2018-01-09 2021-07-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積層レンズアレイ、内視鏡、撮像ユニット
WO2019193911A1 (ja) * 2018-04-03 2019-10-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内視鏡
TWI693058B (zh) * 2019-03-21 2020-05-11 艾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內視鏡裝置的結構
JP7160865B2 (ja) * 2020-07-16 2022-10-25 ソニー・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医療用カメラヘッド及び医療用カメラ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5161A (ja) * 1998-10-16 2000-04-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CN1351356A (zh) * 2000-10-27 2002-05-29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电气线缆端部结构以及电气线缆端部处理方法
US20040057220A1 (en) * 2002-09-19 2004-03-25 Ne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6185741A (ja) * 2004-12-27 2006-07-13 Nissei Electric Co Ltd 端末加工同軸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911156A (zh) * 2005-08-09 2007-02-14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CN101022763A (zh) * 2004-09-21 2007-08-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和被检体内导入系统
JP3994698B2 (ja) * 2001-08-03 2007-10-24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セミフレキシブル極細同軸線及びその端末接続方法
CN101102714A (zh) * 2005-01-17 2008-01-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的电连接器、内窥镜以及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JP2008124590A (ja) * 2006-11-09 2008-05-29 Nissei Electric Co Ltd 同軸ケーブル端末加工品
CN101480333A (zh) * 2007-12-27 2009-07-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
JP2010068930A (ja) * 2008-09-17 2010-04-02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及び内視鏡
WO2010104990A2 (en) * 2009-03-11 2010-09-16 Teradyne, Inc. Pin electronics liquid cooled multi-module for high performance, low cost automated test equipment
JP2011054442A (ja) * 2009-09-02 2011-03-17 Hitachi Cable Ltd 多芯ケーブルの接続部及びその接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20806U (zh) * 1988-02-09 1989-08-16
JPH0990243A (ja) * 1995-09-22 1997-04-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1095758A (ja) * 1999-09-30 2001-04-10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撮像素子組付け装置
JP4682158B2 (ja) * 2007-01-16 2011-05-1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9082503A (ja) * 2007-09-28 2009-04-23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撮像装置を備えた内視鏡
JP2009082504A (ja) * 2007-09-28 2009-04-23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撮像装置を備えた内視鏡
KR101101658B1 (ko) * 2009-11-16 2011-12-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내시경 카메라 모듈 패키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11187323A (ja) * 2010-03-09 2011-09-22 Hitachi Cable Fine Tech Ltd 極細シールドケーブ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ハーネス
JP5248693B1 (ja) * 2012-03-26 2013-07-31 株式会社東芝 同軸ケーブル、同軸ケーブルの作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5161A (ja) * 1998-10-16 2000-04-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CN1351356A (zh) * 2000-10-27 2002-05-29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电气线缆端部结构以及电气线缆端部处理方法
JP3994698B2 (ja) * 2001-08-03 2007-10-24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セミフレキシブル極細同軸線及びその端末接続方法
US20040057220A1 (en) * 2002-09-19 2004-03-25 Ne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022763A (zh) * 2004-09-21 2007-08-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和被检体内导入系统
JP2006185741A (ja) * 2004-12-27 2006-07-13 Nissei Electric Co Ltd 端末加工同軸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02714A (zh) * 2005-01-17 2008-01-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的电连接器、内窥镜以及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N1911156A (zh) * 2005-08-09 2007-02-14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JP2008124590A (ja) * 2006-11-09 2008-05-29 Nissei Electric Co Ltd 同軸ケーブル端末加工品
CN101480333A (zh) * 2007-12-27 2009-07-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
JP2010068930A (ja) * 2008-09-17 2010-04-02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及び内視鏡
WO2010104990A2 (en) * 2009-03-11 2010-09-16 Teradyne, Inc. Pin electronics liquid cooled multi-module for high performance, low cost automated test equipment
JP2011054442A (ja) * 2009-09-02 2011-03-17 Hitachi Cable Ltd 多芯ケーブルの接続部及びその接続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964A (zh) * 2016-04-28 2018-12-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缆连接结构、摄像装置和内窥镜
CN109068964B (zh) * 2016-04-28 2020-12-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缆连接结构、摄像装置和内窥镜
CN111918597A (zh) * 2018-03-28 2020-11-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1838A (zh) 2016-03-02
JP2013013666A (ja) 2013-01-24
US20130008694A1 (en) 2013-01-10
JP5314734B2 (ja) 2013-10-16
CN102860811B (zh) 2015-11-25
US8674231B2 (en) 2014-03-18
CN105361838B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0811A (zh) 内窥镜
US11622674B2 (en) Articulated tip part for an endoscope
US6960161B2 (en) Unified electrical and illumination cable for endoscopic video imaging system
CN103533880A (zh) 电子式内窥镜
US10182707B2 (en) Fluid channeling component of a multi-camera endoscope
CN100431478C (zh)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US11471031B2 (en) Articulated tip part for an endoscope
US20070260119A1 (en) Endoscope insertion portion
CN106132267A (zh) 插入形状检测装置
US11839360B2 (en) Fluorophore imaging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endoscopic procedure
WO2006073187A1 (ja) 内視鏡用挿入部
US20160213236A1 (en) Visualization instrument
US20160030693A1 (en) Tracheal tube
JP7143492B2 (ja) 伝送ケーブル
ZA200802243B (en) Installation for conveying a first plurality of electrical signals carried by a first triaxial cable to a second triaxial cable
WO2007091407A1 (ja) 内視鏡
JP5513169B2 (ja) 内視鏡
JP2011177263A (ja) 内視鏡
JP2000060796A (ja) 内視鏡の撮像装置
JP2006130186A (ja) 照明カプセル
CN219162481U (zh) 一种内窥镜的光纤束驱动机构、牵引机构、手柄及内窥镜
KR100545984B1 (ko) 광커넥터 및 그 케이블
JP2000107124A (ja) 内視鏡
JP4250307B2 (ja) 管内抽水装置
JP2008129169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