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0542B - 偏光片、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偏光片、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0542B
CN102830542B CN201210333004.2A CN201210333004A CN102830542B CN 102830542 B CN102830542 B CN 102830542B CN 201210333004 A CN201210333004 A CN 201210333004A CN 102830542 B CN102830542 B CN 102830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ete
protective seam
polarisation rete
viscou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30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0542A (zh
Inventor
朱剑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330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30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30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0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0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05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片,包括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上的偏光膜层,所述偏光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在所述基底上的位置与液晶盒中多个显示面板的位置分别对应,每个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相应地,还提供应用所述偏光片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所述偏光片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所述偏光片应用于液晶成盒工艺中可极大地减少偏光片的贴附次数及贴附时间。

Description

偏光片、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光片、应用所述偏光片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所述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一般包括阵列(Array)工艺、液晶成盒(Cell)工艺以及模组(Module)工艺。
现有的液晶成盒工艺中,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贴合后形成的液晶盒需按一定尺寸切割成多个显示面板,且经研磨、清洗等程序后再在所述多个显示面板的上下表面各贴附一层偏光片,这是因为玻璃(即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中的基底材料)的切割工艺是利用微刀轮切入脆性的玻璃中,根据应力的作用进行滑切和分裂,而偏光片不是由脆性材料制成,而是由有机弹性材料制成,无法利用应力进行切割。即,如果先在液晶盒上下两侧贴附整张的偏光片再将所述整张的偏光片与液晶盒一起切成多个显示面板,则无法完成玻璃的切割工艺(如果采用粗暴的裁切偏光片的方法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则会损伤玻璃)。也就是说,若所述液晶盒需切割成n个显示面板,就需要贴附2n次偏光片,而每贴附一次偏光片就需要耗费5~10秒,可见,当贴附偏光片的次数较多时,需耗费的时间也较多,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当然,除液晶显示面板外,其他显示面板贴附偏光片时也会存在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贴附次数及贴附时间的偏光片、应用所述偏光片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所述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偏光片包括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上的偏光膜层,所述偏光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在所述基底上的位置与液晶盒中多个显示面板的位置分别对应,每个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
优选的是,所述基底包括粘性部和失粘部,所述粘性部采用多个,每个粘性部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每个粘性部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所述粘性部采用粘性材料制成,所述失粘部采用脆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偏光片还包括表面保护层和/或剥离层;所述表面保护层设置在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所述剥离层设置在基底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表面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且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用于增加透射光强度、或用于增加反射光强度、或用于补偿光学相位差、或者用于既增加透射光强度又增加反射光强度;所述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依次设置在偏光膜层与基底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粘性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所述功能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功能膜层,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与同一个单元偏光膜层对应的单元第一粘性层和单元功能膜层依次设置在该单元偏光膜层与基底之间,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偏光片还包括表面保护层,和/或,第二粘性层及剥离层;所述表面保护层设置在偏光膜层与基底之间;所述第二粘性层设置在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所述剥离层设置在第二粘性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表面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与所述基底之间,且所述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所述第二粘性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所述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用于增加透射光强度、或用于增加反射光强度、或用于补偿光学相位差、或者用于既增加透射光强度又增加反射光强度;所述第一粘性层设置在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所述功能膜层设置在第一粘性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粘性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所述功能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功能膜层,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所述每个单元功能膜层设置在所述单元第一粘性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功能膜层为增透膜、反射膜、相位补偿膜或半透半反膜。
优选的是,所述偏光片还包括分别贴附在偏光膜层两侧的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和第二偏光膜保护层。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所述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所述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与同一个单元偏光膜层对应的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及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分别贴附在该单元偏光膜层的两侧,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每两个所述单元偏光膜层之间的距离为5mm~20mm。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液晶盒两侧分别贴附一个上述的偏光片;
2)将完成步骤1)的液晶盒分割成多个显示面板。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基底上设置偏光膜层;
2)将所述偏光膜层分割成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并使得每个单元偏光膜层在所述基底上的位置与液晶盒中多个显示面板的位置分别对应,且使每个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
优选的是,所述基底采用粘性材料制成;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A.使基底上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对应的部分失去粘性。
优选的是,所述基底采用能够固化的粘性材料制成;所述步骤A中使所述基底部分失去粘性的方法为:使所述基底上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对应的部分固化而失去粘性。
优选的是,所述基底采用经紫外线照射后能够固化的粘性材料制成;所述步骤A中使所述基底部分失去粘性的方法为:采用紫外线照射所述基底上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对应的部分,使该部分基底发生紫外光固化而失去粘性。
优选的是,所述基底采用聚丙烯酸酯制成;所述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185nm~280nm。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设置表面保护层;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表面保护层分割成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使得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和/或,
所述步骤1)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基底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设置第一剥离层。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之前且步骤A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偏光膜层与基底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为增透膜、反射膜、相位补偿膜或半透半反膜;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第一粘性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将所述功能膜层分割成多个单元功能膜层,使得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偏光膜层与基底之间设置表面保护层;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表面保护层分割成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使得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所述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和/或,
所述步骤1)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设置第二粘性层,在所述第二粘性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设置第一剥离层;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第二粘性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将所述第一剥离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剥离层,使得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及每个单元第一剥离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所述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和每个单元第一剥离层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3):将所述多个单元第一剥离层分别从所述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上剥离,然后在所述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设置第二剥离层。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依次设置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为增透膜、反射膜、相位补偿膜或半透半反膜;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第一粘性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将所述功能膜层分割成多个单元功能膜层,使得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偏光膜层两侧分别贴附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和第二偏光膜保护层;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将所述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使得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所述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偏光片以及采用本发明所述偏光片制作方法制成的偏光片用于在个片切断工序(即将液晶盒切割成多个显示面板的工艺)之前分别贴附在液晶盒的上下两侧,然后再进行个片切断工序就完成了液晶成盒工艺,也即在液晶成盒工艺中只需贴附两次偏光片即可。而现有技术中需在个片切断工序之后再将裁切好的与显示面板尺寸相适应的多个偏光片分别贴附在多个显示面板上下两侧以完成液晶成盒工艺,也即在液晶成盒工艺中需要贴附偏光片的次数等于所述显示面板数量的两倍。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极大地减少了偏光片贴附次数,因而也极大地减少了偏光片贴附时间,加快了液晶产品的制造速度,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应地降低了液晶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述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偏光片的制作方法中在偏光膜层两侧分别贴附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和第二偏光膜保护层之后的偏光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在图2所示第一偏光膜保护层上贴附表面保护层之后的偏光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使基底部分失去粘性的方法示意图;
其中,图4(a)为对贴附有第一剥离层的基底的一部分进行紫外固化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俯视图;
图5为在图3所示第二偏光膜保护层上依次贴附经紫外固化后的基底和第一剥离层之后的偏光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所述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偏光片的制作方法中依次将基底、表面保护层、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偏光膜层以及第二偏光膜保护层贴合后的偏光片结构示意图;
图8为在图7所示的偏光片中第二偏光膜保护层上依次贴附第二粘性层和第一剥离层之后的偏光片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对图8所示表面保护层、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偏光膜层、第二偏光膜保护层、第二粘性层以及第一剥离层进行纵向切割后的偏光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将图9所示第一剥离层剥离之后的偏光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表面保护层;1a-单元表面保护层;2-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3-偏光膜层;3a-单元偏光膜层;4-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5-基底;5a-粘性部;5b-失粘部;6-第一剥离层;6a-单元第一剥离层;7-第二粘性层;7a-单元第二粘性层;8-第二剥离层;9-遮挡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偏光片、应用所述偏光片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所述偏光片的制作方法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包括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上的偏光膜层,所述偏光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在所述基底上的位置与液晶盒中多个显示面板(液晶盒可分割成多个显示面板,此处所述液晶盒还未进行切割)的位置分别对应,每个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且大于对应的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显示面板可分为有效显示区域(A/A,active area)和外围区域)的面积。优选每两个所述单元偏光膜层3a之间的距离为5mm~20mm。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液晶盒上下两侧分别贴附一个上述的偏光片;
s102.将完成步骤s101的液晶盒分割成多个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同时还提供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201.在基底上设置偏光膜层;
s202.将所述偏光膜层分割成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并使得每个单元偏光膜层在所述基底上的位置与液晶盒中多个显示面板的位置分别对应,且使每个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并大于对应的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面积。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包括表面保护层、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偏光膜层、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基底5以及剥离层(即图1中的第一剥离层6)。
所述偏光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与液晶盒中多个显示面板的位置分别对应,每个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优选每两个所述单元偏光膜层3a之间的距离为5mm~20mm(即图4(b)中的尺寸d)。
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与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分别贴附在偏光膜层的两侧;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所述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所述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与同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及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分别贴附在该单元偏光膜层3a的两侧,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
所述表面保护层贴附在第一偏光膜保护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所述表面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所述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贴附在该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上远离该单元偏光膜层3a的一侧,且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
所述基底5包括粘性部5a和失粘部5b,所述粘性部5a采用多个,每个粘性部5a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且每个粘性部5a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其中,所述粘性部5a采用粘性材料制成,所述失粘部5b采用脆性材料制成。
所述剥离层(即图1中的第一剥离层6)贴附在基底5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
实际应用中,先将剥离层从基底5上剥离下来,再将偏光片通过基底5中的粘性部5a分别贴附在液晶盒上下两侧,然后可使用刀轮对液晶盒及偏光片中基底5上的失粘部5b进行切割(即液晶盒个片切断工序),由于基底5中的失粘部5b的厚度相对整张偏光片的厚度来说比较薄,且采用脆性材料制成,故可与液晶盒一起进行切割,以形成多个两侧已贴附有偏光片的多个显示面板。
可选地,所述偏光片不包括表面保护层。
可选地,所述偏光片不包括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和第二偏光膜保护层,表面保护层与基底分别贴附在偏光膜层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偏光片不包括剥离层(即图1中的第一剥离层6)。
可选地,所述偏光片中的基底不包括失粘部,也就是说所述基底采用粘性材料制成,或者采用其他能够贴附在偏光膜层与剥离层之间的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1.如图2所示,分别将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和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贴附在偏光膜层3的两侧。
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和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可采用三醋酸纤维素酯制成,也可称为TAC(Triacetyl Cellulose)层,所述TAC层的光学均匀性和透明性良好。所述偏光膜层3可采用聚乙烯醇制成,也可称为PVA(polyvinylalcohol)层。
由于聚乙烯醇制成的偏光膜层3易吸水、褪色,进而会丧失偏光性能,因此需要在偏光膜层3两侧贴附三醋酸纤维素酯制成的偏光膜保护层,以隔绝水分和空气,从而可保护偏光膜层3。
所述步骤s301具体为:
s301-1.将聚乙烯醇膜层经过泡水膨胀、二相染色以及延伸工序后形成偏光膜层3;
s301-2.采用水凝胶将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和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分别贴附在偏光膜层3的两侧,待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偏光膜层3与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干燥后执行步骤s302。
s302.如图3所示,将表面保护层1贴附在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
所述表面保护层(protective film)1可采用单侧涂布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即EVA)膜层的聚乙烯(即PE)膜层制成,使得表面保护层1具有低粘性,用于保护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
s303.如图5所示,将第一剥离层6贴附在基底5上,再将基底5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
所述基底5可采用聚丙烯酸酯制成,其厚度为15μm~35μm;所述第一剥离层6可采用单侧涂布硅涂层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即PET)膜层制成,故也可称为异型胶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2与步骤s303的顺序可互换,也可同时进行。
s304.对表面保护层1、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偏光膜层3及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进行纵向切割,
使得所述偏光膜层3被分割成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并使得每个单元偏光膜层3a在所述基底5上的位置与液晶盒中多个显示面板的位置分别对应,且使每个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也就是说所述单元偏光膜层3a的数量与显示面板的数量及分布方式均相同,且每个单元偏光膜层3a与其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尺寸)及相对位置均相同;
使得所述表面保护层1被分割成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被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所述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被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并使得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1,且使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的面积均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
由于对偏光片进行了上述的纵向切割,因此偏光片中所述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多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以及多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被保留下来,而所述表面保护层1、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以及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中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部分被移除了,以形成图1所示的偏光片的结构。
优选所述基底5采用粘性材料制成,则所述步骤s303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将基底5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之前,使基底5上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部分失去粘性。
更优选所述基底5采用能够固化的粘性材料制成,则所述步骤s303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将基底5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之前,使所述基底5上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部分固化而失去粘性。
进一步优选所述基底5采用经紫外线照射后能够固化的粘性材料制成;则所述步骤s303还包括如下步骤:如图4所示,在将基底5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之前,采用紫外线照射所述基底5上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部分,使该部分基底5发生紫外光固化而失去粘性,该失去粘性的部分即图4中的失粘部5b,所述失粘部5b中的高分子受到紫外线的作用发生链接而失去粘性及塑性,而基底5中不需要失去粘性的部分(即所述多个粘性部5a)可采用遮挡物9遮挡住,使其不受紫外线照射。
优选所述基底采用聚丙烯酸酯制成;所述紫外线为短波紫外线;所述短波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185nm~280nm。
这里,由于紫外线对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偏光膜层3和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也有影响,故只能使基底5部分失去粘性后,再将基底5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而不能先将基底5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后,再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使基底5部分失去粘性。
优选各步骤中所提到的贴附均采用滚压贴合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表面保护层1、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偏光膜层3、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基底5、第一剥离层6均为现有产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上述膜层的材质及厚度。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方法、结构、材质以及作用都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偏光片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用于增加透射光强度、或用于增加反射光强度、或用于补偿光学相位差、或者用于既增加透射光强度又增加反射光强度。优选所述功能膜层为增透膜、反射膜、相位补偿膜或半透半反膜。所述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依次设置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与基底5之间,即第一粘性层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所述功能膜层贴附在第一粘性层上远离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的一侧,所述基底5贴附在功能膜层上远离第一粘性层的一侧。
所述第一粘性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所述功能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功能膜层,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与同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单元第一粘性层和单元功能膜层依次设置在该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与基底5之间,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
本实施例所述偏光片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步骤s303还包括有贴附第一粘性层及功能膜层的步骤,所述步骤s303具体为:
将第一粘性层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将功能膜层贴附在第一粘性层上远离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的一侧,然后再将基底5贴附在功能膜层上远离第一粘性层的一侧,将第一剥离层贴附在基底5上远离功能膜层的一侧。所述功能膜层为增透膜、反射膜、相位补偿膜或半透半反膜。
所述步骤s304还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与表面保护层1、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偏光膜层3及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一起进行纵向切割,使得所述第一粘性层被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所述功能膜层被分割成多个单元功能膜层,并使得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且使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方法、结构、材质以及作用都与实施例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包括基底5、表面保护层、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偏光膜层、第二偏光膜保护层、第二粘性层以及剥离层(即图6中的第二剥离层8)。
所述偏光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与液晶盒中多个显示面板的位置分别对应,每个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优选每两个所述单元偏光膜层3a之间的距离为5mm~20mm(即图4(b)中的尺寸d)。
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与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分别贴附在偏光膜层的两侧;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所述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所述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与同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及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分别贴附在该单元偏光膜层3a的两侧,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
所述表面保护层贴附在第一偏光膜保护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所述表面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所述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贴附在该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上远离该单元偏光膜层3a的一侧,且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
所述基底5贴附在表面保护层上远离第一偏光膜保护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粘性层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粘性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7a,所述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7a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所述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7a设置在该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上远离该单元偏光膜层3a的一侧,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7a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
所述剥离层(即图6中的第二剥离层8)贴附在第二粘性层上远离第二偏光膜保护层的一侧。
实际应用中,先将剥离层从第二粘性层上剥离下来,再将偏光片通过第二粘性层分别贴附在液晶盒上下两侧,然后可使用刀轮对液晶盒及偏光片中基底5上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部分进行切割(即液晶盒个片切断工序),由于基底5的厚度相对整张偏光片的厚度来说比较薄,故可与液晶盒一起进行切割,以形成多个两侧已贴附有偏光片的多个显示面板。
可选地,所述偏光片不包括表面保护层,所述基底5直接贴附在第一偏光膜保护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偏光片不包括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和第二偏光膜保护层,表面保护层与第二粘性层分别贴附在偏光膜层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偏光片不包括第二粘性层及剥离层(即图6中的第二剥离层8)。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01与实施例2中的s301相同,不再赘述。
s402.将表面保护层1贴附在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再将基底5贴附在表面保护层1上远离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的一侧,以形成图7所示的偏光片。
s403.将第二粘性层7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再将第一剥离层6贴附在第二粘性层7上远离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的一侧,以形成图8所示的偏光片。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5可采用聚乙烯(即PE)膜层制成,优选厚度范围为10μm~50μm。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02与步骤s403的顺序可互换,也可同时进行。
s404.对第一剥离层6、第二粘性层7、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偏光膜层3、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以及表面保护层1进行纵向切割,使得所述偏光膜层3被分割成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并使得每个单元偏光膜层3a在所述基底5上的位置与液晶盒中多个显示面板的位置分别对应,且使每个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也就是说所述单元偏光膜层3a的数量与显示面板的数量及分布方式均相同,且每个单元偏光膜层3a与其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尺寸)及相对位置均相同;
使得所述表面保护层1被分割成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被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所述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被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所述第二粘性层7被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7a、所述第一剥离层6被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剥离层6a,并使得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7a以及每个单元第一剥离层6a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1,且使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7a以及每个单元第一剥离层6a的面积均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
由于对偏光片进行了上述的纵向切割,因此偏光片中所述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1a、多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a、多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7a以及多个单元第一剥离层6a被保留下来,而所述表面保护层1、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第二粘性层7以及第一剥离层6中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部分被移除了,以形成图9所示的偏光片的结构。
s405.如图10所示,将所述多个单元第一剥离层6a分别从所述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7a上剥离,然后在所述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7a上远离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的一侧贴附第二剥离层8,以形成图6所示偏光片。
优选上述各步骤中所提到的贴附均采用滚压贴合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表面保护层1、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偏光膜层3、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基底5、第一剥离层6、第二粘性层7以及第二剥离层8均为现有产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上述膜层的材质及厚度。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方法、结构、材质以及作用都与实施例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偏光片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
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用于增加透射光强度、或用于增加反射光强度、或用于补偿光学相位差、或者用于既增加透射光强度又增加反射光强度。优选所述功能膜层为增透膜、反射膜、相位补偿膜或半透半反膜。所述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依次设置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与第二粘性层7之间,即第一粘性层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所述功能膜层贴附在第一粘性层上远离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的一侧,所述第二粘性层7贴附在功能膜层上远离第一粘性层的一侧。
所述第一粘性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所述功能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功能膜层,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与同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单元第一粘性层和单元功能膜层依次设置在该单元偏光膜层3a对应的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a与第二粘性层7之间,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
本实施例所述偏光片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
所述步骤s403还包括有贴附第一粘性层及功能膜层的步骤,所述步骤s403具体为:
将第一粘性层贴附在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上远离偏光膜层3的一侧,将功能膜层贴附在第一粘性层上远离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的一侧,然后再将第二粘性层7贴附在功能膜层上远离第一粘性层的一侧,将第一剥离层6贴附在第二粘性层7上远离功能膜层的一侧。所述功能膜层为增透膜、反射膜、相位补偿膜或半透半反膜。
所述步骤s404还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与表面保护层1、第一偏光膜保护层2、偏光膜层3、第二偏光膜保护层4、第二粘性层7及第一剥离层6一起进行纵向切割,使得所述第一粘性层被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所述功能膜层被分割成多个单元功能膜层,并使得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3a,且使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3a的面积相等。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方法、结构、材质以及作用都与实施例4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偏光片,包括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上的偏光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在所述基底上的位置与液晶盒中多个显示面板的位置分别对应,每个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包括粘性部和失粘部,所述粘性部采用多个,每个粘性部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每个粘性部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所述粘性部采用粘性材料制成,所述失粘部采用脆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片还包括表面保护层和/或剥离层;
所述表面保护层设置在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所述剥离层设置在基底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且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用于增加透射光强度、或用于增加反射光强度、或用于补偿光学相位差、或者用于既增加透射光强度又增加反射光强度;
所述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依次设置在偏光膜层与基底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性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所述功能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功能膜层,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与同一个单元偏光膜层对应的单元第一粘性层和单元功能膜层依次设置在该单元偏光膜层与基底之间,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表面保护层,和/或,第二粘性层及剥离层;
所述表面保护层设置在偏光膜层与基底之间;
所述第二粘性层设置在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所述剥离层设置在第二粘性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与所述基底之间,且所述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所述第二粘性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所述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用于增加透射光强度、或用于增加反射光强度、或用于补偿光学相位差、或者用于既增加透射光强度又增加反射光强度;
所述第一粘性层设置在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所述功能膜层设置在第一粘性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性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所述功能膜层包括多个单元功能膜层,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所述每个单元功能膜层设置在所述单元第一粘性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5、6、9或10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膜层为增透膜、反射膜、相位补偿膜或半透半反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片还包括分别贴附在偏光膜层两侧的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和第二偏光膜保护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所述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包括多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所述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与同一个单元偏光膜层对应的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及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分别贴附在该单元偏光膜层的两侧,且所述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每两个所述单元偏光膜层之间的距离为5mm~20mm。
14.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液晶盒两侧分别贴附一个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偏光片;
2)将完成步骤1)的液晶盒分割成多个显示面板。
15.一种偏光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基底上设置偏光膜层;
2)将所述偏光膜层分割成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并使得每个单元偏光膜层在所述基底上的位置与液晶盒中多个显示面板的位置分别对应,且使每个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采用粘性材料制成;
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A.使基底上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对应的部分失去粘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采用能够固化的粘性材料制成;
所述步骤A中使所述基底部分失去粘性的方法为:使所述基底上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对应的部分固化而失去粘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采用经紫外线照射后能够固化的粘性材料制成;
所述步骤A中使所述基底部分失去粘性的方法为:采用紫外线照射所述基底上未与所述多个单元偏光膜层对应的部分,使该部分基底发生紫外光固化而失去粘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采用聚丙烯酸酯制成;
所述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185nm~280nm。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设置表面保护层;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表面保护层分割成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使得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和/或,
所述步骤1)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基底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设置第一剥离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之前且步骤A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偏光膜层与基底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为增透膜、反射膜、相位补偿膜或半透半反膜;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粘性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将所述功能膜层分割成多个单元功能膜层,使得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偏光膜层与基底之间设置表面保护层;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表面保护层分割成多个单元表面保护层,使得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所述每个单元表面保护层的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和/或,
所述步骤1)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设置第二粘性层,在所述第二粘性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设置第一剥离层;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第二粘性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将所述第一剥离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剥离层,使得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及每个单元第一剥离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所述每个单元第二粘性层和每个单元第一剥离层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3):将所述多个单元第一剥离层分别从所述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上剥离,然后在所述多个单元第二粘性层上远离偏光膜层的一侧设置第二剥离层。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偏光膜层上远离基底的一侧依次设置第一粘性层和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为增透膜、反射膜、相位补偿膜或半透半反膜;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粘性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将所述功能膜层分割成多个单元功能膜层,使得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及每个单元功能膜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所述每个单元第一粘性层和每个单元功能膜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24.根据权利要求15-23中任一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偏光膜层两侧分别贴附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和第二偏光膜保护层;
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将所述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分割成多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使得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均对应一个单元偏光膜层,且使所述每个单元第一偏光膜保护层及每个单元第二偏光膜保护层的面积均与所对应的单元偏光膜层的面积相等。
CN201210333004.2A 2012-09-10 2012-09-10 偏光片、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0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3004.2A CN102830542B (zh) 2012-09-10 2012-09-10 偏光片、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3004.2A CN102830542B (zh) 2012-09-10 2012-09-10 偏光片、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0542A CN102830542A (zh) 2012-12-19
CN102830542B true CN102830542B (zh) 2015-02-25

Family

ID=47333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300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0542B (zh) 2012-09-10 2012-09-10 偏光片、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30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2593A (zh) * 2015-08-20 2015-12-23 汕头市锐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段式液晶显示器
CN106773247A (zh) * 2016-12-26 2017-05-31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的偏贴方法
CN109782938B (zh) * 2017-11-14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748594B (zh) * 2019-10-30 2023-0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母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CN111718660A (zh) * 2020-07-17 2020-09-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光学透明胶层粘附力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7223A (ja) * 1994-04-19 1995-10-31 Casio Comput Co Ltd 反射型液晶表示素子
JPH07311311A (ja) * 1994-05-17 1995-11-28 Toshiba Corp 円偏光変換器
CN101051137A (zh) * 2006-04-07 2007-10-10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之制造方法
CN101486268A (zh) * 2008-01-14 2009-07-22 达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膜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偏光膜
CN101624259A (zh) * 2008-07-12 2010-01-13 第一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在线切割系统及利用该系统的显示面板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7223A (ja) * 1994-04-19 1995-10-31 Casio Comput Co Ltd 反射型液晶表示素子
JPH07311311A (ja) * 1994-05-17 1995-11-28 Toshiba Corp 円偏光変換器
CN101051137A (zh) * 2006-04-07 2007-10-10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之制造方法
CN101486268A (zh) * 2008-01-14 2009-07-22 达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膜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偏光膜
CN101624259A (zh) * 2008-07-12 2010-01-13 第一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在线切割系统及利用该系统的显示面板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0542A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0542B (zh) 偏光片、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US820654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US2021035678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therboard structure and cutting method thereof
CN102308329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07109568A3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fabricating solar cells
CN10504543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2533683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4737066A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KR20090109927A (ko) 탈·부착이 가능한 스마트 윈도우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548072B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CN101261397A (zh) 偏光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62270B (zh) 液晶面板的偏光层及其制造方法
CN201765412U (zh) 触摸式液晶显示器
CN202710774U (zh) 一种偏光片
CN204883656U (zh) 一种触摸屏
JP2006201790A (ja) 液晶パネルスクライブ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液晶パネル製造方法
CN100595646C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059524A (ja) 透明性凹凸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透明性凹凸フィルムを備えたディスプレイ
CN111273478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08647B (zh) 液晶面板
US877145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CN104465528A (zh) 柔性基板的制备方法和柔性基板预制组件
CN103645580B (zh) 一种偏光片连片贴附生产方法
CN102707477B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203706166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