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9878A - 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9878A
CN102749878A CN2011101847647A CN201110184764A CN102749878A CN 102749878 A CN102749878 A CN 102749878A CN 2011101847647 A CN2011101847647 A CN 2011101847647A CN 201110184764 A CN201110184764 A CN 201110184764A CN 102749878 A CN102749878 A CN 102749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ard
substrate
cover plate
terminal
haplo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47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细川文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49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98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该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能够确保小型化,并且对于振动、冲击等,能够抑制主体的外壳的变形,还能够抑制各基板间的距离发生变动和基板发生扭曲。本发明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的主体(1)包括壳体(2)、固定于该壳体(2)的输入输出基板(10)、设置于该壳体(2)的盖板(3)、以及固定于该盖板(3)的控制基板(5),夹住盖板(3)而配置的各端子台(22、23)分别包括固定于输入输出基板(10)的第一端子台部(23)、及可拆下来再重新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台部(23)的第二端子台部(24),对于盖板(3)和各端子台(21、22),盖板(3)的突起(4A、4B)与第二端子台部(24A、24B)的凹部(27A、27B)进行卡紧,输入输出基板10和控制基板5相连结。

Description

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该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包括端子台,该端子台包含第一端子台部,该第一端子台部例如固定于输入输出基板;以及第二端子台部,该第二端子台部能够拆下来再重新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台部,并具有螺钉端子。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工业领域等各种领域中所使用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在矩形箱状的主体壳体内,包含有电源基板、输入输出基板、及控制基板,通过将螺钉式端子台设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前表面,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电连接的布线。
也就是说,该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以下结构:即,拆下具有螺钉端子的端子台部,在有充足空间的位置进行布线,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布线操作的便利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04-0387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来,特别是在仅用主体来实现顺序控制为特征之一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中,对主体壳体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上述背景,通过对各基板结构、安装零部件进行研究等,从而出售很多比以往产品要小型化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
然而,对于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而不可缺少的端子台,例如考虑到螺钉端子尺寸、根据各种安全标准而确保相邻螺钉端子间的距离、为了确保树脂材料的阻燃性而确保隔壁厚度等的要求,就难以实现小型化。
因此,在小型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中,位于上侧的上侧端子台及位于下侧的下侧端子台夹着主体而占据了前表面部的大部分。
此时,位于上侧端子台和下侧端子台之间的固定于主体盖板的控制基板、和与该控制基板相对的固定于主体壳体的输入输出基板之间,由将两基板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来连结,对于固定有控制基板的主体盖板,在主体盖板的左右部由主体壳体支承。
因而,在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点数较多的情况下,由于上侧端子台及下侧端子台的各自的横向宽度尺寸变大,因此,在对主体施加了例如振动、冲击等扰动时等情况下,主体的盖板容易翘曲,其结果是存在以下问题:在输入输出基板和控制基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动、扭曲,例如因输入输出基板和控制基板之间的连接器而引起接触不良等。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相关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该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能够确保小型化,并且对于振动、冲击等,能够抑制主体的壳体的变形,还能够抑制各基板间的距离发生变动和基板发生扭曲。
本发明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包括主体、和设置于该主体的一对端子台,
上述主体包括有底的壳体、固定于该壳体的第二基板、设置于该壳体的开口侧的盖板、以及固定于该盖板的第一基板,
夹住上述盖板而设置的各上述端子台分别包括:第一端子台部,该第一端子台部固定于上述第二基板;以及第二端子台部,该第二端子台部能够拆下来再重新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台部,并具有头部露出的螺钉端子,
上述盖板和各上述端子台由设置于盖板和端子台之间的卡紧单元进行卡紧,上述第二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由于盖板和各端子台由设置于盖板和端子台之间的卡紧单元进行卡紧,从而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连结,因此,能够确保小型化,能够对于振动、冲击而抑制主体的盖板的变形,还能够抑制各基板间的距离发生变动或基板发生扭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从盖板的背面侧来观察图1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时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时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不同于图3的凹部的位置具有凹部的例子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另外不同于图3的凹部的位置具有凹部的例子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标号说明
1主体
2壳体
3盖板
4A第一突起
4B第二突起
5控制基板(第一基板)
6周边设备连接用连接器
7执行开关
8 LED
9a、9b连接器部
9第一连接器
10输入输出基板(第二基板)
11a、11b连接器部
11第二连接器
12电源基板(第三基板)
13电容器
14A第一片材
14B第二片材
21上侧端子台
22下侧端子台
23A、23B第一端子台部
24A、24B第二端子台部
25固定螺钉
26螺钉端子
27A第一凹部
27B第二凹部
34凸起
37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简称为控制器)的各实施方式,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控制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从盖板3的背面侧来观察图1的控制器时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的控制器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
安装于壁面的该控制器包括:主体1、设置于该主体的上侧的上侧端子台21、以及设置于该主体1的下侧的下侧端子台22。
主体1包括:壳体2、H形状的盖板3,该H形状的盖板3设置于该壳体2的前表面;控制基板5,该控制基板5是安装于该盖板3的背面侧的第一基板;设置于该控制基板5的前表面的周边设备连接用连接器6、执行开关7、及LED8;以及设置于控制基板5的背面的连接器部9a及电容器13。执行开关7根据动作来执行控制器的程序。另外,LED8显示控制器的状态。
另外,主体1包括:第二基板即输入输出基板10,该第二基板固定于壳体2;连接器部9b,该连接器部9b安装于该输入输出基板10的控制基板5一侧的前表面,并与连接器部9a进行电连接;连接器部11a,该连接器部11a安装于输入输出基板10的背面;第三基板即电源基板12,该第三基板与输入输出基板10相对而固定于壳体2的底面侧;以及连接器部11b,该连接器部11b设置于该电源基板12的前表面,与连接器部11a相连接,将电源基板12与输入输出基板10进行电连接。
此处,利用连接器部9a和连接器部9b构成第一连接器9,利用连接器部11a和连接器部11b构成第二连接器11。
盖板3包括第一片材部14A、和与该第一片材部14A相对的第二片材部14B。对于第一片材部14A,如图2所示,在第一连接器9的连接器部9a附近设置有钩状的第一突起4A。对于第二片材部14B,如图2所示,在电容器13的附近设置有钩状的第二突起4B。
对于上侧端子台21,利用固定螺钉25来将第一端子台部23A和第二端子台部24A形成为一体。
对于第二端子台部24A沿横向方向每隔一定间隔就设置有螺钉端子26。在第二端子台部24A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凹部27A。与第一凹部27A一起构成卡定单元的第一突起4A与该第一凹部27A卡紧。
对于下侧端子台22,也利用固定螺钉25来将第一端子台部23B和第二端子台部24B形成为一体。
对于第二端子台部24B也沿横向方向每隔一定间隔就设置有螺钉端子26。在第二端子台部24B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凹部27B。
与第二凹部27B一起构成卡紧单元的第二突起4B与该第二凹部27B卡紧。
在上述结构的控制器中,预先使用固定螺钉25将第二端子台部24A、24B临时固定到第一端子台部23A、23B,之后,将固定有控制基板5的盖板3的突起4A、4B与形成于第二端子台部24A、24B的凹部27A、27B卡紧,最后,再次使用固定螺钉25将第二端子台部24A、24B拧紧固定于第一端子台部23A、23B。
由于第一端子台部23A、23B固定于输入输出基板10,该输入输出基板10固定于壳体2,另外,固定有控制基板5的盖板3通过卡紧单元来与第二端子台部24A、24B卡紧,由此,通过将第二端子台部24A、24B固定于第一端子台部23A、23B,从而使得控制基板5通过盖板3及上侧端子台21、下侧端子台22而与输入输出基板10相连结。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控制器,能够将第二端子台部24A、24B和第一端子台部23A、23B分离,而上述第二端子台部具有用户进行布线的螺钉端子26,因此,能够例如从设置于较狭窄位置的控制器拆下第二端子台部24A、24B,然后在有充足空间的位置使用螺钉端子26进行布线,之后,将完成布线的第二端子台部24A、24B再次安装到控制器的主体1上。
另外,还能够容易地将完成布线的第二端子台部24A、24B交替安装到多个主体1,来进行确认动作的操作。
由此,该控制器可将第二端子台部24A、24B从第一端子台部23A、23B分离,从而能够提高用户进行布线操作的便利性。
另外,由于盖板3和各端子台21、22利用卡紧单元进行卡紧,控制基板5通过盖板3、上侧端子台21及下侧端子台22与输入输出基板10相连结,因此,能够确保小型化,并对于振动、冲击,能够抑制主体1的盖板3的变形,还能够抑制控制基板5和输入输出基板10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动、和控制基板5及输入输出基板10发生扭曲。
此外,如图4所示,也可将第一凹部27A形成于第一端子台部23A,或如图5所示,将第一凹部27A形成于第一端子台部23A和第二端子台部24A之间。
此外,尽管未图示,但是此时,对于下侧端子台22,也在图4及图5所示的上侧端子台21相同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凹部27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与第二凹部27B卡紧的第二突起4B设置于重物即电容器13的附近,与第一凹部27A卡紧的第一突起4A设置于第一连接器9a附近。
因而,能够减小由电容器13及连接器9a的振动而对输入输出基板10及控制基板5带来的影响。
另外,突起4A、4B及凹部27A、27B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
另外,由于盖板3的突起4A、4B是朝向凹部27A、27B的底面、向盖板3一侧倾斜的尖细的形状,因此,在控制器的制造过程中,在将固定有控制基板5的盖板3与上侧端子台21、下侧端子台22进行组装时,强制性地使突起4A、4B进行位移来与凹部27A、27B进行卡紧,从而能够将盖板3与上侧端子台21、下侧端子台22进行组装。
即,进行组装盖板3的操作时,不需要将上侧端子台21的第二端子台部24A、下侧端子台22的第二端子台部24B从第一端子台部23A、23B拆下,将盖板3的突起4A、4B与该第二端子台部24A、24B的凹部27A、27B进行卡紧。
实施方式2.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控制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盖板3的突起34是向着凹部37的底面其头部较宽的楔形形状。
此外,尽管未图示,但是对于下侧端子台22,其突起及凹部的形状,也与图6所示的上侧端子台21相同。
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盖板3的突起34嵌入到凹部37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钉25将第二端子台部24A、24B固定到第一端子台部23A、23B,从而使上侧端子台21及下侧端子台22对主体1进行固定。
其结果是,盖板3沿轴线方向及径向方向这两个方向与第二端子台部24A、24B相结合。
此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也可将凹部37形成于端子台部23A、23B,或形成于第一端子台部23A、23B与第二端子台部24A、24B之间。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1、2的控制器中,作为卡紧单元,都是在盖板3中形成突起4A、4B、34,在端子台21、22中形成凹部27A、27B,但是也可在端子台中形成突起,在盖板中形成凹部。

Claims (8)

1.一种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和设置于该主体的一对端子台,
所述主体包括有底的壳体、固定于该壳体内的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侧的盖板、以及固定于该盖板的第一基板,
夹住所述盖板而设置的各所述端子台分别包括:第一端子台部,该第一端子台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以及第二端子台部,该第二端子台部能够拆下来再重新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台部,并具有头部露出的螺钉端子,
所述盖板和各所述端子台由设置于盖板和端子台之间的卡紧单元进行卡紧,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紧单元设置在将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的附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紧单元设置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电容器的附近。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紧单元包括:一对突起,该一对突起形成于所述盖板的端部;以及凹部,该凹部分别形成于各所述端子台,并卡紧所述突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是朝着所述凹部的底面向盖板侧倾斜的、尖细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是向着凹部的底面其头部较宽的楔形形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第二端子台部、所述第一端子台部、或第二端子台部和第一端子台部的相接部位中的任一处。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是控制基板,所述第二基板是输入输出基板。
CN2011101847647A 2011-04-21 2011-06-21 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 Pending CN1027498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4748A JP5063793B1 (ja) 2011-04-21 2011-04-21 ユニット型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2011-094748 2011-04-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9878A true CN102749878A (zh) 2012-10-24

Family

ID=47030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47647A Pending CN102749878A (zh) 2011-04-21 2011-06-21 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63793B1 (zh)
CN (1) CN10274987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6672B2 (ja) * 2017-07-26 2021-01-20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入出力装置の生産方法及び入出力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1161A (en) * 1996-01-04 1998-04-21 Pcd Inc.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with discrete wire interconnections
JPH11224111A (ja) * 1998-02-05 1999-08-17 Koyo Electronics Ind Co Ltd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CN1051855C (zh) * 1993-05-27 2000-04-26 光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用电子设备
JP2008171837A (ja) * 2007-01-05 2008-07-24 Omron Corp 電子機器の基板支持構造
CN201269991Y (zh) * 2008-09-25 2009-07-08 安徽怡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回路pid控制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8102U (ja) * 1982-03-13 1983-09-1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シ−ケンスコントロ−ラ
JPH02105903A (ja) * 1988-10-14 1990-04-18 Fanuc Ltd I/oモジュール
JPH11260438A (ja) * 1998-03-06 1999-09-24 Denso Corp 端子台装置
JP2006309727A (ja) * 2005-03-31 2006-11-09 Omron Corp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55C (zh) * 1993-05-27 2000-04-26 光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用电子设备
US5741161A (en) * 1996-01-04 1998-04-21 Pcd Inc.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with discrete wire interconnections
JPH11224111A (ja) * 1998-02-05 1999-08-17 Koyo Electronics Ind Co Ltd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2008171837A (ja) * 2007-01-05 2008-07-24 Omron Corp 電子機器の基板支持構造
CN201269991Y (zh) * 2008-09-25 2009-07-08 安徽怡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回路pid控制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63793B1 (ja) 2012-10-31
JP2012226631A (ja) 201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2629Y (zh) 组合式电连接器
CN201374434Y (zh) 电连接器
CN206638918U (zh) 无边框固定结构及无边框显示装置
TWI438969B (zh) 電連接器
KR101734656B1 (ko) 조인트 커넥터
WO2017188053A1 (ja) 取付金具、コネクタ、及び接続システム
CN101752690A (zh) 连接器装置
TW201324969A (zh) 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
CN102592803B (zh) 可调整高度的变压器
CN101154494A (zh) 电感器
CN104730741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窄边框液晶模组
CN102749878A (zh) 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
CN2935188Y (zh) 镜头模组的组装专用治具
CN202034497U (zh) 一种快速接线器
CN210038982U (zh) 一种智能收银机及与其相连接的功能装置
CN103368020A (zh) 电子装置
JP7042203B2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KR101263406B1 (ko) 모듈형 이어폰 잭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US20170098902A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CN202285286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2694278B (zh) 一种快速接线器
CN104158001A (zh) 直立型电连接器
CN201590572U (zh) 端子板及应用该端子板的电视机
CN203176645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脚
CN203150751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