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4504A - 切割工具 - Google Patents

切割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4504A
CN102794504A CN2012101370562A CN201210137056A CN102794504A CN 102794504 A CN102794504 A CN 102794504A CN 2012101370562 A CN2012101370562 A CN 2012101370562A CN 201210137056 A CN201210137056 A CN 201210137056A CN 102794504 A CN102794504 A CN 102794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utting tool
drive motor
outside
dress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70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仓靖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94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4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51/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9/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sawing with straight reciprocating saw blades, e.g. hacksaws
    • B23D49/10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ith straight saw blades
    • B23D49/16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ith straight saw blades actuat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power or prime movers
    • B23D49/162Pad saw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59/00Accessori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 B23D59/006Accessori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for removing or collecting ch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切割工具,能够将收装驱动变换机构的外装壳延伸形成到驱动马达的外部,并且能够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的构成部分。在机构收装壳(45)的外周设有外装壳(11),该外装壳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收装驱动变换机构(40)以及驱动马达(30)。在机构收装壳与外装壳之间设有限制粉尘从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侧进入驱动马达内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该粉尘进入限制结构具有从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向机构收装壳突出的第1支承筋(63),该第1支承筋与机构收装壳的外侧周面(451)接触从而封闭外装壳的内侧周面与机构收装壳的外侧周面之间的间隙。

Description

切割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工具,该切割工具收装有驱动马达与驱动变换机构,驱动变换机构将驱动马达的驱动变换为与该驱动不同的驱动,由变换后的驱动对安装在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的切割刀具进行驱动从而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知有一种一般被称为往复锯的用于对木材等的被切割件进行切割的切割工具。在这样的切割工具上主要收装有驱动马达以及将该驱动马达的驱动力变换为往复运动驱动力的往复运动变换机构。该往复运动变换机构设置在驱动马达的输出侧,即驱动马达的前侧。另外,在往复运动变换机构的前端安装着刀片(切割刀具),该刀片呈长条状,沿着往复运动方向向前延伸。该刀片受往复运动变换机构变换而得到的往复驱动力驱动从而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往复运动变换机构具有金属制的机构收装壳,在该机构收装壳内部收装着各种机构。并且,在收装往复运动各机构的金属制的机构收装壳的外周设有树脂制的外装壳。为了提高美观性等原因,安装在往复运动变换机构外的外装壳需要延长其长度,一直延长形成到驱动马达的外部(构成驱动马达的外装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319542号
然而,将安装在往复运动变换机构外的外装壳延伸形成到驱动马达的外部,这样的话,进入机构收装壳与外装壳之间的切割粉末(切屑)容易进入驱动马达的构成部分,从而对驱动马达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割工具,该切割工具收装有驱动马达与驱动变换机构,驱动变换机构将驱动马达的驱动变换为与该驱动不同的驱动,由变换后的驱动对安装在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的切割刀具进行驱动从而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在该切割工具上,能够将收装驱动变换机构的外装壳延伸形成到驱动马达的外部,并且能够防止粉尘(切割粉末)进入驱动马达的构成部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切割工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为,该切割工具收装有驱动马达与驱动变换机构,驱动变换机构将驱动马达的驱动变换为与该驱动不同的驱动,由变换后的驱动对安装在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的切割刀具进行驱动从而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所述运动变换机构具有机构收装壳,该机构收装壳收装并支承构成所述驱动变换机构的机构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运动变换机构配置在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轴线方向上的前侧。在所述机构收装壳的外周设有外装壳,该外装壳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至少收装所述驱动变换机构以及所述驱动马达。在所述机构收装壳与所述外装壳之间设有限制粉尘从所述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侧进入所述驱动马达内的粉尘进入限制机构。
采用第1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由于在机构收装壳的外周设有外装壳,该外装壳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至少收装驱动变换机构与驱动马达,因而,能够将收装驱动变换机构的外装壳延伸形成到收装驱动马达(的程度)从而形成驱动马达的外装部分。从而,能够提高作为切割工具的外观美观性。另外,采用第1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由于在机构收装壳与外装壳之间设有限制切削粉等的粉尘从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侧进入驱动马达内的粉尘进入限制机构,因而,能够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的结构部分。所以,不但能够将收装驱动变换机构的外装壳延伸形成到收装驱动马达(的程度)从而形成驱动马达的外装部分,而且还能够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的结构部分。
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为,在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切割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驱动马达的后侧配置着供操作用来控制对所述驱动马达的供电的电源开关。收装所述驱动变换机构以及所述驱动马达的所述外装壳延伸形成至收装所述电源开关。
采用第2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由于收装驱动变换机构与驱动马达的外装壳延伸形成到能够收装电源开关(的程度),因而,能够使切割工具的外形连续统一到电源开关的配置位置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观美观性。
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为,在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切割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电源开关的后侧配置着握持所述切割工具时使用的把手,收装所述驱动变换机构以及所述驱动马达的所述外装壳延伸形成以至于构成所述把手。
采用第3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由于收装驱动变换机构与驱动马达的外装壳延伸形成到能够形成把手(的程度),因而,能够使切割工具的外形连续统一到把手的形状部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观美观性。
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为,在第1~3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切割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从所述外装壳的内侧周面向所述机构收装壳突出的筋从而形成所述粉尘进入限制机构。
采用第4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由于通过设置从所述外装壳的内侧周面向所述机构收装壳突出的筋从而形成所述粉尘进入限制机构,因而,能够以粉尘进入限制结构一体化地形成在外装壳上这样简单的方式形成粉尘进入限制结构。从而,不但能够获得上述的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的结构部分这样的效果,而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
另外,关于筋的突出量即从外装壳的内侧周面向机构收装壳突出的突出量,可以选择设定成各种突出量,如,仅仅填补外装壳的内侧周面与机构收装壳的外侧周面之间的一部分间隙的突出量,或者完全封闭该间隙的突出量。
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为,在第1~4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切割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外装壳为树脂制,形成为两半式结构。
采用第5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由于外装壳为树脂制,且为两半式结构,因而可以由对称的结构形成。从而能够实现简单地形成外装壳,能够简化收装各种部件时的作业,提高生产作业性能。
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为,在第1~5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切割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外装壳上设有贯穿该外装壳内外的粉尘排出孔,该粉尘排出孔从所述外装壳的前侧将流向该外装壳内的粉尘由该外装壳内侧排出到该外装壳外侧。
采用第6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由于在外装壳上设有贯穿该外装壳内外的粉尘排出孔,因而,能够从外装壳的前侧将流向外装壳内的粉尘由该外装壳的内侧排到外装壳的外侧。从而,能够使切割粉等的粉尘不会堵塞在外装壳的前侧部,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的结构部分的效果。
本发明第7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为,在第6技术方案所述的切割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驱动变换机构的面对被切割件的被切割件对向面形成为,随着从该被切割件对向面的中央部分向该被切割件对向面的外周部分延伸而从前侧向后侧倾斜,从而对流向所述外装壳内部的粉尘进行导向,使其流向所述粉尘排出孔。
采用第7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由于往复运动机构的面对被切割件的被切割件对向面随着从其中央部分向其左右外周部分延伸而从前侧向后侧倾斜,因而能够对流向外装壳的内部的粉尘形成导向,使其流向粉尘排出孔。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从外装壳的前侧将流向外装壳内的粉尘由该外装壳的内侧排到外装壳的外侧。
本发明第8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为,在第4~7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切割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筋由设在所述外装壳的外周面的弹性体形成,该弹性体延伸至该外装壳的内侧周面。
采用第8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由于筋由设在所述外装壳的外周面的弹性体形成,该弹性体延伸至该外装壳的内侧周面,因而,能够使封闭外装壳的内侧周面与机构收装壳的外侧周面之间的间隙的筋相对于机构收装壳的外侧周面的接触状态,形成为具有弹性的接触状态。从而,能够使接触筋能够以较佳的接触状态接触机构收装壳的外侧周面,能够更有效地封闭外装壳的内侧周面与机构收装壳的外侧周面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的效果
采用第1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不但能够将收装驱动变换机构的外装壳延伸形成到收装驱动马达(的程度)从而形成驱动马达的外装部分,而且还能够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的结构部分。
采用第2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能够使切割工具的外形连续统一到电源开关的配置位置处,从而提高作为切割工具的外观美观性。
采用第3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能够使切割工具的外形连续统一到把手的形状部分,从而提高了作为切割工具外观美观性。
采用第4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不但能够获得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的结构部分这样的效果,而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
采用第5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能够实现简单地形成外装壳,能够简化收装各种部件时的作业,提高生产作业性能。
采用第6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能够使切割粉等的粉尘不会堵塞在外装壳的前侧部,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的结构部分的效果。
采用第7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能够更有效地从外装壳的前侧将流向外装壳内的粉尘由该外装壳的内侧排到外装壳的外侧。
采用第8技术方案的切割工具,能够更有效地封闭外装壳的内侧周面与机构收装壳的外侧周面之间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从侧面看到的切割工具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2为在半剖状态下从剖面上看到的切割工具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中III-III线的切割工具的剖视图;
图4为针对机构收装壳的放大侧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7为表示图6所示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切割工具;100工具主体;11外装壳;111左侧外装壳;112右侧外装壳;115内侧周面;12外周面;13辅助把手部;14粉尘排出孔;15电池安装部;16把手;17螺丝部件;18通气孔;20电源开关;21开关主体;25操作部;251扣动操作部;252抓握操作部;30驱动马达;31环形壳;32输出主轴;33轴承;40往复运动变换机构(驱动变换机构);41机构主体;42驱动变换部;43往复运动杆;45机构收装壳;451外侧周面;47安装机构;50被切割件对向面;51被切割件对向面的中央部分;52被切割件对向面的外周部分;60粉尘进入限制结构(粉尘进入限制机构);63第1支承筋;65第2支承筋;67、69接触筋;71台阶状部;75接触面状部;80电池组;90支承板;91支承部;92通孔;93支承主体;94对向面;95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切割工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从侧面看到的切割工具10的外观的侧视图。图2为在半剖状态下从剖面上看到的切割工具10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III-III线的切割工具10的剖视图。图4为针对机构收装壳45的放大侧视图。
图1与图2所示的切割工具10一般被称为往复锯,是用于切割木材等被切割件的工具。该切割工具10具有工具主体100,工具主体100内置有驱动马达30与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该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将驱动马达30的驱动变换为往复运动,另外,在工具主体100上安装着作为切割刀具的刀片95。上述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将驱动马达的驱动变换为与该驱动不同的驱动的驱动变换机构。切割工具10上还安装有作为充电式DC(direct current)电源的电池组80,由该电池组80对切割工具10进行供电。该电池组80由能够充电的锂离子电池构成。从而,将切割工具10构成为携带方便的便携式往复锯。另外,关于切割工具10,如图1所示,将安装作为切割刀具的刀片95的一侧规定为切割工具10的前侧。反过来,将安装电池组80的一侧规定为切割工具10的后侧。另外,在切割工具10上还配置着用于将操作指令输入到操作开关中的操作部25,并且,将配置该操作部25的一侧规定为切割工具10的下侧。
刀片95为切割刀具,安装在后述的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的前端部分,形成为长条状,沿着由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所产生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向前延伸。如图2与图3所示,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使往复运动由往复运动杆部43输出,该刀片95通过安装在该往复运动杆部43的前端部分的安装机构47安装在该往复运动杆部43上。安装机构47具有公知的用于夹持刀片95的夹紧机构。如此,刀片95受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变换而来的往复运动驱动,进行往复运动,通过该往复运动对木材等被切割件进行切割。
如图2与图3所示,切割工具10上外装有外装壳11。如图3所示,该外装壳11为适当的塑料树脂制件,形成为两半式结构。该两半式结构为沿着上下方向截面分开的两半式结构,并且,该上下方向截面经过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即,该外装壳11由分为两半的左侧外装壳111与右侧外装壳112合在一起构成,收装下述的各部件。该左侧外装壳111与右侧外装壳112通过螺丝安装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外装壳11。另外,该外装壳11形成为从侧面看呈近似于手枪状的日文平假名“へ”状。另外,图1中也示出了,在该外装壳11的前侧设置有支承座90,在外装壳11的后侧安装有电池组80,在外装壳11的下侧设置有操作部25,在外装壳11的左右两侧面的适当之处形成有通气孔18。该通气孔18形成开口从而使外装壳11的内外相通气,在由驱动马达30的旋转驱动而使风流向外装壳11的内部时,使外装壳11内部的空气与外部产生流动通气。
另外,如图1与图3所示,在外装壳11的靠近前端的左右两侧部设有粉尘排出孔14。该粉尘排出孔14形成为贯穿外装壳11前侧内部与外部的通孔。该粉尘排出孔14具有如下功能,即将从外装壳11的前侧流向外装壳11内的粉尘,由外装壳11的内侧排到外装壳11的外侧。另外,如图3所示,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的面对被切割件的被切割件对向面5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随着从该被切割件对向面50的中央部分51向被切割件对向面50的外周部分52延伸,被切割件对向面50从前侧向后侧倾斜(参照图6)。
另外,如图2及图4所示,在外装壳11的前侧部设有支承板90。该支承板90具有适当地确定刀片95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的切割部位的作用。该支承板90具有支承部91与支承主体93,支承部91固定安装在工具主体100上,支承主体93具有对向面94,该对向面94用于与被切割件以面接触的状态抵接。如图3所示,支承部91形成有两个,分别位于上述外装壳11内的左右两侧的位置。如图4所示,这两个支承部91由螺丝固定在下述的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表面上,并且支承部91和机构收装壳45呈面接触状态。即,这两个支承部91的内周面以没有间隙、紧密接触的状态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表面面接触。在该支承部91上设置有通孔92,该通孔92与在外装壳11上设置的粉尘排出孔14相对应。
如此,由对向面50的倾斜结构对要流向外装壳11内部的粉尘进行导向,使其通过通孔92与粉尘排出孔14沿着对向面50由外装壳11的内侧排出到外侧。
外装壳11的两半式结构被形成为用于外装的形状,从支承板90的前端部分到安装电池组80的后端一体形成。因此,外装壳11被构成为用螺丝将两半结构紧固在一起的一个部件。在该外装壳11的外周面12上设有适当的辅助把手部13,该辅助把手部13通过设置便于使用者抓握的弹性体(elastomer)而形成,从而使切割工具10便于操作者抓握并且提高了美观性。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外装壳11的内部从后侧开始依次配置有电源开关20、驱动马达30、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即,外装壳11为了能够收装驱动马达30与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以及用于操作控制对驱动马达30供电的电源开关20,而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另外,在外装壳11的后端形成用于安装电池组80的电池安装部15。该电池安装部15的外侧部形成为把手16,该把手16形成为供操作者抓握的把手形状。即,外装壳11延伸形成,其后端侧形成为兼作为电池安装部15的把手16。
下面对上述外装壳11中收装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如图2与图3所示,电源开关20用于控制安装在上述电池安装部15上的电池组80对驱动马达30的供电的接通与切断。该电源开关20大致包括开关主体21与操作部25,开关主体21用于执行上述接通与切断的切换,操作部25用于使接通与切断操作输入开关主体21中。操作部25设有两个,其一为扣动操作部251,其二为抓握操作部252。对扣动操作部251与抓握操作部252的任何一个进行扣动操作的话,都能够进行接通操作,使接通指令输入开关主体21中。于是,开关主体21使电池组80对驱动马达30进行供电。相反,使扣动操作部251或抓握操作部252返回初始位置的话,则实现了切断操作,使切断指令输入开关主体21。于是,开关主体21切断电池组80对驱动马达30的供电。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开关主体21内置有检测部与适当的控制器,检测部用于检测出接通操作输入与切断操作输入,控制器用于控制供电。
在开关主体21的前侧配置着驱动马达30。驱动马达30由电刷马达构成。虽然没有图示,但是驱动马达30具有作为定子的磁场生成部件、作为转子的电枢、作为整流子的整流器、碳刷。另外,在磁场生成部件的外周设有环形壳31。该环形壳31对磁场生成部件、电枢、整流器、碳刷等进行支撑。另外,电枢与整流器被固定支撑在输出主轴32上,该输出主轴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该输出主轴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承33支撑。另外,该输出主轴32对应于本发明的驱动轴。
在驱动马达30的前侧,沿该驱动马达30的输出主轴32的轴向,与驱动马达30并列配置着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来自于驱动马达30的输出主轴32的旋转驱动输入该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该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将该旋转驱动变换为往复运动。该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具有机构主体41与机构收装壳45,机构主体41用于形成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的往复运动变换功能,机构收装壳45用于支承机构主体41并且收装该机构主体41。机构主体41具有驱动变换部42与往复运动杆部43,驱动变换部42将来自于输出主轴32的旋转驱动变换为往复的驱动力,往复运动杆部43将由该驱动变换部42变换来的往复(运动)驱动输出。驱动变换部42与往复运动杆部43由金属制件的机构收装壳45支承。即,机构收装壳45对驱动变换部42将输出主轴32的旋转驱动向往复驱动力的变换进行导向,并且,对将变换而来的往复运动输出的往复运动杆部43的往复运动也进行导向。机构收装壳45的形状与所收装且支承的机构主体42的结构相适应。具体为,机构收装壳45的外形适应于机构主体41的结构,形成台阶状部71。
在如上述而构成的切割工具10的工具主体100上,于机构收装壳45与外装壳11之间设有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图5为图2所示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的放大剖视图。图6为图3所示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的放大剖视图。另外,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粉尘进入限制机构。
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具有限制粉尘从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的前端侧进入驱动马达30的功能。如图5所示,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由第1支承筋63与台阶状部71以相互面对且没有间隙地紧密接触的状态相互面接触而形成,第1支承筋63从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向内突出,台阶状部71构成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即,在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上,第1支承筋63向该外装壳11的内部突出形成,以能够支承被收装的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的机构收装壳45。该第1支承筋63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的台阶状部71面接触,从而具有支承该机构收装壳45的功能。另外,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的台阶状部71面接触的该第1支承筋63,通过该面接触填补了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的间隙。即,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呈封闭状态,限制了粉尘从往复运动机构40的前端侧进入驱动马达30内。
另外,如图6所示,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由第2支承筋65与接触面状部75以相互面对且没有间隙地紧密接触的状态相互面接触而形成,第2支承筋65从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向内突出,接触面状部75构成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即,在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上,第2支承筋65向该外装壳11的内部突出形成,以能够支承被收装的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的机构收装壳45。该第2支承筋6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的接触面状部75面接触,从而具有支承该机构收装壳45的功能。另外,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的接触面状部75面接触的该第2支承筋65,通过该面接触填补了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的间隙。即,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呈封闭状态,限制了粉尘从往复运动机构40的前端侧进入驱动马达30内。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由接触筋67与支承板90的支承部91以相互面对且没有间隙地紧密接触的状态相互面接触而形成,接触筋67从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向内突出。另外,支承板的支承部91的内周面如上所述地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表面以相互面对且没有间隙地紧密接触的状态相互面接触。从而,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从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向该外装壳11的内部突出的接触筋67以及机构收装部45,经由支承板90的支承部91,以相互面对且没有间隙地紧密接触的状态相互面接触而形成。如此,经由支承板90的支承部91,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面接触的接触筋67,通过该面接触填补了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的间隙。即,使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呈封闭状态,限制了粉尘从往复运动机构40的前端侧进入驱动马达30内。
采用上述的切割工具10,能够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采用上述的切割工具10,由于在机构收装壳45的外周设有外装壳11,该外装壳1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至少收装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与驱动马达30,因而,外装壳11能够以如下方式形成为一个部件,即,把收装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的外装壳11延长以形成收装驱动马达30的收装部分。从而,能够提高作为切割工具10的外观美观性,并且能够降低部件数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另外,采用上述切割工具10,由于在机构收装壳45与外装壳11之间设有限制切削粉等的粉尘从往复运动机构40的前端侧进入驱动马达30内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因而,能够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30的结构部分。所以,采用上述切割工具10,不但能够把收装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的外装壳11以延长成收装驱动马达30的收装部分的方式形成为一个部件,而且还能够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30的结构部分。
另外,采用上述切割工具10,由于收装往复运动机构40与驱动马达30的外装壳11延伸形成到能够收装电源开关20(的程度),因而,能够使切割工具10的外形连续统一到电源开关20的配置位置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观美观性,并且能够降低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采用上述切割工具10,由于收装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与驱动马达30的外装壳11延伸形成到能够形成把手16(的程度),因而,能够使切割工具10的外形连续统一到把手16的形状部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观美观性,并且能够降低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采用上述切割工具10,通过从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向机构收装壳45突出的第1支承筋63、第2支承筋65、接触筋67直接或间接性地接触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从而,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使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直接呈封闭状态,因而,能够以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一体化地形成在外装壳11上这样简单的方式形成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从而,不但能够获得上述的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30的结构部分这样的效果,而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
另外,采用上述的切割工具10,由于外装壳11形成为塑料树脂制的两半式结构,因而可以由对称的结构形成。从而能够实现简单地形成外装壳11,能够简化收装各种部件时的作业,提高生产作业性能。
另外,采用上述的切割工具10,由于在外装壳11上设有贯穿该外装壳11内外的粉尘排出孔14,因而,能够从外装壳11的前侧将流向外装壳11内的粉尘由该外装壳11的内侧排到外装壳11的外侧。从而,能够使切割粉等的粉尘不会堵塞在外装壳11的前侧部,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防止粉尘进入驱动马达30的结构部分的效果。
还有,采用上述的切割工具10,由于往复运动机构40的面对被切割件的被切割件对向面50随着从其中央部分51向其左右外周部分52而从前侧向后侧倾斜,因而能够对流向外装壳11的内部的粉尘形成导向,使其流向粉尘排出孔14。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从外装壳11的前侧将流向外装壳11内的粉尘由该外装壳11的内侧排到外装壳11的外侧。
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切割工具10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进行如下的变形。图7为表示图6所示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的变形例(60A)的剖视图。图7所示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A,在从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向内突出的接触筋69由设在外装壳11的外周面12上的辅助把手部13的弹性体形成这一点上,与上述图6所示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的接触筋67不同。即,图6所示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50的接触筋67与外装壳11一体形成,且从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向内突出。与此相对,图7所示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A的接触筋69由辅助把手部13的弹性体形成,并且从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向内突出。另外,图7所示的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A的接触筋69延伸形成而覆盖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从而使其与支承板90的支承部91的面接触范围扩大。因此,粉尘进入限制结构60A由从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向内突出的接触筋69以及机构收装部45,以经由支承板90的支承部91相互面对且没有间隙地紧密接触的状态相互面接触而形成。由于该接触筋69使外装壳11的外周面12上设置的辅助把手部13延伸形成至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因而,能够使封闭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的间隙的支承筋相对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的接触状态,形成为具有弹性的接触状态。从而,能够使接触筋69能够以较佳的接触状态接触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能够更有效地封闭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的间隙。
另外,本发明的切割工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如下所述地在适当之处进行变更。
例如,选择弹性体这一材料来形成上述辅助把手部13是为了在具有弹性的同时还能够发挥电绝缘以及热传导绝缘这样的功能。然而,作为形成辅助把手部13的材料而言,并不限于弹性体等的具有橡胶弹性的工业用材料,还可以是包括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的弹性橡胶。
另外,本发明的切割工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往复锯,只要是在工具主体中收装驱动马达,并且收装将该驱动马达的驱动变换为不同的驱动的驱动变换机构的切割工具即可,例如,线锯等使适当的切割刀具往复运动从而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的切割工具。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驱动变换机构而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只要是将驱动马达的驱动变换为不同的驱动的机构即可适当应用。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结构收装壳而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支承且收装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的机构主体41(驱动变换部42、往复运动杆43)的整体的方式,也可以是支承并收装往复运动杆43的一部分的方式。即,本发明的机构收装壳只要是支承且收装构成驱动变换机构的机构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即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筋63、65、67、69的突出量即从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向机构收装壳45突出的突出量,设定为,能够完全封闭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的间隙。然而,作为本发明的筋而言,其只要是从外装壳的内侧周面向机构收装壳突出即可。
即,本发明的筋的突出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设定为仅仅填补一点点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的间隙这样的突出量。只是,在设定为能够完全封闭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的间隙这样的突出量时,能够完全封闭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的间隙(完全封闭状态),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粉尘从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侧进入驱动马达30内。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筋63、65、67、69的设置范围,设定在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的整周的部分范围内。然而,作为本发明的筋的设置范围而言,可以设定在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的整周范围。另外,在这样的设置范围中,可以由例如适当的壳体结构等的形状结构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筋63、65、67、69,从而限制粉尘从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侧进入驱动马达30内。另外,在将限制粉尘从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侧进入驱动马达30内的筋以及形状结构设置在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的整周上时,能够完全封闭外装壳11的内侧周面115与机构收装壳45的外侧周面451之间的间隙(完全封闭状态),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粉尘从往复运动变换机构40(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侧进入驱动马达30内。

Claims (8)

1.一种切割工具,该切割工具收装有驱动马达与驱动变换机构,驱动变换机构将驱动马达的驱动变换为与该驱动不同的驱动,由变换后的驱动对安装在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的切割刀具进行驱动从而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变换机构具有机构收装壳,该机构收装壳收装并支承构成所述驱动变换机构的机构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运动变换机构配置在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轴线方向上的前侧,
在所述机构收装壳的外周设有外装壳,该外装壳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至少收装所述驱动变换机构以及所述驱动马达,
在所述机构收装壳与所述外装壳之间设有限制粉尘从所述驱动变换机构的前端侧进入所述驱动马达内的粉尘进入限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马达的后侧配置着供操作用来控制对所述驱动马达的供电的电源开关,
收装所述驱动变换机构以及所述驱动马达的所述外装壳延伸形成至收装所述电源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源开关的后侧配置着握持所述切割工具时使用的把手,
收装所述驱动变换机构以及所述驱动马达的所述外装壳延伸形成以至于构成所述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设置从所述外装壳的内侧周面向所述机构收装壳突出的筋从而形成所述粉尘进入限制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壳为树脂制,形成为两半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装壳上设有贯穿该外装壳内外的粉尘排出孔,该粉尘排出孔从所述外装壳的前侧将流向该外装壳内的粉尘由该外装壳内侧排出到该外装壳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变换机构的面对被切割件的被切割件对向面形成为,随着从该被切割件对向面的中央部分向该被切割件对向面的外周部分延伸而从前侧向后侧倾斜,从而对流向所述外装壳内部的粉尘进行导向,使其流向所述粉尘排出孔。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筋由设在所述外装壳的外周面的弹性体形成,该弹性体延伸至该外装壳的内侧周面。
CN2012101370562A 2011-05-27 2012-05-04 切割工具 Pending CN102794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8907 2011-05-27
JP2011118907A JP5826517B2 (ja) 2011-05-27 2011-05-27 切断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4504A true CN102794504A (zh) 2012-11-28

Family

ID=46148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70562A Pending CN102794504A (zh) 2011-05-27 2012-05-04 切割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97632A1 (zh)
EP (1) EP2527071A1 (zh)
JP (1) JP5826517B2 (zh)
CN (1) CN102794504A (zh)
RU (1) RU201212188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1389A1 (en) * 2002-01-02 2003-07-03 Wheeler Thomas J. Reciprocating saw
US10124430B2 (en) * 2013-06-06 2018-11-13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eciprocating saw
US10821617B2 (en) * 2016-01-14 2020-11-03 Nathan Hitson Animal shears/clippers
JP7266491B2 (ja) * 2019-08-08 2023-04-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動切断工具
JP2022088191A (ja) * 2020-12-02 2022-06-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ボード用ドライ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9310A (ja) * 2000-08-17 2002-02-26 Makita Corp 往復動切断工具の防塵構造
US20050246905A1 (en) * 2004-05-10 2005-11-10 Makita Corporation Cutting tool
CN1939660A (zh) * 2005-09-30 2007-04-0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N201086160Y (zh) * 2007-02-12 2008-07-16 创科实业有限公司 轨道往复动力锯
CN101489707A (zh) * 2006-07-07 2009-07-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手操作式锯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48109A (en) * 1932-05-04 1934-02-20 Emil F Hager Cutting device
US3033252A (en) * 1960-09-15 1962-05-08 Black & Decker Mfg Co Air passage means for recipro-cating saw
US3340610A (en) * 1964-11-16 1967-09-12 Hendrickson Otto Portable cutting, slitting and drilling machine
US5188188A (en) * 1990-04-16 1993-02-23 Mars Suzanne P Lightweight power tools
JP3431497B2 (ja) * 1998-05-13 2003-07-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のシール機構
US6568089B1 (en) * 1999-06-04 2003-05-27 Porter-Cable/Delta Reciprocating saw having compact configuration and independent stability
JP3726576B2 (ja) * 1999-08-11 2005-12-14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セーバソー
US6443675B1 (en) * 2000-02-17 2002-09-03 Roto Zip Tool Corporation Hand-held power tool
JP2002264102A (ja) * 2001-03-09 2002-09-18 Ryobi Ltd ジグソー
US20060260141A1 (en) * 2001-12-18 2006-11-23 Black & Decker, Inc. Bearing for a reciprocating shaft of a reciprocating saw
CN100346946C (zh) * 2002-06-26 2007-11-0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用于防止剪掉的毛发飞出的装置的剪发装置
JP4290496B2 (ja) * 2003-07-10 2009-07-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動式電動工具
JP3988689B2 (ja) * 2003-07-11 2007-10-1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セーバソー
JP5063970B2 (ja) * 2006-10-02 2012-10-3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可搬式動力作業機
JP5201389B2 (ja) * 2007-10-19 2013-06-05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携帯用電気のこぎり
JP5214357B2 (ja) * 2008-07-18 2013-06-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JP5140719B2 (ja) 2010-12-20 2013-02-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3次元表示時における指示位置設定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9310A (ja) * 2000-08-17 2002-02-26 Makita Corp 往復動切断工具の防塵構造
US20050246905A1 (en) * 2004-05-10 2005-11-10 Makita Corporation Cutting tool
CN1939660A (zh) * 2005-09-30 2007-04-0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N101489707A (zh) * 2006-07-07 2009-07-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手操作式锯机
CN201086160Y (zh) * 2007-02-12 2008-07-16 创科实业有限公司 轨道往复动力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45585A (ja) 2012-12-13
RU2012121885A (ru) 2013-11-27
US20120297632A1 (en) 2012-11-29
JP5826517B2 (ja) 2015-12-02
EP2527071A1 (en)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0934B2 (en) Hand power tool having an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electric motor
CN102794504A (zh) 切割工具
CN202877638U (zh) 包含防振手柄的电动工具
US10279450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a cooling unit
AU2016101611A4 (en) Hedge trimmer
CN107206585B (zh) 作业机
CN208589858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机
CN104139212A (zh) 拉杆式斜切割机
CN102581768B (zh) 电动工具
CN110052342A (zh) 一种防水型充电式水陆两用高压清洗机
JP6169437B2 (ja) 電動工具
JP2016221610A (ja) 打込機
JP2012245585A5 (zh)
WO2007066207A3 (en)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 power from complementary renewable sources
CN203575107U (zh) 一种电动棕榈树采摘机
CN216177207U (zh) 一种适用于水下作业的往复锯
CN204053106U (zh) 一种拉杆式斜切割机
CN202960652U (zh) 骨科钻锯动力手机
CN111941470A (zh) 一种磁吸连接的电动剃须刀
CN215869624U (zh) 一种电池盒快速拆装结构及智能盖板
CN216093461U (zh) 一种基于可便捷维修把手的方向盘式搅拌器控制装置
JP7274857B2 (ja) 往復動工具
CN210589408U (zh) 一种磁吸连接的电动剃须刀
EP4302926A2 (en) Compact impact tool
CN201037199Y (zh) 一种由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剪线机刀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