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5613A - 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5613A
CN102775613A CN2012102849837A CN201210284983A CN102775613A CN 102775613 A CN102775613 A CN 102775613A CN 2012102849837 A CN2012102849837 A CN 2012102849837A CN 201210284983 A CN201210284983 A CN 201210284983A CN 102775613 A CN102775613 A CN 102775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preparation
aminopropyl
silicon alkoxide
ad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49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5613B (zh
Inventor
罗啸秋
张利萍
吴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inc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inci Silicone Technology Coltd
Guangzhou Tinc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inci Silicone Technology Coltd, Guangzhou Tinc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inci Silicone Technology Co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849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56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5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5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5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5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ilic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将碱性化合物制备成硅醇盐催化剂,使得催化剂在反应液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提高了催化反应速率,明显缩短了平衡反应时间。原料在反应前经脱水处理,排除了羟基封端的干扰,提高了反应效率,最终合成的产物具有氨基封端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所得产品可作为硅氧烷-有机嵌段共聚物的基本原料,也可用于头发护理组合物中作为优良的调理剂使用。

Description

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硅合成领域,特别是涉及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分子合成化学领域,以聚有机硅氧烷为软段,有机高分子为硬段的多嵌段共聚物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由于在聚硅氧烷分子长链两端含有反应性的氨烃基,使其成为最常见的有机硅共聚单体之一。
在专利CN101392063B中公开了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酰胺多嵌段弹性体的制法。该专利中描述了作为中间体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直接以四甲基氢氧化铵催化反应。该法存在的缺点是催化剂相容性较差,催化效率低,导致反应时间过长,达到20小时。
在专利US0142584A中,公开了一种以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共聚单体合成一种生物医学材料的方法,合成的材料可作为接触性软镜片使用,具有透氧率高等特点。
另外在日用化妆品领域,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可用于头发护理组合物中,具有柔软和保护发质、增强干梳和湿梳效果等调理功能。如在专利CN100508942C中,就详细描述了其优良的调理效果。
在专利CN101838395A中公开了一种双端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但该双端氨基硅油含有支链结构,分子量较高,且直接以碱性物质催化反应,存在反应速率慢和产品收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碱性化合物与环硅氧烷加入反应器中,所述碱性化合物与环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5-50,在2~7KPa下升温至60~90℃,脱水反应2~4h,即得硅醇盐催化剂;
(2)在反应器中加入环硅氧烷,在氮气保护下,60~90℃及压力2~7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80-160℃,催化反应15~30分钟后,加入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2-8h,其中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与环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2-650,硅醇盐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反应投料总质量的0.1-2%;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酸中和催化剂或加热分解催化剂,然后在150-180℃及0.5-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所述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021
式中n为1-2000的整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碱性化合物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四甲基氢氧化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硅氧烷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或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的酸为磷酸。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粘度范围为10mPa.s-380000mPa.s。
本发明所述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碱性化合物制备成硅醇盐催化剂,使得催化剂在反应液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提高了催化反应速率,明显缩短了平衡反应时间。
2、原料在反应前经脱水处理,排除了羟基封端的干扰,提高了反应效率,最终合成的产物具有氨基封端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产物红外吸收光谱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031
式中m为3~6的整数;n为1~2000的整数。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对比例1
本对比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960g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和0.12gNaOH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10℃,催化反应20min后加入87.0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平衡反应5h后取样用H3PO4中和催化剂,经检测计算平衡反应产率为5.6%,而平衡反应的理论产率为85%~90%范围,说明平衡反应未完成。继续反应15h后加入H3PO4中和催化剂,然后在15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所得产物收率为78.3%,仍未达到平衡反应的理论产率。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85.6%。所得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出现外观浑浊变黄、粘度增加、分子量增加等现象。
实施例1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80gNaOH与800g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7KPa下升温至90℃,脱水反应4小时,得到均匀透明油状Na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960g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在70℃及2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1.2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10℃,催化反应20min后加入87.0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5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H3PO4中和催化剂,然后在15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50mPa.s、产率为89.2%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2%;经凝胶渗透色谱法检测产品平均摩尔质量为2500g/mol;经红外吸收光谱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IR谱中-NH2(3350cm-1)、SiCH3(1258cm-1、825cm-1、737cm-1)、SiOSi(1051cm-1)等相关吸收峰的存在证实了产物符合目标分子结构。该产物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041
其中n=3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其各项指标与对比例比较结果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051
由表中结果可以看出,对比例1由于反应时间过长易使产品发黄,且反应前未经脱水处理,合成的产物部分被羟基封端,造成产品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出现外观浑浊变黄,粘度及分子量明显增加的现象。
而实施例1由于反应时间明显缩短,避免了产品黄变的发生,且反应前经脱水处理,所得产品氨基封端率高,稳定性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80gNaOH与800g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7KPa下升温至90℃,脱水反应4小时,得到均匀透明油状Na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1100g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在90℃及5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1.5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50℃,催化反应30min后加入2.5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6h;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H3PO4中和催化剂,然后在17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95000mPa.s、产率为88.7%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4%;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061
其中n=134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3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80gNaOH与800g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7KPa下升温至90℃,脱水反应4小时,得到均匀透明油状Na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1200g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在90℃及4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2.5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50℃,催化反应30min后加入3.0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7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H3PO4中和催化剂,然后在170℃及1.0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90000mPa.s、产率为88.9%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2%;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062
其中n=123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4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80gNaOH与800g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7KPa下升温至90℃,脱水反应4小时,得到均匀透明油状Na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125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80℃及4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2.0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40℃,催化反应20min后加入2.0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6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H3PO4中和催化剂,然后在18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350000mPa.s、产率为88.5%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8%;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071
其中n=193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5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80gNaOH与800g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7KPa下升温至90℃,脱水反应4小时,得到均匀透明油状Na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1200g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在90℃及2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3.0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60℃,催化反应30min后加入3.0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7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H3PO4中和催化剂,然后在170℃及1.0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90000mPa.s、产率为88.1%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3%;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081
其中n=123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6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75gKOH与10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6KPa下升温至85℃,脱水反应4小时,得到均匀透明油状K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880g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在70℃及2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1.6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00℃,催化反应15min后加入5.0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5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H3PO4中和催化剂,然后在16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3000mPa.s、产率为89.3%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2%;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082
其中n=535。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7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75gKOH与10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6KPa下升温至85℃,脱水反应4小时,得到均匀透明油状K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165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80℃及4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3.6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20℃,催化反应20min后加入6.5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6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H3PO4中和催化剂,然后在16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10000mPa.s、产率为88.7%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3%;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091
其中n=77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8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75gKOH与10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6KPa下升温至85℃,脱水反应4小时,得到均匀透明油状K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1200g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在90℃及2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2.5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40℃,催化反应30min后加入4.8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7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H3PO4中和催化剂,然后在170℃及1.0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20000mPa.s、产率为88.2%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3%;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101
其中n=82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9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75gKOH与10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6KPa下升温至85℃,脱水反应4小时,得到均匀透明油状K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1050g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在90℃及3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3.5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30℃,催化反应30min后加入6.0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5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H3PO4中和催化剂,然后在16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5000mPa.s、产率为88.5%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4%;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111
其中n=53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60gMe4NOH结晶与10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5KPa下升温至65℃,脱水反应3小时,得到透明至半透明粘稠状Me4N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5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80℃及2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2.5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90℃,催化反应15min后加入25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5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50℃,保温0.5小时分解催化剂,然后在16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100mPa.s、产率为88.7%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1%;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112
其中n=6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60gMe4NOH结晶与10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5KPa下升温至65℃,脱水反应3小时,得到透明至半透明粘稠状Me4N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200g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在70℃及2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1.5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80℃,催化反应15min后加入50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6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40℃,保温0.75小时分解催化剂,然后在16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15mPa.s、产率为89.4%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0%;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121
其中n=12。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60gMe4NOH结晶与10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5KPa下升温至65℃,脱水反应3小时,得到透明至半透明粘稠状Me4N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650g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在70℃及2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2.0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80℃,催化反应20min后加入5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4.5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50℃,保温0.5小时分解催化剂,然后在160℃及1.0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2000mPa.s、产率为88.9%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5%;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131
其中n=40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60gMe4NOH结晶与10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5KPa下升温至65℃,脱水反应3小时,得到透明至半透明粘稠状Me4N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750g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在80℃及2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3.5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90℃,催化反应20min后加入3.4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5.5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45℃,保温0.5小时分解催化剂,然后在17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18000mPa.s、产率为88.6%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6%;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其中n=80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60gMe4NOH结晶与10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5KPa下升温至65℃,脱水反应3小时,得到透明至半透明粘稠状Me4N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1100g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在90℃及2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2.4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00℃,催化反应20min后加入4.2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7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50℃,保温0.5小时分解催化剂,然后在170℃及0.7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10000mPa.s、产率为88.4%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5%;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其中n=76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60gMe4NOH结晶与10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5KPa下升温至65℃,脱水反应3小时,得到透明至半透明粘稠状Me4N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950g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在90℃及2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1.8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05℃,催化反应30min后加入3.2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6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55℃,保温0.5小时分解催化剂,然后在18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30000mPa.s、产率为88.3%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6%;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151
其中n=90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60gMe4NOH结晶与10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5KPa下升温至65℃,脱水反应3小时,得到透明至半透明粘稠状Me4NOH硅醇盐(硅醇盐催化剂);
(2)在装有搅拌器及通氮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55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90℃及4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2.0g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90℃,催化反应15min后加入14g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5.5小时;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45℃,保温0.5小时分解催化剂,然后在160℃及0.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本实施例无色透明粘度为200mPa.s、产率为88.8%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通过氨基含量检测,产物氨基封端率为99.2%;经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与实施例1的结果类似,故略去),其平均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161
其中n=120。
产物在48℃恒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外观、粘度和分子量均稳定无变化。
实施例17
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用于洗发香波的调理性能测试
参考配方:
  原料名称   质量百分含量
  AESA(月桂醇聚醚硫酸铵)   12
  CAB-35(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4
  K12A(月桂基硫酸铵)   3
  CMEA(椰油基单乙醇酰胺)   1.5
  实施例14(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1.5
  香精   0.2
  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1
  DMDMH(DMDM乙内酰脲)   0.1
  NH4Cl   0.05
  柠檬酸   0.05
  去离子水   余量
制备方法:将AESA、CAB-35、K12A、CMEA、EDTA-2Na和去离子水加热搅拌溶解,冷却后加入实施例14中的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MDMH、NH4Cl和柠檬酸搅拌分散均匀,得到均一稳定的洗发香波实验组样品。
对照组洗发香波的配制则用同等粘度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代替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空白组则不加任何硅油。
成立感官评价小组30人,运用半头测试的方法,分别将对照组和空白组与本实施例中的实验组进行调理性能对比。性能最优为5分,最差为0分。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01999685800171
测试结果表明: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用于洗发香波相比空白组具有显著改善的调理性能;相比对照组在干发时的梳理性、柔软度和干发后的滋润感、光泽度具有明显优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硅醇盐催化剂的制备:将碱性化合物与环硅氧烷加入反应器中,所述碱性化合物与环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5-50,在2~7KPa下升温至60~90℃,脱水反应2~4h,即得硅醇盐催化剂;
(2)在反应器中加入环硅氧烷,在氮气保护下,60~90℃及压力2~7KPa下脱除水分,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硅醇盐催化剂,开始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温度为80-160℃,催化反应15~30分钟后,加入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进行平衡反应,反应2-8h,其中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与环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2-650,硅醇盐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反应投料总质量的0.1-2%;
(3)将步骤(2)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酸中和催化剂或加热分解催化剂,然后在150-180℃及0.5-5kPa条件下脱除低沸物,即得所述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FDA00001999685700011
式中n为1-200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化合物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四甲基氢氧化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硅氧烷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或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酸为磷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粘度范围为10mPa.s-380000mPa.s。
CN201210284983.7A 2012-08-10 2012-08-10 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7756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4983.7A CN102775613B (zh) 2012-08-10 2012-08-10 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4983.7A CN102775613B (zh) 2012-08-10 2012-08-10 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5613A true CN102775613A (zh) 2012-11-14
CN102775613B CN102775613B (zh) 2014-08-20

Family

ID=47120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4983.7A Active CN102775613B (zh) 2012-08-10 2012-08-10 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5613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1444A (zh) * 2015-08-25 2015-12-02 射阳天源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光亮平滑剂的制造方法
CN106977722A (zh) * 2017-04-01 2017-07-25 广州天赐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基团封端的改性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E102016201633A1 (de) 2016-02-03 2017-08-03 Wacker Chemi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minogruppen aufweisenden Organopolysiloxanen
CN107597019A (zh) * 2017-09-13 2018-01-19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Bola型氨基酸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8058A (zh) * 2017-10-27 2018-03-23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聚乳酸‑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0483782A (zh) * 2019-08-29 2019-11-22 广东盛唐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聚醚硅油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072970A (zh) * 2019-12-31 2020-04-28 兆舜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室温增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40268A (zh) * 2020-04-14 2020-07-24 广东佰合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水性复合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73813A (zh) * 2022-03-07 2022-06-03 新疆西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107胶的催化剂和工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5227A (ja) * 1989-09-07 1991-04-19 Shin Etsu Chem Co Ltd アミノ基含有ポリシロキサンの製造方法
JPH03166229A (ja) * 1989-11-22 1991-07-18 Shin Etsu Chem Co Ltd 光硬化性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の製造方法
CN1724580A (zh) * 2005-06-13 2006-01-25 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催化剂组合物和含氟硅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250266A (zh) * 2008-03-27 2008-08-27 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氟硅共聚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55673B1 (ko) * 2001-12-29 2008-09-03 주식회사 케이씨씨 아미노 기능기를 갖는 폴리실록산의 제조방법
CN101668766A (zh) * 2007-03-21 2010-03-10 莫门蒂夫性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双(氨基烷基)聚硅氧烷的改进的方法
CN101838395A (zh) * 2010-03-31 2010-09-22 广州市天河区诺信精细化工研究所 具有调理功能的双端氨基硅油及其乳液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14206A (zh) * 2010-08-13 2010-12-15 东华大学 一种季铵化改性氨基硅油柔软剂、其制备和应用
CN102127227A (zh) * 2010-12-27 2011-07-20 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星火有机硅厂 低粘度羟封端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5227A (ja) * 1989-09-07 1991-04-19 Shin Etsu Chem Co Ltd アミノ基含有ポリシロキサンの製造方法
JPH03166229A (ja) * 1989-11-22 1991-07-18 Shin Etsu Chem Co Ltd 光硬化性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の製造方法
KR100855673B1 (ko) * 2001-12-29 2008-09-03 주식회사 케이씨씨 아미노 기능기를 갖는 폴리실록산의 제조방법
CN1724580A (zh) * 2005-06-13 2006-01-25 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催化剂组合物和含氟硅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668766A (zh) * 2007-03-21 2010-03-10 莫门蒂夫性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双(氨基烷基)聚硅氧烷的改进的方法
CN101250266A (zh) * 2008-03-27 2008-08-27 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氟硅共聚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8395A (zh) * 2010-03-31 2010-09-22 广州市天河区诺信精细化工研究所 具有调理功能的双端氨基硅油及其乳液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14206A (zh) * 2010-08-13 2010-12-15 东华大学 一种季铵化改性氨基硅油柔软剂、其制备和应用
CN102127227A (zh) * 2010-12-27 2011-07-20 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星火有机硅厂 低粘度羟封端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分子学报》 19970630 王安锋等 alpha,omega-双(氨基丙基)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预聚体的合成研究 1-6 , 第3期 *
来国桥等: "《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 31 January 2010 *
王安锋等: "α,ω-双(氨基丙基)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预聚体的合成研究", 《高分子学报》 *
齐海霞等: "低交联季铵化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 《化工新型材料》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1444A (zh) * 2015-08-25 2015-12-02 射阳天源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光亮平滑剂的制造方法
DE102016201633A1 (de) 2016-02-03 2017-08-03 Wacker Chemi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minogruppen aufweisenden Organopolysiloxanen
WO2017133969A1 (de) 2016-02-03 2017-08-10 Wacker Chemi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minogruppen aufweisenden organopolysiloxanen
CN106977722A (zh) * 2017-04-01 2017-07-25 广州天赐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基团封端的改性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97019A (zh) * 2017-09-13 2018-01-19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Bola型氨基酸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8058A (zh) * 2017-10-27 2018-03-23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聚乳酸‑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0483782A (zh) * 2019-08-29 2019-11-22 广东盛唐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聚醚硅油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072970A (zh) * 2019-12-31 2020-04-28 兆舜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室温增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40268A (zh) * 2020-04-14 2020-07-24 广东佰合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水性复合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40268B (zh) * 2020-04-14 2021-03-30 广东佰合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水性复合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73813A (zh) * 2022-03-07 2022-06-03 新疆西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107胶的催化剂和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5613B (zh)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5613B (zh) α,ω-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3214676B (zh) 一种三元共聚嵌段硅油合成方法
CN101381462B (zh) 一种聚醚嵌段的聚硅氧烷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7194B (zh) 一种叔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CN102408565B (zh) 一种苯基含氢硅油的制备方法
CN103724368A (zh) 一种氨基聚醚型硅烷化试剂的制备方法
CN106459588B (zh) 硅氧烷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9942821A (zh) 羟基氨基改性硅油阳离子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02643304A (zh) 一种笼型苯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9988311A (zh) 一种聚硅氧硅氮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8991A (zh) 一种日化用有机硅凝胶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43427B (zh) 以无水强碱催化剂催化生产高纯度二甲基硅油的方法
CN104892946B (zh) 一种聚硅氧烷改性的聚酰胺‑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24722A (zh) 一种氨基含量可控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制备方法
CN105601934B (zh) 氨烃基侧链改性双端氨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24280A (zh) 一种支链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US20130317243A1 (en) Polysiloxane-N, N-Dihydrocarbylene Sugar-Modified Multiblock Copolym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MX2009009708A (es) Uso de tocoferol.
CN111454662B (zh) 一种可室温固化有机硅树脂敷形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61929A (zh) 一种用于led封装的高品质苯基含氢硅油的合成方法
CN101343285B (zh) 一种甲基苯基混合环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5040449A (zh) 一种有机硅的织物平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88974B (zh) 环氧基改性聚硅氧烷亚麻柔软整理剂的合成方法
CN103804690A (zh) 双氨基封端线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8164710B (zh) 一种SiO2/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6

Address after: 510700 8 Kangda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YUNPU Industrial Zon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TINC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760,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Whampoa District Po Po Industrial Zone, East Road, Tat Tat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TINC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TIANCI ORGANIC SILIC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