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7666B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7666B
CN102857666B CN201210225855.5A CN201210225855A CN102857666B CN 102857666 B CN102857666 B CN 102857666B CN 201210225855 A CN201210225855 A CN 201210225855A CN 102857666 B CN102857666 B CN 1028576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image
image processing
image data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58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7666A (zh
Inventor
村上义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57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7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7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7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user specified instructions, e.g. user selection of read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3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user specified instructions, e.g. user selection of reproduction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04N1/4092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58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e.g. colour misregistration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根据该图像处理装置,当通过模式设定部(81)将抑制线条状图像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时,空间滤波处理部(108)对被区域分离处理部(105)判别为包含于文字区域中的文字像素,执行与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小的空间滤波处理,并且,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对该空间滤波处理后的上述文字像素,执行与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记录介质,该图像处理装置等具有在通过边输送原稿边进行读取动作而得到的图像数据中包含原稿中没有的线条的情况下,除去上述线条或使上述线条不明显的功能。
背景技术
当将通过能够输送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原稿而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打印机印刷或显示于显示器时,存在在图像中出现沿原稿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的线条状图像的情况。该线条状图像是由于尘埃或被输送的原稿用纸的纸粉等异物附着于构成原稿载置面的玻璃上或在上述玻璃上形成瑕疵等而产生的。这种线条状图像,在作为白纸部的原纸部成为黑色线条而显现,或者在来自原稿的图像部分成为白色线条而显现。因此,作为寻求获得忠实于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希望除去这种线条状图像。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涉及除去线条状图像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检测由异物引起的线条的位置,对于被判定为线条的像素且原稿的图像显现的可能性低的像素,进行将该像素值置换为使用了周边像素的像素值的像素值的处理。通过这种处理,将线条图像除去或使其不容易被看见,避免图像品质降低。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63091号公报(2010年3月18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32708号公报(2002年8月16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333431号公报(2006年12月7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对于逐张读取的各原稿,除一般的图像读取动作之外,在该原稿与其前一张(或后一张)被输送的原稿之间预定的位置到达读取部的读取位置之前的定时,需要进行读取动作。并且,需要基于由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来检测线条状图像的位置的处理。即,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需要进行复杂的动作控制来检测线条状图像的位置。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读取一张原稿的情况下,不能进行线条状图像的检测。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和记录介质,该图像处理装置等无需通过复杂的动作控制来检测线条状图像的位置,即使一张原稿,也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使原稿图像中不存在却包含于相对于该原稿图像的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线条状图像数据)被消除或尽可能不容易被视认。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区域判别部,其对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所属的区域进行判别,以至少判别出文字区域;空间滤波处理部,其对上述输入图像数进行与由上述区域判别部判别出的结果相应的空间滤波处理;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其对上述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由上述区域判别部判别出的结果相应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上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模式设定部,上述模式设定部将对不存在于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上述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进行抑制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当通过上述模式设定部将上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时,上述空间滤波处理部对被上述区域判别部判别为包含于文字区域的文字像素,执行与上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小的上述空间滤波处理,并且,上述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对该空间滤波处理后的上述文字像素,执行与上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上述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通过对被区域判别部判定了的文字像素进行与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与图像的清晰性相关的增强程度小的空间滤波处理,能够对显示线条状图像的像素与显示存在于原稿图像中的文字图像的像素两者间的像素值的范围的差进行维持。进而,如本发明的上述结构,通过对与图像的清晰性相关的增强程度较小的空间滤波处理后的文字像素,进行与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而增强在两者间被维持的像素值的范围的差。即,比线条状图像粗的文字图像的像素的大部分作为被设定为固定的输出值的图像而再现。另一方面,与表示线条状图像的细线相当的像素被设定为无图像状态而被消除。
如上,在本发明中,当线条抑制模式变为有效时,空间滤波处理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执行上述处理,由此能够使不存在于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该原稿图像的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线条状图像数据)被消除或尽可能不容易被视认。在本发明中,无需通过复杂的动作控制来检测线条状图像的位置,不论一张还是多张原稿,都能够容易地使原稿图像中不存在却包含于相对于该原稿图像的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被消除或尽可能地不容易被视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块图。
图2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的图像输入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的结构的块图。
图4是在上述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的灰度等级再现处理中使用的一览表,即表示浓度值的各范围与输出值的对应关系的一览表的图。
图5是表示在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的灰度等级再现处理中使用的抖动矩阵的图。
图6是表示在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的灰度等级再现处理中的输出值的变化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在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的灰度等级再现处理中的输出值的变化形态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抖动矩阵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在使用图8所示的抖动矩阵的情况下,使图像数据的浓度值从“0”增大至“255”时的、各单元的输出值的变化的一种形态的图。
图10是表示除边缘区域以外的输入值与各单元的输出值的总和之间的关系的例子的图。
图11(a)是表示在空间滤波处理部中使用的滤波系数的例子的图。
图11(b)是表示在空间滤波处理部中使用的滤波系数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1(c)是表示在空间滤波处理部中使用的滤波系数的又一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在通过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进行抖动处理的情况下,表示无需进行线条的减少时的对文字区域进行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曲线(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一个例子。
图13是表示在进行抖动处理的情况下,表示需要进行线条的减少时的对文字区域进行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在进行抖动处理的情况下,表示需要进行线条的减少时的对文字区域进行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在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下,表示不进行线条的减少时的对文字区域进行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一个例子(1);和在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下,表示进行线条的减少时的对文字区域进行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一个例子(2)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结构的块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
2:图像输入部(图像输入装置)
3、3’:图像处理部(图像处理装置)
5:存储部
7:操作部(接受部、原稿种类选择部)
8:控制部
81:模式设定部
100:图像读取装置
104: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原稿种类判别部)
105、105’:区域分离处理部(区域判别部)
108、108’:空间滤波处理部
109、109’: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块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一并具有复印功能、扫描功能、印刷功能、传真(FAX)发送接收功能、图像发送功能等多种功能的彩色数码多功能机(MFP: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s)。另外,在图像发送功能中包含将通过扫描功能读取并生成的图像数据用电子邮件(e-mail)发送的功能(scan to e-mail)和/或存储于usb(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的功能(scan to usb)。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的功能不限定于此。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不具有上述所有的功能。即,可以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输入部(图像输入装置)2、图像处理部(图像处理装置)3、图像输出部(图像输出装置)4、存储部5、收发信部6、操作部7和控制部8。
图2是表示图像输入部2的结构的图。图像输入部2包括下部箱体2a、上部箱体2b、排纸托盘20。
如图2所示,下部箱体2a具备第一读取部10、第一接触玻璃11、第二接触玻璃16。第一接触玻璃11作为用于载置通过上述静止读取模式读取的原稿的台(原稿台)发挥作用。第一读取部10作为扫描仪发挥作用,其具备:第一扫描单元12、第二扫描单元13、成像透镜14和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15。
第一扫描单元12为如下部件:沿第一接触玻璃11在一个方向上(副扫描方向;从图2的左边至右边的方向)一边以一定速度V移动一边对原稿进行曝光,并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导向第二扫描单元13。第一扫描单元12具备:用于对原稿进行曝光的光源(曝光灯)50、用于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导向第二扫描单元13的第一反射镜51。
第二扫描单元13用于将来自第一反射镜51的光导向成像透镜14。第二扫描单元13具备:用于使通过第一扫描单元12传导的光向后段的第三反射镜53传导的第二反射镜52;和用于使从第二反射镜52反射的光向后述的成像透镜14传导的第三反射镜53。第二扫描单元13追随第一扫描单元12以速度V/2移动。
成像透镜14使来自第三反射镜53的反射光在CCD15的摄像面上成像。
CCD15为沿一个方向排列有多个受光元件(像素)的线传感器,将接收光转换为模拟的电信号。该电信号通过后述的图像处理部3转换为数字的图像数据。或者,也可以在图像输入部2内转换为数字的图像数据。
另外,在第一接触玻璃11的端部适当位置具备有未图示的原稿基准板,在上述原稿基准板表示有对载置于第一接触玻璃11的原稿的尺寸、载置方向进行表示的指示标志。用户能够根据该指示标志容易地将原稿载置于第一接触玻璃11。
第二接触玻璃16为与第一接触玻璃11相比面积较小的部件。第二接触玻璃16配置于沿第一、第二扫描单元12、13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接触玻璃11相邻的位置,且配置于第一、第二扫描单元12、13的后述的初始位置侧的位置。
第一读取部10除具有对载置在第一接触玻璃11上的原稿进行读取的功能之外,如后所述,还具有读取通过上部箱体2b的部件输送的原稿的图像(原稿图像)的功能。
上部箱体2b具有原稿输送部31、第二读取部23和原稿排出部34。
原稿输送部31具备在上部箱体2b的上表面形成的原稿置位托盘22,并将载置于原稿置位托盘22的原稿逐张取入,使该原稿在后述的原稿输送通道33上输送。
在原稿输送通道33上配置有供给辅助辊61、原稿载置检测传感器62、原稿按压板63、摩擦垫64、供给定时传感器65、供给辊66、匹配辊对67。
供给辅助辊61和原稿按压板63将通过原稿载置检测传感器62检测到的原稿引入上部箱体2b的内部。摩擦垫64、供给辊66和匹配辊对67基于供给定时传感器65的检测结果,将引入的每一张原稿导向第二读取部23。
另外,匹配辊对67在其驱动轴上具备有未图示的电磁离合器,能够控制来自未图示的驱动发动机的驱动力的传达,且在没有原稿的状态下停止。而且,在原稿的前端与供给定时传感器65接触而从该传感器传达有规定的信号时,匹配辊对67沿向下游侧输送原稿的方向转动。
通过摩擦垫64和供给辊66从上游侧输送来的原稿,其前端与停止状态的匹配辊对67的夹持部抵接,形成规定的弯曲。此时,通过匹配辊对67的夹持部,将原稿的前端边缘匹配为与输送方向正交。之后,整台辊对67以向下游侧输送原稿的方式转动。在匹配辊对67与第二接触玻璃16之间形成有原稿输送通道33的一部分。
第二读取部23对载置于原稿置位托盘22并在原稿输送通道33上输送的原稿的图像从该原稿的上方进行读取,通过第二读取部23读取形成于原稿的上侧的面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读取部23包括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原稿排出部34将通过第二读取部23被读取图像后的原稿向外部排出,且具备原稿排出辊对69和原稿排出传感器59。
原稿排出辊对69中的上侧的辊为驱动侧的辊,下侧的辊为从动侧的辊。上述上侧的辊整体设置于上部箱体2b的适当位置,能够通过内置于上部箱体2b的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进行驱动。通过上述上侧辊和旋转自如地设置于下部箱体2a一侧的上述下侧辊,夹持并输送经由原稿输送通道33的原稿,并将该原稿排出至安装于下部箱体2a的一侧的适当位置的排纸托盘20上。
原稿排出传感器59配置于原稿排出辊对69的下游侧的适当位置,将原稿的排出通知给控制部8。
接着,对图像输入部2的读取动作进行说明。图像输入部2作为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模式,具有如下的模式。该模式为:在使原稿静止的状态下读取原稿的图像的静止读取模式;输送原稿并且读取上述原稿的单面的图像的移动式单面读取模式;和输送原稿并且读取原稿的两面的图像的移动式两面读取模式。
首先,对静止读取模式下的读取动作进行说明。当在第一接触玻璃11上载置原稿时,通过配置于下部箱体2a内或第一接触玻璃11的附近的原稿尺寸检测传感器(例如光电传感器)检测原稿尺寸。
然后,当接收到读取动作的指示时,对静止读取模式下的原稿实施读取动作。另外,在执行该读取动作之前,第一扫描单元12位于初始位置,该初始位置设定于由图2的箭头L1所示的位置与由在该位置的排纸托盘20一侧设定的后述的箭头L3所示的位置之间。
并且,当接收到读取动作的指示时,第一扫描单元12从该位置向由箭头L1所示的位置移动后,沿以该位置为起点向由箭头L2所示的位置的方向,根据通过未图示的原稿尺寸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原稿尺寸移动规定距离。另外,伴随第一扫描单元12的移动,第二扫描单元13也移动。
由此,在CCD15能够接收与原稿的图像对应的反射光,第一读取部10对在静止于第一接触玻璃11上的原稿的下侧的面(表面)形成的图像进行读取。
接着,对在移动读取模式下的读取动作进行说明。第一扫描单元12,在移动读取模式下进行原稿的读取动作时,即,在原稿载置于原稿置位托盘22时,从上述初始位置向由图2的箭头L3所示的位置移动。在与位于由箭头L3所示的位置的第一扫描单元12对置的位置配置有第二接触玻璃16。在移动读取模式时,可以选择移动式单面读取模式或移动式双面读取模式,可以通过来自操作部7的用户操作进行选择。
当选择移动式单面读取模式时,仅第一读取部10基于控制部8的指示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图像。在该情况下,第一读取部10的第一扫描单元12照原样停止于箭头L3的位置而对移动的原稿进行曝光。然后,CCD15经由第二接触玻璃16从下侧读取在原稿输送通道33上输送的原稿的图像。即,第一读取部10读取在原稿的下侧的面(表面)形成的图像。
另一方面,当选择移动式双面读取模式时,同时使用第一读取部10和第二读取部23双方来读取原稿的图像。具体而言,第一读取部10的第一扫描单元12,照原样停止于箭头L3的位置,并基于控制部8的指示,对在原稿输送通道33上输送的原稿的图像从其下侧进行读取。另外,第二读取部23对在被输送的原稿的上侧的面(背面)形成的图像从其上侧进行读取。
由此,在移动式双面读取模式,能够通过第一读取部10和第二读取部23同时从上下方向一次性地读取被输送着的原稿的正背两面的图像。
返回图1,图像处理部3构成为具备:A/D(模拟/数字)转换部101、明暗校正部102、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03、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区域分离处理部105、颜色校正部106、黑色生成底色去除部107、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中间灰度等级生成部)110。
通过图像输入部2读取原稿图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依次送入A/D转换部101、明暗校正部102、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03、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区域分离处理部105、颜色校正部106、黑色生成底色去除部107、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
然后,由CMYK(C:青色、M:品红、Y:黄色、K:黑色)的数字彩色信号表示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部3(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被输出至图像输出部4。
A/D转换部101进行将从图像输入部2取得的彩色的图像数据即模拟的RGB信号转换为例如10比特的数字信号的A/D转换处理。A/D转换部101将A/D转换处理后的RGB信号向明暗校正部102输出。
明暗校正部102,对于由从A/D转换部101输出的RGB的数字信号形成的图像数据,进行除去能够在图像输入部2的照明系统、成像系统或摄像系统等中产生的各种变形的浓淡校正处理。明暗校正部102将浓淡校正处理后的RGB信号输出至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03。
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03对从明暗校正部102输出的RGB信号进行调节颜色平衡的处理和γ校正处理。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03将上述各处理后的RGB信号输出至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
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基于通过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03进行颜色平衡的调节等后的RGB信号,进行对通过图像输入部2读取的原稿的种类进行判定的原稿种类判定处理。作为被判定的原稿的种类,具有文字原稿、印刷照片原稿、文字和印刷照片混合存在的文字印刷照片原稿等。另外,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基于从输入灰度等级校正部103输入的RGB信号,进行自动颜色判别处理(ACS:Auto ColorSelection)。所谓自动颜色判别处理是指:进行读取的原稿是彩色原稿(形成有彩色图像的原稿)还是黑白原稿(形成有黑白图像的原稿)的判别的处理。并且,还能够对读取的原稿是否为空白原稿(无图案原稿、无图像原稿)进行判定的无图案检测处理。另外,从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区域分离处理部105。
作为对在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的原稿的种类进行判定的方法,例如可使用本申请人提出的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如下的(1)~(7)中所述的方法。文字原稿、文字印刷照片原稿和文字印相纸照片原稿中包含文字。
(1)对通过读取动作而得到的图像的各像素逐一观测,算出包含观测像素的n×m(例如,7×15)的块中的最小浓度值和最大浓度值。
(2)计算被算出的最小浓度值与最大浓度值的差量即最大浓度差。
(3)计算相邻的像素的浓度差的绝对值的总和即总和浓度复杂度(例如,对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算出的值的和)。
(4)进行被算出的最大浓度差与最大浓度差阈值的比较、和被算出的总和浓度复杂度与总和浓度复杂度阈值的比较。在此,在满足最大浓度差<最大浓度差阈值和总和浓度复杂度<总和浓度复杂度阈值的条件时,判定观测像素属于基底、印相纸照片区域。另一方面,在不满足该条件时,判定观测像素属于文字、网点区域。
(5)进而,对于判定为属于基底、印相纸照片区域的像素,在满足最大浓度差<基底、印相纸照片判定阈值的条件时,判定观测像素为基底像素。另一方面,在不满足该条件时,判定观测图像为印相纸照片(照片区域、连续灰度等级区域)像素。
(6)另外,对于判定为属于文字、网点区域的像素,在满足总和浓度复杂度<最大浓度差与文字、网点判定阈值相乘而得到的值的条件时,判定观测像素为文字像素。另一方面,在不满足该条件时,判定观测像素为网点像素。
(7)而且,对被分类为基底区域、印相纸照片区域、文字区域和网点区域的像素数进行计数,并对各自计数值与预定的基底区域、印相纸照片区域、网点区域和文字区域的阈值进行比较而判定整个原稿的种类。
例如,当假设检测精度按文字、网点、印相纸照片的顺序升高时,在文字区域的比率在全像素数的30%以上的情况下判定该原稿为文字原稿,在网点区域的比率在全像素数的20%以上的情况下判定该原稿为网点原稿(印刷照片原稿)。另一方面,在印相纸照片区域的比率在全像素数的10%以上的情况下判定该原稿为印相纸照片原稿。
另外,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在文字区域的比率和网点区域的比率分别在阈值以上时,判定原稿为文字/网点原稿(文字印刷照片原稿)。
(8)另外,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与上述处理并列进行,对观测像素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进行判定。
对该判定不进行详细地说明,例如能够使用下面的(A)和(B)的方法进行。
(A)将RGB信号的最大值max(R,G,B)与最小值min(R,G,B)的差量max(R,G,B)-min(R,G,B),与阈值THa进行比较的方法。
max(R,G,B)-min(R,G,B)≥THa(例如,THa=20)
(B)求出RGB信号的各色成分的差量的绝对值并将该绝对值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方法。
(9)然后,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在上述处理(7)中,判定印刷照片原稿或文字印刷照片原稿,且对判定为无彩色的网点的像素数进行计数。其结果,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在上述像素数在阈值THb以上时,判定上述印刷照片原稿或文字印刷照片原稿为包含无彩色的网点的原稿。
另外,原稿种类的判别,由于能够判别原稿种类即可,因此例如在进行像素的判别时,除具有阈值附近的特征量的像素外,也可以选择能够确实进行区域分离的像素而进行原稿的种类判定。
表示作为在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的判定结果即原稿种类的原稿种类判定信号,被输出至颜色校正部106、黑色生成底色去除部107、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
区域分离处理部105进行对由RGB信号形成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属于哪种区域进行判定的区域分离处理。在区域分离处理部105被判别的图像区域中,例如有基底区域、印相纸照片区域(连续灰度等级区域)、黑文字区域、彩色文字区域和网点区域等。另外,作为该判定方法,例如,能够采用使用有在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进行的上述处理(1)~(9)中的上述处理(1)~(6)的处理的判定方法。
另外,区域分离处理部105进行像素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的判定,并进行网点是否为无彩色的判定。作为该判定方法,可采用使用有在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进行的上述处理(8)的处理的判定方法。另外,区域分离处理部105也可以使用有彩色还是无彩色的判定结果进行该像素是黑文字的像素还是有彩色文字的像素的判定。例如,区域分离处理部105,在进行区域分离处理时,基于原稿种类的判定结果,将用于对像素的区域进行判别的区域分离处理时的阈值变更为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所使用的阈值,以实现区域的判别精度的提高。
区域分离处理部105将表示各像素属于哪个区域或像素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的区域识别信号输出至颜色校正部106、黑色生成底色去除部107、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另外,上述区域分离处理可以不是对每一像素进行图像区域的判定的方式,而是对由多个像素形成的每一块进行图像区域的判定的方式。
颜色校正部106,根据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05输出的区域识别信号所表示的区域,将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05输出的RGB信号转换为分别与其补色即CMY(C:青色、M:品红、Y:黄色)对应的图像数据(下面称为CMY信号)。另外,颜色校正部1 06根据从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输出的原稿种类判定信号所表示的原稿的种类,进行颜色转换。另外,在颜色校正部106中,进行与图像输出部4的特性对应的颜色校正(色再现性的提高)。
黑色生成底色去除部107基于从颜色校正部106接收的CMY信号,生成K(黑色)信号,并生成包含生成了的K信号的CMYK信号。黑色生成底色去除部107将生成的CMYK信号输出至空间滤波处理部108。例如,黑色生成底色去除部107在通过轮廓加黑而生成黑色的情况下进行以下处理。将轮廓加黑的输入输出特性设为y=f(x),将输入的数据设为C,M,Y,将输出的数据设为C’、M’、Y’、K’,将UCR(Under Color Removal:底色去除)率设为α(0<α<1),黑色生成底色去除处理由下述式(1)~(4)表示。
K’=f{min(C,M,Y)}…(1)
C’=C-αK’    …(2)
M’=M-αK’    …(3)
Y’=Y-αK’    …(4)
空间滤波处理部108,对于从黑色生成底色去除部107输出的CMYK信号,根据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05输出的与CMYK信号同步的区域识别信号所表示的区域,进行使用按每一区域预定的数字滤波器对图像的空间频率特性进行校正的空间滤波处理。
空间滤波处理部108,作为上述空间滤波处理,进行用于防止输出图像的模糊的清晰性增强处理和用于防止粒状性劣化的平滑化处理。空间滤波处理部108将校正了的CMYK信号输出至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对于从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输出的CMYK信号,根据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05输出的与CMYK信号同步的区域识别信号所表示的区域,进行与图像输出部4的特性相适合的输出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灰度等级校正处理)。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将处理了的CMYK信号向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输出。
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对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输出的CMYK信号进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灰度等级再现处理,根据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05输出的与CMYK信号同步的区域识别信号表示的区域,进行不同的多值抖动处理。所谓不同的抖动处理是指使用了不同的阈值的抖动处理。下面对多值抖动处理进行说明。
而且,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将处理了的CMYK信号向存储部5和控制部8内的RAM(未图示)输出。存储部5等存储有取入的CMYK信号,并根据后述的控制部8的图像形成指示向图像输出部4输出。
图像输出部4作为图像形成单元发挥作用,将图像数据作为图像输出至记录介质(例如纸等纸张体)。图像输出部4可使用两种颜色以上的显影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C、M、Y、K的各色的显影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即,图像输出部4,对与C对应的图像数据使用C的显影剂形成图像,对与M对应的图像数据使用M的显影剂形成图像,对与Y对应的图像数据使用Y的显影剂形成图像,对与K对应的图像数据使用K的显影剂形成图像。
另外,图像输出部4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电子照片方式的打印机装置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喷墨方式的打印机装置来实现。另外,图像输出部4不限于打印机装置,还可以为CRT监控装置或液晶监控装置。在该情况下,进行将接收到的CMYK信号转换为RGB信号的处理,以能够在上述监控装置中进行处理。另外,图像输出部4也可以为对图像数据进行FAX发送的方式、或将图像数据发送(图像发送)至其它的外部通信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个人计算机等)的方式。
收发信部6虽没有详细说明,但其是在与其它的外部通信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个人计算机、FAX装置等)之间进行以图像数据为主的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的部件。
操作部7例如包括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和以数字键为首的操作键而构成。从操作部7输入的信息被输出至控制部8。另外,上述读取模式也可通过操作部7进行输入。即,操作部7可选择移动式单面读取模式和移动式双面读取模式中的一种读取模式。另外,操作部7可选择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自动判别原稿的种类(印相纸照片原稿、文字印相纸原稿、文字原稿、印刷照片原稿、文字印刷照片原稿等)的自动判别模式和手动指示原稿的种类的手动指定模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而,能够设置将后述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
控制部8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件。即,控制部8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存储有通过CPU等执行处理的控制程序的内部存储部(未图示)而构成,CPU等通过执行上述控制程序,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件的处理。
(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
对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进行的抖动处理进行说明。对于抖动处理,可使用例如本申请人提出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方法。另外,图像数据虽然包括CMYK各色的浓度值,但抖动处理与图像数据的颜色成分无关地进行同样的处理。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对一种颜色成分的浓度值(像素值)的处理进行说明,对其它的颜色成分的处理省略说明。
图3是表示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的重要部分的结构例的块图。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具备阈值处理部183、阈值选择部182和阈值输出值存储部181。阈值输出值存储部181对用于抖动处理的抖动矩阵内的每一个像素位置存储15个阈值、16个输出值。其中,阈值和输出值按边缘区域(例如文字区域)和边缘区域以外(例如网点区域、印相纸区域、基底区域)等的区域分离结果分别被存储。阈值选择部182被输入有区域识别信号,基于区域识别信号,选择边缘区域用的阈值和输出值、或边缘区域以外用的阈值和输出值而从阈值输出值存储部181读出,并将读出的阈值等向阈值处理部183输送。
阈值处理部183,对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进行与根据区域识别信号选择的与抖动矩阵内的浓的输出值(像素值)依次被分配的各位置对应的多个(例如15个)阈值的比较,基于比较结果,输出多个(例如16个)输出值中的任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相对于0至255的输入图像数据(输入浓度值)输出16值(0至15)的输出图像数据(输出值)的多值抖动处理。输入浓度值(像素的浓度值)、阈值和输出值的对应关系的例子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根据抖动矩阵内的每一个位置i(i=0,1,2,…,n)准备的多个阈值Th[i][j](j=0,1,2,…,14,其中,Th[i][j]≤Th[i][j+1])与输入浓度值x的大小关系(比较结果),输出多个输出值Out[j](j=0,1,2,…,15,其中,Out[j]≤Out[j+1])中的任何一个。其中,阈值设定为在抖动矩阵的一部分中根据区域判别结果进行不同的抖动处理,在其它部分与区域判别结果无关地进行同样的抖动处理。
图5是表示用于多值抖动处理的抖动矩阵的例子的图,图6和图7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输出值的例子的图。图5的抖动矩阵M包括多个(例如,4个)子矩阵(在图5中为第一~第四子矩阵),各单元的数字(下面称为编号)表示有分配浓的输出值的顺序(“0”为顺序的第一个),图6和图7的各单元的数字表示输出值。
在边缘区域以外的多值抖动处理中,在如图5的抖动矩阵M的情况下,例如,将各阈值的关系设为
Th[i][j]≤Th[i+1][j]
Th[4k+3][j]≤Th[4k][j+1]
Th[4k+3][14]≤Th[4k+4][0]
(k=0,1,2,…,8),
由此,如图6所示,从低浓度(图6的左上侧)至高浓度(图6的右下侧),根据编号的顺序,对每一子矩阵使各编号的输出值从1增加至15。例如图6所示,首先,成为各子矩阵的起点(中心)的编号“0”、“1”、“2”、“3”单元的输出值从1增加至15。编号“0”、“1”、“2”、“3”的单元的输出值增加至15后的抖动矩阵为由箭头P1表示的抖动矩阵。之后,编号“4”、“5”、“6”、“7”的单元的输出值从1增加至15。编号“4”、“5”、“6”、“7”的单元的输出值增加至15的抖动矩阵为由箭头P2表示的抖动矩阵。然后,编号“8”、“9”、“10”、“11”单元的输出值从1增加至15,此后同样地,各单元的输出值以处于子矩阵彼此对应的位置关系的单元的输出值从1增加至15的方式发生变化。
另外,在边缘区域的多值抖动处理中,在如图5的抖动矩阵M的情况下,将各阈值的关系设为
Th[i][j]≤Th[i+1][j]
Th[3][j1]≤Th[0][j1+1]
Th[3][9]≤Th[4][0]
Th[39][j1]≤Th[4][j1+1]
Th[39][j2]≤Th[0][j2+1]
(j1=0,1,2,…,8,另外,j2=9,10,…,13),
由此,如图7所示,从低浓度(图7的左上)至高浓度(图7的右下),对每一子矩阵使作为中心的编号“0”、“1”、“2”、“3”的输出值从1增加至10,对于其它编号,根据编号的顺序均等地使输出值增加至10,之后,整体均等地增加至10。
例如,成为各子矩阵的中心(起点)的编号“0”、“1”、“2”、“3”的单元的输出值从1增加至10。编号“0”、“1”、“2”、“3”的单元的输出值增加至10后的抖动矩阵为由箭头P3表示的抖动矩阵。之后,以编号“4”~“39”的单元的输出值按编号顺序增加为1,并且编号“4”~“39”的单元的输出值按编号顺序增加为2的方式,编号“4”~“39”的单元的输出值按编号顺序各增加1,直至编号“4”~“39”的单元的输出值增加至10。编号“4”~“39”的单元的输出值增加至10的抖动矩阵为由箭头P4表示的抖动矩阵。然后,将编号“0”~“39”的单元的输出值按编号顺序均等地增加至15。
在该情况下,与边缘区域以外的多值抖动处理(从1增加至15)相比,虽然高浓度的不均增大,但锯齿变得不明显。其中,由于边缘区域大范围地不连续,因此不均的影响较小。另外,在边缘区域的多值抖动处理中,抖动矩阵M的40个像素中的4个像素即子矩阵的10个像素中的1个像素(成为中心的编号“0”、“1”、“2”、“3”)转换为与至输出值“10”为止的边缘区域以外的多值抖动处理相同的输出值,因此多值抖动处理的切换变得不明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输出值Out[j](j=0,1,2,…,15,其中,Out[j]≤Out[j+1])设为0至15的4比特的整数值,但也可以设为0至255的8比特的整数值中的基于图像输出部4的特性选择的16个整数值。
如上所述,如图5所示,抖动矩阵包括4个子矩阵,但设置于抖动矩阵的子矩阵的数量可任意设定。另外,也可以不使用子矩阵,例如将图5所示的一个子矩阵作为抖动矩阵使用。
图8是表示用于多值抖动处理的抖动矩阵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8所示的抖动矩阵M’包括构成图5所示的抖动矩阵的4个子矩阵中的2个子矩阵(第一及第二子矩阵)。构成抖动矩阵M’的各单元的数值表示为被分配高的浓度值的顺序(“0”为顺序的第一个)。
对于构成抖动矩阵M’的各单元,与上述同样地设定阈值,图像数据的浓度值从“0”增大至“255”的情况下的各单元的输出值可以如图9所示进行变化。在图9中,成为各子矩阵的起点(中心)的编号“0”、“1”的单元的输出值各增加1地交替增加至15。编号“0”、“1”的单元的输出值增加至15后的抖动矩阵为由箭头P5所示的抖动矩阵。之后,各单元的输出值以编号“4”~“19”单元的输出值周期性地各增加1地增加至15的方式发生变化。
另外,可以预先准备不同的多个抖动矩阵(例如图5所示的抖动矩阵和图8所示的抖动矩阵),将利用的抖动矩阵根据区域识别信号所表示的区域进行切换。例如,可以进行如下设定:在边缘区域以外使用图5所示的抖动矩阵进行如图6所示的输出,另一方面,在边缘区域使用图8所示的抖动矩阵进行图9所示的输出。
在该情况下,考虑到与边缘区域以外相比灰度等级性的重要性低的点,在边缘区域的情况下,与在边缘区域的情况下使用的抖动矩阵相比能够使用子矩阵的数量少的抖动矩阵。其中,在子矩阵的数量少的一方,阈值输出值存储部181的容量小即可,有利于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线条减少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8具备模式设定部81,该模式设定部81将对不存在于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图像却包含于输入图像数据的线条状图像进行抑制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对于在何种情况下模式设定部81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如后所述。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至少具有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和模式设定部81。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通过模式设定部81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时,通过在空间滤波处理部108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进行下面所说明的处理,使不存在于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该输入图像数据的线条状图像消除或尽可能不容易被视认。该线条状图像是由于在原稿载置台的上表面附着有尘埃或用纸的纸粉等异物,或在原稿载置台上产生瑕疵而产生的。
下面,对空间滤波处理部108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的处理进行详细地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使线条状图像消除或尽可能不容易被视认称为减少线条。
图11(a)~11(c)是表示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进行处理时使用的滤波系数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而言,图11(a)是表示用于对文字区域以使得文字、细线清楚地再现的方式进行清晰增强的滤波系数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b)是表示在进行平滑化处理时使用的滤波系数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c)是表示照原样输出输入值的滤波系数的一个例子的图。
对于区域分离处理部105判别了的文字区域的像素,空间滤波处理部108,在将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无需减少线条的情况)下,使用如图11(a)所示的滤波系数进行空间滤波处理。通过该处理,能够以使得文字、细线清晰地再现的方式进行清晰增强。
另一方面,在线条抑制模式被设为有效的情况(需要减少线条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区域分离处理部105判别了的文字区域的像素,例如使用如图11(b)或图11(c)所示的滤波系数进行空间滤波处理,以使其平滑化或照原样输出输入值。这样,在线条抑制模式被设为有效的情况下,使用如图11(b)或图11(c)所示的滤波系数,由此,与线条抑制模式不为有效的情况(使用图11(a)所示的滤波系数的情况)相比,进行与图像的清晰性相关的增强程度(清晰增强度)小的空间滤波处理。
在线条抑制模式有效的情况和不有效的情况下变更滤波系数是因为如下的理由。假设在判定为是文字区域的像素中存在与表示线条的稍细的线相当的像素和与在除此之外的原稿中存在的文字相当的像素。而且,通常,在原稿中存在的文字与线条相比相对较粗。
在前者的像素(与表示线条的稍细的线相当的像素)与后者的像素(与在原稿中存在的文字相当的像素)之间,存在进行空间滤波处理前的像素值的范围内的差。例如,在作为像素值能够取得的值的范围而设定0~255的范围的情况(256灰度等级的情况)下,通常,与文字相当的像素的像素值为“170”以上,相对于此,与线条相当的像素的像素值不足“170”。
在此,当使用如图11(a)所示的滤波系数进行清晰增强度大的空间滤波处理时,在空间滤波处理后的表示线条状图像的稍细的线的像素和与在除此之外的原稿中存在的文字相当的像素之间,像素值的范围的差变小或变得不存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需要减少线条的情况下,即在线条抑制模式被设为有效的情况下,对于判定为是文字区域的像素,在上述空间滤波处理中,通过使用图11(b)或图11(c)所示的滤波系数,执行与线条抑制模式不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小的空间滤波处理,能够维持上述两者间的像素值的范围的差。
接着,对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在如本实施方式通过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的后级的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进行上述的抖动处理的情况下,表示无需进行线条的减少时的对文字区域进行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曲线(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3是表示在同样地进行上述的抖动处理的情况下,表示需要进行线条的减少时的对文字区域进行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4是表示在同样地进行上述的抖动处理的情况下,表示需要进行线条的减少时的对文字区域进行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其他例子的图。在图12~图14中,横轴为向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输入的输入值(浓度值),纵轴为从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输出的输出值(浓度值)。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在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无需减少线条的情况)下,对文字区域进行由图12所示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表示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该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为照原样输出输入值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线条抑制模式被设为有效的情况(需要减少线条的情况)下,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对文字区域进行例如由图13所示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表示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该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为在中间输入值附近的较窄的范围W内伴随输入值的增大而以非常大比例使输出值增大的处理。并且,该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为相对于比范围W小的输入值而将输出值设为最小输出值0,且相对于比范围W大的输入值而将输出值设为最大输出值255的处理。
在进行由这样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表示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情况下,图像的对比度增强。因此,当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进行由图13所示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表示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时,文字区域的图像相对于其周边(背景)的图像对比度增强。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在无需对文字区域再现中间浓度(中间灰度)的情况下,进行例如由图14所示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表示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该灰度等级校正处理,在输入值不足规定值(例如153)时,将输出值设为最小输出值0,在输入值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输出值设为最大输出值255(图像数据为8比特的情况)。图13、图14所示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是表示与图像的清晰性相关的增强程度(清晰增强度)大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一个例子。
如上所述,在通过区域分离处理部105判定为文字区域的像素中,通过由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进行的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小的空间滤波处理,在与线条状图像相当的细线的像素与在除此之外的原稿中存在的文字图像的像素之间维持像素值的范围的差。而且,通过由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进行的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输出灰度等级校正处理,被判定为文字区域的像素之中的比线条状图像粗且存在于原稿中的文字图像(文字、线)的像素被设定为固定的输出值。因此,再现比线条状图像粗且存在于原稿中的文字图像。另一方面,与线条状图像相当的细线的像素,通过由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进行的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输出灰度等级校正处理,其输出值被设定为0。因此,作为稍细的线的线条状图像从输入图像数据中消除。
另外,向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像素值(输入值)与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像素值(输出值)的关系(下面称为输入输出关系),基于图像输出部4的特性和通过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进行的处理而决定。因此,如本实施方式,在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的后级的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根据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05取入的区域识别信号所表示的区域进行不同的抖动处理的情况下,优选根据该抖动处理的种类,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的输入输出关系也进行变更。
另外,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的输出灰度等级校正处理,根据图像输出部4的输出特性对输入值(输入浓度值)与抖动矩阵内的总输出值的关系进行设定,由此,还能够在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的多值抖动处理时同时进行。根据图像输出部4的输出特性设定是指:以能够得到作为目标的灰度等级校正特性的方式设定输入值(输入浓度值)与抖动矩阵内的各单元的总输出值的关系。即,在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的多值抖动处理时进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情况下,在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的多值抖动处理中包含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进行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图像输出装置的γ校正)。在该情况下,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被跳过,或进行与被跳过等同的处理(在图12的校正曲线下的处理)。
图10是表示边缘区域以外的输入值与抖动矩阵内的各单元的总输出值的关系的例子的图。在进行如上述的多值抖动处理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在作为输入值的范围而设定0至255的情况下,对于每一个像素,能够具有15×40=600灰度等级的浓度值。这是因为,抖动矩阵(一个像素)所具有的单元的数量为40个,对于各单元能够取得15个输出值,因此对于各单元的总和(总输出值)所能够得到的值的范围为0~600。
上述的各单元的15个阈值和16个输出值基于该输入值与总输出值的关系而设定。即,以使得上述输入值与总输出值的关系成为理想的关系的方式,决定各单元的15个阈值和16个输出值。
另外,可以通过对边缘区域的抖动处理和对边缘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抖动处理,使图10所示的输入值与抖动矩阵内的各单元的总输出值的关系不同,也可以使该关系相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通过模式设定部81将对不存在于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进行抑制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时,空间滤波处理部108,对被区域分离处理部105判别为包含于文字区域中的文字像素,进行与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小的空间滤波处理。并且,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对与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小的空间滤波处理的文字像素,执行与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空间滤波处理部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通过执行这样的处理,能够使不存在于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相对于该原稿图像的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线条状图像数据)被消除或尽可能不容易被视认。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无需通过复杂的动作控制进行的线条状图像的位置的检测,无论是一张原稿还是多张原稿,都能够容易地使使不存在于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相对于该原稿图像的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被消除或尽可能不容易被视认。
接着,对模式设定部8 1在何种情况下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进行说明,例如,当操作部7从用户接受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时,模式设定部81可以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当为这样的结构时,在用户想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情况下,例如,在确认预览显示或确认当前的原稿等而发现线条状图像时,能够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或者,模式设定部81也可以根据原稿种类判断是否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例如,可以在原稿为包含文字的文字原稿(文字原稿、文字印刷照片原稿、文字印相纸照片原稿等)的情况下,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不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这是由于考虑如下方面:在原稿种类为不包含文字的整面印刷照片或印相纸照片等原稿的情况下,即使进行线条的减少的处理也几乎得不到効果,因此,通过如上设定,能够避免执行无用的线条的减少处理。
在此,原稿种类,作为通过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判定的结果,也可以由模式设定部81接收。或者,用户能够从操作部(原稿种类选择部)7输入原稿种类,模式设定部81也可以接收通过用户输入的原稿种类。在该情况下,模式设定部81也会作为原稿种类判别部发挥作用。而且,模式设定部81当接收到表示原稿种类为文字原稿的信息时,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或者,也可以为以下方式: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检测线条状图像的检测部,在检测到有线条状图像的情况下,模式设定部81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如上所述,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当通过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判定出原稿种类为文字原稿时,或者从操作部7输入为文字原稿的指定时,自动地模式设定部81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当通过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判定出原稿种类为文字原稿时,或者从操作部7输入为文字原稿的指定时,操作部7能够接受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即,在该情况下,当通过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104判定出原稿种类为文字原稿时,或者从操作部7输入为文字原稿的指定时,用户能够从操作部7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选择为,指定为)有效。
另外,如上所述,作为上述文字区域包含黑文字区域、彩色文字区域双方,但是在作为上述文字区域包含黑文字区域、彩色文字区域双方情况下,在进行减少如上所述的线条的处理时,存在被维持再现的比较粗的彩色线(有彩色的线)和彩色文字(有彩色的文字)的色调发生变化的情况。因此,如果将上述文字区域限定为黑文字区域进行上述处理,则能够抑制上述彩色线和彩色文字的色调发生变化。对于像素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的判定,例如可采用通过区域分离处理部105进行的上述的判定方法。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执行的灰度等级再现处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主要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上述抖动处理而进行后述的误差扩散处理。下面,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结构和同样的结构省略说明。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对从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输出的CMYK信号进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处理,其中,该输出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使用误差扩散处理进行与图像输出部4的特性值相应的校正。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将输出灰度等级校正处理后的CMYK信号输出至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
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按每一个像素取入CMYK信号,并依次进行误差扩散处理。误差扩散处理,可以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05取入同步的区域识别信号,并与该区域识别信号所表示的区域的种类(文字区域等)无关地进行相同的处理,但是也可以根据上述区域对CMYK信号进行误差扩散处理。
图15所示的曲线(1)是表示如本实施方式在通过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下,表示不进行线条的减少(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时的对文字区域进行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曲线(2)是表示在进行上述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下,表示在进行线条的减少(线条抑制模式被设为有效)时的对文字区域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对文字区域的像素(输入值),通常(不进行线条的减少的情况)与文字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像素同样地进行由灰度等级校正曲线(1)表示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该灰度等级校正曲线(1)根据图像输出部4的特性值转换误差扩散处理的网点面积率。
另一方面,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在进行线条的减少的情况下,对文字区域的像素进行上述通常情况下的与图像输出部4的特性值相应的输出灰度等级校正,并且进行由能够得到对比度增强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2)表示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由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进行线条的减少的情况下,在被区域分离处理部105判定为文字区域的像素之中的、与线条相当的稍细的线的像素和与在除此之外的原稿中存在的不细的文字相当的像素中,通过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进行保持像素值的范围的差异的处理后,该差异会通过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被增强。
即,在被判定为文字区域的像素中,与稍细的线相当的部分被消除,不细的线和/或文字的部分的再现被维持。
由此,即使在读取原稿图像时向图像中附加线条,也能够使较细的线条被除去或不容易被视认。
另外,如上所述,设置为能够根据是否进行线条的减少而切换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灰度等级校正曲线),但也可以与是否进行线条的减少无关地预先固定为进行基于在进行线条的减少的情况下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即,在进行线条的减少时,也一并进行能够得到对比度增强等的校正。因此,与图像输出部4的输出特性相应的输出灰度等级校正的重要度降低。即,根据外部设备即图像输出部4的变化切换还是不切换灰度等级校正曲线,都不会产生某种程度上较大的图像上的差异。考虑到这方面,也可以不根据图像输出部4的变化来制作灰度等级校正曲线,而使用固定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
[实施方式3]
图1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结构的块图。另外,对构成图1 6所示的像读取装置100的各部件中的、与构成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件共通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6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00具备图像输入部2、图像处理部3’、存储部5、收发信部6、操作部7和控制部8。
图像处理部3’不具备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处理部3中的黑色生成底色去除部107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另外,在图像处理部3’内,图像数据被输出至区域分离处理部105后,以颜色校正部106’、空间滤波处理部108’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的顺序依次被传递。
颜色校正部106’对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05输出的RGB信号进行与图像输入部2的特性相应的颜色校正处理。颜色校正部106’将上述颜色校正处理后的RGB信号向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输出。
空间滤波处理部108’对从颜色校正部106’输出的RGB信号进行上述空间滤波处理。空间滤波处理部108’将校正了的RGB信号向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输出。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对从空间滤波处理部108’输出的RGB信号进行与从区域分离处理部105输出的与RGB信号同步的区域识别信号所表示的区域相应的输出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的处理对象代替CMYK信号成为RGB信号。在该情况下,对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的处理对象为CMYK信号的情况,输入值及输出值均大小逆转。
即,CMYK信号的像素值越接近“0”越淡,越接近“255”越浓。另一方面,RGB信号的像素值越接近“255”越淡,越接近“0”越浓。
因此,表示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所进行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成为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灰度等级捕正曲线(图12~图14所示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旋转180度而得到的曲线。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由这样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表示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由此,被判定为文字区域的像素之中的与稍细的线相当的部分被消除,不细的线和/或文字的部分的再现被维持。
由此,能够使在输入图像数据之中显现的线条状图像被消除或尽可能不容易被视认。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可以代替CMYK信号而将处理对象作为RGB信号。即,颜色校正部106代替CMY信号而输出RGB信号,黑色生成底色去除部107不进行K信号的生成(黑色生成)而照原样输出RGB信号,空间滤波处理部108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09输入RGB信号,进行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处理。灰度等级再现处理部110照原样输出输入了的RGB信号。由此,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也能够实现对通过读取动作而得到的图像数据不进行印刷输出而是向外部设备输出的结构。
[实施方式4]
如上所述的控制部8和图像处理部3、3’的各部件,可以通过硬件逻辑构成,也可以如下所述地通过CPU和软件来实现。
即,控制部8和图像处理部3、3’具备:执行实现各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命令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上述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展开上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es memory:随机存储器);和存储上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的存储装置(记录介质)等。
而且,将以通过计算机能够读取的方式记录有实现控制部8和图像处理部3、3’的软件即程序的程序编码(执行形态程序、中间编码程序、源程序)的记录介质提供至控制部8和图像处理部3、3’,通过该计算机(或CPU、MPU)读取并执行在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编码,而能够实现上述各部件。其结果是,可搬运自如地提供记录有进行上述图像处理方法的图像处理程序的记录介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记录介质,由于在微型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因此可以为未图示的存储器(例如ROM)其本身即程序媒体。或者,也可以作为外部存储装置而设置未图示的程序读取装置,通过将其插入记录介质而成为能够读取的程序媒体。
可以构成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所存储的程序编码被微处理器访问并被执行,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任何情况下读出程序编码,并将被读出的程序编码下载到微型计算机的未图示的程序存储区并执行该程序编码。该下载用的程序设为预先存储于主体装置。
在此,上述程序媒体为能够与主体分离的结构的记录介质,也可以为磁带和盒式磁带等磁带类、软盘(注册商标)和硬盘等磁盘、或CD-ROM/MO/MD/DVD/CD-R等光盘的光盘类、IC卡(包含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或者只读ROM、EPROM(Er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l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注册商标)、闪存ROM等的包含半导体存储器的固定地保持程序编码的介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如下介质:使控制部8或者图像处理部3、3’构成为能够连接包含因特网的通信网络,以从通信网络下载程序编码的方式流动地保持程序编码的介质。
作为该通信网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因特网、内联网、外联网、LAN、ISDN、VAN、CATV通信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另外,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送介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IEEE1394、USB、电源线输送、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ADSL线路等有线,也可以利用如IrDA及远程的红外线、Bluetooth(注册商标,蓝牙)、802.11无线、HDR、手机网、卫星线路、地波数字网等无线。
在这样地从通信网路下载程序编码的情况下,该下载用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主体装置或者可以从其它的记录介质安装。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程序编码能够以通过电子传送而被具体化的、埋入载波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形态实现。
上述记录介质通过数字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或计算机系统所具备的程序读取装置被读取,由此执行上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结构)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如上所述包括:区域判别部,其对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所属的区域进行判别,以至少判别出文字区域;空间滤波处理部,其对上述输入图像数进行与由上述区域判别部判别出的结果相应的空间滤波处理;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其对上述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由上述区域判别部判别出的结果相应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上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模式设定部,上述模式设定部将对不存在于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上述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进行抑制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当通过上述模式设定部将上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时,上述空间滤波处理部对被上述区域判别部判别为包含于文字区域的文字像素,执行与上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小的上述空间滤波处理,并且,上述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对该空间滤波处理后的上述文字像素,执行与上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上述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当将对不存在于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上述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进行抑制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时,空间滤波处理部,对被区域判别部判别为包含于文字区域的文字像素,执行与上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小的上述空间滤波处理。并且,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对该空间滤波处理后的上述文字像素执行与上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上述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通常,不存在于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相对于该原稿图像的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是由于在原稿载置台的上表面附着有尘埃或用纸的纸粉等异物、或者在原稿载置台上产生有瑕疵等而引起的,为比存在于原稿图像中的文字图像细的线。因此,在表示线条状图像的像素与表示在原稿图像中存在的文字图像的像素之间,存在像素值的范围内的差。这两者在区域判别部的判别中均被识别为文字像素。在此,当进行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较大的空间滤波处理时,空间滤波处理后的表示细的线条状图像的像素与表示比线条状图像粗的存在于原稿图像中的文字图像的像素之间的像素值的范围的差变小或消失。
但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通过对被区域判别部判定了的文字像素进行与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与图像的清晰性相关的增强程度小的空间滤波处理,能够对显示线条状图像的像素与显示存在于原稿图像中的文字图像的像素两者间的像素值的范围的差进行维持。进而,如本发明的上述结构,通过对与图像的清晰性相关的增强程度较小的空间滤波处理后的文字像素,进行与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而增强在两者间被维持的像素值的范围的差。即,比线条状图像粗的文字图像的像素的大部分作为被设定为固定的输出值的图像而再现。另一方面,与表示线条状图像的细线相当的像素被设定为无图像状态而被消除。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当线条抑制模式变为有效时,空间滤波处理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执行上述处理,由此能够使不存在于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该原稿图像的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线条状图像数据)被消除或尽可能不容易被视认。在本发明中,无需通过复杂的动作控制来检测线条状图像的位置,不论一张还是多张原稿,都能够容易地使原稿图像中不存在却包含于相对于该原稿图像的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被消除或尽可能地不容易被视认。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除上述结构外,还包括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输入的接受部,当上述接受部接受将上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时,上述模式设定部将上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从用户接受将上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使原稿图像中不存在却包含于相对于该原稿图像的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被消除或尽可能地不容易被视认。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除上述结构之外,上述区域判别部还对包含于上述输入图像数据中的各像素是有彩色的还是无彩色的进行判定,上述文字像素为被上述区域判别部判定为无彩色的文字像素。
当作为文字像素包含无彩色的文字像素和有彩色的文字像素双方时,在进行将上述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情况下的空间滤波处理和灰度等级校正处理时,再现被维持的较粗的彩色线(有彩色的线)和彩色文字(有彩色的文字)的色调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如本发明的上述结构所述,通过对被区域判别部判定为无彩色的文字像素进行限定,并进行将上述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情况下的空间滤波处理和灰度等级校正处理,能够抑制彩色线和彩色文字的色调发生变化。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除上述结构外,还包括判定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的原稿种类判别部,当通过上述原稿种类判别部判定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包含文字的文字原稿时,上述模式设定部将上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在原稿为不包含文字的原稿(例如,整面印刷照片、印相纸照片)的情况下,经常是即使进行在将上述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情况下的空间滤波处理和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也几乎得不到效果。因此,如本发明的上述结构所述,通过对被原稿种类判别部判定原稿为文字原稿的情况进行限定,并进行在将上述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情况下的空间滤波处理和灰度等级校正处理,能够防止进行无用的处理。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除上述结构之外,还包括接受来自用户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的指定的原稿种类选择部,当上述原稿种类选择部接受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文字原稿的指定时,上述模式设定部将上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根据上述结构,当原稿种类选择部接受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文字原稿的指定时,模式设定部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因此,能够通过来自用户的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文字原稿的指定,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除上述结构外,还包括判定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的原稿种类判别部,当通过上述原稿种类判别部判定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包含文字的文字原稿时,上述接受部变得能够接受将上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过原稿种类判别部判别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包含文字的文字原稿的情况下,能够接受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即,当被判别为文字原稿时,用户能够从接受部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选择为、指定为)有效。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除上述结构外,还包括接受来自用户的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的指定的原稿种类选择部,当上述原稿种类选择部接受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包含文字的文字原稿的指定时,上述接受部变得能够接受将上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
根据上述结构,在原稿种类选择部接受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包含文字的文字原稿的指定的情况下,能够接受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即,在指定为文字原稿的情况下,用户能够从接受部将线条抑制模式设为(选择为、指定为)有效。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除上述结构外,上述空间滤波处理部,在上述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小的上述空间滤波处理中,使用使输入像素值平滑化的滤波系数、或者使输入像素值照原样作为输出像素值的滤波系数。
根据上述结构,空间滤波处理部使用使输入像素值平滑化的滤波系数、或者使输入像素值照原样作为输出像素值的滤波系数来实施空间滤波处理,由此,能够对文字像素有效地实施与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小的空间滤波处理。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除上述结构外,上述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在上述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上述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中,使用对上述文字区域能够得到对比度增强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
根据上述结构,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使用对上述文字区域能够得到对比度增强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来实施灰度等级校正处理,由此能够对文字像素有效地实施与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和输出基于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输出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出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输入图像数据中包含不存在于原稿图像的线条状图像,也能够容易地输出(例如,印刷、发送)使该线条状图像消除或尽可能不容易被视认的输出图像数据。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何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和读取原稿图像并生成输入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入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图像输入装置中,即使在读取生成原稿的输入图像数据中包含原稿图像中不存在的线条状图像,也能够容易地生成使该线条状图像消除或尽可能不容易被视认的输出图像数据。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区域判别步骤,对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所属的区域进行判别,以至少判别出文字区域;空间滤波处理步骤,对上述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通过上述区域判别步骤判别出的结果相应的空间滤波处理;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步骤,对上述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通过上述区域判别步骤判别出的结果相应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上述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模式设定步骤,上述模式设定步骤将对不存在于上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上述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进行抑制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当通过上述模式设定步骤将上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在上述空间滤波处理步骤中,对通过上述区域判别步骤判别为包含于文字区域的文字像素,执行与上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小的上述空间滤波处理,并且,在上述输出灰度等级校正步骤中,对该空间滤波处理后的上述文字像素,执行与上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大的上述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根据上述方法,实现与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同样的効果,无需通过复杂的动作控制而进行的线条状图像的位置的检测,无论是一张原稿还是多张原稿,都能够容易地使原稿图像中不存在却包含于相对于该原稿图像的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被消除或尽可能地不容易被视认。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在该情况下,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中的上述各部件而进行动作,由此通过计算机使上述控制装置实现的控制程序、和记录该控制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畴内。
根据这些结构,通过在计算机中读取并执行上述控制程序,能够实现与上述图像处理装置相同的作用効果。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即,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组合适当变更的技术装置而得到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各技术装置而得到的实施方式都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对通过可输送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得到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的装置。例如,特别优选用于多功能机、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传真装置。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区域判别部,其对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所属的区域进行判别,以至少判别出文字区域;
空间滤波处理部,其对所述输入图像数进行与由所述区域判别部判别出的结果相应的空间滤波处理;和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其对所述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由所述区域判别部判别出的结果相应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模式设定部,所述模式设定部将对不存在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进行抑制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当通过所述模式设定部将所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时,
所述空间滤波处理部对被所述区域判别部判别为包含于文字区域的文字像素,执行与所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较小的所述空间滤波处理,并且,所述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对该空间滤波处理后的所述文字像素,执行与所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较大的所述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输入的接受部,
当所述接受部接受将所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时,所述模式设定部将所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域判别部还对包含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中的各像素是有彩色的还是无彩色的进行判定,
所述文字像素为被所述区域判别部判定为无彩色的文字像素。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判定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的原稿种类判别部,
当通过所述原稿种类判别部判定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包含文字的文字原稿时,所述模式设定部将所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接受来自用户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的指定的原稿种类选择部,
当所述原稿种类选择部接受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文字原稿的指定时,所述模式设定部将所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判定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的原稿种类判别部,
当通过所述原稿种类判别部判定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包含文字的文字原稿时,所述接受部变得能够接受将所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接受来自用户的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的指定的原稿种类选择部,
当所述原稿种类选择部接受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种类为包含文字的文字原稿的指定时,所述接受部变得能够接受将所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的指示输入。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滤波处理部,在所述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较小的所述空间滤波处理中,使用使输入像素值平滑化的滤波系数、或者使输入像素值照原样作为输出像素值的滤波系数。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在所述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较大的所述灰度等级校正处理中,使用对所述文字区域能够得到对比度增强的灰度等级校正曲线。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和
输出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输出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出装置。
1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和
读取原稿图像并生成输入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入装置。
12.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区域判别步骤,对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所属的区域进行判别,以至少判别出文字区域;
空间滤波处理步骤,对所述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通过所述区域判别步骤判别出的结果相应的空间滤波处理;和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步骤,对所述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通过所述区域判别步骤判别出的结果相应的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所述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模式设定步骤,所述模式设定步骤将对不存在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原稿图像中却包含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中的线条状图像进行抑制的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当通过所述模式设定步骤将所述线条抑制模式设为有效,
在所述空间滤波处理步骤中,对通过所述区域判别步骤判别为包含于文字区域的文字像素,执行与所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较小的所述空间滤波处理,并且,在所述输出灰度等级校正步骤中,对该空间滤波处理后的所述文字像素,执行与所述线条抑制模式不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相比图像的清晰性的增强程度较大的所述灰度等级校正处理。
CN201210225855.5A 2011-07-01 2012-06-29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28576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7554 2011-07-01
JP2011147554A JP5290360B2 (ja) 2011-07-01 2011-07-01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7666A CN102857666A (zh) 2013-01-02
CN102857666B true CN102857666B (zh) 2015-03-11

Family

ID=4739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5855.5A Active CN102857666B (zh) 2011-07-01 2012-06-29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24018B2 (zh)
JP (1) JP5290360B2 (zh)
CN (1) CN1028576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52891B2 (en) * 2013-07-04 2015-10-0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reating image data with same direction
JP6321703B2 (ja) * 2016-03-04 2018-05-09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検査システム
JP6849320B2 (ja) 2016-05-13 2021-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343483A1 (en) * 2016-12-30 2018-07-04 Spotify AB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video with lyrics overlay for use in a social messaging environment
CN114241467A (zh) * 2021-12-21 2022-03-25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本识别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9007B1 (en) * 1999-09-03 2004-12-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igital scheme for noise filtering of optical black and offset correction in CCD signal processing
JP3784649B2 (ja) * 2001-02-06 2006-06-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JP4222976B2 (ja) * 2004-07-06 2009-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3797A (ja) * 2004-06-17 2006-02-02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173154B2 (ja) 2005-04-26 2008-10-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265479B2 (ja) 2008-08-05 2013-08-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9007B1 (en) * 1999-09-03 2004-12-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igital scheme for noise filtering of optical black and offset correction in CCD signal processing
JP3784649B2 (ja) * 2001-02-06 2006-06-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JP4222976B2 (ja) * 2004-07-06 2009-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24018B2 (en) 2014-09-02
JP2013016987A (ja) 2013-01-24
CN102857666A (zh) 2013-01-02
US20130003149A1 (en) 2013-01-03
JP5290360B2 (ja)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2559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109838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2469231B (zh) 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JP449520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する記録媒体
JP449519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する記録媒体
US830564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nd/or form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lack generation and under color removal processes on selected pixels, image processing and/or form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for causing computer to function as image processing and/or forming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8259357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4496239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2857666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48819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US20070047805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the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N10147204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CN103139442A (zh)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15061A (zh)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记录介质
JP44020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0278523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手順を記憶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4437825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07007046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55883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480828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する記録媒体
CN101662563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80828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する記録媒体
JPH06197218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2217810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3631145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