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5525B - 内窥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5525B
CN102665525B CN201080048937.6A CN201080048937A CN102665525B CN 102665525 B CN102665525 B CN 102665525B CN 201080048937 A CN201080048937 A CN 201080048937A CN 102665525 B CN102665525 B CN 1026655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using
insertion section
face
endoscope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89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5525A (zh
Inventor
穗坂洋一
石川善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jing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5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5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5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5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39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input arrangements for the user
    • A61B1/0004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input arrangements for the user for mechanical op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43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output arrangements
    • A61B1/00045Display arrangement
    • A61B1/00052Display arrangement positioned at proximal end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43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output arrangements
    • A61B1/00045Display arrangement
    • A61B1/0005Display arrangement combining images e.g. side-by-side, superimposed or til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装置(1)包括:插入部(10),其能够弯曲,并在顶端部具有摄像机构;显示部(40),其用于显示利用观察部件获取的图像;操作部(20),其用于对插入部进行弯曲操作;以及壳体(61),其在正面侧容纳有显示部及操作部,并在与正面相反侧的背面侧连接有插入部;操作部具有能够进行摆动的第一操纵杆(21),第一操纵杆与和壳体相连接的插入部的基端部配置成同轴,壳体的背面的至少一部分设定为基本形状朝向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变凸,变凸的部位是当使用者保持壳体时供配置手指的把持面,插入部在把持面上与壳体相连接。

Description

内窥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将用于使插入部弯曲的操作部和用于显示利用插入部获取的影像的显示部容纳于同一壳体内的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纵长的插入部的顶端部具有摄像机构的内窥镜装置被广泛用于对位于细长的插入路径的前方的被检物进行观察、对被检物的内部进行观察等。 
近年来,作为改进内窥镜装置的一个方向,正研究将用于显示利用插入部获取的影像的显示部与用于进行插入部的弯曲操作的操作部容纳于一个壳体内、从而容易地进行搬运及操作。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显示部及操作部容纳于共同的壳体内的内窥镜装置。在该内窥镜装置中,在壳体的一个端部配置有监视器部,在另一个端部形成有大致棒状的握持部。具有操纵杆的操作部配置在握持部与监视器部的中间,使用者在操作操纵杆时,以握持棒状的握持部的状态利用大拇指进行操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09222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窥镜装置中,由于在比除保持着握持部的大拇指以外的手指靠监视器部的位置利用大拇指操作操纵杆,因此例如在使操纵杆倒向监视器部侧等的情况下,存在壳体因作用于壳体的力量而不稳定、有时难以进行操作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稳定地进行壳体的保持及操作的内窥镜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包括:纵长的插入部,其能够弯曲,并在顶端部具有摄像机构;显示部,其用于显示利用上述摄像机构获取的图像;操作部,其用于对上述插入部进行弯曲操作;以及壳体,其在正面侧容纳有上述显示部及上述操作部,并在与上述正面相反侧的背面侧连接有上述插入部;上述操作部具有能够进行摆动的操作杆部,上述壳体的背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基本形状设定为朝向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变凸,上述变凸的部位是当使用者保持上述壳体时供配置手指的把持面,上述插入部在上述把持面上与上述壳体相连接。 
也可以是,上述壳体中的、设有上述把持面的部位形成为,与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平行并且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截面面积随着靠近下端而逐渐变小。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把持面具有:第一保持面及第二保持面,其从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的边缘部朝向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立起;以及顶部,其连接上述第一保持面和上述第二保持面,一旦上述使用者的手指配置在上述把持面上,上述手指的一部分就搭挂在上述顶部上。 
也可以是,上述操作部具有弯曲机构,该弯曲机构连接有上述操作杆部及操作构件,通过操作上述操作杆部,上述操作构件进行进退而使上述插入部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能够更稳定地进行壳体的保持及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第1操纵杆及操作机构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壳体的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上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操作部、显示部及壳体部的、沿着插入部的中心轴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倒置模式下的接地状态的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标准模式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的图。 
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倒置模式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的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标准模式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的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倒置模式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使用者的手保持着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壳体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中的把持面的形状的示意 图。 
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中的把持面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4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中的把持面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4D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中的把持面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4E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中的把持面的形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用于对位于细长的插入路径的前方的被检物进行观察、对被检物的内部进行观察等。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1具有纵长的插入部10、用于对插入部10进行弯曲操作的操作部20、用于显示利用插入部10获取的影像的显示部40、以及具有用于容纳操作部20及显示部40的壳体61的壳体部60。 
插入部10是在顶端部具有观察光学系统11及LE D等照明机构12、以及具有未图示的CCD等摄像机构的公知结构,能够获取顶端部前方的被检物等的静止图像、动态图像等影像。另外,未图示的多个节环或弯曲块(以下,统称为“节环等”。)具有沿轴线方向排列连结的公知的弯曲部13,能够在与自身的中心轴线交叉的两个轴上向远离中心轴线的四个方向弯曲。在多个节环等中的、最靠顶端侧的节环等上连接有与上述四个方向对应的四根操作线等操作构件。各个操作构件穿过各节环等而延伸至壳体部60的内部,并与操作部20相连接。 
操作部20具有用于操作弯曲部13的第一操纵杆(操作杆部)21、用于操作显示于显示部40的光标等的第二操纵杆22、以及借助第一操纵杆21来操作的弯曲机构。 
图2是表示第一操纵杆21及弯曲机构23的图。 
弯曲机构23具有框架24和安装在框架24上的摆动体25。框架24由金属等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形成,具有安装有摆动体的摆动体容纳部26和从摆动体容纳部26延伸设置的引导部27。 
摆动体25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框架24上的第一构件2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一构件28上的第二构件29、以及安装在第二构件29上的操作构件固定部30。 
第一构件28由金属、树脂等形成,并具有转动轴部28A。第一构件28以能够以转动轴部28A的轴线为中心在预定的范围内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摆动体容纳部26中的与引导部27所延伸的第一端部26A相反一侧的第二端部26B上。 
第二构件29由金属、树脂等形成,具有大致圆柱状的轴部29A和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并形成在轴部29A的一个端部上的转动轴部29B。轴部29A的中心轴线与转动轴部29B的中心轴线正交。 
第二构件29以轴部29A的轴线及转动轴部29B的轴线均以与第一构件28的转动轴部28A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式安装在第一构件28上。而且,第二构件29能够利用以不与轴部29A相干扰的方式形成在第一构件28上的切口部28B相对于第一构件28以转动轴部29B的轴线为中心在预定的范围内转动。 
操作构件固定部30具有向第一方向两侧突出的第一臂部31和向与第一臂部正交的第二方向两侧突出的第二臂部(未图示)。在第一臂部31及第二臂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固定有从插入部10延伸的4根操作构件14的端部。在各个操作构件14的端部安装有连接构件15。在第一臂部31及第二臂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用于安装连接构件15的座构件32,各个连接构件15嵌入各个座构件32内,从而使各个操作构件14连接固定在操作构件固定部30上。
如图2所示,摆动体25以使第二构件29的轴部29A的中心轴线与框架24的引导部27的中心轴线大致同轴的方式安装在摆动体容纳部26的第二端部26B上。而且,从插入部10延伸的四根操作构件14穿过引导部27而与操作构件固定部30相连接。框架24的形状设定为不会干扰摆动体25的摆动及与此相伴的操作构件14的推拉(进退)。 
第一操纵杆21以与第二构件29的轴部29A大致同轴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构件29上。因而,通过使第一操纵杆21倒向任意方向,能够使摆动体25相对于框架24摆动,使与操作构件固定部30相连接的操作构件14沿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进退。其结果,能够使弯曲部13向与使第一操纵杆21倾倒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 
第二操纵杆22是一个端部安装在基板上的电操作机构,通过使倾倒的方向输入基板,而使光标向该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显示部40是具有LCD等显示器41和用于控制显示器41的显示的控制基板(后述)这样的公知结构。在壳体部60的说明中详细说明显示部40容纳于壳体61的容纳状态。 
壳体部60具有容纳有操作部20及显示部40的壳体61、安装在壳体61与插入部10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加强构件62、以及安装在插入部10的基端上的保持件(自立辅助构件)63。 
壳体61由树脂等形成,具有供显示部40设置的上部64和与上部64相连接并配置有操作部20的下部65。 
图3是壳体61的后视图,去除图1所示的保持件63后表示。 如图1及图3所示,上部64形成为与显示部40的显示器41对应的大致长方体,在正面64A上配置有显示器41。在上部64的背面64B,在上侧设有散热用的散热片66,在下侧设有电池容纳部(后述)的盖67。另外,在背面64B的上侧边缘部,在两个位置安装有由橡胶、弹性体等构成的接地构件68,摩擦系数提高。而且,在供下部65连接的下侧安装有用于安装挂件等附件的配件69。 
图4是上部64的前后方向上的剖视图。在上部64内,显示部40容纳于正面64A侧,在背面64B侧配置有电池B。在显示器41上连接有具有IC 43的控制基板42,将IC 43朝向背面64B侧容纳于显示器41的背面侧。 
在工作时发出热量的IC 43容纳在靠近设置于背面64B上部的散热片66的位置,在IC 43与散热片66之间夹设有导热片44。 
电池B容纳于电池容纳部74中,该电池容纳部74形成在比控制基板42靠背面侧位置。在电池容纳部74的正面侧的壁面上配置有隔热片75,电池B发出的热量难以传递到显示部40。 
利用如上所述的结构,在使用内窥镜装置1时发热的IC 43与电池B配置成相分开。而且,从IC 43发出的热量经由导热片44从散热片66高效地释放到装置外,电池B发出的热量如上所述那样难以传递到显示部40。其结果,实现了将IC 43与电池B这两个发热体容纳于上部64内、并且不对显示器41的显示等带来不良影响的构造。 
下部65是供使用者在使用内窥镜装置1时及操作内窥镜装置1时用手进行保持的部位。如图1所示,下部65以上部正面64A与下部65的正面65A形成预定的角度的方式与上部64相连接,以使得使用者在进行保持时易于观察显示器41。 
正面65A的周缘由曲线形成,形成为上下方向中间部变细而宽度窄、随着朝向下部去而宽度逐渐扩大的形状。而且,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以能够用左右任意一只手适当地保持。 
操作部20的两个操纵杆中的第二操纵杆22配置在正面65A的下侧,第一操纵杆21配置在比第二操纵杆22靠上侧位置。在壳体61的主视下,连结第一操纵杆21与第二操纵杆22的直线穿过显示部40的左右方向(与壳体61的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中心部。第一操纵杆21的顶端在正面65A上突出预定的长度,以使得保持着下部65的使用者易于进行操作。第二操纵杆22从设置于正面65A的凹部70的底部突出,其高度设定为顶端不会在正面65A上突出。 
如图3所示,在下部65的背面65B连接有插入部10。插入部10从背面65B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延伸,在背面65B的比插入部10靠上侧位置形成有朝向插入部10立起的第一斜面71,在比插入部10靠下侧位置形成有朝向插入部10立起的第二斜面72。因第一斜面71与第二斜面72,下部65的背面65B形成为在壳体61的侧视下向后方变凸的形状。根据这种结构,壳体61的背面中的背面65B成为在使用者保持壳体61时配置手指的部位(把持面)。 
第一斜面71设定为能够使标准大小的人手的食指及中指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并同时搭挂的程度的尺寸,并作为第一搭指部发挥作用。在第一斜面71上设有用于将利用插入部10的摄像部件获取的影像存储为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的定格/录像按钮71A,在使用者保持下部65时能够利用食指进行操作。 
第二斜面72设定为能够使标准大小的人手的无名指及小拇指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并同时搭挂的程度的尺寸,并作为第二搭指部发挥作用。如图5中用双点划线所示那样,通过设置有第二 斜面72,下部65形成为与壳体61的左右方向平行并且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截面面积随着靠近下端而逐渐变小。第二斜面72具有第一保持面72A、第二保持面72B以及第三保持面(顶部)72C,该第一保持面72A及第二保持面72B分别朝向背面65B的左右方向的周缘倾斜,该第三保持面(顶部)72C朝向背面65B的下方的周缘延伸并连接第一保持面72A与第二保持面72B。由此,第二斜面72成为在壳体61的仰视下也向背面65B侧变凸的形状。在第二斜面72的各个面上,设有由橡胶、弹性体等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的摩擦构件73。由此,上述各个保持面的摩擦系数高于壳体61的其他部位的摩擦系数。 
加强构件62形成为一个端部的外径呈锥状缩小的大致圆筒状,配置为覆盖与壳体61相连接的插入部10的基端及其周边。加强构件62具有一定刚性,插入部10的被加强构件62覆盖的部位维持直线状态。即,加强构件62作为用于防止被覆盖的插入部10弯曲成急剧角度的防折件发挥作用。 
图6是操作部20、显示部40及壳体部60的、沿着插入部10的中心轴线的剖视图。保持件63由树脂等形成,如图6所示,在第一端部具有大径的第一贯穿孔63A,在第二端部具有小径的第二贯穿孔63B。保持件63安装在插入部10与壳体61之间的连接部位,以使加强构件62贯穿第一贯穿孔63A。第二贯穿孔63B的内径稍微大于插入部10的外径,能够贯穿保持插入部10。另外,在保持件63的第二端部设有接地面63C,后面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弯曲机构23以引导部27位于背面65B侧的方式容纳于壳体61的下部65,插入部10的中心轴线与未被操作的中立(neutral)状态下的第一操纵杆21同轴或大致同轴。 
由于电池B容纳于壳体61的上部64,因此除插入部10以外的内窥镜装置1的重心在使用安装有电池B时设定在图6所示的 设计重心位置CG1。实际的重心位置因各个产品的容许范围的制造误差等而稍微移动,但是实际的重心位置位于以设计重心位置CG1为中心的预定半径内的区域,并存在于大概包含上部64与下部65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区域A1内。 
图7是内窥镜装置1的功能框图。内窥镜装置1除了上述显示控制部51以外,还具有对利用插入部10的摄像机构56获取的影像信号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部52、用于存储所获取的静止图像、动态图像等的存储部53、以及对包含照明机构12的光量调整等在内的内窥镜装置1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54。 
图像处理部52及控制部54存储在例如安装在控制基板42上的未图示的IC等中。作为存储部53,能够使用公知的各种存储介质,也可以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壳体部60上。摄像机构56及照明机构12借助穿过插入部10内而延伸至壳体部60内的布线55与图像处理部52、控制部54相连接。操作部20的第二操纵杆22借助未图示的基板等与控制部54电连接。 
说明使用如上构成的内窥镜装置1时的动作。 
使用者在将电池B容纳并安装于电池容纳部74的状态下起动内窥镜装置1,将插入部10的顶端插入被检物的内部、朝向被检物的通道路径等中,并使该插入部10的顶端行进至观察对象部位。 
在改变插入部10的顶端的朝向的情况下,操作操作部20的第一操纵杆21,使与弯曲机构23相连接的操作构件14进退,从而使插入部10向期望的方向弯曲。 
此时,使用者利用惯用的一只手以包入壳体61的下部65的方式进行保持,将大拇指置于在正面65A上突出的第一操纵杆21的端部来进行操作。在图6中示出在进行该操作时的使用者的手指与壳体部6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在进行该操作时, 在壳体61的侧视下,至少食指F 1位于下部背面65B的第一斜面71上,小指F 4位于第二斜面72上。因而,插入部10与壳体部60之间的连接部位位于食指F1与小指F4之间,插入部10自作为把持面的背面65B延伸。 
另外,在图6的例子中,除食指F1以外,中指F2也配置在第一斜面71上,除小指F4以外,无名指F3也配置在第二斜面72上。 
一旦插入部10的顶端到达观察对象部位,则使用者一边操作操作部20一边进行被检物的观察、检查。根据需要,操作定格/录像按钮71A,记录对象部位的静止图像、动态图像等。所获取的各种影像存储到存储部53中。 
在保持壳体61的手因使用时间达到较长时间等而感到疲劳等的情况下,可将壳体61放置在地面、桌上等来进行操作。放置壳体61的情况如图8所示,使设置在上部64上的两处的接地构件68、以及插入部10与壳体61之间的连接部位、更具体而言是使加强构件62与插入部10之间的交界部及其前后的预定范围接地。由此,壳体61将上部64置于下侧、将下部65置于上侧而适当地自立。 
由于自壳体61延伸的插入部10的基端部被加强构件62保持为直线状,因此即使没有保持件63也适当地自立,但如图8所示,若使保持件63的第二端部朝向壳体61的上部64侧,则接地面63C位于壳体61的由接地的上述连接部位与接地构件68限定的接地面上。其结果,保持件63适当地对壳体61的自立进行辅助,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放置壳体61。以下,将如此放置壳体61来使用内窥镜装置1的状态称作“倒置模式”。 
在如上所述那样放置壳体61而进行使用时,使用者借助操作部20进行预定的操作输入,切换画面的显示模式。显示控制 部51接收输入而将显示器41的显示自图9A所示的标准模式切换为与图9B所示的倒置模式对应的显示模式。 
如图9A所示,在标准模式下,在第一区域R 1显示利用摄像部件56获取的图像,在第二区域R2显示操作菜单、各种参数等文字信息。在图9B所示的倒置模式下,使用者看到上下颠倒的显示。因此,显示于第二区域R2的文字信息自标准模式的状态上下翻转后显示。另一方面,显示于第一区域R1的影像的上下在倒置模式下也不会翻转。这是为了保持影像与第一操纵杆21的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也存在有如下目的:在操作定格/录像按钮71A来进行记录时,即使在标准模式及倒置模式下均记录有影像,上下关系统一地保存于存储部53。 
另一方面,关于用于显示存储于存储部53中的一览图像的缩略图,由于不必考虑上述情况,因此在图10B所示的倒置模式下,上下翻转来排列显示在第一区域R 1内。其结果,使用者所看到的缩略图图像Tn的朝向与图10A所示的标准模式相同。另外,关于用于显示与从缩略图中选择的任意的缩略图图像Tn对应的一个图像的检索(retrieve)画面(未图示),在倒置模式下图像也上下翻转来显示。 
如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由于中立状态的第一操纵杆21和与壳体部60相连接的插入部10配置为同轴,因此在采用操作构件14的机械弯曲机构23中,弯曲操作时的各个操作构件14的进退量均匀,能够适当地使弯曲部13弯曲。 
另外,在容纳有弯曲机构23的壳体61的下部65,在连接有插入部10的背面65B上,在插入部10的上侧及下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斜面71及第二斜面72。由此,在壳体61的侧视下,背面65B成为朝向插入部10立起的凸状。因而,使用者的保持下部65的 手使手心侧呈凹状而成为包入背面65B那样的状态,并且,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中的至少一根手指配置在第一斜面71及第二斜面72上,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夹着插入部10的状态。 
其结果,能够利用使用者的手适当地承受利用纵长的插入部10作用于壳体部60的力矩等力量而与其作用方向无关,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壳体61。 
而且,由于除插入部10之外的内窥镜装置1的重心位置设定在上述区域A1内,因此使用者利用保持下部65的手能够适当地保持壳体部60,而且,能够适当地使上部正面64A及下部正面65A的位置稳定。即,难以成为上部正面64A倒向背面侧或下部正面65A成为与铅垂方向平行的状态等的、显示部40的目视确认、操作部20的操作困难的状态。其结果,易于观察显示器41,能够在易于操作操作部20的状态下保持壳体部60来进行操作。 
而且,借助上述下部背面65B的形状,在图6所示的壳体61的侧视下,第一操纵杆21的摆动中心21A位于区域A2内,该区域A2由在保持壳体61时供配置使用者的手指的第一斜面71及第二斜面72、以及向正面65A突出的第一操纵杆21的顶端21B限定而成。因而,在操作第一操纵杆21时利用作用于壳体部60的力量能够适当地抑制壳体部60晃动,能够获得即使长时间操作也不会感到疲倦的内窥镜装置。 
而且,由于第二斜面72具有第一保持面72A及第二保持面72B,因此配置于第二斜面72的手指(例如无名指F3及小指F4)的顶端侧在保持下部65时沿着第一保持面72A及第二保持面72B中的一者而配置。 
因此,如图11所示,配置在第二斜面72上的手指F3、F4等与大拇指Th成为大致相对的位置关系。其结果,在利用大拇指Th使第一操纵杆21向大拇指Th的延伸方向等远离手边的方 向(例如图1所示的箭头D1的方向)倾斜时,能够利用无名指F3及小指F4等适当地承受伴随着倾斜操作而作用的、使壳体61倾斜的力量,能够一边保持使壳体61稳定的状态一边进行操作。即使弯曲机构为采用了电动机等的电动式,也同样会发挥该效果。但是,在具有仅采用操作构件的机械式弯曲机构的情况下,由于伴随着第一操纵杆21的操作而产生的力量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内窥镜装置中效果更大。 
另外,在操作部20中,的延伸前方配置有按钮等,在操作该按钮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获得该效果。另外,图1中示出用左手进行保持及操作的情况的例子,在该情况下,配置在第二斜面72上的手指的顶端侧配置在第二保持面72B上。在使用者用右手进行保持及操作的情况下,手指的顶端侧配置在第一保持面72A上,但是起到相同的效果。 
而且,由于在第一保持面72A及第二保持面72B上安装有具有弹性的摩擦构件73,因此即使在对配置在第二斜面72上的手指作用有相对较大的力量的情况下,也会适当地保持第二斜面72与手指之间的位置关系。其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也能够适当地保持壳体部60而进行稳定的操作。 
另外,第二操纵杆22从设置在下部的正面65A上的凹部70的底部突出,其高度设定为顶端不会在正面65A上突出,因此第二操纵杆22配置在第一操纵杆21周边的易于用大拇指Th进行操作的位置,但不会妨碍第一操纵杆21的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除此之外,壳体61通过使设置在上部65上的两处的接地构件68、以及插入部10与壳体部之间的连接部位接地,能够将上部64设为下侧、将下部65设为上侧而适当地自立从而以倒置模式进行使用,因此在更长时间的操作中也能够适当地使用。另 外,在上述显示控制部41的控制下,即使以倒置模式使用,也易于观察显示器41的显示,能够适当地使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各个构成要素施加各种改变、删除。 
首先,本发明中的把持面的形状并不限于具有上述那种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只要是向背面侧变凸的形状即可。在图12所示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81中,把持面82形成为向背面侧变凸的纺锤形状。由于这种把持面82沿使用者用于保持的手指弯曲,因此能够适当地配置手指,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保持。另外,在图12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了以将第一操纵杆21作为手前方侧、将显示部40作为手边侧的状态进行保持的手Hd,但是也能够与上述内窥镜装置1相同地将显示部40作为上侧来进行保持。 
图13中示出将把持面92形成为球面状而成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91。如图14A中示意性示出那样,这种把持面92也沿着使用者用于保持的手指F弯曲,因此能够适当地配置手指F。 
图14B~图14E中分别以壳体的仰视(与图5相同的状态)示意性示出把持面形状的例子。 
图14B所示的把持面94及图14C所示的把持面95具有分别自壳体的左右方向的边缘部立起的第一保持面94A、95A及第二保持面94B、95B,并在壳体的仰视下向背面侧变凸。而且,第一保持面与第二保持面之间的连接部位分别成为顶部94C、95C。在这种把持面94、95上,使用者能够将手指F的一部分(例如第一关节)搭挂在顶部94C、95C上,从而能够使保持更稳定。在把持面95中,第一保持面95A及第二保持面95B以 向背面侧变凸的方式以预定的曲率弯曲,但是由于具有顶部95C,因此把持面95的基本形状为向背面侧凸起。 
图14D中示出在球面状的基本面96A上具有突出的凸部96B的把持面96。在这种把持面上,使用者能够将手指F的第一关节搭挂在凸部96B上,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保持。 
图14E中示出在球面状的基本面97A上具有凹部97B的把持面97。在这种把持面上,使用者通过将手指F的第一关节搭挂在凹部97B上,能够使保持状态稳定。在把持面97上,凹部97B自身没有向背面侧凸起,但是由于具有球面状的基本面97A,因此基本形状为向背面侧凸起。 
如此,把持面能够设为朝向背面侧凸起的基本形状,同时能够根据内窥镜装置的用途、成为对象的使用者等适当地设定。另外,把持面只要在壳体的侧视及仰视中的至少一个状态下向背面侧变凸即可,即使像内窥镜装置1那样在侧视及仰视这两个状态下向背面侧均不变凸,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使由使用者进行的保持状态稳定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除插入部以外的内窥镜装置的重心位置设定在壳体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连接部及其周边的区域A1内的例子,但是即使该重心位于区域A1外,而设定为配置在图6所示的区域A3内,也能够以一定程度获得使保持状态及操作稳定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于在倒置模式下使壳体61自立的接地构件68配置在彼此离开的两处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取代这种情况而在上部背面64B的上侧周缘部将接地构件配置在一定长度(例如,对配置有本实施方式的接地构件68的两处进行连接的程度)的一直线上。即使这样,也能够适当地使壳体61自立而以倒置模式使用。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插入部10的顶端配置有照明机构12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取代其而像以往的一部分内窥镜装置那样在壳体内配置光源、将光导件等导光构件配置在插入部内从而向插入部顶端供给照明光。 
另外,本发明适当地适用于能够仅将电池作为电源来使用的内窥镜装置,但是除了电池以外也可以是能够从外部电源供给电力的结构。此时,由于不安装电池,在内窥镜装置除插入部以外的重心位置较大地发生改变等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模型构件,在使用外部电源时安装在电池容纳部内使用,该模型构件与电池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并且比电池轻,在安装于电池容纳部内的状态下能够将重心位置设定在预定的区域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保持面及第二保持面上安装有具有弹性的摩擦构件的例子,但是作为摩擦构件,可以选择不会弹性变形的构件,将其安装在各个保持面上,即使仅提高摩擦系数,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插入部的与壳体相连接的基端部安装有加强构件及自立辅助构件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仅安装加强构件与自立辅助构件中的一者,也可以这两个构件都不安装,构成为仅靠插入部的连接部位与壳体的显示部侧的边缘部就能够自立的内窥镜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适用于位于细长的插入路径的前方的被检物的观察、被检物的内部观察等。 
附图标记说明
1、81、91  内窥镜装置;10  插入部;14  操作构件;15  摄像机构;20  操作部;21  第一操纵杆(操作杆部);21A  摆动中心;21B  顶端;23  弯曲机构;40  显示部; 61  壳体;64A、65A  正面;64B  背面;65B  背面(把持面);71  第一斜面;72  第二斜面;72A、94A、95A  第一保持面;72B、94B、95B  第二保持面;72C  第三保持面(顶部);82、92、94、95、96、97  把持面;94C、95C  顶部;A2  区域。 

Claims (6)

1.一种内窥镜装置,包括:
纵长的插入部,其能够弯曲,并在顶端部具有摄像机构;
显示部,其用于显示利用上述摄像机构获取的图像;
操作部,其用于对上述插入部进行弯曲操作;以及
壳体,其在正面侧设有上述显示部及上述操作部,并在与上述正面相反侧的背面连接有上述插入部;
上述操作部具有能够进行摆动的操作杆部,
上述壳体具有上部和下部,该上部设有上述显示部,该下部设有上述操作部,并与上述插入部相连接,上述下部的背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基本形状设定为朝向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变凸,上述变凸的部位是当使用者保持上述壳体时供配置手指的把持面,上述插入部在上述把持面上与上述壳体相连接,
上述插入部从上述壳体的背面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延伸,从而使上述壳体保持为,使用者的一只手的大拇指位于上述操作杆部的顶端,上述使用者的上述一只手的其他手指在上述把持面上位于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的上侧和下侧,并且上述大拇指和上述其他手指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上述壳体中的、设有上述把持面的部位形成为,与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平行并且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截面面积随着靠近下端而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上述把持面具有:第一保持面及第二保持面,其从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的边缘部朝向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立起;以及顶部,其连接上述第一保持面和上述第二保持面;
一旦上述其他手指配置在上述把持面上,上述其他手指的一部分就搭挂在上述顶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上述操作部具有机械式弯曲机构,该机械式弯曲机构连接有上述操作杆部及操作构件,通过操作上述操作杆部,上述操作构件进行进退而使上述插入部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上述操作杆部和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在上述操作杆部的中立状态下配置成同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上述把持面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该第一面从上述插入部的上侧朝向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立起,该第二面从上述插入部的下侧朝向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立起,
上述第二面具有朝向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两端倾斜的第一保持面及第二保持面。
CN201080048937.6A 2010-12-24 2010-12-24 内窥镜装置 Active CN1026655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73378 WO2012086065A1 (ja) 2010-12-24 2010-12-24 内視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5525A CN102665525A (zh) 2012-09-12
CN102665525B true CN102665525B (zh) 2013-09-25

Family

ID=45907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8937.6A Active CN102665525B (zh) 2010-12-24 2010-12-24 内窥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11361B2 (zh)
EP (1) EP2636358B1 (zh)
JP (1) JP4897117B1 (zh)
CN (1) CN102665525B (zh)
WO (1) WO20120860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5524B (zh) 2010-12-24 2013-09-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N102711581B (zh) 2010-12-24 2014-01-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N102665523B (zh) 2010-12-24 2013-08-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DE102013214278A1 (de) * 2013-07-22 2015-01-22 Digital Endoscopy Gmbh Abdichtungsbauteil für einen endoskopstecker
DE102013222039A1 (de) 2013-10-30 2015-04-30 Digital Endoscopy Gmbh An ein Mutterendoskop anbringbares Sekundärendoskop und Kombination aus Mutterendoskop und Sekundärendoskop
DE102013222042A1 (de) * 2013-10-30 2015-04-30 Digital Endoscopy Gmbh Auslenkbewegungs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Endoskopdeflectingsteuerung und Endoskop
DE102013222041A1 (de) 2013-10-30 2015-04-30 Digital Endoscopy Gmbh Auslenkbewegungs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Endoskopdeflectingsteuerung und Endoskop
DE102013224683A1 (de) 2013-12-02 2015-06-03 Digital Endoscopy Gmbh Endoskopkopf und endoskop
DE102013226591A1 (de) 2013-12-19 2015-06-25 Digital Endoscopy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länglichen hohlprofilelements, längliches hohlprofilelement und eine abwinkelungseinheit für ein endoskop
DE102014201208A1 (de) 2014-01-23 2015-07-23 Digital Endoscopy Gmbh Fluidblock für ein endoskopbedienteil und endoskop
DE102014201286B4 (de) 2014-01-24 2019-12-24 Digital Endoscopy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nachführung der grundfrequenz eines stimmsignals in echtzeit
JP6315800B2 (ja) * 2014-07-02 2018-04-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DE102015113016B4 (de) 2015-08-07 2018-03-29 Digital Endoscopy Gmbh Endoskopkopf
JP6301037B1 (ja) * 2016-07-12 2018-03-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機構
JP6395973B1 (ja) * 2017-02-22 2018-09-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操作部およびこれを具備する内視鏡
USD861518S1 (en) * 2017-04-27 2019-10-01 Shenzhen Deepsea Voyage Investment Co., Ltd. Wifi borescope inspection camera
USD860016S1 (en) * 2017-04-27 2019-09-17 Shenzhen Deepsea Voyage Investment Co., Ltd. Wifi borescope inspection camera
USD828862S1 (en) * 2017-06-06 2018-09-18 Ningbo Hi-Tech Zone Cvs Borescope Tech Co., Ltd. Borescope
USD979627S1 (en) * 2021-03-16 2023-02-28 Baker Hughes Holdings Llc Video borescope housi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9222A (ja) * 2002-09-13 2004-04-08 Olympus Corp 内視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8241Y2 (zh) * 1976-04-26 1981-11-11
JPS595901U (ja) * 1982-07-02 1984-01-14 株式会社町田製作所 内視鏡の柄部
JPS628727A (ja) * 1985-07-03 1987-01-16 株式会社町田製作所 内視鏡
US4742819A (en) 1987-03-23 1988-05-10 George Gordon P Intubating scope with camera and screen
JPH0490743A (ja) 1990-08-02 1992-03-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装置
US5183031A (en) 1991-05-13 1993-02-02 Rossoff Leonard J Fiberoptic intubating laryngoscope
JP3030348B2 (ja) 1993-01-29 2000-04-10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
USD358471S (en) 1993-03-11 1995-05-16 Welch Allyn, Inc. Combined control handle and viewing screen for an endoscope
US5373317B1 (en) 1993-05-28 2000-11-21 Welch Allyn Inc Control and display section for borescope or endoscope
EP0655710B1 (en) 1993-11-29 2000-10-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e rotating and superimposing apparatus
JP2964918B2 (ja) 1995-06-20 1999-10-18 株式会社セガ・エンタープライゼス ゲーム装置
AU7517096A (en) 1995-10-20 1997-05-07 Urohealth Systems Inc. Hand-held imag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endoscopes
FR2740688B1 (fr) 1995-11-07 1997-12-12 Tokendo Sarl Sonde videoendoscopique souple a poignee de commande motorisee
US5785644A (en) 1996-07-12 1998-07-28 Circon Corporation Pivotal handle assembly for a video operating laparoscope
US6554765B1 (en) 1996-07-15 2003-04-29 East Giant Limited Hand held, portable camera with adaptable lens system
US6432046B1 (en) 1996-07-15 2002-08-13 Universal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Hand-held, portable camera for producing video images of an object
FR2785132B1 (fr) 1998-10-27 2000-12-22 Tokendo Sarl Sonde videoendoscopique a capteur ccd couleur distal
US6569086B2 (en) 2000-03-27 2003-05-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ontrollable bending endoscope
US7179223B2 (en) 2002-08-06 2007-02-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apparatus having an internal channel
JP2004065832A (ja) 2002-08-09 2004-03-04 Pentax Corp 電子内視鏡装置
EP1441530B1 (fr) 2003-01-17 2010-04-28 Tokendo Vidéoendoscope
JP4530642B2 (ja) 2003-10-31 2010-08-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4451124B2 (ja) 2003-11-28 2010-04-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挿抜システム
JP2005224521A (ja) 2004-02-16 2005-08-25 Olympus Corp 内視鏡装置
EP1719445A4 (en) 2004-02-16 2012-01-11 Olympus Corp ENDOSCOPIC DEVICE
US8465442B2 (en) * 2004-05-13 2013-06-18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Handle for steerable catheter
US7695429B2 (en) * 2004-05-25 2010-04-13 Fujinon Corporation Endoscope connector device, endoscope cable lead-out unit and endoscope device
US7584534B2 (en) 2005-01-10 2009-09-08 Perceptron, Inc. Remote inspection device
JP4776933B2 (ja) 2005-01-28 2011-09-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USD533939S1 (en) * 2005-02-23 2006-12-19 Optim, Inc. Control handle with a display for an endoscopic device
US7956888B2 (en) 2005-06-22 2011-06-07 Ge Inspection Technologies, Lp Remote video inspection system integrating audio communication functionality
EP1909633B1 (en) 2005-06-24 2011-11-23 GE Inspection Technologies, LP Insertion tube storage carousel
JP4761928B2 (ja) 2005-10-24 2011-08-31 Hoya株式会社 挿管支援装置
US7679041B2 (en) 2006-02-13 2010-03-16 Ge Inspection Technologies, Lp Electronic imaging device with photosensor arrays
JP5030441B2 (ja) 2006-03-09 2012-09-19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US20070270647A1 (en) * 2006-05-19 2007-11-22 Ams Research Corporation Handle for Multifunction Endoscope
USD581051S1 (en) 2006-06-30 2008-11-18 Envisionier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Camera
JP2008011992A (ja) 2006-07-04 2008-01-24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
US8106856B2 (en) 2006-09-06 2012-01-31 Apple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for photo management
USD560804S1 (en) * 2006-09-22 2008-01-29 Perceptron, Inc. Display housing for remote inspection device
US20080236575A1 (en) * 2007-03-29 2008-10-02 Robert Michael Chuda Intubation device with video, stylet steering, prep and storage system
JP2009189685A (ja) * 2008-02-18 2009-08-27 Hoya Corp 内視鏡
DE112009000536B4 (de) * 2008-03-07 2019-09-1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 Vorrichtung zur visuellen Untersuchung
JP4889811B2 (ja) * 2009-03-02 2012-03-07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2665523B (zh) 2010-12-24 2013-08-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N102665524B (zh) 2010-12-24 2013-09-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N102711581B (zh) 2010-12-24 2014-01-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US8177710B1 (en) 2011-08-02 2012-05-15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ic device
US8182416B1 (en) 2011-08-02 2012-05-22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9222A (ja) * 2002-09-13 2004-04-08 Olympus Corp 内視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5525A (zh) 2012-09-12
JP4897117B1 (ja) 2012-03-14
WO2012086065A1 (ja) 2012-06-28
US8911361B2 (en) 2014-12-16
EP2636358B1 (en) 2019-04-03
US20120209068A1 (en) 2012-08-16
EP2636358A4 (en) 2013-10-30
JPWO2012086065A1 (ja) 2014-05-22
EP2636358A1 (en)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5525B (zh) 内窥镜装置
CN102665523B (zh) 内窥镜装置
CN102665524B (zh) 内窥镜装置
CN102711581B (zh) 内窥镜装置
CN102365607A (zh) 翘臀鼠标
JP5663155B2 (ja) 内視鏡装置
JP6334075B1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5396005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およびそのホルダ
JP2008281659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ゲーム装置
JP2008102788A (ja) コントローラ
CN105338874A (zh) 导入装置、内窥镜装置
JP3234525U (ja) 歯科診療装置
JP2022126968A (ja) 手持ち型表示装置
JP2008102789A (ja) コントローラ、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9194702A (ja) へ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JP5602570B2 (ja) 撮像装置
KR20100042025A (ko) 컴퓨터용 마우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1

Address after: Nagano

Patentee after: Yijingt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