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6370B - 车辆用热交换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热交换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6370B
CN102656370B CN201080057404.4A CN201080057404A CN102656370B CN 102656370 B CN102656370 B CN 102656370B CN 201080057404 A CN201080057404 A CN 201080057404A CN 102656370 B CN102656370 B CN 102656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vehicle
heat exchange
exchange module
propeller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74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6370A (zh
Inventor
江口刚
铃木敦
小松由尚
佐藤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56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6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3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4Blad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8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by influencing boundary layers
    • F04D29/68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by influencing boundary lay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20Rotors
    • F05D2240/30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 F05D2240/304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related to the trailing edge of a rotor bla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热交换组件,即使在使用了电动机输入在规定水平以下的单风扇结构的风扇单元的情况下的大风量、高压力损失的运转条件下,也能够抑制在叶片表面的分离、失速等,克服空气动力性能的降低和噪声的恶化等。在该车辆用热交换组件中,在矩形形状的换热器下游侧设置有风扇单元(4),风扇单元(4)包括:围筒(5),其具有钟形口(9)和环状开口部(10);螺旋桨式风扇(8),其配设在环状开口部(10)内;风扇电动机,其旋转驱动该螺旋桨式风扇(8)。该车辆用热交换组件的特征在于,风扇单元(4)是电动机输入在规定水平以下的单风扇结构的单元,在螺旋桨式风扇(8)上,在叶片(16)根侧的压力面和负压面这两者上,沿着各自的周向在半径方向上以规定间隔立起设置至少两组小翼(26,27)。

Description

车辆用热交换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热交换组件,搭载于车辆的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散热器和/或用于空调装置的冷凝器与风扇单元被组件化为一体。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车辆用热交换组件,在发动机室内的前方部,从前方侧依次配设用于空调装置的冷凝器和/或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散热器、螺旋桨式风扇、风扇电动机等,并将这些部件组件化为一体(也称之为CRFM)。在该CRFM中设置有围筒,该围筒的流道截面积朝向正对冷凝器和/或散热器的下游侧而设置的螺旋桨式风扇逐渐缩小,将经由冷凝器和/或散热器吸入的冷却空气(外部空气)引导到螺旋桨式风扇。
在这样的CRFM中,就螺旋桨式风扇而言,根据用冷凝器和散热器换热的热量,设置一个或两个。通常,对于呈横宽矩形形状的冷凝器和散热器,在风扇电动机电压12V条件下风量大致在2000m3/h以下的情况下,采用设置有一个螺旋桨式风扇的单风扇结构,在风量超过2000m3/h的情况下,采用设置有两个螺旋桨式风扇的双风扇结构。并且,风量在2000m3/h付近时,风扇电动机输入大致在240W以下。
双风扇结构的情况与单风扇结构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经过换热器(冷凝器、散热器)的冷却空气的风速分布呈均匀化,因此在换热器中的压力损失不增加,电动机输入也不增加,并且,因为每个风扇电动机的输入变小,所以能够将风扇电动机小型轻量化,采购变得容易。但是,因为螺旋桨式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变为两个,零部件数量增加,且虽然每个风扇的重量变小,但是总重量变大。并且,就风扇单元的成本而言,风扇电动机所占比例大,因此,虽然每个电动机的成本降低,但是包括两个电动机的总成本升高。
另一方面,在原本应当是双风扇结构的部位采用单风扇结构的情况下,经过换热器的空气的风速分布产生偏移,因此,来自换热器的压力损失(通风阻力)增加,电动机输入增大,随之发生风扇电动机的等级上升、噪声增大等各种问题。另外,如专利文件1、2所述,通过将电动机支撑梁静翼化来抑制风扇效率降低。并且,如专利文件3所述,为了通过围筒的通风面积减小来抑制运行时冷却性能下降,而在围筒的钟形口(ベルマウス)周围设置开口。进一步,如专利文件4~6所示,为了减小螺旋桨式风扇的纵深尺寸(轴向尺寸),而增加叶片数量以呈多翼化。
另外,如专利文件5、6所述,在叶片外周边付近和根付近的负压面和压力面分别设置小翼(ウィングレット)而整流气流,由此抑制在叶片表面的分离、失速等,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地,如专利文件7所述,使钟形口在能够对围筒确保其整周的范围内形成为最大限度的大小,使螺旋桨式风扇尽可能地形成为大直径化,由此谋求降低转速,并且使冷却空气的气流分布在周方向上变得均匀,噪声低。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特表2000-501808号公报(参照图3-图4)
专利文件2:(日本)特开2003-161299号公报(参照图1-图2)
专利文件3:(日本)实开昭61-132430号公报(参照图1-图2)
专利文件4:(日本)特开平6-336999号公报(参照图1)
专利文件5:(日本)特开2007-40197号公报(参照图1)
专利文件6:(日本)特开2007-40202号公报(参照图4-图5)
专利文件7:(日本)特许第4191431号公报(参照图1-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以往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中,通常,如果在电动机电压12V的条件下风量大致超过2000m3/h,则采用双风扇结构,此时风扇电动机输入大致在240W以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因能够将风扇电动机小型化而变得容易采购,但是与单风扇结构相比,不能避免零部件数量增加、总重量和总成本上升。因此,从车辆用热交换组件的轻量化、低成本化等观点来看,需要能够与风扇电动机输入在240W以下水平且风量超过2000m3/h相对应的单风扇结构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
然而,如果将双风扇结构单纯地变成单风扇,则经过换热器的空气的风速分布产生偏移,因此,随之产生来自换热器的压力损失(通风阻力)增加、电动机输入增大、噪声增加。并且,随着电动机输入的增加,产生提高风扇电动机等级(ランク)的需要,产生重量、成本、采购等方面的不利因素。进而,在变成单风扇的情况下,经过螺旋桨式风扇的气流流速增加,风扇效率降低,使电动机输入增大,且噪声恶化。并且,由于围筒的开口部、即通风面积减小而使冷却空气的流出(抜け)不良,因此产生运行时的发动机冷却性能降低等问题,因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辆用热交换组件,能够应对使用电动机输入在规定水平以下的单风扇结构的风扇单元且风量大致超过2000m3/h的CRFM等。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即,本发明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由矩形形状的换热器和设置在该换热器下游侧的风扇单元构成,该风扇单元包括:围筒,其具有钟形口和环状开口部;螺旋桨式风扇,其配设在该围筒的所述环状开口部内;风扇电动机,其旋转驱动该螺旋桨式风扇。该车辆用热交换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单元是所述风扇电动机输入在规定水平以下的单风扇结构的单元,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中,在叶片根侧的压力面和负压面这两者上各自沿着周向在半径方向上以规定间隔立起设置至少两组小翼。
根据本发明,在由矩形形状的换热器和设置在该换热器下游侧的风扇单元构成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中,风扇单元是风扇电动机输入在规定水平以下的单风扇结构的单元,该螺旋桨式风扇构成为,在叶片根侧的压力面和负压面这两者上沿着各自的周向在半径方向上以规定间隔立起设置有至少两组小翼,因此,即使在使用了电动机输入在规定规定水平以下的单风扇结构风扇单元的情况下的大风量、高压力损失的运转条件下,也能够通过设置在叶片根侧的压力面和负压面这两者上的至少两组小翼,来抑制在叶片表面的分离、失速等,以克服空气动力性能的降低、噪声恶化等。因而,能够应对使用电动机输入在规定水平以下的单风扇结构的风扇单元且风量大致超过2000m3/h的车辆热交换组件,从而能够实现组件的轻量化、低成本化、容易采购零部件。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中,所述风扇电动机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下游侧经由电动机支撑梁支撑于所述围筒,优选该电动机支撑梁为静翼形状。
通过该结构,风扇电动机在螺旋桨式风扇下游侧经由电动机支撑梁支撑于围筒,该电动机支撑梁为静翼形状,因此,能够在因采用单风扇结构的风扇单元而处于大风量、高压力损失的运转条件下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中,通过将电动机支撑梁静翼化使螺旋桨式风扇出口的部分动压力恢复为静压,抑制风扇效率降低。因而,能够降低电动机输入,能够有助于避免风扇电动机的等级上升。
在上述车辆用热交换组件中,就所述静翼形状的电动机支撑梁而言,优选将其翼部的强度(ソリディティ)设定为1附近。
根据该结构,呈静翼形状的电动机支撑梁的翼部的强度(弦节比=翼弦长/间隔)被设定为接近1,因此,能够使从螺旋桨式风扇流出的高速气流恰当地转向,对螺旋桨式风扇出口的动压力进行有效的静压恢复。因而,能够有效克服因采用单风扇结构而产生的风扇效率下降。
在上述的任一车辆用热交换组件中,就所述螺旋桨式风扇而言,优选叶片数量至少在九片以上,由所述电动机支撑梁构成的静翼数量优选至少在十片以上。
根据该结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数量至少在九片以上,由电动机支撑梁构成的静翼数量至少在十片以上,因此,使螺旋桨式风翼片数量和被静翼化的电动机支撑梁静翼数量分别多叶化为九片以上、十片以上,由此能够使风扇单元、甚至热交换组件的纵深尺寸(轴向尺寸)十分薄。因而,即使附加静翼也不影响向车辆搭载的性能、布局的性能,能够享受到单风扇结构带来的轻量化、低成本化等优点。并且,因为将风扇与静翼数量设定为互为质数,所以能够防止因在特定的频率区域的压力干扰而引起的离散频率噪声的增大,从而确切地抑制风扇噪声。
并且,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中,优选在所述围筒上设置在所述钟形口周围增加通风面积的缺口。
根据该结构,在围筒上设置有在钟形口周围增加通风面积的缺口,因此,通过缺口来增加因采用单风扇结构而减小的围筒的通风面积,能够减小由围筒产生的通风阻力。因而,能够在抑制随着采用单风扇结构而产生的运行时的发动机冷却性能下降的同时,谋求围筒、甚至热交换组件的进一步的轻量化。
在上述车辆用热交换组件中,优选所述缺口的面积处于占所述围筒的除去所述环状开口部面积后剩余的面积的10%至30%的范围。
根据该结构,缺口的面积处于占所述围筒的除去所述环状开口部面积后剩余的面积的10%至30%的范围,因此,能够将运行时的发动机冷却性能和空闲时的制冷性能的变化控制在各自的容许范围内,运行时的发动机冷却性能和空闲时的制冷性能的变化是由于伴随着采用了单风扇结构而产生的经过换热器的气流流速分布变化所引起的。因而,能够排除对发动机冷却性能和制冷性能的影响,从而确保各自的性能。
并且,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中,优选所述钟形口在能够对所述围筒确保其整周的范围内形成为最大限度的大小。
根据该结构,钟形口在能够对围筒确保其整周的范围内形成为最大限度的大小,因此,能够尽可能地使螺旋桨式风扇的直径大径化,降低风扇转速,并且能够使被风扇吸入的气流在周方向上的分布变得均匀。因而,能够在低噪声化的同时抑制叶片经过频率成分发生异音(噪音),使听感良好。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即使在使用了电动机输入在规定水平以下的单风扇结构的风扇单元的情况下的大风量、高压力损失的运转条件下,也能够通过在叶片根侧的压力面和负压面这两者上设置的至少两组小翼,抑制在叶片表面的分离、失速等,克服空气动力性能下降、噪声恶化等,因此,能够使用电动机输入在规定水平以下的单风扇结构的风扇单元,充分地应对风量大致超过2000m3/h的车辆热交换组件,实现其轻量化、低成本化、容易采购零部件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气流方向的下游侧看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仅将图1所示车辆用热交换组件的风扇单元拆下,从风扇上游侧看的该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从压力面侧看的构成图2所示风扇单元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的立体图。
图4是从负压面侧看的构成图2所示风扇单元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图3和图4所示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上设置的根侧小翼的配设位置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在构成图2所示风扇单元的围筒上设置的缺口量的允许范围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为,从气流方向下游侧看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辆用热交换组件的立体图,图2所示为,仅将其风扇单元拆下,从风扇上游侧看的该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车辆用热交换组件1将沿着气流方向依次配置的用于空调装置的冷凝器2、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3、风扇单元4经由托架等组件化为一体,例如根据利用冷凝器2和散热器3换热的热量,需要大致2000m3/h以上的风量的规格。以下,也有将该组件1简单称为CRFM1的情况。
就CRFM1而言,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前方侧面向前格栅而配设的情况较多,从向车辆搭载的性能或者在发动机室内布局的性能上考虑,优选尽量使其纵深尺寸浅,并且轻量化。并且,因为在车高低的车中高度方向的尺寸受到制约,所以采用整体而言在宽度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的组件的情况较多。因此,冷凝器2和散热器3使用呈横宽矩形形状且前面面积被设定得较大的薄型换热器。以下,也有将该冷凝器2和散热器3简单统称为换热器的情况。
在冷凝器2和散热器3的下游侧,一体组装有风扇单元4。该风扇单元4包括:围筒5,其用于将经过冷凝器2和散热器3的冷却空气(外部空气)引导到螺旋桨式风扇8;电动机支撑梁6,其一体成形于该围筒5;风扇电动机7,其通过该电动机支撑梁6被固定支撑;螺旋桨式风扇8,其安装在风扇电动机7的旋转轴(未图示)上并被旋转驱动。并且,该风扇单元4例如是使用了一个螺旋桨式风扇8的单风扇结构的风扇单元4,该螺旋桨式风扇8通过在风扇电动机电压12V的条件下输入在240W以下的水平的风扇电动机7被旋转驱动,该风扇单元4的风量大致超过2000m3/h。
围筒5是由树脂材料构成的一体成形品,其构成为,前面开口具有与散热器3的外形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外周边缘,并且在该围筒5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钟形口9和环状开口部10,从前面开口朝向钟形口9和环状开口部10流道截面断面急剧缩小。通过在围筒5左右两侧部设置多个缺口11来增加围筒5的通风面积。该缺口11的总面积被设定为处于占围筒5的除去环状开口部10的面积后剩余的面积的10%至30%的范围。
并且,设置于围筒5的钟形口9以及与钟形口9连续的环状开口部10在能够确保围筒5的整周的范围内形成为最大限度的大小。进一步,在围筒5上一体成形有用于固定支撑风扇电动机7的电动机支撑梁6。该电动机支撑梁6由设置为同心圆状的多组环12、连接多组环12之间的呈放射状的多个(至少10个以上)辐条(スポ一ク)13、加强用的肋部14等构成。
就构成电动机支撑梁6的多个辐条13而言,为了降低电动机输入全部采用静翼形状。该被静翼化的辐条13的翼部的强度(弦节比=翼弦长/间隔)被设定在1左右。并且,在该电动机支撑梁6的中心部固定设置有扁平形状的薄型风扇电动机7。
螺旋桨式风扇8构成为,中心部具有轮毂15,在该轮毂15的外周至少设置有9片以上(本实施方式中为13片)的叶片16,螺旋桨式风扇8为纵深尺寸浅的多翼螺旋桨式风扇。该螺旋桨式风扇8构成为,轮毂15固定于风扇电动机7的旋转轴(未图示),在围筒5的环状开口部10内被旋转驱动。
如图3至图5所示,螺旋桨式风扇8的各叶片16的形状形成为,从连接在轮毂15上的根部17朝向半径方向的外周边部18,在周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宽。形成该叶片16在旋转方向上的前方端的前边缘19,朝向形成后方端的后边缘20弯曲为凸状,并且,后边缘20在离前边缘19远的方向弯曲为凸状,在该后边缘20上设置有多个锯齿21。
叶片16是从外周边部18到根部17翘曲逐渐变大的板状翼,并且叶片16在轮毂15的外周表面上以相对于周方向保持规定的倾斜度而设置,在螺旋桨式风扇8构成为,在图2中向右旋转时,纸的表面侧成为负压面22、纸的背面侧成为压力面(正压面)23,冷却空气从纸的表面侧向背面侧吹出。
并且,在各叶片16上,在接近外周边部18的部分的负压面22和压力面23这两者上沿着周方向立起设置有小翼24,25。能够谋求通过用该小翼24,25在整周上连接相邻的各叶片16彼此的结构,提高螺旋桨式风扇8的强度。同样,在接近根部17的部分的负压面22和压力面23这两者上,沿着各自的周向在半径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至少立起设置有两组小翼26,27和28,29。这些小翼24,25和26,27,28,29设置为,从叶片16的前边缘19附近到后边缘20而立起设置,且起始于叶片16表面的高度从前边缘19侧朝向后边缘20侧逐渐变高。
进一步,就小翼24,25和26,27,28,29而言较为有效的设置是,在将从叶片16的根部17到外周边部18的半径方向尺寸设为100时,将外周侧的小翼24,25设置在从外周边部18起5%至45%的尺寸范围内,并且,根侧的小翼26,27,28,29设置在从根部17起5%至45%的尺寸范围内。
作为一个例子,如图5所示,就根侧的小翼26,27,28,29而言,在将轮毂15的外周尺寸设为R60mm、将叶片16的外周边部18的半径方向尺寸设为R190mm时,叶片16的半径方向尺寸(从根部17到外周边部18的半径方向尺寸)成为190-60=130mm,在将其内侧的小翼26(28)的半径方向尺寸(代表值)设为R76mm、将外侧的小翼27(29)的半径方向尺寸(代表值)设为R92mm的情况下,各内侧的小翼26(28)的离开根部17的位置成为(76-60)/130=12.5%的位置,外侧的小翼27(29)的离开根部17的位置成为(92-60)/130=25%的位置。
通过以上说明的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作用效果。
在上述CRFM1中,如果被风扇电动机7驱动螺旋桨式风扇8旋转,则从冷凝器2的前表面经由冷凝器2和散热器3吸入冷却空气(外部空气)。该外部空气流经冷凝器2和散热器3之后,被引导向螺旋桨式风扇8,该螺旋桨式风扇8在通过风扇单元4的围筒5与钟形口9相连的环状开口部10内旋转,该外部空气通过螺旋桨式风扇8经由环状开口部10向下游侧吹出。此时,在冷凝器2和散热器3中,冷媒和发动机冷却水通过与外部空气换热被冷却。
在此,例如,在对风扇电动机7的电压为12V的条件下,适用于风量超过2000m3/h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1(CRFM1)的情况下,不仅使经过螺旋桨式风扇8的风量增加,而且因经过换热器(冷凝器2和散热器3)的风速分布产生偏移而使换热器的压力损失(通风阻力)增加。因此,成为风量大、压力损失大的运转条件,从而产生在螺旋桨式风扇8的翼表面的气流分离、失速以及随之产生的空气动力性能和噪声的恶化、电动机输入增大、风扇效率降低等问题。
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螺旋桨式风扇8的各叶片16的外周边部18侧的负压面22和压力面23这两者上设置有小翼24,25,由此,通过叶片的压力面23和负压面22之间的压力差,抑制在叶片16的外周边部18与围筒5之间的间隙(叶梢间隙)发生的从压力面23向负压面22的泄漏流动波及到主流,同时抑制因离心力引起的半径方向的流动,由此,能够通过相邻的叶片16使气流高效地向下游侧流出。并且,能够通过在各叶片16的根部17侧的负压面22和压力面23这两者上以规定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小翼26,27,28,29,抑制在叶片16的根侧表面(负压面22和压力面23)的气流分离、以及已分离的气流因离心力而吹向半径方向而产生的气流紊乱,并抑制空气动力性能恶化和噪声增大。
因此,能够在风扇电动机电压12V条件下将输入在240W以下的单风扇结构的风扇单元4适用于风量超过2000m3/h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1(CRFM1)的情况下,抑制在螺旋桨式风扇8的翼表面的流动的分离、失速、以及随之产生的空气动力性能和噪声的恶化、电动机输入增大、风扇效率降低等,将使用了电动机输入在规定水平以下的小型轻量且成本低的风扇电动机7的单风扇结构风扇单元4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例如风量大致超过2000m3/h的车辆热交换组件1,从而能够谋求其轻量化、低成本化以及容易采购零部件等。
并且,使所述风扇电动机7支撑于螺旋桨式风扇8下游侧的电动机支撑梁6的多个辐条13被设定为静翼形状,并将该静翼化的翼部的强度(弦节比=翼弦长/间隔)设定在1附近,因此,在因采用单风扇结构的风扇单元4而处于大风量、高压力损失的运转条件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1中,使从螺旋桨式风扇8流出的高速气流恰当地转向,对在螺旋桨式风扇8出口的部分动压力进行有效的静压恢复。因而,能够有效地克服因采用单风扇结构而引起的风扇效率降低,并能够避免因电动机输入的增大而引起的风扇电动机7等级上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螺旋桨式风扇8的叶片16的数量被设定在至少九片以上,且通过将电动机支撑梁6的辐条13静翼化而构成的静翼的数量被设定在至少十片以上,因此,通过将螺旋桨式风扇8的叶片数量和被静翼化的电动机支撑梁6的静翼数量分别设定在九片以上、十片以上而实现多翼化,能够使风扇单元4、甚至车辆用热交换组件1的纵深尺寸(轴向尺寸)十分薄,并且,即使附加静翼也不使向车辆搭载的性能、布局的性能受到损失,而能够享受到因单风扇结构获得的轻量化、低成本化等优点。而且,因为螺旋桨式风扇8的叶片数量与由电动机支撑梁6构成的静翼数量被设定为互为质数的数量,所以能够防止因在特定的频率区域的压力干涉而使离散频率噪声增大,从而确切地抑制风扇噪声。
进一步,在围筒5上设置有在钟形口9的周围增加通风面积的缺口11,该缺口11的面积处于占围筒5的除去环状开口部10的面积后剩余的面积的10%至30%的范围。因此,通过缺口11来增加因采用单风扇结构而减少的围筒5的通风面积,将由围筒5产生的通风阻力变小,由此,能够将运行时的发动机冷却性能和空闲时的制冷性能的变化控制在各自的容许范围内,运行时的发动机冷却性能和空闲时的制冷性能的变化是由于伴随着采用了单风扇结构而产生的经过换热器(冷凝器2和散热器3)的气流流速分布变化所引起的。
即,如图6所示,来自缺口11的围筒5的缺口量与发动机冷却性能和制冷性能之间的关系是,随着缺口量变大,运行时的发动机冷却性能呈直线A那样地提高,相反地,空闲时的制冷性能呈直线B状下降,通过将缺口11的面积设定为处于占围筒5的除去环状开口部10的面积后剩余的面积的10%至30%的范围,能够将运行时的发动机冷却性能和空闲时的制冷性能的变化控制在各自的容许范围内以确保各自的性能。同时,能够通过缺口11谋求围筒5、甚至车辆用热交换组件1进一步的轻量化。
并且,设置在围筒5上的钟形口9在能够对围筒5确保其整周的范围内形成为最大限度的大小。因此,能够尽可能地使配设在环状开口部10内的螺旋桨式风扇8的直径大径化,降低风扇转速,并且,能够使被螺旋桨式风扇8吸入的气流在周方向上的分布均匀化,能够在低噪声化的同时抑制叶片经过频率成分发生异声(異音)(NZ音),使听感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发明精神的范围内适当地变型。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叶片16的外周端侧设置小翼24,25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取代该小翼24,25而采用设置环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热交换组件(CRFM)
2冷凝器(换热器)
3散热器(换热器)
4风扇单元
5围筒
6电动机支撑梁
7风扇电动机
8螺旋桨式风扇
9钟形口
10环状开口部
11缺口
13辐条(スポ一ク)(静翼形状)
16叶片
17根部
22负压面
23压力面(正压面)
26,27,28,29小翼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热交换组件,由矩形形状的换热器和设置在该换热器下游侧的风扇单元构成,该风扇单元包括:围筒,其具有钟形口和环状开口部;螺旋桨式风扇,其配设在该围筒的所述环状开口部内;风扇电动机,其旋转驱动该螺旋桨式风扇,
该车辆用热交换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单元是单风扇结构的单元,
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中,在叶片根侧的压力面和负压面这两者上各自沿着周向在半径方向上以规定间隔立起设置有至少两组小翼,
在所述围筒上设置有在所述钟形口周围增加通风面积的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电动机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下游侧经由电动机支撑梁被支撑于所述围筒,该电动机支撑梁为静翼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翼形状的电动机支撑梁的翼部的翼弦长与间隔之比被设定为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数量至少为九片,由所述电动机支撑梁构成的静翼数量至少为十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面积占所述围筒的除去所述环状开口部面积的剩余的面积的10%至30%的范围。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能够对所述围筒确保其整周的范围内,所述钟形口形成为最大限度的大小。
CN201080057404.4A 2009-10-19 2010-09-10 车辆用热交换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63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0385 2009-10-19
JP2009240385A JP5422336B2 (ja) 2009-10-19 2009-10-19 車両用熱交換モジュール
PCT/JP2010/065610 WO2011048884A1 (ja) 2009-10-19 2010-09-10 車両用熱交換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6370A CN102656370A (zh) 2012-09-05
CN102656370B true CN102656370B (zh) 2015-09-09

Family

ID=4390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74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6370B (zh) 2009-10-19 2010-09-10 车辆用热交换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91270B2 (zh)
EP (1) EP2492514B1 (zh)
JP (1) JP5422336B2 (zh)
CN (1) CN102656370B (zh)
IN (1) IN2012DN02877A (zh)
WO (1) WO20110488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289525S (en) * 1984-10-01 1987-04-28 Industrial Tools, Inc. Slicing machine for magnetic tape or the like
JP5199849B2 (ja) * 2008-12-05 2013-05-1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熱交換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IL218046B (en) * 2012-02-12 2018-11-29 Elta Systems Ltd An architecture for a multi-directional relay and th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eful by the way
EP2778430B1 (en) 2011-11-10 2018-09-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xternal cooling unit of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device
WO2014125710A1 (ja) 2013-02-12 2014-08-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冷却ユニット
DE102013222207B4 (de) * 2013-10-31 2022-03-03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Radialgebläse
DE102014102311A1 (de) * 2014-02-21 2015-08-27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Lüfter mit einem mit Laufschaufeln versehenen Laufrad
JP6409666B2 (ja) * 2014-09-18 2018-10-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送風機
WO2016042698A1 (ja) * 2014-09-18 2016-03-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送風機
CN104265685B (zh) * 2014-09-29 2016-07-13 梁建平 风叶
EP3280918B1 (en) * 2015-04-08 2021-03-03 Horton, Inc. Fan blade with flow modification features on the pressure side
US11226114B2 (en) 2016-05-03 2022-01-18 Carrier Corporation Inlet for axial fan
AU2017206193B2 (en) * 2016-09-02 2023-07-27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Axial fan and outdoor unit
AT519647B1 (de) * 2017-05-09 2018-09-15 Villinger Markus Rotor, insbesondere für Fluggeräte und Windkraftanlagen
CN109114019A (zh) * 2017-06-23 2019-01-01 博格华纳公司 轴向风扇
JP2019004815A (ja) * 2017-06-27 2019-01-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USD901669S1 (en) 2017-09-29 2020-11-10 Carrier Corporation Contoured fan blade
CN207795681U (zh) * 2018-01-13 2018-08-3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轴流扇叶、轴流风机扇叶组件、轴流风机风道组件
WO2020110967A1 (ja) 2018-11-30 2020-06-0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プロペラファン
WO2020110970A1 (ja) * 2018-11-30 2020-06-0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プロペラファン
WO2020110968A1 (ja) * 2018-11-30 2020-06-0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プロペラファン
CN110877524B (zh) * 2019-12-04 2021-09-2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发动机舱内可转动的冷却模块
US11448231B2 (en) * 2020-07-21 2022-09-20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Cooling fan modu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50299A (en) * 1937-10-11 1939-03-14 Telfer Edmund Victor Propeller
CN1189880A (zh) * 1995-06-23 1998-08-05 西门子电气有限公司 高效低噪音轴流风扇组件
CN1441170A (zh) * 2002-02-27 2003-09-10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风扇和罩组件
CN1908446A (zh) * 2005-08-03 2007-02-0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螺旋桨风机的护罩、旋转叶轮以及螺旋桨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554190A (zh) *
JPS5377321A (en) * 1976-12-20 1978-07-08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Axial-flow fan with supplementary blade
JPS5472507A (en) * 1977-11-22 1979-06-11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Axial flow fan with supplementary blades
JPS5867999A (ja) * 1981-10-16 1983-04-22 Hitachi Ltd 軸流形流体機械における動翼構造
JPS6113240A (ja) * 1984-06-28 1986-01-21 Canon Inc 情報検索装置
JPH0676824B2 (ja) 1984-11-30 1994-09-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のライン圧制御装置
JPS61132430U (zh) 1985-02-05 1986-08-19
US5193983A (en) * 1991-08-05 1993-03-16 Norm Pacific Automation Corp. Axial-flow fan-blade with profiled guide fins
JPH06336999A (ja) 1993-03-30 1994-12-06 Nippondenso Co Ltd 軸流ファン
US5513951A (en) 1993-03-29 1996-05-07 Nippondenso Co., Ltd. Blower device
KR100548036B1 (ko) * 1998-12-31 2006-05-09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축류팬용 안내깃과 그 안내깃을 구비한 축류팬 슈라우드 조립체
JP3539316B2 (ja) * 1999-11-04 2004-07-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ラジエータ用ファンシュラウド
JP2003161299A (ja) * 2001-11-22 2003-06-06 Denso Corp 送風機
JP4191431B2 (ja) 2002-05-27 2008-12-0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ファン
JP4191432B2 (ja) 2002-06-18 2008-12-03 繁樹 森 廃化学物質類・有害廃棄物質類等の梱包方法
JP4519734B2 (ja) * 2005-08-03 2010-08-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翼車及びプロペラファン
US7815418B2 (en) * 2005-08-03 2010-10-19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Shroud and rotary vane wheel of propeller fan and propeller fan
EP1750014B1 (en) 2005-08-03 2014-11-12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xial fan for heat exchanger of in-vehicle air conditioner
JP4508974B2 (ja) 2005-08-03 2010-07-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ファン
JP5072506B2 (ja) * 2007-09-21 2012-11-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ファン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50299A (en) * 1937-10-11 1939-03-14 Telfer Edmund Victor Propeller
CN1189880A (zh) * 1995-06-23 1998-08-05 西门子电气有限公司 高效低噪音轴流风扇组件
CN1441170A (zh) * 2002-02-27 2003-09-10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风扇和罩组件
CN1908446A (zh) * 2005-08-03 2007-02-0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螺旋桨风机的护罩、旋转叶轮以及螺旋桨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85106A (ja) 2011-04-28
US20120031591A1 (en) 2012-02-09
US8491270B2 (en) 2013-07-23
IN2012DN02877A (zh) 2015-07-24
WO2011048884A1 (ja) 2011-04-28
CN102656370A (zh) 2012-09-05
EP2492514A1 (en) 2012-08-29
EP2492514A4 (en) 2013-08-21
EP2492514B1 (en) 2014-11-12
JP5422336B2 (ja)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6370B (zh) 车辆用热交换组件
US5326225A (en) High efficiency, low axial profile, low noise, axial flow fan
US20100269537A1 (en) Air conditioner
US10052931B2 (en) Outdoor cooling unit i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0563664B2 (en) Fan impeller and radiator fan module
JP2009257260A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
US20230332615A1 (en) Turbofan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01851371U (zh) 鼓风扇和使用该鼓风扇的鼓风机
JPH1144432A (ja) 空気調和機
US9822800B2 (en) Fan for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 stator
KR20090108407A (ko) 차량용 냉각팬 조립체
CN111927823A (zh) 一种离心式叶轮及高比转速节能型离心除尘风机
KR100669917B1 (ko) 팬과 쉬라우드의 조립체
KR20100041127A (ko) 팬 및 쉬라우드 조립체
US9074515B2 (en) Vehicle heat-exchange module
KR20080087463A (ko) 팬 및 쉬라우드의 조립체
JP7529708B2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および冷凍装置
CN213744137U (zh) 轴流风扇和具有其的除湿机
CN218177495U (zh) 一种低噪声多翼离心风机
KR20190114679A (ko) 축류 팬
CN109441877B (zh) 一种电机散热用风轮及包括该风轮的风机
CN215171036U (zh) 离心叶轮及离心风机
CN111075757B (zh) 叶轮及具有该叶轮的离心风机
CN113202798A (zh) 一种降噪型发动机冷却风扇
WO2018127953A1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