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9213B - 日历机构和具有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 Google Patents

日历机构和具有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9213B
CN102819213B CN201210189627.7A CN201210189627A CN102819213B CN 102819213 B CN102819213 B CN 102819213B CN 201210189627 A CN201210189627 A CN 201210189627A CN 102819213 B CN102819213 B CN 102819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y
feeding
calendar mechanism
moon
tooth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96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9213A (zh
Inventor
铃木重男
渡边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19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9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9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92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9/00Indicating the time by visual means
    • G04B19/24Clocks or watches with date or week-day indicators, i.e. calendar clocks or watches; Clockwork calendars
    • G04B19/243Clocks or watches with date or week-day indicators, i.e. calendar clocks or watches; Clockwork calenda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date indicator
    • G04B19/247Clocks or watches with date or week-day indicators, i.e. calendar clocks or watches; Clockwork calenda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date indicator disc-shaped
    • G04B19/253Driving or releasing mechanisms
    • G04B19/25333Driving or releasing mechanisms wherein the date indicators are driven or released mechanically by a clockwork movement
    • G04B19/25373Driving or releasing mechanisms wherein the date indicators are driven or released mechanically by a clockwork movement driven or released stepwise by an energy source which is released at determined moments by the clockwork movement
    • G04B19/2538Driving or releasing mechanisms wherein the date indicators are driven or released mechanically by a clockwork movement driven or released stepwise by an energy source which is released at determined moments by the clockwork movement automatically corrected at the end of months having less than 31 d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避免结构复杂化并有效地进行月日显示的日历机构和具有该日历机构的钟表。钟表的日历机构包括:具备日齿轮部的日轮,日齿轮部具有缺口部;可摆动地安装于日轮并具有可相对于缺口部进退的齿状被卡合部的工作杆,工作杆能够在被插入到缺口部以能进行日轮的余量进给的预先进给允许位置(P2)与相对于缺口部后退以能进行通常的日进给的通常进给允许位置(P1)之间摆动,在被设定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时,在通常的日进给之前使日轮旋转一日的量;月凸轮,其具有用于显示大月和小月的凸轮面;及驱动杆结构体,其具有与该月凸轮卡合的凸轮从动部,随着月凸轮的旋转被驱动,允许工作杆在通常进给允许位置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之间摆动。

Description

日历机构和具有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历机构和具有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背景技术
作为日历机构处于将大月(31日的月)和小月(30日以下的月)加以区别来进行月进给的所谓自动日历机构的形态的技术,公知有各种技术。
在自动日历机构中,在二月以外的小月的月末(30日)按两日的量进行日进给,因此,提出了各种机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1的日历机构中,虽然使用将大月和小月加以区别的月凸轮,但是日进给卡爪的弹性臂部通常(小月末以外的日)被强制变形而一天仅进给一个齿,容易有损日进给卡爪的动作稳定性。并且,在结构上粗糙负载(轮系的旋转涉及的负载)容易增大,能量损失容易增大。另外,使用月凸轮的技术本身也是公知的(专利文献1以外,例如专利文献3)。
在专利文献2的日历机构中,虽然对日轮附设了附加机构,但是使用齿数被限定的行星齿轮机构以便能进行预定动作,所以难以避免结构极其复杂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511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264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281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诸方面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这样的日历机构和具有该日历机构的带日历机构钟表:通过设置月凸轮、并将具有如日齿轮的齿那样与日进给相关的齿状卡爪部(齿状被卡合部)的杆以可进退的方式设置在日轮上,从而可在避免结构复杂化的同时有效地进行月和日的显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日历机构具有:日轮,其具备日齿轮部,所述日齿轮部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缺口部;工作杆,其以能够相对于日齿轮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日轮,在所述工作杆的一端部具有齿状被卡合部,所述齿状被卡合部在所述工作杆摆动时能够相对于在日轮所形成的缺口部进退,所述工作杆能够在预先进给允许位置与通常进给允许位置之间进行摆动,在所述预先进给允许位置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深深地插入于缺口部而与换日卡爪卡合,以能够进行日轮的余量进给,在在所述通常进给允许位置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比该预先进给允许位置处的位置相对于缺口部后退,以能够利用换日卡爪进行通常的日进给,在所述工作杆被设定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时,换日卡爪在通常的日进给的定时之前与齿状被卡合部卡合,从而在通常的日进给之前使日轮旋转一日量的余量;月凸轮,其随着月显示轮的旋转而旋转,并具有用于显示大月的凸轮面和用于显示小月的凸轮面;以及驱动杆结构体,其具有与月凸轮卡合的凸轮从动部,并且,随着月凸轮的旋转而被驱动,从而能够允许所述工作杆在所述通常进给允许位置与所述预先进给允许位置之间摆动,所述日历机构构成为,当从小月向大月变更时,驱动杆结构体允许工作杆向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移位。
在本发明的日历机构中,设置有“工作杆,其以能够相对于日齿轮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日轮,在所述工作杆的一端部具有齿状被卡合部,所述齿状被卡合部在所述工作杆摆动时能够相对于在日轮所形成的缺口部进退,所述工作杆能够在预先进给允许位置与通常进给允许位置之间进行摆动,在所述预先进给允许位置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深深插入于缺口部而与换日卡爪卡合,以能够进行日轮的余量进给,在所述通常进给允许位置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比该预先进给允许位置处的位置相对于缺口部后退,以能够利用换日卡爪进行通常的日进给,在所述工作杆被设定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时,换日卡爪在通常的日进给的定时之前与齿状被卡合部卡合,从而在通常的日进给之前使日轮旋转一日量的余量;和驱动杆结构体,其具有与月凸轮卡合的凸轮从动部,并且,随着月凸轮的旋转而被驱动,从而能够允许所述工作杆在所述通常进给允许位置与所述预先进给允许位置之间摆动”,所以,利用月凸轮对驱动杆结构体进行驱动从而借助该驱动杆结构体允许工作杆向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移位,由此,在从小月向大月变更时,利用换日卡爪在通常的日进给的定时之前与齿状被卡合部卡合,从而在通常的日进给之前可使日轮旋转一日量的余量。因此,可自动进行从小月向大月的月变更。
并且,在本发明的日历机构中,日轮“具备日齿轮部,日齿轮部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缺口部”,而且工作杆“以能够相对于日齿轮摆动的方式安装于该日轮,并且,工作杆具有如日齿轮的齿那样(不过,在某种情况下相同而在别的情况下稍微不同)动作的齿状被卡合部,所以可避免结构复杂化并且有效地进行月显示和日显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日历机构中,日齿轮在相邻的齿部之间具有缺口部,所述工作杆能够在如下位置之间进行摆动:所述齿状被卡合部进入到缺口部的预先进给允许位置;和所述齿状被卡合部相对于缺口部后退而离开换日卡爪以能够进行通常的日进给的通常进给允许位置,所述日历机构构成为:在从小月向大月变更时,所述工作杆处于工作杆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进入到该缺口部的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换日卡爪在通常的日进给的定时之前与该齿状被卡合部卡合,从而在通常的日进给之前使日轮旋转一日量的余量。
在该情况下,由于缺口部形成在日齿轮的相邻的齿部之间,因而插入到该缺口部的齿状被卡合部在通常的日进给的定时之前与该齿状被卡合部卡合从而在通常的日进给之前可产生日轮的旋转。这里,日齿轮的旋转位置由日定位件通过跳动来限制,因而换日卡爪在通常的日进给的定时之前与该齿状被卡合部卡合从而在通常的日进给之前旋转,之后日轮借助该日定位件的动作而被矫正到预定旋转位置,因而,进一步进行日进给而使日轮旋转一日量的余量。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可在短时间内进行二次的日进给,因而在到了小月的月末(30日)的晚上后可进行二日的量的日进给,而将不协调感抑制到最低限度。
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的日历机构中,特征在于,当工作杆处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时,齿状被卡合部与构成日齿轮的齿部同等程度地朝径向内侧突出,当工作杆处于通常进给允许位置时,齿状被卡合部相对于缺口部朝径向外侧后退,以便位于比构成日齿轮的齿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只要在日齿轮的齿之间形成缺口部即可,因而可比较容易形成。并且,通过不在相邻的齿的中间部而在不同的周向位置形成缺口部,或者通过改变齿状被卡合部的突出长度,从而可改变当从小月向大月转移时的二次换日中的最初的换日的定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日历机构中,日齿轮在与一个齿部重叠的周方向位置具有沿着所述一个齿部呈放射状延伸的槽状缺口部,当从小月向大月变更时,工作杆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进入到该槽状缺口部,使得日轮旋转一日量的余量。
在该情况下,只要将缺口部形成在与日齿轮的齿部重叠的周向位置即可,因而构成日齿轮的齿部之间的间隔可以变窄。
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的日历机构中,特征在于,当工作杆处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时,齿状被卡合部比构成日齿轮的齿部朝径向内侧突出,当工作杆处于通常进给允许位置时,齿状被卡合部相对于缺口部向径方向外侧后退,以便位于比构成日齿轮的齿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通过改变齿状被卡合部从缺口部突出的突出长度,可改变当从小月向大月转移时的二次换日中的最初的换日的定时。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日历机构中,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而应构成日齿轮的31个齿部中的一个齿部缺失而成为所述缺口部,当从小月向大月变更时,工作杆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深深进入到该槽状缺口部,使得日轮旋转一日量的余量。
在该情况下,只要在本来有齿部的部位形成缺口部即可,因而可将缺口部的形成给其他部分带来的影响抑制到最低限度。
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的日历机构中,特征在于,当工作杆处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时,齿状被卡合部比构成日齿轮的齿部朝径向内侧突出,当工作杆处于通常进给允许位置时,与位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的情况相比较,齿状被卡合部相对于缺口部向径向外侧后退,以便与构成日齿轮的齿部同等程度地朝径向内侧突出。
在该情况下,通过改变齿状被卡合部从缺口部突出的突出长度,也可改变当从小月向大月转移时的二次换日中的最初的换日的定时。并且,在该情况下,在通常进给允许位置处,齿状被卡合部也与日齿轮的通常的齿部一样有助于日进给,因而齿状被卡合部可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在本发明的日历机构中,特征在于,驱动杆结构体具有:借助月凸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杆、和随着该第一驱动杆的转动而转动以控制工作杆的摆动的第二驱动杆。
在该情况下,容易使月凸轮和工作杆有效连结。不过,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在本发明的日历机构中,特征在于,构成为;对于工作杆在小月所处的摆动位置,当接近月末时,工作杆可进入到所述预先进给允许位置,以便在小月的月末工作杆处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从而工作杆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可进入到该缺口部。
在该情况下,安装在工作杆上这种情况可最大限度地得到有效利用。另外,在接近月末的时刻的工作杆和驱动杆结构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由驱动杆结构体(在后述的图示例中是第二驱动杆)中的与工作杆相干涉的部分的形状来限定,而不由工作杆的侧面部(在后述的图示例中是外侧面)的位置或形状来限定(在后述的图示例中,第二驱动杆的销状推压部可以具有沿着周向变动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带日历机构钟表具有上述的日历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动日历机构的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带日历机构钟表的外观的图。
图2是图1的带日历机构钟表的俯视说明图(去除了表盘和时刻显示针等的状态)。
图3是针对图2的钟表处于5月29日的状态的与图2相同的俯视说明图。
图4是针对图1的钟表的一剖视说明图。
图5是针对图1的钟表的另一剖视说明图。
图6是针对图1的钟表的又一剖视说明图。
图7是示出图2的钟表处于4月29日的状态的图,图7(a)是在从4月29日向下一日的日变更(切换日显示)开始以前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图7(b)是即将进行从4月29日向下一日的日显示切换之前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2的钟表在4月30日的状态的图,图8(a)是从4月30日向下一日的日变更(切换日显示)开始以前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图8(b)是从小月的月末即4月30日向下一日的日显示的二次切换即将开始之前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9是示出图2的钟表在4月30日进行向5月1日的切换的中途的状态的图,图9(a)是从小月的月末即4月30日向下一日的日显示的二次切换中的第一次切换中途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图9(b)是从小月的月末即4月30日向下一日的日显示的二次切换中的第一次切换即将完成之前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图2的钟表在4月30日进行向5月1日的切换的中途的状态的图,图10(a)是示出从小月的月末即4月30日向下一日的日显示的二次切换中的第一次切换刚完成之后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图10(b)是示出从小月的月末即4月30日向下一日的日显示的二次切换中的第一次切换完成之后进入到第二次切换用的过程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图2的钟表在4月30日进行向5月1日的切换的中途的状态的图,图11(a)是示出从小月的月末即4月30日向下一日的日显示的二次切换中的第二次切换即将开始之前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图11(b)是示出从小月的月末即4月30日向下一日的日显示的二次切换中的第二次切换进行的中途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图2的钟表从4月30日向5月1日的切换刚完成之后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3是示出图2的钟表从5月31日向下一日的日显示切换的图,图13(a)是示出即将进行从5月31日向下一日的日变更(切换日显示)之前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图13(b)是示出从5月31日向下一日(6月1日)的日显示切换刚进行完之后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4是针对具有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动日历机构的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带日历机构钟表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5是针对具有图14的自动日历机构的带日历机构钟表的与图4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6是示出图14的钟表在4月29日的状态的图,图16(a)是从4月29日向下一日的日变更(切换日显示)开始以前的与图14同样的俯视说明图,图16(b)是即将进行从4月29日向下一日的日显示切换之前的与图14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7是示出图14的钟表在4月30日的状态的图,图17(a)是从4月30日向下一日的日变更(切换日显示)开始以前的与图14同样的俯视说明图,图17(b)是示出从4月30日向5月1日的二次日显示的切换中的进行初次切换的中途的状态的与图14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8是示出图14的钟表在从4月30日向5月1日的切换的中途的状态的图,图18(a)是示出从4月30日向5月1日的二次日显示的切换中的初次切换完成后的状态的与图14同样的俯视说明图,图18(b)是示出从4月30日向5月1日的二次日显示的切换中的第二次切换的准备完成后的状态的与图14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9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动日历机构的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带日历机构钟表的与图2和图14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20是示出钟表在4月30日从4月30日向下一日的日变更(切换日显示)开始以前的状态的与图19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21是示出钟表从4月30日向5月1日的二次日显示的切换中的初次切换的中途的状态的与图19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22是示出钟表从4月30日向5月1日的二次日显示的切换中的初次切换完成后的状态的与图19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23是示出钟表从4月30日向5月1日的二次日显示的切换中的第二次切换完成后的状态的与图19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标号说明
1、1A、1B:日历机构(自动日历机构);2、2A、2B:带日历机构钟表;3:外观;4:驱动杆结构体;5:手动日历修正机构;6:底板;6b:壁部;7a:二号座;7b:中心管;11a:时针;11b:分针;11c:秒针;12:表盘;13:月日显示窗;13a:月显示区域;13b:日显示区域;14:表壳;15:表把;16a:筒轮(时轮);16a1:筒状部;16b:二号轮(分轮);16c:四号轮(秒轮);17a:筒齿轮;17b:二号齿轮;17c:四号齿轮;17f:球轴承;17g:旋转锤;18:柄轴;21:日轮压板;22:日定位件;22a:日跳动限制卡爪部;22b:日跳动限制弹簧部;23:月轮压板;24:月定位件;24a:月跳动限制卡爪部;24b:月跳动限制弹簧部;25:摆动轮;26:月修正轮;27:修正传递轮;30、30A:换日轮;31:换日齿轮部;32、32A:换日卡爪;33:第一换日中间轮34:第二换日中间轮;40、40A、40B:日轮;41:日显示轮部;41a:表盘侧表面;42a:大径圆筒状部;42b:凸缘状部;42c:小径厚壁圆筒状部;45、45A、45B:日齿轮部;46、46a、46b:月进给齿部;47、47a、47b、47c、47d:齿部;48、48A、48B:缺口部;50:月传递轮;51:齿轮;52:齿;60:月轮(月显示轮);61:月显示轮引导管;62:毂部;63:凸轮面;63a:小径圆弧状凸轮面;63b:大径圆弧状凸轮面;64:月凸轮;65:齿部;66:月齿轮;67:月显示板部;67a:表盘侧表面;70、70A、70B:工作杆;71:轴;71a:小径部;72:臂部;73、73A、73B:齿状被卡合部;73Aa、73Ba:末端部;74、74B:弹簧部;74a:末端部;75:臂部主体部;76:连接臂部;77:孔;78:外侧面;78a:后退的面部分;80:第一驱动杆;81:圆弧状臂部;81a:中间部;82:直线状臂部;83:基端侧圆弧状臂部;84:末端侧圆弧状臂部;84a:末端部;85:凸轮从动部;86:销;87:卡合凹部;90:第二驱动杆;91:直线状臂部;91a、91b:端部;92:圆弧状臂部;92a:端部;92b:中间部;92c:侧缘;92d:端部;93:弹簧部;93a:基端部;93b:末端部;94:销;95:孔部;96:销状卡合部;97:销状推压部;A、B、C、E、H、J:旋转中心轴线;A1、A2、B1、B2、C1、C2、E1、E2、H1、J1:旋转方向;F:推压方向;LD:日期字符;LM:月字符;P1、P1A、P1B:后退位置(通常进给允许位置);P2、P2A、P2B:突出位置(预先进给允许位置);Q1、S1:大月位置;Q2、S2:小月位置;U1:日修正位置;U2:月修正位置;V1、V2:摆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至图16示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日历机构的自动日历机构1的钟表,即带日历机构钟表2。
带日历机构钟表2具有图1所示的外观3。即,带日历机构钟表2具有时刻显示针11,该时刻显示针11由时针11a、分针11b和秒针11c构成并且能够绕中心轴线C沿顺时针方向C1旋转。带日历机构钟表2的表盘12具有配备月显示区域13a和日显示区域13b的月日显示窗13。标号14是表壳,标号15是表把。
在图4的剖面图所示的例子中,在末端安装有时针11a的时轮或筒轮16a、在末端安装有分针11b的分轮16b、以及在末端安装有秒针11c的秒轮或四号轮16c,经由中心管7b被支撑为能够绕中心轴线C自由旋转,并借助运针用轮系17旋转,所述中心管7b被底板6或二号座7a支撑,所述运针用轮系17使筒轮16a的齿轮部或者说筒齿轮17a、分轮16b的分齿轮或者说二号齿轮17b以及四号轮16c的齿轮部或者说四号齿轮17c相互连接,并包括与具有钟表用发条的条盒那样的驱动源(未图示)连接的其他轮系。标号17f是支撑发条的自动上弦用的旋转锤17g的球轴承部。
如图2所示,换日轮30利用换日齿轮部31经由第一和第二换日中间轮33、34与筒轮16a的筒齿轮17a啮合,该换日轮30绕中心轴线H朝H1方向以旋转1周/日的速度旋转,利用换日卡爪32使日轮40朝逆时针方向C2间断地旋转。
除了图2以外还从图4可知,日轮40具有:大径的环状板状的日显示轮部41;从该日显示轮部41的内缘与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大径圆筒状部42a;从该大径圆筒状部42a的下端朝径向内侧延伸的小宽度的凸缘状部42b;从该凸缘状部42b的内缘与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小径厚壁圆筒状部42c;在该小径厚壁圆筒状部42c的下端侧的内周缘所形成的日齿轮部45;以及在大径圆筒状部42a的内周缘所形成的月进给齿46。
月进给齿部46包括两个齿部46a、46b。在日显示轮部41的表盘侧表面41a等间隔地显示有表示1~31的31个日期的字符LD。日齿轮部45等间隔地具有31个齿部47。在该例子中,在特定的相邻的齿部47a、47b之间具有缺口部48。缺口部48具有与齿部47大致相同程度的周向宽度。日轮40的C2方向旋转由具有日跳动限制卡爪部22a、日跳动限制弹簧部22b的日定位件22进行矫正。从图4~图6可知,日轮40的厚度方向的位置偏差由以覆盖日齿轮部45的方式安装在底板6上的日轮压板21限制。
日轮40的月进给齿部46经由月传递轮50使月轮60绕中心轴线C朝C1方向旋转。
从图2可知,月传递轮50由可绕中心轴线J自由旋转的齿轮51构成,齿轮51的齿52在与日轮40的月进给齿部46的齿部46a、46b卡合时,分别借助所述齿部46a、46b朝J1方向旋转一个齿的量。在该例子中,由于月进给齿部46包括两个齿部46a、46b,因而月传递轮50一个月朝J1方向旋转两个齿的量。
从图4所示的剖面说明图和图2所示的俯视说明图可知,月轮或者说月显示轮60具有:月显示轮引导管61,其中转动(间隙)配合有筒轮16a的筒状部16a1,且该月显示轮引导管61固定于日轮压板21;月凸轮64,其利用毂部62以能够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合于该引导管61且在外周形成有凸轮面63;月齿轮66,其嵌装于月凸轮64且具有24个齿部65;以及月显示板部67,其固定于该月齿轮66。
月凸轮64的凸轮面63具有:与一个月为31天的大月对应的小径圆弧状凸轮面63a、以及与一个月为30天以下的小月对应的大径圆弧状凸轮面63b。
月齿轮66与月传递轮50啮合,每当月传递轮50每一个月旋转两个齿的量时,月齿轮66旋转两个齿的量,月齿轮66绕中心轴线C朝C1方向一年旋转一周。
在月显示板部67的表盘侧表面67a,二个二个(全部总计24个)等间隔地显示有表示从1月到12月的字符LM。由图4等可知,月显示板部67具有直径比日轮40的日显示轮部41的内周缘稍小的外周缘。因此,月显示板部67的表盘侧表面67a上的表示月的字符LM位于比日显示轮部41的表盘侧表面41a上的表示日的字符LD稍靠近中心轴线C的一侧,在表盘12的月日显示窗13内的预定的区域13a、13b显示为月日。
月轮60的C1方向旋转由具有日跳动限制卡爪部24a和日跳动限制弹簧部24b的日定位件24进行矫正。从图4~图6可知,月轮60的厚度方向的位置偏差由月轮压板23限制,所述月轮压板23安装于月显示轮引导管61以限制月凸轮64向表盘侧移位。
自动日历机构1不仅具有月凸轮64,还具有工作杆70和驱动杆结构体4。
如图2所示,工作杆70具有:能够绕轴71的中心轴线E朝E1、E2方向转动的臂部72、末端的齿状被卡合部73、以及使臂部72朝E2方向偏靠的弹簧部74。臂部72由大致笔直的臂部主体部75和从该臂部主体部75的末端延伸至齿状被卡合部73的基端的“く”字状的连接臂部76构成。如图4所示,轴71由嵌装于日显示轮部41的销构成,该销71利用小径部71a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嵌合于臂部72的主体部75的孔77。从图4的剖视说明图可知,从钟表2的厚度方向观察,工作杆70位于与日轮40的日齿轮部45的齿部47和换日轮30的换日卡爪32大致相同的厚度方向位置,而且位于日轮压板21与驱动杆结构体4的后述的第二驱动杆90的圆弧状臂部92之间。
弹簧部74利用末端部74a与日轮40的小径厚壁圆筒状部42c的外周面抵接,并且通常被设定在使工作杆70的臂部72和齿状被卡合部73朝E2方向偏靠的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非卡合位置或者说后退位置P1(例如图2)。齿状被卡合部73位于恰好面对日轮40的缺口部48的位置,在工作杆70偏向E1方向地转动的情况下,齿状被卡合部73被设定在例如后述的图8(a)等所示的作为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的卡合位置或者说突出位置P2。
驱动杆结构体4由第一驱动杆80和第二驱动杆90构成。
第一驱动杆80包括:圆弧状臂部81、和从该圆弧状臂部81的中间部81a朝大致径向外侧延伸的直线状臂部82。圆弧状臂部81由以下部分构成:位于比中间部81a靠基端侧的位置的基端侧圆弧状臂部83;和位于比中间部81a靠末端侧的位置的末端侧圆弧状臂部84。在基端侧圆弧状臂部83的基端部形成有大致朝径向内侧延伸的凸轮从动部85。直线状臂部82经由销86绕中心轴线A朝A1、A2方向自由转动。如图4所示,销86的大径部安装于日轮压板21。第一驱动杆80在末端侧圆弧状臂部84的末端部84a具有与第二驱动杆90的基端侧卡合的卡合凹部87。从图4和图5的剖视说明图可知,从钟表2的厚度方向观察,第一驱动杆80位于日轮压板21与月轮60的月齿轮66之间,且位于与月凸轮64实际上相同的位置。
第二驱动杆90具有直线状臂部91、圆弧状臂部92以及弹簧部93,并且能够绕圆弧状臂部92的一端部92a的旋转中心轴线B朝B1、B2方向转动。更详细地说,如图6所示,第二驱动杆90利用位于端部92a的孔部9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螺合固定于底板6的销94嵌合。从图4~图6的剖视说明图可知,从钟表2的厚度方向观察,第二驱动杆90的圆弧状臂部92在底板6的杆配设工作用凹部内位于比工作杆70的臂部72稍靠后盖侧(远离表盘12的一侧)的位置。
直线状臂部91在一端部91a具有销状卡合部96,该销状卡合部96与第一驱动杆80的卡合凹部87卡合。直线状臂部91在另一端部91b与圆弧状臂部92的中间部92b连接。弹簧部93在基端部93a与圆弧状臂部92的端部92a的侧缘92c连接,弹簧部93在末端部93b与如底板6那样的静置部件的壁部6b卡定,从而对第二驱动杆90施加B2方向的偏靠力。因此,第一驱动杆90通过销状卡合部96与第一驱动杆80的卡合凹部87之间的卡合,对第一驱动杆80施加A1方向偏靠力,使第一驱动杆80的凸轮从动部85推压于月凸轮64的凸轮面63。
第二驱动杆90的圆弧状臂部92在另一个端部(末端部)92d具有销状推压部97。第一驱动杆80的凸轮从动部85被月凸轮64的凸轮面63中的小月的凸轮面63b推压而使得第一驱动杆80朝A2方向转动时,经由卡合部87、96之间的卡合,第二驱动杆90朝B1方向转动,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推压部97推压工作杆70的臂部主体部75的外侧面78,使末端的齿状被卡合部73从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朝E1方向转动移位至作为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的突出位置P2。
因此,在大月中,伴随月轮60的旋转,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驱动杆80的凸轮从动部85与月凸轮64的小径圆弧状凸轮面部63a抵接,因而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驱动杆80处于朝A1方向转动后的大月位置Q1。此时,第一驱动杆80的卡合凹部87后退,因而,在弹簧部93的弹簧力的作用下,第二驱动杆90的具有销状卡合部96的直线状臂部91及与其一体的圆弧状臂部92朝B2方向转动移位。其结果是,如图3等所示,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二驱动杆90的臂部92的位于末端部的销状推压部97位于工作杆70的轨迹(当日轮40朝C2方向旋转时安装于该日轮40且位于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处的工作杆70的外侧面部78所通过的轨迹)之外。更详细地说,第二驱动杆90处于其销状推压部97至少在换日卡爪32所扫过的角度区域内位于工作杆70的轨迹(当日轮40朝C2方向旋转时安装于该日轮40且位于后退位置P1处的工作杆70的外侧面部78所通过的轨迹)之外的大月位置S1。因此,在大月中,驱动杆结构体4实际上不驱动工作杆70移位。
另一方面,在小月中,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驱动杆80的凸轮从动部85与月凸轮64的大径圆弧状凸轮面部63b抵接,因而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驱动杆80处于(採る)朝A2方向转动后的小月位置Q2。此时,第一驱动杆80的卡合凹部87克服弹簧部93的弹簧力而推压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卡合部96,因而第二驱动杆90的具有销状卡合部96的直线状臂部91及与其一体的圆弧状臂部92朝B1方向转动移位。其结果是,如图2等所示,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二驱动杆90的臂部92的位于末端部的销状推压部97位于工作杆70的轨迹(日轮40朝C2方向旋转时安装于该日轮40的工作杆70位于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的情况下该工作杆70的外侧面部78所通过的轨迹)之内。更详细地说,第二驱动杆90处于其销状推压部97在换日卡爪32所扫过的角度区域内位于工作杆70的轨迹(日轮40朝C2方向旋转时安装于该日轮40的工作杆70位于后退位置P1的情况下该工作杆70的外侧面部78所通过的轨迹)之内的小月位置S2。因此,在小月中,当工作杆70进入换日卡爪32的扫过区域时,驱动杆结构体4驱动工作杆70移位。
然后,对具有如上这样构成的自动日历机构1的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动作进行说明。
例如,在如5月那样一个月有31天的大月中,如图3所示,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驱动杆80处于大月位置Q1,在大月位置Q1,在第二驱动杆90的弹簧部93的弹簧力作用下朝A1方向转动而使得凸轮从动部85与月轮60的月凸轮64的小径凸轮面63a抵接。随之,经由卡合部87、96之间的卡合,第二驱动杆90处于朝B2方向转动后的大月位置S1,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推压部97实际上位于工作杆70的旋转轨迹的外侧。因此,如图3所示,无论日轮40的旋转位置如何,工作杆70处于在弹簧部74的弹簧力作用下实际上朝E2方向偏倚的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工作杆70的齿状被卡合部73不会从日轮40的缺口部48朝径向内侧突出。
其结果是,无论日轮40的旋转位置如何,当换日卡爪32一日旋转一周时,更详细地说当换日时,换日卡爪32与日齿轮45的位于最接近位置的齿部47卡合,使日齿轮45朝逆时针方向C2间断地旋转一个齿的量。该动作在31天(五月中的每一天)中实际上是相同的。
另外,当接近月末时,日轮40的月进给齿46与月传递轮50的齿52卡合而使月传递轮50朝J1方向转动,该月传递轮50使月齿轮66转动,月显示轮67的月显示向前进。在该例子中,在正要从29日变为30日时,前侧的月进给齿46a经由月传递轮50使月轮60转动一个齿的量,并且,当即将换月时(从31日变为1日时),后侧的月进给齿46b经由月传递轮50使月轮60转动一个齿的量,将月轮60的月显示轮67的月显示从例如5月(MAY)变为6月(JUN)。
另一方面,例如在如4月那样一个月有30天的小月中,如上所述,例如如图2和图7(a)所示,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驱动杆80处于克服第二驱动杆90的弹簧部93的弹簧力朝A2方向转动而使得凸轮从动部85与月轮60的月凸轮64的大径凸轮面63b抵接的小月位置Q2。随之,第二驱动杆90处于经由卡合部87、96之间的卡合而朝B1方向转动后的小月位置S2,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推压部97进入到工作杆70的旋转轨迹的范围内。
在构成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杆80、90位于小月位置Q2、S2的该状态下,随着从月初起一天一天经过,每当换日轮30旋转一周,换日卡爪32就使日轮40的日齿轮45的齿部47朝逆时针方向C2一天进给一个齿的量,在表盘12的月日窗13内的日显示区域13b所显示的日期从“1”逐一增加。
如图7(a)所示,当29日要结束时(在该例子中,例如22时(下午10时)44分左右),换日卡爪32与日齿轮45的最接近齿部47卡合。
之后,借助与伴随时间经过的筒轮16a的旋转对应的换日轮30的旋转,如图7(b)所示,换日卡爪32使日轮40朝C2方向转动。对应于此,日轮40的月进给齿46的靠前侧的齿部46a达到即将开始与月传递轮50的齿部52卡合之前的状态,月轮60也达到即将开始朝C1方向转动之前的状态。借助日轮40的C2方向旋转,在图7(b)中,日定位件22的卡爪部22a的末端到达齿部47的顶点而处于即将进行日切换之前的状态。并且,在图7(b)中,与日轮40一起朝C2方向旋转的工作杆70的外侧面78处于即将与位于和工作杆70相干涉的小月位置S2的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推压部97抵接之前的状态。
当日定位件22跳跃时,从图7(b)所示的状态转移到如图8(a)所示那样显示刚变为4月30日之后的状态。此时,前侧的月进给齿46a经由月传递轮50使月轮60朝C1方向转动一个齿的量,因而,虽然凸轮从动部85沿着月凸轮64的大径凸轮面部63b在周向上移位,但是凸轮从动部85的径向位置不改变,因而第一和第二驱动杆80、90停留在与图7(b)的情况实际上相同的位置Q2、S2。
另一方面,由于定位件22使日齿轮45朝C2方向转动半个齿的量,因而日齿轮45的齿47从换日卡爪32离开,下一齿47到达与换日卡爪32的背后靠近的预定位置。该齿47是隔着缺口部48的靠前侧的齿47a。
另外,在4月(小月)的30日的状态下,伴随上述的日轮40的朝逆时针方向C2的间断旋转,工作杆70的位于径向最外部的外侧面78被第二驱动杆90的进入到该外侧面78的C2方向旋转轨迹内的销状推压部97推压,因而工作杆70克服弹簧部74的弹簧力而朝E1方向转动,并且工作杆70的末端的齿状被卡合部73恰好嵌入到日轮40的日齿轮45的齿部47a、47b之间的缺口部48内。此时,如图8(a)和图8(b)所示,工作杆70的末端的齿状被卡合部73处于作为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的突出位置P2,在该突出位置P2,齿状被卡合部73比构成日轮40的日齿轮45的通常的齿部47大幅地朝半径方向内侧突出且位于换日卡爪32的轨迹内。另外,只要工作杆70的末端的齿状被卡合部73的该突出位置P2位于换日卡爪32的轨迹内且工作杆70的末端的齿状被卡合部73能与换日卡爪32卡合,也可以不比日齿轮45的齿部47的突出量大,而是与该齿部47的突出量同等程度或者比齿部47的突出量稍小。
之后,随着时间经过筒轮16a转动,换日轮30也随之转动,如图8(b)所示,换日卡爪32大致转一周而开始与工作杆70的突出到缺口部48内的齿状被卡合部73啮合。在该例子中,这是例如21时19分左右。即,当到达4月30日的下午9时20分左右时,在虽然比通常的换日开始时刻(在该例子中,如上所述是下午10时45分左右)稍早的时刻但大致相同程度的时间段,开始日进给动作。即,在该例子中,换日卡爪32与在日轮40安装的工作杆70的齿状被卡合部73卡合并使其进给,从而使日轮40朝C2方向转动。
在图9(a)中示出这样的状态:在换日卡爪32在日齿轮45的齿部47a、47b之间与工作杆70的插入到缺口部48内的齿状被卡合部73卡合的状态下的日轮40的C2方向旋转进行,日定位件22即将跳跃。这里,工作杆70的齿状被卡合部73在比通常借助换日卡爪32进给的齿部47a靠上游侧的位置与换日卡爪32卡合,因而比通常稍微提前(在该例子中是1个半小时左右)开始日轮40的进给,日定位件22的跳动限制卡爪部22a相对于位于卡合位置的齿部47跳跃得比通常早。另外,在该状态下,后侧的月进给齿46b未达到月传递轮50的齿52的位置,因而不进行月进给。
在日定位件22刚跳跃后,成为图9(b)所示的状态。即,虽然构成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杆80、90还停留在实际上相同的位置Q2、S2,但是,伴随日轮40的C2方向旋转,日齿轮45的位于工作杆70的齿状被卡合部73的紧后面(上游侧)的齿部47b的前缘47b1已碰到换日卡爪32的末端部的后缘32b而对换日卡爪32施加F方向的力。日齿轮45的齿部47b在进一步使换日卡爪32朝F方向后退的同时,开始向C2方向赶超换日卡爪32的赶超动作。
在日定位件22的上述跳跃(跳动)动作即将完成之前的时刻,如图10(a)所示,成为日齿轮45中的靠缺口部48后侧的齿部47b的前缘47b1的末端与换日卡爪32的后缘32b的末端接触的状态。在此期间,构成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杆80、90保持在实际上相同的位置Q2、S2。另一方面,伴随日轮40的C2方向旋转,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推压部97将会与工作杆70的外侧面78的向径向内侧后退的外侧面部78a卡合,因而,工作杆70朝E2方向转动,其齿状被卡合部73复位到从缺口部48退出的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
在日定位件22的跳跃动作完成的时刻,如图10(b)所示,成为靠缺口部48后侧的齿部47b在完全赶超了换日卡爪32的位置(被日进给位置)处被日定位件22矫正的状态。此时,换日卡爪32位于日齿轮45的到达了被日进给位置的齿部47b的背后,因而换日卡爪32能借助换日轮30的H1方向旋转使齿部47b日进给。另外,构成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杆80、90保持在实际上相同的位置Q2、S2,工作杆70也保持在齿状被卡合部73从缺口部48退出的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
伴随时间经过,筒轮16a旋转,换日轮30随之朝H1方向转动,如图11(a)所示,换日卡爪32开始使日齿轮45的位于被日进给位置的齿47b进给。在该例子中,该时刻是22时(下午10时)44分。此时,由于日轮40的C2方向旋转,后侧的月进给齿46b处于即将与月传递轮50的齿部52啮合的状态,之后,在进行日进给的同时进行月进给。另一方面,在此期间,构成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杆80、90保持在实际上相同的位置Q2、S2,工作杆70也保持在齿状被卡合部73从缺口部48退出的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
当换日轮30的换日卡爪32的日进给即日轮40的日齿轮45的齿47b的进给进行着而日轮40旋转了日齿轮45的半个齿距的量时,成为图11(b)所示的状态。此时,处于日定位件22的跳动限制卡爪部22a的末端与日齿轮45的最接近齿部47的实质上的末端或者说顶点抵接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伴随日轮40的C2方向旋转,日轮40的靠后侧的月进给齿46b与齿52卡合而使月传递轮50朝J1方向旋转,从而将月轮60朝C1方向转动。由此,第一驱动杆80的凸轮从动部85离开月凸轮64的大径圆弧状凸轮面63b的端部,在弹簧部93的作用下朝A1方向转动,从而成为与月凸轮64的小径圆弧状凸轮面63a抵接的大月状态或者说位置Q1,对应于此,第二驱动杆90也朝B2方向转动,从而复位到大月位置S1,销状推压部97完全脱离工作杆70的轨迹。因此,在图11(b)的状态下,日轮40的日显示到达“31”与“1”之间的中间位置,月轮60的月显示也到达“四月(APR)”与“五月(MAY)”之间的中间位置。另外,工作杆70保持在齿状被卡合部73从缺口部48退出的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
当日定位件22的跳动限制卡爪部22a完成了跳跃动作而落到下一齿47、47之间以矫正日齿轮45时,成为图12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伴随日轮40的C2方向旋转,在表盘12的月日窗13的日显示区域13b中,日显示从显示“31”与“1”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变为完全显示“1”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伴随日轮40的C2方向旋转的月进给齿46b的C2方向旋转,月传递轮50也朝J1方向旋转,使月轮60朝C1方向旋转,随之月轮60的月显示板67也朝C1方向旋转,在表盘12的月日窗13的月显示区域13a中,月显示也从显示“四月(APR)”与“五月(MAY)”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变为完全显示“五月(MAY)”的状态。在此期间,构成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杆80、90保持在实际上相同的大月位置Q1、S1,工作杆70也保持在齿状被卡合部73从缺口部48退出的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由此,完全成为显示大月的状态(在该例子中,显示5月1日的状态)。之后,如针对图3所说明那样,重复大月的日进给。
另外,在从大月向小月转移的情况下,如在图13(a)和图13(b)中所例示那样,在换月的定时,与月轮60的C1方向旋转相应地,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驱动杆80的凸轮从动部85从月凸轮64的与大月对应的小径圆弧状部63a向与小月对应的大径圆弧状部63b转移,由此,第一驱动杆80克服弹簧部93的弹簧力朝A2方向转动而到达小月位置Q2,进而,第二驱动杆90克服弹簧部93的弹簧力朝B1方向转动而到达小月位置S2。由此,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推压部进入到工作杆70的C2方向旋转轨迹内,做好了小月的月末处理的准备。其他方面与针对图3所说明的相同。
另外,带日历机构钟表2具有摆动轮25、月修正轮26以及修正传递轮27以作为手动日历修正机构5,该摆动轮25能够在日修正位置U1与月修正位置U2之间朝V1、V2方向摆动。在拉表把15并拉出一段柄轴18的柄轴第一段处,当朝一个方向转动柄轴18时,摆动轮25经由修正传递轮27朝V1方向移动到日修正位置U1而与日齿轮45啮合,随着柄轴18的所述一个方向的旋转,日轮40朝C2方向旋转来进行日修正。另一方面,在柄轴第一段处,当朝反方向转动柄轴18时,摆动轮25朝V2方向移动到月修正位置U2而与月齿轮66啮合,随着柄轴18的所述反方向的旋转,月轮60朝C1方向旋转来进行月修正。
图14至图18示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日历机构的自动日历机构1A的钟表,即带日历机构钟表2A。在图14至图18所示的带日历机构1A的钟表2A中,与图1至图13所示的带日历机构1的钟表2的要素相比较,对相同要素附上相同标号,对于虽然对应但有不同之处的要素,在对应标号之后附上尾标A。
在钟表2A的自动日历机构1A中,例如如图14和图15所示,日轮40A的日齿轮45A在与借助刚性的换日卡爪32A应进给到31日的齿47c重合的周向位置且在齿47c的后盖侧面和小径厚壁圆筒状部42cA处具有缺口部48A。另外,换日卡爪32A也可以具有与钟表2的自动日历机构1的换日卡爪32同样地可弹性挠曲的臂部。
并且,在钟表2A的自动日历机构1A中,如图14所示,工作杆70A在可供齿状被卡合部73A向位于齿47c处的缺口部48A中嵌入那样的周向位置,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日轮40A的臂部72和弹簧部74。齿状被卡合部73A形成得长,以便在插入到缺口部48A内时其末端部73Aa比齿47c的末端部朝径向内侧大幅突出。
在其他方面,钟表2A的自动日历机构1A形成为与钟表2的自动日历机构1实际上相同。
在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带日历机构钟表2A的自动日历机构1A中,在小月的月末进行如下动作。
图16(a)示出与关于最初的实施例的带日历机构钟表2的自动日历机构1的图7(a)对应的状态,是例如从4月29日向4月30日的换日即将开始之前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虽然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杆80、90各自位于小月用的位置Q2、S2,但是工作杆70A仍位于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A。
图16(b)示出与针对自动日历机构1的图7(b)对应的状态,是例如从4月29日向4月30日进行显示的换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虽然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杆80、90各自也位于小月用的位置Q2、S2,但是工作杆70A仍位于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A。
在该状态下,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二驱动杆90被设定在小月用的位置S2,销状推压部97朝B1方向进入到工作杆70A的C2方向旋转轨迹内,因而,当借助日轮40A的C2方向旋转而使工作杆70A的外侧面78到达销状推压部97的位置时,工作杆70A可被销状推压部97朝E1方向推压,工作杆70A的齿状被卡合部73A可通过缺口部48A而朝径向内侧突出。
图17(a)示出从4月30日向下一日的日进给开始时的钟表2A的日历机构1A的状态。在该时刻,工作杆70A由销状推压部97朝E1方向推压,工作杆70A的长的齿状被卡合部73A插入到缺口部48A,且被设定在作为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的位置P2A,在该位置P2A,齿状被卡合部73A的末端部73Aa比位于所重叠的位置处的齿47c朝径向内侧大幅地突出。因此,换日轮30A的换日卡爪32A与在比本来的日进给位置处的齿部47d靠上游侧一个齿的量的齿部47c的位置大幅突出的齿状被卡合部73A的末端部73Aa卡合,使其朝C2方向开始进给。该状态大致对应于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下的图8(b)的状态。不过,在该例子中,进给开始的时刻是例如19时(下午7时)左右,比图8(b)的情况早2.5小时。
之后,伴随筒轮16a的旋转,换日轮30A旋转,与之相应地,利用齿状被卡合部73A的末端部73Aa进行日轮40A的C2方向旋转或者说日进给,如图17(b)所示,达到日定位件22即将跳跃之前的状态。这是在小月(在该例子中是4月)的结束日即30日,在向大月(在该例子中是5月)的1日转移时所进行的二日的量的日进给中的、最初一日的量的日进给(从“30”日向“31”日的日进给)的恰好中间的状态,大致对应于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下的图9(a)的状态。
接下来,进行日定位件22的跳跃(跳动)以及向相邻齿47、47之间落入的矫正动作。此时,日轮40A的日齿轮45A朝C2方向旋转大致半个齿距的量,成为在月日窗13的日显示区域13b显示“31”的图18(a)所示的状态。该状态大致对应于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下的图10(b)的状态(不过,如针对图17(a)所说明那样,换日轮40A的位置与图10(b)的换日轮40的位置稍微不同)。
在该状态下,工作杆70A的外侧面78的后退(凹状)外侧面部78a与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推压部97接触,因而,工作杆70A在弹簧部74的作用下朝E2方向转动而从齿状被卡合部73A通过缺口部48A而突出的作为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的位置P2A后退至拉到缺口部48A的近前侧的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位置P1A。另一方面,通过日齿轮45A的C2方向的半个节距的旋转,缺口部48A所在的齿部47c比换日轮30A的换日卡爪32A先行落到随后应进行日进给的位置。
之后,伴随筒轮16a的旋转,换日轮30A旋转,如图18(b)所示,与此相应地换日卡爪32A与被日进给位置处的齿47c卡合而开始使该齿47c进给,并且日轮40A的靠后侧的月进给齿46b经由月传递轮50使月轮60转动而开始月进给。由此,月日窗13的日区域13b的日显示从“31”日变为“1”日,并且月区域13a的月显示从“四月(APR)”变为“五月(MAY)”。这大致对应于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下的图11(a)的状态。小月中的此后的动作与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相同。
并且,在大月中,由于凸轮从动部85与月凸轮64的小径圆弧状部63a抵接,因而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和第二杆80、90分别处于朝A1、B2方向转动后的大月位置Q1、S1,由于销状推压部97完全脱离工作杆70A的C2方向旋转轨迹,因而工作杆70A也始终处于朝E2方向转动而使得齿状被卡合部73A从缺口部48A完全后退的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位置P1A,因此换日轮30A的换日卡爪32A使日齿轮部45A的31个齿部47依次进给,在这一方面,与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相同。从大月向小月转移的情况下的动作也基本上与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相同。
图19至图23示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日历机构的自动日历机构1B的钟表,即带日历机构钟表2B。在图19至图23所示的带日历机构1B的钟表2B中,与图1至图13所示的带日历机构1的钟表2的要素和图14至图18所示的带日历机构1A的钟表2A的要素相比较,对相同要素附上相同标号,对于虽然对应但有不同之处的要素,在对应标号(不过在最后有A的情况下去除A)之后附上尾标B。
在钟表2B的自动日历机构1B中,例如如图19所示,与图14等所示的钟表2A的自动日历机构1A的情况同样,日轮40B的日齿轮45B缺少借助刚性的换日卡爪32A应进给到31日的部分的齿且在该部分(周向区域)形成有缺口部48B。在该情况下,换日卡爪32A也可以具有与钟表2的自动日历机构1的换日卡爪32同样地可弹性挠曲的臂部。
并且,在钟表2B的自动日历机构1B中,工作杆70B具有较长的齿状被卡合部73B,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工作杆70B处于在外侧面部78由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推压部97推压而朝E1方向转动的作为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的位置P2B的情况下,与工作杆70A的情况同样地,齿状被卡合部73B比日齿轮45B的通常的齿47朝径向内侧大幅突出。
自动日历机构1B的工作杆70B形成有齿状被卡合部73B和弹簧部74B,在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推压部97朝径向向外后退到不与外侧面部78接触的区域的情况下,与自动日历机构1A的工作杆70A不同,如图22和图23所示,自动日历机构1B的工作杆70B处于齿状被卡合部73B从缺口部48B朝径向内侧突出至与日齿轮45B的通常的齿47恰好相同的径向位置的状态。
在其他方面,钟表2B的自动日历机构1B形成为与钟表2的自动日历机构1和钟表2A的自动日历机构1A实际上相同。
在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带日历机构钟表2B的自动日历机构1B中,在小月的月末进行如下动作。
图19示出与针对带日历机构钟表2的自动日历机构1的图7(a)对应、且与针对带日历机构钟表2A的自动日历机构1A的图16(a)对应的状态,是例如从4月29日向4月30日的换日即将开始之前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虽然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杆80、90各自位于小月用的位置Q2、S2,但是工作杆70A仍位于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后退位置P1B。
在该状态下,进行日进给而变为“30”日。此时,工作杆70B的外侧面78被位于位置S2的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推压部97推压,从而工作杆70B朝E1方向转动而被设定在作为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的位置P2B,该工作杆70B的齿状被卡合部73B通过日轮40B的日齿轮45B的缺口部48B而朝径向内侧大幅突出。
图20示出在该30日的状态且借助伴随筒轮16a的旋转的换日轮30A的旋转而使换日卡爪32A接触到工作杆70B的大幅突出的齿状被卡合部73B的末端部73Ba从而开始日进给的状态。该状态对应于针对带日历机构钟表2A的自动日历机构1A的图17(a)所示的状态(因此,针对带日历机构钟表2的自动日历机构1的大致图8(b)的状态)。即,换日轮30A的换日卡爪32A与在比本来的日进给位置处的齿部47d靠上游侧一个齿的量的周向位置大幅突出的齿状被卡合部73B的末端部73Ba卡合,使其朝C2方向开始进给。该进给开始的时刻与带日历机构钟表2A的自动日历机构1A的情况同样,是例如19时(下午7时)左右,比图8(b)的情况早2.5小时。
之后,伴随筒轮16a的旋转,换日轮30A旋转,与之相应地,利用齿状被卡合部73B的末端部73Ba进行日轮40B的C2方向旋转或者说日进给,时刻与针对带日历机构钟表2A的自动日历机构1A的图17(b)所示的情况同样,达到图21所示的状态(日定位件22即将跳跃之前的状态)。这与上述相同,是在小月(在该例子中是4月)的结束日即30日,在向大月(在该例子中是5月)的1日转移时所进行的二日的量的日进给中的、最初一日的量的日进给(从“30”日向“31”日的日进给)的恰好中间的状态,大致对应于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下的图9(a)的状态。
然后,进行日定位件22的跳跃(跳动)以及向相邻齿47、47之间落入的矫正动作,日轮40B的日齿轮45B朝C2方向旋转大致半个齿距的量,从而在月日窗13的日显示区域13b显示“31”。在该状态下,工作杆70B的外侧面78的后退(凹状)外侧面部78a与第二驱动杆90的销状推压部97面对而不再与销状推压部97接触,因而,在弹簧部74B的作用下,工作杆70B的齿状被卡合部73B的末端部73Ba处于与日齿轮45B的通常的齿部47实际上相同的径向突出位置。另一方面,由于日齿轮45B向C2方向旋转半个齿距的量,处于在缺口部48B中与通常的齿部47实际上相同的突出状态的齿状被卡合部73B比换日轮30A的换日卡爪32A先行落到随后应进行日进给的位置。
之后,伴随筒轮16a的旋转,换日轮30A旋转,如图22所示,与此相应地换日卡爪32A与被日进给位置处的齿73B卡合而开始使该齿73B进给,并且日轮40B的靠后侧的月进给齿46b经由月传递轮50使月轮60转动而开始月进给。由此,月日窗13的日区域13b的日显示从“31”日变为“1”日,并且月区域13a的月显示从“四月(APR)”变为“五月(MAY)”。这大致对应于钟表2A的日历机构1A的情况下的图18(b)的状态或者说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下的图11(a)的状态。小月中的此后的动作与钟表2A的日历机构1A和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同样。
在大月中,由于凸轮从动部85与月凸轮64的小径圆弧状部63a抵接,因而驱动杆结构体4的第一和第二杆80、90分别处于朝A1、B2方向转动后的大月位置Q1、S1,由于销状推压部97完全脱离工作杆70B的C2方向旋转轨迹,因而工作杆70B也始终处于朝E2方向转动而使得齿状被卡合部73A从缺口部48B突出与通常的齿47相同量的作为通常进给允许位置的位置P1B,因此换日轮30A的换日卡爪32A使齿状被卡合部73B与日齿轮部45B的30个齿部47同样地进给,在这一方面,结果是,与钟表2A的日历机构1A和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相同。从大月向小月转移的情况下的动作也基本上与钟表2A的日历机构1A和钟表2的日历机构1的情况相同。

Claims (10)

1.一种日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日历机构具有:
日轮,其具备日齿轮部,所述日齿轮部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缺口部;
工作杆,其以能够相对于日齿轮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日轮,在所述工作杆的一端部具有齿状被卡合部,所述齿状被卡合部在所述工作杆摆动时能够相对于在日轮所形成的缺口部进退,所述工作杆能够在预先进给允许位置与通常进给允许位置之间进行摆动,在所述预先进给允许位置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深深插入于缺口部而与换日卡爪卡合,以能够进行日轮的余量的进给,在所述通常进给允许位置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比该预先进给允许位置处的位置相对于缺口部后退,以能够利用换日卡爪进行通常的日进给,在所述工作杆被设定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时,换日卡爪在通常的日进给的定时之前与齿状被卡合部卡合,从而在通常的日进给之前使日轮旋转一日量的余量;
月凸轮,其随着月显示轮的旋转而旋转,并具有用于显示大月的凸轮面和用于显示小月的凸轮面;以及
驱动杆结构体,其具有与月凸轮卡合的凸轮从动部,并且,随着月凸轮的旋转而被驱动,从而能够允许所述工作杆在所述通常进给允许位置与所述预先进给允许位置之间摆动,
所述日历机构构成为,当从小月向大月变更时,驱动杆结构体允许工作杆向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历机构,其中,
日齿轮在相邻的齿部之间具有缺口部,
所述工作杆能够在如下位置之间进行摆动:所述齿状被卡合部进入到缺口部的预先进给允许位置;和所述齿状被卡合部相对于缺口部后退而离开换日卡爪以能够进行通常的日进给的通常进给允许位置,
所述日历机构构成为:在从小月向大月变更时,所述工作杆处于工作杆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进入到该缺口部的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换日卡爪在通常的日进给的定时之前与该齿状被卡合部卡合,从而在通常的日进给之前使日轮旋转一日量的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日历机构,其中,
当工作杆处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时,齿状被卡合部与构成日齿轮的齿部同等程度地朝径向内侧突出,当工作杆处于通常进给允许位置时,齿状被卡合部相对于缺口部向径向外侧后退,以便位于比构成日齿轮的齿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历机构,其中,
日齿轮在与一个齿部重叠的周向位置具有沿着所述一个齿部呈放射状延伸的槽状缺口部,
所述日历机构构成为:当从小月向大月变更时,工作杆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进入到该槽状缺口部,使得日轮旋转一日量的余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日历机构,其中,
当工作杆处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时,齿状被卡合部比构成日齿轮的齿部朝径向内侧突出,当工作杆处于通常进给允许位置时,齿状被卡合部相对于缺口部向径向外侧后退,以便位于比构成日齿轮的齿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历机构,其中,
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而能构成日齿轮的31个齿部中,一个齿部缺失而成为所述缺口部,
所述日历机构构成为:当从小月向大月变更时,工作杆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深深进入到槽状的所述缺口部,使得日轮旋转一日量的余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日历机构,其中,
当工作杆处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时,齿状被卡合部比构成日齿轮的齿部朝径向内侧突出,当工作杆处于通常进给允许位置时,与位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的情况相比较,齿状被卡合部相对于缺口部向径向外侧后退,以便与构成日齿轮的齿部同等程度地朝径向内侧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历机构,其中,
驱动杆结构体具有:借助月凸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杆;和随着该第一驱动杆的转动而转动以控制工作杆的摆动的第二驱动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历机构,其中,
所述日历机构构成为:
对于工作杆在小月所处的摆动位置,当接近月末时,工作杆可进入到所述预先进给允许位置,以便在小月的月末工作杆处于预先进给允许位置,从而工作杆的所述齿状被卡合部可进入到该缺口部。
10.一种带日历机构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日历机构钟表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历机构。
CN201210189627.7A 2011-06-10 2012-06-08 日历机构和具有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19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0168A JP5736242B2 (ja) 2011-06-10 2011-06-10 カレンダ機構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時計
JP2011-130168 2011-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9213A CN102819213A (zh) 2012-12-12
CN102819213B true CN102819213B (zh) 2016-06-15

Family

ID=47293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962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19213B (zh) 2011-06-10 2012-06-08 日历机构和具有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61313B2 (zh)
JP (1) JP5736242B2 (zh)
CN (1) CN102819213B (zh)
CH (1) CH705086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9037A (zh) * 2018-02-28 2019-09-0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日历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707269B1 (fr) * 2012-11-16 2018-07-13 Winston Harry Sa Méchanisme d'affichage de plusieurs informations horométriques différentes et pièce d'horlogerie comprenant un tel mécanisme.
JP6344739B2 (ja) * 2014-09-11 2018-06-20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オートカレンダ機構、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CH711049A1 (de) * 2015-05-08 2016-11-15 Bucherer Ag Jahreskalender für mechanische Uhre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6983A (en) * 1970-06-22 1973-02-20 Citizen Watch Co Ltd Calendar watch
US3841084A (en) * 1972-04-05 1974-10-15 Suisse Horlogerie Calendar mechanism for time-pieces
US6108278A (en) * 1998-09-11 2000-08-22 Frederic Piguet S.A. Annual calendar mechanism for clockwork movement
CN2521636Y (zh) * 2001-10-23 2002-11-20 杭州手表有限公司 手表并列式大日历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3640A (en) * 1876-10-12 1878-05-14 Improvement in calendar-watches
FR1575397A (zh) * 1967-07-26 1969-07-18
JPS5694979U (zh) * 1979-12-22 1981-07-28
JP2651150B2 (ja) 1987-06-16 1997-09-10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時計のカレンダー機構
CH691086A5 (fr) * 1997-01-30 2001-04-12 Girard Perregaux Sa Mouvement d'horlogerie à quantième perpétuel.
JP4363979B2 (ja) * 2003-12-26 2009-11-11 シチズ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ミヨタ株式会社 時計のカレンダー機構
EP1596261B1 (fr) 2004-05-14 2007-08-01 Rolex S.A. Mécanisme de quantième annuel pour mouvement d'horlogerie
JP5135514B2 (ja) * 2007-11-21 2013-02-0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月車及び日車を有するカレンダ機構付き時計
JP5067286B2 (ja) * 2008-07-02 2012-11-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時計
JP5311559B2 (ja) * 2009-01-23 2013-10-09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2つの日車を有するカレンダ機構付き時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6983A (en) * 1970-06-22 1973-02-20 Citizen Watch Co Ltd Calendar watch
US3841084A (en) * 1972-04-05 1974-10-15 Suisse Horlogerie Calendar mechanism for time-pieces
US6108278A (en) * 1998-09-11 2000-08-22 Frederic Piguet S.A. Annual calendar mechanism for clockwork movement
CN2521636Y (zh) * 2001-10-23 2002-11-20 杭州手表有限公司 手表并列式大日历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9037A (zh) * 2018-02-28 2019-09-0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日历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CN110209037B (zh) * 2018-02-28 2021-09-24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日历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H705086B1 (fr) 2017-09-15
JP2012255752A (ja) 2012-12-27
US8861313B2 (en) 2014-10-14
CH705086A2 (fr) 2012-12-14
CN102819213A (zh) 2012-12-12
US20120314544A1 (en) 2012-12-13
JP5736242B2 (ja)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1125B2 (en) Program wheel of a calendar mechanism
CN102819213B (zh) 日历机构和具有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US7625116B2 (en) Timepiece including a mechanism for correcting a device displaying a time related quantity
US8842500B2 (en) Calendar mechanism
US7170824B2 (en) Calendar mechanism having means driving and correcting two indicators
EP1868047A1 (fr) Pièce d'horlogerie munie d'un mécanisme de quantième
JP5559827B2 (ja) カレンダ機構
JP2005326420A (ja) 時計ムーブメント用年間日付機構
EP3043217B1 (fr) Dispositif d'entraînement d'un mobile d'un mécanisme horloger de calendrier
CN103576534B (zh) 日历机构和具备该机构的机芯及日历钟表
JP6069476B2 (ja) 計時器暦機構
JP2018100970A (ja) カレンダ機構
CN103176394A (zh) 日历机构以及具有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JP7049054B2 (ja) 時計のカレンダーシステム
CN103135427A (zh) 日历机构以及具有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EP1240559B1 (fr) Mecanisme de calendrier annuel, perpetuel ou seculaire
EP1471396A1 (fr) Mécanisme indicateur de quantième pour mouvement de montre
CH704506A2 (fr) Dispositif à roue de programme pour mécanisme de calendrier et mécanisme de calendrier perpétuel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JP6435374B2 (ja) 時計におけるカレンダーの順送り装置
JP4874054B2 (ja) 簡易月表示式カレンダ時計
CH355071A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lektrischer Funkenzünder
CH704507A2 (fr) Roue d'engrenage multi-étagée pour mécanisme horloger et plus particulièrement pour mécanisme de calendrier perpétu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6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