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3326A - 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3326A
CN102823326A CN2011800162091A CN201180016209A CN102823326A CN 102823326 A CN102823326 A CN 102823326A CN 2011800162091 A CN2011800162091 A CN 2011800162091A CN 201180016209 A CN201180016209 A CN 201180016209A CN 102823326 A CN102823326 A CN 102823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next door
organic
supporting substr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62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3326B (zh
Inventor
栗原直
赤津光俊
藤泽拓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23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3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3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33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3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banks or shadow mas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光装置(11),其具备:支承基板(13);设于支承基板(13)上、且对支承基板(13)上所设定的区划进行划定的隔壁(12);在由隔壁(12)划定的区划中所设置的多个有机EL元件(14),并且有机EL元件(14)由第一电极(15)、有机EL层、第二电极(18)顺次层叠在支承基板(13)上构成,第一电极(15)在支承基板(13)上至少有一部分离开隔壁(12)地配置,有机EL层具有从第一电极(15)上延伸至隔壁(12)的延伸部(20),与延伸部(20)的底面接触的构件的表面,相比隔壁(12)的表面示出亲液性。由此,可提供一种可以由简易结构的隔壁(12)实现发光特性良好的有机EL元件(14)的这样的构成的发光装置(11)。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装置中,有使其构成和原理不同的多种装置。作为其中之一,目前将有机EL(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元件用于像素的光源的显示装置正在得到实用化。
这种显示装置具备在支承基板上排列地配置的多个有机EL元件。在支承基板上,通常设有用于划定规定的区划的隔壁。多个有机EL元件分别在由隔壁所划定的区划中排列设置。
图6是模式化地表示具备多个有机EL元件4的发光装置1的平面图。图7是模式化地放大示出图6所示的发光装置1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图6中在设有隔壁2的部位施加影线。如图6所示,在支承基板3上设有网格状的隔壁2时,多个有机EL元件4被设置在由隔壁2所包围的区域,且按照分别在行方向X和列方向Y空出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成矩阵状。
有机EL元件4通过顺次在支承基板3上层叠第一电极5、有机EL层6、7、第二电极8而得以制作。还有图6中,由虚线包围来示出第一电极5设置的部位。
作为有机EL元件4的一部分的有机EL层6、7能够通过涂布法形成。即,将含有作为有机EL层6、7的材料的墨水供给到由隔壁2所包围的区域,再使之固化,由此能够形成有机EL层6、7。
图8是模式化地表示将含有作为有机EL层6的材料的墨水9、供给到由隔壁2包围的区域之后的状态的图。墨水9的固体成分浓度通常即使高也不过数%左右。因此若与有机EL层6的体积相比,大量的墨水9被供给到隔壁2包围的区域。
作为隔壁,使用表现出亲液性的构件时,供给到由隔壁所包围的区域的墨水顺着隔壁的表面向外溢出。因此,为了使墨水保持在由隔壁所围的区域内,优选隔壁使用示出一定程度的疏液性的构件。另一方面,使用表现出疏液性的隔壁时,隔壁表面的性状对于有机EL层的成形性有可能带来影响。例如使用示出疏液性的隔壁,向由该隔壁所包围的区域供给墨水时,墨水一边被隔壁表面弹开一边干燥并固化,因此在有机EL层和隔壁的边界区域,若有机EL层的膜厚与中央部的膜厚相比则极薄。这种情况模式化地示出在图9中。这种情况下,驱动有机EL元件时,膜厚薄的地方电流集中流通,有机EL元件的发光特性降低的问题存在。因此,为了得到均匀的膜厚的有机EL层,优选隔壁2使用示出一度程度的亲液性的构件。如此,从墨水的保持性的观点而言则需要示出一定程度的疏液性的隔壁,另一方面,从有机EL层的成形性的观点而言则需要示出一定程度的亲液性的隔壁。
在现有的技术中,为了同时满足对隔壁2相反的要求,如图10所示,采用的是把对于墨水的润湿性互不相同的第一隔壁构件2a和第二隔壁构件2b加以层叠的隔壁2。即隔壁2是是使示出亲液性的第一隔壁构件2a和示出疏液性的第二隔壁构件2b层叠而构成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162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现有的技术,为了形成双层构造的隔壁,与形成单层构造的隔壁的情况相比,工序数量增加的问题存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由简易结构的隔壁实现发光特性良好的有机EL元件的这一构成的发光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其具备:支承基板;设于支承基板上、且对支承基板上所设定的区划进行划定的隔壁;在由隔壁划定的区划中所设置的多个有机EL元件,并且,有机EL元件按照使第一电极、有机EL层、第二电极顺次层叠在支承基板上的方式构成,第一电极在支承基板上至少一部分离开隔壁地配置,有机EL层具有从第一电极上延伸到隔壁的延伸部,与延伸部的底面接触的构件的表面,相比隔壁的表面示出亲液性。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其中,隔壁按照该隔壁的面对第一电极的表面随着离开支承基板而远离第一电极的方式形成。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其中,在支承基板的表面部形成有绝缘膜,第一电极、隔壁和延伸部按照与绝缘膜接触的方式配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其中,支承基板由玻璃板构成,延伸部与玻璃板接触地配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其中,第一电极具有在支承基板上沿规定的纵长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一电极的纵长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按照离开隔壁的方式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可以由简易结构的隔壁实现发光特性良好的有机EL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化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1的平面图。
图2是模式化地放大示出发光装置11的剖面图。
图3是模式化地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21的平面图。
图4是模式化地放大示出在以垂直于行方向X平面切断发光装置11时的发光装置11的剖面图。
图5是模式化地表示设置有在行方向X上延伸的多个隔壁的发光装置的平面图。
图6是模式化地表示现有的发光装置1的平面图。
图7是模式化地放大示出图6所示的发光装置1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模式化地表示将含有作为有机EL层6的材料的墨水9供给到由隔壁2所包围的区域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使用示出疏液性的隔壁时的有机EL层6的成膜状态的图。
图10是模式化地表示现有的发光装置1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具备:支承基板;设于支承基板上、且对支承基板上所设定的区划进行划定的隔壁;在由隔壁划定的区划中所设置的多个有机EL元件,并且有机EL元件是使第一电极、有机EL层、第二电极顺次层叠在支承基板上而构成,第一电极在支承基板上至少有一部分离开隔壁配置,有机EL层具有从第一电极上延伸至隔壁的延伸部,与延伸部的底面接触的构件的表面,相比隔壁的表面显示出亲液性。
发光装置例如作为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被利用。显示装置中主要有有源矩阵驱动型的装置和无源矩阵驱动型的装置。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两种类型的显示装置,但本实施方式作为一例,对于适用于有源矩阵驱动型的显示装置的发光装置进行说明。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具备作为像素的光源发挥功能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装置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具备例如作为背光源而发挥功能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装置。
<发光装置的构成>
首先,对于发光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模式化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1的平面图,图2是模式化地放大示出发光装置11的剖面图。就发光装置11而言,其构成主要包含:支承基板13;设于支承基板13上、且对支承基板13上所设定的区划进行划定的隔壁12;在由隔壁12划定的区划中所设置的多个有机EL元件14。
隔壁12是为了对支承基板13上所设定的区划进行划定而设置的。多个有机EL元件14分别排列配置在由隔壁12划定的区划中。隔壁12的形状根据支承基板13上所设定的区划的形状而设计。例如在支承基板13上设定矩阵状的区划时,作为对该矩阵状的区划进行划定的隔壁,在支承基板13上设置网格状的隔壁12。另外,在支承基板13上设定有条纹状的区划时,作为对该条纹状的区划进行划定的隔壁,在支承基板13上设置条纹状的隔壁12。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在支承基板13上设有网格状的隔壁12的方式进行说明。还有图1、3、5中,在隔壁所设置的部位施加影线,并且用虚线包围示出第一电极所设置的部位。
就网格状的隔壁12而言,其构成是使行方向X上延伸的多个带状的电绝缘性构件、和列方向Y上延伸的多个带状的电绝缘性构件被一体形成。换言之,就是隔壁12具有在示出电绝缘性的薄膜上矩阵状地形成有多个开口的形状。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方向X和列方向Y意思是相互垂直的方向,并且分别是相对于支承基板13的厚度方向Z垂直的方向。
就隔壁12的开口而言,从支承基板13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看(以下,称为“俯视”。)被形成在与有机EL元件14重叠的位置。换言之,有机EL元件14设置在隔壁12的开口。隔壁12的开口在俯视下以与后述的第一电极15大体一致的方式形成,形成为例如近矩形、卵圆形、近圆形和近椭圆形等。网格状的隔壁12在俯视下形成在除去第一电极15的区域、且与第一电极15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即网格状的隔壁12在俯视下以内含各第一电极15的方式形成。以下,将隔壁12所包围的区域称为凹部19。该凹部19的形状与由隔壁12和支承基板13所规定的凹陷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基板13上设定有多个凹部19。此多个凹部19对应网格状的隔壁12、且在支承基板13上呈矩阵状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凹部19相当于由隔壁划定的区划。
隔壁12优选以如下方式形成,即,该隔壁12的面对第一电极15的表面,随着离开支承基板13而从第一电极15远离。即优选的形成方式为,以垂直于支承基板13的厚度方向Z的平面切断凹部19时,凹部19的截面形状随着离开支承基板13而变大,优选以所谓的正锥形使隔壁12形成。这样的正锥形的隔壁12,比所谓的倒锥形的隔壁能够更容易地形成。另外正锥形的隔壁12与所谓的倒锥形的隔壁相比,在以光刻法形成隔壁12时,显影工序中的残渣难以残留在锥形的端部附近,另外,在根据需要进行的水洗等的清洗工序,能够将其表面清洗干净。
有机EL元件14被设置在由隔壁划定的区划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有机EL元件14分别设置在由隔壁12所包围的区域(即凹部19)中。如上述,因为凹部19以矩阵状配置,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EL元件14也排列配置成矩阵状。即多个有机EL元件14分别在行方向X上空出规定的间隔、且在列方向Y上也空出规定的间隔而配置。还有各有机EL元件14不需要物理性地隔离,以能够个别地驱动的方式进行电绝缘即可。因此构成有机EL元件的一部分的层(本实施方式中为后述的第二电极18)也可以与其他的有机EL元件物理性地相连。
有机EL元件14,是由第一电极15、有机EL层16、17、第二电极18从靠近支承基板13起按此顺序层叠而构成。
第一电极15和第二电极18,构成由阳极和阴极组成的一对电极。即第一电极15和第二电极18之中的一方设为阳极,另一方设为阴极。另外第一电极15和第二电极18之中的第一电极15配置得靠近支承基板13,第二电极18配置得比第一电极15远离支承基板13。
有机EL元件14具备一层以上的有机EL层。还有,有机EL层意味着由第一电极15和第二电极18夹持的全部的层。有机EL元件14中作为有机EL层具备至少一层以上的发光层。另外,在电极15、18间,不限于发光层而可根据需要设置规定的层。例如,在阳极和发光层之间,作为有机EL层而设置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等,在发光层和阴极之间,作为有机EL层而设置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
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4中,在第一电极15和发光层17之间,作为有机EL层具备空穴注入层16。
以下作为实施的一个方式,对于如下有机EL元件14进行说明,其是从靠近支承基板13起顺次层叠作为阳极发挥功能的第一电极15、空穴注入层16、发光层17、作为阴极发挥功能的第二电极18而构成。
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1是有源矩阵型的装置,所以第一电极15按有机EL元件14个别地设置。即,与有机EL元件14的数量为相同数量的第一电极15被设置在支承基板13上。例如,第一电极15为薄膜状、且在俯视下形成为大体矩形。第一电极15在支承基板13上对应于设有各有机EL元件的位置被设置成矩阵状,并且分别在行方向X上空出规定的间隔、且在列方向Y上空出规定的间隔地配置。
就第一电极15而言,按照在支承基板上至少有一部分离开隔壁12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5在俯视下被设置在凹部19内、且其外缘全部离开隔壁12地配置。
空穴注入层16被设置在凹部19内第一电极15上。再有,空穴注入层16不仅设置在第一电极15上、且从第一电极15一直延伸到隔壁12地设置。即,在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之间也设有空穴注入层16。
在本说明书中,将有机EL层(本实施方式中为空穴注入层16和发光层17)之中的在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之间所设置的部位称为延伸部20。与延伸部20的底面接触的构件的表面相比隔壁的表面而示出亲液性。还有在本说明书中,在第一电极15和第二电极18间设有多个有机EL层时,由多个有机EL层构成的层叠体之中的、在俯视下在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之间所设置的部位全部称为延伸部。另外在第一电极15和第二电极18间设有多个有机EL层时,虽然在由层叠体构成的延伸部存在多个表面(平面),但将其中最靠近支承基板的平面称为延伸部的底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有机EL层设有空穴注入层16和发光层17这两层,但空穴注入层16的延伸部20的支承基板侧的平面,相当于上述的延伸部的底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延伸部20的底面接触的构件,相当于支承基板13。
发光层17被设置在凹部19内空穴注入层16上。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也能够适用于单色显示装置,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是对于应用于彩色显示装置的发光装置进行说明。在彩色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放出红色、绿色和蓝色之中的任意一种光的3种有机EL元件被设置在支承基板13上。彩色显示装置能够通过将例如以下的(I)(II)(IⅡ)的行、按此顺序地沿列方向Y反复配置来实现。
(I)按照放出红色光的多个有机EL元件14R在行方向X上空出规定的间隔的方式所配置的行。
(II)按照放出绿色光的多个有机EL元件14G在行方向X上空出规定的间隔的方式所配置的行。
(IⅡ)放出蓝色光的多个有机EL元件14B在行方向X上空出规定的间隔的方式所配置的行。
如此形成发光色不同的3种有机EL元件14R、14G、14B时,通常按元件的种类设置发光色不同的发光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下的(i)(ii)(iii)行按此顺序在列方向Y上反复配置。
(i)设有放出红色光的发光层17的行。
(ii)设有放出绿色光的发光层17的行。
(iii)设有放出蓝色光的发光层17的行。
这时3种发光层17分别在列方向Y上空出2行的间隔而依次层叠在空穴注入层16上。
第二电极18设于发光层17上。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18跨越多个有机EL元件14而连续形成、且作为在多个有机EL元件14共通的电极而被设置。第二电极18不仅在发光层17上形成、且在隔壁12上也形成,并且发光层17上的电极和隔壁12上的电极相连地被全面形成。
<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次对于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准备支承基板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准备其上设有第一电极15的支承基板13。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作为支承基板13,能够使用预先形成有用于个别地驱动多个有机EL元件的电路的基板。例如作为支承基板能够使用预先形成有TFT(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和电容等的基板。还有,虽然可以通过以如下方式由本工序形成第一电极15、来准备在其上设有第一电极15的支承基板13,但也可以从市场购买预先在其上设有第一电极15的支承基板13,来准备支承基板13。此外,还可以从市场购买预先在其上形成有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的支承基板13,来准备支承基板13。
接着,在支承基板13上矩阵状形成多个第一电极15。就第一电极15的形成而言,例如在支承基板13上的全面形成导电性薄膜,再将其通过光刻法图案化成矩阵状地形成。另外,也可以将例如在规定的部位形成有开口的掩膜配置在支承基板13上,经由该掩膜在支承基板13上的规定的部位选择性地堆积导电性材料,而使第一电极15图案化形成。关于第一电极15的材料后述。
接着,在支承基板13上形成隔壁12。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网格状的隔壁12。隔壁12由有机物或无机物构成。作为构成隔壁12的有机物,能够列举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等树脂。另外作为构成隔壁12的无机物,能够列举SiOx或SiNx等。
隔壁12优选由有机物构成。这是由于,为了将供给到凹部19的墨水保持在凹部19内,优选包围该凹部19的隔壁示出疏液性,一般来说,相比无机物,有机物一方对墨水更示出疏液性,所以通过由有机物构成隔壁,就能够提高将墨水保持在凹部19内的能力。
形成由有机物构成的隔壁12时,首先,将例如正片型或负片型的感光性树脂全面涂布,使规定的部位曝光、显影。再通过使之硬化,形成网格状的隔壁12。还有作为感光性树脂能够使用光刻胶。另外形成由无机物构成的隔壁12时,例如通过等离子体CVD法和溅射法等将由无机物构成的薄膜全面形成,接着通过除去规定的部位而形成网格状的隔壁12。规定的部位的除去例如由光刻法进行。
隔壁12的形状及其配置,根据像素数和分辨率等的显示装置的规格和制造的容易度等适宜设定。例如隔壁12的行方向X和列方向Y的宽度L1、L2分别为5μm~50μm左右,隔壁20的高度L3为0.5μm~5μm左右,行方向X和列方向Y的隔壁20的间隔L4、L5,即凹部19的行方向X和列方向Y的幅L4、L5分别为20μm~1000μm左右。另外第一电极15在行方向X和列方向Y的宽度分别为20μm~1000μm左右。另外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的间隔L6为2μm~20μm左右。
形成隔壁12后,根据需要对隔壁12实施疏液处理。例如在由有机物形成隔壁12的情况下,在含有CF4等的氟化物的气氛中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在这样的等离子体处理中,虽然由无机物构成的第一电极15和支承基板11的表面维持亲液性,但另一方面,在隔壁12表面有氟原子结合,因此能够使隔壁12疏液化。如此能够只选择性地对于隔壁12进行疏液化处理。
(形成有机EL层的工序)
本工序中,作为有机EL层形成空穴注入层16和发光层17。首先,将含有作为有机EL层(本实施方式中为空穴注入层)的材料的墨水(以下,称为空穴注入层用墨水。)供给到支承基板13上,形成由空穴注入层用墨水构成的薄膜。
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全部的有机EL元件14共通的空穴注入层16。因此不需要限于凹部19供给空穴注入层用墨水,也可以全面地供给空穴注入层用墨水,以哪种方法供给空穴注入层用墨水都可以。例如能够通过旋涂法、喷墨法、喷嘴印刷法、凸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等供给空穴注入层用墨水。还有在全面涂布空穴注入层用墨水时,根据隔壁表面的性状,空穴注入层会形成至隔壁上,为了对此加以避免,也有优选只向凹部19供给空穴注入层用墨水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通过可以将空穴注入层用墨水只选择性地供给到凹部19的涂布法来供给空穴注入层用墨水。作为可以选择性地向各凹部19进行供给的涂布法,能够列举喷墨法、凸版印刷法和凹版印刷法等。
使用的墨水的固体成分浓度,也取决于涂布法,但通常至高不过数%左右。因此在凹部19中相比空穴注入层16的体积而供给大量的墨水。第一电极15在支承基板13上离开隔壁12地配置,因此供给到凹部19的空穴注入层用墨水,不仅供给到第一电极15上,也供给到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之间,此外还供给到隔壁12的侧面上。
还有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之间的延伸部的底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支承基板13的表面。支承基板13的表面部通常由无机物构成,因此除非实施特别的处理,否则相比隔壁12会示出亲液性。另外同样,第一电极15也由无机物构成,所以除非实施特别的处理,否则相比隔壁12也会示出亲液性。于是本实施方式的隔壁12的表面,相比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之间的底面、及第一电极15的表面而示出疏液性。还有亲液性或疏液性,意味着对于供给到凹部19的墨水的润湿性。润湿性的程度能够通过与墨水的接触角表示,认为接触角越大而越有疏液性。在此,作为润湿性的指标的墨水的接触角,在本说明书中由与茴香醚的接触角规定。
供给到凹部19的空穴注入层用墨水,因为溶剂慢慢气化,所以一边使其体积收缩一边薄膜化。如前述,若与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之间的底面(本实施方式中为支承基板的表面)相比,隔壁12的表面对于墨水示出疏液性,因此,就墨水而言,在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之间的底面润湿扩展,另一方面,一边由隔壁12的表面弹开一边使体积收缩而薄膜化。如此墨水一边由隔壁弹开,墨水一边薄膜化,在现有技术中,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之间的底面、及与隔壁12的边界区域的薄膜的膜厚变得极薄。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5与隔壁12之间的底面和第一电极15的表面,与隔壁12表面相比示出亲液性,因此,墨水一边在该底面和第一电极15上润湿扩展一边薄膜化。因此不会在第一电极15的外缘附近使薄膜的膜厚变得极薄,在第一电极15上能够得到均匀膜厚的薄膜。
如此在各凹部19中,在第一电极15上可形成由空穴注入层用墨水构成的均匀膜厚的薄膜。有机层(本实施方式中为空穴注入层16),通过使供给到各凹部19的墨水固化而形成。在第一电极15上,能够得到由空穴注入层用墨水构成的均匀膜厚的薄膜,因此通过使之固化,能够在第一电极15上形成均匀的膜厚的空穴注入层16。
墨水的固化例如能够通过除去溶剂来进行。溶剂的除去能够通过自然干燥、加热干燥和真空干燥等来进行。另外使用的墨水在含有通过施加光和热等能量而发生聚合的材料时,也可以在供给墨水之后通过施加光和热等的能量而使有机层固化。
接着形成发光层17。如前述在制作彩色显示装置时,需要制作3种有机EL元件。因此需要按行涂布发光层的材料。例如按行形成3种发光层17时,需要将含有放出红色光的材料的红墨水、含有放出绿色光的材料的绿墨水、含有放出蓝色光的材料的蓝墨水分别在列方向Y上空出2行的间隔进行涂布。通过在规定的行依次涂布这些红墨水、绿墨水、蓝墨水,能够使各发光层17涂布成膜。
作为在规定的行依次涂布这些红墨水、绿墨水、蓝墨水的方法,只要是可以向凹部19选择性地供给墨水的涂布法,则哪种方法都可以。例如能够通过喷墨法、喷嘴印刷法、凸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等将墨水分别供给到各凹部19中。
就有机层(本实施方式中为发光层)而言,通过供给到各凹部19的墨水固化而被形成。墨水的固化能够通过例如除去溶剂来进行。溶剂的除去,能够通过自然干燥、加热干燥和真空干燥等进行。另外使用的墨水在含有通过施加光和热等能量而发生聚合的材料时,也可以在供给墨水之后通过施加光和热等能量来使有机层固化。
形成发光层17后,根据需要通过规定的方法形成规定的有机层和无机层等。其也可以使用印刷法、喷墨法,喷嘴印刷法等的规定的涂布法,并使用规定的干式法形成。
(形成第二电极的工序)
接下来形成第二电极。如前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电极18在支承基板13上的整个面形成。由此能够将多个有机EL元件14形成在基板上。
如以上说明的,第一电极15在支承基板13上远离隔壁12地配置,并且与延伸部20的底面接触的构件的表面,相比隔壁12的表面示出亲液性,因此在第一电极15上,能够形成均匀的膜厚的空穴注入层16。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EL元件14的发光,在俯视下第一电极15和第二电极18重叠的区域发生,因此通过在第一电极15上形成均匀的膜厚的空穴注入层16,能够在发光区域内得到均匀的发光。
还有在第一电极15和隔壁12之间所形成的空穴注入层16的延伸部20,与第一电极15上的空穴注入层16的膜厚相比也能够极薄。但是,该延伸部20无助于发光,因此,即使空穴注入层16的膜厚在第一电极15上和延伸部20有所不同,该膜厚的不均匀性在有机EL元件14的发光状态下也不会明显化。然而,相比第一电极15上的有机EL层的膜厚而延伸部20的膜厚极薄时,若与该延伸部20的底面接触的构件由导电性构件构成,则第二电极18和导电性构件经由延伸部20导通,漏电流发生之虞存在。因此,优选与延伸部20的底面接触的构件由电绝缘性构件构成。
例如支承基板13由玻璃板构成时,优选延伸部20与示出电绝缘性的玻璃板接触而设置。即优选第一电极15、延伸部20和隔壁12被形成在玻璃板的相同的表面。通过如此在示出电绝缘性的玻璃板上形成延伸部20,即使形成极薄的膜厚的延伸部20,也能够防止通过延伸部20流通的漏电流。
另外,支承基板13含有例如金属薄膜而构成,在其表面部形成有绝缘膜时,优选第一电极15、隔壁12和延伸部20与绝缘膜接触配置。如此,通过在绝缘膜上形成延伸部20,即使形成极薄的膜厚的延伸部20,也能够防止通过延伸部20流通的漏电流。还有,这样的绝缘膜由相比隔壁其表面示出亲液性的构件构成,例如由上述的SiOx和SiNx等所构成的无机物构成。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第一电极15在俯视下设置在凹部19内、且其外缘部离开隔壁地配置,但是第一电极也可以在支承基板上有一部分离开隔壁地配置。即也可以隔壁与第一电极的周缘部的一部分重叠而配置。
图3是模式化地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21的平面图。图4是模式化地放大示出以垂直于行方向X的平面进行切断时的发光装置21的剖面图。还有以垂直于列方向Y的平面进行切断时的发光装置21的剖面图与图2相同。
在发光装置11、21中,在俯视下,不限于大体正方形的有机EL元件14,设置有各种形状的有机EL元件14。例如设置有近长方形、近椭圆形、卵圆形等这样具有在规定的纵长方向上延伸的形状的有机EL元件14。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15也具有在规定的纵长方向上延伸的形状。第一电极15具有在规定的纵长方向上延伸的形状时,第一电极15的纵长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优选离开隔壁12配置。还有图1所示的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1,第一电极15的纵长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也离开隔壁12而配置。
图3中作为一例示出的是具有在行方向X上延伸的大致矩形的第一电极15的有机EL元件1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方向X相当于规定的纵长方向。本实施方式中隔壁12按照与第一电极15的行方向X(纵长方向)的一端空出规定的间隔、且与第一电极15的行方向X(纵长方向)的另一端空出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隔壁12按照覆盖第一电极的列方向Y的一端部、且覆盖列方向Y的另一端部的方式形成。即本实施方式中,隔壁12主要形成于除去第一电极15的区域、且其一部分覆盖第一电极的列方向Y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地形成。还有列方向Y与第一电极15的横宽方向一致。
供给到凹部19内的墨水一边通过溶剂的气化而使之收缩一边使之薄膜化,但这时,在墨水按照经由表面张力而成为球形的方式力起作用。相对于球形的墨水的形状偏移,相比横宽方向而纵长方向一方更大,因此相比朝列方向Y(横宽方向)收缩的方向的力,朝行方向X(纵长方向)收缩的方向的力一方变大。还有如前述,在墨水由隔壁弹开的力也起作用,因此,在该力与变成球形的方向的力协同地、进行薄膜化时,行方向X(纵长方向)的端部的膜厚比列方向Y(横宽方向)的端部的膜厚更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膜厚更薄的倾向强的行方向X的端部,在隔壁12和第一电极15设置规定的间隔,因此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在第一电极15上,能够形成膜厚比较均匀的有机EL层。此外,即使在行方向X的端部形成极薄的膜厚的延伸部20,也能够与前述同样,防止通过延伸部20而流通过的漏电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设有网格状的隔壁12的发光装置进行了说明,隔壁的形状不限于网格状。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例如设有条纹状的隔壁的发光装置。图5是模式化地表示设置有在行方向X延伸的多个隔壁的发光装置31的平面图。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15在支承基板13上离开隔壁12地配置。如此通过使第一电极15与隔壁12分离地配置,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在第一电极15上,能够形成膜厚比较均匀的有机EL层。此外即使在行方向X的端部形成极薄的膜厚的延伸部20,与前述同样,也能够防止通过延伸部20流通的漏电流。
<有机EL元件的构成>
如前述,有机EL元件14能够采取各种层结构,但以下对于有机EL元件14的层构造、各层的构成和各层的形成方法更详细地说明。
如前述,有机EL元件其构成为,包括:由阳极和阴极构成的一对电极(第一和第二电极);和在该电极间所设置的1个或多个有机EL层,作为1个或多个有机EL层至少具有1层发光层。还有有机EL元件也可以具备包含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层、和无机层等。作为构成有机层的有机物,可以是低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是高分子化合物,另外也可以是低分子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有机层优选含有高分子化合物,优选含有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为103~108的高分子化合物。
作为在阴极和发光层之间所设置的有机EL层,能够列举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等。在阴极和发光层之间设有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这两层时,靠近阴极的层称为电子注入层,靠近发光层的层称为电子传输层。作为在阳极和发光层之间所设置的有机EL层,能够列举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等。在设有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这两层时,靠近阳极的层称为空穴注入层,靠近发光层的层称为空穴传输层。
以下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能够采用的层构成的一例。
a)阳极/发光层/阴极
b)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阴极
c)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d)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e)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f)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
g)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h)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i)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j)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
k)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l)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m)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n)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o)阳极/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p)阳极/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在此,标记“/”表示夹隔标记“/”的各层被邻接地层叠。下同。)
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也可以具有两层以上的发光层。在上述a)~p)的层构成之中的任意1个中,若设由阳极和阴极夹持的层叠体为“构造单位A”,则作为具有两层发光层的有机EL元件的构成,能够列举下述q)所示的层结构。另外,有2个(构造单位A)的层构成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q)阳极/(构造单位A)/电荷发生层/(构造单位A)/阴极
另外若设“(构造单位A)/电荷发生层”为“构造单位B”,则作为具有3层以上的发光层的有机EL元件的构成,能够列举下述r)所示的层构成。
r)阳极/(构造单位B)x/(构造单位A)/阴极
还有,标记“x”表示2以上的整数,(构造单位B)x表示构造单位B层叠x级的层叠体。另外,有多个(构造单位B)的层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此,所谓电荷发生层就是通过外加电场而使空穴和电子发生的层。作为电荷发生层,例如能够列举氧化钒、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氧化钼等构成的薄膜。
就有机EL元件而言,将阳极和阴极所构成的一对电极之中的阳极相比阴极更靠近支承基板配置,从而在支承基板设置也可,另外,将阴极相比阳极更靠近支承基板配置,从而在支承基板设置也可。例如在上述a)~r)中,可以从右侧按顺序将各层层叠在支承基板上而构成有机EL元件,另外也可以从左侧按顺序将各层层叠在支承基板上而构成有机EL元件。层叠的层的顺序、层数和各层的厚度,可以斟酌发光效率和元件寿命而适宜设定。
接着,对于构成有机EL元件的各层的材料和形成方法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阳极>
由发光层放出的光通过阳极向元件外出射这样构成的有机EL元件的情况下,阳极使用示出光透射性的电极。作为示出光透射性的电极,能够使用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和金属等的薄膜,优选使用电导率和光透射率高的。具体来说,使用由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简称IZO)、金、铂、银和铜等构成的薄膜,其中优选使用由ITO、IZO或氧化锡构成的薄膜。
作为阳极的制作方法,能够列举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镀覆法等。另外作为阳极,也可以使用聚苯胺或其衍生物、聚噻吩或其衍生物等的有机的透明导电膜。
阳极的膜厚,考虑所要求的特性和成膜工序的简易度等而适宜设定,例如为10nm~10μm,优选为20nm~1μm,更优选为30nm~300nm。
<阴极>
作为阴极的材料,优选功函数(也称逸出功)小、电子向发光层的注入容易、电导率高的材料。另外在从阳极侧引出光这样构成的有机EL元件中,为了由阴极将发光层发出的光反射到阳极侧,作为阴极的材料,优选对于可视光的反射率高的材料。阴极例如能够使用碱金属、碱土类金属、过渡金属和周期表13族金属等。作为阴极的材料,例如可使用锂、钠、钾、铷、铯、铍、镁、钙、锶、钡、铝、钪、钒、锌、钇、铟、铈、钐、铕、铽、镱等的金属、所述金属之中的两种以上的合金,所述金属之中的一种以上与金、银、铂、铜、锰、钛、钴、镍、钨、锡之中的一种以上的合金,或石墨或石墨层间化合物等。作为合金的例子,能够列举镁-银合金、镁-铟合金、镁-铝合金、铟-银合金、锂-铝合金、锂-镁合金、锂-铟合金、钙-铝合金等。另外作为阴极,能够使用由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和导电性有机物等构成的透明导电性电极。具体来说,作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能够列举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ITO和IZO,作为导电性有机物,能够使用聚苯胺或其衍生物、聚噻吩或其衍生物等。还有,阴极也可以由层叠有两层以上的层叠体构成。还有,也有电子注入层作为阴极被使用的情况。
阴极的膜厚,考虑所要求的特性和成膜工序的简易度等适宜设定,例如10nm~10μm,优选为20nm~1μm,更优选为50nm~500nm。
作为阴极的制作方法,能够列举真空蒸镀法、溅射法、还有使金属薄膜热压合的层压法等。
<空穴注入层>
作为构成空穴注入层的空穴注入材料,能够使用氧化钒、氧化钼,氧化钌和氧化铝等的氧化物,以及苯胺系化合物、星型胺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无定形碳、聚苯胺和聚噻吩衍生物等。
空穴注入层的膜厚,考虑所要求的特性和成膜工序的简易度等适宜设定,例如为1nm~1μm,优选为2nm~500nm,更优选为5nm~200nm。
<空穴传输层>
作为构成空穴传输层的空穴传输材料,能够列举:聚乙烯咔唑或其衍生物、聚硅烷或其衍生物、侧链或主链具有芳族胺的聚硅醚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芳胺衍生物、二苯乙烯衍生物、三苯胺衍生物、聚苯胺或其衍生物、聚噻吩或其衍生物、聚芳胺或其衍生物、聚吡咯或其衍生物、聚对苯乙炔或其衍生物、或者聚2,5噻吩乙炔或其衍生物等。
空穴传输层的膜厚,考虑所要求的特性和成膜工序的简易度等设定,例如为1nm~1μm,优选为2nm~500nm,更优选为5nm~200nm。
<发光层>
就发光层而言,通常主要由发出荧光和/或磷光的有机物、或者由该有机物和对其进行辅助的掺杂剂形成。掺杂剂例如为了提高发光效率以及使发光波长变化而添加。还有构成发光层的有机物,可以是低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是高分子化合物,在由涂布法形成发光层时,发光层优选含有高分子化合物。构成发光层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例如为103~108左右。作为构成发光层的发光材料,例如能够列举以下的色素系材料、金属络合物系材料、高分子系材料、掺杂剂材料。
(色素系材料)
作为色素系材料,例如能够列举:シク口ペンダミン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衍生化合物、三苯胺衍生物、恶二唑衍生物、吡唑喹啉衍生物、均二苯乙烯衍生物、联苯乙烯衍生物、吡咯衍生物、噻吩环化合物、吡啶环化合物、芘酮衍生物、二萘嵌苯衍生物、低聚噻吩衍生物、恶二唑二聚物、吡唑啉二聚物、喹吖啶酮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等。
(金属络合物系材料)
作为金属络合物系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在中心金属具有Tb、Eu、Dy等的稀土类金属或Al、Zn、Be、Ir、Pt等,在配位体具有恶二唑、噻重氮、苯基吡啶、苯基苯并咪唑、喹啉构造等的金属络合物。作为金属络合物材料,例如能够列举铱络合物、铂络合物等的具有从三重激态发光的金属络合物、喹啉铝络合物、苯并喹啉络合物、苯并恶唑锌络合物、苯并噻唑锌络合物、偶氮甲基锌络合物、卟啉锌络合物、邻二氮杂菲铕络合物等。
(高分子系材料)
作为高分子系材料,能够列举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聚对苯衍生物、聚硅烷衍生物、聚乙炔衍生物、聚芴衍生物、聚乙烯咔唑衍生物、上述色素系材料、使金属络合物材料高分子化的材料等。
发光层的厚度通常约2nm~200nm。
<电子传输层>
作为构成电子传输层的电子传输材料,能够使用公知的材料,能够列举恶二唑衍生物、anthraquinodimethane(ァントラキノジメタン)或其衍生物、苯醌或其衍生物、萘醌或其衍生物、蒽醌或其衍生物、tetracyanoanthraquinone methane(テトラシァノァンスラキノジメタン)或其衍生物、芴酮衍生物、二氰基乙烯或其衍生物、联苯醌衍生物、或者8-羟基喹啉或其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聚喹啉或其衍生物、聚喹喔啉或其衍生物、聚芴或其衍生物等。
电子传输层的膜厚,考虑所要求的特性和成膜工序的简易度等适宜设定,例如为1nm~1μm,优选为2nm~500nm,更优选为5nm~200nm。
<电子注入层>
作为构成电子注入层的材料,根据发光层的种类适宜选择最佳的材料,能够列举碱金属、碱土类金属、含有碱金属和碱土类金属之中的1种以上的合金、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氧化物、卤化物、碳酸盐、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作为碱金属、碱金属的氧化物、卤化物和碳酸盐的例子,能够列举锂、钠、钾、铷、铯、氧化锂、氟化锂、氧化钠、氟化钠、氧化钾、氟化钾、氧化铷、氟化铷、氧化铯、氟化铯、碳酸锂等。另外,作为碱土类金属、碱土类金属的氧化物、卤化物、碳酸盐的例子,能够列举镁、钙、钡、锶、氧化镁、氟化镁、氧化钙、氟化钙、氧化钡、氟化钡、氧化锶、氟化锶、碳酸镁等。电子注入层也可以由层叠两层以上的层叠体构成,例如能够列举LiF/Ca等。
作为电子注入层的膜厚,优选为1nm~1μm左右。
有机EL层之中可以由涂布法形成的有机EL层有多层时,优选使用涂布方法形成全部的有机EL层,但例如也可以使用涂布法形成可以由涂布法形成的多个有机EL层之中的至少一层,而通过与涂布法不同的方法形成其他有机EL层。另外由涂布法形成多个有机EL层时,该涂布法也可以通过具体的方法不同的涂布法形成多个有机EL层。例如由旋涂法形成空穴注入层,由喷嘴印刷法形成发光层。
还有在涂布法中,通过使含有构成各有机EL层的有机EL材料的墨水涂布成膜来形成有机EL层,而这时所使用的墨水的溶剂中,例如使用的是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的氯系溶剂;四氢呋喃等的醚系溶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系溶剂;丙酮、甲基-乙基甲酮等的酮系溶剂;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ェチルセルソルブァセテ一ト:ethyl cellosolve acetate)等酯系溶剂和水等。
另外作为与涂布法不同的方法,也可以通过真空蒸镀法、溅射法和层压法等形成有机EL层。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而是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可以由简易结构的隔壁实现发光特性良好的有机EL元件。
符号说明
1 发光装置
2 隔壁
2a 第一隔壁构件
2b 第二隔壁构件
3 支承基板
4 有机EL元件
5 第一电极
6、7 有机EL层
8 第二电极
9 墨水
11,21、31 发光装置
12 隔壁
13 支承基板
14 有机EL元件
15 第一电极
16 空穴注入层
17 发光层
18 第二电极
19 凹部
20 延伸部

Claims (5)

1.一种发光装置,其中,具备:
支承基板;
设于所述支承基板上、且对所述支承基板上所设定的区划进行划定的隔壁;和
在由所述隔壁划定的区划中所设置的多个有机EL元件,
并且,所述有机EL元件按照使第一电极、有机EL层、第二电极顺次层叠在支承基板上的方式构成,
所述第一电极在支承基板上至少一部分离开所述隔壁地配置,
所述有机EL层具有从所述第一电极上延伸至所述隔壁的延伸部,
与所述延伸部的底面接触的构件的表面,相比所述隔壁的表面示出亲液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隔壁按照该隔壁的面对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随着离开所述支承基板而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在所述支承基板的表面部形成有绝缘膜,
所述第一电极、所述隔壁和所述延伸部按照与所述绝缘膜接触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基板由玻璃板构成,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玻璃板接触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在所述支承基板上沿规定的纵长方向延伸的形状,
所述第一电极的纵长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按照离开所述隔壁的方式配置。
CN201180016209.1A 2010-03-29 2011-03-24 发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33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4566 2010-03-29
JP2010074566A JP2011210407A (ja) 2010-03-29 2010-03-29 発光装置
PCT/JP2011/057210 WO2011122445A1 (ja) 2010-03-29 2011-03-24 発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3326A true CN102823326A (zh) 2012-12-12
CN102823326B CN102823326B (zh) 2015-09-30

Family

ID=44712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20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3326B (zh) 2010-03-29 2011-03-24 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75708A1 (zh)
EP (1) EP2555596A4 (zh)
JP (1) JP2011210407A (zh)
KR (1) KR20130054255A (zh)
CN (1) CN102823326B (zh)
TW (1) TW201214823A (zh)
WO (1) WO201112244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2560A (zh) * 2016-06-10 2017-12-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8701772A (zh) * 2016-03-04 2018-10-23 索尼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8190B (zh) * 2014-08-26 2017-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17094086A1 (ja) * 2015-11-30 2017-06-0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WO2022162482A1 (ja) * 2021-01-27 2022-08-0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電子機器、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9118A (ja) * 2003-04-11 2004-11-1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005203215A (ja) * 2004-01-15 2005-07-28 Sharp Corp 有機el素子
JP2007073460A (ja) * 2005-09-09 2007-03-22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227127A (ja) * 2006-02-23 2007-09-06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84963A (zh) * 2005-11-17 2009-03-11 帝国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使薄膜形成图案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6253A (ja) 2005-02-01 2006-08-1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除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9118A (ja) * 2003-04-11 2004-11-1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005203215A (ja) * 2004-01-15 2005-07-28 Sharp Corp 有機el素子
JP2007073460A (ja) * 2005-09-09 2007-03-22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01384963A (zh) * 2005-11-17 2009-03-11 帝国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使薄膜形成图案的方法
JP2007227127A (ja) * 2006-02-23 2007-09-06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1772A (zh) * 2016-03-04 2018-10-23 索尼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方法
CN108701772B (zh) * 2016-03-04 2020-12-11 索尼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方法
CN107492560A (zh) * 2016-06-10 2017-12-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92560B (zh) * 2016-06-10 2023-06-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5596A1 (en) 2013-02-06
JP2011210407A (ja) 2011-10-20
CN102823326B (zh) 2015-09-30
EP2555596A4 (en) 2013-08-21
TW201214823A (en) 2012-04-01
WO2011122445A1 (ja) 2011-10-06
KR20130054255A (ko) 2013-05-24
US20130075708A1 (en) 201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7953B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26122A (zh) 发光装置
JP2009135053A (ja) 電子デバイス、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02386206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CN10236471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光发射装置
CN102474935A (zh) 发光装置
TW201332179A (zh)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2113412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2770980A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54529B (zh) 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JP4736676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駆動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CN102823326A (zh) 发光装置
KR20120098716A (ko) 유기 el 장치용 기판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유기 el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WO2011007849A1 (ja) 液柱塗布用インクおよび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有機el素子を有する有機el装置
JP2011175910A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1118654A1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211102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50016936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JP5796422B2 (ja) 発光装置
CN101978783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WO2013133090A1 (ja) 表示装置
WO2011122461A1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184938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05528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668705A (zh) 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