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9417A - 车辆用前照灯、散热机构、发光装置及光源固定部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前照灯、散热机构、发光装置及光源固定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9417A
CN102829417A CN2012101925903A CN201210192590A CN102829417A CN 102829417 A CN102829417 A CN 102829417A CN 2012101925903 A CN2012101925903 A CN 2012101925903A CN 201210192590 A CN201210192590 A CN 201210192590A CN 102829417 A CN102829417 A CN 102829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ntrol circuit
mentioned
light sourc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25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9417B (zh
Inventor
井上贵司
铃木哲也
松本明浩
曽根直树
难波高范
田中秀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432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9808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462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4909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022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393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682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24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29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9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9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9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2Forced cooling
    • F21S45/43Forced cooling using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7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F21S41/148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optic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S41/192Details of lamp holders, terminals or conn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9Attachment of the coo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1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the light sources being semiconductors devices, e.g. LEDs
    • F21V19/0015Fastening arrangements intended to retain light sources
    • F21V19/0025Fastening arrangements intended to retain light sources the fastening means engaging the conductors of the light source, i.e. providing simultaneous fastening of the light sources and their electric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4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 F21V29/76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with essentially identical parallel planar fins or blades, e.g. with comb-like cross-section
    • F21V29/763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with essentially identical parallel planar fins or blades, e.g. with comb-like cross-section the planes containing the fins or blades hav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light emitting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照灯、散热机构、发光装置及光源固定部件。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发光模块一体地构成有发光元件和控制发光元件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控制电路部在比发光元件更靠灯具前方处配置于遮光器部的下方,使得避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中被用于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此时发光元件被配置成主光轴(Ax2)相对于灯具光轴(Ax1)垂直,且发光部比控制电路部更向主光轴(Ax2)方向突出。

Description

车辆用前照灯、散热机构、发光装置及光源固定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前照灯,特别涉及具备发光模块的车辆用前照灯,此发光模块含有控制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半导体发光元件作为光源而用于车辆用前照灯的技术。关于此,已提出有被设计成如下结构的光源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05-32661号公报):从发光元件看,这样的发光元件与安装基板的电连接手段的至少一者穿过照射方向。
近年来,出现了在车辆用前照灯中要求复杂的点亮控制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在直接安装发光元件的安装基板之外,另行设置控制发光元件的点亮的控制电路。然而,车辆内部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削减车辆用前照灯的占有空间的要求也正变得强烈。因此,怎样配置该控制电路,在抑制车辆用前照灯的占有空间这样的观点下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抑制车辆用前照灯的占有空间。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个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包括一体地构成有光源和控制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的发光模块,和具有使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并集光的反射面的反射器。控制电路部被配置得比光源更靠灯具前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的图。
图2的(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构成的立体图,(B)是第1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发光模块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的图。
图7的(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构成的立体图,(B)是第4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侧面图。
图8是第5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后方立体图。
图9是表示将发光模块插入到支承部件的收容部中时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将发光模块固定于支承部件的固定部时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在连接器单元上安装了风扇侧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的图。
图13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的图。
图14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的图。
图15的(A)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构成的立体图,(B)是第8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侧面图。
图16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
图17是第8实施方式的附件单元(attachment unit)的立体图。
图18的(A)是电路单元的上面图,(B)是电路单元的右侧面图,(C)是电路单元的正面图。
图19是附件的上面图。
图20的(A)是附件单元的上面图,(B)是附件单元的右侧面图,(C)是附件单元的背面图。
图21的(A)是图20的(A)的P-P剖面图,(B)是图20的(A)的Q-Q剖面图。
图22是在附件单元的上面图中表现出设有第1散热器的散热片的区域、和设有第2散热器的散热片的区域的图。
图23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的图。
图24是第9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立体图。
图25是第9实施方式的附件单元的立体图。
图26的(A)是附件单元的正面图,(B)是附件单元的左侧面图,(C)是附件单元的背面图。
图27的(A)是发光模块的正面图,(B)是发光模块的左侧面图,(C)是发光模块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的基于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得到明确,实施方式仅是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设,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包括一体构成有光源和控制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的发光模块,以及具有使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并集光的反射面的反射器。控制电路部被配置得比光源更靠灯具前方。
在车辆用前照灯中,通常反射器等光学部件、遮光器等是配置在比光源靠灯具前方的。在为了避免这样的部件与控制电路部的干扰而将控制电路部配置在比光源靠灯具后方的情况下,控制电路部会被配置得比光源更向灯具后方突出,会难以抑制车辆用前照灯的占有空间。通过本方案,能将控制电路部配置得比光源更靠灯具前方,故能避免控制电路部比光源更向灯具后方突出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控制电路部的占有空间的増大。
也可以在比光源靠灯具前方处避开光源所发出的光中的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地配置控制电路部。
若将控制电路部配置得比光源更靠灯具前方,则有可能因其影子或反射光而使配光图案受到影响。根据本方案,通过避开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地配置控制电路部,能够避免因将控制电路部配置得比光源更靠灯具前方而引起的对配光图案的影响。
发光模块可以还具有罩住控制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罩。罩可以具有通过遮挡光源发出的光的一部分而形成配光图案的边缘部的遮光器部。
通过该方案,与分别设置控制电路部的罩和遮光器时相比,能减少部件个数。因此,能使部件管理变得更容易。
光源可以被配置成主光轴相对于灯具光轴垂直,且发光部比控制电路部更向主光轴方向突出。
通过该方案,由于主光轴相对于灯具光轴垂直,故能介由反射器而更恰当地形成配光图案。此外,通过使发光部设置得比控制电路部更向主光轴方向突出,能避免控制电路部位于发光部的灯具前方正面的情况,能避免配光图案的影响。
发光模块可以包括固定连接器,该固定连接器被设计成可接合引线连接器。可以在比光源更靠灯具前方处避开光的行进路线地配置固定连接器,并且可以被设置成引线连接器能在避开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向靠近光的行进路线的方向移动来接合于固定连接器。
通过该方案,能抑制引线连接器自身的影子或反射光对配光图案的影响。此外,引线连接器被构成为引线从向固定连接器接合时所移动的方向的后部引出。因此,引线连接器向靠近光的行进路线的方向移动而接合于固定连接器,从而能使从引线连接器引出的引线更加远离光的行进路线。引线具有柔软性,有可能因外力而向光行进的区域变形进入。通过像这样将引线从光的行进路线更加牵离,能抑制因引线的进入而对配光图案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可以还具有用于冷却光源的风扇。控制电路部可以还具有控制风扇的驱动的功能。发光模块可以具有使风扇连接于控制电路部的风扇连接器。通过该方案,无需在控制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之外另行设置风扇用的控制电路。因此,能抑制配置控制电路的空间。
发光模块可以还具有被输入用于光源的点亮控制的第1控制信号和用于风扇的驱动控制的第2控制信号的单一的输入连接器。通过该方案,仅对单一的输入连接器连接输出第1控制信号和第2控制信号的另一单一的连接器,就能输入第1控制信号和第2控制信号这两者。因此,与设置第1控制信号用的连接器和第2控制信号用的连接器的情况相比,能削减组装工序数。
可以还具有支承反射器的支承部件。支承部件可以具有使控制电路部向灯具前方插入而收容的收容部,和在插入控制电路部后,使发光模块抵接于灯具前方并固定的固定部。通过该方案,能以将发光模块向灯具前方插入固定这样的简易的工序来将发光模块安装于支承部件。因此,能简易地装卸发光模块,能提高组装性和维护性。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以下称作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的构成的图。图1表示了以包含灯具光轴Ax1的铅直面来切开时的车辆用前照灯10的剖面图。车辆用前照灯10作为形成所谓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近光用光源来发挥功能。当然,车辆用前照灯10不限于此,车辆用前照灯10也可以作为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的远光光源来发挥功能。
车辆用前照灯10包括投影透镜12、发光模块14、反射器16、以及遮光器18。投影透镜12由前方侧表面为凸面、后方侧表面为平面的平凸非球面透镜构成,将在其后侧焦点面上形成的光源像作为反转像地投影向灯具前方。
发光模块14具有由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的LED构成的发光元件20。当然,发光元件20也可以由LED以外的发光元件构成,还可以取代发光元件20而使用放电灯、白炽灯等其它光源。发光模块14被配置成发光元件20主要向上方照射光。
反射器16具有将发光元件20发出的光反射并集光的反射面16a。反射器16被配置在发光元件20的上方,使得反射面16a与发光元件20相对。遮光器18具有遮光器部18a和掩藏(dummy)部18b。遮光器部18a具有包含灯具光轴Ax1的平面,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水平线附近的明暗截止线。由于遮光器部18a的形状是公知的,故省略其说明。掩藏部18b作为构成可从外部识别的外观设计面的外观设计部件来发挥功能。
图2的(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4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的(B)是第1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4的侧面图。发光模块14具有组件30、散热器32、附件34、风扇36、罩40、以及控制电路部42。
组件30具有发光元件20。控制电路部42控制发光元件20的点亮。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部42由印刷布线基板和安装于该印刷布线基板上的电部件及元件构成。
散热器32由铝等散热性高的散热材料形成。散热器32具有散热片32a,使发光元件20和控制电路部42发出的热扩散掉。此外,散热器32也可以使扩散发光元件20的热的第1散热器和扩散控制电路部42的热的第2散热器相分离。附件34被安装在散热器32的上面,从而使组件30安装在散热器32的上面。
散热器32的散热片32a被设置在散热器32的下部。散热片32a被设置成沿与灯具光轴Ax1垂直的方向延伸。风扇36为能对散热片32a吹空气而在散热片32a下方安装于散热器32。
附件34上通过基于树脂的一体成形而一体地固定有固定连接器38。固定连接器38被设置成可与引线连接器相接合。此外,附件34上设置有为收容控制电路部42而向下方凹的电路收容部。控制电路部42被收容在该电路收容部中。收容控制电路部42后,罩40被安装在附件34上。当然,也可以去掉罩40。另外,还可以取代罩40而在电路收容部中收容控制电路部42后,对电路收容部注塑树脂。
控制电路部42的与灯具光轴Ax1垂直方向的长度比与灯具光轴Ax1平行方向的长度要长。具体来说,与灯具光轴Ax1垂直方向的长度在与灯具光轴Ax1平行方向的长度的2倍以上。通过这样设计控制电路部42,能抑制发光模块14的灯具光轴Ax1方向的长度,能进一步使车辆用前照灯10小型化。
由附件34、控制电路部42、以及罩40构成附件单元33。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将附件34安装于散热器32之前,预先对附件34安装控制电路部42和罩40,作为附件单元33而安装于散热器32。由此,附件34和控制电路部42被一体地安装于散热器32,同时,与散热器32之间夹着组件30地安装。
这样,发光模块14一体构成有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20和控制发光元件20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42。由此,通过将发光模块14组装于车辆用前照灯10中,能够使发光元件20和控制电路部42同时安装于车辆用前照灯10。因而能削减车辆用前照灯10的组装工序数。
图3是表示发光模块14的构成的剖面图。图3表示了由包含灯具光轴Ax1和主光轴Ax2这两者的平面来切开时的发光模块14的剖面。所谓主光轴Ax2,是指通过发光元件20的上面、即主发光面的中心的、与主发光面垂直的轴。
组件30具有发光元件20、衬底(Sub mount)基板50、以及安装基板52。发光元件20被安装于衬底基板50,衬底基板50被安装于安装基板52。安装基板52上设有用于供电的导电性部件(未图示)。
附件34一体成形有导电性部件54。导电性部件54通过引线键合(wire bonding)等与控制电路部42相连接。附件34被设计成通过安装于散热器32而使得导电性部件54与安装基板52的上述导电性部件相接触,使组件30与控制电路部42导通。由此,能够简单地使组件30与控制电路部42导通。
控制电路部42被配置得比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前方。此时,控制电路部42被配置成在比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前方处、避开发光元件20所发出的光中的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具体来说,控制电路部42被配置在比组件30靠灯具前方、且罩40的下方。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位于比配置在罩40上的遮光器18的遮光器部18a更靠上方,故通过在罩40的下方配置控制电路部42,能在避开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配置控制电路部42。
发光模块14被配置成发光元件20的主光轴Ax2朝向铅直上方。因此,发光模块14被配置成车辆用前照灯10的灯具光轴Ax1与发光元件20的主光轴Ax2相正交。由此,能对反射器16高效地照射光。因此,能介由反射器16更恰当地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此外,发光元件20被配置成发光部比控制电路部42更向主光轴Ax2方向突出。所谓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20的主发光面和包围主发光面的侧面。由此,能避免控制电路部42位于发光部的灯具前方正面的情况,能避免将控制电路部42配置在灯具前方所引起的配光图案的影响。
罩40为防止异物侵入到控制电路部42中等而被设计成覆盖电路收容部的上方开口部的全部。因此,罩40被设计成覆盖控制电路部42的全部面。当然,罩40也可以被设计成覆盖控制电路部42的一部分。
在罩40的上方配置遮光器18的遮光器部18a。因此,罩40被配置成在比配置有发光元件20的部位低一段的部位设置罩40,并且罩40的上面比灯具光轴Ax1更靠下方。为了像这样在比控制电路部42和罩40高的位置配置发光元件20的发光部,散热器32被设计成载置组件30的部分比载置控制电路部42的部分更向上方突出。
在比发光元件20靠灯具前方处,遮光器部18a的上方成为用于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光的行进路线。在第1实施方式中,为使控制电路部42和固定连接器38在比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前方处避开光的行进路线,而将之配置在比该遮光器部18a的上面靠下方。由此,能避免控制电路部42或固定连接器38的影子或反射光对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影响。
此外,固定连接器38的接合引线连接器58的接合部被设计在下方,使得在接合引线连接器58时,引线连接器58能在避开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向铅直上方移动来接合。当然,引线连接器58的接合方向不限于此,也可以被设计成引线连接器58在避开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向靠近光的行进路线的其它方向移动来接合。
引线连接器58被构成为从与固定连接器38相接合的前端部的相反侧引出引线。因此,引线连接器58向铅直上方移动来与固定连接器38接合,从而能使从引线连接器58引出的引线处于更加远离光的行进路线的位置,能抑制引线发生变形进入到上方而对配光图案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第2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0的构成的立体图。除了设置发光模块100来取代发光模块14之外,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是一样的。以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发光模块100除设置附件102来取代附件34以外,其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4是一样的。附件102除设置固定连接器104来取代固定连接器38以外,与附件34是同样的结构。因此,由附件102、控制电路部42及罩40来构成附件单元101,并且附件单元101被安装于散热器32。
在附件102的左右侧面各设有一个固定连接器104。固定连接器104的接合引线连接器的接合部被设计在下方,使得引线连接器能在比遮光器部18a的上面靠下方的区域向铅直上方移动来接合。由此,在接合引线连接器时,引线连接器能避开光的行进路线。当然,引线连接器的接合方向不限于此,也可以被设计成在能避开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向靠近光的行进路线的其它方向移动来接合。通过像这样将固定连接器104设置在附件102的侧面,能进一步缩短发光模块100的灯具光轴Ax1方向的长度。
(第3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50的构成的立体图。除设置发光模块150来取代发光模块14以外,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是一样的。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发光模块150除设置附件152来取代附件34以外,其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4是一样的。附件152除设置固定连接器154来取代固定连接器38以外,与附件34是同样的结构。因此,由附件152、控制电路部42及罩40来构成附件单元151,并且附件单元151被安装于散热器32。
在附件152的灯具后方的侧面上设置两个固定连接器154。固定连接器154的接合引线连接器的接合部被设置在灯具后方,使得为使在接合引线连接器时引线连接器能避开光的行进路线,引线连接器能在比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后方的区域向灯具前方水平移动来接合。当然,引线连接器的接合方向不限于此。这样,控制电路部42被设置在发光元件20的灯具前方,而固定连接器154被设置在比附件152中的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后方的侧面,从而能抑制发光模块150的灯具光轴Ax1方向的长度,并实现易于将引线连接器连接于固定连接器154的构成。
(第4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200的构成的图。图6表示了以包含灯具光轴Ax1的铅直面切开时的车辆用前照灯200的剖面图。除设置发光模块202来取代发光模块14,并设置掩藏部件204来取代遮光器18外,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是一样的。以下,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掩藏部件204被形成为从第1实施方式的遮光器18中去除掉遮光器部18a的形状,作为构成可从外部识别的外观设计面的外观设计部件而发挥功能。发光模块202被配置在该掩藏部件204的灯具后方。
图7的(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202的构成的立体图,图7的(B)是第4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202的侧面图。发光模块202除分别设有散热器210、附件212及罩214来取代散热器32、附件34及罩40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4是同样的结构。
散热器210被设计成载置组件30的部分比载置控制电路部42的部分更向上方突出。但是,载置组件30的部分与载置控制电路部42的部分的阶差比第1实施方式的散热器32要低。
附件212上设有为收容控制电路部42而向下方凹的电路收容部。控制电路部42被收容在该电路收容部中。收容控制电路部42后,附件212上被安装罩214。罩214覆盖控制电路部42的上方全体。当然,罩214也可以被设计成覆盖控制电路部42的至少一部分。
罩214具有遮光器部214a,通过遮挡发光元件20发出的光的一部分而形成配光图案的边缘部。即,罩214兼具抑制异物侵入到控制电路部42中等的功能和划定作为近光用配光图案的边缘部的明暗截止线的功能这两者。由此,与分别设置控制电路部42的罩和遮光器的情况相比,能削减部件个数,能使部件管理变得更加容易。
(第5实施方式)
图8是第5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300的后方立体图。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车辆用前照灯300具有本体单元302。本体单元302上安装发光模块和上述的投影透镜12(未图示)。
本体单元302具有反射器16、透镜架306、支承部件308。透镜架306被形成为圆环状,投影透镜12被嵌入固定在该透镜架306上。反射器16被固定于透镜架306的上面,由支承部件308支承。
支承部件308具有固定部308a、收容部308b、吸气用开口部308c、以及排气用管308d。收容部308b中被插入收容控制发光元件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被插入控制电路部后,发光模块被抵接固定于固定部308a。吸气用开口部308c成为用于冷却发光元件的风扇的吸气口。在第5实施方式中,风扇也是从下方吸气,对上方的散热器吹空气。因此,吸气用开口部308c被设置在收容部308b的下方。排气用管308d成为该风扇的排气孔。
图9是表示将发光模块320插入在支承部件308的收容部308b中时的状态的图。发光模块320具有组件30、控制电路部42、散热器322、连接器单元326、以及风扇36。
散热器322由铝等散热性高的散热材料形成。组件30被安装于散热器322的上面。散热器322具有散热片,使组件30的发光元件20和控制电路部42发出的热扩散。散热片被设在散热器322的下部。散热片被设计成与灯具光轴平行地延伸。风扇36在散热片的下方安装于散热器322,使得能对散热片吹空气。
在第5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部42也被配置得比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前方。另一方面,在安装于车辆的车辆用前照灯中,一般要求能从灯具后方装卸发光模块320。因此,在第5实施方式中,控制发光元件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42向灯具前方插入地收容在收容部308b中。由此,能够从灯具后方取出、装入发光模块320。
图10是表示将发光模块320固定于支承部件308的固定部308a时的状态的图。在收容部308b中被插入控制电路部42后,发光模块320向灯具前方抵接地固定在固定部308a中。具体来说,发光模块320中设有向横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28。该突出部328上设有圆孔。另一方面,固定部308a上设有螺钉孔。在突出部328抵接于固定部308a时,螺钉330穿过突出部328的圆孔而螺合于固定部308a的螺钉孔中,由此,发光模块320被固定于支承部件308。当然,也可以取代螺钉330而使用其它接合部件。
这样,使控制电路部42的插入方向和固定时的抵碰方向都成为灯具前方,能够通过在使发光模块320向灯具前方移动而抵碰时用螺钉330来固定这样的简单的工序来将发光模块320固定于支承部件308。
当然,发光模块320的抵接方向不限于灯具前方。例如也可以使发光模块320相对于支承部件308向下方安装来固定。由此,例如通过从上方用螺钉螺合,也能将发光模块320固定于支承部件308。
图11是表示在连接器单元326上安装了风扇侧连接器332的状态的图。连接器单元326具有风扇用连接器326a和输入连接器326b。风扇用连接器326a通过被接合与风扇36连接的风扇侧连接器332,来使风扇36连接于控制电路部42。在第5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部42不仅具有控制发光元件20的点亮的功能,还具有控制风扇36的驱动的功能。因此,与另行设置用于驱动风扇36的驱动电路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用于配置电路的空间。
此外,车辆上设有控制发光元件20的点亮和风扇36的驱动的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称为“ECU”)。从ECU伸出用于输出发光元件20的点亮控制所使用的第1控制信号和风扇36的驱动控制所使用的第2控制信号的单一的输出连接器。该输出连接器被接合于输入连接器326b。由此,第1控制信号和第2控制信号介由单一的连接器而被输入到输入连接器326b。因此,与设置第1控制信号用的连接器和第2控制信号用的连接器的情况相比,能抑制连接所需的连接器的数量,能提高组装性和维护性。
(第6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散热器400的图。第6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除采用散热器400来取代上述的散热器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是同样的构成。
散热器400由铝等散热性高的散热材料形成。散热器400具有用于使组件30的发光元件20和控制电路部42发出的热扩散的散热片400a。散热片400a被设置在具有矩形外形的板部400b一个面上。在第6实施方式中,散热片400a分别被配置在从风扇36的轴A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直线中的两条直线所划分成的多个区域中,在该区域中相对于划分该区域的直线垂直地延伸。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风扇36的轴A位于板(plate)部400b的中心。板部400b被从该轴A放射状地延伸出的直线L1~L4这四条直线划分成区域P1~P4这四个区域。直线L1~L4从轴A彼此正交地呈放射状延伸。区域P 1被直线L1、L2划分成矩形。区域P2被直线L2、L3划分成矩形。区域P3被直线L3、L4划分成矩形。区域P4被直线L4、L1划分成矩形。
在区域P1中,散热片400a垂直于直线L1地延伸。在区域P2中,散热片400a垂直于直线L2地延伸。在区域P3中,散热片400a垂直于直线L3地延伸。在区域P4中,散热片400a垂直于直线L4地延伸。发明人经研究开发后发现,通过像这样分别垂直于划定该区域的直线地延伸地形成散热片400a,与例如使散热片沿一个方向延伸时相比,散热效果更好。因此,通过采用该散热器400,能有效地使发光元件20和控制电路部42发出的热扩散。
(第7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散热器500的图。第7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除使用散热器500来取代上述的散热器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结构相同。
散热器500由铝等散热性高的散热材料形成。散热器500具有用于使组件30的发光元件20和控制电路部42发出的热扩散的散热片500a。散热片500a被设置在具有矩形外形的板部500b的一个面上。
散热器500被形成为与板部500b的所述一个面垂直地延伸的棒状。散热片500a被配置成在多个方向上形成多个间隙。在第7实施方式中,散热片500a被配置成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两方向上形成多个间隙。例如若将散热片形成为沿一方向延伸,则散热片间的间隙也仅朝一方向形成。与此不同,通过像这样在多个方向上形成多个间隙地形成散热片500a,能使散热片500a周围的空气的流动变得顺畅。本发明人经研究开发后发现,通过这样形成散热片500a,与例如使散热片沿一方向延伸时相比,散热效果较好。因此,通过采用该散热器500,能有效地使发光元件20和控制电路部42发出的热扩散。
(第8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散热机构和发光装置,特别涉及使光源和控制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基板的热扩散的散热机构、以及具有该散热机构的发光装置。
例如在车辆用前照灯中,有的在直接安装发光元件的安装基板之外另行设置控制发光元件的点亮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也会发出热,故也需要使之散热。LED等发光元件也需要散热,但若例如将控制电路的散热部件和发光元件的散热部件配置在完全不同的部位,则难以抑制这些散热部件的占有空间。因此,抑制这些散热部件的占有空间就成为车辆用前照灯的小型化时的重要课题。
本实施方式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有效利用空间来配置使光源的热扩散的散热部件和使控制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的热扩散的散热部件。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包括:使光源的热扩散的第1散热部件;和使控制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基板的热扩散的第2散热部件,从与控制电路基板平行的第1方向看,本第2散热部件与第1散热部件至少一部分重叠。第1散热部件被设置成从与控制电路基板垂直的第2方向看,与控制电路基板的一部分重叠。
根据该方案,首先,通过设计成从第1方向看,第1散热部件与第2散热部件相重叠,能抑制第1散热部件与第2散热部件的占有空间的从第1方向看的面积。其次,通过设计成从第2方向看,第1散热部件与控制电路基板的一部分重叠,能既较大地形成第1散热部件,又因与控制电路基板相重叠而抑制第1散热部件与第2散热部件的占有空间的从第2方向看的面积的増大。
可以还具有热传导率比第1散热部件和第2散热部件低的热分离部件。第1散热部件和第2散热部件可以介由热分离部件而彼此固定。通过该方案,能抑制第1散热部件与第2散热部件之间的热传递。因此,能抑制因光源和控制电路部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传递热所造成的影响。此外,为进一步抑制该热造成的影响,热分离部件可以具有为减小与第1散热部件和第2散热部件的接触面积而形成的切口。
第2散热部件可以被形成为与控制电路基板的大致中央相对的部分比与控制电路基板的预定的端部附近相对的部分更向第2方向突出,第1散热部件可以被设计成从第2方向看,与控制电路基板的预定的端部附近相重叠。
这样的控制电路基板一般容易使产生热的安装部件集中在中央部分。因此,通过该方案,能既高效地使基板的热扩散,又将基板的端部附近的空间利用于第1散热部件。因此,能既避免基板的散热性的降低,又抑制第1散热部件和第2散热部件的占有空间。
通过本实施方式,能有效利用空间来配置使光源的热扩散的散热部件和使控制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的热扩散的散热部件。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10的构成的图。图14表示了以包含灯具光轴Ax1的铅直面切开时的车辆用前照灯1010的剖面图。车辆用前照灯1010作为形成所谓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近光用光源来发挥功能。当然,车辆用前照灯1010不限于此,车辆用前照灯1010还可以作为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的远光光源来发挥功能。
车辆用前照灯1010具有投影透镜1012、发光模块1014、反射器1016、以及遮光器1018。投影透镜1012由前方侧表面为凸面、后方侧表面为平面的平凸非球面透镜构成,使形成在其后侧焦点面上的光源像作为反转像地投影向灯具前方。
发光模块1014作为发光装置而发挥功能,具有由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的LED构成的发光元件1020。当然,发光元件1020也可以由LED以外的发光元件构成,还可以采用放电灯、白炽灯等其它光源来取代发光元件1020。发光模块1014被配置成发光元件1020主要向上方照射光。
反射器1016具有将发光元件1020发出的光反射并集光的反射面1016a。反射器1016被配置在发光元件1020的上方,并使得反射面1016a与发光元件1020相对。遮光器1018具有遮光器部1018a和连接部1018b。遮光器部1018a具有包含灯具光轴Ax1的平面,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水平线附近的明暗截止线。由于遮光器部1018a的形状是公知的,故省略其说明。连接部1018b连接投影透镜1012和遮光器部1018a。连接部1018b还作为构成可从外部识别的外观设计面的外观设计部件来发挥功能。
图15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14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5的(B)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14的侧面图。发光模块1014具有组件1030、第1散热器1032、附件1034、风扇1036、罩1040、以及控制电路基板1042。
组件1030具有发光元件1020。控制电路基板1042控制发光元件1020的点亮。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1042由印刷布线基板、安装于该印刷布线基板的电部件及元件构成。
第1散热器1032由铝等散热性高的散热材料形成,作为散热部件而发挥功能。第1散热器1032具有散热片1032a,使发光元件1020发出的热扩散。第1散热器1032被安装在附件1034的下面1034e。因此,附件1034的下面1034e作为散热部件安装部来发挥功能。
第1散热器1032的散热片1032a被设在第1散热器1032的下部。散热片1032a被设计成沿与灯具光轴Ax1垂直的方向延伸。风扇1036在散热片1032a的下方安装于第1散热器1032,使得能够对散热片1032a吹空气。
附件1034通过树脂一体成形而一体地固定有固定连接器1038。固定连接器1038被设计成可与引线连接器相接合。此外,附件1034上设有为收容控制电路基板1042而向下方凹的电路收容部。控制电路基板1042被收容在该电路收容部中。收容控制电路基板1042后,附件1034上被安装罩1040。当然,也可以去掉罩1040。此外,也可以取代罩1040,在电路收容部中收容控制电路基板1042后,对电路收容部注塑树脂。
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与灯具光轴Ax1垂直方向的长度比与灯具光轴Ax1平行方向的长度要长。具体来说,与灯具光轴Ax1垂直方向的长度在与灯具光轴Ax1平行方向的长度的2倍以上。通过这样设置控制电路基板1042,能抑制发光模块1014的灯具光轴Ax1方向的长度,能使车辆用前照灯1010进一步小型化。
由附件1034、控制电路基板1042及罩1040构成附件单元103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附件1034安装于第1散热器1032之前,预先对附件1034安装控制电路基板1042和罩1040,作为附件单元1033而安装到第1散热器1032上。由此,附件1034和控制电路基板1042被一体地安装到第1散热器1032上,同时,与第1散热器1032之间被夹持安装组件1030。因此,附件1034作为光源固定部件来发挥功能,将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1020固定于第1散热器1032。
这样,发光模块1014一体地构成有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1020和控制发光元件1020的点亮的控制电路基板1042。由此,通过将发光模块1014装入车辆用前照灯1010中,能将发光元件1020和控制电路基板1042同时安装到车辆用前照灯1010中。因此,能减少车辆用前照灯1010的组装工序数。
组件1030具有发光元件1020、衬底基板、以及安装基板。发光元件1020被安装于衬底基板,衬底基板被安装于安装基板。安装基板上设有用于供电的导电性部件(未图示)。
控制电路基板1042被配置得比发光元件1020更靠灯具前方。此时,在比发光元件1020更靠灯具前方处、避开发光元件1020发出的光中的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地配置控制电路基板1042。具体来说,控制电路基板1042被配置在比组件1030更靠灯具前方、且罩1040的下方。由于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比配置在罩1040之上的遮光器1018的遮光器部1018a更靠上方,故通过在罩1040的下方配置控制电路基板1042,能将控制电路基板1042配置在避开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
发光模块1014被配置成发光元件1020的主光轴Ax2朝向铅直上方。所谓主光轴Ax2,是指与通过发光元件1020的上面、即主发光面的中心的与主发光面垂直的轴。因此,发光模块1014被配置成车辆用前照灯1010的灯具光轴Ax1与发光元件1020的主光轴Ax2正交。由此,能高效地对反射器1016照射光。因此,能介由反射器1016更恰当地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此外,发光元件1020被配置成发光部比控制电路基板1042更向主光轴Ax2方向突出。所谓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1020的主发光面和包围主发光面的侧面。由此,能避免控制电路基板1042位于发光部的灯具前方正面的情况,能避免因将控制电路基板1042配置在灯具前方而引起的配光图案的影响。
罩1040为防止异物侵入到控制电路基板1042中等而被设计成覆盖电路收容部的上方开口部的全部。因而罩1040被设置成覆盖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全部面。当然,罩1040也可以被设计成覆盖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一部分。
固定连接器1038的接合引线连接器58的接合部被设置在下方,使得在接合引线连接器58(参照图3)时,引线连接器58能在避开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向铅直上方移动来接合。当然,引线连接器58的接合方向不限于此,还可以被设计成引线连接器58在避开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向靠近光的行进路线的其它方向移动来接合。
引线连接器58被构成为引线从与固定连接器1038接合的前端部的相反侧引出。因此,通过使引线连接器58向铅直上方移动而接合于固定连接器1038,能够使从引线连接器58引出的引线位于更加远离光的行进路线的位置,能抑制因引线变形进入到上方而对配光图案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14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附件单元1033还具有第2散热器1062。第2散热器1062具有电路载置面1062c(参照图21的(B)),该电路载置面1062c被安装控制发光元件1020的点亮的控制电路基板1042。第2散热器1062作为使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热扩散的散热部件来发挥功能。因此,第1散热器1032和第2散热器1062作为使发光元件1020和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热扩散的散热机构来发挥功能。
首先,在第2散热器1062上安装控制电路基板1042而构成电路单元1060。然后,将电路单元1060固定于附件1034。电路单元1060固定后,通过引线键合等将控制电路基板1042与附件1034所设的导电性部件连接。然后,在电路上填充用于密封的树脂,最后,对附件1034安装罩1040,构成附件单元1033。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附件单元1033的立体图。这样,通过将在第2散热器1062上载置控制电路基板1042而构成的电路单元1060安装到附件1034上,来构成附件单元1033。
图18的(A)是电路单元1060的上面图,图18的(B)是电路单元1060的右侧面图,图18的(C)是电路单元1060的正面图。第2散热器1062具有电路支承部1062a和散热片1062b。电路支承部1062a被形成为具有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大致同样大小的板状。在作为上面的电路载置面上安装控制电路基板1042。
散热片1062b被形成为从电路支承部1062a的下面向下方延伸。第2散热器1062被形成为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大致中央处相对的部分比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两端部附近相对的部分更向下方突出。具体来说,第2散热器1062的散热片1062b仅被设置在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大致中央处相对的部分。
如图18的(A)所示,会发热的主要的安装部件被安装在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中央。因此,采用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一部分相对地设置的散热片1062b,能高效地使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热扩散。
图19是附件1034的上面图。附件1034具有电路收容部1034a、散热片插入孔1034b、切口1034c、开口部1034d、以及组件固定部1034f。
电路收容部1034a被安装控制发光元件1020的点亮的控制电路基板1042。因此,电路收容部1034a作为电路安装部而发挥功能。电路收容部1034a被设计成向下方凹,电路单元1060抵接固定于其底面。切口1034c被形成在电路收容部1034a的底部,使得减小与第1散热器1032和第2散热器1062的接触面积。
组件固定部1034f随着附件1034的下面1034e被安装于第1散热器1032而在与第1散热器1032之间夹持组件1030地固定组件1030。由此,发光元件1020被固定。
组件固定部1034f设有开口部1034d、导电性部件1064、以及板簧1065。开口部1034d是为使发光元件1020从下方穿过、比附件1034的上面更突出而形成的。导电性部件1064被形成为朝该开口部1034d的内部突出。导电性部件1064被设计成在附件1034的下面1034e被安装了第1散热器1032时,与设于安装基板1052的发光元件1020的电极相接触,使控制电路基板1042与发光元件1020相导通。在附件1034被安装于第1散热器1032时,板簧1065将组件1030按压向第1散热器1032地固定。因此,板簧1065作为按压组件1030的按压部件而发挥功能。
附件1034将导电性部件1064引至用于连接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连接部1066。因此,附件1034中从组件固定部1034f至连接部1066之间的部分就作为引导导电性部件1064的引导部来发挥功能。连接部1066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通过引线键合等连接,导电性部件1064就被连接到控制电路基板1042。导电性部件1064除从开口部1034d突出的部分和露出于连接部1066的部分外,一体地形成于附件1034。
附件1034具有导电性部件1068。导电性部件1068连接于固定连接器1038的连接管脚。导电性部件1068与该连接管脚可以被一体地形成。导电性部件1068也与附件1034一体地形成。
在电路收容部1034a被安装控制电路基板1042后,控制电路基板1042与连接部1066及导电性部件1068通过引线键合而连接。由此,控制电路基板1042与发光元件1020、以及控制电路基板1042与固定连接器1038的连接管脚被电连接。
图20的(A)是附件单元1033的上面图,图20的(B)是附件单元1033的右侧面图,图20的(C)是附件单元1033的背面图。此外,在图20的(A)~图20的(C)中省略了风扇1036的图示。
如图20的(B)和(C)所示,散热片1032a被设在第1散热器1032的下部,散热片1062b被设在第2散热器1062的下部。如图20的(C)所示,第1散热器1032上设有用于插入第2散热器1062的散热片1062b的开口部1032b。散热片1062b被插入到该开口部1032b中。
第1散热器1032的散热片1032a和第2散热器1062的散热片1062b被设计成沿与灯具光轴Ax1垂直的方向平行地延伸。风扇1036在散热片1032a和散热片1062b的下方安装于第1散热器1032,使得能够对散热片1032a和散热片1062b吹空气。
另外,第2散热器1062的散热片1062b被设置成每一片都与第1散热器1032的散热片1032a在一条直线上延伸。由此,能使散热片1062b之间的空间与散热片1062b之间的空间直线状地接续,能使空气顺畅地流动。
图21的(A)是图20的(A)的P-P剖面图,图21的(B)是图20的(A)的Q-Q剖面图。在图21的(A)中,在比图示的第2散热器1062的散热片1062b更靠身前和内里处设有第1散热器1032的散热片1032a。因此,从图21的(A)所示的与灯具光轴Ax1平行的方向、和图21的(B)所示的与灯具光轴Ax1垂直的方向等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平行的方向来看,第2散热器1062的散热片1062b被配置成与第1散热器1032的散热片1032a重叠。由此,与从平行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方向来看第1散热器1032和第2散热器1062不相重叠地配置时、即配置于上下不同的位置时相比,能抑制附件单元1033的高度。因此,能抑制因设置第1散热器1032和第2散热器1062这两者而造成的发光模块1014的大型化。
第2散热器1062的散热片1062b沿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垂直的方向延伸至与第1散热器1032的散热片1032a大致相同的位置。由此,与使两者的高度不同时相比,能有效地利用高度方向的空间。
如图21的(A)所示,控制电路基板1042被介由使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热扩散的第2散热器1062地安装于电路收容部1034a。此时,第1散热器1032和第2散热器1062介由附件1034而相互固定。并且,第2散热器1062被构成为在第1散热器1032被安装于附件1034的下面1034e时,与第1散热器1032非接触。
附件1034的电路收容部1034a由比第1散热器1032和第2散热器1062热传导率低的材料形成。从而附件1034由比第1散热器1032和第2散热器1062热传导率低的材料形成。因此,附件1034作为使发光元件1020发出的热和控制电路基板1042发出的热彼此分离的热分离部件来发挥功能。由此,通过靠近地配置第1散热器1032和第2散热器1062,能避免发光元件1020和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一方所发出的热向另一方传递的情况。
此外,散热片1062b被设计成向与灯具光轴Ax1平行的方向看,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大致中央处相对的部分向下方延伸。另一方面,在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两端部附近相对的部分没有设置散热片1062b。将容易产生热的部件配置在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中央比配置在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端部附近一般来说较容易。这样,通过将散热片1062b设置成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大致中央相对的部分向下方延伸,并将在控制电路基板1042中容易产生热的部件配置在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中央,能通过散热片1062b高效地使控制电路基板1042产生的热扩散。
当然,散热片1062b也可以被设计成向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平行的预定方向看,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大致中央以外的其它预定部位相对的部分向下方延伸。另外,散热片1062b还可以被设计成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该预定部位相对的部分比与该预定部位以外的其它预定部位相对的部分在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垂直的方向上更长地延伸。
如图21的(B)所示,第1散热器1032具有突部1032c。突部1032c从电路载置面1062c向上方突出地形成,使得发光元件1020比控制电路基板1042更向铅直上方突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上方配置罩1040和遮光器部1018a。因此,从电路载置面1062c向上方突出地形成突部1032c,使得发光元件1020の发光部比遮光器部1018a的上面更位于上方。
图22是在附件单元1033的上面图中表示出设有第1散热器1032的散热片1032a的区域、和设有第2散热器1062的散热片1062b的区域的图。
如图22所示,第1散热器1032的散热片1032a被设计成从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垂直的方向来看,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两端部附近相重叠。如上所述散热片1062b被设置在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大致中央相对的部分,但在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两端部附近没有设置散热片1062b。因此,通过在该空间设置散热片1032a,能扩大散热片1032a的配置面积。
如上所述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相比,冷却发光元件1020的必要性更大。而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面积一般较大,故若按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冷却所需的高度设置与该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面积大致相同面积的散热片1062b,则用于冷却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散热片1062b可以比用于冷却发光元件1020的散热片1032a更低。若将散热片1032a和开口部1032b配置在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垂直方向的相同位置,但两者的散热片的高度却不同,则也难以有效地利用散热片的高度差异所产生的空间。
这样,仅在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一部分相对的部分设置用于冷却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散热片1062b,并将用于冷却发光元件1020的散热片1032a设置在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其它部分相对的部分,由此,能够既抑制两者的高度差,又恰当地设置与冷却的必要性相应的面积的散热片。当然,第1散热器1032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相重叠的部分并不限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端部附近,第1散热器1032也可以被设计成从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垂直的方向看,与控制电路基板1042的另外一部分相重叠。
(第9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光源固定部件,特别涉及将光源固定于使该光源散热的散热部件的光源固定部件。
例如在车辆用前照灯中,有时在直接安装发光元件的安装基板之外另行设置控制发光元件的点亮的控制电路。在制造时使该控制电路与光源迅速地电连接,将有助于生产性的提高。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中,无法使控制电路与光源直接连接,必须将控制电路另行连接到附件上,在这一点上尚有改善的余地。
本实施方式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使光源与控制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迅速连接。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固定部件包括:散热部件安装部,被安装于使光源的热扩散的光源散热部件;光源固定部,通过散热部件安装部被安装于光源散热部件而使光源固定于光源散热部件;电路安装部,被安装控制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以及连接于控制电路部的导电性部件。导电性部件被设置成随着散热部件安装部被安装于光源散热部件而与光源的电极相接触,使控制电路部与光源导通。
根据该方案,能通过将光源固定部件安装于散热部件而使光源与控制电路部导通。因此,能抑制制造工作者的工序数。
可以还具有由树脂形成、使导电性部件引导至用于连接控制电路部的连接部位的引导部。导电性部件可以至少一部分一体地成形于引导部。通过该方案,能抑制导电性部件的引导工序数,能提高发光装置的生产性。
电路安装部可以介由使控制电路部的热扩散的电路散热部件而被安装控制电路部。通过该方案,能在光源散热部件之外另行用电路散热部件使控制电路部散热。因此,与通过同一散热部件使控制电路部的热和光源的热扩散的情况相比,能抑制一方对另一方的热影响。
电路散热部件可以被构成为在散热部件安装部被安装于光源散热部件时,与光源散热部件非接触,电路安装部可以由热传导率比光源散热部件和电路散热部件低的材料形成。通过该方案,除能介由附件而使控制电路部与光源电导通外,还能在热处理上使之相互独立,能更加抑制一方对另一方的热影响。
通过本实施方式,能使光源与控制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迅速地连接。
图23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100的构成的图。对于与第8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车辆用前照灯1100除设有发光模块1102以取代发光模块1014外,与第8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10是同样的结构。
图24是第9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102的立体图。发光模块1102作为发光装置而发挥功能,具有附件单元1110、组件1030、第1散热器1112、以及风扇1114。附件单元1110包含控制电路基板1120。控制电路基板1120控制发光元件1020的点亮。在第9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1120也由印刷布线基板和安装于该印刷布线基板的电部件及元件构成。这样,在第9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1102也一体地构成有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1020和控制发光元件1020的点亮的控制电路基板1120。
第1散热器1112由铝等散热性高的散热材料形成,作为散热部件来发挥功能。第1散热器1112具有散热片1112a,使发光元件1020发出的热扩散。第1散热器1112被安装在附件1122的下面。因此,附件1122的下面作为散热部件安装部来发挥功能。
第1散热器1112的散热片1112a被设在第1散热器1112的下部。散热片1112a被设计成沿与灯具光轴Ax1平行的方向延伸。风扇1114在散热片1112a的下方安装于第1散热器1112,使得对散热片1112a吹空气。
图25是第9实施方式的附件单元1110的立体图。附件单元1110具有附件1122、控制电路基板1120、以及罩1126。
附件1122上设有为收容控制发光元件1020的点亮的控制电路基板1120而向下方凹的电路收容部1122b。电路收容部1122b中安装控制电路基板1120。因此,电路收容部1122b作为电路安装部来发挥功能。
在第9实施方式中,在将附件1122安装于第1散热器1112前,预先对附件1122安装控制电路基板1120和罩1126,作为附件单元1033而安装于第1散热器1112。此时罩1126覆盖控制电路基板1120的上方整体。当然,罩1126也可以被设计成覆盖控制电路基板1120的至少一部分。这样,附件1122和控制电路基板1120被一体地安装于第1散热器1112,同时在与第1散热器1112之间夹持安装组件1030。
在第9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1120被配置得比发光元件1020更靠灯具后方。发光模块1102被配置成发光元件1020的主光轴Ax2朝向铅直上方。
附件1122通过树脂一体成形而一体地固定有固定连接器1128。固定连接器1128被设计成可接合引线连接器。固定连接器1128被设计成能通过使引线连接器向灯具前方移动而接合引线连接器。
图26的(A)是附件单元1110的正面图,图26的(B)是附件单元1110的右侧面图,图26的(C)是附件单元1110的背面图。附件1122具有组件固定部1122a、电路收容部1122b、以及开口部1122c。
附件单元1110还具有第2散热器1124。第2散热器1124上被安装控制发光元件1020的点亮的控制电路基板1120。第2散热器1124作为使控制电路基板1120的热扩散的散热部件来发挥功能。因此,第1散热器1112和第2散热器1124作为使发光元件1020和控制电路基板1120的热扩散的散热机构来发挥功能。
组件固定部1122a随着附件1122的下面1122d安装于第1散热器1112而在与第1散热器1112之间夹持组件1030地固定组件1030。由此,发光元件1020被固定。
组件固定部1122a设有开口部1122c、导电性部件1130、以及板簧1131。开口部1122c是为使发光元件1020从下方穿过并突出于附件1122的上面而形成的。导电性部件1130被形成为朝该开口部1122c的内部突出。导电性部件1130被设计成在附件1122的下面1122d安装了第1散热器1112时,与设于安装基板1052的发光元件1020的电极相接触,使控制电路基板1120与发光元件1020相导通。板簧1131在附件1122被安装于第1散热器1032时将组件1030按压固定于第1散热器1112。因此,板簧1131作为按压组件1030的按压部件而发挥功能。
附件1122将导电性部件1130引导至用于连接控制电路基板1120的连接部。因此,附件1122中从组件固定部1122a至连接部之间的部分作为引导导电性部件1130的引导部而发挥功能。连接部和控制电路基板1120通过引线键合等连接,从而导电性部件1130被连接于控制电路基板1120。导电性部件1130除从开口部1122c突出的部分和露出于连接部的部分外,与附件1122一体成形。
图27的(A)是发光模块1102的正面图,图27的(B)是发光模块1102的右侧面图,图27的(C)是发光模块1102的背面图。如图27的(B)和(C)所示,散热片1112a被设在第1散热器1112的下部,散热片1124a被设在第2散热器1124的下部。如图27的(C)所示,第1散热器1112上设有用于插入第2散热器1124的散热片1124a的开口部1112b。散热片1124a被插入该开口部1112b。此时,第2散热器1124被构成为与第1散热器1112非接触。
第1散热器1112的散热片1112a和第2散热器1124的散热片1124a被设计成沿与灯具光轴Ax1平行的方向平行延伸。通过使散热片1124a沿与散热片1112a相同的方向延伸,能使空气顺畅地流动。风扇1036在散热片1112a和散热片1124a的下方安装于第1散热器1112,使得能够对散热片1112a和散热片1124a吹空气。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将各实施方式的各要素适当组合后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是有效的。此外,还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变形,并且这样的被施加了变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申请要求享受以下优先权利益,其所有内容均在参考范围内:日本专利申请号2011-131425,于2011年6月13日提出;日本专利申请号2011-143274,于2011年6月28日提出;日本专利申请号2011-146267,于2011年6月30日提出;日本专利申请号2012-002289,于2012年1月10日提出。

Claims (17)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体地构成有光源和控制上述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的发光模块,和
具有将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并集光的反射面的反射器;
其中,上述控制电路部被配置得比上述光源更靠灯具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在比上述光源更靠灯具前方处、避开上述光源发出的光中的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地配置上述控制电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模块还具有覆盖上述控制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罩;
上述罩具有遮光器部,通过遮挡上述光源发出的光的一部分而形成上述配光图案的边缘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被配置成主光轴相对于灯具光轴垂直,且发光部比上述控制电路部更向上述主光轴方向突出。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模块包括被设计成可接合引线连接器的固定连接器;
上述固定连接器被避开上述光的行进路线地配置在比上述光源更靠灯具前方处,并且被设计成上述引线连接器能在避开上述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向靠近上述光的行进路线的方向移动而接合于该固定连接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冷却上述光源的风扇;
上述控制电路部还具有控制上述风扇的驱动的功能;
上述发光模块具有使上述风扇连接于上述控制电路部的风扇用连接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模块还具有被输入用于上述光源的点亮控制的第1控制信号和被用于上述风扇的驱动控制的第2控制信号的单一的输入连接器。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承上述反射器的支承部件;
上述支承部件具有使上述控制电路部向灯具前方插入而收容的收容部,和插入上述控制电路部后,使上述发光模块抵接于灯具前方而固定的固定部。
9.一种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光源的热扩散的第1散热部件,和
使控制上述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基板的热扩散的第2散热部件,从与上述控制电路基板平行的第1方向看,本第2散热部件与第1散热部件至少一部分重叠;
其中,第1散热部件被设置成从与上述控制电路基板垂直的第2方向看,与上述控制电路基板的一部分重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热传导率比第1散热部件和第2散热部件低的热分离部件;
第1散热部件和第2散热部件介由上述热分离部件而彼此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分离部件具有为减小第1散热部件和第2散热部件的接触面积而形成的切口。
12.如权利要求9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
第2散热部件被形成为与上述控制电路基板的大致中央相对的部分比与上述控制电路基板的预定的端部附近相对的部分更向第2方向突出;
第1散热部件被设计成从第2方向看,与上述控制电路基板的上述预定的端部附近相重叠。
13.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9至12的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机构。
14.一种光源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部件安装部,被安装于使光源的热扩散的光源散热部件,
光源固定部,通过上述散热部件安装部被安装于上述光源散热部件而使上述光源固定于上述光源散热部件,
电路安装部,被安装控制上述光源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以及
连接于上述控制电路部的导电性部件;
其中,上述导电性部件被设置成随着上述散热部件安装部被安装于上述光源散热部件而与上述光源的电极相接触,使上述控制电路部与上述光源导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引导部,由树脂形成,将上述导电性部件引导至用于连接上述控制电路部的连接部位;
上述导电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是与上述引导部一体成形的。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光源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电路部介由使上述控制电路部的热扩散的电路散热部件而安装于上述电路安装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路散热部件被构成为在上述散热部件安装部安装于上述光源散热部件时,与上述光源散热部件非接触;
上述电路安装部由热传导率比上述光源散热部件和上述电路散热部件低的材料形成。
CN201210192590.3A 2011-06-13 2012-06-12 车辆用前照灯 Active CN102829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8241.3A CN105042468B (zh) 2011-06-13 2012-06-12 车辆用前照灯、散热机构、发光装置及光源固定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1425 2011-06-13
JP2011131425 2011-06-13
JP2011143274A JP5698081B2 (ja) 2011-06-28 2011-06-28 放熱機構および発光装置
JP2011-143274 2011-06-28
JP2011146267A JP5749098B2 (ja) 2011-06-30 2011-06-30 光源固定部材
JP2011-146267 2011-06-30
JP2012002289A JP5833935B2 (ja) 2011-06-13 2012-01-10 車両用前照灯
JP2012-002289 2012-01-1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8241.3A Division CN105042468B (zh) 2011-06-13 2012-06-12 车辆用前照灯、散热机构、发光装置及光源固定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9417A true CN102829417A (zh) 2012-12-19
CN102829417B CN102829417B (zh) 2015-08-26

Family

ID=46245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2590.3A Active CN102829417B (zh) 2011-06-13 2012-06-12 车辆用前照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134003B2 (zh)
EP (1) EP2535638B1 (zh)
CN (1) CN10282941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1534A (zh) * 2014-06-19 2014-10-29 安徽湛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汽车用前照大灯散热器
CN105473937A (zh) * 2013-08-23 2016-04-0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以及照明装置
CN105782935A (zh) * 2015-01-09 2016-07-20 法雷奥照明公司 用于车辆前照灯的光学模块
CN105987290A (zh) * 2015-03-23 2016-10-05 法雷奥照明公司 具有接收表面和通过线焊进行电连接的led支架
CN107631263A (zh) * 2016-07-13 2018-01-2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照明装置
CN109855040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车辆用照明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用灯具
TWI700543B (zh) * 2018-09-13 2020-08-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投射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0391B2 (en) * 2011-11-17 2016-10-18 Osram Gmbh LED light source module
FR2998944B1 (fr) * 2012-11-30 2019-06-28 Valeo Illuminacion Dispositif d'eclairage et/ou de signalisat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FR3003336B1 (fr) * 2013-03-18 2017-08-11 Valeo Vision Dispositifs de signalisation et/ou d'eclairage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JP6235791B2 (ja) 2013-05-17 2017-11-2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6098457B2 (ja) 2013-09-18 2017-03-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灯装置及び点灯装置を備えた灯具
FR3012204B1 (fr) * 2013-10-18 2015-10-30 Valeo Vision Systeme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d'au moins une source de lumiere a un systeme d'alimentation electrique
CN104197262A (zh) * 2014-07-17 2014-12-10 杨道达 Led汽车灯及其制造方法、汽车大灯总成
EP3447364A4 (en) * 2016-04-18 2020-01-22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VEHICLE POWER SUPPLY AND LIGHTING ACCESSORY
US10429026B2 (en) * 2017-06-16 2019-10-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amp assembly with anisotropic heat spreader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JP2019220424A (ja) * 2018-06-22 2019-12-26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CN111692573B (zh) * 2019-09-30 2022-02-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6494A1 (en) * 2001-03-02 2002-09-12 Hitoshi Tanaka Vehicle headlamp
CN1884906A (zh) * 2005-06-23 2006-12-2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1440923A (zh) * 2007-11-20 2009-05-2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2032516A (zh) * 2009-10-05 2011-04-2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11892B2 (ja) 2003-07-09 2010-02-10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前照灯
DE102005018175A1 (de) * 2005-04-19 2006-10-26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LED-Modul und LED-Beleuchtungseinrichtung mit mehreren LED-Modulen
JP2007305455A (ja) 2006-05-12 2007-11-22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Led照明装置
JP2008186796A (ja) 2007-01-31 2008-08-14 Ichikoh Ind Ltd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固定構造
JP2010092687A (ja) * 2008-10-07 2010-04-22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灯具
JP5346554B2 (ja) * 2008-10-31 2013-11-20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前照灯
US8833992B2 (en) * 2009-09-03 2014-09-16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Automotive headlamps
DE202010002406U1 (de) * 2010-02-16 2010-05-06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S8845161B2 (en) * 2011-02-09 2014-09-30 Truck-Lite Co., Llc Headlamp assembly with heat sink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6494A1 (en) * 2001-03-02 2002-09-12 Hitoshi Tanaka Vehicle headlamp
CN1884906A (zh) * 2005-06-23 2006-12-2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1440923A (zh) * 2007-11-20 2009-05-2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2032516A (zh) * 2009-10-05 2011-04-2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3937A (zh) * 2013-08-23 2016-04-0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以及照明装置
US9970624B2 (en) 2013-08-23 2018-05-15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Lamp device for vehicle and light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10434928B2 (en) 2013-08-23 2019-10-08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Lamp device for vehicle and light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104121534A (zh) * 2014-06-19 2014-10-29 安徽湛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汽车用前照大灯散热器
CN105782935A (zh) * 2015-01-09 2016-07-20 法雷奥照明公司 用于车辆前照灯的光学模块
CN105987290A (zh) * 2015-03-23 2016-10-05 法雷奥照明公司 具有接收表面和通过线焊进行电连接的led支架
CN107631263A (zh) * 2016-07-13 2018-01-2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照明装置
CN109855040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车辆用照明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用灯具
TWI700543B (zh) * 2018-09-13 2020-08-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投射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5638B1 (en) 2020-09-23
EP2535638A3 (en) 2018-07-04
CN102829417B (zh) 2015-08-26
US9347659B2 (en) 2016-05-24
US20160025321A1 (en) 2016-01-28
US9134003B2 (en) 2015-09-15
EP2535638A2 (en) 2012-12-19
US20120314436A1 (en)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9417A (zh) 车辆用前照灯、散热机构、发光装置及光源固定部件
US9739437B2 (en) Vehicular lamp unit
US9423087B2 (en) Vehicular lamp
US9347636B2 (en) Vehicle lighting unit
CN105042468B (zh) 车辆用前照灯、散热机构、发光装置及光源固定部件
US8113699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vehicular lamp
CN105090852A (zh) 照明装置及具备照明装置的汽车
KR20060092808A (ko) Led 자동차 헤드램프
US9506613B2 (en) Vehicle lamp fitting
KR20080092275A (ko) 차량용 등기구 유닛
JP2013168434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灯具ユニット
KR20190125341A (ko) Led 램프
CN103851501A (zh) 用于具有半导体光源的交通工具照明装置的照明模块
JP5833935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US8985823B2 (en) Vehicle lamp having an LED and a drip-preventive cover
CN115769021A (zh) 车辆用灯具
JP7261808B2 (ja) 車両用灯具および車両用灯具の製造方法
JP6243222B2 (ja) 車両用ランプ
JP2016219210A (ja) 照明装置及び当該照明装置を備える自動車
JP6169754B2 (ja) 灯具ユニット
CN209926250U (zh) 用于车辆的前照灯
JP7285362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6390997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を備える自動車
JP6340687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を備える自動車
WO2024053591A1 (ja) 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