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0642B - 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0642B
CN102670642B CN201110056269.8A CN201110056269A CN102670642B CN 102670642 B CN102670642 B CN 102670642B CN 201110056269 A CN201110056269 A CN 201110056269A CN 102670642 B CN102670642 B CN 102670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fatty liver
liver
compound medicamen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62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0642A (zh
Inventor
胡义扬
冯琴
彭景华
刘平
唐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Original Assignee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filed Critical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to CN2011100562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706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70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0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0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0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涉及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本发明的中药复方药物由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为组分或成分按下述重量比制成: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为100~500:10~150:1~50。所述中药复方药物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本发明的中药复方药物,经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试验及运用“均匀设计”筛选以及反复验证,结果证实,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以及肝损伤,其组分单一使用未见显著效果;所述复方药物可用于制备防治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药物,也可用于制备防治脂肪性肝病药物。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涉及治疗脂肪性肝病的药物,具体涉及由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组成的中药复方药物。
背景技术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 简称脂肪肝,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大泡性脂肪变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脂肪性肝病通常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脂肪肝从病理角度而言是指肝脏内甘油三酯蓄积过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由遗传、社会、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肝脏疾病,近年来,作为代谢性疾病在肝脏的病理表现,已成为临床密切监测和研究的目标。其相关的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脂肪性肝硬化。
目前临床上针对NAFLD(尤其是肥胖及营养过剩的脂肪肝)的治疗措施以饮食调整、运动治疗、减肥,心理行为修正为主要原则,但研究报道,饮食调整不能完全有效防止NAFLD的发展,单纯的降低体重虽然可以消除肝脂肪变性,但有可能增加了肝纤维化的程度,因此,药物治疗显得十分关键。目前临床应用的西药主要有如下四类:改善IR的药物如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等;护肝去脂药,如熊去氧胆酸;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大豆磷脂以及调血脂药物;实践显示,上述药物不仅缺乏治疗脂肪肝的特异性,其疗效也受到质疑,如熊去氧胆酸虽然在随机双盲试验中可以降低NAFLD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活性,但对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与安慰剂相比差异不显著。而且有些化学合成的降血脂药尚有潜在肝毒性,甚至可加重脂肪肝。
中医临床实践认为,脂肪肝的病理基础与痰、湿、瘀、积有关。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疗效经临床实践被广泛证实。祛湿化瘀方(临床验方)经多年研究证明其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显著,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已阐明该祛湿化瘀方改善脂质代谢、抗氧化、抗脂毒性等多途径药理作用。目前已有不少中药复方(传统复方)在新药研发阶段中,然而,传统中药复方由于成分复杂,难以明了其所含成分,使其制剂存在一定的可控性、稳定性的困扰,这也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难题之一;而单一组分或成分可能失去中医整体观治疗复杂疾病的特色优势;因此,如何对传统复方“去粗取精”而又保持中医复方配伍的优势,成为当前研发作用机理明确、有效的抗脂肪肝中药研究的突破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具体涉及由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组成的中药复方药物。所述的复方药物是脂肪性肝病有显著防治作用。
本发明在中药复方祛湿化瘀方的基础上,针对该复方中药中已知的活性组分或成分,如白术多糖、栀子苷、姜黄素、绿原酸、虎杖苷等有效组分或成分,运用数学模型“均匀设计”分析技术,进行有效组分/成分配伍抗脂肪肝的研究,提供了由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组成的能有效防治肝脏脂肪变性和肝脏炎症的中药复方药物。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由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为组分或成分按下述重量比制成: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为100 ~500: 10~150 :1~50。
本发明中,所述的白术多糖(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polysaccharide)按常规方法采用原料药白术制成;或市购。
所述的栀子苷(Gardenoside)按常规方法采用原料药栀子制成;或市购。
所述的绿原酸(Chiorogenic acid)来源于。按常规方法采用原料药茵陈制成;或市购。
本发明的中药复方药物,经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试验(模型发展过程中介入干预),并运用“均匀设计”筛选以及反复验证,本复方药物与复方药物中的各单一组分对照研究,结果证实,本复方药物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以及肝损伤,其组分单一使用未见显著效果;所述复方药物可用于制备防治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药物,也可用于制备防治脂肪性肝病药物。
本发明的复方药物,可按常规方法制成临床常用制剂,所述的制剂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将通过具体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复方药物进行详细地描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具体实例和附图仅是为了说明,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说明,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正和改变,这些修正和改变也纳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复方药物组(有效组分配方组),与模型组、祛湿化瘀方组肝组织油红染色比较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运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和均匀设计方法回归分析获得相应最佳的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作用的配方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SD雄性大鼠,清洁级,体重(160±10)g,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主要试剂及药物:虎杖苷(Polydatin)来源于虎杖,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来源于茵陈,栀子苷(Geniposide)来源于栀子,姜黄素(curcumin):来源于姜黄,白术多糖(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来源于白术,购于西安冠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甘油三酯(TG)检测试剂盒购自浙江东欧生物工程公司。
方法
1.2.1 均匀设计药物筛选实验:46只大鼠随机分正常组(5只)及造模组(41只)。造模组给予高脂饲料(10%猪油+2%胆固醇+88%基础饲料),4周末,造模组按后述“均匀设计实验方案”分为均匀设计1-10组,每组3-4只;模型组8只;分别按均匀设计给药方案(见下)按10ml·Kg-1体重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饮用水,祛湿化瘀方组按0.93g生药/100g体重给予祛湿化瘀方,继续造模至第8周。8周末,大鼠以2%戊巴比妥钠按2ml·Kg-1  剂量腹腔注射麻醉,下腔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取肝组织备检。
1.2.2  均匀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均匀设计方案选用U11(1110)表,方中五味中药有效组分作为考察因子,以X1X2X3X4 X5分别代表方中的五味中药有效组分,每个因子分别取5个水平(即呈梯度递增的5种不同剂量),2次重复。先根据国家药典确定祛湿化瘀复方各药物(茵陈、虎杖、白术、栀子、姜黄)剂量范围,再根据每个有效成分的得率换算确定各组有效成分的剂量。X1(绿原酸)的5个水平在0.667-3.33mg/kg之间,X2(虎杖苷)的5个水平在1-5mg/kg之间,X3(白术多糖)的5个水平在53.33-266.67mg/kg之间,X4(栀子苷)的5个水平在9-45mg/kg之间,X5(姜黄素)的5个水平在5.5-27.5mg/kg的剂量范围内。按照均匀设计表格安排各因子及水平,进行组方设计,共10组。
1.2.4 筛选指标: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
1.2.5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均匀设计实验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水准进行统计检验)。
、均匀设计药物筛选实验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含量(76.57±25.8mg/g肝组织),较正常组(13.68±3.4mg/g肝组织)显著升高(均P<0.01),病理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重,提示模型成功。在肝脂肪变性模型成功基础上,检测肝组织TG含量,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获得其方程的理论最大效应配比剂量组为:绿原酸3.33+白术多糖266+栀子苷45,单位mg/kg
3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以绿原酸、白术多糖、栀子苷三种组分/成分组成的复方药物(绿原酸3.33mg/kg,白术多糖266mg/kg,栀子苷45mg/kg),对抑制高质饮食诱导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沉积效应最佳。
实施例2 运用高质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对筛选出的组分配方进行疗效验证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SD雄性大鼠,清洁级,体重(170±10)g,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主要试剂及药物: ALT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其他材料同“实例1”。
方法
1.2.1 分组及造模: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摸方法同“实施例1”。4周末,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配方组、绿原酸组、白术多糖组、栀子苷组、祛湿化瘀方组,每组10只大鼠。其中,各有效组分组的剂量取其在配方组中含量的中位数,祛湿化瘀方组剂量同“实例1”,灌胃给药,同时除正常组外,各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8周末,大鼠以2%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下腔静脉采血,并取肝组织标本备检。
1.2.2 检测指标:肝组织TG、血清ALT,以及肝组织脂肪染色(油红染色)观察。
1.2.3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Figure 919110DEST_PATH_IMAGE001
±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
2、结果
    如表1所示,较之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肝脏血清ALT活性及肝组织TG含量显著升高,肝脏脂肪沉积明显;较之模型组,本发明组(有效组分配方组)和祛湿化瘀方组的肝组织TG含量和血清ALT活性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显著减轻;本发明组和祛湿化瘀方组的上述效应水平相当。
表1 各组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及血清ALT变化比较 (
Figure 836250DEST_PATH_IMAGE001
±S)
组别 n 肝组织TG(mg/g) ALT(U/L)
正常组 10 11.4±6.4** 31.8±6.5**
模型组 10 54.7±20.3 67.9±16.2
本发明组 10 23.6±8.8** 49.6±14.5*
白术多糖组 10 53.4±18.3 73.4±31.8
栀子苷组 10 42.9±16.5 56.4±18
绿原酸组 10 62±18.9 69.2±17.1
祛湿化瘀方组 10 29.2±11.7** 44.3±15*
与模型组比较:  * <0.05; ** <0.01
3、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对高质饮食诱导的大鼠肝脏脂肪沉积、肝损伤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Claims (3)

1.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由白术多糖、栀子苷与绿原酸为活性成分按下述重量比制成:白术多糖266:栀子苷45:绿原酸3.33;
所述的脂肪性肝病为高脂饮食导致的脂肪性肝病。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性肝病是肝脏脂肪沉淀、肝损伤。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复方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CN201110056269.8A 2011-03-09 2011-03-09 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Active CN1026706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6269.8A CN102670642B (zh) 2011-03-09 2011-03-09 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6269.8A CN102670642B (zh) 2011-03-09 2011-03-09 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0642A CN102670642A (zh) 2012-09-19
CN102670642B true CN102670642B (zh) 2014-04-02

Family

ID=46803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6269.8A Active CN102670642B (zh) 2011-03-09 2011-03-09 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706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0352B (zh) * 2012-11-12 2017-05-1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一种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及应用
CN102961394A (zh) * 2012-12-10 2013-03-13 厦门大学 栀子苷在制备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
CN103088106A (zh) * 2013-01-25 2013-05-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用鱼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筛选鱼类保肝药物的方法
CN104606275B (zh) * 2014-04-10 2017-03-29 宁波市第二医院 一种防治脂肪肝的中药有效组分组合物
CN111138557B (zh) * 2020-01-18 2022-01-07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一种栀子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03004A (zh) * 2020-08-25 2023-03-14 莱雅公司 包含虎杖苷的稳定组合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9753A (zh) * 2003-06-02 2003-1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绿原酸、异绿原酸的组合物及它的医学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9753A (zh) * 2003-06-02 2003-1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绿原酸、异绿原酸的组合物及它的医学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恒华等.浅谈白术的研究、应用及开发重点.《重庆中草药研究》.2007,
栀子苷及其衍生物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赵亚南等;《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0228;全文 *
浅谈白术的研究、应用及开发重点;李恒华等;《重庆中草药研究》;20071231;全文 *
赵亚南等.栀子苷及其衍生物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0642A (zh) 2012-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0642B (zh) 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CN104491751B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合并高血脂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293A (zh) 改善和治疗便秘的内服中药
CN105708891B (zh) 控制和治疗人体脂肪肝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560779B (zh) 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复方制剂及其用途
CN103800352B (zh) 一种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及应用
CN104523925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解热并促排便方面的应用
CN107412243B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及其应用
CN101919985A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199806A (zh)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4095912B (zh) 治疗风湿骨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
Martey et al. Advance in pre-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paeoniflorin, a major monoterpene glucoside from the root of Paeonia lactiflora
CN102861278B (zh) 具有降血脂活性的益智有效部位提取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3239674B (zh)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59838A (zh) 氯吡格雷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4645294A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285372C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14028449B (zh) 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CN103705868B (zh) 一种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US20220257688A1 (e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lvia miltiorrhiza or paeonia lactiflora extract as active ingredient for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
CN106344885A (zh) 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食品、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666550A (zh) 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
CN106420901B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复方中药
CN105944104A (zh) 一种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药物组合物
CN104473957B (zh) 一种用于降脂的中药单体组合物及其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