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6095A - 部件的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部件的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6095A
CN102686095A CN2012100572641A CN201210057264A CN102686095A CN 102686095 A CN102686095 A CN 102686095A CN 2012100572641 A CN2012100572641 A CN 2012100572641A CN 201210057264 A CN201210057264 A CN 201210057264A CN 102686095 A CN102686095 A CN 102686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atchhole
pawl
fastening
fix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72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6095B (zh
Inventor
川村一
中岛雄贵
保田秀明
木原亮一郎
荒谷彻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86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6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6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6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部件的安装构造。在电子元器件(20)上,设置有沿着插入孔(11)的径向突出且沿径向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片(38)和朝着导管(10)内侧突出的扣合爪(26)。在导管(10)上插入孔(11)周围,设置有从进行转动操作时的转动方向一侧与弹性片(38)扣合的扣合突起(17)和从转动方向另一侧与扣合爪(26)扣合的爪插入孔(13)的缘部(13a)。扣合突起(17)被设置成:通过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转动操作,该扣合突起(17)与弹性片(38)接触而使弹性片(38)发生弹性变形,且当电子元器件(20)的转动操作量达到规定量时,让弹性片(38)沿复原方向发生位移,该扣合突起(17)从转动方向一侧与弹性片(38)扣合。

Description

部件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为通过对部件进行转动操作来将该部件安装到安装体上之部件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例如车用空调装置上设置有送风机的控制用电阻器,作为将该电阻器安装到空调装置壳体上的构造为众人所知的是对电阻器进行转动操作而进行安装的构造(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阻器的基板上形成有朝着基板外侧突出的扣合用爪部。另一方面,在壳体上形成有电阻器插入其中的插入孔。而且,电阻器的扣合用爪部与之接触而它弯曲的弯曲片和使电阻器停止转动的停止片,在壳体外表面上插入孔的周围形成为朝着壳体外侧突出。
在往壳体上安装电阻器之际,将电阻器插入壳体上的插入孔内以后,对该电阻器进行转动操作,这样电阻器的扣合用爪部就与壳体的弯曲片接触,弯曲片弯曲,扣合用爪部超过弯曲片,与停止片接触而停止。此时,弯曲片的形状恢复原状,电阻器的扣合用片部位于弯曲片和停止片之间,电阻器不再朝着两个方向转动,而成为一种已将该电阻器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
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与上述不同的安装构造,具体情况如下:在马达的周缘部形成有朝外侧伸出的止动用爪部,另一方面,在壳体外表面上插入孔的周围形成有突出片。马达的止动用爪部形成为朝着壳体内外方向弯曲。在壳体的突出片上形成有用以使马达的止动用爪部朝着壳体外侧弯曲的斜面和用以使马达本身的转动停止的停止片。
在往壳体上安装马达之际,将马达插入壳体的插入孔内以后,对该马达进行转动操作,这样马达的止动用爪部就与壳体上突出片的斜面接触,止动用爪部弯曲,超过斜面,与停止片接触而停止。此时,止动用爪部的形状恢复原状,使止动用爪部位于斜面和停止片之间,而成为一种已将马达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
专利文献: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9-2676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阻器的安装构造下,是在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弯曲片,安装电阻器时使弯曲片弯曲。对弯曲片较长的情况和弯曲片较短的情况做一比较,即使上述两种情况下顶端一侧的位移量相同,施加在弯曲片基端部的力也是弯曲片较短时则大,因此为防止损坏弯曲片就不得不将弯曲片的长度加长。也就是说,弯曲片从壳体的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大,与此相对应,停止片朝着壳体外侧突出的突出量也大,进而会导致安装构造的大型化。
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马达的安装构造下,是让马达的止动用爪部朝着壳体外侧弯曲。在该情况下,也是止动用爪部较短的话,施加在基端部的力就变大,所以必须将该止动用爪部加长。还有,因为是利用设在壳体外表面的斜面让止动用爪部弯曲,所以需要在让止动用爪部从壳体的外表面朝着外侧悬起的状态下将止动用爪部形成得较长,这就会导致安装构造的大型化。
所存在的问题是,如果部件的安装构造大型化,周围其他部件的布置自由度就会下降。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通过对部件进行转动操作而将它安装到安装体的安装构造小型化。
-用以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中,在部件上设置有沿插入孔的径向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和朝着安装体内侧突出的扣合爪。在壳体上设置从转动方向一侧与弹性变形部扣合的第一扣合部和从转动方向另一侧与扣合爪扣合的第二扣合部。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一种部件的安装构造,部件的安装构造构成为:在已将部件插入安装体上的插入孔内的状态下绕该插入孔的中心线对部件进行转动操作而将部件安装到该安装体上。在所述部件上设置有沿所述插入孔的径向突出且沿径向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和朝着所述安装体内侧突出的扣合爪,在所述安装体上所述插入孔的周围设置有从进行转动操作时的转动方向一侧与所述弹性变形部扣合的第一扣合部和从转动方向另一侧与所述扣合爪扣合的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被设置成:通过对所述部件进行转动操作,该第一扣合部与所述弹性变形部接触,而使该弹性变形部沿所述插入孔的径向发生弹性变形,当所述部件的转动操作量达到规定量时,让所述弹性变形部沿着复原方向发生位移,该第一扣合部从转动方向一侧与所述弹性变形部扣合。所述第二扣合部被设置成:当所述部件的转动操作量达到规定量时,该第二扣合部从转动方向另一侧与所述扣合爪扣合。
根据该结构,因为部件的弹性变形部沿插入孔的径向突出,所以在不增大弹性变形部朝着安装体外侧突出的突出量的情况下,即能够确保弹性变形部的长度。而且,因为部件的扣合爪朝着安装体内侧突出,所以部件的扣合爪不朝着安装体外侧突出。
在安装部件时,如果在已将部件插入安装体上的插入孔内的状态下对该部件进行转动操作,安装体的第一扣合部就会与部件的弹性变形部接触而使该弹性变形部发生弹性变形。而且,当部件的转动操作量达到规定量时,第一扣合部便从转动方向一侧与弹性变形部扣合。此时,安装体的第二扣合部从转动方向另一侧与部件的扣合爪扣合。这样即阻止了部件转动,部件即被安装到安装体上。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部件上设置有构成为沿所述插入孔的径向突出且在与安装体的第一扣合部接触之际不发生弹性变形的误组装防止用部件,所述误组装防止用部件布置在部件的转动方向上与弹性变形部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
根据该结构,如果在往安装体上安装部件之际,误使部件从正确位置沿周向发生偏移,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事部件的安装的话,误组装防止用部件则会与安装体的第一扣合部接触,此时误组装防止用部件不发生弹性变形,所以是无法将部件转动操作到规定位置的,也就无法将部件安装到安装体上。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安装体上形成有部件的扣合爪插入其中的爪插入孔,将该爪插入孔的形状设定为在部件的转动方向上较长,所述安装体的第二扣合部由所述爪插入孔的缘部构成。
根据该结构,在安装部件时,将部件的扣合爪插入安装体上的爪插入孔内并让部件转动,当转动操作量达到规定量时扣合爪与爪插入孔的缘部扣合。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扣合爪形成为钩在爪插入孔的周缘与该周缘扣合的钩状,在所述爪插入孔的周缘形成有朝着安装体外侧突出的突出部。
根据该结构,在安装部件时,如果在部件的扣合爪还没有完全插入安装体上的爪插入孔内的状态下就错误地对部件进行了转动操作,扣合爪就被搁置在爪插入孔周缘的突出部上,而成为一种部件的位置相对于正确的安装状态产生了很大位移的状态,所以是无法将扣合爪安装在安装体上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因为让部件的弹性变形部沿插入孔的径向突出,所以在不增大弹性变形部朝向安装体外侧的突出量的情况下,即能够确保弹性变形部的长度;因为让部件的扣合爪朝着安装体内侧突出,所以部件的扣合部不会朝向安装体外侧突出;当部件的转动操作量达到规定量时,安装体的第一扣合部从转动方向一侧与弹性变形部扣合,安装体的第二扣合部从转动方向另一侧与扣合部扣合。因此,能够利用一个紧凑的安装构造将部件安装到安装体上。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因为在部件上设置有误组装防止用部件,所以能够防止将部件以错误的状态安装在安装体上。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因为在安装体上形成有部件的扣合爪插入其中的爪插入孔,由爪插入孔的缘部形成第二扣合部,所以能够以形成爪插入孔这样简单的结构设置第二扣合部。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使扣合爪形成为钩状,并在爪插入孔的周缘形成有朝着安装体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因此,如果在部件的扣合爪还没有完全插入安装体上的爪插入孔内的状态下就错误地对部件进行了转动操作,扣合爪会被搁在了爪插入孔周缘的突出部上,而无法将扣合爪安装在安装体上。结果是,能够防止以错误的状态对部件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部件的安装构造的俯视图。
图2是导管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电子元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电子元器件的俯视图。
图6是电子元器件的侧视图。
图7是电子元器件的仰视图。
图8是电子元器件的主视图。
图9是电子元器件的后视图。
图10是图1中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中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在已将电子元器件插入导管的插入孔内的状态下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3是当电子元器件正处于被转动操作的过程中时相当于图1的图。
图14是在已使电子元器件从正确的安装位置转动180°后的状态下要进行安装时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5是在电子元器件的扣合爪尚未插入导管的爪插入孔内的状态下要安装电子元器件时的相当于图11的图。
图1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5的图。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7的图。
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8的图。
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9的图。
图2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14的图。
-符号说明-
1-部件的安装构造;10-导管(安装体);11-插入孔;13-第一爪插入孔;13a-缘部(第二扣合部);14-第二爪插入孔;14a-缘部(第二扣合部);15-第一突条部(突出部);16-第二突条部(突出部);17-扣合突起(第一扣合部);20-电子元器件;26-第一扣合爪;27-第二扣合爪;38-弹性片(弹性变形部);39-误组装防止用突起(误组装防止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此外,以下实施方式仅仅是本质上的优选示例而已,并无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使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等意图。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部件的安装构造1的车用空调装置的导管10。如图2所示,该导管10,将包括送风机(未图示)的送风单元U1和包括加热用和冷却用热交换器等的空调单元U2连接起来,将从送风单元U1送来的空气朝着空调单元U2引导。
导管10是由树脂材料成型而得,在其两端具有连接部10a、10a。使导管10的一部分周壁部为近似平坦地延伸的平壁部10b。该平壁部10b上安装有送风机的速度控制用电子元器件20(示于图1),该电子元器件20相对于该平壁部10b可装、可卸。本发明中部件的安装构造1是一个通过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转动操作而将电子元器件20安装到导管10上的构造。
如图2所示,在导管10的平壁部10b上,电子元器件20的一部分插入其中的插入孔11贯穿该平壁部10b而形成。插入孔11的中心线沿着平壁部10b的板厚方向延伸。插入孔11的周缘由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一对圆弧部11a、11a和这些圆弧部11a、11a之间的弯曲部11b、11b形成。各圆弧部11a由以插入孔11的中心为中心的圆的一部分构成。各弯曲部11b以其中央部靠插入孔11a内侧最近的方式弯曲。
图3中也示出,在平壁部10b外表面上插入孔11周围,形成有朝着导管10外侧突出且沿着插入孔11a的周向圆环状延伸的环状突条部12。
如图2所示,在平壁部10b上的插入孔11的周围,形成有后述电子元器件20的第一扣合爪26插入第一爪插入孔13,第二扣合爪27插入第二爪插入孔14。第一爪插入孔13形成在环状突条部12的内侧与插入孔11周缘的弯曲部11b相对应的部位。使第一爪插入孔13呈沿着插入孔11的周向长度较长的近似矩形,且以描绘出以插入孔11的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式平缓地弯曲。第一爪插入孔13的周向一侧缘部(第二扣合部)13a沿插入孔11的的径向直线延伸。在第一爪插入孔13的缘部13a形成有第一突条部(突出部)15,该第一突条部(突出部)15朝着导管10外侧突出,沿着该缘部13a直线延伸。
第二爪插入孔14与第一爪插入孔13形状相同,在周向上位于与第一爪插入孔13相离180°的位置上。在第二爪插入孔14的周向一侧的缘部14a形成有第二突条部16,该第二突条部16朝着导管10的外侧突出,沿着该缘部(第二扣合部)14a直线延伸。
图3中也示出,在导管10的平壁部10b的外表面,扣合突起(第一扣合部)17朝着导管10外侧突出而设。将扣合突起17自平壁部10b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设定为比环状突条部12的突出高度大。扣合突起17在环状突条部12外侧在径向上与该环状突条部12相隔规定的距离。有关该扣合突起17的位置之详情后述。
如图2所示,扣合突起17的插入孔11周向另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台阶部17a。后述电子元器件20上的弹性片38会嵌入台阶部17a。
扣合突起17的插入孔11周向另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斜面17b。斜面17b是一个在安装电子元器件20且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转动操作之际,与电子元器件20的弹性片38接触而使弹性片38发生弹性变形所设置的面。斜面17b倾斜,离插入孔11越近,就越位于周向一侧。
如图4~图9所示,电子元器件20包括:覆盖安装有功率MOSFET(晶体管)的基板(未图示)的下表面的圆板部件21(参照图7)、覆盖基板的上表面的盖部件22以及散热翅片23。散热翅片23从导管10的插入孔11朝着导管10的内部插入。
圆板部件21是由树脂材料成型而得。将圆板部件21的外径设定得比导管10上的环状突条部12的外径大。图10、图11中也示出,在圆板部件21的下表面形成有导管10的环状突条部12将嵌入其中的环状凹条部24。
如图6、图7所示,在圆板部件2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确定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的位置,要使得在导管10的环状突条部12已嵌入环状凹条部24的状态下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将插入导管10的第一、第二爪插入孔13、14内。
第一扣合爪26形成为从圆板部件21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且朝着周向一侧开放的钩状。肋26a朝着下方突出地形成在第一扣合爪26的下表面上。第一扣合爪26的突出方向就是在向导管10进行安装的安装状态下朝向导管10内侧的方向。
和第一扣合爪26一样,第二扣合爪27也形成为从圆板部件21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且朝着周向一侧开放的钩状,在其下表面上形成有肋27a。
若在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已插入导管10上的第一、第二爪插入孔13、14的状态下朝着周向一侧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转动操作,则第一爪插入孔13的缘部13a从该第一扣合爪26的开放一侧进入第一扣合爪26中,而且第二爪插入孔14的缘部14a从第二扣合爪27的开放一侧进入第二扣合爪27中。这样一来,就成为一种第一扣合爪26与第一爪插入孔13的缘部13a扣合且第二扣合爪27与第二爪插入孔14的缘部14a扣合的状态。
图4中也示出,盖部件22包括:形状与圆板部件21相对应的圆板部22a和从圆板部22a的周缘部覆盖圆板部件21周围地延伸的周壁部22b。该盖部件22由树脂部件构成。
在圆板部22a的中央部一体地形成有雄连接部30。雄连接部30棱柱状地突出。在雄连接部30的内部设置有与基板相连接的连接引脚P(示于图5)。无图示的雌连接部嵌入该雄连接部30而连接起来。
在圆板部22a上雄连接部30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朝着雄连接部30外侧鼓出的鼓出部31、31。图10中也示出,鼓出部31、31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
如图4所示,在盖部件22的周壁部22b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径向突出的弹性片(弹性变形部)38。如图5所示,弹性片38朝着周向另一侧延伸,且越接近其顶端一侧在径向上离周壁部22b的外表面就越远地倾斜。弹性片38,当径向力施加在其顶端一侧之际会沿径向发生弹性变形。
因为弹性片38沿径向突出,所以其突出方向是沿着导管10外表面的方向。因此,即使加长弹性片38,也仅仅是该弹性片38沿着导管10的外表面延伸,朝着导管10外侧突出的突出量减少。
布置所述导管10的扣合突起17时,要保证在已将电子元器件20插入插入孔11内的状态下朝着周向一侧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转动操作之际,斜面17b与弹性片38接触。设置扣合突起17的周向位置时,要保证在第一、第二爪插入孔13、14的缘部13a、14a已分别进入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的状态下弹性片38会嵌入台阶部17a。
如图4所示,在盖部件22的周壁部22b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径向突出的误组装防止用突起(误组装防止用部件)39。将误组装防止用突起39的突出量设定为:比周壁部22b的外表面和扣合突起17之间的间距长,当已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转动操作时该误组装防止用突起39与扣合突起17接触。误组装防止用突起39呈板状,即使在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转动操作时它与扣合突起17接触,该误组装防止用突起39也不易发生弹性变形。误组装防止用突起39在周向上与弹性片38相离180°。
散热翅片23从圆板部件21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该散热翅片23布置在导管10内,在导管10内流动的空气碰到散热翅片23便能够收到散热效果。
接下来,说明是如何将按以上所述构成的电子元器件20安装到导管10上的。
首先,将电子元器件20的散热翅片23插入导管10上的插入孔11内。此时,如图12所示,使电子元器件20上的弹性片38位于比导管10的扣合突起17更靠近周向另一侧且离扣合突起17很近的位置上。
将电子元器件20的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分别插入导管10的第一、第二爪插入孔13、14中。于是,如图10所示,成为一种导管10的环状突条部12已插入电子元器件20的环状凹条部24的状态。
之后,朝着周向一侧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转动操作。在进行转动操作时,因为电子元器件20的盖部件22上的鼓出部31、31位于离电子元器件20的外周近的部位,所以用手指捏住这些鼓出部31、31,即易于对电子元器件20施加扭矩。也就是说,鼓出部31、31是在进行转动操作时施加力的部分。
让电子元器件20朝着周向一侧转动下去,电子元器件20的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便会在导管10的第一、第二爪插入孔13、14内沿着这些插入孔13、14的长边方向移动下去。然后,导管10上的第一、第二爪插入孔13、14的缘部13a、14a进入电子元器件20的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的开放一侧,缘部13a、14a便与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参照图11)。因此,成为一种电子元器件20朝着周向一侧的转动被阻止的状态,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与缘部13a、14a扣合,电子元器件20便不再朝着导管10的内外方向移动。
让电子元器件20朝着周向一侧转动下去,电子元器件20的弹性片38便与导管10的扣合突起17接近,进而与扣合突起17的斜面17b接触。如图13所示,当让电子元器件20进一步转动时,弹性片38便被斜面17b朝着径向内侧压去而发生弹性变形。若让电子元器件20转动到弹性片38的顶端部超过斜面17b,而与台阶部17a相对应的位置,则如图1所示,弹性片38的形状恢复原来的形状而嵌入台阶部17a。于是,即使想让电子元器件20朝着周向另一侧转动,也会因为在弹性片38已与台阶部17a嵌合的状态下弹性片38是顶在台阶部17a上的,而阻止了电子元器件20朝着周向另一侧转动。弹性片38与台阶部17a嵌合的时刻和所述缘部13a、14a与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的嵌入方向里头一侧紧密接触的时刻大致是同一时刻。这样就阻止了电子元器件20朝着周向两侧转动,电子元器件20即被安装在导管10上。
接下来,说明作业人员相对于正确位置将电子元器件20转了180°且要在该状态下将电子元器件20安装到导管10上时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如图14所示,电子元器件20上的误组装防止用突起39在导管10的扣合突起17附近、位于周向另一侧。若在该状态下朝着周向一侧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转动操作,误组装防止用突起39则会与扣合突起17的斜面17b接触。因为误组装防止用突起39在这么大的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弹性变形,所以该误组装防止用突起39就不会超过扣合突起17的斜面17b,电子元器件20到此为止不会再转动。因此,导管10的第一、第二爪插入孔13、14的缘部13a、14a不会进入电子元器件20的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的开放一侧,从而无法将电子元器件20安装到导管10上。也就是说,能够防止以错误的状态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安装。
如图15所示,在安装电子元器件20时,如果在电子元器件20的第一扣合爪26还没有完全插入导管10上的第一爪插入孔13内的状态下就错误地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了转动操作,第一扣合爪26就会被搁置在第一爪插入孔13的第一突条部15上,而成为一种电子元器件20相对于正确的安装状态发生了很大位移的状态,所以是无法将电子元器件20安装在导管10上的。结果是,能够防止将电子元器件20以错误的状态安装在导管10上。
此外,如果在电子元器件20的第二扣合爪27还没有完全插入导管10上的第二爪插入孔14内的状态下就错误地进行了转动操作,同样也是无法安装电子元器件20的。
如上所述,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使电子元器件20的弹性片38沿导管10上的插入孔11的径向突出,所以在不增大弹性片38朝着导管10外侧突出的突出量的情况下,即能够确保弹性片38的长度;因为让电子元器件20的扣合爪26、27朝着导管10内侧突出,所以电子元器件20的扣合爪26、27无需朝着导管10外侧突出;当对电子元器件20的转动操作量达到规定量时,导管10的扣合突起17与弹性片38扣合,导管10上的第一、第二爪插入孔13、14的缘部13a、14a与第一、第二扣合爪26、27扣合。结果是,利用一个紧凑的安装构造,就能够将电子元器件20安装到导管10上。
因为在电子元器件20上设置有在转动方向上与弹性片38相互离开的误组装防止用突起39,所以能够防止以错误的状态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安装。
因为使第一扣合爪26形成为钩状,在第一爪插入孔13、14的缘部形成有朝着导管10的外侧突出的第一突条部15,所以如果在电子元器件20的第一扣合爪26还没有完全插入导管10上的第一爪插入孔13的状态下就错误地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了转动操作,第一扣合爪26就被搁置在第一突条部15,而无法将电子元器件20安装到导管10上。这样能够防止以错误的状态安装电子元器件20。
此外,可以像图16所示的变形例那样,让电子元器件20的散热翅片23朝着导管10内大大地突出。在该变形例中,只要将圆形板部21上散热翅片23的固定部21c形成为朝着下方突出即可。这样,撞击散热翅片23的空气量就增多,冷却性能就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部件的安装构造1。该第二实施方式仅仅是电子元器件2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导管1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下面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做详细的说明。
图18~图23中也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元器件20不包括功率MOSFET(晶体管),而包括安装有电阻电路的基板41。该基板41的一部分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散热翅片23朝下方突出。且盖部件22上的雄连接部30为细长形状。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将电子元器件20安装到导管10上。
如图24所示,因为在作业人员相对于正确的安装状态将电子元器件20转了180°且要在该状态下将电子元器件20安装到导管10上的情况下,是无法将电子元器件20安装到导管10上的,所以能够防止以错误的状态对电子元器件20进行安装。
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部件的安装构造1,利用一个紧凑的安装构造就能够将电子元器件20安装在导管10上。
此外,电子元器件20除可以安装到导管10以外,还可以安装到空调装置的壳体(安装体)上。
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给一个电子元器件20仅设置了一个弹性片38,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给一个电子元器件20设置多个弹性片38。在设置多个弹性片38的情况下,要在导管10上与弹性片38相对应设置多个扣合突起17。
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一个电子元器件20设置了两个扣合爪,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扣合爪。在设置三个以上的扣合爪的情况下,要在导管10上与扣合爪相对应形成爪插入孔。
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安装在安装体上的部件是送风机的速度调节用电子元器件20之情形,但并不限于此,安装在安装体上的部件例如还可以是风机的马达等。在该情况下安装体则变成了壳体。
不仅能够在对将空调装置的电子元器件20进行安装的情况下适用本发明,还能够在各种通过对部件进行转动操作而将部件安装到安装体上的情况下广泛地适用本发明。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对于将例如空调装置的电子元器件安装到导管、壳体上的情况都适用。

Claims (4)

1.一种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部件的安装构造构成为:在已将部件插入安装体上的插入孔内的状态下绕该插入孔的中心线对该部件进行转动操作而将该部件安装到该安装体上,
在所述部件上,设置有沿所述插入孔的径向突出且沿径向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和朝着所述安装体内侧突出的扣合爪;
在所述安装体上所述插入孔的周围,设置有从进行转动操作时的转动方向一侧与所述弹性变形部扣合的第一扣合部和从转动方向另一侧与所述扣合爪扣合的第二扣合部;
所述第一扣合部被设置成:通过对所述部件进行转动操作,该第一扣合部与所述弹性变形部接触,使该弹性变形部沿所述插入孔的径向发生弹性变形,当所述部件的转动操作量达到规定量时,让所述弹性变形部沿着复原方向发生位移,该第一扣合部从转动方向一侧与所述弹性变形部扣合;
所述第二扣合部被设置成:当所述部件的转动操作量达到规定量时,该第二扣合部从转动方向另一侧与所述扣合爪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部件上,设置有构成为沿所述插入孔的径向突出且在与所述安装体的所述第一扣合部接触之际不发生弹性变形的误组装防止用部件;
所述误组装防止用部件布置在部件的转动方向上与弹性变形部相离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体上形成有所述部件的所述扣合爪插入其中的爪插入孔,该爪插入孔的形状被设定为在所述部件的转动方向上较长;
所述安装体的所述第二扣合部由所述爪插入孔的缘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合爪形成为钩住爪插入孔的周缘与该周缘扣合的钩状;
在所述爪插入孔的周缘形成有朝着所述安装体外侧突出的突出部。
CN201210057264.1A 2011-03-14 2012-03-02 部件的安装构造 Active CN1026860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5701A JP5712007B2 (ja) 2011-03-14 2011-03-14 部品の取付構造
JP2011-055701 2011-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6095A true CN102686095A (zh) 2012-09-19
CN102686095B CN102686095B (zh) 2016-05-11

Family

ID=46817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7264.1A Active CN102686095B (zh) 2011-03-14 2012-03-02 部件的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12007B2 (zh)
CN (1) CN1026860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1840A (zh) * 2015-08-27 2018-04-17 株式会社电装 外壳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34365B1 (fr) * 2014-12-18 2017-01-11 U-Shine France Antivol de colonne de direction
KR102375239B1 (ko) * 2015-05-20 2022-03-16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부품장착장치
US10337533B2 (en) 2016-02-02 2019-07-02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electromagnetic valve and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JP6482500B2 (ja) * 2016-02-02 2019-03-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磁弁の接続構造及び液圧制御装置
KR102524768B1 (ko) * 2016-04-19 2023-04-25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송풍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7621A (ja) * 1996-01-31 1997-10-14 Denso Corp 部品の取付構造
JP2003312232A (ja) * 2002-04-24 2003-11-06 Calsonic Kansei Corp 部品の取付構造
US20060030168A1 (en) * 2004-08-05 2006-02-09 Seiki Miura Rotating electronic par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9130U (ja) * 1983-08-22 1985-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回転摘子装置
JP3393744B2 (ja) * 1995-11-08 2003-04-07 株式会社三ツ星電器製作所 天井直付け照明器具取付装置用下アダプタ
JP4147654B2 (ja) * 1998-11-30 2008-09-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982708B2 (ja) * 2005-08-12 2007-09-26 センタック株式会社 直付照明器具用取付アダプ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7621A (ja) * 1996-01-31 1997-10-14 Denso Corp 部品の取付構造
JP2003312232A (ja) * 2002-04-24 2003-11-06 Calsonic Kansei Corp 部品の取付構造
US20060030168A1 (en) * 2004-08-05 2006-02-09 Seiki Miura Rotating electronic par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1840A (zh) * 2015-08-27 2018-04-17 株式会社电装 外壳单元
CN107921840B (zh) * 2015-08-27 2021-04-02 株式会社电装 外壳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88089A (ja) 2012-10-04
JP5712007B2 (ja) 2015-05-07
CN102686095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6095A (zh) 部件的安装构造
EP2345862A2 (en) Fin for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the same
CN204786892U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TWI602993B (zh) Drive
US20080020613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lever of lever-fitting type connector
CN103037658B (zh) 用于紧固功率半导体的弹性夹件式装置
TWI691132B (zh) 導線聯接端子之導電組件結構
CN104302495A (zh) 车辆用加热器
CN1194724A (zh) 散热器
JP521643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用風量制御モジュール
KR101819488B1 (ko) 냉각 모듈 및 조립 방법
US20090065175A1 (en) Fin-type heat sink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JP6104379B2 (ja)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US20110254397A1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stator assembly of fan motor
CN102792524B (zh) 接触插头,包含该接触插头的驱动单元以及驱动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9216954B (zh) 导线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
EP3328157B1 (en) Electric heater
CN210861587U (zh) 卡扣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09062268A2 (en) Device for heating and/or cooling, as well as a bump plate and a radiation panel which can be used in such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installing such a device fo heating and/or cooling
CN110520684B (zh) 包括安装在内壁上的蒸发器的制冷器具及其安装方法
JP5914832B2 (ja) 床暖房パネル
JP5773190B2 (ja) 熱源機内における電気機器の防滴構造
US20110274556A1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stator assembly of cooling fan
CN115046268B (zh) 适用于多种安装方式的空调外机
JP5827084B2 (ja) 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