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3667A - 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3667A
CN102683667A CN2011104009961A CN201110400996A CN102683667A CN 102683667 A CN102683667 A CN 102683667A CN 2011104009961 A CN2011104009961 A CN 2011104009961A CN 201110400996 A CN201110400996 A CN 201110400996A CN 102683667 A CN102683667 A CN 102683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manganese
positive electrode
preparation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09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3667B (zh
Inventor
夏永高
刘兆平
赛喜雅勒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1104009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3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3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3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3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3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具有LiaMn2-x-yAlxMyO4的原子比组成,Al的浓度从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内部向表面呈逐渐升高的梯度分布,Mn的浓度从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内部向表面呈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沉淀过程中加入铝源化合物的溶液或悬浊液,使铝元素替代形成的锰酸锂材料中锰元素的位置,稳定了锰酸锂材料的尖晶石结构,避免晶格缺陷的形成,保证了该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循环性能;通过逐渐增加铝源化合物形成的溶液或悬浊液的加入量使铝元素形成了梯度结构,减少锰在电解液中的溶解,进一步提高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高温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系统,具有安全性好、放电比能量高、充放电寿命长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数码产品、电动工具及电动自行车等领域。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已经得到了商业化生产,但是,钴酸锂价格昂贵而且安全性能较差;磷酸铁锂填充性能差、体积比能量较低;锰酸锂虽然具有放电电压高、价格低廉、储量丰富、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但是其高温循环性能差,从而限制了锰酸锂材料的应用领域。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对锰酸锂材料进行改性能改善锰酸锂的高温循环性能,扩大锰酸锂材料的应用领域,实现锰酸锂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影响锰酸锂材料循环性能的主要原因包括:(1)锰酸锂材料中Mn2+的溶解导致材料结构改变,降低材料的电化学活性;(2)Jahn-Teller效应;(3)锰酸锂材料中Mn4+的高氧化性导致电解液发生分解。目前,改善锰酸锂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包括:(1)在锰酸锂材料的表面包覆金属氧化物,减少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锰在电解液中的溶解;(2)掺杂其他元素,通过提高锰的价态抑制Jahn-Teller,通过提高尖晶石框架结构的稳定性降低锰发生溶解的反应;(3)在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
现有技术对如何改善锰酸锂材料的循环性能进行了广泛的报道,例如,公开号为CN101764223A的中国专利文献报道了锰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球形二氧化锰、锂源化合物和掺杂剂混合锻烧,然后通过球磨得到掺杂型球形锰酸锂,该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锰酸锂材料具有良好的物锂化学和电化学性能,但是该方法不能有效解决锰在电解液中溶解的问题。公开号为CN101038965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在掺杂锰酸锂的表面包覆硼锂复合氧化物、钴锂复合氧化物、钒锂复合氧化物或碳层的至少一种,使锰酸锂的常温循环及高温循环得到了改善,但是锰酸锂材料表面存在很多孔隙、比表面积较大,包覆材料难以均匀包裹在材料表面、或包覆元素掺杂到晶体中导致包覆不均匀,增加了材料的制备难度,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另外,公开号为CN102054985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利用包覆元素对掺杂锰酸锂前驱体进行表面包覆得到包覆产物,然后对包覆产物进行烧结,高温扩散后得到锰酸锂改性材料,该方法制备的锰酸锂改性材料中的包覆元素由外向内呈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由于该方法利用高温扩散的方式使包覆元素进入锰酸锂材料的晶格中,从而存在以下缺点:首先、高温扩散的方式会导致包覆元素在扩散的过程中进入锰酸锂材料的晶格空隙中,导致晶格缺陷的产生,影响了锰酸锂材料的循环性能。其次、包覆元素的扩散深度与合成温度存在正比例关系,合成温度越高包覆材料的扩散深度越深及包覆层越厚,由于材料的合成温度不能过高,所以通过高温扩散形成的梯度层厚度一般只有1~2μm,不能有效阻隔电解液对锰酸锂材料的腐蚀作用,从而锰酸锂材料中Mn2+易溶解,从而影响锰酸锂材料的循环性能。再次、该高温扩散方法形成的锰酸锂材料的表层为包覆材料的氧化物层,不利于锂元素在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迁移,也不利于电子在材料和铝箔之间的迁移,导致锰酸锂材料的倍率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该方法制备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循环性能。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具有式(I)所示的原子比组成:
LiaMn2-x-yAlxMyO4
式(I),
其中,0.8≤a≤1.3,0.001<x≤0.5,0≤y≤0.2;
M为Li、Mg、Ti、V、Cr、Fe、Mn、Co、Ni、Cu、Zn、Zr、Nb、Pd、Ce、Nd和Dy中的一种或多种;Al的浓度从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内部向表面呈逐渐升高的梯度分布,Mn的浓度从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内部向表面呈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
优选的,0.1≤x≤0.2。
优选的,所述锂锰铝氧正极材料为粒径在0.5μm~15μm的一次粒子构成的粒径为3μm~100μm的二次类球形颗粒。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锰源化合物、M源化合物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第一溶液或第一悬浊液,M为Li、Mg、Ti、V、Cr、Fe、Mn、Co、Ni、Cu、Zn、Zr、Nb、Pd、Ce、Nd和Dy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铝源化合物与第二溶剂混合,得到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
向所述第一溶液或第一悬浊液中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加入所述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逐渐增加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的加入量,搅拌后形成铝元素呈梯度分布的沉淀物,烘干后得到前驱体,所述沉淀剂为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碱金属的碳酸盐溶液或碱金属的碳酸氢盐溶液;
将所述前驱体与锂源化合物混合、焙烧,研磨后得到固体粉末;
将所述固体粉末进行退火处理,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优选的,所述锰源化合物为硫酸锰、碳酸锰、硝酸锰、氯化锰、草酸锰、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锰和四氧化三锰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溶剂与第二溶剂分别为水、甲醇、乙醇和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铝源化合物为硫酸铝、碳酸铝、硝酸铝、氯化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锂源化合物为氢氧化锂、碳酸锂、硝酸锂、草酸锂、氯化锂和氟化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焙烧温度为700℃~1200℃。
优选的,所述退火温度为400℃~900℃。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具有LiaMn2-x-yAlxMyO4的原子比组成,Al的浓度从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内部向表面呈逐渐升高的梯度分布,Mn的浓度从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内部向表面呈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锰源化合物与M源化合物形成的第一溶液或第一悬浊液中加入沉淀剂,在沉淀过程中加入铝源化合物形成的溶液或悬浊液,逐渐增加铝源化合物形成的溶液或悬浊液的加入量,使Al的浓度从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内部向表面呈逐渐升高的梯度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无需采用高温扩散的方法,通过在沉淀过程中加入铝源化合物的溶液或悬浊液,使铝元素替代形成的锰酸锂材料中锰元素的位置,稳定了锰酸锂材料的尖晶石结构,避免晶格缺陷的形成,保证了该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循环性能;通过逐渐增加铝源化合物形成的溶液或悬浊液的加入量,使铝元素形成了梯度结构,即铝元素的含量由材料表面向材料内部逐渐降低,达到了类似包覆的效果,并且铝元素的厚度可以通过铝源化合物含量的多少来控制,较厚的类包覆层可以有效阻隔电解液对锰酸锂材料的腐蚀作用、减少锰在电解液中的溶解,进一步提高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高温循环性能。此外,该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最表层不但包含铝元素还包含锂元素,能够提高锂元素和电子的迁移速度,改善包覆及类包覆型锰酸锂材料的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成分定性分析结果;
图4为以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正极材料形成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具有式(I)所示的原子比组成:
LiaMn2-x-yAlxMyO4
式(I),
其中,0.8≤a≤1.3,0.001<x≤0.5,0≤y≤0.2;
M为Li、Mg、Ti、V、Cr、Fe、Mn、Co、Ni、Cu、Zn、Zr、Nb、Pd、Ce、Nd和Dy中的一种或多种;Al的浓度从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内部向表面呈逐渐升高的梯度分布,Mn的浓度从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内部向表面呈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
在本发明中,所述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可以理解为由不同组分的LiaMn2-x-yAlxMyO4材料形成的具有若干层次的壳层结构的物质,该壳层结构按照Al元素的浓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的规律排布构成。
在本发明中,所述式(I)所示的原子比组成中,0.001<x≤0.5,优选的,0.1≤x≤0.2。所述锂锰铝氧正极材料优选为粒径在0.5μm~15μm的一次粒子构成的粒径为3μm~100μm的二次类球形颗粒,更优选为粒径在0.5μm~3μm的一次粒子构成的粒径为8μm~20μm二次类球形颗粒。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锰源化合物、M源化合物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第一溶液或第一悬浊液,M为Li、Mg、Ti、V、Cr、Fe、Mn、Co、Ni、Cu、Zn、Zr、Nb、Pd、Ce、Nd和Dy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铝源化合物与第二溶剂混合,得到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
向所述第一溶液或第一悬浊液中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加入所述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逐渐增加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的加入量,搅后形成铝元素呈梯度分布的沉淀物,烘干后得到前驱体,所述沉淀剂为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碱金属的碳酸盐溶液或碱金属的碳酸氢盐溶液;
将所述前驱体与锂源化合物混合、焙烧,研磨后得到固体粉末;
将所述固体粉末进行退火处理,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在上述制备过程中,所述锰源化合物优选为硫酸锰、碳酸锰、硝酸锰、氯化锰、草酸锰、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锰和四氧化三锰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铝源化合物为硫酸铝、碳酸铝、硝酸铝、氯化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溶剂与所述第二溶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一溶剂与所述第二溶剂分别为水、甲醇、乙醇和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采用铝元素进行掺杂,可以促进尖晶石结构的形成、减小锰酸锂的晶胞参数,减少Mn3+离子周围的阳离子无序,提高Mn元素的平均价态,避免Jahn-Teller效应的产生,使锰酸锂材料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并且,铝元素在锰酸锂材料表面包覆时,形成LiAlO2氧化物层能减小锰酸锂比表面积、缓解电解液中的HF侵蚀,提高锰酸锂材料的循环性能。
在分别得到第一溶液或第一悬浊液、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后,向所述第一溶液或第一悬浊液中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加入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加入第二溶液。2、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加入第二悬浊液。3、向所述第一悬浊液中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加入第二溶液。4、向所述第一悬浊液中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加入第二悬浊液。
在锂锰铝氧正极材料过程中,通过逐渐增加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的加入量,搅拌后形成铝元素呈梯度分布的沉淀物,所述形沉淀物的搅拌时间优选为1~24小时,更优选为5~20小时,更优选为8~15小时。由于Al元素的浓度由内向外呈逐渐升高的梯度分布,Mn元素的浓度由内向外呈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的梯度结构,与锰酸锂表层与电解液接触程度为由内向外逐渐增加相一致,有效的减少了Mn元素在电解液中的溶解。
在得到沉淀物后,将所述沉淀物烘干从而得到前驱体。烘干温度是影响形成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因素之一,烘干温度过高将导致其他副反应的发生,烘干温度过低则不能达到烘干的效果,所述烘干温度优选为50℃~600℃,更优选为100℃~300℃,最优选为150℃~200℃;所述烘干时间优选为1h~10h,更优选为2h~5h,最优选为2h~3h。
在得到固体粉末的步骤中,所述锂源化合物优选为氢氧化锂、碳酸锂、硝酸锂、草酸锂、氯化锂和氟化锂中的一种或多种。在锰酸锂表面富集的铝元素与锂源化合物反应后,生成LiAlO2氧化物层能减小锰酸锂比表面积、缓解电解液中的HF侵蚀,提高锰酸锂材料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无需高温扩散的步骤,使铝元素替代了锰酸锂材料中锰元素的位置,稳定了锰酸锂材料的尖晶石结构,避免晶格缺陷的形成,保证了该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循环性能;通过逐渐增加铝源化合物形成的溶液或悬浊液的加入量,使铝元素形成了梯度结构,即铝元素的含量由材料表面向材料内部逐渐降低,达到了类似包覆的效果,并且铝元素的厚度可以通过铝源化合物含量的多少来控制,较厚的类包覆层可以有效阻隔电解液对锰酸锂材料的腐蚀作用、减少锰在电解液中的溶解,进一步提高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高温循环性能。此外,该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最表层不但包含铝元素还包含锂元素,能够提高锂元素和电子的迁移速度,改善包覆及类包覆型锰酸锂材料的倍率性能。
本发明对所述的混合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包括但不限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固相球磨法、机械混合法、喷雾干燥法、液相混合后烘干研磨法和冷冻干燥法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焙烧温度优选为700℃~1200℃,更优选为800℃~1000℃,最优选为850℃~900℃;所述焙烧的时间优选为1h~48h,更优选为2h~24h,最优选为5h~12h。所述退火温度优选为400℃~900℃,更优选为500℃~800℃,最优选为550℃~650℃;所述退火时间优选为1h~12h,更优选为2h~6h,最优选为3h~5h。
制备得到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后,对所述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证明其具有标准的正尖晶石(FD-3M)立方结构,无杂质相,说明其可用作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另外,所述梯度结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晶胞参数小于标准锰酸锂的晶胞参数,具有更稳定的晶体结构。
另外,对该锂锰铝氧正极材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一次粒子直径在0.5μm~15μm;由一次粒子构成的二次粒子平均粒径为3μm~100μm,具有类球形形貌。
将锂锰铝氧正极材料与树脂混合后放入80度烘箱烘烤10小时,形成固体胶块。利用切片机对固体胶块进行切片,对切片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X射线能谱元素分析,结果表明Al元素的浓度由内向外呈逐渐升高的梯度分布、Mn元素的浓度由内向外呈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
采用高温测试仪对其进行高温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在60℃温度下具有良好的高温循环性能。
此外,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实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与乙炔黑、聚偏氟乙烯制备得到正极片后,其放电比容量和高温循环性能均优于无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和铝包覆的锰酸锂材料。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例1~10
按照表1所示的原料、用量及条件,按照以下步骤制备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前驱体:
将锰源化合物、M源化合物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第一溶液或第一悬浊液;将铝源化合物与第二溶剂混合,得到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向所述第一溶液或第一悬浊液中加入沉淀剂,在沉淀过程中加入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逐渐增加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的加入量,搅拌后形成具有梯度分布铝元素的沉淀物;将所述得到的沉淀物烘干或焙烧,得到前驱体。
表1本发明实施例1~10制备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前驱体的配方及条件
Figure BDA0000116723430000081
续表1本发明实施例1~10制备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前驱体的配方及条件
Figure BDA0000116723430000091
按照表2所示的原料、用量及条件,按照以下步骤制备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
将所述前驱体、锂源化合物均匀混合后焙烧,研磨后得到固体粉末;将得到的固体粉末进行退火处理,冷却至室温研磨后得到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
表2本发明实施例1~10制备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配方及条件
Figure BDA0000116723430000092
比较例1~2
按照表3所示的原料、用量及条件,按照以下步骤制备锂锰铝氧正极材料:
将所述前驱体、锂源化合物均匀混合后焙烧,冷却至室温,研磨后得到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其中,比较例1为无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比较例2为铝元素包覆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
表3本发明比较例1、2制备锰酸锂正极材料的配方及条件
Figure BDA0000116723430000102
使用德国布鲁克公司的多晶衍射仪分别对实施例1~10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以CuKα线为光源,衍射角2θ从10°到90°,结果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由图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具有标准的正尖晶石(FD-3M)立方结构,无杂质相。
利用MDI Jade 7.5软件对XRD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实施例1~10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晶格常数,与标准锰酸锂材料的晶格常数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表4本发明实施例1~10材料的晶格与标准锰酸锂晶格常数比较
由表3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晶格常数小于标准锰酸锂材料,说明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具有更稳定的晶体结构。
分别对实施例1~10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2可知,本发明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一次粒子的直径为0.5μm-3μm,二次粒子的直径为15μm-30μm且具有类球形形貌。
对实施例1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进行如下处理,与树脂混合后放入80℃烘箱烘烤10小时,形成固体胶块;利用切片机对固体胶块进行切片,对切片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X射线能谱元素分析。元素分析结果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成分定性分析结果。由图3可知,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Al元素的浓度由内向外呈逐渐升高的梯度分布,Mn元素的浓度由内向外呈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
分别将9g实施例1~10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和比较例1、2制备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0.5g乙炔黑、0.5g聚偏氟乙烯和30gN-甲基吡咯烷酮在常温常压下混合形成浆料,均匀涂覆在铝箔表面制得极片;将所述极片在80℃下烘干后压紧,裁剪成面积为1.32cm2的圆形薄片作为正极,以纯锂片为负极,以1mol/L的LiPF6的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甲酯(DMC)溶液为电解液,其中,EC和DMC的体积比为1∶1,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成锂离子电池。
利用高温测试仪对所述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性能测试,测试温度为55℃,充放电电流为0.4mA/cm2,充电截止电压为4.35V,放电截止电压为3.0V,结果参见图4,图4为以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正极材料形成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曲线。其中,曲线1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曲线,曲线2为采用本发明比较例1制备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曲线,曲线3为采用本发明比较例2制备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曲线。由图4可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优于采用比较例1、2提供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
由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制备得到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Al元素以掺杂替代的形式存在于材料中,而且Al元素的浓度由内向外呈逐渐升高的梯度分布,Mn元素的浓度由内向外呈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并且,本发明制备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常温循环性能和高温循环性能均优于无梯度结构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和铝包覆的锰酸锂材料。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具有式(I)所示的原子比组成:
LiaMn2-x-yAlxMyO4
式(I),
其中,0.8≤a≤1.3,0.001<x≤0.5,0≤y≤0.2;
M为Li、Mg、Ti、V、Cr、Fe、Mn、Co、Ni、Cu、Zn、Zr、Nb、Pd、Ce、Nd和Dy中的一种或多种;Al的浓度从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内部向表面呈逐渐升高的梯度分布,Mn的浓度从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内部向表面呈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0.1≤x≤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锰铝氧正极材料为粒径在0.5μm~15μm的一次粒子构成的粒径为3μm~100μm的二次类球形颗粒。
4.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锰源化合物、M源化合物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第一溶液或第一悬浊液,M为Li、Mg、Ti、V、Cr、Fe、Mn、Co、Ni、Cu、Zn、Zr、Nb、Pd、Ce、Nd和Dy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铝源化合物与第二溶剂混合,得到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
向所述第一溶液或第一悬浊液中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加入所述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逐渐增加第二溶液或第二悬浊液的加入量,搅拌后形成铝元素呈梯度分布的沉淀物,烘干后得到前驱体,所述沉淀剂为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碱金属的碳酸盐溶液或碱金属的碳酸氢盐溶液;
将所述前驱体与锂源化合物混合、焙烧,研磨后得到固体粉末;
将所述固体粉末进行退火处理,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锰源化合物为硫酸锰、碳酸锰、硝酸锰、氯化锰、草酸锰、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锰和四氧化三锰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剂与第二溶剂分别为水、甲醇、乙醇和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源化合物为硫酸铝、碳酸铝、硝酸铝、氯化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化合物为氢氧化锂、碳酸锂、硝酸锂、草酸锂、氯化锂和氟化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温度为700℃~120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温度为400℃~900℃。
CN201110400996.1A 2011-12-06 2011-12-06 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683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00996.1A CN102683667B (zh) 2011-12-06 2011-12-06 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00996.1A CN102683667B (zh) 2011-12-06 2011-12-06 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3667A true CN102683667A (zh) 2012-09-19
CN102683667B CN102683667B (zh) 2015-04-29

Family

ID=46815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0996.1A Active CN102683667B (zh) 2011-12-06 2011-12-06 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3667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0878A (zh) * 2012-12-17 2013-03-27 湖南佳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梯度掺杂型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11299A (zh) * 2012-12-13 2013-04-03 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96249A (zh) * 2013-06-19 2013-09-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掺杂改性锂镍钴锰、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779555A (zh) * 2014-01-22 2014-05-07 新乡市华鑫电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Mn2-xMgxO4的制备方法
CN105322223A (zh) * 2014-06-02 2016-02-10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CN105938899A (zh) * 2016-06-01 2016-09-14 中南大学 一种快离子导体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935803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275633A (zh) * 2017-06-13 2017-10-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低晶格应力的梯度氟掺杂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5632A (zh) * 2017-06-13 2017-10-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低晶格应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87761A (zh) * 2019-01-30 2019-06-14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Al掺杂锰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US10490851B2 (en) 2014-06-02 2019-11-26 Sk Innovation Co., Lt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12447950A (zh) * 2019-09-02 2021-03-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4703544A (zh) * 2021-12-24 2022-07-05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晶型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3142029A1 (zh) * 2022-01-29 2023-08-03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包含该正极活性材料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4985A (zh) * 2009-10-27 2011-05-11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锰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4985A (zh) * 2009-10-27 2011-05-11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锰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更好: "覆铝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 《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 *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1299A (zh) * 2012-12-13 2013-04-03 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00878A (zh) * 2012-12-17 2013-03-27 湖南佳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梯度掺杂型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0878B (zh) * 2012-12-17 2015-05-13 湖南佳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梯度掺杂型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96249A (zh) * 2013-06-19 2013-09-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掺杂改性锂镍钴锰、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296249B (zh) * 2013-06-19 2018-05-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掺杂改性锂镍钴锰、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779555A (zh) * 2014-01-22 2014-05-07 新乡市华鑫电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Mn2-xMgxO4的制备方法
CN103779555B (zh) * 2014-01-22 2016-02-10 新乡市华鑫电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Mn2-xMgxO4的制备方法
CN105322223A (zh) * 2014-06-02 2016-02-10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US10490851B2 (en) 2014-06-02 2019-11-26 Sk Innovation Co., Lt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05322223B (zh) * 2014-06-02 2020-03-06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CN106935803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35803B (zh) * 2015-12-31 2020-07-10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38899A (zh) * 2016-06-01 2016-09-14 中南大学 一种快离子导体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938899B (zh) * 2016-06-01 2019-05-10 中南大学 一种快离子导体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275632A (zh) * 2017-06-13 2017-10-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低晶格应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5632B (zh) * 2017-06-13 2019-12-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低晶格应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5633B (zh) * 2017-06-13 2020-01-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低晶格应力的梯度氟掺杂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5633A (zh) * 2017-06-13 2017-10-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低晶格应力的梯度氟掺杂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87761A (zh) * 2019-01-30 2019-06-14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Al掺杂锰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CN112447950A (zh) * 2019-09-02 2021-03-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4703544A (zh) * 2021-12-24 2022-07-05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晶型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3142029A1 (zh) * 2022-01-29 2023-08-03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包含该正极活性材料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3667B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3667B (zh) 一种锂锰铝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6193B (zh) 多元素原位共掺杂三元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54741B (zh) 一种高容量层状富锂锰基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2683669B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Simultaneous coating and doping of a nickel-rich cathode by an oxygen ion conductor for enhanced stability and power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2569807B (zh) 一种包覆改性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tes et al. A Li-rich layered cathode material with enhanced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rate capability for Li-on batteries
CN103066261B (zh) 高容量高镍多元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2694167B (zh) 改性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18243B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rakasha et al. Mitigating the surface degradation and voltage decay of Li1. 2Ni0. 13Mn0. 54Co0. 13O2 cathode material through surface modification using Li2ZrO3
Yang et al. Understanding voltage decay in lithium-rich manganese-based layered cathode materials by limiting cutoff voltage
CN102683668B (zh) 尖晶石镍锰基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0256A (zh) 基于锂的电池的经金属氧化物涂布的正电极材料
CN101320807A (zh) 多元复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06675B (zh) 一种金属离子掺杂的锂镍钴氧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i et al. Boost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thium-rich manganese-based cathode materials through a dual modification strategy with defect designing and interface engineering
CN104466160A (zh) 富锂三元系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18987A (zh) 一种高容量富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Ma et al. Effect of metal ion concentration in precursor solution on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Ni0. 6Co0. 2Mn0. 2O2
CN103137963A (zh)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Unravelling the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Cr–Mn–O cathodes: from spinel to layered
CN103022471B (zh) 改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CN10307809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6445A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