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5377A - 开盖型圆桶罐 - Google Patents

开盖型圆桶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5377A
CN102795377A CN2011103188254A CN201110318825A CN102795377A CN 102795377 A CN102795377 A CN 102795377A CN 2011103188254 A CN2011103188254 A CN 2011103188254A CN 201110318825 A CN201110318825 A CN 201110318825A CN 102795377 A CN102795377 A CN 102795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cover
comparative example
crimping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88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漥田哲夫
鸟巢毅
一重有史
荒卷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ugawa Rubber Industrial Co Ltd
Nippon Steel Dr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ugawa Rubber Industrial Co Ltd
Nittetsu Steel Dr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ugawa Rubber Industrial Co Ltd, Nittetsu Steel Dr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ugawa Rubber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95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5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开盖型圆桶罐,呈圆筒状、中空,由外部有罐身卷边(14)的罐身(2)、封闭罐身下端开口的基板(4)、平盖部(28)、在平盖外设置的、在罐身卷边通过垫片(18)嵌合的罐盖卷边(16)的罐盖缘(30)组成。与此同时,罐身的上端开口能够开闭,具备封闭上端开口的罐盖(8),垫片由天然橡胶以及丁苯橡胶的发泡体制成,在压缩率65%常温放置30天且立即打开的条件下,其常温复原率是90%以上,开放3小时后的常温复原率是92%以上。

Description

开盖型圆桶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具备开合盖的开盖型圆桶罐。
背景技术
此种开盖型圆桶罐较适合于粘性较高的危险液体、粉末体或固体等不容易放入取出的内容物的灌装运输,与通常的密闭型圆桶罐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备可以开合的罐盖以代替与圆桶罐圆筒状空心罐身紧密结合的罐盖(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平成9-272533号公报)。
此种开盖型圆桶罐(open head drum)与通常的密闭型圆桶罐(tight head drum)一样,必须符合联合国制定的《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联合国标准=UN Recommendationson the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中规定的气密性实验、跌落强度实验、水压强度实验以及堆放负荷实验的各种判断标准。但是,由于开盖型圆桶罐具备可以开合的罐盖,特别是为满足符合跌落强度实验以及水压强度实验的判断标准的性能,开盖型圆桶罐需要与通常的密闭型圆桶罐不同的改良处理。
具体而言,作为左右上述性能的主要因素,可考虑罐盖以及罐身卷边(curl of body)的耐压强度、罐盖卷边(curl of lid)与罐身卷边之间连接件(band)的连结强度、以及夹在罐身卷边与罐盖卷边之间的垫片的密封件性能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垫片可直接影响罐盖的耐压强度,因此不仅对于密封性能甚至是耐久性(缓冲性、还原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这里,使用的垫片多数是以天然橡胶为主要的成分的NR(natural rubber)垫片。这种NR垫片由于其有良好的复原弹性,因此垫片与连接件相连结后,完全能够满足圆桶罐内灌装物密封件的机能,具有了作为开盖型圆桶罐与UN标准相适应的性能。
但是,上述的NR垫片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复原弹性变差的问题存在。
特别是,当连接件被过度紧密地连结,或者,当内涵灌装物的圆桶罐以堆积状态长时间保管,随着时间的延长NR垫片的复原弹性便会极度变差,连结着的连接件多少会变松。这种情况下,不推荐采用硬让使用者打开连接件连结的罐盖的方式以期来恢复NR垫片的复原弹性,亦或者采用拧紧连接件等烦杂的方式来复原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能够增强垫片,甚至是开盖型圆桶罐的耐久性,提供能够满足联合国标准的开盖型圆桶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开盖型圆桶罐在具备呈圆筒状,在外围有罐身卷边的空心罐身、封闭罐身下端开口的基板、平盖、设置在该平盖外围的,通过放置垫片而与罐身卷边相嵌合的有卷边的罐盖缘的同时,还具有在罐身上端开口上装有的可以开闭、封闭上端开口的罐盖,垫片则由天然橡胶(natural rubber)及丁苯橡胶(styrene-butadiene rubber)的发泡体制成,在压缩率为65%并常温放置30日的情况下,直接打开后在常温下的复原率为90%以上,打开3小时后在常温下的复原率为92%以上。
理想状态是上述的垫片的硬度计E型的硬度(durometer type E hardness)在58~68的范围之间。
理想状态是上述的垫片是由占20~30的重量份额的天然橡胶与占70~80的重量份额的丁苯橡胶制成的,对于该由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制成的橡胶的100个重量份额,配合以60~100个重量份额的由石英及高岭石制成的天然结合物,且配合以1~5个重量份额的加工助剂。
根据以上构成,垫片由上述的橡胶组成物制成,由于垫片的缓冲性有大幅地提升,提高了垫片、甚至是开盖型圆桶罐的耐久性,使提供符合联合国标准的开盖型圆桶罐成为了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第1实施例的开盖型圆桶罐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II部分的截面图
图3为图1中III部分的截面图
图4为表示图1中连接件细节的斜视图
图5为表示图4的部分的斜视图
图6为表示图1中罐盖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图6罐盖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8为图3所示罐身卷边的放大图
图9表示(a)的对角跌落和(b)水平跌落的跌落强度实验
图10表示水压强度实验的方法
图11为将图3的垫片与比较例5使用的垫片在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复原率、跌落强度实验、水压强度实验上得出的数值、判定基准上相比较,展示其比较结果的图表
图12为图3垫片的截面图
图13展示图3垫片基本的配合构成,以及展示当比较例6、实施例2、比较例7~9在NR以及SBR的配合比率有变化的情况下的配合构成
图14为根据图13的配合构成而形成的各种垫片的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复原率、跌落强度实验、水压强度实验,通过其产生的数值及判定基准来进行评价,展示其比较结果的图表
图15针对图3垫片的配合构成中的加强剂的种类变化,通过比较例10~12来展示其变化的配合构成
图16为根据图15的配合构成而制作形成的各种垫片的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复原率、跌落强度实验、水压强度实验的展示,通过对其数值及判定标准来进行评价,展示其比较结果的图表
图17通过变化图3中垫片的配合构成之一的石英、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的配合量,并以实施例3、4,比较例13、14来展示其变化时的配合构成;同样地,通过对上述垫片的配合构成之一的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配合量进行变化,以实施例5、6,比较例15、16来展示其变化时的配合构成
图18为根据图17的配合构成而制作形成的各种垫片的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复原率、跌落强度实验、水压强度实验的展示,通过对其数值及判定标准来进行评价,展示其比较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8表示第1实施例的危险液体用开盖型圆桶罐。
图1,开盖型圆桶罐具有圆筒状空心罐身2、用来封闭该罐身2下端开口的基板4、通过连接箍体安装在罐身2上端开口处可以开合或者封闭上端开口的圆形罐盖8。而且,罐身2形成两条纹10,这些条纹10是为留出上下方间隔而配置。
如图2所示,罐身2的下端边缘和基板4的外围边缘是通过充填剂(无图示)以卷边的方式互相接合的,也就是形成了所谓的沟(chime)12。对此,如图3所示,罐身2的上端边缘形成向外侧突出的凸缘(flange)状的罐身卷边14,而且,罐盖8的外围边缘也形成了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罐盖卷边16。罐盖卷边16比罐身卷边14更大,罐盖8在被安装在罐身2的上端开口处时,通过垫片18,罐盖卷边16被罐身卷边14覆盖。
垫片18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在下面会说明的图12一样,截面略呈半圆形,且被粘在罐盖卷边16的内侧,对被灌装在圆桶罐内的大部分液体具有化学耐受性。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垫片18,主要由天然橡胶(NR)(natural rubber)及丁苯橡胶(SBR)(styrene-butadiene rubber)通过硫化发泡押出成形而形成的橡胶组成物。另外,圆桶罐为了在用连接件6拧紧罐盖8的状态下能够长时间地使用,将与连接件6的系紧关联的垫片18的压缩变形力除去之后,垫片18中残存的压缩永久变形就会变小,换句话说,垫片16的复原率变大,缓冲性(还原性)变好便是我们所追求的。
另一方面,如图4以及图5所示,连接箍体6具备环状连接箍体本体20,该连接箍体本体20在一处有切口的同时有大致呈U字形的横截面。连接箍体20有一对S型金属配件(S-shaped fitting)22分别安装在其两端,这些S型金属配件22有管状的螺栓插入处24。
如图3所示,在罐身2的上端开口处安装罐盖8之后,上述连接箍体6在其连接箍体本体20内包裹罐身卷边14以及罐盖卷边16。而且,图4所示连接箍体螺栓26b分别插入一对S型金属配件22的螺栓插入处24,只要在该连接箍体26b和螺母26n之间拧紧一对S型金属配件22,让连接本体20缩径,连接箍体6可以对罐身2的上端开口,即通过垫片18对其罐身卷边14连接罐盖8的罐盖卷边16。反之,只要从一对S型金属配件22抽出连接螺栓,而且,从罐身卷边14以及罐盖卷边16取出连接箍体6的连接本体20,就可以对罐身2开启罐盖8。
而且,罐身2、基板4以及罐盖8的内外面根据需要,经过脱脂处理、化学处理以及水洗处理等工程形成皮膜,在皮膜上涂上了所需的涂料。具体来说,罐身2、基板4以及罐盖8的外表面全部涂上涂料,虽然对罐身2、基板4以及罐盖8的内面不上涂料的情况属于多数,但也有上涂料的情况。
图6为罐盖8的俯视图,图7为表示罐盖8的部分的截面图,罐盖8是由平盖28和该平盖28的外围边缘上设置的罐盖缘30组成的。罐盖缘30是从平盖28的垂直方向,也就是说,在罐身2的轴线方向竖起,在上端有前述的罐盖卷边16。而且,如图6所示,罐盖8的平盖28处设有注入帽32和排气帽34。
图7中所示的罐盖8,外径φL、罐盖缘30的高度H1、罐盖卷边16的高度H2、罐盖卷边16的内外面曲率半径R1、R2、在罐盖缘30近处形成的圆弧28的外面的曲率半径R0,这些分别都有相应指定的数值。特别是在本实施里中,罐盖8的厚度T为1.2mm,平盖28的中央部分仅有1mm程度的高低差异的突出。另外,罐身2及基板4的板厚也与罐盖8一样,是1.2mm。
图8是罐身2的罐身卷边14的放大,因事先确保好了罐身卷边14的前端与罐身2的外周面之间有规定好的间隙A,间隙A是A1(=约3mm)。而且,图8中所示的罐身卷边14的高度H3、宽度Wc、形成罐身卷边14的外面的曲率半径R3已分别被设定了相应指定的数值。
图9所示为跌落强度的实验方法。
在该实验中,要求即使让充填200L的98%以上的水的开盖型圆桶罐OD从1.2m的高度下落,圆桶罐OD也不会漏水。图9(a)表示将连接箍体6的S型金属配件22作为冲击点的对角跌落实验,图9(b)表示以罐身2的熔接部为冲击点的水平下落实验。而且,连接箍体6的S型金属配件22对于罐身2的熔接部,从其罐身2的直径方向看,是特意安装在熔接部的相反的位置(即金属配件22和罐身的熔接部关于罐身2的圆心中心对称,这是为了保证金属配件22和罐身的熔接部这两个薄弱点不在同一处,当然也可以错开一定角度,不必对称)。
对具备上述第1实施例中罐盖8的若干开盖型圆桶罐实施跌落强度实验,确认任何圆桶罐都没出现漏水。
图10表示水压强度的试验方法。
在该实验中,对于填充了200L满水状态的开盖型圆桶罐OD,让其连接箍体6的S型金属配件22处于向下状态,并将开盖型圆桶罐OD水平放置在试验台上,而且,让圆桶罐OD内部以0.1MPa的加压状态维持5分钟,在此时间之内,要求圆桶罐OD不漏水。
在此也同样的,对具备上述第1实施例中罐盖8的若干开盖型圆桶罐实施水压强度实验,确认任何圆桶罐都没出现漏水。
而且,我们还知道,本实施例的垫片18,与以往的相比,在压缩永久变形率上比1/2以下的程度还小,换言之复原率接近2倍的程度。
图11将第1实施例(实施例1)的垫片18与比较例5使用的垫片在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复原率、跌落强度实验、水压强度实验上得出的数值、判定基准(◎:优、○:良、△:一般、×:不好)上相比较,展示了其比较的结果。
在硬度上,采用依据ISO7619的标准的ASKER橡胶硬度计E型来评测,在这样的条件下比较例5的垫片的显示硬度为29,与之相对实施例1的垫片18的硬度为60。
接下来是压缩永久变形。压缩永久变形是指在ISO815标准下的橡胶材料由于加热压缩而发生永久变形,该数值越小就表明经长时间压缩后其复原能力越高。具体而言,比方说给圆柱状的试验片加之相当于厚度25%的压缩变形,并在高温中保持一段时间后,将试验片取出,采用测量其30分钟后的厚度等方法来评价器复原能力。压缩永久变形率Cs(%)如下式表示。
【式1】
Cs = t 0 - t 2 t 0 - t 1 × 100
t0是试验片的原来的厚度(mm),t1是隔离物的厚度(mm),t2是试验片从压缩装置中取出30分钟后的厚度(mm)。一般而言压缩率及试验温度越高,其永久变形就越大,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70℃的温度下给予其50%的压缩变形并在该状态保持了22小时之后将其打开,然后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后计算其压缩永久变形的结果,得出比较例5的垫片的压缩永久变形率是29%(25%以上,判定:×),与之相比,实施例1的垫片18是12%(不到15%,判定:◎),由此可见实施例1的垫片18比比较例5的垫片的压缩永久变形率低一半以上。
接下来是复原率。首先在将如图12所示的截面视图略呈半圆形状的垫片18压缩至其65%的状态下,然后常温放置30天后,测评其直接打开、打开1小时后、打开3小时后在常温下的复原状态。在测定指标上采用比上述的压缩永久变形更为严格的缓冲性指标,本实施例中由下式(与相当图14中的※0标准相当)算出。
【式2】
复原率(%)=变化后的高度尺寸(mm)/变化前的高度尺寸(mm)×100(%)
在采用这种评测方法后,比较例5的垫片在直接打开、打开1小时后、打开3小时后的常温复原率依次分别为56%、60%、62%(全部未达到90%,判定:×),与之相比,实施例1的垫片18的结果依次为90%、92%、92%(全部达到90%,判定:◎),由此可见实施例1的垫片18比比较例5的垫片的复原率高将近一倍。
接下来是跌落强度实验与水压实验。以上述的联合国标准为依据,比较例5的垫片在跌落强度实验中为合格(判定:○),在水压强度实验中也能耐100kPa的水压,以优异的结果达到标准,合格(判定:◎)。另一方面,实施例1的垫片18的评测结果无论在哪方面都是以优异的评测结果达到合格(判定:◎),也能耐100kPa的水压。
如上,虽然比较例5的垫片在圆桶罐完成后立即对其进行跌落强度实验、水压强度实验的情况下都达到了合格标准,然而其缓冲性较劣,综合评价不合格(NG)。反而,实施例的垫片18不仅在跌落强度实验、水压强度实验中取得了优异的评测结果,在缓冲性上也十分优异,综合评价合格(OK)。
以下图表13~18为与实施例1相关的垫片18的配合构成,以及通过实施例1~6、比较例6~16来说明当各配合构成变动时所产生的各实验数据及不同的结果。
图13所示为垫片18的基本的配合构成,比较例6、实施例2、比较例7~9分别显示了当NR与SBR的配合比率变化时的配合构成。实施例1的垫片18主要是按照占20个重量份(重量%)的NR、占80个重量份的SBR,这样的比率构成的。另针对NR以及SBR的橡胶成分的100个重量份,配合以80个重量份的石英、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该天然结合物作为补强剂是不含炭黑的白色填充剂。并且,为改善挤压加工性,将脂肪酸季戊四醇酯(pentaerythritol-fatty acid ester)作为加工助剂以3个重量份配合加入其中。
另外,垫片18由5个重量份的硫化助剂氧化锌(亚铅华、zinc white)、2个重量份的硬脂酸(stearic acid)、15个重量份的软化剂石蜡油(paraffin oils)、适量的橡胶促进剂、1.5个重量份的交联剂硫磺、适量的发泡剂构成。
上述的橡胶促进剂,可用2~8个重量份的噻唑(thiazole)类、秋兰姆(thiuram)类、亚磺酰胺(sulfenamide)类、胍(guanidine)类、硫脲(thiourea)类、二硫氨基甲酸(dithiocarbamic acid)类等(图13中的※1所示化学名称)。
还有,上述的发泡剂,基本上可以用许多种合适的种类,比如说有机类发泡剂中的,4,4’-氧代双苯磺酰肼(OBSH)(4,4’-oxybis benzenesulphonyl hydrazide)、偶氮甲酰胺(ADCA)(azodicarbonamide)、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DPT)(dinitrosopentamethylenetetramine)、偶氮二异丁腈(AIBN)(azobisisobutyronitrile)、甲苯磺酸肼(TSH)(p-toluenesulfonydrazide)、联二脲(HDCA)(hydrazodicarbonamide)、偶氮二甲酸钡(barium azodicarboxylate)等都可以使用(图13中的※2所示化学名称)。
还有,对于上述的加工助剂,除了脂肪酸季戊四醇酯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很多种类的助剂。具体而言,有蓖麻油酸(ricin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月桂酸(lauric acid)等高级脂肪酸,硬脂酸钡(Barium stearate)、硬脂酸锌(zinc stearate)、硬脂酸钙(calcium stearate)、硬脂酸钠(sodium stearate)等高级脂肪酸的盐类,硬脂酸酰胺(octadecanamide)、油酰胺(oleic amide)、芥酸酰胺(erucamide)等高级脂肪酸的酰胺类,蓖麻油酸(ricin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等高级脂肪酸的酯类,最为理想的是山梨聚糖、季戊四醇(pentaerythritol)等多价不饱和脂肪酸酯。这些加工助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配合使用(图13中的※5所示化学名称)。
另外,上述有机类发泡剂,在使用量(比如,0~10个重量份)上要求不损害橡胶成形体的特性。上述有机类发泡剂与尿素诱导体、水杨酸(salicylic acid)、对苯二酸(phthalic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等发泡助剂一起使用也可以。
另外,垫片18是通过由热空气连续硫化槽(HAV:Hot-Air-Vulcanization)与超高频硫化装置(UHF:Ultra High Frequency Vulcanization)组合起来的设备,在约150℃的温度下一边进行30分钟程度的加热一边进行连续硫化而制成的。
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6~9,与在上述的配合构成及硫化条件下形成的实施例1的垫片18相比,比较例6的NR与SBR的配合比是0∶100,实施例2是30∶70,比较例7是40∶60,比较例8是60∶40,比较例9是70∶30,在其他的配合构成上并无变化。
图14是对于按照图13中的配合构成而形成的各例垫片的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复原率、跌落强度实验、水压强度实验通过数值及判定基准(◎:优、○:良、△:一般、×:不好)加以评测,并显示其比较结果的图表。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各垫片的硬度都在60以下,NR及SBR的橡胶成分的组成变化基本对硬度不产生影响,变得太硬并不会对连接件6连结作业的操作性恶化有影响。
接着,在压缩永久变形上,实施例2与已经说明过的实施例1的结果相近,为13%(不到15%,判定:◎),比较例6及8为21%(超过20%不到25%,判定:△),比较例7为17%(超过15%不到20%,判定:○),比较例9为29%(超过25%,判定:×)。
在复原率上,无论是在立即开放后、开放1小时后还是开放3小时后,实施例2都全部在90%以上(全部90%以上,判定:◎),比较例6的情况是除了立即开放后其他都是90%以上(基本90%以上,判定:○),比较例7~9是全部不到90%(全部不到90%,判定:×)。
跌落强度实验及水压强度实验中,虽然只对实施例1和2进行了实验,但其无论哪种情况都得到了优异的测评结果,合格(判定:◎),水压强度实验中也能耐100kPa的水压。
接下来,对新的评价指标中的加工性进行说明。加工性指标分为卷曲加工性与挤压性,卷曲加工性是指对在混炼机中混合的材料进行卷曲加工时的混炼操作性,换句话说,就是把材料卷曲的缠绕性作为指标来评价(图14中的※3所示依据标准)。挤压性是指把挤压品的外观品质(表面粗糙度、边缘部分的毛边、因突出偏差而造成的形状不良)作为指标来评价(图14中的※4所示依据标准)。
用这样的评测方法所得到的加工性,除了比较例6,实施例1、2和比较例7~9在卷曲加工性与挤压性上都有优异的评测结果,合格(判定:◎)。
如上,比较例6的情况是复原率的评价变低,虽然缓冲性高,但挤压性不好,另一方面,比较例7~9的情况反而是加工性高,然而由于其缓冲性不好,综合评价都为不合格(NG)。然而,实施例2的情况则是缓冲性与加工性两方面都很优秀,因此综合评价为合格(OK)。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为了提高缓冲性(复原性),垫片橡胶的成分有必要将实施例1、2的作为配合构成,即20~30个重量份的NR、70~80个重量份的SBR的配合比例。当NR的重量份不到20个,并且SBR的重量份超过80个的时候,复原率和挤压性就会恶化;当NR超过30个重量份,并且SBR不满70的情况下,复原率就会恶化。
图15是垫片18的配合构成之一的加强剂的种类变更时所呈的配合构成,并通过比较例10~12来表示。在实施例1中,配合以作为加强剂的白色填充剂,即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的80个重量份,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比较例10中配以作为加强剂的炭黑(carbon black)80个重量份,在比较例11中配以作为白色填充剂的重碳酸钙(calcium hydrogencarbonate)80个重量份,在比较例12中配以作为白色填充剂的二氧化硅(silica)80个重量份,其他的配合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
图16是对于按照图15中的配合构成而形成的各例垫片的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复原率、跌落强度实验、水压强度实验通过数值及判定基准(◎:优、○:良、△:一般、×:不好)加以评测,并显示其比较结果的图表。
首先在垫片的硬度上,比较例11比实施例1还低,为55。比较例10与比较例12都是70以上的高数值。
在压缩永久变形上,比较例10的结果与实施例1相近,为14%(不到15%,判定:◎)。比较例11为22%(达到20%不到25%,判定:△),比较例12为26%(超过25%,判定:×)。
在复原率上,无论是在立即开放后、开放1小时后还是开放3小时后,比较例10都与实施例1相同,全部在90%以上(全部90%以上,判定:◎),比较例11和12都没有达到90%(不到90%,判定:×)。
对于跌落强度实验以及水压强度实验,比较例10~12都没有进行。
在加工性上,虽然比较例10~12在卷曲加工性上都十分优异,判定合格(判定:◎),但其挤压性不好(判定:×)。
如此,比较例10的复原率的评测结果基本上与实施例1一样高,但虽然其缓冲性优异,却由于较硬因而挤压性不好。比较例11、12是由于复原率与加工性不好,综合评价皆为不合格(NG)。
在这里,为了加强缓冲性(复原性),一般而言会选择加强性高的炭黑。然而加强效果高的炭黑,配以80个重量份的炭黑其硬度就会变高,连接件6的连结作业的操作性就会明显低下。由于这个原因,为了降低硬度就会必然减少炭黑的配合量,但这样做的话就会使挤压加工性恶化。
然后,可以选择白色填充剂来加强缓冲性(复原性)。白色填充剂中价格最为便宜的是重碳酸钙,然而由于它和聚合物(polymer)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小,因此分散性与缓冲性较差。另一种替代炭黑的加强性白色填充剂是二氧化硅,因为其与聚合物的加强作用比较高,材料混炼时的作用力使聚合物被可塑化,缓冲性下降。因此,越过上述的综合评价,为了既确保加工性又能提高缓冲性(复原性),可以得出有必要选择与聚合物相溶性好、并且有一定加强性的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作为加强材料的结论。
图17为垫片18的配合构成之一的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的配合量变更时所呈的配合构成,并通过实施例3、4,比较例13、14来表示;同样也显示了垫片18的配合构成之一的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配合量变更时所呈的配合构成,并通过实施例5、6,比较例15、16来表示。与实施例1的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的配合量为80个重量份相对,比较例13为40个重量份,实施例3为60个重量份,实施例4为100个重量份,比较例14为120个重量份,其他的配合构成都与实施例1相同。
另外,与实施例1的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配合量为3个重量份相对,比较例15为0个重量份,实施例5为1个重量份,实施例6为5个重量份,比较例16为6个重量份,其他的配合构成都与实施例1相同。
图18是对于按照图17中的配合构成而形成的各例垫片的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复原率、跌落强度实验、水压强度实验通过数值及判定基准(◎:优、○:良、△:一般、×:不好)加以评测,并显示其比较结果的图表。
首先在垫片的硬度上,各例都是60前后,或者高的也有65以上的数值,由此可知,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与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配合量的变化对硬度基本没有影响。
在压缩永久变形上,实施例3~6,比较例13、15都是不满15%(不到15%,判定:◎),比较例14与比较例16都是不满20%(超过15%不到20%,判定:○)。
复原率上,无论是在立即开放后、开放1小时后还是开放3小时后,实施例3~6与比较例13、15全部在90%以上(全部90%以上,判定:◎),比较例14除了立即开放后、开放1小时后,其他是90%以上(基本90%以上,判定:○),比较例16是全部没有达到90%(全部不到90%,判定:×)。
跌落强度实验及水压强度实验中,虽然只对实施例3~6进行了实验,但其无论哪种情况都得到了优异的测评结果,测评合格(判定:◎),水压强度实验中也能耐100kPa的水压。
在关于加工性方面,除了比较例13和15,其他的都是良好(判定:○)或优秀(判定:◎),评测都合格。
如上,实施例3~6在复原率与加工性两方便都有很高的评价,综合评价是合格(OK)。另一方面,比较例13、15在复原率上是和实施例1同等高度,缓冲性也很优异,但加工性却不好。比较例14、16反而是加工性良好,可复原率却不好,所以综合评价为不合格(NG)。
在这里,由于垫片18是挤压成形品,为维持其挤压加工型,减少表面粗糙度、边缘部分的毛边、因突出偏差而造成的形状不良等的状况,一般都是配合以聚合物以外的200个重量份以上的配合剂。但是,跨过上述综合评价,为了提高垫片18的缓冲性,有必要将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的配合量设定为60~100个重量份。
原因是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的配合量如果不满60的话,卷曲加工性会恶化,垫片18的生产性就会显著低下。相反,如果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的配合量超过100的话,缓冲性会恶化,垫片18的封闭性能会显著低下。
但是,从实施例1与比较例15的比较中可以明显得知,若只配合以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就会产生挤压时的表面粗糙度恶化、边缘部分的毛边等挤压加工性课题。
在这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配合以1~5个重量份的脂肪酸季戊四醇酯,这样对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的聚合物的分散性会提高,能够改善挤压时表面的粗糙度及边缘部分的毛边。但是,如果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配合量不到1个重量份的话,就无法发挥分散性的提高效果,反之,如果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配合量超过5个重量份的话,对硫化阻碍的缓冲性会恶化。
如上,垫片18与由原来的天然橡胶发泡体制成的垫片相比,因缓冲性(复原性)大幅上升,垫片的、甚至是开盖型圆桶罐的随时间延长的耐久性得到提高,使开盖型圆桶罐更加容易符合联合国标准。
具体来说,上述复原率的评价指标比上述数1中显示的ISO标准的压缩永久率的指标更加严格,在这指标之下,在压缩率65%常温放置30日的情况下,立即打开后在常温中的复原率为90%以上,常温打开3小时后的复原率为92%以上,这与本来的压缩永久变形相比降低了一半,换言之复原率增加了近一倍。因而,在水压强度实验中,一般的做法是开盖型圆桶罐完成之后立即进行实验,只有在实验中符合所定的条件才认为其符合联合国标准。但在使用本垫片18的时候,需在保持开盖型圆桶罐完成后的原样的状态下放置30天,之后进行水压强度实验,实验要确认的是即使是在这样的严格条件下也没有发生漏水的情况。
还有,为实现上述的复原率,对于垫片18的理想状态是,硬度计E型的硬度为58~68,而且,天然橡胶占20~30个重量份、丁苯橡胶占70~80个重量份,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的100个重量份相对,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配以60~100个重量份,再配以1~5个重量份的脂肪酸季戊四醇酯,根据这样的配合方式,垫片18便可以在确保其加工型的状态下实现上述的复原性。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可以有各种变形。
举例来说,本发明只要是开盖型圆桶罐即可,并不只限于危险液体用开盖型圆桶罐。另外,本发明同样适用于不具备前述帽40,42的,或者不锈钢制的开盖型圆桶罐等。
还有,虽然垫片18是如图12所示截面视图略呈半圆形状,但如果用便宜的加工加工成截面视图略呈圆形的垫片也是可以的,即使是如此由于垫片18的缓冲性优异,这样的开盖型圆桶罐也能够容易地达到联合国标准。

Claims (3)

1.开盖型圆桶罐,呈圆筒状、中空,由外部有罐身卷边(14)的罐身(2)、封闭罐身下端开口的基板(4)、平盖部(28)、在平盖外设置的、在罐身卷边通过垫片(18)嵌合的罐盖卷边(16)的罐盖缘(30)组成,与此同时,罐身的上端开口能够开闭,具备封闭上端开口的罐盖(8),所述的垫片由天然橡胶以及丁苯橡胶的发泡体制成,在压缩率65%并常温放置30天的情况下,直接打开后在常温下的复原率是90%以上,打开3小时后的常温复原率是92%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盖型圆桶罐,其特征为,所述垫片的硬度计E型的硬度为58~6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盖型圆桶罐,其特征为,所述垫片的组成为,由占20~30个重量份的天然橡胶和占70~80个重量份的丁苯橡胶组成100个重量份,配以60~100个重量份的石英与高岭石的天然结合物,再配以1~5个重量份的加工助剂。
CN2011103188254A 2011-05-25 2011-10-13 开盖型圆桶罐 Pending CN1027953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7159 2011-05-25
JP2011117159A JP5430610B2 (ja) 2011-05-25 2011-05-25 オープン型ドラム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5377A true CN102795377A (zh) 2012-11-28

Family

ID=47194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88254A Pending CN102795377A (zh) 2011-05-25 2011-10-13 开盖型圆桶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30610B2 (zh)
CN (1) CN1027953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9582A (zh) * 2014-03-13 2014-05-21 苏州市相城区明达复合材料厂 一种防霉橡胶手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49356A (ja) * 2016-02-26 2017-08-31 中日本航空株式会社 散布装置及び開口カバー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8978A1 (de) * 1990-03-19 1991-09-26 Nittetsu Steel Drum Co Verschliessbarer behaelter
CN1139684A (zh) * 1995-02-24 1997-01-08 彼哈尔·科迪纳蒙托·普尼玛边克有限公司 生产基于二氧化硅的增强填料的可硫化橡胶组合物的方法
CN1275599A (zh) * 1999-05-31 2000-12-06 上海轮胎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大中华橡胶厂 一种室温硫化修补胶料
US20020042465A1 (en) * 1998-12-22 2002-04-11 Luigi Migliarini Tire for vehicles having a high wear resistance and vulcanizable rubber composition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1318384A (zh) * 2008-05-07 2008-12-10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一种子午线轮胎内衬气密层部件及制备工艺
CN101759883A (zh) * 2008-12-23 2010-06-30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橡胶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2602Y2 (zh) * 1981-05-12 1990-09-04
JPH1129761A (ja) * 1997-07-07 1999-02-02 Nichias Corp ジョイント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38127A (ja) * 2000-07-27 2002-02-06 Fukuoka Packing Kk 容器蓋用シーリング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容器蓋
JP2005075355A (ja) * 2003-08-29 2005-03-24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シーリング材を備えた密閉容器
JP5044912B2 (ja) * 2005-09-14 2012-10-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
JP2007091257A (ja) * 2005-09-28 2007-04-1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シーリング材を備えた密閉容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8978A1 (de) * 1990-03-19 1991-09-26 Nittetsu Steel Drum Co Verschliessbarer behaelter
CN1139684A (zh) * 1995-02-24 1997-01-08 彼哈尔·科迪纳蒙托·普尼玛边克有限公司 生产基于二氧化硅的增强填料的可硫化橡胶组合物的方法
US20020042465A1 (en) * 1998-12-22 2002-04-11 Luigi Migliarini Tire for vehicles having a high wear resistance and vulcanizable rubber composition for making the same
CN1275599A (zh) * 1999-05-31 2000-12-06 上海轮胎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大中华橡胶厂 一种室温硫化修补胶料
CN101318384A (zh) * 2008-05-07 2008-12-10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一种子午线轮胎内衬气密层部件及制备工艺
CN101759883A (zh) * 2008-12-23 2010-06-30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橡胶组合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9582A (zh) * 2014-03-13 2014-05-21 苏州市相城区明达复合材料厂 一种防霉橡胶手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45984A (ja) 2012-12-13
JP5430610B2 (ja)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5377A (zh) 开盖型圆桶罐
CN103003977B (zh) 二次电池用密封材料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的二次电池
DE112013002339T5 (de) Gasbefüllungssystem und Fahrzeug
EP2803106B1 (de) Brennstoffzellenstapel
TR200100155T2 (tr) Sürekli gaz körüklenmiş mikroselülozik poliüretan elastomerler
JP5620510B2 (ja) クロロプレンゴム組成物及びその加硫物並びに成形体
Lodge et al. A nonlinear singularly perturbed 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 occurring in polymer rheology
US20090313929A1 (en) Extrusion-molded product having a core material
JP5486024B2 (ja) オープン型ドラム缶
JP5368952B2 (ja) シール材及び目地漏水防止構造
CN102442325A (zh) 车辆卸货门及漏斗车
US20170043531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rine Hose and Marine Hose
US20200238804A1 (en) Trim for vehicle
CN101885953B (zh) 耐酸橡胶增强与金属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JPS6321708Y2 (zh)
CN206050547U (zh) 一种新型钢塑复合桶
JP2007091257A (ja) シーリング材を備えた密閉容器
KR101956744B1 (ko) 수팽창 성질을 갖는 지수재 이음캡
CN102954216A (zh) 带有角连接元件的成型密封元件
JP4918307B2 (ja) 支承装置
JP2002013121A (ja) 防舷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338710U (zh) 一种容器和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包装桶
CN107061451A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卡接件
CN114701511A (zh) 车辆状态提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9683539U (zh) 预制构件货车固定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iangdong District turtle households

Applicant after: Nippon Steel Barrel Corporation

Applicant after: Kinugawa Rubber In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iangdong District turtle households

Applicant before: Nittetsu Drum KK

Applicant before: Kinugawa Rubber In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JAPAN IRON STEEL BARREL CO., LTD. TO: NIPPON STEEL + SUMIKIN METAL STEEL BARREL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