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5929B - 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5929B
CN102695929B CN200980162495.5A CN200980162495A CN102695929B CN 102695929 B CN102695929 B CN 102695929B CN 200980162495 A CN200980162495 A CN 200980162495A CN 102695929 B CN102695929 B CN 1026959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water
water supply
unit
side unit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24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5929A (zh
Inventor
松井贤治
高田茂生
薮内宏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95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5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5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59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7/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cascade operation, i.e. with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heat from the condenser of one circuit being absorbed by the evaporator of the next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bridge circuits of on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9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负荷平衡(例如制冷负荷与制热负荷的平衡、制冷负荷与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的平衡)的均衡化、提高了系统COP的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冷冻循环装置(100)使由多台室内单元实施的冷却负荷与加热负荷均衡地运行多台室内单元。

Description

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空调装置或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的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涉及能够实现系统COP的提高的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也存在能够同时地供给制冷负荷、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作为那样的系统,提出“一种构成冷冻循环而形成的多功能热泵系统,该多功能热泵系统具备1台压缩机,由连接了该压缩机与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蓄冷能槽及热水供给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通过对制冷剂向各个热交换器的流动进行切换,能够进行制冷制热·热水供给·蓄热·蓄冷的单独运行及它们的复合运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70920号公报(图1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已知包含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那样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的、能够同时地供给制冷负荷、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中,使制冷负荷、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平衡而提高系统COP的技术。然而,实际上利用者需要的空调负荷、热水供给负荷在时间段、必要量存在差异,因此,并不一定能够实现使系统COP提高了的效率良好的运行。例如,在夏季,制冷负荷变大的情况主要是在白天,热水供给负荷变大的情况为泡澡、淋浴等利用得多的夜间,与空调负荷、热水供给负荷对应的运行时间段不同很平常。
另外,在以往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中,在小容量运行时,由变频器进行低速运行的压缩机的马达效率变差,因此,还存在能量消耗效率恶化的问题。另外,在以往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中,在运行条件成为了制热过负荷小容量运行的场合,高压压力变得过高,因此,还存在发生不能持续运行的事态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其实现负荷平衡(例如制冷负荷与制热负荷的平衡、制冷负荷与制热负荷及热水供给负荷的平衡)的均衡化,使得系统COP提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具备至少1台热源单元、多台利用侧单元、以及至少1台中继单元;该至少1台热源单元至少搭载了空调压缩机及热源侧热交换器;该多台利用侧单元至少搭载了利用侧热交换器;该至少1台中继单元处在前述热源单元与前述利用侧单元之间,向前述利用侧单元传递由前述热源侧单元生成了的热能或冷能,该冷冻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以使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实施的冷却负荷与加热负荷均衡的方式使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运行。
本发明的信息传递方法为适用于上述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热源单元中设置热源单元控制器,在前述中继单元中设置中继单元控制器,在前述利用侧单元中设置利用侧单元控制器,通过各控制器的信息传递,使得能够由前述控制器的任一个对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的负荷平衡进行判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以使多台利用侧单元实施的冷却负荷与加热负荷均衡的方式使多台利用侧单元运行,所以,能够提高系统COP,实现节能,并且能够降低运行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传递方法,由于适用于上述冷冻循环装置,所以,能够效率高地持续进行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中的信息传递的概略构成图。
图3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热水供给单元内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热源单元控制器实施的通信·动作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另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下面,根据图1对冷冻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中,以冷冻循环装置100为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的场合为例进行表示,该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通过利用使制冷剂(空调用制冷剂)循环的冷冻循环,能够同时地供给制冷负荷(冷却负荷)、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加热负荷)。而且,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图中有时各构成构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情况不同。
冷冻循环装置100由空调用冷冻循环1、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以及热水供给用负荷3构成,空调用冷冻循环1和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以在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中相互的制冷剂、水不搀混地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构成,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和热水供给用负荷3以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中相互的制冷剂、水不搀混地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构成。另外,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上搭载热水供给单元F。
[空调用冷冻循环1]
空调用冷冻循环1由热源单元A、承担制冷负荷或制热负荷的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成为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的热源的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以及中继单元E构成。其中,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相对于热源单元A按并联的方式连接地被搭载。于是,通过设在热源单元A与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之间的中继单元E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发挥出作为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的各自的功能。
{热源单元A}
热源单元A具有向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供给热能或冷能的功能。在此热源单元A中,按串联地连接的方式搭载空调用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103、以及储液器104。
空调用压缩机101吸入空调用制冷剂,对该空调用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四通阀102对空调用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室外热交换器103作为蒸发器、散热器(冷凝器)起作用,在从省略了图示的送风机等供给的空气与空调用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使空调用制冷剂蒸发气化或冷凝液化。储液器104配置在空调用压缩机101的吸入侧,存积过剩的空调用制冷剂。而且,储液器104只要为能够存积过剩的空调用制冷剂的容器即可。
另外,在热源单元A中,在室外热交换器103与中继单元E之间的高压侧连接配管106上设置仅在规定的方向(从热源单元A到中继单元E的方向)容许空调用制冷剂的流动的单向阀105a,在四通阀102与中继单元E之间的低压侧连接配管107上设置仅在规定的方向(从中继单元E到热源单元A的方向)容许空调用制冷剂的流动的单向阀105b。
另外,高压侧连接配管106与低压侧连接配管107由第一连接配管130和第二连接配管131连接;该第一连接配管130连接单向阀105a的上游侧(连接部分a)与单向阀105b的上游侧(连接部分c);该第二连接配管131连接单向阀105a的下游侧(连接部分b)与单向阀105b的下游侧(连接部分d)。在第一连接配管130上设置仅在从低压侧连接配管107到高压侧连接配管106的方向容许空调用制冷剂的流通的单向阀105c。在第二连接配管131上也设置仅在从低压侧连接配管107到高压侧连接配管106的方向容许空调用制冷剂的流通的单向阀105d。
{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
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具有接受来自热源单元A的热能或冷能的供给而承担制热负荷或制冷负荷的功能。在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中,按串联地连接的方式搭载空调用节流装置117和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118。另外,以在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中分别并联地搭载了2台空调用节流装置117和2台室内热交换器118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表示。
另外,由中继单元E例如按室内单元B承担制冷负荷、室内单元C承担制热负荷的方式决定。而且,为了方便,将从中继单元E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118的连接配管称为连接配管133,将从中继单元E连接到空调用节流装置117的连接配管称为连接配管134进行说明。
空调用节流装置117作为减压阀、膨胀阀起作用,对空调用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此空调用节流装置117最好由能够可变地控制开度的节流装置,例如用电子式膨胀阀实现的精细的流量控制装置、毛细管等廉价的制冷剂流量调节装置等构成。室内热交换器118作为散热器(冷凝器)、蒸发器起作用,在从省略了图示的送风机等供给的空气与空调用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使空调用制冷剂冷凝液化或蒸发气化。而且,空调用节流装置117及室内热交换器118串联地连接。
{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
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具有将来自热源单元A的热能或冷能经由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供给到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的功能。在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中,串联地连接热水供给热源用节流装置119与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而构成。即,空调用冷冻循环1与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经由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进行级联。而且,为了方便,将从中继单元E连接到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的连接配管称为连接配管135,将从中继单元E连接到热水供给热源用节流装置119的连接配管称为连接配管136进行说明。
热水供给热源用节流装置119为与空调用节流装置117同样地作为减压阀、膨胀阀起作用,对空调用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的装置。此热水供给热源用节流装置119最好由能够可变地控制开度的节流装置,例如用电子式膨胀阀实现的精细的流量控制装置、毛细管等廉价的制冷剂流量调节装置等构成。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作为散热器(冷凝器)、蒸发器起作用,在循环于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的冷冻循环中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与循环于空调用冷冻循环1的冷冻循环中的空调用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中继单元E}
中继单元E连接利用侧单元(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与热源单元A,具有选择其一地开闭第一分配部109的阀装置109a或阀装置109b的任一个,由此,决定是将室内热交换器118作为散热器还是作为蒸发器,将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作为冷水器还是作为热水供给机的功能。此中继单元E由气液分离器108、第一分配部109、第二分配部110、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11、第一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2、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13、以及第二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4构成。
在第一分配部109中,连接配管133及连接配管135被分支成2个配管,一方(连接配管133b及连接配管135b)与低压侧连接配管107连接,另一方(连接配管133a及连接配管135a)与连接到了气液分离器108的连接配管(称为连接配管132)连接。另外,在第一分配部109中,在连接配管133a及连接配管135a上设置受到开闭控制而导通或不导通制冷剂的阀装置109a,在连接配管133b及连接配管135b上设置受到开闭控制而导通或不导通制冷剂的阀装置109b。
在第二分配部110中,连接配管134及连接配管136被分支成2个配管,一方(连接配管134a及连接配管136a)在第一会合部115被连接,另一方(连接配管134b及连接配管136b)在第二会合部116被连接。另外,在第二分配部110中,在连接配管134a及连接配管136a上设置仅向一方容许制冷剂的流通的单向阀110a,在连接配管134b及连接配管136b上设置仅向一方容许制冷剂的流通的单向阀110b。
第一会合部115从第二分配部110经由第一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2及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11连接到气液分离器108。第二会合部116在第二分配部110与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13之间分支,一方经由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13连接到第二分配部110与第一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2之间的第一会合部115,另一方(第二会合部116a)经由第二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4、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13以及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11连接到低压侧连接配管107。
气液分离器108为将空调用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的装置,设在高压侧连接配管106上,一方与第一分配部109的阀装置109a连接,另一方经过第一会合部115连接到第二分配部110。第一分配部109具有选择其一地开闭阀装置109a或阀装置109b的任一个,使空调用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18及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的功能。第二分配部110具有由单向阀110a及单向阀110b向任何一方容许空调用制冷剂的流动的功能。
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11设在气液分离器108与第一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2之间的第一会合部115上,在流过第一会合部115的空调用制冷剂与流过将第二会合部116分支而形成的第二会合部116a的空调用制冷剂之间实施热交换。第一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2设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11与第二分配部110之间的第一会合部115上,使空调用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此第一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2最好由能够可变地控制开度的节流装置,例如用电子式膨胀阀实现的精细的流量控制装置、毛细管等廉价的制冷剂流量调节装置等构成。
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13设在第二会合部116上,在流过第二会合部116的空调用制冷剂与流过将第二会合部116分支而形成的第二会合部116a的空调用制冷剂之间实施热交换。第二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4设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13与第二分配部110之间的第二会合部116上,作为减压阀、膨胀阀起作用,对空调用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此第二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4最好与第一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2同样地由能够可变地控制开度的节流装置,例如用电子式膨胀阀实现的精细的流量控制装置、毛细管等廉价的制冷剂流量调节装置等构成
如以上那样,空调用冷冻循环1通过串联地连接空调用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内热交换器118、空调用节流装置117、以及室外热交换器103,并且串联地连接空调用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热水供给热源用节流装置119、以及室外热交换器103,经由中继单元E并联地连接室内热交换器118和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构成第一制冷剂回路,使空调用制冷剂在此第一制冷剂回路中循环。
而且,空调用压缩机101只要为能够将吸入了的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状态的压缩机即可,不特别对类型进行限定。例如,可利用往复式、回转式、涡旋式或螺杆式等各种类型构成空调用压缩机101。此空调用压缩机101可构成为能够由变频器可变地控制转速的类型,也可构成为转速被固定了的类型。另外,不特别对在空调用冷冻循环1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种类进行限定,例如使用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氦等自然制冷剂、HFC410A、HFC407C、HFC404A等不含氯的替代制冷剂、或在现有的产品中使用的R22、R134a等氟里昂系制冷剂的任一个都可以。
在这里,说明空调用冷冻循环1的动作。在这里,对室内单元B承担制冷负荷,室内单元C承担制热负荷,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承担热水供给负荷的场合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空调用压缩机101中变成了高温·高压的空调用制冷剂从空调用压缩机101排出,经由四通阀102,导通单向阀105c,被向高压侧连接配管106引导,在过热气体状态下流入中继单元E的气液分离器108。流入了气液分离器108的过热气体状态的空调用制冷剂被分配到第一分配部109的阀装置109a打开的回路。在这里,过热气体状态的空调用制冷剂流入室内单元C、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
流入了室内单元C的空调用制冷剂由室内热交换器118散热(即,加热室内空气),由空调用节流装置117减压,在第一会合部115汇合。另外,流入了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的空调用制冷剂由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散热(即,向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供热),由热水供给热源用节流装置119减压,与从室内单元C流出了的空调用制冷剂在第一会合部115汇合。
另一方面,流入了气液分离器108的过热气体状态的空调用制冷剂的一部分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11中与在第二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4中膨胀成了低温·低压的空调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获得过冷度。然后,通过第一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2,与已经被用于空调而被利用过了的空调用制冷剂(流入室内单元C、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由室内热交换器118、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散热了的空调用制冷剂)在第一会合部115汇合。
而且,通过第一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2的一部分的过热气体状态的空调用制冷剂也可通过使第一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2全闭而变得完全没有。此后,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13中,与在第二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4中膨胀成了低温·低压的空调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获得过冷度。此空调用制冷剂被向第二会合部116侧和第二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4侧分配。
流过第二会合部116的空调用制冷剂被分配到阀装置109b打开的回路。在这里,流过第二会合部116的空调用制冷剂流入室内单元B,在空调用节流装置117中膨胀成低温·低压,在室内热交换器118中蒸发,经过阀装置109b,在低压侧连接配管107汇合。另外,流过了第二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4的空调用制冷剂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13及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11中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在低压侧连接配管107中与从室内单元B流出了的空调用制冷剂汇合。然后,在低压侧连接配管107中汇合了的空调用制冷剂通过单向阀105d,被引导至室外热交换器103,根据运行条件使残留的液体制冷剂蒸发,经过四通阀102、储液器104返回到空调用压缩机101。
[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
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由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1、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热水供给用节流装置22、以及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构成。即,由制冷剂配管45串联地连接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1、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热水供给用节流装置22、以及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而构成第二制冷剂回路,使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在此第二制冷剂回路中循环而构成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
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1吸入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对该热水供给用制冷剂进行压缩而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此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1可构成为能够由变频器可变地控制转速的类型,也可构成为转速被固定了的类型。另外,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1只要为能够将吸入了的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状态的压缩机即可,不特别限定类型。例如,能够利用往复式、回转式、涡旋式或螺杆式等各种类型构成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1。
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为在循环于热水供给用负荷3中的热介质(水等流体)与循环于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中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即,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与热水供给用负荷3经由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进行级联。热水供给用节流装置22作为减压阀、膨胀阀起作用,对热水供给用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此热水供给用节流装置22最好由能够可变地控制开度的节流装置,例如用电子式膨胀阀实现的精细的流量控制装置、毛细管等廉价的制冷剂流量调节装置等构成。
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为在循环于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中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与循环于空调用冷冻循环1中的空调用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而且,不特别对在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种类进行限定,例如使用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氦等自然制冷剂、HFC410A、HFC407C、HFC404A等不含氯的替代制冷剂、或在现有的产品中使用的R22、R134a等氟里昂系制冷剂的任一个都可以。
在这里,对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1中变成了高温·高压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从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1排出,流入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中。在此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中,流入了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对正在热水供给用负荷3中循环的水进行加热而散热。此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在热水供给用节流装置22中膨胀到空调用冷冻循环1的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中的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的出口温度以下。膨胀了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在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中从在构成空调用冷冻循环1的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中流动的空调用制冷剂受热而蒸发,返回到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1中。
[热水供给用负荷3]
热水供给用负荷3由水循环用泵31、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储热水箱32构成。即,热水供给用负荷3由储存热水和水循环用配管203串联地连接水循环用泵31、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以及储热水箱32,构成水回路(热介质回路),使热水供给用水在此水回路中循环,从而构成热水供给用负荷3。而且,构成水回路的储存热水和水循环用配管203由铜管、不锈钢管、钢管、聚氯乙烯系配管等构成。
水循环用泵31为将储存在储热水箱32中的水吸入,对该水进行加压,使其在热水供给用负荷3内循环的泵,最好由例如通过变频器对转速进行控制的类型的泵构成。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为如上述那样在循环于热水供给用负荷3的热介质(水等流体)与循环于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储热水箱32为对由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加热了的水进行储存的储箱。
在这里,对热水供给用负荷3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储存在储热水箱32中的温度比较低的水由水循环用泵31从储热水箱32的底部抽出并加压。由水循环用泵31加压了的水流入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中,在此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中从在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中循环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受热。即,流入了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的水由正在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中循环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烧开,温度上升。然后,烧开了的水返回到储热水箱32的温度比较高的上部,储存在此储热水箱32中。
而且,空调用冷冻循环1和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如上述那样成为分别独立的制冷剂回路构成(构成空调用冷冻循环1的第一制冷剂回路及构成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的第二制冷剂回路),因此,在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可为相同种类的制冷剂,也可为不同种类的制冷剂。即,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分别按不搀混地在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及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中相互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流动。
另外,在使用临界温度低的制冷剂作为热水供给用制冷剂的场合,估计进行高温的热水供给时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中的散热过程中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成为超临界状态。然而,一般在散热过程中的制冷剂处于超临界状态的场合,散热器压力、散热器出口温度的变化导致的COP的变动大,为了进行获得高COP的运行,要求更高度的控制。另一方面,一般临界温度低的制冷剂相对于同一温度的饱和压力高,需要相应地增大配管、压缩机的壁厚,所以,还成为成本增加的原因。
另外,如考虑储存在用于抑制军团菌等的繁殖的储热水箱32内的水的推荐温度为60℃以上,则可以估计热水供给的目标温度最低也在60℃以上的情况较多。根据以上情况,热水供给用制冷剂采用具有最低也在60℃以上的临界温度的制冷剂。这是因为,如采用这样的制冷剂作为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则能够按更低的成本更稳定地获得高COP。对于经常在临界温度附近使用制冷剂的场合,可以估计到制冷剂回路内成为高温·高压的情况,因此,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1采用在压缩机中使用了高压壳体的类型的压缩机,能够进行稳定的运行。
另外,虽然表示了在空调用冷冻循环1中由受液器(储液器104)储存剩余制冷剂的场合,但不限于此,如在冷冻循环中由成为散热器的热交换器进行储存,则也可去掉储液器104。另外,在图1中,以室内单元B和室内单元C连接了2台以上连接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表示,但不特别限定连接台数,只要例如室内单元B为1台以上、没有室内单元C或连接1台以上的室内单元C即可。另外,构成空调用冷冻循环1的各室内机的容量可全部相同,也可从大到小不同。
如以上那样,在此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00中,由二元循环构成热水供给负荷系统,因此,在提供高温的热水供给需求(例如80℃)的场合,只要使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的散热器的温度为高温(例如冷凝温度85℃)即可,在除此以外还存在制热负荷的场合,可不增加到室内单元C的冷凝温度(例如50℃),所以,变得节能。另外,例如在夏季的空调制冷运行中存在高温的热水供给需求的场合,以往需要由锅炉等提供,但在本发明中将以往排出到了大气中的热能回收进行再利用,进行热水供给,所以,系统COP大幅度提高,变得节能。
[热水供给单元F]
热水供给单元F中搭载了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热水供给热源用节流装置119、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1、以及热水供给用节流装置22。即,在热水供给单元F中,经由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41收容空调用冷冻循环1的一部分、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的全部,以及经由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51收容热水供给用负荷3的一部分。
图2为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00中的信息传递进行说明的概略构成图。下面,根据图1及图2对由冷冻循环装置100实施的信息传递进行说明。而且,在图2中,以相对于1台热源单元A连接了2台室内单元(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和2台热水供给单元F(热水供给单元F1、热水供给单元F2)的状态的冷冻循环装置100为例进行表示。
如在图1中说明了的那样,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热源单元A与中继单元E由制冷剂配管5(高压侧连接配管106、低压侧连接配管107)连接,中继单元E与利用侧单元由冷剂配管6(连接配管133、连接配管134、连接配管135、连接配管136)连接,构成1个制冷剂回路系(空调用冷冻循环1)。另外,在热源单元A中设置热源单元控制器61,在中继单元E中设置中继单元控制器62,在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中设置室内单元控制器(利用侧单元控制器)63,在热水供给单元F中设置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利用侧单元控制器)64。
另外,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热源单元A由热源单元控制器61控制,中继单元E由中继单元控制器62控制,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由室内单元控制器63控制,热水供给单元F由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控制。
热源单元控制器61与中继单元控制器62经由传输线7按能够相互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连接。中继单元控制器62与室内单元控制器63经由传输线8按能够相互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连接。同样,中继单元控制器62与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经由传输线8按能够相互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连接。室内单元控制器63及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分别经由传输线9按能够相互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与远程控制器65连接。
另外,热源单元控制器61经由传输线10与其它的制冷剂系统的热源单元控制器(省略了图示)连接。在传输线10上,还连接用于对冷冻循环装置100进行集中管理的集中控制器66。
热源单元控制器61、中继单元控制器62、室内单元控制器63、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远程控制器65、以及集中控制器66分别被赋予唯一的地址,由手动设定处理或自动判别处理在系统起动时掌握通信对方的地址。另外,热源单元控制器61通过系统起动时的通信,掌握与中继单元E连接的所有的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单元F的运行能力。
图3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00的热水供给单元F内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下面根据图3对热水供给单元F内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如在图1中说明了的那样,在热水供给单元F中设置了储热水箱32。在此储热水箱32中,设置了设在省略了图示的供水口的供水阀33、设在省略了图示的排水口的排水阀34、对储存在储热水箱32中的水、热水等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水温传感器35、以及对储存在储热水箱32中的水、热水等的量(水位)进行检测的水量传感器36。
另外,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与水温传感器35及水量传感器36连接,能够根据从它们传递来的信息掌握储热水箱32的水温及水量。另外,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与供水阀33连接,对供水阀33的开闭进行控制。即,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通过打开供水阀33,能够向储热水箱32内补充冷水。另外,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与排水阀34连接,对排水阀34的开闭进行控制。即,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通过打开排水阀34,能够向储热水箱32外排出温水。
图4为表示热源单元控制器61实施的通信·动作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下面根据图4对热源单元控制器61实施的通信·动作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而且,图4所示步骤S100~步骤S106表示热源单元控制器61实施的处理。另外,以热水供给单元F1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热水供给单元F1的设定温度设定时的通信内容进行说明。
使用者操作远程控制器65,对热水供给单元F1的设定温度进行设定。此时,使用者能够设定二值的设定温度。二值的设定温度指热水供给单元F1本来需要的热水供给温度(第一设定温度)及以系统整体的节能或稳定运行持续为目的自动地运行热水供给单元F1时的温度(第二设定温度)。而且,第二设定温度被设定为比第一设定温度更高的值。例如,使用者使第一设定温度为55℃、第二设定温度为60℃地进行设定。
远程控制器65在输入了设定温度时,将设定了的二值的设定温度保存在存储器中,经由传输线9向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发送。接收了被设定了的二值的设定温度的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将接收了的二值的设定温度保存在存储器中,经由传输线8向中继单元控制器62发送。此二值的设定温度进一步经由传输线8、传输线7、以及传输线10向集中控制器66发送。另外,接收了二值的设定温度的中继单元控制器62经由传输线7向热源单元控制器61发送各热水供给单元F的二值的设定温度。
在使用者不希望热水供给单元F自动运行的场合,只要不设定第二设定温度即可。或者,还存在通过例如设在热源单元A中的双列开关等能够预先设定能否进行热水供给单元F中的自动运行的方法。而且,使用者对集中控制器66进行操作,也能够进行二值的设定温度的设定。在此场合,集中控制器66将设定了的二值的设定温度保存在存储器中,经由传输线10、传输线7、以及传输线8向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发送。
然后,接收了被设定了的二值的设定温度的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经由传输线8向中继单元控制器62发送被接收了的二值的设定温度,再经由传输线9向远程控制器65也发送。通过这样的通信,热源单元控制器61能够关于被连接在了制冷剂回路上的所有的热水供给单元F拥有能否进行自动运行的信息。
下面,对热源单元控制器61的运行时的控制内容进行说明。
首先,热源单元控制器61进行新接收了的通信的解析处理(步骤S101)。在这里接收的通信为被连接在了制冷剂回路上的所有的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单元F的运行·停止状态、以及能否进行自动运行的信息。解析处理实施后,热源单元控制器61判断能否自动运行的状态(步骤S102)。例如,在能够自动运行的热水供给单元F中,如停止中或自动运行中的热水供给单元F存在1台以上,则判断能够进行自动运行。这是因为,还可以设想这样的使用方法,即,即使是被设定为能够自动运行的热水供给单元F,在由使用者的操作开始通常运行的场合,不允许自动停止。
在能够进行自动运行的场合(步骤S102;是),热源单元控制器61根据被连接在了制冷剂回路上的所有的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单元F的运行·停止状态、压力、温度、压缩机运行频率、电流等多种数据进行运行容量、负荷状态、系统COP等的分析(步骤S103)。例如,根据制冷正在达温启动(サーモON;thermo-on)的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的合计容量、制热正在达温启动的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的合计容量、正在达温启动的热水供给单元F的合计容量,判定制冷负荷、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的平衡。另外,在处于没有制冷负荷的状态而且制热负荷也小、压缩机运行频率低的场合能够判定为制热小容量运行,另外,在外气温度、室内温度都高、高压压力高的场合能够判定为制热过负荷小容量运行。
在实施分析处理后,热源单元控制器61判定是否能够通过使能够自动运行的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停止而改善运行状态(步骤S104)。例如,在制冷负荷比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大的场合、通过使能够自动运行的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而使制冷负荷与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的差异变小的场合,能够判定通过使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而使系统COP提高。另外,在从该状态由运行操作使进行制热运行的室内单元C增加、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变得比制冷负荷大了的场合,能够判定通过使自动运行了的热水供给单元F停止,抑制从制冷主体运行切换为制热主体运行,并且提高系统COP。
另外,在制热小容量运行状态的场合,能够判断使能够自动运行的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能够改善空调用压缩机101的马达效率,成为节能运行。另外,在从该状态开始由运行操作使进行制热运行的室内单元C增加、制热容量变大了的场合,能够判断通过使自动运行了热水供给单元F停止,能够减小消耗电力。在制热过负荷小容量运行的状态的场合,能够判定通过使能够自动运行的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能够降低高压压力,持续稳定的运行。此后,在运行台数的变化等使得高压压力充分下降了的场合,能够判定通过使自动运行了的热水供给单元F停止,能够减小消耗电力。
在这里,在能够自动运行的热水供给单元F存在多台,仅使其中的一部分热水供给单元F变化,最能够改善运行状态的场合,根据预先设定了的优先顺序决定要变化的热水供给单元F。在这里,优先顺序例如可考虑预先进行手动设定的方法。此优先顺序最好根据例如宾馆的客室和工作人员室等的用途设定。或者,也可采用根据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的地址设定优先顺序的方法,在此场合,能够通过根据优先顺序按升序或降序设定地址的数值而实现。
另外,还存在根据各热水供给单元F的运行累计时间判定优先顺序的方法。在此方法的场合,通过优先地使运行累计时间少的热水供给单元F工作,能够使运行累计时间平准化,避免仅特定的热水供给单元F的产品寿命变短这样的问题。另外,还存在根据各热水供给单元F的储热水箱32的水温与设定温度的差的值判定优先顺序的方法。在此方法的场合,通过从温差大的热水供给单元F开始工作,能够长时间持续运行。
在判定了通过使能够自动运行的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停止而能够改善运行状态的场合(步骤S104;是),热源单元控制器61向中继单元控制器62发送运行·停止的热水供给单元F的信息(步骤S105)。发送处理完成后,热源单元控制器61进行例如传感器输入的取入、致动器控制等通常的处理(步骤S106)。可是,热源单元控制器61在判断了不能自动运行的场合(步骤S102;否),或者在判定了使能够自动运行的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停止不能改善运行状态的场合(步骤S104;否),也进行通常的处理(步骤S106)。
下面,对中继单元控制器62的动作进行说明。
中继单元控制器62在从热源单元控制器61接收了热水供给单元F的自动运行·停止指令的场合,向成为对象的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发送自动运行·停止指令。另外,中继单元控制器62在从室内单元控制器63或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接收了与运行状态的变化相关的信息的场合,向热源单元控制器61发送与运行状态的变化相关的信息。
下面,对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的动作进行说明。
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在从中继单元控制器62接收了自动运行·停止指令的场合,根据指令使运行状态变化,向远程控制器65及集中控制器66发送与运行状态的变化相关的信息。另外,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在从远程控制器65或集中控制器66接收了通常运行·停止指令的场合,根据指令使运行状态变化,向中继单元控制器62发送与运行状态的变化相关的信息。另外,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将自己的运行状态识别为通常运行和自动运行并进行保持,对远程控制器65及集中控制器66也进行识别,发送其信息。
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在通常运行的场合以使水温达到第一设定温度为目标进行运行,在水温达到了第一设定温度时,成为达温停机(サーモOFF;thermo-off)状态,但在自动运行的场合,持续达温启动到水温达到第二设定温度为止。这是因为,以系统整体的节能或持续稳定运行为目的,能够长时间持续运行热水供给单元F。在这里,在水温接近了第二设定温度的场合,如储热水箱32的容量有空余,则将供水阀33打开,补充冷水,从而使水温下降,持续进行运行。另外,在储热水箱32的容量没有空余的场合,将排水阀34打开,排出了一定量的温水后,补充冷水并持续进行运行。在这里,此冷水的排出控制可通过另行设置自动运行持续的优先顺序判定手段来进行选择。
下面,对远程控制器65及集中控制器66的动作进行说明。
远程控制器65及集中控制器66在从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接收了与自动运行·停止状态的变化相关的信息的场合,对信息进行理解,反映在显示中。此时,关于显示,也最好识别通常运行与自动运行进行显示。其目的是为了让使用者理解正在实施自动运行这一情况,与远程控制器(远程控制器65)的忘记停机等区别开来。另外,远程控制器65及集中控制器66在由使用者进行了运行·停止的场合,对信息进行理解并在显示中反映,向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发送信息。
而且,在图4中,以在热源单元控制器61中具备使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的手段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表示,但也可在其它的控制器中具备使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的手段。作为在热源单元控制器61中具备使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的手段的方式的优点,热源单元A能够使用自己的压力、温度、压缩机运行频率、电流等数据进行控制判定,因此,能够抑制通信量。另外,也可在集中控制器66中具备使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的手段。作为此方式的优点,使用由集中控制器66保持的系统整体的程序表设定信息进行判定,能够预测和制定热水供给单元F的最佳的运行程序表。
也可在室内单元控制器63中具备使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的手段。作为此方式的优点,能够进行与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的运行·停止连动地使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停止那样的、由简易的算法实现的控制。另外,也可在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4自身中具备使热水供给单元F运行的手段。作为此方式的优点,热水供给单元F能够由独立控制对水温的改变进行抑制,并且对节能作出贡献。
如以上那样,根据冷冻循环装置100,在制冷负荷比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大的场合,通过使热水供给负荷运行,能够提高系统COP,实现节能,并且使运行成本降低。另外,根据冷冻循环装置100,通过在制热小容量运行时使热水供给负荷运行,能够改善空调用压缩机101的马达效率,进一步实现节能,并且降低运行成本。另外,根据冷冻循环装置100,在成为了制热过负荷小容量运行的场合,通过使热水供给负荷运行,能够使高压压力下降,持续稳定的运行。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热水供给单元F的二次侧制冷剂(温水)作为蓄热介质的冷冻循环装置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冷冻循环装置100的构成不限于此。例如,在图5所示那样的空调装置(使热从直膨空调向其它的2次制冷剂移动的方式的空调装置)中当然也可同样地考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存在热水供给单元F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没有热水供给单元F的场合,当然只要使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整体的空调负荷平衡即可。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以下称为冷冻循环装置100A)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另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下面根据图5对冷冻循环装置100A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在图5中,以冷冻循环装置100A为利用使制冷剂(热源用制冷剂)循环的冷冻循环而能够同时地供给制冷负荷以及制热负荷(或热水供给负荷)的空调装置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表示。而且,在图5中以与图1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热源单元A和中继单元(以下称为中继单元E1)经由在中继单元E1中具备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及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由制冷剂配管5(高压侧连接配管106、低压侧连接配管107)连接。另外,中继单元E1与室内单元(以下称为室内单元B1)也经由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及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由制冷剂配管6连接。而且,为了方便,将图5所示的全部室内单元称为室内单元B1。
[室内单元B1]
在室内单元B1中,分别搭载室内热交换器118。即,室内单元B1在未搭载空调用节流装置117这一点与室内单元B不同。此室内热交换器118由制冷剂配管6与中继单元E1的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75和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6连接。在此图5中,虽然以4台室内单元B1与中继单元E1连接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表示,但室内单元B1的连接台数不限于4台。
[中继单元E1]
在中继单元E1中搭载了2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2个节流装置72、2个开闭装置73、2个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4、2个泵80、4个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7、4个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6、以及4个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75。
2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作为冷凝器(散热器)或蒸发器起作用,使热源侧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将由热源单元A生成的、储存在了热源侧制冷剂中的冷能或热能传递给热介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设在节流装置72a与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4a之间,为在制冷制热混合存在运行模式时供热介质的冷却用的热交换器。另外,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设在节流装置72b与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4b之间,为在制冷制热混合存在运行模式时供热介质的加热用的热交换器。
2个节流装置72(节流装置72a、节流装置72b)具有作为减压阀、膨胀阀的功能,为对热源侧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的装置。节流装置72a在制冷运行时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中设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的上游侧。节流装置72b在制冷运行时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中设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的上游侧。2个节流装置72最好由能够可变地控制开度的节流装置,例如电子式膨胀阀等构成。
2个开闭装置73(开闭装置73a、开闭装置73b)由二通阀等构成,为对制冷剂配管5进行开闭的装置。开闭装置73a设在热源侧制冷剂的入口侧的制冷剂配管5上。开闭装置73b设在连接了热源侧制冷剂的入口侧与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5的配管上。2个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4(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4a、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4b)由四通阀等构成,为相应于运行模式对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的装置。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4a在制冷运行时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中设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的下游侧。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4b在全制冷运行时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中设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的下游侧。
2个泵80(泵80a、泵80b)为使流过制冷剂配管6的热介质循环的泵。泵80a设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与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6之间的制冷剂配管6上。泵80b设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与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6之间的制冷剂配管6上。2个泵80最好例如由容量可控制的泵等构成。
4个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7由三通阀等构成,为对热介质的流路进行切换的装置。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7设置与室内单元B1的设置台数相应的个数(在这里为4个)。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7设在室内热交换器118的热介质流路的出口侧,三方中的一个与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连接,三方中的一个与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连接,三方中的一个与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75连接。
4个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6由三通阀等构成,为对热介质的流路进行切换的装置。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6设置与室内单元B的设置台数相应的个数(在这里为4个)。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6设在室内热交换器118的热介质流路的入口侧,三方中的一个与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连接,三方中的一个与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连接,三方中的一个与室内热交换器118连接。
4个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75由例如使用了步进马达的二通阀等构成,为能够使成为热介质流路的制冷剂配管6的开度变化的、对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整的装置。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75设置与室内单元B1的设置台数相应的个数(在这里为4个)。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75设在室内热交换器118的热介质流路的出口侧,一方与室内热交换器118连接,另一方与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7连接。而且,也可以将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75设在室内热交换器118的热介质流路的入口侧。
因此,在冷冻循环装置100A中,热源单元A与中继单元E1经由设在中继单元E1中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及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连接,中继单元E1与室内单元B1也经由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及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连接。即,在冷冻循环装置100A中,由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及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使在空调用冷冻循环1中循环的热源侧制冷剂与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例如在图1中说明了的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中循环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根据以上那样的构成的冷冻循环装置100A,在制冷负荷比制热负荷(或热水供给负荷)大的场合,通过使热水供给负荷运行,能够提高系统COP,实现节能,并且降低运行成本。另外,根据冷冻循环装置100A,在制热小容量运行时使制热负荷(或热水供给负荷)运行,能够改善空调用压缩机101的马达效率,进一步实现节能,并且降低运行成本。另外,根据冷冻循环装置100A,在成为了制热过负荷小容量运行的场合,使制热负荷(或热水供给负荷)运行,能够使高压压力下降,持续稳定的运行。
符号的说明
1空调用冷冻循环,2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3热水供给用负荷,5制冷剂配管,6制冷剂配管,7传输线,8传输线,9传输线,10传输线,21热水供给用压缩机,22热水供给用节流装置,31水循环用泵,32储热水箱,33供水阀,34排水阀,35水温传感器,36水量传感器,41制冷剂热交换器,45制冷剂配管,51制冷剂热交换器,61热源单元控制器,62中继单元控制器,63室内单元控制器,64热水供给单元控制器,65远程控制器,66集中控制器,71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a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1b热介质间热交换器,72节流装置,72a节流装置,72b节流装置,73开闭装置,73a开闭装置,73b开闭装置,74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4a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4b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5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76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77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80泵,80a泵,80b泵,100冷冻循环装置,100A冷冻循环装置,101空调用压缩机,102四通阀,103室外热交换器,104储液器,105a单向阀,105b单向阀,105c单向阀,105d单向阀,106高压侧连接配管,107低压侧连接配管,108气液分离器,109第一分配部,109a阀装置,109b阀装置,110第二分配部,110a单向阀,110b单向阀,111内部热交换器,112第一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3内部热交换器,114第二中继机用节流装置,115第一会合部,116第二会合部,116a第二会合部,117空调用节流装置,118室内热交换器,119热水供给热源用节流装置,130第一连接配管,131第二连接配管,132连接配管,133连接配管,133a连接配管,133b连接配管,134连接配管,134a连接配管,134b连接配管,135连接配管,135a连接配管,135b连接配管,136连接配管,136a连接配管,136b连接配管,203储存热水和水循环用配管,A热源单元,B室内单元,B1室内单元,C室内单元,D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E中继单元,E1中继单元,F热水供给单元,F1热水供给单元,F2热水供给单元,a连接部分,b连接部分,c连接部分,d连接部分。

Claims (8)

1.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具备至少1台热源单元、多台利用侧单元、以及至少1台中继单元;
该至少1台热源单元至少搭载了空调压缩机及热源侧热交换器;
该多台利用侧单元至少搭载了利用侧热交换器;
该至少1台中继单元处在前述热源单元与前述利用侧单元之间,向前述利用侧单元传递由前述热源侧单元生成了的热能或冷能,
该冷冻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
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具有能够进行冷却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和能够进行加热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该能够进行加热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至少包括能够自动运行的利用侧单元;
利用前述多台能够自动运行的利用侧单元中的停止中或自动运行中的利用侧单元,按使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实施的冷却负荷与加热负荷均衡的方式使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正在实施冷却负荷运行的能够进行冷却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的负荷的合计负荷比正在实施加热负荷运行的能够进行加热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的负荷的合计负荷大时,
由停止中或自动运行中的前述能够自动运行的利用侧单元实施加热负荷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处在没有冷却负荷的状态并且加热负荷也小、压缩机运行频率比规定值低时,或外气温度及室内温度都比规定值高、高压压力比规定值高时,
判定正在实施冷却负荷运行的能够进行冷却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的负荷的合计负荷比正在实施加热负荷运行的能够进行加热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的负荷的合计负荷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能够进行加热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实施的加热负荷运行为制热运行和热水供给运行、或热水供给运行,
前述能够进行冷却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实施的冷却负荷运行为制冷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得能够对于前述能够自动运行的利用侧单元设定前述能够自动运行的利用侧单元本来需要的第一设定温度和自动地运行前述能够自动运行的利用侧单元时的第二设定温度这两个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未实施前述自动运行的利用侧单元存在多台时,
根据预先设定了的优先顺序实施自动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未实施前述自动运行的利用侧单元不存在时,
通过补充冷水,使热水供给运行持续进行。
8.一种信息传递方法,其为适用于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热源单元中设置热源单元控制器,在前述中继单元中设置中继单元控制器,在前述利用侧单元中设置利用侧单元控制器,
通过各控制器的信息传递,使得能够由前述控制器的任一个对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的负荷平衡进行判定。
CN200980162495.5A 2009-11-18 2009-11-18 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95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06177 WO2011061792A1 (ja) 2009-11-18 2009-11-18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に適用される情報伝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5929A CN102695929A (zh) 2012-09-26
CN102695929B true CN102695929B (zh) 2014-07-30

Family

ID=44059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249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95929B (zh) 2009-11-18 2009-11-18 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22440A1 (zh)
EP (1) EP2503266B1 (zh)
JP (1) JP5642085B2 (zh)
CN (1) CN102695929B (zh)
WO (1) WO20110617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4333B2 (ja) * 2009-11-13 2014-01-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
CN102893097B (zh) * 2010-04-15 2015-08-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水供给系统控制装置及热水供给系统控制程序及热水供给系统运转方法
KR101212698B1 (ko) * 2010-11-01 2013-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식 급탕장치
KR101203579B1 (ko) * 2010-11-05 2012-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조 겸용 급탕 장치 및 그 운전방법
EP2781848B1 (en) * 2011-09-29 2019-1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bined air-conditioning/hot water supply system
US9644872B2 (en) 2011-10-24 2017-05-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pump system, control device, temperature adjustment method, and program
EP2829823B1 (en) * 2012-03-15 2019-07-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WO2014057550A1 (ja) * 2012-10-10 2014-04-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984965B2 (ja) * 2012-12-11 2016-09-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JP6072076B2 (ja) * 2012-12-20 2017-0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6662386B (zh) * 2014-07-28 2019-06-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US10775056B2 (en) * 2014-09-08 2020-09-15 United Maintenance, Inc. Natatorium dehumidifier
CN107407218A (zh) 2015-02-16 2017-11-28 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 用于dpf再生的扭矩控制系统
CN111486613B (zh) * 2020-04-29 2022-05-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4992693A (zh) * 2021-03-01 2022-09-02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热泵系统、联供系统
EP4227605A1 (en) * 2022-02-11 2023-08-16 Daikin Europe N.V. Refrigeration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0749A (ja) * 2000-03-31 2001-10-10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3263579B2 (ja) * 1995-10-24 2002-03-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多室型冷暖房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05300006A (ja) * 2004-04-12 2005-10-27 Hitachi Ltd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
JP2007139265A (ja) * 2005-11-16 2007-06-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の運転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029785A (zh) * 2006-02-27 2007-09-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冷却加热装置
WO2009122477A1 (ja) * 2008-03-31 2009-10-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372A (en) * 1978-07-11 1980-01-28 Daikin Ind Ltd Multi-chamber type air conditioner
JPH0633899B2 (ja) * 1985-07-02 1994-05-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集中監視装置
JPS6334459A (ja) * 1986-07-29 1988-02-15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GB2215867B (en) * 1988-02-09 1992-09-02 Toshiba Kk Air conditioner system with control for optimum refrigerant temperature
JPH0250056A (ja) * 1988-08-10 1990-02-20 Daikin Ind Ltd 熱回収形空気調和装置
JP2909187B2 (ja) * 1990-10-26 1999-06-23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JPH07225064A (ja) * 1994-02-15 1995-08-22 Hitachi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JP3643629B2 (ja) * 1995-11-30 2005-04-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自動運転設定方法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H11270920A (ja) 1998-03-20 1999-10-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多機能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US6848267B2 (en) * 2002-07-26 2005-02-01 Tas, Ltd. Packaged chilling systems for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and process cooling
CN1186576C (zh) * 2000-12-08 2005-01-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EP1275913A3 (en) * 2001-06-26 2003-08-13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Multiform gas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O2003087681A1 (fr) * 2002-03-29 2003-10-23 Daikin Industries, Ltd. Unite source de chaleur d'appareil de climatisation et appareil de climatisation
JP3956784B2 (ja) * 2002-07-04 2007-08-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3781046B2 (ja) * 2004-07-01 2006-05-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3984250B2 (ja) * 2004-09-27 2007-10-03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US8033479B2 (en) * 2004-10-06 2011-10-11 Lawrence Kates Electronically-controlled register vent for zone heating and cooling
JP2006283989A (ja) * 2005-03-31 2006-10-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暖房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3579B2 (ja) * 1995-10-24 2002-03-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多室型冷暖房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01280749A (ja) * 2000-03-31 2001-10-10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05300006A (ja) * 2004-04-12 2005-10-27 Hitachi Ltd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
JP2007139265A (ja) * 2005-11-16 2007-06-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の運転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029785A (zh) * 2006-02-27 2007-09-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冷却加热装置
WO2009122477A1 (ja) * 2008-03-31 2009-10-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2-50056A 1990.02.20
JP特开平7-225064A 1995.08.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03266B1 (en) 2018-10-24
EP2503266A1 (en) 2012-09-26
EP2503266A4 (en) 2016-10-05
JPWO2011061792A1 (ja) 2013-04-04
JP5642085B2 (ja) 2014-12-17
CN102695929A (zh) 2012-09-26
WO2011061792A1 (ja) 2011-05-26
US20120222440A1 (en) 201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5929B (zh) 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
JP5121922B2 (ja)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US8516847B2 (en) Thermal storage air conditioner
CN102575883B (zh) 空调装置
EP2657628B1 (en) Hot-water-supplying, air-conditioning composite device
EP2527751B1 (en) Air conditioning-hot water supply combined system
EP2594865A1 (en) Heat pump system
JPWO2009122476A1 (ja)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JP5492346B2 (ja) 空調給湯システム
CN105180497A (zh) 空气调节装置
EP2584285B1 (en) Refrigerating air-conditioning device
KR20090105628A (ko) 히트펌프시스템의 보조열원공급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579036A (zh) 一种多联机冷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10207834A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2018096560A (ja) 熱伝達ユニットおよび二元温水生成装置
JP515022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5166840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2009264716A (ja) ヒートポンプ温水システム
KR20040065450A (ko) 히트펌프를 구비한 냉난방 및 급탕시스템
JP4929519B2 (ja) チリング式冷凍システム
CN217952453U (zh) 一种多联机系统
JP4155241B2 (ja) 給湯装置
KR20210108123A (ko) 히트펌프 냉난방 시스템
JP200107433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の室外ユニットを用いた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6294273A (zh) 一种热泵三联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32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32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