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7382B - 刚性型芯 - Google Patents

刚性型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7382B
CN102837382B CN201210142689.2A CN201210142689A CN102837382B CN 102837382 B CN102837382 B CN 102837382B CN 201210142689 A CN201210142689 A CN 201210142689A CN 102837382 B CN102837382 B CN 102837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re
sidewall
combination die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26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7382A (zh
Inventor
鬼松博幸
高木克人
吉田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37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7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7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73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62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D2030/0666Heating by using fluids
    • B29D2030/0674Heating by using non-fluid means, e.g. electrical heating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刚性型芯,不会导致加热流体泄漏等危险,能够进行具有高安全性的内侧加热。该刚性型芯具有由沿轮胎周向分割的多个型芯组合模构成的型芯主体、内插于型芯主体的中心孔的圆筒状的芯部、以及配置在型芯主体的轴向两侧的一对侧壁体。在芯部的外周面形成第一楔形连接部,并且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内周面形成第二楔形连接部。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内腔面设置有包括胎面用加热器和胎侧用加热器的第一电加热器,并且在芯部的径向内周面设置第二电加热器。在各胎冠壁部内埋设有温度传感器。

Description

刚性型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有加热硫化用的电加热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的刚性型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充气轮胎的形成精度,如图10的(B)图所示,提出了以下方法:使用具有中空环状的型芯主体a1的刚性型芯a,并在该型芯主体a1上依次粘贴内衬层、胎体帘布、带束层帘布、胎侧胶以及胎面胶等轮胎构成部件而形成生胎T,并且将该生胎T与刚性型芯a一起放入硫化模具b内,将轮胎夹在作为内模具的刚性型芯a与作为外模具的硫化模具b之间进行硫化成形的方法,其中型芯主体a1具有相当于轮胎内表面形状的外形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即使在这样的硫化方法中,为了有效地进行加热硫化,不仅需要从外表面侧对轮胎进行加热的外侧加热而且需要从内表面侧对轮胎进行加热的内侧加热。因此,作为内侧加热提出有向上述型芯主体a1的内腔部a2内填充蒸汽或高温空气等加热流体的方法。
另一方面,如图10的(A)图所示,为了在硫化成形后与硫化轮胎分解并取下,刚性型芯a由沿轮胎周向分割的多个型芯组合模c来形成型芯主体a1。具体地说,其构成包括:第一型芯组合模c1,其周向两端的分割面朝向径向内侧向周向宽度减小的方向倾斜;第二型芯组合模c2,其与上述第一型芯组合模c1沿周向交替地配置,并且周向两端的分割面朝向径向内侧向周向宽度增大的方向倾斜。并且,从第二型芯组合模c2依次向径向内侧一个一个地移动,由此能够将型芯主体a1分解,并从硫化轮胎的胎圈孔中取出。
然而,在对型芯主体a1的内腔部a2内填充上述加热流体进行内侧加热的情况下,由于伴随着加热流体从型芯组合模c、c间漏出的危险性,因此难以实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02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刚性型芯,通过对各型芯组合模安装电加热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来代替加热流体,不会导致加热流体泄漏等危险,能够进行具有高安全性的内侧加热,并且不损害刚性型芯的组装操作性,能够容易地进行上述电加热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的连接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刚性型芯,该刚性型芯具有在外表面上形成生胎的型芯主体,并且通过与该生胎一起被放入硫化模具内,由此与上述硫化模具协作而对生胎进行加热硫化,该刚性型芯的特征在于,具有:
上述型芯主体,其形成为具有内腔部的中空的环状,而且由沿轮胎周向分割的多个型芯组合模构成,并且通过将该型芯组合模向径向内侧移动而能够分解,其中内腔部由胎冠壁部和一对胎侧壁部包围而成,上述胎冠壁部具有形成生胎的胎面内表面的胎面成形面部,上述一对胎侧壁部包括从上述胎冠壁部的轴向两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形成生胎的侧壁内表面和胎圈内表面的胎侧成形面部;
圆筒状的芯部,其内插于上述型芯主体的中心孔,来阻止各上述型芯组合模向径向内侧移动;以及
一对侧壁体,它们具有通过配置在上述型芯主体的轴向两侧来阻止各型芯组合模沿轴向移动的侧板部,而且
在上述芯部的径向外周面设置有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楔形槽和楔形榫中的一方的第一楔形连接部,并且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径向内周侧设置有包括沿轴向延伸且与上述第一楔形连接部卡合的楔形槽和楔形榫中的另一方的第二楔形连接部,并且
上述轴向一侧的侧壁体固定在上述芯部的一侧的端部,并且轴向另一侧的侧壁体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芯部的另一侧的端部,而且
在各上述型芯组合模的内腔面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该第一电加热器包括配置在上述胎冠壁部的胎面用加热器和配置在上述胎侧壁部的胎侧用加热器,并且在上述芯部的径向内周面设置第二电加热器,另一方面
在各上述胎冠壁部内埋设有温度传感器。
另外,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各上述型芯组合模的径向内端侧设置有电极销,该电极销与上述第一电加热器导通且朝向轴向一侧突出,并且在上述芯部的径向外周面且在轴向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源用连接器,该第一电源用连接器与各上述电极销电连接。
另外,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各上述侧壁体在上述侧板部具有向轴向外侧突出的模具连结用的支承轴部,并且
在配置于轴向一侧的侧壁体的上述支承轴部的外端部设置有多个第二电源用连接器,这些第二电源用连接器经由配线与上述第一电源用连接器导通、并且通过放入上述硫化模具内而与设置于该硫化模具的电源连接端子部电连接。
另外,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各上述型芯组合模,在比上述胎侧成形面部更靠径向内侧且在比上述侧板部更靠径向外侧的区域并且在轴向一侧的胎侧壁部设置有多个传感器用连接器,这些传感器用连接器经由配线与上述温度传感器导通、并且通过放入上述硫化模具内而与设置于该硫化模具的传感器连接端子部电连接。
本发明如上所述,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内腔面配置第一电加热器,并且在芯部的径向内周面配置第二电加热器。因此,能够由该第一、第二电加热器对生胎进行内侧加热。而且由于上述第一电加热器被分为胎面用加热器和胎侧用加热器,因此能够分别进行温度及加热时间的调整,从而能够抑制在橡胶厚度不同的胎面部和侧壁部产生硫化度之差。
另外,在刚性型芯中,在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楔形连接部,并且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内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楔形连接部。因此能够一边通过上述第一楔形连接部引导各型芯组合模,一边将它们依次配置在芯部的周围。此时,由于第一、第二楔形连接部相互卡合,因此能够防止型芯组合模的位置偏移,能够进行高精度并且稳定的高效的组装。
特别是型芯组合模在组装时,被第一楔形连接部引导,而从芯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滑动移动到一侧的端部。因此,例如通过在型芯组合模的一侧的端部设置电极销,并且在芯部的一侧的端部设置电源用连接器,由此通过上述滑动移动能够将上述电极销与电源用连接器准确地连接而不会发生芯错位。即,即使是在各型芯组合模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的情况下,也无需进行特殊的电连接操作,因此能够对实现刚性型芯的自动组装、自动拆卸作出巨大贡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刚性型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刚性型芯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型芯主体与芯部一起表示的与轴向成直角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第二楔形连接部的卡合状态的放大图。
图5是说明连结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说明组装于型芯组合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型芯组合模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此时的电极销的连接的剖视图。
图9是说明将刚性型芯放入硫化模具时的传感器用连接器的连接的剖视图。
图10的(A)图是表示从轴向观察以往的刚性型芯的侧视图,(B)图是表示使用刚性型芯的充气轮胎的形成方法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刚性型芯;2…内腔部;3…型芯主体;3A…胎冠壁部;3B…胎侧壁部;3H…中心孔;5…芯部;6L、6U…侧壁体;9…型芯组合模;11…侧板部;12…支承轴部;14…楔形槽;15…楔形榫;16…第一楔形连接部;17…第二楔形连接部;21…第一电加热器;21A…胎面用加热器;21B…胎侧用加热器;22…第二电加热器;35…电极销;36…第一电源用连接器;43…第二电源用连接器;46…温度传感器;48…传感器用连接器;49…传感器连接端子部;50…硫化模具;51…电源连接端子部;Sa…胎面成形面部;Sb…胎侧成形面部;T…生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刚性型芯1具有中空环状的型芯主体3,该型芯主体在外表面具有轮胎成形面S。
并且,通过在上述轮胎成形面S上依次粘贴内衬层、胎体帘布、带束层帘布、胎侧胶、胎面胶等轮胎构成部件而形成生胎T,并且,将该生胎T与刚性型芯1一起放入硫化模具50(图9表示其一部分)内,通过与上述硫化模具50协作而对生胎T进行加热硫化。另外上述轮胎成形面S包括形成生胎T的胎面内表面的胎面成形面部Sa、以及形成生胎T的侧壁内表面和胎圈内表面的胎侧成形面部Sb,该轮胎成形面S与成品轮胎(硫化轮胎)的内表面形状大致一致。
另外上述刚性型芯1具备:上述型芯主体3、内插于该型芯主体3的中心孔3H的圆筒状的芯部5、以及配置在上述型芯主体3的轴向两侧的一对侧壁体6L、6U。
上述型芯主体3具有:具有上述胎面成形面部Sa的胎冠壁部3A、和从其轴向两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包括上述胎侧成形面部Sb的一对胎侧壁部3B,在型芯主体3的内部形成由上述胎冠壁部3A和胎侧壁部3B、3B包围的内腔部2。另外本例的胎侧壁部3B的构成包括向轴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3B1,该鼓出部3B1具有与上述胎侧成形面部Sb的径向内侧连接并且朝向径向内侧且向轴向外侧倾斜的锥形面7。
上述型芯主体3能够分解,如图2、3所示,由沿轮胎周向分割的多个型芯组合模9构成,并且该型芯组合模9的构成包括:第一型芯组合模9A,其周向两端的分割面9S朝向径向内侧且向周向宽度减小的方向倾斜;第二型芯组合模9B,其与上述第一型芯组合模9A沿周向交替地配置,并且使周向两端的分割面9S朝向径向内侧且向周向宽度增加的方向倾斜。由此型芯组合模9能够使第二型芯组合模9B向径向内侧移动,另外该移动后,也能够使第一型芯组合模9A向径向内侧依次移动。这样型芯主体3与以往同样,一个一个地从第二型芯组合模9B依次向径向内侧移动,从而能够从轮胎的胎圈孔依次取出。
在本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型芯组合模9的构成包括组合模副部9F,该组合模副部9F由将相对置的胎侧壁部3B的径向内端部彼此相互连结而进行加强的加强板8构成。
接下来,上述芯部5形成圆筒状,且通过内插于上述型芯主体3的中心孔3H,由此能够阻止各型芯组合模9向径向内侧移动。该芯部5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部,被固定于轴向一侧的侧壁体6L的内侧面。在本例中,虽然表示使用螺旋来固定上述侧壁体6L和芯部5的情况,但也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等进行固定。另外,一侧的侧壁体6L具有在周围设置与上述型芯主体3的锥形面7抵接的凸缘部11A的圆盘状的侧板部11,通过上述凸缘部11A的抵接,能够使侧壁体6L与型芯主体3同心地对位。
另外上述芯部5,在本例中,在其中心孔5H的轴向另一侧具有内螺纹部13,并且在芯部5的外周面,形成有由沿轴向连续地延伸的楔形槽14和楔形榫15中的一方构成的第一楔形连接部。另外在各上述型芯组合模9的内周面,形成有由沿轴向延伸并且与上述第一楔形连接部16卡合的楔形槽14和楔形榫15中的另一方构成的第二楔形连接部17。
在本例中,如上述图7所示,示出了上述第二楔形连接部17形成于作为组合模副部9F的上述加强板8的径向内表面,并且未形成于上述胎侧壁部3B的径向内表面的情况。但也可以将第二楔形连接部17形成在加强板8及胎侧壁部3B的双方,另外也可以将第二楔形连接部17只形成在胎侧壁部3B。另外在本例中,示出了形成楔形槽14来作为第一楔形连接部16,并且形成楔形榫15来作为第二楔形连接部17的情况,但相反也可以形成楔形榫15来作为第一楔形连接部16,并且形成楔形槽14来作为第二楔形连接部17。如图4放大所示,上述楔形槽14及楔形榫15,如公知的那样,形成为两侧面朝向槽底及榫尖向宽度增加的方向倾斜的截面呈大致梯形状,一方和另一方通过相互嵌合以只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连结。
另外轴向另一侧的侧壁体6U也具有圆盘状的侧板部11,该侧板部11在周围设置有通过与上述型芯主体3的锥形面7抵接而能够同心地对位的凸缘部11A,并且,在该侧板部11的内侧面突出设置突起部11B,该突起部11B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设置于上述芯部5的上述内螺纹部13螺合。然后利用侧壁体6L、6U阻止各上述型芯组合模向径向内侧移动。
在本例的侧壁体6L、6U且在各侧板部11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支承轴部12。该支承轴部12例如作为把持部或安装部发挥功能,其中,作为把持部发挥功能是指借助搬运装置把持刚性型芯1,并搬运到生胎形成机或硫化模具,作为安装部发挥功能是指用于将搬运后的刚性型芯1安装在生胎形成机、硫化模具、冷却装置等。另外把持上述支承轴部12的搬运装置的卡盘部19、或安装支承轴部12的生胎形成机、硫化模具50、冷却装置等的卡盘部19,在本例中是经由具有球锁止机构的连结单元2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上述支承轴部12快速连结。
在本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连结单元20具有:同心地凹设在上述支承轴部12的各外端部、并且在内周面设有周槽26A的连结孔部26;同心地突出设置于上述卡盘部19的外端部、并且插入上述连结孔部26的连结筒部27;以及对上述连结孔部26与连结筒部27之间进行锁止的球锁止单元28。
上述球锁止单元28具有:刚性球30,其保持在沿周向分散配置于上述连结筒部27并且贯通径向内外的多个贯通孔29中;活塞片33,其收纳在设置于上述卡盘部19内的气缸室31内、并且通过对该气缸室31所进行的压缩空气的供给排出而能够在上述气缸室31内沿轴向内外移动;柱塞34,其配置在上述连结筒部27的中心孔27H内并且能够与上述活塞片33一体移动地连结。
上述柱塞34能够借助上述活塞片33而在上述连结筒部27的中心孔27H内向轴向外侧移动。并且通过该移动,柱塞34的外周面与各上述刚性球30抵接而向径向外侧推压,从而能够将各刚性球30按压于上述周槽26A进行锁止。另外上述柱塞34能够借助上述活塞片33而在上述连结筒部27的中心孔27H内向轴向内侧移动,由此解除对上述刚性球30向径向外侧的推压,从而解除上述连结孔部26与连结筒部27之间的锁止。另外柱塞34的外周面具有朝向轴向外侧成为尖细状的锥形面。另外在上述卡盘部19为设置于硫化模具50的卡盘部19的情况下,如上述图5所示,在卡盘部19的端部形成电源连接端子部51,该电源连接端子部51例如形成销状。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的刚性型芯1中,如图7、8所示,在各上述型芯组合模9的内腔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21,该第一电加热器21包括配置于上述胎冠壁部3A的胎面用加热器21A、和配置于上述胎侧壁部3B的胎侧用加热器21B,并且在上述芯部5的径向内周面设置第二电加热器22。该第一、第二电加热器21、22能够使用采用电阻发热体的各种加热器,但形成片状的所谓面状加热器,由于与型芯组合模9或芯部5的接触面积大,在宽范围内能够均匀地加热而不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因此是特别优选的。
在各上述型芯组合模9且在其径向内端侧设置与上述第一电加热器21导通并且朝向轴向一侧突出的电极销35,并且在上述芯部5的径向外周面且在轴向一侧的端部设置第一电源用连接器36,该第一电源用连接器36供各上述电极销35插入而电连接。另外,电极销35和第一电源用连接器36沿轴向连接。
在本例中上述电极销35被固定在安装于上述组合模副部9F(加强板8)的销支架37,在上述电极销35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例如经由配线38将上述胎面用加热器21A与胎侧用加热器21B、21B导通。在本例的组合模副部9F配置供上述配线38贯通穿过的贯通孔8h。作为上述电极销35,在本例中例示出借助螺栓被固定在销支架37的情况,但也可以适当地采用将电极销35插入销支架37成形的等各种构造。
另外上述第一电源用连接器36具有壳体40,该壳体40具有供上述电极销35的突出部35A插入的插入孔40A,并且在该插入孔40A的底部配置有与上述电极销35的前端部接触而电连接的连接端子部41。作为该连接端子部41能够采用与上述电极销35配合的各种构造。上述第一电源用连接器36,在本例中是被安装于上述第一楔形连接部16(楔形槽14)的槽底14S。另外在上述轴向一侧的胎侧壁部3B且在其径向内表面凹设有避免与上述第一电源用连接器36碰撞的凹部39。
另外在设置于上述轴向一侧的侧壁体6L的上述支承轴部12的外端部,设置有经由配线42而与各上述第一电源用连接器36导通的多个第二电源用连接器43。如图5、9所示,通过将刚性型芯1放入硫化模具50内,由此该第二电源用连接器43与设置于该硫化模具50的上述电源连接端子部51电连接。即,上述第二电源用连接器43与电源连接端子部51也沿轴向相互连接,在本例中,上述电源连接端子部51形成在硫化模具50的卡盘部19的外端部。
如上述图8所示,上述第二电源用连接器43具有壳体44,该壳体44具有供电源连接端子部51的突出部分51A(图9所示)插入的插入孔44A,并且在该插入孔44A的底部配置有与上述电源连接端子部51的前端部接触而电连接的连接端子部45。作为该连接端子部45,可以采用与上述电源连接端子部51配合的各种构造。另外在上述芯部5配置供上述配线42贯通穿过的贯通孔5h。上述配线42在本例中包括中继端子部52,该中继端子部52贯通上述贯通孔5h。
另外上述第二电加热器22也与上述第二电源用连接器43导通,在本例中,例示了上述第二电加热器22经由上述中继端子部52而与配线42连接的情况。另外,作为上述第二电加热器22,在本例中,示出了多个第二电加热器22沿周向拉开等间隔配置的情况,但也可以例如由沿周向大致环绕一周的长的一枚第二电加热器22构成。
接下来,如图9所示,在上述刚性型芯1中,在各上述型芯组合模9的胎冠壁部3A内埋设例如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46。该温度传感器46配置在因热停滞而更容易成为高温的轮胎赤道附近。另外轮胎赤道附近是指与轮胎赤道的距离为20mm以下的范围。利用该温度传感器46测量各型芯组合模9的温度,以便对各组合模9进行管理使其不超过上限温度(例如188℃)。
在本例中,各型芯组合模9,在比上述胎侧成形面部Sb更靠径向内侧且在比上述侧板部11更靠径向外侧的区域Y并且在轴向一侧的胎侧壁部3B,配置经由配线47与上述温度传感器46导通的多个传感器用连接器48。该传感器用连接器48的端子部48B沿轴向向外侧突出。
另外上述传感器用连接器48,通过将刚性型芯1放入硫化模具50内而与设置于该硫化模具50的传感器连接端子部49电连接。即,传感器用连接器48和传感器连接端子部49也沿轴向连接,在本例中,传感器连接端子部49,设置于硫化模具50中形成轮胎的胎圈外表面的胎圈环50A。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刚性型芯1由于配置有第一、第二电加热器21、22,因此能够对生胎T进行内侧加热。而且由于上述第一电加热器21,被分为胎面用加热器21A和胎侧用加热器21B,因此能够分别进行温度及加热时间的调整,从而能够抑制在橡胶厚度不同的胎面部与侧壁部产生硫化度之差。
另外在刚性型芯1中,在芯部5的外周面形成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楔形连接部16,并且在各型芯组合模9的内周面形成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楔形连接部17。因此能够一边利用上述第一楔形连接部16引导各型芯组合模9,一边依次配置在芯部5的周围。此时,由于第一、第二楔形连接部16、17相互卡合,因此能够防止型芯组合模9的位置偏移,能够进行高精度且稳定的高效的组装。
另外图6表示型芯组合模9组装的一个例子。图6中的符号23是具有与上述卡盘部19相同构成的卡盘部23A的型芯组装台,上述侧壁体6L被保持在其上端。另外在侧壁体6L一体地竖立设置有芯部5。而且在上述芯部5的周围,例如通过臂部24吊挂的型芯组合模9一个一个地下降而被安装。符号25是卡止于上述臂部24的卡止孔,在本例中形成在上述组合模副部9F(加强板8)。
而且各型芯组合模9安装在芯部5的周围后,通过使轴向另一侧的侧壁体6U与芯部5的内螺纹部13螺合,从而能够组装刚性型芯1。
在此,在上述安装过程中,一边将第二楔形连接部17引导至第一楔形连接部16,一边使型芯组合模9下降,但此时第一、第二楔形连接部16、17相互卡合从而防止位置偏移。并且,设置于各型芯组合模9的上述电极销35与设置于芯部5的上述第一电源用连接器36的连接方向是与型芯组合模9的安装方向相同的轴向。因此,能够无需对电极销35与第一电源用连接器36的电连接进行特殊的连接操作,而在基于型芯组合模9的下降进行安装的同时自动地进行。这样,即使在将第一电加热器21设置于各型芯组合模9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刚性型芯1的组装、拆卸,因此能够对该组装、拆卸自动化做出巨大贡献。
此外,在上述刚性型芯1中,将与第一电源用连接器36导通的第二电源用连接器43设置在轴向一端侧的支承轴部12的外端部,从而使该第二电源用连接器43与设置于硫化模具50的电源连接端子部51的连接方向也处于轴向。因此,第二电源用连接器43与电源连接端子部51的电连接无需特殊的连接操作,在刚性型芯1放入硫化模具50的同时就能够自动地进行。而且在本例中,传感器用连接器48与设置于硫化模具50的传感器连接端子部49的连接方向也为轴向。因此,传感器用连接器48与传感器连接端子部49的电连接也无需特殊的连接操作,在刚性型芯1放入硫化模具50的同时就能够自动地进行。其结果,不仅使刚性型芯1的组装、拆卸自动化,而且对使用该刚性型芯1的轮胎硫化整体的自动化也作出巨大贡献。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还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Claims (4)

1.一种刚性型芯,该刚性型芯具有在外表面上形成生胎的型芯主体,并且通过与该生胎一起被放入硫化模具内,由此与上述硫化模具协作而对生胎进行加热硫化,该刚性型芯的特征在于,具有:
上述型芯主体,其形成为具有内腔部的中空的环状,而且由沿轮胎周向分割的多个型芯组合模构成,并且通过将该型芯组合模向径向内侧移动而能够分解,其中内腔部由胎冠壁部和一对胎侧壁部包围而成,上述胎冠壁部具有形成生胎的胎面内表面的胎面成形面部,上述一对胎侧壁部包括从上述胎冠壁部的轴向两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形成生胎的侧壁内表面和胎圈内表面的胎侧成形面部;
圆筒状的芯部,其内插于上述型芯主体的中心孔,来阻止各上述型芯组合模向径向内侧移动;以及
一对侧壁体,它们具有通过配置在上述型芯主体的轴向两侧来阻止各型芯组合模沿轴向移动的侧板部,而且
在上述芯部的径向外周面设置有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楔形槽和楔形榫中的一方的第一楔形连接部,并且在各型芯组合模的径向内周侧设置有包括沿轴向延伸且与上述第一楔形连接部卡合的楔形槽和楔形榫中的另一方的第二楔形连接部,并且
上述轴向一侧的侧壁体固定在上述芯部的一侧的端部,并且轴向另一侧的侧壁体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芯部的另一侧的端部,而且
在各上述型芯组合模的内腔面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该第一电加热器包括配置在上述胎冠壁部的胎面用加热器和配置在上述胎侧壁部的胎侧用加热器,并且在上述芯部的径向内周面设置第二电加热器,另一方面
在各上述胎冠壁部内埋设有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型芯,其特征在于,
在各上述型芯组合模的径向内端侧设置有电极销,该电极销与上述第一电加热器导通且朝向轴向一侧突出,并且在上述芯部的径向外周面且在轴向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源用连接器,该第一电源用连接器与各上述电极销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刚性型芯,其特征在于,
各上述侧壁体在上述侧板部具有向轴向外侧突出的模具连结用的支承轴部,并且
在配置于轴向一侧的侧壁体的上述支承轴部的外端部设置有多个第二电源用连接器,这些第二电源用连接器经由配线与上述第一电源用连接器导通、并且通过放入上述硫化模具内而与设置于该硫化模具的电源连接端子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刚性型芯,其特征在于,
各上述型芯组合模,在比上述胎侧成形面部更靠径向内侧且在比上述侧板部更靠径向外侧的区域并且在轴向一侧的胎侧壁部设置有多个传感器用连接器,这些传感器用连接器经由配线与上述温度传感器导通、并且通过放入上述硫化模具内而与设置于该硫化模具的传感器连接端子部电连接。
CN201210142689.2A 2011-06-24 2012-05-09 刚性型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73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1038A JP5261541B2 (ja) 2011-06-24 2011-06-24 剛性中子
JP2011-141038 2011-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7382A CN102837382A (zh) 2012-12-26
CN102837382B true CN102837382B (zh) 2016-03-30

Family

ID=4736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26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7382B (zh) 2011-06-24 2012-05-09 刚性型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61541B2 (zh)
CN (1) CN1028373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3266B2 (ja) * 2013-11-27 2016-04-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372035B2 (ja) * 2014-09-12 2018-08-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装着機構
WO2016117020A1 (ja) * 2015-01-20 2016-07-28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装置
JP6741096B1 (ja) * 2019-02-22 2020-08-1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31855A (en) * 1923-10-23 1927-06-07 Mattia Brothers Inc De Tire-building core
US4083672A (en) * 1977-03-28 1978-04-11 The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mpany Automatic hub and apparatus for disassembly of the hub
CN1659014A (zh) * 2002-04-30 2005-08-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和设备
CN1974188A (zh) * 2005-12-02 2007-06-06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轮胎成型芯锁存和传送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0567A (ja) * 1998-05-11 1999-11-2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加硫方法
JP3045492B2 (ja) * 1998-08-03 2000-05-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加硫方法及び加硫装置
EP1371478B1 (fr) * 1999-08-10 2010-04-14 Manufacture Française des Pneumatiques Michelin Noyau rigide en deux parties, pour la fabrication de pneumatiques
JP2008207342A (ja) * 2007-02-23 2008-09-11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加硫方法および装置
FR2921859B1 (fr) * 2007-10-08 2011-05-20 Michelin Soc Tech Noyau rigide pour la fabrication des pneumatiques.
US7910043B2 (en) * 2007-12-21 2011-03-2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building and cure station coup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31855A (en) * 1923-10-23 1927-06-07 Mattia Brothers Inc De Tire-building core
US4083672A (en) * 1977-03-28 1978-04-11 The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mpany Automatic hub and apparatus for disassembly of the hub
CN1659014A (zh) * 2002-04-30 2005-08-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和设备
CN1974188A (zh) * 2005-12-02 2007-06-06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轮胎成型芯锁存和传送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61541B2 (ja) 2013-08-14
CN102837382A (zh) 2012-12-26
JP2013006366A (ja)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5249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ire vulcanizing mold and tire vulcanizing mold
CN100581798C (zh) 加热的轮胎成型芯组件和方法
CN102837382B (zh) 刚性型芯
EP2072234B1 (en) Tire mold
CN100496957C (zh) 轮胎成型芯锁存和传送机构
JP543854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US8215939B2 (en) Tire vulcanization forming mold
JP6600537B2 (ja) タイヤ加硫モール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32955B2 (ja) 剛性中子
CN107650301B (zh) 轮胎硫化成型方法
US6669457B2 (en) Dismountable toroidal support for tire manufacture
JP2009149079A (ja) タイヤ金型
CN102202877A (zh) 用于模制和硫化车辆轮胎的处理和设备
WO2013140964A1 (ja) タイヤ形成用の剛性中子
JP6280446B2 (ja) タイヤモールド及びタイヤ加硫装置
WO2013001964A1 (ja) 剛性中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07062270A (ja) タイヤ加硫用金型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39194A (zh) 橡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和传递成形用模具
JP6212413B2 (ja) タイヤ形成用の剛性中子
US1673525A (en) Tire mold
CN103619570B (zh) 刚性芯
JP637154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製造用の剛性中子装置、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21066106A (ja) タイヤの加硫金型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119132B2 (ja) タイヤ用の生チューブの加硫用金型
US1579518A (en) Pneumatic-tire mo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