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9061A - 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9061A
CN102859061A CN2011800183948A CN201180018394A CN102859061A CN 102859061 A CN102859061 A CN 102859061A CN 2011800183948 A CN2011800183948 A CN 2011800183948A CN 201180018394 A CN201180018394 A CN 201180018394A CN 102859061 A CN102859061 A CN 102859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un
tpu
woven
bonded non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83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9061B (zh
Inventor
铃木健一
横山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59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9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yarns or filaments produced by welding
    • D04H3/153Mixed yarns or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9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007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 A61F13/49009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with elastic means
    • A61F13/4902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with elastic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ast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7Addi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filaments produced in association with filament formation, e.g. immediately following extru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01Nonwoven fabric has an elastic quality
    • Y10T442/602Nonwoven fabric comprises an elastic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81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纤维刚堆积后不会附着于辊类,生产率、伸缩性、触感、耐起毛性优异的纺粘非织造布,本发明提供包含由含有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硬度为75~85的范围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构成的长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以及包含由前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构成的长纤维和由前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及其用途。

Description

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由低硬度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长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详细而言,涉及包含由低硬度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长纤维和由前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以外的热塑性聚合物构成的长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包含该纺粘非织造布的层叠体以及使用其而形成的卫生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非织造布由于透气性、柔软性优异而广泛用于各种用途。因此,对于非织造布,要求对应于其用途的各种特性,同时要求其特性的提高。
例如,用于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卫生材料、湿布材的基布等的非织造布要求具有耐水性,且透湿性优异。另外,根据所使用的部位,也要求具有伸缩性和膨松性。
作为对非织造布赋予伸缩性的方法之一,提出了以下多种方案:使用热塑性弹性体作为纺粘非织造布的原料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由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构成的纤维和由前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以外的热塑性聚合物构成的纤维的混合纤维作为形成非织造布的纤维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此外,目的不同于赋予伸缩性,由氢化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构成的粘着性纤维和非粘着性纤维混纤而成的长纤维非织造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等。
通过混合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纤维,可赋予伸缩性,但根据用途,进一步期望伸缩性(弹性回复性)。作为增大伸缩性的方法,例如有使用硬度低、弹性回复性优异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方法。
然而,硬度低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柔软,因此在想要制造将由硬度低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纤维混合而得到的纺粘非织造布的情况下,纤维刚堆积后在接触的轧光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等对堆积纤维施加线压力的旋转设备、或者输送机等上容易变形,与旋转设备的接触面积增大,纤维彼此的熔合不充分,在此情况下,纤维有可能附着于旋转设备,存在生产上的问题。
例如,像通过纺粘法制造的仅包含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长纤维的网那样,在网与旋转设备接触的阶段已完全一体化,或者即使不完全,通过长纤维相互熔合,网也某种程度一体化的工艺中,由于产生超过对旋转设备的附着力的剥离力的力在机械方向起作用,因此难以产生,但在制造包含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长纤维和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以外的热塑性聚合物构成的长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时,由于开纤后在输送机上收集的阶段,几乎没有纤维彼此的相互熔合,在仅异质的纤维堆积的状态下网并未一体化,因此如果与轧光辊等旋转设备接触,则有时最初引起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长纤维附着于旋转设备,最终网整体卷缠在旋转设备上,存在生产上的问题。
使用由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构成的纤维和由前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以外的热塑性聚合物构成的纤维的混合纤维的方法中,作为防止附着于辊类的方法,通常使用对辊表面涂覆表面自由能低的硅树脂、氟树脂的材料的方法,但随着生产,涂层逐渐磨耗,在底层的原材料表面露出的时候纤维有可能附着于辊类,因此存在生产上的问题,不优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7-5035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447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972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2447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纤维刚堆积后不会附着于辊类,生产率、伸缩性、触感、耐起毛性优异的纺粘非织造布。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由含有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硬度为75~85的范围、优选使用1,4‐双(2-羟基乙氧基)苯作为扩链剂而成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构成的长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以及包含由前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构成的长纤维和由前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及其用途。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由于包含由硬度较低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长纤维,因此具有高伸缩物性、良好的触感、耐起毛性,适合作为包含所涉及的纺粘非织造布的纸尿布等卫生材料。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所含的由硬度较低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长纤维含有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因此制造时在纤维刚堆积后不会附着于辊类,能够稳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齿轮拉伸装置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以下,有时简称“TPU(A)”。〕是硬度(JIS K-7311:A型硬度计)为75~85、优选为80~85、更优选为80~83的范围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以下,有时简称“TPU(a)”。〕,且为含有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另外,统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情况下,有时简称“TPU”。
就硬度不足75的TPU而言,即使添加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并与由TPU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以下,有时仅称为“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混合,所得到的纺粘非织造布也有可能在纤维刚堆积后附着于辊类。另一方面,就硬度超过85的TPU而言,与由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混合并进行纺粘成型而得到的纺粘非织造布存在伸缩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中,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是使用1,4‐双(2-羟基乙氧基)苯作为扩链剂而成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2)〕,且在使用含有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2)作为纺粘非织造布的原料的情况下,在与由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混合时,可得到伸缩性更优异的纺粘非织造布,因此优选。
本发明所涉及的TPU(A)的原料、即添加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前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优选流动开始温度为155℃以上、更优选为155~170℃的范围。另外,作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使用将1,4‐双(2-羟基乙氧基)苯用作扩链剂而成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2)〕的情况下,优选流动开始温度为160℃以上、更优选为160~175℃的范围。通过使用流动开始温度处于上述范围的TPU,能够生产生产率、伸缩性、触感、耐起毛性优异的纺粘非织造布。
另外,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TPU(a)的表述包含使用1,4‐双(2-羟基乙氧基)苯作为上述扩链剂而成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即TPU(a2)。
本发明所涉及的TPU(a)优选重均分子量(Mw)为125000~200000、更优选为130000~180000,熔融粘度为0.9×104~1.4×104(dPa·s)的范围。TPU(a)为使用1,4‐双(2-羟基乙氧基)苯作为扩链剂而成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2)〕的情况下,优选重均分子量(Mw)为95000~200000、更优选为95000~170000,熔融粘度为0.4×104~1.3×104(dPa·s)的范围。通过使用处于上述范围的TPU作为TPU(a),能够更稳定地制造纺粘非织造布。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TPU(a),优选TPU的制造中所产生的鱼眼、凝胶等块状物少。这些块状物可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04-244791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这些块状物是来自TPU的硬链段凝聚物的成分、以及硬链段和/或软链段通过脲基甲酸酯键、缩二脲键等交联而成的成分等由构成TPU的原料以及该原料间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成分。如果这些块状物多,则在制造纺粘非织造布时,有可能引起断丝等而无法稳定制造。
(多元醇)
作为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TPU(a)的成分之一的多元醇是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聚合物,可以例示聚氧亚烷基多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和聚碳酸酯二醇等。这些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多元醇中,优选聚氧亚烷基多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酯多元醇。
这些多元醇优选充分进行加热减压脱水处理而减少水分。这些多元醇的水分量优选为0.0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03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2重量%以下。
(聚氧亚烷基多元醇)
作为聚氧亚烷基多元醇,例如可举出,在1种或2种以上的较低分子量的二元醇上加成聚合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环氧丁烷、环氧苯乙烷等环氧烷烃而成的聚氧亚烷基二醇。此时使用的聚合催化剂优选氢氧化铯、氢氧化铷等碱金属化合物或具有P=N键的化合物。
前述环氧烷烃中,特别优选使用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另外,使用2种以上环氧烷烃时,优选其总量的40重量%以上、更优选50重量%以上为环氧丙烷。通过使用包含上述比例的环氧丙烷的环氧烷烃,可以使聚氧亚烷基多元醇的氧亚丙基的含有率为40重量%以上。
为了提高耐久性和机械物性,本发明所涉及的TPU(a)优选聚氧亚烷基多元醇的分子末端的伯羟基化率为5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60摩尔%以上。为了提高伯羟基化率,优选在分子末端共聚环氧乙烷。
聚氧亚烷基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200~800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500~5000。从TPU(a)的玻璃化转变点的下降和提高流动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将分子量和氧亚烷基的含有率不同的2种以上聚氧亚烷基多元醇混合而制造TPU(a)。另外,前述聚氧亚烷基多元醇中,优选由环氧丙烷加成聚合的副反应而生成的分子末端具有不饱和基团的一元醇少。聚氧亚烷基多元醇中的前述一元醇含量用JIS K-1557中记载的总不饱和度表示。聚氧亚烷基多元醇的总不饱和度优选为0.03meq/g以下,更优选为0.02meq/g以下。如果总不饱和度大于0.03meq/g,则有TPU的耐热性、耐久性下降的倾向。另外,从聚氧亚烷基多元醇的工业制造的观点考虑,总不饱和度的下限优选为0.001meq/g左右。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本发明所涉及的TPU(a)也可以使用将四氢呋喃开环聚合而得到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以下,简称“PTMEG”。)作为多元醇。PTMEG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250~4000左右,特别优选为250~3000左右。
(聚酯多元醇)
作为聚酯多元醇,例如可举出,通过1种或2种以上的低分子量多元醇与低分子量二羧酸、低聚酸等1种或2种以上羧酸的缩聚所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作为前述低分子量多元醇,可举出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双丙甘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3-甲基-1,5-戊二醇、氢化双酚A、氢化双酚F等。作为低分子量二羧酸,可举出戊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二聚酸等。具体而言,可以例示聚己二酸亚乙基亚丁基酯多元醇、聚己二酸亚乙基酯多元醇、聚己二酸亚乙基亚丙基酯多元醇、聚己二酸亚丙基酯多元醇等。
聚酯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4000左右,特别优选为800~3000左右。
(聚己内酯多元醇)
聚己内酯多元醇可以通过将ε-己内酯开环聚合而得到。
(聚碳酸酯二醇)
作为聚碳酸酯二醇,可举出由1,4-丁二醇、1,6-己二醇等二元醇与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苯酯等碳酸酯化合物的缩合反应所得到的聚碳酸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3000左右,特别优选为800~2000左右。
(异氰酸酯化合物)
作为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TPU(a)的成分之一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举出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环族等的化合物。
(芳香族多异氰酸酯)
作为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可举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olylenediisocyanate)、2,6-甲苯二异氰酸酯、重量比(2,4-体:2,6-体)80:20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构体混合物(TDI-80/20)、重量比(2,4-体:2,6-体)65:35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构体混合物(TDI-65/35);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这些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任意的异构体混合物;甲苯二异氰酸酯(tolylenediisocyanate)、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对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等。
(脂肪族多异氰酸酯)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举出,亚乙基二异氰酸酯、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九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戊烷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十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丁烯二异氰酸酯、1,3-丁二烯-1,4-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11-十一亚甲基三异氰酸酯、1,3,6-六亚甲基三异氰酸酯、1,8-二异氰酸酯-4-异氰酸酯甲基辛烷、2,5,7-三甲基-1,8-二异氰酸酯-5-异氰酸酯甲基辛烷、双(异氰酸酯乙基)碳酸酯、双(异氰酸酯乙基)醚、1,4-丁二醇二丙基醚-ω,ω’-二异氰酸酯、赖氨酸异氰酸酯甲基酯、赖氨酸三异氰酸酯、2-异氰酸酯乙基-2,6-二异氰酸酯己酸酯、2-异氰酸酯丙基-2,6-二异氰酸酯己酸酯、双(4-异氰酸酯正亚丁基)季戊四醇等。
(脂环族多异氰酸酯)
作为脂环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举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聚酸二异氰酸酯、2,5-二异氰酸酯甲基-双环〔2.2.1〕-庚烷、2,6-二异氰酸酯甲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酯甲基-2-(3-异氰酸酯丙基)-5-异氰酸酯甲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酯甲基-2-(3-异氰酸酯丙基)-6-异氰酸酯甲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酯甲基-3-(3-异氰酸酯丙基)-5-(2-异氰酸酯乙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酯甲基-3-(3-异氰酸酯丙基)-6-(2-异氰酸酯乙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酯甲基-2-(3-异氰酸酯丙基)-5-(2-异氰酸酯乙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酯甲基-2-(3-异氰酸酯丙基)-6-(2-异氰酸酯乙基)-双环〔2.2.1〕-庚烷等。
另外,作为多异氰酸酯,也可以使用多异氰酸酯的氨基甲酸酯改性体、碳二亚胺改性体、脲酮亚胺(uretonimine)改性体、缩二脲改性体、脲基甲酸酯改性体、异氰脲酸酯改性体等改性异氰酸酯等。
这些多异氰酸酯中,优选使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MDI”)、氢化M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HMDI”)、对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PPDI”)、萘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N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IPDI”)、2,5-二异氰酸酯甲基-双环〔2.2.1〕-庚烷(以下,简称“2,5-NBDI”)、2,6-二异氰酸酯甲基-双环〔2.2.1〕-庚烷(以下,简称“2,6-NBDI”)。更优选使用MDI、HDI、HMDI、PPDI、2,5-NBDI、2,6-NBDI等。另外,也优选使用这些优选的二异氰酸酯的氨基甲酸酯改性体、碳二亚胺改性体、脲酮亚胺改性体、异氰脲酸酯改性体。
<扩链剂>
用于TPU(a)的制造的扩链剂优选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脂肪族、芳香族、杂环式或脂环式的低分子量的多元醇。扩链剂优选充分进行加热减压脱水处理而减少水分。作为扩链剂的水分量,优选为0.0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03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2重量%以下。
作为脂肪族多元醇,例如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作为芳香族、杂环式或脂环式的多元醇,例如可举出,对二甲苯二醇、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甲酸酯、双(2-羟基乙基)间苯二甲酸酯、1,4-双(2-羟基乙氧基)苯、1,3-双(2-羟基乙氧基)苯、间苯二酚、氢醌、2,2’-双(4-羟基环己基)丙烷、3,9-双(1,1-二甲基-2-羟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1,4-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二醇等。
这些扩链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这些扩链剂中,使用1,4-双(2-羟基乙氧基)苯的情况下,能够不附着于辊等地稳定生产伸缩性更优异的纺粘非织造布,因此优选。
<亚乙基双油酰胺>
作为添加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前述TPU(a)中的成分之一的亚乙基双油酰胺是由乙二胺和油酸得到的化合物。
本发明所涉及的亚乙基双油酰胺在前述TPU(a)中通常添加0.3~2.0质量%、更优选0.4~0.8质量%。通过使亚乙基双油酰胺添加量为上述范围,能够稳定挤出TPU(a),而且能够稳定防止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时附着于辊类。
<交联有机微粒>
添加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前述TPU(a)中的成分之一的交联有机微粒是在对前述TPU(a)进行熔融纺丝时不熔融的微粒,通常是平均粒径为0.5~8μm、优选为1~4μm的范围的由高分子聚合物的交联物构成的微粒。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交联有机微粒,具体而言,例如为,由将(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对叔丁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类;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苄基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类;(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腈等丙烯腈类;N-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1种或者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化合物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双羟基乙基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氧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酸酯、酞酸二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二乙烯基苯等自由基聚合性交联剂;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二甘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等多官能环氧化合物;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N-羟甲基三聚氰胺、N-羟甲基苯代三聚氰胺等交联剂进行聚合而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的交联物构成的微粒。作为这些交联有机微粒,由以(甲基)丙烯酸酯类为主成分的交联丙烯酸树脂构成的微粒由于耐热性优异,因此优选。
本发明所涉及的交联有机微粒在前述TPU(a)中通常添加0.3~2.0质量%、更优选0.4~2.0质量%、进一步优选0.8~1.0质量%。通过使交联有机微粒的添加量为上述范围,能够稳定挤出TPU(a),而且能够稳定防止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时附着于辊类。
另外,并用前述亚乙基双油酰胺和前述交联有机微粒的情况下,其合计量可以为0.3~2.0质量%、更优选为0.4~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8~1.0质量%的范围,也可以为亚乙基双油酰胺与交联有机微粒各自的合计量。
<其他的热塑性弹性体>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TPU(A)或TPU(a)中,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混合聚苯乙烯系弹性体、聚烯烃系弹性体、聚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或者上述TPU(a)以外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各种公知的热塑性弹性体。
<添加剂>
本发明所涉及的TPU(A)或TPU(a)中,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预先加入抗氧化剂、耐热稳定剂、耐候稳定剂、抗静电剂、增滑剂、防雾剂、润滑剂、染料、颜料、天然油、合成油、蜡等各种公知的添加剂。
作为所涉及的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汽巴公司制:商品名Irganox1010〕、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烷基酯、2,2’-草酰胺基双[乙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受阻酚系抗氧化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1,2-羟基硬脂酸钙等脂肪酸金属盐;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三硬脂酸酯等多元醇脂肪酸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TPU(a)是对作为TPU(a)的原料使用的多元醇、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分别选择具有最佳的化学结构的物质而制造的。此时,优选使硬链段的量〔用TPU的制造所使用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的合计重量除以多元醇、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的总量后乘以100而得到的重量百分数(重量%)值〕优选为20~6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2~50重量%、最优选为25~35重量%。
作为TPU(a)的制造方法,可举出:(i)使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化合物预先反应而得到的异氰酸酯基末端预聚物(以下,仅称为“预聚物”。)、与扩链剂反应的方法(以下,称为“预聚物法”。);(ii)预先混合多元醇和扩链剂,接着使该混合物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的方法(以下,称为“一步法”。)等。这些制造方法中,从所得到的TPU的机械物性、品质的方面考虑,优选通过预聚物法来制造TPU。
预聚物法中,在非活性气体的存在下,将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反应温度40~250℃左右搅拌混合30秒钟~8小时左右,制造预聚物。接着,以异氰酸酯指数优选为0.9~1.2、更优选为0.95~1.15、进一步优选为0.97~1.08的范围那样的比例,将预聚物和扩链剂高速搅拌而充分混合。将预聚物和扩链剂混合而聚合时的温度根据所使用的扩链剂的熔点、预聚物的粘度而适宜确定,但通常为80~300℃左右、优选为80~260℃、最优选为90~220℃的范围。聚合时间优选为2秒钟~1小时左右。
对于一步法也同样地,将多元醇和扩链剂预先混合、脱泡,将该混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40℃~280℃、更优选100℃~260℃的范围内搅拌混合30秒钟~1小时左右而进行聚合反应。一步法中的异氰酸酯指数优选与预聚物法同样的范围。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TPU(A)是在通过前述记载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TPU(a)中添加期望量的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而成的。作为在TPU(a)中添加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将TPU(a)粉碎后,混合规定量的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使用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
<热塑性树脂(B)>
作为成为形成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的成分之一、即由TPU(a)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的原料的热塑性树脂(B),可使用前述TPU(a)以外的各种公知的热塑性树脂。所涉及的热塑性树脂(B)是与前述TPU(a)不同的树脂状的聚合物,通常为熔点(Tm)为100℃以上的结晶性的聚合物或者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以上的非晶性的聚合物。这些热塑性树脂(B)中优选结晶性的热塑性树脂。
另外,热塑性树脂(B)中,通过公知的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制造而得到的非织造布的最大点伸长率为50%以上、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伸长100以上且具有几乎没有弹性回复的性质的热塑性树脂(伸长性热塑性树脂)在对其与TPU(a)的长纤维混合而得到的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加工的情况下,能够在更加表现出膨松感、触感变好的同时,赋予纺粘非织造布以停止伸长功能,因此优选。另外,包含热塑性树脂(B)的纺粘非织造布的最大点伸长率的上限未必有限定,但通常为300%以下。
作为热塑性树脂(B),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作为乙烯、丙烯、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和1-辛烯等α-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谓的LLDPE)、高密度聚乙烯(所谓的HDPE)、聚丙烯(丙烯均聚物)、聚丙烯无规共聚物、聚1-丁烯、聚4-甲基-1-戊烯、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等聚烯烃、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酰胺(尼龙-6、尼龙-66、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等)、聚氯乙烯、聚酰亚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一氧化碳共聚物、聚丙烯腈、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离子交联聚合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等。这些物质中,更优选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谓的LLDPE)、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丙烯无规共聚物等丙烯系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等。
这些热塑性树脂(B)中,从成型时的纺丝稳定性、非织造布的拉伸加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聚烯烃,特别优选丙烯系聚合物。
作为丙烯系聚合物,优选熔点(Tm)为155℃以上、优选157~165℃的范围的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与极少量的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碳原子数为2以上(但排除碳原子数3)、优选为2~8(但排除碳原子数3)的1种或2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
对于丙烯系聚合物而言,只要能够熔融纺丝,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D 1238,230℃,载荷2160g)就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1~1000g/10分钟、优选为5~50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0~100g/10分钟的范围。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丙烯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通常为1.5~5.0。从纺丝性良好并且可以得到纤维强度特别优异的纤维的观点考虑,进一步优选1.5~3.0的范围。Mw和Mn可以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根据公知方法进行测定。
在丙烯系聚合物中以少量添加了HDPE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可以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的纺粘非织造布的拉伸加工适应性,因此优选,从纺丝性、拉伸加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HDPE的添加量相对于丙烯系聚合物和HDPE的合计100重量%为1~20重量%、更优选2~15重量%、进一步优选4~10重量%的范围的量。
在丙烯系聚合物中添加的HDPE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密度为0.94~0.97g/cm3、优选为0.95~0.97g/cm3、进一步优选为0.96~0.97g/cm3的范围。另外,只要具有纺丝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从表现出伸长性的观点考虑,HDPE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 1238,190℃,载荷2160g)通常为0.1~100g/10分钟、更优选为0.5~5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30g/10分钟的范围。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良好的纺丝性,是指在从纺丝喷嘴排出时和拉伸中不会发生断丝,不会产生纤维熔合。
<添加剂>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塑性树脂(B)中,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加入抗氧化剂、耐热稳定剂、耐候稳定剂、抗静电剂、增滑剂、防雾剂、润滑剂、染料、颜料、天然油、合成油、蜡等各种公知的添加剂作为任意成分。
作为所涉及的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汽巴公司制:商品名Irganox1010〕、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烷基酯、2,2’-草酰胺基双[乙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受阻酚系抗氧化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1,2-羟基硬脂酸钙等脂肪酸金属盐;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三硬脂酸酯等多元醇脂肪酸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纺粘非织造布>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是包含前述TPU(A)的长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只要包含前述TPU(A)的长纤维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仅包含前述TPU(A)的长纤维,也可以包含其他的纤维。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优选为包含前述TPU(A)的长纤维和热塑性树脂(B)的长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更优选为前述TPU(A)的长纤维和热塑性树脂(B)的长纤维以10/90质量%~90/10质量%的比例(其中,(A)+(B)=100重量%)包含的纺粘非织造布。由于除了前述TPU(A)的长纤维之外,还包含其他的纤维,因此触感、柔软性得到改良,可以适合用于纸尿布等卫生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从伸缩性、柔软性的观点考虑,TPU(A)的长纤维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从加工性(耐发粘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下。
由于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包含前述TPU(A)的长纤维,因此例如,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Intesco公司制,IM-201型),从纺粘非织造布中选取200mm(MD)×25mm(CD)的试验片,对于所选取的各试验片,在样品宽25mm、夹盘间距100mm、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使试验片伸长100%后,以相同的速度回复至原长,将该操作实施2个循环,以第2个循环的值〔50%伸长时应力(S1)÷50%回复时应力(S2)〕)、即应力比(S1/S2)所表示的伸缩特性〔以下,有时称为“伸缩特性(I)”。〕比以往的纺粘非织造布优异。
另外,伸缩特性(I)越小,伸缩特性越优异,而且,伸缩特性(I)依赖于纺粘非织造布所含的TPU(A)的长纤维的量。例如,如果TPU(A)的长纤维的含有量为70质量%时为1.72以下,TPU(A)的长纤维的含有量为55质量%时为1.82以下,TPU(A)的长纤维的含有量为50质量%时为1.87以下,TPU(A)的长纤维的含有量为40质量%时为1.94以下,TPU(A)的长纤维的含有量为30质量%时为2.01以下,则均在拉伸后也成为优异的伸缩特性。另外,使用1,4‐双(2-羟基乙氧基)苯作为扩链剂时,可得到更加优异的伸缩特性的纺粘非织造布,因此优选。
形成本发明所涉及的纺粘非织造布的由TPU(A)构成的长纤维和由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的纤维直径(平均值)分别通常为50μm以下、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的范围。由TPU(A)构成的长纤维与由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的纤维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纺粘非织造布,在尿布等卫生材用途中,从柔软性和透气性的观点考虑,以层叠体合计计,通常目付为120g/m2以下、优选为80g/m2以下、更优选为5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15g/m2范围。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二层以上的层叠体。二层以上的层叠体的情况下,构成各层的纺粘非织造布所含的TPU(A)的长纤维与热塑性树脂(B)的长纤维的比例(以下,有时称为“混纤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层叠混纤率不同的纺粘非织造布的情况下,一层可以包含仅由TPU(A)的长纤维构成的纺粘非织造布、TPU(A)的长纤维的比例超过90质量%的纺粘非织造布、仅由热塑性树脂(B)的长纤维构成的纺粘非织造布、或者热塑性树脂(B)的长纤维的比例超过90质量%的纺粘非织造布的层。包含TPU(A)的长纤维的比例或者热塑性树脂(B)的长纤维的比例为上述范围外的纺粘非织造布层的情况下,优选层叠体整体的TPU(A)的长纤维的比例在前述范围内。
另外,所谓“混纤率”,表示将2种以上的纤维混合而成的纺粘非织造布层中的包含某特定种类的纤维的比例,或该非织造布层中的各种纤维的混合比例。即,由TPU(A)和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纺粘非织造布层中的“由TPU(A)构成的长纤维的混纤率”是指,{TPU(A)长纤维的重量÷(TPU(A)长纤维的重量+热塑性树脂(B)长纤维的重量)}。另外,“热塑性树脂(B)长纤维的混纤率”是指,{热塑性树脂(B)长纤维的重量÷(TPU(A)长纤维的重量+热塑性树脂(B)长纤维的重量)}。另外,在由TPU(A)和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纺粘非织造布层间,“混纤率不同”表示各非织造布层中的(A)与(B)的混合比例不同。
具有至少2层而成的纺粘非织造布层叠体中,优选至少1层为由优选40~95重量%、更优选40~90重量%、进一步优选50~80重量%的由TPU(A)得到的长纤维和60~5重量%、更优选60~10重量%、进一步优选50~20重量%的热塑性树脂(B)长纤维(其中,(A)+(B)=100重量%)构成的纺粘非织造布层(C-1)。另外,优选其他的层为优选10~60重量%、更优选10~55重量%、进一步优选10~50重量%的由TPU(A)得到的长纤维和90~40重量%、更优选90~45重量%、进一步优选90~50重量%的热塑性树脂(B)长纤维(其中,(A)+(B)=100重量%)混纤而形成的纺粘非织造布层(C-2)。
可以将(C-1)和(C-2)连续地层叠,也可以在(C-1)与(C-2)的纺粘非织造布层间,隔着其他的纺粘非织造布层、熔喷非织造布层、膜层、粘接层等进行层叠。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其他的形态,可举出如下的非织造布层叠体:其具有至少3层包含TPU(A)的长纤维和热塑性树脂(B)的长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层,而且具有以在3层纺粘非织造布层间,位于中间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层(中间层)的热塑性弹性体(A)的混纤率比其他的2层中任一层的热塑性弹性体(A)的混纤率大的方式层叠而成的3层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层。
另外,在夹持中间层的其他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层之间,热塑性弹性体(A)长纤维的混纤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无需将3层混纤纺粘层连续地层叠,可以隔着纺粘非织造布层、熔喷非织造布层、膜层、粘接层等进行层叠。另外也可以在该3层的任一方或两方的外侧层叠其他的混纤非织造布层,所涉及的混纤非织造布层中的TPU(A)的混纤率与中间层中的混纤率相比可以大也可以小。
更具体而言,中间层优选为由TPU(A)的长纤维40~100重量%、更优选40~95重量%、进一步优选50~90重量%和热塑性树脂(B)的长纤维60~0重量%、更优选60~5重量%、进一步优选50~10重量%构成的(其中,(A)+(B)=100重量%)纺粘非织造布层(D-1)。
此外,夹持中间层的2层纺粘非织造布层分别为:由10~60重量%、更优选10~55重量%、进一步优选10~50重量%的TPU(A)的长纤维和90~40重量%、更优选90~45重量%、进一步优选90~50重量%的热塑性树脂(B)的长纤维构成的(其中,(A)+(B)=100重量%)纺粘非织造布层(D-2),以及由10~60重量%、更优选10~55重量%、进一步优选10~50重量%的TPU(A)的长纤维和90~40重量%、更优选90~45重量%、进一步优选90~50重量%的热塑性树脂(B)的长纤维构成的(其中,(A)+(B)=100重量%)纺粘非织造布层(D-3)。
另外,上述纺粘非织造布层叠体的中间层的特征在于,(D-1)的TPU(A)长纤维的混纤率高于(D-2)和(D-3)的混纤率。
夹持中间层(D-1)的2层纺粘非织造布层(D-2)和(D-3)中的TPU(A)长纤维的混纤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更具体而言,通过使(D-2)与(D-3)的TPU(A)长纤维的混纤率之差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10%~0%的范围,对于(D-2)与(D-3)的目付差,使(D-1)/(D-2)和(D-1)/(D-3)的值优选为2~0.5、更优选为1.5~0.67、进一步优选为1.2~0.83、特别优选为1.1~0.91的范围,可以提高生产率,因此优选。
<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纺粘非织造布可以使用前述TPU(A)或者前述TPU(A)和前述热塑性树脂(B),通过公知的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04-244791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包含以下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纺粘非织造布:
(I)将含有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的、硬度为75~85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或者TPU(A)和前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分别独立地熔融的工序;
(II)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或者TPU(A)和热塑性树脂(B)分别独立地从设置于同一模头的不同喷嘴同时挤出,进行纺丝,将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构成的长纤维、或者由TPU(A)长纤维和由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构成的混合纤维堆积成网状的工序;以及
(III)将前工序所得到的堆积物部分熔合的工序。
更详细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将TPU(A)、或者TPU(A)和热塑性树脂(B)分别在分开的挤出机中熔融后,将熔融的聚合物分别导入各自具备多个纺丝孔(喷嘴)的喷丝头(模头),使TPU(A)和热塑性树脂(B)从不同纺丝孔独立地同时排出后,将熔融纺丝后的TPU(A)的长纤维和热塑性树脂(B)的长纤维导入冷却室中,通过冷却风进行冷却后,通过拉伸气(stretching air)来拉伸(牵引)长纤维,使其堆积在移动收集面上。聚合物的熔融温度只要是在各个聚合物的软化温度或熔化温度以上并且不到热分解温度,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所用的聚合物等确定。喷丝头温度还与所用的聚合物有关,例如,在使用丙烯系聚合物或者丙烯系聚合物和HDPE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作为热塑性弹性体(B)时,通常可以设定为180~240℃、优选为190~230℃、更优选为200~225℃的温度。
冷却风的温度只要是聚合物固化的温度,就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5~50℃、优选为10~40℃、更优选为15~30℃的范围。拉伸气的风速通常为100~10,000m/分钟、优选为500~10,000m/分钟的范围。
通过上述方法使混合纤维在移动收集面上堆积成网状后,使该堆积物与带(belt)和轧辊等旋转设备接触而运送。其后,实施利用针刺、喷水(water jet)、超声波封接等的交织处理,或利用热轧纹辊的热熔合处理,使堆积物部分熔合。此时,优选使用利用热轧纹辊的热熔合处理。轧纹温度通常为50~160℃,优选为60~150℃。轧纹辊的轧纹面积率可适宜确定,优选为5~30%。
<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
本发明的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是可通过拉伸前述纺粘非织造布而得到的非织造布。由于前述纺粘非织造布除了TPU(A)的长纤维之外还包含其他的纤维,因此通过进行拉伸,所得到的非织造布的触感、柔软性、伸缩性优异,可以适合用于纸尿布等卫生材料。
本发明的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例如,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Intesco公司制,IM-201型),从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中,在样品宽25mm、夹盘间距100mm、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使试验片伸长100%后,以相同的速度回复至原长,将该循环进行1个循环,第1个循环的值〔50%伸长时应力(S1)÷50%回复时应力(S2)〕)、即应力比(S1/S2)〔以下,有时称为“伸缩特性(II)”。〕比拉伸前的、包含TPU的长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优异。
伸缩特性(II)与前述伸缩特性(I)同样地依赖于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所含的TPU(A)的长纤维的量,例如,如果TPU(A)的长纤维的含有量为70质量%时为1.61以下,TPU(A)的长纤维的含有量为55质量%时为1.71以下,TPU(A)的长纤维的含有量为50质量%时为1.75以下,TPU(A)的长纤维的含有量为40质量%时为1.88以下,TPU(A)的长纤维的含有量为30质量%时为1.89以下,则均成为优异的伸缩特性。使用TPU(A2)作为TPU(A)的情况下,可得到更富伸缩性的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因此优选。
<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可通过对前述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加工而得到。拉伸加工方法可以适用以往公知的方法,可以为部分拉伸的方法,也可以为整体拉伸的方法。另外,可以单轴拉伸,也可以双轴拉伸。作为在机械流动方向(MD)上拉伸的方法,例如,使部分熔合的混合纤维通过2个以上的轧辊。此时,通过使轧辊的旋转速度按照机械流动方向的顺序加快,可以拉伸部分熔合的混合纤维。图1表示由一对齿轮辊(gear roller)1构成的齿轮拉伸装置,也可以使用该图1所示的齿轮拉伸装置对前述纺粘非织造布2进行齿轮拉伸加工。
拉伸倍率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上,最优选为200%以上,且优选为1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以下。上述优选的拉伸倍率在单轴拉伸的情况下为机械流动方向(MD)的拉伸倍率或与机械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CD)的拉伸倍率的其中之一,在双轴拉伸的情况下为机械流动方向(MD)和与机械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CD)的两方的拉伸倍率。通过以这样的拉伸倍率进行拉伸加工,伸缩性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通常为50μm以下,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
如此得到的伸缩性非织造布适于例如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尿垫等卫生材料,且耐起毛性优异、触感好、具有伸缩性。特别地,通过以上述拉伸倍率对包含TPU(A)的长纤维与由包含聚乙烯和/或聚丙烯的聚合物构成的具有伸长性的长纤维的混合纤维进行拉伸加工,可得到具有更加优异的上述效果的伸缩性非织造布。
本发明所涉及的纺粘非织造布也可以在纺粘非织造布层的一面或者两面上层叠其他的层。在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上层叠的其他的层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用途层叠各种层。
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列举,针织布、机织布、非织造布、膜等。在本发明的非织造布层叠体上进一步层叠(贴合)其他层时,可以采用以热轧纹加工、超声波熔合等热熔合法,针刺、喷水等机械交织法,利用热熔粘接剂、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等粘接剂的方法,挤出层压等为代表的各种公知方法。
作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纺粘非织造布上层叠的非织造布,可以列举本发明所涉及的纺粘非织造布以外的纺粘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湿式非织造布、干式非织造布、干式浆粕非织造布、闪蒸纺丝非织造布、开纤非织造布等各种公知的非织造布,这些非织造布也可以是非伸缩性非织造布。此处,所谓非伸缩性非织造布,是指MD或CD的断裂点伸长率为50%左右并且伸长后不会产生回复应力的非织造布。
作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纺粘非织造布上层叠的膜,优选为保持作为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的特征的透气性的、透气性(透湿性)膜。作为所涉及的透气性膜,可以列举各种公知的透气性膜,例如,由具有透湿性的聚氨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所形成的膜,对由含有无机或有机微粒的热塑性树脂所形成的膜进行拉伸并进行多孔化而成的多孔膜等。作为用于多孔膜的热塑性树脂,优选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谓的LLDPE)、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无规共聚物或它们的组合物等聚烯烃。
与透气性膜的层叠体可成为保持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的柔软性、伸缩性,并且具有极高的耐水性的布样复合原材料。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物性值等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
(1)目付〔g/m2
从纺粘非织造布和/或纺粘非织造布层叠体中选取6点200mm(机械方向:MD)×50mm(横向:CD)的试验片。另外,选取位置在MD、CD上都为任意的3处(共计6处)。接着,对于所选取的各试验片,使用上皿电子天平(研精工业公司制造)分别测定质量(g)。求出各试验片的质量的平均值。由求出的平均值换算为每1m2的质量(g),将小数点后第2位四舍五入,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目付〔g/m2〕。
(2)最大强度〔N/50mm〕和最大点伸长率〔%〕
依据JIS L1906进行测定。从纺粘非织造布和/或纺粘非织造布层叠体中选取200mm(MD)×50mm(CD)的试验片6点。另外,选取位置在MD、CD上都为任意的3处(共计6处)。接着,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Intesco公司制,IM-201型),在跨距间隔I0=100mm、拉伸速度100mm/min的条件下对所选取的各试验片进行拉伸试验,求出最大强度〔N/50mm〕和最大强度点的伸长率(最大点伸长率〔%〕)。另外,就最大强度而言,对上述6点(MD、CD各3点)求出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2位四舍五入。就最大点伸长率而言,对上述6点(MD、CD各3点)求出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1位四舍五入。
(3)伸缩特性(I)
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Intesco公司制,IM-201型),从纺粘非织造布和/或纺粘非织造布层叠体中选取200mm(MD)×25mm(CD)的试验片。接着,对于所选取的各试验片,在样品宽25mm、夹盘间距100mm、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使试验片伸长100%后,以相同的速度回复至原长。将该操作实施2个循环,测定第2个循环的值〔50%伸长时应力(S1)÷50%回复时应力(S2)〕、即应力比(S1/S2),作为伸缩物性的尺度。该应力比的值越小则意味着伸缩特性越优异。另外,选取位置在MD、CD上都为任意的3处,求出各自的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3位四舍五入。另外,应力比采用MD、CD的各平均值中较高者。
(4)拉伸处理
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Intesco公司制,IM-201型),从纺粘非织造布和/或纺粘非织造布层叠体中选取200mm(MD)×25mm(CD)的试验片。接着,对于所选取的各试验片,在样品宽25mm、夹盘间距100mm、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使试验片伸长150%后,以相同的速度回复至原长。
(5)伸缩特性(II)
按照伸缩特性(I)的测定方法对进行拉伸处理而得到的纺粘非织造布(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进行评价。另外,在样品宽25mm、夹盘间距100mm、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使试验片伸长100%后,以相同的速度回复至原长,将该循环进行1个循环,测定第1个循环的值〔50%伸长时应力(S1)÷50%回复时应力(S2)〕、即应力比(S1/S2),作为伸缩物性的尺度。该应力比的值越小则意味着伸缩特性越优异。另外,选取位置在MD、CD上都为任意的3处,求出各自的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3位四舍五入。另外,应力比采用MD、CD的各平均值中较高者。
(6)粘性
对于纺粘非织造布和/或纺粘非织造布层叠体,10名测试人员用手触摸非织造布,以下述基准评价其粘性。另外,将实施“(4)拉伸处理”前的状态设为“拉伸处理前”,将测定后的状态设为“拉伸处理后”,进行评价。
◎:10人中10人感觉不粘、手感良好的情况。
○:10人中9~7人感觉不粘、手感良好的情况。
△:10人中6~3人感觉不粘、手感良好的情况。
×:10人中2~0人感觉不粘、手感良好的情况。
(7)纺丝性
目视观察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装置的喷嘴面附近的纺丝状况,数出每5分钟的断丝次数(单位:次/5min)。
(8)附着性
在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装置中,将混合纤维堆积在带上后,运行5分钟,将网通过金属制的轧辊时产生的网附着状态设为“对辊类的附着性(1)”,进行评价。
○:目视时完全确认不到网的附着的状态。
△:目视时几乎确认不到网的附着的状态。
×:目视时确认到网的附着的状态、或网卷缠的状态。
另外,上述方法中,将混合纤维堆积在带上后,运行10分钟,将此情形设为“对辊类的附着性(2)”,进行评价。
(9)硬度
TPU的硬度依据JIS K-7311的方法,使用A型硬度计来测定。
(10)分子量
对于TPU的分子量,使用东曹公司制、高性能GPC柱(TSKgelGMHXL),在THF中以成为0.4质量%的方式溶解TPU,在样品注入量设为100μl、洗脱液THF的流速为1.0ml/min的条件下使用GPC装置进行测定,以聚苯乙烯为基准,从所得的洗脱曲线计算并求出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和Mw/Mn。
(11)熔融粘度
使用高架式Flow Tester(岛津制作所制),在100℃对TPU干燥2小时后,称量试样约2g后,在载荷:30kgf/cm2下,使用1mmφ×1mml的模头,在预热时间:4分钟、测定温度:200℃进行测定(单位:104dPa·s)。
(12)流动开始温度
使用高架式Flow Tester(岛津制作所制),在100℃对TPU干燥2小时后,称量试样约2g后,在载荷:30kgf/cm2下,使用1mmφ×1mml的模头,在预热时间:10分钟、测定温度:100℃进行升温,进行测定(单位:℃)。
<TPU制造例1>
将数均分子量为1932的聚酯多元醇:71.7重量份、1,4-丁二醇(以下,简称“BD”。):4.8重量份、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以下,简称“抗氧化剂‐1”。):0.3重量份、聚碳化二亚胺:0.3重量份混合,加入MDI:22.9重量份,充分高速搅拌混合后,在160℃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物粉碎后,相对于该粉碎物:100重量份混合亚乙基双硬脂酰胺:0.2重量份、三甘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以下,简称“抗氧化剂‐2”。):0.5重量份、亚乙基双油酰胺(以下,简称“EOA”。):0.4重量份和微粒(平均粒径:2.0μm):0.8重量份后,使用挤出机(设定温度:210℃)进行熔融混炼并造粒,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1)〕。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TPU(A‐1)的物性。将结果示于表1。
<TPU制造例2>
将数均分子量为1932的聚酯多元醇:71.7重量份、BD:4.8重量份、抗氧化剂‐1:0.3重量份、聚碳酸酯二酰亚胺:0.3重量份混合,加入MDI:22.9重量份,充分高速搅拌混合后,在160℃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物粉碎后,相对于该粉碎物:100重量份混合亚乙基双硬脂酰胺:0.8重量份、抗氧化剂‐2:0.5重量份和EOA:0.8重量份后,使用挤出机(设定温度:210℃)进行熔融混炼并造粒,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2)〕。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TPU(A‐2)的物性。将结果示于表1。
<TPU制造例3>
将数均分子量为1932的聚酯多元醇:63.8重量份、BD:7.3重量份、抗氧化剂‐1:0.3重量份、聚碳酸酯二酰亚胺:0.3重量份混合,加入MDI:28.3重量份,充分高速搅拌混合后,在160℃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物粉碎后,相对于该粉碎物:100重量份混合亚乙基双硬脂酰胺:0.4重量份和抗氧化剂‐2:0.5重量份后,使用挤出机(设定温度:210℃)进行熔融混炼并造粒,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E‐1)〕。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TPU(E‐1)的物性。将结果示于表1。
<TPU制造例4>
将数均分子量为1932的聚酯多元醇:71.7重量份、BD:4.8重量份、抗氧化剂‐1:0.3重量份、聚碳酸酯二酰亚胺:0.3重量份混合,加入MDI:22.9重量份,充分高速搅拌混合后,在160℃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物粉碎后,相对于该粉碎物:100重量份混合亚乙基双硬脂酰胺:0.4重量份、抗氧化剂‐2:0.5重量份后,使用挤出机(设定温度:210℃)进行熔融混炼并造粒,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E‐2)〕。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TPU(E‐2)的物性。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
<纺粘非织造布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调制>
将MFR(依据ASTM D1238,在温度230℃、载荷2.16kg下测定)60g/10分钟、密度0.91g/cm3、熔点160℃的丙烯均聚物(以下,简称“PP-1”)96重量份和MFR(依据ASTMD1238,在温度190℃、载荷2.16kg下测定)5g/10分钟、密度0.97g/cm3、熔点134℃的高密度聚乙烯(以下,简称“HDPE”)8重量份混合,调制热塑性树脂组合物(B-1)。
<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
将上述制造例1中调制的TPU(A-1)和前述B-1分别独立地使用75mmφ的挤出机和50mmφ的挤出机熔融后,使用具有纺丝喷丝头的纺粘非织造布成型机(收集面上的与机械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800mm),在树脂温度和模头温度均为205℃、冷却风温度20℃、拉伸气风速3200m/分钟的条件下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使由包含由TPU(A-1)构成的长纤维A和由B-1构成的长纤维B的混合长纤维形成的网堆积在收集面上。前述纺丝喷丝头具有TPU(A-1)的排出孔和B-1的排出孔交替排列的喷嘴模式,TPU(A-1)(纤维A)的喷嘴直径为0.75mmφ和B-1(纤维B)的喷嘴直径为0.6mmφ,喷嘴的间距为纵向8mm、横向11mm,喷嘴数的比为纤维A用喷嘴:纤维B用喷嘴=1:1.45。纤维A的单孔排出量为0.82g/(分钟·孔),纤维B的单孔排出量为0.56g/(分钟·孔)。
将由堆积后的混合长纤维形成的网堆积在移动带上,以线压15kg/cm通过金属制的轧辊与带间而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所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为30g/m2。另外,就由堆积后的混合长纤维形成的网的纤维直径而言,较大的纤维直径为27.1μm,较小的纤维直径为22.2μm。因此,将TPU(A-1)的纤维直径视为27.1μm,将B-1的纤维直径视为22.2μm。
将网从移动带上剥离,轧纹图案为面积率18%、轧纹面积0.41mm2,在平均加热温度95℃、线压70kg/cm条件下实施加热轧纹,得到纺粘非织造布。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评价所得到的纺粘非织造布。另外,伸缩特性(I)使用未进行拉伸处理的纺粘非织造布来测定,伸缩特性(II)使用进行了拉伸处理的纺粘非织造布、即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来测定。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除了使用TPU制造例2中得到的TPU(A-2)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TPU(A-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除了使实施例2的纤维A的单孔排出量为0.60g/(分钟·孔)、使纤维B的单孔排出量为0.61g/(分钟·孔)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除了使实施例2的纤维A的单孔排出量为0.94g/(分钟·孔)、使纤维B的单孔排出量为0.53g/(分钟·孔)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除了使用TPU制造例3中得到的TPU(E-1)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TPU(A-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其中,“附着性(1)”为“×”的情况下,在金属制的辊上卷缠脱模纸而实施非织造布的成型。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除了使用TPU制造例4中得到的TPU(E-2)代替比较例1中使用的TPU(E-1)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中,使纤维B的单孔排出量为0g/(分钟·孔)、即形成仅由TPU(A-1)构成的纺粘非织造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纺丝性、附着性(1)均为○。另外,所得到的非织造布的伸缩特性(I)为1.44,伸缩性优异。
[比较例3]
在比较例1中,使纤维A的单孔排出量为0.60g/(分钟·孔),使纤维B的单孔排出量为0.61g/(分钟·孔),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在比较例1中,使纤维A的单孔排出量为0.94g/(分钟·孔),使纤维B的单孔排出量为0.53g/(分钟·孔),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02238058600271
<TPU制造例5>
将数均分子量为1932的聚酯多元醇:73.8重量份、1,4‐双(2‐羟基乙氧基)苯(以下,简称“BHEB”。):6.9重量份、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以下,简称“抗氧化剂‐1”。):0.3重量份、聚碳酸酯二酰亚胺:0.3重量份混合,加入MDI:18.7重量份,充分高速搅拌混合后,在160℃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物粉碎后,相对于该粉碎物:100重量份混合亚乙基双硬脂酰胺:0.2重量份、三甘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以下,简称“抗氧化剂‐2”。):0.5重量份、亚乙基双油酰胺(以下,简称“EOA”。):0.4重量份和交联丙烯酸系微粒(平均粒径:2.0μm:以下,简称“微粒”。):0.8重量份后,使用挤出机(设定温度:210℃)进行熔融混炼并造粒,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2-1)〕。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TPU(A2-1)的物性。将结果示于表2。
<TPU制造例6>
将数均分子量为1932的聚酯多元醇:72.3重量份、BHEB:7.7重量份、抗氧化剂‐1:0.3重量份、聚碳酸酯二酰亚胺:0.3重量份混合,加入MDI:19.4重量份,充分高速搅拌混合后,在160℃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物粉碎后,相对于该粉碎物:100重量份混合亚乙基双硬脂酰胺:0.2重量份、抗氧化剂‐2:0.5重量份、EOA:0.4重量份和微粒(平均粒径:2.0μm):0.8重量份后,使用挤出机(设定温度:210℃)进行熔融混炼并造粒,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2-2)〕。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TPU(A2-2)的物性。将结果示于表2。
<TPU制造例7>
将数均分子量为1932的聚酯多元醇:72.3重量份、BHEB:7.7重量份、抗氧化剂‐1:0.3重量份、聚碳酸酯二酰亚胺:0.3重量份混合,加入MDI:19.4重量份,充分高速搅拌混合后,在160℃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物粉碎后,相对于该粉碎物:100重量份混合亚乙基双硬脂酰胺:0.3重量份、抗氧化剂‐2:0.5重量份和EOA:0.4重量份后,使用挤出机(设定温度:210℃)进行熔融混炼并造粒,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2-3)〕。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TPU(A2-3)的物性。将结果示于表2。
<TPU制造例8>
将数均分子量为1932的聚酯多元醇:72.3重量份、BHEB:7.7重量份、抗氧化剂‐1:0.3重量份、聚碳酸酯二酰亚胺:0.3重量份混合,加入MDI:19.4重量份,充分高速搅拌混合后,在160℃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物粉碎后,相对于该粉碎物:100重量份混合亚乙基双硬脂酰胺:0.8重量份、抗氧化剂‐2:0.5重量份和EOA:0.8重量份后,使用挤出机(设定温度:210℃)进行熔融混炼并造粒,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2-4)〕。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TPU(A2-4)的物性。将结果示于表2。
<TPU制造例9>
将数均分子量为1932的聚酯多元醇:72.3重量份、BHEB:7.7重量份、抗氧化剂‐1:0.3重量份、聚碳酸酯二酰亚胺:0.3重量份混合,加入MDI:19.4重量份,充分高速搅拌混合后,在160℃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物粉碎后,相对于该粉碎物:100重量份混合亚乙基双硬脂酰胺:0.8重量份、抗氧化剂‐2:0.5重量份、EOA:0.8重量份和微粒(平均粒径:2.0μm):0.8重量份后,使用挤出机(设定温度:210℃)进行熔融混炼并造粒,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A2-5)〕。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TPU(A2-5)的物性。将结果示于表2。
<TPU制造例10>
将数均分子量为1932的聚酯多元醇:72.3重量份、BHEB:7.7重量份、抗氧化剂‐1:0.3重量份、聚碳酸酯二酰亚胺:0.3重量份混合,加入MDI:19.4重量份,充分高速搅拌混合后,在160℃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物粉碎后,相对于该粉碎物:100重量份混合亚乙基双硬脂酰胺:0.2重量份和抗氧化剂‐2:0.5重量份后,使用挤出机(设定温度:210℃)进行熔融混炼并造粒,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D-1)〕。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TPU(D‐1)的物性。将结果示于表3。
<TPU制造例11>
将数均分子量为1932的聚酯多元醇:66.4重量份、BHEB:10.4重量份、抗氧化剂‐1:0.3重量份、聚碳酸酯二酰亚胺:0.3重量份混合,加入MDI:22.6重量份,充分高速搅拌混合后,在160℃反应1小时。将该反应物粉碎后,相对于该粉碎物:100重量份混合亚乙基双硬脂酰胺:0.3重量份、抗氧化剂‐2:0.5重量份、EOA:0.4重量份后,使用挤出机(设定温度:210℃)进行熔融混炼并造粒,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E-5)〕。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TPU(E-5)的物性。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6]
<纺粘非织造布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调制>
将MFR(依据ASTM D1238,在温度230℃、载荷2.16kg下测定)60g/10分钟、密度0.91g/cm3、熔点160℃的丙烯均聚物(以下,简称“PP-1”)96重量份和MFR(依据ASTMD1238,在温度190℃、载荷2.16kg下测定)5g/10分钟、密度0.97g/cm3、熔点134℃的高密度聚乙烯(以下,简称“HDPE”)8重量份混合,调制热塑性树脂组合物(B-1)。
<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
将上述制造例5中调制的TPU(A2-1)和前述B-1分别独立地使用75mmφ的挤出机和50mmφ的挤出机熔融后,使用具有纺丝喷丝头的纺粘非织造布成型机(收集面上的与机械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800mm),在树脂温度和模头温度均为205℃、冷却风温度20℃、拉伸气风速3200m/分钟的条件下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使由包含由TPU(A2-1)构成的长纤维A和由B-1构成的长纤维B的混合长纤维形成的网堆积在收集面上。前述纺丝喷丝头具有TPU(A2-1)的排出孔和B-1的排出孔交替排列的喷嘴模式,TPU(A2-1)(纤维A)的喷嘴直径为0.75mmφ和B-1(纤维B)的喷嘴直径为0.6mmφ,喷嘴的间距为纵向8mm、横向11mm,喷嘴数的比为纤维A用喷嘴:纤维B用喷嘴=1:1.45。纤维A的单孔排出量为0.82g/(分钟·孔),纤维B的单孔排出量为0.56g/(分钟·孔)。
将由堆积后的混合长纤维形成的网堆积在移动带上,以线压15kg/cm通过金属制的轧辊与带间而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所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为30g/m2。另外,就由堆积后的混合长纤维形成的网的纤维直径而言,较大的纤维直径为27.1μm,较小的纤维直径为22.2μm。因此,将TPU(A2-1)的纤维直径视为27.1μm,将B-1的纤维直径视为22.2μm。
将网从移动带上剥离,轧纹图案为面积率18%、轧纹面积0.41mm2,在平均加热温度85℃、线压70kg/cm条件下实施加热轧纹,得到纺粘非织造布。
通过前述记载的方法评价所得到的纺粘非织造布。另外,伸缩特性(I)使用未进行拉伸处理的纺粘非织造布来测定,伸缩特性(II)使用进行了拉伸处理的纺粘非织造布、即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来测定。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7]
除了使用TPU制造例6中得到的TPU(A2-2)代替实施例6中使用的TPU(A2-1)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8]
除了使用TPU制造例7中得到的TPU(A2-3)代替实施例6中使用的TPU(A2-1)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9]
除了使用TPU制造例8中得到的TPU(A2-4)代替实施例6中使用的TPU(A2-1)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10]
使用TPU制造例7中得到的TPU(A2-3)代替实施例6中使用的TPU(A2-1),使纤维A的单孔排出量为0.60g/(分钟·孔),使纤维B的单孔排出量为0.61g/(分钟·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11]
使用TPU制造例9中得到的TPU(A2-5)代替实施例6中使用的TPU(A2-1),使纤维A的单孔排出量为0.94g/(分钟·孔),使纤维B的单孔排出量为0.53g/(分钟·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02238058600331
[比较例5]
除了使用TPU制造例10中得到的TPU(D-1)代替实施例6中使用的TPU(A2-1)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其中,“附着性(2)”为“×”的情况下,在金属制的辊上卷缠脱模纸而实施非织造布的成型。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6]
除了使用TPU制造例11中得到的TPU(E-5)代替比较例5中使用的TPU(D-1)以外,与比较例5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布,与比较例5同样地操作,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6中,使纤维B的单孔排出量为0g/(分钟·孔)、即形成仅由TPU(A2-1)构成的纺粘非织造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造纺粘非织造布。纺丝性、附着性(1)和附着性(2)均为○。另外,所得到的非织造布的伸缩特性(I)为1.44,伸缩性优异。
表3
Figure BDA00002238058600341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由于包含由硬度较低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长纤维,因此具有高伸缩物性、良好的触感、耐起毛性,可适合用于包含所涉及的纺粘非织造布的纸尿布等卫生材料卫生材用等。
符号说明
1 齿轮拉伸装置的齿轮辊
2 纺粘非织造布。

Claims (11)

1.一种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含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构成的长纤维,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含有亚乙基双油酰胺和/或交联有机微粒、硬度为75~8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含由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由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为非伸缩性纤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粘非织造布,包含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构成的长纤维10~90质量%和由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长纤维90~10质量%。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B)为包含聚乙烯和/或聚丙烯的聚合物。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非织造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是使用1,4‐双(2-羟基乙氧基)苯作为扩链剂而成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2)。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粘非织造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的流动开始温度为155℃以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粘非织造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A2)的流动开始温度为160℃以上。
9.一种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是对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加工而得到的。
10.一种层叠体,包含至少1层由权利要求9所述的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形成的层。
11.一种卫生材料,包含权利要求9所述的伸缩性纺粘非织造布。
CN201180018394.8A 2010-04-15 2011-04-15 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Active CN1028590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94117 2010-04-15
JP2010-094116 2010-04-15
JP2010094116 2010-04-15
JP2010-094117 2010-04-15
PCT/JP2011/059379 WO2011129433A1 (ja) 2010-04-15 2011-04-15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9061A true CN102859061A (zh) 2013-01-02
CN102859061B CN102859061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79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8394.8A Active CN102859061B (zh) 2010-04-15 2011-04-15 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150989B2 (zh)
EP (1) EP2559797B1 (zh)
JP (2) JP5680625B2 (zh)
KR (1) KR101418201B1 (zh)
CN (1) CN102859061B (zh)
DK (1) DK2559797T3 (zh)
WO (1) WO201112943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9458A (zh) * 2015-03-09 2017-12-0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非织造布层叠体、伸缩性非织造布层叠体、纤维制品、吸收性物品及卫生口罩
CN109640911A (zh) * 2016-08-31 2019-04-16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垫片的吸收制品
CN111411449A (zh) * 2020-04-13 2020-07-14 苏州经结纬面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褶皱熔喷面料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44322A (zh) * 2019-03-07 2021-10-22 株式会社可乐丽 连续长纤维无纺布、层叠体、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24475A4 (en) 2016-03-04 2019-11-13 Mitsui Chemicals, Inc. ABSORBENT BODY AND HYGIENE ARTICLE
WO2019146656A1 (ja) 2018-01-24 2019-08-0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衛生材料、及び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US20220257915A1 (en) * 2021-02-17 2022-08-18 Katy Hamilton Skin Protection Device
EP4299805A1 (en) 2021-03-30 2024-01-03 Mitsui Chemicals, Inc. 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 and sanitary material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5620A (ja) * 1990-03-15 1991-11-26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溶融紡糸用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
JP2006274000A (ja) * 2005-03-29 2006-10-1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耐ブロッキング性に優れるポリウレタンフィルム
JP2010509512A (ja) * 2006-11-10 2010-03-25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に基づく繊維、特に不織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8780A (en) * 1989-05-12 1992-06-02 Kuraray Co., Ltd. Polyester urethane fiber: polyester made from methyl pentane diol
US5997989A (en) 1992-02-03 1999-12-07 Bba Nonwovens Simpsonville, Inc. Elastic nonwoven web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470639A (en) 1992-02-03 1995-11-28 Fiberweb North America, Inc. Elastic nonwoven web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FR2739804B1 (fr) * 1995-10-17 1997-12-05 Atochem Elf Sa Nouveau stratifie comprenant un non-tisse en association avec un film thermoplastique et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19607870A1 (de) 1996-03-01 1997-09-04 Bayer Ag Wachs enthaltende thermoplastisch verarbeitbare Polyurethane
US5959059A (en) * 1997-06-10 1999-09-28 The B.F. Goodrich Company Thermoplastic polyether urethane
JP2000297210A (ja) 1999-04-14 2000-10-24 Kuraray Co Ltd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組成物
US6477926B1 (en) 2000-09-15 2002-11-12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Polishing pad
JP2003129363A (ja) * 2001-10-26 2003-05-08 Kuraray Co Ltd 伸縮性極細繊維不織布
US7405171B2 (en) * 2002-08-08 2008-07-29 Chisso Corporation Elastic nonwoven fabric and fiber products manufactured therefrom
JP4211556B2 (ja) 2002-12-04 2009-01-21 チッソ株式会社 長繊維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繊維製品
JP4332627B2 (ja) 2003-01-24 2009-09-1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混合繊維、ならびに該混合繊維からなる伸縮性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93093B (en) 2003-01-24 2008-02-01 Mitsui Chemicals Inc Stretch nonwoven fabric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TWI306129B (en) 2003-01-24 2009-02-11 Mitsui Chemicals Inc Fiber mixture, stretch nonwoven fabric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stretch nonwoven fabric
DK1447466T3 (da) 2003-02-10 2005-10-17 Reifenhaeuser Gmbh & Co Kg Fremgangsmåde til fremstilling af et fiberstof af filamenter
US8148475B2 (en) * 2003-06-30 2012-04-03 Lubrizol Advanced Materials, Inc. Melt spun polyether TPU fibers having mixed polyols and process
JP2005029907A (ja) * 2003-07-08 2005-02-03 Kanebo Ltd 伸縮性不織布、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感圧接着シート
JP2004150008A (ja) * 2004-01-23 2004-05-27 Kanebo Ltd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不織布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製造装置
JP2008213284A (ja) * 2007-03-02 2008-09-18 Mitsui Chemicals Inc 不織布積層体
JP2008260906A (ja) 2007-03-16 2008-10-30 Kaneka Corp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PL2177569T3 (pl) * 2008-10-15 2011-12-30 Evonik Degussa Gmbh Procesowy środek pomocniczy dla termoplastycznych poliuretanów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5620A (ja) * 1990-03-15 1991-11-26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溶融紡糸用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
JP2006274000A (ja) * 2005-03-29 2006-10-1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耐ブロッキング性に優れるポリウレタンフィルム
JP2010509512A (ja) * 2006-11-10 2010-03-25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に基づく繊維、特に不織布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9458A (zh) * 2015-03-09 2017-12-0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非织造布层叠体、伸缩性非织造布层叠体、纤维制品、吸收性物品及卫生口罩
CN109640911A (zh) * 2016-08-31 2019-04-16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垫片的吸收制品
CN113544322A (zh) * 2019-03-07 2021-10-22 株式会社可乐丽 连续长纤维无纺布、层叠体、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44322B (zh) * 2019-03-07 2022-10-11 株式会社可乐丽 连续长纤维无纺布、层叠体、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44322B9 (zh) * 2019-03-07 2022-11-25 株式会社可乐丽 连续长纤维无纺布、层叠体、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1411449A (zh) * 2020-04-13 2020-07-14 苏州经结纬面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褶皱熔喷面料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11449B (zh) * 2020-04-13 2021-06-11 苏州经结纬面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褶皱熔喷面料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9797A1 (en) 2013-02-20
US20130035015A1 (en) 2013-02-07
KR20120137504A (ko) 2012-12-21
DK2559797T3 (en) 2015-12-14
EP2559797B1 (en) 2015-10-21
JP6025879B2 (ja) 2016-11-16
JP5680625B2 (ja) 2015-03-04
KR101418201B1 (ko) 2014-07-09
US9150989B2 (en) 2015-10-06
CN102859061B (zh) 2015-11-25
JPWO2011129433A1 (ja) 2013-07-18
JP2015071854A (ja) 2015-04-16
WO2011129433A1 (ja) 2011-10-20
EP2559797A4 (en)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9061B (zh) 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KR100687390B1 (ko) 혼합 섬유, 및 해당 혼합 섬유로 이루어진 신축성 부직포,그리고,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687391B1 (ko) 신축성 부직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4244791A (ja) 混合繊維、ならびに該混合繊維からなる伸縮性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43221A (zh) 丙烯基熔喷无纺层及复合结构
EP2529045B1 (en) High strength non-woven elastic fabrics
US6429159B1 (en) Stretchable adhesive nonwoven fabric and laminate containing the same
CN101535538A (zh) 纤维,特别是基于热塑性聚氨酯的非织造织物
EP3578360A1 (en) Laminate, laminate precursor, and laminate production method
WO2004048663A1 (ja) 伸長性不織布および該不織布を積層した複合不織布
CN105765121A (zh) 用于经强化的结合的弹性纤维
JP2003013349A (ja) ヒートシール性を有する不織布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4981083B (zh) 层叠片、卫生材料、医疗材料及层叠片的制造方法
JPH0355152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