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7623A - 开口封闭罩以及具有该开口封闭罩的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开口封闭罩以及具有该开口封闭罩的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7623A
CN102787623A CN2012101551411A CN201210155141A CN102787623A CN 102787623 A CN102787623 A CN 102787623A CN 2012101551411 A CN2012101551411 A CN 2012101551411A CN 201210155141 A CN201210155141 A CN 201210155141A CN 102787623 A CN102787623 A CN 102787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late body
peristome
cable
clo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51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7623B (zh
Inventor
江川秀二
加藤信二
小岛贡
奥村信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87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7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7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7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91Lids or bonnets or doors or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充分遮断插通有管体的开口部的开口封闭罩以及具有该开口封闭罩的工程机械。开口封闭罩(41)包括: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且以封闭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的方式安装的板体(42);沿该板体(42)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并使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插通的插通孔(43);以及从板体(42)的上端部至插通孔(43)形成的狭缝(44)。并且,在板体(42)的上端部且与狭缝(44)的切入端(44A)不同的位置上设置安装孔(45),使用该安装孔(45)将板体(42)安装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上。

Description

开口封闭罩以及具有该开口封闭罩的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宜应用于例如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等的开口封闭罩以及具有该开口封闭罩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工程机械的代表例的液压挖掘机,通过可自行的下部行驶体与可旋转地搭载于该下部行驶体上的上部旋转体来构成作为基体的车身,在上部旋转体的前部侧,安装有进行挖掘作业等的作业装置。
并且,上部旋转体大致由如下部件构成:成为支撑结构体的旋转框架;配设于该旋转框架的左前部、并划分出驾驶室的司机室;配设于旋转框架的后端部、并与作业装置取得重量平衡的配重;配设于该配重的前侧的发动机、液压泵、热交换器、电气设备等的搭载设备;以及收纳这些发动机等的搭载设备的建筑罩。
此处,在上部旋转体上以位于旋转框架上的方式设有多个室。例如,设有机械室、多功能(utility)室等,该机械室位于配重的前侧并用于配置发动机、液压泵、热交换器等,多功能室位于该机械室与司机室之间并用于配置电气设备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例如机械室与多功能室之间等的两个室之间需要配设电缆、软管等管体的情况下,考虑为通过在间隔两个室的间隔板上设置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插通管体,来在两个室之间配设管体。但是,若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比管体大,则有空气通过开口部而在两个室间流动的顾虑。并且,在需要阻挡该空气的流动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如下罩来封闭开口部,该罩能够允许管体插通入开口部内、并能够封闭开口部。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封闭开口部(窗孔)的罩(密封部件),公知有通过在具有挠性的板体上设置多个狭缝来构成门帘状的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0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23227号公报
考虑利用基于专利文献2的门帘状的罩来对插通有管体的开口部进行封闭。但是,仅原封不动地将门帘状的罩安装于开口部,则由于构成板体的多个长条状部、即前端侧成为自由端的舌片状部(褶状部)卷起,从而有无法充分地阻挡两个室间的空气的流动的顾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充分地对插通有管体的开口部进行封闭的开口封闭罩以及具有该开口封闭罩的工程机械。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方案1的发明适用于如下开口封闭罩,即,该开口封闭罩具备:板体,其由平板状的具有可变形的挠性的材料构成,且以封闭对象侧部件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插通孔,其沿该板体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并使包括电缆、软管的管体插通;以及狭缝,其通过从上述板体的一侧端部至上述插通孔沿该板体的平面方向切入而形成。
并且,采用方案1的发明的构成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板体的一侧端部、且与上述狭缝的切入端不同的位置上设置安装孔,上述板体使用上述安装孔而安装于上述对象部件的开口部上。
另一方面,方案2的发明适用于如下工程机械,即,该工程机械具备:基体,其安装有作业装置;间隔板,其设于该基体上并将具有压力差的两个室隔开;开口部,其设于该间隔板上;管体,其包括插通于该开口部并以贯穿上述两个室间的方式配置的电缆、软管;以及开口封闭罩,其以封闭上述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间隔板上。
并且,采用方案2的发明的构成的特征在于,上述开口封闭罩包括:板体,其由平板状的具有可变形的挠性的材料构成,且安装于上述间隔板的开口部上;插通孔,其沿该板体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并使上述管体插通;以及狭缝,其通过从上述板体的一侧端部至上述插通孔沿该板体的平面方向切入而形成,并且,在上述板体的一侧端部、且与上述狭缝的切入端不同的位置上设置安装孔,上述板体使用上述安装孔而安装于上述间隔板的开口部上。
方案3的发明,上述开口封闭罩以位于上述具有压力差的两个室中的高压侧的室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间隔板的开口部上。
根据方案1的发明,由于构成为在板体的一侧端部且与狭缝的切入端不同的位置上设置安装孔,从而在使用该安装孔安装了板体的状态下,将该板体中的隔着狭缝而位于其两侧的长条状部(舌片状部、褶状部)的前端侧按压于对象侧部件的开口部的端缘部位。因此,能够使板体的长条状部难以卷起,从而能够充分遮断(遮蔽)插通有管体的开口部。由此,能够提高隔着例如对象侧部件而分别设置的两个室间的遮断性、密闭性。
根据方案2的发明,封闭间隔板的开口部的开口封闭罩构成为在板体的一侧端部且与狭缝的切入端不同的位置上设置安装孔,从而在使用该安装孔安装了板体的状态下,将该板体中的隔着狭缝而位于其两侧的长条状部(舌片状部、褶状部)的前端侧按压于间隔板的开口部的端缘部位。因此,能够使板体的长条状部难以卷起,从而能够充分遮断(遮蔽)插通有管体的开口部。由此,能够提高以间隔板隔开的具有压力差的两个室间的遮断性、密闭性,从而能够提高工程机械的可靠性。
根据方案3的发明,构成为将开口封闭罩安装于具有压力差的两个室中的高压侧的室,从而基于两个室的压力差而施加于开口封闭罩的压力(相对压力),成为将板体的外周缘部位按压于间隔板的开口部的周缘部位的方向的压力。由此,能够更进一步使板体的长条状部难以卷起,从而能够更加提高两个室间的遮断性、密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主视图。
图2是以拆下了前侧门与后侧门的状态来表示上部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3是省略建筑罩等来表示上部旋转体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旋转框架上安装了旋转装置、间隔板、开口封闭罩等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与图4中的(V)部分相当的、表示间隔板、开口封闭罩等的立体图。
图6是以单体来表示开口封闭罩的主视图。
图7是以单体来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开口封闭罩的主视图。
图8是以单体来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开口封闭罩的主视图。
图9是以单体来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开口封闭罩的主视图。
图中:
1—液压挖掘机(工程机械),2—下部行驶体(基体),3—上部旋转体(基体),16A—前间隔板(间隔板),16A1—开口部,28A—热交换器前室(低压侧的室),29—多功能室(高压侧的室),38—第二电缆(管体),39—第三电缆(管体),40—软管(管体),41、51—开口封闭罩,42、52—板体,43、53—插通孔,44、54—狭缝,44A、54A—切入端,45、5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在液压挖掘机中使用的情况为例,并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开口封闭罩以及具有该开口封闭罩的工程机械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中,符号1是作为工程机械的代表例的液压挖掘机,该液压挖掘机1通过可自行的履带式下部行驶体2与可旋转地搭载于该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旋转体3来构成作为基体的车身。并且,在上部旋转体3的前部侧以能够进行仰俯动作的方式安装作业装置4,利用该作业装置4来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等。
符号5是成为上部旋转体3的基座的旋转框架,如图3所示,该旋转框架5大致包括:底板6,其形成为厚的平板状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左纵板7及右纵板8,它们立起设置于该底板6上,在左、右方向上对置且在前、后方向延伸;左伸梁9,其从左纵板7向左侧方伸出而设置;右伸梁10,其从右纵板8向右侧方伸出而设置;左侧框架11,其固定于各左伸梁9的前端侧,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右侧框架12,其固定于各右伸梁10的前端侧,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旋转框架5形成坚固的支撑结构体。
此处,在底板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以位于左、右纵板7、8间的方式设置后述的旋转装置31。另一方面,在左、右纵板7、8的前端侧安装作业装置4,并在左、右纵板7、8的后端侧安装后述的配重20。
符号13是位于配重20的前侧且配设于旋转框架5的后部侧的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该发动机13以在旋转框架5的左、右纵板7、8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卧状态配置。并且,在发动机13的左端侧安装冷却风扇13A,并在发动机13的右端侧安装液压泵14,该液压泵14向搭载于液压挖掘机1的各种液压促动器供给工作用的压力油。
符号15是位于发动机13的左侧且搭载于旋转框架5上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15形成为由支撑框体16、支撑于该支撑框体16的散热器17及油冷却器18等构成的一个单元,并可装卸地安装于旋转框架5。
此处,热交换器15的支撑框体16大致由如下部件构成:作为间隔板的前间隔板16A,其以隔着多功能室29而与后述的前间隔罩25(参照图2)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旋转框架5上;后间隔板16B,其设置于配重20的前侧;以及连结板16C,其连结这些前间隔板16A与后间隔板16B的上端侧。并且,支撑框体16对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17、冷却工作油的油冷却器18等进行支撑。
构成支撑框体16的前间隔板16A是将具有压力差的多功能室29与机械室28(热交换器前室28B)隔开的部件,如图4所示,在前间隔板16A的左下端侧设有大致矩形的开口部16A1。在插通有以经过多功能室29与机械室28(热交换器前室28B)之间的方式配设的两条电缆38、39与一条软管40的状态下,该开口部16A1被后述的开口封闭罩41封闭。
符号19表示设于旋转框架的前部左侧的司机室,该司机室19划分出驾驶室。符号20是设于旋转框架5的后端侧的配重,该配重20与作业装置4取得重量平衡。符号21是设于旋转框架5的前部右侧的工作油箱,该工作油箱21储存向各种液压促动器供给的工作油。
接下来,符号22表示位于配重20的前侧且设于旋转框架5上的建筑罩,该建筑罩22对搭载于旋转框架5上的发动机13、液压泵14、热交换器15等进行覆盖。此处,建筑罩22包括上面板23、机罩24、热交换器15的支撑框体16、后述的前间隔罩25、左前侧门26、左后侧门27等。
并且,建筑罩22的上侧由上面板23与机罩24隔开,建筑罩22的左侧由左前侧门26与左后侧门27隔开,建筑罩22的右侧由右侧门(未图示)隔开。并且,建筑罩22的前侧由工作油箱21与前间隔罩25隔开,建筑罩22的后侧由构成热交换器15的支撑框体16的后间隔板16B与配重20隔开。
符号25是设于司机室19与热交换器15之间的前间隔罩(参照图2),该前间隔罩25构成建筑罩22的一部分。此处,前间隔罩25以在前后方向与热交换器15的支撑框体16(前间隔板16A)具有间隔地对置,并隔开建筑罩22的左前侧。
符号26表示可开、闭地安装于前间隔罩25的左前侧门(参照图1),该左前侧门26经由铰链部件而可转动地支承于前间隔罩25。并且,左前侧门26通过以前间隔罩25的位置为中心地向前、后方向转动,来开、闭后述的多功能室29。
符号27是设于左前侧门26的后侧的左后侧门(参照图1),该左后侧门27经由铰链部件而可转动地支承于构成热交换器15的支撑框体16的后间隔板16B上。并且,左后侧门27通过以后间隔板16B的位置为中心地向前、后方向转动,来开、闭后述的热交换器前室28B。
符号28是位于旋转框架5上且形成于建筑罩22内的机械室,通过构成建筑罩22的上面板23、机罩24、左后侧门27及右侧门(未图示)、和配重20、工作油箱21来划分出该机械室28。该机械室28由隔着热交换器15而邻接的发动机室28A与热交换器前室28B构成。
此处,通过建筑罩22的上面板23、机罩24及右侧门(未图示)、和热交换器15的支撑框体16、配重20以及工作油箱21来划分出收纳有发动机13、液压泵14等的发动机室28A。
另一方面,热交换器前室28B隔着热交换器15而形成于与发动机室28A相反的一侧,其通过构成建筑罩22的上面板23及左后侧门27、和热交换器15而被划分出,并为利用左后侧门27来进行开、闭的构成。此处,对于热交换器前室28B而言,利用被发动机13旋转驱动的冷却风扇13A来使空气(外气)从左后侧门27的流入口(未图示)流入,流入该热交换器前室28B的空气成为冷却风而向散热器17、油冷却器18等供给。因此,热交换器前室28B的内部的气压(压力)比大气压低。
符号29是与机械室28一起形成于建筑罩22内的多功能室,通过构成建筑罩22的上面板23及左前侧门26、和构成热交换器15的支撑框体16的前间隔板16A来划分出该多功能室29。此处,在多功能室29内,配置有对吸入发动机13的吸入气体进行清洁的空气过滤器30。并且,多功能室29的内部的气压(压力)几乎与大气压相同,因此,相对于成为比大气压低的低压的热交换前室28B,多功能室29成为高压侧的室。
接下来,符号31表示搭载于旋转框架5的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31位于构成旋转框架5的左、右纵板7、8间并立起设置于底板6的中央部。此处,旋转装置31使支撑于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旋转体3旋转,其大致包括:安装于旋转框架5的底板6的减速机32;安装于该减速机32的上端部的交流式电动马达33;以及安装于该电动马达33的上端侧的液压马达34。并且,对于旋转装置31而言,电动马达33与液压马达34相互作用而旋转驱动上部旋转体3,成为所谓的混合动力式旋转装置。
符号35是配设于多功能室29内的第一电气设备,该第一电气设备35使用后述的第一电缆37与电动马达33连接。此处,第一电气设备35具备箱体35A,在该箱体35A内收纳有变化电路以及升压、降压用的断继开关电路等电气部件(未图示),该变化电路用于将供给至电动马达33的驱动电流从直流电流变换为交流电流。
在第一电气设备35的箱体35A的内部设有水冷套(图示省略),在箱体35A的左侧面,设有用于向该水冷套导入冷却水的入口侧连接部35B、以及用于从水冷套排出冷却水的出口侧连接部35C。入口侧连接部35B与后述的软管40连接,来自散热器(未图示)的冷却水通过该软管40向入口侧连接部35B供给。另一方面,出口侧连接部35C也与未图示的软管连接,并使冷却水能够通过该软管从水冷套返回散热器(使冷却水循环)。
在箱体35A的上表面设有连接器安装突起35D,在该连接器安装突起35D的前面设有第一、第二设备侧连接器35E、35F。这些第一、第二设备侧连接器35E、35F与收纳于箱体35A内的变化电路等的电气部件连接。并且,第一设备侧连接器35E与后述的电缆侧连接器37A连接,第二设备侧连接器35F与后述的电缆侧连接器38A连接。
符号36表示配置于热交换器前室28内的第二电气设备,该第二电气设备36使用后述的第二电缆38与第一电气设备35连接。此处,第二电气设备36大致由箱体36A与包括电容或者电池等蓄电器的电气部件(未图示)构成,该电气部件用于存储对收纳于该箱体36A内的电动马达33进行驱动的电能。在电动马达33的制动时,第二电气设备36内的电容将由该电动马达33发出的再生能源作为电能来充电,并且向电动马达33放出该电能。另外,第二电气设备36通过连接多个电容来构成。
在第二电气设备36的箱体36A的上表面设有连接器安装突起36B,在该连接器安装突起36B的前面设有第三设备侧连接器36C。该第三设备侧连接器36C与收纳于箱体36A内的电气部件连接。并且,第三设备侧连接器36C与后述的电缆侧连接器38B连接。
符号37表示电连接电动马达33与第一电气设备35之间的第一电缆。在该第一电缆37中的靠第一电气设备35侧的端部设有电缆侧连接器37A,该电缆侧连接器37A在内部配设有连接端子(未图示)。并且,第一电缆37的电缆侧连接器37A与安装于第一电气设备35的连接器安装突起35D的第一设备侧连接器35E连接。
符号38是作为电连接第一电气设备35与第二电气设备36之间的管体的第二电缆,该第二电缆38插通于隔开多功能室29与热交换器前室28B之间的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并贯穿多功能室29与热交换器前室28B之间而配设。此处,在第二电缆38的两端部设有电缆侧连接器38A、38B,该电缆侧连接器38A、38B在内部配设有连接端子(未图示)。并且,一端侧的电缆侧连接器38A与安装于第一电气设备35的连接器安装突起35D上的第二设备侧连接器35F连接,另一端侧的电缆侧连接器38B与安装于第二电气设备36的连接器安装突起36B上的第三设备侧连接器36C连接。
因此,电动马达33与第二电气设备35之间经由第一电缆37电连接,第一电气设备35与第二电气设备36之间经由第二电缆38电连接。由此,当使旋转装置31工作时,从第二电气设备36放出的电能经由第一电气设备35而作为交流电供给至电动马达33,从而旋转驱动该电动马达33。另一方面,当使旋转装置31制动时,电动马达33的因惯性旋转而产生的再生能源被存储于第二电气设备36。
符号39是作为用于使第一电气设备35接地(earth)的管体的第三电缆,与上述的第二电缆38相同,该第三电缆39插通于隔开多功能室29与热交换器前室28B之间的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并贯穿多功能室29与热交换器前室28B之间而配设。
符号40是作为用于向第一电气设备35供给冷却水的管体的软管,与上述的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相同,该软管40插通于隔开多功能室29与热交换器前室28B之间的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并贯穿多功能室29与热交换器前室28B之间而配置。为了向设置于第一电气设备35的箱体35A的内部的水冷套供给冷却水,该软管40连接箱体35A的入口侧连接部35B与设于热交换器前室28B侧的散热器(图示省略)之间。
接下来,对封闭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的开口封闭罩41进行说明。
即,符号41是以封闭开口部16A1的方式安装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封闭罩,该开口封闭罩41位于多功能室29侧而安装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多功能室29在具有压力差的多功能室29与热交换器前室28B中为高压侧。此处,如图5及图6所示,开口封闭罩41大致由后述的板体42、插通孔43、多条(两条)狭缝44以及安装孔45构成。
符号42是以封闭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的方式安装的板体,该板体42为平板状,且由具有可变形的挠性的橡胶(NBR:丁腈橡胶、聚氨酯橡胶等)之类的弹性体等材料构成。此处,板体42由多个(三个)长条状部(舌片状部、褶状部)42A与基部42B构成,长条状部42A隔着后述的狭缝44而分别位于其两侧,基部42B连结该长条状部42A的基端侧(下端侧)。
符号43是沿板体42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的多个(三个)插通孔,该各插通孔43分别供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插通(装嵌)。此处,供第二电缆38插通的插通孔43与供软管40插通的插通孔43以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并且,相对于供第二电缆38插通的插通孔43与供软管40插通的插通孔43,供第三电缆39插通的插通孔43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错开的位置。
各插通孔43形成为分别具有与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的圆形的孔。由此,各插通孔43能够以在其内周面几乎没有缝隙的状态来插通(装嵌)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从而,构成板体42的各长条状部42A能够抑制由于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而被卷起的情况,并且能够提高热交换器前室28与多功能室29之间的遮断性、密闭性。
符号44表示多条(两条)狭缝44,该狭缝44通过从作为板体42的一侧端部的上端部至各插通孔43沿该板体42的平面方向切入来形成。对于这些各狭缝44而言,当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插通(装嵌)于各插通孔43内时,通过使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从狭缝44的切入端44A侧通过,能够使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插通(装嵌)于各插通孔43内。
符号45是在构成板体42的长条状部42A的前端部设置的多个(三个)安装孔,该各安装孔45在作为板体42的一侧端部的上端部、设于与狭缝44的各切入端44A不同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从各切入端44A离开的位置)。在这些各安装孔45分别插通螺钉46,该螺钉46螺纹结合于在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的端缘设置的螺纹孔(未图示),板体42使用安装孔45与螺钉46安装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
在像这样地使用安装孔45来安装了板体42的状态下,板体42中的隔着狭缝44而位于其两侧的各长条状部42A的前端侧由于螺钉46而按压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的端缘部位。因此,能够难以卷起板体42的长条状部42A,从而能够充分地遮断插通有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的开口部16A1。
符号47表示安装于第二电气设备36的箱体36A的罩。该罩47由折曲成剖面呈L字形的板体构成,覆盖安装于连接器安装突起36B的第三设备侧连接器36C、以及与该第三设备侧连接器36C连接的第二电缆38的电缆侧连接器38B。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从而该液压挖掘机1通过下部行驶体2而自行至作业现场、并通过旋转装置31来使上部旋转体3旋转、并且使用作业装置4来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
在该情况下,当液压挖掘机1工作时,冷却风扇13A伴随着发动机13的驱动而旋转,而空气(外气)从左后侧门27的流入口流入热交换器前室28B。并且,流入该热交换器前室28B的空气成为冷却风,而向散热器17、油冷却器18等供给。由此,热交换器前室28B的内部的气压(压力)比大气压低,相对于内部的压力为大气压的多功能室29而成为低压,从而在热交换器前室28B与多功能室29之间产生压力差。
此处,根据本发明,在隔开热交换器前室28B与多功能室29的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上设有开口封闭罩41。因此,尽管热交换器前室28B与多功能室29具有压力差,也能够利用开口封闭罩41来阻止空气从多功能室29向热交换器前室28B流动。由此,能够防止因第一电气设备35发出的热量而变热的多功能室29的空气(热气)向热交换器前室28B流动。其结果,能够抑制热交换器15的散热器17、油冷却器18等的冷却效率降低,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5乃至液压挖掘机1的性能、可靠性。
接下来,对将开口封闭罩41安装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的操作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插通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并将这些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贯穿热交换器前室28B与多功能室29而配设。并且,将开口封闭罩41以其切入端44A侧成为上侧的状态从各电缆38、39以及软管40的下侧向上方移动,并使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通过开口封闭罩41的狭缝44,从而使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插通(装嵌)于开口封闭罩41的各插通孔43。
当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已插通(装嵌)于开口封闭罩41的各插通孔43时,使开口封闭罩41的各安装孔45与前间隔板16A的螺纹孔一致,而将螺钉46插通于安装孔45并螺纹结合于前间隔板16A的螺纹孔。由此,能够将开口封闭罩41安装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封闭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的开口封闭罩41构成为在板体42的上端部且在与狭缝44的切入端44A不同的位置上设置安装孔45,所以在使用该安装孔45安装了板体42的状态下,通过插通于安装孔45的螺钉46,使板体42的各长条状部42A的前端侧按压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的端缘部位。因此,尽管热交换器前室28B与多功能室29之间具有压力差,也能够难以卷起板体42的各长条状部42A,从而能够充分地遮断(遮蔽)插通有第二电缆38、第三电缆39、软管40的开口部16A1。由此,能够提高被前间隔板16A隔开的具有压力差的热交换器前室28B与多功能室29之间的遮断性、密闭性(气密性),进而能够提高液压挖掘机1的可靠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构成为将开口封闭罩41安装于作为具有压力差的热交换器前室28B与多功能室29中的高压侧的室的多功能室29,从而基于热交换器前室28B与多功能室29之间的压力差而对开口封闭罩41施加的压力(相对压力),成为将板体42的外周缘部位按压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的周缘部位方向的压力。即,不仅由于螺钉46也由于压力差,能够将板体42的各长条状部42A的前端侧按压于开口部16A1的周缘部位。由此,能够进一步使板体42的各长条状部42A难以卷起,从而能够更加提高热交换器前室28B与多功能室29之间的遮断性、密闭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构成开口封闭罩41的板体42上设置三个插通孔43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根据插通于开口部16A1的电缆、软管的条数或开口部16A1的大小等来构成,即,例如可以如图7所示的第一变形例那样地构成。
即,可以在构成开口封闭罩51的板体52设置例如六个插通孔53等,从而可以设置三个以上插通孔53。在该情况下,在板体52上,从作为该板体52的一侧端部的上端部至各插通孔53地设置六条狭缝54。由此,板体52可以由隔着各狭缝54而分别位于其两侧的七个长条状部52A、与连结该长条状部52A的基端侧(下端侧)的基部52B来构成。并且,在构成板体52的各长条状部52A的前端侧,即在板体42的上端部且与狭缝54的各切入端54A不同的位置上,设置用于将板体52安装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的安装孔55。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第一变形例中,以在所有构成板体42、52的全部各长条状部42A、52A上设置安装孔45、55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在各长条状部52A的前端部侧以每隔一个地设置安装孔55等,而不与全部长条状部52A对应地设置安装孔55(一部分的长条状部52A的前端侧也可以构成为自由端)。
即使为像这样地每隔一个地设置安装孔55的结构,也基于热交换器前室28B与多功能室29之间的压力差,而对例如长条状部52A的前端侧施加将其按压于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的端缘部位的方向的压力。因此,即使是没有设置安装孔55的长条状部52A(前端侧为自由端的长条状部52A),也能够因基于压力差施加的力(压力)而难以卷起,从而能够充分地遮断开口部16A1。
并且,在上述的第一变形例以及第二变形例中,以相对于一个狭缝54设置一个插通孔53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第三变形例那样,相对于一个狭缝54设置两个插通孔53等,从而可以相对于一个狭缝设置多个插通孔。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以在间隔热交换器前室28B与多功能室29之间的前间隔板16A的开口部16A1上设置开口封闭罩41、51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隔开发动机室与邻接于该发动机室的控制室的间隔板的开口部等上、隔开其他两个室间的间隔板的开口部上设置开口封闭罩。在该情况下,发动机室由于利用冷却风扇来供给冷却风而压力比大气压大,因此,在封闭隔开该发动机室与成为大气压的控制室之间的间隔板的开口部的情况下,可以在成为高压侧的室的发动机室侧安装开口封闭罩。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工程机械,以具有履带式下部行驶体2的液压挖掘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具有轮式下部行驶体的液压挖掘机中。除此之外,也可以广泛应用于轮式装载机、翻斗汽车、起重车等其他的工程机械中。

Claims (3)

1.一种开口封闭罩,
具备:板体,其由平板状的具有可变形的挠性的材料构成,且以封闭对象侧部件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插通孔,其沿该板体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并使包括电缆、软管的管体插通;以及狭缝,其通过从上述板体的一侧端部至上述插通孔沿该板体的平面方向切入而形成,
该开口封闭罩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板体的一侧端部、且与上述狭缝的切入端不同的位置上设置安装孔,
上述板体使用上述安装孔而安装于上述对象侧部件的开口部上。
2.一种工程机械,
具备:基体,其安装有作业装置;间隔板,其设于该基体上并将具有压力差的两个室隔开;开口部,其设于该间隔板上;管体,其包括插通于该开口部并以贯穿上述两个室间的方式配置的电缆、软管;以及开口封闭罩,其以封闭上述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间隔板上,
该工程机械的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封闭罩包括:板体,其由平板状的具有可变形的挠性的材料构成,且安装于上述间隔板的开口部上;插通孔,其沿该板体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并使上述管体插通;以及狭缝,其通过从上述板体的一侧端部至上述插通孔沿该板体的平面方向切入而形成,
在上述板体的一侧端部、且与上述狭缝的切入端不同的位置上设置安装孔,上述板体使用上述安装孔而安装于上述间隔板的开口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封闭罩以位于上述具有压力差的两个室中的高压侧的室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间隔板的开口部上。
CN201210155141.1A 2011-05-19 2012-05-17 开口封闭罩以及具有该开口封闭罩的工程机械 Active CN1027876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2826A JP5599758B2 (ja) 2011-05-19 2011-05-19 開口閉塞カバーおよび該開口閉塞カバーを備えた建設機械
JP2011-112826 2011-05-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7623A true CN102787623A (zh) 2012-11-21
CN102787623B CN102787623B (zh) 2015-10-28

Family

ID=4715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5141.1A Active CN102787623B (zh) 2011-05-19 2012-05-17 开口封闭罩以及具有该开口封闭罩的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99758B2 (zh)
KR (1) KR101804437B1 (zh)
CN (1) CN1027876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0743A (zh) * 2020-12-23 2021-04-02 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运输车、无线车载控制装置及其安装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2273B2 (ja) 2014-07-28 2017-05-2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式作業機
JP6444710B2 (ja) * 2014-12-01 2018-12-26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43A (zh) * 1996-05-14 1998-01-07 株式会社日本雷科姆 用于缆连接的封闭罩
CN1344845A (zh) * 2000-09-18 2002-04-1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用驾驶室的密封结构
CN1419623A (zh) * 2000-12-01 2003-05-2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
CN1715568A (zh) * 2004-07-02 2006-01-04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用驾驶室及工程机械
JP2009173228A (ja) * 2008-01-28 2009-08-06 Caterpillar Japan Ltd 作業用車両における前窓のガイドレール構造
CN101550711A (zh) * 2008-03-31 2009-10-07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机的上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4950U (zh) * 1986-01-14 1987-07-22
JP3213840B2 (ja) * 1997-10-21 2001-10-02 株式会社アルボ シャワー洗浄装置の介護窓
JP4454277B2 (ja) * 2003-10-03 2010-04-2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配線・配管用ハーネスの取付け構造
JP4842635B2 (ja) * 2005-12-26 2011-12-21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562763B2 (ja) * 2009-08-27 2014-07-30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43A (zh) * 1996-05-14 1998-01-07 株式会社日本雷科姆 用于缆连接的封闭罩
CN1344845A (zh) * 2000-09-18 2002-04-1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用驾驶室的密封结构
CN1419623A (zh) * 2000-12-01 2003-05-2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
CN1715568A (zh) * 2004-07-02 2006-01-04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用驾驶室及工程机械
JP2009173228A (ja) * 2008-01-28 2009-08-06 Caterpillar Japan Ltd 作業用車両における前窓のガイドレール構造
CN101550711A (zh) * 2008-03-31 2009-10-07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机的上部构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0743A (zh) * 2020-12-23 2021-04-02 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运输车、无线车载控制装置及其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29762A (ko) 2012-11-28
CN102787623B (zh) 2015-10-28
JP2012241425A (ja) 2012-12-10
KR101804437B1 (ko) 2017-12-04
JP5599758B2 (ja) 201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6075B (zh) 建筑机械
JP5421225B2 (ja) 作業機械、電気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インバータ
US6922990B2 (en) Device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hybri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EP2677088A1 (en) Hybrid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2686805A (zh) 电动式工程机械
KR101827583B1 (ko) 전동식 건설 기계
CN112054418B (zh) 一种具有防水作用的环保散热型坐地电气柜
CN105317059B (zh) 工程机械
CN103534418A (zh) 工程机械
CN102787623A (zh) 开口封闭罩以及具有该开口封闭罩的工程机械
CN102864807A (zh) 混合动力作业车辆
CN102947512A (zh) 电动式工程机械
CN102197206A (zh) 发动机发电机
CN106103850A (zh) 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CN103052752A (zh) 电动作业车辆
US20170058485A1 (en) Hybrid work vehicle
CN101780762A (zh) 工程机械
CN104334806B (zh) 作业车辆
US20190017747A1 (en) Cooling assembly for service vehicle
JP2008039206A (ja) 冷却装置
JP2019173943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2995671B (zh) 工程机械
CN114526224B (zh) 集成式泵站
JP3361054B2 (ja)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CN212427315U (zh) 工程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