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3544B - 电磁减振装置、电磁减振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电磁减振装置、电磁减振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3544B
CN102803544B CN201180014828.7A CN201180014828A CN102803544B CN 102803544 B CN102803544 B CN 102803544B CN 201180014828 A CN201180014828 A CN 201180014828A CN 102803544 B CN102803544 B CN 102803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
steel plate
mentioned
correction target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48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3544A (zh
Inventor
大原久典
松田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648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3670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3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3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5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23C2/14Removing excess of molten coatings;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thickness
    • C23C2/24Removing excess of molten coatings;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thickness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23C2/003Apparatus
    • C23C2/0034Details related to elements immersed in bath
    • C23C2/00342Moving elements, e.g. pumps or mixers
    • C23C2/00344Means for moving substrates, e.g. immersed rollers or immersed bea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23C2/14Removing excess of molten coatings;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thickn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23C2/14Removing excess of molten coatings;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thickness
    • C23C2/16Removing excess of molten coatings;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thickness using fluids under pressure, e.g. air knives
    • C23C2/18Removing excess of molten coatings from elongated material
    • C23C2/20Strips; P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23C2/50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processes
    • C23C2/51Computer-controlled implement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23C2/50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processes
    • C23C2/5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processes with means for measuring or sensing
    • C23C2/524Position of the substrate
    • C23C2/5245Position of the substrate for reducing vibrations of the substr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9/00Control of mechanical oscillations, e.g. of amplitude, of frequency, of phase
    • G05D19/02Control of mechanical oscillations, e.g. of amplitude, of frequency, of 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9/00Measures for carrying out rolling operations under special conditions, e.g. in vacuum or inert atmosphere to prevent oxidation of work; Special measures for removing fumes from rolling mi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ating With Molten Metal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磁减振装置,不需要专用的边缘位置检测传感器而不仅适当地抑制以通常的姿势移动的钢板的振动还能够适当地抑制在宽度方向上蛇行移动的钢板的振动,或者能够适当地抑制以在厚度方向上在弯曲的状态在宽度方向上蛇行移动的钢板的振动。作为电磁减振装置(1),在向规定方向移动的钢板(Sa)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在钢板(Sa)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置地配置的电磁体对(2)(2A、2B),通过对流过各电磁体(2A)、(2B)的电流进行控制的控制部(4)来抑制在各电磁体对(2)的电磁体(2A)、(2B)之间移动的钢板(Sa)的振动,将控制部(4)设为根据所输入的钢板(Sa)的宽度尺寸以及实时或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钢板(Sa)的蛇行量来运算求出其边缘位置(Sae),根据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来分别控制流过电磁体(2A、2B)的电流量。

Description

电磁减振装置、电磁减振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通过从电磁体输出的电流来防止和抑制输送过程中的钢板进行振动的电磁减振装置以及能够应用于这种电磁减振装置的电磁减振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连续熔融镀锌生产线中,针对通过熔融锌槽后被提起并进行移动的钢板,从气刀部(例如使用喷气嘴构成的部分)喷出加压空气或者加压气体,由此吹落过量的熔融锌,而达到期望的镀层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钢板相对于气刀部在接触和分离的方向上产生振动,则喷嘴与钢板之间的距离变动,其结果是钢板所受压力(喷射力)变动,镀层的厚度变得不均匀,导致质量劣化。
因此,考虑一种电磁减振装置,该电磁减振装置在夹持移动的钢板的位置处相对置地配置电磁体,通过对流过该电磁体的电流进行控制来控制电磁体的吸引力,降低移动的钢板的振动(例如专利文献1)。这种电磁减振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多个电磁体对,各电磁体对具备在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置地配置的电磁体,并且,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多个与各电磁体相关联地设置的检测与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的位移传感器的组,根据由各位移传感器检测出的与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来控制流过各电磁体的电流。
另外,在相对置的电磁体之间移动的钢板有时在宽度方向上蛇行。而且,在产生蛇行之前和之后钢板的边缘位置(端缘)发生变化,因此要求一种根据该边缘位置的变化来调节各电磁体的输出电流的控制标准。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方式: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距在可能与钢板的边缘位置相对置的位置处配置多个与位移传感器不同的其它传感器(边缘位置检测传感器),以能够始终检测移动中的钢板的边缘位置,通过各边缘位置检测传感器来判断是否存在钢板,在检测出存在钢板的情况下,驱动与该边缘位置检测传感器对应的电磁体,另一方面,在没有检测出钢板的存在的情况下,停止驱动与该边缘位置检测传感器对应的电磁体。
另外,还尝试在使钢板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状态下输送钢板来提高输送过程中的钢板本身的刚性。在该情况下,预先设定发挥电磁减振装置的适当的减振控制而能够得到的钢板的弯曲形状,在电磁减振装置中,控制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的输出电流以使钢板形成为期望的弯曲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98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设想会存在以下问题:在上述始终对移动中的钢板的边缘位置进行检测的结构中,除了位移传感器以外,以检测边缘位置为目的还必须配置多个其它传感器,而且,必须考虑与钢板的种类(板宽度等)相应地蛇行时的钢板的最大振幅(蛇行量)来设定边缘位置检测传感器的配置区域,如果其配置设定不适当,则无法稳定地对钢板减振,难以进行适当的控制。另外,在为了得到更高精度的检测结果而增加边缘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数量、配置密度的情况下,存在会使结构更复杂化和成本更高这种问题。此外,还能够考虑与钢板的种类相应地变更边缘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方式,但是要求在每次钢板种类改变时都进行更换作业,作业效率下降。
另外,在即使在相对置的电磁体之间移动的钢板在宽度方向上蛇行也将各电磁体的输出电流控制为期望的设定值不变的情况下,钢板有可能在蛇行的位置处由于以期望的设定值输出的电磁体的电磁吸引力而厚度方向的形状变为与期望的弯曲形状不同的形状(例如左右不对称的变形的形状)。并且,设想会存在以下问题:无法对保持以与期望的弯曲形状不同的形状移动的钢板发挥稳定的减振作用,难以进行适当的控制。
本发明是关注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第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下的电磁减振装置,该电磁减振装置不将用于检测边缘位置的传感器设为必要的结构而能够适当地抑制在宽度方向上蛇行移动的钢板的振动,当然能够适当地抑制以通常姿势移动的钢板的振动。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下的电磁减振装置,即使以向厚度方向弯曲的状态移动的钢板在宽度方向上蛇行,该电磁减振装置也能够进行维持期望的弯曲形状的输送,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该钢板的振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的第一电磁减振装置在向规定方向移动的钢板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电磁体对,各电磁体对是在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置地配置的电磁体的组,通过对流过各电磁体的电流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来对在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移动的钢板的振动进行抑制,电磁减振装置的特征在于,控制部具备:边缘位置计算单元,其根据所输入的钢板的宽度尺寸以及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来运算求出钢板的边缘位置;以及电流量控制单元,其根据由边缘位置计算单元求出的钢板的边缘位置来分别控制流向电磁体的电流量。
在此,对控制部输出钢板的宽度尺寸的输出源、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对控制部输出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即蛇行量的输出源也可以分别是与电磁减振装置不同的其它装置(例如上一级计算机等)或者是电磁减振装置的一部分(例如蛇行量检测设备等)。另外,在本发明的电磁减振装置中,不对钢板的输送方向进行特别限定,可以是一边被提起一边通过电磁体之间的钢板、一边下降一边通过电磁体之间的钢板、一边水平移动一边通过电磁体之间的钢板、在这些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输送的钢板。
如果是这种电磁减振装置,则由于通过边缘位置计算单元根据钢板的宽度尺寸和钢板的蛇行量来运算求出钢板的边缘位置并通过电流量控制单元根据由边缘位置计算单元通过运算处理求出的钢板的边缘位置来分别调整流过各电磁体的电流,因此即使不配置用于检测边缘位置的传感器,也能够适当地抑制以通常的姿势移动的钢板以及在宽度方向上蛇行移动的钢板的振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电磁减振装置中,作为“电流量控制”,也可以是电流量控制单元控制电流的输出强度,但是在设为简单的控制规格的情况下,优选采用以下方式:通过仅在励磁状态与无励磁状态之间对电磁体进行切换(电流的接通/断开),将从各电磁体输出的输出电流量设定为零或者零以上的规定值。
在该情况下,作为电流量控制单元的优选的控制方式,可举出以下方式:将各电磁体中的比由边缘位置计算单元求出的钢板的边缘位置更靠近钢板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电磁体设为励磁状态,将除此以外的电磁体设为无励磁状态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电磁减振装置的控制部中,由电流量控制单元确定电磁体之间存在由边缘位置计算单元求出的钢板的边缘位置的电磁体对,对于所确定的该电磁体对(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能够根据边缘位置位于何处来调节构成该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的电流量。作为具体控制部的控制方式,可举出以下方式:在设为配置了多个电磁体对的电磁体对区域的情况下,对于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在判断为边缘位置比以构成该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的宽度方向中央为中心而设定的规定范围更靠近电磁体对区域的宽度方向边缘侧的情况下,输出将构成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的电磁体设为励磁状态的电流控制信号,在判断为边缘位置比规定范围更靠近电磁体对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情况下,输出将构成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的电磁体设为无励磁状态的电流控制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电磁减振控制程序是应用于上述结构的电磁减振装置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边缘位置计算步骤,根据所输入的钢板的宽度尺寸以及实时输入的该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来运算求出钢板的边缘位置;以及电流量控制步骤,根据通过边缘位置计算步骤求出的钢板的边缘位置来分别控制流过电磁体的电流量。如果是这种电磁减振控制程序,则对于蛇行移动的钢板也能够抑制移动中的振动。
本发明的第二电磁减振装置在向规定方向移动的钢板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电磁体对,各电磁体对是在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置地配置的电磁体的组,通过对流过各电磁体的电流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来对在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以向这些电磁体的相对置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移动的钢板的振动进行抑制,该电磁减振装置的特征在于,控制部具备: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其根据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该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来计算钢板在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的校正目标位置以形成期望的弯曲形状;以及电流量控制单元,其分别控制流过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的电流量,以使向宽度方向位移的钢板移动到由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求出的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
在此,作为“钢板的弯曲形状”,除了通常的局部圆弧(包含局部椭圆弧(弓形))状以外,还能够例示组合多个局部圆弧而得到的形状(波状、S字形状)。另外,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对控制部输出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即钢板的蛇行量的输出源也可以是电磁减振装置的一部分(例如蛇行量检测设备、钢板边缘位置检测设备等)或者是与电磁减振装置不同的其它装置。另外,在本发明的电磁减振装置中,不特别限定钢板的输送方向,也可以是一边被提起一边通过电磁体之间的钢板、一边降低一边通过电磁体之间的钢板、一边水平移动一边通过电磁体之间的钢板、在这些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输送的钢板。另外,“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与“钢板在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的校正目标位置”同义,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也记载为“钢板在电磁体对处的位置”,但是该记载与“钢板在构成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的位置”同义。
如果是这种电磁减振装置,则能够由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根据钢板的蛇行量来运算求出钢板在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的校正目标位置以形成期望的弯曲形状,由电流量控制单元根据由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通过运算处理求出的校正目标位置来分别调整流过各电磁体的电流,由此将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位置移动到校正目标位置,因此即使在钢板蛇行的情况下,也能够引导(矫正)钢板使其在蛇行的位置处的弯曲形状与期望的弯曲形状相同或大致相同。因而,如果是对以期望的弯曲形状移动的钢板发挥适当的减振作用的本发明的电磁减振装置,则对于蛇行移动的钢板,也能够通过使钢板在其蛇行的位置处保持期望的弯曲形状来适当地抑制蛇行移动的钢板的振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电磁减振装置中,以将钢板在邻接的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彼此连结的直线来近似钢板在宽度方向上位移前的时刻的期望弯曲形状,即,钢板的期望的弯曲形状,能够将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构成为针对每个电磁体对,利用钢板在要求出钢板的校正目标位置的对象的电磁体对以及与该电磁体对邻接的电磁体对处的各期望目标位置、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邻接的电磁体对间的距离,来计算钢板的校正目标位置。在此,“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是指在没有蛇行的状态下预先或实时对每个电磁体对设定的用以形成期望的弯曲形状的钢板的目标位置。作为“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的具体例子,在利用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距配置五个电磁体对且中央的电磁体对与没有蛇行的钢板的宽度方向中心一致或者大致一致的电磁减振装置来输送左右对称的局部圆弧形状的钢板的情况下,钢板在两端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与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相对置的方向一致或者大致一致,钢板在与两端的电磁体对邻接的电磁体对(如果从一边缘侧起依次设为第一电磁体对、第二电磁体对、第三电磁体对、第四电磁体对、第五电磁体则为第二电磁体对和第四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与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相对置的方向一致或者大致一致。
在本发明的第二电磁减振装置中,将钢板的弯曲形状近似为用直线连结钢板在邻接的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彼此而得到的形状,基于即使在钢板蛇行的情况下如果在向钢板的宽度方向平行移动的状态下保持用直线近似的钢板的形状则在蛇行位置处钢板的弯曲形状也与期望的弯曲形状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技术思想,能够由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利用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邻接的电磁体对间的距离、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钢板的蛇行量,来分别计算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如果是这种方式,除了作为预先设定的既定值的“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和“邻接电磁体对间的距离”以外,仅利用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钢板的蛇行量”,就能够由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以少的计算量求出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
作为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中的运算处理的一个优选例,可举出以下运算处理:利用第一相对比与第二相对比相等来分别求出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其中,该第一相对比为以下比,分别求出钢板在要求出钢板的校正目标位置的对象的电磁体对(以下称为“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对象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以及钢板在与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对象电磁体对邻接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的在共用的平面上的坐标,计算这些坐标的差,更具体地说是计算沿构成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的相对置方向的坐标的差,并且计算钢板在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对象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与钢板在与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对象电磁体对邻接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之差,第一相对比为这两个作为计算结果的差的比,该第二相对比为以下比,邻接的电磁体对间的分离距离与从该分离距离中减去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蛇行量)而计算出的值的比。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电磁减振装置中,作为“电流量控制”,电流量控制单元也可以控制电流的输出强度,但是在设为简单的控制规格的情况下,优选采用以下方式:通过仅在励磁状态和无励磁状态之间对电磁体进行切换(电流的接通和断开)将来自各电磁体的输出电流量设定为零或零以上的规定值。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电磁减振控制程序是应用于上述结构的电磁减振装置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步骤,根据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来计算钢板在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的校正目标位置以形成期望的弯曲形状;以及电流量控制步骤,分别控制流过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的电流量,以使向宽度方向位移的钢板移动到通过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步骤求出的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如果是这种电磁减振控制程序,则能够在将蛇行移动的钢板的弯曲形状维持为期望的弯曲形状的状态下进行输送,能够有效地抑制移动中的振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电磁减振装置以及程序,不用将专用的边缘位置检测传感器设为必须的结构,就能够适当地抑制以通常的姿势移动的钢板的振动,并且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蛇行移动的钢板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电磁减振装置以及程序,能够抑制以期望的弯曲形状不蛇行地移动的钢板的振动,并且还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保持弯曲形状的状态下蛇行移动的钢板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方向示意向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中的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4是在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中使用的电磁减振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方向示意向视图。
图7是图5的b方向示意向视图。
图8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中的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9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表示用直线近似图7示出的钢板的弯曲形状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以近似于钢板在蛇行之前和之后的邻接电磁体之间的弯曲形状的直线为一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图。
图12是与图7对应地示出蛇行后根据期望目标位置进行了减振控制的情况下的钢板的形状的图。
图13是在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中使用的电磁减振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14是与图7对应地示出蛇行后根据校正目标位置进行了减振控制的情况下的钢板的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与本发明的第一电磁减振装置对应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1在连续镀钢板生产线L中,被配置在熔融金属槽(在实施方式中应用熔融锌槽Z)的下游侧,抑制通过熔融锌槽Z后被一边提起一边移动的钢板Sa的振动。此外,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从侧面观察钢板Sa的状态,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a方向向视图。
在连续镀钢板生产线L(特别是使用熔融锌的镀钢板生产线被称为“连续熔融镀锌生产线”(CGL:Continuous GalvanizingLine))中,在熔融锌槽Z和电磁减振装置1之间设置具备喷出口朝向钢板Sa的喷嘴A1的气刀部A,从各喷嘴A1的喷出口对通过熔融锌槽Z后一边被提起一边移动的钢板Sa喷出加压空气或加压气体,由此吹落过量的熔融锌。熔融锌槽Z和气刀部A能够应用公知的熔融锌槽和气刀部,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磁减振装置1在钢板Sa的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距配置多个电磁体对2,各电磁体对2是在厚度方向上能够夹持钢板Sa的位置处相对置地配置的第一电磁体2A和第二电磁体2B的组。构成各电磁体对2的第一电磁体2A、第二电磁体2B分别由截面呈“コ”形状或大致呈“コ”形状的铁心21以及卷绕在铁心21的各柱部的线圈22构成,是能够在励磁状态和无励磁状态之间切换的公知的结构,其中,励磁状态是能够根据是否向线圈22供电来从铁心21输出磁吸引力的状态,无励磁状态是不从铁心21输出磁吸引力的状态。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钢板Sa的宽度方向以规定间距配置多个电磁体对2,在以下说明中,将配置了这些多个电磁体对2的区域设为“电磁体对区域2X”。
另外,在电磁减振装置1中,在各第一电磁体2A、各第二电磁体2B中的与钢板Sa相对置的面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距钢板Sa的距离的第一传感器3A和第二传感器3B。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应用涡电流式的传感器3A、3B,将这些传感器3A、3B配置在各电磁体2A、2B的凹部(能够被铁心21的柱部夹持的位置)。第一传感器3A和第二传感器3B的检测面被设定为与分别对应的各电磁体2A、2B的磁极面相同或者大致相同,被设置在夹持钢板Sa而相对置的位置处。第一传感器3A和第二传感器3B检测距钢板Sa的距离d1、d2,将各检测结果作为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仅在传感器3A、3B的整个检测面被钢板Sa完全覆盖或者大致完全覆盖的状态下,传感器3A、3B能够检测距钢板Sa的距离。
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1具备控制部4,该控制部4与各电磁体对2的电磁体2A、2B电连接,根据流过这些各电磁体2A、2B的电流量来控制各电磁体2A、2B的磁吸引力。该控制部4也与各传感器3A、3B电连接,以及根据由各传感器3A、3B检测出的钢板Sa的位置信息(钢板Sa的振动信息)来控制各电磁体2A、2B的磁吸引力以抑制钢板Sa的振动,这两点与公知的电磁减振装置相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1与公知的电磁减振装置的不同在于以下点。
即,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减振装置1中的控制部4具备: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其根据所输入的钢板Sa的宽度尺寸和实时输入的钢板Sa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蛇行量)来运算求出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以及电流量控制单元42,其根据由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求出的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来分别控制流过电磁体2A、2B的电流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与电磁减振装置1电连接的上一级的计算机(省略图示)对控制部4输入生产线L侧的信息,即作为与移动的钢板Sa有关的信息的板厚、板宽、钢种、张力等。另外,例如构成为从具备边缘位置检测器等设备的系统实时地向控制部4输入钢板Sa的蛇行量(蛇行量信息),该钢板Sa的蛇行量(蛇行量信息)是基于由与电磁减振装置1电连接的边缘位置检测器等设备(省略图示)检测出的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而得到的。此外,还能够设为每隔预先设定的固定时间进行边缘位置检测设备的边缘位置检测、从具备边缘位置检测器等设备的系统向控制部的输入。
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根据钢板Sa的宽度尺寸信息和钢板Sa的蛇行量信息来运算求出在电磁体对区域2X内移动的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在钢板Sa不蛇行而以正常的姿势(下面称为“正常姿势”)在电磁体对区域2X内移动的情况下,如图2的实线所示,钢板Sa的宽度方向中央Sac与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中央2Xc一致,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与距钢板Sa的宽度方向中央Sc(=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中央2Xc)的距离等于钢板Sa的宽度尺寸的一半(二分之一)的位置一致或者大致一致。在此,当用“W”表示钢板Sa的宽度尺寸时,以正常姿势输送的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能够以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中央2Xc为基准用“1/2W”来表示。
并且,在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中,能够将实际蛇行量设为“α”来进行运算处理,将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求出为“1/2W±α”。也就是说,如图2的一点划线所示,在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中,在实时输入的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与以正常姿势输送的钢板Sa的边缘“1/2W”相比远离电磁体对2配置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央距离α的情况下,能够将该边缘位置Sae求出为“1/2W+α”,在实时输入的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与以正常姿势输送的钢板Sa的边缘“1/2W”相比接近电磁体对2配置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央距离α的情况下,能够将该边缘位置S ae求出为“1/2W-α”。
电流量控制单元42根据由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求出的边缘位置“1/2W±α”,来确定电磁体2A、2B之间存在该边缘位置Sae的电磁体对2,将与所确定的该电磁体对2(下面称为“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2(T)”)相比靠近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中央2Xc侧配置的构成电磁体对2的各电磁体2A、2B设为能够驱动的状态,并且,将与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2(T)相比靠近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边缘2Xe侧配置的构成电磁体对2的电磁体2A、2B设为不驱动的状态。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电流量控制单元42根据由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求出的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即“1/2W±α”,来确定电磁体2A、2B之间存在该边缘位置“1/2W±α”的电磁体对2,与此同时或者大致同时,判断在该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2(T)中边缘位置Sae是否比以构成该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2(T)的电磁体2A、2B的宽度方向中央2c为中心而设定的规定范围2a更靠近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边缘2Xe侧。并且,电流量控制单元42在判断为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比上述规定范围2a更靠近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边缘2Xe侧的情况下(由图2的一点划线示出的钢板Sa的纸面右侧的边缘位置Sae),将构成该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2(T)的电磁体2A、2B设为励磁状态(On),另一方面,在判断为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比上述规定范围2a更远离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边缘2Xe侧的情况下(由图2的一点划线示出的钢板Sa的纸面左侧的边缘位置Sae),将构成该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2(T)的电磁体2A、2B设为无励磁状态(Off)。在此,电流量控制单元42判断为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比规定范围2a更远离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边缘2Xe侧的情况是指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存在于上述规定范围2a内的情况(由图2的一点划线示出的钢板Sa的纸面左侧的边缘位置Sae)或者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比上述规定范围2a更靠近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中央2Xc侧的情况(省略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电磁体对2中,将传感器3A、3B配置于电磁体2A、2B的宽度方向中央2c,将与传感器3A、3B的宽度尺寸相当的范围设定为“规定范围2a”。此外,以构成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2(T)的电磁体2A、2B的宽度方向中央2c为中心而设定的“规定范围”的大小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4根据由各传感器3A、3B检测出的钢板Sa与各电磁体2A、2B的距离、即钢板Sa的振动信息(钢板Sa是否振动,在振动的情况下其振动幅度(振动量)),来控制流过处于励磁状态的电磁体2A、2B的电流量的大小以矫正钢板Sa的翘曲,抑制钢板Sa的振动。此外,虽未图示,但是控制部4具备:控制器,其被输入来自各传感器3A、3B的输出信号;程序控制器,其将与控制增益有关的指令等输出到控制器;以及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其根据由控制器输出的与流过各电磁体2A、2B的电流有关的指令(电流量控制信息(电流量控制信号))来对各电磁体2A、2B分别提供电流,但是省略对这些控制器、程序控制器、各放大器的详细说明。
接着,说明具有这种结构的电磁减振装置1的使用方法以及作用。
首先,如图1所示,当启动电磁减振装置1时,对于通过熔融锌槽Z后一边被提起一边在第一电磁体2A与第二电磁体2B之间移动的钢板Sa,至少对控制部4输入钢板Sa的宽度尺寸信息和实时的钢板Sa的蛇行量信息。于是,执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控制程序而以下那样使各部进行动作。也就是说,控制部4根据这些钢板Sa的宽度尺寸信息和钢板Sa的蛇行量信息,通过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来运算求出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边缘位置计算步骤S1;参照图4)。接着,控制部4根据由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经由边缘位置计算步骤S1运算求出的作为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的“1/2W±α”,分别控制流过电磁体2A、2B的电流量(至少是否将各电磁体对2的电磁体2A、2B设为励磁状态)(电流量控制步骤S2;参照图4)。具体来说,确定电磁体2A、2B之间存在由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求出的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的电磁体对2。然后,判断在所确定的该电磁体对2(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2(T))中,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是否比以构成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2(T)的电磁体2A、2B的宽度方向中央2c为中心的规定范围2a更靠近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边缘2Xe侧。在判断为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比规定范围2a更靠近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边缘2Xe侧的情况下,对构成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2(T)的电磁体2A、2B输出将电磁体2A、2B设为励磁状态的电流量控制信息(在此,“电流量控制信息”相当于本发明的“电流量控制信号”)。另一方面,在判断为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比规定范围2a更远离电磁体对区域2X的宽度方向边缘2Xe侧的情况下,对构成边缘位置确定电磁体对2(T)的电磁体2A、2B输出将电磁体2A、2B设为无励磁状态的电流量控制信息。另外,电流量控制单元42对于配置在被确定为电磁体2A、2B之间存在钢板Sa的一侧边缘位置Sae的电磁体对2以及被确定为电磁体2A、2B之间存在钢板Sa的另一侧边缘位置Sae的电磁体对2之间的多个电磁体对2,对构成这些电磁体对2的各电磁体2A、2B输出将这些各电磁体2A、2B设为励磁状态的电流量控制信息。通过上述过程,不需要用于检测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的传感器,就能够进行各电磁体2A、2B的On/Off控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减振装置1中,对于通过熔融锌槽Z后一边被提起一边在基于上述电流量控制信息而处于励磁状态的第一电磁体2A与第二电磁体2B之间移动的钢板Sa,由与这些电磁体2A、2B对应的第一传感器3A和第二传感器3B分别实时地检测距钢板Sa的距离、即钢板Sa的厚度方向的位置(钢板Sa的振动信息),将各个检测信息(钢板Sa的振动信息)输出到控制部4。控制部4根据这些检测信息(钢板Sa的振动信息),将与流过处于励磁状态的各第一电磁体2A、第二电磁体2B的电流量的大小有关的电流量控制信息输出到这些电磁体2A、2B。在这种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传感器3A、3B仅检测钢板Sa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信息、即钢板Sa的振动信息,在控制部4中根据该振动信息对流过各电磁体2A、2B的电流量的大小进行控制。并且,根据从控制部4输出的与电流量的大小有关的电流量控制信息来控制流过第一电磁体2A、第二电磁体2B的电流量,其结果是,通过各电磁体2A、2B的磁吸引力来引导钢板Sa使其接近第一电磁体2A与第二电磁体2B的中间位置,抑制移动中的振动。
因而,通过熔融锌槽Z后一边被提起一边移动的钢板Sa与构成气刀部A的各喷嘴A1的喷出口之间的距离能够维持在固定范围内,防止作用于钢板Sa的喷射力的变动,能够使镀层厚度均匀或大致均匀。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1中,使用了控制部4,该控制部4具备: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其根据所输入的钢板Sa的宽度尺寸以及实时输入的钢板Sa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来运算求出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以及电流量控制单元42,其根据由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求出的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将电磁体2A、2B分别控制为励磁状态(On)或无励磁状态(Off),因此不需要配置与检测钢板Sa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信息(钢板Sa的振动信息)的传感器3A、3B不同的用于检测边缘位置Sae的传感器或者不需要使检测钢板Sa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信息(钢板Sa的振动信息)的传感器3A、3B兼作用于检测边缘位置Sae的传感器,而能够根据由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1求出的钢板Sa的边缘位置信息来适当且可靠地控制是否将各电磁体2A、2B设为励磁状态,能够有效地抑制以正常姿势移动的钢板Sa以及在宽度方向上蛇行移动的钢板Sa的振动,实用性良好。因而,在将这种电磁减振装置1与用于吹落附着于钢板Sa上的剩余的熔融金属的气刀部A一起配置在连续镀钢板生产线L上的情况下,通过该电磁减振装置1,能够有效地抑制以正常姿势移动中的振动,其结果是,能够将钢板Sa与气刀部A之间的距离维持在固定范围内,能够防止作用于钢板Sa的喷射力的变动,使镀层厚度均匀或者大致均匀。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程序具备以下步骤:边缘位置计算步骤S1,根据所输入的钢板Sa的宽度尺寸以及实时输入的钢板Sa的蛇行量来运算求出该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以及电流量控制步骤S2,根据通过边缘位置计算步骤S1求出的钢板Sa的边缘位置Sae来分别控制是否将电磁体2A、2B设为励磁状态,因此能够如上述那样适当地抑制以正常姿势移动的钢板Sa以及在宽度方向上蛇行移动的钢板Sa的振动。
此外,本发明的第一电磁减振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对控制部输出钢板的宽度尺寸的输出源、对控制部实时输出钢板的蛇行量的输出源可以分别是与电磁减振装置不同的其它装置,或者是电磁减振装置的一部分。另外,电流量控制单元也可以除了将电流输出设为接通和断开(将电磁体设为励磁状态或者设为无励磁状态)以外或者代替将电流输出设为接通和断开,而通过调整输出强度(流过电磁体的电流量的大小)来控制电磁体的电流量。特别是,在电流量控制单元不是对电流输出的接通和断开的切换进行控制而是不断开电流输出(将电磁体设为无励磁状态)而调整输出强度的情况下,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流输出的断开状态(电磁体的无励磁状态),期望流过微弱的电流,该微弱的电流不会使电磁体对间的钢板由于电磁体的磁吸引力而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或者即使进行移动也仅移动能够忽视大小这种程度的极小距离。如果进行这种电流控制,则与进行电流输出的接通和断开控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在钢板不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也始终输出微弱的电流,因此在使电流输出上升以使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期望距离时的响应性提高,能够提高钢板的减振控制效率。
能够适当地变更电磁体对的数量、在宽度方向上邻接的电磁体对之间的间距。另外,还可以根据电磁体对的数量、电磁体对之间的间距的变更来适当地变更电磁体对区域的宽度尺寸。
另外,也可以是没有与各电磁体对应地设置传感器的电磁减振装置。在该情况下,形成无传感器的电磁减振装置。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熔融金属槽例示了熔融锌槽,但是还可以代替熔融锌槽,例如应用存储了熔融锡、熔融铝或者树脂涂料等的槽。在本发明的电磁减振装置中,作为对钢板的表面覆盖处理,除了采用镀涂敷处理以外,还能够采用通过将适当的表面处理材料喷雾到钢板上来实施表面覆盖处理的表面着色处理等其它表面覆盖处理。
另外,第一本发明的电磁减振装置也可以是对实施表面覆盖处理后一边降低一边通过电磁体之间的钢板的振动进行抑制控制的装置,或者是对实施表面覆盖处理后一边水平移动一边通过电磁体之间的钢板的振动进行抑制控制的装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通过电磁体之间的钢板的姿势为铅直的情况,但是在本第一发明中,钢板还能够以铅直以外的姿势,例如水平姿势、倾斜姿势中的任一姿势通过电磁体之间。
另外,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第一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与本第二发明的电磁减振装置对应的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10在连续镀钢板生产线L中被配置在熔融金属槽(在实施方式中应用熔融锌槽Z)的下游侧,抑制通过熔融金属槽Z后一边被提起一边移动的钢板Sb的振动。此外,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从侧面观察钢板Sb的状态,在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图5的a方向向视图。另外,图7是示意性表示从上方(图5的b方向)观察移动中的钢板Sb的状态的图。此外,在图5中为了方便起见用一条实线表示钢板Sb,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10能够对如图7所示那样以向厚度方向弯曲的形状向规定方向移动的钢板Sb发挥减振作用。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减振装置10能够对如图7所示那样弯曲成局部圆弧状(局部椭圆弧状)的钢板Sb发挥稳定的减振作用。
连续镀钢板生产线L(特别是使用熔融锌的镀钢板生产线被称为“连续熔融锌镀生产线”(CGL:Continuous GalvanizingLine))在熔融锌槽Z和电磁减振装置10之间设置有气刀部A,该气刀部A具备喷出口朝向钢板Sb的喷嘴A1,从各喷嘴A1的喷出口向通过熔融锌槽Z后一边被提起一边移动的钢板Sb喷出加压空气或者加压气体来吹落过量的熔融锌。熔融锌槽Z和气刀部A能够应用公知的熔融锌槽和气刀部,省略详细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说明生产线L、气刀部A、熔融锌槽Z。
如图6以及图7所示,电磁减振装置10在钢板Sb的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距配置多个(在图6中五个以上的电磁体对20、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为五个电磁体对20)在厚度方向上能够夹持钢板Sb的位置处相对置地配置的第一电磁体20A和第二电磁体20B的组,即电磁体对20。此外,在图6中,实际用虚线表示近侧钢板Sb。构成各电磁体对20的第一电磁体20A、第二电磁体20B分别由截面呈“コ”形状或者大致呈“コ”形状的铁心201、卷绕于铁心201的各柱部的线圈202构成,是能够在励磁状态与无励磁状态之间切换的公知的电磁体,该激励状态是能够根据是否对线圈202供电来从铁心201输出磁吸引力的状态,无激励状态是不从铁心201输出磁吸引力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钢板Sb的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距配置多个电磁体对20,在钢板Sb不蛇行移动而以正常的姿势(下面称为“正常姿势”)在电磁体对区域20X内移动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钢板Sb的宽度方向中央Sbc与配置有多个电磁体对20的区域(电磁体对区域)20X的宽度方向中央20Xc一致,另外,在电磁体对区域20X内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三个以上奇数组的电磁体对20的情况下,使配置于正中间的电磁体对20的宽度方向中央与电磁体对区域20X的宽度方向中央20Xc一致。此外,在图7中,用虚线表示各电磁体对20的宽度方向中央,用一点划线表示第一电磁体20A与第二电磁体20B的中间。
此外,在电磁减振装置10中,在各第一电磁体20A、各第二电磁体20B中的与钢板Sb相对置的面上设置有对距钢板Sb的距离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30A以及第二传感器30B。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应用涡电流式的传感器30A、30B,将这些传感器30A、30B配置在各电磁体20A、20B的凹部(铁心201的柱部能够夹持的位置)。第一传感器30A以及第二传感器30B的检测面被设定为与分别对应的各电磁体20A、20B的磁极面相同或者大致相同,设置在夹持钢板Sb而相对置的位置处。第一传感器30A和第二传感器30B检测距钢板Sb的距离d1、d2,将各个检测结果作为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仅在传感器30A、30B的整个检测面被钢板Sb完全或者大致完全覆盖的状态下,能够由检测传感器30A、30B检测距钢板Sb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10构成为具备控制部40,该控制部40与各电磁体对20的电磁体20A、20B电连接,根据流过这些各电磁体20A、20B的电流量来控制各电磁体20A、20B的磁吸引力,能够通过控制部40抑制在第一电磁体20A与第二电磁体20B的相对方向上具有期望的弯曲形状而在各电磁体对20的电磁体20A、20B之间移动的钢板Sb的振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钢板Sb的期望弯曲形状,采用以钢板Sb的宽度方向中央为中心而左右对称的局部圆弧状(局部椭圆形状)。而且,对控制部40输入钢板Sb在各电磁体对20处的目标位置(期望目标位置:在图7中用填充的黑圆圈表示的位置)以使钢板Sb成为期望的弯曲形状,在钢板Sb没有蛇行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40控制流过各电磁体20A、20B的电流,以使钢板Sb在该各电磁体对20处的相对位置成为期望目标位置。
控制部40也与各传感器30A、30B电连接,以及根据由各传感器30A、30B检测出的钢板Sb的位置信息来控制各电磁体20A、20B的磁吸引力来抑制钢板Sb的振动,这两点与公知的电磁减振装置相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10与公知的电磁减振装置的不同在于以下点。
即,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减振装置10中的控制部40具备: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其在钢板Sb在宽度方向上位移的情况下,至少根据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钢板Sb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蛇行量)来计算钢板Sb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以形成期望的弯曲形状;以及电流量控制单元402,其分别控制流过构成各电磁体对20的电磁体20A、20B的电流量,以使蛇行的钢板Sb移动到由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求出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此外,构成为从与电磁减振装置10电连接的上一级计算机(省略图示)对控制部40输入生产线L侧的信息,即作为与移动的钢板Sb有关的信息的板厚、板宽、钢种、张力等。另外,构成为实时或者每隔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对控制部40输入钢板Sb的蛇行量(蛇行量信息),该钢板Sb的蛇行量(蛇行量信息)是基于例如由与电磁减振装置10电连接的边缘位置检测器等设备(省略图示)检测出的钢板Sb的边缘位置Sbe而得到的。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从能够直接检测钢板Sb的蛇行量的蛇行量检测设备对控制部40输入蛇行量信息。
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除了利用上述钢板Sb的蛇行量信息以外,还利用在没有蛇行的状态下预先或者实时对每个电磁体对20设定以形成期望的弯曲形状的钢板Sb的目标位置即期望目标位置(期望目标位置信息)以及邻接电磁体对20之间的距离(更具体地说是各电磁体对20的宽度方向中央之间的距离,下面称为“电磁体对间距离(电磁体对间距离信息)”),来针对每个电磁体对20计算钢板Sb在各电磁体对20处的校正目标位置。如作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的图9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减振装置10通过以直线连结钢板Sb在邻接电磁体对20处的期望目标位置而得到的折线形状(以线段将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依次连接而成的折线:在图9以及图10中用虚线表示)来近似在宽度方向上不位移而以正常姿势在电磁体对区域20X中移动的钢板Sb的弯曲形状,即作为蛇行前的钢板的弯曲形状的期望弯曲形状,即使在钢板Sb蛇行的情况下,如图10中的实线所示,基于如果保持近似的钢板Sb的形状向电磁体对区域20X的宽度方向平行移动则在蛇行的位置处钢板Sb的形状与期望弯曲形状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技术思想,来由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利用钢板Sb在邻接电磁体对20处的各期望目标位置、钢板Sb的蛇行量、电磁体对间距离来运算求出钢板Sb在各电磁体对20处的各校正目标位置。
这样,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在邻接的电磁体对20之间对每个电磁体对20的期望目标位置进行直线插值(线性插值),利用电磁体对间距离和钢板Sb的蛇行量,通过运算导出蛇行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此外,邻接的电磁体对20之间的距离是预先决定的,作为“电磁体间距离信息”输入到控制部40。另外,将钢板Sb的蛇行量(蛇形量信息)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到控制部40。
并且,如图10以及图11(图11是图10的一部分,分开示出了后述的具有相似关系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所示,将作为要求出宽度方向位移后(蛇行后)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的对象的电磁体对20(T)(下面称为“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对象电磁体对20(T)”)处的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设为“Sb2”、将与该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对象电磁体对20(T)邻接的电磁体对20(N)处的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设为“Sb 1”,将各期望目标位置Sb1、Sb2求出为共用的xy平面上的坐标的情况下的能够表示y轴方向(第一电磁体20A与第二电磁体20B相对的方向)的坐标差“Sb2-Sb 1”的线段、能够表示x轴方向上邻接的电磁体对20(T)、20(N)的分开距离即电磁体对间距离“d”的线段、连结各电磁体20(T)、20(N)处的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Sb2、Sb1彼此的线段所形成的直角三角形(图11的纸面上侧的直角三角形)与将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对象电磁体对20(T)处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和电磁体对20(N)处的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Sb1”求出为共用的xy平面上的坐标的情况下的能够表示y轴方向差“x-Sb1”的线段、能够以电磁体对间距离“d”和钢板Sb的蛇行量“w”之差“d-w”表示的x轴方向的线段、从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起与连结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Sb2、Sb1彼此的线段平行地延伸的线段所形成的直角三角形(图11的纸面下侧的直角三角形)具有相似关系,利用该相似关系,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减振装置10通过控制部40的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进行以下运算处理。
具体来说,第一相对比“(Sb2-Sb1):(x-Sb1)”与第二相对比“d:(d-w)”相等,其中,“Sb2-Sb1”为将各期望目标位置Sb1、Sb2求出为共用的xy平面上的坐标的情况下的y轴方向(第一电磁体20A和第二电磁体20B相对的方向)的坐标差,“x-Sb1”为将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和电磁体对20(N)处的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Sb1”求出为共用的xy平面上的坐标的情况下的y轴方向的差,“(Sb2-Sb1):(x-Sb1)”为这两个差的比,“d”为电磁体对间距离,“d-w”为该电磁体对间距离“d”与钢板Sb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蛇行量)“w”的差,“d:(d-w)”为这两个差的比,本实施方式的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利用第一相对比“(Sb2-Sb1):(x-Sb1)”与第二相对比“d:(d-w)”相等来求出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对象电磁体对20(T)处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也就是说,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1根据通过等式连结第一相对比“(Sb2-Sb1):(x-Sb1)”和第二相对比“d:(d-w)”的公式即“(Sb2-Sb1):(x-Sb1)=d:(d-w)”来运算求出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对象电磁体对20(T)处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当将上述公式“(Sb2-Sb1):(x-Sb1)=d:(d-w)”展开为求“x”的公式时,变为“x=((Sb2-Sb1)(d-w)/d)+Sb1”,对“Sb2”、“Sb1”、“d”以及“w”分别代入基于输入到控制部40的邻接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信息、电磁体对间距离信息、钢板Sb的蛇行量信息的数值,由此能够求出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对象电磁体对20(T)处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种运算处理,由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将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分别求出为数值。
电流控制单元402将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目标位置从期望目标位置临时置换为由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求出的校正目标位置“x”,将构成各电磁体对20的电磁体20A、20B设为励磁状态或者无励磁状态,以使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位置从期望目标位置移动到校正目标位置。此外,在根据蛇行量信息判断为是第一电磁体20A与第二电磁体20B之间不存在钢板Sb的电磁体对20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不驱动构成该电磁体对20的电磁体20A、20B以及各传感器30A、30B的状态。
此外,虽未图示,但是控制部40具备:控制器,其被输入来自各传感器30A、30B的输出信号;程序控制器,其将与控制增益有关的指令等输出到控制器;以及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其根据控制器输出的与流过各电磁体20A、20B的电流有关的指令(电流量控制信息)对各电磁体20A、20B分别提供电流,省略对这些控制器、程序控制器、各放大器的详细说明。
接着,说明具有这种结构的电磁减振装置10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首先,当启动电磁减振装置10时,将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信息以及电磁体间距离信息输入到控制部40,控制部40根据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信息来控制各电磁体20A、20B的电流量,由此如图5以及图7所示那样,能够将通过熔融锌槽Z后被提起不蛇行而移动的钢板Sb保持为期望的弯曲形状,在该状态下抑制其振动。
另外,在即使移动中的钢板Sb蛇行时控制部40也继续根据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信息来控制各电磁体20A、20B的电流量的情况下,即在将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目标位置持续维持为期望目标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那样钢板Sb变形为与期望的弯曲形状不同的形状,有可能无法针对钢板Sb发挥适当的减振作用。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减振装置10在启动中将移动的钢板Sb的蛇行量信息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到控制部40,在根据钢板Sb的蛇行量信息而判断为钢板Sb蛇行的情况下,执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控制程序而以下那样使各部进行动作。也就是说,控制部40根据这些钢板Sb的蛇行量信息、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信息以及电磁体间距离信息,通过校正目标位置算出单元401运算求出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步骤S10;参照图13)。具体地说,在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中,使用上述公式“x=((Sb2-Sb1)(d-w)/d)+Sb1”,对“Sb2”、“Sb1”、“d”以及“w”分别代入基于输入到控制部40的钢板Sb的期望目标位置信息、电磁体对间距离信息、钢板Sb的蛇行量信息的数值,来求出各电磁体对20(T)处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
接着,代替期望目标位置而以校正目标位置“x”作为用于决定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目标位置的控制数据,该校正目标位置“x”是由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通过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步骤S10运算求出的,控制部40基于该校正目标位置“x”,通过电流量控制单元402分别控制(电流量控制步骤S20;参照图13)流过电磁体20A、20B的电流量,以使相对于各电磁体对20的蛇行移动的钢板Sb的位置分别移动到校正目标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减振装置10从控制部40向各电磁体20A、20B输出将构成各电磁体对20的第一电磁体20A、第二电磁体20B分别设为励磁状态或者无励磁状态的电流量信息。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减振装置10能够使钢板Sb如图14的实线所示那样在蛇行的位置处保持期望的弯曲形状,能够对以该期望弯曲形状移动的钢板Sb发挥适当的减振作用。此外,在图14中,用虚线表示以期望的弯曲形状不蛇行而以正常姿势移动的钢板Sb。
这样,在以弯曲形状移动的钢板Sb蛇行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减振装置10能够使钢板Sb在蛇行的位置处保持期望的弯曲形状,在该状态下进行减振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减振装置10中,构成为能够由第一传感器30A和第二传感器30B对通过熔融锌槽Z后一边被提起一边移动的钢板Sb存在于各电磁体对20中的哪个位置处这种信息进行检测,来自这些传感器30A、30B的检测信息(位置信息)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被输入到控制部40。并且,控制部40根据这些检测信息(位置信息)和校正目标位置信息,对各电磁体20A、20B输出将第一电磁体20A、第二电磁体20B设为励磁状态的电流量控制信息或者设为无励磁状态的电流量控制信息,控制流过各电磁体20A、20B的电流。其结果是,钢板Sb不仅在不蛇行而移动的情况,即使在蛇行的情况下也由于各电磁体20A、20B的磁吸引力而保持与期望的弯曲形状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弯曲形状,从而移动中的振动得到抑制。
因而,使通过熔融锌槽Z后一边被提起一边移动的钢板Sb在厚度方向上弯曲,由此一边维持钢板Sb的刚性一边能够将这种弯曲形状的钢板Sb与构成气刀部A的各喷嘴A1的喷出口之间的距离维持在预先设想的固定范围内,从而防止作用于钢板Sb的喷射力变动,使镀层厚度均匀或者大致均匀。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装置10中,使用控制部40,该控制部40具备: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其根据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钢板Sb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蛇行量)来运算求出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以及电流量控制单元402,其分别控制流过电磁体20A、20B的电流量,以使蛇行的钢板Sb移动到由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1求出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因此即使以弯曲形状移动的钢板Sb蛇行,也能够引导钢板Sb使其在蛇行移动的位置处的弯曲形状与期望的弯曲形状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对在宽度方向上蛇行的钢板Sb也能够适当地抑制移动中的振动。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宽度方向蛇行移动的钢板Sb的振动,当然能够有效地抑制保持期望的弯曲形状且以正常姿势移动的钢板Sb的振动,实用性良好。因而,在将这种电磁减振装置10与用于吹落附着于钢板Sb的剩余的熔融金属的气刀部A一起配置在连续镀钢板生产线L上的情况下,通过该电磁减振装置10,能够有效地抑制保持期望的弯曲形状或者以与期望的弯曲形状一致或者大致一致的弯曲形状移动的钢板Sb的振动,其结果是,能够将钢板Sb与气刀部A之间的距离维持在设想的固定范围内,能够防止作用于钢板Sb的喷射力变动,使镀层厚度均匀或者大致均匀。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减振程序具备以下步骤: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步骤S10,根据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钢板Sb的蛇行量,来运算求出各电磁体对20处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以形成期望的弯曲形状;以及电流量控制步骤S20,其分别控制流过电磁体20A、20B的电流量以使蛇行的钢板Sb移动到通过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步骤S10求出的钢板Sb的校正目标位置x处,因此如上述那样能够适当地抑制不蛇行而以正常姿势移动的钢板Sb以及在宽度方向上蛇行移动的钢板Sb的振动。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电磁减振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作为钢板的期望弯曲形状,能够代替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局部圆弧(局部椭圆弧)状而采用将多个局部圆弧组合而得到的形状(波状、S字形状)、不以宽度方向中央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弯曲形状。
另外,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对控制部输出钢板的蛇行量的输出源、对控制部输出钢板的期望目标位置和电磁体间距离的输出源也可以分别是与电磁减振装置不同的其它装置或是电磁减振装置的一部分。另外,电流量控制单元除了进行电流输出的接通和断开以外,也可以通过调整输出强度来控制各电磁体的电流量。
另外,能够对配置于钢板的宽度方向的电磁体对的数量、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邻接的电磁体对之间的间距(基于电磁体间距离信息的数值)适当地进行变更。
另外,也可以是没有与各电磁体对应地设置传感器的电磁减振装置。在该情况下,成为无传感器的电磁减振装置。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熔融金属槽例示了熔融锌槽,但是也可以代替该熔融锌槽而应用例如存储熔融的锡或者铝或者树脂涂料等的槽。在本发明的电磁减振装置中,作为对钢板的表面覆盖处理,除了采用镀涂敷处理以外,也能够采用通过将适当的表面处理材料喷雾到钢板上来实施表面覆盖处理的表面着色处理等其它表面覆盖处理。另外,本发明的电磁减振装置还能够最佳地抑制实施表面覆盖处理前移动的钢板的振动、不实施表面覆盖处理而在规定方向上移动的钢板的振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电力减振装置也可以是对实施了表面覆盖处理后一边降低一边通过电磁体间的钢板的振动进行抑制控制的装置,或者是对实施表面覆盖处理后一边水平移动一边通过电磁体间的钢板的振动进行抑制控制的装置。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通过电磁体间的钢板的姿势为铅直的情况,但本发明的钢板还能够以铅直以外的姿势,例如水平姿势、倾斜姿势中的任一种姿势在电磁体间通过。
另外,各部的具体结构也并不限定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第二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磁减振装置;2:电磁体对;2A、2B:电磁体;4:控制部;41:边缘位置计算单元;42:电流量控制单元;Sa:钢板;10:电磁减振装置;20:电磁体对;20A、20B:电磁体;40:控制部;401: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402:电流量控制单元;Sb:钢板。

Claims (9)

1.一种电磁减振装置,在向规定方向移动的钢板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电磁体对,各电磁体对是在上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置地配置的电磁体的组,通过对流过各电磁体的电流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来对在各上述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移动的钢板的振动进行抑制,
该电磁减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具备:
边缘位置计算单元,其根据所输入的上述钢板的宽度尺寸以及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该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来运算求出该钢板的边缘位置;以及
电流量控制单元,其根据由该边缘位置计算单元求出的钢板的边缘位置来分别控制流向上述电磁体的电流量;
其中,在所输入的上述钢板的宽度尺寸为W、且所输入的上述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为α的情况下,上述边缘位置计算单元将上述钢板的边缘位置求出为(W/2)±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流量控制单元输出将各电磁体设为励磁状态或者无励磁状态的电流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流量控制单元输出以下的电流控制信号,该电流控制信号将上述各电磁体中的比由上述边缘位置计算单元求出的钢板的边缘位置更靠近钢板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电磁体设为励磁状态,将除此以外的电磁体设为无励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流量控制单元确定电磁体之间存在由上述边缘位置计算单元求出的钢板的边缘位置的电磁体对,对于所确定的该电磁体对,在判断为上述边缘位置比以构成该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的宽度方向中央为中心而设定的规定范围更靠近配置了上述多个电磁体对的电磁体对区域的宽度方向边缘侧的情况下,输出将构成所确定的上述电磁体对的电磁体设为励磁状态的电流控制信号,在判断为上述边缘位置比上述规定范围更靠近上述电磁体对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情况下,输出将构成所确定的上述电磁体对的电磁体设为无励磁状态的电流控制信号。
5.一种电磁减振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中,该电磁减振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边缘位置计算步骤,根据所输入的上述钢板的宽度尺寸以及实时或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该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来运算求出该钢板的边缘位置;以及
电流量控制步骤,根据通过该边缘位置计算步骤求出的钢板的边缘位置来分别控制流过上述电磁体的电流量;
其中,在所输入的上述钢板的宽度尺寸为W、且所输入的上述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为α的情况下,在上述边缘位置计算步骤中将上述钢板的边缘位置求出为(W/2)±α。
6.一种电磁减振装置,在向规定方向移动的钢板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电磁体对,各电磁体对是在上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置地配置的电磁体的组,通过对流过各电磁体的电流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来对在各上述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以向这些电磁体的相对置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移动的钢板的振动进行抑制,
该电磁减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具备:
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其根据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该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来计算钢板在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的校正目标位置以形成期望的弯曲形状;以及
电流量控制单元,其分别控制流过构成上述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的电流量,以使向宽度方向位移的钢板移动到由上述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求出的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
以将钢板在邻接的上述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彼此连结的直线来近似上述钢板在宽度方向上位移前的时刻的期望弯曲形状,上述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针对每个上述电磁体对,利用钢板在要求出上述钢板的校正目标位置的对象的电磁体对以及与该电磁体对邻接的电磁体对处的各期望目标位置、上述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邻接的电磁体对间的距离,来计算钢板的校正目标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利用第一相对比与第二相对比相等来求出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各校正目标位置,其中,该第一相对比为以下比,分别求出钢板在要求出上述钢板的校正目标位置的对象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的坐标以及钢板在与该电磁体对邻接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的坐标,计算这些坐标的差,并且计算钢板在要求出校正目标位置的对象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与钢板在与该电磁体对邻接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之差,第一相对比为这两个作为计算结果的差的比,
该第二相对比为以下比,邻接的电磁体对间的分离距离与从该分离距离中减去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而计算出的值的比。
8.一种电磁减振装置,在向规定方向移动的钢板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电磁体对,各电磁体对是在上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置地配置的电磁体的组,通过对流过各电磁体的电流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来对在各上述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以向这些电磁体的相对置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移动的钢板的振动进行抑制,
该电磁减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具备:
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其根据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该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来计算钢板在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的校正目标位置以形成期望的弯曲形状;以及
电流量控制单元,其分别控制流过构成上述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的电流量,以使向宽度方向位移的钢板移动到由上述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求出的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
上述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单元利用第一相对比与第二相对比相等来求出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各校正目标位置,其中,该第一相对比为以下比,分别求出钢板在要求出上述钢板的校正目标位置的对象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的坐标以及钢板在与该电磁体对邻接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的坐标,计算这些坐标的差,并且计算钢板在要求出校正目标位置的对象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与钢板在与该电磁体对邻接的电磁体对处的期望目标位置之差,第一相对比为这两个作为计算结果的差的比,
该第二相对比为以下比,邻接的电磁体对间的分离距离与从该分离距离中减去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而计算出的值的比。
9.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6~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的电磁减振控制方法,该电磁减振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步骤,根据实时或者每隔规定时间输入的该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量,来计算钢板在构成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之间的校正目标位置以形成期望的弯曲形状;以及
电流量控制步骤,分别控制流过构成上述各电磁体对的电磁体的电流量,以使向宽度方向位移的钢板移动到通过上述钢板校正目标位置计算步骤求出的钢板在各电磁体对处的校正目标位置。
CN201180014828.7A 2010-03-19 2011-03-16 电磁减振装置、电磁减振控制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35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4842A JP5636708B2 (ja) 2010-03-19 2010-03-19 電磁制振装置、電磁制振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0-064842 2010-03-19
JP2010-064841 2010-03-19
JP2010064841 2010-03-19
PCT/JP2011/056165 WO2011115153A1 (ja) 2010-03-19 2011-03-16 電磁制振装置、電磁制振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3544A CN102803544A (zh) 2012-11-28
CN102803544B true CN102803544B (zh) 2015-04-01

Family

ID=44649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482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3544B (zh) 2010-03-19 2011-03-16 电磁减振装置、电磁减振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80232B2 (zh)
KR (1) KR101774073B1 (zh)
CN (1) CN102803544B (zh)
BR (1) BR112012023619A2 (zh)
HK (1) HK1173473A1 (zh)
TW (1) TWI548776B (zh)
WO (1) WO20111151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2023619A2 (pt) * 2010-03-19 2016-08-02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dispositivo de eliminação de vibração eletromagnética e programa de controle de eliminação de vibração eletromagnética
WO2012133362A1 (ja) 2011-03-30 2012-10-04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電磁制振装置、電磁制振制御プログラム
ITMI20121533A1 (it) * 2012-09-14 2014-03-15 Danieli Off Mecc Stabilizzatore elettromagnetico
JP6065921B2 (ja) * 2013-07-22 2017-01-2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鋼板の製造方法
CN110582242B (zh) 2017-05-03 2023-03-10 美敦力瓦斯科尔勒公司 组织移除导管
US11690645B2 (en) 2017-05-03 2023-07-04 Medtronic Vascular, Inc. Tissue-removing catheter
DE102017109559B3 (de) * 2017-05-04 2018-07-26 Fontaine Engineering Und Maschinen Gmbh Vorrichtung zum Behandeln eines Metallbandes
US11819236B2 (en) 2019-05-17 2023-11-21 Medtronic Vascular, Inc. Tissue-removing catheter
EP3910089A1 (fr) * 2020-05-12 2021-11-17 Clecim Sas Installation de revêtement de produit métallique en défilem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448A (zh) * 1999-05-26 2000-12-06 神钢电机株式会社 钢板的减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5404B2 (ja) * 1994-03-23 2000-03-27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非接触ストリップ矯正装置および矯正方法
JPH08197139A (ja) * 1995-01-23 1996-08-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鋼板形状制御装置
JPH1053849A (ja) * 1996-08-12 1998-02-24 Nisshin Steel Co Ltd 溶融めっき鋼帯の蛇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162312A (ja) * 1999-12-07 2001-06-19 Kawasaki Steel Corp 熱延鋼帯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2317259A (ja) * 2001-04-17 2002-10-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ストリップの形状矯正・制振装置
JP2002317256A (ja) * 2001-04-18 2002-10-31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水素吸蔵合金の製造方法
JP3901969B2 (ja) * 2001-08-29 2007-04-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鋼板の制振装置
US8062711B2 (en) * 2005-03-24 2011-11-22 Abb Research Ltd.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stabilizing a steel sheet
SE531120C2 (sv) * 2007-09-25 2008-12-23 Abb Research Ltd En anordning och ett förfarande för stabilisering och visuell övervakning av ett långsträckt metalliskt band
JP2009179834A (ja) 2008-01-30 2009-08-13 Mitsubishi-Hitachi Metals Machinery Inc 帯板の形状矯正・制振方法及び溶融金属めっき鋼板の製造方法
CN102224271A (zh) * 2008-11-21 2011-10-19 昕芙旎雅有限公司 电磁减振装置
BR112012023619A2 (pt) * 2010-03-19 2016-08-02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dispositivo de eliminação de vibração eletromagnética e programa de controle de eliminação de vibração eletromagnética
KR101322066B1 (ko) * 2010-12-10 2013-10-28 주식회사 포스코 강판 제진장치
IT1405694B1 (it) * 2011-02-22 2014-01-24 Danieli Off Mecc Dispositivo elettromagnetico per stabilizzare e ridurre la deformazione di un nastro in materiale ferromagnetico e relativo processo
WO2012133362A1 (ja) * 2011-03-30 2012-10-04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電磁制振装置、電磁制振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448A (zh) * 1999-05-26 2000-12-06 神钢电机株式会社 钢板的减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10397A1 (en) 2013-01-10
CN102803544A (zh) 2012-11-28
WO2011115153A1 (ja) 2011-09-22
HK1173473A1 (zh) 2013-05-16
KR101774073B1 (ko) 2017-09-01
KR20130049770A (ko) 2013-05-14
TW201217576A (en) 2012-05-01
US9080232B2 (en) 2015-07-14
TWI548776B (zh) 2016-09-11
BR112012023619A2 (pt) 201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3544B (zh) 电磁减振装置、电磁减振控制程序
CN103492604B (zh) 电磁减振装置、电磁减振控制方法
EP1784520B2 (en) A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stabilizing a metallic object
US8115349B2 (en) Magnetic levitation system
CN113169656B (zh) 用于驱动设备的动子的路径规划的设备和方法
KR20160056561A (ko) 자율주행차량의 장애물 회피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0535945A5 (zh)
MX2013006346A (es) Aparato estabilizador de banda de acero.
CN102224271A (zh) 电磁减振装置
CN107662206B (zh) 机器人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2421542B (zh) 用于悬浮金属条的振动阻尼和形状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Liu et al. Application of tuned-mass system on railway catenary to improve dynamic performance
JPH11100651A (ja) 連続溶融金属めっき装置
KR101075159B1 (ko) 대입열 횡향 용접을 위한 위빙 제어방법 및 자동용접 장치
WO2018092196A1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および基準位置の決定方法
JP2011214146A (ja) 電磁制振装置、電磁制振制御プログラム
JPH05245521A (ja) 鋼板の制振方法及び装置
CN103649358A (zh) 钢板稳定化装置
JP2011195905A (ja) 電磁制振装置、電磁制振制御プログラム
NAKASUGA et al. Noncontact guide system for traveling continuous thin steel plate: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on control performance by positioning control in edge direction
JPH05245523A (ja) 鋼板の制振装置
JP2006247671A (ja) 鋼板の形状矯正装置および形状矯正方法
Seidler et al. Sensors for waveform control in a Lorentz force based actuator system for turbulence research
JP4450662B2 (ja) 鋼板の制振装置
JPS62279085A (ja) 自動溶接機におけるトーチの位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34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34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