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8583A - 输入装置和具备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和具备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18583A CN105518583A CN201580001812.0A CN201580001812A CN105518583A CN 105518583 A CN105518583 A CN 105518583A CN 201580001812 A CN201580001812 A CN 201580001812A CN 105518583 A CN105518583 A CN 1055185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mentioned
- menu key
- elastic arm
- menu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36—Return force
- H01H2221/044—Elastic part on actuator or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54—Actuators connected by flexible web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34—Bezel
- H01H2223/0345—Bezel with keys positioned directly next to each other without an intermediate bezel or fram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3/00—Key modules
- H01H2233/002—Key modules joined to form button rows
- H01H2233/004—One molded 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3/00—Key modules
- H01H2233/03—Key modules mounted on support plate or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输入装置具备:键(8);以及弹性支撑构件(11),其支撑上述键(8)而使上述键(8)能在该键(8)的按压方向上移动,上述弹性支撑构件(11)具备:支柱部(12),其从上述键(8)的一端(8a)向该键(8)的内面侧突出;以及弹性臂部(13),其与上述支柱部(12)的顶端连接,在沿着上述键的一端(8a)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和具备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输入装置中的例如键盘,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输入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连结部将多个键顶(也称为键)连结,将各键载置在橡胶状弹性板的表面并由该橡胶状弹性板的表面支撑各键,在与各键的位置对应的橡胶状弹性板的内面的各部位设置有各个按压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连结部将多个键顶(也称为键)连结,在各键的内面设置有各个按压部,当按压键时,由键内面的按压部按压开关。
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连结部将多个操作按钮(也称为键)连结,在各键和保持板之间夹着柔性基板,键的操作由柔性基板上的拱形开关检测。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通过连结带将多个键顶(也称为键)连结,将各键一体地装配到各个开关,因此要折叠操作各连结带。
而且,在专利文献5中,通过连结腕部将键顶(也称为键)连结到键顶排列板的开口部的内壁,在键的内面设置有按压部,在按压键时,连结腕部弯曲,键移动,由键的内面的按压部按压开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45309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第43812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12-160365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7-78046号公报
专利文献5:实开昭60-785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至3中,连结各键的连结部存在于该各键之间,因此使各键的间隔较窄是困难的,不能在狭窄的空间内排列较多的各键。或者,为了在狭窄的空间内排列较多的各键,需要缩小各键的尺寸。
同样地,在专利文献4中,连结各键的连结带存在于该各键之间,因此使各键的间隔较窄是困难的,不能在狭窄的空间内排列较多的各键,因此需要缩小各键的尺寸。
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在键顶排列板形成有多个开口部,在各开口部设置有各个键,因此依然是使各键的间隔较窄是困难的,不能在狭窄的空间内排列较多的各键,因此需要缩小各键的尺寸。
另一方面,近年来,具有电子设备小型化并且薄型化的趋势。在专利文献1至3和5中,能将包含各键和其内面侧的开关等的结构的高度抑制得较低,相反,如前所述,不能使各键的间隔较窄,这成为阻碍电子设备小型化的原因。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包含各键和其内面侧的开关等的结构的高度较高,这成为阻碍电子设备薄型化的原因。
本发明提供适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薄型化的输入装置和具备其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具备:键;以及弹性支撑构件,其支撑上述键而使上述键能在该键的按压方向移动,上述弹性支撑构件具备:支柱部,其从上述键的一端向该键的内面侧突出;以及弹性臂部,其与上述支柱部的顶端连接,在沿着上述键的一端的方向延伸。
在此,作为上述输入装置,例如能列举键盘,但是不限于此。
另外,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在沿着上述键的一端的方向与上述支柱部分离的上述弹性臂部的部位设置有该弹性臂部的固定部。
而且,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在沿着上述键的一端的方向与上述支柱部分离的上述弹性臂部的部位设置有弯曲部。
另外,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具备:开关;以及突起部,其设置在上述键的内面,伴随着上述键在按压方向的移动而按压上述开关,上述突起部离上述键的表面的高度低于上述弹性臂部离上述键的表面的高度。
而且,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排列有多个上述键,在上述各键分别设置有上述支柱部,上述弹性臂部与上述各支柱部的顶端连接,上述各键的支柱部通过上述弹性臂部连结。
另外,具备上述任一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发明效果
根据这种构成的输入装置,当按压键时,该按压力通过支柱部作用于弹性臂部,弹性臂部在键的按压方向弯曲而变形。并且,当松开键时,伴随着弹性臂部的形状复原,键移动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弹性支撑构件的支柱部从键的一端向该键的内面侧突出,弹性支撑构件的弹性臂部与支柱部的顶端连接并在沿着键的一端的方向延伸。因此,弹性支撑构件的支柱部和弹性臂部均基本上不从键的一端向该键的外侧突出。因此,在键的至少一端侧不需要用于配置该键的特别的空间,能实现输入装置的小型化,而且能实现设置有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或者,能增大键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3的键盘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的(a)、(b)、(c)以及(d)是表示图1的键盘的各菜单键的俯视图、侧视图、主视图以及后视图。
图3是表示从正面侧观看各菜单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背面侧观看各菜单键的一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装配有各菜单键的主体机壳的上盖的内面侧观看该上盖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主体机壳的上盖的内面侧观看将各菜单键装配到该上盖的一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部分地表示将底体装配到主体机壳的上盖,将菜单键固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各菜单键放大的俯视图。
图9的(a)是表示将各菜单键放大的主视图,(b)是表示按压菜单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菜单键和配置在菜单键的下方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11的(a)是概略地表示菜单键的模具的截面图,(b)是概略地表示比较例的模具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所附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具备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3的键盘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具有主体机壳2和开闭体3,开闭体3经由铰链能开闭自如地连结到主体机壳2的框部2a。在主体机壳2的表面设置有键盘4,在开闭体3的内侧设置有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部5。
键盘4具有: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字母键6和多个操作键7;相互接近配置的多个菜单键8;以及配置在各菜单键8的单侧的其他菜单键9和电源键10。由于各字母键6和各操作键7相互分离配置,因此不需要使包含这些键6、7和该各键6、7的内面侧的开关等的结构特别小型化,能采用已有的多种结构。
而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为在该各菜单键8之间没有边框的结构。另外,与主体机壳2的框部2a也接近配置,由于框部2a较窄,因此需要使包含菜单键8和该菜单键8的内面侧的开关等的结构基本上不从该菜单键8的配置空间露出。即,需要将各菜单键8接近配置而配置在狭窄的空间中。
因此,实施例1的目的在于,将各菜单键8的一端8a连结,使各菜单键8与主体机壳2的框部2a接近配置,并且使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
另外,实施例2的目的在于实现支撑该各菜单键8的结构的强度的提高。
而且,实施例3的目的在于,将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也连结,使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
而且,其他菜单键9和电源键10具有与各菜单键8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
下面详细说明包含该实施例1至3的各菜单键8的结构。图2(a)、(b)、(c)以及(d)是表示各菜单键8的俯视图、侧视图、主视图以及后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从正面侧观看各菜单键8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背面侧观看各菜单键8的一部的立体图。而且,各菜单键8的正面侧朝向主体机壳2的框部2a,各菜单键8的背面侧朝向各字母键6。
[实施例1]
如前所述,实施例1的目的在于,将各菜单键8的一端8a连结,使各菜单键8与主体机壳2的框部2a接近配置,并且使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
在此,如图2(a)~(d)、图3以及图4所示,各菜单键8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状。在这些菜单键8的一端8a形成有稍微向该各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的凸缘8c,另外,在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形成有稍微向该各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的凸缘8d。
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凸缘8c由弹性支撑构件11支撑而能在该各菜单键8的按压方向移动,各菜单键8的一端8a通过弹性支撑构件11连结为一体。
该弹性支撑构件11包括:多个支柱部12;以及与各支柱部12的顶端连接的弹性臂部13。各支柱部12设定得从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凸缘8c的中央向该各菜单键8的内面侧突出。弹性臂部13与各支柱部12的顶端连接,在沿着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方向(各菜单键8的排列方向)上延伸,将各支柱部12连结。因此,各菜单键8通过各个支柱部12和1个弹性臂部13连结。
在这样的实施例1中,设置有支撑各菜单键8的一端8a而使各菜单键8的一端8a能在该各菜单键8的按压方向移动的弹性支撑构件11,使该弹性支撑构件11基本上不从各菜单键8的一端8a向框部2a的侧突出,能使各菜单键8与主体机壳2的框部2a接近配置。另外,使弹性支撑构件11不存在于各菜单键8之间,能由该弹性支撑构件11将各菜单键8一体地支撑,使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
[实施例2]
如前所述,实施例2的目的在于实现支撑该各菜单键8的结构的强度的提高。
如图2(a)~(d)、图3以及图4所示,弹性臂部13具有:直线状的多个直线部13a;以及弯曲成L字型的多个弯曲部13b。
而且,在弹性臂部13的直线部13a形成有稍微向各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的各个凸部13c,在各凸部13c上设置有各个突起13d。各凸部13c和各突起13d定位在各菜单键8之间。
在该实施例2中,设置有使弹性支撑构件11的一部分弯曲而成的弯曲部13b,实现弹性支撑构件11的强度的提高。
[实施例3]
如前所述,实施例3的目的在于,将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也连结,使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
在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的凸缘8d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结弹性构件21。相互相邻的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的凸缘8d由该连结弹性构件21连结并支撑而能在该各菜单键8的按压方向移动。
该连结弹性构件21具有:2个支撑部21a,其从相互相邻的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的凸缘8d的中央向该各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以及连结条21b,其与各支撑部21a的顶端连接,在沿着该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的方向(各菜单键8的排列方向)上延伸,将各支撑部21a连结。另外,在连结条21b的中央部分形成有2个穿孔21c,各穿孔21c定位在各菜单键8之间附近。
而且,最外侧的1个菜单键8没有通过连结弹性构件21与其相邻的菜单键8连结。替代地,在最外侧的1个菜单键8的另一端8b的凸缘8d设置有辅助弹性构件22。该辅助弹性构件22具有:支撑部22a,其从该菜单键8的另一端8b的凸缘8d的中央向该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以及条22b,其与支撑部22a的顶端连接,在沿着该菜单键8的另一端8b的方向(各菜单键8的排列方向)上延伸。另外,在条22b的一端部分形成有2个穿孔22c,各穿孔22c定位在该菜单键8的外侧端附近。另外,在各菜单键8的内面中央形成有各个突起8e。
在该实施例3中,在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设置有将相互相邻的各菜单键8连结的连结弹性构件21(图2等所示),使该连结弹性构件21不存在于各菜单键8之间,能由该弹性支撑构件21将各菜单键8一体地支撑,使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
下面说明电子设备1的主体机壳2的各菜单键8的支撑结构。图5是表示从装配有各菜单键8的主体机壳2的上盖23的内面侧观看该上盖23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表示从主体机壳2的上盖23的内面侧观看将各菜单键8装配到该上盖23的一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在上盖23沿着主体机壳2的框部2a(如图1所示)形成有长的矩形状的开口部23a,在开口部23a的两侧形成有各个支撑面23b、23c。靠近框部2a的一侧的一方支撑面23b相对于框部2a的内壁面2b成直角,在该支撑面23b形成有与内壁面2b相接的多个柱状部23d,在各柱状部23d形成有各个嵌合孔23e。另外,在框部2a的内壁面2b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向开口部23a侧突出的矩形状止动器2c。
另外,在远离框部2a的另一方支撑面23c形成有多对突起23f。而且,在该支撑面23c形成有多个凸部23g,在各凸部23g形成有各个螺纹孔23h。
如图6所示,将各菜单键8嵌入上盖23的开口部23a。此时,各菜单键8的一端8a沿着开口部23a的一方边缘配置,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凸缘8c与上盖23的支撑面23b面对或接触。同样地,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沿着开口部23a的另一方边缘配置,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的凸缘8d与上盖23的支撑面23c面对或接触。
然后,将各菜单键8的弹性臂部13的各凸部13c载置在上盖23的支撑面23b的各柱状部23d上,使弹性臂部13的各凸部13c的突起13d与支撑面23b的各柱状部23d的嵌合孔23e嵌合。另外,将框部2a的内壁面2b的矩形状止动器2c嵌入弹性臂部13的弯曲部13b的角部。
接着,使上盖23的支撑面23c的各突起23f与各菜单键8的连结弹性构件21的各穿孔21c嵌合。另外,图5和图6中没有示出,使上盖23的支撑面23c的各突起23f与最外侧的1个菜单键8的辅助弹性构件22(如图2(a)、(c)、(d)所示)的各穿孔22c嵌合。
这样将各菜单键8嵌入上盖23的开口部23a,在各菜单键8的一端8a侧,使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凸缘8c与上盖23的支撑面23b面对或接触,使各菜单键8的弹性臂部13的各突起13d与支撑面23b的各柱状部23d的嵌合孔23e嵌合,将框部2a的内壁面2b的矩形状止动器2c嵌入弹性臂部13的弯曲部13b,另外在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侧,使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与上盖23的支撑面23c面对或接触,使支撑面23c的各突起23f与各菜单键8的连结弹性构件21的各穿孔21c嵌合,而且使支撑面23c的各突起23f也与最外侧的1个菜单键8的辅助弹性构件22的各穿孔22c嵌合。由此,将各菜单键8相对于上盖23的开口部23a定位并装配到上盖23的开口部23a。
图7是部分地表示将主体机壳2的上盖23和底体24组合,将菜单键8固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在各菜单键8的一端8a侧,各菜单键8的弹性臂部13的突起13d与支撑面23b的柱状部23d的嵌合孔23e嵌合,底体24的壁部24a的上端面24b与弹性臂部13的凸部13c面对并接近配置。
在此,在按压方向P按压菜单键8时,虽然按压方向P的力作用于弹性支撑构件11的支柱部12和弹性臂部13,由于底体24的壁部24a的上端面24b与弹性臂部13的凸部13c面对并接近配置,因此弹性臂部13的突起13d被支撑而不会从支撑面23b的嵌合孔23e在按压方向P脱落。
另外,虽然图7中未示出,但是框部2a的内壁面2b的矩形状止动器2c位于比弹性臂部13靠底体24的一侧的位置。因此,当在按压方向P按压菜单键8时,矩形状止动器2c与弹性臂部13的弯曲部13b抵接,弹性臂部13的弯曲部13b被支撑而不会在按压方向P脱落。
而且,虽然图7中未示出,但是在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侧,各菜单键8的连结弹性构件21的各穿孔21c的附近部分夹在上盖23的支撑面23c和底体24侧的构件(未图示)之间,另外最外侧的1个菜单键8的辅助弹性构件22的各穿孔22c的附近部分也夹在上盖23的支撑面23c和底体24侧的构件(未图示)之间。因此,即使在按压方向P按压菜单键8,连结弹性构件21和辅助弹性构件22也被支撑而不会在按压方向P脱落。
这样即使在按压方向P按压各菜单键8,在各菜单键8的一端8a侧,弹性臂部13的突起13d也被支撑而不会从支撑面23b的柱状部23d的嵌合孔23e在按压方向P脱落,弹性臂部13的弯曲部13b被支撑而不会在按压方向P脱落,在各菜单键8的另一端8b侧,连结弹性构件21的各穿孔21c的附近部分和辅助弹性构件22的各穿孔22c的附近部分被支撑而不会在按压方向P脱落。
接着,说明在按压方向P按压各菜单键8时的弹性臂部13、连结弹性构件21以及辅助弹性构件22的弹性变形。图8是表示将相互相邻的各菜单键8放大后的俯视图。另外,图9(a)、(b)是表示将各菜单键8放大后的主视图。
如前所述,即使在按压方向P按压菜单键8,在菜单键8的一端8a侧,弹性臂部13的突起13d也被支撑而不会从支撑面23b的嵌合孔23e在按压方向P脱落,弹性臂部13的弯曲部13b被支撑而不会在按压方向P脱落。另外,弹性臂部13的突起13d和弯曲部13b(支撑位置)与弹性支撑构件11的支柱部12(菜单键8的凸缘8c的中央)分离。因此,当在按压方向P按压菜单键8,弹性支撑构件11的支柱部12在按压方向P移位时,如图8、图9(a)、(b)所示,弹性臂部13的支柱部12的两侧部分(由斜线表示的直线部13a的部分)弹性变形,伴随于此,菜单键8的一端8a在按压方向P移动。
另外,在菜单键8的另一端8b侧,连结弹性构件21的各穿孔21c的附近部分被支撑而不会偏离按压方向P。另外,该附近部分(支撑位置)与连结弹性构件21的支撑部21a(菜单键8的凸缘8d的中央)分离。因此,当在按压方向P按压菜单键8时,图8所示的连结条21b的由斜线表示的部分弹性变形,伴随于此,菜单键8的另一端8b在按压方向P移动。
同样地,在菜单键8的另一端8b侧,辅助弹性构件22的各穿孔22c的附近部分被支撑而不会偏离按压方向P。另外,该附近部分(支撑位置)与辅助弹性构件22的支撑部22a(菜单键8的凸缘8d的中央)分离。因此,当在按压方向P按压菜单键8时,辅助弹性构件22的条22b弹性变形,伴随于此,菜单键8的另一端8b在按压方向P移动。
这样在按压菜单键8时,弹性支撑构件11的支柱部12在按压方向P移位,弹性臂部13的直线部13a弹性变形,菜单键8的一端8a在按压方向P移动,另外连结弹性构件21的连结条21b或辅助弹性构件22的条22b弹性变形,菜单键8的另一端8b在按压方向P移动。因此,当按压菜单键8时,弹性臂部13和连结弹性构件21或辅助弹性构件22弹性变形,菜单键8在按压方向P移动。
另外,当松开菜单键8时,伴随着弹性臂部13和连结弹性构件21或辅助弹性构件22的形状复原,菜单键8在与按压方向P相反的方向移动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而且,形成于弹性臂部13的各弯曲部13b适当地抑制弹性变形的弹性臂部13的弯曲量。由此,弹性臂部13的强度或者弹性臂部13对菜单键8的按压操作的耐压强度提高。
图10是表示菜单键8和配置在菜单键8的下方的开关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在菜单键8的下方配置有印刷基板25,在印刷基板25上载置有拱形导电板26,在拱形导电板26的上方配置有菜单键8的内面中央的突起8e。在拱形导电板26的中央部分的下方,在印刷基板25上形成有凹区25a,在凹区25a形成有触点25b。印刷基板25具有包含多个导电层的多层结构,印刷基板25的表面的第1电路图案(未图示)与拱形导电板26的周缘部连接,另外凹区25a内侧的触点25b通过印刷基板25的内侧或内面侧的导电层与凹区25a外侧的第2电路图案(未图示)连接。
在此,当菜单键8被按压而在按压方向P移动时,菜单键8的内面的突起8e按下拱形导电板26而使拱形导电板26变形,使拱形导电板26与触点25b接触,从而使第1电路图案和第2电路图案通过拱形导电板26和触点25b连接。另外,当菜单键8被松开而在与按压方向P相反的方向移动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拱形导电板26与触点25b分离,使第1电路图案和第2电路图案之间隔断。因此,通过按压或松开菜单键8,能连接或隔断第1电路图案和第2电路图案。
另外,伴随着按压或松开菜单键8而拱形导电板26弹性变形或复原到原来的形状,由此在菜单键8的操作中产生点击感。
另外,从图10可知,突起8e离菜单键8的表面的高度低于弹性臂部13离菜单键8的表面的高度。因此,能将印刷基板25配置在弹性臂部13的内侧,能实现电子设备1的薄型化。
这样在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3的键盘4中,由弹性支撑构件11、连结弹性构件21以及辅助弹性构件22支撑多个菜单键8而使多个菜单键8能在按压方向P移动。弹性支撑构件11包括:各支柱部12,其设置得从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中央向该各菜单键8的内面侧突出;以及弹性臂部13,其与各支柱部12的顶端连接,在沿着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方向延伸,将各支柱部12连结。该支柱部12和弹性臂部13均基本上不从各菜单键8的一端8a向该各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因此,在各菜单键8的一端8a的侧,不需要用于配置该各菜单键8的特别的空间,能实现键盘4的小型化,进而能实现电子设备1的小型化。或者,能增大各菜单键8的尺寸。
另外,虽然各菜单键8的支柱部12向该各菜单键8的内面侧突出,但是由于在电子设备1的主体机壳2的框部2a的附近未配置基板等,因此能将各菜单键8的支柱部12和与各支柱部12的顶端连接的弹性臂部13配置在该框部2a的内侧。
而且,在弹性臂部13设置有各弯曲部13b,适当地抑制弹性变形的弹性臂部13的弯曲量,因此提高弹性臂部13的强度或者弹性臂部13对菜单键8的按压操作的耐压强度。
另外,由弹性支撑构件11将各菜单键8一体地支撑,并且也由各连结弹性构件21将各菜单键8一体地支撑,不设置存在于各菜单键8之间的构件,因此能将各菜单键8相互接近配置。由此,能实现键盘4的小型化,实现电子设备1的小型化,或者能增大各菜单键8的尺寸。
然而,各菜单键8的形状是考虑了该模具的简单化和从模具拔出的容易度而设定的。从图2(b)可知,在各菜单键8的一端8a设置有稍微向该各菜单键8的外侧突出的凸缘8c,在该凸缘8c设置有向该各菜单键8的内面侧突出的弹性支撑构件11。因此,在将图11(a)所示的2个第1模具31和第2模具32组合而成的成形空间的内侧形成了各菜单键8的情况下,通过将第1模具31和第2模具32分割,能将各菜单键8容易地从该成形空间拔出。
而假设如图11(b)所示在比各菜单键8的一端8a靠该各菜单键8的内侧的部位设置弹性支撑构件11,在将2个第1模具33和第2模具34组合而成的成形空间的内侧形成了各菜单键8的情况下,即使将第1模具33和第2模具34分割,也不能从第2模具34的成形空间将各菜单键8拔出。
以上,参照所附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但是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能想到各种变形例或修正例,它们当然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由上述实施例1至3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键盘具备:键;以及弹性支撑构件,其支撑上述键而使上述键能在该键的按压方向移动,上述弹性支撑构件具备:支柱部,其从上述键的一端向该键的内面侧突出;以及弹性臂部,其与上述支柱部的顶端连接,在沿着上述键的一端的方向延伸。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当按压键时,该按压力通过支柱部作用于弹性臂部,弹性臂部在键的按压方向弯曲而变形。并且,当松开键时,伴随着弹性臂部的形状复原,键移动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弹性支撑构件的支柱部从键的一端向该键的内面侧突出,弹性支撑构件的弹性臂部与支柱部的顶端连接并在沿着键的一端的方向延伸。因此,弹性支撑构件的支柱部和弹性臂部均基本上不从键的一端向该键的外侧突出。因此,在键的至少一端侧不需要用于配置该键的特别的空间,能实现输入装置的小型化,而且能实现设置有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或者,能增大键的尺寸。
另外,在本发明的键盘中,在沿着上述键的一端的方向与上述支柱部分离的上述弹性臂部的部位设置有该弹性臂部的固定部。
通过固定该弹性臂的固定部,能将键本身定位。另外,由于弹性臂的固定部在沿着键的一端的方向与支柱部分离,因此当对键的按压力通过支柱部作用于弹性臂部时,弹性臂部容易弯曲而变形。
而且,在本发明的键盘中,在沿着上述键的一端的方向与上述支柱部分离的上述弹性臂部的部位设置有弯曲部。
由该弹性臂部的弯曲部适当地抑制弹性臂部的弯曲量,提高弹性臂部的强度或者弹性臂部对键的按压操作的耐压强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键盘中,具备:开关;以及突起部,其设置在上述键的内面,伴随着上述键在按压方向的移动而按压上述开关,上述突起部离上述键的表面的高度低于上述弹性臂部离上述键的表面的高度。
而且,在本发明的键盘中,排列有多个上述键,在上述各键分别设置有上述支柱部,上述弹性臂部与上述各支柱部的顶端连接,上述各键的支柱部通过上述弹性臂部连结。
这样能通过弹性臂将多个键一体地支撑,能使各键的间隔较窄,增大各键的尺寸。
而且,在本发明的键盘中,在与设置有上述支柱部的上述各键的一端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设置有将相互相邻的上述各键连结的连结弹性构件。
由此能通过连结弹性构件将多个键一体地支撑。
另外,在本发明的键盘中,上述连结弹性构件从上述各键的另一端向该各键的外侧方向突出。
而且,在本发明的键盘中,上述键盘设置于电子设备的机壳,上述键是上述键盘中排列的多个键中的最靠近上述电子设备的机壳的一端的键。
在电子设备的机壳的一端附近,不存在基板等,因此能配置向键的内面侧突出的支柱部和与支柱部的顶端连接的弹性臂部。
此外,本申请请求基于在日本在2014年1月22日申请的特愿2014-009700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其内容而将其引入本申请中。另外,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文献是通过引用来具体地引入其全部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设备
2主体机壳
3开闭体
4键盘
5显示部
6字母键
7操作键
8菜单键
9其它菜单键
10电源键
11弹性支撑构件
12支柱部
13弹性臂部
13a直线部
13b弯曲部
21连结弹性构件
22辅助弹性构件
23上盖
24底体
25印刷基板
26拱形导电板
Claims (6)
1.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键;以及
弹性支撑构件,其支撑上述键而使上述键能在该键的按压方向移动,
上述弹性支撑构件具备:
支柱部,其从上述键的一端向该键的内面侧突出;以及
弹性臂部,其与上述支柱部的顶端连接,在沿着上述键的一端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上述键的一端的方向与上述支柱部分离的上述弹性臂部的部位设置有该弹性臂部的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上述键的一端的方向与上述支柱部分离的上述弹性臂部的部位设置有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开关;以及
突起部,其设置在上述键的内面,伴随着上述键在按压方向的移动而按压上述开关,
上述突起部离上述键的表面的高度低于上述弹性臂部离上述键的表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排列有多个上述键,在上述各键分别设置有上述支柱部,上述弹性臂部与上述各支柱部的顶端连接,上述各键的支柱部通过上述弹性臂部连结。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09700 | 2014-01-22 | ||
JP2014009700A JP6274873B2 (ja) | 2014-01-22 | 2014-01-22 | キーボード |
PCT/JP2015/051548 WO2015111624A1 (ja) | 2014-01-22 | 2015-01-21 | 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18583A true CN105518583A (zh) | 2016-04-20 |
Family
ID=53681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01812.0A Pending CN105518583A (zh) | 2014-01-22 | 2015-01-21 | 输入装置和具备其的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39919B2 (zh) |
JP (1) | JP6274873B2 (zh) |
CN (1) | CN105518583A (zh) |
WO (1) | WO20151116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9586B (zh) * | 2016-03-30 | 2017-12-29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及其键盘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535A (zh) * | 1993-08-25 | 1995-03-22 | 陈华良 | 方向控制装置 |
CN2366889Y (zh) * | 1999-04-19 | 2000-03-01 |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超薄型键盘按键 |
JP2000123669A (ja) * | 1998-10-09 | 2000-04-28 | Kenwood Corp | 連結つまみ |
CN2690935Y (zh) * | 2004-03-29 | 2005-04-06 | 赖振财 | 按键结构 |
TW201117246A (en) * | 2009-11-13 | 2011-05-16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Flat key structure |
CN202258937U (zh) * | 2011-09-26 | 2012-05-30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复合式按键、复合式键盘以及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78540U (ja) | 1983-11-05 | 1985-05-31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キ−ボ−ド |
JPS63112722U (zh) * | 1987-01-14 | 1988-07-20 | ||
JPH0778046A (ja) | 1993-09-08 | 1995-03-20 | Fujitsu Ltd | 連結型キートップとその装着方法 |
JP2004133655A (ja) * | 2002-10-10 | 2004-04-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操作釦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
JP4381204B2 (ja) | 2004-03-31 | 2009-12-09 | 帝国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ートップ体 |
TWI264747B (en) * | 2005-01-20 | 2006-10-21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Input apparatus and key structure and elastic mechanism thereof |
JP4530921B2 (ja) | 2005-06-17 | 2010-08-25 | 帝国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ートップ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2160365A (ja) | 2011-02-01 | 2012-08-23 | Canon Inc | 電子機器 |
-
2014
- 2014-01-22 JP JP2014009700A patent/JP627487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1-21 WO PCT/JP2015/051548 patent/WO201511162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1-21 CN CN201580001812.0A patent/CN105518583A/zh active Pending
- 2015-01-21 US US15/026,105 patent/US993991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535A (zh) * | 1993-08-25 | 1995-03-22 | 陈华良 | 方向控制装置 |
JP2000123669A (ja) * | 1998-10-09 | 2000-04-28 | Kenwood Corp | 連結つまみ |
CN2366889Y (zh) * | 1999-04-19 | 2000-03-01 |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超薄型键盘按键 |
CN2690935Y (zh) * | 2004-03-29 | 2005-04-06 | 赖振财 | 按键结构 |
TW201117246A (en) * | 2009-11-13 | 2011-05-16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Flat key structure |
CN202258937U (zh) * | 2011-09-26 | 2012-05-30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复合式按键、复合式键盘以及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11624A1 (ja) | 2015-07-30 |
JP2015138397A (ja) | 2015-07-30 |
JP6274873B2 (ja) | 2018-02-07 |
US9939919B2 (en) | 2018-04-10 |
US20160246386A1 (en) | 2016-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14519B (zh) | 按键及应用该按键的电子装置 | |
CN100422840C (zh) | 开关组装体 | |
US2010010361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3226418B (zh) | 带按键开关的电容式触摸板 | |
EP1389787B1 (en) | Side button switch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vibration preventing device thereof | |
US8314721B2 (en) | Key switch | |
CN101908428A (zh) | 按键结构及应用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 |
CN101754621A (zh) | 滑盖式电子装置 | |
JP3178218U (ja) | クリックバネとそのクリックバネを用いた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
US2011026778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key mechanism thereof | |
CN103187193A (zh) | 按键结构及应用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 |
CN101651053A (zh) | 侧键组件及应用该侧键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 |
US893335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5518583A (zh) | 输入装置和具备其的电子设备 | |
US20020166757A1 (en) | Push button switch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
CN101599375A (zh) | 按键固定装置 | |
JP5130759B2 (ja) |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 |
CN208581271U (zh) | 侧键结构和终端 | |
JP2006286582A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CN102403146B (zh) |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 |
JP3097543U (ja) | 押しボタン構造 | |
CN108449475A (zh) | 侧键结构和终端 | |
CN104779108A (zh) | 开关结构与使用此开关结构的电子装置 | |
US20080012834A1 (en) | Key button using lcd window | |
JP6344654B2 (ja) | ボタンスイッ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