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3571A - 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 - Google Patents
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73571A CN102673571A CN2012101646394A CN201210164639A CN102673571A CN 102673571 A CN102673571 A CN 102673571A CN 2012101646394 A CN2012101646394 A CN 2012101646394A CN 201210164639 A CN201210164639 A CN 201210164639A CN 102673571 A CN102673571 A CN 1026735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station
- circuit
- article
-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两条城铁线路相互成直角或斜角交叉通过,在站内换乘,车站在垂直方向分成三层布置,分别是上层站台、中间层、下层站台,其中的第一条线路的上行线站台及轨道与下行线站台及轨道在垂直方向上下叠落分开布置,分别设置于上层站台和下层站台,上层站台和下层站台之间设置有中间层,站厅设置于中间层,是侧式车站;第二条线路上行线路轨道和下行线路的轨道设置于中间层的两侧,中间层的中部是岛式车站。当换乘车站外部条件受限制,采取本发明立体布置,实现“站台-站台”的短距离换乘,换乘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领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车站的一种换乘型式。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在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建设方面都朝着综合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结合地形选择合适的车站布置形式,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并根据换乘客流量的需要,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减少人流交叉。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可分为同站台换乘、节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等。
同站台换乘是指主要换乘方向的乘客在同一个站台上完成两线间的换乘。乘客换乘距离较短,但车站宽度大,换乘站占据的地下空间大。
节点站台换乘是指将两线立体交叉的重叠部分作为换乘节点,采用楼梯直接连通两线站台的换乘方式。通常,上下层站台的平面呈“十”字、“T”型或“L”型。各个方向的换乘通过一次上楼梯或一次下楼梯即可完成,但若站台宽度和楼梯位置布置不当,容易造成站台上的客流堵塞的情况。
站厅换乘和通道换乘是指乘客下车由站台经过站厅或通道进行换乘。这样易于对换乘客流分流疏导,减少人流交织,但是乘客换乘距离较长。
以上换乘形式均受车站站厅——站台的平面制约,空间发展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当换乘车站受地下管线、路桥及周边建构筑物的限制,车站宽度不能设置过宽时,采取一条线路中间穿越、另一条线路车站站台上下叠落的“T型”换乘布置型式,既能通过换乘节点实现“站台-站台”的短距离换乘,又化解了地下空间有限、设站宽度受限的困难,促成了车站独特的建筑形式,同时创造了新颖的地下空间;车站双向换乘均实现了“台-台”的换乘,走行距离短,换乘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两条城铁线路相互成直角或斜角交叉通过,在交叉处设置换乘车站,在站内换乘,车站在垂直方向分成三层布置,分别是上层站台、中间层、下层站台,其平面布置和空间关系为:其中的第一条线路上行线站台及第一条线路上行轨道与第一条线路下行线站台及第一条线路下行轨道在垂直方向上下叠落分开布置,分别设置于上层站台和下层站台,上层站台和下层站台之间设置有中间层,站厅设置于中间层,是侧式车站;第二条线路上行线路轨道和第二条线路下行线路的轨道设置于中间层的两侧,中间层的中部是第二条线路上行下行共用站台,是岛式车站,在水平方向与第一条线路交叉通过,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上层站台和下层站台之间的空间,站厅设置于上层站台,与第一条线路上层站台同高,其线路穿越第一条线路车站的中间层的站厅,将其一分为二,变成两个端头厅;两条城铁线路形成T型岛侧换乘;
上层站台站厅层付费区与中间层的第二条线路上行下行共用站台之间设有相通的楼梯和扶梯,第一条线路上层站台层的乘客由此换乘至第二条线路站台层;中间层的第二条线路上行下行共用站台与下层站台之间设有相通的换乘楼梯和扶梯,第一条线路下层站台层的乘客由此换乘至第二条线路站台层;第二条线路中间层上行下行共用站台的乘客换乘至第一条线路的站台层,同样的路径反向即可;
上层站台站厅层付费区与中间层的两个端头厅之间分别设有相通的楼梯和扶梯,中间层的两个端头厅与下层站台之间分别设有相通的换乘楼梯和扶梯;第一条线路下层站台的乘客经过此两层楼梯和扶梯由下层站台上至上层站台出站,第一条线路上层站台的乘客经过此两层楼梯和扶梯,由上层站台下至下层站台上车。
所述车站全部位于地下,上层站台为地下一层,中间层为地下二层,下层站台为地下三层。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当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遇到复杂环境,采用现有的站厅、站台节点、通道等换乘形式在平面上受到制约,没有布设的条件,为满足换乘要求,则需要在空间上拓展,本发明提出了新型的换乘方式。
本发明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复杂环境下的车站,它的优点:
(1)适合车站埋深较浅,占地面积较小;
(2)适合车站的设置宽度因地下管线、路桥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而受限;
(3)预留换乘节点小,实施方便;
(4)换乘功能优,车站双向均实现了“台-台”的换乘;
(5)车站宽度窄,施工时,对道路交通影响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换乘车站地下一层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换乘车站地下二层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换乘车站地下三层平面布置图;
图4为本发明换乘车站纵剖图;
图5为本发明换乘车站横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标号如下:上层站台A、中间层B、下层站台C;第一条线路L1、第二条线路L2;第一条线路上行线站台1、第一条线路上行轨道2、第一条线路下行车站台3、第一条线路下行轨道4;第二条线路上行线路的轨道5、第二条线路下行线路的轨道6、第二条线路上行下行共用站台7;楼梯LT、扶梯FT;站厅层付费区8、站厅层非付费区9。
一种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两条城铁线路相互成直角或斜角交叉通过,在交叉处设置换乘车站,在站内换乘,车站在垂直方向分成三层布置,分别是上层站台A、中间层B、下层站台C,其平面布置和空间关系为:其中的第一条线路上行线站台1及第一条线路上行轨道2与第一条线路下行线站台3及第一条线路下行轨道4在垂直方向上下叠落分开布置,分别设置于上层站台A和下层站台C,上层站台A和下层站台C之间设置有中间层B,站厅设置于中间层B,是侧式车站;第二条线路上行线路轨道5和第二条线路下行线路的轨道6设置于中间层B的两侧,中间层B的中部是第二条线路上行下行共用站台7,是岛式车站,在水平方向与第一条线路L1交叉通过,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上层站台A和下层站台C之间的空间,站厅设置于上层站台A,与第一条线路上层站台A同高,其线路穿越第一条线路车站的中间层B的站厅,将其一分为二,变成两个端头厅;两条城铁线路形成T型岛侧换乘;
上层站台A站厅层付费区与中间层B的第二条线路上行下行共用站台7之间设有相通的楼梯LT和扶梯FT,第一条线路L1上层站台层的乘客由此换乘至第二条线路L2站台层;中间层B的第二条线路上行下行共用站台7与下层站台C之间设有相通的换乘楼梯LT和扶梯FT,第一条线路L1下层站台层的乘客由此换乘至第二条线路L2站台层;第二条线路L2中间层B上行下行共用站台7的乘客换乘至第一条线路的站台层,同样的路径反向即可;
上层站台A站厅层付费区与中间层B的两个端头厅之间分别设有相通的楼梯LT和扶梯FT,中间层B的两个端头厅与下层站台C之间分别设有相通的换乘楼梯LT和扶梯FT;第一条线路L1下层站台C的乘客经过此两层楼梯LT和扶梯FT由下层站台C上至上层站台A出站,第一条线路L1上层站台A的乘客经过此两层楼梯LT和扶梯FT,由上层站台A下至下层站台C上车。
所述车站全部位于地下,上层站台A为地下一层,中间层B为地下二层,下层站台C为地下三层。
如图所示,图中粗线箭头表示换乘流线。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设计方案为中间穿越叠落侧式站台换乘模型,包括以下内容:
(1)平面布置和空间关系:两线换乘车站中的一条线路车站站台上下叠落设置于地下一层和地下三层,站厅在中间设置于地下二层,是侧式车站;另一条线路车站垂直中间穿越,站厅设置于地下一层,与前一线路车站地下一层站台同高,站台设置于地下二层,是岛式车站,其线路穿越前一线路车站地下二层站厅,将其一分为二,变成两个端头厅。两线形成“T型”岛侧换乘。
(2)换乘客流组织:第一条线路地下一层站台层的乘客换乘至第二条线路站台层,可通过地下一层站厅层付费区靠近“T型”换乘节点的楼扶梯实现;第一条线路地下三层站台层的乘客换乘至第二条线路站台层,可通过地下二层站台层靠近“T型”节点的换乘楼扶梯实现;第二条线路地下二层站台层的乘客换乘至第一条线路的站台层,同样的路径反向即可。车站双向换乘均实现了“台-台”的换乘,走行距离短,换乘方便快捷。
实施例一
该车站是两条线路的换乘车站。其中B号线为标准双层岛式车站,南北走向,A号线为线路上下叠落三层侧式车站,东西走向。B号线中间穿越,A号线站台上下叠落,两站“T型”岛侧换乘。
受道路地下较大控制性管线等因素影响,在此处设站地下空间十分有限。处理好车站与周边建构筑物及控制性管线的关系极为重要。A号线车站设计为宽度13.8m,站台上下叠落的地下三层侧式车站。
地下一层为A号线的东行站台层,同时也是B号线的站厅层,两车站在地下一层“T型”换乘节点处共用一个付费区;地下二层为A号线的站厅层,同时也是B号线的站台层,B号线轨行区从中间穿越,将A号线站厅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端厅;地下三层为A号线的西行站台层,同时地下三层“T型”换乘节点处设置了换乘楼扶梯,供其与地下二层B号线站台层连通。
本站B号线与A号线东行的换乘客流通过地下一层站厅“T型”换乘节点处的付费区可以实现;B号线与A号线西行的换乘客流通过地下二层B号线站台和A号线地下三层站台中部“T型”换乘节点处设置的换乘楼扶梯即可实现。本站双向换乘均实现了“台-台”的换乘,走行距离短,换乘快速便捷。
Claims (2)
1.一种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两条城铁线路相互成直角或斜角交叉通过,在交叉处设置换乘车站,在站内换乘,其特征在于:车站在垂直方向分成三层布置,分别是上层站台(A)、中间层(B)、下层站台(C),其平面布置和空间关系为:其中的第一条线路上行线站台(1)及第一条线路上行轨道(2)与第一条线路下行线站台(3)及第一条线路下行轨道(4)在垂直方向上下叠落分开布置,分别设置于上层站台(A)和下层站台(C),上层站台(A)和下层站台(C)之间设置有中间层(B),站厅设置于中间层(B),是侧式车站;第二条线路上行线路轨道(5)和第二条线路下行线路的轨道(6)设置于中间层(B)的两侧,中间层(B)的中部是第二条线路上行下行共用站台(7),是岛式车站,在水平方向与第一条线路(L1)交叉通过,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上层站台(A)和下层站台(C)之间的空间,站厅设置于上层站台(A),与第一条线路上层站台(A)同高,其线路穿越第一条线路车站的中间层(B)的站厅,将其一分为二,变成两个端头厅;两条城铁线路形成T型岛侧换乘;
上层站台(A)站厅层付费区与中间层(B)的第二条线路上行下行共用站台(7)之间设有相通的楼梯(LT)和扶梯(FT),第一条线路(L1)上层站台层的乘客由此换乘至第二条线路(L2)站台层;中间层(B)的第二条线路上行下行共用站台(7)与下层站台(C)之间设有相通的换乘楼梯(LT)和扶梯(FT),第一条线路(L1)下层站台层的乘客由此换乘至第二条线路(L2)站台层;第二条线路(L2)中间层(B)上行下行共用站台(7)的乘客换乘至第一条线路的站台层,同样的路径反向即可;
上层站台(A)站厅层付费区与中间层(B)的两个端头厅之间分别设有相通的楼梯(LT)和扶梯(FT),中间层(B)的两个端头厅与下层站台(C)之间分别设有相通的换乘楼梯(LT)和扶梯(FT);第一条线路(L1)下层站台(C)的乘客经过此两层楼梯(LT)和扶梯(FT)由下层站台(C)上至上层站台(A)出站,第一条线路(L1)上层站台(A)的乘客经过此两层楼梯(LT)和扶梯(FT),由上层站台(A)下至下层站台(C)上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全部位于地下,上层站台(A)为地下一层,中间层(B)为地下二层,下层站台(C)为地下三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646394A CN102673571A (zh) | 2012-05-24 | 2012-05-24 | 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646394A CN102673571A (zh) | 2012-05-24 | 2012-05-24 | 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73571A true CN102673571A (zh) | 2012-09-19 |
Family
ID=46806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646394A Pending CN102673571A (zh) | 2012-05-24 | 2012-05-24 | 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73571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80611A (zh) * | 2016-08-24 | 2016-11-09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八月台单方向无交叉三线换乘车站 |
CN106515743A (zh) * | 2016-09-19 | 2017-03-22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两条地铁线路换乘的线路布置结构 |
CN107697075A (zh) * | 2016-08-08 | 2018-02-16 | 陈海水 | 十字式列车车站 |
CN107901919A (zh) * | 2017-11-15 | 2018-04-13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叠岛式车站线路联络结构 |
CN108313064A (zh) * | 2018-03-09 | 2018-07-24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一种用于山地城市车站双站厅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
CN108506007A (zh) * | 2018-03-09 | 2018-09-07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一种基于盾构法的错位岛式车站布置方法 |
WO2018214308A1 (zh) * | 2017-05-22 | 2018-11-29 | 广东飞铁交通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 |
CN110789535A (zh) * | 2019-11-18 | 2020-02-14 | 费嘉琳 | 棋盘格式客运铁路三级网 |
CN113279777A (zh) * | 2021-05-18 | 2021-08-20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左右线分离式地铁车站台台换乘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7610A (zh) * | 2000-05-10 | 2000-09-27 | 刘杰 | 地铁交叉线路分侧式站台 |
EP1310599A1 (en) * | 2001-11-13 | 2003-05-14 | Compa Tech N.V. | Platform |
CN101428618A (zh) * | 2008-03-28 | 2009-05-13 | 陶孝宝 | 地下通道站台 |
CN201951455U (zh) * | 2010-08-26 | 2011-08-31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城际客运专线与城市轨道交通同台换乘车站 |
-
2012
- 2012-05-24 CN CN2012101646394A patent/CN1026735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7610A (zh) * | 2000-05-10 | 2000-09-27 | 刘杰 | 地铁交叉线路分侧式站台 |
EP1310599A1 (en) * | 2001-11-13 | 2003-05-14 | Compa Tech N.V. | Platform |
CN101428618A (zh) * | 2008-03-28 | 2009-05-13 | 陶孝宝 | 地下通道站台 |
CN201951455U (zh) * | 2010-08-26 | 2011-08-31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城际客运专线与城市轨道交通同台换乘车站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编辑部: "北京地铁14号线七里庄站将成最窄立体站",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no. 4, 31 December 2010 (2010-12-31), pages 88 *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97075A (zh) * | 2016-08-08 | 2018-02-16 | 陈海水 | 十字式列车车站 |
CN106080611A (zh) * | 2016-08-24 | 2016-11-09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八月台单方向无交叉三线换乘车站 |
CN106515743A (zh) * | 2016-09-19 | 2017-03-22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两条地铁线路换乘的线路布置结构 |
WO2018214308A1 (zh) * | 2017-05-22 | 2018-11-29 | 广东飞铁交通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 |
CN107901919A (zh) * | 2017-11-15 | 2018-04-13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叠岛式车站线路联络结构 |
CN108313064A (zh) * | 2018-03-09 | 2018-07-24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一种用于山地城市车站双站厅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
CN108506007A (zh) * | 2018-03-09 | 2018-09-07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一种基于盾构法的错位岛式车站布置方法 |
CN110789535A (zh) * | 2019-11-18 | 2020-02-14 | 费嘉琳 | 棋盘格式客运铁路三级网 |
CN113279777A (zh) * | 2021-05-18 | 2021-08-20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左右线分离式地铁车站台台换乘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73571A (zh) | 中间穿越叠落侧式换乘车站 | |
WO2011140928A1 (zh) | 右行制四个"卜"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 |
WO2011150740A1 (zh) | 一种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 |
CN106515743A (zh) | 一种两条地铁线路换乘的线路布置结构 | |
CN107901918A (zh)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线路联络结构 | |
CN103669142B (zh) | 一种枢纽式全互通立体交叉结构 | |
CN103661405A (zh) |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全节点换乘车站 | |
KR20120005894A (ko) | 복층구조 지하도로의 입체교차로 | |
CN211395746U (zh) |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 |
CN106758610A (zh) | 城市轨道公交立体交通系统 | |
CN107747322A (zh) | 一种多舱室综合管廊互通结构 | |
CN106080611A (zh) | 一种八月台单方向无交叉三线换乘车站 | |
CN103088734B (zh) |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 |
CN207089296U (zh)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出入线区间站接轨布置结构 | |
CN108313064A (zh) | 一种用于山地城市车站双站厅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 |
TW201609470A (zh) | 交通用管道網路及管道交通系統 | |
CN207466647U (zh) | 一种轨道交通叠岛式车站线路联络结构 | |
CN107244323A (zh)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出入线区间站接轨布置结构 | |
CN103334355A (zh) | 城市地下汽车管道交通的管道系统和建造方法及交通方法 | |
CN207274662U (zh) | 两线叠岛地铁换乘站 | |
CN204803701U (zh) | 一种适用于交叉路口的地下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 |
CN106758620B (zh) | 一种梅花式双层通行立交桥的五岔路口道路 | |
CN112112019B (zh) | 一种靠右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直行路网系统 | |
KR20110098464A (ko) | 복층형 입체복합도로의 3지 입체교차로 | |
CN110106797B (zh) | 一种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及转换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