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4295B -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4295B
CN102694295B CN201210040769.7A CN201210040769A CN102694295B CN 102694295 B CN102694295 B CN 102694295B CN 201210040769 A CN201210040769 A CN 201210040769A CN 102694295 B CN102694295 B CN 1026942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d surface
lock arm
front side
rear side
connec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07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4295A (zh
Inventor
水谷嘉宏
畑隆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94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4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4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4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59Manually releaseable latch typ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目的是在联接部的整个角部设置弯曲部。连接器通过沿前后方向移除成对的前后侧成形模具形成,包括:壳体;锁定臂,其以相对于壳体的外表面可移位的方式设置,并适于将配合壳体和壳体保持在连接状态;成对的前后侧弯曲表面;连接锁定臂和壳体的联接部;前侧台阶部,其从前侧弯曲表面的沿弯曲方向的末端边缘中更靠近后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向前连续延伸;后侧台阶部,其从后侧弯曲表面的沿弯曲方向的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前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向后连续延伸;成对的弯曲部,其大致朝向前后,并设置在弯曲表面的沿着与弯曲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相反端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和一种用于制造连接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从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0-150069已知一种用于将连接器保持在连接状态的锁定臂结构。该结构包括被支撑在壳体的外表面上的锁定臂。该锁定臂经由联接部弹性支撑在壳体的外表面上。该联接部被形成为沿前后方向是长的,并且根据锁定臂的移位而弹性变形。以这样的方式将联接部形成为相对较长在防止联接部破损的方面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当锁定臂相对于壳体的外表面移位时作用在联接部上的应力更容易分布。
然而,如果联接部被形成为相对较长,则用于树脂的流动路径变得较长,因此在注射模塑过程中填充树脂以形成联接部的效率降低。因此,考虑到连接器制造的生产率,这不是优选的。因此,在通过缩短联接部来改善树脂的填充效率的情况中,考虑将锁定臂联接至布置在锁定臂的相反的左侧和右侧的成对保护壁处。即,成对的联接部被设置为联接锁定臂的相反侧部和两个保护壁,并且通过使联接部扭转变形而使锁定臂像跷跷板一样移位。这里,可以在每个联接部的相反的前侧和后侧设置成对的弯曲表面,并且在每个弯曲表面的相反的上侧角部和下侧角部设置弯曲部(具体地,可以在每个弯曲表面的成对的上下周向边缘的整个区域中设置成对的上下弯曲部),作为用于减轻沿扭转方向的应力的装置,以防止联接部破损。在该情况中,在弯曲表面的整个角部上提供弯曲部的过程中,需要设置滑动结构,这导致成形摸具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设置滑动结构的情况下在联接部的弯曲表面的大致整个角部上设置弯曲部。
根据本发明由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具体地通过沿前后方向移除成对的前侧成形模具和后侧成形模具形成)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锁定臂,所述锁定臂以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能移位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锁定臂适于将配合壳体和所述壳体保持在连接状态;联接部,所述联接部具有成对的前侧弯曲表面和后侧弯曲表面,并且所述联接部连接所述锁定臂和所述壳体;前侧台阶部,所述前侧台阶部从所述前侧弯曲表面的沿弯曲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所述后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大致连续向前延伸;后侧台阶部,所述后侧台阶部从所述后侧弯曲表面的沿弯曲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所述前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大致向后连续延伸;以及成对的弯曲部,所述成对的弯曲部大致朝前和朝后,并且设置在每个弯曲表面的沿着与所述弯曲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相反端部。
如果在不设置如前所述的台阶部的情况下由垂直表面形成弯曲表面的相反侧,则即使联接部的两个弯曲表面被布置为面向前和面向后并且弯曲部设置在弯曲表面的角部,只要沿前后方向移除成形模具,弯曲部都会在弯曲表面的沿弯曲方向的末端边缘消失。因此,已经不可能在整个角部上设置弯曲部。在这方面,根据上述结构,仅通过使用成对的前侧成形模具和后侧成形模具、通过设置从前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向前连续延伸的前侧台阶部和设置从后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向后连续延伸的后侧台阶部即可在联接部的整个外周上形成弯曲部。即,能够在从前侧弯曲表面延伸至前侧台阶部的区域和从后侧弯曲表面延伸至后侧台阶部的区域中形成弯曲部,并且这些区域与两个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交叉。因此,还能够在联接部的两个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上形成弯曲部。因此,能够在不设置滑动结构的情况下在联接部的两个弯曲表面的整个角部上设置弯曲部。
本发明可以被具体地实施为具有下列结构。
当沿前后方向看时,两个台阶部可以被布置为重叠。
根据该结构,由于沿前后方向夹在两个台阶部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是厚的,所以能够加强联接部。
两个台阶部可以关于所述联接部大致对称布置。
根据该结构,作用在联接部上的应力能够以良好平衡的方式分布至台阶部。
成对的保护壁可以在所述锁定臂的大致相反侧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竖立,并且成对的联接部可以被设置为连接所述成对的保护壁和所述锁定臂。
根据该结构,在锁定臂相对于壳体的外表面移位的情况下,联接部弹性变形为扭曲,但是通过提供弯曲部能够防止联接部抵抗这样的沿扭转方向的应力而破损。
所述联接部可以布置在两个台阶部之间。
所述联接部可以位于由从所述前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至所述后侧弯曲表面绘制的切线、从所述后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至所述前侧弯曲表面绘制的切线和两个弯曲表面封闭的区域中。
经由前侧切口而大致面向前的所述前侧弯曲表面可以连接至所述前侧台阶部的垂直表面的后侧边缘,且/或经由后侧切口而大致面向后的所述后侧弯曲表面可以连接至所述后侧台阶部的垂直表面的前侧边缘。
可以在所述锁定臂上设置向旁边突出的限制件,并且布置在所述限制件外侧的隆起件设置在所述保护壁的内侧表面上以向旁边隆起,以使所述限制件和所述隆起件大致可以被布置为至少部分地垂直面对,以防止在执行不正确的连接操作时所述锁定臂过度变形。
可以在所述锁定臂的侧部布置至少一个连结部,所述至少一个连结部连接所述锁定臂的臂部的侧表面与所述保护壁的侧表面,其中所述连结部包括与所述联接部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梁状部,并且所述梁状部优选地以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梁的形式。
前侧梁状部至少部分地可以形成为比后侧梁状部宽,且/或所述前侧梁状部的前侧表面被布置为比所述后侧梁状部的后侧表面更靠近所述保护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具体地通过沿前后方向移除成对的前侧成形模具和后侧成形模具形成)提供一种连接器,具体是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或其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器,包括:壳体;锁定臂,所述锁定臂以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能垂直移位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锁定臂适于将配合壳体和所述壳体保持在连接状态;联接部,所述联接部平行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布置,所述联接部联接所述锁定臂的横向边缘和所述壳体,并且所述联接部具有成对的前侧弯曲表面和后侧弯曲表面;前侧台阶部,所述前侧台阶部从所述前侧弯曲表面的沿R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远离所述锁定臂的横向边缘的末端边缘大致向前连续延伸;后侧台阶部,所述后侧台阶部从所述后侧弯曲表面的沿R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所述锁定臂的横向边缘的末端边缘大致向后连续延伸;以及成对的上侧弯曲部和下侧弯曲部,所述成对的上侧弯曲部和下侧弯曲部大致朝前和朝后,并且设置在每个弯曲表面的、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大致平行的、成对的上侧周向边缘和下侧周向边缘的整个区域中。
相应地,在不设置滑动结构的情况下,成对的上侧弯曲部和下侧弯曲部设置在弯曲表面的成对的上侧周向边缘和下侧周向边缘的整个区域中。
如果在不设置如前所述的台阶部的情况下由垂直表面形成从弯曲表面的沿R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大致连续延伸同时大致彼此大致面对的两个面向表面,则即使联接部的两个弯曲表面被布置为面向前和面向后并且弯曲部设置在每个弯曲表面的成对的上侧周向边缘和下侧周向边缘上,只要沿前后方向移除成形模具,弯曲部都会在弯曲表面的沿R方向的末端边缘(在下文中称为“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消失。因此,已经不可能在每个弯曲表面的成对的上侧周向边缘和下侧周向边缘的整个区域中设置弯曲部。在这方面,根据上述结构,仅通过使用成对的前侧成形模具和后侧成形模具、通过设置从前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向前连续延伸的前侧台阶部和设置从后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向后连续延伸的后侧台阶部即可在每个弯曲表面的成对的上侧周向边缘和下侧周向边缘的整个区域中形成弯曲部。即,具体能够在从前侧弯曲表面延伸至前侧台阶部的区域和从后侧弯曲表面延伸至后侧台阶部的区域中形成弯曲部,并且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由这些弯曲部封闭的曲域中。因此,还能够在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不消失的情况下形成弯曲部。因此,能够在不设置滑动结构的情况下在弯曲表面的成对的上侧周向边缘和下侧周向边缘的整个区域中设置成对的上侧弯曲部和下侧弯曲部。
本发明可以被优选地实施为具有下列结构。
所述前侧弯曲表面和所述后侧弯曲表面可以沿与前后方向和所述锁定臂的移位方向均交叉的方向偏离。
根据该构造,由于通过使前侧弯曲表面和后侧弯曲表面定位得彼此远离,可使在前侧弯曲表面和后侧弯曲表面之间的区域即联接部更宽,能使联接部加强。
所述前侧台阶部可以布置在所述联接部的前面,所述后侧台阶部可以布置在所述联接部的后面。
根据该结构,作用在联接部上的应力能够以良好平衡的方式分布至相应的前侧台阶部和后侧台阶部。
可以在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竖立的成对的保护壁之间至少部分地布置所述锁定臂;并且成对的联接部可以被设置为连接所述成对的保护壁和所述锁定臂的两个横向边缘。
根据该结构,在锁定臂相对于壳体的外表面垂直移位的情况下,联接部扭曲变形,但是通过提供弯曲部能够防止联接部抵抗这样的沿扭转方向的应力而破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或模制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前述方面或其具体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方法,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通过沿前后方向移除成对的前侧成形模具和后侧成形模具形成,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形成锁定臂,使所述锁定臂能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移位并且适于将配合壳体和所述壳体保持在连接状态;利用沿着前后方向FBD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狭槽中的成对的前侧销和后侧销来形成联接部的周向结构,所述联接部具有成对的前侧弯曲表面和后侧弯曲表面,并且连接所述锁定臂和所述壳体;形成前侧台阶部,使所述前侧台阶部从所述前侧弯曲表面的沿弯曲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所述后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大致向前连续延伸;形成后侧台阶部,使所述后侧台阶部从所述后侧弯曲表面的沿弯曲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所述前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大致向后连续延伸;以及形成成对的弯曲部,所述成对的弯曲部大致朝前和朝后,并且设置在每个弯曲表面的、沿着与所述弯曲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的相反端部处。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壁的侧表面和所述臂部的侧表面可以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表面,其中所述弯曲部朝向连接至这些垂直表面的末端边缘逐渐消失。
具体地,对于连接至两个台阶部的垂直表面的末端边缘,所述弯曲部可以形成为与远离所述保护壁和所述臂部的所述台阶部连续。
根据上述内容,能够在不设置滑动结构的情况下在联接部的弯曲表面的整个角部上提供弯曲部。此外,能够在不设置滑动结构的情况下,成对的上侧弯曲部和下侧弯曲部设置在弯曲表面的成对的上侧周向边缘和下侧周向边缘的整个区域中。
通过阅读下面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会更加明白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应该理解尽管独立地描述实施方式,它们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3是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的C-C的部分截面透视图,
图5是沿图3的C-C的部分垂直截面透视图,
图6是沿图3的D-D的部分截面透视图,
图7是沿图3的D-D的部分垂直截面透视图,
图8是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9是沿图8的E-E的水平截面图,
图10是由点划线显示联接部的区域的图,
图11是放大地示出沿图3的A-A的垂直截面的一部分的图,以及
图12是放大地示出沿图3的B-B的垂直截面的一部分的图。
附图标记表
10...连接器
20...壳体
21...内管部
23...保护壁
40...锁定臂
51...联接部
54F...前侧台阶部
54R...后侧台阶部
57F,57R...弯曲表面
58F,58R...末端边缘
59F,59R...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12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包括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20,并且该壳体20能够连接至配合壳体(未示出)。在下面的描述中,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被称为前后方向FBD,并且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的被连接的侧被称为前侧。壳体20将通过沿前后方向FBD移除成对的前侧成形模具和后侧成形模具(未示出)而形成。
如图4所示,壳体20包括内管部21,能够将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未示出)安装在内管部21中。此外,在壳体20中的内管部21的外侧,外管部22被设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内管部21。配合壳体包括向前敞开的(具体地大致为罩状的)连接部(未示出),并且随着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连接,该连接部将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在内管部21与外管部22之间的间隙中。
橡胶环30(作为具体的密封环)将被安装在内管部21的外周表面上的后端部上。一个或多个、具体地为多个的唇缘31周向设置在橡胶环30上,并且橡胶环30将被至少部分地装配在其中的装配槽(未示出)形成在内管部21的外周表面中。在橡胶环30被挤压在连接部与内管部21之间的状态,一个或多个、具体地为多个的唇缘31被保持为(大致在整周上)与连接部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橡胶环30的内周表面被保持为(具体地大致在整周上)与装配槽的底表面紧密接触。这样,内管部21的内部被保持为不透流体或不透液体或不透水的。
如图1所示,外管部22具有敞开的上侧或横向侧,并且一个或多个、具体地为成对的横向(左侧和右侧)保护壁23从敞开的上侧或横向侧的开口边缘竖立或突出。(具体地两个)保护壁23大致沿前后方向FBD延伸,并且沿横向LD相互以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距离布置。此外,外管部22的前端部的一部分向上或向外上升以提供隆起部24。该隆起部24具体地是以沿横向LD延伸的大致矩形平板的形式,并且隆起部24的相反的横向(左和右)侧连接至(两个)保护壁23的前端。
大致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锁定臂40被设置为与一个或多个保护壁23相邻,具体地至少部分地在保护壁23之间。锁定臂40经由布置在锁定臂40的一侧、具体地在锁定臂40的大致相反的横向(左和右)侧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地为成对的连结部50而连接至(具体地两个)保护壁23。这些连结部50具体地为平板形式,且/或大致平行于内管部21的上表面布置。此外,连结部50具体地至少部分地布置在锁定臂40的侧表面和保护壁23的大致面对这些侧表面的侧表面之间。锁定臂40包括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具体地大致以平板形式的)臂部41,和在该臂部41的后端部处或该臂部41的后端部附近向外或向上突出的解锁部42。此外,沿板厚方向贯穿的锁定孔43形成在臂部41的前端侧处或臂部41的前端侧附近。另一方面,锁定突部(未示出)在配合壳体的连接部的外表面或上表面上向外或向上突出,并且通过将锁定突部至少部分地装配或插入到锁定孔43中以沿前后方向FBD锁定,而将连接器10和配合连接器保持在正确连接状态。注意到,如图4至7所示,臂部41的横向(左侧和右侧)横向边缘部作为突出边缘部45,所述突出边缘部45以延长突部的形式并且向内或向下(朝向内管部21)突出。
如图3和8所示,向旁边突出的成对的大致L形的限制件44设置在解锁部42的下表面上。另一方面,布置在两个限制件44上方的成对的隆起件25设置在两个保护壁23的内侧表面上,以向旁边隆出。两个限制件44和两个隆起件25大致被布置为至少部分地垂直地相互面对(或者沿着垂直方向VD面对)。这使得限制件44与隆起件25接触,以在执行不正确的连接操作、例如与臂部41的前端的向下移位相关的操作时,防止臂部41过度变形。
如图3所示,连结部50大致以连接锁定臂40的臂部41的侧表面和保护壁23的侧表面的平板的形式,并且一个或多个联接部51(由图10中的点划线画出阴影的区域)设置在连结部50的后端侧。连结部50具体地连接锁定臂40的臂部41的侧表面和保护壁23的侧表面,连接连结部50的在锁定臂40的侧部处的部分和连结部50的在保护壁23的侧部处的部分的窄部分具体作为一个或多个联接部51(由图10中的点划线画出阴影的区域)。锁定臂40的前端和后端大致能够像跷跷板一样相对于内管部21的上表面或外表面关于两个联接部51枢转移位。根据该枢转移位,联接部51弹性扭转变形,并且在联接部51中产生或可能产生沿扭转方向作用的应力。每个连结部50包括与联接部51(具体地是其大致相反的侧部)相邻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地为成对的前侧和后侧梁状部52F、52R,并且梁状部52F、52R(均)是以大致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梁的形式。
前侧梁状部52F包括横向面对臂部41的侧表面的前侧表面53F,并且该前侧表面53F具体地是沿前后方向FBD和垂直方向VD延伸的垂直表面。相似地,后侧梁状部52R包括横向面对保护壁23的侧表面的后侧表面53R,并且该后侧表面53R具体地是沿前后方向FBD和垂直方向VD延伸的垂直表面。前侧梁状部52F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比后侧梁状部52R宽,且/或前侧表面53F具体地被布置为比后侧表面53R更靠近保护壁23。
加宽为大致朝向臂部41突出的前侧台阶部54F形成在前侧梁状部52F的前侧表面53F的后端部处或附近。另一方面,加宽为大致朝向保护壁23突出的后侧台阶部54R形成在后侧梁状部52R的后侧表面53R的前端部处或附近。前侧台阶部54F和后侧台阶部54R被布置为关于联接部51是对称的,并且在沿前后方向FBD看时是重叠的,且/或联接部51布置在两个台阶部54F、54R之间。换句话说,台阶部54F、54R通过对其增加联接部51而被加厚和加强,所以根据锁定臂40的枢转移位而在两个联接部51中产生的应力更容易地分布至台阶部54F、54R。具体地,前侧台阶部54F布置在联接部51的前面,后侧台阶部54R布置在联接部51的后面。此外,前侧台阶部54F和后侧台阶部54R具体地被布置为关于联接部51的中心点(以最短距离连接将在下文中描述的两个弯曲表面57F、57R的假想线的中心点)大致点对称且在前后方向上接连布置,联接部51被布置为位于两个台阶部54F、54R之间。换句话说,联接部51具体地沿前后方向加厚且通过台阶部54F、54R加强,使得根据锁定臂40的枢转位移在两个联接部51中产生的应力更容易地分布到台阶部54F、54R。
如图10所示,前侧台阶部54F具体地具有:从前侧表面53F的后侧边缘适度地倾斜并大致向后延伸并且到达臂部41的倾斜表面55F,和从该倾斜表面55F的后侧边缘大致平直向后延伸的垂直表面56F。相似地,后侧台阶部54R具体地具有:从后侧表面53R的前侧边缘适度地倾斜并大致向前延伸并且到达保护壁23的倾斜表面55R,和从该倾斜表面55R的前侧边缘大致平直向前延伸的垂直表面56R。
经由前侧狭槽SF大致朝前的弯曲表面57F连接至前侧台阶部54F的垂直表面56F的后侧边缘。即,在弯曲表面57F的沿弯曲方向或R方向的大致相反的末端边缘中更靠近后侧台阶部54R且/或更远离臂部41的侧表面的末端边缘58F连接至前侧台阶部54F的垂直表面56F的后侧边缘。相似地,经由后侧狭槽SR大致面向后的弯曲表面57R连接至后侧台阶部54R的垂直表面56R的前侧边缘。即,在弯曲表面57R的沿弯曲方向或R方向的相反末端边缘中更靠近前侧台阶部54F和/或臂部41的末端边缘58R连接至后侧台阶部54R的垂直表面56R的前侧边缘。具体地,前侧弯曲表面57F和后侧弯曲表面57R沿横向方向(与前后方向和/或锁定臂40的移位方向交叉的方向)大致相对于彼此偏离或移位,以使得解锁部42比臂部41的前端部(锁定孔43的周部)具体地变得更宽。更具体地,后侧弯曲表面57R更靠近保护壁23布置,前侧弯曲表面57F更远离保护壁23布置。这具体地使得在解锁时利用手指按压解锁部42更容易。
如上所述,联接部51位于由图10中的点划线显示的阴影区域中。更具体地,当从上面或外侧看时,该区域是由从面向前的弯曲表面57F的末端边缘58F至面向后的弯曲表面57R绘制的切线L1、从面向后的弯曲表面57R的末端边缘58R至面向前的弯曲表面57F绘制的切线L2和两个弯曲表面57F、57R封闭的区域。一个或多个弯曲部59F、59R在从(具体地两个)弯曲表面57F、57R和(具体地两个)垂直表面56F、56R延伸的区域中分别形成在(具体地两个)上侧和/或下侧角部上。弯曲部59F、59R被布置为与联接部51的一个或多个、例如四个角部交叉,且/或弯曲部59F、59R均布置在联接部51的横截面的四个角部处,或均布置在联接部51的横截面的四个角部附近,或均对应于联接部51的横截面的四个角部布置。因此,从图11和12可以理解,弯曲部59F、59R具体地大致形成在联接部51中的两个弯曲表面57F、57R的整个上侧角部和下侧角部上。换句话说,弯曲部59F、59R具体形成在联接部51中的两个弯曲表面57F、57R的上侧角部和下侧角部的整个区域中(对应于与壳体的外表面平行的每个弯曲表面的成对的上侧周向边缘和下侧周向边缘的整个区域)。
如上所述构成了本实施方式。接下来描述用于形成或制造壳体20的方法。壳体20通过沿前后方向FBD移除成对的前侧成形模具和后侧成形模具(未示出)而形成,并且联接部51的周向结构由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在图9中沿前后方向FBD示出的狭槽SF、SR中的成对的前侧和后侧销(未示出)形成。
这里,由于保护壁23的侧表面和臂部41的侧表面大致是沿垂直方向VD延伸的垂直表面,所以弯曲部59F、59R朝向连接至这些垂直表面的末端边缘60F、60R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对于连接至两个台阶部54F、54R的垂直表面56F、56R的末端边缘58F、58R,弯曲部59F、59R能够形成为与远离保护壁23和臂部41的台阶部54F、54R连续。因此,弯曲部59F、59R不会在末端边缘58F、58R处消失。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弯曲部59F、59R具体地能够设置在联接部51的两个弯曲表面57F、57R的整个上侧角部和下侧角部上或上侧角部或下侧角部的整个区域中。因此,即使在联接部51中产生沿扭转方向作用的应力,也能够防止应力集中在角部上以使联接部51破裂或破损。此外,由于两个台阶部54F、54R具体设置在联接部51的相反的前侧和后侧上,且/或由于前侧弯曲表面57F和后侧弯曲表面57R均沿横向方向偏离,所以联接部51能够被加强,并且作用在联接部51上的应力能够更容易地分布至台阶部54F、54R。此外,由于台阶部54F、54R具体地大致关于联接部51对称布置,且/或由于布置在联接部51的大致相反的前侧和后侧的两个台阶部54F、54R沿前后方向接连布置,所以应力能够均匀分布至台阶部54F、54R。
因此,为了在联接部的整个角部上设置弯曲部,提供连接器10,连接器10具体地通过沿前后方向FBD移除成对的前侧成形模具和后侧成形模具形成。连接器10包括:壳体20;锁定臂40,所述锁定臂以相对于壳体20的外表面能移位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锁定臂适于将配合壳体和壳体20保持在连接状态;成对的前侧弯曲表面57F和后侧弯曲表面57R;联接部51,所述联接部大致连接锁定臂40和壳体20;前侧台阶部54F,所述前侧台阶部从前侧弯曲表面57F的沿弯曲方向的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后侧弯曲表面57R的末端边缘58F大致向前连续延伸;后侧台阶部54R,所述后侧台阶部从后侧弯曲表面57R的沿弯曲方向的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前侧弯曲表面57F的末端边缘大致向后连续延伸;以及成对的弯曲部59F、59R,所述成对的弯曲部大致面向前和面向后,并且设置在弯曲表面57F、57R的沿着与弯曲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大致相反端部。此外,为了在不设置滑动结构的情况下,在弯曲表面的成对的上侧周向边缘和下侧周向边缘的整个区域中设置成对的上侧弯曲部和下侧弯曲部,通过沿前后方向移除成对的前侧成形模具和后侧成形模具形成连接器10。连接器10包括:壳体20;锁定臂40,所述锁定臂以相对于内管部21的上表面能垂直移位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锁定臂适于将配合壳体和所述壳体20保持在连接状态;联接部51,所述联接部平行于内管部21的上表面布置,所述联接部连接所述锁定臂40的侧表面和保护壁23的侧表面,并且所述联接部具有成对的前侧弯曲表面57F和后侧弯曲表面57R;前侧台阶部54F,所述前侧台阶部从所述前侧弯曲表面57F的末端边缘58F向前连续延伸;后侧台阶部54R,所述后侧台阶部从所述后侧弯曲表面57R的末端边缘58R向后连续延伸;以及成对的上侧弯曲部59F和下侧弯曲部59R,所述成对的上侧弯曲部和下侧弯曲部面向前和面向后,并且设置在弯曲表面57F、57R的与内管部21的上表面平行的上侧角部和下侧角部的整个区域中。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和图示的实施方式。例如,下列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弯曲表面57F、57R被布置为沿横向LD移位,但是根据本发明弯曲表面57F、57R可以接连设置。在该情况下,台阶部可以设置在弯曲表面的左侧和右侧的每一侧。
(2)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臂40的臂部41由(具体成对的)联接部51连接至保护壁23(的具体相应的侧表面),但是根据本发明臂部41可以由联接部连接至内管部21的上表面和/或一个保护壁23的侧表面通过联接部。
(3)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台阶部54F、54R被布置为关于联接部51是大致对称的且/或沿前后方向FBD至少部分地重叠且/或沿前后方向接连布置,但是根据本发明台阶部的尺寸、排列等等可以自由地设定。

Claims (15)

1.一种连接器(10),包括:
壳体(20);
锁定臂(40),所述锁定臂相对于所述壳体(20)的外表面以可移位的方式设置,并且适于将配合壳体和所述壳体(20)保持在连接状态;
联接部(51),所述联接部具有成对的前侧弯曲表面(57F)和后侧弯曲表面(57R),并且所述联接部连接所述锁定臂(40)和所述壳体(20);
前侧台阶部(54F),所述前侧台阶部从所述前侧弯曲表面(57F)的、沿着弯曲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所述后侧弯曲表面(57R)的末端边缘大致向前连续延伸;
后侧台阶部(54R),所述后侧台阶部从所述后侧弯曲表面(57R)的、沿着弯曲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所述前侧弯曲表面(57F)的末端边缘大致向后连续延伸;以及
成对的弯曲部(59F、59R),所述成对的弯曲部大致朝前和朝后,并且设置在每个弯曲表面(57F、57R)的、沿着与所述弯曲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的相反端部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沿前后方向(FBD)观察时,所述台阶部以重叠方式布置。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台阶部(54F、54R)关于所述联接部(51)大致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成对的保护壁(23)在所述锁定臂(40)的大致相反侧处、从所述壳体(20)的外表面上竖立;并且成对的联接部(51)被设置为连接所述成对的保护壁(23)和所述锁定臂(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联接部(51)被布置在所述台阶部(54F、54R)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联接部(51)位于由第一切线(L1)、第二切线(L2)和所述弯曲表面(57F、57R)封闭的区域中,所述第一切线(L1)从所述前侧弯曲表面(57F)的末端边缘(58F)延伸至所述后侧弯曲表面(57R),所述第二切线(L2)从所述后侧弯曲表面(57R)的末端边缘(58R)延伸至所述前侧弯曲表面(57F)。
7.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经由前侧狭槽(SF)而大致朝前的所述前侧弯曲表面(57F)被连接至所述前侧台阶部(54F)的垂直表面(56F)的后侧边缘,且/或经由后侧狭槽(SR)而大致朝后的所述后侧弯曲表面(57R)被连接至所述后侧台阶部(54R)的垂直表面(56R)的前侧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臂(40)上设置有朝着侧向突出的限制件(44),布置在所述限制件(44)外侧的隆起件(25)设置在所述保护壁(23)的内侧表面上,朝着侧向隆起,从而所述限制件(44)和所述隆起件(25)大致被布置为至少部分地垂直面对,以防止在进行不正确的连接操作时、所述锁定臂(40)发生过度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臂(40)的侧部布置有至少一个连结部(50),用于连接所述锁定臂(40)的臂部(41)的侧表面与所述保护壁(23)的侧表面,其中,所述连结部(50)包括与所述联接部(51)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梁状部(52F;52R),并且所述梁状部(52F;52R)呈大致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梁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前侧梁状部(52F)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比后侧梁状部(52R)宽,且/或所述前侧梁状部(52F)的前侧表面(53F)被布置为比所述后侧梁状部(52R)的后侧表面(53R)更靠近所述保护壁(23)。
11.一种连接器(10),包括:
壳体(20);
锁定臂(40),所述锁定臂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20)的上表面垂直移位,并且所述锁定臂适于将配合壳体和所述壳体保持在连接状态;
联接部(51),所述联接部被布置为平行于所述壳体(20)的上表面,并且所述联接部联接所述锁定臂(40)的侧向边缘和所述壳体(20),并且所述联接部具有成对的前侧弯曲表面(57F)和后侧弯曲表面(57R);
前侧台阶部(54F),所述前侧台阶部从所述前侧弯曲表面(57F)的、沿着弯曲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远离所述锁定臂(40)的横向边缘的末端边缘大致向前连续延伸;
后侧台阶部(54R),所述后侧台阶部从所述后侧弯曲表面(57R)的、沿着弯曲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所述锁定臂(40)的横向边缘的末端边缘向后连续延伸;以及
成对的上侧弯曲部(59F)和下侧弯曲部(59R),所述成对的上侧弯曲部和下侧弯曲部大致朝前和朝后,并且设置在每个弯曲表面(57F、57R)的、与所述壳体(20)的上表面平行的成对上侧周向边缘和下侧周向边缘的整个区域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前侧弯曲表面(57F)和所述后侧弯曲表面(57R)在与前后方向和所述锁定臂(40)的移位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偏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前侧台阶部(54F)布置在所述联接部(51)的前面,所述后侧台阶部(54R)布置在所述联接部(51)的后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臂(40)布置在从所述壳体(20)的外表面竖立的成对的保护壁(23)之间;并且成对的联接部(51)被设置为连接所述成对的保护壁(23)和所述锁定臂(40)的两个侧向边缘。
15.一种用于制造连接器(10)的方法,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20),其中,所述壳体(20)通过在前后方向(FBD)上移除成对的前侧成形模具和后侧成形模具来形成,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形成锁定臂(40),从而使得所述锁定臂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20)的外表面发生移位,并且使得所述锁定臂适于将配合壳体和所述壳体(20)保持在连接状态;
利用沿着前后方向(FBD)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狭槽(SF、SR)中成对的前侧销和后侧销来形成联接部(51)的周向结构,所述联接部具有成对的前侧弯曲表面(57F)和后侧弯曲表面(57R),并且连接所述锁定臂(40)和所述壳体(20);
形成前侧台阶部(54F),以使得所述前侧台阶部(54F)从所述前侧弯曲表面(57F)的、沿着弯曲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所述后侧弯曲表面(57R)的末端边缘大致向前连续延伸;
形成后侧台阶部(54R),以使得所述后侧台阶部(54R)从所述后侧弯曲表面(57R)的、沿着弯曲方向的两个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所述前侧弯曲表面(57F)的末端边缘大致向后连续延伸;以及
形成成对的弯曲部(59F、59R),所述成对的弯曲部大致朝前和朝后,并且设置在每个弯曲表面(57F、57R)的、沿着与所述弯曲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的相反端部处。
CN201210040769.7A 2011-02-28 2012-02-21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6942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1341 2011-02-28
JP2011-041341 2011-02-28
JP2012024979A JP5724896B2 (ja) 2011-02-28 2012-02-08 コネクタ
JP2012-024979 2012-0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4295A CN102694295A (zh) 2012-09-26
CN102694295B true CN102694295B (zh) 2014-11-12

Family

ID=45655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0769.7A Active CN102694295B (zh) 2011-02-28 2012-02-21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37235B2 (zh)
EP (2) EP2493031B1 (zh)
JP (1) JP5724896B2 (zh)
CN (1) CN102694295B (zh)
IN (1) IN2012DE0047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5237B2 (ja) * 2012-09-25 2015-12-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4220146A (ja) * 2013-05-09 2014-11-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318836B2 (en) * 2014-02-06 2016-04-19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JP6302327B2 (ja) * 2014-03-31 2018-03-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193273B2 (en) * 2014-12-03 2019-01-29 Hirschmann Automotive Gmbh Plug-in connection having a locking element
JP5920504B1 (ja) * 2015-02-19 2016-05-1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653232B2 (ja) * 2016-09-12 2020-0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1262077B (zh) * 2017-06-23 2022-01-14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JP6924385B2 (ja) * 2018-01-19 2021-08-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088873B2 (ja) * 2019-04-08 2022-06-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313185B2 (ja) * 2019-04-30 2023-07-2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8168A (en) * 1992-10-06 1995-01-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Connector
CN101002364B (zh) * 2004-03-23 2010-07-21 Fci公司 电连接器锁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1041A (en) * 1995-03-20 1997-01-07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system
JP4035678B2 (ja) 1998-11-10 2008-01-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構造
US6234826B1 (en) * 1999-04-30 2001-05-22 Cardell Corporation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6435895B1 (en) * 2001-04-27 2002-08-2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6780045B2 (en) * 2002-03-06 2004-08-2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JP3755654B2 (ja) * 2002-04-17 2006-03-15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電線保護具
EP1365483B1 (en) * 2002-05-22 2005-04-1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or
EP1387446A3 (en) * 2002-07-29 2004-04-0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Resin-molde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7285011B2 (en) * 2005-10-24 2007-10-2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ble exit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399195B2 (en) * 2006-12-06 2008-07-15 J.S.T. Corporation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7503793B2 (en) * 2007-01-18 2009-03-1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body having a transverse hold-down beam for a shroud-integrated lock arm
SG149732A1 (en) * 2007-07-31 2009-02-27 Mea Technologies Pte Ltd Electric connector
JP4924901B2 (ja) * 2007-10-24 2012-04-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ロック構造および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8168A (en) * 1992-10-06 1995-01-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Connector
CN101002364B (zh) * 2004-03-23 2010-07-21 Fci公司 电连接器锁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4896B2 (ja) 2015-05-27
IN2012DE00479A (zh) 2015-06-05
US20120219357A1 (en) 2012-08-30
EP2493031A1 (en) 2012-08-29
CN102694295A (zh) 2012-09-26
US8337235B2 (en) 2012-12-25
EP2571108B1 (en) 2016-04-06
JP2012195285A (ja) 2012-10-11
EP2493031B1 (en) 2016-01-20
EP2571108A1 (en)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4295B (zh)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50532C (zh) 连接器
CN204464595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4809473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3707415U (zh) 端子
US10971850B2 (en) Movable connector
CN204243294U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CN204558796U (zh) 电连接器
CN104347991A (zh) 连接器
CN102623830B (zh) 连接器
CN103022791B (zh) 连接器
CN103140705A (zh) 衬垫
CN103921764A (zh) 平雨刷片组件
CN109075496A (zh) 防水连接器
JP2006344475A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4185753A (zh) 衬垫
CN102842820B (zh) 连接器和信号线结构
CN102904095B (zh) 电连接器
CN102055106B (zh) 连接器、系列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6025129A (zh)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动力电池模组连接结构
CN103567916B (zh) 用于将标记透镜精确定位到外边框的弹性管对准系统
CN102231461B (zh) 包括具有韧性紧固部件的引导凸起或凹槽的电连接器
CN102544869A (zh) 连接器
CN103976518A (zh) 多点式带扣
CN202888421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