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2559A -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空气调节机及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空气调节机及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2559A
CN102792559A CN2010800652823A CN201080065282A CN102792559A CN 102792559 A CN102792559 A CN 102792559A CN 2010800652823 A CN2010800652823 A CN 2010800652823A CN 201080065282 A CN201080065282 A CN 201080065282A CN 102792559 A CN102792559 A CN 102792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axle
rolling bearing
resin
resi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52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2559B (zh
Inventor
川久保守
山本峰雄
石井博幸
山崎东吾
麻生洋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92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2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5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26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a single magnet or two or more axially juxtaposed single magnets
    • H02K1/2733Annular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0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对转子磁铁、轴等进行一体成形的树脂部延伸到轴和滚动轴承之间地配置,由此,能够不损害生产率及品质地抑制滚动轴承的电腐蚀。本发明的电动机的转子(20)通过树脂部(24)一体成形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及轴(23),在轴(23)上配置负载侧滚动轴承(21a)和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其中,在轴(23)和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之间,以隔着树脂部(24)的方式通过树脂部(24)进行一体化。

Description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空气调节机及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滚动轴承的电动机的转子,并涉及一种适用于利用逆变器(inverter)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的电动机的转子。另外,还涉及一种使用该电动机的转子的电动机、该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及搭载了该电动机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用逆变器来进行运转电动机的情况下,从实现伴随电源电路内的晶体管的转换而产生的电动机的噪音的降低的目的出发,将逆变器的载波频率设定得高。随着将载波频率设定得高,基于高频感应在电动机的轴上产生的轴电压增大,存在于对轴进行支承的滚动轴承的内环和外环之间的电位差变大,因此,电流容易在滚动轴承上流动。在该滚动轴承上流动的电流使内环、外环两轨道以及转动体(在内外环之间滚动的滚珠或滚子)的转动面上产生被称为电腐蚀的腐蚀,存在使滚动轴承的耐久性恶化的课题。
因此,为防止电流在设置于轴和电机外壳之间的滚动轴承上流动,得到能够防止在滚动轴承上发生电腐蚀的、结构简单且组装容易的电动机,提出了一种电动机,具有:线圈缠绕而成的定子;固定该定子的支架;与定子隔开微小的空隙地相对的转子;固定该转子并经由滚动轴承被自由旋转地支承的轴;经由绝缘材料支承滚动轴承的轴承托架,其中,在轴承托架的与绝缘材料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凹部,将设置有与轴承托架的凹部对应的凸部的绝缘材料的凸部嵌合固定在轴承托架的凹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提出了一种防电腐蚀式滚动轴承,在滚动轴承的内环配合面或外环配合面、或者内环配合面和外环配合面的两配合面上形成有绝缘覆膜,其中,内环配合面的周面或外环配合面的周面与倒角部的边界面呈缓锥面或曲率半径大的圆弧面,至少一个配合面具有通过喷镀形成的无机化合物的绝缘覆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569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9-103023号公报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动机采用轴承托架经由绝缘材料支承滚动轴承的结构,因此需要设置其他部件的绝缘材料,存在部件个数增加、成本变高的课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电腐蚀防止式滚动轴承中,内环配合面的周面或外环配合面的周面与倒角部的边界面呈缓锥面或曲率半径大的圆弧面,至少一个配合面形成有通过喷镀形成的无机化合物的绝缘覆膜,因此也存在成本变高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及电动机及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及空气调节机,将转子磁铁、轴等一体成形的树脂部延伸到轴和滚动轴承之间地配置,由此,能够不损害生产率及品质地抑制滚动轴承的电腐蚀。
本发明的电动机的转子通过树脂部将转子的磁铁及轴一体成形,在轴上配置滚动轴承,其中,
在轴和滚动轴承之间,以隔着树脂部的方式通过树脂部进行一体化。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动机的转子在轴和滚动轴承之间形成树脂部,所以,具有如下效果,即,防止在滚动轴承中流动的电流,抑制电腐蚀,防止异响的产生。另外,利用对转子的磁铁和轴进行一体化的树脂部对轴和滚动轴承之间实施绝缘,从而结构简单,并且廉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电动机100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定子40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转子20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图(图5(a)是左视图,图5(b)是图5(a)的A-A剖视图,图5(c)是右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位置检测用磁铁25的图(图6(a)是左视图,图6(b)是主视图,图6(c)是图6(b)的A部分放大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变形例1的转子20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变形例2的转子20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变形例3的转子20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变形例4的转子20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变形例5的转子20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驱动电动机100的驱动电路200的结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转子20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图,是空气调节机300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至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图1是电动机100的剖视图,图2是定子40的立体图,图3是转子20的剖视图,图4是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图(图5(a)是左视图,图5(b)是图5(a)的A-A剖视图,图5(c)是右视图),图6是表示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图(图6(a)是左视图,图6(b)是主视图,图6(c)是图6(b)的A部分放大图),图7是变形例1的转子20的剖视图,图8是变形例2的转子20的剖视图,图9是变形例3的转子20的剖视图,图10是变形例4的转子20的剖视图,图11是变形例5的转子20的剖视图,图12是驱动电动机100的驱动电路200的结构图,图13是表示转子20的制造工序的图。
对电动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动机100具有模制定子10、转子20(定义为电动机的转子)和被安装在模制定子10的轴向一端部的金属制的托架30。电动机100例如是转子20具有永久磁铁的被逆变器驱动的无刷直流电机。
模制定子10的轴向一端部(图1的右侧)开口。转子20从该开口部插入。在模制定子10的轴向另一端部(图1的左侧)开设有比转子20的轴23的直径稍大的孔(未图示)。从模制定子10的轴向一端部插入的转子20的负载侧的轴23从模制定子10的轴向另一端部的孔向外部(图1的左侧)伸出。而且,转子20的负载侧滚动轴承21a(滚动轴承的一例)被推入,直到与模制定子10的开口部相反侧的轴向端部的轴承支承部11抵接。此时,负载侧滚动轴承21a由形成在模制定子10的开口部相反侧的轴向端部上的轴承支承部11支承。
转子20在负载相反侧的轴23(图1的右侧)上安装有(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压入安装)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滚动轴承的一例)。封闭模制定子10的开口部的同时,将支承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的托架30压入模制定子10。托架30在轴承支承部30a支承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托架30向模制定子10的压入是通过将托架30的大致环状的截面コ字形的压入部30b压入模制定子10的内周部10a(模制树脂部)的开口部侧而实施的。托架30的压入部30b的外径比模制定子10的内周部10a的内径大。托架30的材质为金属制,例如镀锌钢板。但是,不限于镀锌钢板。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是转子20的构造,因此关于模制定子10进行简单说明。
模制定子10由定子40和注塑成形用的注模树脂50构成。注模树脂50采用例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的热固化树脂。由于定子40安装有后述的基板等,是强度弱的构造,所以优选低压成形。由此,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热固化树脂。
定子40是以下所示的结构。
(1)厚度为0.1~0.7mm左右的电磁钢板被冲切成带状,制成通过铆接、焊接、粘接等层叠的带状的定子铁心41。带状的定子铁心41具有多个齿(未图示)。设置了后述的集中绕组的线圈42的内侧是齿。
(2)在齿上设置了绝缘部43。绝缘部43使用例如PBT(聚对苯二甲酸)等热塑性树脂,与定子铁心41一体或分体地成形。
(3)在设置有绝缘部43的齿上缠绕集中绕组的线圈42。连接多个集中绕组的线圈42形成三相的单相Y接线的绕组。但是,也可以采用分布绕组。
(4)由于是三相的单相Y接线,所以在绝缘部43的接线侧组装有用于连接各相(U相、V相、W相)的线圈42的端子44(供给电源的电源端子44a及中性点端子44b)。电源端子44a是3个,中性点端子44b是3个。
(5)基板45被安装于接线侧的绝缘部43(组装有端子44的一侧)。将组装有引出导线47的导线引出部件46的基板45组装于绝缘部43,成为定子40。形成在定子铁心41上的绝缘部43的被倒角了的棱柱48被插入基板45所具有的棱柱插入孔(未图示),由此进行旋转方向的定位,并且,通过在绝缘部43的基板设置面上设置基板45,进行轴向的定位。另外,通过对从基板45突出的棱柱48进行热焊,基板45和绝缘部43被固定,并且,通过对定子40所具有的端子44的从基板45突出的部分进行软钎焊,而进行电接合。在基板45上安装有驱动电动机100(例如无刷直流电机)的IC49a(驱动元件)、检测转子20的位置的霍尔IC49b(位置检测元件)等。将IC49a、霍尔IC49b等定义为电子部件。
以下,对转子2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转子20由形成了滚花23a的轴23、环状的转子的树脂磁体22(转子的磁铁的一例)、环状的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位置检测用磁铁的一例)、和对它们进行一体成形的树脂部24构成。
环状的转子的树脂磁体22、轴23和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通过树脂部24而一体化。此时,树脂部24具有:形成在轴23的外周上的后述的中央筒部24g(与转子的树脂磁体22对应的部分);将转子的树脂磁体22连结在中央筒部24g的、以轴23为中心沿径向以放射状形成的轴向的多个肋(未图示)。在肋之间形成有沿轴向贯穿的空洞。
树脂部24所使用的树脂采用PBT(聚对苯二甲酸)、PPS(聚苯硫醚)等热塑性树脂。优选在这些树脂中混合玻璃填充剂。
在负载相反侧的轴23(图3中的右侧)上安装有(一般来说,通过压入安装)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另外,在安装有风扇等的负载侧的轴23(图3中的左侧)上安装有负载侧滚动轴承21a。
负载侧滚动轴承21a及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是公知的滚动轴承。
负载侧滚动轴承21a具有:被压入轴23的内环21a-1;被模制定子10的轴承支承部11支承的外环21a-2;在内环21a-1和外环21a-2之间转动的转动体21a-3。转动体21a-3采用滚珠或滚子。
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具有:被压入轴23的内环21b-1;被托架30的轴承支承部30a支承的外环21b-2;在内环21b-1和外环21b-2之间转动的转动体21b-3。转动体21b-3采用滚珠或滚子。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是,在由金属制(具有导电性)的托架30支承的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和轴23之间,隔设有将轴23、环状的转子的树脂磁体22及环状的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进行一体成形的树脂部24,树脂部24是绝缘的,抑制轴电流,由此抑制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的电腐蚀的发生。但是,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环状的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情况。
在转子20的一体成形时,树脂部24以延伸到负载相反侧的轴23的端部的方式成形。
负载侧滚动轴承21a的外环21a-2被模制定子10的轴承支承部11(由注模树脂50构成)支承,因轴承支承部是绝缘材料,杂散电容极小,因此,即使轴23不绝缘,在轴承中流动的轴电流也极小。
图4是放大表示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剖视图。在图4中,以如下方式设置台阶23c,即,经由树脂部24保持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的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23d的直径d2比经由树脂部24保持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中心部23e的直径d1小。
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面23f(轴向端面的一例)和台阶23c之间的尺寸成为比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的厚度(轴向长度)长的尺寸。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面23f在图4的例子中露出。
在树脂部24上,用于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向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23d插入时的轴向定位的轴承抵接面24d以向大致垂直于树脂部24的轴承嵌合部24f的方向弯曲的形态形成。
而且,在形成在轴23的中心部23e的外周上的树脂部24的中央筒部24g(与转子的树脂磁体22对应的部分)和轴承抵接面24d之间,设置有台阶部24e。台阶部24e的直径必须比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的外环21b-2的内径小。在图3所示的转子20中,台阶部24e的直径与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的内环21b-1的外径大致相同,或稍小。
一般来说,滚动轴承以使油脂不从滚动轴承的内部向外漏出的方式,或以使垃圾等不从外部侵入的方式,在外环和内环之间设置盖罩。该盖罩位于比滚动轴承的两端面靠内侧的位置。
因此,即使台阶部24e的直径比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的内环21b-1的外径大,比内环21b-1的外径大的部分也不与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接触。因此,台阶部24e的直径为与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的内环21b-1的外径大致相同或稍小的程度是实用的。
通过设置台阶部24e,用树脂一体成形轴23、转子的树脂磁体22及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时,在利用衬套(bush)形成树脂部的中央筒部负载相反侧轴承抵接面的情况下,通过到台阶部为止由所述衬套形成,即使在模具的分型面产生毛刺,毛刺也不会与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抵接,因此很少会对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当转子20受到热冲击时,有时树脂部24的中央筒部24g破裂。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中央筒部24g设置台阶部24e,使台阶部间的径向的厚度变大来应对。
图5是表示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图,图5(a)是左视图,图5(b)是图5(a)的A-A剖视图,图5(c)是右视图。参照图5说明环状的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结构。在转子的树脂磁体22上,在其内径的轴向一端部(图5(b)中的右侧),形成有在树脂成形时的合模时用于确保轴23与转子的树脂磁体22同轴的切口22a。在图5的例子中,切口22a沿周向以大致等间隔形成在8个位置(图5(c))。
另外,在转子的树脂磁体22上,在轴向另一端部(图5(b)中的左侧)的端面上,设置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基座22b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地形成。基座22b从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内径附近朝向外径地形成,定位用突起22c沿径向从基座22b的前端朝向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外周部延伸到其附近。定位用突起22c在利用树脂一体成形转子的磁铁、位置检测用磁铁及轴时被用于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周向(旋转方向)的定位。
参照图6说明环状的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结构。图6(a)是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左视图,图6(b)是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主视图,图6(c)是图6(b)的A部分放大图。
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在内径侧的轴向两端部具有台阶25b。为了将树脂部24的一部分填充到成为转子20的轴向端部侧的台阶25b,防止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轴向的脱落,该台阶25b是必需的。在图6中,示出了两端部具有台阶25b的结构,但在任意一方的端部具有台阶25b,并且其位于转子20的轴向端部侧即可。但是,两端部具有台阶25b的结构由于如下原因而作业性优良,即,在通过转子20的树脂部24实施一体成形时,当将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设定于模具时,能够不分表里地设定。
另外,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在台阶25b上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地具有8个在被埋设在树脂部24时成为周向的制动器的肋25a。
此外,如图3所示,在树脂部24上,在树脂成形后形成有对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内径进行保持的模具的内径推压部24a、为容易地将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设定于模具(下模)的锥形部24b、和树脂成形时的树脂注入部24c。
转子的树脂磁体22是向热塑性树脂混合磁性材料而成形的装置,如图5所示,沿内径从轴向一端面以锥形设置切口22a,另外,在具有切口22a的轴向一端面的相反侧的轴向另一端面上,具有设置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基座22b。
通过与轴23一体成形的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基座22b,能够使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从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端面分离,能够使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壁厚最小,并且能够配置在任意位置,通过填充比转子的树脂磁体22廉价的热塑性树脂,能够降低成本。
如图6所示,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在厚度方向的两侧具有台阶25b,并且,在两侧的台阶25b上具有在被树脂埋设时成为制动器的肋25a。另外,使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内径和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外径的同轴度成为高精度。
此外,与轴23一体成形时,在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外周以锥形填充树脂(树脂部24),还能应对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外径的偏差,由于被填充的树脂被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一侧的轴向端面(外侧)和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轴向两端面拦住,所以能够抑制在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外径产生毛刺,实现品质的提高。
另外,通过将与轴23一体成形时的浇道口配置在比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内径更靠内侧的位置,以凸状配置树脂注入部24c,由此,缓和压力的集中,树脂的填充变得容易,另外,还能够将树脂注入部24c的凸部用于定位。
图7是变形例1的转子20的剖视图。与图3所示的转子20的不同点在于,在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形成有中心孔23b。
在通过树脂部24将轴23、转子的树脂磁体22及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一体成形时,将轴23的中心孔23b设定于模具(上模),由此,转子的树脂磁体22和轴23的同轴度提高。
此外,中心孔23b还可以形成在轴23的两端部。
图8是变形例2的转子20的剖视图。与图3所示的转子20的不同点在于,利用树脂部24覆盖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端面、以及在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端面形成有中心孔23b。
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端面的中心孔23b部分露出,其他部分被树脂部24覆盖。
除了中心孔23b部分以外,利用树脂部24覆盖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端面,由此,在将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压入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树脂部24的剥离和脱落。
另外,与图7的变形例1的转子20同样地,在利用树脂一体成形轴23、转子的树脂磁体22及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时,使突起嵌合在轴23的中心孔23b,该突起嵌合于确保与模具(上模)所具有的轴插入部同轴的中心孔,由此,能够在确保了同轴的状态下保持轴,转子的树脂磁体22与轴23的同轴度提高。
图9是变形例3的转子20的剖视图。与图3所示的转子20的不同点在于,利用树脂部24覆盖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面23f的一部分(负载相反侧端部23d的外周部侧)。
与图8所示的转子20同样地,除了负载相反侧端面23f的中央部分以外,利用树脂部24覆盖负载相反侧端面23f,由此,在将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压入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树脂部24的剥离和脱落。
另外,在利用树脂部24一体成形轴23、转子的树脂磁体22及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时,通过利用模具推压负载相反侧端面23f,虽然不像在轴23上形成中心孔23b的图7、图8的例子那样,但也能确保转子的树脂磁体22与轴23的同轴度。
图10是变形例4的转子20的剖视图。与图3所示的转子20的不同点在于,利用树脂部24覆盖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23d的整体。
通过利用树脂部24覆盖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23d的整体,在将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压入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树脂部24的剥离和脱落。
图11是变形例5的转子20的剖视图。与图3所示的转子20的不同点在于,在负载侧滚动轴承21a和轴23之间还隔设树脂部24来使它们之间绝缘。
通过如图11那样地构成,能够进一步降低负载侧滚动轴承21a中的轴电流。而且,能够降低模制定子10以外的、例如在外轮廓使用钢板支架并在负载侧及负载相反侧使用金属制的托架的电动机的轴电流。
图11所示的转子20中的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23d的结构与图3相同,但也可以采用图7~图10所示的其他结构。
此外,图1所示的电动机100示出了模制定子10侧为负载侧、托架30侧为负载相反侧的结构,但也可以相反。
另外,在图3、图7~图11所示的转子20中,永久磁铁使用了向热塑性树脂中混合磁性材料而成形的转子的树脂磁体22,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永久磁铁(稀土类磁铁(钕、钐钴)、铁素体等)。
另外,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也相同,可以使用其他的永久磁铁(稀土类磁铁(钕、钐钴)、铁素体等)。
如上所述,在使用逆变器运转电动机的情况下,从实现伴随电源电路内的晶体管的开关(swiching)而产生的电动机的噪音的降低的目的出发,将逆变器的载波频率设定得高。随着将载波频率设定得高,基于高频感应在电动机的轴上产生的轴电压增大,存在于对轴进行支承的滚动轴承的内环和外环之间的电位差变大,因此,在滚动轴承中电流容易流动。在该滚动轴承中流动的电流使内环、外环两轨道以及转动体(在内外环之间滚动的滚珠或滚子)的转动面产生被称为电腐蚀的腐蚀,使滚动轴承的耐久性恶化。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在使用逆变器运转电动机100的情况下的轴电流的降低方面特别有效。
图12是驱动电动机100的驱动电路200的结构图。如图12所示,变频方式的驱动电路200由位置检测电路110、波形生成电路120、预驱动电路130和电源电路140构成。
位置检测电路110使用霍尔IC49b检测转子20的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磁极。
波形生成电路120基于对转子20的旋转速度进行指令的速度指令信号、来自位置检测电路110的位置检测信号,生成用于变频驱动的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向预驱动电路130输出。
预驱动电路130输出对电源电路140的晶体管141(6个)进行驱动的晶体管驱动信号。
电源电路140具有直流电源输入部和变频输出部,由并联连接晶体管141和二极管142再将它们串联连接而成的支路构成。
电动机100是3相的,因此,3支路的变频输出部与各个线圈42连接。将商用电源的交流100V或200V整流而得到的140V或280V的直流电源+、-连接到直流电源输入部。
当速度指令信号被输入驱动电路200时,波形生成电路120根据位置检测信号设定向3相的各线圈42的通电定时,同时,生成并输出与速度指令信号的输入相对应的PWM信号,输入了该PWM信号的预驱动电路130驱动电源电路140内的晶体管141。
变频输出部通过驱动晶体管141而向线圈42施加电压,电流在线圈42中流动,产生转矩而使转子20旋转。成为与速度指令信号相应的电动机100的旋转速度。电动机100的停止也根据速度指令信号进行。
图13示出了转子20的制造工序。
(1)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及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成形、消磁。进行轴23的加工(步骤1)。
(2)将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设置于以具有台阶25b的端部为下方的下模,使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内径保持在设置于下模的内径推压部(步骤2)。
(3)将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定位用突起22c嵌合在设置于下模的定位用突起插入部并设定于下模(步骤3)。
(4)将轴23设定于下模,以上模的切口推压部压抵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切口22a的方式合模(步骤4)。
(5)树脂(树脂部24)成形(步骤5)。在通过树脂部24一体成形转子的树脂磁体22、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及轴23时,以在轴23与负载侧滚动轴承21a或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的至少一个之间隔着树脂部24的方式一体成形。
(6)进行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及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磁化(步骤6)。
(7)将负载侧滚动轴承21a及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组装到轴23上(步骤7)。
根据上述制造工序,在利用树脂(树脂部24)使转子的树脂磁体22、轴23及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成为一体时,将全部的部件设定于模具并进行树脂成形,因此,通过作业工序的减少而实现转子20的成本的降低。
另外,通过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基座22b,能够使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从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端面分离,能够使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壁厚最小,并且配置在任意位置,通过填充比转子的树脂磁体22廉价的热塑性树脂,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在厚度方向上是对称的,因此可以不用匹配方向地设置于模具。
另外,设置下模的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时,由于使外径通过的部分成为开口部扩展的锥形(树脂部24的锥形部24b),能够不钩挂在下模上地设定,因此作业工序简化,随着生产率的提高,成本能够降低。
另外,在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被设定于下模时,通过将内径保持在下模所具有的内径推压部,能够确保轴23与转子的树脂磁体22之间的同轴度的精度。
另外,上模所具有的切口推压部压抵转子的树脂磁体22的内径所具有的切口22a,由此确保轴23与转子的树脂磁体22之间的同轴度的精度。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金属制(具有导电性)的托架30支承的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和轴23之间,填充有对轴23、环状的转子的树脂磁体22进行一体成形的树脂并隔设树脂部24,通过树脂部24被绝缘并抑制轴电流,由此,能够抑制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的电腐蚀的发生。但是,通过树脂部24使环状的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与轴23、环状的转子的树脂磁体22成为一体,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形成在轴23的中心部23e的外周上的树脂部24的中央筒部24g和轴承抵接面24d之间,设置台阶部24e,由此,在利用树脂一体成形轴23、转子的树脂磁体22时,在利用衬套形成树脂部的中央筒部负载相反侧轴承抵接面的情况下,直到台阶部由所述衬套形成,由此,即使在模具的分型面上产生毛刺,毛刺也不会与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抵接,因此很少会给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即使通过树脂部24使环状的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与轴23、环状的转子的树脂磁体22成为一体,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当转子20受到热冲击时,存在树脂部24的中央筒部24g破裂的情况,但能够通过在中央筒部24g设置台阶部24e并使台阶部24e之间的中央筒部24g的径向的厚度变大来应对。
如图7所示的变形例1的转子20那样,通过在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形成中心孔23b,在利用树脂一体成形轴23、转子的树脂磁体22及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时,使突起嵌合在轴23的中心孔23b,该突起嵌合于确保了与模具(上模)所具有的轴插入部同轴的中心孔23b,由此,能够在同轴被确保了的状态下保持轴23,转子的树脂磁体22和轴23的同轴度提高。
如图8所示的变形例2的转子20那样,利用树脂部24覆盖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端面,再在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端面上形成中心孔23b,由此,在将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压入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树脂部24的剥离和脱落,并且在利用树脂一体成形轴23、转子的树脂磁体22及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时,通过使突起嵌合在轴23的中心孔23b,该突起嵌合于被确保了与模具(上模)所具有的轴插入部同轴的中心孔23b,由此,能够在同轴被确保了的状态下保持轴23,转子的树脂磁体22和轴23的同轴度提高。
如图9所示的变形例3的转子20那样,通过树脂部24覆盖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面23f的一部分(负载相反侧端部23d的外周部侧),由此,在将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压入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树脂部24的剥离和脱落。另外,利用树脂部24一体成形轴23、转子的树脂磁体22及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时,通过模具推压负载相反侧端面23f,由此,也能够确保转子的树脂磁体22和轴23的同轴度。
如图10所示的变形例4的转子20那样,通过树脂部24覆盖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23d的整体,由此,在将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压入轴23的负载相反侧端部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树脂部24的剥离和脱落。
如图11所示的变形例5的转子20那样,在负载侧滚动轴承21a和轴23之间还隔设有树脂部24来使它们之间绝缘,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负载侧滚动轴承21a中的轴电流。而且,能够降低模制定子10以外的、例如外轮廓使用钢板支架并且在负载侧及负载相反侧使用金属制的托架的电动机的轴电流。
在使用逆变器进行电动机的运转的情况下,从实现电动机的噪音的降低的目的出发,将逆变器的载波频率设定得高,但伴随着将载波频率设定得高,在电动机的轴中基于高频感应产生的轴电压增大,存在于对轴进行支承的滚动轴承的内环和外环之间的电位差变大,因此,滚动轴承中流动的电流也增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对使用逆变器进行电动机100的运转的情况下的轴电流的降低特别有效。这里,说明了使用用于检测转子20的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的磁极的传感器即霍尔IC49b进行检测的方法,但是,当然在无传感器驱动方式中也具有同样的效果,上述无传感器驱动方式不使用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霍尔IC49b,通过电流检测器(未图示)检测在线圈中流动的电流,在波形生成电路120中使用微机等而运转电动机。
实施方式2.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图,是空气调节机300的结构图。
空气调节机300具有室内机310和与室内机310连接的室外机320。在室内机310中搭载有室内机用鼓风机(未图示),在室外机320中搭载有室外机用鼓风机330。
而且,室外机用鼓风机330及室内机用鼓风机作为驱动源具有上述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
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搭载在空气调节机300的主要部件即室外机用鼓风机330及室内机用鼓风机,空气调节机300的耐久性提高。
工业实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电动机100的活用例,能够搭载在换气扇、家电设备、机床等上使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模制定子,10a 内周部,11轴承支承部,20转子,21a负载侧滚动轴承,21a-1 内环,21a-2 外环,21a-3 转动体,21b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21b-1 内环,21b-2 外环,21b-3 转动体,22转子的树脂磁体,22a 切口,22b 基座,22c 定位用突起,23轴,23a 滚花,23b 中心孔,23c 台阶,23d 负载相反侧端部,23e 中心部,23f 负载相反侧端面,24树脂部,24a 内径推压部,24b 锥形部,24c 树脂注入部,24d 抵接面,24e 台阶部,24f嵌合部,24g 中央筒部,24h 负载相反侧端面,25 位置检测用树脂磁体,25a 肋,25b 台阶,30托架,30a 轴承支承部,30b 压入部,40 定子,41 定子铁心,42 线圈,43 绝缘部,44 端子,44a 电源端子,44b 中性点端子,45 基板,47 导线,48 棱柱,49a IC,49b 霍尔IC,50 注模树脂,100 电动机,110 位置检测电路,120 波形生成电路,130 预驱动电路,140 电源电路,141晶体管,142 二极管,200 驱动电路,300 空气调节机,310 室内机,320 室外机,330 室外机用鼓风机。

Claims (12)

1.一种电动机的转子,通过树脂部使转子的磁铁及轴一体化,在所述轴上配置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和所述滚动轴承之间,以隔着所述树脂部的方式通过所述树脂部进行一体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承由负载侧滚动轴承及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构成,在所述负载侧滚动轴承或所述负载相反侧轴承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轴之间,以隔设所述树脂部的方式通过所述树脂部进行一体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载侧滚动轴承或所述负载相反侧滚动轴承中的被金属制的托架支承的滚动轴承和所述轴之间,以隔设所述树脂部的方式通过所述树脂部进行一体化。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隔设于所述轴和所述滚动轴承之间的所述树脂部上,形成有在所述滚动轴承向所述轴插入时用于轴向定位的轴承抵接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转子的磁铁的内侧并形成在所述轴的大致中心部的外周上的所述树脂部的中央筒部和所述轴承抵接面之间,设置有直径比所述滚动轴承的外环的内径小的台阶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滚动轴承和所述轴之间的所述树脂部覆盖所述轴的轴向端面的至少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在轴向两端部的至少一方具有中心孔。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部的材料是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玻璃填充剂的材料。
9.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变频方式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由以下部分构成:
位置检测电路,该位置检测电路使用位置检测元件检测所述转子的磁极;
波形生成电路,该波形生成电路基于对所述转子的旋转速度进行指令的速度指令信号、来自所述位置检测电路的位置检测信号,生成用于变频驱动的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预驱动电路,该预驱动电路通过所述波形生成电路的输出来生成驱动信号;
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具有并联连接晶体管和二极管再将它们串联连接而成的支路。
1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动机用于鼓风机用电动机。
12.一种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通过树脂部一体成形转子的磁铁及轴,在所述轴上配置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和所述滚动轴承之间,以隔设的方式形成所述树脂部。
CN201080065282.3A 2010-03-10 2010-03-10 电动机和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027925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4003 WO2011111188A1 (ja) 2010-03-10 2010-03-10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2559A true CN102792559A (zh) 2012-11-21
CN102792559B CN102792559B (zh) 2014-12-24

Family

ID=44563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5282.3A Active CN102792559B (zh) 2010-03-10 2010-03-10 电动机和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46959B1 (zh)
CN (1) CN102792559B (zh)
ES (1) ES2813090T3 (zh)
WO (1) WO201111118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6540A (zh) * 2018-06-05 2021-01-01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电驱动马达、湿转子泵和家用器具
CN113169598A (zh) * 2018-12-20 2021-07-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调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7348B2 (ja) * 2012-03-29 2013-10-3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
JP2016010294A (ja) * 2014-06-26 2016-01-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1857A (ja) * 2004-10-25 2006-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7221866A (ja) * 2006-02-15 2007-08-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8263698A (ja) * 2007-04-11 2008-10-30 Daikin Ind Ltd 電動機
CN101523699A (zh) * 2006-10-17 2009-09-02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动机用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3023A (ja) 1982-12-02 1984-06-14 Nippon Seiko Kk 電蝕防止形ころがり軸受
JPH1082349A (ja) * 1996-07-19 1998-03-31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用モータ式流量制御弁
JP3635948B2 (ja) 1998-11-17 2005-04-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4531359B2 (ja) * 2003-07-18 2010-08-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05033999A (ja) * 2004-09-08 2005-02-03 Nsk Ltd ファン駆動用電動モータ
JP2010011637A (ja) * 2008-06-27 2010-01-14 Hitachi Ltd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1857A (ja) * 2004-10-25 2006-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7221866A (ja) * 2006-02-15 2007-08-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1523699A (zh) * 2006-10-17 2009-09-02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动机用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263698A (ja) * 2007-04-11 2008-10-30 Daikin Ind Ltd 電動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6540A (zh) * 2018-06-05 2021-01-01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电驱动马达、湿转子泵和家用器具
CN113169598A (zh) * 2018-12-20 2021-07-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调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3169598B (zh) * 2018-12-20 2023-1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调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46959A4 (en) 2016-03-09
EP2546959A1 (en) 2013-01-16
EP2546959B1 (en) 2020-07-29
CN102792559B (zh) 2014-12-24
ES2813090T3 (es) 2021-03-22
WO2011111188A1 (ja) 201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9396B2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CN102668343B (zh) 转子和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02792558B (zh) 电动机的转子以及电动机以及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0178289A (zh) 转子、电动机、空调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JP6243208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US20140084734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gnetic Pole Piece
CN109417321A (zh) 交替极型转子、电动机、空调机以及交替极型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05745823B (zh) 电动机及空调机
US10734855B2 (en) R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20180109167A1 (en) Permanent-magnet electric motor
JP6843271B2 (ja) 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2792559B (zh) 电动机和空气调节机
CN105637736A (zh)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JP4879249B2 (ja) 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8037455A1 (ja) コンシクエントポール型の回転子、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US11973378B2 (en) Rotor, motor, fan, air conditio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or
US9425658B2 (en) Ro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CN107979246A (zh) 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05745822B (zh) 电动机及空调机
CN208797697U (zh) 电机转子、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CN107112862A (zh) 内燃机用旋转位置检测装置
JP5042246B2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US20230163648A1 (en) Rotor, motor, blower, air conditio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or
JP5677382B2 (ja) 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4290531U (zh)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