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2790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2790B
CN102812790B CN201180014580.4A CN201180014580A CN102812790B CN 102812790 B CN102812790 B CN 102812790B CN 201180014580 A CN201180014580 A CN 201180014580A CN 102812790 B CN102812790 B CN 102812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rmal component
fixed part
fixa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45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2790A (zh
Inventor
丸山理
上甲均
仓本雅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12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2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2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2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509Multiple-component heat spreaders; Multi-component heat-conducting support plates; Multi-component non-closed heat-conducting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即使在电路板的背面安装厚度各异的电子零件,也能有效地使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发热零件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具体是,电子设备(1)具备用于安装发热零件(7)的电路板(2)和用于固定电路板(2)的电路板固定部件(3)。在电路板(2)的背面形成了用于使由发热零件(7)产生的热量散发的散热部,电路板固定部件(3)用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材料来形成。另外,电路板固定部件(3)具有:以与电路板(2)的背面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配置的基座部(3a)、以及从基座部(3a)向电路板(2)突出并且用于固定散热部的固定部(3b)。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涉及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备装有发热零件的电路板。
背景技术
过去,针对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在通电状态下会发热的电子零件(发热零件),提出过各种散热对策(例如参照对比文件1)。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子设备具备:L形截面的金属板、贴在金属板上的绝缘薄板、隔着绝缘薄板而平行地安装在金属板上的电路板。这种电子设备在电路板的表面安装了连接器等,在电路板的背面安装了多个表面安装电阻。而电路板是以表面安装电阻紧贴绝缘薄板的方式安装在金属板上的,在表面安装电阻上产生的热量会经过绝缘薄板传导到金属板上并从金属板的背面散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特开2003-8262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子设备是通过使表面安装电阻紧贴金属板上所贴的绝缘薄板,来使在表面安装电阻上产生的热量经过绝缘薄板而从金属板的背面散发。因此,采用这种电子设备,一旦将厚度各异的各种电子零件安装到电路板的背面,就不能使表面安装电阻紧贴绝缘薄板,有可能难以使发热零件、即表面安装电阻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即使在电路板的背面安装了厚度各异的电子零件,也能使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发热零件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备:用于安装发热零件的电路板、以及用于固定电路板的电路板固定部件,在电路板的背面形成有用于使发热零件所产生的热量散发的散热部,电路板固定部件具备:基座部,该基座部以与电路板的背面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配置;固定部,该固定部从基座部向电路板突出并且用于固定散热部,电路板固定部件是用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性材料形成的。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在电路板的背面形成了用于将发热零件产生的热量加以散发的散热部,并且将散热部固定在用散热性材料形成的电路板固定部件的固定部。因此,由发热零件产生的热量能够经过散热部传递到电路板固定部件并有效地从电路板固定部件散发。另外,本发明的电路板固定部件的固定部从基座部向电路板突出,且在电路板的背面与基座部之间形成了规定的间隙。因此,能够将厚度各异的各种电子零件安装到电路板的背面。这样,本发明即使在电路板的背面安装了厚度各异的电子零件,也能有效地使由发热零件产生的热量散发。
另外,本发明在电路板的背面与基座部之间形成了间隙,因此即使安装在电路板的表面的电子零件的端子从电路板的背面突出,也能确保端子的前端与基座部之间的距离。因此,本发明即使用金属材料来形成电路板固定部件,也能确保电子设备的耐电压性。
在本发明中,电路板固定部件例如是用金属材料形成的,且在散热部与固定部之间配置有用绝缘性材料形成的绝缘薄板。在这种场合,绝缘薄板最好是用具有散热性的绝缘性材料形成的,并且在散热部与绝缘薄板之间和/或固定部与绝缘薄板之间,配置有具有散热性的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可提高散热部与绝缘薄板之间的紧贴性和/或固定部与绝缘薄板之间的紧贴性,从而减轻散热部与绝缘薄板之间的热电阻和固定部与绝缘薄板之间的热电阻。因此,即使在散热部与固定部之间配置绝缘薄板,由发热零件产生的热量也能有效地传递到电路板固定部件并有效地从电路板固定部件散发。
在本发明中,绝缘薄板最好是用具有散热性的绝缘性材料形成的,并且具有弹性。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在散热部与固定部之间配置经过压缩的绝缘薄板,能够提高散热部与绝缘薄板之间的紧贴性以及固定部与绝缘薄板之间的紧贴性,并且有效地减轻散热部与绝缘薄板之间的热电阻以及固定部与绝缘薄板之间的热电阻。因此,即使在散热部与固定部之间配置绝缘薄板,由发热零件产生的热量也能更有效地传递到电路板固定部件并更有效地从电路板固定部件散发。
在本发明中,最好能够在电路板固定部件上装拆用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性材料形成的散热部件。采用这种结构,就能使用共同的电路板固定部件,并且能够根据发热零件的发热量而在电路板固定部件上安装散热部件,或是从电路板固定部件上取下散热部件。另外,能够使用共同的电路板固定部件,并且能够根据发热零件的发热量而在电路板固定部件上安装散热性能各异的各种散热部件。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散热部件上形成有多个散热用的翅片,并且翅片的厚度随着从翅片的基端向翅片的前端延伸而缩小。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扩大翅片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散热部件的散热效率。
在本发明中,最好散热部件能够在基座部上的与形成固定部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即远离电路板的面上装拆,且在远离电路板的面上形成有散热部件安装部,该散热部件安装部向着与固定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使散热部件以抵接的方式安装。采用这种结构,与使远离电路板的一面整个地与散热部件抵接的场合相比,能够减少基座部的与散热部件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因此,与使远离电路板的一面整个地与散热部件抵接的场合相比,比较容易确保要与散热部件抵接的部分的平面度(即散热部件安装部的平面度)。结果,能够使电路板固定部件与散热部件可靠地抵接,并且使热量有效地从电路板固定部件传递到散热部件。
在本发明中,最好散热部件安装部与固定部对应地形成。采用这种结构,能够缩短固定部与散热部件安装部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减少了基座部的要与散热部件抵接的部分的面积,也能将传递到固定散热部的固定部的热量经过散热部件安装部而有效地传递到散热部件。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远离电路板的一面上的未形成散热部件安装部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上形成有多个散热用的第二翅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提高电路板固定部件的散热效率。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第二翅片的厚度随着从第二翅片的基端向第二翅片的前端延伸而缩小。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扩大第二翅片的表面积,从而提高电路板固定部件的散热效率。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电路板固定部件上形成有多个散热用的第二翅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提高电路板固定部件的散热效率。
在本发明中,最好固定部与基座部之间的边界形成为曲面状。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扩大从固定部向基座部传递热量的部分的面积,能够从固定部向基座部有效地传递热量。
在本发明中,最好发热零件以面安装方式安装在电路板的表面上,并且经过在电路板的表面与背面之间形成的散热用图案而与散热部连接。在将发热零件的端子插入在电路板上形成的通孔、以将发热零件安装到电路板上时,需要通过手工作业来安装发热零件,但采用上述结构时,发热零件是以面安装方式安装到电路板上的,因此能够通过机械方式安装发热零件,能够简化发热零件的安装作业。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散热部与固定部之间配置有用具有散热性的绝缘性材料来形成的绝缘薄板,并且在散热部与绝缘薄板之间配置有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润滑脂,在电路板上形成有贯穿电路板的通孔,在通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散热用图案,散热润滑脂进入通孔之中。采用这种结构,利用进入通孔中的散热润滑脂,能够减轻通孔中的热电阻。因此,能够使由发热零件产生的热量有效地向散热部传递。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电路板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发热零件的高电压用电路、以及被附加比高电压用电路低的电压的低电压用电路。采用这种结构,与将高压用电路和低电压用电路分别形成于各电路板上的场合相比,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零件数量。因此,能够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例如高电压用电路是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电路,低电压用电路则是用于控制电动机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发明效果
这样,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即使在电路板的背面安装了厚度各异的电子零件,也能使由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发热零件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一侧看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一侧看图1所示的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路板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上安装散热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上安装其它散热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图5所示的散热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6所示的散热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电路板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背面一侧看图10所示的电路板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在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上安装散热部件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在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上安装散热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在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上安装其它散热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电子设备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的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一侧看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2d一侧看图1所示的电路板2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电路板固定部件3的立体图。图5是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上安装散热部件5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上安装散热部件6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图5所示的散热部件5的立体图。图8是图6所示的散热部件6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是用于驱动工业用伺服电动机(省略图示)的设备,具有电路板2和用于固定电路板2的电路板固定部件3。如图5和图6所示,能够在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装拆散热部件(翅片)5、6。
电路板2例如是环氧玻璃板,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在该电路板2上形成了驱动伺服电动机用的电动机驱动电路和控制伺服电动机用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在形成为长方形状的电路板2上,在宽度方向上分割为2a、2b两个区域,电动机驱动电路形成于其中一个区域2a,电动机控制电路则形成于另一个区域2b。电动机驱动电路向伺服电动机供给用于驱动伺服电动机的驱动电流。因此,对电动机驱动电路附加高电压。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电路是被附加了高电压的高电压用电路。而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则是被附加了比电动机驱动电路低的电压的低电压用电路。
在电路板2的表面2c上,沿着长方形状的电路板2的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安装着构成电动机驱动电路的多个发热零件7。发热零件7是在通电状态下发热的电子零件。具体是,本实施方式的发热零件7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IGBT))。本实施方式的发热零件7是面安装零件,以面安装方式安装在电路板2的表面2c上。另外,在电路板2的表面2c及电路板2的背面2d上安装了构成电动机驱动电路的其它电子零件(省略图示)和构成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电子零件(省略图示)等。
在与发热零件7的安装位置对应的电路板2的背面2d上,如图3所示,形成了使由发热零件7产生的热量散发的散热部2e。散热部2e用铜箔等金属箔形成为带状并在背面2d上露出。在表面2c与背面2d之间形成了用于使发热零件7的热量向散热部2e传导的散热用图案(省略图示)。具体是,散热用图案就是在从表面2c贯穿到背面2d的多个通孔(省略图示)的内周面上实施的电镀,将与发热零件7连接的表面2c的电路配线图案与背面2d的散热部2e连接。
在电路板2上形成了用于将电路板2固定在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的多个固定孔2f。固定孔2f以贯穿电路板2的方式形成。另外,固定孔2f以与发热零件7的安装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即,固定孔2f以与散热部2e的形成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
电路板固定部件3用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性材料来形成。具体是,电路板固定部件3用散热性比电路板2更高的铝等金属材料来形成。该电路板固定部件3具备:形成为长方形平板状的基座部3a、用于固定电路板2的长方体状固定部3b、对电路板2的宽度方向端面加以支承的支承部3c,并且基座部3a、固定部3b以及支承部3c形成为一体。
固定部3b以从基座部3a的表面3j向电路板2突出的方式形成。该固定部3b沿着形成为长方形的基座部3a长度方向的全域形成。另外,固定部3b在基座部3a宽度方向上的基座部3a的中间位置上形成。在基座部3a宽度方向上的固定部3b的宽度例如与散热部2e的宽度大致相等。在固定部3b的端面(图4中的上端面)上形成了用于固定电路板2的多个螺纹孔3d。不过,基座部3a宽度方向上的固定部3b的宽度既可以比散热部2e的宽度宽,也可以比它窄。另外,基座部3a的背面3k形成为平面状。
支承部3c形成为从长方形状的基座部3a的宽度方向的端面向着电路板2立起的平板状。在支承部3c的端面(图4的上端面)上,与电路板2的表面2c抵接的抵接部3e以从支承部3c的端面弯折成直角的方式形成。
在基座部3a的背面3k上,如图2所示,形成了用于固定散热部件5、6的多个螺纹孔3f。螺纹孔3f以与固定部3b的形成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
如上所述,电路板2的固定孔2f以与散热部2e的形成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散热部2e以载于固定部3b的端面上的状态固定在固定部3b。具体是,利用插入固定孔2f且与螺纹孔3d作螺纹结合的螺钉(省略图示)来将散热部2e固定于固定部3b。在固定部3b的端面与散热部2e之间配置了用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薄板4。
绝缘薄板4用具有散热性(传热性佳)的绝缘材料来形成。另外,绝缘薄板4具有弹性。例如绝缘薄板4用具有散热性和弹性的硅类绝缘材料来形成。在绝缘薄板4上形成了用于使穿过固定孔2f且与螺纹孔3d作螺纹结合的螺钉穿过的通孔,利用穿过固定孔2f且与螺纹孔3d作螺纹结合的螺钉,将绝缘薄板4以夹在散热部2e与固定部3b之间的状态固定。另外,绝缘薄板4以被压缩的状态夹在散热部2e与固定部3b之间。
在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配置了具有散热性(传热性佳)的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散热部2e经过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而紧贴绝缘薄板4的表面。另外,在固定部3b的端面与绝缘薄板4之间也配置了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固定部3b的端面经过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而紧贴绝缘薄板4的背面。即,固定部3b的端面与散热部2e隔着绝缘薄板4而相互紧贴。
本实施方式是在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配置了散热润滑脂。这种散热润滑脂例如是硅类的油。另外,散热润滑脂进入电路板2的通孔中,在该通孔的内周面上形成了散热用图案。在固定部3b的端面与绝缘薄板4之间也配置了散热润滑脂。这种散热润滑脂例如是硅类的油。
另外,如上所述,固定部3b以从基座部3a的表面3j向着电路板2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电路板2固定于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的状态下,在电路板2的背面2d与基座部3a之间形成了间隙S。另外,在电路板2固定于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的状态下,支承部3c与电路板2的宽度方向的端面抵接,抵接部3e与表面2c上靠近电路板2宽度方向端面的部分抵接。不过,也可以不在支承部3c的端面上形成抵接部3e,而由电路板2的背面2d与支承部3c的端面抵接。另外,也可以不设抵接部3e,而是在支承部3c的端面上形成用于固定电路板2的第二固定部。
散热部件5、6用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性材料来形成。具体是,散热部件5、6用散热性比电路板2更高的铝等金属材料来形成。如图5~图8所示,在散热部件5、6上形成了多个翅片5a、6a。散热部件6的翅片6a比散热部件5的翅片5a更长。即,散热部件6的散热性能比散热部件5的散热性能更佳。另外,在散热部件5、6上形成了使与电路板固定部件3的螺纹孔3f作螺纹结合的螺钉(省略图示)穿过的通孔(省略图示)。散热部件5、6通过螺钉而可在电路板固定部件3的背面(即基座部3a的背面3k)装拆。
如上所述,基座部3a的背面3k形成为平面状。另外,与基座部3a的背面3k抵接的散热部件5、6的抵接面5c、6c(参照图7、图8)也形成为平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3a的背面3k与散热部件5、6的抵接面5c、6c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基座部3a的背面3k的整个面能够与散热部件5、6的抵接面5c、6c的整个面抵接。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无论用于容量较小的伺服电动机还是用于容量较大的伺服电动机,都能实施驱动。例如,电子设备1能够实现50W~750W的伺服电动机的驱动。
在将电子设备1用于容量较小的伺服电动机的场合,由于向伺服电动机供给的驱动电流较小,因此发热零件7的发热量较小。因此,在将电子设备1用于容量较小的伺服电动机的场合,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就在未安装散热部件5、6的状态下使用。而一旦伺服电动机的容量增大,向伺服电动机供给的驱动电流就增大,发热零件7的发热量增大,因此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就在安装了散热部件5的状态下使用。而一旦伺服电动机的容量进一步增大,向伺服电动机供给的驱动电流就更大,发热零件7的发热量更大,因此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1就在安装了散热部件6的状态下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是在电路板2的背面2d上形成散热部2e,并且散热部2e隔着绝缘薄板4而紧贴用金属材料形成的电路板固定部件3的固定部3b。因此,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由发热零件7产生的热量经过散热部2e等传递到电路板固定部件3并从电路板固定部件3有效地散发。另外,本实施方式能够在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装拆散热部件5、6,因此在发热零件7的发热量大的场合,能够将发热零件7产生的热量经过散热部2e等传递到电路板固定部件3及散热部件5、6并从电路板固定部件3及散热部件5、6有效地散发。
又由于本实施方式能够在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装拆散热部件5、6,因此能够使用共同的电路板固定部件3,同时根据发热零件7的发热量(即根据采用电子设备1的伺服电动机的容量)而如上述那样在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安装散热部件5、6,或是从电路板固定部件3取下散热部件5、6。另外,能够使用共同的电路板固定部件3,同时根据发热零件7的发热量来选择散热部件5、6中的一个安装到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固定部件3的固定部3b从基座部3a向着电路板2突出,并且在电路板2的背面2d与基座部3a之间形成了间隙S。因此,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间隙S而在电路板2的背面2d上安装各种电子零件。另外,本实施方式在电路板2的背面2d与基座部3a之间形成了间隙,因此即使安装在电路板2的表面2c上的电子零件的端子从电路板的背面2d突出,也能确保端子的前端与基座部3a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用金属材料来形成电路板固定部件3,也能确保电子设备1的耐电压性。
本实施方式的发热零件7为面安装零件。因此,能够通过机械方式来安装发热零件7。因此,能够简化发热零件7的安装作业。
本实施方式是在一块电路板2上形成电动机驱动电路和电动机控制电路。因此,本实施方式与将电动机驱动电路和电动机控制电路分别形成于各电路板上的场合相比,能够减少电子设备1的零件数量且简化电子设备1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在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以及固定部3b的端面与绝缘薄板4之间配置了散热润滑脂。因此,能够利用散热润滑脂来提高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以及固定部3b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即,本实施方式是通过贯穿固定孔2f且与螺纹孔3d作螺纹结合的螺钉来将绝缘薄板4以夹在散热部2e与固定部3b之间的状态固定,因此虽然能够在螺钉的周边提高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以及固定部3b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但在其它部分却容易降低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以及固定部3b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然而,本实施方式在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以及固定部3b的端面与绝缘薄板4之间配置了散热润滑脂,因此利用配置在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低下的部分以及固定部3b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低下的部分的散热润滑脂,就能够提高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以及固定部3b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因此,能够减轻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热电阻以及固定部3b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热电阻。结果,即使本实施方式在散热部2e与固定部3b之间配置了绝缘薄板4,也能有效地将由发热零件7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并有效地从电路板固定部件3散发。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薄板4具有弹性,且以被压缩的状态夹在散热部2e与固定部3b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以及固定部3b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紧贴性,并有效地减轻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热电阻以及固定部3b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热电阻。因此,即使本实施方式在散热部2e与固定部3b之间配置了绝缘薄板4,也能更有效地将由发热零件7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并更有效地从电路板固定部件3散发。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的散热润滑脂进入了在内周面上形成有散热用图案的电路板2的通孔中。因此,利用进入通孔中的散热润滑脂,能够减轻通孔中的热电阻。即,虽然形成散热用图案的通孔的内周面的热电阻低,但若散热润滑脂不进入通孔之中,则通孔中空气的影响会使通孔整体的热电阻升高。然而,本实施方式是使散热润滑脂进入通孔中,因此能够利用通孔中的散热润滑脂来减轻通孔中的热电阻。因此,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由发热零件7产生的热量有效地向散热部2e传递。
[实施方式2]
(电子设备的结构)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21的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的电路板固定部件23的立体图。图11是从背面一侧看图10所示的电路板固定部件23的立体图。图12是在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21上安装散热部件25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3是在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21上安装散热部件25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在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21上安装散热部件26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1与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同样,是用于驱动工业用伺服电动机(省略图示)的设备,具有电路板22和用于固定电路板22的电路板固定部件23。如图12~图14所示,能够在电路板固定部件23上装拆散热部件25、26。
电路板22例如是环氧玻璃板,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在该电路板22上,与电路板2同样地形成了电动机驱动电路和电动机控制电路。在形成为长方形状的电路板22上,在宽度方向上分割为22a、22b两个区域,电动机驱动电路形成于其中一个区域22a,电动机控制电路则形成于另一个区域22b。在电路板22的表面22c上,与实施方式1同样,沿着长方形状的电路板22的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安装着面安装部件、即发热零件7。另外,在电路板22的表面22c及电路板22的背面上安装了构成电动机驱动电路的其它电子零件(省略图示)和构成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电子零件(省略图示)等。
在与发热零件7的安装位置对应的电路板22的背面上,与电路板2同样地形成了使由发热零件7产生的热量散发的散热部(省略图示)。在电路板22的表面22c与背面之间形成了用于使发热零件7的热量向散热部传导的散热用图案(省略图示)。该散热用图案是在从表面22c贯穿到背面的多个通孔(省略图示)的内周面上实施的电镀,将与发热零件7连接的表面22c的电路配线图案与背面的散热部连接。
在电路板22上形成了用于将电路板22固定在电路板固定部件23上的多个固定孔22f。固定孔22f以贯穿电路板22的方式形成。另外,固定孔22f在与发热零件7的安装位置对应的位置上的两个部位以及电路板22四个角落中相邻的两个部位上形成。具体是,作为与发热零件7的安装位置对应的位置,在图9中电路板22的左端侧及图9中左右方向上的电路板22的中间位置这两个部位上形成了固定孔22f,同时在图9的右端的两个部位的角落上形成了固定孔22f。
电路板固定部件23与电路板固定部件3同样,用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性材料形成,具体是用散热性比电路板22更高的铝等金属材料来形成。该电路板固定部件23具备形成为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基座部23a和用于固定电路板22的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固定部23b,基座部23a和固定部23b形成为一体。在形成为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基座部23a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了向电路板22一侧立起的壁部23c。
固定部23b以从基座部23a的表面23j向电路板22突出的方式形成。该固定部23b沿着形成为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基座部23a长度方向的全域形成。另外,固定部23b在基座部23a的宽度方向上的基座部23a的中间位置上形成。在固定部23b的端面(图10中的上端面)上形成了用于固定电路板22的多个螺纹孔23d。基座部23a的表面23j与固定部23b的侧面之间用凹曲面23e圆滑地连接。即,基座部23a与固定部23b间的边界形成为曲面状。如图12所示,凹曲面23e形成为1/4圆弧状。
两个壁部23c中的一个壁部(图12中右侧的壁部)23c以覆盖电路板22的宽度方向一端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在两个壁部23c中的另一个壁部(图12中左侧的壁部)23c上载放着电路板22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
在基座部23a的背面23k上,形成了用于安装散热部件25、26的散热部件安装部23g。散热部件安装部23g以从基座部23a的背面23k向与固定部23b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图12中的下方)略微突出的方式形成。该散热部件安装部23g沿着基座部23a长度方向的全域形成,并且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另外,散热部件安装部23g以与固定部23b对应的方式在基座部23a的宽度方向上的基座部23a的中间位置上形成。即,散热部件安装部23g在固定部23b的背面一侧形成,当从基座部23a的厚度方向看时,固定部23b与散热部件安装部23g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安装部23g在基座部23a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比固定部23b的宽度更宽。在散热部件安装部23g的端面(图10中的下端面)上,如图11所示,形成了用于固定散热部件25、26的多个螺纹孔23f。
另外,在基座部23a的背面23k上形成了多个散热用的翅片23h。翅片23h形成于基座部23a的背面23k上的未形成散热部件安装部23g的部分中的一部分。具体是,翅片23h是在载放电路板22的另一个壁部23c与散热部件安装部23g之间形成。另外,翅片23h是通过在基座部23a的宽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从基座部23a的背面23k向表面一侧凹入的多个凹部而在基座部23a的背面23k上形成的。如图12所示,翅片23h的厚度(基座部23a宽度方向上的厚度)随着从翅片23h的基端(图12中的上端)向翅片23h的前端(图12中的下端)延伸而缩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翅片23h的两个侧面23m形成为平面状,并且以随着从翅片23h的基端向翅片23h的前端延伸而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23a的背面23k是与基座部23a的形成固定部23b的一面(即基座部23a的表面23j)相反一侧的面,即,是远离电路板的一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翅片23h是第二翅片。
电路板22的散热部以载放在固定部23b的端面上的状态固定于固定部23b。具体是,通过穿过在与发热零件7的安装位置对应的位置的两个部位形成的固定孔22f且与螺纹孔23d作螺纹结合的螺钉(省略图示)、以及穿过在电路板22的四个角落中相邻的两个部位形成的固定孔22f且与在基座部23a上形成的螺纹孔作螺纹结合的螺钉(省略图示),来将电路板22的散热部固定于固定部23b。在电路板22的散热部与固定部23b的端面之间配置了用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薄板24。
绝缘薄板24与绝缘薄板4同样,用具有散热性(传热性佳)的绝缘材料来形成。另外,绝缘薄板24具有弹性。例如,绝缘薄板24用具有散热性和弹性的硅类绝缘材料来形成。在绝缘薄板24上形成了用于使穿过固定孔22f的螺钉穿过的通孔,绝缘薄板24利用穿过固定孔22f的螺钉而以夹在电路板22的散热部与固定部23b之间的状态被固定。另外,绝缘薄板24以被压缩的状态夹在电路板22的散热部与固定部23b之间。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电路板22的散热部与绝缘薄板24之间配置了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电路板22的散热部隔着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而紧贴绝缘薄板24的表面。另外,在固定部23b的端面与绝缘薄板24之间也配置了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固定部23b的端面经过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而紧贴绝缘薄板24的背面。即,电路板22的散热部与固定部23b的端面隔着绝缘薄板24相互紧贴。
本实施方式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电路板22的散热部与绝缘薄板24之间配置了散热润滑脂。这种散热润滑脂例如是硅类的油。另外,散热润滑脂进入电路板22的通孔中,在该通孔的内周面上形成了散热用图案。在固定部23b的端面与绝缘薄板24之间也配置了散热润滑脂。这种散热润滑脂例如是硅类的油。
如上所述,固定部23b以从基座部23a的表面23j向着电路板22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电路板22固定于电路板固定部件23上的状态下,在电路板22的背面与基座部23a之间形成了间隙S1。
散热部件25、26用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材料来形成。具体是,散热部件25、26用散热性比电路板22更高的铝等金属材料来形成。如图13、图14所示,在散热部件25、26上形成了多个翅片25a、26a。翅片25a、26a以从散热部件25、26的基座部25b、26b立起的方式形成。
如图12所示,翅片25a的厚度(基座部23a宽度方向上的厚度)随着从翅片25a的基端(图12中的上端)向翅片25a的前端(图12中的下端)延伸而缩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翅片25a的两个侧面25d形成为平面状,并且以随着从翅片25a的基端向翅片25a的前端延伸而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同样,翅片26a的厚度(基座部23a宽度方向上的厚度)随着从翅片26a的基端向翅片26a的前端延伸而缩小。另外,翅片26a的两个侧面与翅片25a的两个侧面25d同样地形成为平面状,并且以随着从翅片26a的基端向翅片26a的前端延伸而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
散热部件26的翅片26a比散热部件25的翅片25a更长。即,散热部件26的散热性能比散热部件25的散热性能更佳。另外,在散热部件25、26上形成了使与电路板固定部件23的螺纹孔23f作螺纹结合的螺钉(省略图示)穿过的通孔(省略图示)。散热部件25、26可利用螺钉在散热部件安装部23g上装拆,并且散热部件25、26的基座部25b、26b的一部分能够与散热部件安装部23g的端面抵接。即,在基座部23a的背面23k与基座部25b、26b之间形成了间隙。
与电子设备1同样,电子设备21无论用于容量较小的伺服电动机还是用于容量较大的伺服电动机,都能实施驱动。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将电子设备21用于容量较小的伺服电动机的场合,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21就在未安装散热部件25、26的状态下使用。而一旦伺服电动机的容量增大,如图13所示,电子设备21就在安装了散热部件25的状态下使用。另外,一旦伺服电动机的容量进一步增大,如图14所示,电子设备21就在安装了散热部件26的状态下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本实施方式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外,还能得到以下效果。即,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安装散热部件25、26的散热部件安装部23g以从基座部23a的背面23k向与固定部23b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因此,与使基座部23a的背面23k的整个面与散热部件25、26抵接的场合相比,能够减少基座部23a要与散热部件25、26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因此,与使基座部23a的背面23k的整个面与散热部件25、26抵接的场合相比,比较容易确保要与散热部件25、26抵接的部分的平面度(即散热部件安装部23g的端面的平面度)。结果,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电路板固定部件23与散热部件25、26可靠地抵接,并且使热量有效地从电路板固定部件23传递到散热部件25、26。
即,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安装部23g在固定部23b的背面一侧形成,当从基座部23a的厚度方向看时,固定部23b与散热部件安装部23g重叠。因此,能够缩短固定部23b与散热部件安装部23g间的距离。因此,本实施方式虽然减少了基座部23a的与散热部件25、26抵接的部分的面积,仍能将传递到固定电路板22的散热部的固定部23b的热量经过散热部件安装部23g而有效地传递到散热部件25、26。
另外,在基座部23a的背面23k上形成了多个翅片23h。因此,能够提高电路板固定部件23的散热效率。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使翅片23h的厚度随着从翅片23h的基端向翅片23h的前端延伸而缩小,因此能够增大翅片23h的表面积。因此,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电路板固定部件23的散热效率。另外,本实施方式还使在散热部件25、26上形成的多个翅片25a、26a也随着从翅片25a、26a的基端向翅片25a、26a的前端延伸而缩小,因此能够增大翅片25a、26a的表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散热部件25、26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23a的表面23j与固定部23b的侧面之间用凹曲面23e圆滑地连接。因此,本实施方式能够扩大从固定部23b向基座部23a传递热量的部分的面积,能够有效地从固定部23b向基座部23a传递热量。
(其它实施形态)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可在不变更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作各种变形实施。
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能够在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装拆的散热部件,是用了两种散热部件5、6,但在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也可装拆散热部件5、6以外的各种散热部件。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散热部件5、6是可在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进行装拆的,但如果使用电子设备1的伺服电动机的容量范围是受限定的,则散热部件5、6不能在电路板固定部件3上装拆亦可。同样,在实施方式2中,在电路板固定部件23上也可装拆散热部件25、26以外的各种散热部件。另外,如果使用电子设备21的伺服电动机的容量范围是受限定的,则散热部件25、26不能在电路板固定部件23上装拆亦可。
在实施方式1中,发热零件7是安装在电路板2的表面2c上的,但发热零件7也可以安装在电路板2的背面2d上。同样,在实施方式2中,发热零件7是安装在电路板22的表面22c上的,但发热零件7也可以安装在电路板22的背面上。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发热零件7是面安装零件,但发热零件7也可以是所谓的插入零件,即其端子插入在电路板2上形成的通孔中进行安装。在这种场合,例如发热零件7的端子直接与电路板2的散热部2e或电路板22的散热部连接。
实施方式1是在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以及固定部3b的端面与绝缘薄板4之间配置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但不在散热部2e与绝缘薄板4之间、以及固定部3b的端面与绝缘薄板4之间配置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亦可。同样,实施方式2是在电路板22的散热部与绝缘薄板24之间、以及固定部23b的端面与绝缘薄板24之间配置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但不在电路板22的散热部与绝缘薄板24之间、以及固定部23b的端面与绝缘薄板24之间配置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亦可。
在实施方式2中,散热部件安装部23g在固定部23b的背面一侧形成,当从基座部23a的厚度方向看时,固定部23b与散热部件安装部23g重叠。除此之外,亦可以是例如以从基座部23a的厚度方向看时不与固定部23b重叠的方式来形成散热部件安装部23g。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翅片23h在基座部23a的背面23k上的未形成散热部件安装部23g的部分中的一部分上形成,但翅片23h也可以在基座部23a的背面23k上的未形成散热部件安装部23g的部分的全部上形成。另外,也可不在基座部23a的背面23k上形成翅片23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绝缘薄板4、24是用具有散热性和弹性的硅类绝缘材料来形成的。除此之外,例如绝缘薄板4、24也可以用环氧树脂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来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一块电路板2、22上形成电动机驱动电路和电动机控制电路。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将电动机驱动电路和电动机控制电路分别形成于各电路板上。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21是用于驱动工业用伺服电动机的设备,但采用本发明的结构的电子设备还可用于伺服电动机驱动以外的用途。
(符号说明)
1、21电子设备
2、22电路板
2c、22c表面
2d背面
2e散热部
3电路板固定部件
3a基座部
3b固定部
4、24绝缘薄板
5、6散热部件
7发热零件
23电路板固定部件
23a基座部
23b固定部
23g散热部件安装部
23h翅片(第二翅片)
23j表面(用于形成固定部的面)
23k背面(远离电路板的面)
25、26散热部件
25a、26a散热片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安装发热零件的电路板、以及
用于固定所述电路板的电路板固定部件,
在所述电路板的背面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发热零件所产生的热量散发的散热部,
所述电路板固定部件具备:基座部,该基座部以与所述电路板的背面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配置;固定部,该固定部从所述基座部向所述电路板突出并且用于固定所述散热部,所述电路板固定部件是用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性材料形成的,
在所述电路板固定部件上,用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性材料形成的散热部件能够在所述基座部上的与形成所述固定部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即远离电路板的面上装拆,
在所述远离电路板的面上形成有散热部件安装部,该散热部件安装部向着与所述固定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使所述散热部件以抵接的方式安装,
在所述远离电路板的面上的未形成所述散热部件安装部的部分与所述散热部件的所述电路板固定部件侧的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固定部件是用金属材料形成的,
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配置有用绝缘性材料形成的绝缘薄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薄板是用具有散热性的绝缘性材料形成的,
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绝缘薄板之间和/或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绝缘薄板之间,配置有具有散热性的散热凝胶或散热润滑脂。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薄板是用具有散热性的绝缘性材料形成的,并且具有弹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散热部件上形成有多个散热用的翅片,
所述翅片的厚度随着从所述翅片的基端向所述翅片的前端延伸而缩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安装部与所述固定部对应地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远离电路板的面上的未形成所述散热部件安装部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上形成有多个散热用的第二翅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厚度随着从所述第二翅片的基端向所述第二翅片的前端延伸而缩小。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板固定部件上形成有多个散热用的第二翅片。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基座部之间的边界形成为曲面状。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零件以面安装方式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并且经过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与背面之间形成的散热用图案而与所述散热部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配置有用具有散热性的绝缘性材料形成的绝缘薄板,
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绝缘薄板之间配置有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润滑脂,
在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贯穿所述电路板的通孔,
在所述通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所述散热用图案,
所述散热润滑脂进入所述通孔之中。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发热零件的高电压用电路、以及被附加了比所述高电压用电路低的电压的低电压用电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电压用电路是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电路,
所述低电压用电路是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CN201180014580.4A 2010-11-15 2011-11-0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28127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4457 2010-11-15
JP2010254457 2010-11-15
PCT/JP2011/075122 WO2012066925A1 (ja) 2010-11-15 2011-11-01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2790A CN102812790A (zh) 2012-12-05
CN102812790B true CN102812790B (zh) 2016-06-29

Family

ID=46083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4580.4A Active CN102812790B (zh) 2010-11-15 2011-11-0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70447B2 (zh)
CN (1) CN102812790B (zh)
WO (1) WO20120669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1966B2 (ja) * 2012-09-05 2016-10-05 アスモ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ータユニット
JP6068933B2 (ja) * 2012-11-02 2017-01-25 アスモ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ータユニット
DE102015200548A1 (de) * 2015-01-15 2016-07-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ordnung zum Entwärmen von zumindest einem elektronischen Bauteil
CN106654645A (zh) * 2016-12-30 2017-05-10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转接的板卡集成与散热一体化控制盒
JP6496794B1 (ja) * 2017-09-28 2019-04-10 Kyb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体及び電子機器
JP7363610B2 (ja) * 2020-03-12 2023-10-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源ユニット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9463A (ja) * 2002-11-28 2004-06-24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基板実装構造
JP2009158796A (ja) * 2007-12-27 2009-07-16 Hitachi Ltd 電子制御装置
CN101859754A (zh) * 2009-04-02 2010-10-13 株式会社电装 电子控制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3725B2 (ja) * 1990-11-27 1994-12-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半導体チップキャリア
JPH04192551A (ja) * 1990-11-27 1992-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半導体チップキャリア
JPH0955459A (ja) * 1995-06-06 1997-02-25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装置
JPH10335361A (ja) * 1997-05-29 1998-12-18 Nec Corp 樹脂封止用金型並びに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28694B2 (ja) * 2001-02-22 2007-06-1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電子回路装置
JP2003289191A (ja) * 2002-03-28 2003-10-10 Denso Corp 電子制御装置
JP4030845B2 (ja) * 2002-09-18 2008-01-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Qfp構造を有するicの実装構造及びその実装方法、実装に用いる組立て治具
JP2007059608A (ja) * 2005-08-24 2007-03-08 Denso Corp 電子制御装置
JP4796999B2 (ja) * 2007-07-17 2011-10-1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JP2009194254A (ja) * 2008-02-15 2009-08-27 Denso Corp 電子回路装置
JP2009200212A (ja) * 2008-02-21 2009-09-03 Keihin Corp プリント基板の放熱構造
JP2010057345A (ja) * 2008-08-29 2010-03-11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電子制御装置
DE102011012673A1 (de) * 2010-03-17 2011-09-22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Elektronische Steuereinrichtung für Fahrzeuge
JP5368351B2 (ja) * 2010-03-23 2013-12-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9463A (ja) * 2002-11-28 2004-06-24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基板実装構造
JP2009158796A (ja) * 2007-12-27 2009-07-16 Hitachi Ltd 電子制御装置
CN101859754A (zh) * 2009-04-02 2010-10-13 株式会社电装 电子控制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70447B2 (ja) 2015-02-18
WO2012066925A1 (ja) 2012-05-24
CN102812790A (zh) 2012-12-05
JPWO2012066925A1 (ja) 2014-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2790B (zh) 电子设备
CN110915312B (zh) 电路结构体及电气连接箱
US7944695B2 (en) Motor controller
CN110138235B (zh) 逆变器
US909507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s and heatsink structures with thermal management features
US10448497B2 (en) Circuit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3095100A (zh) 开关调节器及带有该开关调节器的电源装置
US10064315B2 (en) High heat-dissipatio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system and power supply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90085389A (ko) 컨버터
KR102590523B1 (ko) 컨버터
CN219372752U (zh) 电控组件以及电控柜
JP2010110174A (ja) 電源装置
JP6872976B2 (ja) 電力半導体装置、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JP2017153347A (ja) 電動機駆動装置
JP6295746B2 (ja) 電子機器
JP2020181912A (ja) 半導体装置
CN220439616U (zh) 功率器件模组及驱动器
KR102653882B1 (ko) 컨버터
US11910580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KR102021811B1 (ko) 전기 접속부들을 연결하기 위한 시스템
KR102592168B1 (ko) 컨버터
KR102641305B1 (ko) 컨버터
JP2004022310A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2010170841A (ja) 電気機器及び照明器具
KR100627257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