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1510A - 替卡格雷的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用途 - Google Patents

替卡格雷的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1510A
CN102731510A CN2011102685461A CN201110268546A CN102731510A CN 102731510 A CN102731510 A CN 102731510A CN 2011102685461 A CN2011102685461 A CN 2011102685461A CN 201110268546 A CN201110268546 A CN 201110268546A CN 102731510 A CN102731510 A CN 102731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ompound
bigcatkin willow
compound shown
acet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85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1510B (zh
Inventor
袁建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ui Bio-Medical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ui Bio-Medical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ui Bio-Medical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ui Bio-Medical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685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31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31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1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1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1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下式所示的替卡格雷衍生物或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 1 R 2 R 3可以选自氨基酸残基或乙酰水杨酰基;以及制备这些替卡格雷衍生物或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替卡格雷衍生物或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治疗凝血相关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上述的衍生物可以提高替卡格雷的生物利用度或者增强替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联合用药的效果。

Description

替卡格雷的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小分子抗凝血药物替卡格雷的衍生物或其盐和制备这些衍生物或其盐的方法以及这些衍生物或其盐的药物用途。
背景技术
替卡格雷(Ticagrelor;曾用代号:ADZ6140,ARC126532)是由美国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具有选择性的小分子抗凝血药,该药能可逆性地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上的嘌呤2受体(Purinoceptor 2,P2)亚型P2Y12,对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能有效改善急性冠心病患者的症状。2011年7月20日,美国FDA批替卡格雷用于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脏病发作,商品名为Brilinta。
英国阿斯特拉药品有限公司在CN1270590中公开了替卡格雷的化学结构和制备工艺,以及药物用途。替卡格雷是属于环戊基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化学名为(1S,2S,3R,5S)-3-[7-[(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氨基]-5-(硫丙基)-3H-[1,2,3]三唑[4,5-d]嘧啶-3-基]-5-(2-羟基乙氧基)环戊烷-1,2-二醇,分子式:C23H28F2N6O4S,CAS号:274693-27-5,具有下式所示的化学结构。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011
替卡格雷水溶性差,主要以口服的方式给药,生物利用度在30%-42%,一般一天给药两次,每次90mg。由于生物利用度较低,患者用药时就需要加大剂量,这样既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浪费又加重了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增加了患者负担。根据大量文献报道,天然的L-氨基酸在体内能够实现主动转运,将其作为药动团与药效分子相连,往往能够促进药效团的吸收和转运,甚至能够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另外根据已经上市的伐昔洛韦和缬更昔洛韦等抗病毒氨基酸酯前药,发明人对替卡格雷进行了氨基酸修饰,以克服口服替卡格雷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021
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长期小剂量的服用阿司匹林也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形成,以及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A.伯纳特在CN1211922A中披露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联合用药,用以治疗血小板凝集诱导的病症,比如心绞痛、心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疾病等。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年会报告披露,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相比,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脏病发作、卒中和血管性死亡风险,显著减少患者在心脏病发作住院后在重症监护室(ICU)的留置天数。但是,阿司匹林的用量不能大于100mg/d,否则与其联合使用的替卡格雷效果下降,出血事件的风险增高。
《2009年美国心脏杂志》第四期发表了“平行对照临床试验”(PLATO)的研究结果,PLATO临床试验总计涉及18,624例因急性冠脉症(ACS)住院的患者,给药方案分两种:一种是替卡格雷首剂180毫克,之后90毫克每次,每天两次;另一种是标准剂量氯吡格雷首剂300~600毫克,之后75毫克/天;并且两组同时给药75~100mg/d的阿司匹。结果发现,在治疗12个月时,替卡格雷治疗组患者的组合终点事件(因血管原因、心肌梗死或卒中死亡)发生率为9.8%,氯吡格雷组为11.7%。
在替卡格雷组的给药方案中,替卡格雷用药的剂量为180mg/d(每天两次,一次90mg),阿司匹林的剂量是75~100mg/d,替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剂量的摩尔比为1∶1.2~1.6。但是上述的联合给药方式或做成复方制剂的方式,不能够精确地控制替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相对剂量,这对联合用药的效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鉴于替卡格雷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而且可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发明人设计了替卡格雷的衍生物,具体而言就是替卡格雷的氨基酸酯或乙酰水杨酸酯,用以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和增强用药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提高替卡格雷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或者增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替卡格雷的衍生物或其盐以及制备这些衍生物或其盐的方法,还有这些衍生物或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用于制备治疗凝血相关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下式所示的替卡格雷的衍生物或其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031
其中,
R1、R2、R3均独立地选自L-Ala、L-Pro、L-Val、L-Leu、L-Ile、L-Met、L-Phe、L-Tyr、L-Trp、L-Ser、L-Gln、L-Thr、L-Cys、L-Asn、L-Asp、L-Glu、L-Lys、L-Arg、L-His或Gly的氨基酸残基,以及乙酰水杨酰基和H,且R1、R2、R3中至少一个不是H;
或者,R1独立地选自L-Ala、L-Pro、L-Val、L-Leu、L-Ile、L-Met、L-Phe、L-Tyr、L-Trp、L-Ser、L-Gln、L-Thr、L-Cys、L-Asn、L-Asp、L-Glu、L-Lys、L-Arg、L-His或Gly的氨基酸残基,以及乙酰水杨酰基,且R2和R3为丙酮叉基。
上述的替卡格雷衍生物的盐,主要是指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包括其硫酸氢盐、氢氯酸盐、氢溴酸盐、重硫酸盐、萘磺酸盐、草酸盐、乳酸盐、水杨酸盐、葡萄酸盐、酒石酸盐、富马酸盐、甲磺酸盐、乙磺酸盐、苯磺酸盐、苯甲酸盐、乙酸盐、柠檬酸、氢醌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月桂基磺酸盐、2,5-二羟基苯甲酸盐等。
生化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道:L-氨基酸指的具有L构型的氨基酸,天然的氨基酸一般都是L-构型的氨基酸;L-Ala、L-Pro、L-Val、L-Leu、L-Ile、L-Met、L-Phe、L-Tyr、L-Trp、L-Ser、L-Gln、L-Thr、L-Cys、L-Asn、L-Asp、L-Glu、L-Lys、L-Arg、L-His、Gly为相应的氨基酸的英文缩写,依次分别表示L-丙氨酸、L-脯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蛋氨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L-色氨酸、L-丝氨酸、L-谷氨酰胺、L-苏氨酸、L-半胱氨酸、L-天冬酰胺、L-天冬氨酸、L-谷氨酸、L-赖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甘氨酸。
在本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1)、乙酰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的羧基端与替卡格雷的羟基缩合,脱去一份子的H2O,形成乙酰水杨酰基;(2)、乙酰水杨酸的羧基端的羟基被卤素(例如Cl、Br或I)取代,形成乙酰水杨酰卤;(3)丙酮叉基是指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032
结构,在本方案中是羟基的保护基团,可被酸脱去。
本发明还进一步地提供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替卡格雷衍生物或其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041
其中,R1、R2、R3独立地选自L-Ala、L-Phe、L-Val残基和H,且R1、R2、R3中至少一个不是H;
或者,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042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051
为更好地说明技术方案,在此列举几个例子,应当注意的是本文中所有的列举仅用来说明而不是限制技术方案。
例如,当R1依次选自L-Ala、L-Phe、L-Val残基时,式a依次具有下式所示的化学结构:
又如,当R1,R2、R3独立地选自L-Val残基,可以得到上述式a-1和下列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062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071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知道,可以将R1,R2、R3的选择扩展到前文已述的氨基酸残基或是其他可能的化学基团。以及,本方案中所说的氨基酸残基,是指氨基酸的羧基端与替卡格雷的羟基端发生缩合后,而留在生成的新的化合物上的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式a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氨基保护的氨基酸与式II所示的化合物通过缩合剂进行酯化,然后再脱除氨基和羟基上的保护基,即得;
该制备方法中的氨基保护基团是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或笏甲氧羰基;同样,生化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叔丁氧羰基的缩写是Boc、苄氧羰基的缩写是Cbz、笏甲氧羰基的缩写是Fmoc;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用的缩合剂可以是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羰基二咪唑或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优选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生化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道,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英文缩写是DCC,N,N’-羰基二咪唑的英文缩写是CDI,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的英文缩写是EDCI。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的制备方法对制备其他类似的化合物具有指导意义,此处的“其他类似的化合物”是指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式a所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两种制备式A化合物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将式II所示的化合物和乙酰水杨酸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缩合剂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然后脱去羟基保护基,即得;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081
进一步,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有机溶剂可以是四氢呋喃(THF)或二甲基甲酰胺(DMF),所述的缩合剂可以是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N,N’-羰基二咪唑(CDI)或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EDCI),优选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
另一种制备式A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式I所示的替卡格雷与丙酮在酸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式I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起催化作用的酸可以是甲苯磺酸或盐酸;
(2)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反应,制得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091
其中,X为Cl、Br或I。
(3)用酸脱去式III化合物上的丙酮叉保护基,即得式A所示的化合物。
不难看出,上述制备方法中,还包括了中间体式III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式B或C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中未被保护的羟基上保护基P1
(2)控制反应物料的投料量,式IV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反应,制得的式V和VI化合物的混合物,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01
其中,X为Cl、Br或I;P1遇酸时的稳定性强于丙酮叉基;优选地,P1为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TBDPS),可由叔丁基二苯基硅氯烷(TBDPSCl,Cas No.:58794-61-1)提供;
(3)脱去式V或VI化合物上的羟基保护基P1,即相应地得到式B或式C所示的化合物。
上述制备B或C的方法中,较优地,式IV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按照1∶1~1.5的摩尔比投料。
本发明还提供式D或E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控制物料的投料量,式A所示的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反应,制得式D和式E所示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乙酰水杨酰卤选自乙酰水杨酰氯、乙酰水杨酰溴或乙酰水杨酰碘。
上述制备D或E的方法中,优选地,式A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按照1∶1~1.5的摩尔比投料。
本发明还提供式F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控制反应物料的投料量,式IV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反应,制得式VII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11
其中,P1同上;
(2)脱去式VII化合物中羟基的保护基,即得式F所示的化合物。
上述制备F的方法中,优选地,式IV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按照1∶2~4的摩尔比投料。
本发明还提供式G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反应物料的投料量,将式A所示的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反应,制得式G所示的化合物;其中乙酰水杨酰卤包括选自乙酰水杨酰氯、乙酰水杨酰溴或乙酰水杨酰碘。
上述制备G的方法中,优选地,式A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按照1∶2~4的摩尔比投料。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替卡格雷的衍生物或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治疗凝血相关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凝血相关性疾病主要指因血小板凝集而引起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脑血栓等等。
发明人创造性地将氨基酸(特别是L构型的氨基酸)与替卡格雷通过酯化相连,通过这种修饰可以大大提高口服替卡格雷的生物利用度,这将降低患者的代谢负担和经济负担。而发明人将同样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功能的阿司匹林与替卡格雷通过酯化结合在一起,这一设计方案将避免在联合用药时的多次给药或者做成复方制剂的麻烦,在节约成本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实验结果表明,替卡格雷和阿司匹林通过酯化连在一起,能够实现对替卡格雷和阿司匹林相对剂量的精确控制,提高了联合用药的效果,起到“1+1>2”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生化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下述实施例中英文简称的含义:Boc表示叔丁氧羰基,DCC表示N,N’-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U表示二环己基脲,DMF表示二甲基甲酰胺,DIPFA表示N,N-二异丙基乙胺,DMAP表示4-二甲氨基吡啶,Bu4N+F表示氟化四丁铵(CasNo.:58479-61-1)。
实施例1替卡格雷的L-丙氨酸酯的合成
步骤(1),Boc保护L-丙氨酸的氨基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21
将50g L-丙氨酸(1.0eq,0.56mol)溶于100ml水和200ml丙酮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下加入121.5ml三乙胺(1.5eq,0.84mol),控温25℃,搅拌下滴加131.8ml(Boc)2O(1.1eq,0.62mol),滴加完毕后搅拌反应6h,减压蒸去丙酮,用乙醚萃取水层,然后水层用稀盐酸调节PH值2~3,乙酸乙酯分3次萃取水层,合并有机层,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得粗品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2∶1)重结晶得Boc-L-丙氨酸95.4g,收率为90%。
步骤(2),按照专利文献CN1432017公开的方法制备式II所示的化合物,备用。
步骤(3),羟基已保护的替卡格雷与Boc-L-丙氨酸脱水缩合
将10g化合物II(1.0eq,0.018mol)溶于40ml四氢呋喃中,加入3.78g L-Boc-丙氨酸(1.1eq,0.020mol),然后加入5.57g DCC(1.5eq,0.027mol),室温搅拌反应2h,滤去DCU,滤液浓缩过柱得9.64g化合物1-1,收率为73%。
步骤(4),脱保护
将5g化合物1-1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20ml三氟醋酸,室温搅拌反应2h后,用饱和碳酸氢钠将溶液的PH值调至8左右,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适量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3.03g化合物TA,收率75%。m/s:594[M+H]+
实施例2替卡格雷的L-苯丙氨酸酯的合成
步骤(1),Boc保护L-苯丙氨酸的氨基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32
将50g L-苯丙氨酸(1.0eq,0.30mol)溶于100ml水和200ml丙酮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下加入65.1ml三乙胺(1.5eq,0.45mol),控温25℃,搅拌下滴加70.6ml(Boc)2O(11eq,0.33mol),滴加完毕后搅拌反应6h,减压蒸去丙酮,用乙醚萃取水层,然后水层用稀盐酸调节PH值2-3左右,乙酸乙酯分3次萃取水层,合并有机层,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得粗品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2∶1)重结晶得73.9g的Boc-L-苯丙氨酸,收率92%。
步骤(2),按照专利文献CN1432017公开的方法制备式II所示的化合物,备用。
步骤(3),保护了的替卡格雷与Boc-L-苯丙氨酸脱水缩合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41
将10g化合物II(1.0eq,0.018mol)溶于40ml四氢呋喃中,加入5.3g L-Boc-苯丙氨酸(1.1eq,0.020mol),然后加入5.6gDCC(1.5eq,0.027mol),室温搅拌反应2h,滤去DCU,滤液浓缩过柱得10g式2-1所示的化合物,收率68.3%。
步骤(4),脱保护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42
将5g化合物2-1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20ml三氟醋酸,室温搅拌反应2h后,用饱和碳酸氢钠将溶液的pH值调至8左右,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大量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化合物TF,收率69.8%。m/s:670[M+H]+
实施例3替卡格雷L-缬氨酸酯的合成
步骤(1),Boc保护L-缬氨酸的氨基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43
将50g L-缬氨酸(1.0eq,0.426mol)溶于100ml水和200ml丙酮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下加入92.4ml三乙胺(1.5eq,0.64mol),控温25℃,搅拌下滴加100ml(Boc)2O(11eq,0.47mol),滴加完毕后搅拌反应6h,减压蒸去丙酮,用乙醚萃取水层,然后水层用稀盐酸调节PH值2-3左右,乙酸乙酯分3次萃取水层,合并有机层,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得粗品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2∶1)重结晶得81.8g的Boc-L-缬氨酸,收率88.5%。
步骤(2),按照专利文献CN1432017公开的方法制备式II所示的化合物,备用。
步骤(3),保护了的替卡格雷与Boc-L-缬氨酸脱水缩合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51
将10g化合物II(1.0eq,0.018mol)溶于40ml四氢呋喃中,加入4.35g L-Boc-缬氨酸(11eq,0.020mol),然后加入5.56g DCC(1.5eq,0.027mol),室温搅拌反应2h,滤去DCU,滤液浓缩过柱得9.88g化合物3-1,收率72.1%。
步骤(4),脱保护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52
将5g化合物3-1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20ml三氟醋酸,室温搅拌反应2h后,用饱和碳酸氢钠将溶液的pH值调至8左右,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大量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2.9g化合物TV,收率71.4%。m/s:622[M+H]+
实施例4替卡格雷乙酰水杨酸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61
将10g化合物II(1.0eq,0.018mol)溶于40ml四氢呋喃中,加入3.6g的阿司匹林(1.1eq,0.020mol),然后加入5.56g的DCC(1.5eq,0.027mol),室温搅拌反应2h,滤去DCU,滤液浓缩过柱得8.70g化合物T-Asp-1,收率66.7%。
将5g化合物T-Asp-1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20ml三氟醋酸,室温搅拌反应2h后,用饱和碳酸氢钠将溶液的pH值调至7~8,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大量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3.33g化合物T-Asp(同下述实施例中的式A),收率70.5%。m/s:685[M+H]+
实施例5替卡格雷乙酰水杨酸酯的合成
将8g化合物II(1.0eq,0.014mol)溶于40ml DMF中,加入2.7g阿司匹林(1.1eq,0.015mol),然后加入4.33g DCC(1.5eq,0.021mol),室温搅拌反应2h,滤去DCU,滤液浓缩过柱得6.44g化合物T-Asp-1,收率67.2%。
将5g化合物T-Asp-1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20ml三氟醋酸,室温搅拌反应2h后,用饱和碳酸氢钠将溶液的PH值调至7~8,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大量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3.4g化合物T-Asp,收率72.2%。m/s:684[M+H]+
实施例6式a-6和式a-7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81
向250ml干燥反应瓶中,加入上述化合物3-1粗品9.8g(1.0eq,0.013mol),丙酮100ml,搅拌溶解后,加入1mol/L的盐酸10ml,于60℃搅拌1小时。反应完毕,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30ml×3提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后,将残留物溶于50ml四氢呋喃,加入3.6g L-Boc-缬氨酸(1.1eq,0.0143mol),然后加入4.0g的DCC(1.5eq,0.026mol),加热回流反应2h后,反应液降至室温,滤去DCU,滤液浓缩过柱得化合物3-1-1和化合物3-1-2的混合物5.59g,收率52.4%。
将5.59g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混合物溶于25ml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25ml三氟乙酸,室温搅拌反应2h后,用饱和碳酸氢钠将溶液的pH值调至8左右,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大量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化合物a-6和化合物a-7的混合物3.55g,收率72.4%。m/s:721.3[M+H]+
实施例7式a-8化合物的合成
(1)式IV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91
250ml干燥的反应瓶中,在N2保护下加入化合物II9g(0.015mol)、二氯甲烷100ml,DIPEA 2.48g(0.019mol),反应液冰浴降温至0℃,缓慢滴加TBDPSCl 5.28g(0.019mol),控制内温在0℃以下,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反应液温度至0℃,滴加1N的盐酸水溶液,调节pH=7~8,分液,水层用二氯甲烷50ml提取一次,合并有机相,用水50ml洗涤一次,饱和食盐水50ml洗涤一次,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除溶剂,得到10.25g黄色油状液化合物IV,收率80.1%。
(2)式a-8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192
向100ml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上述化合物IV粗品4.9g(0.006mol),丙酮50ml,搅拌溶解后,加入1mol/L的盐酸5ml,于60℃搅拌1小时。反应完毕,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30ml×3提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后,将残留物溶于50ml四氢呋喃,加入2.82g L-Boc-缬氨酸(2.2eq,0.013mol),然后加入3.71g的DCC(3eq,0.018mol),加热回流反应2h后,反应液降至室温,滤去DCU,滤液浓缩过柱得3.31g化合物IV-1,收率47.6%。
向250ml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2.5g化合物IV-1(1.0eq,0.0022mol)溶解在15ml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15ml三氟乙酸,室温搅拌反应2h后,用饱和碳酸氢钠将溶液的pH值调至8左右,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大量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1.45g化合物IV-2,收率70.0%。
将1.0g化合物IV-2(1.0eq,1.04mmo1)溶于15ml四氢呋喃中,加入Bu4N+F-0.27g(1.0eq,1.04mmo1),25℃搅拌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溶剂,加入水20ml,二氯甲烷50ml萃取,水层用20ml二氯甲烷提取一次,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纯化,得到0.62g化合物a-8,收率82.6%。m/s:721[M+H]+
实施例8式a-9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01
向250ml干燥反应瓶中,加入上述化合物3-1粗品9.8g(0.013mol),丙酮100ml,搅拌溶解后,加入1mol/L的盐酸10ml,于60℃搅拌1小时。反应完毕,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30ml×3提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浓缩得到的残留物加入50ml四氢呋喃溶解,然后加入6.2g L-Boc-缬氨酸(2.2eq,0.0286mol),然后加入8.0g的DCC(3eq,0.039mol),加热回流反应2h后,反应液降至室温,滤去DCU,滤液浓缩过柱得5.6g化合物3-1-3,收率42.3%。
将5.0g化合物3-1-3(1.0eq,0.005mol)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20ml三氟乙酸,室温搅拌反应2h后,用饱和碳酸氢钠将溶液的pH值调至8左右,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大量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3.07g化合物a-9,收率74.9%。ms:820.4[M+H]+
实施例9式III化合物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乙酰水杨酰氯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11
向500ml干燥反应器中,加入乙酰水杨酸90g(0.5mol)、200ml甲苯中,然后向反应液中缓慢加入氯化亚砜78g(0.5mol),加热回流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温度降低至0℃搅拌过夜,析出固体,过滤,用少量丙酮洗涤滤饼,干燥,得乙酰水杨酰氯91.38g,收率92.3%。第二步,合成式III化合物
在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中,加入式I所示的替卡格雷10g(0.02mol)、甲苯100ml、丙酮5ml(0.10mol),和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4g(0.02mol),搅拌,加热至回流,共沸脱水18小时,反应完毕,冷却,依次用冷却的碳酸氢钠洗涤,水洗至pH=7左右,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除溶剂,得到黄色的油状液,柱层析纯化,得到9.15g式II所示的白色固体化合物,收率84.96%。
向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II8.44g(0.015mol)、三乙胺2.63g(0.0225mol)和DMF100ml,缓慢滴加乙酰水杨酰氯3.28g(0.0165mol)溶于20mlDMF的溶液,加热反应液至70℃,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冷却至0℃,析出晶体,过滤,乙醇洗涤滤饼,干燥,得到8.24g淡黄色的式III所示的固体化合物,收率80.0%。
实施例10式A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21
在反应瓶中,加入上述式III所示的化合物7.97g(0.011mol),丙酮50ml,搅拌溶解过后,缓慢加入1mol/L的盐酸6ml,加热至60℃反应1小时,反应完毕,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50ml×3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除溶剂,得到6.25g淡黄色固体化合物A,收率82.96%。m/s:685[M+H]+
实施例11式V和VI的合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22
250ml干燥的反应瓶中,在N2保护下加入化合物II9g(0.015mol)、二氯甲烷100ml,DIPEA 2.48g(0.019mol),反应液冰浴降温至0℃,缓慢滴加TBDPSCl 5.28g(0.019mol),控制内温在0℃以下,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反应液温度至0℃,滴加1N的盐酸水溶液,调节pH=7~8,分液,水层用二氯甲烷50ml提取一次,合并有机相,用水50ml洗涤一次,饱和食盐水50ml洗涤一次,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除溶剂,得到10.25g黄色油状液化合物IV,收率80.1%。
向250ml干燥反应瓶中,加入上述化合物IV粗品9.8g(0.0122mol),丙酮100ml,搅拌溶解后,加入1mol/L的盐酸10ml,于60℃搅拌1小时。反应完毕,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30ml×3提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向上述滤液中加入三乙胺1.48g(0.0146mol)、DMAP 0.1g(1%),降温至10℃以下,再缓慢滴加乙酰水杨酰氯2.67g(0.0134mol),滴加完毕后,回流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反应液降温至0℃,缓慢加入水30ml,分液,水层加入30ml二氯甲烷提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化合物V和化合物VI的混合物7.88g,收率70.2%。
实施例12式B和式C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31
250ml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V和化合物VI的混合物7.5g(0.008mol),溶解在100ml四氢呋喃中,然后加入Bu4N F 2.09g(0.008mol),25℃搅拌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溶剂,加入水50ml,二氯甲烷100ml萃取,水层用50ml二氯甲烷提取一次,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除溶剂,得黄色油状液5.0g,柱层析分离,分别得到2.3g化合物B和2.1g化合物C,总收率80.29%。m/s:685.2[M+H]+
实施例13式D和式E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41
100ml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A3g(0.0044mol)、三乙胺2.63g(0.0048mol)和DMF50ml,缓慢滴加2-乙酰氧基苯甲酰氯0.875g(0.0044mol)溶于5mlDMF的溶液,加热反应液至70℃,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蒸除溶剂,柱层析分离,分别得到1.3g化合物D和1.4g化合物E,总收率72.53%。m/s:847.3[M+H]+
实施例14式F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42
向100ml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上述化合物IV粗品4.9g(0.0061mol),丙酮50ml,搅拌溶解后,加入1mol/l的盐酸5ml,于60℃搅拌1小时。反应完毕,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30ml×3提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向上述滤液中加入三乙胺1.48g(0.0146mol)、DMAP0.05g(1%),降温至10℃以下,缓慢滴加乙酰水杨酰氯2.67g(0.0134mol),滴加完毕后,回流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反应液降温至0℃,缓慢加入水30ml,分液,水层加入30ml二氯甲烷提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化合物VII的粗品4.99g,收率75.31%。
向250ml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4.5g化合物VII(0.0041mol)溶解在50ml四氢呋喃中,加入Bu4N+F-1.07g(0.0041mol),25℃搅拌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溶剂,加入水50ml,二氯甲烷100ml萃取,水层用50ml二氯甲烷提取一次,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除溶剂,得黄色油状液3.9g,柱层析纯化,得到2.78g化合物F,总收率80.29%。m/s:847.5[M+H]+
实施例15式G化合物的合成
在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A3g(0.0044mol)、三乙胺1.06g(0.0106mol)、DMAP0.03g(1%)和DMF100ml,缓慢滴加乙酰水杨酰氯1.20g(0.0097mol)溶于50mlDMF的溶液,加热反应液至70℃,搅拌反应8小时,原料点消失,蒸除溶剂,柱层析纯化,得到3.34g化合物G,收率75.12%。m/s:1009.3[M+H]+
实施例16替卡格雷衍生物(TF、TV、T-Asp)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雄性Wistar大鼠(7周龄),体重(250±41)g,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灌服蒸馏水、1.6mg/(kg.d)的替卡格雷、1.6mg/(kg.d)的替卡格雷和阿司匹林混合物(T+Asp,摩尔比1∶1)以及不同剂量的TF、TV和T-Asp,给药体积均为0.5ml/100g,于末次给药2h后,以20%的乌拉坦1g/kg腹腔麻醉,仰卧位固定,分离颈动脉,并用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仪记录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61
结果表明,大鼠灌服TF、TV、T-Asp后,与蒸馏水对照组比较,动脉血栓形成时间都有推迟,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TF、TV、T-Asp能够明显延长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相同的剂量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时间(s)总体表现为T-Asp>TV>TF>替卡格雷,表明T-Asp、TV、TF抗血栓形成效果优于替卡格雷。相同的剂量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时间(s)T-Asp>T+Asp,这表明通过酯化结合后的替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抗血栓形成效果好于替卡格雷与阿司匹林单纯混合的用药效果。
实施例17替卡格雷衍生物(TF、TV、T-Asp)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雄性Wistar大鼠(7周龄),体重(250±45)g,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灌服蒸馏水、1.6mg/(kg.d)的替卡格雷、1.6mg/(kg.d)的替卡格雷和阿司匹林混合物(T+Asp,摩尔比1∶1)以及不同剂量的A、B和C,给药体积均为0.5ml/100g,于末次给药2h后,以20%的乌拉坦1g/kg腹腔麻醉,仰卧位固定,分离颈动脉,并用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仪记录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2)、雄性Wistar大鼠(7周龄),体重(250±45)g,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灌服蒸馏水、1.6mg/(kg.d)的替卡格雷、1.6mg/(kg.d)的替卡格雷和阿司匹林混合物(T+Asp,摩尔比1∶2)以及不同剂量的D、E和F,给药体积均为0.5ml/100g,于末次给药2h后,以20%的乌拉坦1g/kg腹腔麻醉,仰卧位固定,分离颈动脉,并用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仪记录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71
(3)、雄性Wistar大鼠(7周龄),体重(250±45)g,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灌服蒸馏水、1.6mg/(kg.d)的替卡格雷、1.6mg/(kg.d)的替卡格雷和阿司匹林混合物(T+Asp,摩尔比1∶3)以及不同剂量的G,给药体积均为0.5ml/100g,于末次给药2h后,以20%的乌拉坦1g/kg腹腔麻醉,仰卧位固定,分离颈动脉,并用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仪记录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结果见表3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72
综合表2~4的结果,可以看出:
(1)、制得的新化合物A~G均表现出了抗凝血的药物活性;
(2)、酯化结合后的替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抗血栓形成效果好于替卡格雷与阿司匹林等比例混合的用药效果;
(3)、制得的新化合物的抗凝血活性基本表现出(D/E/F)>(A/B/C)、G<(D/E/F)的趋势。
实施例18替卡格雷衍生物动物体内生物等效性评价
(1)研究的方法
a.研究对象及给药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体重200~250g,肝、肾功能正常。受试前正常饲养3天,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试验前禁食12h,于试验日清晨随机分为7组,每组分别给予化合物TF、TV、A、F、G(20mg/kg)、替卡格雷+阿司匹林片T+Asp(20mg/kg+9mg/kg)、替卡格雷T(20mg/kg),(注:20mg/kg略高于临床给药剂量16.2mg/kg)灌胃给药。自由饮水,给药4h后分别进食统一食物,给药及取血期间均仔细观察动物的反应情况。
b.血样品采集和处理:给药前空白取血,并分别于给药后15min、30min、1h、2h、3h、4h、6h、8h、12h、24h眼眶静脉丛取血0.2ml。离心(3000r/min×10min),取血浆,保存于-40℃冰箱备测。
取0.1ml血清,加入浓度为10%的三氯醋酸溶液0.2ml和流动相0.3ml,混合均匀,旋转振摇1min后,离心(17000r/min×20min),取上清液直接进样25μL,进液质联用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替卡格雷与其它杂质色谱峰分离良好。
c.数据处理:7组替卡格雷的血药浓度经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3p97处理,输入原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非房室模型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梯形法估算AUC,Cmax和Tmax均为实测值)。其中AUC表示药时曲线下面积,Cmax表示最大血药浓度,Tmax表示达到最大血药浓度时的时间,下同。
(2)数据统计与分析
a.数据计算:
表1替卡格雷药代动力学参数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81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82
表2阿司匹林药代动力学参数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91
Figure BDA0000090648470000292
b.结果分析
b.1根据计算公式相对生物利用度:F=AUCT/AUCR×100%,(AUCT、AUCR分别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可得TF、TV中替卡格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7.17%、108.06%;A、F、G中替卡格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3.86%、104.76%、103.97%;阿司匹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72%、107.32%、95.80%。
b.2生物等效性:单剂量随机给予七组药物,TF、TV、T中替卡格雷的AUC、Tmax和Cmax等参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TF、TV与T于单次给药条件下生物等效;A、F、G与T+Asp中替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AUC、Tmax和Cmax等参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与单次给药条件下生物等效。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下式所示的替卡格雷的衍生物或其盐,
Figure FDA0000090648460000011
其中,
R1、R2、R3均独立地选自L-Ala、L-Pro、L-Val、L-Leu、L-Ile、L-Met、L-Phe、L-Tyr、L-Trp、L-Ser、L-Gln、L-Thr、L-Cys、L-Asn、L-Asp、L-Glu、L-Lys、L-Arg、L-His或Gly的氨基酸残基,以及乙酰水杨酰基和H,且R1、R2、R3中至少一个不是H;
或者,R1独立地选自L-Ala、L-Pro、L-Val、L-Leu、L-Ile、L-Met、L-Phe、L-Tyr、L-Trp、L-Ser、L-Gln、L-Thr、L-Cys、L-Asn、L-Asp、L-Glu、L-Lys、L-Arg、L-His或Gly的氨基酸残基,以及乙酰水杨酰基,且R2和R3为丙酮叉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替卡格雷衍生物或其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下列结构式所示的化学结构:
Figure FDA0000090648460000012
其中,R1、R2、R3独立地选自L-Ala、L-Phe、L-Val残基和H,且R1、R2、R3中至少一个不是H;
或者,
Figure FDA0000090648460000021
Figure FDA0000090648460000031
3.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式a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氨基保护的氨基酸与式II所示的化合物通过缩合剂进行酯化,然后再脱除氨基和羟基上的保护基,即得;
Figure FDA0000090648460000032
其中,所述的氨基保护基可以是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或笏甲氧羰基,所述的缩合剂可以是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羰基二咪唑或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
4.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式III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式I所示的替卡格雷与丙酮在酸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式II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0090648460000033
(2)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反应,制得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0090648460000041
其中,X为Cl、Br或I。
5.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式A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用酸脱去式III化合物上的丙酮叉保护基,即得。
6.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式B或C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中未被保护的羟基上保护基P1
(2)控制反应物料的投料量,式IV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反应,制得的式V和VI化合物的混合物,
其中,X为Cl、Br或I;P1遇酸时的稳定性强于丙酮叉基;
(3)脱去式V或VI化合物上的羟基保护基P1,即相应地得到式B或式C所示的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式B或C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V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按照1∶1~1.5的摩尔比投料。
8.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式D或E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控制物料的投料量,式A所示的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反应,制得式D和式E所示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乙酰水杨酰卤选自乙酰水杨酰氯、乙酰水杨酰溴或乙酰水杨酰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式D或E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A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按照1∶1~1.5的摩尔比投料。
10.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式F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控制反应物料的投料量,式IV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反应,制得式VII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0090648460000061
其中,X为Cl、Br或I,P1遇酸时的稳定性强于丙酮叉基;
(2)脱去式VII化合物中羟基的保护基,即得式F所示的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式F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V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按照1∶2~4的摩尔比投料。
12.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所述的式G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控制反应物料的投料量,将式A所示的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反应,制得式G所示的化合物;其中乙酰水杨酰卤选自乙酰水杨酰氯、乙酰水杨酰溴或乙酰水杨酰碘。
13.根据权力要求12所述的制备式G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A化合物与乙酰水杨酰卤按照1∶2~4的摩尔比投料;其中乙酰水杨酰卤选自乙酰水杨酰氯、乙酰水杨酰溴或乙酰水杨酰碘。
1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替卡格雷衍生物或其药物上可接受盐在制备用于治疗凝血相关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1110268546.1A 2011-04-07 2011-09-13 替卡格雷的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用途 Active CN102731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8546.1A CN102731510B (zh) 2011-04-07 2011-09-13 替卡格雷的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5939.9 2011-04-07
CN201110085939 2011-04-07
CN201110268546.1A CN102731510B (zh) 2011-04-07 2011-09-13 替卡格雷的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1510A true CN102731510A (zh) 2012-10-17
CN102731510B CN102731510B (zh) 2015-12-16

Family

ID=46987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8546.1A Active CN102731510B (zh) 2011-04-07 2011-09-13 替卡格雷的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3151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8887A (zh) * 2013-01-15 2013-04-24 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n-苄氧羰基苯丙氨酸甲酯的制备方法
ITMI20130487A1 (it) * 2013-03-29 2014-09-30 Chemo Res S L Alchilazione selettiva di ciclopentilalcoli
WO2016030704A1 (en) * 2014-08-30 2016-03-03 Cipla Limited Solid form of intermediate of ticagrelor
CN105481861A (zh) * 2014-09-19 2016-04-13 北京普禄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859720A (zh) * 2015-01-20 2016-08-17 上海方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替格瑞洛溶液的制备方法
CN107200745A (zh) * 2017-07-07 2017-09-26 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氘代替格瑞洛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凝药物中的应用
CN107530363A (zh) * 2015-01-27 2018-01-02 阿斯利康(瑞典)有限公司 治疗或预防具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方法
CN111978327A (zh) * 2019-05-24 2020-11-24 南京一心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替格瑞洛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5143A1 (en) * 1997-07-22 1999-02-04 Astra Pharmaceuticals Ltd. Novel compounds
CN1334816A (zh) * 1998-12-04 2002-02-06 阿斯特拉曾尼卡有限公司 新的三唑并(4,5-d)嘧啶化合物
WO2011006169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Portola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tic disorders mediated by cyp2c19*2
CN102653539A (zh) * 2011-03-01 2012-09-05 秦引林 一种抗血小板聚集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5143A1 (en) * 1997-07-22 1999-02-04 Astra Pharmaceuticals Ltd. Novel compounds
CN1334816A (zh) * 1998-12-04 2002-02-06 阿斯特拉曾尼卡有限公司 新的三唑并(4,5-d)嘧啶化合物
WO2011006169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Portola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tic disorders mediated by cyp2c19*2
CN102653539A (zh) * 2011-03-01 2012-09-05 秦引林 一种抗血小板聚集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薛宝玉 等: "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的结构修饰和抗血栓活性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vol. 26, no. 1, 28 February 2005 (2005-02-28), pages 38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8887A (zh) * 2013-01-15 2013-04-24 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n-苄氧羰基苯丙氨酸甲酯的制备方法
ITMI20130487A1 (it) * 2013-03-29 2014-09-30 Chemo Res S L Alchilazione selettiva di ciclopentilalcoli
WO2014154908A1 (en) * 2013-03-29 2014-10-02 Chemo Research, S.L. Selective alkylation of cyclopentyl alcohols
WO2016030704A1 (en) * 2014-08-30 2016-03-03 Cipla Limited Solid form of intermediate of ticagrelor
CN105481861A (zh) * 2014-09-19 2016-04-13 北京普禄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859720A (zh) * 2015-01-20 2016-08-17 上海方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替格瑞洛溶液的制备方法
CN107530363A (zh) * 2015-01-27 2018-01-02 阿斯利康(瑞典)有限公司 治疗或预防具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方法
CN112274519A (zh) * 2015-01-27 2021-01-29 阿斯利康(瑞典)有限公司 治疗或预防具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方法
CN112402423A (zh) * 2015-01-27 2021-02-26 阿斯利康(瑞典)有限公司 治疗或预防具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方法
CN107200745A (zh) * 2017-07-07 2017-09-26 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氘代替格瑞洛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凝药物中的应用
CN111978327A (zh) * 2019-05-24 2020-11-24 南京一心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替格瑞洛的制备方法
CN111978327B (zh) * 2019-05-24 2022-06-10 南京一心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替格瑞洛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1510B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1510B (zh) 替卡格雷的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用途
CA2913194C (en) Bisulfate of janus kinase (jak) inhibito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2250202B (zh) 1-对硝基苯基-β-咔啉-3-甲酰氨基酸苄酯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JP2013035863A (ja) アミノ酸プロドラッグ
US20200155637A1 (en) Peptide-oligourea chimeric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US6500802B1 (en) Peptidyl-2-amino-1-hydroxyalkanesulfonic acid 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s
JP2020097605A (ja) 血清半減期を延長するための、調節可能リンカーを介した薬学的活性剤とトランスサイレチンリガンドのコンジュゲーション
WO2016127916A1 (zh) 作为长效dpp-iv抑制剂的取代的氨基六元饱和杂脂环类
ES2209421T3 (es) Compuestos de pirimididona, composiciones farmaceuticas que contienen los compuestos,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eparacion de los mismos.
CN101948507B (zh) 一类以ngr(no2)为靶向载体的新型抗癌药物、制备及其用途
CN107118249B (zh) 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应用
TW201141846A (en) Dimeric IAP inhibitors
CA2790707A1 (en) Fluorouracil derivatives
JPH06509817A (ja) グルタチオンアルキルエステルと非アミノ酸類との塩類
CN109180679B (zh) 一类N-取代吡唑并[3,4-d]嘧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0029925A1 (zh) 多功能靶向免疫小分子抗癌药枸橼酸Bestazomib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631957A (zh) 一种靶向FAP‑alpha酶的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A2887420C (e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in and other diseases
JPH024748A (ja) 薬理作用を有するペプチド類
CN107708719A (zh) 作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的大环硫代酸酯前体药物
CS9100984A2 (en) Derivatives of nitratoalkanecarboxylic acid, method of its production, their application and these substances containing pharmaceutical
WO2011146408A1 (en) Hpma polymer platinum chelates
JPH05105627A (ja) 腸機能性疾患の治療に用いられる新規な医薬組成物と、その調整方法と、治療用医薬の調製方法
TW200918065A (en) Imidazopyridazine derivatives
CN117430614B (zh) 一种异喹啉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215123 Xinghu Street No. 218 Nano Technology Park building C25

Applicant after: Borui Pharmaceutical (Su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215123 Xinghu Street No. 218 nano technology park A3 building 420 room

Applicant before: Borui Bio-medical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