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6989B - 制动释放装置以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制动释放装置以及电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56989B CN102756989B CN201210115328.9A CN201210115328A CN102756989B CN 102756989 B CN102756989 B CN 102756989B CN 201210115328 A CN201210115328 A CN 201210115328A CN 102756989 B CN102756989 B CN 1027569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 holder part
- release device
- retarding spring
- brake rele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释放装置,其能够单独对制动装置的各个制动部分进行操作,且能够以较小的力方便地使制动释放。本发明的制动释放装置具有:第一支架部分,其设置在制动弹簧的另一端侧,且抵抗制动弹簧的作用力,该制动弹簧的一端被止动,另一端对制动杆施加作用力;第二支架部分,其设置在制动弹簧的一端侧,并与第一支架部分相对向;支撑部分,其用于固定第一支架部分与第二支架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致动器,其安装在第二支架部分上,具有能够在第一支架部分与第二支架部分相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可动部分,在该制动释放装置中,通过将制动弹簧夹在第一支架部分与可动部分之间,且使可动部分接近第一支架部分,由此来压缩制动弹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释放装置以及使用了该制动释放装置的电梯,该制动释放装置用于释放对电梯进行制动的制动杆。
背景技术
在安装在使电梯进行升降的卷扬器上的制动装置中,例如在进行维修检查等时,需要强制性地释放制动装置的制动杆。
作为用于强制性地释放制动杆的释放装置,可以列举出在电梯的运行期间直接对用于驱动制动器的电磁体部分进行操作的释放装置。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设置有通过驱动电磁体来按压释放杆,以此使制动杆动作的动作杆,并且设置有直接按压动作杆的操作杆。根据该方案,作业人员通过把持并向下按压该操作杆,能够经由动作杆按压释放杆,由此能够强制性地释放制动杆。
此外,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装置,其能够解除某种特定型号的电磁制动器的制动力。在该电磁制动器中,经由L字型的杆将通过使电磁体励磁来进行驱动的柱塞和制动器的主制动杆连接,柱塞的动作通过L字型杆的转动传递到主制动杆,以此使主制动杆释放。
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释放装置通过在该型号的电磁制动器中对L字型杆和主制动杆的上端进行夹压,从而强制性地使L字型杆转动而使主制动杆释放。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平4-595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2000-219464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磁制动器中,采用了通过动作杆和柱塞等的动作使一对制动杆同时制动的结构。因此,在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直接对动作杆的动作进行操作的制动释放装置时,其结果使一对制动杆同时释放。
可是,近年来,为了确保安全,要求例如在一对制动杆中的一方的制动杆因发生了故障等而无法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另一方的制动杆,也能够稳定而充分地对电梯进行制动而使电梯停止。
因此,所选用的制动释放装置优选能够做到在进行维修检查等时,使其中一方的制动器释放,以便能够分别检查各个制动杆单独进行制动时的制动力。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动释放装置中,由于是使一对制动杆同时释放,所以无法分别对各个制动杆的制动力分别进行检查。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中,采用了夹持L字型杆和主制动杆的上端的结构。由于该制动释放装置通过强制性地使L字型杆转动来释放主制动杆,所以只能够应用在具有L字型杆且能够从L字型杆和主制动杆的两侧进行夹持的制动装置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释放装置,其能够单独地对制动装置的各个制动部分进行操作,并且还能够应用在没有设置L字型杆的制动装置中。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具有:第一支架部分,其设置在制动弹簧的另一端侧,并且抵抗制动弹簧的作用力,所述制动弹簧的一端被止动,另一端对制动杆施加作用力;第二支架部分,其设置在制动弹簧的一端侧,并与第一支架部分相对向。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还具有:支撑部分,其用于固定第一支架部分与第二支架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致动器,其安装在第二支架部分上,具有能够在第一支架部分与第二支架部分相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可动部分。
在所述制动释放装置中,通过将制动弹簧夹在第一支架部分与可动部分之间,并且使可动部分接近第一支架部分,由此来压缩制动弹簧。
根据本发明,通过夹压分别对制动杆施加作用力的制动弹簧,以此直接对制动弹簧进行压缩。因此,在安装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时,能够不受制动装置的结构的制约,可以应用在各种型式的制动装置中。
此外,由于直接对各个制动弹簧进行压缩,所以能够分别单独地释放制动杆。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具有: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轿厢;通过主吊索与电梯轿厢连接的平衡重;以及卷扬机,其通过卷绕主吊索使电梯轿厢升降。并且,该电梯中设置有上述制动释放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动释放装置,通过夹压制动弹簧来直接进行压缩。因此,能够以每根弹簧为单位单独地释放各个制动杆。此外,能够不受制动装置的结构的制约,可以应用在各种型式的制动装置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安装在制动装置上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制动装置和制动释放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使制动器释放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使制动器释放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安装在制动装置上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使两个制动杆同时释放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1a…制动鼓,2a、2b、2c、2d…制动杆,3a、3b、3c、3d…制动靴,4a、4b、4c、4d…轴销,5a、5b、5c…制动弹簧,6a、6b、6c…制动棒,7a、7b、7c…凸缘部分,8a、8b、8c…弹簧垫片,9a、9b…柱塞,10…驱动部分,10a…电磁体部分,11、21、31…第一支架部分,12、22、32…第二支架部分,13、23、33…支撑部分,14、24、34…可动部分,15…驱动源,16、26、36…螺母,17、27、37…切口部分,100、200、300…制动释放装置,210…卷扬机,220…升降通道,230…电梯轿厢,240…主吊索,250…平衡重,260…转向滑轮,270、280…制动装置,400…电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方式。以下按照下述顺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通过按压制动棒来夹压制动弹簧的示例)
2.第二实施方式(通过直接按压制动弹簧的两端来夹压制动弹簧的示例)
3.第三实施方式(同时对制动杆和制动弹簧进行夹压的示例)
4.第四实施方式(同时释放两个制动杆的示例)
1.第一实施方式(通过按压制动棒来夹压制动弹簧的示例)
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100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400具有电梯轿厢230和平衡重250,该电梯轿厢230在形成在建筑物内的升降通道220中升降,该平衡重250通过主吊索240与电梯轿厢230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400还具有卷扬机210和转向滑轮260,卷扬机210设置在升降通道220的顶部,通过卷绕主吊索240来使电梯轿厢230升降,转向滑轮260设置在卷扬机210的附近,其上卷绕有主吊索240。
卷扬机210的制动装置上设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100。
图2是设置在该卷扬机210上的制动装置270的正视示意图。制动装置270具有一对制动杆2a、2b和制动靴3a、3b,该一对制动杆2a、2b例如被设置成夹住卷扬机210的制动鼓1的侧面,制动靴3a、3b分别设置在制动杆2a、2b上,通过将制动靴3a、3b按压在制动鼓1上而对电梯施加制动力。
此外,制动装置270还具有制动棒6a、6b和驱动部分10,制动棒6a、6b穿过制动杆2a、2b的上端部,驱动部分10与制动棒6a、6b的端部连接,用于克服制动弹簧5a、5b的弹力来驱动制动杆2a、2b。
制动杆2a、2b的下端转动自如地通过轴销4a、4b枢轴连接。通过使制动杆2a、2b转动,设置在制动杆2a、2b上的制动靴3a、3b被按压在制动鼓1上而产生制动力。
制动棒6a、6b穿过制动杆2a、2b的上端部。在该制动棒6a、6b的端部设置有螺母等凸缘部7a、7b,该凸缘部7a、7b对设置在凸缘部7a、7b的制动鼓1侧的弹簧垫片8a、8b进行止动。
在弹簧垫片8a与制动杆2a之间以及弹簧垫片8b与制动杆2b之间设置有制动弹簧5a、5b。制动棒6a、6b从该制动弹簧5a、5b内穿过。
在制动弹簧5a、5b中,远离制动鼓1一侧的端部由弹簧垫片8a、8b止动。制动弹簧5a、5b将制动杆2a、2b朝驱动部分10侧推压,从而将制动靴3a、3b按压在制动鼓1上。
制动棒6a、6b的靠近制动鼓1一侧的端部与使制动杆2a、2b转动的驱动部分10连接。驱动部分10例如具有将制动杆2a、2b朝离开制动鼓1的一侧按压的柱塞部分9a、9b和使柱塞部分9a、9b动作的电磁体部分10a。
作为电磁体部分10a,例如可以采用通过线圈励磁使柱塞部分9a、9b出入的装置,只要能够使柱塞部分9a、9b出入,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各种已知的结构。
随着柱塞部分9a、9b动作,制动杆2a、2b朝箭头A1、A2所示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调整制动弹簧5a、5b的作用力来控制电梯运行时的制动力。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动释放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制动释放装置100用于释放上述制动装置270的制动器。
本实施方式的制动释放装置100具有第一支架部分11和第二支架部分12,该第一支架部分11抵抗制动弹簧5a的作用力,该第二支架部分12与第一支架部分11相对向。第二支架部分12设置在制动弹簧5a的一端侧,第一支架部分11设置在制动弹簧5a的另一端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制动释放装置100还具有支撑部分13和致动器14,支撑部分13用于固定第一支架部分11和第二支架部分12之间的距离,致动器14安装在第二支架部分12上。
致动器14具有可动部分14b,该可动部分14b可在第一支架部分11和第二支架部分12相向的方向上移动。
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制动释放装置100通过利用第一支架部分11和可动部分14b夹压制动弹簧5a来对制动弹簧5a进行压缩,由此来释放制动器。
作为第一支架部分11和第二支架部分12以及支撑部分13的形状和材料,只要其强度能够承受对制动弹簧进行压缩时所产生的抵抗力,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分13插入第一支架部分11和第二支架部分12中。螺母16与支撑部分13螺合,通过螺母16对第一支架部分11和第二支架部分12进行止动,由此使两者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的距离。
通过转动螺母16,能够改变第一支架部分11与第二支架部分12之间的距离。
如此,通过设置能够改变第一支架部分11与第二支架部分12之间的距离的调整机构,无论制动弹簧的长度如何,都能够对制动弹簧进行夹压,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制动释放装置100能够应用在各种形态的制动装置中。
第一支架部分11设置有切口部分17。如后所述,例如使制动杆2a和制动棒6a等穿过该切口部分17。
致动器14设置在第二支架部分12的与第一支架部分11相向的面上。该致动器14由致动器主体14a和可动部分14b构成,该致动器主体14a安装在第二支架部分12上,该可动部分14b可在该致动器主体14a的作用下朝着第一支架部分11与第二支架部分12相向的方向移动。
作为致动器14,例如可以使用工作缸(cylinder)装置。致动器主体14a例如在液压装置等动力源15的驱动下使可动部分14b出入。可动部分14b例如为柱塞,可以在第二支架部分12与第一支架部分11相对向的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可动部分14b能够克服制动弹簧5a的作用力(弹力)而移动。
图4和图5表示该制动释放装置100安装在电梯的制动装置270(参照图2)时的状态。图4是安装在制动装置270上的制动释放装置100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A-A’截面图。
制动杆2a的上端穿过第一支架部分11的切口部分17,第一支架部分11以套在制动杆2a的上端上的方式设置在制动杆2a的上端。此外,第一支架部分11被设置成在切口部分17与制动杆2a滑动接触,并且能够在箭头A3所示的方向上滑动。
制动弹簧5a的靠制动鼓1(参照图2)侧的端部51a与第一支架部分11以及制动杆2a抵接。
致动器14的可动部分14b与穿过制动杆2a和制动弹簧5a的制动棒6a的远离制动鼓1一侧的端部抵接。
制动弹簧5a的端部51b由弹簧垫片8a止动,弹簧垫片8a由固定在制动棒6a上的凸缘部分7a止动。也就是说,第一支架部分11和可动部分14b被设置成通过制动棒6a、凸缘部分7a以及弹簧垫片8a从两端夹持制动弹簧5a。
用来抑制制动释放装置100在自重的作用下朝下方偏移而导致制动棒6a的端部与可动部分14b脱开的机构即用于支撑第二支架部分12侧的机构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机构。例如,可以在可动部分14b的与制动棒6a的端部接触的部分设置凹部,可以设置将第二支架部分12支撑成能够移动的支撑部分,并将该支撑部分固定在其周围部分,并且也可以设置成简单地准备一个台座而将第二支架部分12载置在该台座上。
以下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A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100安装在制动弹簧5a上时的初始状态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制动弹簧5a的靠制动鼓1侧(参照图2)的端部51a同时与第一支架部分11以及制动杆2a抵接。此外,制动弹簧5a的端部51a将制动杆2a朝向驱动部分10侧按压,以对电梯进行制动。
图6B和图6C分别是表示通过未图示的动力源15驱动可动部分14b而使可动部分14b朝第一支架部分11移动了距离d1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如箭头A4所示,在使可动部分14b从致动器主体14a突出,而使得可动部分14b向第一支架部分11接近距离d1时,使可动部分14b按压制动棒6a的与该可动部分14b抵接的端部。
另一方面,由于制动棒6a的位于相反侧的端部在电梯正常运行时被固定在驱动制动杆2a、2b的驱动部分10上,所以制动棒6a在受到可动部分14b按压时,不会朝着按压方向移动。
由于制动棒6a在可动部分14b按压制动棒6a的端部时不会移动,所以设置有可动部分14b的第二支架部分12被朝向箭头A5所示的方向推出而移动距离d1。
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支架部分11通过支撑构件13与第二支架部分12连接而被固定,第一支架部分11与第二支架部分12之间的距离被保持成一定的距离,所以当第二支架部分12在箭头A5所示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d1时,第一支架部分11也在与箭头A5所示方向相同的由箭头A6所示的方向上移动距离d1。
由于制动弹簧5a的端部51a与第一支架部分11抵接,所以当第一支架部分11在箭头A6所示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d1时,制动弹簧5a受到压缩,其压缩量与第一支架部分11的移动量d1相等。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分14b按压制动棒6a的力通过第二支架部分12和支撑构件13被转换成由第一支架部分11按压制动弹簧5a的力。
在制动弹簧5a被压缩了距离d1时,制动弹簧5a从制动杆2a离开与制动弹簧5a的压缩距离d1相等的距离。由此,制动杆2a从制动弹簧5a的作用力中释放出来。
制动杆2a例如优选构造成其重心相对于与制动杆2a枢轴连接的轴销4a(参照图2)位于远离制动鼓1一侧的位置。在制动弹簧5a受到压缩而使得制动弹簧5a从制动杆2a离开了距离d1时,如图6C所示,制动杆2a在自重的作用下朝着箭头A7所示的方向移动距离d1。由此,制动杆2a被释放。
此外,在图6B的图示中,在制动弹簧5a受到了压缩时,第一支架部分11与制动杆2a的上端脱开。但这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在图6中对距离d1进行了放大的缘故,在实际上,可动部分14b、制动弹簧5a和制动杆2a之间反复进行如下的动作:在可动部分14b移动了微小量Δd时,制动弹簧5a被压缩距离Δd而使得制动杆2a转动微小量Δd。因此,第一支架部分11在制动杆2a上滑动时不会出现从制动杆2a的上端脱开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需要使可动部分14b快速移动时,例如可以设置成在制动杆2a的上端设置轨道状的引导部分,并使得第一支架部分11在该引导部分上滑动。另外,也可以设置成将该引导部分固定地设置在第一支架部分11侧,并使得引导部分在制动杆2a的上端滑动。由此,能够切实地抑制第一支架部分11脱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100中,由于通过直接按压制动弹簧来使制动弹簧压缩,所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100能够应用在各种型号的具有制动弹簧的制动装置中。
此外,还能够针对每个分别对各个制动杆施加作用力的制动弹簧安装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能够使各个制动杆单独地进行制动的释放,能够分别对各个制动杆的制动力进行检查和评价。
2.第二实施方式(通过直接按压制动弹簧的两端来夹压制动弹簧的示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可动部分按压制动棒来夹压制动弹簧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置成由可动部分直接按压制动弹簧的端部。
图7A是表示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200安装在制动装置270(参照图2)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200具有第一支架部分21和第二支架部分22,该第一支架部分21抵抗制动弹簧5a的作用力,该第二支架部分22与第一支架部分21相对向。第二支架部分22设置在制动弹簧5a的一端侧,第一支架部分21设置在制动弹簧5a的另一端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制动释放装置200还具有支撑部分23和致动器24,支撑部分23用于固定第一支架部分21和第二支架部分22之间的距离,致动器24安装在第二支架部分22上。
致动器24具有可动部分24b,该可动部分24b可在第一支架部分21与第二支架部分22相向的方向上移动。
第一支架部分21、第二支架部分22、支撑部分23以及调整机构26等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架部分21设置有切口部分27,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制动杆2a的上端从切口部分27内穿过。制动弹簧5a的端部51a同时与第一支架部分21以及制动杆2a双方抵接。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分24b的形状例如设置成圆筒形状,可动部分24b与弹簧垫片8a抵接。
作为致动器24,例如可以使用工作缸装置。致动器主体24a例如在液压装置等动力源的驱动下使可动部分24b出入。可动部分24b例如为柱塞,可以在第二支架部分22与第一支架部分21相对向的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可动部分24b能够克服制动弹簧5a的作用力(弹力)而移动。
图7B是表示可动部分24b朝着第一支架部分21移动了距离d2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可动部分24b朝着箭头A8所示的方向移动,以此通过弹簧垫片8a按压制动弹簧5a。制动弹簧5a的端部51a通过与第一支架部分21抵接而被止动。因此,制动弹簧5a在可动部分24b与第一支架部分21之间受到两者的夹压而被压缩。
在制动弹簧5a被压缩时,在弹簧垫片8a与制动棒6a的凸缘部分7a之间出现与压缩距离d2相等的间隙。
此时,如果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200、弹簧垫片8a、制动弹簧5a和制动杆2a视为一个系统,则该系统相对于制动棒6a在其轴向上不受到约束而处于自由状态。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制动杆2a的重心相对于未图示的轴销4a(参照图2)位于远离制动鼓1一侧的位置。因此,制动杆2a在自重的作用下朝图7C的箭头A9所示的方向转动。
此时,由于由制动释放装置200、弹簧垫片8a、制动弹簧5a和制动杆2a构成的系统相对于制动棒6a在其轴向上处于自由状态,所以该系统整体朝着箭头A10所示的方向移动。并且,该系统移动到弹簧垫片8a与凸缘部分7a抵接的位置时停止。由此,当制动杆2a移动了距离d2时,制动被释放。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可动部分24b直接按压制动弹簧5a,所以能够切实地将可动部分24b的按压力全部用在压缩制动弹簧5a上。
3.第三实施方式(同时对制动杆和制动弹簧进行夹压的示例)
此外,也可以设置成同时对制动杆和制动弹簧进行夹压而使制动释放。图8是表示将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300安装在制动装置270(参照图2)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300具有第一支架部分31和第二支架部分32,该第一支架部分31抵抗制动弹簧5a的作用力,该第二支架部分32与第一支架部分31相对向。第二支架部分32设置在制动弹簧5a的一端侧,第一支架部分31设置在制动弹簧5a的另一端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制动释放装置300还具有支撑部分33和致动器34,支撑部分33用于固定第一支架部分31与第二支架部分32之间的距离,致动器34安装在第二支架部分32上。
致动器34具有致动器主体34a和可动部分34b,致动器主体34a安装在第二支架部分32,该可动部分34b可在第一支架部分31与第二支架部分32相向的方向上移动。
第二支架部分32、支撑部分33、调整机构36以及致动器34等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但是,设置在第一支架部分31的切口部分37内只有制动棒6a穿过。
此外,切口部分37的宽度大于制动棒6a的直径,但小于制动杆2a的宽度。因此,第一支架部分31的与第二支架部分32相向的面31a与制动杆2a抵接。此时,可以通过螺栓等将第一支架部分31与制动杆2a固定在一起,也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支架部分31的面31a设置朝着第二支架部分32突出的凸部,并使该凸部钩住制动杆2a的上端。
可动部分34b与制动棒6a的端部抵接。当通过未图示的液压装置等驱动源使可动部分34b朝着第一支架部分31移动时,根据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6)相同的原理,第一支架部分31朝箭头A11所示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支架部分31的面31a与制动杆2a接触,第一支架部分31朝着箭头A11所示的方向按压制动杆2a。
制动杆2a在受到第一支架部分31按压时,按压与其抵接的制动弹簧5a的靠未图示的制动鼓1(参照图2)侧的端部。由于制动弹簧5a的另一方的端部通过与弹簧垫片8a抵接而被止动,所以制动弹簧5a被压缩。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支架部分31与可动部分34b之间设置了制动杆2a和制动弹簧5a。也就是说,通过以上述方法安装本实施方式的制动释放装置300,能够同时对制动杆2a和制动弹簧5a进行夹压而对制动弹簧5a进行压缩,由此使制动释放。
4.第四实施方式(同时释放两个制动杆的示例)
此外,也可以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使两个制动杆同时释放。
例如,在图9中示出了使用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100使两个制动杆同时释放的示例。
图9所示的制动装置280具有例如被设置成夹压卷扬机的制动鼓1a的侧面的一对制动杆2c、2d和分别设置在制动杆2c、2d上的制动靴3c、3d,通过将制动靴3c、3d按压在制动鼓1a上而对电梯施加制动力。
制动装置280还具有穿过制动杆2c、2d的上端部的制动棒6c。该制动棒6c与制动杆2d固定在一起。制动杆2c、2d的下端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通过轴销4c、4d枢轴连接。
制动弹簧5c设置在制动杆2c侧,制动弹簧5c的远离制动鼓1a一侧的端部通过设置在制动棒6c上的凸缘部分7c与弹簧垫片8c抵接而被止动。另外,制动弹簧5c的靠近制动鼓1a一侧的端部与制动杆2c抵接。
在制动装置280中,通过制动弹簧5c的靠近制动鼓1a的一侧的端部按压制动杆2c,由此将设置在制动杆2c上的制动靴3c按压在制动鼓上。
此外,通过制动弹簧5c的另一方的端部按压制动棒6c的凸缘部分7c,由此将制动棒6c朝箭头A12所示的方向推出。由于制动棒6c与制动杆2d固定在一起,所以通过将制动棒6c推出,制动杆2d在箭头A12所示的方向上转动,将设置在制动杆2d上的制动靴3d按压在制动鼓1a上,由此产生对电梯进行制动的制动力。
针对该制动装置280的制动弹簧5c安装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100。
制动释放装置100的安装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方式相同(参照图5)。也就是说,设置在第一支架部分的切口部分内插入有制动杆2c的上端和制动棒6c,制动弹簧5c的靠制动鼓1侧的端部同时与第一支架部分11以及制动杆2c抵接。
此外,制动释放装置100的可动部分14b与制动棒6c的端部抵接。
通过使可动部分14b朝接近第一支架部分11的方向移动,第一支架部分11根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原理按压制动弹簧5c的靠制动鼓1a侧的端部。通过在可动部分14b与第一支架部分11之间夹压制动弹簧5c,使制动弹簧5c压缩,由此使得制动杆2c例如在自重的作用下朝着箭头A11所示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制动释放。
另一方面,通过使可动部分14b接近第一支架部分11,制动棒6c的端部受到按压,制动棒6c被朝着箭头A13所示的方向推出。
由于制动杆2d与制动棒6c固定在一起,所以制动杆2d随着制动棒6c被推出而朝箭头A13所示的方向转动。由此,制动杆2d被释放。
在像制动装置280那样将制动棒与一个制动杆固定在一起,并且通过一个制动弹簧同时对两个制动杆施加作用力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还能够同时使两个制动杆释放。
以上以使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10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7)和第三实施方式(参照图8)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200、300。
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动释放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本发明包含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以制动释放装置安装在制动弹簧5a侧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而将制动释放装置安装在制动弹簧5b侧时,也能够进行相同的动作。
Claims (10)
1.一种制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支架部分,其设置在制动弹簧的另一端侧,并且抵抗所述制动弹簧的作用力,所述制动弹簧的一端被止动,另一端对制动杆施加作用力;
第二支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制动弹簧的所述一端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架部分相对向;
支撑部分,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架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
致动器,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部分上,具有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架部分相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可动部分,
在所述制动释放装置中,通过将所述制动弹簧夹在所述第一支架部分与所述可动部分之间,并且使所述可动部分接近所述第一支架部分,由此来压缩所述制动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部分的与所述第二支架部分相对向的面与所述制动弹簧的另一端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部分的与所述第二支架部分相对向的面被设置成在其与所述制动弹簧的所述另一端之间夹持所述制动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分按压穿过所述制动杆的制动棒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分按压穿过所述制动杆的制动棒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分按压所述制动弹簧的所述一端。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部分具有供所述制动杆和所述制动棒中的至少一方穿过的切口部分。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改变所述第一支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架部分之间距离的调整机构。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分由液压装置构成。
10.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轿厢;
通过主吊索与所述电梯轿厢连接的平衡重;
卷扬机,其通过卷绕所述主吊索而使所述电梯轿厢升降;以及
制动释放装置,其具有:第一支架部分,其设置在制动弹簧的另一端侧,并且抵抗所述制动弹簧的作用力,所述制动弹簧的一端被止动,另一端对制动杆施加作用力;第二支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制动弹簧的所述一端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架部分相对向;支撑部分,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架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致动器,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部分上,具有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架部分相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可动部分,在所述制动释放装置中,通过将所述制动弹簧夹在所述第一支架部分与所述可动部分之间,并且使所述可动部分接近所述第一支架部分,由此来压缩所述制动弹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01255A JP2012232814A (ja) | 2011-04-28 | 2011-04-28 | ブレーキ開放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
JP2011-101255 | 2011-04-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56989A CN102756989A (zh) | 2012-10-31 |
CN102756989B true CN102756989B (zh) | 2015-02-11 |
Family
ID=47051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15328.9A Active CN102756989B (zh) | 2011-04-28 | 2012-04-18 | 制动释放装置以及电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2232814A (zh) |
CN (1) | CN102756989B (zh) |
SG (1) | SG18523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6692B (zh) * | 2013-04-11 | 2015-09-16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一种电梯试验用的释放装置 |
CN104528574B (zh) * | 2014-12-17 | 2017-04-12 | 杭州沪宁电梯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失电触发装置 |
CN109422205B (zh) * | 2017-09-05 | 2020-10-16 | 富士达株式会社 | 电梯用制动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7897A (zh) * | 2007-06-18 | 2008-12-24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方法和具有制动设备的电梯驱动装置 |
CN101334078A (zh) * | 2007-06-26 | 2008-12-31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鼓式电磁制动器 |
CN101676186A (zh) * | 2008-09-17 | 2010-03-24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制动装置和使用该制动装置的卷扬机以及电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78124B2 (en) * | 2000-05-19 | 2002-11-12 | Inventio Ag | Brake device for a drive machine of an elevator |
JP4711574B2 (ja) * | 2001-05-02 | 2011-06-2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制動方法及び制動装置 |
JP2003040558A (ja) * | 2001-07-25 | 2003-02-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
-
2011
- 2011-04-28 JP JP2011101255A patent/JP2012232814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4-18 CN CN201210115328.9A patent/CN102756989B/zh active Active
- 2012-04-25 SG SG2012030565A patent/SG185238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7897A (zh) * | 2007-06-18 | 2008-12-24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方法和具有制动设备的电梯驱动装置 |
CN101334078A (zh) * | 2007-06-26 | 2008-12-31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鼓式电磁制动器 |
CN101676186A (zh) * | 2008-09-17 | 2010-03-24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制动装置和使用该制动装置的卷扬机以及电梯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3-21179A 2003.01.24 * |
JP特开2003-40558A 2003.02.1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SG185238A1 (en) | 2012-11-29 |
CN102756989A (zh) | 2012-10-31 |
JP2012232814A (ja) | 2012-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52584B (zh) | 绳索制动装置 | |
CN103459290A (zh) | 电梯制动系统 | |
CN102756989B (zh) | 制动释放装置以及电梯 | |
US10442662B2 (en) | Caliper brake for elevator systems | |
CN105164445B (zh) | 电磁式主动制动器 | |
CN202358765U (zh) | 一种液驱电缆卷线装置 | |
CN106429937B (zh) | 具有呈钳式制动器形式的制动器的电梯 | |
CN101663223B (zh) | 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 | |
AU2004224888A1 (en) | Brake for a lift | |
DE102013111385A1 (de) | Auslösevorrichtung einer Fangvorrichtung für eine Aufzugskabine einer Aufzugsanlage | |
CN104395217A (zh) | 电梯的电磁制动器释放装置 | |
CN109963805A (zh) | 线缆制动器、电梯轿厢和电梯系统 | |
CN105819302A (zh) | 夹绳器 | |
CN111377333B (zh) | 电梯轿厢停驻制动器 | |
CN210507170U (zh) |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可调节监控系统 | |
CN103332622A (zh) | 核燃料组件转运用电动葫芦 | |
US11840425B2 (en) | Safety brake for an elevator | |
CN205045633U (zh) | 一种楼道电梯的安全装置 | |
CN101039869B (zh) | 电梯的绳索制动装置 | |
CN205772613U (zh) | 夹绳器 | |
JP2006188306A (ja) | エレベータ用ロープブレーキ装置 | |
JP2019202830A (ja) | 荷役機械用制動装置 | |
US11891275B2 (en) | Brake device, e.g. with a wedge-shaped brake element, for braking a travelling body that can be moved in a guided manner along a guide rail in a movement direction | |
CN202296183U (zh) | 阻尼制动器 | |
US11897731B2 (en) | Brake device, e.g. with an eccentric element, for braking a traveling body that can be moved in a guided manner along a guide rail in a movement direc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