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6861A - 间隔片结构、间隔片堆叠结构及板材的储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间隔片结构、间隔片堆叠结构及板材的储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6861A
CN102756861A CN2012102489672A CN201210248967A CN102756861A CN 102756861 A CN102756861 A CN 102756861A CN 2012102489672 A CN2012102489672 A CN 2012102489672A CN 201210248967 A CN201210248967 A CN 201210248967A CN 102756861 A CN102756861 A CN 102756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spacing piece
spacing
lin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89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6861B (zh
Inventor
黄阿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Xiamen Corp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Xiamen Corp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Xiamen Corp,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Xiamen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2489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6861B/zh
Priority to TW101131357A priority patent/TWI466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6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6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6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68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隔片结构、间隔片堆叠结构及板材的储放装置。此储放装置包含一储放盘、多个板材与一间隔片堆叠结构。间隔片堆叠结构至少包含相叠放的第一间隔片与第二间隔片以及一连接部。连接部上具有一折线、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第一开孔介于折线与第一间隔片之间。第二开孔介于折线与第二间隔片之间,且对齐第一开孔,被储放盘的一定位柱通过。采用本发明,不仅方便装货人员方便记忆或得知已放置板材的层数或间隔片的数量,不需重数板材层数或间隔片数量,进而避免搬运前的前置时间浪费,此外,也可于取料人员抽取间隔片时,让较少的板材摔落,进而避免产生额外成本的增加。

Description

间隔片结构、间隔片堆叠结构及板材的储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板材的储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高精度的产业中所制造的板材中,如镜子、液晶面板、平面玻璃、压克力板、不锈钢板、太阳能薄膜或是平面电视的屏幕等,都会要求表面完整无摩擦痕迹或刮伤的纹路,因此,上述板材在搬运或运送时,任二相叠合的板材间可以藉由一间隔片垫设其中,使得该板材可层叠地放置于一搬运料盘中。此外,对于较小尺寸的板材搬运,每一层的间隔片上更可供平放多个小尺寸板材。
然而,每次搬运中,搬运料盘上可堆叠板材的层数有限(例如5或6层),装货人员于放置板材或间隔片时,常会遗忘或误计已放置板材的层数或间隔片的数量,造成搬运料盘上堆叠板材数量的短缺或溢余,导致客户抱怨的情形发生,或者,装货人员需要重数已放置板材的层数或间隔片的数量,甚至,取出并重新放置板材与间隔片,造成搬运前的前置时间浪费,甚至因取出上述板材而加剧板材摔落的机会。
由此可见,如何能有效地解决上述不便与缺陷,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揭露一种板材的储放装置,能有效地解决上述不便与缺陷,方便记忆或得知已放置板材的层数或间隔片的数量,避免后续的客诉发生,也不需重数板材层数或间隔片数量,进而避免搬运前的前置时间浪费。
本发明揭露一种板材的储放装置,用以提供板材的方便取货机制,降低取货时不慎让更多板材摔落的机会。
故,本发明依据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板材的间隔片堆叠结构。此堆叠结构包含一第一间隔片、一第二间隔片与一第一连接部。第二间隔片叠放于第一间隔片的一侧且至少一板材设置于第一间隔片与第二间隔片之间。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间隔片的一边缘,包含一第一本体、一第一折线、一第一开孔与一第二开孔。第一本体,呈弯折状,连接第一间隔片与第二间隔片。第一折线位于第一本体上,以供第一本体藉此产生弯折。第一开孔位于第一本体上,介于第一折线与第一间隔片之间。第二开孔位于第一本体上,介于第一折线与第二间隔片之间,且对齐第一开孔,用以被第一定位柱通过。
此实施方式的一选项,所述第一折线为虚刀线。
此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更包含一第一虚刀线与一第二虚刀线。第一虚刀线位于第一本体与第一间隔片的交接处。第二虚刀线位于第一本体与第二间隔片的交接处。
此外,此实施方式中,此间隔片堆叠结构更包含一第三间隔片与一第二连接部。第三间隔片叠放于第二间隔片之一侧且至少一板材设置于第一间隔片与第三间隔片之间。至少一板材设置于此第二间隔片与第三间隔片之间。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间隔片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之另一边缘,包含一第二本体、一第二折线与一第三开孔。第二本体呈弯折状,连接第二间隔片与第三间隔片。第二折线位于第二本体上,以供第二本体藉此产生弯折。第三开孔位于第二本体上,介于第二折线与第三间隔片之间。第四开孔位于第二本体上,介于第二折线与第二间隔片之间,且对齐第三开孔,用以被一第二定位柱通过。
此实施方式的一选项,所述第二折线为虚刀线。
上述第二连接部可以更包含一第三虚刀线与一第四虚刀线。第三虚刀线位于第二本体与第三间隔片的交接处。第四虚刀线位于第二本体与第二间隔片的交接处。
上述实施方式的一变化中,第一间隔片叠放于第二间隔片与第三间隔片之间。
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化中,第二间隔片叠放于第一间隔片与第三间隔片之间。
上述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化中,所述第一间隔片、第二间隔片与第三间隔片至少其中之一包含多个间隔子片与多个连接凸耳。这些间隔子片呈一矩阵方式排列。任二相邻的间隔子片之间具有一间距。这些连接凸耳分别连接任二相邻的间隔子片,且实体分隔该二间隔子片。此外,各连接凸耳的长度大于各间距。
此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板材的间隔片结构,包含N个间隔片与N-1个连接部,N为正整数。这些间隔片用以弯折出一具有N层的间隔片堆叠结构,且分别交替地插设于N+1个板材之间,以实体分隔这些板材。这些连接部中,各连接部实体连接于任二相邻的间隔片之间。各连接部包含一本体、一中央折线、二开孔。本体连接二相邻的间隔片。中央折线位于本体上。此二开孔对称地设置于中央折线的两侧。此实施方式中的其他选项,各连接部更包含二虚刀线。虚刀线分别位于本体与二相邻的间隔片的交接处。中央折线为一虚刀线。
此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板材的储放装置。此储放装置,包含一储放盘、多个板材与上述的一间隔片堆叠结构。储放盘具有一储放槽及一第一定位柱。这些板材层叠地设于储放槽内。间隔片堆叠结构设于储放盘的储放槽内,包含一第一间隔片、一第二间隔片及一第一连接部。第二间隔片叠放于第一间隔片的一侧。这些板材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于第一间隔片与第二间隔片之间。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间隔片的一边缘,包含一第一本体、一第一折线、一第一开孔与一第二开孔。第一本体呈弯折状,连接第一间隔片与第二间隔片。第一折线位于第一本体上,以供第一本体藉此产生弯折。第一开孔位于第一本体上,介于第一折线与第一间隔片之间。第二开孔位于第一本体上,介于第一折线与第二间隔片之间,且对齐第一开孔,用以被第一定位柱通过。
此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更包含一第一虚刀线与一第二虚刀线。第一虚刀线位于第一本体与第一间隔片的交接处。第二虚刀线位于第一本体与第二间隔片的交接处。
此外,此实施方式中,储放盘更包含一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相对第一定位柱设置。此间隔片堆叠结构更包含一第三间隔片与一第二连接部。第三间隔片叠放于第二间隔片之一侧且至少一板材设置于第一间隔片与第三间隔片之间。至少一板材设置于此第二间隔片与第三间隔片之间。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间隔片相对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边缘。第二连接部包含一第二本体、一第二折线与一第三开孔。第二本体呈弯折状,连接第二间隔片与第三间隔片。第二折线位于第二本体上,以供第二本体藉此产生弯折。第三开孔位于第二本体上,介于第二折线与第三间隔片之间。第四开孔位于第二本体上,介于第二折线与第二间隔片之间,且对齐第三开孔,用以被第二定位柱通过。
储放槽包含一槽口及二储放区。储放区位于储放槽内,且接通槽口,任二储放区之间具有一间距。第一间隔片、第二间隔片或第三间隔片包含二间隔子片与一连接凸耳,间隔子片对应并设置于此二储存区中。连接凸耳连接此二间隔子片。连接凸耳的长度大于此二储放区之间的间距,使得连接凸耳弯曲。
此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中,此二间隔子片分别抵靠储放槽的内壁,以致层叠的连接凸耳被挤压并共同朝槽口之方向隆起。
综上所述,藉由本发明板材的储放装置,不仅方便装货人员方便记忆或得知已放置板材的层数或间隔片的数量,不需重数板材层数或间隔片数量,进而避免搬运前的前置时间浪费,此外,也可于取料人员抽取间隔片时,让较少的板材摔落,进而避免产生额外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A为本发明的间隔片结构于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B为图1A的第一连接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C为图1A于此实施例下的操作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间隔片结构于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B为图2A的第二连接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间隔片结构于又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储放装置的储放盘于又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储放装置的储放盘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储放装置的板材与间隔片所组成的堆叠结构于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堆叠结构的操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储放装置的板材与间隔片所组成的堆叠结构于另一实施例下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沿直线9-9的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储放装置
200:储放盘
210:储放槽
211:槽口
212:槽底
220:储放区
221:间距
222:料号符号
230:第一定位柱
240:第二定位柱
300、301、302:间隔片结构
303、304:间隔片堆叠结构
310:第一间隔片
320:第二间隔片
330:第三间隔片
340:第一连接部
341:第一本体
342:第一折线
343:第一开孔
344:第二开孔
345:第一虚刀线
346:第二虚刀线
350:第二连接部
351:第二本体
352:第二折线
353:第三开孔
354:第四开孔
355:第三虚刀线
356:第四虚刀线
360:间隔子片
361:料号对齐开口
370、371:连接凸耳
D:方向
K:柱体
L1:第一板材层
L2:第二板材层
L3:第三板材层
L4:第四板材层
M:取料人员
P: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示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如熟悉此技术之人员在了解本发明之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之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范围。
本发明板材的储放装置所适用的板材例如为显示面板、太阳能面板、金属板、平面玻璃、压克力板、不锈钢板、瓷砖等呈板状的物体,为方便说明,以下仅以显示面板为例,不代表以下的内容仅限用于显示面板。
请参阅图1A、图1B所示。图1A为本发明的间隔片结构300于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1B为图1A的第一连接部340的放大示意图。
此实施例中,此间隔片结构300于一摊开状态下包含第一间隔片310、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一连接部340。第一连接部340同时位于第一间隔片310与第二间隔片320相邻的边缘,即,位于第一间隔片310与第二间隔片320之间。第一连接部340包含第一本体341、第一折线342、第一开孔343与第二开孔344。第一本体341呈条带状,实体连接第一间隔片310与第二间隔片320。第一折线342位于第一本体341上,以供第一本体341藉此产生弯折。举例来说,当第一折线342位于第一本体341的中央位置时,第一折线342可称为中央折线。第一开孔343开设于第一本体341上,介于第一折线342与第一间隔片310之间。第二开孔344开设于第一本体341上,介于第一折线342与第二间隔片320之间。
请参阅图1A、图1C所示。图1C为图1A于此实施例下的操作示意图。
当第二间隔片320堆叠于第一间隔片310的一侧时,由于第一本体341依据第一折线342被弯折(甚至对折)而呈弯曲状,且第二开孔344完全地或至少大部分地(实质上)对齐第一开孔343,使得第一开孔343与第二开孔344可被一柱体K通过。第二间隔片320堆叠于第一间隔片310的一侧后,可用来实体分隔三层位于不同水平高度的显示面板P。
具体来说,复请参阅图1B所示。各第一连接部340更包含一第一虚刀线345与一第二虚刀线346。第一虚刀线345位于第一本体341与第一间隔片310的交接处。第二虚刀线346位于第一本体341与第二间隔片320的交接处。此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折线342可为一直线或一易于撕裂之虚刀线。此外,第一折线342也可能为虚刀线。
此实施例的一变化下,第一间隔片310、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一连接部340可为一体成型,其材料例如为聚乙烯(Polyethylene)、发泡性聚乙烯(Extruded Polyethylene简称EPE)等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2A、图2B所示。图2A为本发明的间隔片结构301于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B为图2A的第二连接部350的放大示意图。
此另一实施例中,除第一间隔片310、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一连接部340之外,此间隔片结构301于一摊开状态下更包含第三间隔片330与第二连接部350。第二连接部350同时位于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相邻的边缘,即,位于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之间。故可知第二间隔片320位于第一间隔片310与第三间隔片330之间。第一间隔片310、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可分别用来实体分隔四层位于不同水平高度的显示面板P(如后所述)。
第二连接部350包含第二本体351、第二折线352、第三开孔353与第四开孔354。第二本体351呈条带状,实体连接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第二折线352位于第二本体351上,以供第二本体351藉此产生弯折。举例来说,当第二折线352位于第二本体351的中央位置时,第二折线352可称为中央折线。第三开孔353开设于第二本体351上,介于第二折线352与第三间隔片330之间。第四开孔354开设于第二本体351上,介于第二折线352与第二间隔片320之间。
具体来说,各第二连接部350更包含第三虚刀线355与第四虚刀线356。第三虚刀线355位于第二本体351与第三间隔片330之交接处。第四虚刀线356位于第二本体351与第二间隔片320之交接处。此实施例中,上述之第三折线或第四折线可为一直线或一易于撕裂之虚刀线。此外,第二折线352也可能为虚刀线。
如此,由以上图1A与图2A所述可依此推论出,间隔片结构于一摊开状态下也可以包含更多个间隔片与连接部(大于3个),故,此显示面板之间隔片结构包含N个间隔片与N-1个连接部,其中N为正整数。这些间隔片用以弯折出一具有N层的间隔片堆叠结构,且分别交替地插设于N+1个显示面板之间,以实体分隔这些显示面板。
同理,参阅图1B、图2B。这些连接部之中,各连接部340、350实体连接于任二相邻的间隔片310、320或320、330之间。各连接部340、350包含本体341、351、中央折线342、352、二开孔343、344或353、354。本体341、351连接二相邻的间隔片310、320或320、330。中央折线342、352位于本体341、351上。此二开孔343、344或353、354对称地设置于中央折线342、352的两侧。
请参阅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的间隔片结构302于又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此又一实施例中,基于图2A的基础下,第一间隔片310、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分别包含多个间隔子片360与多个连接凸耳370。这些间隔子片360呈一矩阵方式排列,其两面可用来实体分隔二显示面板P。每一间隔子片360的面积大于等于一显示面板P的面积。各连接凸耳370连接任二相邻的间隔子片360之间,且实体分隔所述二间隔子片360。
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图4为本发明的储放装置100的储放盘200于又一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储放装置100的储放盘2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储放装置100包含储放盘200。储放盘200具有储放槽210、一个或多个第一定位柱230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定位柱240。储放槽210凹陷地设于储放盘200的一面,包含多个储放区220。这些储放区220例如可以阵列(如图4)或非阵列(图中未示)的方式排列于储放槽210内。这些储放区220分别提供放置一显示面板P。第一定位柱230及第二定位柱240分别相对地设于储放槽210的两相对边缘。
请参阅图3与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的储放装置100的板材与间隔片所组成的堆叠结构303于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以上述图3为例,当装货人员将这些显示面板P放置于储放盘200的储放槽210内,且使用此间隔片结构302来分隔显示面板P时(图6),其步骤依序为步骤(61)至步骤(67)。
首先在步骤(61)中,为分别放置多个显示面板P(例如5个)于储放槽210的这些储放区220中以形成第一板材层L1。
接着,在步骤(62)中,为将第二间隔片320叠放于第一板材层L2上,其中第二间隔片32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分别一一对应这些储放区220内的显示面板P,且让第一定位柱230穿过第二开孔344、第二定位柱240穿过第四开孔354,使得第二间隔片320被固定于储放槽210中。
更具体的是,利用第二间隔片32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如呈箭头状)对准储放盘200上所印制的料号符号222,来达成正确定位第二间隔片320的方法。
接着,在步骤(63)中,为再分别放置多个显示面板P(例如5个)于第二间隔片32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上,以形成第二板材层L2。此时,第二板材层L2的这些显示面板P分别对应第一板材层L1的这些显示面板P。
接着,在步骤(64)中,为朝第二板材层L2的方向弯曲(甚至弯折)第一本体341,将第一间隔片310放置于第二板材层L2上,其中第一间隔片31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分别一一对应第二板材层L2的这些显示面板P,且让第一定位柱230再穿过第一开孔343,使得第一间隔片310被固定于第二板材层L2上。由此可如,第二开孔344完全地或至少大部分地(实质上)对齐第一开孔343,以致第一开孔343与第二开孔344被第一定位柱230通过。
此外,第一间隔片31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与第二间隔片32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相对齐。
接着,在步骤(65)中,为再分别放置多个显示面板P(例如5个)于第一间隔片31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上,以形成第三板材层L3,第三板材层L3的这些显示面板P分别对应第二板材层L2的这些显示面板P。
接着,在步骤(66)中,为朝第三板材层L3的方向弯曲(甚至弯折)第二本体351,将第三间隔片330放置于第三板材层L3上,其中第三间隔片33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分别一一对应第三板材层L3的这些显示面板P,且让第二定位柱240再穿过第三开孔353,使得第三间隔片330被固定于第三板材层L3上。由此可如,第三开孔353完全地或至少大部分地(实质上)对齐第四开孔354,以致第三开孔353与第四开孔354被第二定位柱240通过。
此外,第三间隔片33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与第一间隔片31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以及第二间隔片32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相对齐。
接着,在步骤(67)中,为再分别放置多个显示面板P(例如5个)于第三间隔片33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上,以形成第四板材层L4,第四板材层L4的这些显示面板P分别对应第三板材层L3的这些显示面板P。
如此,当第一间隔片310、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相互折叠而形成一间隔片堆叠结构303后,此间隔片堆叠结构303设于储放盘200的储放槽210内,其第二间隔片320叠放于第一间隔片310的一侧,且第三间隔片330叠放于第二间隔片320的一侧,与第一间隔片310为同侧,也就是说,第一间隔片310叠放于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之间、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位于第一间隔片310的相对两侧,且第一板材层L1至第四板材层L4中的每一层都具有多个平放的显示面板P,使得第一板材层L1至第四板材层L4中每一层的这些显示面板P可层叠地设于储放槽210内,并朝储放槽210的槽口211延伸。
请参阅图6与图7所示。图7为图6的堆叠结构的操作示意图。
当取料人员M取走第四板材层L4的这些显示面板P后,取料人员M可朝一方向D拉扯第三间隔片330,藉由撕裂第三虚刀线355或第三开孔353,取料人员M可将第三间隔片330从第二定位柱240处移除自该间隔片堆叠结构303。如此,由于第一间隔片310与第二间隔片320仍稳固地被固定于储放槽210内,第一板材层L1至第三板材层L3的这些显示面板P便不致因第三间隔片330被移除,而导致非预期地连动,进而掉落出储放盘200外。
请参阅图3与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的储放装置100的板材与间隔片所组成的堆叠结构304于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以上述图3为例,当装货人员将这些显示面板P放置于储放盘200的储放槽210内,且使用此间隔片结构302来分隔这些显示面板P时(图8),其步骤依序为步骤(81)至步骤(87)。
首先,在步骤(81)中,为分别放置多个显示面板P(例如5个)于储放槽210的这些储放区220中以形成第一板材层L1。
接着,在步骤(82)中,为将第一间隔片310叠放于第一板材层L1上,其中第一间隔片31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分别一一对应这些储放区220内的显示面板P,且让第一定位柱230穿过第一开孔343,使得第一间隔片310被固定于储放槽210中。
更具体的是,利用第一间隔片31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如呈箭头状)对准储放盘200上所印制的料号符号222,来达成正确定位第一间隔片310的方法。
接着,在步骤(83)中,为再分别放置多个显示面板P(例如5个)于第一间隔片31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上,以形成第二板材层L2。此时,第二板材层L2的这些显示面板P分别对应第一板材层L1的这些显示面板P。
接着,在步骤(84)中,为朝第二板材层L2的方向弯曲(甚至弯折)第一本体341,将第二间隔片320放置于第二板材层L2上,其中第二间隔片32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分别一一对应第二板材层L2的这些显示面板P,且让第一定位柱230再穿过第二开孔344、第二定位柱240穿过第四开孔354,使得第二间隔片320被固定于储放槽210中。由此可如,第二开孔344完全地或至少大部分地(实质上)对齐第一开孔343,以致第一开孔343与第二开孔344被第一定位柱230通过。
此外,第一间隔片31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与第二间隔片32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相对齐。
接着,在步骤(85)中,为再分别放置多个显示面板P(例如5个)于第二间隔片32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上,以形成第三板材层L3,第三板材层L3的这些显示面板P分别对应第二板材层L2的这些显示面板P。
接着,在步骤(86)中,为朝第三板材层L3的方向弯曲(甚至弯折)第二本体351,将第三间隔片330放置于第三板材层L3上,其中第三间隔片33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分别一一对应第三板材层L3的这些显示面板P,且让第二定位柱240再穿过第三开孔353,使得第三间隔片330被固定于第三板材层L3上。由此可如,第三开孔353完全地或至少大部分地(实质上)对齐第四开孔354,以致第三开孔353与第四开孔354被第二定位柱240通过。
此外,第三间隔片33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与第一间隔片31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以及第二间隔片320的料号对齐开口361相对齐。
接着,在步骤(87)中,为再分别放置多个显示面板P(例如5个)于第三间隔片330的这些间隔子片360上,以形成第四板材层L4,第四板材层L4的这些显示面板P分别对应第三板材层L3的这些显示面板P。
如此,当第一间隔片310、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相互折叠而形成一间隔片堆叠结构304后,此间隔片堆叠结构304设于储放盘200的储放槽210内,其第一间隔片310叠放于第二间隔片320的一侧,且第三间隔片330叠放于第二间隔片320的另一侧,与第一间隔片310为相对侧,也就是说,第二间隔片320叠放于第一间隔片310与第三间隔片330之间、第一间隔片310与第三间隔片330位于第二间隔片320的相对两侧,且第一板材层L1至第四板材层L4中的每一层都具有多个平放的显示面板P,使得第一板材层L1至第四板材层L4中每一层的这些显示面板P可层叠地设于储放槽210内,并朝储放槽210的槽口211延伸。
同理,请参阅图8,并参考图7所示。当取料人员M取走第四板材层L4的这些显示面板P后,取料人员M可朝一方向D拉扯第三间隔片330,藉由撕裂第三虚刀线355或第三开孔353,取料人员M可将第三间隔片330从第二定位柱240处移除自该间隔片堆叠结构303。如此,由于第一间隔片310与第二间隔片320仍稳固地被固定于储放槽210内,第一板材层L1至第三板材层L3的这些显示面板P便不致因第三间隔片330被移除,而导致非预期地连动,进而掉落出储放盘200外。
综观图6与图8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间隔片310、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分别藉由第一连接部340与第二连接部350连成一体(如N=3),使得装货人员明了完成第一间隔片310、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于折叠而形成间隔片堆叠结构304后,其板材的层数必定为4层(如N+1),故,装货人员不需记忆被放置板材的层数,也不需重数板材层数或间隔片数量,进而避免搬运前的前置时间浪费,此外,也可于取料人员抽取间隔片时,让较少的板材摔落,进而避免产生额外成本的增加。
请参阅图4、图6与图9所示。图9为图8中沿直线9-9的剖面图。
当第一间隔片310、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相互折叠而形成该间隔片堆叠结构304时,相叠后的第一间隔片310、第二间隔片320与第三间隔片330至少一相同位置的三个层叠的连接凸耳371的长度都大于对应的此二储放区220之间的间距221,使得这些层叠的连接凸耳371可朝储放槽210的槽底212或槽口211的方向突起。
此实施例中,此二间隔子片360分别抵靠储放槽210的内壁,且这些层叠的连接凸耳371受到槽底212的阻挡,以致这些层叠的连接凸耳371被挤压并共同朝槽口211的方向隆起。此外,如图所示,这些层叠的连接凸耳371共同朝槽口211的方向隆起。其一实施例中,这些层叠的连接凸耳371未超出槽口21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如此,藉由这些隆起的连接凸耳371所清楚呈现目前间隔片的数量(N),即便是中途参与的装货人员亦可藉此明了目前板材的层数(N+1),故,装货人员不需记忆被放置板材的层数,也不需重数板材层数或间隔片数量,进而避免搬运前的前置时间浪费。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板材的间隔片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片堆叠结构包含:
一第一间隔片;
一第二间隔片,叠放于该第一间隔片的一侧且至少一板材设置于该第一间隔片与该第二间隔片之间;以及
一第一连接部,位于该第二间隔片的一边缘,包含:
一第一本体,呈弯折状,连接该第一间隔片与该第二间隔片;
一第一折线,位于该第一本体上,以便该第一本体藉此产生弯折;
一第一开孔,位于该第一本体上,介于该第一折线与该第一间隔片之间;以及
一第二开孔,位于该第一本体上,介于该第一折线与该第二间隔片之间,且对齐该第一开孔,用以被一第一定位柱通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片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更包含:
一第一虚刀线,位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一间隔片的交接处;以及
一第二虚刀线,位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间隔片的交接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片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片堆叠结构更包含:
一第三间隔片,叠放于该第二间隔片的一侧且至少一板材设置于该第一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之间,至少一板材设置于该第二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之间;以及
一第二连接部,位于该第二间隔片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边缘,包含:
一第二本体,呈弯折状,连接该第二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
一第二折线,位于该第二本体上,以便该第二本体藉此产生弯折;
一第三开孔,位于该第二本体上,介于该第二折线与该第三间隔片之间;以及
一第四开孔,位于该第二本体上,介于该第二折线与该第二间隔片之间,且对齐该第三开孔,用以被一第二定位柱通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片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更包含:
一第三虚刀线,位于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三间隔片的交接处;以及
一第四虚刀线,位于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二间隔片的交接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片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隔片叠放于该第二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片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间隔片叠放于该第一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之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片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线与该第二折线至少其中之一为虚刀线。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片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隔片、该第二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至少其中之一包含:
多个间隔子片,呈一矩阵方式排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间隔子片之间具有一间距;以及
多个连接凸耳,所述多个连接凸耳分别连接所述任意两个相邻的间隔子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隔片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连接凸耳的长度大于每一间距。
10.一种板材的间隔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片结构包含:
N个间隔片,用以弯折出一具有N层的间隔片堆叠结构,且分别交替地插设于N+1个板材之间,以实体分隔所述多个板材;以及
N-1个连接部,每一连接部实体连接于任意两个相邻的间隔片之间,N为正整数,每一连接部包含:
一本体,连接所述两个相邻的间隔片;
一中央折线,位于该本体上;以及
二开孔,对称地设置于该中央折线的两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间隔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连接部更包含:
二虚刀线,分别位于该本体与所述两个相邻的间隔片的交接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间隔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央折线为一虚刀线。
13.一种板材的储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放装置包含:
一储放盘,具有一储放槽及一第一定位柱;
多个板材,层叠地设于该储放槽内;以及
一间隔片堆叠结构,设于该储放盘的该储放槽内,包含:
一第一间隔片;
一第二间隔片,叠放于该第一间隔片的一侧,所述多个板材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于该第一间隔片与该第二间隔片之间;以及
一第一连接部,位于该第二间隔片的一边缘,包含:
一第一本体,呈弯折状,连接该第一间隔片与该第二间隔片;
一第一折线,位于该第一本体上,以便该第一本体藉此产生弯折;
一第一开孔,位于该第一本体上,介于该第一折线与该第一间隔片之间;以及
一第二开孔,位于该第一本体上,介于该第一折线与该第二间隔片之间,且对齐该第一开孔,用以被该第一定位柱通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更包含:
一第一虚刀线,位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一间隔片的交接处;以及
一第二虚刀线,位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间隔片的交接处。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储放盘更包含:
一第二定位柱,相对该第一定位柱设置;以及
该间隔片堆叠结构更包含:
一第三间隔片,叠放于该第二间隔片的一侧且所述多个板材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于该第一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之间,所述多个板材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于该第二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之间;以及
一第二连接部,位于该第二间隔片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边缘,包含:
一第二本体,呈弯折状,连接该第二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
一第二折线,位于该第二本体上,以便该第二本体藉此产生弯折;
一第三开孔,位于该第二本体上,介于该第二折线与该第三间隔片之间;以及
一第四开孔,位于该第二本体上,介于该第二折线与该第二间隔片之间,且对齐该第三开孔,用以被该第二定位柱通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更包含:
一第三虚刀线,位于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三间隔片的交接处;以及
一第四虚刀线,位于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二间隔片的交接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之储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隔片叠放于该第二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之间,或者,
该第二间隔片叠放于该第一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线与该第二折线至少其中之一为虚刀线。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隔片、该第二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至少其中之一包含:
多个间隔子片,呈一矩阵方式排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间隔子片之间具有一间距;以及
多个连接凸耳,所述多个连接凸耳分别连接所述任意两个相邻的间隔子片,其中每一连接凸耳的长度大于每一间距。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储放槽包含:
一槽口;以及
二储放区,位于该储放槽内,且接通该槽口,任意两个储放区之间具有一间距;以及
该第一间隔片、该第二间隔片与该第三间隔片至少其中之一包含:
二间隔子片,对应并设置于该二储存区中;以及
一连接凸耳,连接该二间隔子片,
其中,该连接凸耳的长度大于该二储放区之间的该间距,使得该连接凸耳弯曲。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储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隔片、该第二间隔片或该第三间隔片的该二间隔子片分别抵靠该储放槽的内壁,以致所述层叠的连接凸耳被挤压并共同朝该槽口之方向隆起。
CN201210248967.2A 2012-07-18 2012-07-18 间隔片结构、间隔片堆叠结构及板材的储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6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8967.2A CN102756861B (zh) 2012-07-18 2012-07-18 间隔片结构、间隔片堆叠结构及板材的储放装置
TW101131357A TWI466806B (zh) 2012-07-18 2012-08-29 間隔片結構、其間隔片堆疊結構及板材之儲放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8967.2A CN102756861B (zh) 2012-07-18 2012-07-18 间隔片结构、间隔片堆叠结构及板材的储放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6861A true CN102756861A (zh) 2012-10-31
CN102756861B CN102756861B (zh) 2014-04-16

Family

ID=47051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896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6861B (zh) 2012-07-18 2012-07-18 间隔片结构、间隔片堆叠结构及板材的储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6861B (zh)
TW (1) TWI4668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2629A (zh) * 2017-06-30 2017-10-13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枪针打吊牌机
CN107380724A (zh) * 2017-08-31 2017-11-2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结构及包装箱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1845A (ja) * 1997-09-11 1999-04-06 Central Glass Co Ltd 板状体の梱包構造
KR20020072351A (ko) * 2001-03-09 2002-09-14 한국유리공업주식회사 판유리 운반용 적재대
CN1436703A (zh) * 2002-02-04 2003-08-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包装方法及包装结构
CN101263067A (zh) * 2005-10-07 2008-09-10 夏普株式会社 基板收纳装置
CN201315946Y (zh) * 2008-10-23 2009-09-30 蒋家豪 物品保护包
CN201484895U (zh) * 2009-08-24 2010-05-26 云南家华新型墙体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带气囊的玻璃用双口缓冲条
FR2939415A1 (fr) * 2008-12-09 2010-06-11 Smurfit Kappa France Conditionnement en un materiau semi-rigide a systeme d'absorption de choc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31866U (en) * 2012-01-18 2012-06-21 jian-hua Cao Safe packaging contain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1845A (ja) * 1997-09-11 1999-04-06 Central Glass Co Ltd 板状体の梱包構造
KR20020072351A (ko) * 2001-03-09 2002-09-14 한국유리공업주식회사 판유리 운반용 적재대
CN1436703A (zh) * 2002-02-04 2003-08-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包装方法及包装结构
CN101263067A (zh) * 2005-10-07 2008-09-10 夏普株式会社 基板收纳装置
CN201315946Y (zh) * 2008-10-23 2009-09-30 蒋家豪 物品保护包
FR2939415A1 (fr) * 2008-12-09 2010-06-11 Smurfit Kappa France Conditionnement en un materiau semi-rigide a systeme d'absorption de choc
CN201484895U (zh) * 2009-08-24 2010-05-26 云南家华新型墙体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带气囊的玻璃用双口缓冲条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2629A (zh) * 2017-06-30 2017-10-13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枪针打吊牌机
CN107380724A (zh) * 2017-08-31 2017-11-2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结构及包装箱
CN107380724B (zh) * 2017-08-31 2020-04-1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结构及包装箱
US11111072B2 (en) 2017-08-31 2021-09-07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Cushion structure and package box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6861B (zh) 2014-04-16
TW201404683A (zh) 2014-02-01
TWI466806B (zh) 2015-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21004Y (zh) 薄型面板包装箱
CN102756861B (zh) 间隔片结构、间隔片堆叠结构及板材的储放装置
CN102519011B (zh) 光学膜片组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块
TWM243458U (en) Substrate cassette
CN201109542Y (zh) 液晶面板包装容器
KR102327990B1 (ko) 곤포용 부재, 곤포체, 및 곤포체의 제조 방법
CN110861838A (zh) 缓冲包装装置
CN212208843U (zh) 一种展示道具
CN201634107U (zh) 瓦楞卡槽及瓦楞包装箱
CN209871730U (zh) 一种改进型定位机构及其定位送料机
WO2018034025A1 (ja) ガラス板用パレット及びガラス板梱包体
CN102502046A (zh) 组合式箱体
CN204896332U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包装装置
JP2005223032A (ja) 基板搬送カセット
US9977282B2 (en) Liquid crystal scree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4548974U (zh) 用于固定显示面板的承载装置
TW201441118A (zh) 板體收納用箱
CN217101037U (zh) 一种电池包侧板转运工装
CN203020615U (zh) 一种可折叠包装盒
KR1020689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080087975A (ko) 친환경 패널 포장재
CN216916733U (zh) 显示面板包装箱、显示面板包装体
CN101823594A (zh) 面板包装箱缓冲组件及面板包装箱
CN100388063C (zh) 收集装置
CN101096230A (zh) 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