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5621A - 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5621A
CN102795621A CN201210336378XA CN201210336378A CN102795621A CN 102795621 A CN102795621 A CN 102795621A CN 201210336378X A CN201210336378X A CN 201210336378XA CN 201210336378 A CN201210336378 A CN 201210336378A CN 102795621 A CN102795621 A CN 102795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obtains
acid
graphene oxide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63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立国
赵冬梅
曹晓俭
郑梅青
张艳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363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56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5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56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涉及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的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化学还原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分散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一、配制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二、用巯基酸作为还原剂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应用于电子元件、晶体管、触控屏幕、光板和太阳能电池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还原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纳米碳质材料,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它的结构非常稳定,具有高强度、出色的导电性、较高的热导率、高比表面积、高透光性、特殊的电磁特性及柔韧性等优异的性能。基于此,石墨烯拥有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
如何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成为了当今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现有技术中,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微机械剥离法、SiC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剂热法、电化学法和化学还原法。微机械剥离法局限性很大,无法得到均一、形状规则的石墨烯,且工艺复杂,制备的石墨烯产率低,不能满足工业化需求。化学气相沉淀法,虽然能生成二维石墨烯薄膜,但现阶段工艺不成熟以及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其规模应用。溶剂热法发展时间短,现阶段很多理论和技术问题仍不能突破,有待进一步探索。其中化学还原法因过程简单、成本低廉、产率高,可量化制备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是未来生产石墨烯的最佳途径之一。其基本过程是通过改进的经典Hummer法先把鳞片石墨粉氧化并剥离成氧化石墨烯,再用还原剂还原成石墨烯。其中还原剂的选择是重点和关键。目前,常用的还原剂有水合肼、对苯二酚、硼氢化钠、维生素C、聚合电解质、还原糖、蛋白质、柠檬酸钠和盐酸羟氨,其中最常用的是盐酸羟氨。但是现有的化学还原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分散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化学还原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分散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
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向氧化石墨烯中,加入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6mg/mL~10mg/mL的水分散液,在70KHz~90KHz的条件下,超声3min~5min,得到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
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加热到75℃~90℃,在搅拌速率为150r/min~200r/min的条件下,加入巯基酸,继续搅拌反应2h~3h,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在40℃~45℃下干燥4h~6h,即得到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
其中,加入的巯基酸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4~8):1。
本发明的优点:
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所配成的石墨烯水分散液静置30天时仍然在水中均匀分散;
二、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
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完全还原了氧化石墨烯且没有破坏石墨烯本身的片层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试验一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Ⅰ(左侧)和试验二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Ⅱ(右侧)静置0h的相片。
图2为试验一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Ⅰ(左侧)和试验二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Ⅱ(右侧)静置48h的相片。
图3为试验一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Ⅰ(左侧)和试验二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Ⅱ(右侧)静置30d的相片。
图4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和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较图;其中,A为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B为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C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
图5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6为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7为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8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和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的X射线衍射比较图;其中,a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b为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c为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
图9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和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较图;其中,A为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B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C为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发明技术方案却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向氧化石墨烯中,加入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6mg/mL~10mg/mL的水分散液,在70KHz~90KHz的条件下,超声3min~5min,得到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
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加热到75℃~90℃,在搅拌速率为150r/min~200r/min的条件下,加入巯基酸,继续搅拌反应2h~3h,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在40℃~45℃下干燥4h~6h,即得到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
其中,加入的巯基酸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4~8):1。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分散稳定性;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还原程度比现有的化学还原法还原得到的石墨烯的还原程度更高。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在冰水浴和以150r/min~200r/min搅拌速率搅拌的条件下,向鳞片石墨中加入浓硫酸与磷酸的混合液,继续搅拌15min~30min,在混合液温度不高于10℃的条件下,加入高锰酸钾,继续搅拌1.5h~2.5h;反应完成后,将混合液升温至33℃~37℃,以120r/min~150r/min搅拌速率机械搅拌20h~30h;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15min~30min,加入质量浓度为20%~30%的H2O2,加完后,加入浓盐酸,停止反应,静置至分层,倒掉上层溶液,得到固体,洗涤,即得到氧化石墨烯;其中,浓硫酸与磷酸的体积比为(8~10):1,浓硫酸与磷酸的混合液的体积与鳞片石墨的质量的比为(50mL~60mL):1g,高锰酸钾与鳞片石墨的质量比为(4~6):1,去离子水的体积与鳞片石墨的质量的比为(200mL~300mL):1g,质量百分浓度为20%~30%的H2O2的体积与鳞片石墨的质量的比为(20mL~30mL):1g,浓盐酸的体积与鳞片石墨的质量的比为(6mL~8mL):1g。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是:所述的浓硫酸与磷酸的体积比为9: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巯基酸为巯基乙酸或巯基丙酸。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加热到80℃~85℃。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采用下述试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试验一: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制备氧化石墨烯:称取1.2g鳞片石墨,在冰水浴中,以170r/min搅拌速率搅拌,缓慢加入60mL浓硫酸与6.5mL磷酸的混合液,继续搅拌20min,在混合液温度不高于10℃的条件下,缓慢加入6.0g高锰酸钾,继续搅拌2h;反应完成后,将混合液升温至35℃,以130r/min搅拌速率机械搅拌24h;然后,加入300mL去离子水,继续搅拌15min~30min,加入30mL的质量浓度为30%的H2O2,加完后,滴加7mL浓盐酸,停止反应,静置至分层,倒掉上层溶液,得到固体,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2次,即得到氧化石墨烯。
二、向氧化石墨烯中,加入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8mg/mL的水分散液,在80KHz的条件下,超声5min,得到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
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加热到85℃,在搅拌速率为150r/min的条件下,加入巯基乙酸,继续搅拌反应2.5h,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在45℃下干燥5h,即得到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Ⅰ;
其中,加入的巯基乙酸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6:1。
向试验一中制备得到的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Ⅰ中,加入去离子水,配成10mg/mL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Ⅰ。
试验二:现有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采用试验一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二、向氧化石墨烯中,加入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8mg/mL的水分散液,在80KHz的条件下,超声5min,得到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
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加热到85℃,在搅拌速率为150r/min的条件下,加入盐酸羟氨,继续搅拌反应2.5h,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在45℃下干燥5h,即得到石墨烯Ⅱ;其中,加入的盐酸羟氨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5:1。
向试验二中制备得到的石墨烯Ⅱ中加入去离子水,配成10mg/mL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Ⅱ。
将试验一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Ⅰ和试验二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Ⅱ静置0h、48h和30d得到相片,分别得到图1、图2和图3。图1为试验一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Ⅰ(左侧)和试验二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Ⅱ(右侧)静置0h的相片;图2为试验一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Ⅰ(左侧)和试验二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Ⅱ(右侧)静置48h的相片;图3为试验一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Ⅰ(左侧)和试验二中的石墨烯水分散液Ⅱ(右侧)静置30d的相片。从图1至图3中,石墨烯水分散液Ⅱ随着静置时间的增加,透明度逐渐增加,在静置30d后,石墨烯水分散液Ⅱ已完全透明,而石墨烯水分散液Ⅰ静置30d后依然保持着优良的分散性。
将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和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分别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得到图4。图4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和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较图。其中,A为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B为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C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从图4中,可以观察到曲线B和曲线C在286eV~287eV处有C=O特征峰,而曲线A没有C=O特征峰,曲线A在285eV处有很强的C=C键的特征峰,说明试验一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完全,而现有的采用盐酸羟氨还原氧化石墨烯不完全,采用巯基乙酸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中的C=O键的还原程度要比现有的采用盐酸羟氨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程度更高。
将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和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分别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分别得到图5、图6和图7。图5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图6为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图7为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从图5中可以观察到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具有较好的片层;从图6中可以观察到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的层次分明,片层很薄;从图7中可以观察到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的石墨烯没有层次,且有粘结的情况。由图5、图6和图7作比较,可以得出采用巯基乙酸还原氧化石墨烯得到的石墨烯没有破坏石墨烯本身的片层结构。
将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和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分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图8。图8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和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的X射线衍射比较图,其中,a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b为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c为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从图8中,可以观察到a曲线中,在2θ=10°附近出现的较强峰位是氧化石墨的特征峰,此特征峰越明显,就表示氧化程度越高,c曲线在2θ=10°附近仍然有较弱的特征峰,而b曲线在2θ=10°附近的特征峰消失,由a曲线、b曲线和c曲线作比较,说明试验一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完全,而有的采用盐酸羟氨还原氧化石墨烯不完全。
将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和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分别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得到图9。图9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和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较图。其中,A为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B为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C为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从图9中,可以观察到,曲线A和曲线B在1226cm-1和1623cm-1处有较强的含氧基团的伸缩振动峰,说明试验一中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和试验二中得到的石墨烯Ⅱ中仍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而试验一中得到的石墨烯Ⅰ含氧基团伸缩振动峰不明显,由曲线A、曲线B和曲线C作比较,说明试验一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完全,而有的采用盐酸羟氨还原氧化石墨烯不完全。

Claims (5)

1.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向氧化石墨烯中,加入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6mg/mL~10mg/mL的水分散液,在70KHz~90KHz的条件下,超声3min~5min,得到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
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加热到75℃~90℃,在搅拌速率为150r/min~200r/min的条件下,加入巯基酸,继续搅拌反应2h~3h,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在40℃~45℃下干燥4h~6h,即得到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
其中,加入的巯基酸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4~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完成的:在冰水浴和以150r/min~200r/min搅拌速率搅拌的条件下,向鳞片石墨中加入浓硫酸与磷酸的混合液,继续搅拌15min~30min,在混合液温度不高于10℃的条件下,加入高锰酸钾,继续搅拌1.5h~2.5h;反应完成后,将混合液升温至33℃~37℃,以120r/min~150r/min搅拌速率机械搅拌20h~30h;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15min~30min,加入质量浓度为20%~30%的H2O2,加完后,加入浓盐酸,停止反应,静置至分层,倒掉上层溶液,得到固体,洗涤,即得到氧化石墨烯;其中,浓硫酸与磷酸的体积比为(8~10):1,浓硫酸与磷酸的混合液的体积与鳞片石墨的质量的比为(50mL~60mL):1g,高锰酸钾与鳞片石墨的质量比为(4~6):1,去离子水的体积与鳞片石墨的质量的比为(200mL~300mL):1g,质量百分浓度为20%~30%的H2O2的体积与鳞片石墨的质量的比为(20mL~30mL):1g,浓盐酸的体积与鳞片石墨的质量的比为(6mL~8mL):1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硫酸与磷酸的体积比为9: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巯基酸为巯基乙酸或巯基丙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的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加热到80℃~85℃。
CN201210336378XA 2012-09-12 2012-09-12 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 Pending CN1027956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6378XA CN102795621A (zh) 2012-09-12 2012-09-12 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6378XA CN102795621A (zh) 2012-09-12 2012-09-12 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5621A true CN102795621A (zh) 2012-11-28

Family

ID=47194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6378XA Pending CN102795621A (zh) 2012-09-12 2012-09-12 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562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3700A (zh) * 2012-11-30 2013-02-13 南京大学 一种巯基修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3130216A (zh) * 2013-03-25 2013-06-05 四川大学 一种大规模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及对水中钍选择性吸附
CN103952795A (zh) * 2014-06-01 2014-07-30 齐齐哈尔大学 铅芯结构聚苯胺/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1694A (zh) * 2010-09-07 2011-01-12 湘潭大学 一种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2030325A (zh) * 2010-11-03 2011-04-27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生物相容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2153078A (zh) * 2011-05-12 2011-08-17 西北大学 一种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1694A (zh) * 2010-09-07 2011-01-12 湘潭大学 一种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2030325A (zh) * 2010-11-03 2011-04-27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生物相容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2153078A (zh) * 2011-05-12 2011-08-17 西北大学 一种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CS Nano》 20100722 Daniela C. Marcano et al. "Improved Synthesis of Graphene Oxide" 第4806-4814页 1-5 第4卷, 第8期 *
《材料导报B:研究篇》 20110630 李永锋 等 "L-半胱氨酸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研究" 第38-40页 1-5 第25卷, 第6期 *
DANIELA C. MARCANO ET AL.: ""Improved Synthesis of Graphene Oxide"", 《ACS NANO》 *
李永锋 等: ""L-半胱氨酸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研究"", 《材料导报B:研究篇》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3700A (zh) * 2012-11-30 2013-02-13 南京大学 一种巯基修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2923700B (zh) * 2012-11-30 2015-05-20 南京大学 一种巯基修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3130216A (zh) * 2013-03-25 2013-06-05 四川大学 一种大规模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及对水中钍选择性吸附
CN103952795A (zh) * 2014-06-01 2014-07-30 齐齐哈尔大学 铅芯结构聚苯胺/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eng et al. Vertically oriented few-layered HfS2 nanosheets: growth mechanism and optical properties
Zhao et al. Oxygen vacancy-rich hierarchical BiOBr hollow microspheres with dramatic CO2 photoreduction activity
CN102225754B (zh)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2275908B (zh) 一种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Jayathilake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of Al-doped, Ga-doped, and Al, Ga codoped ZnO for the pursuit of optimal conductivity for transparent conducting film fabrication
CN103288069A (zh) 一种以微波水热法制备氟化石墨烯的方法
CN102580716B (zh) 一种溶剂热法合成氧化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
WO2015109916A1 (zh) 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3920520B (zh) 一种超声波辅助沉积法合成纳米SnO2/g-C3N4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Gao et al. Freestanding atomically-thin cuprous oxide sheets for improved visible-light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CN102633256A (zh) 一种石墨烯胶体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CN104445167A (zh) 一种水溶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A simple method for systematically controlling ZnO crystal size and growth orientation
CN103203465B (zh) 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3058176A (zh) 一种高效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5314623A (zh) 一种石墨烯的合成方法
CN102515560A (zh) 一种制备石墨烯/Ag复合导电薄膜的方法
CN102795621A (zh) 一种用巯基酸还原制备稳定分散性的石墨烯的方法
CN103285845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包裹二氧化钛微球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WO2013106963A1 (zh) 一种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CN102583343B (zh) 一种大批量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2616772A (zh) 一种将废弃回收石墨粉制备成石墨烯的方法
CN103723709A (zh) 一种单层石墨烯水溶液的制备方法
CN104724697A (zh) 一种微波辅助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新方法
CN103736993A (zh) 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