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8941A -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8941A
CN102808941A CN2012101715587A CN201210171558A CN102808941A CN 102808941 A CN102808941 A CN 102808941A CN 2012101715587 A CN2012101715587 A CN 2012101715587A CN 201210171558 A CN201210171558 A CN 201210171558A CN 102808941 A CN102808941 A CN 102808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group
gear
hydraulic pressure
regul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15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8941B (zh
Inventor
八木纪幸
稻川靖
五代史朗
大本浩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216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0222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545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5213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8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8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8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8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16H61/2807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using electric control signals for shift actuators, e.g.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06Layout of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s, e.g. arrangement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 F16H61/68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 F16H61/68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with two inputs, e.g. selection of one of two torque-flow paths by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33Plurality of counter shaf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51Control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在双离合器式的自动变速器中缩短进行不连续的变速时的时间。包括8个变速档和4个同步机构(60至66),在按变速比的大小顺序将8个变速档设为1速(A)、2速(B)、3速(C)、4速(D)、5速(E)、6速(F)、7速(G)、8速(H)时,将4组划分成:由变速比最大的1速和隔一速的3速构成的第一组;由变速比最小的8速和隔一速的6速构成的第二组;由位于第一组之间的2速和4速构成的第三组;以及由位于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的5速和7速构成的第四组,第四线性电磁阀(80i)向与第一组和第二组对应的同步机构供给液压,第三线性电磁阀(80h)向与第三组和第四组对应的同步机构供给液压。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尤其涉及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例子,可以列举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包括:在经由第三离合器CL1与搭载在车辆上的原动机连接的第一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配置的、由1速、3速等奇数档构成的变速档;在经由第二离合器CL2连接的第二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配置的由2速、4速等偶数档构成的变速档;由能够选择其中任一变速档的变速档选择机构(同步装置)构成的自动变速器;对向第一、第二离合器和变速档选择机构的液压供给进行控制的第一、第二线性电磁阀LS1、LS2(电磁控制阀、调压单元)。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构成为以如下方式进行变速:第一线性电磁阀LS1被励磁时,有选择地向第一离合器CL1和与奇数档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供给液压,第二线性电磁阀LS2被励磁时,有选择地向第二离合器CL2和与偶数档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供给液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52800号公报
然而,在自动变速器中,根据多档位化的要求,变速档增加到8速等,但根据车速和油门开度检索变速档位映射图而进行变速时,若是以往的达到5速的变速器,例如从5速跳至3速地进行变速时,要求连续地变速为8速、7速之后跳到4速,或者连续地变速为7速、6速之后跳到3速等的变速。
参照图4至图10对通过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进行这样的变速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4以后,以变速成7速、6速、3速的情况为例。
此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包括除了具备第一、第二线性电磁阀(以下称为“LS1等”)还具备接通/断开螺线管SH1、SH2、SH3A、SH3B(以下称为“SH1等”)的换档阀(方向切换阀)VA1、VA2、VA3A、VA3B。换档阀被连接到图中上方所示的4个变速档选择机构(同步装置)中每2个对置配置的活塞PSn的活塞室(n表示1至7速的前进档和倒车档R)。
下面进行说明,在图4所示的7速挂档(ingear)确定状态下,活塞PS7被供给完液压而被止动部(凹部)固定在7速挂档位置,对奇数档侧的LS1进行励磁从而向第一离合器CL1供给液压,使得第一离合器CL1接合。
然后,如图5和图6所示,除了对奇数档侧的LS1进行励磁,还对偶数档侧的LS2进行励磁,并对SH2、SH3B进行励磁,向6速活塞PS6供给液压,朝向啮合位置推压活塞PS6而使其与止动部卡合,从而挂档到6速(预换档)。
然后,如图7所示,在对LS1、LS2进行了励磁的状态下,对SH1、SH3A进行励磁并向5速活塞PS5供给液压而使7速活塞PS7预换档到空档(N)位置。
然后,如图8所示,对SH1、SH3B进行励磁并向3速活塞PS3供给液压,朝向挂档位置推压活塞PS3而使其与止动部卡合,从而挂档到3速(预换档)。由此,如图9所示,能够从6速向3速实施离合器变速(CtoC变速)。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如上所述构成为,第一线性电磁阀(LS1)承担奇数档的变速,第二线性电磁阀(LS2)承担偶数档的变速,因此,如图4至图9所示的奇数档之间的预换档连续地进行时,如图10所示,不能够同时地进行第一线性电磁阀(LS1)的动作(励磁),存在变速需要花费相应的时间的不良情况。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偶数档之间的预换档连续地进行时,也是同样的。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在双离合器式的自动变速器中,缩短奇数档(或偶数档)之间的预换档连续进行时的变速所需的时间。
为解决上述的课题,在技术方案1中,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经由第一、第二离合器与搭载于车辆的原动机连接的第一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平行地配置的至少1个输出轴;多个变速档,所述多个变速档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并且被划分为至少4组;变速档选择机构,所述变速档选择机构与所述4组对应地设置,并且,在被供给液压时工作,从中立位置移动,选择构成所对应的组的变速档中的任一变速档从而能够锁紧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中的一方或所述输出轴;以及由第一、第二调压单元构成的液压供给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夹插于用于连接液压源和所述变速档选择机构的液压回路,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向所述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使其移动,从而经由所选择的变速档将所述原动机的输出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中的任一方输出至所述输出轴,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构成为,在按变速比的大小顺序将所述多个变速档设为A、B、C、D、E、F、G、H这8个变速档中的至少7个时,将所述4组划分成:由变速比最大的A和隔一速的C构成的第一组;至少由变速比最小的H构成的第二组;由位于所述第一组之间的B和D构成的第三组;以及由位于所述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的E、F和G中的2个构成的第四组,并且,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另一方向与所述第三组和所述第四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
在技术方案2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在按变速比的大小顺序将所述多个变速档设为A、B、C、D、E、F、G、H这8个变速档时,将所述4组划分成:由变速比最大的A和隔一速的C构成的第一组;由变速比最小的H和隔一速的F构成的第二组;由位于所述第一组之间的B和D构成的第三组;以及由位于所述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的E和G构成的第四组。
在技术方案3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液压供给控制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换档阀组和第二换档阀组,所述第一换档阀组和第二换档阀组夹插于所述液压回路并且分别与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换档阀组与所述第一换档阀组至少共用一个换档阀,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一方经由所述第一换档阀组向与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另一方经由所述第二换档阀组向与所述第三组和所述第四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
在技术方案4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液压供给控制单元包括第三、第四调压单元,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夹插于用于连接所述液压源和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的液压回路,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向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使其接合,从而将所述原动机的输出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连接,并且,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构成为,分别经由所述第一第二换档阀组中的至少一个换档阀向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供给液压。
在技术方案5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所述多个变速档A、B、C、D、E、F、G、H由1速、2速、3速、4速、5速、6速、7速以及8速构成。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在按变速比的大小顺序将多个变速档设为A、B、C、D、E、F、G、H这8个变速档中的至少7个时,将4组变速档划分成:由变速比最大的A和隔一速的C构成的第一组;至少由最小的H构成的第二组;由位于第一组之间的B和D构成的第三组;以及由位于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的E、F和G中的2个构成的第四组,并且构成为,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一方向与第一组和第二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另一方向与所述第三组和所述第四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换言之,不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那样地划分成1速、3速等奇数档的组以及2速、4速等偶数档的组,而是划分成包括变速比最大和最小的变速档的组以及包括其中间的变速档的组,所以,在例如进行连续地变速为8速、7速之后跳到4速,或连续地变速为7速、6速之后跳到3速等的变速时,能够利用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使奇数档(或偶数档)之间的预换档顺畅地连续进行,因此,能够缩短变速所需的时间。
在技术方案2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在按变速比的大小顺序将多个变速档设为A、B、C、D、E、F、G、H这8个变速档时,构成为将4组划分成:由变速比最大的A和隔一速的C构成的第一组;由最小的H和隔一速的F构成的第二组;由位于第一组之间的B和D构成的第三组;以及由位于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的E和G构成的第四组,所以,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变速时,能够利用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使奇数档(或偶数档)之间的预换档更加顺畅地连续进行,能够缩短变速所需的时间。
在技术方案3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包括多个第一换档阀组和第二换档阀组,所述第一换档阀组和第二换档阀组夹插于液压回路并且分别与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换档阀组与第一换档阀组至少共用一个换档阀,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一方经由第一换档阀组向与第一组和第二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另一方经由第二换档阀组向与第三组和第四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所以,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向与4组变速档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可靠地供给液压,并且能够提高液压响应性。
在技术方案4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包括第三、第四调压单元,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夹插于用于连接液压源和第一、第二离合器的液压回路,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向第一第二离合器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使其接合,从而将原动机的输出与第一、第二输入轴连接,并且,第三、第四调压单元构成为,分别经由第一、第二换档阀组中的至少一个换档阀向第一第二离合器供给液压,所以,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由于第一、第二调压单元并不是在用于对变速档选择机构的动作的控制之外还用于对第一、第二离合器的动作的控制,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短变速所需的时间。另外,由于是为了相对于变速档选择机构独立地控制第一、第二离合器的动作而设置第三、第四调压单元,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液压响应性。
在技术方案5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多个变速档A、B、C、D、E、F、G、H由1速、2速、3速、4速、5速、6速、7速以及8速构成,所以,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一方向与包括由变速比最大的1速和最小的8速构成的变速档的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另一方向与由其中间的2速和4速构成的第三组和由5速、6速、7速构成的第四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因此,例如在进行连续地变速为8速、7速之后跳到4速或连续地变速为7速、6速之后跳到3速等的变速时,能够利用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使奇数档(或偶数档)之间的预换档更加顺畅地连续进行,因而能够缩短变速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概要图。
图2是详细地表示图1所示的液压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液压回路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同样地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同样地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同样地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同样地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同样地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同样地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的动作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T 变速器(自动变速器),1 车辆,10 发动机(原动机),12 变矩器,12d 锁止离合器,14 偶数档输入轴,16 奇数档输入轴,18 惰轮轴,20 第一副输入轴,22 第二副输入轴,24 第一离合器,26 第二离合器,28 输出轴,32、34、36、38、40、42、44、46 驱动齿轮,48、50、52、54 从动齿轮,56 RVS惰轮,58 RVS离合器,60、62、64、66 同步机构(变速档选择机构),76 车轮,80 液压供给装置,80c 液压泵,80d 调节阀(调压阀),80f、80g、80h、80i 第一至第四线性电磁阀,80j 第一离合器换档阀,80k 第二离合器换档阀,80n、80o、80p 第一至第三伺服换档阀,80r 第一电磁阀,80s 第二电磁阀,80t、80u、80v 第三至第五电磁阀,84 换档控制器,86 发动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是整体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概要图。
以下进行说明时,附图标记T表示自动变速器(以下称为“变速器”)。变速器T被搭载在车辆1上,由具有前进8速且后退1速的变速档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构成,并具有D、P、R、N的档位。
变速器T具有经由变矩器12被连接在与发动机(原动机)10的曲轴连接的驱动轴10a上的偶数档输入轴14,并且与偶数档输入轴14平行地具有奇数档输入轴16。发动机10由例如以汽油为燃料的火花点火式的内燃机构成。
变矩器12具有:被固定在与发动机10的驱动轴10a直接连结的传动板12a上的泵轮12b;被固定在偶数档输入轴14上的涡轮12c;和锁止离合器12d,由此,发动机10的驱动力(旋转)经由变矩器12被传递到偶数档输入轴14。
与偶数档输入轴14和奇数档输入轴16平行地设置惰轮轴18。偶数档输入轴14经由齿轮14a、18a与惰轮轴18连接,并且奇数档输入轴16经由齿轮16a、齿轮18a与惰轮轴18连接,由此,偶数档输入轴14、奇数档输入轴16和惰轮轴18随着发动机10的旋转而旋转。
另外,第一副输入轴20和第二副输入轴22配置成:分别与奇数档输入轴16和偶数档输入轴14同轴,且能够相对于奇数档输入轴16和偶数档输入轴14的外周自由旋转。
奇数档输入轴16和第一副输入轴20经由第一离合器24连接,并且偶数档输入轴14和第二副输入轴22经由第二离合器26连接。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都由靠液压工作的湿式多板离合器构成。
在偶数档输入轴14和奇数档输入轴16之间,与偶数档输入轴14和奇数档输入轴16平行地配置有输出轴28。偶数档输入轴14、奇数档输入轴16、惰轮轴18和输出轴28被轴承30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
在奇数档侧的第一副输入轴20上固定有1速驱动齿轮32、3速驱动齿轮34、5速驱动齿轮36和7速驱动齿轮38,并且在偶数档侧的第二副输入轴22上固定有2速驱动齿轮40、4速驱动齿轮42、6速驱动齿轮44和8速驱动齿轮46。
在输出轴28上固定有:与1速驱动齿轮32和2速驱动齿轮40啮合的1速-2速从动齿轮48、与3速驱动齿轮34和4速驱动齿轮42啮合的3速-4速从动齿轮50、与5速驱动齿轮36和6速驱动齿轮44啮合的5速-6速从动齿轮52、以及与7速驱动齿轮38和8速驱动齿轮46啮合的7速-8速从动齿轮54。
在惰轮轴18上能够自由旋转地支承有与固定在输出轴28上的1速-2速从动齿轮48啮合的RVS(倒车)惰轮56。惰轮轴18和RVS惰轮56经由RVS离合器58连接。RVS离合器58与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同样地由靠液压工作的湿式多板离合器构成,但与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相比,RVS离合器58的直径小且摩擦件片数也少。
在奇数档输入轴16上配置有:将1速驱动齿轮32和3速驱动齿轮34选择性地固定在第一副输入轴20上的1-3速同步机构60;和将5速驱动齿轮36和7速驱动齿轮38选择性地固定在第一副输入轴20上的5-7速同步机构62。
在偶数档输入轴14上配置有:将2速驱动齿轮40和4速驱动齿轮42选择性地固定在第二副输入轴22上的2-4速同步机构64;和将6速驱动齿轮44和8速驱动齿轮46选择性地固定在第二副输入轴22上的6-8速同步机构66。同步机构60、62、64、66也称为“变速档选择机构”。
在第一离合器24或第二离合器26接合时,发动机10的驱动力从奇数档输入轴16传递到第一副输入轴20,或者从偶数档输入轴14传递到第二副输入轴22,再经由上述的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传递到输出轴28。
此外,倒车时,发动机10的驱动力经由偶数档输入轴14、齿轮14a、齿轮18a、RVS离合器58、惰轮轴18、RVS惰轮56和1速-2速从动齿轮48被传递到输出轴28。输出轴28经由齿轮70与差动机构72连接,差动机构72经由驱动轴74与车轮76连接。车辆1用车轮76等表示。
同步机构60、62、64、66全部通过被供给液压而动作。为向这些同步机构、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和RVS离合器58供给液压,设置有液压供给装置80。
图2是详细表示液压供给装置80的结构的液压回路图。
参照图2等说明液压供给装置80。
在液压供给装置80中,从油箱80a经由集滤器80b被液压泵(输油泵)80c抽吸的工作油ATF的排出压力(液压)被调节阀(调压阀)80d调节(减压)成主压力。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液压泵80c经由齿轮与变矩器12的泵轮12b连结,因此,液压泵80c被发动机10驱动而工作。
被调节的主压力从油路80e被输送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线性电磁阀(液压控制阀(电磁控制阀))80f、80g、80h、80i的输入端口。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线性电磁阀80f、80g、80h、80i具有与通电量成比例地使阀柱移动而线性地变更来自输出端口的输出压力的特性,并且构成为在被通电时阀柱移动至开放位置的N/C(常闭)型线性电磁阀。
第一线性电磁阀80f的输出端口经由第一离合器换档阀80j与前述的奇数档输入轴16的第一离合器24连接,并且第二线性电磁阀80g的输出端口经由第二离合器换档阀80k与偶数档输入轴14的第二离合器26的活塞室连接。
第一或第二离合器24、26被供给液压而接合(接通)时,将第一或第二副输入轴20、22固定在奇数档输入轴16或偶数档输入轴14上,另一方面,在排出液压而使第一或第二离合器24、26分离(断开)时,切断第一或第二副输入轴20、22与奇数档输入轴16或偶数档输入轴14的连接。
第三线性电磁阀80h的输出端口经由第一离合器换档阀80j和第一、第二伺服换档阀80n、80o与前述的5-7速同步机构62的5速用活塞室62a和7速用活塞室62b连接,并且与2-4速同步机构64的2速用活塞室64a和4速用活塞室64b连接。
第四线性电磁阀80i的输出端口经由第二离合器换档阀80k和第一第三伺服换档阀80n、80p与前述的1-3速同步机构60的1速用活塞室60a和3速用活塞室60b连接,并且与6-8速同步机构66的6速用活塞室66a和8速用活塞室66b连接。
这样,第四线性电磁阀80i相当于前述的第一调压单元,第三线性电磁阀80h相当于前述的第二调压单元,第一线性电磁阀80f相当于前述的第三调压单元,第二线性电磁阀80g相当于前述的第四调压单元。
在同步机构中,上述的活塞室60a、60b、62a、62b、64a、64b、66a、66b在图中左右对置地配置,各个活塞通过共用的活塞杆连结。活塞杆分别与换档拨叉60c、62c、64c、66c连接。
换档拨叉60c、62c、64c、66c固定于拨叉轴(未图示)。在拨叉轴上,在与空档位置和左右的挂档(锁紧)位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止动部(未图示),处于空档位置和左右的挂档位置时,被止动部保持而不需要液压供给。
在同步机构60、62、64、66中,如图2所示,换档拨叉60c、62c、64c、66c与环状的套筒60d、62d、64d、66d连接。在套筒60d、62d、64d、66d的内周侧收纳有毂部60e、62e、64e、66e,所述毂部60e、62e、64e、66e与第一、第二副输入轴20、22花键结合且能够沿第一、第二副输入轴20、22的轴向自由移动。
在毂部60e的两侧经由锁环(blocking ring)60f配置有1速驱动齿轮32和3速驱动齿轮34,在毂部62e的两侧经由锁环62f配置有5速驱动齿轮36和7速驱动齿轮38,在毂部64e的两侧经由锁环64f配置有2速驱动齿轮40和4速驱动齿轮42,在毂部66e的两侧经由锁环66f配置有6速驱动齿轮44和8速驱动齿轮46。在各锁环的附近还配置有弹簧。
在锁环60f、62f、64f、66f形成有花键,并且在所对应的驱动齿轮分别形成有爪形齿。并且,在锁环60f、62f、64f、66f形成有圆锥面,并且在所对应的驱动齿轮也形成有相应的圆锥面。
通过这种结构,例如以同步机构60为例进行说明,当向所对置的活塞室、例如3速用活塞室60b供给液压而使1速用活塞60a和与其连结的活塞杆在图2中向右方前进时,经由换档拨叉60c与活塞杆连接的套筒60d向相同方向前进而与弹簧接触,经由弹簧对锁环60f朝向1速驱动齿轮32施力。
当套筒60d进一步前进时,套筒60d的花键与锁环60f的花键抵接,并且锁环60f的圆锥面和齿轮32的圆锥面彼此接触,从而因摩擦力而产生转矩。
当套筒60d进一步移动时,由于产生转矩而使得套筒60d与齿轮32进行同步旋转,套筒60d的花键60拨开锁环60f的花键而前进。接着,当随着旋转的同步使得产生的转矩消除时,套筒60d进一步前进,从而其花键与锁环60f的花键结合为一体,进一步前进而成为与齿轮32的爪形齿结合为一体的挂档(锁紧)状态。
其他的同步机构62、64、66也是同样的,当套筒62d、64d、66d从空档位置向挂档位置移动(换档)时,与所对应的驱动齿轮36、38、40、42、44、46的爪形齿卡合,在使两者的旋转同步的同时,将驱动齿轮36等锁紧于第一、第二副输入轴20、22。
通过控制从调节阀80d的调压端口80d1排出的工作油的排出量,而被调节的油路80q的主压力被输送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接通/断开)电磁阀(液压控制阀(电磁阀))80r、80s、80t、80u、80v的输入端口。这5个电磁阀是通过通电(励磁)而使阀柱向开放位置移动的N/C型的接通/断开电磁阀。
第一电磁阀80r的输出端口与第一离合器换档阀80j的工作端口80j1连接并抵抗弹簧的作用力而对阀柱80j2向图中的右侧施力,并且第二电磁阀80s的输出端口与第二离合器换档阀80k的工作端口80k1连接并抵抗弹簧的作用力而对阀柱80k2向图中的右侧施力。
第三电磁阀80t的输出端口与第一伺服换档阀80n的工作端口80n1连接并抵抗弹簧的作用力而对阀柱80n2向图中的右侧施力。
第四电磁阀80u的输出端口与第二伺服换档阀80o的工作端口80o1连接并同样地对阀柱80o2向右侧施力,并且第五电磁阀80v的输出端口与第三伺服换档阀80p的工作端口80p1连接并同样地对阀柱80p2向右侧施力。
这样,液压供给装置80通过对第一线性电磁阀80f等线性电磁阀或第一电磁阀80r等接通/断开电磁阀80r进行励磁、消磁来控制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和同步机构60至66的工作。
在图示的双离合器式的变速器T中,向与下一变速档(更具体的来说是变速档齿轮)对应的同步机构(60至66中的任一个)供给液压而预先固定在第一、第二副输入轴20、22中的任一个上(将该动作称为“预换档”),然后,在从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中的与当前的变速档相应的一侧的一个离合器排出液压的同时,向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中的、与对应于下一变速档的固定副输入轴相应的一侧的另一离合器供给液压,从而卡合(固定)到第一输入轴14或第二输入轴16,由此被变速。变速基本上在奇数档(1、3、5、7速)和偶数档(2、4、6、8速)之间交替(连续)地进行。
而且,液压供给装置除了具有上述的阀,还具有第四、第五线性电磁阀(液压控制阀(电磁控制阀)),也通过对上述的阀的一部分和第四、第五线性电磁阀进行励磁、消磁,来控制变矩器12的锁止离合器12d的接合、分离动作,省略其说明。
返回图1的说明,变速器T具有换档控制器84。换档控制器84构成为具有微型计算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另外,为控制发动机10的工作,设置有同样地由具有微型计算机的电子控制单元构成的发动机控制器86。
换档控制器84构成为能够与发动机控制器86自由通信,从发动机控制器86取得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和AP开度等信息。
而且,在偶数档输入轴14的附近配置有第一转速传感器90,以输出用于表示变速器T的输入转速NM的信号,并且在第一、第二副输入轴20、22和输出轴28上分别配置有第二、第三、第四转速传感器92、94、96,以输出用于表示它们的转速的信号。在驱动轴74的附近配置有第五转速传感器100,以输出用于表示车速V的信号。
另外,在液压供给装置80的与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连接的油路上配置有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102、104,以输出用于表示被供给到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的工作油ATF的压力(液压)的信号,并且在油箱80a的附近配置有温度传感器106,以输出用于表示油温(工作油ATF的温度)TATF的信号。
另外,在配置于车辆1的驾驶席的选档装置(未图示)附近配置有选档位置传感器110,以输出D、P、R、N档位中的被驾驶员操作(选择)的档位的信号。
这些传感器的输出全部被输入到换档控制器84。换档控制器84作为如下控制装置发挥功能:基于这些传感器的输出以及与发动机控制器86通信得到的信息,对第三、第四线性电磁阀80h、80i等进行励磁、消磁,来控制变速器T更具体地说是控制其同步机构60至66的动作。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配置有由如下机构构成的变速档选择机构:1速至8速(更具体地来说是由1速驱动齿轮32至7速-8速从动齿轮54构成)的8个(多个)变速档,所述八个变速档配置在第一第二副输入轴20、22和输出轴28之间,并且被划分为至少4组;以及1-3速同步机构60、2-4速同步机构64、5-7速同步机构62、6-8速同步机构66,所述1-3速同步机构60、2-4速同步机构64、5-7速同步机构62、6-8速同步机构66与所述4组对应地设置,并且在被供给液压时工作,从空档(中立)位置移动而选择构成所对应的组的变速档中的任一变速档,从而能够与第一、第二副输入轴20、22中的一方或输出轴28连结、更具体地来说是能够与前者连结。
另外,按变速比的大小顺序将8个变速档设为1速(A)、2速(B)、3速(C)、4速(D)、5速(E)、6速(F)、7速(G)、8速(H)这8个中的至少7个(更具体地来说是8个)时,将这4组划分成:由变速比最大的1速(A)和隔一速的3速(C)构成的第一组(1-3速同步机构60所对应的组);至少由变速比最小的8速(H)构成的(更具体地来说是由变速比最小的8速(H)和隔一速的6速(F)构成的)第二组(6-8速同步机构66所对应的组);由位于第一组之间的2速(B)和4速(D)构成的第三组(2-4速同步机构64所对应的组);以及由位于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的5速(E)、6速(F)、7速(G)中的2个(更具体地来说是由5速(E)、7速(G))构成的第四组(5-7速同步机构62所对应的组),并且,第四、第三线性电磁阀80i、80h中的一方更具体地来说是第四线性电磁阀80i,向与上述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对应的1-3速同步机构60和6-8速同步机构66选择性地供给液压;第四、第三线性电磁阀80i、80h中的另一方更具体地来说是第三线性电磁阀80h,向与上述的第三组和第四组对应的2-4速同步机构64和5-7速同步机构62供给液压。
由于本实施例如上所述地构成,换言之,不是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那样地划分成1速、3速等奇数档的组和2速、4速等偶数档的组,而是划分成包括变速比最大和最小的变速档的组以及包括其中间的变速档的组,所以,例如在进行连续地变速为8速、7速之后跳到4速,或连续地变速为7速、6速之后跳到3速等的变速时,能够利用第四、第三线性电磁阀80i、80h使奇数档(或偶数档)之间的预换档连续进行,因此,能够缩短变速所需的时间。
图3是表示换档控制器84的动作的时序图,参照该图进行说明,设定为:在时刻t1,根据车速V和油门开度检索变速档位映射图而做出了从8速向7速的变速判断。
在时刻t2,通过第二线性电磁阀80g开始准备分离(释放)第二离合器26,而通过第一线性电磁阀80f开始准备接合(锁紧)第一离合器24。
接着,在时刻t3,通过第三线性电磁阀80h开始向5-7速同步机构62的液压供给,开始向7速的预换档。在时刻t4,预换档完成。在时刻t4,第二离合器26被排出了一半的量左右的液压而处于分离过程中,第一离合器24被供给了液压的1/3左右的量而处于接合过程中。
此外,在图3中,“6-8”表示6-8速同步机构66的空档位置,“5-7”表示5-7速同步机构62的空档位置,“2-4”表示2-4速同步机构64的空档位置。
在时刻t5,第二离合器26大致被分离开,第一离合器24被完全接合。随之,需要通过第四线性电磁阀80i利用6-8速同步机构66进行8速预换档,设定为:在该时刻做出了指示利用2-4速同步机构64进行4速预换档的变速判断。
该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偶数档侧的6-8速同步机构66和2-4速同步机构64的动作都被同一第二线性电磁阀(LS2)控制,因而,在6-8速同步机构66中向所对置的6速侧活塞室66a供给液压而将活塞杆从8速挂档位置向N(空档)位置预换档,无法同时地在2-4速同步机构64中向4速活塞室64b供给液压而向4速预换档,导致变速相应地延迟。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8速侧的同步机构66由第四线性电磁阀80i控制液压供给,而4速侧的同步机构64由第三线性电磁阀80h控制液压供给。
由此,如图3的时序图所示,在时刻t5至t6期间,能够同时地进行通过第四线性电磁阀80i利用6-8速同步机构66进行的6速预换档、以及通过第三线性电磁阀80h利用2-4速同步机构64进行的4速预换档。
在时刻t6,再开始向第二离合器26供给液压。即,在时刻t5,第二离合器26本应被完全分离,但由于做出了向4速的变速判断,因此处于液压没有完全地被排出的状态,在时刻t6,再开始液压供给。
接着,在时刻t7,开始从7速侧的第一离合器24排出液压,在时刻t 8,第一离合器24完全分离,而4速侧的第二离合器26完全地接合。
虽然省略图示,但连续地变速为7速、6速之后跳到3速的情况等也是同样的。即,在图4至图10所示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奇数档或偶数档之间的预换档连续进行时,如图10所示,无法同时进行第一线性电磁阀(LS1)的动作(励磁),存在变速需要花费相应的时间的不良情况,但在本发明申请的情况下,没有这种不良情况,因此,能够缩短变速所需的时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变速器)T包括:经由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与搭载在车辆1上的原动机(发动机)10连接的第一、第二输入轴(奇数档输入轴16和第一副输入轴20、偶数档输入轴14和第二副输入轴22);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平行地配置的至少1个输出轴28;多个变速档,所述多个变速档由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齿轮(1速驱动齿轮32至8速驱动齿轮46、1速-2速从动齿轮至7速-8速从动齿轮54、和RVS惰轮56)构成,并且划分为至少4组;变速档选择机构(同步机构60、62、64、66),所述变速档选择机构与所述4组对应地设置,并且,在被供给液压时动作,从空档位置移动,选择构成所对应的组的变速档中的任一变速档,从而能够锁紧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中的一方或锁紧于所述输出轴;以及由第一、第二调压单元(第四、第三线性电磁阀80i、80h)构成的液压供给控制单元(液压供给装置80、换档控制器84),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夹插于用于连接液压源(液压泵)80和所述变速档选择机构的液压回路,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向所述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使其移动,从而通过所选择的变速档将所述原动机的输出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中的任一方输出到所述输出轴,在所述自动变速器(变速器)T的控制装置中,在按变速比的大小顺序将所述多个(8个)变速档设为1速(A)、2速(B)、3速(C)、4速(D)、5速(E)、6速(F)、7速(G)、8速(H)这8个变速档中的至少7个时,将这4组划分成:由变速比最大的1速(A)和隔一速的3速(C)构成的第一组(1-3速同步机构60所对应的组);至少由变速比最小的8速(H)构成的(更具体地来说是由变速比最小的8速(H)和隔一速的6速(F)构成的)第二组(6-8速同步机构66所对应的组);由位于第一组之间的2速(B)和4速(D)构成的第三组(2-4速同步机构64所对应的组);以及由位于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的5速(E)、6速(F)和7速(G)中的2个构成的第四组(5-7速同步机构62所对应的组),并且构成为,第一、第二调压单元(第四、第三线性电磁阀80i、80h)中的一方更具体地来说是第四线性电磁阀80i,向与上述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对应的1-3速同步机构60和6-8速同步机构66选择性地供给液压;第一、第二调压单元(第四、第三线性电磁阀80i、80h)中的另一方更具体地来说是第三线性电磁阀80h,向与上述的第三组和第四组对应的2-4速同步机构64和5-7速同步机构62供给液压,所以,换言之,不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那样地划分成1速、3速等奇数档的组以及2速、4速等偶数档的组,而是划分成包括变速比最大和最小的变速档的组以及包括其中间的变速档的组,所以,例如在进行连续地变速为8速、7速之后跳到4速,或连续地变速为7速、6速之后跳到3速等变速时,能够利用第四、第三线性电磁阀80i、80h(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使奇数档(或偶数档)之间的预换档顺畅地连续进行,因此,能够缩短变速所需的时间。
另外,在按变速比的大小顺序将所述多个变速档设为1速(A)、2速(B)、3速(C)、4速(D)、5速(E)、6速(F)、7速(G)、8速(H)这8个变速档时,构成为将这4组划分成:由变速比最大的1速(A)和隔一速的3速(C)构成的第一组;由变速比最小的8速(H)和隔一速的6速(F)构成的第二组;由位于第一组之间的2速(B)和4速(D)构成的第三组;以及由位于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的5速(E)和7速(G)构成的第四组,所以,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变速时,能够利用第四、第三线性电磁阀80i、80h(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使奇数档(或偶数档)之间的预换档更加顺畅地连续进行,能够缩短变速所需的时间。
另外,所述液压供给控制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换档阀组(第二离合器换档阀80k、第一第三伺服换档阀80n、80p)和第二换档阀组(第一离合器换档阀80j、第一、第二伺服换档阀80n、80o),所述第一换档阀组和第二换档阀组夹插于所述液压回路并且分别与电磁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电磁阀80r、80s、80t、80u、80v)连接,所述第二换档阀组与所述第一换档阀组至少共用一个换档阀(第一伺服换档阀80n),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一方(第四线性电磁阀80i)经由所述第一换档阀组向与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同步机构60、66)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另一方(第四线性电磁阀80i)经由所述第二换档阀组向与所述第三组和所述第四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同步机构64、62)选择性地供给液压,因此,除了上述的效果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向与4组变速档对应的同步机构60至66可靠地供给液压,并且能够提高液压响应性。
另外,所述液压供给控制单元包括第三、第四调压单元(第一第二线性电磁阀80f、80g),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夹插于用于连接所述液压源和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的液压回路,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通过向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使所选择的离合器接合,从而将所述原动机的输出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连接,并且,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分别经由所述第一、第二换档阀组中的至少一个换档阀(第一、第二离合器换档阀80j、80k)向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供给液压,所以,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由于第一第二线性电磁阀80f、80g并不是在用于对同步机构60至66的动作的控制之外还用于对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的动作的控制,所以能够缩短变速所需的时间。另外,由于是为了相对于同步机构60至66独立地控制第一、第二离合器24、26的动作而设置第一、第二线性电磁阀80f、80g,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液压响应性。
另外,所述多个变速档A、B、C、D、E、F、G、H由1速、2速、3速、4速、5速、6速、7速以及8速构成,所以,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第一、第二调压单元(第四、第三线性电磁阀80i、80h)中的一方更具体地来说是第四线性电磁阀80i向与包括由变速比最大的1速和最小的8速构成的变速档的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另一方更具体地来说是第三线性电磁阀80h向与由其中间的2速和4速构成的第三组和由5速、6速、7速构成的第四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因此,例如在进行连续地变速为8速、7速之后跳到4速或连续地变速为7速、6速之后跳到3速等的变速时,能够利用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使奇数档(或偶数档)之间的预换档更加顺畅地连续进行,因而能够缩短变速所需的时间。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对双离合器式的自动变速器进行了说明,但双离合器式的自动变速器不限于例示的结构,可以采用任意结构。
另外,作为原动机例示了发动机(内燃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混合,也可以是电动机。

Claims (6)

1.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经由第一、第二离合器与搭载于车辆的原动机连接的第一、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平行地配置的至少1个输出轴;多个变速档,所述多个变速档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并且被划分为至少4组;变速档选择机构,所述变速档选择机构与所述4组对应地设置,并且,在被供给液压时动作,所述变速档选择机构从中立位置移动,选择构成所对应的组的变速档中的任一变速档从而能够锁紧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中的一方或所述输出轴;以及由第一、第二调压单元构成的液压供给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夹插于用于连接液压源和所述变速档选择机构的液压回路,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向所述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使其移动,从而经由所选择的变速档将所述原动机的输出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中的任一方输出至所述输出轴,
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按变速比的大小顺序将所述多个变速档设为A、B、C、D、E、F、G、H这8个变速档中的至少7个时,将所述4组划分成:由变速比最大的A和隔一速的C构成的第一组;至少由变速比最小的H构成的第二组;由位于所述第一组之间的B和D构成的第三组;以及由位于所述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的E、F和G中的2个构成的第四组,并且构成为,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另一方向与所述第三组和所述第四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按变速比的大小顺序将所述多个变速档设为A、B、C、D、E、F、G、H这8个变速档时,将所述4组划分成:由变速比最大的A和隔一速的C构成的第一组;由变速比最小的H和隔一速的F构成的第二组;由位于所述第一组之间的B和D构成的第三组;以及由位于所述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的E和G构成的第四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供给控制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换档阀组和第二换档阀组,所述第一换档阀组和第二换档阀组夹插于所述液压回路并且分别与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换档阀组与所述第一换档阀组至少共用一个换档阀,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一方经由所述第一换档阀组向与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所述第一、第二调压单元中的另一方经由所述第二换档阀组向与所述第三组和所述第四组对应的变速档选择机构选择性地供给液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供给控制单元包括第三、第四调压单元,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夹插于用于连接所述液压源和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的液压回路,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向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使其接合,从而将所述原动机的输出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连接,并且,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构成为,分别经由所述第一、第二换档阀组中的至少一个换档阀向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供给液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供给控制单元包括第三、第四调压单元,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夹插于用于连接所述液压源和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的液压回路,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向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选择性地供给液压而使其接合,从而将所述原动机的输出与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连接,并且,所述第三、第四调压单元构成为,分别经由所述第一、第二换档阀组中的至少一个换档阀向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供给液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变速档A、B、C、D、E、F、G、H由1速、2速、3速、4速、5速、6速、7速以及8速构成。
CN201210171558.7A 2011-05-31 2012-05-29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8089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1641 2011-05-31
JP2011121641A JP5702229B2 (ja) 2011-05-31 2011-05-31 変速機の油圧供給装置
JP2012054511A JP5552136B2 (ja) 2012-03-12 2012-03-12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12-054511 2012-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8941A true CN102808941A (zh) 2012-12-05
CN102808941B CN102808941B (zh) 2015-04-15

Family

ID=47232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1558.7A Active CN102808941B (zh) 2011-05-31 2012-05-29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833191B2 (zh)
CN (1) CN10280894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7495A (zh) * 2012-12-06 2014-06-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多路流体控制回路
CN105276166A (zh) * 2014-07-16 2016-01-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10778707A (zh) * 2018-07-30 2020-02-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档控制单元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14135595A (zh) * 2021-12-01 2022-03-04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后驱变速器液压控制油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9890A (zh) 2015-09-16 2017-08-0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承载传动齿轮的离合器壳的集成的离合变速系统
US10430531B2 (en) * 2016-02-12 2019-10-01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odel based system monitoring
CN111316016B (zh) 2017-06-30 2023-07-04 艾里逊变速箱公司 用于多级变速器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1751A (en) * 1994-11-09 1997-07-29 Hyundai Motor Company Shift control system of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ed in a vehicle
CN1324737A (zh) * 1999-03-30 2001-12-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
US20010054532A1 (en) * 2000-05-01 2001-12-2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20060101933A1 (en) * 2004-11-15 2006-05-18 Melissa Koenig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having a synchronizer actuation interlock circuit
CN101131198A (zh) * 2006-08-23 2008-02-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液力变矩器和轴向紧凑七速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动力系
JP2011052800A (ja) * 2009-09-04 2011-03-17 Honda Motor Co Ltd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US20110111910A1 (en) * 2008-06-03 2011-05-1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riv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4849B2 (ja) 2007-10-11 2012-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1751A (en) * 1994-11-09 1997-07-29 Hyundai Motor Company Shift control system of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ed in a vehicle
CN1324737A (zh) * 1999-03-30 2001-12-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
US20010054532A1 (en) * 2000-05-01 2001-12-2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20060101933A1 (en) * 2004-11-15 2006-05-18 Melissa Koenig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having a synchronizer actuation interlock circuit
CN101131198A (zh) * 2006-08-23 2008-02-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液力变矩器和轴向紧凑七速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动力系
US20110111910A1 (en) * 2008-06-03 2011-05-1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rive system
JP2011052800A (ja) * 2009-09-04 2011-03-17 Honda Motor Co Ltd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7495A (zh) * 2012-12-06 2014-06-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多路流体控制回路
CN103847495B (zh) * 2012-12-06 2016-07-0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多路流体控制回路
CN105276166A (zh) * 2014-07-16 2016-01-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5276166B (zh) * 2014-07-16 2018-0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10778707A (zh) * 2018-07-30 2020-02-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档控制单元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10778707B (zh) * 2018-07-30 2022-03-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档控制单元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14135595A (zh) * 2021-12-01 2022-03-04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后驱变速器液压控制油路
CN114135595B (zh) * 2021-12-01 2023-06-23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后驱变速器液压控制油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33191B2 (en) 2014-09-16
US20130025389A1 (en) 2013-01-31
CN102808941B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8944B (zh) 变速器的液压供给装置
CN102808941B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2808938B (zh) 变速器的液压供给装置
CN101858428B (zh)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换挡控制
CN102792068B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US7490526B2 (en) Dual clutch powershift transmission with transfer shaft
JP5771637B2 (ja) 変速機用ギヤ締結装置
CN101451594B (zh) 换挡控制系统
JP4770587B2 (ja) シフト位置検出装置
EP1467128B1 (en) Multistag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EP2578906A1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motorcycle, and start control method
CN100394080C (zh) 用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回路
CN101900187A (zh) 混合动力系和双离合变速器
CN102278461B (zh) 动力换挡变速器中扭矩方向转换的控制
WO2007109015A2 (en) Three clutch powershift transmission
US7861613B2 (en) Selector mechanism for dual-clutch transmissions
JP2009257408A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方法
JP5552136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US10344850B2 (en) Shift control apparatus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2013194893A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US9651147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ailure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JP5512336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EP0042677A1 (en) Rotary transmission
GB2078318A (en) Rotary change-speed transmission
JP5528854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