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4093A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4093A
CN102674093A CN201210052238XA CN201210052238A CN102674093A CN 102674093 A CN102674093 A CN 102674093A CN 201210052238X A CN201210052238X A CN 201210052238XA CN 201210052238 A CN201210052238 A CN 201210052238A CN 102674093 A CN102674093 A CN 102674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interval
mentioned
management control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22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4093B (zh
Inventor
竹田佳弘
田中俊明
外崎幸德
杉原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74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4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4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40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进行群管理控制的电梯。根据轿厢的运转状况适当适用群管理控制方法。根据实施方式,电梯具备:分配控制部(5),其使用具有不同的控制指标的多个群管理控制方法之一从多台轿厢(1)中分配响应由乘梯处呼叫按钮(4)的操作登记的目的地层的轿厢;性能评价部(6),其根据上述轿厢的运行状况实施上述群管理控制方法的性能评价。另外,电梯具备:调度部(8),其以使包含乘客的输送效率的多个控制指标都满足预定条件的方式,根据上述性能评价部的性能评价结果,设定表示任意的时段和在该时段适用的群管理控制方法之间的关系的电梯运行调度表;以及控制切换部(11),其按照上述调度部设定的调度表,根据当前时刻所属的时段切换上述群管理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电梯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的特愿2011-56798(申请日:2011年3月15日)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进行群管理控制(group supervisory control)的电梯。
背景技术
传统,电梯的使用者的发生率和/或其发生层(incidence floor)、目的地层(destination floor)等为了使电梯运转而必须考虑的建筑物的状况,因各种要因而变化。建筑物的状况受到建筑物的形态和/或各层处于怎样的现场(spot)的物理要因影响。另外,即使是相同建筑物,建筑物的状况也受到使用时刻、星期甚至季节、气候、温度等的影响。
为了向这样时刻变化的交通需要适当分配轿厢(car),往往使控制多台轿厢的分配的群管理控制装置(group supervisory control apparatus)具备学习功能。若具备学习功能,则通过由群管理控制装置模拟过去的需要数据、未来的交通需要,评价模拟(simulate)以及此时选定的控制方法,可以对当前起的不远的将来,预先确定为了进行群管理控制而适于采用哪种方法。
近年,随着对电梯控制要求的多样化,仅仅单纯使轿厢快速到达乘客等待的乘梯处或者目的地层的基本性能即服务性能的提高已经无法应付该要求(needs)。该要求的首要例子是省能源性(energy saving properties),希望在在不降低服务性能(service performance)的情况下削减消耗电力。
为了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必须在满足基本性能以外的要求的同时满足该基本性能。但是,最佳分配电梯的轿厢的最佳控制中,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的控制指标的矢量(vectors)未必一致,若考虑省能源性等则电梯自身的基本性能有可能降低。
该状况下,考虑提供与通过根据当前的建筑物的状况适时切换电梯的分配算法(algorithm)和/或控制目标以提高服务性(service properties)的情况及可达成其他目的的情况等的多种情况匹配的电梯服务。但是,对当前的建筑物的状况和与之匹配的分配算法(allocation algorithm)等的瞬间判断在传统的技术中是困难的,另外考虑到计算资源(calculation resource)等,也是不现实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可以根据轿厢的运转状况,适当适用群管理控制方法(group supervisory control technique)的电梯。
根据实施方式,电梯具备:分配控制部(5),其使用具有不同的控制指标的多个群管理控制方法之一从多台轿厢(1)中分配响应由乘梯处呼叫按钮(4)的操作登记的目的地层的轿厢;性能评价部(6),其根据上述轿厢的运行状况实施上述群管理控制方法的性能评价。另外,电梯具备:调度部(8),其以使包含乘客的输送效率的多个控制指标都满足预定条件的方式,根据上述性能评价部的性能评价结果,设定表示任意的时段和在该时段适用的群管理控制方法之间的关系的电梯运行调度表(elevator operationschedule);控制切换部(11),其按照上述调度部设定的调度表,根据当前时刻所属的时段切换上述群管理控制方法。
根据上述构成的电梯,可以根据轿厢的运转状况适当适用群管理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方框图(blockdiagram)。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电梯运行调度表(schedule)的一例用表形式表示的图。
图3是由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适用的分配算法的其它例用表形式表示的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群管理控制的目标性能区域的一例示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分配算法的切换处理的顺序的一例流程图(flowchart)。
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需要量的时间特性的一例示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分配算法的调度表的修正处理顺序的一例流程图。
图9是由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进行变更后的区间的需要量的算出结果的一例示图。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分配算法的适用修正处理顺序的一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具备:多台轿厢1;控制各个轿厢1的动作的电梯控制装置(elevator control apparatuses)2;向电梯控制装置2指示响应层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
图1中,图示了2台轿厢1A、1B及与各自对应的电梯控制装置2A、2B,但是轿厢及与该轿厢各自对应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数没有限制。以下,根据需要,轿厢1A、1B简称为轿厢1,电梯控制装置2A、2B简称为电梯控制装置2。
另外,在各楼层分别设置了乘梯处呼叫按钮(landing call buttons)。图1中,表示了2个楼层的各自的乘梯处呼叫按钮4A、4B,以下,根据需要简称为乘梯处呼叫按钮4。
在该电梯的机房(machine room)设置了未图示卷扬机(hoistingdevice)。轿厢1经由在卷扬机的旋转轴设置的滑轮(sheaves)及在滑轮卷绕的主绳(main rope)与配重(balancing weight)连结。轿厢1伴随由卷扬机的驱动产生的滑轮的旋转,根据滑轮和主绳间的摩擦力,与配重一起在升降井(hoistway)内沿着相互上下相反方向升降。
在轿厢1的下部设置了负载检测装置(load detection apparatus)13。图1中,表示了轿厢1A的负载检测装置13A及轿厢1B的负载检测装置13B,以下根据需要简称为负载检测装置13。负载检测装置13经由尾绳(tail code(traveling cable))与自身号机的电梯控制装置2连接。负载检测装置13包括差动变压器(differential transformer)、间隙传感器(gap sensor)等,经由尾绳向电梯控制装置2输出负载信号算出用的电压信号。
群管理控制装置3具备分配控制部(allocation control unit)5、性能评价部(performance evaluation unit)6、评价结果记录装置(evaluation resultrecording device)7、调度部(scheduling unit)8、需要判别部(demanddetermination unit)9、控制切换部(control switching unit)11。
分配控制部5与性能评价部6和电梯控制装置2连接。性能评价部6与评价结果记录装置7连接。评价结果记录装置7是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等的存储介质,与调度部8连接。调度部8与控制切换部11连接。控制切换部11与分配控制部5连接。另外,乘梯处呼叫按钮4和电梯控制装置2与需要判别部9连接。
乘客在各层乘梯处按下乘梯处呼叫按钮4后,该乘梯处的呼叫信号(callsignal)被发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3的分配控制部5。分配控制部5接受该呼叫信号后,从各号机的电梯控制装置2取得相应号机的轿厢1的行驶状态及轿厢呼叫信息(car call information)。分配控制部5根据取得结果,按照预定分配算法(群管理控制方法),进行对轿厢2的分配评价。然后,分配控制部5,为了使评价值最高的轿厢,即,正在接近相应的乘梯处的轿厢等的可高效且快速驶向乘梯处的轿厢,响应乘梯处呼叫,对相应的电梯控制装置2输出乘梯处呼叫分配信号(landing call allocation signal)。电梯控制装置2通过接受乘梯处呼叫分配信号,使自身号机管理的轿厢1向发出了乘梯处呼叫的乘梯处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3的分配控制部5具有按照具有不同控制指标的多个分配算法之一实施与建筑物的状况相应的分配控制的功能。
存在具有不同的控制指标即控制目的不同的多个分配算法的场合,群管理控制装置从中非常难以判断符合当前状况的实施轿厢的最佳分配用的分配算法之一,需要大规模的处理。另外,装置的计算资源有限,在要求实时性(real-time properties)的轿厢分配控制中,适时算出适当分配算法并实施轿厢分配是不现实的,不能说是有效方法。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调度部8预先进行在各个时段适用的匹配的分配算法的制定即调度表的制定,按照该调度表,切换分配算法并实施群管理控制。
用于切换该分配算法的电梯运行调度表信息以时刻表的形式在调度部8的内部存储器(internal memory)存储。该电梯运行调度表信息记载了在任意分割的时段适用的分配算法。
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电梯运行调度表的一例用表形式表示的图。
电梯运行调度表信息为多个调度图表(schedule patterns)。图2表示了调度图表P1,P2,P3,...,PN。这些调度图表分别是根据时刻以外的要因区分的调度图表。时刻以外的要因例如有星期。该场合,调度图表按星期在调度部8存储。
另外,不限于星期,也可以更细地设置按月、季节、气候、温度等区分的调度图表,区分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
另外,图2所示的各个调度图表具有表示在各个预定时段适用的分配算法的信息。图2所示的例中,调度图表P1管理:0:00到6:00的时段适用的算法A;6:00到7:30的时段适用的算法B;7:30到10:00的时段适用的算法C;10:00到11:30的时段适用的算法B;11:30到13:30的时段适用的算法D;13:30到17:00的时段适用的算法B;17:00到19:00的时段适用的算法E;19:00到24:00的时段适用的算法A。
群管理控制装置3的控制切换部11对照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内置时钟等识别的当前时刻和该调度部8存储的调度图表中与当前时刻对照的调度图表。然后,控制切换部11从调度部8存储的对照对象的调度图表读出表示当前时刻适用的分配算法的信息,将该读出信息向分配控制部5发送。
分配控制部5根据从控制切换部11发送的分配算法的信息,切换适用的分配算法,按照该切换的分配算法进行轿厢1的分配控制。
群管理控制装置3的需要判别部9根据电梯具备的多个传感器(sensors)和/或输入装置所识别的信息,判别乘客的需要量,在评价结果记录装置7记录该判别结果。
输入装置例如有乘梯处呼叫按钮4、轿厢1内的轿厢呼叫按钮(car callbutton),传感器例如有负载检测装置13等。需要判别部9根据从这些设备获得的信息,计算当前时刻的建筑物的乘客的发生率等,将该计算结果确定为电梯乘客的需要量。
群管理控制装置3的性能评价部6根据轿厢1的运行状况,实施此时适用的分配算法的性能评价,在评价结果记录装置7记录该评价结果。具体地说,性能评价部6作为对乘梯处呼叫的性能评价项目,使用向发生的乘梯处呼叫分配的轿厢响应为止的时间即乘客的等待时间或者轿厢的未响应时间。
但是,通过统计处理该评价项目,实际使用的评价项目可以多样化。例如,性能评价部6使用将乘客等待时间平均化的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未响应时间)、等待时间的最大值或分散值、等待时间超过预定基准(长等待发生)的比率即长等待率等,多方面地实施性能评价。等待时间相关的这些评价项目涉及乘客的输送效率的高低,为了表现电梯的服务性能本身,这里称为“基本性能评价项目(bas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tems)”。
另外,为了说明该基本性能评价项目,一般采用平均等待时间和等待时间的分散值。
接着,说明通过群管理控制装置3的调度部8作成分配算法的切换调度表(allocation algorithm switching schedule)即电梯运行调度表的方法。
这里,假定存在具有不同的控制指标的多个分配算法。群管理控制装置3按照作成的调度表切换分配算法的同时,实施分配控制。但是,这些分配算法以改善前述的群管理控制的基本性能评价项目以外的评价项目(以下,称为特殊性能评价项目(spe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tems))作为控制目标之一,假定这些算法的改善性能已知。
作为由控制切换部11切换的多个分配算法,有采用轿厢的响应性能即乘客的输送效率作为控制指标的分配算法和采用电梯的消耗电力作为控制指标的分配算法。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轿厢的响应性能作为控制指标的分配算法称为通常分配算法(regular allocation algorithm)。另外,采用电梯的消耗电力作为控制指标的分配算法称为省能源分配算法(energy saving allocationalgorithm)。
群管理控制装置3的分配控制部5在适用通常分配算法的场合,为了在一般的群管理控制中实施,采用服务性能、即前述基本性能评价项目作为评价指标。然后,分配控制部5对前述那样发生的乘梯处呼叫分配轿厢,使得该评价指标成为提高的状态。
另外,分配控制部5在适用省能源分配算法的场合,以减少轿厢1行驶时使用的电力消耗的方式分配轿厢1。这些分配算法不限于上述的通常分配算法、省能源分配算法,也可以采用既存的分配算法,不管采用的分配算法的种类如何,都不会损害分配算法的切换的特征。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分配算法包含使轿厢1处于待机状态的控制。该控制是在电梯的输送能力过剩的场合或即使某轿厢1的服务停止也不会显著影响电梯性能的场合,通过使任意的轿厢1处于待机状态,避免不必要电力消耗的控制。
这里,这样使轿厢1处于待机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电力消耗的分配算法称为轿厢待机控制(standby control)。该场合,群管理控制装置3具有向基于通常分配算法的分配控制、基于省能源分配算法的分配控制的切换及将这些算法组合轿厢待机控制而形成的群管理控制的模式(group supervisorycontrol modes)。
这里,这些模式称呼如下。适用通常分配算法时的群管理控制的模式称为通常分配控制模式(regular allocation control mode)NM(M:自然数)。另外,适用省能源分配算法时的群管理控制的模式称为省能源分配控制模式(energy saving allocation control mode)SM(M:自然数)。
上述的自然数M表示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控制的轿厢组中,当前运行中的、即未由轿厢待机控制设为待机状态的轿厢1的台数。假如全轿厢台数为4台,全部轿厢为运行中,则适用通常分配算法时的群管理控制的模式的名称为“N4”。
另外,适用相同的通常分配算法,全轿厢台数为4台,由轿厢待机控制将1台设为待机状态,运行台数为3台时的群管理控制的模式的名称为“N3”。
另外,适用省能源分配算法,全轿厢台数为4台,该4台中3台设为待机状态,运行台数为1台时,群管理控制模式的名称为“S1”。
图3是由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适用的分配算法的管理信息的一例用表形式表示的图。
图3所示的信息成为之前说明的特殊性能评价项目,即这里是省电力性能的项目,是采用序列,按照省电力性能的高低顺序表示群管理控制的模式(分配算法)的种类的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在该信息在控制切换部11的内部存储器存储。
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序列数字最小的模式是具有最高省电力性能的模式。另外,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序列数字最大的模式是具有最低省电力性能的模式。如图3所示,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具有序列“1”的模式是“S1”,是具有最高省电力性能的模式。另外,具有序列“2”的模式是“N1”,具有序列“3”的模式是“S2”,具有序列“4”的模式是“N2”,具有序列“5”的模式是“S3”,具有序列“6”的模式是“N3”,具有序列“7”的模式是“S4”。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具有序列“8”的模式是“N4”,是具有最低省电力性能的模式。
轿厢的运行台数相同的场合,与适用通常分配算法时相比适用省能源分配算法时的省电力性能高,因此,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序列数字小。另外,假定图3所示的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序列中,若成为待机状态的轿厢增1台,则其省电力性能急剧提高到分配算法的性能差以上。
这些中,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序列可能因实际适用的分配算法的性能而变化。但是,这里,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序列若确定则不损说明的一般性,因此根据上述的序列进行以下的说明行。
另外,表示电梯的服务性能的基本性能评价项目例如有前述的平均等待时间和该等待时间的分散值。这里,性能评价部6的内部存储器存储需要满足的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基准值。性能评价部6相对于平均等待时间将基准值设定成例如30秒,在测定的评价值即平均等待时间在基准值的30秒以下的场合,判断为满足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平均等待时间的基准。
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群管理控制相关的目标性能区域的一例示图。
图4是将平均等待时间的基准值表示为α,等待时间的分散值的基准值表示为β,横轴表示平均等待时间,纵轴表示等待时间的分散值时的目标性能区域的示图。满足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场合是指当前适用的分配算法的评价结果进入图4所示的目标性能区域内的状态。即,当前适用的分配算法的评价结果表示的平均等待时间在基准值α以下,当前适用的分配算法的评价结果表示的等待时间的分散值在基准值β以下时,该评价结果进入目标性能区域内。
本实施方式中,将当前适用的分配算法的评价结果进入目标性能区域内的条件用作一种制约,从满足该制约的运转模式(分配算法),选择适用要求特殊性能评价项目即最少消耗电力量的分配算法。因此,在电梯的服务性能满足低于基准值的同时,可以容易提高其他性能。
接着,说明通过群管理控制装置3选择分配算法的方法。在由调度部8确定的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各区间结束时,性能评价部6评价在该区间适用的分配算法。调度部8根据该评价结果,判断在下次,例如翌日以下的相同时段的运转时,是适用相同分配算法还是适用其他分配算法。
此时的评价中,通过调度部8判断是否适用该分配算法的基准,成为是否满足上述的基本性能评价项目,即当前的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值是否进入图4所示的目标性能区域。
但是,调度部8存储的电梯运行调度表若在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值成为目标性能区域外后每次都改写,则分配算法的变移过多,因此这样的改写不是有效的。
例如,相同时段多次评价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值时,在适用某分配算法的状况下,假定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值在10次的评价中8次满足目标性能区域的情况。该假定中,对于评价项目的值成为目标性能区域外的剩下的2次,自然地认为是存在突发的需要的变化,或者,在该分配算法的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值存在于目标性能区域的边界附近的状态下,由于统计的偏差,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值偶尔从目标性能区域稍微偏出。
因此,这里,调度部8根据性能评价部6的多次评价结果,采用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值进入目标性能区域的比例,判断当前时刻适用的分配算法是否满足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性能。这里,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值进入目标性能区域的比例称为基准值达成率(reference value achievement ratio)。
调度部8在该基准值达成率处于某确定范围内,例如75%以上且85%以下的范围内时,判断满足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性能,在下次的相同时段的运转时也适用同一分配算法。
反之,若该基准值达成率在前述范围外,则调度部8改写电梯运行调度表,使得在下次的相同时段的运转时适用基准值达成率成为范围内的不同的分配算法。
调度部8在此时的分配算法的选出中,如图3所示,使用与特殊性能评价项目的改善性能相关的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序列。此时,调度部8根据基准值达成率是否超过要满足的范围的上限值或者低于下限值,判断是否变更下次的同一时段适用的分配算法。
具体地说,调度部8在基准值达成率超过前述范围的上限值的场合,判断是充分满足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性能且有余裕的状态,即可减少运行台数的状态。调度部8选择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具有高一序列(小一的数字)的分配算法,即具有特殊性能评价项目的更佳评价值的分配算法,作为下次的相同时段适用的分配算法。
另外,相反,调度部8在基准值达成率低于前述范围的下限值的场合,判断是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性能不充分的高值,不应强调特殊性能评价项目的状况。因此,该场合,调度部8选择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具有低一序列(大一的数字)的分配算法,作为在下次的相同时段适用的分配算法。
接着,说明电梯运行调度表的更新的顺序。图5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分配算法的切换处理顺序的一例流程图。
首先,性能评价部6分别多次计算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同一时段中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值,即平均等待时间及等待时间的分散值(步骤A1),对平均等待时间及等待时间的分散值分别计算分配算法适用后的基准值达成率,在评价结果记录装置7记录该计算结果(步骤A2)。
调度部8在该记录的基准值达成率为预定范围内时(步骤A3的是),判断在下次的运转时的相同时段也适用相同分配算法,不进行内部存储器存储的电梯运行调度表的更新,结束处理。
相反,调度部8在步骤A2计算的基准值达成率在预定范围外(步骤A3的否),超过范围的上限值的场合(步骤A4的是),即在基本性能评价项目中充分满足性能的场合,判断当前适用的分配算法是否具有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最上位的序列(步骤A5)。调度部8在当前适用的分配算法不具有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最上位的序列时(步骤A5的否),判断适用与图4所示的分配算法的改善性能相关的具有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上一个序列的分配算法作为下次的相同时段的分配算法,并更新内部存储器存储的电梯运行调度表(步骤A6)。
另外,调度部8在步骤A2计算的基准值达成率在预定范围外(步骤A3的否),超过范围的上限值的场合(步骤A4的是),且当前适用的分配算法在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具有最上位的序列的场合(步骤A5的是),判断不进行下次的相同时段的分配算法的变更,结束处理。
另外,调度部8在步骤A2计算的基准值达成率在预定范围外(步骤A3的否),低于范围的下限值的场合(步骤A4的否),即基本性能评价项目中未充分满足性能的场合,判断当前适用的分配算法是否具有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最下位的序列(步骤A7)。调度部8在当前适用的分配算法不具有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最下位的序列时(步骤A7的否),判断适用与图4所示的分配算法的改善性能相关的具有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下一个序列的分配算法,作为下次的相同时段的分配算法,并更新内部存储器存储的电梯运行调度表(步骤A8)。
另外,调度部8在步骤A2计算的基准值达成率在预定范围外(步骤A3的否),低于范围的下限值的场合(步骤A4的否),且当前适用的分配算法具有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中的最下位的序列的场合(步骤A7的是),判断不进行下次的相同时段的分配算法的变更,结束处理。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中,通过根据预定电梯运行调度表切换分配算法,不需要群管理控制装置3中的多大的计算资源就可以实现与状况相应的分配算法切换。另外,按调度区间实施适用的分配算法的性能评价,在某时段适用的分配算法满足一定基准的目标性能区域中的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基准率达成率为预定范围外的场合,为了在下次的相同时段适用不同的分配算法,采用表示特殊性能评价项目的改善性能的序列的分配控制模式管理信息。通过反复该处理,可以容易实现电梯运行调度表中的时段中适用的分配算法的更新。
即,在产生电梯的输送能力提高以外的要求的场合,对电梯的服务性能设置一定基准作为制约,在该基准范围内判断控制方法,以满足其他要求,从而,例如即使在要求矛盾的场合,也不会使问题恶化。
从而,满足基本性能以外的要求和满足基本性能必须同时实现的场合,通过根据当前的建筑物的状况适时切换分配算法,可以提高服务性能并实现以外的目的,即,可提供与状况匹配的电梯服务。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中与图1相同部分的说明省略。
图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本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3与第1实施方式比较,还具备区间确定部(section determination unit)10。区间确定部10在需要判别部9和调度部8之间连接。
区间确定部10具有:监视从需要判别部9获得的需要量,通过根据该需要量的变化的等级推定需要量的倾向而使调度部8存储的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时段的区间变化的功能。
例如,如图2所示,假定有对各时段分别适用分配算法的电梯运行调度表。例如,调度部8存储的电梯运行调度表的调度图表P1中,0:00到6:00的时段适用算法A,6:00到7:30的时段适用算法B。
此时,存在分割0:00到6:00的区间和6:00到7:30的区间的、即连续区间的边界即6:00这样的时刻。图2所示的例中,7:30、10:00、11:30、13:30、17:00、19:00这样的时刻也成为连续区间的边界的时刻。
此时刻根据建筑物数据、预测需要等预先人为地确定。如第1实施方式所述,对由这些时刻确定的调度区间,适用多个种类中任一个分配算法。但是,根据建筑物的交通需要的状态,适用分配算法的区间即从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时段的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时间不一定最佳。
本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3通过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的交通需要改变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时段的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时间,优化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时段及在此时段适用的分配算法。
这里,电梯的需要量用轿厢内负载表示。各轿厢1出发前闭门时,各轿厢1具备的负载检测装置13计测负载值。群管理控制装置3的需要判别部9在每次轿厢1闭门时,累加此时的轿厢内负载。需要判别部9通过对全部轿厢1合计该计算结果,可以简易地判断电梯的需要量。
例如,假定某轿厢1的负载值为300kg。该轿厢1在3层停止,进行门开闭,该轿厢1出发时的负载值为550kg,另外,接着,该轿厢1在6层停止,进行门开闭,该轿厢1出发时的负载值假定为270kg。
需要判别部9逐次累加这些负载值,将合计1120kg视为该轿厢的需要量。需要判别部9,将这样的需要量在5分钟、全轿厢台数中累加后除以此时间和轿厢1的台数的平均值设为该5分钟中的平均需要量。
图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需要量的时间特性的一例示图。
需要判别部9将该计算的平均需要量的值作为该建筑物的统计数据在内部存储器按星期存储。图7将该存储的数据作为曲线图显示。区间确定部10根据这样的平均需要量的值,捕捉电梯的需要的变化的特征,确定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时段的适当时刻。
接着,说明电梯运行调度表的时段的适当时刻的确定方法。首先,需要判别部9对调度部8存储的电梯运行调度表中当前设定的时段的区间,算出5分钟的各个期间中需要值的分散值。
需要值的分散值为了表现该需要值的偏差,在该分散值大的场合,前述5分钟的各个期间的需要值的倾向不同,可以认为该区间中的需要的变化剧烈。另外,需要值的分散值小的场合,5分钟的各个期间的需要值的变化少,可以认为此时段中发生相同倾向的需要。
此时,即使分割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连续时段的时刻偏移,需要判别部9也可以根据存储的需要值的一日量的数据算出新区间的分散值。因此,区间确定部10在分割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连续区间的时刻在时间上前后偏移的场合,通过判断该偏移后的新连续区间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变大(需要的倾向不一致)或者变小(需要的倾向相似),可以判断分割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连续区间的时刻是否应该偏移。
图8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分配算法的调度表的修正处理顺序的一例流程图。
这里,假定存在区间A和区间B,并存在分割这些区间的时刻,即既是区间A的结束时刻又是区间B的开始时刻的时刻T这样的确定区分的时刻。相对地,区间确定部10设定比时刻T滞后5分钟的时刻T-和比该时刻T超前5分钟的时刻T+。
然后,区间确定部10将设定时刻T-作为区间A的新结束时刻且区间B的新开始时刻的新区间确定为区间A-、区间B-,对各个区间算出分散值。
另外,区间确定部10将设定前述时刻T+作为区间A的新结束时刻且区间B的新开始时刻的新区间确定为区间A+、区间B+,对各个区间算出分散值。
此时,区间确定部10比较由时刻T分割的各区间即区间A、区间B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和由时刻T-分割的各区间即区间A-、区间B-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
在区间A-、区间B-的双方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比原来的区间A、B中的需要的分散值改善的场合,区间确定部10判断即使将区分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区间A、B的时刻T改写为时刻T-也没问题,即,区间A-、区间B-是区间A、B的新的区间的候补。
另外,同样,区间确定部10比较由时刻T分割的各区间即区间A、区间B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和由时刻T+分割的各区间即区间A+、区间B+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
区间A+、区间B+的双方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比原来的区间A、B中的需要的分散值改善的场合,区间确定部10判断即使将区分电梯运行调度表内的区间A、B的时刻T改写为时刻T+也没有问题,即区间A+、区间B+是区间A、B的新的区间的候补。
区间确定部10判断区间A-、区间B-是区间A、B的新区间的候补且判断区间A+、区间B+是区间A、B的新区间的候补的场合,从这些候补中,将具有更高分散值改善率(higher variance improvement ratios)的区间确定为区间A、B的新区间。
另外,区间确定部10在分散值在时刻T-的场合和时刻T+场合的一方改善的场合,采用具有改善的分散值的时刻作为下次的相同时段的电梯运行调度表信息的时段的分割时刻,更新电梯运行调度表。
在仅仅时刻T-的场合和时刻T+场合的一方发现分散值的改善的第1情形是,区间A-、区间B-的双方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比原来的区间A,B中的需要的分散值改善,但是区间A+、区间B+的双方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没有比原来的区间A、B中的需要的分散值改善的情况。
另外,在仅仅时刻T-的场合和时刻T+场合一方发现分散值的改善的第2情形是,区间A+、区间B+的双方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比原来的区间A、B中的需要的分散值改善,但是区间A-、区间B-的双方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没有比原来的区间A、B中的需要的分散值改善的情况。
另外,区间确定部10在时刻T-的场合的区间A-、区间B-和时刻T+的场合的区间A+、区间B+的双方没有成为调度区间的候补,即,区间A-、区间B-的双方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没有比原来的区间A、B中的需要的分散值改善且区间A+、区间B+的双方中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没有比原来的区间A、B中的需要的分散值改善的场合,继续采用时刻T作为下次的相同时段的电梯运行调度表信息的时段的分割时刻。这样,确定电梯运行调度表信息的时段的时刻根据需要依次更新。
图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进行变更后的区间的需要量的算出结果的一例图。
如图9所示,假定存在由时刻T(8:45)区分的二个区间A、B。区间A的时段是7:30-8:45,区间B的时段是8:45-10:00。
需要判别部9如图9中的表(A)所示,假定判别区间A中的7:30-8:45的每5分钟的需要量及区间B中的8:45-10:00的每5分钟的需要量,该信息在需要判别部9的内部存储器存储。该表的需要量是表示建筑物的过去的每5分钟的需要量的存储的统计数据。
需要判别部9算出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及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步骤A21)。此时,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是57454,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是17955。
然后,区间确定部10通过设定将时刻T(8:45)偏移到5分钟前而算出时刻T-(8:40),并用此时刻进行区分,设定区间A-、B-(步骤A22)。区间A-的时段是7:30-8:40,区间B-的时段是8:40-10:00。
需要判别部9如图9中的表(B)所示,判别区间A-中的7:30-8:40的每5分钟的需要量及区间B-中的8:40-10:00的每5分钟的需要量,算出该需要量的分散值,在需要判别部9的内部存储器存储(步骤A23)。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是60690,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是18882。
区间确定部10比较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和之前的时刻T中的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且比较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和之前的时刻T中的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步骤A24)。区间确定部10在该比较的结果为步骤A22设定的区间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比原来的区间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改善的场合(步骤A25的是),将在步骤A22设定的区间的时刻T-确定为用于更新调度部8存储的电梯运行调度表的、从区间A的开始时刻到区间B的结束时刻的时段的新分割时刻(步骤A26)。
图9所示的例中,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比之前的时刻T中的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大,另外,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比之前的时刻T中的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大。该场合,步骤A22设定的区间A-、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没有比原来的区间A、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改善,因此,不采用时刻T-作为前述新分割时刻。
这样,没有采用时刻T-作为前述新分割时刻的场合,区间确定部10通过设定将时刻T(8:45)向5分钟后偏移而算出时刻T+(8:50),以此时刻作为区分,设定区间A+、B+(步骤A27)。区间A+的时段是7:30-8:50,区间B+的时段是8:50-10:00。
需要判别部9如图9中的表(C)所示,判别区间A+中的7:30-8:50的每5分钟的需要量及区间B+中的8:50-10:00的每5分钟的需要量,算出该需要量的分散值,在需要判别部9的内部存储器存储(步骤A28)。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是56270,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是13313。
区间确定部10比较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和之前的时刻T中的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且比较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和之前的时刻T中的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步骤A29)。区间确定部10在该比较的结果为步骤A27设定的区间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比原来的区间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改善的场合(步骤A30的是),将步骤A27设定的区间的时刻T+确定为用于更新调度部8存储的电梯运行调度表的、从区间A的开始时刻到区间B的结束时刻的时段的新分割时刻(步骤A31)。
图9所示的例中,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比之前的时刻T中的区间A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小,另外,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比之前的时刻T中的区间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小。该场合,步骤A27设定的区间A+、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比原来的区间A、B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改善,因此,采用时刻T+(8:50)作为前述新分割时刻。
另外,区间确定部10如前述样偏移分割时刻时,其他时段的区间成为10分钟以下的场合,取消该区间,设为一个区间。但是,此时,由于从全体调度期间除去了一个区间,为了填补,生成新的区间。
生成的新区间是各区间中具有需要量的最差的分散值的区间,且,该区间(生成的新区间)以即使将上述区间(需要量的分散值最差的区间)分割为2部分,分割为2部分的区间的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也为30分以上、即等分具有1小时以上的间隔的区间的方式生成。
如上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除了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特征外,根据电梯的需要量的分散值改变由电梯运行调度表设定的各时段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更新电梯运行调度表。因此,可作成与建筑物的状况相应的电梯运行调度表。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图10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本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3与第2实施方式比较,还具有监视性能评价部6的评价结果的评价结果监视部(evaluation result monitoringunit)12。评价结果监视部12在性能评价部6和控制切换部11之间连接。
评价结果监视部12在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各自超过一定的界限值的场合,即不满足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场合,在调度部8存储的电梯运行调度表中,不管与当前时刻所属时段相关联的分配算法的种类,适用满足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预定分配算法。
电梯运行调度表本身以满足基本性能评价项目和特殊性能评价项目的两方为方针,以根据电梯的需要适用适当的分配算法为目的而作成。
因此,评价结果监视部12判断不满足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场合,即,需要突发地变化,直接适用与当前时刻所属时段相关联的分配算法时基本性能评价项目不充分即服务性能劣化的场合,评价结果监视部12为了改善该状态,通过适用具有最佳服务性能的分配算法或未考虑特殊性能评价项目的情况下强调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分配算法,暂时地改善其服务性能。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分配算法的适用修正处理顺序的一例流程图。
首先,评价结果监视部12取得由性能评价部6评价的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一种即等待时间的分散值(步骤A41)。评价结果监视部12在该取得的等待时间的分散值超过预定界限值的场合(步骤A42的是),不管与当前时刻所属时段相关联的分配算法的种类,适用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等待时间的分散值不超过界限值的预定分配算法(步骤A45)。
评价结果监视部12在步骤A41取得的等待时间的分散值不超过预定界限值的场合(步骤A42的否),取得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一种即平均等待时间(步骤A43)。
评价结果监视部12在该取得的平均等待时间超过预定界限值的场合(步骤A44的是),不管与当前时刻所属时段相关联的分配算法的种类,适用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平均等待时间不超过界限值的预定分配算法(步骤A45)。
如上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除了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特征,即使在需要突发地变化,直接适用与当前时刻所属时段相关联的分配算法时基本性能评价项目不充分的场合,也可以适用满足该基本性能评价项目的分配算法。
根据这些各实施方式,可提供根据轿厢的运转状况适当适用群管理控制方法的电梯。
虽然说明了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例示而不是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实施方式可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也是发明的范围和要旨所包含的,同时也是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述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所包含的。

Claims (5)

1.一种电梯,具备:
分配控制部(5),其使用具有不同的控制指标的多个群管理控制方法之一从多台轿厢(1)中分配响应由乘梯处呼叫按钮(4)的操作登记的目的地层的轿厢;
性能评价部(6),其根据上述轿厢的运行状况实施上述群管理控制方法的性能评价;
调度部(8),其以使包含乘客的输送效率的多个控制指标都满足预定条件的方式,根据上述性能评价部的性能评价结果,设定表示任意的时段和在该时段适用的群管理控制方法之间的关系的电梯运行调度表;以及
控制切换部(11),其按照上述调度部设定的调度表,根据当前时刻所属的时段切换上述群管理控制方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群管理控制方法包括采用乘客的输送效率作为上述控制指标的控制方法及采用上述轿厢的运行时的消耗电力作为上述控制指标的控制方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群管理控制方法包括使多台轿厢中预定台数的轿厢的运行停止而成为待机状态的控制方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区间确定部(10),其根据关于上述群管理控制方法适用的时段的由上述需要判别部获得的需要量和关于上述群管理控制方法适用的时段的修正候补的由上述需要判别部获得的需要量,将上述群管理控制方法适用的时段确定为上述修正候补的时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评价结果监视部(12),其在上述性能评价部获得的评价结果不满足与乘客的输送效率的高低相关的预定条件的场合,在由上述调度部确定的群管理控制方法中,中止与当前时刻对应的群管理控制方法的适用,而适用满足与上述输送效率的高低相关的上述条件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201210052238.XA 2011-03-15 2012-03-01 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4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6798A JP2012192997A (ja) 2011-03-15 2011-03-15 エレベータ
JP056798/2011 2011-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4093A true CN102674093A (zh) 2012-09-19
CN102674093B CN102674093B (zh) 2015-07-15

Family

ID=46806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223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4093B (zh) 2011-03-15 2012-03-01 电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92997A (zh)
CN (1) CN102674093B (zh)
IN (1) IN2012DE006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3980A (zh) * 2019-02-21 2019-04-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30551A (ja) * 2013-07-31 2015-02-1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5836344B2 (ja) * 2013-09-30 2015-12-2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11017657B (zh) * 2019-12-02 2022-09-02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24663B (zh) * 2023-03-09 2023-05-12 常熟理工学院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梯设备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41944A (en) * 1976-05-21 1977-1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operation type command system
JPS55130457A (en) * 1979-03-31 1980-10-09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JPH10236742A (ja) * 1997-02-28 1998-09-08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931697A (zh) * 2006-09-29 2007-03-21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群控电梯智能调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6979A (en) * 1981-03-18 1982-09-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US5276295A (en) * 1990-09-11 1994-01-04 Nader Kameli Predictor elevator for traffic during peak condi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41944A (en) * 1976-05-21 1977-1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operation type command system
JPS55130457A (en) * 1979-03-31 1980-10-09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JPH10236742A (ja) * 1997-02-28 1998-09-08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931697A (zh) * 2006-09-29 2007-03-21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群控电梯智能调度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3980A (zh) * 2019-02-21 2019-04-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93980B (zh) * 2019-02-21 2021-03-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92997A (ja) 2012-10-11
IN2012DE00686A (zh) 2015-08-21
CN102674093B (zh)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3406B (zh) 用于确定电梯轿厢组任意瞬时的总峰值功耗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60218B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
CN101054140B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CN102674093A (zh) 电梯
CN102264620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US7275623B2 (en) Allocating landing calls in an elevator group using a cost function
CN103803362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JP504724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省エネ運行システム
CN103979372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1683942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CN101054141B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和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
CN101466629B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2050362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03935850A (zh) 电梯群控分区方法、电梯群控装置及系统
CN103874648A (zh) 具有多个轿厢的电梯系统
CN103663011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2417127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3261070B (zh) 节能电梯设备
GB2277611A (en) Elevator bank control system
CN105110111B (zh) 电梯群运行曲线生成系统和方法、电梯群控系统
JP2000501058A (ja) シングルソーストラフィック条件のための動的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エレベータ配送装置
CN102807141A (zh) 电梯控制装置
JP7173439B2 (ja)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
CN107055232A (zh) 一种面对负载波动的电梯动态调度方法
KR20100135944A (ko)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