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6989A -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6989A
CN102656989A CN2012101503757A CN201210150375A CN102656989A CN 102656989 A CN102656989 A CN 102656989A CN 2012101503757 A CN2012101503757 A CN 2012101503757A CN 201210150375 A CN201210150375 A CN 201210150375A CN 102656989 A CN102656989 A CN 102656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aping apparatus
harvesting
unit
combine harv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03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6989B (zh
Inventor
田中祐二
东泰一郎
奥田史郎
井上喜博
朝仓定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356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3078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818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10433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818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10433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56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6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4/0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 A01D34/01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cutting apparatus
    • A01D34/02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cutting apparatus having reciprocating cutters
    • A01D34/13Cutt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4Mowing t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57/00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57/01Devices for leading crops to the mowing apparatus
    • A01D57/02Devices for leading crops to the mowing apparatus using r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57/00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57/26Plates arranged behind the cutter-bar for guiding the cut grass or straw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mbin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能有效利用所具有的功能,高效率地进行拾取作业。包括以沿水平方向的横向姿势收割种植茎秆的主收割装置(63)和使耙拢用齿在主收割装置(63)的上方侧位置转动而耙拢操作作为收割对象的种植茎秆的滚筒式耙拢装置(64),在主收割装置(63)上具有前端侧比割刀更向前下方突出而可拾起横倒姿势的茎秆的拾取装置(5)。

Description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本申请为在先申请(申请日:2009年4月30日,申请号:200910137932.X,发明名称: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是指用于将收割的作物(谷杆)整个喂入到脱粒装置的类型的联合收割机,也称为全秆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1】在上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除了通常的将种植在农场中的种植状态的茎秆收割获取的收割脱粒作业之外,对于豆类、油菜籽等,有时还进行预先收割而以倒伏姿势将其放置在农场,一定程度晒干后再进行将其拾起的拾取作业。
作为这样的分别进行通常的收割脱粒作业和拾取作业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以往公知有如下记载构造的收割机。
(1)可在通用联合收割机的进料室的平台上装卸拾取专用的拾取头的收割机(参照日本JP6-245624A)。
(2)可在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进料器的末端侧换装中耕作物收割头、拾取头的收割机(参照日本JP2007-028999A)。
【2】作为上述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多采用如下结构(参照日本JP2005-211043A),即,用耙拢滚筒耙拢作物的顶部侧,用切断装置将作物的根部侧切断而收割,将收割到的作物的整杆送入后方的脱粒装置,并且用分禾部件将作为收割对象的作物与未收割一侧的作物之间的纠缠拨开而将其分离。
【3】在上述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除了如稻麦那样的呈条状排列种植的作物之外,有时将如油菜籽、向日葵那样的不呈条状排列种植的作物(杂粮)作为收获对象,以往公知有下述(1)、(2)记载的构造的收割机。
(1)用耙拢滚筒耙拢种植作物的顶部侧,用切断装置将作物的根部侧切断而收割,将收割到的作物整个送入后方的脱粒装置,并且用分禾部件将作为收割对象的作物与未收割一侧的作物之间的纠缠拨开而将其分离(参照日本JP2005-211043A)。
(2)使前端侧的收割装置呈抬起姿势地在作物顶部附近切断作物(向日葵)的花托而收获,用位于地面附近的后方侧的收割装置切断残留于农场的残余茎秆而使其向农场倒伏,并且用分禾部件将作为收割对象的作物与未收割一侧的作物之间的纠缠拨开而将其分离(参照日本JP2007-089464A)。
发明内容
【1】与背景技术【1】对应的课题如下所示。
在上述(1)和(2)记载的以往构造的收割机中,拾取作业的性能仅取决于为了拾取作业而专用地配备的拾取装置的性能,因此作为拾取装置需要是高功能装置。
而且,若拾取对象物重量轻而体积大,则有时会出现将未拾取尽的对象物推向前方侧而导致其凌乱、难以顺利地进行向脱粒装置侧送入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利用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所具有的功能、而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拾取作业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2】与背景技术【2】对应的课题如下所示。
在作物的收割收获作业中,有时在收割作物并将其载置于农场干燥后进行脱粒处理。在这样的收获作业中,用专用的回收装置拾起并回收载置于农场的作物,喂入到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因此该回收作业花费时间,而且需要准备专用的回收装置。
本发明是着眼于该方面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进行通常的收割收获,而且能高效率地将收割后载置于农场的作物回收并脱粒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3】与背景技术【3】对应的课题如下所示。
为了适当地收获如稻麦和杂粮那样的性状差异较大的作物,希望改变收割前处理装置的规格,但是,若分别制造不同规格的收割前处理装置,则成本变高。
尤其是在收获油菜籽等纠缠较多的作物时,用分禾部件将作为收割对象的作物与未收割一侧的作物拨开而分离时,容易发生掉穗、掉粒、拉拔未收割作物等问题。为了减少这样的问题,需要使机体前进速度变慢来抑制分禾部件的拨开分离作用,不能进行高速行驶的高效率收获。
本发明是着眼于该方面而做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廉价的、能够适合收割收获稻麦、杂粮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1】用于解决课题【1】的手段如下所示。即,
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包括:以沿水平方向的横向姿势收割种植茎秆的主收割装置;使耙拢用齿在上述主收割装置的上方侧位置转动而耙拢操作作为收割对象的种植茎秆的滚筒式耙拢装置;将由该主收割装置收割的整个茎秆向后方输送的输送装置;对从上述输送装置输送来的茎秆进行脱粒和分选处理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收割装置具有前端侧比割刀更向前下方突出而可拾起横倒姿势的茎秆的拾取装置。
根据该特征结构,在具有滚筒式耙拢装置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在与该滚筒式耙拢装置一同使用的主收割装置中具有拾取装置,因此,对于拾取对象物,可同时进行拾取装置的拾取作业和滚筒式耙拢装置的耙拢作业。
此外,由于能够同时施加拾取装置的拾起作用和主收割装置的切断作用,因此,在拾取作业中对于因农场的杂草等缠结而拾起阻力变大的收获对象物,通过用主收割装置将其缠结的杂草等切断,能轻松地拾起。
因此,将在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通常收割脱粒作业所使用的滚筒式耙拢装置也用于拾取作业,即使对于体积大的收获物,也能通过并用自下方起的拾起和自上方起的耙拢而顺利地收获。
此外,将拾取作业中的主收割装置的辅助切断作用用作减小对收获对象物的拾起阻力的手段,具有可高效率进行拾取作业的优点。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拾取装置构成为能相对于主收割装置自由装卸。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即,由于拾取装置构成为能相对于主收割装置自由装卸,因此,例如在主收割装置的收割宽度内,将与局部存在的垄等对应的位置的拾取装置卸下而进行拾取作业(为了避免拾取装置与垄接触)、或在收获对象物小于收割宽度而偏向收割宽度内单侧的状态下收获时等,可选择拾取装置的安装位置来安装,具有可进行功能上优良的拾起作业的优点。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滚筒式耙拢装置构成为能从拾取装置前端的前方侧耙拢茎秆。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即,具有如下优点:可从拾取装置前端的前方侧由滚筒式耙拢装置耙拢茎秆,从而能向拾取装置的拾起开始部位进行利用拾取装置实施的收获对象物的送入,而且对于未进行拾取装置的拾起的收获对象物,限制其向前方侧返回。因此,容易进行拾取装置的高效率的拾取作业,并且限制未能拾取起来的收获对象物向前方侧散乱,再次将收获对象物送入拾取装置,能期待收获遗漏少的拾取作业。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安装了滑行体,该滑行体支承具有主收割装置的前处理框架而进行接地行驶,以便使拾取装置的前端维持相对于地面浮起的状态。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即,能够利用支承前处理框架地进行接地行驶的滑行体来避免拾取装置与地面接触,同时将拾取装置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维持适当状态地进行拾取作业。因此,具有能稳定维持拾取装置的拾起功能而可进行良好的拾取作业的优点。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主收割装置的收割作用区域的横向侧端部位置设有推子式副收割装置,该副收割装置为将割刀的切断作用部位连接的切断作用线沿上下方向的立起姿势。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即,由于在主收割装置的收割作用区域的横向侧端部位置设有以沿上下方向的立起姿势进行茎杆切断的推子式副收割装置,因此,即使作为收割对象的茎杆与未收割侧的茎杆之间的缠结未被消除,也能与上述的拾取作业独立地、用副收割装置切断该缠结的茎杆部分,从而具有可提供将作为收割对象的茎杆与未收割侧的茎杆之间的联系切断、还能良好地进行收割脱粒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优点。
此时,若设置可与主收割装置和滚筒式耙拢装置独立地单独对副收割装置接通或切断动力的离合装置,则可实现在与主收割装置和滚筒式耙拢装置独立地单独停止驱动副收割装置的状态下的作业。因此,在进行使用拾取装置将预先收割下的茎杆拾起的拾取作业时,容易进行主收割装置和滚筒式耙拢装置进行驱动从而效率高、且副收割装置的驱动停止从而动力损失小的作业。
此外,向副收割装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设于主收割装置的传动下游侧时,在驱动副收割装置时必然受驱动的主收割装置也被用作向副收割装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一部分,因此具有可简化传动构造的优点。
另外,上述动力传递机构设置成,与向主收割装置和滚筒式耙拢装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独立地,从朝向脱粒装置输送茎秆的输送装置的动力传递系统输出传递给副收割装置的驱动力时,分别设置向主收割装置和滚筒式耙拢装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和向副收割装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因此,具有容易对各动力传递系统分别进行维护作业的优点。
【2】用于解决课题【2】的手段如下所示。即,
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在可升降的收割前处理装置上具有以沿水平方向的横向姿势收割种植作物的主收割装置、和使耙拢用齿在上述主收割装置的上方侧位置转动而耙拢操作作为收割对象的种植作物的滚筒式耙拢装置,还包括喂入由主收割装置收割到的整个作物并进行脱粒和分选处理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收割前处理装置上设有比主收割装置更向前方突出而拾起地上的作物的拾取装置、和接地而限制收割前处理装置的下降极限的滑行体,
在滑行体接地的状态下,拾取装置的末端部接近地面。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常的收割收获时,使收割前处理装置位于与种植作物对应的任意高度。在将收割后载置于农场的作物收获时,以使收割前处理装置下降到设置滑行体的位置的状态前进行驶,用拾取装置拾起地上的作物,用滚筒式耙拢装置向后方耙拢,此后与通常的收割收获时同样地进行输送而送入脱粒装置。
此时,在由滑行体的接地限制了收割前处理装置的下降的状态下,拾取装置的末端部接近地面而为适于拾取作物的高度,不会有仅是无意中使收割前处理装置下降而前进行驶便使得拾取装置的末端部强力碰撞地面而受损伤的问题,而且能够适于进行拾取遗漏少的拾取作业。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收割前处理装置上,在上述主收割装置的收割作用区域的横向侧端部位置处设有以沿上下方向的纵向姿势切断种植作物的副收割装置。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即,普通型联合收割机除了收获稻麦之外,也用于收获油菜籽、荞麦等杂粮作物,在收获油菜籽等缠结较强的作物时,若用分禾部件将作为收割对象的作物与未收割侧的作物拨分开,则容易发生掉穗、掉粒、拉出作物等问题。为了减少这种问题,需要减慢机体前进速度而抑制分禾部件的拨分作用,不能进行高速行驶的高效率收获。
根据上述结构,不仅可适于拾取作业,对于被导入到主收割装置的收割作用区域的收割对象物和未收割作物发生较强缠结的情况,也能够通过用配设于主收割装置的收割作用区域的横向侧端部位置的副收割装置来切断分离缠结着的作物,将比副收割装置更靠主收割装置侧的作物拢到收割作用区域,能够极力减少由于勉强拨分所致的掉穗、掉粒,并以所希望的行驶速度顺利地进行收获作业。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将形成为横长的滑行体设于收割前处理装置的下侧的左右两端附近。根据该结构,即使使收割前处理装置接地支承于地面,也能够用左右滑行体的较大的接地面积和较大的左右间隔稳定地支承收割前处理装置的大重量。
此外,若将滑行体形成有具有底面、前后面和左右侧面的箱形,则滑行体的强度变高,能够可靠支承收割前处理装置的大重量。即使在滑行体接地的状态下操纵机体,而向横向牵拉收割前处理装置,也不会出现土进入并附着滞留于滑行体内的情况,不会有由于附着的土的重量而增大收割前处理装置的上升负载、使上升速度变慢的问题。此外,作业后的滑行体的清洗也变得容易。
【3】用于解决课题【3】的手段如下所示。即,
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在与脱粒装置的前部连接的进料器的前部连接收割前处理装置,该收割前处理装置具有:收割种植作物的主收割装置、将收割到的作物送入进料器前部的输送用螺旋输送器、使耙拢用齿转动而对作为收割对象的种植作物进行耙拢操作的滚筒式耙拢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与进料器连接的后部单元和与该后部单元连接的前部单元构成收割前处理装置,
后部单元具有输送用螺旋输送器和滚筒式耙拢装置,并且可将稻麦用单元和杂粮用单元更换作为前部单元而与该后部单元连接,
稻麦用单元具有沿水平方向的横向姿势的主收割装置,
杂粮用单元具有沿水平方向的横向姿势的主收割装置,在主收割装置的收割作用区域的横向侧端部位置处设有以沿上下方向的立起姿势切断种植作物的副收割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用杂粮用单元作为前部单元,能够构成规格适于收获缠结较强的油菜籽等作物的收割前处理装置。在该规格中,在被导入到主收割装置的收割作用区域的收割对象物和未收割作物发生较强缠结的情况下,也通过用配设于主收割装置的收割作用区域的横向侧端部位置的副收割装置来切断缠结着的作物将其左右分离,从而能够将位于比副收割装置更靠主收割装置侧的作物拢到收割作用区域,能够极力减少由于勉强拨分所致的掉穗、掉粒,并以所希望的行驶速度顺利地进行收获作业。
若使用稻麦用单元作为前部单元,则能构成不必将收割对象物和未收割作物的缠结切断分离的规格的收割前处理装置,能够顺利地收割收获缠结较少的稻麦。
因此,能够共用后部单元地组装规格上适于收获杂粮的收割前处理装置、和规格上适于收获稻麦的收割前处理装置,与分别制作各规格的整个收割前处理装置相比,能够廉价制作。能够较容易且廉价地进行从杂粮规格到稻麦规格的改造以及从稻麦规格到杂粮规格的改造。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稻麦用单元连接于后部单元的状态下的主收割装置与输送用螺旋输送器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小于杂粮用单元连接于后部单元的状态下的主收割装置与输送用螺旋输送器之间的距离。
即,在连接着杂粮用单元的状态下,以前后较长的空间有余量地接住由主收割装置收割到的作物,对于有一定体积的作物也能将其顺利地引导到输送用螺旋输送器。在连接着稻麦用单元的状态下,对于由主收割装置收割到的作物,能够不赋予横倒余地地直接用输送用螺旋输送器将其向进料器前部输送,能够不使作物滞留于主收割装置后方地顺利送入到进料器。
关于其他技术方案及由该其他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照附图及以下的说明而得以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侧视图。
图2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左侧视图。
图3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传动系统的线图。
图5是表示副收割装置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6是表示向副收割装置传动的传动构造的主视图。
图7是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拾取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9是表示拾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拾取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和俯视图。
图11是主收割装置的整体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纵割刀离合机构的左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滚筒式耙拢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防飞散板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滚筒式耙拢装置与纵割刀的关系的左侧视图。
图16是表示滚筒式耙拢装置与纵割刀的关系的左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1的副收割装置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18是表示另一方式1的传动系统的线图。
图19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左侧视图。
图20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侧视图。
图21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传动系统的线图。
图23是表示收割前处理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24是表示向副收割装置传动的传动构造的主视图。
图25是副收割装置的水平剖切俯视图。
图26是表示副收割装置的驱动构造的侧视图。
图27是拾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a)和组装立体图(b)。
图28是安装于主收割装置上的拾取装置的侧视图(a)和俯视图(b)。
图29是安装了拾取装置的主收割装置的俯视图。
图30是表示纵割刀离合机构的侧视图。
图31是表示滚筒式耙拢装置的支承构造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图32是表示防飞散板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使滚筒式耙拢装置位于升降范围中间的状态的收割前处理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34是从机体内侧看收割前处理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35是表示副收割装置中的驱动部盖构造的水平剖切俯视图。
图36是处于使收割前处理装置上升了的作业状态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侧视图。
图37是没有拾取装置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8是表示分离了的杂粮用单元和后部单元的侧视图。
图39是安装了稻麦用单元的收割前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40是表示分离了的稻麦用单元和后部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normal typecombine-harvester)的各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明示,将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前进及后退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与该前后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18说明本发明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第1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在左右一对的履带行驶装置11、11上搭载机体框架10而构成自行机体1,在该自行机体1上搭载设置有装备了驾驶坐席20的搭乘驾驶部2、位于驾驶坐席20下方的装备了发动机30的原动部3、对作为脱粒对象的被处理物进行脱粒及分选处理的脱粒装置4、将脱粒后的被处理物装袋的装袋装置13。
并且,用于收获收割对象茎秆的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进料器60(输送装置的一例)60以可绕其后端部的横轴心x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在自行机体1的机体前方侧,由这些各装置的组合构成对收割到的脱粒处理对象物的整杆进行脱粒处理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脱粒系统的结构】
上述脱粒装置4构成,由绕行驶机体前后方向的轴心转动的轴流式的脱粒滚筒40进行脱粒处理,对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分选为脱壳粒和排出秆,将脱壳粒供给到上述装袋装置13的储存仓14中。除了作为装袋对象的脱粒处理物之外的排出秆等向自行机体1的后方落下排放。图2中附图标记15是被支承为可上下自由摆动地切换成下降使用姿势和上升收容姿势的辅助板,该下降使用姿势是从机体框架10向行驶机体横向外侧水平突出的姿势,该上升收容姿势是自该下降使用姿势向上摆动而顺沿于行驶机体上下方向的姿势。
【收割系统的结构】
上述收割前处理装置6在前处理框架61的前部具有作为分禾部件的左右一对分禾器62、62、将被该分禾器62、62分开的收割对象区域的种植茎秆收割的推子式的主收割装置63、构成为纵向收割装置的推子式的副收割装置7。对于副收割装置7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并且,上述收割前处理装置6还具有位于该主收割装置63的上方的、将上述种植茎秆的上端侧向前处理框架61后方侧耙拢地进行旋转的滚筒式耙拢装置64,并在位于上述前处理框架61下部的平台61A的上表面侧具有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由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将被上述主收割装置63收割下来并被耙拢到平台61A上的收割茎秆归拢输送到进料器60的前侧,由上述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所具有的可随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自由一体旋转的耙拢杆65a将位于进料器60前侧的收割茎秆向进料器60侧送入。
上述进料器60构成如下这样的输送装置,即,利用设置于其内部的进料器传送器60a将自上述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供给的收割茎杆输送到进料器60的后端侧,从其后端侧的排出口(未图示)向脱粒装置4的脱粒室(未图示)供给收割并输送来的整个茎杆。该进料器60被构成为能借助安装于该进料器60与机体框架10之间的升降压力缸12而使前端侧绕上述横轴心x自由升降摆动,通过相对于脱粒装置4的上下摆动操作,自由改变姿势为位于前处理框架61下部的平台61A下降到地面附近的下降收割作业状态、和上述平台61A从地面上升得较高的上升收割作业状态。
上述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外周部具有用于耙拢茎杆的齿64b,在从后述的收割输入轴66经带传动机构64c输入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被驱动旋转,以外周侧的齿64b总是朝下的状态从机体前方侧向后方侧耙拢,这是公知的构造。
如图13所示,该滚筒式耙拢装置64中,在可沿滚筒支承杆64d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可自由改变到前后方向的多个位置的鞍座64e上安装有驱动轴64a,通过进行鞍座64e的位置改变操作使上述驱动轴64a的旋转轴心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滚筒支承杆64d的长度方向)改变。构成为能够通过向贯穿滚筒支承杆64d的止动孔64f插入、拔出止动销64g来进行鞍座64e相对于滚筒支承杆64d的位置固定。
此时,在向改变前后位置后的滚筒式耙拢装置64传动的传动构造中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设于上述带传动机构64c中的带张紧装置的张紧轮的位置改变,即使在改变上述前后位置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规定的动力传递。
上述驱动轴64a的旋转轴心的位置改变是与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使用形态相关联地进行的,在不使用后述的拾取装置5、副收割装置7而进行通常的稻麦等的收割收获时,将滚筒式耙拢装置64抬起到图5所示状态的上方,如图15所示那样向后方侧移动而使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旋转轴心位于主收割装置63的上方位置附近,以该状态进行使用。
并且,在使用后述的拾取装置5或副收割装置7而进行拾取作业、或进行使用副收割装置7的油菜籽等的收割脱粒作业时,由于与拾取装置5或副收割装置7的位置关系,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耙拢作用自拾取装置5前端的前方侧起作用,或者,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茎杆送入方向为侧视机体时与上述副收割装置7的切断作用线CL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此时,使鞍座64e移动到图13所示的最前方,如图5所示那样滚筒式耙拢装置64下降到最下端时,该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旋转轴心位于拾取装置5末端附近的上方而进行拾取作业。
此外,在进行使用副收割装置7的油菜籽等的收割脱粒作业时,将滚筒式耙拢装置64抬起到图5所示状态的稍上方,为图16所示状态,成为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旋转轴心在侧视机体时与副收割装置7的切断作用线CL大致一致的状态,以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茎杆送入方向在侧视机体时与上述副收割装置7的切断作用线CL正交或大致正交的状态进行使用。
在上述平台61A的下表面侧,设有在位于前处理框架61下部的平台61A下降到地面附近的下降收割作业状态下与行驶地面滑动接触的滑行体56。该滑行体56如后述那样向上述平台61A下表面的下方侧突出,是为了维持拾取装置5末端相对于地面稍稍浮起的状态而安装的,从而在进行将用于拾起横置于地面上的茎杆的拾取装置5安装于主收割装置63上的拾取作业时,拾取装置5的末端不会突入到行驶地面。
如图2和图5所示,在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后方侧,在上述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的上方的进料器60的入口附近,向后方上方侧设有防飞散板9。
如图5和图14所示,该防飞散板9由后倾姿势的后面部90和其左右两侧的侧面部91形成为通道状。上述后面部90和其左右两侧的侧面部91所成的通道状形状由框体92和铺设于该框体92内侧的橡胶垂体93构成,该框体92由沿其上缘部分的通道状上缘框部分、和支承该上缘框部分的上下朝向的支承板部分构成。
该防飞散板9被改进,以使得在由搭乘驾驶部2进行驾驶操作或观察前方时,尽量不会缩窄从后上方观察时的视场,同时该防飞散板9构成为,将从前方侧跳起的油菜籽等接住并使其向前方侧流下而返回到进料器60的送入路径中。
即,上述防飞散板9的后倾程度及上下高度设定为如下程度:如图2的线a1所示,当平均体型的驾驶者坐在驾驶坐席20上观察前下方时,可目视拾取装置5的末端侧,如该图2的线a2所示,若以前屈姿势观察,则能看见主收割装置63的割刀。
该防飞散板9可有效用于在进行拾取作业时防止收获物飞散,但在通常的收割作业中,多数并不需要使用该防飞散板9,因此为了也可以将其取下而将该防飞散板9构成为能相对于前处理框架61自由装卸。
【拾取装置的结构】
如图8~图11所示,拾取装置5由圆棒状的升降部50、焊接固定于该升降部50后端侧下部的侧视L字形的安装板51、焊接固定于上述升降部50的下缘侧和安装构件51的前表面侧之间的侧视三角形的增强板材52构成,将固定螺栓53穿入形成在上述安装构件51后端侧的由长孔构成的安装孔51a中,从而将拾取装置5固定于安装在前处理框架61上的割刀支承框架61B上。
在主收割装置63的收割宽度的范围内,将该拾取装置5设置于多处(图3中为5处),拾取装置5是将上述升降部50的末端潜入事前被收割而处于横倒姿势的茎秆的下侧来进行拾取作业的,如下述这样在主收割装置63的收割宽度范围内设置拾取装置5。
上述主收割装置63由固定于割刀支承框架61B的固定刀63A和能相对于该固定刀63A滑动的可动刀63B的组合构成,本发明的拾取装置5沿上述固定刀63A中的一个刀体的延长线设置。
即,在上述安装构件51的与上述固定刀63A相对的位置的前侧板部分51A上,形成有可供固定刀63A的末端部分插入的冲孔54部分,在与上述固定刀63A相对的位置的上述增强构件52上形成形状与固定刀63A的末端部分形状类似的缺口55。
因此,若将固定螺栓53穿入安装构件51的安装孔51a中并紧固,则成为增强构件52的缺口55的上侧部分越到固定刀63A的末端部上缘的状态,利用该越上部位和上述固定螺栓53的固定部位,以使拾取装置5在俯视时位于固定刀63A延长线上的状态支承该拾取装置5。
此时,上述升降部50的后端侧位于向主收割装置63的上方侧离开的位置。此外,主收割装置63的可动刀63B形成在下述范围内:形成于固定刀63A上的引导槽63Aa不会超出安装构件51的形成有上述冲孔54的上下朝向的前侧板部分,因此,能够不受拾取装置5的存在干扰地进行动作,在安装了拾取装置5的拾取作业状态下也能同时进行主收割装置63的收割作业。
【传动系统的结构】
图4是表示将发动机30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履带行驶装置11以及机体框架上的各装置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线图。
如图4所示,对履带行驶装置11传动的传动机构将上述发动机30的输出轴30a的驱动力经带传动机构21传递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2的输入轴22a,将该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2的输出轴22b的驱动力输入到变速箱体23内的齿轮传动部(图外),而由该齿轮传动部将驱动力传递到上述左右一对的履带行驶装置11、11。
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2与上述变速箱体23连设。该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2包括将上述输入轴22a作为泵轴的可变容量式的轴向柱塞式液压泵、和由来自该液压泵的压力油驱动的轴向柱塞式的液压马达。
对上述脱粒装置4传动的传动机构使上述发动机30的输出轴30a经带传动机构31与脱粒装置4的扇车驱动轴41的一端侧联动,并使该扇车驱动轴41的另一端侧经带传动机构42与脱粒装置4的一级螺旋传送器43和二级螺旋传送器44联动,使设于上述带传动机构42上的动力输出轴45经带传动机构46与脱粒装置4的分选装置驱动轴47联动。
对上述收割前处理装置6传动的传动机构将从上述发动机30的上述输出轴30a输出的驱动力经上述带传动机构31、上述扇车驱动轴41和设于该扇车驱动轴41另一端侧的带传动机构32而传动到传动箱体33的箱体输入轴34,从传动箱体33的脱粒滚筒输出轴35将该箱体输入轴34的驱动力传递到脱粒滚筒40,将上述箱体输入轴34的驱动力经正转离合器37或经传动箱体33的收割输出轴36和反转离合器38而传递到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收割输入轴66。如下所示,对该动力传递进一步详细说明。
上述传动箱体33收容锥齿轮机构48,该锥齿轮机构48具有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设于上述箱体输入轴34端部的锥齿轮48a。该锥齿轮机构48除了具有锥齿轮48a,还具有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设于上述收割输出轴36端部的锥齿轮48b、和以与上述锥齿轮48a和锥齿轮48b啮合的状态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设于上述脱粒滚筒输出轴35的锥齿轮48c。即,锥齿轮机构48可使沿行驶机体横向的箱体输入轴34和沿行驶机体前后方向的脱粒滚筒输出轴35联动,且以箱体输入轴34的旋转方向与收割输出轴36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旋转方向的状态使箱体输入轴34与收割输出轴36联动。
如图4所示,上述正转离合器37是借助张紧轮体37b将卷绕于上述箱体输入轴34和上述收割输入轴66的一端侧的传动带37a切换操作为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从而切换为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带张紧离合器。该正转离合器37通过切换操作为接合状态,而将箱体输入轴34的驱动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66作为将收割前处理装置6向正转方向驱动的驱动力。
如图4所示,上述反转离合器38是借助张紧轮体38b将卷绕于上述收割输出轴36和上述收割输入轴66另一端侧的传动带38a切换操作为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从而切换为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带张紧离合器。该反转离合器38通过切换操作为接合状态,从而将收割输出轴36的驱动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66作为将收割前处理装置6向反转方向驱动的驱动力。
如图4所示,上述收割输入轴66成为驱动上述进料器传送器60a的传送器驱动轴。上述收割输入轴66经传动链66a与主收割装置63的驱动轴67联动。该驱动轴67和上述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的驱动轴68借助传动链66b而联动。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的驱动轴68和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驱动轴64a借助利用了传动链66c和传动带66d的联动机构而联动。
来自上述驱动轴67的动力被输入到驱动轴67上所安装的公知的运动方向转换机构69,由该运动方向转换机构69将驱动轴67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传动轴67a的往复旋转运动。并且,借助上述传动轴67a的往复旋转运动,使主收割装置63的割刀直线往复驱动。
当正转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66时,将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进料器传送器60a、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主收割装置63和滚筒式耙拢装置64向正转方向驱动,以便进行通常的前处理作业、输送作业,当反转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66时,将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进料器传送器60a、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主收割装置63和滚筒式耙拢装置64向与通常的作业用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驱动。
对副收割装置7的动力传递是通过纵向收割联动机构(向副收割装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一例)8传递从上述主收割装置63的驱动系统输出的往复运动,关于该纵向收割联动机构8,与副收割装置7的结构一起在后面说明。
【副收割装置的结构】
如图3~图6所示,在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横侧端部(左侧),在上述主收割装置63的收割作用区域中的未收割侧位置,以沿上下方向立起的姿势设有切断油菜籽茎杆的副收割装置7。
如图5图8所示,该副收割装置7由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71构成,这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71由在安装框70的前面侧位置可自由相对滑动地构成的纵长的推子式割刀构成,这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71经后述的纵向收割联动机构8而被上述主收割装置63的驱动力驱动。
上述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71的下端侧固定于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左侧的前处理框架61,且上端侧安装于被支承杆72支承的安装框70上。
在上述安装框70的方筒状的框架主体73的前表面侧,突出设置有向前方侧突出的板状引导板74,上述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71、从左右两侧夹持该左右一对割刀体71、71彼此的刀体夹持构件75被安装成从两侧抱住上述引导板74的状态,可使上述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71沿上述引导板74上下往复运动。
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71经纵向收割联动机构8而连接成受上述主收割装置63的驱动力驱动。
如图4、图5~图8所示,纵向收割联动机构8由与主收割装置63的可动刀63B联动并导出可动刀63B的往复滑动方向的运动的输入联动杆80、一体具有与该输入联动杆80连接的臂杆81a的前后方向朝向的中继轴81、外套于中继轴81上的摆动构件82、将摆动构件82的往复摆动运动作为左右一对割刀体71、71的上下方向往复运动而传递的输出联动杆84、可切换成将上述臂杆81a的摆动引起的中继轴81的往复旋转运动作为上述摆动构件82的摆动运动而传递的状态和切断其传动的状态的纵割刀离合机构(副收割装置的离合装置的一例)85构成。
如图4和图12所示,上述纵割刀离合机构85由从中继轴81一体突出的卡合突起81b、以能相对于该卡合突起81b自由卡合脱离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摆动构件82的毂构件83上的卡合孔83a、沿中继轴81的轴线方向改变毂构件83的位置来进行上述卡合突起81b与卡合孔83a的卡合脱离操作的操作杆86构成。
上述毂构件83被设于中继轴81上的施力弹簧87总是向离合器接合侧、即将上述卡合突起81b和卡合孔83a卡合的一侧施力。
在进行了离合器分离操作、即解除了上述卡合突起81b和卡合孔83a的卡合的状态下,如图12(b)所示,上述操作杆86能够以钩挂状态固定于形成在前处理框架61一部分上的卡止部61a上。
通过如上述这样构成,副收割装置7随着主收割装置6的驱动而将主收割装置6的往复直线运动传递到输入联动杆80,该输入联动杆80的往复直线运动被转换为臂杆81a的摆动运动,成为中继轴81自身绕轴心的往复旋转运动。
然后,该中继轴81的往复旋转运动经纵割刀离合机构85而被转换为摆动构件82的摆动运动以及输出联动杆84的往复直线运动,左右一对割刀体71、71进行往复运动而起到切断对象茎秆的作用。
此时,若需要副收割装置7的驱动,则使上述纵割刀离合机构85为接合状态,若不需要副收割装置7的驱动,则可以设为分离状态,仅驱动主收割装置63而单独停止副收割装置7的驱动。即,该纵割刀离合机构85构成可单独接通或断开对副收割装置7的驱动的离合装置。
该副收割装置7配设于主收割装置63的茎秆切断部位的机体前方侧,在设于上述前处理框架61前端侧的分禾器62的前端的后方,该副收割装置7配设成在侧视机体时切断作用线CL相对于该分禾器62的分禾作用面的上缘正交或大致正交的姿势。上述切断作用线CL是指如图5所示那样地左右一对割刀体71、71的刀刃相互交叉而切断对象茎秆时的、连接切断作用部位c的平均位置的线段。
副收割装置7相对于该分禾器62的相对姿势优选是配设成如上述那样切断作用线CL正交或大致正交的姿势,但不是一定要限制在正交或大致正交的范围内,也可根据各种条件而适当改变,例如,也可以是刀前面侧与分禾器62上缘形成80度~120度左右角度的结构。
此外,副收割装置7配置成在侧视机体时其切断作用线CL与上述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茎秆送入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此时,如图16所示,优选是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转动中心存在于侧视时与副收割装置7的切断作用部位对准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茎秆送入方向、分禾器62的上缘的交叉角都相对于副收割装置7的切断作用线CL为大致正交的状态,因此,容易良好地实现副收割装置7对缠结茎秆部分的切断作用。
对于上述拾取装置5与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关系,如图5所示,对二者赋予关联地配置,而使滚筒式耙拢装置64可从拾取装置5的前端的前方耙拢茎秆。如此构成,则在开始拾取装置5的拾起作业之前,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耙拢作用将作用于横倒的茎秆,因此容易高效进行拾取作业。
此外,副收割装置7的左右方向上的切断部位设置在比左侧的分禾器62的分禾中心向机体横向外侧方稍偏的位置,对穗头侧缠结的状态的茎秆进行分禾时,在比上述分禾中心稍外侧的部位将缠结未解开地到达切断部位的未收割侧茎秆切断。
因此,这样外侧的未收割侧茎秆被切断,且用主收割装置63将收割宽度内的茎秆收割,则上述未解开缠结状态的茎秆也被施加滚筒式耙拢装置64、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等的作用,降低了从收割前处理装置6脱落的可能性,容易向进料器60侧输送。
【第1实施方式的另一形态1】
图17和图18表示副收割装置7的另一实施方式。
该副收割装置7的割刀体71、71是由固定于安装框70上的固定刀71A、和设置成能相对于该固定刀71A自由相对滑动的可动刀71B所构成的纵长推子式割刀构成。此外,对该副收割装置7进行驱动的驱动构造是经纵向收割联动机构(向副收割装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一例)8而被由从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的驱动轴68输出的驱动力驱动。
上述固定刀71A和可动刀71B安装于安装框70上,该安装框70将下端侧以能绕横向的枢轴76摆动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左侧的前处理框架61。如图17和图18所示,带有带轮77a的曲柄状旋转构件77外套安装在以贯穿左侧前处理框架61和安装框70的状态固定的枢轴76上,该曲柄状旋转构件77的驱动杆安装轴77b设置成相对于上述枢轴76偏心的状态。
并且,通过将割刀驱动杆78可自由相对旋转地外套在该驱动杆安装轴77b上,割刀驱动杆78的上述驱动杆安装轴77b侧端部被旋转运动驱动,其相反一侧的端部通过连接轴79与可动刀71B连接,通过该机构,将曲柄状旋转构件77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使可动刀71B沿安装框70进行往复运动。
上述固定刀71A固定设置于安装框70上,可动刀71B的长度方向中间部通过上述连接轴79与割刀驱动杆78连接。
因此,当旋转动力传递到曲柄状旋转构件77的带轮77a时,曲柄状旋转构件77绕枢轴76的轴心P1旋转,驱动杆安装轴77b的轴心P2被驱动而绕上述轴心P1旋转。随之,割刀驱动杆78的另一端侧的连接轴79的轴心P3沿安装框70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而使可动刀71B进行往复动作。
如图17和图18所示,从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的驱动轴68向上述曲柄状旋转构件77传递动力的纵向收割联动机构8通过传动链88和传动带89进行传动,该传动链88卷绕在设于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的驱动轴68上的驱动链轮68a和在固定于左侧前处理框架61的横壁部分上的横向的中继轴81上形成的中继链轮81c上,上述传动带89架设在设于上述中继轴81上的中继带轮81d和上述曲柄状旋转构件77的带轮77a间。在上述传动带89的中间位置设有由张紧带轮85a和对该张紧带轮85a向离合器接合侧弹性施力的弹簧85b构成的纵割刀离合机构85,该纵割刀离合机构85构成能通过向松弛侧操作上述弹簧85b的操作杆86的操作而单独接通或切断动力地切换为离合器接合状态和离合器分离状态的离合装置。
【第1实施方式的另一形态2】
在以最佳实施方式说明的副收割装置7中,可以由固定刀71A和可动刀71B的组合构成割刀体71、71。此时,可以是仅在外套于中继轴81的摆动构件82的一端侧连接输出联动杆84,将摆动构件82的往复摆动运动作为可动刀71B的往复运动传递,将固定刀71A固定设置于安装框70上。
【第1实施方式的另一形态3】
关于安装于主收割装置63上的拾取装置5的使用根数,在收割宽度的范围内可基于拾取对象物、各种使用条件来适当选择。此外,也不限于逐根地进行拾取装置5的装卸的构造,可以是将多根拾取装置5一体化来进行装卸。
【第1实施方式的另一形态4】
关于拾取装置5的安装部位,如以最佳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优选是安装在主收割装置63的固定刀63A的下侧,但未必一定如此,例如也可以安装在前处理框架61等的固定部上。其安装部位也不仅限于下侧,也可以固定于上侧。
【第1实施方式的另一形态5】
副收割装置7不限于用于收割油菜籽,也可以适用于以穗头侧为收割对象的各种茎秆收割。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9~图40说明本发明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第2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9~图21分别表示本发明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面和整体俯视面。该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构成为适于收获作物彼此之间缠结较强的油菜籽等作物、以及对预先收割并载置于地上的作物进行回收脱粒的规格,在左右一对的履带行驶装置11上搭载机体框架10而构成自行机体1。在该自行机体1上搭载设置有装备了驾驶坐席20的搭乘驾驶部2、位于驾驶坐席20下方的装备了发动机30的原动部3、对作物进行脱粒及分选处理的脱粒装置4、将脱粒分选后的作物粒装袋回收的装袋装置13。
在自行机体1的机体前方侧,以使进料器60可绕其后端部的横轴心x自由升降摆动的方式连结着该前端连接有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进料器60,由这些各装置的组合构成将由收割前处理装置6收割到的整个作物通过进料器60供给到脱粒装置4进行脱粒处理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脱粒系统的结构】
脱粒装置4利用绕机体前后方向的轴心转动的轴流式的脱粒滚筒40对所供给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对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分选为脱壳粒和排出秆,将脱壳粒上扬供给到装袋装置13的储存仓14中,经过脱粒处理后的排出秆等向自行机体1的后方落下排放。图20中附图标记15是连接于机体框架10的横向外侧端的辅助板,被支承为可摆动切换成向机体横向外方水平伸出的使用姿势和大致铅直立起的收容姿势。
【收割系统的结构】
收割前处理装置6设有包括平台61A、与平台61A的左右端连续的纵壁状的侧壁61D的前处理框架61,在侧壁61D的前部分别安装有左右一对分禾器62,并且在左右侧壁61D的下部之间横向架设推子式的主收割装置63,在成为未收割侧的机体左方的侧壁61D的前部横向外侧以纵向姿势设有后述的副收割装置7。
主收割装置63构成为将连接固定于横向架设的割刀支承框架61B上的固定刀63A和能相对于该固定刀63A左右往复滑动的可动刀63B组合而成的推子式收割装置。
还配置有位于主收割装置63的上方的、将种植作物的上端侧向前处理框架61后方侧耙拢地进行旋转的滚筒式耙拢装置64,并在前处理框架61中的平台61A的后部上方横向架设配置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由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将被主收割装置63收割并耙拢到平台61A上的作物输送到进料器60的前侧,由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所具有的可随之自由一体旋转的耙拢杆65a将位于进料器60前侧的作物向进料器60送入。
进料器60构成为前后端开口的方筒状,利用设置于进料器60内部的链式进料器传送器60a将自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供给的作物耙拢扬送到进料器60的后端出口侧,从进料器60的后端出口向脱粒装置4供给整个作物。该进料器60被支承为可借助安装于该进料器60与机体框架10之间的升降压力缸12的工作而使前端侧绕横轴心x自由升降摆动,通过使进料器60上下而能够任意改变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作业高度。
滚筒式耙拢装置64采用在侧视时形成为正五边形的旋转框64h的各顶部以可自转驱动的方式轴支承作物耙拢用齿64b的公知构造,在从后述的收割输入轴66经带传动机构64c输入的驱动力的作用下驱动旋转框64h向耙拢方向旋转,并且与其同步地驱动齿64b向相反方向自转,从而以齿64b总是朝下的状态从机体前方侧向后方侧以圆弧状耙拢移动轨迹T进行工作。
如图33所示,滚筒式耙拢装置64支承于滚筒支承杆64d的前部,该滚筒支承杆64d以可绕横向支点y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前处理框架61的后端上部,在可沿滚筒支承杆64d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可在前后方向移动的鞍座64e上支承有滚筒驱动轴64a,通过进行鞍座64e的位置改变操作使滚筒驱动轴64a的旋转轴心位置z沿前后方向改变。能够通过向贯穿滚筒支承杆64d的前后一对止动孔64f中任一个孔插入止动销64g来进行鞍座64e相对于滚筒支承杆64d的位置固定。在滚筒支承杆64d和前处理框架61侧的固定位置之间架设有液压压力缸64i,通过使液压压力缸64i伸缩从而可任意升降滚筒式耙拢装置64并改变耙拢作用高度。在前处理框架61的上表面设有抵接支承滚筒支承杆64d来限制滚筒支承杆64d的下降限度的止动螺栓64j,通过螺纹调节止动螺栓64j,能够微调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下降极限高度。
为了使滚筒式耙拢装置64越下降、旋转中心位置z越向前方移动,将滚筒驱动轴64a的旋转中心位置z的升降移动轨迹S设定为:在立起配置的副收割装置7的后方侧配置成在侧视时相对于副收割装置7倾斜,当滚筒式耙拢装置64位于下降极限时,在侧视时旋转中心位置z与副收割装置7大致重叠,当滚筒式耙拢装置64位于上升极限时,在侧视时旋转中心位置z位于高于副收割装置7的位置。
与作物种类、作物秆长、作物的倒伏情况等收割作业情况相对应地进行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高度变更,作物倒伏程度越大,则使滚筒式耙拢装置64越向前下方移动,尽早进行耙拢。
如图33所示,将滚筒式耙拢装置64下降较大时的齿64b的耙拢移动轨迹T(d)在侧视机体时与前处理框架61的侧壁61D重叠较大,能够使倒伏到地面附近的作物不从左右侧壁61D之间泄漏地耙拢作物。在使滚筒式耙拢装置64上升时的齿64b的耙拢移动轨迹T(u)在侧视机体时相对于侧壁61D向上方离开,能够将立起的作物的较高部分耙拢到后方而引导到主收割装置63进行切断,顺利地送入到平台61A。
当使滚筒式耙拢装置64上升较大时,前处理框架61的侧壁61D的上表面与滚筒支承杆64d之间空开较大,驾驶作业者容易穿过侧壁61D上表面与滚筒支承杆64d之间的空隙而看到未收割地侧。
在平台61A的下侧的左右两端附近突出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滑行体56,在收割前处理装置6下降了时,使滑行体56接地而限制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下降,避免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前端部突入到地面。该滑行体56构成为具有底面、前后面和左右侧面的横长的中空箱形,能用左右滑行体56的较大的接地面积可靠且稳定性良好地接地支承下降的收割前处理装置6和进料器60的重量,并且即使在滑行体56接地的状态下操纵机体,向横向牵拉收割前处理装置6,也不会出现土进入并附着和滞留于滑行体56内的情况。
如图34所示,平台61A的前端与主收割装置63的后端接近地配置,在平台61A的前端呈峰形隆起的引导框61e沿平台61A的整个宽度设置,从而抑制被引导到平台61A的收割作物向前方溢出。
在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后方侧,在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的上方的进料器60的入口附近朝向后上方侧地设有防飞散板9。如图29所示,防飞散板9由后倾姿势的后面部90和左右两侧的侧面部91形成为通道状。后面部90和左右两侧的侧面部91所成的通道状形状由框体92和铺设于该框体92内侧的橡胶垂体93构成,该框体92由沿后面部90和侧面部91的上缘部分的通道状上缘框部分、和支承该上缘部分的上下朝向的支承板部分构成。
该防飞散板9被改进,以使得在由搭乘驾驶部2进行驾驶操作或观察前方时,尽量不会缩窄从防飞散板9的后上方观察时的视场,同时该防飞散板9构成为,将从前方侧跳起的油菜籽等接住并使其向前方侧流下而返回到进料器60的送入路径。
防飞散板9可有效用于在进行将收割放置在地上的作物拾起的拾取作业时防止收获物飞散,但在通常的收割作业中,多数并不需要使用该防飞散板9,因此为了也可以将其取下而将该防飞散板9构成为能相对于前处理框架61自由装卸。
【拾取装置的结构】
如图27~图29所示,拾取装置5由圆棒状的升降部50、焊接固定于该升降部50后端侧下部的侧视L字形的安装板51、焊接固定于升降部50的下缘侧和安装构件51的前表面侧之间的侧视三角形的增强板材52构成,将固定螺栓53穿入形成在安装构件51后端侧的由长孔构成的安装孔51a中,从而将拾取装置5固定于安装在前处理框架61上的割刀支承框架61B上。
在主收割装置63的收割宽度的范围内,将该拾取装置5设置于多处,拾取装置5是将升降部50的末端潜入事前被收割而载置于地上的作物的下侧来进行拾起(拾取)的,如下述这样在主收割装置63的收割宽度范围内设置拾取装置5。
主收割装置63由固定于割刀支承框架61B的固定刀63A和能相对于该固定刀63A滑动的可动刀63B的组合构成,拾取装置5沿上述固定刀63A中的一个刀体的延长线设置。在安装构件51的与固定刀63A相对的位置的前侧板部分51A上形成有可供固定刀63A的末端部分插入的冲孔54部分,在与固定刀63A相对的位置的增强构件52上形成形状与固定刀63A的末端部分形状类似的缺口55。
因此,若将固定螺栓53穿入安装构件51的安装孔51a中并紧固,则成为增强构件52的缺口55的上侧部分越到固定刀63A的末端部上缘的状态,利用该越上部位和固定螺栓53的固定部位,以使拾取装置5在俯视时位于固定刀63A延长线上的状态支承该拾取装置5。此时,升降部50的后端侧位于向主收割装置63的上方侧离开的位置。此外,主收割装置63的可动刀63B形成在形成于固定刀63A上的引导槽63Aa不超出安装构件51的形成有上述冲孔54的上下朝向的前侧板部分的范围,因此,能够不受拾取装置5的存在干扰地进行动作,在安装了拾取装置5的拾取作业状态下也能同时进行主收割装置63的收割作业。在不需要拾取装置5的情况下,只要将固定螺栓53卸下,从而将拾取装置5从主收割装置63卸下,使固定螺栓53返回原来状态即可。
设定上述升降部50的末端高度,使得在使收割前处理装置6下降到滑行体56接地的状态下,拾取装置5的末端部位于地面附近,从而即使无意中使收割前处理装置6下降,也能避免拾取装置5的末端部强力碰撞地面而受损伤。
【传动系统的结构】
图22表示将发动机30的驱动力传递到履带行驶装置11以及机体框架10的各装置的动力传递系统。如图22所示,对履带行驶装置11传动的传动机构将从发动机30的输出轴30a输出的一部分动力经带传动机构21传递到由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HST)构成的主变速装置22的输入轴22a,将从主变速装置22的输出轴22b输出的变速动力输入到变速箱体23,由变速箱体23内的未图示的副变速机构进一步进行多级齿轮变速,将变速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的履带行驶装置11、11。
主变速装置22由将输入轴22a作为泵轴的可变容量式的液压泵22P、和利用来自液压泵22P的压力油进行正反无级变速驱动的定容量式液压马达22M构成,能够以无级变速进行前后行进。
对脱粒装置4传动的传动机构使从发动机30的输出轴30a输出的一部分动力经带传动机构31传递到脱粒装置4的扇车驱动轴41的一端侧,并使从扇车驱动轴41的另一端侧输出的动力经带传动机构42传递到脱粒装置4的一级螺旋传送器43和二级螺旋传送器44,使从设于带传动机构42上的动力输出轴45输出的动力经带传动机构46传递到脱粒装置4的分选装置驱动轴47。
对收割前处理装置6传动的传动机构将从发动机30的输出轴30a输出的动力经带传动机构31、扇车驱动轴41和设于该扇车驱动轴41另一端侧的带传动机构32而传递到传动箱体33的箱体输入轴34,从传动箱体33的脱粒滚筒输出轴35将该箱体输入轴34的一部分动力传递到脱粒滚筒40,将箱体输入轴34的一部分动力经正转离合器37或经传动箱体33的收割输出轴36和反转离合器38而传递到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收割输入轴66。
传动箱体33收容锥齿轮机构48,该锥齿轮机构48具有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设于箱体输入轴34端部的锥齿轮48a。该锥齿轮机构48除了具有锥齿轮48a,还具有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设于收割输出轴36端部的锥齿轮48b、和以与锥齿轮48a、48b啮合的状态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设于脱粒滚筒输出轴35的锥齿轮48c。锥齿轮机构48可使沿行驶机体横向的箱体输入轴34和沿行驶机体前后方向的脱粒滚筒输出轴35联动,且以箱体输入轴34的旋转方向与收割输出轴36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旋转方向的状态使箱体输入轴34与收割输出轴36联动。
如图22所示,正转离合器37是借助张紧轮体37b将卷绕于箱体输入轴34和收割输入轴66的一端侧的传动带37a切换操作为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从而切换为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带张紧离合器。正转离合器37通过切换操作为接合状态,将箱体输入轴34的驱动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66而作为使收割前处理装置6向正转方向驱动的驱动力。
如图22所示,反转离合器38是借助张紧轮体38b将卷绕于收割输出轴36和收割输入轴66另一端侧的传动带38a切换操作为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从而切换为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带张紧离合器。该反转离合器38通过切换操作为接合状态,将收割输出轴36的驱动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66而作为使收割前处理装置6向反转方向驱动的驱动力。
如图22所示,收割输入轴66成为驱动进料器传送器60a的传送器驱动轴。收割输入轴66经传动链66a与主收割装置63的驱动轴67联动。驱动轴67和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的驱动轴68借助传动链66b而联动。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的驱动轴68和滚筒式耙拢装置64的驱动轴64a借助利用了传动链66c和传动带66d的联动机构而联动。
来自驱动轴67的动力被输入到驱动轴67上所安装的公知的运动方向转换机构69,由运动方向转换机构69将驱动轴67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传动轴67a的往复旋转运动。并且,借助传动轴67a的往复旋转运动,使主收割装置63的割刀直线往复驱动。
当正转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66时,将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进料器传送器60a、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主收割装置63和滚筒式耙拢装置64向进行通常的前处理作业、输送作业的正转方向驱动。当反转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66时,将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进料器传送器60a、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主收割装置63和滚筒式耙拢装置64向与通常的作业用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驱动。
对副收割装置7的动力传递是通过纵向收割联动机构(向副收割装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一例)8而传递从主收割装置63的驱动系统输出的往复运动,关于该纵向收割联动机构8,与副收割装置7的结构一起在后面说明。
【副收割装置的结构】
如图21~图23所示,在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未收割侧(左侧)的横侧端部,在主收割装置63的收割作用区域中的未收割位置,配设有以沿上下方向立起的姿势进行作物切断的副收割装置7。
如图23~图26所示,副收割装置7由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构成,该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由在安装框70的前面侧位置可自由相对滑动地构成的纵长的推子式割刀构成,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经后述的纵向收割联动机构8而被主收割装置63的驱动力驱动。
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的下端侧固定于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左侧的前处理框架61,且上端侧安装于被支承杆72支承的安装框70上。
安装框70的方筒状的框架主体73的前面侧突出设置有向前方侧突出的板状引导板74,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以及从左右两侧夹持该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的刀体夹持构件75被安装成从两侧抱住引导板74的状态,可使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沿引导板74上下往复运动。
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左右一对的割刀体71被连接成经纵向收割联动机构8与主收割装置63的工作联动地受其驱动。如图22~图24所示,纵向收割联动机构8由与主收割装置63的可动刀63B联动并导出可动刀63B的往复滑动方向的运动的输入联动杆80、一体具有与该输入联动杆80连接的臂杆81a的前后方向朝向的中继轴81、外套于中继轴81上的摆动构件82、将摆动构件82的往复摆动运动作为左右一对割刀体71的上下方向往复运动而传递的输出联动杆84、可切换成将臂杆81a的摆动引起的中继轴81的往复旋转运动作为摆动构件82的摆动运动而传递的状态和切断其传动的状态的纵割刀离合机构85构成。
如图30所示,纵割刀离合机构85由从中继轴85一体突出的卡合突起81b、以能相对于卡合突起81b自由卡合脱离的方式形成于摆动构件82的毂构件83上的卡合孔83a、沿中继轴81的轴线方向改变毂构件83的位置来进行卡合突起81b与卡合孔83a的卡合脱离操作的操作杆86构成。
毂构件83被配设于中继轴81上的施力弹簧87总是向离合器接合侧、即将卡合突起81b和卡合孔83a卡合的一侧施力。在进行了离合器分离操作、即解除了卡合突起81b和卡合孔83a的卡合的状态下,如图30所示,操作杆86能够以钩挂状态固定于形成在前处理框架61一部分上的卡止部61c上。
通过如上述这样构成,副收割装置7随着主收割装置63的工作而将主收割装置63的往复直线运动传递到输入联动杆80,该输入联动杆80的往复直线运动被转换为臂杆81a的摆动运动,成为中继轴81自身绕轴心的往复旋转运动。中继轴81的往复旋转运动经纵割刀离合机构85而被转换为摆动构件82的摆动运动以及输出联动杆84的往复直线运动,一对割刀体71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而起到切断对象作物的作用。
若需要副收割装置7的驱动,则使纵割刀离合机构85为接合状态,若不需要副收割装置7的驱动,则可以仅驱动主收割装置63而单独停止副收割装置7的驱动。
副收割装置7配设于主收割装置63的作物切断部位的机体前方侧,在设于前处理框架61前端侧的分禾器62的前端的后方,该副收割装置7配设成在侧视机体时该副收割装置7相对于该分禾器62的分禾作用面的上缘正交或大致正交的姿势。
如图21和图35所示,左侧的分禾器62位于滚筒式耙拢装置63的左横向端部的机体横向外方,副收割装置7的左右方向上的切断位置设置在比左侧的分禾器62的分禾中心c更向机体横向外方偏离的位置,对穗头侧缠结的状态的作物进行分禾时,在比分禾中心c稍外侧的部位将缠结未解开地到达切断部位的未收割侧作物切断。因此,这样外侧的未收割侧作物被切断,且用主收割装置63将收割宽度内的作物收割,则未解开缠结状态的作物也被施加滚筒式耙拢装置64、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等的作用,降低了从收割前处理装置6脱落的可能性,容易向进料器60侧输送。
如图23、图24所示,上下驱动纵向收割联动机构8的机体内侧的割刀体71的输出联动杆84比分禾器62更向上方突出,从机体内侧方覆盖从输出联动杆84的配置部位到后方的杆72为止的范围的侧面罩95遍及安装框70、杆72、前处理框架61等的固定部位地安装固定,作物不会与输出联动杆84缠结而是顺利地向后方引导流动。侧面罩95从机体外侧覆盖上下驱动机体外侧的割刀体71的输出联动杆84,从而可防止将未收割作物与输出联动杆84缠结地拉出,或滞留缠结而对副收割装置7的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图36表示收获立起状态较好的油菜籽时的形态,将收割前处理装置6稍提升,高效率地收割收获结粒较多的较高部位,将滚筒式耙拢装置64调节为适应秆长、倒伏情况的高度。
【收割前处理装置的规格改变构造】
图37表示没有拾取装置5的状态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以下,基于该状态的联合收割机说明收割前处理装置的规格改变构造。
如图38~图40所示,收割前处理装置6被阶梯状的分割线前后分割为前部单元Uf和后部单元Ur。
后部单元Ur连接支承于进料器60的前端,后部单元Ur上安装有平台61A、侧壁61D的后方主要部分、滚筒式耙拢装置64以及上述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
前部单元Uf准备有杂粮用单元Uf1和稻麦用单元Uf2,可以更换而螺栓连接于后部单元Ur。
如图38所示,在杂粮用单元Uf1上安装有平台61A的前端侧部分61Af、上述的主收割装置63、副收割装置7(在图38中未图示)、侧壁61D的前端侧部分61Df、以及侧视时末端形成圆头的杂粮用分禾器62。如图40所示,在稻麦用单元Uf2上安装有侧壁61D的前端侧部分61Df、和侧视时末端形成尖头的稻麦用分禾器62。如图39所示,将稻麦用单元Uf2与后部单元Ur连接时,主收割装置63连接安装于后部单元Ur的平台61A的前端部。
采用上述结构,在将稻麦用单元Uf2连接于后部单元Ur的状态下,主收割装置63与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之间的距离L2小于将杂粮用单元Uf1连接于后部单元Ur的状态下的主收割装置63与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之间距离L1。结果,在连接杂粮用单元Uf1的状态下,由前后方向较长的平台61A接受由主收割装置63收割的作物,能够将具有一定体积的作物顺利地引导到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在连接稻麦用单元Uf2的状态下,能够对由主收割装置63收割的作物不赋予横倒余地地直接施加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的输送作用,能够将作物不滞留于平台61A地顺利地送入进料器60。
【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形态】
本发明可以以以下形态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利用杂粮用单元Uf1作为前部单元Uf时,将主收割装置63装设于后部单元Ur前端部的情况,但也可以将主收割装置63装设于杂粮用单元Uf1后端部来实施。
(2)若将以沿上下方向的纵向姿势切断种植作物的副收割装置7设于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左右两侧,则在将机体左右两侧一同作为未收割地而进行收割前进的中部收割作业时,即使作为收割对象的作物与左右的未收割作物发生强力缠结,也能够用左右的副收割装置7切断分离它们的缠结而顺利地收割行驶。
(3)也可以构成为使副收割装置7的一对割刀体71中一方为固定刀、另一方为可动刀的推子式收割装置,或构成为驱动具有割刀体的链条纵向绕转的链锯形式的收割装置来实施。
最后,为了容易参照附图而在权利要求书中插入了图中的对应附图标记,但这并不是指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

Claims (14)

1.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包括:以沿水平方向的横向姿势收割种植茎秆的主收割装置(63);使耙拢用齿(64b)在上述主收割装置的上方侧位置转动而耙拢操作作为收割对象的种植茎秆的滚筒式耙拢装置(64);将由该主收割装置收割的整个茎秆向后方输送的输送装置(60);对从上述输送装置输送来的茎秆进行脱粒和分选处理的脱粒装置(4),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收割装置(63)具有前端侧比割刀更向前下方突出而能拾起横倒姿势的茎秆的拾取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拾取装置(5)构成为能相对于上述主收割装置(63)自由装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滚筒式耙拢装置(64)构成为能从上述拾取装置(5)前端的前方侧耙拢茎秆。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滑行体(56),该滑行体(56)支承具有上述主收割装置(63)的前处理框架(61)而进行接地行驶,以便上述拾取装置(5)的前端维持相对于地面浮起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收割装置(63)的收割作用区域的横向侧端部位置设有推子式的副收割装置(7),该副收割装置(7)处于将割刀的切断作用部位(c)连接的切断作用线(CL)沿上下方向的立起姿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离合装置(85),该离合装置(85)能与上述主收割装置(63)和滚筒式耙拢装置(64)独立地单独对上述副收割装置(7)接通或切断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向上述副收割装置(7)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8)设于上述主收割装置(63)的传动下游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向上述副收割装置(7)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设置成,独立于向上述主收割装置(63)和滚筒式耙拢装置(64)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而从朝向脱粒装置(4)输送茎秆的输送装置(60)的动力传递系统输出传递给副收割装置(7)的驱动力。
9.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在能升降的收割前处理装置(6)上具有以沿水平方向的横向姿势收割种植作物的主收割装置(63)、和使耙拢用齿在上述主收割装置的上方侧位置转动而耙拢操作作为收割对象的种植作物的滚筒式耙拢装置(64),还包括喂入由上述主收割装置收割到的整个作物并进行脱粒和分选处理的脱粒装置(4),其特征在于,
上述收割前处理装置(6)上设有比上述主收割装置(63)更向前方突出而拾起地上的作物的拾取装置(5)、和接地而限制上述收割前处理装置的下降极限的滑行体(56),
在上述滑行体(56)接地的状态下,上述拾取装置(5)的末端部接近地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割前处理装置(6)上,在上述主收割装置(63)的收割作用区域的横向侧端部位置处设有以沿上下方向的纵向姿势切断种植作物的副收割装置(7)。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形成为横长的上述滑行体(56)设于上述收割前处理装置(6)的下侧的左右两端附近。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滑行体(56)形成为具有底面、前后面和左右侧面的箱形。
13.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在与脱粒装置(4)的前部连接的进料器(60)的前部连接收割前处理装置(6),该收割前处理装置(6)具有:收割种植作物的主收割装置(63)、将收割到的作物送入上述进料器(60)前部的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使耙拢用齿(64b)转动而对作为收割对象的种植作物进行耙拢操作的滚筒式耙拢装置(64),其特征在于,
由与上述进料器(60)连接的后部单元(Ur)和与该后部单元连接的前部单元(Uf)构成上述收割前处理装置(6),
上述后部单元(Ur)具有上述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和上述滚筒式耙拢装置(64),并且能将稻麦用单元和杂粮用单元更换作为上述前部单元(Uf)而与该后部单元连接,
上述稻麦用单元具有沿水平方向的横向姿势的上述主收割装置(63),
上述杂粮用单元具有沿水平方向的横向姿势的上述主收割装置(63),在上述主收割装置(63)的收割作用区域的横向侧端部位置处设有以沿上下方向的纵向姿势切断种植作物的副收割装置(7)。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稻麦用单元连接于上述后部单元(Ur)的状态下的上述主收割装置(63)与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小于上述杂粮用单元连接于上述后部单元(Ur)的状态下的上述主收割装置(63)与输送用螺旋输送器(65)之间的距离。
CN201210150375.7A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102656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5699 2008-09-12
JP2008235699A JP5330781B2 (ja) 2008-09-12 2008-09-12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08281887A JP2010104331A (ja) 2008-10-31 2008-10-31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08-281887 2008-10-31
JP2008-281888 2008-10-31
JP2008281888A JP2010104332A (ja) 2008-10-31 2008-10-31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7932XA Division CN101669421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6989A true CN102656989A (zh) 2012-09-12
CN102656989B CN102656989B (zh) 2015-01-28

Family

ID=4201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7932XA Active CN101669421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1210150375.7A Active CN102656989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1710248933.6A Active CN107258210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1710248629.1A Active CN107251707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1710248932.1A Active CN107258209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1410388345.9A Active CN104186102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7932XA Active CN101669421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8933.6A Active CN107258210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1710248629.1A Active CN107251707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1710248932.1A Active CN107258209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1410388345.9A Active CN104186102B (zh) 2008-09-12 2009-04-30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1016694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7189A (zh) * 2019-06-27 2021-11-19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及联合收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0629B (zh) * 2010-09-17 2018-08-3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3974611B (zh) * 2011-12-14 2017-04-05 洋马株式会社 秸秆收割装置
JP2014100067A (ja) * 2012-11-16 2014-06-05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106455487A (zh) * 2014-05-28 2017-02-22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6793756B (zh) * 2014-09-02 2019-08-20 株式会社久保田 全秆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和联合收割机
CN104871718A (zh) * 2015-06-18 2015-09-02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收割机及其割台的竖刀驱动装置
TR201809283A2 (tr) * 2017-06-30 2019-03-21 Cnh Ind India Pvt Ltd Hasat maki̇nesi̇ kaldirma si̇stemi̇
CN107750617A (zh) * 2017-11-07 2018-03-06 卢文祥 甘蔗收割方法及系统
CN108668613B (zh) * 2018-05-17 2020-05-01 蒙城县林达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的蔬菜收割机
US10820502B2 (en) * 2018-10-01 2020-11-03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wind effects upon residue distribution
CN111406509A (zh) * 2019-01-04 2020-07-14 韩宪章 玉米穗捡拾机
WO2020262610A1 (ja) * 2019-06-27 2020-12-3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ウモロコシ収穫機の収穫前処理装置
DE102020121766A1 (de) * 2020-08-19 2022-02-24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Schneidwerk
CN114747343B (zh) * 2022-04-07 2023-02-21 江苏玖顺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携带移动的高速插秧机
CN115136794B (zh) * 2022-07-25 2023-06-09 湖北理工学院 一种柔性拔禾的葵花割台
CN115226483B (zh) * 2022-08-22 2023-08-22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切割装置及双侧铺放油菜割晒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725U (zh) * 1979-06-20 1981-01-13
JPH06253652A (ja) * 1993-03-05 1994-09-13 Kubota Corp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の刈取収穫構造
EP0478940B1 (de) * 1990-08-31 1995-06-14 Walter Städtler Getreidemähwerk oder Vorsatz-Schneidwerk, insbesondere zum Schneiden von Raps, für Mähdrescher
CN1656869A (zh) * 2004-01-30 2005-08-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30B (zh) * 1989-10-30 1992-12-30 烟台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一种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玉米割台
CN2110349U (zh) * 1991-12-31 1992-07-22 泾阳县农业机械厂 半喂入式双割台联合收割机
JPH06245624A (ja) * 1993-02-22 1994-09-06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ダ構造
CN2582350Y (zh) * 2002-05-28 2003-10-29 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一种驳接式的油菜割台
CN2686297Y (zh) * 2002-06-20 2005-03-23 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多功能油菜收割机
CN2614426Y (zh) * 2003-04-23 2004-05-12 桂林灵风农机制造厂 履带式微型收割机
CN2733853Y (zh) * 2004-09-16 2005-10-19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一种翅碱蓬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CN2805341Y (zh) * 2005-05-19 2006-08-16 山东福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玉米、小麦兼收功能的联合收割机
JP4612498B2 (ja) * 2005-07-27 2011-01-12 株式会社クボタ 刈取収穫機の刈取構造
CN1736148A (zh) * 2005-08-02 2006-02-22 海永红 收播机强制送禾装置及其链条履带式多用途收播机
JP2007151439A (ja) * 2005-12-02 2007-06-21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掻き込みリール
CN2884858Y (zh) * 2006-04-29 2007-04-04 湖州丰源农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联合收割机的割台装置
CN200959743Y (zh) * 2006-06-05 2007-10-17 镇江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联合收割机的伸缩式割台
CN201107908Y (zh) * 2007-09-25 2008-09-03 广东省韶关市第二拖拉机厂 具有双向风力送风机构的联合收割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725U (zh) * 1979-06-20 1981-01-13
EP0478940B1 (de) * 1990-08-31 1995-06-14 Walter Städtler Getreidemähwerk oder Vorsatz-Schneidwerk, insbesondere zum Schneiden von Raps, für Mähdrescher
JPH06253652A (ja) * 1993-03-05 1994-09-13 Kubota Corp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の刈取収穫構造
CN1656869A (zh) * 2004-01-30 2005-08-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7189A (zh) * 2019-06-27 2021-11-19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及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8210A (zh) 2017-10-20
CN104186102B (zh) 2017-04-26
CN107258210B (zh) 2020-04-24
CN104186102A (zh) 2014-12-10
CN107251707B (zh) 2021-06-01
CN101669421A (zh) 2010-03-17
CN107251707A (zh) 2017-10-17
CN107258209A (zh) 2017-10-20
CN107258209B (zh) 2019-11-29
CN102656989B (zh) 2015-01-28
CN101669421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9421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US3808783A (en) Soybean harvesting header
US7805916B2 (en) Seed gathering device for use by an agricultural harvester
US9386749B1 (en) Product to windrows pickup head
CN101669422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JP5155789B2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CN101366335B (zh) 油菜捡拾脱粒机
JP2010011771A (ja) 刈取収穫機の刈り取り搬送構造
CN201601982U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
CN102084756A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
JP2010022320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KR102018574B1 (ko) 원형칼날이 부착된 농업용 콤바인의 픽업장치
CN219182114U (zh) 一种用于割台的双排链喂入结构
JP5330781B2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RU2294082C1 (ru) Способ уборки кукуруз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JP4802611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23012915A (ja) 農作物収穫機
JP575661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4233226A (ja) トウモロコシ収穫機
JP2010220541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10104331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H06189619A (ja) コンバイン刈取部の株元搬送装置
JPH07132012A (ja) 収穫機におけるセカンドモア装置
JPH10164941A (ja) 収穫機
JP2001157511A (ja) 収穫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