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9937A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9937A
CN102739937A CN2012100888536A CN201210088853A CN102739937A CN 102739937 A CN102739937 A CN 102739937A CN 2012100888536 A CN2012100888536 A CN 2012100888536A CN 201210088853 A CN201210088853 A CN 201210088853A CN 102739937 A CN102739937 A CN 102739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image
mentioned
image
control part
imag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88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9937B (zh
Inventor
宫川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39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9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9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9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8Cross-fader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1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during image pickup, e.g. digital cameras, camcorders, video cameras having integrated special effects cap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拍摄被摄体光;显示部,显示基于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拍摄信号的通过镜头图像;运动图像生成部,根据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拍摄信号,生成与上述显示部中显示的上述通过镜头图像中设定的至少2个不同区域各自对焦的至少2个运动图像;图像处理部,为了连接通过上述运动图像生成部生成的至少2个运动图像生成编辑运动图像,对各运动图像的连接部分进行图像处理;显示控制部,在上述显示部中显示上述编辑运动图像。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记录运动图像的摄像装置。
优先权声明
以下要求优先权的申请的公开内容参照加入到本说明书中:2011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1-071609号、2012年1月23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2-010684号。
背景技术
提出了下述图像处理装置的方案:取得通过数字相机拍摄的对焦位置的不同近景对焦图像及远景对焦图像,进行对取得的近景对焦图像及远景对焦图像的模糊调整处理,制作根据该模糊调整处理从近景对焦图像的对焦位置到远景对焦图像的对焦位置为止对焦位置逐渐变化的多个对焦变化图像,制作将近景对焦图像、多个对焦变化图像及远景对焦图像作为各帧图像连结的运动图像的图像文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908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为了生成运动图像文件,将构成该运动图像文件的各帧图像通过对2个静止图像进行合成处理来生成,但无法消除以下印象:作为运动图像的各帧的被摄体没有运动,作为运动图像重放时觉得有欠缺。而在拍摄运动图像时,希望出现以下技术:对于对焦位置从近景逐渐向远景变化的运动图像这样的具有使人产生印象的影像效果的运动图像,可不进行上述合成处理地获得。但是,使用者手动操作录像机等来拍摄具有上述这样的使人产生印象的影像效果的运动图像时,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可容易地制作具有使人产生印象的影像效果的运动图像的运动图像数据。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摄像元件,拍摄被摄体光;显示部,显示基于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拍摄信号的通过镜头图像;运动图像生成部,根据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拍摄信号,生成与上述显示部中显示的上述通过镜头图像中设定的至少2个不同区域各自对焦的至少2个运动图像;图像处理部,为了连接通过上述运动图像生成部生成的至少2个运动图像生成编辑运动图像,对各运动图像的连接部分进行图像处理;显示控制部,在上述显示部中显示上述编辑运动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可容易地制作具有使人产生印象的影像效果的运动图像的运动图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的背面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部中显示的拍摄模式选择画面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下的运动图像的拍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部中显示的第1指定框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部中显示的第2指定框的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第1运动图像及第2运动图像的长度的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或运动图像生成时间线的图。
图10是表示通过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显示的运动图像的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下的运动图像的拍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部中显示的第1指定框和第2指定框的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通过编辑运动图像的显示而变化的对焦位置的图。
图14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帧图像数据的帧速变更的图。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或运动图像生成时间线的图。
图16是表示运动图像数据和静止图像数据的生成形态的图。
图17是表示显示静止图像的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或运动图像生成时间线的图。
图18是表示柔焦处理强度的变化和重放或运动图像生成时间线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柔焦处理下的编辑运动图像和编辑声音的重放或生成时间线的图。
图20是表示柔焦处理下的编辑运动图像和编辑声音的重放或生成时间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为摄像装置的电子相机。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2的背面的图。如图1所示,电子相机2的背面设置由LCD等构成的显示部4。该显示部4的表面设置触摸面板5。显示部4显示基于来自下述摄像元件22的拍摄信号的通过镜头图像、基于下述记录介质28中记录的图像数据的静止图像、运动图像。触摸面板5是静电容量式的触摸面板,检测显示部4上的用户手指接触到的位置、区域,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后述的控制部20(参照图2)。
并且,在电子相机2的背面设置:用于变更拍摄模式等的模式键8;在菜单项目等的选择、或各种设定时操作的十字键10;用于对菜单项目等的选择、各种设定进行确定操作的确定键12。在电子相机2的上面设置用于指定静止图像、运动图像的拍摄的快门键6。进一步,在电子相机2的前面设置拍摄镜头16(参照图2)。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2的系统构成的框图。如图2所示,电子相机2上安装有拍摄镜头16,其具有聚焦镜头14及使聚焦镜头14向光轴方向驱动的镜头驱动部15等。镜头驱动部15根据来自电子相机2(后述的控制部20)的控制,驱动聚焦镜头14。其中,拍摄镜头16可以是可装卸到电子相机2的交换式拍摄镜头,也可是固定到电子相机2的一体式拍摄镜头。
电子相机2由微处理器等构成,具有统一控制电子相机2的各部件的控制部20。控制部20连接到显示部4、摄像元件22、放大器·A/D变换部24、操作部26、记录介质28、扬声器30、存储部32及缓存34。摄像元件22由CCD或CMOS等构成,拍摄通过了拍摄镜头16的被摄体光,将拍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0。
控制部20对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进行分辨率调整等图像处理,制作静止图像、运动图像、通过镜头图像的图像数据。在CMOS型摄像元件的情况下,存在直接输出数字信号的情况。并且,控制部20检测制作的图像数据的对比度值,根据检测出的对比度值进行对比度方式的自动对焦。具体而言,通过借助镜头驱动部15使聚焦镜头14向光轴方向移动,调节聚焦位置。
放大器·A/D变换部24将通过麦克风25集音的电子相机2的周边部的声音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将变换的声音的数字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0。控制部20根据从放大器·A/D变换部24输出的声音的数字信号,制作声音数据。操作部26的构成包括:对电子相机2的电源进行接通/断开的电源开关、触摸面板5、快门键6、模式键8、十字键10、确定键12等。
记录介质28是可装卸地安装到电子相机2上设置的卡槽(未图示)的具有移动性的记录介质,例如使用CF卡、SD卡、智能媒介等。记录介质28中记录在控制部20中制作的运动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等。扬声器30输出基于记录介质28中记录的声音数据的声音、操作音、效果音等。
存储部32存储对显示部4中显示的通过镜头图像进行设定的、后述的对焦位置、运动图像拍摄中的拍摄帧速等。并且,暂时存储从记录介质28读出的静止图像数据、运动图像数据等。
缓存34暂时存储根据进行运动图像拍摄时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制作的帧图像数据。并且,缓存34暂时存储基于运动图像拍摄时由麦克风25集音的声音的缓冲声音数据。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2的控制部20进行连接2个运动图像并制作编辑运动图像的处理。并且,控制部20在制作编辑运动图像时,对运动图像的连接部分进行用于连接运动图像的图像处理。
接着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2中以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运动图像时的处理。首先,用户按下模式键8,使拍摄模式选择画面显示到显示部4。拍摄模式选择画面中如图3所示显示:设定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静止图像拍摄”键;设定运动图像拍摄模式的“运动图像拍摄”键;设定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的“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键。其中,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是拍摄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运动图像的模式。
用户通过按下十字键10和确定键12而选择了“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时,控制部20转换到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下的运动图像的拍摄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20转换到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后,将基于来自摄像元件22的拍摄信号的通过镜头图像显示到显示部4上(步骤S1)。
图5是表示显示部4中显示的通过镜头图像的图。显示部4中显示近侧存在人、背景中存在树的通过镜头图像。用户将手指接触到显示部4中显示的通过镜头图像的背景的树的位置时,手指的接触位置由触摸面板5检测出。控制部20根据由触摸面板5检测出的接触位置,使第1指定框40重叠到通过镜头图像中显示的树上来显示(步骤S2)。
在该状态下,用户按下确定键12后,控制部20将显示第1指定框40的区域作为第1对焦位置存储到存储部32(步骤S3)。并且,控制部20判断用户是否按下了快门键6(步骤S4)。
控制部20判断用户按下了快门键6时(步骤S4,是),驱动聚焦镜头14,以与包含作为第1对焦位置的背景的树在内的区域对焦。并且,控制部20开始运动图像的拍摄(步骤S5)。即,控制部20通过存储部32中存储的拍摄帧速,开始基于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帧图像数据到缓存34的存储。
控制部20判断从开始运动图像拍摄开始、是否经过了作为运动图像拍摄时间的例如4秒(步骤S6)。控制部20判断经过了4秒时(步骤S6,是),结束对缓存34的帧图像数据的存储,结束运动图像的拍摄(步骤S7)。
接着,控制部20根据缓存34中存储的多个帧图像数据,生成构成后述的编辑运动图像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具体而言,读出缓存34中存储的多个帧图像数据,对读出的帧图像数据进行到运动图像用的分辨率的大小调整(resize),生成第1运动图像数据。并且,控制部20将第1运动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到存储部32(步骤S8)。
用户为设定第2个对焦位置(称为第2对焦位置),使手指接触显示部4中显示的通过镜头图像的人的脸部位置时,手指的接触位置由触摸面板5检测出。控制部20根据由触摸面板5检测出的接触位置,如图6所示,使第2指定框42重叠到通过镜头图像中显示的人的脸部来显示(步骤S9)。
在该状态下用户按下确定键12时,控制部20将显示第2指定框42的区域作为第2对焦位置存储到存储部32中(步骤S10)。并且,控制部20判断用户是否按下了快门键6(步骤S11)。
控制部20判断用户按下了快门键6时(步骤S11,是),驱动聚焦镜头14,以与包含作为第2对焦位置的人的脸部的区域对焦。并且,控制部20开始运动图像的拍摄(步骤S12)。即,控制部20通过存储部32中存储的拍摄帧速,开始基于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帧图像数据到缓存34的存储。
控制部20判断从开始运动图像拍摄开始、是否经过了作为运动图像拍摄时间的例如4秒(步骤S13)。控制部20判断经过了4秒时(步骤S13,是),结束对缓存34的帧图像数据的存储,结束运动图像的拍摄(步骤S14)。
控制部20通过和上述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生成同样的方法,根据缓存34中存储的多个帧图像数据,生成构成后述的编辑运动图像的第2运动图像数据(步骤S15)。控制部20从存储部32读出第1运动图像数据,将第1运动图像数据和第2运动图像数据分别以MOV等规定的文件格式记录到记录介质28中(步骤S16)。
此时,各运动图像的文件中,作为元数据存储:表示是以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的运动图像的信息;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其他运动图像的文件名、及表示显示顺序的信息。之后,用户根据需要操作菜单键8、十字键10、确定键12,将拍摄模式返回到通常的静止图像拍摄模式或运动图像拍摄模式。
接着参照图7所示的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处理的流程图,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2中重放编辑运动图像时的处理。用户按下模式键8,通过按下十字键10和确定键12选择了重放模式后,控制部20转换到用于重放基于记录介质28中记录的图像数据的静止图像、运动图像的重放模式(步骤S20)。
在重放模式中,控制部20根据十字键10的操作,从记录介质28依次读出静止图像数据、运动图像数据(步骤S21)。即,十字键10的左箭头键被操作时,从记录介质28读出前一图像数据,进行基于该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当右箭头键被操作时,从记录介质28读出下一图像数据,进行基于该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例如,当读出的图像数据是静止图像的图像数据时,控制部20在显示部4中显示基于该图像数据的静止图像。并且,当读出的图像数据是运动图像的图像数据时,控制部20在显示部4中显示基于该图像数据的运动图像。
控制部20判断作为从记录介质28读出的运动图像数据的元数据,是否存储了表示是通过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的运动图像的信息(步骤S22)。控制部20在存储了表示是通过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的运动图像的元数据时(步骤S22,是),参照作为元数据存储的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其他运动图像的文件名,从记录介质28读出其他运动图像的运动图像数据(步骤S23)。例如,读出显示顺序是第1个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时,控制部20参照元数据,从记录介质28读出显示顺序是第2个的第2运动图像数据。并且,当读出第2运动图像数据时,控制部20参照元数据,从记录介质28读出第1运动图像数据。
控制部20将读出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及第2运动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32(步骤S24)。此外如图8所示,基于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及第2运动图像数据的第1运动图像及第2运动图像是分别具有4秒长度的运动图像。
控制部20将作为编辑运动图像最初显示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最初的帧图像,作为静止图像显示到显示部4中,判断有无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指示(步骤S25)。控制部20通过用户对确定键12的操作,判断进行了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指示(步骤S25,是)。控制部20在已进行了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指示时,在显示部4中开始基于存储部32中存储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第1运动图像的显示(步骤S26)。即,如图10(a)所示,根据第1运动图像数据开始和背景的树木对焦的运动图像的显示。
控制部20判断是否变为交叉淡变处理开始时间,即从开始第1运动图像显示开始是否经过了1秒(步骤S27)。控制部20判断变为交叉淡变处理开始时间时(步骤S27,是),开始基于存储部32中存储的第2运动图像数据的第2运动图像的显示,并且进行交叉淡变处理,使显示中的第1运动图像以规定时间(3秒)逐渐变为第2运动图像(步骤S28)。即,如图9所示,进行交叉淡变处理,使得最初的1秒钟仅显示第1运动图像,第1运动图像的剩余的3秒、及第2运动图像的最初的3秒重叠。因此,在该期间内,显示看上去对焦位置从背景的树木逐渐移动到近侧的人的脸部的运动图像。并且,控制部20在交叉淡变处理后,如图10(b)所示,根据第2运动图像数据,使和人的脸部对焦的运动图像显示1秒(步骤S29)。由此,编辑运动图像如图9所示,整体作为5秒的运动图像被重放。
根据第1实施方式,用户手动操作电子相机改变对焦位置,即使不拍摄运动图像,也可容易地制作对焦位置变化的具有使人产生印象的影像效果的运动图像。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交叉淡变处理进行3秒,但也可变更。由此,可获得与使聚焦效果的速度改变同等的效果,可容易地改变影像效果。例如,如延长交叉淡变处理的时间,则可容易地制作看上去对焦位置缓慢变化的编辑运动图像。并且,如缩短交叉淡变处理的时间,则可容易地制作看上去对焦位置快速变化的编辑运动图像。
并且,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在重放模式中,当进行了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指示时制作编辑运动图像,但不限于此,也可紧随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下的第1运动图像及第2运动图像的拍摄,生成编辑运动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28中。
并且,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在重放模式中,显示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最初的帧图像,当用户进行了确定键12的操作时,生成编辑运动图像并重放,但也可由用户选择分别重放第1运动图像或第2运动图像、或作为编辑运动图像重放。
并且,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通过触摸面板5检测出用户手指接触的位置,将根据接触位置确定第1对焦位置或第2对焦位置的第1指定框或第2指定框显示到通过镜头图像,但不限于此,也可显示通过十字键10的操作而移动的指定框,通过该指定框的移动确定第1对焦位置和第2对焦位置。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2。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2是,在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中,由用户连续设定2个对焦位置,连续拍摄在各对焦位置对焦的运动图像。
其中,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下的运动图像的拍摄处理的流程图。用户通过按下模式键8、十字键10及确定键12而选择了“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后,控制部20转换到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并且,控制部20将基于来自摄像元件22的拍摄信号的通过镜头图像显示到显示部4(步骤SA1)。
用户使手指接触到显示部4中显示的通过镜头图像的背景的树木位置时,手指的接触位置由触摸面板5检测出。控制部20根据由触摸面板5检测出的接触位置,如图12(a)所示,使第1指定框40与通过镜头图像中显示的树木重叠来显示(步骤SA2)。在该状态下,用户按下确定键12时,控制部20将显示第1指定框的区域作为第1对焦位置存储到存储部32中(步骤SA3)。
接着,使手指接触到显示部4中显示的通过镜头图像的人的脸部位置时,手指的接触位置由触摸面板5检测出。控制部20根据由触摸面板5检测出的接触位置,如图12(b)所示,使第2指定框42与通过镜头图像中显示的人的脸部重叠来显示(步骤SA4)。在该状态下用户按下确定键12时,控制部20将显示第2指定框的区域作为第2对焦位置存储到存储部32中(步骤SA5)。并且,控制部20判断用户是否按下了快门键6(步骤SA6)。
控制部20判断按下了快门键6时(步骤SA6,是),从存储部32读出第1对焦位置,如图13(a)所示,驱动聚焦镜头14,以与包含作为第1对焦位置的背景的树木的区域对焦。并且,控制部20开始运动图像的拍摄(步骤SA7)。即,控制部20通过存储部32中存储的拍摄帧速,开始基于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帧图像数据到缓存34的存储。
控制部20判断从开始运动图像的拍摄开始是否经过了作为运动图像拍摄时间的例如4秒(步骤SA8)。控制部20判断经过了4秒时(步骤SA8,是),结束对缓存34的帧图像数据的存储,结束运动图像的拍摄(步骤SA9)。
接着,控制部20根据缓存34中存储的多个帧图像数据,生成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具体而言,读出缓存34中存储的多个帧图像数据,对读出的帧图像数据进行到用于运动图像的分辨率的大小调整,生成第1运动图像数据。并且,控制部20将第1运动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到存储部32中(步骤SA10)。
控制部20从存储部32读出第2对焦位置,如图13(b)所示,驱动聚焦镜头14,以与包含作为第2对焦位置的人的脸部的区域对焦。并且,控制部20开始运动图像的拍摄(步骤SA11)。即,控制部20通过存储部32中存储的拍摄帧速,开始基于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帧图像数据到缓存34的存储。
控制部20判断从开始运动图像的拍摄开始是否经过了作为运动图像拍摄时间的例如4秒(步骤SA12)。控制部20判断经过了4秒时(步骤SA12,是),结束对缓存34的帧图像数据的存储,结束运动图像的拍摄(步骤SA13)。
控制部20根据缓存34中存储的多个帧图像数据,生成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第2运动图像数据(步骤SA14)。控制部20从存储部32读出第1运动图像数据,对第1运动图像数据及第2运动图像数据附加表示是通过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的运动图像的信息、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其他运动图像的文件名、及表示显示顺序的元数据,以MOV等规定的文件格式记录到记录介质28中(步骤SA15)。此外,由第1运动图像数据及第2运动图像数据构成的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通过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进行。
根据第2实施方式,用户连续指定第1对焦位置和第2对焦位置,连续拍摄第1运动图像数据及第2运动图像数据的运动图像,因此对用户而言,仅按下一次快门键即可拍摄2个运动图像,可提高拍摄具有使人产生印象的影像效果的运动图像时的操作性。并且,拍摄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运动图像到拍摄第2运动图像数据的运动图像为止的时间变短,因此可制作给人予第1运动图像数据和第2运动图像数据较连贯的印象的编辑运动图像。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用户指定第1焦点位置和第2焦点位置,拍摄第1运动图像数据及第2运动图像数据,控制部20也可自动指定第1焦点位置和第2焦点位置。此时,首先通过用户的操作,电子相机2转换到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时,控制部20将基于来自摄像元件22的拍摄信号的通过镜头图像显示到显示部4中。并且,用户按下快门键6时,控制部20通过脸部识别功能识别通过镜头图像中显示的人的脸部,通过镜头驱动部15移动聚焦镜头14,在包含人的脸部的范围内对焦,将该位置作为第2对焦位置存储到存储部32中。控制部20通过镜头驱动部15移动聚焦镜头14,在比人的脸部远的对焦位置内,将接近无限远的位置作为第1对焦位置存储到存储部32中。可由此决定第1对焦位置和第2对焦位置。并且,和第2实施方式一样,进行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第1运动图像及第2运动图像的拍摄。
并且,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在重放模式下进行了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指示时,制作编辑运动图像,但不限于此,也可紧跟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下的第1运动图像及第2运动图像的拍摄,生成编辑运动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28中。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在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中,具有和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相机2的构成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其说明,对同一构成使用相同标记进行说明。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0在快门键6被半按时,驱动聚焦镜头14,与第1对焦位置对焦。并且,通过60fps的拍摄帧速开始基于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帧图像数据到缓存34的存储。此时,控制部20在缓存34中根据来自摄像元件22的拍摄信号将各帧图像数据作为全尺寸(例如3648×2056)的像素数的帧图像数据存储。
控制部20直到快门键6被全按为止,持续进行帧图像数据的存储。并且,当快门键6全按时,控制部20从快门键6全按的时刻开始经0.4秒后,结束到缓存34的帧图像数据的存储。
控制部20从快门键6被全按时刻的0.6秒前开始、到快门键6被全按时的0.4秒后为止,根据缓存34中存储的1秒的帧图像数据,进行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生成。即,如图14所示,从缓存34以24fps读出帧图像数据,生成2.5秒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慢镜头运动图像数据)。此时,对帧图像数据进行到运动图像用的分辨率的大小调整,形成高清尺寸(1920×1080)像素数的帧图像数据。
并且,控制部20通过和上述方法一样的方法生成和第2对焦位置对焦的第2运动图像数据(慢镜头运动图像数据)。并且,控制部20对第1运动图像数据及第2运动图像数据添加表示是通过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的运动图像的信息、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其他运动图像的文件名、及表示显示顺序的元数据,以规定的文件格式记录到记录介质28中。
接着说明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控制部20在重放模式中从记录介质28读出存储了表示是通过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的运动图像的元数据的运动图像数据时,参照作为读出的运动图像数据的元数据存储的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其他运动图像的文件名,从记录介质28读出其他运动图像的运动图像数据。并且,控制部20将第1运动图像数据及第2运动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32。
控制部20参照表示各运动图像数据的元数据的显示顺序的信息,将作为编辑运动图像最初显示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最初的帧图像,作为静止图像显示到显示部4。并且,通过用户对确定键12的操作,进行了编辑运动图像数据的重放指示时,控制部20开始基于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第1运动图像的显示。
控制部20在变为交叉淡变处理开始时间时,即如图15所示开始第1运动图像的显示后经过了1秒时,开始基于存储部32中存储的第2运动图像数据的第2运动图像的显示,并且进行交叉淡变处理,使显示中的第1运动图像以规定时间(1.5秒)逐渐变为第2运动图像。控制部20在交叉淡变处理后,使第2运动图像显示到最后,结束编辑运动图像的显示。由此如图15所示,编辑运动图像整体上以3.5秒的长度重放。
根据第3实施方式,连续拍摄拍摄时间短的运动图像,因此可使通过2个运动图像拍摄的被摄体的情况近似。所以可消除重放编辑运动图像时的不适感。并且,通过进行慢镜头动画,可延长交叉淡变处理中可使用的时间,因此可容易地制作对焦位置变化的使人产生印象的影像效果的运动图像。
此外,根据第3实施方式,连接2个运动图像并制作编辑运动图像,但为了使第1对焦位置上拍摄的运动图像和在第2对焦位置上拍摄的运动图像的各对焦位置的图像使人产生印象,可显示包含静止图像的编辑运动图像。
即,控制部20和第3实施方式一样,在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中进行运动图像的拍摄及运动图像数据的生成时,根据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进行静止图像数据的取得。即,控制部20如图16所示,为拍摄第1运动图像而全按快门键6时,将基于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帧图像数据从缓存34读出,进行静止图像用的图像处理,从而生成全尺寸(例如3648×2056)的像素数的第1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数据。并且存储到存储部32中。
并且,控制部20如图16所示,为拍摄第2运动图像,在快门键6被全按下时,将基于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帧图像数据从缓存34读出,进行静止图像用的图像处理,从而生成全尺寸的像素数的第2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数据。并且,存储到存储部32中。
控制部20对存储部32中存储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第2运动图像数据、第1静止图像数据及第2静止图像数据分别附加表示是通过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的运动图像的信息、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其他图像的文件名、及表示显示顺序的元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28中。
控制部20在重放模式中,从记录介质28读出存储了表示是通过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的图像的元数据的图像数据时,参照作为图像数据的元数据存储的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其他图像的文件名,将其他图像的图像数据从记录介质28读出。并且,控制部20将第1运动图像数据、第2运动图像数据、第1静止图像数据及第2静止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32中。
控制部20首先将基于第1静止图像数据的第1静止图像显示到显示部4上。控制部20在对第1运动图像的交叉淡变处理开始时,即如图17所示开始第1静止图像的显示后经过了0.75秒时,在作为第1静止图像的剩余显示时间的0.25秒的期间和基于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第1运动图像的最初的0.25秒的期间、即0.5秒的期间内,进行交叉淡变处理的同时,将基于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第1运动图像显示到显示部4。
控制部20在对第2运动图像的交叉淡变处理开始时,即开始第1运动图像的显示后经过了1秒时,在作为第1运动图像的剩余显示时间的1.5秒的期间内,对基于第2运动图像数据的第2运动图像数据进行交叉淡变处理的同时,显示到显示部4。
控制部20在对第2静止图像的交叉淡变处理开始时,即第2运动图像的显示结束的0.25秒前时,在作为第2静止图像的剩余显示时间的0.25秒的期间和基于第2运动图像数据的第2运动图像的最初的0.25秒的期间、即0.5秒的期间内,进行交叉淡变处理的同时,将基于第2运动图像数据的第2运动图像显示到显示部4。控制部20直到用户进行显示结束指示等任意操作为止,将第2静止图像持续显示到显示部4。
由此,可进行相对拍摄时间较长的运动图像的重放,使第2运动图像的对焦位置的图像可产生印象地显示。此外,第1运动图像前显示的第1静止图像、第2运动图像后显示的第2静止图像,不限于基于快门键6被全按时的帧图像的图像,也可是基于由用户选择的帧图像的图像。并且,也可仅单边地显示静止图像,即在第1运动图像前显示第1静止图像、或在第2运动图像后显示第2静止图像。
接着说明第4实施方式。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制作通过柔焦处理连接运动图像的编辑运动图像。其中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下的运动图像拍摄时间为4秒。进行柔焦处理的时间是第1运动图像的后部的1.5秒、及第2运动图像的前部的1.5秒共3秒。
控制部20在重放模式中,当从记录介质28读出的运动图像数据是存储了表示是通过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的运动图像的元数据的运动图像数据时,参照作为读出的运动图像数据的元数据存储的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其他运动图像的文件名,将其他运动图像的运动图像数据从记录介质28读出。即,控制部20读出第1运动图像数据和第2运动图像数据。
控制部20将读出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及第2运动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32。控制部20参照表示各运动图像数据的元数据的显示顺序的信息,将作为编辑运动图像最初显示的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最初的帧图像,作为静止图像显示到显示部4。并且,通过用户对确定键12的操作进行了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指示时,控制部20开始基于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第1运动图像的显示。
控制部20在开始第1运动图像的显示后经过2.5秒、即第1运动图像的显示结束前1.5秒时,开始柔焦处理。并且,控制部20直到第1运动图像的显示结束为止,逐渐提高柔焦处理强度。控制部20在第1运动图像的显示结束时,开始基于第2运动图像数据的第2运动图像的显示。此时,控制部20使柔焦处理强度从较高状态逐渐减弱的同时,在第2运动图像数据开始显示1.5秒后结束柔焦处理,使第2运动图像显示到最后,结束编辑运动图像的显示。
因此如图18所示,当开始编辑运动图像的重放后,直到最初的2.5秒为止,根据第1运动图像数据显示和背景的树木对焦的运动图像,开始柔焦处理后,直到第1运动图像显示结束为止,逐渐提高柔焦处理的强度,使得焦点不与任何地方对齐地进行运动图像的显示。并且,开始第2运动图像的显示后到柔焦处理结束为止,逐渐减弱柔焦处理的强度,最终显示和基于第2运动图像数据的人的脸部对焦的运动图像。编辑运动图像整体作为8秒的运动图像显示。
根据第4实施方式,用户即使不改变对焦位置地拍摄运动图像,也可容易地制作具有对焦位置变化的使人产生印象的影像效果的运动图像。并且,由于直接连接了第1运动图像和第2运动图像,因此和进行交叉淡变处理的情况相比,无需进行重合的时间,可较有效地使用拍摄的运动图像。
此外,在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中,控制部20也可在第1对焦位置对焦的运动图像拍摄中及在第2对焦位置对焦的运动图像拍摄中,通过麦克风25取得声音,将该声音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28中,重放编辑运动图像时,使用记录到记录介质28的声音数据,制作编辑声音,从扬声器30输出。
例如,控制部20将拍摄用于生成第1运动图像数据的运动图像时取得的声音数据(称为第1声音数据),作为第1运动图像数据内的声音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28,将拍摄用于生成第2运动图像数据的运动图像时取得的声音数据(称为第2声音数据),作为第2运动图像数据内的声音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28。
并且,控制部20和上述各实施方式一样,向第1运动图像数据及第2运动图像数据附加表示是通过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的运动图像的信息、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其他运动图像的文件名、及表示显示顺序的元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28中。
通过柔焦处理连接第1运动图像和第2运动图像并重放编辑运动图像时,控制部20在读出的运动图像数据中存储有表示是通过模拟聚焦效果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拍摄的运动图像的元数据时,参照作为元数据存储的构成编辑运动图像的其他运动图像的文件名,将其他运动图像的运动图像数据从记录介质28读出,存储到存储部32。
并且,控制部20如图19所示,在显示部4中,开始第1运动图像的显示时,开始基于扬声器30的基于第1声音数据的第1声音的输出。控制部20对运动图像通过柔焦处理连接第1运动图像和第2运动图像并进行显示。并且,控制部20对于声音,进行通过交叉淡变处理连接第1声音和第2声音而制作的编辑声音的输出。
因此,控制部20与第1运动图像结束并切换为第2运动图像的时间对应,使第1声音经0.5秒淡出。并且,控制部20使基于第2声音数据的第2声音从扬声器30经0.5秒淡入的同时输出。
因此,使第1声音淡出、第2声音淡入,连接2个声音制作编辑声音,因此从第1运动图像切换到第2运动图像时,可缓和声音急速变化的印象。并且,在第1运动图像及第2运动图像拍摄过程中,不驱动聚焦镜头14,因此可防止聚焦镜头14的驱动音进入到第1声音及第2声音中。
此外,也可通过交叉淡变处理制作编辑声音。而使用柔焦处理制作编辑运动图像时,和使用交叉淡变处理制作的编辑声音相比,重放时间变长。因此,需要缩短编辑运动图像的时间,与编辑声音的时间对应。例如,各运动图像的拍摄时间为4秒、且使声音交叉淡变的时间为1秒时,控制部20如图20所示,从第1运动图像的结束部分和第2运动图像的最初部分分别减去交叉淡变处理的时间的一半时间即0.5秒,使第1运动图像及第2运动图像为3.5秒的运动图像,通过柔焦处理连接。并且,控制部20从输出到扬声器30的第1声音结束前1秒开始进行交叉淡变处理,同时开始对扬声器30的第2声音的输出。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连接2个运动图像并制作编辑运动图像,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依次连接3个运动图像并制作编辑运动图像等,可连接多个运动图像并制作编辑运动图像。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存储介质28中存储的第1运动图像及第2运动图像通过和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交叉淡变处理或柔焦处理连接并重放的处理,可通过个人计算机等图像重放装置进行。并且,和上述实施方式一样,进行编辑运动图像重放时,也可进行拍摄第1运动图像及第2运动图像时取得的声音的输出。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运动图像以规定时间逐渐变化为第2运动图像的交叉淡变处理中,使用变化比例一定的交叉淡变(直线型的交叉淡变),但也可使用变化比例不一定的(非直线型的交叉淡变、曲线型的交叉淡变)。作为非直线状(曲线状)的交叉淡变的一例,例如包括变化比例为描绘S曲线的交叉淡变(S字曲线交叉淡变)、描绘贝齐尔曲线的交叉淡变、或描绘抛物线的交叉淡变(抛物线交叉淡变)等。并且,使用上述直线型交叉淡变、非直线型交叉淡变中的哪一个可由用户选择。
并且,在进行上述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柔焦处理时,可适当设定变更和柔焦处理相关的参数。例如,可由使用者适当设定实施柔焦处理的期间、其程度(柔焦处理的强度)、及实施柔焦处理的期间中的处理强度的变化速度(比例)等。此时,也可将这些参数在第1运动图像数据和第2运动图像数据中分别独立设定。

Claims (12)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像元件,拍摄被摄体光;
显示部,显示基于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拍摄信号的通过镜头图像;
运动图像生成部,根据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拍摄信号,生成与上述显示部中显示的上述通过镜头图像中设定的至少2个不同区域各自对焦的至少2个运动图像;
图像处理部,为了连接通过上述运动图像生成部生成的至少2个运动图像生成编辑运动图像,对各运动图像的连接部分进行图像处理;
显示控制部,在上述显示部中显示上述编辑运动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处理部对上述各运动图像的连接部分进行交叉淡变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处理部对上述各运动图像的连接部分进行柔焦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定部,在上述显示部中显示的上述通过镜头图像中设定区域,
上述运动图像生成部每当通过上述设定部设定区域时,生成和设定的区域对焦的运动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定部,在上述显示部中显示的上述通过镜头图像中设定区域,
上述运动图像生成部在通过上述设定部设定了多个区域后,连续生成与设定的各区域各自对焦的运动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显示部中显示的上述通过镜头图像中包含至少2个被摄体或背景的区域,
上述设定部设定通过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运动图像生成部生成的运动图像是,通过上述摄像元件以第1帧速拍摄、以比上述第1帧速小的第2帧速重放的慢镜头运动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静止图像生成部,上述静止图像生成部在位于上述编辑运动图像的最后的最终运动图像拍摄时,根据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拍摄信号生成最终静止图像,
上述图像处理部为了在上述最终运动图像后连接上述最终静止图像制作上述编辑运动图像,对上述最终运动图像和上述最终静止图像的连接部分进行图像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止图像生成部在位于上述编辑运动图像最初的开头运动图像拍摄时,根据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拍摄信号,生成开头静止图像,
上述图像处理部为了在上述开头运动图像前连接上述开头静止图像制作上述编辑运动图像,对上述开头静止图像和上述开头运动图像的连接部分进行图像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声音取得部,在构成上述编辑运动图像的至少2个运动图像拍摄时,分别取得声音;
声音处理部,为了连接通过上述声音取得部取得的至少2个声音制作编辑声音,对各声音的连接部分进行声音处理;
声音输出部,在上述编辑运动图像显示时,输出上述编辑声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声音处理部对上述各声音的连接部分进行交叉淡变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声音处理部对上述各声音的连接部分进行淡出处理及淡入处理。
CN201210088853.6A 2011-03-29 2012-03-29 摄像装置 Active CN102739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1690 2011-03-29
JP2011071690 2011-03-29
JP2012-010684 2012-01-23
JP2012010684A JP5299529B2 (ja) 2011-03-29 2012-01-23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9937A true CN102739937A (zh) 2012-10-17
CN102739937B CN102739937B (zh) 2016-05-11

Family

ID=46926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8853.6A Active CN102739937B (zh) 2011-03-29 2012-03-29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872942B2 (zh)
JP (1) JP5299529B2 (zh)
CN (1) CN102739937B (zh)
IN (1) IN2012DE0086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9529B2 (ja) * 2011-03-29 2013-09-25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US8803271B2 (en) * 2012-03-23 2014-08-1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tructures for grounding metal shields in backside illumination image sensor chips
JP6390097B2 (ja) * 2013-12-25 2018-09-19 株式会社ニコン 画像再生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KR20150110032A (ko) * 2014-03-24 2015-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데이터 처리 전자장치 및 방법
JP6358847B2 (ja) * 2014-05-14 2018-07-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表示処理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102825B2 (ja) * 2014-05-30 2017-03-2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動画データ再生装置、動画データ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00813B2 (ja) * 2016-01-29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37210B1 (ko) 2016-07-29 2023-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영상 컨텐츠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5821A1 (en) * 2001-07-31 2003-02-06 Bean Heather Noel User selectable focus regions in a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US20060007341A1 (en) * 2004-07-09 2006-01-12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N101982969A (zh) * 2007-04-04 2011-03-02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图像再现装置、图像再现程序、记录介质、图像再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3855A (ja) * 1995-09-11 1997-03-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画像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3851027B2 (ja) * 1999-08-27 2006-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2001211353A (ja) * 2000-01-25 2001-08-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カメラ
JP2002176613A (ja) * 2000-12-06 2002-06-21 Minolta Co Ltd 動画像編集装置、動画像編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3678160B2 (ja) 2001-03-26 2005-08-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US7433089B2 (en) * 2001-09-27 2008-10-07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or
JP2005107213A (ja) * 2003-09-30 2005-04-21 Olympus Corp カメラの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WO2006030488A1 (ja) * 2004-09-14 2006-03-23 Fujitsu Limite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0050798A (ja) * 2008-08-22 2010-03-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カメラ
JP2010092027A (ja) * 2008-09-09 2010-04-22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
JP5299529B2 (ja) * 2011-03-29 2013-09-25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5821A1 (en) * 2001-07-31 2003-02-06 Bean Heather Noel User selectable focus regions in a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US20060007341A1 (en) * 2004-07-09 2006-01-12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N101982969A (zh) * 2007-04-04 2011-03-02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图像再现装置、图像再现程序、记录介质、图像再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37481B2 (en) 2015-09-15
US20120249854A1 (en) 2012-10-04
IN2012DE00863A (zh) 2015-08-28
JP2012217141A (ja) 2012-11-08
JP5299529B2 (ja) 2013-09-25
CN102739937B (zh) 2016-05-11
US20150010285A1 (en) 2015-01-08
US8872942B2 (en) 2014-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9937A (zh) 摄像装置
CN102045505B (zh) 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JP4877319B2 (ja) 画像生成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表示方法、及び、撮像方法
CN103248815B (zh)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
KR20040086610A (ko) 촬영장치 및 촬영방법
CN103248818A (zh) 图像撷取方法与相关图像撷取系统
CN101365063B (zh) 电子照相机以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
JP5094070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9813788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378325B2 (ja) 動画の人数記録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静止画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775719B2 (ja) 撮影機器
JP5490689B2 (ja) 複数の写真の音列を生成する方法及びその音列を生成及び再生する装置
JP5509781B2 (ja) 撮像装置
JPH10108123A (ja) 画像再生装置
JP5585693B2 (ja) 画像再生装置
JP2007243630A (ja) 再生装置、早送り/巻き戻し後の再生開始位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911287B2 (ja) 画像再生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8097727A (ja) 動画再生装置
JP5589615B2 (ja) 撮像装置
JP2010141825A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3118564A (ja) 撮像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CN102610253A (zh) 再现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JP4677467B2 (ja) ビデオカメラ
JP2006310978A (ja) 電子撮影装置
JP2000092353A (ja) 静止画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