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4575B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4575B
CN102694575B CN201110277883.7A CN201110277883A CN102694575B CN 102694575 B CN102694575 B CN 102694575B CN 201110277883 A CN201110277883 A CN 201110277883A CN 102694575 B CN102694575 B CN 102694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adio communication
signal
frequenc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78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4575A (zh
Inventor
藤木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94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4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4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4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根据实施方式,无线通信装置具备通信控制部、发送部和接收部。无线通信装置通过频率跳变方式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分时进行无线通信。通信控制部从多个频道中选择一个频道,并随时间经过对选择的频道进行切换。发送部将所选择的频道的发送信号向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接收部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选择的频道的接收信号。接收部具有干扰波检测电路,该干扰波检测电路检测在没有接收到接收信号的干扰波检测期间接收到的输入信号所含有的、检测频率下的干扰波信号。通信控制部将多个频道中的、与干扰波检测电路检测出了干扰波信号的检测频率相关的频道屏蔽,制作频道映射表。通信控制部不选择被屏蔽的频道。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以2011年3月25日提出的在先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1-068390号的优先权利益为基础,并且主张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采用频率跳变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例如公知有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从在2.4GHz波段的频带中规定的多个频道中选择一个频道,并伴随着时间的经过对所选择的频道进行切换。而且,使用被选择的频道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上述频带例如在无线LAN中也被使用。因此,当上述无线通信装置在通信中使用的频道、与无线LAN在通信中使用的频道重合时,有可能导致各自的接收数据发生错误。鉴于此,该无线通信装置在接收过程中对无线LAN所使用的频道进行检测,按照避开检测出的频道的方式来选择频道。
但是,对于该无线通信装置而言,有时上述2.4GHz波段的频带外的其他强信号成为干扰信号,导致所希望的波的通信品质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受干扰波信号的影响地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是通过频率跳变方式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分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通信控制部,从多个频道中选择一个频道,并随着时间的经过对选择的频道进行切换;发送部,将上述所选择的频道的发送信号向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和接收部,从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上述所选择的频道的接收信号,上述接收部具有干扰波检测电路,该干扰波检测电路检测在没有接收到上述接收信号的干扰波检测期间接收到的输入信号所含有的、检测频率下的干扰波信号,上述通信控制部将上述多个频道中的、与上述干扰波检测电路检测出了上述干扰波信号的上述检测频率相关的频道屏蔽,制作频道映射表,不选择被屏蔽的频道。
其他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是由下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通过频率跳变方式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分时进行无线通信,该无线通信装置具备:通信控制部,从多个频道中选择一个频道,并随着时间的经过对选择的频道进行切换;发送部,将上述所选择的频道的发送信号向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和接收部,从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上述所选择的频道的接收信号;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上述接收部,检测在没有接收到上述接收信号的干扰波检测期间接收到的输入信号所含有的、检测频率下的干扰波信号,利用上述通信控制部,将上述多个频道中的、与检测出了上述干扰波信号的上述检测频率相关的频道屏蔽,制作频道映射表,利用上述通信控制部,参照上述频道映射表,按照不选择被屏蔽的频道的方式来选择上述频道。
根据上述构成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能够不受干扰波信号的影响地进行无线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干扰波检测电路的电路图的一个例子。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频率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接收部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方式,无线通信装置具备:通信控制部、发送部和接收部。上述无线通信装置通过频率跳变方式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分时进行无线通信。上述通信控制部从多个频道中选择一个频道,并随着时间的经过对所选择的频道进行切换。上述发送部将上述被选择的频道的发送信号发送给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上述接收部从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上述被选择的频道的接收信号。上述接收部具有干扰波检测电路,该干扰波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在上述接收信号未被接收的干扰波检测期间接收到的输入信号所含有的、检测频率下的干扰波信号。上述通信控制部屏蔽上述多个频道中的、与上述干扰波检测电路检测出上述干扰波信号的上述检测频率相关的频道,制作频道映射表(frequency channel map)。上述通信控制部不选择被屏蔽的频道。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之一在于,当在开始无线通信之前的干扰波检测期间检测到干扰波信号时,按照不选择无线通信被该干扰波信号干扰的频道的方式进行频率跳变。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装置100具备:天线10、切换部11、接收部12、振荡器13、信号处理部14、发送部15。接收部12具有第1放大器21、混频器22、滤波器23、第2放大器24、干扰波检测电路30。信号处理部14具有通信控制部40。
无线通信装置100通过频率跳变方式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未图示)分时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装置100例如是对应于Bluetooth(蓝牙)的装置。
天线10发送发送信号Stx,接收接收信号Srx。切换部11将由天线10接收到的接收信号Srx向接收部12供给。另外,切换部11将从发送部15输出的发送信号Stx向天线10供给。
通信控制部40用于控制无线通信,从预先决定的多个频道中选择一个频道,并随着时间的经过对所选择的频道进行切换。由此,可进行频率跳变。另外,通信控制部40以规定的定时分别将接收部12和发送部15控制为接通(ON)或者断开(OFF)。
振荡器13被通信控制部40控制,将规定频率的本地信号LO向接收部12和发送部15供给。在发送时和接收时,本地信号LO的频率根据所选择的频道来决定。
接收部12通过天线10和切换部11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选择的频道的接收信号Srx。即,第1放大器21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Srx进行放大。混频器22根据本地信号LO对第1放大器21的输出信号进行频率变换,然后作为低频信号输出。滤波器23对该低频信号进行频带限制。滤波器23是带通滤波器(BPF)或者低通滤波器(LPF)。第2放大器24对被滤波器23频带限制后的低频信号进行放大,将放大后的信号作为接收基带信号或者接收中间频率信号输出。
接收部12的干扰波检测电路30在不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接收信号Srx的干扰波检测期间,检测通过天线10和切换部11接收到的输入信号Sin中包含的、检测频率下的干扰波信号。检测频率由本地信号LO决定。这里,干扰波检测期间是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开始无线通信之前的期间。
信号处理部14对来自接收部12的接收基带信号或者接收中间频率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获得接收数据,并且,基于发送数据生成发送基带信号或者发送中间频率信号。
发送部15使用本地信号LO,将来自信号处理部14的发送基带信号或者发送中间频率信号分配给所选择的频道的发送信号Stx,并通过切换部11与天线10将该发送信号Stx发送给其他无线通信装置。
并且,通信控制部40将多个频道中的、与干扰波检测电路30检测出干扰波信号的检测频率相关的频道屏蔽,制作频道映射表M。频道映射表M例如被存储到通信控制部40中。检测频率与频道被预先建立对应关系。然后,通信控制部40在进行无线通信时,参照频道映射表M,按照不选择被屏蔽的频道的方式进行频率跳变。通信控制部40将制作的频道映射表M通知给其他无线通信装置。
干扰波检测电路30具有耦合器(coupler)31和判定部32。耦合器31检测由接收部12接收到的输入信号Sin。判定部32在由耦合器31检测出的检测输入信号的检测频率下的信号电平为基准值以上时,判定为检测到干扰波信号。检测频率根据本地信号LO的频率来控制。
耦合器31例如可以由电容或者变压器等构成。
图2(a)是使用电容C1作为耦合器31的干扰波检测电路30的电路图。电容C1的一端与第1放大器21的输入连接,另一端与判定部32连接。
图2(b)是使用变压器T1作为耦合器31的干扰波检测电路30的电路图。变压器T1的初级侧的一端被从切换部11供给接收信号Srx以及输入信号Sin。变压器T的初级侧的另一端与第1放大器21的输入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侧的一端被供给偏置电压Vbias。变压器T1的次级侧的另一端与判定部32连接。
接下来,对频道与干扰波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中的频率关系的图。如图3所示,无线通信装置100所使用的多个频道被设定为从2402MHz到2480MHz的频率范围X。各频道具有1MHz的频带宽度。
另外,其他无线通信系统所使用的频道A~L被设定为从2110MHz到2170MHz的范围。各频道A~L具有约4MHz的频带宽度。这里,设其他无线通信系统是W-CDMA系统。
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频道A的强信号(干扰波信号)对2402MHz到F1MHz的频率范围AX的频道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无线通信造成干扰。即,在存在该干扰波信号的情况下,从频率范围AX的频道的接收信号Srx获得的接收数据发生错误。该情况下,如果使用频率范围AX以外的频道,则接收数据不会被干扰波信号影响。
同样,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频道B~K的强信号分别对所对应的频率范围的频道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无线通信造成干扰(未图示)。
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频道L的强信号对2402MHz到F12MHz的频率范围LX的频道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无线通信造成干扰。该情况下,如果使用频率范围LX以外的频道,则接收数据不会被干扰波信号影响。频率F1<…<F12。
这样,如果使用从干扰波信号的频道偏离一定频率以上的频道,则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无线通信不会被干扰波信号干扰。
对干扰波信号的频率比频率范围X低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干扰波信号的频率比频率范围X高的情况也同样。
接下来,参照图4的流程图,对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动作(频道映射表M的制作)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首先,通信控制部40在开始无线通信前使接收部12和干扰波检测电路30接通(步骤S11)。由此,干扰波检测期间开始。
接下来,通信控制部40确认检测出干扰波信号的频率(步骤S12)。即,干扰波检测电路30检测接收到的输入信号Sin中含有的、检测频率下的干扰波信号。由此,通信控制部40确定由干扰波检测电路30检测出干扰波信号的检测频率。
此时,通信控制部40控制振荡器13,以使本地信号LO的频率依次变化。干扰波检测电路30根据本地信号LO的频率使检测频率依次变化。由此,通信控制部40可以基于干扰波检测电路30检测出干扰波信号时的本地信号LO的频率,确定一个以上的检测频率。
接下来,通信控制部40制作频道映射表M(步骤S13)。即,通信控制部40将多个频道中的、与干扰波检测电路30检测出干扰波信号的检测频率相关的频道屏蔽,制作频道映射表M。
例如,在图3中,可考虑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频道A(检测频率2110~2115MHz)的干扰波信号、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频道L(检测频率2165~2170MHz)的干扰波信号被检测出的情况。该情况下,通信控制部40将与频道A相关的频率范围AX的频道、和与频道L相关的频率范围LX的频道屏蔽。即,通信控制部40从检测频率中将规定频率以内的频道屏蔽。
如果制作频道映射表M,则干扰波检测期间结束。
接着,无线通信装置100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共享频道映射表M、开始无线通信(步骤S14)。即,通信控制部40通过信号处理部14以及发送部15,将制作的频道映射表M通知给其他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控制部40在无线通信开始后参照频道映射表M,按照不选择被屏蔽的频道的方式来选择频道。
通过这样的动作,无线通信装置100能够一边使用不受干扰波信号影响的频道进行频率跳变,一边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此外,除了以上的动作,当在频率范围X内存在不必要的电波(例如无线LAN等电波)时,无线通信装置100按照避开存在不必要电波的频道的方式进行频率跳变。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检测出在开始无线通信之前的干扰波检测期间接收到的输入信号Sin所包含的、检测频率下的干扰波信号。在此基础上,将多个频道中的、与检测出干扰波信号的检测频率相关的频道屏蔽,制作频道映射表M,不选择被屏蔽的频道。由此,由于能够一边使用被干扰波信号干扰的频道以外的频道进行频率跳变,一边进行无线通信,所以即使在存在由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引起的干扰波信号的环境下,也能够使接收数据不产生错误地进行高品质的无线通信。
另外,由于不需要将干扰波信号除去的高频用滤波器,所以可抑制成本、面积以及消耗电力的增加。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干扰波检测期间设定在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期间的发送与接收之间的期间。
即,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而言,通信控制部40的功能与图1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由于其他的构成与图1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相同的要素赋予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动作(频道映射表M的生成)的流程图。首先,通信控制部40在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期间的发送与接收之间的期间(干扰波检测期间),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确认检测出干扰波信号的频率(步骤S21)。
接下来,通信控制部4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制作频道映射表M(步骤S22)。
接下来,通信控制部4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共享频道映射表M来进行通信(步骤S23)。
通信控制部40在步骤S23以后的无线通信中参照频道映射表M,按照不选择被屏蔽的频道的方式来选择频道。
通过这样的动作,无线通信装置能够一边利用不受干扰波信号影响的频道进行频率跳变,一边进行无线通信。
另外,也可以按一定时间进行步骤S21~S23的上述一系列处理,对频道映射表进行更新。
另外,也可以按发送与接收之间的每个期间,随时进行上述一系列处理,对频道映射表进行更新。该情况下,按照至少2个频道未被屏蔽而残留的方式,来限制受屏蔽的频道数。由此,即使能够屏蔽的频道被全部屏蔽,也能进行频率跳变。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无线通信中检测干扰波信号,基于检测结果来屏蔽频道,所以即使在干扰波信号的频率、强度伴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更恰当的频道来进行无线通信。
(第3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图1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接收部312中干扰波检测电路330的耦合器31与第1放大器21的输出连接。由于其他的构成和图1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相同的要素赋予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通过该构成,干扰波检测电路330也能够检测出在不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接收信号Srx的干扰波检测期间接收到的输入信号Sin所含有的、检测频率下的干扰波信号。
检测干扰波信号的定时与第1实施方式或者第2实施方式同样。即,该无线通信装置如图4或者图5的流程图所示那样进行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耦合器不与接收部312的第1放大器21的输入连接,所以,相比于第1实施方式,接收信号Srx的损失减少。由此,由于接收部312的NF(Noise Figure)和第1实施方式相比获得改善,所以能够改善无线通信装置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还可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干扰波检测电路的构成。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400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如图7所示,接收部412具有:第1放大器21、混频器22、滤波器23和第2放大器24。信号处理部414具有通信控制部40、信号强度检测部(RSSI)41和判定部42。由于其他的构成和图1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相同的要素赋予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在接收时,接收部412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动作。即,第1放大器21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Srx进行放大。混频器22根据本地信号LO对第1放大器21的输出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作为低频信号输出。滤波器23对该低频信号进行频带限制。第2放大器24对由滤波器23频带限制后的低频信号进行放大,将放大后的信号作为接收基带信号或者接收中间频率信号输出。
另一方面,在干扰波检测期间中,第1放大器21、混频器22、滤波器23、第2放大器24、信号强度检测部41和判定部42作为干扰波检测电路发挥功能。
即,第1放大器21对接收到的输入信号Sin进行放大。混频器22、滤波器23、第2放大器24与接收时同样地动作。信号强度测定部41测定第2放大器24的输出信号的强度。判定部42在由信号强度测定部41测定出的强度为基准值以上时,判定为检测出了干扰波信号。
从混频器22输出的低频信号的频率成为从输入信号Sin的频率减去了本地信号LO的频率后的值。另外,该低频信号被滤波器23限制频带。因此,在第2放大器24的输出信号的强度(即被频带限制后的低频信号的强度)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此时的本地信号LO的频率、与滤波器23的通频带的频率相加而得到的频率,成为检测出的干扰波信号的频率(检测频率)。
在干扰波检测期间,通信控制部40控制振荡器13,以使本地信号LO的频率依次变化。由此,干扰波检测电路按照根据本地信号LO的频率使检测频率依次变化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通信控制部40可以基于干扰波检测电路检测出干扰波信号时的本地信号LO的频率,确定一个以上的检测频率。
检测干扰波信号的定时与第1实施方式或者第2实施方式同样。即,该无线通信装置400如图4或者图5的流程图所示那样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耦合器不与接收部412的第1放大器21的输入连接,所以,相比于第1实施方式,接收信号Srx的损失减少。由此,由于接收部412的NF和第1实施方式相比获得改善,所以可改善无线通信装置400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耦合器,所以相比于第1实施方式可以减少面积。
另外,还可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对无线通信装置对应于Bluetooth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果是通过频率跳变方式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分时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则也可以对应于Bluetooth以外的无线通信规格。
另外,也可以将第1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组合。即,可以在开始无线通信之前、和进行无线通信的期间的发送与接收之间这两个期间检测干扰波信号。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不受干扰波信号的影响地进行无线通信。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形态,但这些实施形态只是作为例子提出,并没有限定发明范围的意图。这些新的实施形态能够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超出发明旨意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形态及其变形不仅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旨意中,还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记载的发明及其相等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通过频率跳变方式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分时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信控制部,从多个频道中选择一个频道,并随着时间的经过对选择的频道进行切换;
发送部,将上述所选择的频道的发送信号向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发送;
接收部,从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上述所选择的频道的接收信号;和
振荡器,将本地信号供给到上述发送部和上述接收部,
上述接收部具有干扰波检测电路,该干扰波检测电路检测在没有接收到上述接收信号的干扰波检测期间接收到的输入信号所含有的、检测频率下的干扰波信号,
上述通信控制部对上述振荡器进行控制,以便上述本地信号的频率在上述干扰波检测期间依次变化,利用上述干扰波检测电路根据上述本地信号的频率使上述检测频率依次变化,将上述多个频道中的、与上述干扰波检测电路检测出了上述干扰波信号的上述检测频率相关的频道屏蔽,制作频道映射表,不选择被屏蔽的频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控制部将上述频道映射表通知给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干扰波检测电路具有:
耦合器,检测上述接收到的输入信号;和
判定部,在由上述耦合器检测出的检测输入信号的上述检测频率下的信号电平为基准值以上时,判定为检测出了上述干扰波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部具有:
第1放大器,对上述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
混频器,根据上述本地信号对上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作为低频信号输出;
滤波器,对上述低频信号进行频带限制;和
第2放大器,对被上述滤波器频带限制后的低频信号进行放大,
上述耦合器与上述第1放大器的输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耦合器由电容构成,
上述电容的一端与上述第1放大器的输入连接,
上述电容的另一端与上述判定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耦合器由变压器构成,
上述变压器的初级侧的一端被供给上述接收信号以及上述输入信号,
上述变压器的初级侧的另一端与上述第1放大器的输入连接,
上述变压器的次级侧的一端被供给偏置电压,
上述变压器的次级侧的另一端与上述判定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部具有:
第1放大器,对上述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以及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混频器,根据上述本地信号对上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作为低频信号输出;
滤波器,对上述低频信号进行频带限制;和
第2放大器,对被上述滤波器频带限制后的低频信号进行放大,
上述耦合器与上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部具有:
第1放大器,对上述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混频器,根据上述本地信号对上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作为低频信号输出;
滤波器,对上述低频信号进行频带限制;和
第2放大器,对被上述滤波器频带限制后的低频信号进行放大,
上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具备:
信号强度测定部,对上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强度进行测定;和
判定部,在由上述信号强度测定部测定出的强度为基准值以上时,判定为检测出了上述干扰波信号,
上述第1放大器、上述混频器、上述滤波器、上述第2放大器、上述信号强度测定部和上述判定部在上述干扰波检测期间作为上述干扰波检测电路发挥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信号强度测定部测定出的强度为基准值以上时的上述本地信号的频率与上述滤波器的通频带的频率相加而得到的频率是,被检测出的上述干扰波信号的上述检测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放大器在接收时对上述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干扰波检测期间是与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上述无线通信之前的期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干扰波检测期间是与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上述无线通信的期间的发送与接收之间的期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控制部将从上述检测频率起的规定频率以内的频道屏蔽。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对应于Bluetooth。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干扰波信号是W-CDMA系统的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天线,发送上述发送信号,接收上述接收信号;和
切换部,将由上述天线接收到的上述接收信号供给到上述接收部,并且将从上述发送部输出的上述发送信号供给到天线。
1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由下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通过频率跳变方式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分时进行无线通信,该无线通信装置具备:通信控制部,从多个频道中选择一个频道,并随着时间的经过对选择的频道进行切换;发送部,将上述所选择的频道的发送信号向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接收部,从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上述所选择的频道的接收信号;和振荡器,将本地信号供给到上述发送部和上述接收部,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接收部,检测在没有接收到上述接收信号的干扰波检测期间接收到的输入信号所含有的、检测频率下的干扰波信号,
利用上述通信控制部,对上述振荡器进行控制,以便上述本地信号的频率在上述干扰波检测期间依次变化,根据上述本地信号的频率使上述检测频率依次变化,
利用上述通信控制部,将上述多个频道中的、与检测出了上述干扰波信号的上述检测频率相关的频道屏蔽,制作频道映射表,
利用上述通信控制部,参照上述频道映射表,按照不选择被屏蔽的频道的方式来选择上述频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上述无线通信之前,进行上述干扰波信号的检测。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上述无线通信的期间的发送与接收之间进行上述干扰波信号的检测。
CN201110277883.7A 2011-03-25 2011-09-19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26945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8390A JP2012205113A (ja) 2011-03-25 2011-03-25 無線通信装置
JP068390/2011 2011-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4575A CN102694575A (zh) 2012-09-26
CN102694575B true CN102694575B (zh) 2014-12-31

Family

ID=46859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7883.7A Active CN102694575B (zh) 2011-03-25 2011-09-19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80954B2 (zh)
JP (1) JP2012205113A (zh)
CN (1) CN1026945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2491B1 (ko) 2014-01-06 2020-10-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전력 엔벨로프 검출 수신기에서 간섭 신호를 검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DE102015110273A1 (de) * 2015-06-25 2016-12-29 Intel IP Corporation Ein Empfänger und ein Verfahren zum Reduzieren einer Verzerrungskomponente innerhalb eines Basisbandempfangssignals
US10833787B2 (en) * 2017-07-18 2020-11-10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LTE ingress using LTE signal properties
CN107896377A (zh) * 2017-11-07 2018-04-10 上海同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阻塞性能的检测系统
US11320831B2 (en) * 2018-01-23 2022-05-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over, mover control system, method of detecting object by mover, mov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mover
CN109412986B (zh) * 2018-10-29 2021-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信道设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1665564B2 (en) 2021-02-08 2023-05-30 Ruriso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on of shared signal frequency map for frequency sharing choi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2049A (en) * 1995-11-20 2000-02-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CN1645741A (zh) * 2004-01-23 2005-07-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低噪声差动偏置电路以及差动信号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47932A (ja) * 1991-05-24 1992-12-03 Nec Corp 干渉波除去装置
JP2001156657A (ja) * 1999-11-26 2001-06-08 Alpine Electronics Inc 受信機
JP3570368B2 (ja) * 2000-09-29 2004-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3607603B2 (ja) * 2000-11-29 2005-01-05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受信回路
JP2005130122A (ja) 2003-10-22 2005-05-19 Toshiba Corp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無線装置
JP2005303379A (ja) * 2004-04-06 2005-10-2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4432679B2 (ja) * 2004-08-30 2010-03-1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妨害波予測式周波数制御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装置
JP2006345274A (ja) * 2005-06-09 2006-12-21 Sharp Corp Bluetooth(登録商標)端末の干渉回避方法
JP2007068070A (ja) * 2005-09-02 2007-03-15 Taiyo Yuden Co Ltd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通信装置
JP2007243765A (ja) 2006-03-10 2007-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車載通信装置
US20080291983A1 (en) * 2006-11-07 2008-11-27 Peregrine Electronics Group, Inc. Signal adjustment device
JP2008124815A (ja) * 2006-11-13 2008-05-29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08205867A (ja) * 2007-02-21 2008-09-04 Nec Saitama Ltd 送信装置およびその送信方法
JP2008278397A (ja) * 2007-05-07 2008-11-13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受信装置
JP2009267678A (ja) * 2008-04-24 2009-11-12 Panasonic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5036760B2 (ja) 2009-05-28 2012-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帯域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2049A (en) * 1995-11-20 2000-02-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CN1645741A (zh) * 2004-01-23 2005-07-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低噪声差动偏置电路以及差动信号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80954B2 (en) 2014-07-15
JP2012205113A (ja) 2012-10-22
US20120243575A1 (en) 2012-09-27
CN102694575A (zh) 201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4575B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4267579B2 (ja) マルチモード通信装置
US9154179B2 (en) Receiver with bypass mode for improved sensitivity
US798696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ignal detection circuit
US8326246B2 (en) Super regenerative (SR) apparatus having plurality of parallel SR amplifiers tuned to distinct frequencies
KR101764225B1 (ko) 디지털 rf 수신기
CN104823381A (zh) 基于分配的传输频带进行发射机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511585A (ja) 無線受信機における局検出及び探索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2124658A (zh) 可调谐滤波器
WO2017033563A1 (ja) アンテナチューナー制御回路、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3067036B (zh) 一种非连续频谱的射频接收装置及其方法
KR101960332B1 (ko) 다중-채널 디지털 무선 통신
US20140308892A1 (en) Smart upconverter for broad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JP2010206330A (ja) 信号送信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1213760B (zh) 用于无线收发器的输入三阶截止点控制的设备和方法
JP2012019307A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送受信装置
CN113645016A (zh) 一种信号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6347673A (zh) 通信基站、终端、系统、谐振信号滤除方法及装置
JP2012239016A (ja) 受信装置及び多重フィルタの制御方法
US9031119B2 (en) Apparatus for wideban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or multiband
CN111082884B (zh) 宽带波动的校准方法、装置和直放站系统
JP506346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インピーダンス整合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US74509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cross modulation noise in a wireless transceiver
JP2007266811A (ja) 受信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621317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