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0237B - 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0237B
CN102850237B CN201110459300.2A CN201110459300A CN102850237B CN 102850237 B CN102850237 B CN 102850237B CN 201110459300 A CN201110459300 A CN 201110459300A CN 102850237 B CN102850237 B CN 1028502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ral shell
bis
fluorenes
reaction
functiona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93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0237A (zh
Inventor
肖海波
殷鸿尧
张晓瑛
丁磊
郭松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4593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502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50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0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0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02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本发明产物结构式为(I),式中R1,R2可以是各种烷烃基、取代芳烃基、取代杂环基、取代烯烃基、取代胺基、氯、溴、碘等各种吸、供电子基团,且R1与R2不相同。其采用便宜易得的4,4’-二甲基联苯为原料,通过溴化、与2,7-二X芴酮反应、将不同芴环上甲基和X基团分别转变为各种官能团等步骤,得到化合物(I)。本发明涉及的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产品成本低廉、合成路线简单、产率高且易工业化生产,其具有特殊的螺共轭效应,良好的溶解性及较高的热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显示、有机非线性材料、荧光探针等领域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螺二芴化合物,具体地说,是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早在1930年Clarkson和Gomberg等就合成了9,9’-螺二芴。1997年Salbeck等将螺二芴用在电致发光材料方面,从而引发了螺二芴在有机光电功能材料领域研究的广泛开展。由于螺二芴呈三维的正交空间结构,可以避免分子中发色团的紧密堆积,改善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溶解性能;而通过sp3杂化的螺碳原子又可以实现分子共轭长度的控制或产生特殊的螺共轭效应。近年来,螺二芴已经成为光电材料领域的“明星分子”,其研究领域已经从最初的电致发光,延伸至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非线性材料以及荧光探针等领域。 
目前合成螺二芴的经典方法一般是利用2-溴联苯的格氏试剂与芴酮反应得到,而2-溴联苯一般是利用邻二溴苯通过偶联反应制得,价格昂贵。螺二芴结构中2,2',7,7'位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通过取代反应较易得到2,2'-二R-9,9′-螺二芴(R表示取代基)或2,2'-二R-7,7'-二R'-9,9′-螺二芴(R,R'表示取代基,可以相同或不同)。而“上-下”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2,7-二R-2',7'-二R'-9,9′-螺二芴或2-R-2'-R'-9,9′-螺二芴(R,R'表示取代基,并且不相同),由于合成上的困难,文献报道较少。 
本发明从便宜易得的4,4'–二甲基联苯出发,得到2,7-二甲基-2',7'-二X-9,9′-螺二芴(X可以为H,可以为权利要求1中的R1或R2但不为甲基)。由于2,7位的甲基和2',7'位的X基团可以发生官能团转化,拓宽了“上-下”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合成路径,并由此制备了大量“上-下”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 
螺二芴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经形成相当的文章和专利。有文献报道了在螺二芴的不同芴环分别连接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的“上-下”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参见Tobat P.I.Saragi等,Chem.Rev.2007,107,1011-1065)。然而,将螺二芴化合物应用于有机非线性材料及荧光探针方 面却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作为发光或激光二极管器件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作为二阶或者三阶非线性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还有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作为生物或者化学荧光探针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具有以下通式(Ⅰ): 
式中: 
R1,R2单独为: 
(1)C1-C5支链烷基或直链烷基、Cl、Br、I、NH2其中m、n为0-8的整数、*-CH2Br、*-CHO、*-CH或-Ar,其中Ar可以选自下列结构单元或者下列结构单元的衍生物: 
(2)或下列结构单元: 
其中: 
R3、R4、R5、R6为氢或具有1-2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或烷氧基链,且可以相同或不同; 
(3)或下列结构单元: 
其中: 
R7*—OR10
其中: 
R8、R9为氢、含1-1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烷基、含6-15个碳原子的芳基, 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R10为氢或具有1-2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者环状烷基或烷氧基链; 
R11为CH2、O、S或NR’,R’为氢、1-12个碳的支链或者直链烷基。 
(4)或结构单元: 
其中: 
其中R’为氢、1-12个碳的支链或者直链烷基、其中R”为氢、1-12个碳的支链或者直链烷基,R12与R13可以相同或者不同,附带条件是两者不同时为H; 
(5)或结构单元: 
R14、R15为氢或具有1-2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者环状烷基、烷氧基链或芳基,R14与R15可以相同或者不同,M为S、O、CH2、或NR”’,其中R”’为氢、1-12个碳的支链或者直链烷基; 
(6)或结构单元: 
R16、R17为氢或具有1-2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者环状烷基、烷氧基链或芳基,R16与R17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一种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取4,4’-二甲基-2-溴联苯 
依次将4,4’-二甲基联苯、碘及干燥的二氯甲烷加入到单颈烧瓶中,在冰水浴中搅拌30min后,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液溴;滴加完成后,继续反应5h;停止反应,向烧瓶中加入饱和亚硫酸钠水溶液,搅拌至棕色褪去;分液,收集有机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除去溶剂即得4,4’-二甲基-2-溴联苯; 
(2)、制取2,7-二甲基-2’,7’-二X-9,9’-螺二芴,其中X可以是H,可以是(Ⅰ)式中的R1或R2,但不为甲基。 
氮气保护下,4,4’-二甲基-2-溴联苯在无水四氢呋喃中,碘催化下与干燥的镁条反应0.5-1h,制成格氏试剂;将制备好的格氏试剂缓慢滴加到装有2,7-二X-9-芴酮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中,回流14-20h,得到相应的芴醇;除去反应溶液中的四氢呋喃,加入乙酸及盐酸,回流3-6h,有固体析出,冷却至室温,抽滤,得粗产品,分别用正己烷和无水乙醇洗涤,即得到2,7-二甲基-2’,7’-二X-9,9’-螺二芴; 
(3)、制取2,7-二溴代甲基-2’,7’-二X-9,9’-螺二芴,其中X可以是H,可以是(Ⅰ)式中的R1或R2,但不为甲基。 
在氮气保护下,向接有回流冷凝管的干燥的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2,7-二甲基 -2’,7’-二X-9,9’-螺二芴,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及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再注入干燥的四氯化碳,回流反应12-18h;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液中加入硅胶,柱层析,得2,7-二溴代甲基-2’,7’-二X-9,9’-螺二芴; 
(4)、制取2,7-二甲酰基-2’,7’-二X-9,9’-螺二芴,其中X可以是H,可以是(Ⅰ)式中的R1或R2,但不为甲基。 
在氮气保护下,向接有回流冷凝管的单颈烧瓶中依次加入2,7-二溴代甲基-2’,7’-二X-9,9’-螺二芴,碳酸氢钠,再注入二甲亚砜,在110℃反应12-18h;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加入冰水,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将所得固体进行柱层析,即得2,7-二甲酰基-2’,7’-二X-9,9’-螺二芴; 
(5)、制取2,7-二甲酰基-2’,7’-二Y-9,9’-螺二芴,其中X可以是H,可以是(Ⅰ)式中的R1或R2,但不为甲基,Y可以是等(Ⅰ)中所述的R1或R2基团,其中包含以下制取方法: 
(a)、当X是Br,Y是时,制备方法为: 
在氮气保护下,向接有回流冷凝管的干燥的单颈烧瓶中依次加入2,7-二甲酰基-2’,7’-二溴-9,9’-螺二芴、咔唑,或其衍生物、碳酸钾、活化铜粉、18-冠-6醚,再注入新蒸的邻二氯苯,回流反应36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柱层析,即得2,7-二甲酰基-2’,7’-二咔唑基-9,9’-螺二芴; 
(b)、当X是Br,Y是时,制备方法为: 
在氮气保护下,依次将2,7-二甲酰基-2’,7’-二溴-9,9’-螺二芴、4-硼酸三苯胺、醋酸钯、三苯基膦及无水碳酸钾加入到单颈烧瓶中,再注入无水四氢呋喃,回流反应36h;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加入硅胶,进行柱层析,即得2,7-二甲酰基-2’,7’-二(三苯胺)-9,9’-螺二芴; 
(6)、制取2,7-二Z-2’,7’-二Y-9,9’-螺二芴,其中Y,Z可以是(Ⅰ)中所述的R1或R2基团,但不为甲基,其中包含以下制取方法: 
(a)、当Z是*-CH,Y是时,制备方法为: 
在氮气保护下,向接有回流冷凝管的干燥的单颈烧瓶中依次加入2,7-二甲酰基-2’,7’-二咔唑基-9,9’-螺二芴,盐酸羟胺,再注入新蒸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115℃下反应12h~24h;停止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冰水,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将所得固体进行柱层析,即得2,7-二腈基-2’,7’-二咔唑基-9,9’-螺二芴; 
(b)、当Z是Y是时,制备方法为: 
依次将2,7-二甲酰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丙二腈,碱性三氧化二铝及甲苯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升温至110℃,继续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除去溶剂,进行柱层析,即得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 
本发明涉及的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 的制备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4,4’-二甲基联苯与液溴的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0~5℃。 
前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4,4’-二甲基-2-溴联苯、镁条与2,7-二X-9-芴酮的摩尔比为1:1.2:0.8;最后一步脱水成环反应时,需要将原来的溶剂四氢呋喃除去,以提高产率;所加入的浓盐酸质量分数为30%~37%,其与冰乙酸体积比为1:10~15。 
前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中,2,7-二甲基-2’,7’-二X-9,9’-螺二芴、N-溴代丁二酰亚胺、过氧化二苯甲酰的摩尔比为1:2.2:0.2。 
前述的方法,其中步骤(4)中,2,7-二溴代甲基-2’,7’-二X-9,9’-螺二芴与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30。 
前述的方法,其中步骤(5a)中,2,7-二甲酰基-2’,7’-二溴-9,9’-螺二芴、咔唑,或其衍生物、碳酸钾、活化铜粉、18-冠-6醚的摩尔比为1:3:8:5:0.25。 
前述的方法,其中步骤(5b)中,2,7-二甲酰基-2’,7’-二溴-9,9’-螺二芴、4-硼酸三苯胺、醋酸钯、三苯基膦和无水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2:0.2:0.2:10。 
前述的方法,其中步骤(6a)中,2,7-二甲酰基-2’,7’-二咔唑基-9,9’-螺二芴与盐酸羟胺的摩尔比为1:20。 
前述的方法,其中步骤(6b)中,2,7-二甲酰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丙二腈与碱性三氧化二铝的摩尔比为1:10:40。 
一种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作为发光或激光二极管器件材料的应用,其中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结构为透明阳极/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电子注入材料/阴极,其中采用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作为空穴传输材料。 
一种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作为发光或激光二极管器件材料的应用,其中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结构为透明阳极/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电子注入材料/阴极,其中采用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或者白光与磷光的主体材料。 
一种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作为发光或激光二极管器件材料的应用,其中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结构为透明阳极/空穴传输材料/ 发光材料/电子注入材料/阴极,其中采用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 
一种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作为二阶或者三阶非线性材料的应用。 
一种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作为生物或者化学荧光探针的应用。 
本发明的要点是:以4,4’-二甲基联苯为原料,经过溴化、格氏反应、与2,7-二X(X可以为H或其它取代基)芴酮脱水成环等反应,得到2,7-二甲基-2',7'-二X-9,9′-螺二芴(X可以为H,可以为权利要求1中的R1或R2)。通过将芴环上甲基和X基团分别转变为各种官能团等步骤,制得化合物(I),化学反应式如下: 
式中Y和Z可以是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R1或R2基团,但不为甲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廉价的4,4’-二甲基-2-溴联苯替代目前9,9′-螺二芴制备过程中普遍使用的价格昂贵的2-溴联苯。4,4’-二甲基-2-溴联苯是以对溴甲苯为原料通过偶联和溴化反应制得。 
(2)通过将芴环上甲基和X基团分别转变为各种官能团,拓宽了“上-下”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合成路径。 
(3)将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用作有机非线性材料。 
(4)将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用作pH探针及荧光探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常见的反应,制备了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此方法具有成本低廉、合成路线简单、产率高且易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2.此合成方法为合成“上-下”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思路。 
3.所合成的“上-下”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能,是有机光电材料领域的重要材料,将“上-下”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用作有机非线性材料,pH探针及荧光探针等,拓宽了螺二芴化合物的应用范围。 
4.所合成的“上-下”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具有特殊的螺共轭效应,良好的溶解性和透光性,较高的热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2,7-二甲酰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的1H NMR 
图2是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的1H NMR; 
图3是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的吸光光谱图; 
图4是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的荧光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4,4’-二甲基联苯的制备 
采用便宜易得的4,4’-二甲基联苯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下,依次称取3g(125mmol)干燥的镁粉,0.2g(1.2mmol)三氯化铁于100ml干燥的三颈烧瓶中,再称取11g(64.3mmol)对溴甲苯于50ml干燥的恒压滴液漏斗中。向三颈烧瓶中注入无水60ml四氢呋喃,在室温下剧烈搅拌。先快速滴加5%的对溴甲苯,反应 引发后,再缓慢滴加。滴加完成后,继续反应30min,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抽滤,得黑色滤液,除去溶剂,得黑色糊状物。依次加入50ml二氯甲烷和30ml水,剧烈振动,溶液中出现大量絮状物。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稀盐酸溶液并不断震荡,直至絮状物消失。分液,收集有机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10ml×3),合并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得黄色液体,除去溶剂得黄色糊状物,加入无水乙醇,立即析出大量的无色透明针状固体,抽滤,得3.6g4,4-二甲基联苯,产率61.3%。测其熔点为120~122℃。 
(2)4,4’-二甲基-2-溴联苯的合成 
称取1.2g(6.6mmol)的4,4’-二甲基联苯于50ml单颈烧瓶中,注入8ml干燥的二氯甲烷,加入碘,在冰水浴中搅拌30min后,将0.41ml(7.92mmol)液溴注入到50ml恒压滴液漏斗中,缓慢滴加。滴加完成后,继续反应3h。停止反应,向烧瓶中加入饱和亚硫酸钠水溶液,搅拌至棕色褪去。用分液漏斗分液,收集有机层,水层用二氯甲烷洗涤3次(5ml×3)。向有机层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得干燥的淡黄色溶液,除去溶剂后得1.61g棕色油状物,即4,4’-二甲基-2-溴联苯,产率94%。 
(3)2,7-二甲基-2’,7’-二溴-9,9’-螺二芴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依次向1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1.70g(6.5mmol)的4,4’-二甲基-2-溴联苯,碘,0.19g(7.9mmol)干燥的镁条,再注入10ml无水四氢呋喃。油浴回流,反应引发后,溶液颜色由棕色变为淡黄色,黏度明显增加。待大部分镁粉消失后,将格氏试剂缓慢滴加到溶有1.7g(5.0mmol)2,7-二溴-9-芴酮的四氢呋喃溶液中,继续回流反应14h。停止反应,除去烧瓶中的溶剂,得淡黄色糊状物, 向烧瓶中依次加入8ml冰乙酸和0.6ml盐酸(10mol/L),继续回流反应4h。停止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析出大量固体,抽滤得灰白色固体,用乙醇洗涤2次,得白色固体1.5g,产率46.3%。1H NMR(400MHz,CDCl3,δppm):2.2(s,6H),6.5(s,2H),6.8(d,2H),7.2(d,2H),7.5(d,2H),7.7(d,4H) 
(4)2,7-二溴代甲基-2’,7’-二溴-9,9’-螺二芴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下,向接有回流冷凝管的干燥的100ml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2g(4mmol)2,7-二甲基-2’,7’-二溴-9,9’-螺二芴,1.5g(8.43mmol)NBS,0.20g(0.82mmo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再注入10mlCCl4,回流反应12h。停止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液中加入硅胶,进行柱层析(展开剂为石油醚),得白色固体1.7g,即2,7-二溴代甲基-2’,7’-二溴-9,9’-螺二芴,产率65%。1H NMR(400MHz,CDCl3,δppm):4.4(s,4H),6.7(s,2H),6.8(d,2H),7.4(d,2H),7.5(d,2H),7.7(d,2H),7.8(d,2H) 
(5)2,7-二甲酰基-2’,7’-二溴-9,9’-螺二芴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下,向接有回流冷凝管的干燥的20ml单颈烧瓶中依次加入0.4g(0.606mmol)2,7-二溴代甲基-2’,7’-二溴-9,9’-螺二芴,1.5g(18mmol)碳酸氢钠以及磁子,再注入5mlDMSO,在110℃下反应12h。停止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加入约10ml冰水,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得白色固体。将白色固体进行柱层析(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得淡黄色固体0.131g,即2,7-二甲酰基-2’,7’-二溴-9,9’-螺二芴,产率41%。1H NMR(400MHz,CDCl3,δppm):6.9(s,2H),7.3(s,2H),7.6(d,2H),7.7(d,2H),8.0(d,2H),8.1(d,2H),9.9(s,2H) 
(6)2,7-二甲酰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下,依次将100mg(0.189mmol)2,7-二甲酰基-2’,7’-二溴-9,9’-螺二芴、120mg(0.42mmol)4-硼酸三苯胺,8.5mg(0.0378mmol)醋酸钯,10mg(0.0378mmol)三苯基膦及250mg(1.81mmol)无水碳酸钾加入到100ml单颈烧瓶中,再注入20ml无水四氢呋喃,回流反应36h。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加入300-400目硅胶,进行柱层析,得目标产物81mg,产率50%。1H NMR(400MHz,CDCl3,δppm):6.85(s,2H),7.01(t,8H),7.08(t,8H),7.2(t,8H),7.3(d,4H),7.4(s,2H),7.6(d,2H),7.9(d,2H),8.0(d,2H),8.1(d,2H),9.9(s,2H) 
(7)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的合成 
依次将40mg(0.046mmol)2,7-二甲酰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30.4mg(0.46mmol)丙二腈,0.2g(1.96mmol)碱性三氧化二铝及3ml甲苯加入到10ml圆底烧瓶中,升温至110℃,继续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除去溶剂,用300-400目硅胶进行柱层析,得22mg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为红褐色固体,产率49.6%。1H NMR(400MHz,CDCl3,δppm):6.85(s,2H),7.01(t,8H),7.08(d,8H),7.15(s,2H),7.2(t,8H),7.3(d,4H),7.6(s,2H),7.7(d,2H),8.0(d,2H),8.1(d,2H),8.3(d,2H) 
实施例2 
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测定(以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为例) 
将产物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配制成1×10-5M的溶液,分别在紫外可见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进行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测定。紫外吸收光谱见附图2,荧光发射光谱见附图3。从图2中可以明显看到,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光谱在380nm左右,截止于440nm,完全符合非线性材料透明性的要求。从图3中可以明显看到,化合物的最大发射光谱在450nm左右,并且最大发射峰随溶剂极性增大而红移。这说明激发态时分子内的电荷发生了明显的转移,螺共轭效应在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实施例3 
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二阶非线性性能的测试(以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为例) 
利用溶致变色法,以介电常数差异较大的乙睛(37.5D)和甲苯(2.4D)为溶剂,测得相关数据后代入溶致变色方程,计算得到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的βCTμg为2344.5。而且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的熔点为177~181℃。由此可见,具有D-π-A结构的“上-下”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具有较大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而且透光性和热稳定性都非常好,有望解决目前二阶非线性材料“非线性-透光性-热稳定性”矛盾。可以预见,这类材料在非线性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7)

1.一种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I): 
其中: 
R1其中R12、R13为*-CN,R2
包括以下步骤: 
(1)、制取4,4’-二甲基-2-溴联苯: 
依次将4,4’-二甲基联苯、碘及干燥的二氯甲烷加入到单颈烧瓶中,在冰水浴中搅拌30min后,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液溴;滴加完成后,继续反应5h;停止反应,向烧瓶中加入饱和亚硫酸钠水溶液,搅拌至棕色褪去;分液,收集有机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除去溶剂即得4,4’-二甲基-2-溴联苯; 
(2)、制取2,7-二甲基-2’,7’-二X-9,9’-螺二芴,其中X为Br, 
氮气保护下,4,4’-二甲基-2-溴联苯在无水四氢呋喃中,碘催化下与干燥的镁条反应0.5-1h,制成格氏试剂;将制备好的格氏试剂缓慢滴加到装有2,7-二X-9-芴酮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中,回流14-20h,得到相应的芴醇;除去反应溶液中的四氢呋喃,加入乙酸及盐酸,回流3-6h,有固体析出,冷却至室温,抽滤,得粗产品,分别用正己烷和无水乙醇洗涤,即得到2,7-二甲基-2’,7’-二X-9,9’-螺二芴; 
(3)、制取2,7-二溴代甲基-2’,7’-二X-9,9’-螺二芴,其中X为Br, 
在氮气保护下,向接有回流冷凝管的干燥的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2,7-二甲基-2’,7’-二X-9,9’-螺二芴,N-溴代丁二酰亚胺及过氧化二苯甲酰,再注入干燥的四氯化碳,回流反应12-18h;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液中加入硅胶,柱层析,得2,7-二溴代甲基-2’,7’-二X-9,9’-螺二芴; 
(4)、制取2,7-二甲酰基-2’,7’-二X-9,9’-螺二芴,其中X为Br, 
在氮气保护下,向接有回流冷凝管的单颈烧瓶中依次加入2,7-二溴代甲基-2’,7’-二X-9,9’-螺二芴,碳酸氢钠,再注入二甲亚砜,在110℃反应12-18h;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加入冰水,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将所得固体进行柱层析,即得2,7-二甲酰基-2’,7’-二X-9,9’-螺二芴; 
(5)、制取2,7-二甲酰基-2’,7’-二Y-9,9’-螺二芴,X是Br,Y是 
制备方法为: 
在氮气保护下,依次将2,7-二甲酰基-2’,7’-二溴-9,9’-螺二芴、4-硼酸三苯胺、醋酸钯、三苯基膦及无水碳酸钾加入到单颈烧瓶中,再注入无水四氢呋喃,回流反应36h;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加入硅胶,进行柱层析,即得2,7-二甲酰基-2’,7’-二(三苯胺)-9,9’-螺二芴; 
(6)、制取2,7-二Z-2’,7’-二Y-9,9’-螺二芴,Z是Y是 
制备方法为: 
依次将2,7-二甲酰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丙二腈,碱性三氧化二铝及甲苯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升温至110℃,继续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除去溶剂,进行柱层析,即得2,7-二(丙二腈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1)中,4,4’-二甲基联苯与液溴的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 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2)中,4,4’-二甲基-2-溴联苯、镁条与2,7-二X-9-芴酮的摩尔比为1:1.2:0.8;最后一步脱水成环反应时,需要将原来的溶剂四氢呋喃除去,以提高产率;所加入的浓盐酸质量分数为30%~37%,其与冰乙酸体积比为1:1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3)中,2,7-二甲基-2’,7’-二X-9,9’-螺二芴、N-溴代丁二酰亚胺、过氧化二苯甲酰的摩尔比为1:2.2: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4)中,2,7-二溴代甲基-2’,7’-二X-9,9’-螺二芴与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5)中2,7-二甲酰基-2’,7’-二溴-9,9’-螺二芴、4-硼酸三苯胺、醋酸钯、三苯基膦和无水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2:0.2:0.2: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6)中,2,7-二甲酰基-2’,7’-二(三苯胺基)-9,9’-螺二芴、丙二腈与碱性三氧化二铝的摩尔比为1:10:40。 
CN201110459300.2A 2011-12-31 2011-12-31 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02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9300.2A CN102850237B (zh) 2011-12-31 2011-12-31 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9300.2A CN102850237B (zh) 2011-12-31 2011-12-31 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0237A CN102850237A (zh) 2013-01-02
CN102850237B true CN102850237B (zh) 2014-10-29

Family

ID=47397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930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0237B (zh) 2011-12-31 2011-12-31 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502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9419B (zh) * 2013-09-17 2015-05-20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螺二芴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20514A (zh) * 2016-07-21 2016-12-14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含叔丁基的螺二芴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33232A1 (de) * 2003-07-21 2007-10-11 Merck Patent Gmbh Organisches Elektrolumineszenzelement
JP2009194042A (ja) * 2008-02-13 2009-08-27 Toyo Ink Mfg Co Ltd カルバゾリル基を含有す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電荷輸送材料およびその用途
DE102010013068A1 (de) * 2010-03-26 2011-09-29 Merck Patent Gmbh Verbindungen für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CN102126963B (zh) * 2011-01-11 2013-10-16 上海师范大学 一类螺二芴胺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0237A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7466B (zh) 一类“上-下”不对称型叔丁基螺二芴化合物
Liao et al. Synthesis, opt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ovel meso-triphenylamine-BODIPY dyes with aromatic moieties at 3, 5-positions
CN102633610B (zh) 一类源于芴环上甲基转变的“上-下”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54279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39737B (zh) 一种氮杂菲并芴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及电致荧光发光器件
CN102850237B (zh) 一类源于不同芴环上官能团转变的不对称型螺二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9575046A (zh) 一种二噻吩并噻吩的四芳基取代和双菲稠合化合物及制备
CN111574536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54265B (zh) 一种稠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ng et al. Bipolar fluorene-cored derivatives containing carbazole-benzothiazole hybrids as non-doped emitters for deep-blue electroluminescence
Wang et al. D-π-D chromophores based on dithieno [3, 2-b: 2', 3'-d] thiophene (DTT):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fabrication of solar cell
CN106146496A (zh) 一种苝双酰亚胺衍生物的湾区成环合成方法
CN102863391B (zh) 含四-n-取代苯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4444B (zh) 一种白光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iu et al. New side groups-tuned triphenylamine-based chromophores: synthesis, morphology,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CN102659688B (zh) 一种螺二芴化合物2-甲基-7-苯并咪唑基螺二芴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Huang et al. Efficient orange-red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aterial containing a cyano group
CN104629719B (zh) 芴类衍生物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06699750A (zh) 吩噻嗪‑三芳基吡啶有机黄绿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2766084A (zh) 一类上-下不对称型甲基螺二芴化合物
CN102766033A (zh) 一种含乙酰基的新型螺二芴化合物2,7-二甲基-2’,4-二乙酰基螺二芴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1574538A (zh) 一种d-a型近红外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TWI594476B (zh) 螢光有機發光材料及有機電激發光裝置
CN11157453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67595B (zh) 一种电致发光空穴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