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9011B - 光学膜片组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片组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9011B
CN102519011B CN201110402303.2A CN201110402303A CN102519011B CN 102519011 B CN102519011 B CN 102519011B CN 201110402303 A CN201110402303 A CN 201110402303A CN 102519011 B CN102519011 B CN 102519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shielding part
blooming
protuberance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23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9011A (zh
Inventor
王呈钰
萧予菱
蔡政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19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9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9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90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膜片组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块,该光学膜片组,包括有:一第一光学膜,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及一第二光学膜,设置于该第一光学膜的一侧,包括有一第二凸出部,对应设置于该第一凸出部的下表面或上表面;及一遮光部,由该第二凸出部一体延伸出,以翻折包覆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凸出部的侧边。该背光模块包括有:一框架,具有至少一凹槽;多片光学膜,安装于框架上,各光学膜具有对应于框架的凹槽的一凸出部;及一遮光部,由各光学膜中的一光学膜的凸出部一体延伸出,以翻折包覆其他光学膜的凸出部的侧边。

Description

光学膜片组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膜与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可避免漏光的光学膜片组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发光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液晶显示器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导航装置等)上。目前的液晶显示器大部分都是以轻薄作为产品的诉求。一般来说,常见的液晶显示器是采用薄膜电晶体的架构,因此,液晶显示器需要搭配背光模块的光源,以达到显像的效果。
通常来说,背光模块可由框架(frame)、光学膜、光源与导光板(lightguide plate)等构件组成。其中因应工艺(例如,双料射出)关系,部分背光模块的框架中,在对应进胶点的位置处形成有破槽(或称凹槽)的结构。然而破槽的结构导致背光模块点亮后,光线可能由破槽处泄漏,造成背光模块漏光的问题。
举例来说,目前笔记型电脑所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以及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品质。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角规格由原本上下视角各约20度以及视角各约40度提升至全视角约85度左右。因此,框架的破槽处使得漏光现象变得更为明显,其漏光现象是因为框架并无设计对应的挡光结构(例如,挡墙)以阻挡破槽处所泄漏的光线。
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的局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在背光模块100中,背板120通常为金属材质。背板120的上方安装有框架102以及导光板104,而框架102与导光板104的上方安装有光学膜110,其中框架102因上述工艺关系而形成破槽106。所述的破槽106会导致光线112由光学膜110至背板120的侧壁经反射或折射后,由背光模块100的顶面泄漏至外部,进而产生漏光的问题。
在目前部分的背光模块100的设计中,为了解决上述的漏光问题,采用附加挡光组件的方式来克服,也就是对应于框架102的破槽106的位置处,装设一个盖子或挡墙等类似性质结构的挡光组件,以阻挡由破槽106的位置处露出的光线。
然而上述附加的挡光组件需配合特定的安装顺序,例如,等待光学膜110安装于框架102上后,再安装所述的挡光组件。除了上述安装顺序的问题外,此类挡光组件的尺寸通常较小,因此,在安装与制作上均较为不易,因此增添背光模块100在制作上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膜片组以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块,以改善背光模块的漏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其中,包括有:
一框架,具有至少一凹槽;
多片光学膜,安装于该框架上,该些光学膜具有对应于该凹槽的一凸出部;及
一遮光部,由该些光学膜中的一光学膜的该凸出部一体延伸出,以翻折包覆其他光学膜的该凸出部的侧边。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遮光部的表面上印刷有一遮光材料。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框架的凹槽侧设有一由该凹槽的表面凸起的定位部,该些光学膜的该凸出部中开设有一第一固定孔,该第一固定孔套设于该定位部上,使该些光学膜固定于该框架上,该遮光部中开设有一第二固定孔,该第二固定孔与该第一固定孔共同套设于该定位部上。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于该第一固定孔与该第二固定孔之间形成有一骑缝线结构。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些光学膜中的最上层光学膜的该凸出部一体延伸有该遮光部,并由该遮光部向下翻折以包覆其他光学膜的该凸出部的侧边。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些光学膜中的最底层光学膜的该凸出部一体延伸有该遮光部,并由该遮光部向上翻折以包覆其他光学膜的该凸出部的侧边。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些光学膜中的中间层光学膜的该凸出部一体延伸有该遮光部,并由该遮光部分别向上翻折与向下翻折以包覆其他光学膜的该凸出部的侧边。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遮光部具有向一第一方向延伸一预定长度的一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于该遮光部翻折后容置于该框架内。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遮光部的该第一延伸部上涂布有粘胶,以使该第一延伸部粘合于该框架上。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延伸部于该遮光部翻折后容置于该框架内的位置处涂布有粘胶,以使该第一延伸部粘合于该框架上。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遮光部具有向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延伸一预定长度的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于该遮光部翻折后分别容置于该框架内。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遮光部的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上涂布有粘胶,以使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粘合于该框架上。
上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于该遮光部翻折后容置于该框架内的位置处分别涂布有粘胶,以使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粘合于该框架上。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片组,其中,包括有:
一第一光学膜,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及
一第二光学膜,设置于该第一光学膜的一侧,包括有:
一第二凸出部,对应设置于该第一凸出部的下表面或上表面;及
一遮光部,由该第二凸出部一体延伸出,以翻折包覆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凸出部的侧边。
上述的光学膜片组,其中,该遮光部的表面上印刷有一遮光材料。
其背光模块于光学膜片组安装于框架上对应凹槽位置处,而光学膜片组的其中一个光学膜的形状为具有一个凸出部与一个遮光部。藉此,于光学膜片组安装于框架上后,使所述的遮光部能翻折包覆其他光学膜的侧边,以阻挡其他光学膜可能由框架的凹槽位置处泄漏的光线,进而改善背光模块的漏光问题。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光模块包括有框架、多片光学膜以及遮光部,其中的框架上具有至少一个凹槽,而多片光学膜安装于框架上,且各光学膜具有对应于框架的凹槽的凸出部,此外,上述遮光部则由各光学膜中的一光学膜的凸出部一体延伸出,以翻折包覆其他光学膜的凸出部的侧边。藉此,遮光部可阻挡光学膜由凹槽处所泄漏的光线。
另外,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包括有第一光学膜与第二光学膜。第一光学膜具有第一凸出部。第二光学膜设置第一光学膜的一侧(即第一光学膜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第二光学膜包括第二凸出部与遮光部。第二光学膜的第二凸出部对应设置于第一凸出部的下表面或上表面。遮光部由第二凸出部一体延伸出,以翻折包覆第一光学膜的第一凸出部的侧边。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多层光学膜及应用此多层光学膜的背光模块,于多层光学膜安装于框架上对应凹槽位置处,对应裁切其中一个(例如是最顶层、最底层或中间层)光学膜的形状为具有一个凸出部与一个遮光部,其他光学膜仅具有凸出部。藉此,于多层光学膜安装于框架上后,使所述的遮光部能翻折包覆其他光学膜的凸出部的侧边,以阻挡其他光学膜可能由框架的凹槽位置处泄漏的光线,进而改善背光模块的漏光问题。特别是,本发明在背光模块的组装上无需额外付加独立的挡光组件,进而简化背光模块的制作以及组装过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的局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光学膜片组的组成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的光学膜片组的另一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前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后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后的另一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后的另一视角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后的另一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后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Figure BSA000006307037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2A,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外观示意图。如图2A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膜202具有4个侧边(图中未标示),分别为上侧边、下侧边、左侧边与右侧边。所述的4个侧边使光学膜202大致上呈一个矩形状。为了说明方便,图2A中仅出上侧边、下侧边、左侧边。
在光学膜202的左侧边上的一个特定位置处形成包括有一个向外延伸的凸出部204,以及一个由凸出部204的边缘再向外延伸的遮光部208。凸出部204与遮光部208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凸出部204与遮光部208外观上概略呈一个矩形状,且凸出部204与遮光部208可通过裁切方式修饰其各自的形状。
如上所述,所述的特定位置对应于同侧边的框架500的凹槽504的位置(可先参阅图5),而光学膜202的左侧边上形成的凸出部204的数量也是对应于框架500上的凹槽504的数量。举例来说,若框架500的左侧边上具有两个凹槽504时,则光学膜202的左侧边上也对应形成有两个凸出部204与两个遮光部208。
另外,上述第一实施例是以光学膜202的左侧边举例说明,若框架500的右侧边上具有凹槽504时,则光学膜202的右侧边对应于凹槽504的位置处也形成有凸出部204与遮光部208,依此类推。
如图2A所示,在凸出部204中开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206。第一固定孔206的俯视形状概略为椭圆形,但不限于此。举例来说,第一固定孔206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多边形或其它几何形状。同样的,在遮光部208中也开设有一个第二固定孔210,而第二固定孔210的形状对应于第一固定孔206的形状。
值得一提的是,在遮光部208的一个表面(例如,上表面或下表面,较佳的包括有上表面与下表面)上以印刷、转印或贴附方式形成遮光材料(图2A中是以圆点形状表示)。所述的遮光材料包括有树脂(例如,黑色树脂),通常具有透光率低与反射率低等特点,但不以此为限。
较佳地,在第一固定孔206与第二固定孔210之间可形成有两个约略与光学膜202左侧边平行的骑缝线208a与208b的结构。所述的两个骑缝线208a与208b之间的间距可相当于多个光学膜202堆迭后的高度,或者略大于多个光学膜202堆迭后的高度,其中骑缝线208a靠近于第一固定孔206,而骑缝线208b较靠近于第二固定孔210。所述的骑缝线208a可位于遮光部208的边界上,亦可位于遮光部208内,而骑缝线208b位于遮光部208内。所述的两个骑缝线208a与208b的结构有助于遮光部208进行翻折的便利性,而翻折的定义、过程与位置将配合后续图6A与图6B作详细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多个光学膜202堆迭后,位于最上层或最下层的光学膜202同时具有凸出部204与遮光部208,其他光学膜仅具有凸出部204。如图2B所示,图2B为本发明的光学膜片组的组成示意图,其中位于最底层的光学膜202同时具有凸出部204与遮光部208,其他光学膜仅具有凸出部204。如图2C所示,图2C为本发明的光学膜片组的另一组成示意图,其中位于最顶层的光学膜202同时具有凸出部204与遮光部208,其他光学膜仅具有凸出部204。
接下来,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外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膜212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膜20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膜212的遮光部218的一个侧边上具有一个朝第一方向延伸一段预定距离的第一延伸部220。其中凸出部204的外观上概略呈一个矩形状,而遮光部218的外观上概略成一个L字形状。同样的,所述的凸出部204与遮光部218可通过裁切方式修饰其各自的形状。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以下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说,第一延伸部220由遮光部218的上侧边朝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方向约略平行于光学膜212的左侧边方向。所述的第一延伸部220大致上呈一个矩形状,并且于第一延伸部220的表面上(例如,上表面或下表面,较佳者包括有上表面与下表面)也形成有遮光材料。另外,第一延伸部220亦可形成于遮光部218的下侧边并朝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如上所述,较佳地,在第一固定孔206与第二固定孔210之间可形成有两个约略与光学膜212左侧边平行的骑缝线218a与218b的结构。所述的两个骑缝线218a与218b之间的间距可相当于多个光学膜212堆迭后的高度,或者略大于多个光学膜212堆迭后的高度,其中骑缝线218a靠近于第一固定孔206,而骑缝线218b较靠近于第二固定孔210。所述的骑缝线218a可位于遮光部218的边界上,亦可位于遮光部218内,而骑缝线218b位于遮光部218内。所述的两个骑缝线218a与218b的结构有助于遮光部218进行翻折的便利性。
接着,请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外观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膜222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膜21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膜222的遮光部228的一个侧边上具有一个朝第二方向延伸一段预定距离的第二延伸部230。其中凸出部204的外观上概略呈一个矩形状,而遮光部228的外观上概略成一个T字形状。同样的,所述的凸出部204与遮光部228可通过裁切方式修饰其各自的形状。其他部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以下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说,第二延伸部230由遮光部228的下侧边朝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二方向约略平行于光学膜222的左侧边方向,并与第一方向为相反方向(例如,相差约180度)。所述的第二延伸部230大致上呈一个矩形状,并且于第二延伸部230的表面上(例如,上表面或下表面,较佳者包括有上表面与下表面)也形成有遮光材料。
如上所述,较佳地,在第一固定孔206与第二固定孔210之间可形成有两个约略与光学膜222左侧边平行的骑缝线228a与228b的结构。所述的两个骑缝线228a与228b之间的间距可相当于多个光学膜222堆迭后的高度,或者略大于多个光学膜222堆迭后的高度,其中骑缝线228a靠近于第一固定孔206,而骑缝线228b较靠近于第二固定孔210。所述的骑缝线228a可位于遮光部228的边界上,亦可位于遮光部228内,而骑缝线228b位于遮光部228内。所述的两个骑缝线228a与228b的结构有助于遮光部228进行翻折的便利性。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前的局部外观示意图。如图5所示。框架500可采用射出成形(injection molding)技术制作而成。框架500可为塑胶或树脂材质构成。框架500的侧边上具有至少一凸缘506。凸缘506可提供光学膜222安装于框架500上时,使翻折后的遮光部228的第一延伸部220与第二延伸部230容置于框架500内。更进一步说,翻折后的遮光部228的第一延伸部220与第二延伸部230分别装设于各凸缘506的上方。
此外,在两凸缘506的中间更形成有凹槽504,且凹槽504的深度较佳者需使多个光学膜222堆迭后能设置于凹槽504中。更进一步说,凹槽504的深度可使多个光学膜222堆迭后能平整地设置于凹槽504中,而不弯曲或翘起。在凹槽504的底部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个凸起的定位部502。定位部502的俯视形状概略为椭圆形,但不限于此。举例来说,定位部502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多边形或其它几何形状。所述的定位部502可提供光学膜222安装于框架500上时,使凸出部204的第一固定孔206穿过定位部502并套设于定位部502上。更进一步说,定位部502还提供翻折后的遮光部228的第二固定孔210穿过定位部502并套设于定位部502上(可先参阅图6B)。藉此,定位部502与第一固定孔206(或第二固定孔210)可限制光学膜222的位移距离,进而固定光学膜222。另外,为了使第二固定孔210与第一固定孔206能套设于定位部502上,第二固定孔210与第一固定孔206的形状对应于定位部502的形状。
接下来,请参照图6A,图6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后的局部外观示意图。如图6A所示,光学膜222侧边上的凸出部204的第一固定孔206套设于定位部502上。遮光部228由框架500的凹槽504的位置处凸出至框架500的外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凸缘506的上表面涂布有粘胶510(图6A中以斜线表示),以提供翻折后的遮光部228的第一延伸部220与第二延伸部230通过粘胶510粘合框架500的凸缘506上,其中粘胶510亦可例如是双面胶或其他类型的胶。藉此,可增加光学膜222安装于框架500上的稳固性。另外,粘胶510可视设计需求选择性涂布于一个凸缘506上,或是涂布于第一延伸部220与/或第二延伸部230上。
接下来,请参照图6B,图6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后的另一局部外观示意图。光学膜222的遮光部228先朝上方进行第一次的翻折,而使遮光部228直立于光学膜222。更进一步说,直立的遮光部228约略垂直于光学膜222。
接着,对直立的遮光部228朝右方进行第二次翻折,而使遮光部228约略平行于光学膜222。更进一说,在进行第二次翻折后,遮光部228的第二固定孔210与第一固定孔206共同套设于定位部502上,并且遮光部228的第一延伸部220与第二延伸部230可分别设置于凸缘506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延伸部220与第二延伸部230通过粘胶510(如图6A所示)粘合于框架500的凸缘506上。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后的另一视角的局部外观示意图。如图7所示,光学膜222的遮光部228于翻折两次后可包覆住光学膜222的侧边(即凸出部502的侧边)。藉此,遮光部228可阻挡光学膜222由框架500的凹槽504处所泄漏的光线。
接下来,请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8的剖面示意图是沿图7中剖面线A-A’所看到的。
如图8所示,在框架500的上方安装有导光板820与光学膜片组800。所述的导光板820设置于框架500内,框架500可用以支撑或保护设置于其中的导光板820。所述的光学膜片组800由最底层光学膜810以及其他光学膜812(图8中是以三层光学膜表示)所组成。所述的其他光学膜812堆迭于最底层光学膜810的上方。举例来说,光学膜片组800可以是棱镜片、增光片、扩散片或其组合,而导光板820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高分子材质构成。
如上所述,值得一提的是,最底层光学膜810同时具有凸出部204与遮光部228,而其他光学膜812仅具有凸出部812a。最底层光学膜810的遮光部228向上以及向右翻折后,可使第二固定孔210套设于定位部502上。藉此,遮光部228可包覆其他光学膜812的侧边,进而阻挡其他光学膜812由框架500的凹槽504(如图5所示)处所泄漏的光线。
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于光学膜片组800的其中一片光学膜的凸出部204一体延伸出一个遮光部228,并通过遮光部228阻挡其他光学膜812可能由框架500的凹槽504处泄漏的光线。藉此,本发明相较现有技术在背光模块的组装上无需额外附加挡光组件,进而简化背光模块的制作以及组装过程。
请参照图9,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后的另一局部外观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框架500的上方安装有导光板820与光学膜片组830。所述的导光板820设置于框架500内,框架500可用以支撑或保护设置于其中的导光板820。所述的光学膜片组830由光学膜222以及其他光学膜814(图9中是以两层光学膜表示)所组成。所述的其他光学膜814堆迭于光学膜222的下方。换句话说,光学膜222相当于光学膜片组830中的最顶层光学膜。
如上所述,值得一提的是,最顶层的光学膜222同时具有凸出部204与遮光部228,而其他光学膜814仅具有凸出部204。最顶层的光学膜222的遮光部228向下以及向右翻折后,可使第二固定孔210套设于定位部502上。藉此,遮光部228可包覆其他光学膜814的侧边,进而阻挡其他光学膜814由框架500的凹槽504处所泄漏的光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最顶层的光学膜222堆迭于其他光学膜814的上方,因此,较佳者可于最顶层的光学膜222的凸出部204的表面上以印刷、转印或贴附方式形成遮光材料(图中以圆点形状表示),以降低光线可能由最顶层的光学膜222的凸出部204的表面泄漏的机会。
请参照图10,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安装于框架后的局部外观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框架500的上方安装有导光板820与光学膜片组850,而光学膜片组850分别由光学膜片组830与光学膜片组800(可一并对应照图8与图9)堆迭而成。另外,在第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830与光学膜片组800的细部结构已分别于图8与图9中描述,以下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光学膜片组800堆迭于光学膜片组830的上方,其中光学膜片组800中的最底层的光学膜810的遮光部228向上以及向右翻折后,可使第二固定孔210套设于定位部502上。光学膜片组800中的最顶层的光学膜222的遮光部228向下以及向右翻折后,可使第二固定孔210套设于定位部502上。换句话说,第四实施中所述的翻折方式亦可视为由光学膜片组850的中间层的光学膜分别向上与向下翻折,并包覆其他光学膜812(如图8所示)与814(如图9所示)的凸出部204的侧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膜片组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的背光模块,于光学膜片组安装于框架上对应凹槽位置处,而光学膜片组的其中一个(即最顶层、最底层或中间层)光学膜的形状为具有一个凸出部与一个遮光部,其他光学膜仅具有凸出部。藉此,于多层光学膜安装于框架上后,使所述的遮光部能翻折包覆其他光学膜的凸出部的侧边,以阻挡其他光学膜可能由框架的凹槽位置处泄漏的光线,进而改善背光模块的漏光问题。特别是,本发明在背光模块的组装上无需额外付加独立的挡光组件,进而简化背光模块的制作以及组装过程。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框架,具有至少一凹槽;
多片光学膜,安装于该框架上,该多片光学膜具有对应于该凹槽的一凸出部;及
一遮光部,由该多片光学膜中的一光学膜的该凸出部一体延伸出,以翻折包覆其他光学膜的该凸出部的侧边,该遮光部的表面上印刷、转印或贴附有一遮光材料,该框架的凹槽侧设有一由该凹槽的表面凸起的定位部,该多片光学膜的该凸出部中开设有一第一固定孔,该第一固定孔套设于该定位部上,使该多片光学膜固定于该框架上,该遮光部中开设有一第二固定孔,该第二固定孔与该第一固定孔共同套设于该定位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固定孔与该第二固定孔之间形成有一骑缝线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片光学膜中的最上层光学膜的该凸出部一体延伸有该遮光部,并由该遮光部向下翻折以包覆其他光学膜的该凸出部的侧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片光学膜中的最底层光学膜的该凸出部一体延伸有该遮光部,并由该遮光部向上翻折以包覆其他光学膜的该凸出部的侧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片光学膜中的中间层光学膜的该凸出部一体延伸有该遮光部,并由该遮光部分别向上翻折与向下翻折以包覆其他光学膜的该凸出部的侧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遮光部具有向一第一方向延伸一预定长度的一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于该遮光部翻折后容置于该框架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遮光部的该第一延伸部上涂布有粘胶,以使该第一延伸部粘合于该框架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于该遮光部翻折后容置于该框架内的位置处涂布有粘胶,以使该第一延伸部粘合于该框架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遮光部具有向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延伸一预定长度的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于该遮光部翻折后分别容置于该框架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遮光部的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上涂布有粘胶,以使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粘合于该框架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于该遮光部翻折后容置于该框架内的位置处分别涂布有粘胶,以使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粘合于该框架上。
12.一种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光学膜,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及
一第二光学膜,设置于该第一光学膜的一侧,包括有:
一第二凸出部,对应设置于该第一凸出部的下表面或上表面;及
一遮光部,由该第二凸出部一体延伸出,以翻折包覆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凸出部的侧边,该遮光部的表面上印刷、转印或贴附有一遮光材料,
该第一凸出部与该第二凸出部中开设有一第一固定孔,用于固定该第一光学膜与该第二光学膜于一背光模块的框架上,该遮光部中开设有一第二固定孔,该框架设有一凸起的定位部,该第二固定孔与该第一固定孔共同套设于该定位部上。
CN201110402303.2A 2011-11-18 2011-11-30 光学膜片组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9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2402 2011-11-18
TW100142402A TWI438535B (zh) 2011-11-18 2011-11-18 光學膜片組及應用此光學膜片組的背光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9011A CN102519011A (zh) 2012-06-27
CN102519011B true CN102519011B (zh) 2014-06-18

Family

ID=46290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230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9011B (zh) 2011-11-18 2011-11-30 光学膜片组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19011B (zh)
TW (1) TWI4385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1723B (zh) * 2012-04-13 2015-0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膜片
US9057902B2 (en) 2013-01-08 2015-06-1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fixing device
CN103033961B (zh) * 2013-01-08 2016-04-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其固定装置
CN103090278B (zh) * 2013-01-31 2016-03-16 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具有该背光模组的电视机及显示装置
US9791739B2 (en) * 2013-07-30 2017-10-17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4089216B (zh) * 2014-06-05 2017-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4197242B (zh) * 2014-08-22 2017-0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765477B (zh) * 2016-08-23 2023-10-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膜材、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2440A (zh) * 2001-06-19 2003-01-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晶显示装置
CN1731251A (zh) * 2005-08-24 2006-02-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结构
CN201266292Y (zh) * 2008-08-12 2009-07-01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背光模组光学膜片新型固定结构
CN101598860A (zh) * 2009-06-29 2009-12-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组装该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CN101770113A (zh) * 2008-12-27 2010-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2440A (zh) * 2001-06-19 2003-01-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晶显示装置
CN1731251A (zh) * 2005-08-24 2006-02-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结构
CN201266292Y (zh) * 2008-08-12 2009-07-01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背光模组光学膜片新型固定结构
CN101770113A (zh) * 2008-12-27 2010-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
CN101598860A (zh) * 2009-06-29 2009-12-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组装该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38535B (zh) 2014-05-21
CN102519011A (zh) 2012-06-27
TW201321858A (zh) 201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9011B (zh) 光学膜片组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块
US9897840B2 (en) Seamless splicing multi-panel display devices
CN209946590U (zh)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拼接屏
US9383498B2 (en) Light-condensing sheet,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3026348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CN110928041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0067280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112164331B (zh) 多曲面显示装置
CN103148415B (zh) 背光模块
CN107110441A (zh)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JP2018505529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1323970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476485B (zh) 光學膜片限位結構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1547686U (zh) 光学膜层、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5116605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2401281B (zh) 背光组件
US8920014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70115445A1 (en) Light guid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and recycling methods thereof
WO2023109197A1 (zh) 反射纸、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764312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775606B (zh) 顯示裝置
US20210041739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7765477B (zh) 膜材、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8601640U (zh) 一种带摄像孔的液晶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