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0949A - 粘合带用支撑体及粘合带 - Google Patents

粘合带用支撑体及粘合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0949A
CN102850949A CN2011102629921A CN201110262992A CN102850949A CN 102850949 A CN102850949 A CN 102850949A CN 2011102629921 A CN2011102629921 A CN 2011102629921A CN 201110262992 A CN201110262992 A CN 201110262992A CN 102850949 A CN102850949 A CN 102850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tape
self adhesive
recess
support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29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0949B (zh
Inventor
矢田贝隆浩
川西道朗
夏目雅好
长津秀树
中川善夫
请井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50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0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0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0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形成能够以优良的手撕性切断,切断时的作业性良好,并且长度方向的强度优良,粘合带在退卷时(使用时)不切断,粘合带的退卷作业性优良的粘合带的粘合带用支撑体。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包含聚烯烃类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体的至少一个面上沿宽度方向具有沟状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底面为下述曲部R的大小为0.1~2的曲面,所述凹部的最大宽度为50μm~500μm,所述凹部的个数为200~2000个/米,R=r/DR:曲部r:凹部底面的曲率半径D:凹部的深度。

Description

粘合带用支撑体及粘合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合带用支撑体。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手撕性优良并且长度方向的强度优良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以及使用该粘合带用支撑体的粘合带。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运送、加工、养护金属板、涂装过的金属板、所谓的“铝框格(ァルミサツシ)”、树脂板、装饰钢板、氯乙烯类树脂层压的钢板、玻璃板等时,使用可以再剥离的粘合带或粘合片(将“粘合带或粘合片”统称为“粘合带”)作为为了表面保护而粘贴的用途等的表面保护带或片。对于上述可以再剥离的粘合带而言,在粘贴作业时大多使用的是使用剪刀或刀具等切断工具的切断方法。但是,通过使用切断工具的切断方法切断粘合带时,存在切断工具损伤被粘物的可能性。因此,寻求能够容易且安全地、并且作业性优良地进行切断的粘合带。但是,提高粘合带的切断性后,有时与作业者的意图相反,得到产生粘合带切断从而作业性非常差的粘合带。
作为上述可以再剥离的粘合带,为了在粘贴作业时能够徒手容易地进行切断,例示了在支撑基材上实施了凹凸加工的粘合带(参考专利文献1)。该粘合带如图1所示,具有粘合带支撑体,所述粘合带支撑体沿宽度方向具有V字状的沟状凹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948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关于使用具有凹凸加工的支撑体的粘合带中粘合带支撑体的切断性,凹部的形状对其具有影响,特别是在含有沿宽度方向具有V字状的沟状凹部的粘合带支撑体(参考图1)这样的、凹部中具有实质上不具有曲面的锐利部分的粘合带支撑体的粘合带中,在粘合带的长度方向上施加牵引力时,力在被施加有力的部位集中,存在即使较小的力也可以将粘合带切断的问题。特别是在将粘合带退卷时会产生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形成能够以优良的手撕性切断、切断时的作业性良好,并且长度方向的强度优良,粘合带在退卷时(使用时)不会割断,粘合带的退卷作业性(粘合带的绕出作业性)优良的粘合带的粘合带用支撑体。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有上述粘合带用支撑体,能够以优良的手撕性切断、切断时的作业性良好,并且长度方向的强度优良,粘合带在退卷时(使用时)不会割断,粘合带的退卷作业性(粘合带的绕出作业性)优良的粘合带。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作为包含聚烯烃类树脂薄膜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使用以特定的比例具有特定的沟状凹部的粘合带用支撑体时,能够得到能够以优良的手撕性切断,而且切断时的作业性良好,并且即使在低温下退卷的情况下,也不会在退卷过程中切断,能够容易地绕出粘合带的粘合带,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带用支撑体,该支撑体包含聚烯烃类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体的至少一个面上沿宽度方向具有沟状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底面为下述曲部R的大小为0.1~2的曲面,所述凹部的最大宽度为50μm~500μm,所述凹部的个数为200~2000个/米,
R=r/D
R:曲部
r:凹部底面的曲率半径
D:凹部的深度。
上述粘合带用支撑体中,优选:上述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厚度为50~200μm,上述凹部的深度为所述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厚度的20%~80%。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粘合带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侧设置有粘合剂层。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包含聚烯烃类树脂薄膜,以特定的比例具有特定的沟状凹部,因此能够形成能够以优良的手撕性(能够用手沿宽度方向容易地切断的性质)切断、切断时的作业性良好,并且长度方向的强度优良,粘合带在退卷时(使用时)不会割断,粘合带的退卷作业性(粘合带的绕出作业性)优良的粘合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粘合带支撑体的一例的长度方向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局部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局部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一例的长度方向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局部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一例的概略外观图。
图5是局部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的一例的长度方向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具有凹部的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7是实施例1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具有凹部的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8是实施例1的粘合带的长度方向的剖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标号说明
11 粘合带用支撑体
12 凹部
1  粘合带用支撑体
2  凹部
3  加强筋
4  粘合剂层
5  粘合带
w  凹部的宽度
L  部的间距(ピツチ間隔)
D  部的深度
r  凹部底面的曲率半径
h  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厚度
X  长度方向
Y  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粘合带用支撑体)
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包含聚烯烃类树脂薄膜,该聚烯烃类树脂薄膜的至少一个面上沿宽度方向具有沟状的凹部。上述“宽度方向”,是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宽度方向。另外,本申请中,“沟状的凹部”有时简称为“凹部”。另外,“粘合带或粘合片”有时统称为“粘合带”。
以下,根据需要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作为一例,可以列举图2和图3所示的粘合带用支撑体。图2是局部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局部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一例的长度方向的概略剖视图。图2和图3中,1为粘合带用支撑体,2为凹部。另外,w为凹部的宽度,L为凹部的间距,D为凹部的深度(最大深度),h为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厚度(最大厚度)。另外,X为粘合带用支撑体的长度方向,Y为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宽度方向。
上述粘合带用支撑体(图2、图3),在一个面上具有带有凹部的面,在另一个面上具有平滑的面。另外,上述优选方式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具有凹部的面上,沿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具有沟状的凹部。另外,上述优选方式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具有凹部的面上,凹部的宽度是恒定的,另外,凹部的间距也是恒定的。凹部的底面为曲面状。另外,图2和图3所示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中在宽度方向上沟状的凹部(凹部)的个数为4个。
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中,在凹部中可以具有加强筋。图4是局部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一例的概略外观图,表示的是在凹部具有加强筋的形态。图4中,1为粘合带用支撑体,2为凹部,3为加强筋。另外,X为粘合带用支撑体的长度方向,Y为宽度方向。另外,图4中所示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中在宽度方向上沟状的凹部(凹部)的个数为4个。
上述凹部为在宽度方向(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沟状的凹部,其底面圆化,弯曲。即,上述凹部的底面为曲面。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中,不形成凹部的底面为锐利的尖状结构。
上述凹部的底面中,从使用粘合带用支撑体的粘合带得到良好的手撕性并且得到良好的退卷作业性(卷出作业性)的观点考虑,下式(1)定义的曲部R的大小为0.1~2,更优选0.2~2,进一步优选0.3~2.0。
曲部R为表示凹部底面的形状的指标。曲部R小时,凹部底面的形状锐利,凹部的剖面形状为V字状(锐角状)。另一方面,曲部R大时,凹部底面的形状变得缓和。上述曲部R由下式(1)求出。
R=r/D    (1)
R:曲部
r:凹部的底面的曲率半径
D:凹部的深度(最大深度)
上述凹部的底面的上述曲部R的大小低于0.1时,凹部底面的形状过于锐利,粘合带用支撑体上受到长度方向的力时,力集中在该锐利部分,即使较小的力也产生切断。因此,使用粘合带用支撑体的粘合带在退卷时在退卷方向(卷出方向)上受到张力时,频繁地产生切断,从而粘合带的退卷作业性下降。同样地,将使用粘合带用支撑体的粘合带粘贴到被粘物上使用,在使用后将该粘合带剥离时,粘合带切断,从而作业性下降。另外,将粘合带粘贴到被粘物上放置时,粘合带与被粘物的粘合力上升,因此在使用后将粘合带剥离时粘合带上容易受到长度方向的力。另一方面,上述凹部的底面的上述曲部R的大小超过2时,凹部底面的形状过于平缓,宽度方向的力容易分散。因此,手撕性下降,粘合带在切断时的作业性非常差。
上述凹部的底面的曲率半径(r),没有特别限制,从得到手撕性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得到充分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20~90μm,更优选30~90μm。上述凹部的底面的曲率半径(r)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求出:通过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得到粘合带用支撑体的长度方向的剖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从该电子显微镜照片上确定与底面曲面相符的圆弧,并计算该圆弧的半径。
上述凹部的深度(最大深度)没有特别限制,从得到手撕性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得到充分的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10~160μm,更优选20~100μm。
另外,上述凹部的深度,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厚度(最大厚度)(100%)优选20~80%,更优选20~50%。上述凹部的深度相对于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厚度低于20%时,有时不能得到良好的手撕性。另一方面,上述凹部的深度相对于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厚度超过80%时,有时产生长度方向的强度下降,从而使粘合带的退卷作业性下降。
上述凹部的最大宽度为50~500μm,优选50~300μm,进一步优选50~200μm。上述凹部的最大宽度是指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具有凹部的面上的一个凹部的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上述凹部的最大宽度超过500μm时,有时手撕性下降。这是因为:凹部的面积过大,有时即使为了将粘合带用支撑体切断而施加力,该力也会分散。另外,上述凹部的最大宽度超过500μm时,有时粘合带用支撑体的机械强度下降。另外,上述凹部的最大宽度低于50μm时,在技术上很难形成具有曲部R的大小在规定范围内的底面的凹部,在进行形成凹部的加工时,非常难以确保凹部的深度。
另外,上述凹部可以具有加强筋。该加强筋是在粘合带用支撑体的长度方向上以埋入凹部的一部分的形态设置的支柱状的构造部。上述凹部具有加强筋时,在力作用于粘合带用支撑体时,可以防止凹部的变形,从而可以防止由凹部的变形引起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手撕性下降。另外,可以在保持手撕性的同时提高粘合带用支撑体的长度方向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粘合带的退卷作业性。
加强筋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制,从手撕性的观点考虑,优选50~500μm,更优选50~200μm。另外,每个上述凹部中加强筋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制,从手撕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100个/cm,更优选20~50个/cm。另外,加强筋间的距离(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宽度方向的加强筋间的最短距离)没有特别限制,从手撕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0~500μm,更优选200~500μm。
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至少一个面具有上述凹部。即,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可以是聚烯烃类树脂薄膜的仅一个面为具有上述凹部的面,也可以是聚烯烃类树脂薄膜的两个面为具有上述凹部的面。
特别是,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从长度方向的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仅在聚烯烃类树脂薄膜的一个面上具有上述凹部。即,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优选一个面为具有上述凹部的面,另一个面不具有上述凹部而是平滑的面。
另外,通过在粘合带用支撑体上形成粘合剂层,而将粘合带用支撑体用于粘合带的情况下,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形成粘合剂层的面为具有上述凹部的面时,粘合剂层与粘合带用支撑体之间得不到充分的接触面积,有可能粘合剂层与粘合带用支撑体之间得不到充分的密合性。因此,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优选一个面为具有上述凹部的面,另一个面为平滑的面。
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具有凹部的面上每个凹部的形状,是沿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形状,从手撕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从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延伸的形状。
作为这样的凹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直线状、曲折线状、波形、曲线状等。其中,从手撕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直线状。
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具有凹部的面上凹部的间距,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0~4000μm,更优选500~3000μm,进一步优选500~2000μm。上述凹部的间距超过4000μm时,切断的位置变宽,有时想切断的地方不能切断,结果,有时手撕性下降。另外,凹部的间距低于100μm时,从加工性的观点考虑,难以设置凹部。
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具有凹部的面(单面)上,上述凹部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制,为200~2000个/m,优选200~1500个/m,进一步优选500~1500个/m。另外,上述凹部的具体个数为,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具有凹部的面中,沿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凹部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长度方向每1m长度的个数。
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厚度(总厚度、最大厚度)为50~200μm,优选70~200μm,更优选70~180μm。上述厚度低于50μm时,机械强度不充分,有时粘合带退卷时容易产生切断,从而粘合带的退卷作业性下降。另一方面,上述支撑体的厚度超过200μm时,机械强度过高,从而回弹性增强,在将使用该支撑体的粘合带粘贴到被粘物上时,粘合带容易从被粘物上产生翘起。
特别是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从手撕性与机械强度的平衡的观点考虑,优选厚度为50~200μm,上述凹部的深度为厚度的20%~80%。
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中聚烯烃类树脂薄膜的材料即聚烯烃类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苯乙烯、聚缩醛、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戊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庚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等为代表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另外,可以列举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等。另外,上述聚烯烃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其中,作为上述聚烯烃类树脂,从容易形成所需凹部的观点考虑,优选聚乙烯(聚乙烯类树脂),特别优选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组合而成的混合树脂(混合物)。即,上述聚烯烃类树脂薄膜,特别优选含有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
另外,作为上述高密度聚乙烯,优选密度为0.940g/cm3以上且0.970g/cm3以下的聚乙烯,特别优选0.950g/cm3以上且0.965g/cm3以下的聚乙烯。另一方面,作为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密度为0.880g/cm3以上且低于0.930g/cm3的聚乙烯,特别优选0.910g/cm3以上且0.929g/cm3以下的聚乙烯。另外,这些密度是根据JIS K 7112测定的值。
上述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树脂中,作为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比例[HDPE∶LDPE],没有特别限制,从容易形成所需凹部的观点考虑,以高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重量比)计,优选10∶90~90∶10,更优选20∶80~50∶50。
上述聚烯烃类树脂薄膜中,可以含有添加剂。上述聚烯烃类树脂薄膜中添加剂的含量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另外,上述聚烯烃类树脂薄膜中可以含有两种以上添加剂。
例如,上述聚烯烃类树脂薄膜中,为了提高使用粘合带用支撑体的粘合带的手撕性,可以含有填充剂。另外,为了赋予阻燃性、耐光性、耐热性、加热变形性、刚性等,可以含有填充剂。上述聚烯烃类树脂薄膜中的填充剂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从得到填充剂的添加效果的同时抑制低温下的脆性破坏的观点考虑,相对于构成聚烯烃类树脂薄膜的树脂100重量份,优选5重量%以下,更优选1~3重量%。
另外,作为上述填充剂以外的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颜料或染料等着色剂,抗老化剂,增塑剂等。
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可以通过在聚烯烃类树脂薄膜的至少一个面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沟状的凹部来制作。聚烯烃类树脂薄膜的制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熔融制膜法(T形模头法、吹塑法)、溶液制膜法等公知或惯用的方法。另外,作为上述凹部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将熔融状态的树脂挤压在实施了凹凸雕刻的成形辊等上以转印凹部形状的方法;将具有凹凸形状的辊等挤压在成膜的聚烯烃类树脂薄膜的表面以形成凹部的方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从容易得到所需的凹部、特别是具有曲部R为规定的大小的曲面作为底面的凹部的观点考虑,优选:通过将从T形模头(T型模头)挤出的熔融状态的片状聚烯烃类树脂用实施了凹凸雕刻的冷却辊(实施了凹凸雕刻的成形辊、实施了凹凸雕刻的压纹辊)进行卷取以形成凹部来制作。
另外,上述制作方法中,从防止业已形成的凹部的变形的观点考虑,不进行拉伸处理。即,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优选未拉伸。
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通过在至少单面侧设置粘合剂层,而构成粘合带的一部分。因此,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作为上述表面处理,可以列举例如:以提高与粘合剂层等的密合力为目的的物理处理(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或化学处理(例如,底涂处理等)。另外,可以列举以降低支撑体与粘合剂层的锚固性为目的的化学处理(例如,背面处理剂(剥离剂)的背面处理(剥离处理)等)。
上述表面处理可以仅在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单面实施,也可以在两面实施。例如,通过在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单面侧设置粘合剂层以制作粘合带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可以在一个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在另一个面实施背面处理。
特别是,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优选实施背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若实施背面处理,则作为具有支撑体的一个面保护粘合剂层的形态的粘合带中的粘合带用支撑体使用时,通过将实施背面处理的面作为保持粘合剂层的面,可以减轻粘合带在退卷时(使用时)的力(退卷力)。这是因为:这样的粘合带可以容易地卷出,作业性优良。
作为上述背面处理中使用的背面处理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聚硅氧烷类背面处理剂、长链烷基类背面处理剂等。另外,在使用具有实施了聚硅氧烷类背面处理剂的背面处理的面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粘合带中,在形成带状(卷绕体状)时,如果实施了聚硅氧烷类背面处理剂的背面处理的面为保护粘合剂层的面,则有时粘合带的退卷力过轻,从而作业性反而下降。从该点考虑,作为背面处理剂,优选作为非聚硅氧烷类背面处理剂的长链烷基类背面处理剂。另外,背面处理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长链烷基类背面处理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碳原子数12以上的长链烷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长链烷基丙烯酸酯与其它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聚乙烯醇与长链烷基异氰酸酯等长链烷基成分反应而得到的长链烷基改性高分子等。作为上述长链烷基丙烯酸酯与其它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硬脂酯与丙烯酸、乙酸乙烯酯、丙烯腈等的共聚物;硬脂基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酸等的共聚物;硬脂基乙烯基醚、丙烯酸、马来酸酐、丙烯腈等的共聚物等。另外,作为上述长链烷基改性高分子,可以列举例如:纤维素、聚乙烯醇等与硬脂酰氯的反应物;用硬脂基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异氰酸酯对聚乙烯醇、部分缩醛化的聚乙烯醇、纤维素衍生物、聚酯等具有活性氢的聚合物进行烷基改性所得到的物质等。另外,作为上述长链烷基类背面处理剂,可以列举:非聚硅氧烷背面处理剂(商品名“ァシオレジンRA-30”、ァシオ产业株式会社制)、非聚硅氧烷背面处理剂(商品名“ピ-ロィル1010”、商品名“ピ-ロィル1050”,均为一方社油脂工业株式会社制)等市售品。
另外,为了赋予带电性,上述背面处理剂中可以添加高沸点的溶剂。作为上述溶剂,可以列举例如:二甲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另外,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上述背面处理剂中添加上述溶剂时其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背面处理剂100重量份,优选设定为0.0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0.05~0.5重量份。添加量低于0.05重量份时,具有静电产生量增加的倾向。人们认为:上述溶剂在通常的粘合带制层工序中的干燥条件下不会蒸发,而残留在通过背面处理而在支撑体上形成的层(背面处理层)中,通过摄取空气中的水分而将由静电形成的带电电荷漏出。
上述背面处理可以通过将上述背面处理剂涂布在支撑体上形成背面处理层来进行。另外,作为涂布时使用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公知的方法。例如,上述背面处理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使上述背面处理剂溶解于甲苯等有机溶剂而得到的溶液中,添加上述DMSO等极性溶剂而得到涂布液,然后将该涂布液使用凹版辊式涂布机、气刀涂布机等涂布机涂布到支撑体上而形成背面处理层。
上述背面处理时形成的背面处理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0.1~4μm,更优选0.2~1μm。
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由于在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宽度方向的沟状的凹部,因此宽度方向的手撕性优良,切断时的作业性优良。另外,沟状的凹部的底面为规定的曲面,凹部的最大宽度和凹部的个数在规定的范围内,因此长度方向的强度优良,粘合带在退卷时(使用时)不会切断,因此作业性优良。因此,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适合用于粘合带用途、特别是以运送、加工、养护等为目的而使用的表面保护带用途。
(粘合带)
本发明的粘合带中,在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侧设置有粘合剂层。另外,关于本发明的粘合带,在称为“粘合带”的情况下,也包括片状物,即“粘合片”。
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带,可以是在上述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单面侧具有粘合剂层的单面粘合带,也可以是在上述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两个面侧具有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带中,为了保护粘合剂层,可以在粘合剂层上层叠有剥离衬垫(隔片)。
特别是,从长度方向的强度以及粘合剂层与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密合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粘合带优选为:在一个面为具有凹部的面、另一个面为平滑面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平滑面侧设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带。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粘合带的优选方式的上述单面粘合带的长度方向的概略剖视图如图5所示。
作为构成上述粘合剂层(压敏胶粘剂层)的粘合剂(压敏胶粘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类粘合剂、聚硅氧烷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聚酰胺类粘合剂、聚氨酯类粘合剂、含氟型粘合剂、环氧类粘合剂等。其中,从耐热性、耐候性以及聚合物的设计容易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酸类粘合剂。另外,粘合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层,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层中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丙烯酸类粘合剂层的总重量(100重量%),优选50重量%以上,更优选80重量%以上。另外,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层可以含有两种以上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的单体成分而形成。另外,本申请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其它表达也同样。
上述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具有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庚基、环己基、2-乙基己基、辛基、异辛基、壬基、异壬基、癸基、异癸基、十一烷基、月桂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硬脂基、十八烷基、十二烷基等碳原子数为3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其中,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1~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进一步优选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另外,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除了作为必要单体成分的上述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还可以以可共聚单体作为单体成分而形成。另外,可共聚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可共聚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基乙酯、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等含羧基单体,或者马来酸酐或衣康酸酐等酸酐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等含羟基单体;苯乙烯磺酸、烯丙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甲基)丙烯酰氧基萘磺酸等含磺酸基单体;丙烯酰磷酸-2-羟基乙酯等含磷酸基单体等。其中,从丙烯酸类粘合剂层的胶粘性或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含羧基单体或含羟基单体,特别优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另外,本申请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其它同样。
另外,作为上述可共聚单体,也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的)酰胺类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氨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氨基烷基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类单体;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月桂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类单体;N-甲基衣康酰亚胺、N-乙基衣康酰亚胺、N-丁基衣康酰亚胺、N-辛基衣康酰亚胺、N-2-乙基己基衣康酰亚胺、N-环己基衣康酰亚胺、N-月桂基衣康酰亚胺等衣康酰亚胺类单体;N-(甲基)丙烯酰基-6-氧代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メタ)ァクリロィル-6-オキシへキサメチレンスクシンィミド)、N-(甲基)丙烯酰基-8-氧代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メタ)ァクリロィル-8-オキシへキサメチレンスクシンィミド)等琥珀酰亚胺类单体等。
另外,可以列举: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哌啶酮、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哌嗪、乙烯基吡嗪、乙烯基吡咯、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唑、乙烯基吗啉、N-乙烯基羧酰胺类、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丙烯酸类单体;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二醇类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等丙烯酸酯类单体等。
上述可共聚单体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聚合时的稳定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作为必要成分的上述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重量份,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10重量份以下。
此外,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交联处理等为目的,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也可以使用多官能单体作为可共聚单体。作为上述多官能单体,可以列举例如: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另外,多官能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多官能单体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聚合时的稳定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下。
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对一种或两种以上成分单体(例如,上述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上述可共聚单体等)的混合物应用溶液聚合方式、乳液聚合方式、本体聚合方式、悬浮聚合方式等适宜的聚合方式来形成。
另外,上述聚合方式的聚合时,可以使用聚合引发剂。例如,在应用溶液聚合方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2,2’-偶氮二异丁腈等热聚合引发剂。
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从胶粘性的观点考虑,优选30万~200万,更优选40万~150万。
构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例如,可以通过在基础聚合物中根据需要配合添加剂来形成。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可以通过在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根据需要配合添加剂来形成。另外,粘合剂也可以仅由基础聚合物构成。
作为上述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增粘剂、软化剂、颜料、填充剂、流平剂(レベリング剤)、分散剂、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稳定剂、抗老化剂、防腐剂、交联剂等。例如,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可以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含有增粘剂。即,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层中,可以在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同时含有增粘剂。另外,添加剂的配合量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适当选择。另外,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增粘剂,可以列举例如:聚合松香类增粘剂以外的松香类树脂、萜烯类树脂、脂肪族类石油树脂、芳香族类石油树脂、氢化石油树脂、香豆酮-茚树脂、苯乙烯类树脂、烷基酚树脂、二甲苯树脂等。作为上述松香类树脂,具体地可以列举松香、氢化松香、松香酯、氢化松香酯、松香酚树脂等。另外,作为上述萜烯类树脂,具体地可以列举萜烯树脂、萜烯酚树脂、芳香族改性萜烯树脂、氢化萜烯树脂等。另外,作为上述氢化石油树脂,具体地可以列举芳香族类、二聚环戊二烯类、脂肪族类石油树脂等。上述增粘剂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1~30重量份,更优选1~20重量份。另外,增粘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上述粘合剂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内部交联方式或外部交联方式形成为适当的交联型。例如,内部交联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通过使用上述多官能单体进行共聚处理的方式、或者通过照射紫外线或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进行聚合的方式等得到。另一方面,外部交联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通过在粘合剂中配合分子间交联剂的方式等得到。
作为上述分子间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多官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三聚氰胺树脂类交联剂、金属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氨基树脂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等。这些分子间交联剂可以根据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交联相关的官能团的种类等适当选择。上述分子间交联剂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01~10重量份,更优选0.01~5重量份。
上述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20~70%,更优选30~60%。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低于20%时,在使用后将粘合带从被粘物上剥离时具有容易产生胶糊残留的倾向,另一方面,超过70重量%时,具有与被粘物(例如,地板养护片及地板材料等)的胶粘性欠缺的倾向。
另外,上述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得到:取粘合剂层的一部分(约5g)并测定重量(W1),然后将取的粘合剂层在室温(23℃)下在乙酸乙酯(充分量的乙酸乙酯,例如100ml)中浸渍一周,分离收集浸渍后的不溶解成分并干燥,测定其重量(W2),由下式计算。
(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重量%)=(W2)/(W1)×100
本发明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5~200μm,更优选5~100μm。
本发明的粘合带可以通过在上述粘合带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侧层叠粘合剂层来形成。粘合剂层的形成通过将上述粘合剂涂布到上述粘合带用支撑体上形成涂层,并将该涂层加热干燥来进行。
另外,上述的涂布时,可以使用惯用的涂布机。作为上述涂布机,可以列举例如:凹版辊式涂布机、反转辊式涂布机、辊舔式涂布机、浸渍辊式涂布机、刮棒涂布机、刮刀涂布机、喷涂机等。
本发明的粘合带由于包含上述的本发明的粘合带用支撑体,因此宽度方向的手撕性优良,切断时的作业性优良。另外,长度方向的强度优良,粘合带在退卷(使用时)不会切断,作业性优良。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带长度方向的强度优良,沿长度方向难以切断,在将粘合带粘贴到被粘物上,使用后,将粘合带从被粘物上剥离时的作业性也优良。因此,本发明的粘合带特别适合用于以运送、加工、养护等为目的而使用的表面保护带用途。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使用的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
(1)低密度聚乙烯(商品名“ノバテツクLF342M”,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造)(以下,有时称为“LDPE-1”)
(2)低密度聚乙烯(商品名“ノバテツクLF441MD”,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造)(以下,有时称为“LDPE-2”)
·高密度聚乙烯
(1)高密度聚乙烯(商品名“ハィゼツクス2200J”,株式会社プラィムポリマ-制造)(以下,有时称为“HDPE-1”)
(2)高密度聚乙烯(商品名“ハィゼツクス5000SF”,株式会社プラィムポリマ-制造)(以下,有时称为“HDPE-2”)
·颜料
(1)白色颜料(商品名“HCM1030ホヮィト”,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
[实施例1]
(粘合带用支撑体)
将低密度聚乙烯(商品名“ノバテツクLF342M”,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造)(LDPE-1)5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商品名“ハィゼツクス2200J”,株式会社プラィムポリマ-制造)(HDPE-1)50重量份和白色颜料(商品名“HCM1030ホヮィト”,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重量份混合(干混),得到支撑体组合物(基材组合物)。
将上述支撑体组合物挤出,在温度230℃下通过T形模头挤出成形进行制膜,得到薄膜,该挤出后立即使压纹辊接触所得薄膜的单面,连续地形成沿薄膜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沟状的凹部。另外,形成的凹部具有加强筋。
另外,上述压纹辊实施了凹凸雕刻以能够通过转印形成表1所示的凹部的最大宽度、凹部的深度、凹部的个数、凹部的间距、凹部的底面的曲率半径、凹部的底面的曲部。
形成凹部后,进行冷却、卷取,得到在单面具有凹部的薄膜。另外,该薄膜的与具有凹部的面相反侧的面是平滑的。
而且,为了提高与粘合剂层的锚固性,在上述薄膜的平滑面上进行电晕处理,得到粘合带用支撑体。
(粘合带)
在具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引入管等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丙烯酸丁酯100重量份、丙烯酸2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以及作为聚合溶剂的甲苯100重量份,在氮气流下在60℃进行反应,得到重均分子量为50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在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以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为5重量份的比例添加聚合松香类增粘剂(商品名“ハリェスタ-KT-2”,ハリマ化成株式会社制造),再以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为2重量份的比例添加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商品名“コロネ-ト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得到丙烯酸类粘合剂。
利用反转辊式涂布机将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涂布到上述粘合带用支撑体的经电晕处理后的平滑面上,并在100℃下干燥2分钟,得到具有30μm厚度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带(长度20m)。另外,粘合带卷取到卷芯上成卷筒状。
另外,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为50重量%。
[实施例2~8]
如表1所示将材料混合(干混)得到支撑体组合物(基材组合物)、以及使用实施了凹凸雕刻以能够通过转印形成表1所示的凹部的最大宽度、凹部的深度、凹部的个数、凹部的间距、凹部的底面的曲率半径、凹部的底面的曲部的压纹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具有凹部的粘合带用支撑体。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粘合带。
[比较例1~6]
如表1所示将材料混合(干混)得到支撑体组合物(基材组合物)、以及使用实施了凹凸雕刻以能够通过转印形成表1所示的凹部的最大宽度、凹部的深度、凹部的个数、凹部的间距、凹部的底面的曲率半径、凹部的底面的曲部的压纹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具有凹部的粘合带用支撑体。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粘合带。
[比较例7]
如表1所示将材料混合(干混)得到支撑体组合物(基材组合物)、以及使用实施了凹凸雕刻以能够通过转印形成表1所示的凹部的最大宽度、凹部的深度、凹部的个数、凹部的间距、凹部的底面的曲率半径、凹部的底面的曲部的压纹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具有凹部的粘合带用支撑体。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粘合带。
另外,比较例7中,在得到具有凹部的粘合带用支撑体时,不能稳定地形成凹部。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而言,摄取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具有凹部的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并由该照片求出凹部的最大宽度、凹部的间距以及凹部的个数。另外,摄取粘合带的长度方向的剖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并由该剖面的照片求出凹部的最大深度(D)。另外,由粘合带的长度方向的剖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将该剖面的照片读取到CAD中,确定与凹部的底部的曲面相符的圆弧,并从该圆弧求出凹部的底面的曲率半径(r)。并且,凹部底面的曲部R由下式(1)求出。
R=r/D    (1)
R:凹部底面的曲部
r:凹部底面的曲率半径
D:凹部的深度(最大深度)
对于实施例1,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具有凹部的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6和图7所示,粘合带的长度方向的剖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8所示。图6~图8中,1为粘合带用支撑体,2为凹部,3为加强筋,4为粘合剂层,5为粘合带。另外,w为凹部的宽度,L为凹部的间距,D为凹部的深度,r为凹部底面的曲率半径,h为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厚度。另外,X为长度方向,Y为宽度方向。
图6和图7中,凹部的间距L为1000μm,凹部的宽度w为200μm,加强筋间的距离为370μm。
另外,作为电子显微镜,使用装置名“日立走查電子顕微鏡S-3200N”(株式会社日立ハィテクノロジ-ズ制造)。
Figure BSA00000571675400251
上述表1的“凹部的深度(%)”是相对于支撑体的厚度(100%)的比例。
(评价方法)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粘合带,通过下述的评价方法评价手撕性和作业性。评价结果一并列在表1中。
(手撕性的评价方法)
从粘合带上得到宽度50mm、长度50mm的评价用样品。
在23℃的气氛下,用两手的指尖抓住该评价用样品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使得指尖间的间隔为5~10mm。之后,用手将评价用样品沿宽度方向撕裂,通过此时的评价用样品的切断难易性,以下述评价基准感官性地评价粘合带的手撕性。
手撕性评价基准
良好(○):可以容易地切断
不良(×):不能容易地切断
(作业性(退卷作业性)的评价方法)
将粘合带的宽度调节为50mm,得到评价用样品。
根据JIS Z 0237,以30m/分钟的速度将评价用样品退卷,通过退卷时是否产生切断以下述基准评价粘合带的作业性。
作业性评价基准
良好(○):退卷时切断
不良(×):退卷时不切断
另外,上述退卷时不产生切断的情况下,可以评价为能够将粘合带容易地卷出。

Claims (3)

1.一种粘合带用支撑体,该支撑体包含聚烯烃类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体的至少一个面上沿宽度方向具有沟状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底面为下述曲部R的大小为0.1~2的曲面,所述凹部的最大宽度为50μm~500μm,所述凹部的个数为200~2000个/米,
R=r/D
R:曲部
r:凹部底面的曲率半径
D:凹部的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用支撑体,其中,
所述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厚度为50~200μm,所述凹部的深度为所述粘合带用支撑体的厚度的20%~80%。
3.一种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带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侧设置有粘合剂层。
CN201110262992.1A 2011-06-29 2011-08-31 粘合带用支撑体及粘合带 Active CN102850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4979A JP5674570B2 (ja) 2011-06-29 2011-06-29 粘着テープ用支持体及び粘着テープ
JP2011-144979 2011-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0949A true CN102850949A (zh) 2013-01-02
CN102850949B CN102850949B (zh) 2016-03-09

Family

ID=461563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2992.1A Active CN102850949B (zh) 2011-06-29 2011-08-31 粘合带用支撑体及粘合带
CN20112033333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65533U (zh) 2011-06-29 2011-08-31 粘合带用支撑体及粘合带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3333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65533U (zh) 2011-06-29 2011-08-31 粘合带用支撑体及粘合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74570B2 (zh)
CN (2) CN10285094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6465A (zh) * 2011-08-15 2013-02-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带卷绕体
CN103131339A (zh) * 2011-11-25 2013-06-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带
CN108676509A (zh) * 2018-07-20 2018-10-19 东莞市祥晟实业有限公司 新型双面胶带
CN113167956A (zh) * 2018-11-28 2021-07-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膜辊的制造方法及光学层叠膜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4570B2 (ja) * 2011-06-29 2015-02-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用支持体及び粘着テープ
JP6556055B2 (ja) * 2013-10-15 2019-08-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2017214438A (ja) * 2014-10-17 2017-12-07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易貼付粘着テープまたはシート
JP6521538B2 (ja) * 2017-11-08 2019-05-29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異方粘着性シート
JP2019172821A (ja) * 2018-03-28 2019-10-10 住化プラス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
JP7459487B2 (ja) * 2019-11-22 2024-04-02 Toppa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貼付剤支持体用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貼付剤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5889A (ja) * 2001-01-05 2002-09-18 Nitto Denko Corp 粘着テープ用支持体及び粘着テープ
CN102015941A (zh) * 2008-03-26 2011-04-13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接片
CN202265533U (zh) * 2011-06-29 2012-06-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带用支撑体及粘合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0989Y2 (zh) * 1972-11-25 1980-07-24
JPS5153249Y2 (zh) * 1974-03-05 1976-12-20
JPH11313558A (ja) * 1998-05-08 1999-11-16 Mitsubishi Chem Mkv Co 農業用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製粘着テープ
JP3982056B2 (ja) * 1998-05-08 2007-09-26 三菱化学エムケーブイ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製粘着テー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5889A (ja) * 2001-01-05 2002-09-18 Nitto Denko Corp 粘着テープ用支持体及び粘着テープ
CN102015941A (zh) * 2008-03-26 2011-04-13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接片
CN202265533U (zh) * 2011-06-29 2012-06-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带用支撑体及粘合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6465A (zh) * 2011-08-15 2013-02-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带卷绕体
CN103131339A (zh) * 2011-11-25 2013-06-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带
CN108676509A (zh) * 2018-07-20 2018-10-19 东莞市祥晟实业有限公司 新型双面胶带
CN113167956A (zh) * 2018-11-28 2021-07-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膜辊的制造方法及光学层叠膜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10879A (ja) 2013-01-17
CN102850949B (zh) 2016-03-09
CN202265533U (zh) 2012-06-06
JP5674570B2 (ja)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65533U (zh) 粘合带用支撑体及粘合带
CN202415429U (zh) 粘合带卷绕体
CN101220246B (zh) 热胶粘片
CN103013366B (zh) 电池用压敏粘合带
CN101735737B (zh) 粘合带卷绕体
CN105683325B (zh) 表面保护片及表面保护片用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
CN103842461A (zh) 玻璃蚀刻用保护片
CN101679816A (zh) 表面保护薄膜
CN102079953A (zh) 涂膜保护片
US20110039065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CN102227481A (zh) 表面保护膜
CN104073179A (zh) 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
SG174366A1 (en) Adhesive and adhesive sheet
CN103320031A (zh) 表面保护片
US9512337B2 (en) Paint film-protecting she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EP1412177B1 (en) Dissolvable adhesive article
CN102414018A (zh) 汽车车轮用保护薄膜
CN102079952A (zh) 涂膜保护片
CN102533150A (zh) 表面保护片
CN102040920A (zh) 导电性粘合带
CN104231966A (zh) 双面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CN103131339A (zh) 粘合带
CN102414017A (zh) 汽车车轮用保护薄膜
CN102414285A (zh) 汽车车轮用保护薄膜
CN103154174A (zh) 轮用保护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