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7867B - 操作组件 - Google Patents

操作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7867B
CN102737867B CN201210058025.8A CN201210058025A CN102737867B CN 102737867 B CN102737867 B CN 102737867B CN 201210058025 A CN201210058025 A CN 201210058025A CN 102737867 B CN102737867 B CN 1027378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operation push
datum mark
operating assembly
guidanc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80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7867A (zh
Inventor
小林千代彦
城崇太
市川直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7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7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7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78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操作组件具备:多个操作按键、固定部和连结部。多个操作按键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设置。固定部沿着所述操作面板的背面以台阶状设置。具有弹性的连结部使所述操作按键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连结。

Description

操作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操作组件。
背景技术
历来,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设有多个操作按键的操作组件存在。所述操作组件中,由于操作面板是弯曲的,所以操作面板和背面面板之间的厚度会随着操作面板的位置而不同。
为此,通常在所述操作组件中,根据操作面板中的操作按键的设置位置而设置厚度不同的操作按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如此,具备厚度不同的操作按键的操作组件就在操作面板的背面侧具备支承多个操作按键的按键支架。
另外,按键支架在与各操作按键对应的位置具备成为在各操作按键被按压操作时的动作的支点的且具有弹性的绞合部。就所述操作组件的操作按键而言,在向操作面施加按压力时,向操作组件的内侧被压入;在解除按压力时,借助绞合部的弹性而返回到按压操作前的位置。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操作组件中,使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键的操作感均匀是困难的。
具体地说,在现有的操作组件中,由于各操作按键的厚度不同,所以从按键支架的绞合部到各按键的操作面为止的距离会随每个操作按键而不同。即,在现有的操作组件中,操作按键被按压操作时的施力点和支点的距离会随每个操作按键而不同。
因此,在现有的操作组件中,在按压操作各操作按键时,越是支点和施力点的距离大的操作按键,绞合部的弹性产生的反作用力就越弱,因此,各操作按键的操作感变得不均匀。
发明内容
据此,能使沿着弯曲的操作面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键的操作感均匀的操作组件要如何实现就成为了大的课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沿着弯曲的操作面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键的操作感均匀的操作组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操作组件具备:多个操作按键、固定部和连结部。多个操作按键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设置。固定部沿着所述操作面板的背面以台阶状设置。具有弹性的连结部使所述操作按键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个形态,能够提供抑制成本并使在弯曲的操作面所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键的操作感均匀的操作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上所设置的操作按键部分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2A、图2B和图2C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的外观的模式图。
图3A和图3B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的内部构造的模式图。
图4A和图4B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的操作按键部分的截面模式图。
图5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操作面板的背面的说明图。
图6是使变形例涉及的操作面板的背面的一部分加以放大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的发明的详细说明并参照附图,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更完全的认识和其优点。
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具备:多个操作按键、固定部和连结部。多个操作按键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设置。固定部沿着所述操作面板的背面以台阶状设置。具有弹性的连结部使所述操作按键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连结。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操作组件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还有,以下,在使用图1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的概要进行说明后,使用图2A~图6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进行详细说明。以下,举例说明车载装置用的操作组件1,但本发明中的操作组件并不限定于车载装置用,而可以适用于任意的装置。
图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1上所设置的操作按键3、4部分构成的模式图。如图1所示,操作组件1具备:成为操作面的弯曲的操作面板2、和沿着操作面板2的弯曲面所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键3、4。
所述操作组件1中,由于操作面板2弯曲,所以操作面板2和操作组件1的背面面板6(参照图3B)之间的厚度(以下,记为“操作组件1的厚度”)会随着操作面板2的位置而不同。
为此,在操作组件1的厚度为薄壁的位置所设置的操作按键3的厚度被形成得比在操作组件1的厚度为厚壁的位置所设置的操作按键4的厚度薄。
采用所述构成时,例如,通过从在与包括操作按键3、4的底面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上所设置的固定部延伸的弹性部件来支承操作按键3、4时,操作按键3、4的操作感变得不均匀。
具体地说,采用所述构成时,在操作按键3、4的操作面被按压操作时施加按压力的操作面上的施力点与操作按键3、4的动作的支点的距离会随每个操作按键3、4而不同。因此,操作按键3、4在被按压操作时,支点和施力点的距离越长而弹性部件产生的反作用力越弱,因此,操作感变得不均匀。
因此,在操作组件1中,在操作面板2的背面侧中的操作按键3、4的侧方,设置沿着操作面板2的弯曲面以台阶状所形成的固定部7,且通过连结部31、41使固定部7和各操作按键3、4分别连结。
这些各连结部31、41是例如由聚碳酸酯等具有弹力的树脂以各自相等长度所形成的细板状的部件。还有,操作按键3、4、连结部31、41和固定部7均由相同的部件形成为一体也可。
另外,操作按键3、4、连结部31、41和固定部7分别以单独体形成也可。此时,操作按键3、4、连结部31、41和固定部7通过热熔敷而被分别连结。
由此,在操作组件1中,在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能够使施加按压力的操作面上的施力点与各操作按键3、4由按压力而动作(变位)时的动作的支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具体地说,在操作组件1中,在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固定部7和连结部31、41的接合部中的第1基准点P1、P2就成为各操作按键3、4的动作的支点。另外,在操作组件1中,在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各操作按键3、4的操作面中的第2基准点Q1、Q2就成为施力点。
因此,在操作组件1中,通过长度相等的连结部31、41将沿着操作面板2的弯曲面的台阶状的固定部7和各操作按键3、4分别连结,由此,从第1基准点P1、P2到第2基准点Q1、Q2的距离相等。
如此,操作组件1中,由于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从各操作按键3、4的动作的支点到施力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就使各操作按键3、4的操作感变得均匀。
另外,在操作组件1中,就各操作按键3、4而言,连通第1基准点P1、P2和第2基准点Q1、Q2的直线与在各连结部31、41的伸延方向延伸的直线所成的角度相等。
具体地说,在操作组件1中,就各操作按键3、4而言,包括在连结部31、41和操作按键3、4的接合部中的第3基准点R1、R2和第1基准点P1、P2的直线与包括第1基准点P1、P2和第2基准点Q1、Q2的直线所成的角度α1、α2相等。
由此,在操作组件1中,在操作面板2侧看操作组件1时的从第1基准点P1、P2到第2基准点Q1、Q2的投影距离变得相等。因此,在操作组件1中,在向各操作按键3、4的第2基准点Q1、Q2施加相等的按压力时,由于向各第1基准点P1、P2施加相等的力,所以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4的操作感进一步均匀。
以下,使用图2A~图6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1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首先,使用图2A、图2B和图2C对操作组件1的外观进行说明。图2A、图2B和图2C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1的外观的模式图。
还有,图2A是从操作面板2侧看操作组件1的模式图,图2B是表示与操作组件1的长方向平行的侧面的模式图,图2C是表示与操作组件1的短方向平行的侧面的模式图。
如图2A所示,操作组件1具备从背面侧向操作面板2嵌合的多个操作按键3、4。另外,操作组件1在操作面板2的中央具备使由操作组件1所操作的车载装置的动作状态等得以显示的显示部5。
另外,如图2B所示,操作组件1的操作面板2是按照操作面从中央朝向长方向周边成为向下梯度的方式所弯曲的形状。还有,操作面板2的背面侧中的开放部分被平板状的背面面板6封闭。另外,如图2C所示,操作面板2的操作面在短方向上不弯曲。即,操作面板2的操作面为抛物柱面。
接着,使用图3A和图3B对操作组件1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3A和图3B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1的内部构造的模式图。还有,图3A是表示操作面板1的背面侧的模式图,图3B是图3A中的A-A线的截面模式图。
如图3A所示,操作面板2在中央位置具有以能够从外部识别显示部5的方式所形成的窗51。另外,操作面板2具有沿着与各操作按键3、4相对应的长方向的周边侧将操作按键3、4向操作面板2固定的固定部7。
各固定部7和各操作按键3、4被连结部31、41分别连结。各连结部31、41均是弹力和长度相等的细板状的部件。所述连结部31、4例如由聚碳酸酯等树脂形成。
另外,各操作按键3、4分别具备:在被按压操作时向在后述的基板8(参照图3B)所设置的接触开关33、43(参照图3B)接触按压的按压部32、42。
另外,如图3B所示,操作面板2在固定部7的安装位置上形成有沿着操作面板2的弯曲的背面的形状的台阶71。而且,在操作面板2中,按照与形成在背面上的台阶71的形状一致的方式所形成的台阶状的固定部7被向台阶71熔敷。
由此,在操作组件1中,在面板2的背面设置有沿着操作面板2的弯曲面以台阶状所形成的固定部7。还有,在此,虽然固定部7和操作面板2为单独体,但就固定部7而言,与操作面板2的台阶71形成为一体也可。另外,就固定部7和台阶71而言,在形成为一体后被向操作面板2的背面熔敷也可。
还有,操作按键3、4、连结部31、41和固定部7均由相同的部件形成为一体也可。另外,操作按键3、4、连结部31、41和固定部7分别形成单独体也可。此时,操作按键3、4、连结部31、41和固定部7通过热熔敷被分别连结。
另外,在操作组件1的背面面板6的内面侧,设置有形成了规定的电路的基板8。另外,在基板8中的与操作按键3、4的按压部32、4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过按压部32、42的按压而切换的接触开关33、43。
在所述操作组件1中,由用户使操作按键3、4的操作面被按压操作时,由按压力使连结部31、41变形,由此操作按键3、4被向操作组件1的内部压入。因而,通过在操作按键3、4所设置的按压部32、42按压接触开关33、43来进行接触开关33、43的切换。
其后,操作按键3、4在对操作面的按压力被解除时,借助连结部31、41的弹性产生的反作用力会返回到按压操作前的位置。即,操作按键3、4的操作感依存于在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发生变形的连结部31、41的反作用力、各操作按键3、4的变位方向和变位量。
因此,在操作组件1中,就各操作按键3、4而言,通过使连结部31、41的反作用力、各操作按键3、4的变位方向和变位量相等,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4的操作感均匀。还有,对于该点的详细情况使用图4A和图4B后述。
接着,使用图4A和图4B,对各操作按键3、4的构成和操作感进行说明。图4A和图4B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1的操作按键3、4部分的截面模式图。还有,图4A是基于图3A所示的B-B线的操作按键3部分的截面模式图,图4B是基于图3A所示的C-C线的操作按键4部分的截面模式图。
如前所述,在操作组件1中,在操作面板2的背面中的固定部7的安装位置设有沿着操作面板2的弯曲面的形状的台阶71,按照与所述台阶71的形状一致的方式所形成的台阶状的固定部7被向台阶71熔敷。另外,在操作组件1中,使各连结部31、41的伸延方向(长方向)的长度相等。
由此,在操作组件1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就各操作按键3、4而言,固定部7、连结部31、41和操作按键3、4的操作面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变得均匀。
具体地说,在操作组件1中,如图4A所示,就在操作组件1的厚度为比较薄的壁厚的位置所设置的操作按键3而言,将在固定部7和连结部31的接合面的中心作为第1基准点P1,将操作面的中心作为第2基准点Q1。另外,将在连结部31和操作按键3的接合面的中心作为第3基准点R1。
另一方面,就在操作组件1的厚度为比较厚的壁厚的位置所设置的操作按键4而言,将在固定部7和连结部41的接合面的中心作为第1基准点P2,将操作面的中心作为第2基准点Q2。另外,将在连结部41和操作按键4的接合面的中心作为第3基准点R2。
所述第1基准点P1、P2成为在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各操作按键3、4的动作的支点,第2基准点Q1、Q2成为用户施加按压力的施力点。
还有,作为第1基准点P1、P2及第2基准点Q1、Q2和第3基准点R1、R2所确定的点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点。即,作为第1基准点P1、P2及第2基准点Q1、Q2和第3基准点R1、R2所确定的点的位置会随着操作按键3、4,连结部31、41和固定部7的形状等而变化。
而且,在操作组件1中,使操作按键3有关的从第1基准点P1到第2基准点Q1的距离L1与操作按键4有关的从第1基准点P2到第2基准点Q2的距离L2相等。即,在操作组件1中,使从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的支点到施力点的距离L1、L2相等。
另外,在操作组件1中,就各操作按键3、4而言,使包括第3基准点R1、R2和第1基准点P1、P2的直线W1、W2与包括第1基准点P1、P2和第2基准点Q1、Q2的直线V1、V2所成的角度α1、α2相等。由此,在操作组件1中,从操作面板2的操作面看到的第1基准点P1、P2和第2基准点Q1、Q2之间的投影距离相等。
根据所述构成,就各操作按键3、4而言,在向第2基准点Q1、Q2施加相等的按压力时,以第1基准点P1、P2为中心,以连结第1基准点P1、P2和第2基准点Q1、Q2的线段作为移动半径而向相同的变位方向以相同的变位量变位。
如此,在操作组件1中,由于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4的变位方向和变位量均匀,所以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4的操作感均匀。而且,在操作组件1中,由于各连结部31、41的长度和弹力相等,所以也能够使依存于在按压操作各操作按键3、4时的连结部31、41的反作用力的操作感均匀。
另外,在操作组件1中,通过使从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的支点到施力点的距离和从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相等,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4的操作感进一步均匀。
此时,在操作组件1中,如前所述,第1基准点P1、P2成为支点,第2基准点Q1、Q2成为施力点。而且,在操作组件1中,在将各操作按键3、4的按压部32、42中的与接触开关33、43的接点作为第4基准点S1、S2时,所述第4基准点S1、S2成为作用点。
为此,在操作组件1中,使各操作按键3、4中的从第1基准点P1、P2到第2基准点Q1、Q2的距离L1、L2与从第1基准点P1、P2到第4基准点S1、S2的距离M1、M2相等。
例如,在操作组件1中,按照操作按键4的比连结部41更靠基板8侧的部分的厚度与操作按键3的比连结部31更靠基板8侧的部分的厚度相等的方式,将操作按键4的厚度形成为薄壁。另外,将与操作按键4的按压部42相对应的位置的基板8的厚度形成为减薄操作按键4的厚度的量的厚壁。
由此,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4的从第1基准点P1、P2到第2基准点Q1、Q2的距离L1、L2与从第1基准点P1、P2到第4基准点S1、S2的距离M1、M2相等。还有,所述构成仅是一例,也可以通过调整固定部7,连结部31、41,操作按键3、4的形状和设置位置而使距离L1、L2和距离M1、M2相等。
由此,在操作组件1中,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的支点、施力点和作用点的相对位置相同,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4的按压部32、42从接触开关33、43受到的反作用力相等。因此,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4的操作感进一步均匀。
另外,如前所述,操作组件1的操作面板2形成为抛物柱面。为此,设置沿着操作面板2的弯曲的单纯的台阶状的固定部7,通过弹力和长度相等的连结部31、41来连结固定部7和操作按键3、4,仅此就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的施力点和支点的相对位置相等。
还有,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一例,操作面板2的构成可以是各种变形。以下,使用图5和图6对变形例中的操作面板2a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操作面板2a的背面的说明图,图6是使变形例涉及的操作面板2A的背面的一部分加以放大后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变形例中的操作面板2a具备以包围操作按键3a、4a、4b的配置区域的方式所折曲的固定部7a。另外,就各操作按键3a、4a而言,通过从固定部7a的侧面在与固定部7a的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且弹力和长度相等的一对连结部31a、41a、41b被与固定部7a连结。
另外,各操作按键3a、4a、4b在与接合了连结部31a、41a、41b的外周面相对向一侧的外周面具备按压部32a、42a。由此,在变形例涉及的操作组件中,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a、4a、3b的按压部32a、42a彼此在操作按键3a、4a、4b群的中央近接。
因此,在变形例的操作面板2a中,也能够使通过与各按压部32a、42a的接触来切换的接触开关33、43(参照图3B)彼此接近,因此,能够通过使基板8(参照图3B)小型化而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就各操作按键3a、4a、4b而言,由于通过各自一对的连结部31a、41a、41b被与固定部7a连结,因此,在被按压操作时能够抑制连结部31a、41a、41b上发生扭曲。
由此,在变形例的操作面板2a中,能够防止在各操作按键3a、4a、4b被按压操作时在连结部31a、41a、41b发生扭曲而使操作感变得不均匀。
另外,各操作按键3a、4a、4b的按压部32a、42a中,与接触开关33、43抵接的面被形成得在截面视下为X字状。由此,按压部32a、42a能够通过以所述X字作为对角线的矩形形状的区域对接触开关33、43进行按压。
因此,根据按压部32a、42a,同与接触开关33、43的抵接面被形成得在截面视下为矩形形状或圆形形状等的情况相比,能够以少的材料确保能够按压接触开关33、43的区域,因此,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如作为图5中的虚线框内的放大立体图的图6所示,就变形例涉及的操作面板2a而言,与图3B所示的操作面板2同样,形成沿着弯曲的背面的形状的台阶71a,按照与台阶71a一致的方式所形成的台阶状的固定部7a被向台阶71a熔敷。而且,固定部7a和各操作按键3a、4a、4b通过弹力和长度相等的一对连结部31a、41a、41b被连结。
因此,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操作面板2A的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a、4a、4b被按压操作时的支点和施力点的相对位置相等,因此,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a、4a、4b的操作感均匀。

Claims (5)

1.一种操作组件,其具备:
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的梯度方向所设置的相互厚度不同的多个操作按键;
沿着所述操作面板的弯曲面以台阶状所设置的固定部;
使所述操作按键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连结、并通过具有相等的弹力及长度而具有相等的反作用力的多个连结部;和
在与所述多个操作按键分别对应的位置在基板上所设置的相互高度相同的多个接触开关,
在多个所述操作按键中,使所述固定部、所述连结部及所述操作按键的操作面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变得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组件,其中,
在多个所述操作按键中,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结部的接合面中的中心即第1基准点到所述操作按键的操作面中的中心即第2基准点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组件,其中,
在多个所述操作按键中,包括在所述连结部和所述操作按键的接合面中的中心即第3基准点和所述第1基准点的直线与包括所述第1基准点和所述第2基准点的直线所成的角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组件,其中,
所述操作按键各自中,从在所述第1基准点作为支点而所述第2基准点作为施力点时成为作用点的在所述操作按键的按压部中的与所述接触开关的接点即第4基准点到所述第1基准点的距离与从所述第2基准点到所述第1基准点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组件,其中,
所述操作面板的弯曲面是抛物柱面。
CN201210058025.8A 2011-03-29 2012-03-07 操作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78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2896A JP5707201B2 (ja) 2011-03-29 2011-03-29 操作ユニット
JP2011-072896 2011-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7867A CN102737867A (zh) 2012-10-17
CN102737867B true CN102737867B (zh) 2015-07-08

Family

ID=46993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802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7867B (zh) 2011-03-29 2012-03-07 操作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07201B2 (zh)
CN (1) CN1027378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3328B (zh) * 2017-03-15 2019-01-25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键盘按键的剪刀结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0210A (ja) * 1992-04-15 1993-11-12 Nec Corp 電話機のボタン取付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1923A (ja) * 1984-12-26 1986-07-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段違い押釦装置
JPH054666Y2 (zh) * 1987-10-23 1993-02-05
JP2001085872A (ja) * 1999-09-17 2001-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ボタン保持構造
JP2003045281A (ja) * 2001-08-02 2003-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押釦装置
JP2003168342A (ja) * 2001-12-03 2003-06-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押し釦装置
JP2003297190A (ja) * 2002-04-01 2003-10-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操作キー
JP4597041B2 (ja) * 2005-11-21 2010-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操作パネ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3358A (ja) * 2007-11-12 2009-06-04 Funai Electric Co Ltd 薄型電子機器
JP4527788B2 (ja) * 2008-04-15 2010-08-18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回動式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0210A (ja) * 1992-04-15 1993-11-12 Nec Corp 電話機のボタン取付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7867A (zh) 2012-10-17
JP2012209078A (ja) 2012-10-25
JP5707201B2 (ja)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011236A1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20140318942A1 (en) Key switch and keyboard
JP5542100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02855016A (zh) 操作接受设备
KR20110050421A (ko) 휴대폰 슬라이드 모듈
CN102737867B (zh) 操作组件
CN101651053A (zh) 侧键组件及应用该侧键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403145B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JP2007287347A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20070275751A1 (en) Faceplate having keys for mobile phone
US11984278B2 (en) Hinge structure of butt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724299B2 (en) External componen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0239321A (ja) 情報端末装置
KR102048514B1 (ko) 키 조립체 및 이것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JP2013143355A (ja) 電子装置
CN112908764A (zh) 用于车辆的开关及车辆
CN102403146B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8449475A (zh) 侧键结构和终端
JP6003336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101300277B1 (ko) 휴대 단말기
JP5680432B2 (ja) 入力操作装置
JP7371746B2 (ja) シーソースイッチ及び電子機器
JP5183513B2 (ja) 2段クリック機能付きスイッチ
CN105518583A (zh) 输入装置和具备其的电子设备
JP2016031834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