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羔羊代乳料,所述的羔羊代乳料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全脂奶粉为40%—60%,高蛋白豆粕为0—20%,膨化大豆为0—20%,鱼粉为10%,乳清粉为17%,猪油为10%,磷酸氢钙为0.4%—1%,石粉为0.4%—0.6%,大豆卵磷脂为2%。
本发明组分有以下三种最佳的实现方案:
第一种最佳的实现方案为:羔羊代乳料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全脂奶粉为60%,鱼粉为10%,乳清粉为17%,猪油为10%,磷酸氢钙为1%,大豆卵磷脂为2%,在每80克的羔羊代乳料中添加有1.368克,氯化钠12克,硫酸铁2.721克,赖氨酸160克,氯化钴0.057克,蛋氨酸160,硫酸猛7.701,牧乐维他60克,硫酸锌8.163克,黄霉素4克,亚硒酸钠0.027克,胰蛋白酶3克,碘酸钾0.085克,淀粉酶4克。
第二种最佳的实现方案为:羔羊代乳料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全脂奶粉为40%,高蛋白豆粕为20%,鱼粉10%,乳清粉17%,猪油10%,磷酸氢钙0.6%,石粉为0.4%,大豆卵磷脂2%,在每80克的羔羊代乳料中添加有1.368克,氯化钠12克,硫酸铁2.721克,赖氨酸160克,氯化钴0.057克,蛋氨酸160,硫酸猛7.701,牧乐维他60克,硫酸锌8.163克,黄霉素4克,亚硒酸钠0.027克,胰蛋白酶3克,碘酸钾0.085克,淀粉酶4克,纤维素酶为1克。
第二种最佳的实现方案为:羔羊代乳料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全脂奶粉为40%,膨化大豆为20%,鱼粉10%,乳清粉17%,猪油10%,磷酸氢钙0.4%,石粉为0.6%,大豆卵磷脂2%,在每80克的羔羊代乳料中添加有1.368克,氯化钠12克,硫酸铁2.721克,赖氨酸160克,氯化钴0.057克,蛋氨酸160,硫酸猛7.701,牧乐维他60克,硫酸锌8.163克,黄霉素4克,亚硒酸钠0.027克,胰蛋白酶3克,碘酸钾0.085克,淀粉酶4克,纤维素酶为1克。
下面通过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试验一,本试验一对肉用羔羊超早期断奶代乳料配方筛选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与日粮
试验设四个组,分别为A、B、C、D。A、B、C三组分别饲喂Ⅰ、Ⅱ、Ⅲ号配方的代乳料,D组为自然哺乳组为对照组。试验组共选取30只白萨福克(♂)×小尾寒羊(♀)F1代羔羊,按照体重、年龄、品种、胎次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羔羊为10只,其中A、B、C组试验羊10日龄断奶后人工哺育。D组共有7只白头萨福克(♂)×小尾寒羊(♀)的羔羊,羔羊不断奶,随母羊哺乳。各组试羊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分组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羊分组情况
代乳料均以奶粉、豆粕、膨化大豆、鱼粉为主要蛋白源,以及动物性的能量饲料,其它组分相同,以上三种代乳料配方与养分含量见表2。
表2代乳料配方及养分含量(以风干样基础)
微量元素及其它成分:每100kg代乳料添加量(克)
硫酸铜(35.8%):1.7101,硫酸锌(35%):10.2042,赖氨酸:200
硫酸铁(30%):3.4012 ,亚硒酸钠(30%):0.0341 ,蛋氨酸:200
氯化钴(21.5%):0.0713 ,碘化钾(76.5%) :0.1062 ,
牧乐维他:75,硫酸猛 (31.8%):9.6263,氯化钠 :15,黄霉素:5 ,
胰蛋白酶:3.75,淀粉蛋白酶:5.00 ,纤维素酶:(B、C各1.25克)
注1:括号内为微量元素的含量。
1.2试验方法及测试指标
1.2.1饲养试验及消化试验
1.2.1.1试验羔羊的人工哺育及管理
羔羊为舍饲饲养,羊舍为全封闭双列式羊舍,避风、向阳、通风良好。试验前对羊舍地面、四壁、饲槽、水桶、羊栏用强力消毒灵溶液喷洒消毒。
人工哺乳组的羔羊,于9日龄之前食足初乳后的当天夜间断奶,10日龄开始人工哺乳。代乳料用37℃水以1:4稀释后饲喂,根据羔羊是否出现腹泻以及饲料采食情况逐渐减少日人工哺如次数与饲喂量,以促进羔羊瘤胃发育完全采食饲料,试验羊人工哺乳方案见表3;每天每次记录每只羔羊实际吮食代乳料的量。自10日龄开始通过挂草把和吊槽饲喂法引诱羔羊采食鲜草和全价羔羊开始颗粒料,均为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每天准确记录其采食量。
表3 试验羔羊的人工哺乳方案
羔羊日龄(d) | 饲喂次数(次/d) | 采食量(g/d) | 羔羊日龄(d) | 饲喂次数(次/d) | 采食量(g/d) |
10~15 | 5 | 150 | 36~45 | 2 | 100 |
16~25 | 4 | 160 | 46~55 | 1 | 50 |
26~35 | 3 | 150 | | | |
1.2.1.2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
羔羊分别在10、15、25、35、45日龄测定4组试验羊的体重、体高、体长及胸围,计算日增重(ADG)。
1. 2.1.3消化性能指标测定
采用全收粪、收尿法[3]在20~25日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代乳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饲粮中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脂肪(EE)、钙(Ca)、磷(P)等营养成分测定,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杨诗兴,1982)和《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杨胜,1993)分析方法分析。
1.4.2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消化代谢试验结束的最后1天,早上10:00(饲喂后4 h),从试验羊的颈静脉采血10ml,置于含有肝素钠的离心管中。立即将采集的血液在2000r/min离心15min,分离出血浆,立即置于-20℃的冰箱中保存,用于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尿素N,总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
1.4.3.2血浆中生化指标的分析方法
血浆尿素氮:采用二乙酰-比色法测定;血浆白蛋白:溴甲酚绿法;血浆总蛋白:采用双缩脲法(试剂盒来源同上);血浆总的氨基酸:采用比色法;血浆中游离脂肪酸:采用比色法。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5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分析
1. 6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分析
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中的one-wayANOV法对试验数据作单因子不等重复数方差分析,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格中的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讨论
2.1代乳料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表4、表5)
2.1.1对羔羊体增重的影响
表4各组羔羊在不同日龄时的平均体重 (kg)
日龄days | A(n=10) | B(n=10) | C(n=10) | D(n=7) |
10 | 5.57±1.21a | 5.71±0.93a | 5.66±1.01a | 5.20±0.63a |
15 | 6.23±1.17a | 6.28±0.97a | 6.25±0.98a | 5.93±0.77a |
25 | 7.45±1.14a | 7.22±1.15a | 7.25±0.95a | 7.18±0.65a |
35 | 9.09±1.37a | 8.77±1.27a | 8.68±0.79a | 8.64±0.79a |
45 | 12.00±1.27a | 11.65 ±1.70a | 11.42±1.20a | 10.96±1.12a |
55 | 15.65 ±1.69a | 14.87±2.52a | 14.61±1.34a | 12.48±2.01b |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大写或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4可知,各组试验羔羊在10、15、25、35、45日龄时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羔羊的同质性较好,这与孙进等(2003)报道的结果相一致;但55日龄时,D组体重显著低于A、B、C组(p<0.05),而A、B、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而表现出饲喂代乳料的后期补偿性生长效应。
从表5数据来看,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日增重不同。在羔羊年龄较低阶段,在10-15日龄时,A组的日增重稍低于D组,但A组与D组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D组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与A组之间、B组与C组之间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16-25日龄时,4组羔羊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D组的日增重稍高于B、C组,与A组相当;以上试验结果显示,在羔羊年龄较低阶段,代乳料A营养价值几乎与羊奶接近,完全可以替代羊奶作为早期断奶羔羊理想的代乳品,而代乳料B、C中用一定比例的植物性蛋白代替动物性蛋白,对羔羊消化道造成应激影响,其消化率较低,羔羊早期的生长性能不如代乳料A理想。在26-35日龄阶段,羔羊消化道的发育开始完善,消化道酶系不断健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各组代乳料的日增重均于D组无显著差异(p>0.05),
表5 羔羊不同阶段日增重
日龄days | A(n=10) | B(n=10) | C(n=10) | D(n=7) |
10-15 | 0.109±0.02ab | 0.094±0.02a | 0.098±0.01a | 0.121±0.02b |
16-25 | 0.122±0.02a | 0.098±0.05a | 0.100±0.02a | 0.125±0.04a |
26-35 | 0.164±0.07a | 0.155±0.03a | 0.143±0.05a | 0.146±0.05a |
36-45 | 0.292±0.05a | 0.288±0.07ab | 0.274±0.06ab | 0.233±0.05b |
46-55 | 0.365±0.08a | 0.323±0.09a | 0.319±0.06a | 0.151±0.12b |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且这一阶段羔羊慢慢开始采食颗粒料,采食量慢慢增多,B组与C组日增重超过或接近D组,说明羔羊已具备消化植物性饲料的能力。在36-45日龄A组、B组、C组的日增重均高于D组,其中A组的日增重最高,且A组与D组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其它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这一时期羔羊消化道及其消化酶发育日趋完善,对开食颗粒料的采食量增多,而代乳料的采食量逐渐减少,羔羊的瘤胃发育加速,其消化固体饲料的能力加强,而D组由于后期母乳的不足以及对对固体饲料的消化率差,因而增重不如试验组。到46-55日龄,试验组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组)(p<0.05),而A组、B组、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这一时期试验组羔羊发育良好,消化道及其消化酶系统发育完善,对颗粒料的采食量增大,这一时期主要以颗粒料为主,对代乳料的依赖性减弱,为成功断奶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照组羔羊由于母乳分泌的进一步减少以及瘤胃的发育缓慢,断奶应激加强,羔羊拉稀增多,消化性能差,因而导致其日增重下降。
2.1.2羔羊体高、体长及胸围的变化(表6)
从表6可以看出,从试验初期到55日龄各组羔羊的体高、体长及胸围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用代乳料饲喂羔羊,并没有阻碍羔羊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各试验组羔羊的同质性好,有利于羔羊的工厂化的生产。随着日龄的增加,各组羔羊的体高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于孙近(2003)用不同处理大豆蛋白源的代乳料饲喂早期断奶羔羊时对体高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相一致,但从体长的变化来说,55日龄A组与D组间体长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后期代乳料:
表6体高、体长、胸围的变化(cm)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而且试验各组发育均匀,整齐度高,有利于饲养和管理。从胸围的变化来看,10到15日龄时,各组的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而到25日龄D组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而A组、B组、C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各组间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从整个试验来看,饲喂代乳料,早期断奶的羔羊发育良好,与自然哺乳羔羊体尺发育一致,整齐度高,没有出现生长受阻的现象,便于管理及工厂化养羊。
2.2不同的代乳料对试验羔羊血浆指标的变化的影响(表7)
表7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变化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大写或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血浆中的尿素N水平可以反映代乳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以及瘤胃的发育水平,由表3可见,血浆中尿素N(PUN)的浓度依A组(153.49mg/L),C组(135.30mg/L),B组(102.9mg/L)的次序而降低的趋时,其中A组与B组间的血浆尿素N的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而可以看出,A组的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高于B组和C组,因而A组的羔羊的生长及发育均优于B组及C组,着一点可以从日增重中看出,在整个试验阶段,A组的生长和发育优于B组和C组;就瘤胃的发育来说,A组的瘤胃的发育好于B组和C组和D组。血浆中白蛋白、总蛋白、总的氨基酸以及血浆中总挥发性肢肪酸的浓度在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就血浆中白蛋白和血浆中总挥发性肢肪酸的浓度来说,A组有升高的趋势(19.01g/L),B组及C组依次减少,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3试验羔羊的腹泻发生情况
试验羔羊的腹泻主要发生在35日龄以前。在整个饲养试验期间的统计,A组中羔羊的腹泻为17%,而B组与C组分别为38%和33%。(不是脂肪问题,是植物性饲料的问题)这与J.I.C.Hobhkob等(1987)认为的结论相接近:对早期断奶的羔羊来说,代乳料中脂肪的水平决定着早期断奶羔羊的腹泻率。因此,他建议代乳品中脂肪的含量不低于30%,脂肪含量低,羔羊易拉稀。本试验代乳料中脂肪含量分别为:29.66%、21.75%、24.39%。
3小结
3.1代乳料A、B、C饲喂羔羊,55日龄时,各组试验羔羊的日增重与对照组(自然哺乳组)间的日增重、体格发育差异显著,因此,可以用代乳料A、代乳料B、代乳料C尤其是代乳料A作为早期断奶羔羊理想的代乳品。
3.2在人工哺育羔羊时,除了饲喂消化率高的代乳料以外,还应该给羔羊提供优质的青干草及羔羊的开始颗粒料,以便促进其瘤胃的发育和提高干物质的采食量。
3.3用代乳料饲喂羔羊并且实现羔羊的早期断奶是可行的,而且群体整齐,发育均匀。,提高母羊的繁殖率,缩短时代间隔,有助于羔羊的工厂化生产。
试验二, 不同处理大豆蛋白源哺育早期断奶羔羊的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大豆的处理
1.1.1膨化全脂大豆
全脂大豆膨化后粉碎至40目。
1.1.2 酸碱处理大豆粕
用0.05%氢氧化钠等量与豆粕粉混合,过夜,移入37℃恒温箱,保持7小时,用盐酸调至中性,晒干,粉碎至40目。
1.1.3不同处理大豆的养分含量
全脂大豆和豆粕经处理后的养分含量见表8。
表8 不同处理大豆的养分含量(干物质基础)%
1.2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于2002年7月15日—10月15日在宁夏优质肉羊科技示范园区羊场进行。
1.3试验设计与分组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设A、B、C、D四个组,A组试验羔羊哺以牛奶粉,为对照1组,B、C 组为处理组,B组试验羔羊哺以以膨化大豆为主要蛋白源的代乳料,C组试验羔羊哺以以酸碱处理大豆粕为主要蛋白源的代乳料,D组为自然哺乳组,为对照2组。试验共用24只萨福克(♂)×小尾寒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羔羊数为6只,其中A、B、C组试验羊4-7日龄断奶后人工哺育,D组羔羊不断奶,随母羊哺乳。
1.4代乳料配制
代乳料B、C分别以膨化大豆和酸碱处理大豆粕为主要蛋白源,其它组分相同,为少量动物性蛋白和动物性的能量饲料。以上三种代乳料养分含量实测值见表9。人工哺乳时代乳料与50℃水以1:4混合为喂时状态。
表9代乳料的养分含量(以风干样基础)
养分 Nurient | A组 Group A | B组Group B | C3组Group C |
粗蛋白质Protein % | 22.00 | 21.88 | 23.75 |
总能 GE MJ/kg | 18.87 | 21.55 | 21.88 |
钙 Ca % | 0.75 | 0.69 | 0.86 |
磷 P % | 0.45 | 0.40 | 0.48 |
1.5试验方法及测试指标
1.5.1饲养试验
1.5.1.1试验羔羊的人工哺育及管理
羊舍为半开放暖棚,避风、向阳、通风良好。试验前对羊舍地面、四壁、饲槽、水桶、羊栏用强力消毒灵溶液喷洒消毒。除代谢试验期间,羊舍铺以垫草。羔羊出现腹泻现象用土霉素粉治疗。
人工哺乳组的羔羊,于4-7日龄食足初乳后的当天夜间断奶,第二天开始人工哺乳,人工哺乳时要十分小心防止羔羊受呛。最初,每日哺乳5次,每次125ml。以后根据羔羊是否出现腹泻调整每次喂量,根据粗饲料采食情况逐渐减少日人工哺如次数到4次、3次、2次、1次以促进羔羊瘤胃发育完全采食粗饲料;人工哺乳时间:5次,6:30、10:30、14:30、18:30、22:30;4次,7:00、12:00、17:00、22:00;3次,6:30、14:30、22:30;2次,7:00、19:00;1次,7:00。自7日龄开始,除代谢试验期间,通过挂草把和吊槽饲喂法引诱羔羊采食鲜草和全价羔羊饲料。每次记录羔羊实际吮食代乳料的量,从羔羊比较明显采食鲜草和羔羊全价料时记录其采食量。
1.5.1.2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
从7日龄开始每10天早晨空腹测定4组试验羊的体重、体高、体长及胸围。
1.5.1.3试验羔羊腹泻发生的记录
每天记录每组发生腹泻的羔羊数。
1.5.2消化代谢试验
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全部收粪收尿法在17-22日龄A、B、C三组中进行,每组4只公羔羊分栏饲养,装以集粪袋和集尿瓶完全收集粪、尿。记录羔羊每天实际采食的代乳料量(以粉料计);每天收集代乳料样品,5天混合制成分析试样,以备分析。收集每天的粪、尿,取粪样的1/10放入玻璃瓶中,加入1:4的硫酸浸没,放入冰箱冷藏以备测氮用,剩余的粪样放入铝盒于70℃烘干,以供测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等用。5天的粪样混合均匀、制样。在收尿前,每个集尿瓶加10ml1:4的硫酸;按每日每只羔羊排尿量的1/10取尿样,倒入尿样瓶中,每次取样后加入10ml1:4的硫酸和5ml苯甲酸钠溶液。将尿样瓶放入冰箱中保存,以供测尿氮、钙、磷用。
代乳料及粪样的干物质、氮、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含量均用常规方法测定。
1. 7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分析
用SPSS统计软件包中的one-way ANOVA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用代乳料人工哺育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2.1.1体增重情况(见表10、11、图1)
表10羔羊在不同日龄时的体重
日龄days | A | B | C | D |
7 | 4.46±0.73a | 4.87±1.06a | 5.47±1.08a | 4.52±1.21a |
17 | 5.51±0.61a | 5.42±0.96a | 5.88±6.78a | 6.1±1.62a |
27 | 6.70±0.51a | 6.07±1.27a | 6.78±1.06a | 6.48±3.59a |
37 | 8.29±1.00a | 7.80±1.56a | 8.52±1.48a | 9.41±1.97a |
47 | 10.09±2.31a | 9.86±2.66a | 10.35±2.79a | 8.83±2.33a |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大写或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10可知试验羔羊各组分别在7、17、27、37、47日龄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同质性好,但从表4可知,在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羔羊日增重不同,在试验初期,即7-17日龄B、C组羔羊的日
表11羔羊不同阶段日增重
日龄days | A | B | C | D |
7-17 | 0.11±0.04ab | 0.06±0.04b | 0.04±0.02b | 0.15±0.06a |
18-27 | 0.12±0.05a | 0.07±0.05a | 0.09±0.02a | 0.07±0.02a |
28-37 | 0.16±0.07b | 0.17±0.05b | 0.17±0.09b | 0.26±0.06a |
38-47 | 0.18±0.07a | 0.21±0.09a | 0.18±0.06a | -0.03±0.01b |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增重显著低于D组(P<0.05),而A组羔羊的日增重稍低于D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哺育初期羔羊不适应以大豆蛋白为主要蛋白源的代乳料,人工哺育操作对羔羊也有应激,此时以奶粉作为代乳料效果比较好,这可能是因为牛奶粉中的蛋白质主要为酪蛋白与羊乳相同。18-27日龄4组试验羔羊日体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经过10多天的人工哺育A、B、C组羔羊已适应了代乳料,且习惯了人工哺育。在28-37日龄A、B、C组羔羊日增重较高为0.17kg/d,但显著低于D组(0.26±0.06kg/d),这可能是由于这一阶段羔羊的粗饲料采食量逐渐提高,出现应激所致。在38-47日龄阶段羔羊日增重提高均比较稳定,但D组却出现大的滑坡,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此阶段A、B、C组羔羊能哺以足量的代乳料,而且能采食一定量的青草与羔羊颗粒料,而D组羔羊母羊的泌乳量开始减少,未能及时采食的青草与羔羊颗粒料,则出现母乳与补饲料的交替应激。
图1给出了羔羊全试验期的累计体增重曲线,A组的体增重变化十分稳定,与日龄密切相关,7-47日龄的总增重量大于B、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的绝对增重分别为5.65±0.95、4.99±1.09和4.88±1.09。B、C组增重变化几乎一致,在7-27日龄增重比较平缓,之后增重速度加快,到47日龄有赶上A组的趋势。这与Sevi等(1999)研究的结果相似,Colvin和 Ramsey(1967)给犊牛喂以用处理大豆配制的代乳料也得到了基本相同的结果。D组增重变化有比较大的波动,在37日龄之前,总体来说增重迅速,之后趋于平缓,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自然哺乳羔羊的生长受母羊泌乳的影响比较大,在37日龄之前母乳基本能满足羔羊的生长需要,在37日龄之后,母乳不足,羔羊采食饲料不足,造成严重的断奶应激,而人工哺育羔羊可通过控制饲养管理条件,减少断奶应激,而维持羔羊较好的生长速度。
2.1.2试验羔羊体高、体长及胸围的变化(见表12)
表12 体高、体长、胸围的变化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D组羔羊自然哺乳,一只母羊哺育2两只羔羊,到47日龄时发育正常,从表5可以看出,47日龄时各组羔羊的体高、体长及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用代乳料哺育的羔羊没有引起生长停滞。随着日龄的增加,四组羔羊的体高变化较恒定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Volcani and Hasdai (1971)通过试验证明用用热处理大豆配制的代乳料与用乳制品配制的代乳料喂犊牛时初期的体高变化也无显著差异。但从体长的变化来说A、B组显然增加较快,C、D组体长的增加在个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从7-47日龄体长的总变化来看,A组体长增加显著高于C组(p<0.05)。从胸围的变化来看,从27日龄后,B组胸围变化一直显著低于D组(p<0.05),而C组在全期的胸围变化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情况说明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的代乳料对羔羊体长和胸围的增加是有影响的,从具体时间段分析,差异主要出现在17-27和37-47,这两个时间段正是羔羊逐渐增加粗料采食量而代乳料哺入量相对减少的时期,说明饲喂制度的转变对羔羊的发育时有影响的,但对全哺育期来说,这种阶段性的影响对羔羊最终的发育状况无影响。
2.2 17-22日龄试验羔羊对代乳料各养分的消化、代谢率
2.2.1羔羊对代乳料干物质与有机物的摄入与表观消化率(见表13)
表13试验羔羊对代乳料干物质与有机物的摄入与表观消化率
| A | B | C |
干物质食入量DM intake | 137.57±7.85a | 126.92±13.11a | 130.91±3.43a |
有机物食入量organism intake | 135.31±7.72a | 123.18±10.44a | 131.80±3.45a |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DM digestibility | 94.74±1.30a | 75.74±6.46b | 70.65±7.18ab |
有机物表观消化率Organism digestibility | 96.15±1.34a | 78.01±5.60b | 73.41±6.94c |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一般认为饲喂代乳品的羔羊在初期增重低与干物质进食量低有关,本研究羔羊代乳料的配制的主要依据是母乳养分构成和自然哺乳羔羊日吮乳量。傅启高等(1997)通过试验测得新疆细毛羊羔羊7-22日龄的日哺乳量为420g/d,相当于日干物质进食量大约为72g/d左右。为了防止腹泻的发生本试验羔羊干物质进食量控制在130g/d左右,前面的羔羊增重数据表明,这个干物质进食量比较适宜,腹泻发生率低,又有利于羔羊发育。A、B、C组羔羊食入的代乳料干物质与有机物差异不显著(p>0.05),奶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与有机物表观消化率都显著高于B、C组(p<0.0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B组高于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B组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组(p<0.05)。说明通过膨化处理,大豆有机物结构变得疏松,有利于羔羊消化;通过酸碱处理虽然有利于大豆粕蛋白的消化但其中的多糖和糖类结构紧密,通过消化道速度快,不宜消化,同时羔羊对其应激可能较大,但一月龄后,C组羔羊生长速度较快,说明在适应后羔羊对酸碱处理大豆粕的消化率有大的提高。傅启高等(1997)测得羔羊喂以用自然发酵、高压灭菌制成的代乳料2-3周龄有机物消化率为77.8%,与膨化大豆制成的代乳料的有机物消化率相似。
2.2.2 17-22日龄羔羊对牛奶粉、代乳料氮、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钙及磷表观消化率与代谢率(见表15)
从表7可知,奶粉提供的能量主要来自乳糖和乳脂,而代乳料B、C则主要来自于脂肪。三组对脂肪的消化率都很高,其中C组不如前两组;B、C组对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低于奶粉,这主要是由于初生动物消化道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大豆中的多糖(如淀粉等)和一些寡聚糖的消化率极低所致,姚录昆等(2000)测得12-17日龄新疆细毛羊羔羊对用发酵酸化高温处理的大豆粉制成的代乳料脂肪和糖消化率分别为81.6%和85.4%,前者低于本试验的结果,后者又高于本试验的结果。其他养分的食入量基本无差异,但奶粉中相应养分的消化率显著高与B、C组。B组氮消化率显著高于C组(P>0.05),但代谢率有无差异,说明经过酸碱处理提高了大豆蛋白的消化性,但同时也可能受某些氨基酸有影响,从而导致代乳料的氨基酸构成不理想,不利于其在体内的利用。B、C组钙的消化率极低,与奶粉相去甚远,这主要是由于,奶粉中的钙大部分来自乳酸钙,有利于幼畜利用,B、C组磷的消化代谢虽不如奶粉,但也比较理想。姚录昆等(2000)测得的钙、磷的消化率更低,这可能与羔羊的日龄有关。
表15试验羔羊17-22日龄各养分的食入量、表观消化率与代谢率 %
项目 Item | A | B | C |
氮食入量 N intake | 5.05±0.34a | 4.74±0.57a | 5.44±5.36a |
氮表观消化率 digestibility of N | 93.81±2.39A | 75.65±5.58bB | 83.47±1.93c |
氮代谢率 N retention | 75.81±7.02a | 46.08±9.80b | 46.07±12.8b |
粗脂肪食入量 EE intake | 11.53±0.76a | 32.36±3.84b | 35.75±3.84b |
粗脂肪表观消化率 EE digestibility | 96.24±0.45A | 90.66±1.62A | 84.40±6.76b |
无氮浸出物食入量 NFE intake | 17.11±1.13a | 9.83±1.17b | 9.21±0.27b |
无氮浸出物表观消化率NFE digestibility | 95.32±1.60a | 63.50±11.51b | 53.64±15.36b |
粗纤维食入量 CF intake | 0±0 | 1.88±0.21a | 3.81±0.13a |
粗纤维表观消化率 CF digestibility | 0±0 | 47.25±18.61a | 55.71±9.55a |
粗灰分食入量ASH intake | 8.95±0.95a | 19.19±1.67b | 11.35±0.35b |
粗灰分表观消化率ASH digestibility | 96.15±1.34a | 78.01±5.60b | 73.41±6.94b |
钙食入量Ca intake | 1.09±0.07a | 0.94±0.11a | 1.23±0.04b |
钙表观消化率 Ca digestibility | 82.01±5.81A | 40.95±12.45b | 36.52±12.24b |
钙代谢率 Ca retention | 81.25±5.2A | 39.44±12.29b | 35.49±11.91b |
磷食入量P intake | 0.65±0.04a | 0.54±0.07a | 0.69±0.02a |
磷表观消化率 P digestibility | 94.81±1.56A | 72.69±6.73b | 72.54±5.76b |
磷代谢率 P retention | 91.30±1.96A | 66.11±4.32b | 69.20±6.67b |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大写或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据Gaudreau and Brisson 等(1980)的研究植物性饲料在幼畜真胃中停留时间短,羔羊对奶粉中各养分消化率高的另一原因可能是其在羔羊胃中停留时间较长,有机会充分与消化酶接触。
2.2.3 17-22日龄饲喂代乳料时羔羊粪中的干物质含量
Gaudreau 和 Brisson(1980)将干物质含量的20%以上的犊牛粪视为正常粪便,在12%-20%之间的视为软粪,12%以下视为视为腹泻。这个标准也适用于羔羊,本试验代谢试验期间(即17-22日龄)哺以不同代乳料的羔羊的粪干物质列于表16,三组羔羊的粪属于正常。
表16哺以不同代乳料时羔羊的排粪量及粪中的干物质含量
| A(n=4) | B(n=4) | C(n=4) |
排粪量Excrement output(g/d) | 28.04±13.73A | 113.17±28.62b | 133.43±56.12b |
粪中干物质含量DM in excrement (%) | 28.86±7.94a | 27.11±4.90a | 30.20±5.45a |
Table8 Excrement output and DM content in excrement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注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P<0.05)。
1.3试验羔羊的腹泻发生情况
试验羔羊腹泻主要发生在28日龄以前。从图2可以发现A组腹泻主要发生在7-9日龄和17-22日龄,前者是刚开始人工哺育的时间,后者是代乳料哺喂量从25g/次加到30g/次的时间。B组在28日龄以前的腹泻发生较频繁,主要集中在7-14日龄、17-21日龄及26-28日龄;C组腹泻主要发生在21日龄前,腹泻羊只少。从腹泻发生的阶段分析,刚开始用代乳料或奶粉人工哺育羔羊时会发生腹泻,说明从自然哺乳转变为人工哺喂代乳料时羔羊有应激而发生腹泻,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适应,羔羊对膨化大豆的适应期相对较长;哺喂量加大时,应激效应又会反弹。从总体分析,羔羊对酸碱处理大豆的应激较弱。
Bush(1963)认为低脂肪的代乳料会引起腹泻,这可能是奶粉引起羔羊腹泻的原因。哺以膨化大豆为主要蛋白源的代乳料腹泻发生较哺喂以酸碱处理大豆为主要蛋白源的代乳料易发生腹泻,可能是由于酸碱处理的豆粕比膨化大豆抗胰蛋白酶活性大为降低。
3 小结
3.1羔羊27日龄前对以植物性蛋白为主的代乳料不适应,消化率低,对生长也有影响。但随着日龄的增加,羔羊一方面对代乳料有了适应性,另外其消化道酶体系逐渐健全,开始并逐渐增加对粗料的摄入,生长速度加快,到47日龄时达到或超过自然哺乳羔羊。
3.2 两处理组氨基酸平衡不如奶粉,所以为优化配方有待进一步去研究哺乳羔羊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大豆中无氮浸出物消化率低是影响其使用效果的不利因素之一,有待进一步研究。如用乳酸钙的形式添加钙将有利于钙的消化、吸收。
3.3 在人工哺育羔羊时,除了应用优质的代乳料外还应该注意利用绑草把和吊槽饲喂手段使羔羊尽早采食青草和羔羊颗粒料,促进其瘤胃的发育,提高其干物质采食量。
试验三,以乳源性蛋白源为主的代乳料对早期断奶羔羊生产性能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于2003年4月22日—6月7日在甘肃陇塬银洲靖远羔羊发展有限公司羊场进行。
1.2试验设计与分组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设四个组,分别为A、B、C、D。A、B、C三组分别饲喂1、2、3号配方的代乳料,D组为自然哺乳组为对照组。试验组共选取30只白头萨福克(♂)×小尾寒羊(♀)F1代羔羊,按照体重、年龄、品种、胎次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羔羊为10只,其中A、B、C组试验羊10-15日龄断奶后人工哺育。D组共有7只白头萨福克(♂)×小尾寒羊(♀)的羔羊几只母羊如何饲养。D组羔羊不断奶,随母羊哺乳。(增加羔羊分组体重表及显著性检验情况)
1.3代乳料配制
代乳料均以奶粉、豆粕、膨化大豆、鱼粉为主要蛋白源,以及动物性的能量饲料,其它组分相同,以上三种代乳料养分含量见表17。
人工哺乳时代乳料与37℃水以1:4混合为喂时状态。(此段移至饲养管理)
表17代乳料的养分含量(以风干样基础)
养分 | A组 | B组 | C3组 |
粗蛋白CP% | 23 .67 | 25.02 | 24.00 |
总量GE Mcal/kg | 5.56 | 5.27 | 5.19 |
钙 Ca % | 2.22 | 2.36 | 2.64 |
磷 P % | 0.68 | 0.68 | 0.73 |
微量元素添加情况
1.4试验方法及测试指标
1.4.1饲养试验
1.4.1.1试验羔羊的人工哺育及管理
羔羊为舍饲饲养,羊舍为半开放暖棚,避风、向阳、通风良好。试验前对羊舍地面、四壁、饲槽、水桶、羊栏用溶液什么溶液喷洒消毒。羔羊出现腹泻现象用土霉素粉加以治疗。D组羊如何饲养
人工哺乳组的羔羊,于10-15日龄食足初乳后的当天夜间断奶,第二天开始人工哺乳。最初,每日哺乳5次,每次30g(1:4何意)。以后根据羔羊是否出现腹泻调整每次喂量,根据粗饲料采食情况(采食量)逐渐减少日人工哺如次数到4次、3次、2次、1次以促进羔羊瘤胃发育完全采食粗饲料;人工哺乳时间:5次,6:30、10:30、14:30、18:30、22:30;4次,7:00、12:00、17:00、22:00;3次,6:30、14:30、22:30;2次,7:00、19:00;1次,12:00。每天每次记录每只羔羊实际吮食代乳料的量。自10日龄开始除消化代谢试验期间,通过挂草把和吊槽饲喂法引诱羔羊采食鲜草和全价羔羊开始颗粒料,均为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每天准确记录其采食量。D组羔羊如何补饲
1.4.1.2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
从10日龄开始每10天早晨空腹测定4组试验羊的体重、体高、体长及胸围。
1.4.1.3羔羊腹泻率的测定
每天记录每组发生腹泻的羔羊数,根据Gaudrcau和Brisson(1980)将干物质含量在20%以上的粪视为正常粪便,在12~20%之间视为软粪,12%以下为腹泻。(羊粪的干物质含量是否每天测定)
1.4.2血液的采集
在正试期(什么试验,羔羊的年龄)的最后一天以及试验(什么试验)按此段话的意思采了2次血,但后面只有一次的结果)结束的最后一天。在早上10:00(饲喂后4小时),从试羊的颈静脉采血10ml,置于含有肝素钠的离心管中。立即将采集的血液在2000x15min分离出血浆,立即置于-20℃的冰箱中保存,用于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尿素N,总的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
1.4.3样品处理及分析方法
1.4.3.1饲粮中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钙()、磷()等营养成分测定,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杨诗兴,1982)和《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杨胜,1993)分析方法分析。
1.4.3.2血浆中生化指标的分析方法
血浆尿素氮:采用二乙酰-比色法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血浆白蛋白: 溴甲酚绿法(试剂盒来源同上);
血浆总蛋白: 采用双缩脲法(试剂盒来源同上);
血浆总的氨基酸: 采用比色法(试剂盒来源同上);
血浆中游历脂肪酸: 采用比色法(试剂盒来源同上)。
1.5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分析
用SPSS统计软件包中的单因子不等重复数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讨论
2.1用代乳料人工哺育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表18、表19)
2.1.1体增重
表18各组羔羊在不同日龄时的平均体重 (kg)
日龄days | A(n=10) | B(n=10) | C(n=10) | D(n=7) |
10 | 5.57±1.21a | 5.71±0.93a | 5.66±1.01a | 5.20±0.63a |
15 | 6.23±1.17a | 6.28±0.97a | 6.25±0.98a | 5.93±0.77a |
25 | 7.45±1.14a | 7.22±1.15a | 7.25±0.95a | 7.18±0.65a |
35 | 9.09±1.37a | 8.77±1.27a | 8.68±0.79a | 8.64±0.79a |
45 | 12.00±1.27a | 11.65 ±1.70a | 11.42±1.20a | 10.96±1.12a |
55 | 15.65 ±1.69a | 14.87±2.52a | 14.61±1.34a | 12.48±2.01b |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大写或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表2方差分析是否为不等重复数
由表18可知,各组试验羔羊在10、15、25、35、45日龄时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羔羊的同质性较好,这与孙进等(2003)报道的结果相一致;但55日龄时,D组体重显著低于A、B、C组(p<0.05),而A、B、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而表现出饲喂代乳料的后期补偿性生长效应。
从表19数据来看,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日增重不同。在羔羊年龄较低阶段,在10-15日龄时,A组的日增重稍低于D组,但A组与D组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D组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与A组之间、B组与C组之间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16-25日龄时,4组羔羊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D组的日增重稍高于B、C组,与A组相当;以上实验结果显示,在羔羊年龄较低阶段,代乳料A营养价值几乎与羊奶接近,完全可以替代羊奶作为早期断奶羔羊理想的代乳品,而代乳料B、C中用一定比例的植物性蛋白代替动物性蛋白,对羔羊消化道造成应激影响,其消化率较低,试验组羔羊早期的生长性能不如代乳料A理想。在26-35日龄阶段,羔羊消化道的发育开始完善,消化道酶系不断健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各组代乳料的日增重均于D组无显著差异(p>0.05),
表19羔羊不同阶段日增重
日龄days | A(n=10) | B(n=10) | C(n=10) | D(n=7) |
10-15 | 0.109±0.02ab | 0.094±0.02a | 0.098±0.01a | 0.121±0.02b |
16-25 | 0.122±0.02a | 0.098±0.05a | 0.100±0.02a | 0.125±0.04a |
26-35 | 0.164±0.07a | 0.155±0.03a | 0.143±0.05a | 0.146±0.05a |
36-45 | 0.292±0.05a | 0.288±0.07ab | 0.274±0.06ab | 0.233±0.05b |
46-55 | 0.365±0.08a | 0.323±0.09a | 0.319±0.06a | 0.151±0.12b |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表19方差分析是否为不等重复数
且这一阶段羔羊慢慢采食开始颗粒料,且采食量慢慢增多,B组与C组日增重超过或接近D组,说明羔羊已具备消化植物性饲料的能力。在36-45日龄A组、B组、C组的日增重均高于D组,其中A组的日增重最高,且A组与D组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其它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这一时期羔羊消化道及其消化酶发育日趋完善,对开始颗粒料的采食量增多,而代乳料的采食量逐渐减少,羔羊的瘤胃发育加速,其消化固体饲料的能力加强,而D组由于后期母乳的不足以及对对固体饲料的消化率差,因而增重不如试验组。到46-55日龄,试验组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组)(p<0.05),而A组、B组、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这一时期试验组羔羊发育良好,消化道及其消化酶系统发育完善,对颗粒料的采食量增大,这一时期主要以颗粒料为主,对代乳料的依赖性减弱,为成功断奶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照组羔羊由于母乳分泌的进一步减少以及瘤胃的发育缓慢,
断奶应激加强,羔羊拉稀增多,消化性能差,因而导致其日增重下降。
2.1.2试验羔羊体高、体长及胸围的变化(表20)
从表4可以看出,从试验初期到55日龄各组羔羊的体高、体长及胸围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用代乳料饲喂羔羊,并没有阻碍羔羊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各试验组羔羊的同质性好,有利于羔羊的工厂化的生产。随着日龄的增加,各组羔羊的体高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于孙近(2003)用不同处理大豆蛋白源的代乳料饲喂早期断奶羔羊时对体高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相一致,但从体长的变化来说,55日龄A组与D组间体长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后期代乳料
表20体高、体长、胸围的变化(cm)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而且试验各组发育均匀,整齐度高,有利于饲养和管理。从胸围的变化来看,10到15日龄时,各组的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而到25日龄D组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而A组、B组、C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各组间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从整个试验来看,饲喂代乳料,早期断奶的羔羊发育良好,与自然哺乳羔羊体尺发育一致,整齐度高,没有出现生长受阻的现象,便于管理及工厂化养羊。
2.2不同的代乳料对试验羔羊血浆指标的变化的影响(表21)
表21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变化
注:同一行数字肩注有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大写或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血浆中的尿素N水平可以反映代乳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以及瘤胃的发育水平,由表19可见,血浆中尿素N(PUN)的浓度依A组(153.49mg/L),C组(135.30mg/L),B组(102.9mg/L)的次序而降低的趋时,其中A组与B组间的血浆尿素N的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而可以看出,A组的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高于B组和C组,因而A组的羔羊的生长及发育均优于B组及C组,着一点可以从日增重中看出,在整个试验阶段,A组的生长和发育优于B组和C组;就瘤胃的发育来说,A组的瘤胃的发育好于B组和C组和D组。血浆中白蛋白、总蛋白、总的氨基酸以及血浆中总挥发性肢肪酸的浓度在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就血浆中白蛋白和血浆中总挥发性肢肪酸的浓度来说,A组有升高的趋势(19.01g/L),B组及C组依次减少,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3试验羔羊的腹泻发生情况
试验羔羊的腹泻主要发生在35日龄以前。在整个饲养试验期间的统计,A组中羔羊的腹泻为17%,而B组与C组分别为38%和33%。(不是脂肪问题,是植物性饲料的问题)这与J.I.C.Hobhkob等(1987)认为的结论相接近:对早期断奶的羔羊来说,代乳料中脂肪的水平决定着早期断奶羔羊的腹泻率。因此,他建议代乳品中脂肪的含量不低于30%,脂肪含量低,羔羊易拉稀。本试验代乳料中脂肪含量分别为:29.66%、21.75%、24.39%。
3小结
3.1代乳料A、B、C饲喂羔羊,55日龄时,各组试验羔羊的日增重与对照组(自然哺乳组)间的日增重、体格发育差异显著,因此,可以用代乳料A、代乳料B、代乳料C尤其是代乳料A作为早期断奶羔羊理想的代乳品。
3.2在人工哺育羔羊时,除了饲喂消化率高的代乳料以外,还应该给羔羊提供优质的青干草及羔羊的开始颗粒料,以便促进其瘤胃的发育和提高干物质的采食量。
3.3用代乳料饲喂羔羊并且实现羔羊的早期断奶是可行的,而且群体整齐,发育均匀,提高母羊的繁殖率,缩短时代间隔,有助于羔羊的工厂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