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9092A - 利用液体显影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液体显影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9092A
CN102799092A CN2012101568516A CN201210156851A CN102799092A CN 102799092 A CN102799092 A CN 102799092A CN 2012101568516 A CN2012101568516 A CN 2012101568516A CN 201210156851 A CN201210156851 A CN 201210156851A CN 102799092 A CN102799092 A CN 1027990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riction
thin slice
slice body
liquid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68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9092B (zh
Inventor
上田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799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9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9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90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1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liquid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Wet Develop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Liquid Develop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输送构件,朝向第一方向输送薄片体;以及图像形成部,利用液体显影剂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其中,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将第一图像转印到所述薄片体上的第一转印单元、以及在所述第一图像被转印后将第二图像转印到所述薄片体上的第二转印单元,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具有摩擦所述薄片体上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摩擦单元,所述第二转印单元具有摩擦所述薄片体上的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摩擦单元。由此,能够抑制图像从薄片体上剥离。

Description

利用液体显影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液体显影剂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公知的有利用液体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一般具有将图像定影到薄片体上的定影装置。定影装置为了使转印到薄片体上的液体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成分熔融,需要产生比较高的热量。
如果液体显影剂具有让其成分(载体溶液)渗入薄片体内从而使分散有颜料的高分子化合物析出到薄片体表面上的特性,则使用这种液体显影剂的定影装置不需产生热量。可是,本发明人发现使用具有这种特性的液体显影剂来形成的图像,容易从薄片体上剥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图像从薄片体上剥离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输送构件,朝第一方向输送薄片体;以及图像形成部,利用液体显影剂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其中,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将第一图像转印至所述薄片体的第一转印单元、以及在所述第一转印单元之后将第二图像转印至所述薄片体的第二转印单元,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具有摩擦所述薄片体上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摩擦单元,所述第二转印单元具有摩擦所述薄片体上的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摩擦单元。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利用液体显影剂的转印工序的原理的简图。
图1B是表示利用液体显影剂的转印工序的原理的简图。
图1C是表示利用液体显影剂的转印工序的原理的简图。
图2A是表示图1A~图1C所示的转印工序后的定影工序的原理的简图。
图2B是表示图1A~图1C所示的转印工序后的定影工序的原理的简图。
图3是简要表示摩擦时间和定影率的关系的图。
图4是简要表示对各种无纺布材料进行筛选试验的结果的图。
图5是作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的彩色打印机的简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彩色打印机中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简图。
图7是用于使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摩擦辊驱动的驱动机构的简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摩擦辊的简图。
图9是图7所示的摩擦辊的简图。
图10是图5所示的彩色打印机中的摩擦辊的简图。
图11是作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的彩色打印机的简图。
图12是作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的彩色打印机的简图。
图13是作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的彩色打印机的简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彩色打印机中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下面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和“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仅仅是为了说明清楚,并不限定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
(第一实施方式)
<定影原理>
图1A~图1C是简要说明利用液体显影剂的图像转印工序的图。转印工序按照图1A~图1C的顺序进行。下面,参照图1A~图1C对向薄片体的图像转印工序以及转印后的图像进行说明。
图1A表示液体显影剂的液层L的简要剖面,该液体显影剂形成从像载体100向薄片体S转印的图像。像载体100例如可以是利用液体显影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所具备的转印辊。像载体100将形成图像的液体显影剂的液层L输送到对薄片体S进行转印的转印位置。
在转印位置,薄片体S接触像载体100上的液层L。形成图像的液体显影剂的液层L包括载体液C、用于使图像呈现颜色的着色颗粒P及在载体液C中溶解或溶胀的高分子化合物R。分散在载体液C中的着色颗粒P因静电吸引到薄片体S上。由此,着色颗粒P附着到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其中,着色颗粒P向薄片体S的吸引例如由横穿薄片体S的电场来实现。
图1B简要表示渗入薄片体S的载体液C。运动粘度较低的载体液C渗入薄片体S,在薄片体S的表层形成渗入层PL。伴随载体液C渗入薄片体S,高分子化合物R在液体显影剂的液层L中的浓度增大。
如图1C所示,如果载体液C进一步渗入薄片体S中,则液层L中的高分子化合物R析出。如上所述,着色颗粒P对薄片体S的静电性附着发生在高分子化合物R析出之前。因此,析出到薄片体S表面上的高分子化合物R层叠于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的着色颗粒P层上,从而形成覆盖膜层。
图2A和图2B是简要说明在转印工序后进行的定影工序的图。图2A简要表示定影工序。图2B是定影工序后的薄片体S的简要剖视图。参照图1A~图2B对定影工序的原理进行说明。
转印工序后,载体液C大体浸透薄片体S,在薄片体S上形成含有高分子化合物R和着色颗粒P的图像层I。在转印工序中,除了将液层L(图像)从像载体100转印到薄片体S时的压力和电场以外,其他物理力几乎不被施加到图像层I上。因此,在定影工序前,图像层I和薄片体S之间的物理结合比较弱,如果进行后面叙述的利用胶带的剥离试验,则图像层I会产生严重的剥离。
图2A中表示摩擦板200。摩擦板200例如包括大体为长方体形的基板210以及覆盖基板210表面的无纺布220。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聚丙烯无纺布作为无纺布220。此外,也可代之以采用动摩擦系数为0.10的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制的无纺布(以下称为PTFE毛毡A)、动摩擦系数为0.13的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制的无纺布(以下称为PTFE毛毡B)、聚酯毛毡(polyester fel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制的毛毡(以下称为PET毛毡)、聚酰胺毛毡(polyamidefelt)或羊毛毛毡,来作为无纺布220。
摩擦板200被放置在形成于薄片体S的图像层I上,并沿薄片体S的上表面在图像层I上移动。其结果,如图2B所示,图像层I的成分(着色颗粒P和/或高分子化合物R)的一部分进入薄片体S的表层内(锚固效果,anchor effect)。由此,增强图像层I与薄片体S的物理结合。
如上所述,图像层I的上表面被高分子化合物R覆盖。因此,用于使图像呈现颜色的着色颗粒P受到高分子化合物R的切实保护,以免受摩擦板200的摩擦动作的影响。由此,可以切实地抑制因摩擦板200的摩擦造成的图像损伤。
<试验例>
图3是简要表示摩擦板200在图像层I上摩擦移动的期间(摩擦时间)与图像层I的定影率的关系的图。下面,参照图2A~图3来说明摩擦时间和定影率的关系。
图3的横轴所示的摩擦时间表示图像层I中的规定区域接触往复移动的摩擦板200的时间。
图3的纵轴所示的定影率FR用以下所示的数式计算。其中,D0表示将粘贴在图像层I上的胶带剥离前的图像浓度,D1表示将粘贴在图像层I上的胶带剥离后的图像浓度。
[数式1]
FR ( % ) = D 1 D 0 × 100
在定影率FR的评价中所使用的胶带是住友3M株式会社制造的修补胶带(mending tape)。修补胶带通过专用工具粘贴到图像层I上。因此,试样的图像层I与修补胶带之间的粘贴强度,在图3中表示的数据点之间大体保持固定。此外,使用专用的工具,以大体固定的剥离角度和大体固定的剥离速度,将粘贴在试样的图像层I上的修补胶带从图像层I剥离。
试样的图像浓度用Sakata Inx Eng.Co.,Ltd.制造的分光光度计Spectro Eye来测量。
由图3可知,当对图像层I的摩擦持续1秒以上时,图像层I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定影率FR;此外,在摩擦时间不到1秒钟的期间,图像层I的定影率FR急剧增加。优选的是,为了能够抑制在图像层I的表面产生损伤,切实地设定摩擦板200的重量。
图4是简要表示各种无纺布220与定影率FR的关系的图。下面,参照图2A~图4来说明无纺布220的种类与定影率FR的关系。
图4的横轴表示无纺布220的种类。在本试验中分别使用了PTFE毛毡A、PTFE毛毡B、聚丙烯无纺布、聚酯毛毡、PET毛毡、聚酰胺毛毡和羊毛毛毡。
图4中左侧的纵轴表示所述的定影率FR。定影率FR用图4的柱形图表示。此外,在本试验中使用的上述各种无纺布220在摩擦时间大于1秒时,都达到了比较高的定影率FR。因此,为了筛选比较好的无纺布220,图4所示的定影率FR是在0.625秒的摩擦时间下进行计算得到的。
图4中右侧的纵轴表示各种无纺布220的动摩擦系数,该动摩擦系数在图4中用点“◆”来示出。从减少对薄片体S的输送的影响以及减少图像层I的损伤方面出发,低的动摩擦系数是有利的。
如图4所示,PTFE毛毡A的动摩擦系数最低,而且达到最高的定影率FR。由此可知,在被测试的各种无纺布220中,PTFE毛毡A最好。此外,也可以使用图4中没有表示的无纺布材料来作为无纺布220。优选的是,使用动摩擦系数为0.50以下的无纺布材料作为无纺布220。动摩擦系数为0.50以下的无纺布材料可切实地抑制对薄片体S的输送带来的影响及对图像层I的损伤。
<图像形成装置>
参照图1~图4说明的定影原理,可适当地应用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以及能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的其他装置中的定影工序。
图5是作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的彩色打印机的简图。下面,参照图5对彩色打印机进行说明。
彩色打印机300具有壳体310、以及与壳体310相邻配置的供纸装置320,所述壳体310中容纳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彩色打印机300还包括容纳在壳体310中的盒321~323。供纸装置320及盒321~323分别贮备薄片体。使用者可通过操作电连接于彩色打印机300的个人电脑(图中未示出)或彩色打印机300的操作面板(图中未示出),将供纸装置320及盒321~323中的任一个选择为供纸源。在以下说明中,将供纸装置320选择为供纸源。此外,供纸装置320及盒321~323的结构可以采用能够贮备并输送薄片体的现有装置。
壳体310包括:邻接于供纸装置320的右壁311;与右壁311相反一侧的左壁312;在右壁311和左壁312之间形成壳体310的上表面的顶壁313;以及与顶壁313相反一侧的底壁314。彩色打印机300还包括:配置于右壁311附近的对准辊对331;配置于左壁312附近的第一排出辊对332;以及配置于对准辊对331与第一排出辊对332之间的输送装置330。供纸装置320向对准辊对331输送薄片体。之后,对准辊对331向输送装置330输送薄片体。
输送装置330包括:配置于对准辊对331附近的右辊333;配置于第一排出辊对332附近的左辊334;以及在右辊333和左辊334之间延伸的输送带335(环形带)。右辊333和左辊334以使输送带335的上表面向左移动的方式转动。从对准辊对331输送来的薄片体在移动到输送带335的上表面后,被输送到第一排出辊对332。此时,对由输送带335输送的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到达第一排出辊对332的薄片体从左壁312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330是输送构件的例子。此外,向左方的薄片体输送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例子。
顶壁313具有用于载置图像形成后的薄片体的倾斜面315。彩色打印机300还包括:用于向倾斜面315排出薄片体的第二排出辊对336;以及沿着从输送装置330的出口部向第二排出辊对336的路径配置的输送辊对337。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电连接于彩色打印机300的个人电脑(图中未示出)或彩色打印机300的操作面板(图中未示出),将第一排出辊对332或第二排出辊对336指定为排出装置。因此,在输送装置330上接受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通过第一排出辊对332或第二排出辊对336从壳体310排出。
彩色打印机300还包括图像形成部340,该图像形成部340利用液体显影剂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340包括:形成品红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41M;形成青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41C;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41Y;以及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41Bk。输送装置330上方的图像形成单元341M、341C、341Y及341Bk沿着从右辊333向左辊334的方向排列。因此,品红色图像、青色图像、黄色图像和黑色图像依次被形成到薄片体上。品红色图像、青色图像、黄色图像和黑色图像在薄片体上相互重叠,从而在薄片体上形成全彩色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品红色图像、青色图像和黄色图像中的任一个图像为第一图像的例子;并且,在形成作为第一图像的例子的图像后被形成在薄片体上的图像为第二图像的例子。例如,当品红色图像为第一图像的例子时,青色图像、黄色图像和黑色图像中的任一个图像为第二图像的例子。
图6是图像形成单元的简图。下面,参照图6对图像形成单元进行说明。
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341代表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341M、341C、341Y及341Bk中的任一个图像形成单元。因此,对于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341的说明可分别适用于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341M、341C、341Y及341Bk。
图像形成单元341包括感光鼓342、使感光鼓342的圆周面均匀带电的第一带电器343、以及向感光鼓342的圆周面照射激光的曝光装置344。如果使用者利用个人电脑(图中未表示)输出图像数据,则曝光装置344根据该图像数据让激光在由第一带电器343带电的感光鼓342的圆周面上进行扫描。其结果,在感光鼓342的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图像形成单元341还包括对感光鼓342的圆周面涂布液体显影剂的显影装置350。该显影装置350具有:贮蓄部351,用于贮蓄液体显影剂;汲取辊352,部分进入贮蓄部351内的液体显影剂中;以及供给辊353,设置在汲取辊352的上方。汲取辊352在液体显影剂中转动,从而汲取贮蓄部351中的液体显影剂。液体显影剂移动到汲取辊352上,并朝向供给辊353。然后,液体显影剂移动到与汲取辊352相邻的供给辊353的圆周面上。
显影装置350还包括:刮板(doctor blade)354,其具有与供给辊353的圆周面相邻的端部;以及显影辊355,设置在感光鼓342和供给辊353之间。刮板354将供给辊353圆周面上的液体显影剂的层厚调整为大致固定。之后,液体显影剂移动到显影辊355的圆周面上。因此,大致固定量的液体显影剂被供给到显影辊355。
显影装置350还具有第二带电器356。第二带电器356使液体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以便让液体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切实地移动到感光鼓342上。然后,伴随着显影辊355的转动,液体显影剂朝向感光鼓342,移动到感光鼓342上。其结果,感光鼓342的圆周面上形成图像。本实施方式中,感光鼓342的圆周面是形成面的例子。此外,感光鼓342是图像形成构件的例子。
显影装置350还具有清洁辊357和清洁刮板358。在对感光鼓342涂布液体显影剂后,清洁辊357和清洁刮板358除去残留在显影辊355上的液体显影剂。
图像形成单元341还包括转印单元360,用于对输送带335上的薄片体转印图像。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将作为第一图像的例子的图像转印到薄片体上的转印单元360是第一转印单元的例子;用于将作为第二图像的例子的图像转印到薄片体上的转印单元360是第二转印单元的例子。
转印单元360具有:设置在输送带335和感光鼓342之间的中间转印辊361;以及设置在中间转印辊361的下方的支撑辊362。支撑辊362与中间转印辊361一起夹持输送带335。
伴随着感光鼓342的转动,形成在感光鼓342的圆周面上的图像朝向中间转印辊361。之后,图像移动到中间转印辊361的圆周面上。在位于输送带335上的薄片体经过中间转印辊361和支撑辊362之间时,中间转印辊361上的图像移动到薄片体上。如此,中间转印辊361能够将图像从感光鼓342移交给输送带335上。中间转印辊361对应于参照图1A~图1C说明的像载体100。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转印辊361是中转构件的例子。
转印单元360还包括摩擦单元365,其用于摩擦移动到薄片体上的图像。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第一图像的例子的图像进行摩擦的摩擦单元365是第一摩擦单元的例子;对作为第二图像的例子的图像进行摩擦的摩擦单元365是第二摩擦单元的例子。
摩擦单元365包括:摩擦薄片体上的图像的摩擦辊(rubbing roller)366;以及设置在该摩擦辊366的下方的保持辊367。保持辊367在摩擦辊366摩擦图像的期间,将输送带335和位于输送带335上的薄片体保持稳定。摩擦辊366的圆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无纺布覆盖,该无纺布例如为参照图4说明的各种无纺布中的至少一种无纺布。此外,也可代之以将用于摩擦薄片体上的图像的刷(brush)设置在摩擦辊366的圆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摩擦辊366对应于参照图1A~图1C说明的摩擦板200。摩擦辊366的圆周面按照上述的定影原理摩擦薄片体上的图像,据此使图像切实地定影到薄片体上。本实施方式中,摩擦辊366是摩擦构件的例子。其中,作为第一摩擦单元的例子的摩擦单元365所具有的摩擦辊366是第一摩擦构件的例子;作为第二摩擦单元的例子的摩擦单元365所具有的摩擦辊366是第二摩擦构件的例子。对于摩擦单元365的工作,将在后面叙述。
图像形成单元341还包括:去电器345,对于向中间转印辊361转印图像后的感光鼓342的圆周面进行去电处理;以及清洁装置346,除去残留在去电处理后的感光鼓342的圆周面上的液体显影剂。清洁装置346包括清洁辊347和清洁刮板348。清洁辊347和清洁刮板348切实地除去残留在感光鼓342的圆周面上的液体显影剂。
图7是用于驱动摩擦辊366的驱动机构的简图。下面,参照图6和图7进一步说明摩擦辊366的驱动。
图像形成单元341还包括用于驱动摩擦辊366的驱动机构390。驱动机构390包括:驱动电动机391,产生用于转动摩擦辊366的驱动力;第一齿轮392,用于传递驱动电动机391的驱动力;以及第二齿轮393,安装在摩擦辊366的轴颈369上。驱动力从安装在驱动电动机391的转动轴上的第一齿轮392传递到与第一齿轮392啮合的第二齿轮393。其结果,摩擦辊366转动。通过设定驱动电动机391的转数,可适当地调整摩擦辊366的转数。
图8简要示意对薄片体S上的图像进行摩擦的摩擦辊366。参照图6~图8,对摩擦辊366的工作进行说明。
当摩擦辊366抵接于输送带335上的薄片体S时,摩擦辊366的圆周面上形成与薄片体S上的图像相接触的平坦的接触面359,在此,平坦的接触面359是指只要大致平坦即可,并不要求接触面一定要达到完全平坦。在输送带335以第一速度V1输送薄片体S的期间,摩擦辊366以使其接触面359用第二速度V2向左移动的方式进行转动。第二速度V2可以被设定为低于第一速度V1,也可代之以被设定为高于第一速度V1。其中,可通过驱动电动机391的转速的调整来设定第二速度V2。在第二速度V2不同于第一速度V1的情况下,按照摩擦辊366和薄片体S之间的相对速度,能够切实地摩擦薄片体S上的图像。
图9简要表示对薄片体S上的图像进行摩擦的摩擦辊366。参照图6、图7及图9,对摩擦辊366的其他工作进行说明。
驱动电动机391也可以通过让接触面359向与薄片体S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转动摩擦辊366。图9所示的接触面359向右方移动。其结果,可切实地摩擦薄片体S上图像。在接触面359的移动方向不同于薄片体S的移动方向的情况下,可将第二速度V2设定为任意的值。本实施方式中,图9所示的接触面359的移动方向(右方)为第二方向的例子。
图10简要表示对薄片体S上的图像进行摩擦的摩擦辊366。参照图5~图7及图10,对摩擦辊366的其他工作进行说明。
图10表示图像形成单元341M的摩擦辊366M及图像形成单元341C的摩擦辊366C。摩擦辊366M及366C都可以由参照图7说明的驱动机构390转动。
摩擦辊366M的圆周面及摩擦辊366C的圆周面上,分别形成接触面359M和359C。接触面359M和359C可以用高于薄片体S的移动速度(第一速度V1)的速度向右方移动。在图10中,以向量VM表示接触面359M的移动速度,以向量VC表示接触面359C的移动速度。
接触面359C不仅摩擦薄片体S上的青色图像,还摩擦此前形成的品红色图像。即,接触面359C摩擦较多量的液体显影剂。如图10所示,接触面359C的移动速度VC被设定为高于接触面359M的移动速度VM。其结果,接触面359C能够充分地摩擦由增加的液体显影剂所形成的图像。
图5除了表示所述摩擦辊366M和366C之外,还表示图像形成单元341Y的摩擦辊366Y和图像形成单元341Bk的摩擦辊366Bk。在摩擦辊366M、366C、366Y和366Bk的直径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参照图7说明的驱动机构390也可以将摩擦辊366Y的转数设定为高于摩擦辊366C的转数,将摩擦辊366Bk的转数设定为高于摩擦辊366Y的转数。其结果,按照薄片体S上的液体显影剂的增加,使摩擦量相应地增大。由此,图像切实地被定影到薄片体S上。
即使接触面359M、359C的移动方向不同于薄片体S的移动方向,也能够同样适用参照图10说明的原理。在配置于下游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摩擦辊对薄片体的相对速度被设定为高于上游侧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摩擦辊对薄片体的相对速度的情况下,能够基于参照图10说明的原理,切实地实现图像的定影。
<液体显影剂>
如上所述,液体显影剂含有电绝缘性的载体液C和分散在载体液C中的着色颗粒P。此外,液体显影剂还含有高分子化合物R。优选的是,在测量温度为25℃时,液体显影剂的粘度为30mPa·s~400mPa·s。更优选的是,液体显影剂的粘度(测量温度为25℃)为40mPa·s~300mPa·s。进一步优选的是,液体显影剂的粘度(测量温度为25℃)为50mPa·s~250mPa·s。
<载体液>
起到液体载体作用的电绝缘性的载体液C可以提高液体显影剂的电绝缘性。作为电绝缘性的载体液C,例如优选的是25℃时的体积电阻率为1012Ω·cm以上(换句话说,电导率为1.0pS/cm以下)的电绝缘性有机溶剂。更优选的是,电绝缘性的载体液C在具有该物性的基础上,还能够溶解后述的高分子化合物R(即,高分子化合物R的溶解度相对高)。
此外,为了使液体显影剂整体的粘度(测量温度为25℃)为30mPa·s~400mPa·s,适当地调整并选择载体液C的粘度、种类及配入量。由于液体显影剂的粘度也受到作为载体液C被使用的有机溶剂与后述的高分子化合物R的组合的影响,因此要按照所希望的液体显影剂的粘度和所选择的高分子化合物R的种类,来适当决定有机溶剂的种类和配入量。
这种电绝缘性的有机溶剂例如是在常温下为液体的脂肪族烃类和植物油。
优选的是,脂肪族烃类例如为:液态的正石蜡系烃(normal paraffinichydrocarbon)、异石蜡系烃(iso paraffinic hydrocarbon)、卤代脂肪族烃、具有支链的脂肪族烃、或它们的混合物。更具体地说,例如可以采用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壬烷、癸烷、十二烷、十六烷、十七烷、环己烷、四氯乙烯或三氯乙烷等作为脂肪族烃类。从应对环境问题(VOC对策)的观点考虑,优选的是不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或挥发性相对低的有机溶剂(例如沸点在200℃以上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优选使用碳原子数为16以上的液体石蜡等。
此外,优选的是植物油例如为:妥尔油脂肪酸(主要成分:油酸、亚油酸)、以植物油为原料的脂肪酸酯、大豆油、红花油、蓖麻子油、亚麻子油及桐油等。其中,优选使用妥尔油脂肪酸。
例如可采用以下油作为载体液C,即:松村石油研究所制造的液体石蜡“Moresco White P-55”、“Moresco White P-40”、“Moresco WhiteP-70”及“Moresco White P-200”;哈利玛化成株式会社制造的妥尔油脂肪酸“Hartall FA-1”、“Hartall FA-1P”及“Hartall FA-3”;金田株式会社制造的植物油基溶剂“Vege-Sol MT”、“Vege-Sol CM”、“Vege-SolMB”、“Vege-Sol PR”及植物油“桐油”;埃克森美孚公司制造的“IsoparG”、“Isopar H”、“Isopar K”、“Isopar L”、“Isopar M”及“IsoparV”;科斯莫石油公司制造的液体石蜡“Cosmo White P-60”、“CosmoWhite P-70”及“Cosmo White P-120”;日清奥利友公司(The NisshinOilliO Group,Ltd.)制造的植物油“精制大豆油S”、“亚麻子油”及“红花油”;伊藤制油株式会社制造的植物油“蓖麻子油LAV”及“蓖麻子油工”。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高分子化合物R在载体液C中可以溶解,就可以仅使用高分子化合物R的溶解度相对高的载体液(高分子化合物R的良溶剂)来作为载体液C,也可混合使用高分子化合物R的溶解度相对高的载体液和高分子化合物R的溶解度相对低的载体液(高分子化合物R的不良溶剂)来作为载体液C。此外,根据载体液C的种类,适当地调整载体液C整体的电导率(液体显影剂的电导率),使得载体液C整体的电导率(液体显影剂的电导率)不会变得过高。例如,妥尔油脂肪酸这样的植物性油与液体石蜡这样的脂肪族烃相比,通常电导率高。因此,为了使高分子化合物R很好地溶解到载体液C中,当载体液C含有所述植物油时,比较慎重地调整电导率为宜。
所述油类的含量多的载体液C,在高分子化合物R的溶解度方面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在电导率方面是不利的。所述油类的含量少的载体液C,在电导率方面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在高分子化合物R的溶解度方面是不利的。
载体液C中的所述油类的含量与液体显影剂中所含有的高分子化合物R的种类和含量有关。较好的油类含量例如为2质量%~80质量%,更优选的是5质量%~60质量%。如果油类含量小于2质量%,则难以使高分子化合物R很好地溶解到载体液C中。此外,如果油类含量大于80质量%,则载体液C整体的电导率以至液体显影剂的电导率会变得过高。液体显影剂的电导率过高会引起图像浓度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显影剂的电导率例如优选的是200pS/cm以下。因此,优选的是,将高分子化合物R溶解到妥尔油脂肪酸这样的所述油类中,并对由此得到的溶液(下面称为“树脂溶液”)中混合高电阻的脂肪族烃,从而将载体液C整体的电导率(液体显影剂的电导率)调整为例如200pS/cm以下。
<着色颗粒>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颜料本身作为着色颗粒P。含有颜料本身的液体显影剂能够实现参照图1A~图10说明的非加热方式的定影工序。因此,几乎不消耗热能或光能,就可以使作为着色颗粒P的颜料定影到薄片体上。此外,所述图像形成单元341M中使用的着色颗粒P的色调为品红色。所述图像形成单元341C中使用的着色颗粒P的色调为青色。所述图像形成单元341Y中使用的着色颗粒P的色调为黄色。所述图像形成单元341Bk中使用的着色颗粒P的色调为黑色。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作为第一图像的例子的图像时使用的着色颗粒P是第一着色颗粒的例子;形成作为第二图像的例子的图像时使用的着色颗粒P是第二着色颗粒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不特别限定地使用以往公知的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来作为颜料。
黑色颜料例如可以为:碳黑、油炉黑(oil furnace black)、槽法碳黑(channel black)、灯黑(lamp black)、乙炔碳黑、苯胺黑等吖嗪(azine)类色素;金属盐偶氮色素;金属氧化物;以及复合金属氧化物。黄色颜料例如可以为:镉黄、无机坚牢黄(mineral fast yellow)、钛镍黄、锑黄(naples yellow)、纳夫妥黄S、汉撒黄G、汉撒黄10G、联苯胺黄GR、喹啉黄色淀、永固黄NCG以及酒石黄色淀(lake tartrazine)。橙色颜料例如可以为:钼橙、永久橙GTR、吡唑啉酮橙、耐硫化橙(vulcan orange)、阴丹士林亮橙RK、联苯胺橙G以及阴丹士林亮橙GK。红色颜料例如可以为:氧化铁红(red iron oxide)、镉红、永固红4R、立索尔红、吡唑啉酮红、华琼红(watching red)钙盐、色淀红(lake red)D、亮胭脂红(brilliant carmine)6B、曙红色淀(eosine lake)、若丹明色淀B、茜素红色淀(alizalin lake)以及亮胭脂红3B。紫色颜料例如可以为:固紫(fastviolet)B以及甲基紫色淀。青色颜料例如可以为:C.I.颜料蓝15:3、钴蓝、碱性蓝、维多利亚蓝色淀、酞菁蓝、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部分氯化物、坚牢天蓝以及阴丹士林蓝BC。绿色颜料例如可以为:铬绿、氧化铬、颜料绿B以及孔雀绿色淀(malachite green lake)。
液体显影剂中的颜料的含量优选的是1质量%~30质量%。更优选的是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5质量%以上。此外,更优选的是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10质量%以下。
液体显影剂中的颜料的平均粒径亦即以体积为基准的中值粒径(D50)优选的是0.1μm~1.0μm。平均粒径小于0.1μm的颜料例如会引起图像浓度降低。平均粒径大于1.0μm的颜料例如会引起定影性能降低。其中,所谓以体积为基准的中值粒径(D50)一般是指在将求出粒度分布的一群颗粒的整个体积设为100%来求出累积曲线时,累积曲线中50%的点的粒径。
<分散稳定剂>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显影剂可以含有分散稳定剂,用于促进并稳定颗粒在液体显影剂中的分散。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将毕克化学制造的“BYK-116”作为分散稳定剂为宜。除此以外,也可以优选使用路博润公司制造的“Solsperse 9000”、“Solsperse 11200”、“Solsperse 13940”、“Solsperse 16000”、“Solsperse 17000”及“Solsperse 18000”;以及ISP公司制造的“Antaron(日本注册商标)V-216”及“Antaron V-220”。
液体显影剂中的分散稳定剂的含量为1质量%~10质量%左右,优选的是2质量%~6质量%左右。
<高分子化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显影剂中所含有的高分子化合物R是环烯烃共聚物、苯乙烯类弹性体、纤维素醚、聚乙烯醇缩丁醛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中,选择能够提高液体显影剂的粘度且抑制在图像形成过程中产生洇渗的材料作为对载体液C具有溶解性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例如为:环烯烃共聚物、苯乙烯类弹性体、纤维素醚以及聚乙烯醇缩丁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优选为苯乙烯类弹性体。高分子化合物R,既可以仅包含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也可以包含多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显影剂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载体液C中。溶解在载体液C中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是凝胶状态。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种类和分子量等不同,可以得到在载体液C中相互缠绕的凝胶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凝胶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流动性。例如,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高的情况下,或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载体液C的亲和性低的情况下,或者在气温低的情况下,容易得到所述凝胶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另一方面,在载体液C中的相互缠绕少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成为流动性较高的溶液。
液体显影剂中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根据所述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种类来恰当地予以决定。优选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例如为1质量%~10质量%。
如果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小于1质量%,则液体显影剂不能得到足够的粘度,有可能导致在图像形成过程中不能充分抑制洇渗的产生。此外,如果所述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大于10质量%,则有可能由留在薄片体S的表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覆盖膜的量变得过多,覆盖膜的干燥性过度降低,覆盖膜的粘着性(黏附性)变得过大,图像的耐擦性过度降低。
下面,进一步说明可较好地适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环烯烃共聚物)
环烯烃共聚物是非晶态的热可塑性烯烃类树脂,其以环烯烃骨架为主链,不含有环境负荷物质,且具有优越的透明性、轻量性及低吸水性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烯烃共聚物,是主链由碳-碳键构成、且主链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环烃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中,通过将以降冰片烯和四环十二烯(tetracyclododecene)为代表的、在环烃结构中具有至少一个烯烃性双键的化合物(环烯烃)作为单体来使用,从而引进所述环烃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环烯烃共聚物例如为:(1)环烯烃的加成(共)聚合物或它的加氢产物;(2)环烯烃与α-烯烃的加成共聚物或它的加氢产物;以及(3)环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或它的加氢产物等。
所述环烯烃例为如下物质:
(a)环戊烯、环己烯、环辛烯;
(b)环戊二烯、1,3-环己二烯等单环环烯烃;
(c)二环[2.2.1]庚-2-烯(降冰片烯)、5-甲基-二环[2.2.1]庚-2-烯、5,5-二甲基-二环[2.2.1]庚-2-烯、5-乙基-二环[2.2.1]庚-2-烯、5-丁基-二环[2.2.1]庚-2-烯、5-亚乙基-二环[2.2.1]庚-2-烯、5-己基-二环[2.2.1]庚-2-烯、5-辛基-二环[2.2.1]庚-2-烯、5-十八烷基-二环[2.2.1]庚-2-烯、5-亚甲基-二环[2.2.1]庚-2-烯、5-乙烯基-二环[2.2.1]庚-2-烯、5-丙烯基-二环[2.2.1]庚-2-烯等二环环烯烃;
(d)三环[4.3.0.12,5]癸-3,7-二烯(二环戊二烯)、三环[4.3.0.12,5]癸-3-烯;
(e)三环[4.4.0.12,5]十一-3,7-二烯、三环[4.4.0.12,5]十一-3,8-二烯或作为它们的部分加氢产物(或环戊二烯与环己烯的加成物)的三环[4.4.0.12,5]十一-3-烯;
(f)5-环戊基-二环[2.2.1]庚-2-烯、5-环己基-二环[2.2.1]庚-2-烯、5-环己烯基二环[2.2.1]庚-2-烯、5-苯基-二环[2.2.1]庚-2-烯等三环环烯烃;
(g)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四环十二烯)、8-甲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8-乙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8-亚甲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8-亚乙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8-乙烯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8-丙烯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等四环环烯烃;
(h)8-环戊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8-环己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8-环己烯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8-苯基-环戊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
(i)四环[7.4.13,6.01,9.02,7]十四-4,9,11,13-四烯(1,4-甲醇-1,4,4a,9a-四氢化芴)、四环[8.4.14,7.01,10.03,8]十五-5,10,12,14-四烯(1,4-甲醇-1,4,4a,5,10,10a-六氢化蒽);
(j)五环[6.6.1.13,6.02,7.09,14]-4-十六烯、五环[6.5.1.13,6.02,7.09,13]-4-十五烯、五环[7.4.0.02,7.13,6.110,13]-4-十五烯;七环[8.7.0.12,9.14,7.111,17.03,8.012,16]-5-二十烯、七环[8.7.0.12,9.03,8.14,7.012,17.113,l6]-14-二十烯;以及
(k)环戊二烯的四聚体等多环环烯烃。
这些环烯烃分别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所述α-烯烃,优选的是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更优选的是碳原子数为2~8的α-烯烃。α-烯烃例如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戊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1-十四烯、1-十六烯、1-十八烯以及1-二十烯。这些α-烯烃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烯烃的聚合方法、环烯烃与α-烯烃的聚合方法以及对得到的聚合物的加氢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烯烃共聚物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环烯烃共聚物的结构可以是链状、分支状、交联状,优选的是直链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优选将降冰片烯与乙烯的共聚物、或四环十二烯与乙烯的共聚物用作为环烯烃共聚物。作为环烯烃共聚物,特别优选的是降冰片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共聚物中的降冰片烯的含量优选的是60质量%~82质量%,更优选的是60质量%~79质量%,进一步优选的是60质量%~76质量%,更进一步优选的是60质量%~65质量%。如果降冰片烯的含量小于60质量%,则有可能导致环烯烃共聚物覆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得过低,使得环烯烃共聚物覆盖膜的成膜性降低。如果降冰片烯的含量大于82质量%,则有可能导致环烯烃共聚物覆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得过高,使得利用环烯烃共聚物覆盖膜的颜料(即图像)的定影性变低。此外,有可能导致环烯烃共聚物在载体液C中的溶解度变得过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在市场上出售的环烯烃共聚物。例如,降冰片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可以为:托帕斯高级聚合物有限公司制造的“TOPAS(日本注册商标)TM”(降冰片烯含量:约60质量%)、“TOPASTB”(降冰片烯含量:约60质量%)、“TOPAS 8007”(降冰片烯含量:约65质量%)、“TOPAS 5013”(降冰片烯含量:约76质量%)、“TOPAS 6013”(降冰片烯含量:约76质量%)、“TOPAS 6015”(降冰片烯含量:约79质量%)及“TOPAS 6017”(降冰片烯含量:约82质量%)。根据情况不同,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苯乙烯类弹性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不特别限定地使用以往公知的苯乙烯类弹性体。苯乙烯类弹性体例如为包含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以及烯烃类化合物或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例如,所述嵌段共聚物为:设由芳香族乙烯化合物构成的聚合物嵌段为A、由烯烃类化合物或共轭二烯化合物构成的聚合物嵌段为B时,具有用化学式1表示的结构的嵌段共聚物。
[A-B]x-A (化学式1)
(在化学式1中,x表示使数均分子量成为1,000~100,000的整数)
构成所述嵌段共聚物的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例如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2,3-二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单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对溴苯乙烯、2,4,5-三溴苯乙烯、2,4,6-三溴苯乙烯、邻叔丁基苯乙烯、间叔丁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乙烯萘以及乙烯蒽。
聚合物嵌段A可以由所述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中的一种构成,也可以由两种以上构成。其中,由苯乙烯和/或α-甲基苯乙烯构成的聚合物嵌段A,使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显影剂具有理想的物性。
构成所述嵌段共聚物的烯烃类化合物例如为: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异丁烯、1-戊烯、2-戊烯、环戊烯、1-己烯、2-己烯、环己烯、1-庚烯、2-庚烯、环庚烯、1-辛烯、2-辛烯、环辛烯、乙烯基环戊烯、乙烯基环己烯、乙烯基环庚烯以及乙烯基环辛烯。
构成所述嵌段共聚物的共轭二烯化合物例如为: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以及1,3-己二烯。
聚合物嵌段B可以由所述烯烃类化合物和所述共轭二烯化合物中的一种构成,也可以由两种以上构成。其中,由丁二烯和/或异戊二烯构成的聚合物嵌段B使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显影剂具有理想的物性。
所述嵌段共聚物例如为: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其加氢产物、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其加氢产物、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其加氢产物、聚(α-甲基苯乙烯)-聚丁二烯-聚(α-甲基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其加氢产物、聚(α-甲基苯乙烯)-聚异戊二烯-聚(α-甲基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其加氢产物、聚(α-甲基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丁二烯)-聚(α-甲基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其加氢产物、聚苯乙烯-聚异丁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以及聚(α-甲基苯乙烯)-聚异丁烯-聚(α-甲基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苯乙烯类弹性体优选为聚合物嵌段A和聚合物嵌段B具有用化学式2表示的结构的苯乙烯-丁二烯类弹性体(SBS)。
Figure BDA00001655745100211
(在化学式2中,R1、R2、R4、R5及R6分别独立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3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饱和烷基、甲氧基、乙氧基、苯基或卤素原子;m、n表示使聚合物嵌段A的含量为5~75质量%的整数)
苯乙烯-丁二烯类弹性体可通过使苯乙烯单体与作为共轭二烯化合物的丁二烯共同聚合(共聚合)来获得。优选的苯乙烯单体例如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对正丁基苯乙烯、对十二烷基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对苯基苯乙烯以及对氯苯乙烯。
所述苯乙烯-丁二烯类弹性体在用GPC(Gel PermeationChromatography,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获得的分子量分布中,数均分子量Mn优选的是在1,000~100,000的范围内(参照化学式1),更优选的是在2,000~50,000的范围内。此外,重均分子量Mw优选的是在5,000~1,000,000的范围内,更优选的是在10,000~500,000的范围内。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重均分子量Mw在2,000~200,000的范围内、优选的是在3,000~150,000的范围内,至少有一个峰值。
所述苯乙烯-丁二烯类弹性体的比值“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的是在3.0以下,更优选的是在2.0以下。
所述苯乙烯-丁二烯类弹性体中的苯乙烯含量(聚合物嵌段A的含量)优选的是在5质量%~75质量%的范围内(参照化学式2),更优选的是在10质量%~65质量%的范围内。如果苯乙烯的含量小于5质量%,则有可能导致苯乙烯类弹性体覆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得过低,苯乙烯类弹性体覆盖膜的成膜性趋于降低。如果苯乙烯的含量大于75质量%,则有可能导致苯乙烯类弹性体覆盖膜的软化点变得过高,利用苯乙烯类弹性体覆盖膜的颜料(即图像)的定影性趋于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在市场上出售的苯乙烯类弹性体。例如,苯乙烯-共轭二烯嵌段共聚物可以为:壳牌公司制造的“KRATON”;旭化成化学公司制造的“Asaprene(日本注册商标)”T411、T413、T437和“Tufprene(日本注册商标)”A、315P等;JSR株式会社制造的“JSRTR1086”、“JSR TR2000”、“JSR TR2250”、“JSR TR2827”。并且,苯乙烯-共轭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加氢产物例如可以为:株式会社可乐丽制造的“Septon”S1001、S2063、S4055、S8007和“Hybrar”5127、7311;JSR株式会社制造的“Dynaron”6200P、4600P、1320P等。此外,苯乙烯-乙烯共聚物例如可以为陶氏化学公司制造的“Index”等;其他苯乙烯类弹性体例如可以为ARONKASEI CO.,LTD.制造的“Aron AR”、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乐百龙”等。根据情况,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纤维素醚)
纤维素醚是纤维素分子内的羟基被置换成烷氧基的高分子,置换率优选的是45%~49.5%。其中,烷氧基的烷基部分例如也可以用羟基等置换。纤维素醚覆盖膜的韧性及热稳定性优良。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纤维素醚例如可以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烷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羟烷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乙基纤维素等羟烷基烷基纤维素;羧基甲基纤维素等羧基烷基纤维素;以及羧基甲基羟乙基纤维素等羧基烷基羟烷基纤维素。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其中优选的是烷基纤维素,在烷基纤维素中优选的是乙基纤维素。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在市场上出售的纤维素醚。例如,乙基纤维素可以为:日进化成株式会社制造的“Ethocel(日本注册商标)STD4”、“Ethocel STD7”及“Ethocel STD 10”等。根据情况,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聚乙烯醇缩丁醛)
如化学式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聚乙烯醇缩丁醛(丁缩醛树脂:烷基乙缩醛聚乙烯醇)是乙烯醇单位、乙烯醇缩醛(vinyl acetal)单位以及醋酸乙烯酯单位的共聚物,其中乙烯醇单位具有羟基且亲水性、乙烯醇缩醛(vinyl acetal)单位具有丁缩醛基且疏水性、醋酸乙烯酯单位具有乙酰基且具有乙烯醇单位与乙烯醇缩醛单位的中间性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之所以优选丁缩醛化度(决定亲水性部与疏水性部的比例)为60mol%~85mol%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是因为其具有优越的覆盖膜形成能力(成膜性)。聚乙烯醇缩丁醛由于包括对非极性溶剂具有溶解性的乙烯醇缩醛单位和能提高对纸等记录介质的粘结性的乙烯醇单位,所以对载体液C和记录介质双方都具有很高的亲和性。
Figure BDA000016557451002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没有特别的限定。聚乙烯醇缩丁醛例如为:赫希斯特公司制造的“Mowital(日本注册商标)”B20H、B30B、B30H、B60T、B60H、B60HH、B70H;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S-LEC(日本注册商标)”BL-1(丁缩醛化度:63±3mol%)、BL-2(丁缩醛化度:63±3mol%)、BL-S(丁缩醛化度:70mol%以上)、BL-L、BH-3(丁缩醛化度:65±3mol%)、BM-1(丁缩醛化度:65±3mol%)、BM-2(丁缩醛化度:68±3mol%)、BM-5(丁缩醛化度:63±3mol%)、BM-S;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Denka butyral”#2000-L、#3000-1、#3000-2、#3000-3、#3000-4、#3000-K、#4000-1、#5000-A、#6000-C。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制造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可利用球磨机(ball mill)、砂磨机(sand mill)、珠磨机(DYNO-MILL)、摇摆分散机(ROCKING MILL)等(也可以采用利用氧化锆珠等的介质分散型设备),并且根据需要利用数分钟~十几小时的不同时间,来充分地使载体液C、颜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以及按需要添加的分散稳定剂溶解或混合、分散,从而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显影剂。
通过上述混合、分散,能够将颜料粉碎成微粒。如前所述,液体显影剂中的颜料的平均粒径(D50)优选为0.1μm~1.0μm,为实现该平均粒径(D50),对混合、分散的时间和转速进行调整。如果分散时间过短或转速过低,则颜料的平均粒径(D50)会大于1.0μm,如前所述,有可能导致定影性能降低。如果分散时间过长或转速过高,则颜料的平均粒径(D50)会小于0.1μm,如前所述,会引起因显影性能不足造成的图像浓度变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载体液C中后再使颜料(根据需要与分散稳定剂一起)混合、分散到其中,从而制造液体显影剂;或者,还可以分别预先制备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载体液C中的溶液和颜料分散体(颜料分散体是使颜料(根据需要与分散稳定剂一起)混合、分散到载体液C中的溶液),再将它们以适当的混合比(质量比)混合,从而制造液体显影剂。
此外,为了计算颜料的平均粒径(D50),需要测量颜料的粒度分布。颜料的粒度分布例如可以按如下所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从制造出的液体显影剂或制备出的颜料分散体中取规定量的样本,用与在液体显影剂或颜料分散体中使用的载体液C相同的载体液C将该样本稀释成10倍~100倍(体积),并利用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MalvernInstruments Ltd.)制造的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Mastersizer2000”,通过流动方式测量颜料的粒度分布。
此外,利用CBC公司制造的振动式粘度计“Viscomate VM-10A-L”,在测量温度为25℃下测量制造出的液体显影剂的粘度。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是作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的彩色打印机的简图。下面,参照图5和图11对彩色打印机进行说明。其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300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这些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援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
彩色打印机300A包括图像形成部340A,该图像形成部340A利用液体显影剂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340A包括:形成品红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71M;形成青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71C;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71Y;以及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71Bk。图像形成单元371M、371C、371Y及371Bk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形成单元341M、341C、341Y及341Bk同样,沿着从右辊333向左辊334的方向排列。
图像形成单元371M、371C、371Y及371Bk在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形成单元341M、341C、341Y及341Bk的各种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还包括追加的摩擦辊366M、366C、366Y及366Bk。即,图像形成单元371M、371C、371Y及371Bk分别包括两个摩擦辊366M、两个摩擦辊366C、两个摩擦辊366Y以及两个摩擦辊366Bk。图像形成单元371M具有分别与两个摩擦辊366M对应的两个保持辊367。图像形成单元371C具有分别与两个摩擦辊366C对应的两个保持辊367。图像形成单元371Y具有分别与两个摩擦辊366Y对应的两个保持辊367。图像形成单元371Bk具有分别与两个摩擦辊366Bk对应的两个保持辊367。
通过摩擦辊366M、366C、366Y及366Bk的数量增加,对于薄片体上的图像的摩擦量也相应地增加。因此,彩色打印机300A能够切实地将图像定影到薄片体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单元371M、371C、371Y及371Bk分别具有多个摩擦辊366M、多个摩擦辊366C、多个摩擦辊366Y及多个摩擦辊366Bk。但也可代之以让部分图像形成单元仅具有一个摩擦辊。在图像形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形成单元具有多个摩擦辊的情况下,可将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切实地适用于对薄片体的图像定影。
(第三实施方式)
图12是作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的彩色打印机的简图。下面,参照图5、图11和图12对彩色打印机进行说明。其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300及/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300A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这些与第一实施方式及/或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援用第一实施方式及/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说明。
彩色打印机300B包括图像形成部340B,该图像形成部340B利用液体显影剂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340B在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形成单元341M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形成单元371C的基础上,还包括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01Y、以及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01Bk。图像形成单元341M、371C、401Y及401Bk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形成单元341M、341C、341Y及341Bk同样,沿着从右辊333向左辊334的方向排列。
图像形成单元401Y、401Bk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形成单元371Y、371Bk的各种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还包括追加的摩擦辊366Y、366Bk。即,图像形成单元401Y和图像形成单元401Bk分别具有三个摩擦辊366Y、三个摩擦辊366Bk。图像形成单元401Y具有分别与三个摩擦辊366Y对应的三个保持辊367。图像形成单元401Bk具有分别与三个摩擦辊366Bk对应的三个保持辊367。
图像形成单元371C的摩擦辊366C的数量多于其上游侧的图像形成单元341M的摩擦辊366M的数量。并且,图像形成单元401Y的摩擦辊366Y的数量多于其上游侧的图像形成单元371C的摩擦辊366C的数量。由于摩擦量根据薄片体上的液体显影剂的量增加,彩色打印机300B能够切实地将图像定影到薄片体上。
(第四实施方式)
图13是作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的彩色打印机的简图。下面,参照图5和图13对彩色打印机进行说明。其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300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这些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援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
彩色打印机300D包括图像形成部340D,该图像形成部340D利用液体显影剂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340D包括:形成品红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81M;形成青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81C;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81Y;以及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81Bk。图像形成单元381M、381C、381Y及381Bk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形成单元341M、341C、341Y及341Bk同样,沿着从右辊333向左辊334的方向排列。
图14是图像形成单元的简图。下面,利用图14对图像形成单元381M、381C、381Y及381Bk进行说明。
图14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381代表图13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381M、381C、381Y及381Bk中的任一个。即,对于图14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381的结构的说明可分别适用于图13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381M、381C、381Y及381Bk。
图像形成单元381在包括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形成单元341同样的感光鼓342、第一带电器343、曝光装置344、显影装置350、去电器345及清洁装置346的基础上,还包括转印单元360D。转印单元360D在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转印单元360同样的中间转印辊361、支撑辊362及摩擦单元365的基础上,还具有:除去辊363,从中间转印辊361的圆周面上的图像除去液体显影剂所包含的油脂成分;清洁刮板364,具有与除去辊363的圆周面抵接的端部;以及回收箱368,回收清洁刮板364从除去辊363的圆周面刮掉的油脂成分。本实施方式中,除去辊363是除去构件的例子。
在中间转印辊361将感光鼓342上的图像移交给输送带335上的薄片体的期间,除去辊363切实地从中间转印辊361的圆周面除去形成图像时使用的液体显影剂的载体液所包含的油脂成分。由此,通过摩擦辊366的摩擦所进行的图像定影得到促进。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构件,朝第一方向输送薄片体;以及
图像形成部,利用液体显影剂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将第一图像转印至所述薄片体的第一转印单元、以及在所述第一转印单元之后将第二图像转印至所述薄片体的第二转印单元,
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具有摩擦所述薄片体上的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摩擦单元,
所述第二转印单元具有摩擦所述薄片体上的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摩擦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单元和所述第二摩擦单元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摩擦所述图像的多个摩擦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单元的所述摩擦构件多于所述第一摩擦单元的摩擦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构件以第一速度输送所述薄片体,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驱动所述摩擦构件的驱动机构,
所述摩擦构件具有与所述薄片体上的所述图像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接触面以与所述第一速度不同的第二速度朝第一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驱动所述摩擦构件的驱动机构,
所述摩擦构件具有与所述薄片体上的所述图像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接触面朝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无纺布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摩擦单元具有摩擦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摩擦构件,
所述第二摩擦单元具有摩擦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摩擦构件,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驱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具有接触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接触面,
所述第二摩擦构件具有接触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接触面,
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二接触面以比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移动速度高的移动速度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显影剂包含使所述图像呈现颜色的着色颗粒、用于让该着色颗粒分散的载体液、以及溶解或溶胀于该载体液中的高分子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液包含油脂成分,
所述图像形成部包括具备形成面的图像形成构件,该形成面用于涂布所述液体显影剂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图像或所述第二图像,
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和所述第二转印单元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
中转构件,将所述第一图像或所述第二图像从所述图像形成构件移交给所述输送构件上的所述薄片体;以及
除去构件,从所述中转构件上的所述第一图像或所述第二图像除去所述油脂成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着色颗粒包含具有第一色调的第一着色颗粒、以及具有与第一色调不同的第二色调的第二着色颗粒,
所述第一图像由所述第一着色颗粒形成,
所述第二图像由所述第二着色颗粒形成,
所述第二转印单元将所述第二图像重叠在所述第一图像上,从而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所述图像。
CN201210156851.6A 2011-05-24 2012-05-18 利用液体显影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90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6135 2011-05-24
JP2011116135A JP5323129B2 (ja) 2011-05-24 2011-05-24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9092A true CN102799092A (zh) 2012-11-28
CN102799092B CN102799092B (zh) 2014-09-10

Family

ID=4719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685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9092B (zh) 2011-05-24 2012-05-18 利用液体显影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39547B2 (zh)
JP (1) JP5323129B2 (zh)
CN (1) CN1027990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5089A (zh) * 2016-11-01 2017-04-26 重庆乔登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多功能报纸印刷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1906B2 (ja) * 2012-01-23 2013-10-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409821B2 (ja) * 2012-01-23 2014-02-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L3222795T3 (pl) * 2016-03-23 2023-01-02 Li & Co AG Element okładzinowy ścienny lub podłogow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4457A (ja) * 1993-09-16 1995-03-3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静電記録装置
US5561508A (en) * 1994-03-29 1996-10-0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iquid develop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development head having a rubbing surface and a plurality of development grooves
CN1497389A (zh) * 2002-09-27 2004-05-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673879A (zh) * 2004-03-26 2005-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透明调色剂、包括该调色剂的显影剂、上光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3595B2 (zh) * 1973-09-07 1982-11-13
US5030535A (en) * 1989-01-23 1991-07-09 Xerox Corporation Liquid developer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polyolefin resins
JPH06149084A (ja) * 1992-11-12 1994-05-27 Hitachi Ltd 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JPH08262809A (ja) 1995-03-23 1996-10-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転写用シアン湿式現像剤
JPH09127842A (ja) * 1995-10-30 1997-05-16 Nippon Steel Corp 静電記録装置
US6308034B1 (en) * 1998-03-25 2001-10-23 Pfu Limited Wet-type electrophotography apparatus, using non-volatile, high viscosity, high concentration liquid toner
US6692881B2 (en) * 2001-05-30 2004-02-17 Ricoh Company Limited Recording liquid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recording liquid
US7319839B2 (en) * 2003-11-28 2008-01-15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US7324779B2 (en) * 2004-09-28 2008-01-29 Xerox Corporation Printing system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fusing devices
JP2007004051A (ja) * 2005-06-27 2007-01-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02700B2 (ja) * 2006-02-16 2009-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93931B2 (en) * 2010-08-06 2014-04-0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4457A (ja) * 1993-09-16 1995-03-3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静電記録装置
US5561508A (en) * 1994-03-29 1996-10-0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iquid develop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development head having a rubbing surface and a plurality of development grooves
CN1497389A (zh) * 2002-09-27 2004-05-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673879A (zh) * 2004-03-26 2005-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透明调色剂、包括该调色剂的显影剂、上光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5089A (zh) * 2016-11-01 2017-04-26 重庆乔登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多功能报纸印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42802A (ja) 2012-12-10
US20120301192A1 (en) 2012-11-29
CN102799092B (zh) 2014-09-10
JP5323129B2 (ja) 2013-10-23
US9239547B2 (en) 2016-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9948B (zh) 液体显影剂、液体显影装置、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CN102799092B (zh) 利用液体显影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75358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装置
JP58101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3505B2 (ja) 液体現像剤及び湿式画像形成方法
CN102193358B (zh) 液体显影剂和湿式图像形成装置
US882212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3809403A (zh) 液体显影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298109B2 (ja) 湿式画像形成装置
JP55813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644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