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5097A -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5097A
CN102795097A CN2012102544909A CN201210254490A CN102795097A CN 102795097 A CN102795097 A CN 102795097A CN 2012102544909 A CN2012102544909 A CN 2012102544909A CN 201210254490 A CN201210254490 A CN 201210254490A CN 102795097 A CN102795097 A CN 102795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pring
fuel tank
valve seat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44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5097B (zh
Inventor
顾一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engyang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HENGYANG ELECTRONIC MECHANIC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HENGYANG ELECTRONIC MECHANICAL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HENGYANG ELECTRONIC MECHANICAL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544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5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5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5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5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5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具有一主体,于该主体上设有进油道、出油道、进气道和出气道,于主体外部设有气嘴,进气道、出气道内分别装有进气阀组件、出气阀组件,于主体上设有容置凹腔,于容置凹腔中嵌装有盖体,由盖体与容置凹腔形成有一分别与进气道、出气道以及气嘴连通的气室,所述进气阀组件包括有由内向外依次安装于进气道中的锥形第一弹簧、第一阀座和带通气孔的第一堵头,所述出气阀组件包括有由内向外依次安装于出气道中的带通气孔的第二堵头、第二阀座和锥形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劲度系数小于第二弹簧劲度系数。藉此,该调节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既可平衡油箱内外的压力,又可防止燃油外泄,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Description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油箱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油箱内燃油逐渐减少,油箱又是一密闭容器,从而油箱内会出现负压,一旦负压过大,吸油管不易吸出燃油,甚至导致油箱被吸瘪;当气温升高燃油蒸发,油箱内压力又会升高。因此,当油箱内压力过高容易引起油箱爆裂事故,油箱完全密封是不妥的,需要增加排气和进气结构。藉此,业内为保证油箱正常工作加装有内外压力调节装置。目前,现有的油箱压力调节装置一般包括有一主体,于主体中设置有与燃油箱连通的气道,气道两端分别连通燃油箱和设置于主体外部的气嘴,于进气道中安装进气阀组件,出气道中安装出气阀组件;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中弹簧劲度系数相同,当车体侧翻时,出气阀组件中堵头被燃油箱内油体压力顶开,导致漏油,容易引发事故,为解决该问题,传统中多采用拉伸或压缩的方式调节弹簧预紧力,以与油体对出气阀组件的压力相对等,但是拉伸或压缩弹簧必然要加装拉伸和压缩的调节结构,而且,拉伸和压缩弹簧量不易界定,操作不便,并且,弹簧选用两端一样大的形状,由于行车过程中的颠簸,很容易导致弹簧受力不均匀而歪斜,导致失效;另外,气道设置为由容置凹腔与盖体配合的结构,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安装于容置凹腔内,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中各元件的限位及安装均需要另设结构满足,结构复杂,加工制造困难。因此,应对调节装置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其通过增大出气道中第二弹簧的劲度系数,避免设计加工弹簧预紧力调节结构,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并通过将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分别安装于进气道和出气道中,以简化气道加工工艺,使调节装置整体结构简单,降低其制造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具有一主体,于该主体上设有分别与燃油箱连通的进油道、出油道、进气道和出气道,于主体外部设置有一分别与进气道、出气道连通的气嘴,所述进气道、出气道内分别对应装设有进气阀组件、出气阀组件,其中,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一容置凹腔,于容置凹腔中嵌装有一盖体,由盖体与容置凹腔形成有一分别与进气道、出气道以及气嘴连通的气室;所述进气道、出气道沿容置凹腔底部贯穿主体而成,所述气嘴横向延伸贯穿容置凹腔侧壁;分别于进气道中和出气道中设置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进气阀组件包括有由内向外依次安装于进气道中的锥形第一弹簧、第一阀座和带通气孔的第一堵头,该第一弹簧一端抵靠于第一台阶上,另一端抵接于第一阀座上,该第一堵头嵌置于进气道端口;所述出气阀组件包括有由内向外依次安装于出气道中的带通气孔的第二堵头、第二阀座和锥形第二弹簧,该第二堵头嵌置于上述第二台阶上,该第二弹簧一端抵靠于盖体上,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阀座上,所述第一弹簧劲度系数小于第二弹簧劲度系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均包括有一可密封堵头上通气孔的遮闭部以及一设于遮闭部另一端面的连接凸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连接凸台分别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抵接,其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较小一端分别与上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连接凸台抵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气槽,所述气室是由该气槽与容置凹腔底部围构而成,该气槽侧壁剖开有一与气嘴连通的导气缺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槽与导气缺口呈L形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体外壁上设置有一圈密封凸台,盖体扣合于容置凹腔上后,密封凸台密封住盖体与容置凹腔之间空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一用于压住盖体的固定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环形凹槽,于环形凹槽中设置有防止漏气的密封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主体上设置容置凹腔与带气槽及导气缺口的盖体配合,使进气道、出气道分别与气嘴连通;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分别以相反顺序由容置凹腔安装于进气道和出气道中,并改变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形状,增加第二弹簧劲度系数。藉此,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通过将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分别安装于进气道和出气道中,简化了气道加工工艺,使调节装置整体结构简单,降低其制造难度。
第二、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可以由主体之容置凹腔中安装入进气道和出气道中,安装方便,并且,相对传统中将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安装于容置凹腔中,结构更加简单。
第三、使用劲度系数大于第一弹簧劲度系数的第二弹簧,使第二弹簧对于第二阀座的推力大于油箱内油体对第二阀座的压力,从而,既可平衡油箱内外的压力,又可防止燃油外泄,相对于传统采用拉伸或压缩方式改变弹簧预紧力的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采用锥形弹簧,弹簧较大一端作为支撑端,受力面积大,能够在行车过程中,补偿弹簧的倾斜度,保持弹簧弹力稳定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容置凹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盖体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气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气道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主体                      11、进油道
12、出油道                    13、进气道
131、第一台阶                 14、出气道
141、第二台阶                 15、气嘴
16、容置凹腔                  20、进气阀组件
21、第一弹簧                  22、第一阀座
23、第一堵头                  30、出气阀组件                
31、第二堵头                  32、第二阀座                  
33、第二弹簧                  40、通气孔                    
50、遮闭部                    60、连接凸台                  
70、环形凹槽                  80、密封圈                    
90、盖体                      91、气槽                      
92、导气缺口                  93、密封凸台                  
100、气室                     11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具有一主体。
该主体10上设有分别与燃油箱连通的进油道11、出油道12、进气道13和出气道14,于主体10外部设置有一气嘴15,于主体10上设置有一容置凹腔16,上述进气道13、出气道14沿容置凹腔16底部贯穿主体10而成,所述气嘴15横向延伸贯穿容置凹腔16侧壁;
于进气道13中和出气道14中分别设置有第一台阶131和第二台阶141并分别安装有进气阀组件20和出气阀组件30,其中,进气阀组件20包括有由内向外依次安装于进气道13中的第一弹簧21、第一阀座22和带通气孔40的第一堵头23,出气阀组件30包括有由内向外依次安装于出气道14中的带通气孔40的第二堵头31、第二阀座32和第二弹簧33;上述第一阀座22和第二阀座32均包括有一可密封堵头上通气孔40的遮闭部50以及一设于遮闭部50另一端面上的连接凸台60,并第一堵头23和第二堵头31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环形凹槽70,于环形凹槽70中设置有防止漏气的密封圈80;上述第一弹簧21和第二弹簧33均呈锥形,其中,第一弹簧21和第二弹簧33较小一端分别与上述第一阀座22和第二阀座32之连接凸台60抵接,第一弹簧21较大一端抵靠于上述第一台阶131上,第二弹簧33较大一端抵靠于盖体90上,并且第一弹簧21劲度系数小于第二弹簧33劲度系数;上述第一堵头23嵌置于进气道13端口,第二堵头31嵌置于上述第二台阶141上;
于容置凹腔16中嵌装有一盖体90,该盖体90上设置有与进气道13、出气道14连通的气槽91,该气槽91侧壁剖开有一与气嘴15连通的导气缺口92,该气槽91与导气缺口92呈L形排布,盖体90与容置凹腔16扣合后形成一分别与进气道13、出气道14和气嘴15相连通的气室100;盖体90外壁上设置有一圈密封凸台93,盖体90扣合于容置凹腔16上后,密封凸台93密封住盖体90与容置凹腔16之间空隙;于主体10上设置有一用于压住盖体90的固定板110,以防止盖体90脱离容置凹腔16。
本发明原理如下:当燃油箱内气压高于外部气压时,燃油箱内气压将克服第二弹簧33对第二阀座32的推力,打开第二堵头31上通气孔40,气流经第二堵头31上通气孔40、出气道14、气槽91,最后由气嘴15排出燃油箱外;当燃油箱内气压低于外部气压时,外部空气将克服第一弹簧21对第一阀座22的推力,打开第一堵头23上通气孔40,气流经气嘴15、气槽91、进气道13、第一堵头23上通气孔40进入燃油箱内,使燃油箱内部气压和外部气压保持平衡。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主体上设置容置凹腔与带气槽及导气缺口的盖体配合,使进气道、出气道分别与气嘴连通;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分别以相反顺序由容置凹腔安装于进气道和出气道中,并改变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形状,增加第二弹簧劲度系数。藉此,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通过将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分别安装于进气道和出气道中,简化了气道加工工艺,使调节装置整体结构简单,降低其制造难度。
第二、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可以由主体之容置凹腔中安装入进气道和出气道中,安装方便,并且,相对传统中将进气阀组件和出气阀组件安装于容置凹腔中,结构更加简单。
第三、使用劲度系数大于第一弹簧劲度系数的第二弹簧,使第二弹簧对于第二阀座的推力大于油箱内油体对第二阀座的压力,既可平衡油箱内外的压力,又可防止燃油外泄,相对于传统采用拉伸或压缩方式改变弹簧预紧力的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采用锥形弹簧,弹簧较大一端作为支撑端,受力面积大,能够在行车过程中,补偿弹簧的倾斜度,保持弹簧弹力稳定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具有一主体,于该主体上设有分别与燃油箱连通的进油道、出油道、进气道和出气道,于主体外部设置有一分别与进气道、出气道连通的气嘴,所述进气道、出气道内分别对应装设有进气阀组件、出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一容置凹腔,于容置凹腔中嵌装有一盖体,由盖体与容置凹腔形成有一分别与进气道、出气道以及气嘴连通的气室;所述进气道、出气道沿容置凹腔底部贯穿主体而成,所述气嘴横向延伸贯穿容置凹腔侧壁;分别于进气道中和出气道中设置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进气阀组件包括有由内向外依次安装于进气道中的锥形第一弹簧、第一阀座和带通气孔的第一堵头,该第一弹簧一端抵靠于第一台阶上,另一端抵接于第一阀座上,该第一堵头嵌置于进气道端口;所述出气阀组件包括有由内向外依次安装于出气道中的带通气孔的第二堵头、第二阀座和锥形第二弹簧,该第二堵头嵌置于上述第二台阶上,该第二弹簧一端抵靠于盖体上,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阀座上,所述第一弹簧劲度系数小于第二弹簧劲度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均包括有一可密封堵头上通气孔的遮闭部以及一设于遮闭部另一端面的连接凸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连接凸台分别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抵接,其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较小一端分别与上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连接凸台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气槽,所述气室是由该气槽与容置凹腔底部围构而成,该气槽侧壁剖开有一与气嘴连通的导气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槽与导气缺口呈L形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外壁上设置有一圈密封凸台,盖体扣合于容置凹腔上后,密封凸台密封住盖体与容置凹腔之间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一用于压住盖体的固定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环形凹槽,于环形凹槽中设置有防止漏气的密封圈。
CN201210254490.9A 2012-07-23 2012-07-23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Active CN102795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4490.9A CN102795097B (zh) 2012-07-23 2012-07-23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4490.9A CN102795097B (zh) 2012-07-23 2012-07-23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5097A true CN102795097A (zh) 2012-11-28
CN102795097B CN102795097B (zh) 2015-08-26

Family

ID=47194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4490.9A Active CN102795097B (zh) 2012-07-23 2012-07-23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509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5602A (zh) * 2014-02-27 2015-09-02 安徽省宁国天亿滚塑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箱通气组件
CN105034794A (zh) * 2015-08-14 2015-11-11 合肥邦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位传感器进出气呼吸阀压力平衡及流量检测装置
CN107065173A (zh) * 2017-05-26 2017-08-1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超小型偏振控制器
CN108248370A (zh) * 2018-02-09 2018-07-06 扬州华光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油箱加油管总成及生产方法
CN112064742A (zh) * 2020-09-27 2020-12-11 佛山市己阿已磁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管道气压稳定的呼吸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17A (zh) * 1994-12-29 1996-07-03 梁忠和 汽车油箱供回油管结构
DE102004040026A1 (de) * 2004-08-18 2006-02-23 Siemens Ag Notventil für tankartige Behälter, insbesondere von Schienenfahrzeugen
US20070012299A1 (en) * 2005-07-12 2007-01-18 Aaron Wang Device combining two-way valve and carbon canister and fuel tank with the same
CN101157333A (zh) * 2007-09-14 2008-04-09 合肥邦立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CN101704338A (zh) * 2009-09-22 2010-05-12 浙江鼎立实业有限公司 车用油箱上进排气系统的双向阀阀芯
CN201753792U (zh) * 2010-03-02 2011-03-0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气阀以及带有此种通气阀的汽车燃油箱
CN202727973U (zh) * 2012-07-23 2013-02-13 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17A (zh) * 1994-12-29 1996-07-03 梁忠和 汽车油箱供回油管结构
DE102004040026A1 (de) * 2004-08-18 2006-02-23 Siemens Ag Notventil für tankartige Behälter, insbesondere von Schienenfahrzeugen
US20070012299A1 (en) * 2005-07-12 2007-01-18 Aaron Wang Device combining two-way valve and carbon canister and fuel tank with the same
CN101157333A (zh) * 2007-09-14 2008-04-09 合肥邦立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CN101704338A (zh) * 2009-09-22 2010-05-12 浙江鼎立实业有限公司 车用油箱上进排气系统的双向阀阀芯
CN201753792U (zh) * 2010-03-02 2011-03-0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气阀以及带有此种通气阀的汽车燃油箱
CN202727973U (zh) * 2012-07-23 2013-02-13 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5602A (zh) * 2014-02-27 2015-09-02 安徽省宁国天亿滚塑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箱通气组件
CN105034794A (zh) * 2015-08-14 2015-11-11 合肥邦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位传感器进出气呼吸阀压力平衡及流量检测装置
CN107065173A (zh) * 2017-05-26 2017-08-1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超小型偏振控制器
CN107065173B (zh) * 2017-05-26 2020-07-2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超小型偏振控制器
CN108248370A (zh) * 2018-02-09 2018-07-06 扬州华光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油箱加油管总成及生产方法
CN108248370B (zh) * 2018-02-09 2023-08-29 扬州华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箱加油管总成及生产方法
CN112064742A (zh) * 2020-09-27 2020-12-11 佛山市己阿已磁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管道气压稳定的呼吸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5097B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5097A (zh)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CN104787127B (zh) 布置在电动汽车前格栅上的充电口总成
CN104709364B (zh) 一种汽车防水、防尘充电口结构总成
CN203146453U (zh) 一种预警式活塞蓄能器
CN202727973U (zh) 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CN103925188B (zh) 一种三级半高压打气泵
CN205780944U (zh) 高压气体减压阀
CN103016800A (zh) 一种带自动排水排污功能的保压阀
CN100516497C (zh) 通用汽油机的油箱盖
CN203009944U (zh) 一种带自动排水排污功能的保压阀
CN211371394U (zh) 一种新型侧排气式gvv阀
CN202727974U (zh) 改良的汽车燃油箱压力调节装置
CN203190034U (zh) 压缩天然气充气阀转换接头
CN203403988U (zh) 一种带空气调节阀的节油提速器
CN207161799U (zh) 一种真空破除接头
CN203403983U (zh) 带空气调节阀的节油提速器
CN203403987U (zh) 节油提速器
CN20364088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空滤器
CN203403984U (zh) 新型节油提速器
CN205383010U (zh) 提速省油宝
CN102658814B (zh) 乘用车真空储能器
CN211371335U (zh) 一种可侧装的gvv阀保压结构
CN103196036B (zh) Cng充气阀转换接头
CN103321783A (zh) 节油提速器
CN202686344U (zh) 一种汽车真空储能助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1, No. 1, East Ring 3rd Street, Jitiagang, Huangji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Zhengyang Senso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Dongguan Zhengyang Electronic Machinery Co.,Ltd., Jitigang Second Industrial Zone, Helu Industrial Avenue, Huangji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ZHENGYANG ELECTRONIC MECHAN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