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7676B - 气体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气体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7676B
CN102797676B CN201210169760.6A CN201210169760A CN102797676B CN 102797676 B CN102797676 B CN 102797676B CN 201210169760 A CN201210169760 A CN 201210169760A CN 102797676 B CN102797676 B CN 102797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oil separator
gas
impact
spray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97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7676A (zh
Inventor
佐藤敬太
川村诚
饭岛博史
佐藤裕之
中泽圭佑
安藤由纪彦
神山亨
清宫弘幸
新川弘树
丸冈史明
远藤胜美
小川正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elli Ltd
Highly Marelli Automotiv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lsonic Kan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719692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79767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sonic Kansei Corp filed Critical Calsonic Kan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97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7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7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7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C1/00 - F01C20/00
    • F01C21/08Rotary pistons
    • F01C21/0809Construction of vanes or vane holders
    • F01C21/0818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 F01C21/0854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by fluid means
    • F01C21/0872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by fluid means the fluid being other than the work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04C18/344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more than one line or surf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8/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8/24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valves controlling pressure or flow rate, e.g. discharge valves or unload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6Lubricant sepa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18/00Rotary expansible chamber devices
    • Y10S418/01Non-working fluid sepa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5/00Gas separation
    • Y10S55/14Inertia sepa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在原本预定的排出室的压力(静压)下,准确地对压力调整阀进行开放或者关闭。触发阀(66)以其排出室(21)侧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的方式,设置在离心分离式的油分离器中。

Description

气体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压缩机,具体而言,涉及压力调整阀在装配在压缩机本体内的油分离器中的配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空气调节系统(以下简称空调系统)中使用有用于将制冷剂气体等气体压缩、并使气体循环于空调系统中的气体压缩机(压缩机)。
在这种气体压缩机中,受驱动旋转而压缩气体的压缩机本体收纳在其壳体的内部,还形成有排出室,高压气体从压缩机本体喷出而进入上述排出室,气体从该排出室以高压状态排放至壳体的外部。
在压缩机本体中装配有,从压缩机本体喷出的高压气体中分离出油的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分离出的油被存储在排出室的底部。
之后,上述存储在排出室的底部的油被排出室内的压力(高压气体的压力)引导至压缩机本体内。
压缩机本体具有以下构成部件:受外部动力而旋转的旋转轴;与该旋转轴一体旋转的圆柱状叶轮;配置在叶轮的外周面的外方侧、内周面截面呈类似椭圆形状的气缸;覆盖气缸以及叶轮的两端面的两个侧缸体;以围绕旋转轴间隔相等角度的方式埋设在叶轮上的多个叶片,叶片受到背压即可从叶轮的外周面伸出,叶片的伸出侧前端抵接在气缸的内周面上,叶片的伸出量随叶轮旋转而不断改变。
像这样,压缩室由叶轮、气缸、两侧缸体以及沿叶轮的旋转方向一前一后的两叶片形成,各压缩室的容积随着叶轮的旋转而不断变化,气体被吸入压缩室之后被压缩成高压气体,喷到排出室内。
叶片的背压是受到从压缩机本体喷出油的高压气体压力而形成,由于一直保持着高压状态,导致叶片的伸出力过大,叶片前端与气缸内周面之间的触碰变得过强,因而,在压缩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节流部,该节流部用于将导入的油分的压力节流成低于排出室内的压力的中间压,把节流成中间压的油分提供给导油路以及叶片背压空间。
叶片的伸出力是由叶片受到的背压和叶轮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而生成。
气体压缩机正常旋转的时候,叶片会在上述作用力下跟随气缸一起转动,当气体压缩机继续在停止状态的时候,排出室的压力降低,叶片背压也会降低,其中几个叶片的前端因重力原因远离气缸的内周面,导致该处压缩室无法形成。
在这种状态下,气体压缩机开始起动时,在叶轮开始旋转后,因背压较小的原因叶片无法在得到平稳的高压气体之前转动。
在背压没有达到所需的程度之前,被推压在气缸内周面上的叶片前端受到压缩室内的压力的影响,而离开气缸内周面发生抖动现象。
于是,为了提高上述气体压缩体启动后的叶片的伸出性能,下面的方案提出了一种构造(专利文献1),即:在油分离器中,形成将连通叶片背压空间与排出室的高压分路,同时,在高压分路中设置压力调整阀,该压力调整阀一直打开直至排出室内的压力(静压)达到既定的压力,并在排出室内的压力(静压)达到既定压力后关闭。
在这样构成的气体压缩机中,在气体压缩机起动后马上,压力调整阀将高压分路开放,所以排出室的内压可以不经过节流部而直接作用于导油路,叶片的背压与经节流部的压力相比变得更高,从而叶片的伸出性能得到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3526号公报
然而,在油分离器中,存在一种利用压缩气体从压缩机本体喷出时的气势对油分进行离心分离的分离器(离心分离方式的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具有,由利用压缩气体从压缩机本体喷出时的气势对油分进行离心分离的内周壁面以及离心分离后的所述油分流落的底壁面包围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经离心分离后得到的油,经过底壁面上的排油孔排放至排出室的下部。
由于从这种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气流(动压)较强,因而装配在油分离器中的压力调整阀有可能受到上述动压的影响。若受到动压的影响,则即使排出室的压力(静压)还没有达到既定压力,压力调整阀也会关闭。
如果,调整压力调整阀的压力值,就可以改变从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气流(动压)强度的话最好,但是,实际上气流强度是受到气体压缩机的转速和压力影响,所以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原本预定的排出室的压力(静压)下,准确地对压力调整阀进行开放或关闭的气体压缩机。
在本发明涉及的气体压缩机中,以使压力调节阀不受从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影响的方式来设置。
本发明涉及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本体,具有使叶片伸出而在壳体的内部形成压缩气体的压缩室的叶片背压空间;离心分离方式的油分离器,在所述油分离器中,设置有根据所述排出室的压力来调整所述叶片背压空间的压力的压力调整阀,所述压力调整阀以不受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影响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油分离器中。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气体压缩机,压力调整阀不受从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气流力影响。因而,可以在原本预定的排出室的压力(静压)下,准确地对压力调整阀进行开放或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气体压缩机的一实施方式,即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表示在图1中沿A—A线的截面的图;
图3中,(a)是表示在图1中从B向视得到的旋流式缸体以及后侧缸体的图,(b)是从后侧缸体一侧观察(a)的旋流式缸体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3(a)中沿D—D线得到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相当于图3(a)的图;
图6是表示在叶片背压空间内的触发阀的通路开口的图,(a)是表示储存了冷冻机油或者液态制冷剂的状况的图,(b)是表示对储存的冷冻机油或者液态制冷剂进行搅拌的状况的图;
图7是对叶片背压空间至叶片槽的路径中的气体的封闭空间进行表示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60旋流式缸体
66触发阀(压力调整阀)
66a通路
66g开口
69叶片背压空间
69a最上部(上端)
69b空间
100压缩机(气体压缩机)
R冷冻机油(油分)
G制冷剂气体(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构成)
图1是对本发明涉及的气体压缩机的一实施方式即叶片旋转式压缩机100(以下仅称为压缩机100)进行表示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表示在图1中沿A—A线得到的横截面的图。
图示的压缩机100,例如作为利用冷却制冷剂的汽化热来进行冷却的空气调节系统(以下仅称为空调系统)的一部分而构成,压缩机100与该空调系统的其它构成要素即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图示均被省略)一同设置在冷却制冷剂的循环路径中。
在压缩机100中,对从空调系统的蒸发器导入的作为气体状冷却制冷剂的制冷剂气体G进行压缩,把压缩过的制冷剂气体G提供给空调系统的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过的制冷剂气体G液化,作为高压液状的制冷剂运送至膨胀器。
高压下的液状制冷剂由膨胀阀降低压力,运送给蒸发器。低压的液状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热量而汽化,通过与汽化热之间的热交换,将蒸发器周围的空气冷却。
压缩机100包括:压缩机本体70,该压缩机本体70收纳在由箱体11和前头部12构成的壳体10的内部;旋流式缸体60(离心分离式油分离器);传递机构80,该传递机构80安装在前头部12上,具有将驱动源(未图示)输出的驱动力传递给压缩机本体的作用。
箱体11呈一端封闭的筒状体,前头部12以覆盖该箱体11的开放一侧的前端的方式被装配。此外,在前头部12上形成有从蒸发器吸入低压的制冷剂气体G的吸入口(图示省略);另一方面,在前头部12上形成有将由压缩机本体压缩的高压的制冷剂气体G排放至冷凝器中的排出口(图示省略)。
在壳体10的内部,由壳体10的内表面与压缩机本体的外表面,构成与吸入口相通的空间即吸入室31和与排出口相通的空间即排出室21。
压缩机本体70由旋转轴51、叶轮50、气缸40、5片叶片58、前侧缸体30和后侧缸体20构成。
旋转轴51在经由传递机构8传递的驱动力驱动下,围绕旋转轴旋转。
叶轮50与旋转轴51同轴且呈圆柱状,与旋转轴51一体旋转。
气缸40具有内周面49,该内周面49的截面轮廓呈类似椭圆形,并包围叶轮50的外周面;同时,气缸40呈两端开放的形状。
叶片58埋设在延伸至叶轮50的两端面的叶轮槽59内,冷冻机油R经叶轮槽59中的设置在叶轮50的两端面上的部分提供给叶片58,于是,叶片58受来自冷冻机油R的叶片背压的影响,从叶轮50的外周面向外方(向气缸40的内周面49)伸出,叶轮50的前端伸出量跟随气缸40的内周面49的轮廓形状而可变,围绕旋转轴51相同角度间隔配置有5个叶片58。
前侧缸体30以覆盖吸入室31侧的侧面的方式被固定在气缸40的侧面上;后侧缸体20以覆盖排出室21侧的侧面的方式被固定在气缸40的侧面上。
并且,在上述两侧缸体20、30的接近中央部,设置有支撑叶轮50的两端面伸出的旋转轴51可以独自自由回转的贯通孔。
在由压缩机本体70的两侧缸体20、30以及气缸40包围的内部,形成有5个压缩室48。
所述压缩室48是由两侧缸体20、30、气缸40、叶轮50以及沿旋转轴51的旋转方向一前一后的2个叶片58、58划分而成的空间。
使用上述压缩室48的容积根据叶轮50的旋转而反复发生增减变化的现象,来对吸入到压缩室48的内部中的制冷剂气体G进行压缩。
具体来说,在压缩室48的容积增加的过程中,吸入室31的制冷剂气体G经形成在前侧缸体30中的吸入窗(图示省略),被吸入到压缩室48内;在容积减少的过程中,压缩封闭在压缩室48内的制冷剂气体G成为高温高压状态,并排放至由气缸40、箱体11以及两侧缸体20、30包围而形成的单独空间排出腔43内(参考图2)。
排放至排出腔43中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G,经过在后侧缸体20内的排出腔43内被划分形成的腔孔44而被排出。
上述排出的制冷剂气体G被引导至旋流式缸体60。
旋流式缸体60包括:具有紧贴着后侧缸体20设置且下端部封闭的大体圆筒状外周壁的本体部64;与外周壁的圆筒呈近似同轴的方式设置的导管65。
在旋流式缸体60紧贴在后侧缸体20上的面(以下称为背面,参考图3(b))上,形成有分别面对上述两腔孔44的凹部61a、62a。
在上述凹部61a、62a中,其中一个凹部61a连通到形成在旋流式缸体60的背面上的槽61;另一个凹部62a连通到形成在旋流式缸体60的背面上的槽62。
两个槽61、62在与通到凹部61a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端部以及与通到凹部62a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端部,相互交汇而成为合流部63,该合流部63通到本体部64的外周壁的内侧和导管65的外侧之间的空间。
因而,从后侧缸体20的各腔孔44排出的制冷剂气体G,流入到与各腔孔44对应的旋流式缸体60的凹部61a、62a中,再从各凹部61a、62a流过与之对应的槽61、62,从而到达合流部63。
制冷剂气体G从合流部63,进一步引导至本体部64的外周壁的内侧和导管65的外侧之间的空间,并在该空间内一边呈螺旋状盘旋一边向下方移动。
虽然在从压缩室48排出的制冷剂气体G内混有冷冻机油R,然而,当制冷剂气体G在上述空间内盘旋时,制冷剂气体G连同上述混合的冷冻机油R在内,一起受到较强的离心力的作用。
其结果是,混合在制冷剂气体G中的冷冻机油R受离心力作用而从制冷剂气体G分离出,流落至本体部64的内侧的底部,并从形成在底部的排出孔64c向图示的下方喷出,存储在排出室21的底部。
另一方面,分离过冷冻机油R的制冷剂气体G,通过导管65的内侧的空间而流向附图所示的上方,并从旋流式缸体60的上端的开口,通过排出室21而从上述的排出口排放至压缩机100的外部。
在旋流式缸体60的背面形成有,与后侧缸体轴承的贯通孔的周围的凸缘嵌合的圆孔68,在把旋流式缸体60靠紧安装到后侧缸体20上的状态下,所述圆孔68和后侧缸体20的凸缘的端面之间形成后述叶片背压空间69。
在旋流式缸体60中,设置有压缩机100起动时辅助叶片58迅速伸出的将在后面描述的触发阀66(压力调整阀)。
如图4所示,该触发阀66具有:连通排出室21和叶片背压空间69的通路66a;能够在将该通路66a封闭的位置(以下称为封闭位置)与将其开放的位置(以下称为开放位置)之间移动的球状阀芯66b(检测排出室的压力的部分),;借助弹性力向开放位置一侧对球状阀芯66b进行推压(施力)的弹簧66c;防止发生球状阀芯66b脱落到排出室21中的阀芯止动销66d。
上述封闭位置是球状阀芯66b的外周面抵接在形成在通路66a的入口处斜面支承座66e上的状态;上述开放位置是球状阀芯66b的外周面与通路66a的入口处斜面支承座66e相分离的范围的位置。
阀芯止动销66d抵接在位于开放位置的球状阀芯66b上,这样防止了球状阀芯66b的脱落。
球状阀芯66b在指向开放位置的方向,受到来自叶片背压空间69的背压和弹簧66c的弹性力的合力;在指向封闭位置的方向,受到来自排出室的压力的作用。
而且,当排出室21的压力与叶片背压空间69的压力之差高于弹簧66c的弹性力时,球状阀芯66b移到封闭位置,通路66a被封闭,可阻止排出室21与叶片背压空间69之间的气体或流体的流通(触发阀66关闭)。
像这样,压缩机100在正常运转等时,触发阀66是关闭的。
另一方面,在排出室21的压力与叶片背压空间69的压力之差低于弹簧66c的弹性力时,球状阀芯66b移到开放位置,通路66a被开放,从而允许排出室21与叶片背压空间69之间的气体或流体的流通(触发阀66打开)。
像这样,在压缩机100停止时间较长的状态下、或者刚从该状态起再次开始运转后不久(刚起动后不久)等,触发阀66是打开的。
通路66a呈直线状形成,一方面,在通路66a中配置了球状阀芯66b一侧(面对排出室21的一侧)的开口66f,既不位于与有制冷剂气体G喷出的上端开口面64a相比更靠上方的区域E1(气体从油分离器喷出的区域)、即不位于球状阀芯66b可能受到从旋流式缸体60时断时续地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喷出压力(动压)的影响的区域E1;并且,也不位于与形成有供冷冻机油R喷出的排出孔64c的底面64b相比更靠下方的区域E2(由油分离器离心分离出的油分的喷出区域)、即不位于球状阀芯66b可能受到从旋流式缸体60时断时续地喷出的冷冻机油R的喷出压力(动压)的影响的区域E2。
也就是说,触发阀66的靠排出室21一侧,靠近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或者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的区域(除区域E1以外的区域并且除区域E2以外的区域)。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通路66a的面对叶片背压空间69一侧的开口66g,开设在与叶片背压空间69的最上部69a相比更靠下方的部分。
如图6a所示,上述开口66g开设在与叶片背压空间69的中心C(即旋转轴51的中心C)相比更靠上方的位置(仅比中心C高出高度h的位置),该叶片背压空间69的中心位置C与旋转轴51的中心位置C相同。
也就是说,尽管通路66a如上所述呈直线状延伸,然而,通路66a的延伸方向V即使延长,也不通过叶片背压空间69的中心C,通路66a的中心位置偏离叶片背压空间69的中心位置C。
存储在排出室21的底部中的冷冻机油R,可以用来对压缩机100的滑动部等进行润滑、冷却和清洗;同时,还可以将背压作用于叶片58上,施力以使叶片58朝向气缸40的内周面49伸出,成为叶片58的前端抵接在内周面49上的状态。
在压缩机本体70的后侧缸体20中形成有导油路23,该导油路23将存储在排出室21的底部的、受排放至21中的制冷剂气体G的压力作用而变成高压的冷冻机油R引导到叶轮50的端面。
该导油路23延伸到后侧缸体20的轴承部,引导至轴承部的部分冷冻机油R,通过轴承部与旋转轴51的外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而供给至疏通槽25,该疏通槽25是形成在后侧缸体20的端面上的存储油用的槽。
另一方面,引导至轴承部的冷冻机油R的其它部分,通过轴承部与旋转轴51的外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被引导至安装有旋流式缸体60一侧的叶片背压空间69,并从该叶片背压空间69经连通路24供给疏通槽25。
在通过旋转轴51的外周面与轴承部之间的细小间隙期间,提供给所述疏通槽25的冷冻机油R,因压力受到损失而低于位于排出室21时的压力。
此外,气缸40以及前侧缸体30与后侧缸体20同样,也形成有将冷冻机油R引导至叶轮50的另一侧端面的导油路46、33。
该导油路33延伸至前侧缸体30的轴承,经导油路23、46、33而引导至前侧缸体30的轴承处的冷冻机油R,通过所述轴承与旋转轴51的外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提供给形成在前侧缸体30的端面上的疏通槽35中。
各叶片槽59也随叶轮50的旋转而旋转,当所述叶片槽59分别开设在叶轮50的两端面上的部分,在各与后侧缸体20的疏通槽25、前侧缸体30的疏通槽35相面对的期间,将作为使叶片伸出的叶片背压使用的冷冻机油R从疏通槽25、35提供给叶片槽59。
(作用)
根据上述构成的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在通常运转状态时、即在适合的背压作用于叶片58而形成5个压缩室,在旋流式缸体60中设置的触发阀66在输出预先设定的额定输出(排气量等)的运转状态时候是关闭的。
即,压缩机100在通常运转状态下,排出室21的压力比叶片背压空间69的压力高出许多,因而,作用于触发阀66的球状阀芯66b而指向封闭位置的负荷(随排出室21的压力而变的负荷),高于指向开放位置的负荷(随叶片背压空间69的压力而变的负荷与弹簧66c的弹性力之和),球状阀芯66b的外周面抵接在通路66a的入口处斜面支承座66e上,通路66a被封闭,于是,排出室21的高压力不会经通路66a而作用于叶片背压空间69,从而可以避免在假定为排出室21的高压力作用于叶片背压空间69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即可避免叶片58的背压过大、叶片58的前端与气缸40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变高而导致摩擦损失变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若压缩机100长时间置于停止状态(非运转状态),整个空气调节系统的制冷剂气体G的压力会变化到均匀状态。
其结果是排出室21的内压降低,由此叶片槽59的背压降低,某些叶片因重力而沉入叶轮50的叶片槽59内,无法形成压缩室48。
在不具有触发阀66的情况下,在这种状态下,若起动压缩机100,则在起动之后不久的初期阶段,由于部分压缩室48还没有形成,所以排出室21的压力不能急剧升高,因而作用于叶片槽59的背压也不能急剧升高,这样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形成全部的压缩室48,运转状态也需要较长时间才会从通常的运转状态进入稳定运转状态。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具有触发阀66,在上述状态下,作用于触发阀66的球状阀芯66b而指向封闭位置的负荷(随排出室21的压力而变的负荷),低于指向开放位置的负荷(随叶片背压空间69的压力而变的负荷与弹簧66c的弹性力之和)的时候,球状阀芯66b的外周面与通路66a的入口处斜面支承座66e分离,通路66a被开放,与叶片背压空间69的压力相比压力相对较高的排出室21的制冷剂气体G,经通路66a而流入叶片背压空间69中,由此叶片背压空间69的压力被提高,疏通槽59的压力被提高,从而辅助叶片58迅速伸出。
由此,可以将压缩机100在通常的运转状态下稳定工作之前所需的时间缩短。
在压缩机100达到在通常的运转状态下稳定工作为止的期间、或者稳定后,排出室21的压力升高相当多,作用于触发阀66的球状阀芯66b的指向封闭位置的负荷(随排出室21的压力而变的负荷),高于指向开放位置的负荷(随叶片背压空间69的压力而变的负荷与弹簧66c的弹性力之和)。
由此,球状阀芯66b的外周面抵接在通路66a的入口处斜面支承座66e上,将通路66a封闭,从而压力相对较高的排出室21的制冷剂气体G不会流进叶片背压空间69内。
因而,作用于叶片槽59的叶片背压,不会超过通常运转状态(没有发生因叶片58的前端与气缸40的内周面49分离而使得压缩室48无法形成的状态)下的压力较多,以至于过度升高,从而可以防止在背压过度升高时产生的摩擦阻力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中,通过将触发阀66设置在旋流式缸体60中,所以在压缩机本体70中设置用的空间不存在或者不足的情况下,均可以对触发阀66进行设置。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中,触发阀66配置在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或者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的区域(排除E1和E2以外的区域)。
尤其是,面对排出室21一侧的开口66f,既不位于与有制冷剂气体G喷出的旋流式缸体60的开口面64a相比更靠上方的区域E1,并且也不位于与形成有供冷冻机油R喷出的旋流式缸体60的排出孔64c相比更靠下方的底面64b的区域E2。
因而,触发阀66的球状阀芯66b不受从分离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或者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
也就是说,触发阀66的动作取决于排出室21的压力、叶片背压空间69的压力和弹簧66c的弹簧常数,所述弹簧常数基于排出室21的压力(静压)以及叶片背压空间69的压力(静压)来设定。
但是,假设触发阀66、尤其是其面对排出室21一侧的开口66f,设置在可受到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的区域E1、或者可受到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的区域E2,则触发阀66的球状阀芯66b受到的排出室21的压力(受过动压影响的压力),和在对弹簧66c的弹簧常数进行设定时所假定的排出室21的压力(静压)的压力不同。
即,触发阀66在与假定的压力不同的压力下工作,触发阀66的功能有可能无法正常发挥。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中,触发阀66的开口66f开设在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时断时续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的位置,球状阀芯66b也不受其动压带来的影响,因而,可以进一步保证触发阀66在设想的压力下工作,触发阀66的功能可进一步正常发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中,触发阀66的开口66f开设在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的位置,球状阀芯66b也不受其动压带来的影响,因而,可以进一步保证触发阀66假定的压力下发挥正常发挥。
如图3所示,开口66f面向排出室21的朝向V,分别与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朝向和冷冻机油R的朝向大致垂直相交,因此很难受到制冷剂气体G和冷冻机油R的动压带来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中,尽管触发阀66面对排出室21的开口66f开设在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以及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的区域,然而,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并不限定于该形式,例如触发阀66面向排出室21的开口66f可以开设在仅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的区域。其原因在于,由冷冻机油R的动压带来的影响小于由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带来的影响,所以只要排出由冷冻机油R的动压带来的影响,即可提高触发阀66的工作精度。
触发阀66的开口66f与排出室21面对的朝向V,也并不限定于大致分别与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朝向或者冷冻机油R的朝向正交的朝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中,通过将触发阀66面向排出室21的开口66f,开设在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以及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除区域E1以及区域E2以外的其它区域),从而触发阀66的工作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以及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但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并不限定于这种形式。
即,如图5所示,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即,在该构成中设置可以覆盖触发阀66的开口66f的周围(可以不是整个周围)的遮挡板64d、64d(遮挡部件),该遮挡板64d、64d遮挡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以及冷冻机油R。
采取这样的构成,也可以使触发阀66的工作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以及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
如图5所示,在该情况下,触发阀66面向排出室21的开口66f无需开设在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以及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的区域(除区域E1以及区域E2以外的其它区域);在把开口66f开设在受上述动压影响的区域内,为了不受这些动压的影响,例如在旋流式缸体60上设置遮挡板64d、64d,从而可以利用所述遮挡板64d、64d来阻止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以及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
另作为为不受动压的影响而设置在开口66f的附近等的部件来说,并不限定于上述两平板状的遮挡板64d、64d,还可以应用其它形状和个数的遮挡部件。此外,遮挡板64d也并不一定与旋流式缸体60是分开的,也可作为铸件一体形成。
图5中描述如下内容,即:在把触发阀66面向排出室21的开口66f开设在不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以及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的区域的基础上,再附加设置遮挡板64d、64d,由此,可以进一步确实排出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以及冷冻机油R的动压给触发阀66的工作造成的影响。不过,也可如上所述,将所述遮挡板64d、64d设置在开口66f开设在受从旋流式缸体60喷出的制冷剂气体G的动压的影响的区域E1或者受冷冻机油R的动压的影响的区域E2。
如图6(a)所示,由于该开口66g开设在与叶片背压空间69的中心C相比更靠上方的位置,且通路66a与叶片背压空间69的中心C相偏离,所以触发阀66开放,于是,从排出室21通过通路66a而流入叶片背压空间69中的制冷剂气体G,很容易向同图箭头所示的单方方向(在图6(a)中是以中心C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流动。
而且,如图6(b)所示,像这样向单方方向流动的制冷剂气体G,对存在于叶片背压空间69中的冷冻机油R的油面进行推动使其偏倾,冷冻机油R受到摆动和搅拌,制冷剂气体G混进冷冻机油R中。
叶片背压空间69中的混有制冷剂气体G的冷冻机油R,依序经连通路24、疏通槽25、疏通槽59,作为背压施加给叶片58。在该叶片背压空间69至疏通槽59的流通路径中通过时,混有制冷剂气体G的冷冻机油R的通过速度快于仅为冷冻机油R通过的通过速度。
即,由于冷冻机油R的粘性高于制冷剂气体G的粘性,因而,在冷冻机油R通过叶片背压空间69至疏通槽59的流通路径时,受粘性阻抗影响,在作为背压发挥作用之前易引发时间延滞。
与此不同的是,由于制冷剂气体G的粘性比冷冻机油R的粘性低,因而,在混有制冷剂气体G的冷冻机油R通过叶片背压空间69至疏通槽59的流通路径时,粘性阻力小于冷冻机油R单独时的粘性阻力,在作为背压发挥作用之前引起的时间延滞,格外小于冷冻机油R单独通过下引起的时间延滞。
综上所述,触发阀66开放,制冷剂气体G从排出室21经而流入叶片背压空间69中,借助制冷剂气体G,可以缩短制冷剂气体G助叶片58伸出所需的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中,触发阀66的通路66a面对叶片背压空间69侧的开口66g,开设在与叶片背压空间69的最上部69a相比更靠下方的部分上,因而,有较多的制冷剂气体G液化而成的液态制冷剂L或冷冻机油R存储在叶片背压空间69的内部,触发阀66的通路66a的开口66g被存储的液态制冷剂L或冷冻机油R阻塞,叶片背压空间69、连通路24、疏通槽25以及疏通槽59成为封闭的空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由液态制冷剂L或冷冻机油R阻塞的开口66g的上方,也残留有供制冷剂气体G残存的空间69b。
即,叶片背压空间69、连通路24、疏通槽25以及疏通槽59不会全部被液态制冷剂L或冷冻机油R的液体完全填充。
因而,即使在叶片58被强制推回到叶片槽59中,所述的叶片背压空间69、连通路24、疏通槽25以及疏通槽59内的液体(液态制冷剂L或冷冻机油R),受到压缩的状态下,气体即制冷剂气体G残存的空间69b可以当做缓冲空间,防止陷入液压缩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中,触发阀66采用了使用球状阀芯66b和弹簧66c的阀门的结构,然而,本发明涉及的气体压缩机并不限定于这种形式的压力调整阀(触发阀),还可以应用其它弹性部件来替代弹簧66c,应用弹性变形的板状阀芯来替代球状阀芯66b等,现有的各种阀门都可以应用。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本体,具有使叶片伸出而在壳体的内部形成压缩气体的压缩室的叶片背压空间;
离心分离方式的油分离器,
上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从油分离器喷出气体的排出室,
所述油分离器包括具有外周壁的本体部和设置于所述外周壁的内部空间内的导管,使从所述压缩机本体排出的气体在所述外周壁和所述导管之间的空间呈螺旋状移动以分离油分;
在所述油分离器中,设置有根据所述排出室的压力来调整所述叶片背压空间的压力的压力调整阀,
所述压力调整阀以不受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影响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油分离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整阀设置,为了不受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影响,而设置在与气体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区域不同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整阀具有对所述排出室的压力进行检测的部分,
检测所述排出室的压力的部分,为了不受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影响,而设置在与气体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区域不同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为了不受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影响,在所述压力调整阀的周围设置有遮挡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遮挡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为了不受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影响,在检测所述排出室的压力的部分的周围设置有遮挡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气体的遮挡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整阀以不受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油分的影响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整阀设置在为了不受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油分的影响,而与从所述油分离器离心分离出的油分的喷出区域不同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检测所述排出室的压力的部分设置在为了不受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油分的影响,而与从所述油分离器离心分离出的油分的喷出区域不同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为了不受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油分的影响,在所述压力调整阀的周围设置有遮挡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油分的遮挡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为了不受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油分的影响,在检测所述排出室的压力的部分的周围设置有遮挡从所述油分离器喷出的油分的遮挡部件。
CN201210169760.6A 2011-05-27 2012-05-28 气体压缩机 Active CN1027976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9552 2011-05-27
JP2011119552A JP5717139B2 (ja) 2011-05-27 2011-05-27 気体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7676A CN102797676A (zh) 2012-11-28
CN102797676B true CN102797676B (zh) 2015-06-10

Family

ID=47196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9760.6A Active CN102797676B (zh) 2011-05-27 2012-05-28 气体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56132B2 (zh)
JP (1) JP5717139B2 (zh)
CN (1) CN1027976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6861B2 (ja) * 2013-08-27 2017-02-0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気体圧縮機
JP6465626B2 (ja) * 2014-03-05 2019-02-0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気体圧縮機
CN105090041B (zh) 2014-04-29 2019-08-06 开利公司 具有油分离器的螺杆压缩机和冷水机组
KR102195233B1 (ko) * 2017-04-07 2020-12-28 스택폴 인터내셔널 엔지니어드 프로덕츠, 엘티디. 에피트로코이드 진공 펌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072A (ja) * 1993-06-23 1995-01-17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ベーン圧縮機
EP0761975A1 (en) * 1995-09-01 1997-03-12 Seiko Seiki Kabushiki Kaisha Gas compressor
JP2003201964A (ja) * 2002-01-09 2003-07-18 Seiko Instruments Inc 気体圧縮機
JP2004190510A (ja) * 2002-12-09 2004-07-08 Calsonic Compressor Seizo Kk 気体圧縮機
JP2008223526A (ja) * 2007-03-09 2008-09-25 Calsonic Compressor Inc 気体圧縮機
CN201125867Y (zh) * 2007-11-23 2008-10-01 浙江凯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
CN101545490A (zh) * 2008-03-25 2009-09-30 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气体压缩机
JP2010144548A (ja) * 2008-12-17 2010-07-01 Calsonic Kansei Corp 気体圧縮機
CN101835522A (zh) * 2007-10-26 2010-09-15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用于从气流中分离液滴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2291A (ja) * 1985-08-05 1987-02-12 Nissan Motor Co Ltd ロ−タリ式エアコンコンプレツサ
CN100494678C (zh) * 2002-03-12 2009-06-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缩机
JP4864689B2 (ja) * 2006-04-17 2012-02-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流体機械およびランキンサイクル
WO2008042667A2 (en) * 2006-09-29 2008-04-10 Aspen Compressor, Llc Orientation and gravity insensitive in-casing oil management system
EP2105614B1 (en) * 2008-03-25 2012-12-26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Gas compressor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072A (ja) * 1993-06-23 1995-01-17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ベーン圧縮機
EP0761975A1 (en) * 1995-09-01 1997-03-12 Seiko Seiki Kabushiki Kaisha Gas compressor
US5954482A (en) * 1995-09-01 1999-09-21 Seiko Seiki Kabushiki Kaisha Compressor having pressure eliminating means
JP2003201964A (ja) * 2002-01-09 2003-07-18 Seiko Instruments Inc 気体圧縮機
JP2004190510A (ja) * 2002-12-09 2004-07-08 Calsonic Compressor Seizo Kk 気体圧縮機
JP2008223526A (ja) * 2007-03-09 2008-09-25 Calsonic Compressor Inc 気体圧縮機
CN101835522A (zh) * 2007-10-26 2010-09-15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用于从气流中分离液滴的装置
CN201125867Y (zh) * 2007-11-23 2008-10-01 浙江凯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
CN101545490A (zh) * 2008-03-25 2009-09-30 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气体压缩机
JP2010144548A (ja) * 2008-12-17 2010-07-01 Calsonic Kansei Corp 気体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01343A1 (en) 2012-11-29
JP5717139B2 (ja) 2015-05-13
JP2012246846A (ja) 2012-12-13
US8956132B2 (en) 2015-02-17
CN102797676A (zh)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106787A1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02797676B (zh) 气体压缩机
CN106605069B (zh) 螺杆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3939343A (zh) 一种低背压的滚动活塞类制冷压缩机
JP6058133B2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S6331677B2 (zh)
US12000401B2 (en) Rotary compressor with first and second main suction ports
CN102656367A (zh) 单螺杆式压缩机
KR20180116984A (ko) 로터리 압축기
JPS6135391B2 (zh)
JP6383599B2 (ja)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831345B2 (ja) 冷凍装置
KR102491634B1 (ko) 배압유로 로터리 압축기
JP2005090487A (ja) 容量可変回転圧縮機
EP3505765B1 (en) Screw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06122012B (zh) 压缩机单双缸切换装置及变容压缩机
JP5727348B2 (ja) 気体圧縮機
JP6702400B1 (ja) 多段圧縮システム
JP6256643B2 (ja) 揺動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JP2020094761A (ja) 多段圧縮システム
CN112554957B (zh) 一种铰接式膨胀机吸气装置
JP2017214826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17967570A (zh) 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
JP5717140B2 (ja) 気体圧縮機
JP2016109095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917 Fandi, erdingmu, rijincho, Saitama Shibei District,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Marelli Ltd.

Address before: 1917 Fandi, erdingmu, rijincho, Saitama Shibei District,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CALSONIC KANSEI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8

Address after: Building C, No. 888, Huanhu West 2nd Road, Lingang New District, Pudong New Area pilot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Marelli (China)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917 Fandi, erdingmu, rijincho, Saitama Shibei District,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relli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