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4041B - 内窥镜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34041B CN102834041B CN201180018309.8A CN201180018309A CN102834041B CN 102834041 B CN102834041 B CN 102834041B CN 201180018309 A CN201180018309 A CN 201180018309A CN 102834041 B CN102834041 B CN 1028340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ft knob
- endoscope
- main body
- operating portion
- endoscopic proced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A61B1/00068—Valve switch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内窥镜操作部具有弯曲操作旋钮(11、12)、设置在第1面(4f)上的第1开关按钮(21)、以及在第1面(4f)上与第1开关按钮(21)并列设置且位于与第1开关按钮(21)相比离弯曲操作旋钮(11、12)更远的远位侧的第2开关按钮(22),其中,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周侧面由嵌入部(7)覆盖,在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周,在嵌入部(7)的与第1开关按钮(21)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突出部(7t),该突出部(7t)与嵌入部(7)的其他部位(7a)相比向远离第1面(4f)的一侧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基端设置的内窥镜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中广泛利用内窥镜。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作为被检体的体腔内,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脏器,并且根据需要,使用插入到内窥镜所具有的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通道内的处置器械进行各种处置。
并且,在工业用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的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喷气式发动机内或工场的配管等被检体内,能够进行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的损伤和腐蚀等的观察或各种处置等检查。
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基端侧,设有由操作者把持且具有用于进行内窥镜的各种操作的按钮开关、杆、旋钮等的操作部。
具体而言,在操作部中,在插入部侧形成由操作者把持的把持区域,并且,在操作部中与把持区域相比远离插入部的区域中,设有对设于插入部中的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旋钮或弯曲操作杆、内窥镜的电源开关按钮、指示对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录像的释放开关按钮、指示使所拍摄的图像静止的冻结开关按钮、摄像单元的变焦开关按钮、送气送水操作用开关按钮、抽吸操作用开关按钮等各种操作部件。
这里,通常为了将插入部送出到被检体内,操作者例如右手把持插入部,所以,一般情况下,用左手把持操作部,利用左手的各手指对设于操作部中的上述各种操作部件进行操作。
但是,当在操作部中并列配置有开关按钮时,由于操作者一边观察由摄像单元拍摄的内窥镜图像一边进行内窥镜操作,所以无法一边观察操作部一边进行按钮操作,因此,例如存在如下问题:有时用左手手指按压与期望的操作开关按钮不同的开关按钮,即,有时对开关进行误操作。
鉴于这种问题,在日本特开2002-58629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7-84901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6-72837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通过在相邻的开关按钮的按钮之间设置壁部,利用壁部使操作者识别按钮的位置,防止了按钮的误按压。
但是,上述各种开关按钮内的若干个开关按钮有时设置在已知的开关箱中,该开关箱在操作部中设于该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相反侧的端部。并且,为了提高操作性,期望在开关箱的同一面上配置2个开关按钮。
但是,这样在开关箱的同一面上配置2个开关按钮,如上述日本特开2002-58629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7-84901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6-72837号公报所示在开关按钮之间设置壁部时,由于必须在开关箱的同一面上配置2个开关按钮和壁部,所以存在开关箱大型化、或者在空间上无法设置壁部的问题。
另外,鉴于这种问题,也考虑如下结构:通过使一个开关按钮与壁部之间以及另一个开关按钮与壁部之间的各空间变窄,在开关箱的同一面上以节省空间的方式配置2个开关按钮,但是,在使各开关按钮与壁部之间的空间变窄时,由于该空间难以进行清洗消毒,所以是不理想的。
并且,为了实现节省空间化,考虑减小各开关按钮的外径,但是,该情况下,与以往相比,存在如下问题:特别是对手指较粗的操作者来说,开关按钮的操作性降低。
进而,例如在操作部由左手把持的情况下,即,利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持从操作部的左侧面延伸出的已知的通用缆线的根部,利用其余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把持操作部的壳体的情况下,设于操作部右侧面的弯曲操作旋钮和设于开关箱正面的2个开关按钮由拇指操作,设于开关箱上表面和背面的开关按钮由食指和中指操作。
但是,当在设于开关箱正面的2个开关按钮之间设有壁部时,在利用拇指对弯曲操作旋钮进行操作后,在要利用移动的拇指对设于开关箱正面的2个开关按钮进行操作时,容易按压与弯曲操作旋钮接近的开关按钮,但是,存在由于壁部而非常难按压离弯曲操作旋钮较远的远位侧的开关按钮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和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内窥镜操作部以及内窥镜: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并列配置2个开关按钮,并且,不会降低开关按钮的操作性,能够防止开关按钮的误操作。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操作部的特征在于,具有:角度操作部件,其设置在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基端的内窥镜操作部中的操作部主体上,使设于所述插入部中的弯曲部弯曲;第1开关按钮,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主体的第1面上,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1操作;以及第2开关按钮,其在所述第1面上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并列设置,并且,位于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相比离所述角度操作部件更远的远位侧,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2操作,所述第2开关按钮形成为外径比所述第1开关按钮小,该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侧面被所述操作部主体的外装部件覆盖,在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在所述外装部件中的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与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其他部位相比,向远离所述第1面的一侧突出。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内窥镜操作部的特征在于,具有:角度操作部件,其设置在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基端的内窥镜操作部中的操作部主体上,使设于所述插入部中的弯曲部弯曲;第1开关按钮,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主体的第1面上,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1操作;以及第2开关按钮,其在所述第1面上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并列设置,并且,位于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相比离所述角度操作部件更远的远位侧,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2操作,从与所述操作部主体的所述第1面相邻且与所述第2面对置的第3面延伸出通用缆线,在拇指与食指之间夹持所述通用缆线的根部而单手把持所述操作部主体的状态下,所述第1开关按钮和所述第2开关按钮形成在所述第1面的由所述拇指操作的位置,该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侧面被所述操作部主体的外装部件覆盖,在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在所述外装部件中的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与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其他部位相比,向远离所述第1面的一侧突出。
另外,本发明的再一个方式的内窥镜操作部的特征在于,具有:角度操作部件,其设置在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基端的内窥镜操作部中的操作部主体上,使设于所述插入部中的弯曲部弯曲;第1开关按钮,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主体的第1面上,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1操作;以及第2开关按钮,其在所述第1面上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并列设置,并且,位于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相比离所述角度操作部件更远的远位侧,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2操作,所述第1开关按钮和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操作面形成为从所述第1面向所述角度操作部件侧倾斜设定角度,该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侧面被所述操作部主体的外装部件覆盖,在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在所述外装部件中的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与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其他部位相比,向远离所述第1面的一侧突出。
并且,另一个方式的内窥镜具有上述的内窥镜操作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操作部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从图1中的II方向观察图1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从图1、图2中的III方向观察图1、图2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从图1中的IV方向观察图1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从图1中的V方向观察图1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放大示出图1的内窥镜操作部中的第1开关按钮和第2开关按钮附近的局部立体图。
图7是示出通过操作者的左手把持图1的内窥镜操作部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以沿着图6中的VIII-VIII线的第2开关按钮为中心的内窥镜操作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示出使设于第2开关按钮外周的突出部向插入部侧延伸出设定长度的变形例的操作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到各部件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个部件的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在附图相互之间,当然也包含彼此的尺寸关系和比率不同的部分。
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操作部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从图1中的II方向观察图1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从图1、图2中的III方向观察图1、图2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从图1中的IV方向观察图1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从图1中的V方向观察图1的内窥镜的局部立体图。
并且,图6是放大示出图1的内窥镜操作部中的第1开关按钮和第2开关按钮附近的局部立体图,图7是示出通过操作者的左手把持图1的内窥镜操作部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图8是以沿着图6中的VIII-VIII线的第2开关按钮为中心的内窥镜操作部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所示,内窥镜100具有被插入被检体内的插入部2、在该插入部2的基端侧设置的内窥镜操作部(以下简称为操作部)1、从与该操作部1的后述的第1面1f相邻的第3面1t(参照图3、图4)延伸出的通用缆线3、在该通用缆线3的延伸端设置的未图示的连接器,构成主要部分。
在操作部1的操作部主体1h中,如图7所示,在插入部2侧形成有由操作者的左手L的腹部和无名指LM、小指LK把持的把持区域1r,在操作部主体1h中的与把持区域1r相比远离插入部2的方向(以下称为上方)的区域中设有各种操作开关。
具体而言,如图1~图7所示,在操作部主体1h中的远离插入部2的端部(以下称为上部)设有开关箱4。
如图1、图4~图7所示,在构成操作部主体1h的第1面1f的开关箱4的第1面4f上,设有进行内窥镜100的第1操作的第1开关按钮21、以及进行内窥镜100的第2操作的第2开关按钮22。
另外,作为第1开关按钮21,举出使用频度高的开关按钮、例如释放开关按钮,该释放开关按钮指示对设置在插入部2的前端内的未图示的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录像。
并且,作为第2开关按钮22,举出使用频度低的开关按钮、例如上述摄像单元的变焦开关按钮。即,该情况下,第1操作为图像的录像指示操作,第2操作为变焦操作。并且,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的结构、配置在后面叙述。
并且,在构成操作部主体1h的上表面1j的开关箱4的上表面4j,如图1~图7所示,例如设有对内窥镜100的电源进行接通断开的电源开关按钮23。
进而,在构成操作部主体1h的背面1b的开关箱4的背面4b,如图1~图7所示,例如设有对测光方式进行变更的隔膜开关按钮24。
另外,如图5所示,在开关箱4的上表面4j、背面4b,电源开关按钮23和隔膜开关按钮24分别从开关箱的中心e沿着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横向并列的一个方向Q,向远离后述的弯曲操作旋钮11、12的方向偏置设置即可。
这是因为,如图7所示,在利用左手L的拇指LO和食指LH夹持从操作部主体1h的第3面1t延伸出的通用缆线3的根部而由左手L把持操作部主体1h的情况下,电源开关按钮23和隔膜开关按钮24由食指LH操作。由此,在该把持方式中,在电源开关按钮23和隔膜开关按钮24沿着方向Q向远离弯曲操作旋钮11、12的方向偏置设置时,由于从各开关23、24到食指LH的距离缩短,所以容易利用食指LH进行操作。
如图1、图2、图4~图7所示,在与第1面1f相邻且与第3面1t对置的第2面1s中,在操作部主体1h的把持区域1r的上方、且比开关箱4更靠插入部2侧(以下称为下方)的部位,设有弯曲操作旋钮11、12,该弯曲操作旋钮11、12是使设于插入部2中的未图示的弯曲部弯曲的角度操作部件。
另外,作为角度操作部件,不限于旋钮,也可以是杆或开关按钮等其他操作部件。另外,如果开关箱4的第1面4f非常大,则角度操作部件也可以设置在第1面4f上。
弯曲操作旋钮11是进行转动操作以使上述弯曲部向上下方向弯曲的旋钮,构成为该转动位置通过转动位置固定杆14的操作来固定。
并且,弯曲操作旋钮12是进行转动操作以使上述弯曲部向左右方向弯曲的旋钮,构成为该转动位置通过转动位置固定把手13的操作来固定。
如图7所示,在利用左手L的拇指LO和食指LH夹持通用缆线3的根部而由左手L把持操作部主体1h的情况下,弯曲操作旋钮11、12由拇指LO操作。
如图1~图3、图5~图7所示,在操作部主体1h的背面1b,在把持区域1r的上方且开关箱4的下方的部位,例如设有指示使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图像静止的冻结开关按钮28、已知的送气送水操作用开关按钮26、抽吸操作用开关按钮27。
如图7所示,在利用左手L的拇指LO和食指LH夹持通用缆线3的根部而由左手L把持操作部主体1h的情况下,冻结开关按钮28、送气送水操作用开关按钮26、抽吸操作用开关按钮27由食指LH和中指LN操作。
接着,对第1开关按钮21、第2开关按钮22的配置和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图6所示,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在开关箱4的第1面4f上沿着一个方向Q并列设置,与第1开关按钮21相比,第2开关按钮22位于在一个方向Q上离弯曲操作旋钮11、12更远的远位侧。
并且,如图7所示,在利用左手L的拇指LO和食指LH夹持通用缆线3的根部而由左手L把持操作部主体1h的情况下,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在第1面4f上配置在由拇指LO操作的位置。
进而,如图7所示,在利用左手L的拇指LO和食指LH夹持通用缆线3的根部而由左手L把持操作部主体1h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配置在第1面4f上,且位于以拇指LO的根部P为中心的圆的外周R上。
由此,仅使拇指LO沿着一个方向Q移动,就能够通过拇指LO进行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的按下操作,所以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的按下操作容易。
并且,如图7所示,在利用左手L的拇指LO和食指LH夹持通用缆线3的根部而由左手L把持操作部主体1h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2开关按钮22配置在第1面4f上,且位于从拇指LO与通用缆线3接触的点G向操作部主体1h的延伸方向延伸出的线f的线上。另外,第2开关按钮22也可以配置在沿着一个方向Q比线f远离弯曲操作旋钮11、12的一侧。
如图4~图6所示,第1开关按钮21的外周侧面的一部分被构成开关箱4的第1面4f的外装部件覆盖,按压面21p露出。
并且,如图4~图6所示,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周侧面的一部分被构成开关箱4的第1面4f的外装部件覆盖。更具体而言,通过在形成于该外装部件上的嵌入部7内嵌入第2开关按钮22,覆盖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周侧面的一部分,按压面22p露出。
另外,第2开关按钮22也可以与第1开关按钮21同样,仅外周侧面的一部分被构成开关箱4的第1面4f的外装部件覆盖。
并且,在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周,在嵌入部7的一个方向Q上的与第1开关按钮21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突出部7t,该突出部7t与嵌入部7的其他部位7a相比向远离第1面4f的一侧突出。
突出部7t是如下部件:如图7所示,在利用左手L的拇指LO和食指LH夹持通用缆线3的根部而由左手L把持操作部主体1h的情况下,防止拇指LO对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的错误按压,并且,用于使在操作中无法观察操作部主体1h的操作者识别拇指LO的位置。
另外,不将突出部7t设置在第2开关按钮22的整个外周,而仅设置在嵌入部7的一个方向Q上的与第1开关按钮21对置的部位,这是因为,当突出部7t整周设置时,对与拇指LO较大的操作者来说,整周设置的突出部7t成为障碍,难以进行第2开关按钮22的按压操作。
并且,突出部7t的突出高度如图8所示那样设定。具体而言,在突出部7t的上表面7tc与第2开关按钮22的按压面22p的顶点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α、设于第2开关按钮22内的电子开关30的开关面30a与第2开关按钮22的开关接通断开面22k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β的情况下,只要α≦β即可。即,上表面7tc比从按压面22p的顶点减去β而得到的值高即可。
这是因为,如果α≦β,则在使拇指LO沿方向Q从第1开关按钮21滑动到突出部7t时,即使误接触按压面22p的顶点而将按压面22p按压到上表面7tc,接通断开面22k也不会接通开关面30a,如果采用该结构,则能够有效防止第2开关按钮22的误按压。
另外,以上结构在第1开关按钮21中也是同样的。即,虽然在第1开关按钮21的外周没有突出部,但是,在第1开关按钮21的按压面21p的顶点与设于第2开关按钮22外周的突出部7t的上表面7tc的间隔被设定为α’、设于第1开关的按钮21内的电子开关的开关面与第1开关按钮21的开关接通断开面的间隔被设定为β’的情况下,如果α’≦β’,则能够有效防止在使拇指LO沿方向Q从第2开关按钮22滑动到突出部7t时的第1开关按钮21的误按压。
并且,如图6所示,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径N2形成为比第1开关按钮21的外径N1小(N1>N2)。
具体而言,第1开关按钮21的外径N1形成为与现有的释放开关按钮相同的大小,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径N2形成为比现有的释放开关按钮稍小。
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由于对第1开关按钮21分配例如释放功能这样的使用频度高的按钮功能,所以当减小第1开关按钮21的外径N1时,与以往相比,使用便利性降低,但是,由于第2开关按钮22被分配例如变焦功能这样的使用频度较低的按钮功能,所以即使减小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径N2,对使用便利性也没有太大影响。
还因为,由于开关箱4的第1面4f的面积有限,所以为了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设置2个开关按钮21、22,不得不使使用频度低的按钮小型化。
由此,假设在能够确保第1面4f的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径N2比第1开关按钮21的外径N1小。
并且,如图5的箭头c、d所示,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在开关箱4的第1面4f上位于如下位置:按压面21p、22p从第1面4f向弯曲操作旋钮11、12侧倾斜设定角度θ、例如7°。
这是因为,如图7所示,在利用左手L的拇指LO和食指LH夹持通用缆线3的根部而由左手L把持操作部主体1h的情况下,在利用拇指LO对弯曲操作旋钮11、12进行操作后,在使拇指LO沿方向Q移动而进行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的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在按压面21p、22p位于从第1面4f向弯曲操作旋钮11、12侧倾斜设定角度θ的位置时,由于拇指LO从弯曲操作旋钮11、12到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的移动距离缩短,所以容易进行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的按下操作。
还因为,如图7所示,在利用左手L的拇指LO和食指LH夹持通用缆线3的根部而由左手L把持操作部主体1h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由于拇指LO在G点与通用缆线3接触,所以特别是在第2开关按钮22中,向弯曲操作旋钮11、12侧倾斜时,容易进行第2开关按钮22的按下操作。
并且,如图1所示,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位于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h的延伸方向从开关箱4的第1面4f倾斜设定角度的位置,如线a、b所示,第2开关按钮22位于比第1开关按钮21更朝向操作部主体1h的延伸方向倾斜的位置。即,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向操作部主体1h的延伸方向的倾斜角度分别不同。
进而,与第1开关按钮21相比,第2开关按钮22从开关箱4的第1面4f突出较高。即,按压面22p位于比按压面21p高的位置。
这是因为,如图7所示,在利用左手L的拇指LO和食指LH夹持通用缆线3的根部而由左手L把持操作部主体1h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关于位于线f上或位于与线f相比沿方向Q远离弯曲操作旋钮11、12的一侧的第2开关按钮22,在操作时,拇指LO在G点与通用缆线3接触,但是,假设当第2开关按钮22形成为与第1开关按钮21相同的高度、或者以相同角度向操作部主体1h的延伸方向倾斜时,与拇指LO到第1开关按钮21的距离相比,拇指LO到第2开关按钮22的距离较远,所以难以按压第2开关按钮22。
由此,通过使第2开关按钮22高于第1开关按钮21,或者使第2开关按钮22比第1开关按钮21更朝向操作部主体1h的延伸方向倾斜,具有拇指LO容易到达第2开关按钮22的效果。
并且,如上述图4所示,在使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在开关箱4的第1面4f上位于以拇指LO的根部P为中心的圆的外周R上的情况下,当与上述说明相反使第2开关按钮22的位置低于第1开关按钮21的位置时,在使对弯曲操作旋钮11、12进行操作后的拇指LO沿方向Q移动而对第2开关按钮22进行操作时,可能误按下第1开关按钮21。
由此,第2开关按钮22必须高于第1开关按钮21,但是,如果将上述突出部7t设置在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周,则如上所述,能够防止误按压,所以第2开关按钮22的按压面22p和第1开关按钮21的按压面21p也可以是相同高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周,在嵌入部7的一个方向Q上的与第1开关按钮21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突出部7t,该突出部7t与嵌入部7的其他部位7a相比向远离第1面4f的一侧突出。
由此,在利用拇指LO对弯曲操作旋钮11、12、第1开关按钮21、第2开关按钮22进行操作的结构中,通过突出部7t,即使操作者不观察操作部主体1h,在弯曲操作旋钮11、12的操作后,也能够容易地识别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按钮的误按压。
并且,在现有结构中,由于在开关按钮之间设有误按压防止用的壁,所以,必须确保一个开关按钮与壁之间的空间以及另一个开关按钮与壁之间的空间,无法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设置2个开关按钮,但是,根据本结构,由于作为壁部的突出部仅是覆盖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周侧面的嵌入部7的突出部7t,所以,只要确保第1开关按钮21、第2开关按钮22和嵌入部7的空间即可,因此,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沿方向Q在开关箱4的第1面4f上并列设置2个开关按钮21、22。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对接近弯曲操作旋钮11、12的第1开关按钮21分配使用频度高的功能,对位于在方向Q上离弯曲操作旋钮11、12较远的远位侧的第2开关按钮22分配使用频度低的功能。
并且,示出了第1开关按钮21的外径N1为与现有的释放开关按钮的外径相同的大小,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径N2形成为比外径N1小。
由此,能够确保被分配使用频度高的释放按钮功能的第1开关按钮21的操作性与以往相同。但是,由于使用频度低的第2开关按钮22形成有突出部7t,进而外径N2形成得较小,所以难以按压按钮22,与以往相比,操作性降低,但是,由于第2开关按钮22被分配使用频度低的功能,所以操作的机会很少,因此,能够使操作性的降低为最低限度。
并且,在嵌入部7中,突出部7t仅形成在与第1开关按钮21对置的部位,由此,与整周形成突出部7t的情况相比,防止了难以按压第2开关按钮22的情况。
如上所述,能够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操作部1: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并列配置2个开关按钮21、22,并且,不会降低开关按钮21、22的操作性,能够防止开关按钮21、22的误操作。
另外,下面使用图9示出变形例。图9是示出使设于第2开关按钮外周的突出部向插入部侧延伸出设定长度的变形例的操作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如图9所示,在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周,在嵌入部7的一个方向Q上的与第1开关按钮21对置的部位,与嵌入部7的其他部位7a相比向远离第1面4f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7t也可以形成为,在开关箱4的第1面4上,向插入部2侧延伸出规定长度w。
由此,如图7所示,在利用左手L的拇指LO和食指LH夹持通用缆线3的根部而由左手L把持操作部主体1h的情况下,即使是拇指LO较短的操作者,由于拇指LO能够与突出部7t接触,所以能够识别突出部7t,因此,容易得知向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中的哪个开关按钮伸出手指即可,因此,能够防止开关按钮21、22的误按压。
并且,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突出部仅形成在第2开关按钮22的外周的一部分中,所以当使拇指LO长时间接触突出部7t时、或者使拇指LO多次接触突出部7t时,有时感觉到疼痛,但是,如图9所示,通过使突出部7t的表面积大于本实施方式的表面积,能够分散对拇指LO的压力,由此,能够减少与突出部7t接触的拇指LO的疼痛。
另外,其他效果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同。
并且,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第1开关按钮21用作释放开关按钮,将第2开关按钮22用作变焦开关按钮,进而,将开关按钮23用作电源开关按钮,将开关按钮24用作隔膜开关按钮,将开关28用作冻结开关,但是不限于此,当然可以按照期望的方式分配开关的功能,以使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优良。但是,该情况下,优选对第2开关按钮22分配使用频度低的按钮。
进而,示出了在操作部主体中,角度操作部件设置在第2面1s上,第1开关按钮21和第2开关按钮22设置在第1面1f上,但是,它们也可以设置在同一面上。但是,该情况下,角度操作部件、第1开关按钮21、第2开关按钮22需要横向并列配置,第2开关按钮22需要设置在离角度操作部件较远的远位侧。
本申请以2010年4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096201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7)
1.一种内窥镜操作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操作部具有:
角度操作部件,其设置在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基端的内窥镜操作部中的操作部主体上,使设于所述插入部中的弯曲部弯曲;
第1开关按钮,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主体的朝向通用线缆的延伸方向的第1面上,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1操作;以及
第2开关按钮,其在所述第1面上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沿着与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并列设置,并且,位于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相比离所述角度操作部件更远的远位侧,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2操作,
所述第2开关按钮形成为外径比所述第1开关按钮小,该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侧面被所述操作部主体的外装部件覆盖,在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在所述外装部件中的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与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其他部位相比,向远离所述第1面的一侧突出。
2.一种内窥镜操作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操作部具有:
第1开关按钮,其设置在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基端的内窥镜操作部中的操作部主体的朝向通用线缆的延伸方向的第1面上,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1操作;
角度操作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主体中的与所述第1面相邻的第2面上,使设于所述插入部中的弯曲部弯曲;以及
第2开关按钮,其在所述第1面上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沿着与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并列设置,并且,位于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相比离所述角度操作部件更远的远位侧,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2操作,
从与所述操作部主体的所述第1面相邻且与所述第2面对置的第3面延伸出通用缆线,在拇指与食指之间夹持所述通用缆线的根部而单手把持所述操作部主体的状态下,所述第1开关按钮和所述第2开关按钮形成在所述第1面的由所述拇指操作的位置,该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侧面被所述操作部主体的外装部件覆盖,在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在所述外装部件中的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与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其他部位相比,向远离所述第1面的一侧突出。
3.一种内窥镜操作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操作部具有:
角度操作部件,其设置在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基端的内窥镜操作部中的操作部主体上,使设于所述插入部中的弯曲部弯曲;
第1开关按钮,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主体的朝向通用线缆的延伸方向的第1面上,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1操作;以及
第2开关按钮,其在所述第1面上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沿着与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并列设置,并且,位于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相比离所述角度操作部件更远的远位侧,进行所述内窥镜的第2操作,
所述第1开关按钮和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操作面形成为从所述第1面向所述角度操作部件侧倾斜设定角度,该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侧面被所述操作部主体的外装部件覆盖,在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在所述外装部件中的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与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其他部位相比,向远离所述第1面的一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内窥镜操作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主体中的与所述第1面相邻的第2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操作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开关按钮嵌入在形成于所述外装部件中的嵌入部内,
所述突出部形成在所述嵌入部的与所述第1开关按钮对置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操作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面上,所述突出部形成为从所述第2开关按钮的外周向所述插入部侧延伸出规定长度。
7.一种内窥镜,其具有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操作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96201 | 2010-04-19 | ||
JP2010-096201 | 2010-04-19 | ||
PCT/JP2011/058802 WO2011132544A1 (ja) | 2010-04-19 | 2011-04-07 | 内視鏡操作部、内視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34041A CN102834041A (zh) | 2012-12-19 |
CN102834041B true CN102834041B (zh) | 2015-05-20 |
Family
ID=44834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8309.8A Active CN102834041B (zh) | 2010-04-19 | 2011-04-07 | 内窥镜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012780A1 (zh) |
EP (1) | EP2561794B1 (zh) |
JP (1) | JP5054250B2 (zh) |
CN (1) | CN102834041B (zh) |
WO (1) | WO20111325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02032B2 (ja) * | 2013-03-05 | 2015-04-15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WO2015087814A1 (ja) | 2013-12-13 | 2015-06-1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孔内導入装置用の操作部及び孔内導入装置 |
EP3081142A4 (en) * | 2013-12-13 | 2017-09-06 | Olympus Corporation | Operation section for in-aperture introduction device and in-aperture introduction device |
CN106793924B (zh) * | 2015-01-26 | 2018-11-27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JP6177491B2 (ja) * | 2015-08-18 | 2017-08-0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WO2018154824A1 (ja) * | 2017-02-22 | 2018-08-3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操作部およびこれを具備する内視鏡 |
JP1687211S (zh) * | 2020-11-18 | 2021-06-07 | ||
JP1687212S (zh) * | 2020-11-18 | 2021-06-07 | ||
USD1047142S1 (en) * | 2021-08-31 | 2024-10-15 | Evoendo, Inc. | Endoscope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31478C (zh) * | 2005-08-09 | 2008-11-12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43161A (en) * | 1978-03-17 | 1981-01-06 | Seaquist Valve Co., Div. Of Pittway Corp. | Continuous spray button |
JPS5672837A (en) | 1979-11-19 | 1981-06-17 | Olympus Optical Co | Air ventilation apparatus of endoscope |
JPS5784901U (zh) | 1980-11-13 | 1982-05-26 | ||
JPS58102421A (ja) * | 1981-12-14 | 1983-06-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押釦スイツチ |
US4868644A (en) * | 1987-04-01 | 1989-09-19 | Olympus Optical Co. | Electronic endoscope with solid state imaging device |
JPH0740982Y2 (ja) * | 1987-04-14 | 1995-09-20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カメラ |
US4943695A (en) * | 1988-01-05 | 1990-07-24 | Gannett Co., Inc.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a push button on a newspaper vending machine |
US4979497A (en) * | 1989-06-06 | 1990-12-2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ndoscope |
JP3631314B2 (ja) * | 1995-12-27 | 2005-03-23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H1156754A (ja) * | 1997-08-18 | 1999-03-02 | Asahi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の操作部 |
JP2000267170A (ja) * | 1999-03-19 | 2000-09-2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防水型カメラ |
JP3729322B2 (ja) * | 2000-02-03 | 2005-12-21 |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 内視鏡の手元操作部 |
JP2002025385A (ja) * | 2000-07-07 | 2002-01-25 | Asahi Optical Co Ltd |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及び内視鏡操作装置 |
JP4716549B2 (ja) | 2000-08-22 | 2011-07-06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内視鏡 |
JP3600194B2 (ja) * | 2000-10-02 | 2004-12-0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2004195030A (ja) * | 2002-12-19 | 2004-07-15 | Pentax Corp | 内視鏡関連品および内視鏡 |
JP4598410B2 (ja) * | 2003-05-27 | 2010-12-1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US6981945B1 (en) * | 2004-11-12 | 2006-01-03 | Artann Laboratories, Inc. | Colonoscope handgrip with force and torque monitor |
JP5137357B2 (ja) * | 2006-08-23 | 2013-02-06 | Hoya株式会社 | 電子内視鏡の操作部 |
JP5312895B2 (ja) | 2008-10-14 | 2013-10-09 | Ntn株式会社 | 流体軸受装置 |
USD649244S1 (en) * | 2010-07-30 | 2011-11-22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Portion of an endoscope |
-
2011
- 2011-04-07 CN CN201180018309.8A patent/CN102834041B/zh active Active
- 2011-04-07 WO PCT/JP2011/058802 patent/WO20111325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07 JP JP2012511609A patent/JP5054250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4-07 EP EP11771880.9A patent/EP256179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2
- 2012-09-12 US US13/612,029 patent/US2013001278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31478C (zh) * | 2005-08-09 | 2008-11-12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1132544A1 (ja) | 2013-07-18 |
EP2561794A4 (en) | 2014-03-19 |
WO2011132544A1 (ja) | 2011-10-27 |
JP5054250B2 (ja) | 2012-10-24 |
US20130012780A1 (en) | 2013-01-10 |
EP2561794B1 (en) | 2017-06-21 |
EP2561794A1 (en) | 2013-02-27 |
CN102834041A (zh) | 2012-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34041B (zh) | 内窥镜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 |
ES2884356T3 (es) | Sistema de endoscopia robótico flexible mejorado | |
US9380996B2 (en) | Ultrasound endoscope | |
US11534055B2 (en) | Bending portion for endoscope, bending piece of bending portion for endoscope, endoscope, and injection molding mold for bending piece of bending portion for endoscope | |
JP6395989B1 (ja) | 医療器具 | |
JP6395973B1 (ja) | 内視鏡操作部およびこれを具備する内視鏡 | |
JP2022528239A (ja) | 内視鏡装置及び関連方法 | |
JP2010012079A (ja) | 内視鏡 | |
JP6017742B1 (ja) | 内視鏡操作部および内視鏡 | |
CN105813539B (zh) | 用于内窥镜用引导部件的保持机构和内窥镜 | |
US9339168B2 (en) | Endoscope operation portion structure | |
JP5401382B2 (ja) | 内視鏡 | |
CN104703530B (zh) | 内窥镜 | |
US20220240753A1 (en) | Insertion instrument | |
JP2021533927A (ja) | 多経路の低侵襲経路用内視鏡 | |
JP7141963B2 (ja) | 内視鏡 | |
US20210100433A1 (en) | Distal end hood, endoscope, and observation method using endoscope | |
JP7282240B2 (ja) | 内視鏡 | |
US20220257090A1 (en) | Insertion device and operation portion of insertion device | |
US11419489B2 (en) | Cleaning tool for insertion instrument | |
CN117617869A (zh) | 内窥镜操作部及内窥镜 | |
CN118019482A (zh) | 内窥镜 | |
JP2019010363A (ja) | 内視鏡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 | |
US20160174815A1 (en) | Introduction device | |
CN106793924A (zh) | 内窥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