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7563A - 大戟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大戟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7563A
CN102727563A CN2011100863638A CN201110086363A CN102727563A CN 102727563 A CN102727563 A CN 102727563A CN 2011100863638 A CN2011100863638 A CN 2011100863638A CN 201110086363 A CN201110086363 A CN 201110086363A CN 102727563 A CN102727563 A CN 102727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v
euphorbia
effective site
extract
hiv vir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63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7563B (zh
Inventor
朱焕章
马忠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HA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HA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HA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HA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863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2756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3601 priority patent/WO201213614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727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7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7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7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7Euphorbiaceae (Spurge family), e.g. Ricinus (castorbea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A61P31/18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for HIV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ir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On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AIDS & HIV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戟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采用独创的活性筛选方法发现了具有抗艾滋病中药大戟属植物,并用溶剂提取法、萃取、柱色谱等工艺,结合活性筛选确定和制备有效部位,制成的大戟属植物有效部位作为抗艾滋病的活性成分。本发明的有效部位具有干预HIV潜伏的作用,可与抗逆传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加速潜伏病毒储藏库的清除,为艾滋病的彻底治愈提供新的途径。

Description

大戟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活性中药有效部位的发现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抗HIV潜伏治疗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据WHO统计全球艾滋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每年新增患者500万,而每年死亡约为300万。
目前,艾滋病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高效抗逆传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该疗法不仅有效控制HIV复制,并且能重建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为AIDS的治疗打开了希望之门。
人们曾寄希望于凭借HAART完全清除体内的HIV,从而达到彻底治愈AIDS的目的。但随后的实践证明,虽然HAART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患者体内病毒复制,使血浆病毒载量(virus load)降低至现有常规检测方法测不出的水平,但感染者体内仍有病毒持续存在,一旦停止药物治疗,病毒载量又会反弹到治疗前水平(Ho,D.D.Toward HIV eradication or remission:the tasks ahead.Science,1998.280:1866-1867)。
HIV难以在体内被完全清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HIV-1能够潜伏在静息的记忆CD4+T细胞中,该潜伏感染细胞是由一小部分HIV感染的活化CD4+T细胞转化而产生的,其整合的前病毒缺乏转录活性,因此不会被免疫系统和抗逆转录酶病毒的药物攻击。尽管感染个体携带潜伏感染细胞数量较少,但衰减率是如此之慢,以至于欲在个体生存期内仅靠HAART治疗将其彻底清除是不可能的。因此,HIV潜伏感染的静息CD4+T细胞是构成机体内病毒储藏库(reservoir)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不能彻底清除HIV的巨大障碍(Finzi,D.et al.Latent infection of CD4+T cells provides a mechanism for lifelongpersi stence of HIV-1,even in patients on effective combination therapy.Nature Med.1999,5,512-517)。
一般认为,HIV-1潜伏感染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与整合位点处的染色质状态、抑制性核小体nuc-1的存在、以乙酰化为代表的表观遗传修饰、宿主转录因子如NF-κB以及病毒转录活化因子Tat等因素有关(Coiras,M.,M.R.etal.Understanding HIV-1latency provides clues for the eradication oflong-term reservoirs.Nat.Rev.Microbiol.2009.,7:798-812)。据此机制,研究者提出了清除潜伏病毒储存库的治疗策略,即试图通过药物诱导HIV潜伏感染细胞的前病毒表达,使其潜伏病毒再次激活,同时结合高效抗逆传录病毒疗法及在人免疫系统作用下,来杀死激活的潜伏感染的细胞,以此加速病毒储藏库的清除(Richman et al.The Challenge of Finding a Cure for HIVInfection,Science,2009,1304,323)。尽管,该策略已在临床上已有几个治疗方案,但其结果仍未尽人意,不是激活剂无效,就是虽有效但其毒副作用大。因而,研发安全有效的能消除病毒储藏库的试剂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已是当务之急。
中药作为我国所特有的医药资源,以其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广泛、作用温和、副作用少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现代医药学的关注。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其中大戟、甘遂、续随子为常用中药,有消肿散结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肿瘤等方面。
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有效诱导HIV潜伏感染细胞的前病毒表达的方法和药物,从而用于抗HIV潜伏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有效诱导HIV潜伏感染细胞的前病毒表达的方法和药物,及其在抗HIV潜伏治疗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大戟属植物、大戟属植物的中药材或大戟属植物提取物的用途,它们被(a)用于制备干预HIV病毒潜伏的组合物;(b)用于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c)用于制备与抗逆传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从而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干预HIV病毒潜伏包括:诱导HIV病毒潜伏感染细胞中HIV前病毒表达、和/或激活潜伏的HIV病毒。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治疗艾滋病包括抗HIV潜伏治疗。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大戟属植物提取物包括大戟属植物的枝、叶、根、和/或茎的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大戟属植物提取物包括大戟属植物的枝、叶、根、和/或茎的醇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含有选自下组的组分:二萜、鞣质、甾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是通过溶剂提取法、萃取法、和色谱法而获得的并且含有二萜、鞣质和甾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药物组合物、食品组合物或保健品组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物还包括选自下组的额外组分:抗逆传录病毒的药物或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组合物或药物包括:口服制剂和非口服制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制剂包括:粉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酊剂、口服液、片剂或含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大戟属植物包括大戟、甘遂、或续随子。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治疗艾滋病的有效部位,所述的有效部位具有以下特征:
(a)该有效部位是提取自大戟属植物的枝、叶、根、和/或茎的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或提取自大戟属植物的枝、叶、根、和/或茎的醇提取物;
(b)该有效部位含有选自下组的组分:二萜、鞣质、甾体;和
(c)该有效部位具有诱导HIV病毒潜伏感染细胞中HIV前病毒表达、和/或激活潜伏的HIV病毒的功能。
在另一优选例中,该有效部位是通过溶剂提取法、萃取法、和色谱法而获得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有效部位是通过溶剂提取法、萃取法、和色谱法而获得的并且含有二萜、鞣质、和甾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萃取法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进行萃取。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具有图1或图2所示的图谱。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含有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有效部位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包括选自下组的额外组分:抗逆传录病毒的药物。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体外非治疗性诱导HIV病毒潜伏感染细胞中HIV前病毒表达的方法,包括步骤:在大戟属植物提取物存在下,培养所述的HIV病毒潜伏感染细胞中,使得潜伏的HIV前病毒表达,从而激活潜伏的HIV病毒。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被激活的HIV病毒进行杀灭或抑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大戟属植物提取物的浓度为0.01-100微克/ml,较佳地为0.1-10微克/ml。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包括步骤:给需要的对象施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有效部位或本发明第三方面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对象是哺乳动物,包括人。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激活潜伏的HIV病毒的方法,包括步骤:将HIV病毒潜伏感染细胞与大戟属植物提取物接触,或者给需要的对象施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有效部位或本发明第三方面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从而激活潜伏的HIV病毒。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包括步骤:将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有效部位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从而形成药物组合物。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例中,大戟有效部位的LC-MS组分分析图,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二萜、鞣质、甾体等。其中包括色谱图(上,A)、负离子流图(中,B)和正离子流图(下,C)。
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甘遂有效部位的HPLC-ESI-MS分析。其中包括HPLC-UV图谱(上),检测波长203nm。总阳离子流图谱(下),数字标出保留时间。
图3显示了甘遂有效部位对HIV潜伏诱导激活荧光显微镜图片,其中a为荧光照片,b为同一视野白光照片。为了便于在打印文本上识别,荧光照片经去色处理后,其荧光细胞为白色。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次意外发现大戟属植物或大戟属植物提取物具有抗HIV潜伏的作用。具体地,本发明人采用独创的活性筛选方法发现具有抗艾滋病中药大戟属植物,并用溶剂提取法、溶剂萃取法、色谱法等工艺,结合活性筛选确定和制备有效部位,制成的大戟属植物有效部位可作为抗艾滋病的活性成分。本发明的有效部位具有干预HIV潜伏的作用,与抗逆传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可清除被激活的潜伏感染的细胞,以此加速潜伏病毒储藏库的清除,将为艾滋病的彻底治愈提供新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大戟属植物
如本文所用,术语“大戟属植物”指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木,包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甘遂(E.kansui)、续随子(E.lathyris Linn.)、九牛造(E.hylonoma)等多种种类。大戟的其他名称包括下马仙、邛巨等。甘遂的其他名称包括主田、重泽等。续随子的其他名称包括打鼓子、菩萨豆等。九牛造的其他名称包括五朵云、九牛七等。
有效部位及其制法
本文所用,术语“本发明的提取物”、“本发明的有效部位”和“本发明的抗HIV潜伏的有效部位”可互换使用,都指提取自大戟属植物的、具有诱导HIV潜伏感染细胞的前病毒表达从而使潜伏病毒激活的作用的提取物。
在本发明中,抗HIV潜伏的有效部位可用大戟属植物为原料进行提取。
此外,虽然抗HIV潜伏的有效部位可来自于大戟属植物的全草,优选非果部分,其中包括根、茎等部位,但是也可从大戟属植物的地上部分如枝、叶等部位提取。
如本文所用,术语“提取物”或“有效部位”包括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该术语还包括醇提物、或水提物。此外,还包括有效部位群,即含有脂溶性有效部位和水溶性有效部位的萃取物或其混合物。
经分析,本发明有效部位所含的化学成分至少包括选自下组的物质:二萜、鞣质、甾体等。
可用于制备本发明的大戟属植物提取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用常规方法,以大戟属植物为原料,获得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有效部位的制备通过溶剂提取法、萃取法、和/或色谱法进行。
在本发明中,对于溶剂提取法,其所用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溶剂的混合溶剂。提取次数可以是一次或多次。
在本发明中,对于溶剂萃取法,其所用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正丁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环己烷、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溶剂的混合溶剂。萃取次数可以是一次或多次;
在本发明中,对于柱色谱法,其柱色谱没有特别限制,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活性碳、硅胶、反相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以大戟属植物大戟为原料,以2-10倍药材重的70-99%乙醇(或乙醇水溶液)提取1-5次,回收乙醇,得到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溶于0.5-2倍重量的水(优选50-99℃的热水),冷却后以乙酸乙酯萃取,经过活性筛选,表明该提取物可有效干扰或干预HIV病毒潜伏。
对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洗脱溶剂,除去油脂等化学成分,得到脂溶性的部位,筛选发现具有最强活性,即为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经LC-MS分析,其主要成分为二萜、鞣质、甾体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例中,以大戟属植物甘遂为原料,以2-10倍药材重的水提取1-5次,浓缩得到水提取物。水提取物溶于0.5-2倍重量的水(优选50-99℃的热水),冷却后水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柱色谱,以乙醇水溶液为洗脱溶剂,以水除去无机盐的水溶性部分,以乙醇洗脱得到乙醇洗脱部位,筛选发现具有最强活性,即为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经LC-MS分析,其主要成分为二萜、鞣质、甾体等。
组合物和施用方法
如本文所用,术语“组合物”包括(a)治疗和/或预防艾滋病的组合物,(b)激活潜伏的HIV病毒的组合物。此外,所述的组合物包括药物组合物、食品组合物或保健品组合物。
本发明的抗HIV潜伏的有效部位具有干预HIV潜伏的作用。因此,当在治疗上施用或给予本发明的抗HIV潜伏的有效部位时,可促进潜伏的HIV病毒的表达,进而激活潜伏的HIV病毒。通常,可将本发明的有效部位配制于无毒的、惰性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介质。配制好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常规途径进行给药,其中包括(但并不限于):口服、肌内、腹膜内、静脉内、皮下、皮内、或局部给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含有安全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有效部位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这类载体包括(但并不限于):盐水、缓冲液、葡萄糖、水、甘油、乙醇、及其组合。药物制剂应与给药方式相匹配。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被制成针剂形式,例如用生理盐水或含有葡萄糖和其他辅剂的水溶液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诸如片剂和胶囊之类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药物组合物如针剂、溶液、片剂和胶囊宜在无菌条件下制造。活性成分的给药量是治疗有效量,例如每天约1微克-10毫克/千克体重。
作为预防和抗艾滋病药物,可以制成口服和非口服制剂。口服给药可制成片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常用剂型,所用的赋型剂可以为淀粉、乳糖、蔗糖、甘露糖、羟甲基纤维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崩解剂可以为马铃薯淀粉、羟甲基纤维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粘合剂可以为阿拉伯胶、玉米淀粉、明胶、糊精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口服制剂除上述剂型外,还可以制成乳剂、糖浆剂等。
非口服制剂可以制成注射剂,可以与注射用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水制成注射剂,也可以在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丙醇、乙二醇等。
此外,本发明的有效部位还特别适合与其他抗HIV的药物联用。尤其是本发明的有效部位可与抗逆传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清除潜伏感染的细胞,从而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作为预防和抗HIV的有效部位,大戟属植物有效部位的用量可以为成年人每日0.1-10000mg,优选5-500mg/天,每日服用1-3次。儿童的用量和次数需在成人的基础上酌情递减。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a)发现了一种新的有效抗HIV潜伏的药材及其提取物,该发现对于新型抗艾滋病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b)大戟属植物早已长期广泛使用,是一种安全的低毒副作用的常用中药材。
(c)制备有效部位的工艺简单实用,获得有效部位在低浓度时即能明显干预HIV潜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是重量百分比和重量份数。
实施例1
大戟抗HIV潜伏作用有效部位的制备
大戟(1kg,粉末或切碎的药材)以95%乙醇提取回流(8L x 3),回收乙醇得乙醇提取物(0.26kg)。
乙醇提取物溶于300mL热水,冷却后用乙酸乙酯萃取(300mL x 3),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47g)。
乙酸乙酯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2kg,柱径:10.0cm),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20L)洗脱除去油脂部分,而后以二氯甲烷∶甲醇(1∶2)(20L)洗脱得到有效部位(43.4g)。
对得到的有效部位进行LC-MS,方法如下:
分析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Zorbax SB-C18column(5μm,250mm×4.6mm;AgilentTechnologies,USA);流动相为A相0.5%醋酸水,B相为0.5%醋酸乙腈。梯度如下:30mi n内从25%B相到40%B相,30min-45min从40%B相到50%B相,45min-125min从50%B相到70%B相,125min-130min从70%B相到80%B相。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25℃,进样体积10μL,紫外检测波长280nm。
质谱条件:
流动相及梯度同色谱条件;ESI离子源为正负离子检测;毛细管电压为-15V;离子喷雾电压为-4.5V;透镜偏置电压为-30V;喷雾气和鞘气均为高纯氮气(N2),流速为30a.u.;辅助气为高纯氮气(N2),流速为10a.u.;碰撞气为高纯氦气(He);MSn碰撞能量为30%-40%;毛细管温度为350℃;质荷比扫描范围为m/z 100-2000;扫描宽度为3.0 Th。
LC-MS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色谱图(上)、负离子流图(中)和正离子流图(下)。结果表明,该有效部位的成分包括二萜、鞣质、甾体等。
实施例2
甘遂抗HIV潜伏作用有效部位的制备
甘遂(1kg,粉末或切碎的药材)以水提取(10L x 2),浓缩得水提取物(0.33kg)。
水提取物溶于300mL热水(90℃),冷却后进行大孔吸附树脂色谱(1L),依次用60%乙醇-水(4L)、90%乙醇-水(4L),得到90%乙醇-水洗脱物(49g),为有效部位。
对得到的有效部位进行LC-MS,方法如下:
分析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Zorbax SB-C18column(5μm,250mm×4.6mm;AgilentTechnologies,USA);流动相为A相0.5%醋酸水,B相为0.5%醋酸乙腈。梯度如下:30min内从25%B相到40%B相,30min-45min从40%B相到50%B相,45min-125min从50%B相到70%B相,125min-130min从70%B相到80%B相。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25℃,进样体积10μL,紫外检测波长280nm。
质谱条件:
流动相及梯度同色谱条件;ESI离子源为正负离子检测;毛细管电压为-15V;离子喷雾电压为-4.5V;透镜偏置电压为-30V;喷雾气和鞘气均为高纯氮气(N2),流速为30a.u.;辅助气为高纯氮气(N2),流速为10a.u.;碰撞气为高纯氦气(He);MSn碰撞能量为30%-40%;毛细管温度为350℃;质荷比扫描范围为m/z 100-2000;扫描宽度为3.0Th。
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该有效部位的成分包括二萜、鞣质、甾体等。
实施例3
有效部位对HIV潜伏诱导激活的影响
3.1、方法
C11细胞是一种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是将携带EGFP报告基因的HIV-1的慢病毒感染人T淋巴细胞系Jurkat,通过细胞分选和HIV整合检测,而获得的具有HIV整合但未表达EGFP的T淋巴细胞系。C11细胞是被携带报告基因GFP的HIV慢病毒感染同时又不表达的Jurkat稳定株,因而用于筛选激活潜伏感染HIV-1药物(参见申请号200810038851.X,发明名称“一种筛选激活潜伏感染HIV-1化合物的T淋巴细胞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保藏号为CCTCC NO.C200821。
在本实施例中,按每孔2×104个细胞,将C11细胞种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含10%FBS(Gibco)的1640培养基(Gibco)。24小时后,加入实施例2中制备的甘遂有效部位至终浓度1μg/mL。每个浓度至少3个复孔,每个实验重复3次。药物处理细胞7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并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荧光细胞所占比例。
3.2、结果
以终浓度为1μg/mL的有效部位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在药物处理后的3天,通过对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HIV潜伏感染细胞的激活效率,从而获得药物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图3结果显示,HIV潜伏感染细胞经甘遂有效部位处理后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达高达48%;未加有效部位处理的HIV潜伏感染细胞,其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仅有不到1%背景激活。
该实验结果提示,甘遂有效部位对HIV潜伏感染细胞有极其显著的干预作用。
实施例4
不同浓度的有效部位对HIV潜伏诱导激活的影响
重复实施例3,不同点仅在于,用终浓度为0.2μg/mL、0.5μg/mL、2μg/mL、或5μg/mL的甘遂有效部位或替换原终浓度为1μg/mL的甘遂有效部位。
重复实施例3,不同点仅在于,用终浓度为0.2μg/mL、0.5μg/mL、1μg/mL、2μg/mL、或5μg/mL的大戟有效部位或替换原终浓度为1μg/mL的甘遂有效部位。
结果表明,在上述浓度下,HIV潜伏感染细胞经不同甘遂有效部位或大戟有效部位处理后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为22-90%,远高于对照不到1%的背景激活。这表明,本发明的有效部位对HIV潜伏感染细胞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实施例5-9
重复实施例1的制备过程,不同点仅在于,分别用以下条件替换实施例1中的相应条件。
实施例5
采用甲醇(95%)为提取溶剂;大戟(1kg,粉末或切碎的药材)(1kg)以甲醇提取回流(8L x 3),回收甲醇得甲醇提取物(0.36kg)。
甲醇提取物溶于300mL热水,冷却后用乙酸乙酯(300mL x 3)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53g)。
乙酸乙酯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2kg,柱径:10.0cm),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20L)洗脱除去油脂部分,而后以二氯甲烷∶甲醇(1∶2)(20L)洗脱得到有效部位(35.7g)。
实施例6
大戟(1kg,粉末或切碎的药材)(1kg)以95%乙醇提取回流(8L x 3),回收乙醇得乙醇提取物(0.26kg)。
乙醇提取物溶于300mL热水,冷却后用正丁醇萃取(300mL x 4),得到正丁醇提取物(109g)。
正丁醇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2kg,柱径:10.0cm),而后以二氯甲烷∶甲醇(1∶2)(20L)洗脱得到有效部位(49.7g)。
实施例7
大戟(1kg,粉末或切碎的药材)(1kg)以95%乙醇提取回流(8L x 3),回收乙醇得乙醇提取物(0.26kg)。
乙醇提取物溶于300mL热水,冷却后用正丁醇萃取(300mL x 3),得到正丁醇提取物(109g)。
正丁醇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2kg,柱径:10.0cm),而后以乙酸乙酯∶甲醇(1∶2)(20L)洗脱得到有效部位(60g)。
实施例8
大戟(1kg,粉末或切碎的药材)(1kg)以95%乙醇提取回流(8L x 3),回收乙醇得乙醇提取物(0.26kg)。
乙醇提取物溶于300mL热水,冷却后用正丁醇萃取(300mL x 3),得到正丁醇提取物(109g)。
正丁醇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1.5kg,柱径:8.0cm),而后以乙酸乙酯∶甲醇(1∶2)(15L)洗脱得到有效部位(49.7g)。
实施例9
采用甲醇(90%)为提取溶剂;大戟(1kg,粉末或切碎的药材)(1kg)以甲醇提取回流(8L x 3),回收甲醇得甲醇提取物(0.36kg)。
甲醇提取物溶于300mL热水,冷却后用正丁醇(300mL x 3)萃取,得到正丁醇提取物(97.8g)。
正丁醇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2kg,柱径:10.0cm),以乙酸乙酯∶甲醇(1∶2)(10L)洗脱得到有效部位(55.3g)。
实施例10-15
重复实施例2的制备过程,不同点仅在于,分别用以下条件替换实施例2中的相应条件。
实施例10
甘遂(1kg)以95%乙醇提取(10L x 2),浓缩得乙醇提取物(0.29kg)。乙醇提取物溶于300mL热水,冷却后进行大孔吸附树脂色谱(1L),依次用60%乙醇-水(4L)、90%乙醇-水(4L),得到90%乙醇-水洗脱物(49g)为有效部位。
实施例11
甘遂(1kg)以95%乙醇提取(10L x 3),浓缩得乙醇提取物(0.31kg)。乙醇提取物溶于300mL热水,冷却后进行大孔吸附树脂色谱(1.5L),依次用60%乙醇-水(4L)、90%乙醇-水(4L),得到90%乙醇-水洗脱物(50g)为有效部位。
实施例12
甘遂(1kg)以95%乙醇提取(10L x 3),浓缩得乙醇提取物(0.31kg)。乙醇提取物溶于300mL热水,冷却后进行大孔吸附树脂色谱(1.5L),用90%乙醇-水(4L)洗脱,得到90%乙醇-水洗脱物(61g)为有效部位。
实施例13
甘遂(1kg)以70%乙醇提取(10L x 3),浓缩得乙醇提取物(0.39kg)。乙醇提取物溶于300mL热水,冷却后进行大孔吸附树脂色谱(1.5L),甲醇(8L)洗脱,得到甲醇洗脱物(72g)为有效部位。
实施例14
续随子(1kg,粉末或切碎的药材)(1kg)以95%乙醇提取回流(8L x 3),回收乙醇得乙醇提取物(0.40kg)。
乙醇提取物溶于400mL热水,冷却后用乙酸乙酯萃取(400mL x 3),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67g)。
乙酸乙酯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2kg,柱径:10.0cm),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10L)洗脱除去油脂部分,而后以二氯甲烷∶甲醇(1∶2)(20L)洗脱得到有效部位(69.4g)。
实施例15
九牛造(1kg)以水提取(10L x 2),浓缩得水提取物(0.47kg)。
水提取物溶于500mL热水,冷却后进行大孔吸附树脂色谱(1L),先用水除去无机盐等,后用95%乙醇-水(10L)洗脱,得到95%乙醇-水洗脱物(83g)为有效部位。
实施例16
重复实施例3,不同点仅在于,用终浓度为10μg/mL的实施例5、6、10、11、14、15制备的大戟或甘遂有效部位或替换原终浓度为1μg/mL的甘遂有效部位。
结果表明,HIV潜伏感染细胞经上述各有效部位处理后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为35-66%,远高于对照不到1%的背景激活。这表明,本发明的有效部位对HIV潜伏感染细胞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实施例17
大戟的醇提取物对HIV潜伏诱导激活的影响
大戟(0.5kg,粉末或切碎的药材)以95%乙醇提取回流(4L x 3),回收乙醇得乙醇提取物(0.14kg)。
在本实施例中,按每孔2×104个细胞,将C11细胞种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含10%FBS(Gibco)的1640培养基(Gibco)。24小时后,加入实施例1中制备的大戟的醇提取物至终浓度10μg/mL。每个浓度至少3个复孔,每个实验重复3次。药物处理细胞7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并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荧光细胞所占比例。
以终浓度为10μg/mL的醇提取物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在药物处理后的3天,通过对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HIV潜伏感染细胞的激活效率,从而获得药物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HIV潜伏感染细胞经甘遂有效部位处理后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达高达52%;未加有效部位处理的HIV潜伏感染细胞,其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仅有不到1%背景激活。
该实验结果提示,大戟醇提取物对HIV潜伏感染细胞有干预作用。
实施例18
药物组合物
用实施例1相同方法制备提取物40g与药用淀粉100g为原料,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灌制成胶囊,净重每粒200mg。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大戟属植物、大戟属植物的中药材或大戟属植物提取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a)用于制备干预HIV病毒潜伏的组合物;(b)用于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或(c)用于制备与抗逆传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从而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戟属植物提取物包括大戟属植物的枝、叶、根、和/或茎的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戟属植物提取物包括大戟属植物的枝、叶、根、和/或茎的醇提取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物含有选自下组的组分:二萜、鞣质、甾体。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戟属植物包括大戟、甘遂、或续随子。
6.一种可用于治疗艾滋病的有效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部位具有以下特征:
(a)该有效部位是提取自大戟属植物的枝、叶、根、和/或茎的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或提取自大戟属植物的枝、叶、根、和/或茎的醇提取物;
(b)该有效部位含有选自下组的组分:二萜、鞣质、甾体;和
(c)该有效部位具有诱导HIV病毒潜伏感染细胞中HIV前病毒表达、和/或激活潜伏的HIV病毒的功能。
7.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效部位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8.一种体外非治疗性诱导HIV病毒潜伏感染细胞中HIV前病毒表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大戟属植物提取物存在下,培养所述的HIV病毒潜伏感染细胞中,使得潜伏的HIV前病毒表达,从而激活潜伏的HIV病毒。
9.一种激活潜伏的HIV病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将HIV病毒潜伏感染细胞与大戟属植物提取物接触,给需要的对象施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效部位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从而激活潜伏的HIV病毒。
10.一种制备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将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效部位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从而形成药物组合物。
CN201110086363.8A 2011-04-07 2011-04-07 大戟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Active CN102727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6363.8A CN102727563B (zh) 2011-04-07 2011-04-07 大戟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PCT/CN2012/073601 WO2012136149A1 (zh) 2011-04-07 2012-04-06 大戟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6363.8A CN102727563B (zh) 2011-04-07 2011-04-07 大戟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7563A true CN102727563A (zh) 2012-10-17
CN102727563B CN102727563B (zh) 2017-02-15

Family

ID=46968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6363.8A Active CN102727563B (zh) 2011-04-07 2011-04-07 大戟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27563B (zh)
WO (1) WO201213614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2376A (zh) * 2014-04-29 2015-11-04 上海鑫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甘草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CN105079323A (zh) * 2015-09-15 2015-11-25 北京工业大学 几种中药提取物在hiv潜伏再激活治疗中的应用
CN105380954A (zh) * 2015-11-03 2016-03-09 中山大学 单宁酸作为hiv-1潜伏感染激活剂的应用
CN105669378A (zh) * 2016-01-06 2016-06-15 安徽医科大学 泽漆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9912419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复旦大学 巨大戟烷型二萜及其在制备抗艾滋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CN112107571A (zh) * 2019-06-20 2020-12-22 上海鑫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巨大戟二萜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抗hiv治疗上的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8063B (zh) * 2015-12-31 2020-09-01 上海鑫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巨大戟二萜醇类化合物及其在抗hiv潜伏治疗上的应用
CN107441207B (zh) * 2016-05-30 2021-03-19 复旦大学 中成药控涎丸在制备抗hiv潜伏药物的用途
CN108452102A (zh) * 2018-06-07 2018-08-28 厦门大学 多酚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在制备hiv潜伏病毒库激活剂中的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勇琛等: "大戟二萜酯类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
李伟等: "大戟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王晓艳等: "中草药中HIV-1三大酶类抑制剂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窦志华等: "大戟属有毒中药毒性成分及炮制减毒研究进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2376A (zh) * 2014-04-29 2015-11-04 上海鑫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甘草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CN105079323A (zh) * 2015-09-15 2015-11-25 北京工业大学 几种中药提取物在hiv潜伏再激活治疗中的应用
CN105079323B (zh) * 2015-09-15 2019-08-23 北京工业大学 几种中药提取物在hiv潜伏再激活治疗中的应用
CN105380954A (zh) * 2015-11-03 2016-03-09 中山大学 单宁酸作为hiv-1潜伏感染激活剂的应用
CN105380954B (zh) * 2015-11-03 2018-04-27 中山大学 单宁酸作为hiv-1潜伏感染激活剂的应用
CN105669378A (zh) * 2016-01-06 2016-06-15 安徽医科大学 泽漆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5669378B (zh) * 2016-01-06 2018-12-28 安徽医科大学 泽漆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9912419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复旦大学 巨大戟烷型二萜及其在制备抗艾滋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CN112107571A (zh) * 2019-06-20 2020-12-22 上海鑫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巨大戟二萜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抗hiv治疗上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36149A1 (zh) 2012-10-11
CN102727563B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7563A (zh) 大戟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Ganjhu et al. Herbal plants and plant preparations as remedial approach for viral diseases
Chagas‐Paula et al. Ethnobotany,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genus Tithonia (Asteraceae)
Dashora et al. Antitumor activity of Dendrophthoe falcata against ehrlich ascites carcinoma in swiss albino mice
Ogbadoyi et al. In vivo trypanocidal activity of Annona senegalensis Pers. leaf extract against Trypanosoma brucei brucei
Talakal 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trypanosomal activity of Xanthium strumarium leaves
WO2008018785A1 (en) Polar organic extract of eurycoma longifolia
CN1931228B (zh) 金钱草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0631B (zh) 一种四楞麻总苯乙醇苷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250207B (zh) 鸡骨草总黄酮碳苷有效部位、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668041A (zh) 重楼皂苷vi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JP2000503686A (ja) 黄栢皮とオミナエシ植物の混合抽出物を含有するc型肝炎治療用製薬組成物
KR0160108B1 (ko) 조각자나무로부터 추출한 생약 성분으로 된 항암제
CN102727551A (zh) 一种中药有效部位在抗hiv潜伏治疗上的应用
CN1994352B (zh) 苍耳子总苷提取物用于制备抗炎性反应产品的用途
Kabiru et al. Evaluation of Haematological Changes in Plasmodium berghei-infected mice administered with aqueous extract of Phyllantus amarus.
CN100464760C (zh) 苍耳子总苷提取物用于制备抗炎性反应产品的用途
WO2021208080A1 (zh) 鱼针草内酯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
Najmi et al. Review of antiviral activities present in some Indian medicinal plants–Can they be used against SARS-CoV-2
TW202139995A (zh) 魚針草內酯抗新型冠狀病毒之用途
Isa et al. Nitric oxid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Strychnos spinosa (Loganiaceae) leaf extracts and fractions
CN1068782C (zh) 以栾树提取物为有效组分的抗癌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2138965B (zh) 花锚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883530B (zh) 具抗病毒、抗炎和/或抗菌作用的六棱菊属提取物及其用途
CN115844933B (zh) 忧遁草总黄酮在制备抗心力衰竭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