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9038A -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9038A
CN102649038A CN2011102103808A CN201110210380A CN102649038A CN 102649038 A CN102649038 A CN 102649038A CN 2011102103808 A CN2011102103808 A CN 2011102103808A CN 201110210380 A CN201110210380 A CN 201110210380A CN 102649038 A CN102649038 A CN 102649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acrylate
inorganic
weight portion
organic composite
silicon di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03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9038B (zh
Inventor
舒适
赵吉生
李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103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90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9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9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9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9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作为固体稳定剂,稳定电泳悬浮液,加入水溶性阴离子型引发剂,升温至分解温度,滴加混合单体发生非均相聚合,使生成的聚合物包覆在电泳悬浮液的液滴表面,形成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本发明采用廉价且来源广泛的硅溶胶作为囊壁材料之一,不但降低了电子墨水的成本,而且提高了囊壁的耐热性、耐化性和阻隔性。通过调节单体的种类和混合比例,可以满足柔性显示电子纸的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呼唤着全新的薄型、轻量、低驱动电压、低功耗的平面电子显示技术与之相适应,电泳显示技术是电子显示技术的一种。微胶囊型电泳显示器的最大优点是将电泳粒子和绝缘悬浮液封装于微胶囊内,从而抑制了电泳粒子的团聚和沉积,提高了电泳显示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微胶囊电泳显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悬浮在分散介质中的带电粒子的电泳现象的一种反射型显示技术,它利用电泳原理使夹在电极间的带电物质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随着外加电场方向的转换,并通过带电物质的运动导致交替显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微胶囊可以大规模生产,显示器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并可整卷自动生产。微胶囊可以混合在液体粘合剂中采用喷墨打印、涂刷等方式涂布于基材上,因此可用于柔性显示。微胶囊型电泳显示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目前常用的微胶囊制备方法有脲醛树脂包封法和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法。脲醛树脂微胶囊壁材的机械强度较大,但柔韧性较差,因此用这种材料做成的柔性电泳显示耐刮、耐压性能较差。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法生产效率高,但由于阿拉伯胶对中国来说是一种进口产品,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会导致成本过高;此外阿拉伯胶易降解,长期使用会降低胶囊的阻隔性。
因此有必要寻找成本更低且来源更广泛的原料,来制备电子墨水微胶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方法制备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包括所述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电子纸显示器件。
本发明制备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方法如下:将电泳悬浮液加入到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超声或剧烈搅拌形成乳液,升温,加入水溶性阴离子型引发剂,缓慢滴加混合单体,进行非均相聚合反应,使生成的聚合物包覆在电泳悬浮液的液滴表面,形成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优选地,所述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使用前用水稀释,搅拌或超声处理使所述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子分散均匀。
所述电泳悬浮液与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的质量比为1~100∶1;优选地,质量比为1~85∶1;优选地,质量比为1~75∶1;优选地,质量比为1~50∶1;优选地,质量比为1~20∶1;更优选地,质量比为1~3∶1;更优选地,质量比为1~2∶1。
优选地,形成乳液后,在搅拌状态下将制得的乳液升温至50℃~80℃;更优选地,升温至60-78℃。
优选地,所述非均相聚合反应的温度为90℃~120℃;更优选地,反应温度为90℃~100℃。
优选地,所述非均相聚合反应的时间为2~5小时;更优选地,反应的时间为3小时。
本发明中所用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的粒径为5nm~150nm,优选粒径为20nm~30nm。
本发明的方法中,以所述乳液的重量份为100份计,所述混合单体的重量份为5~45份。
所述混合单体包括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二乙烯基苯、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丁二醇双丙烯酸酯、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二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
优选地,所述混合单体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
更优选地,所述混合单体的组成为:1~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4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2~5重量份的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混合单体的组成为:3~7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1~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5重量份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本发明的方法中,以所述乳液的重量份为100份计,所述水溶性阴离子型引发剂的重量份为0.05-0.5份。
优选地,所述水溶性阴离子型引发剂为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或者也可以使用其他水溶性阴离子型引发剂。
所述电泳悬浮液为包含有电泳粒子、染料以及助剂的四氯乙烯悬浮液。电泳粒子包括钛白粉、二氧化硅等;染料包括偶氮、蒽醌类染料;助剂为电荷控制剂,如聚异丁二酸酐等。
本发明的电泳悬浮液的组成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钛白粉15-20%,黑色染料15-25%,四氯乙烯50-70%,聚异丁二酸酐1-5%。优选地,电泳悬浮液的组成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钛白粉20%,黑色染料20%,四氯乙烯58%,聚异丁二酸酐2%。
优选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50重量份的固含量为30%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加入15-4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进行稀释,搅拌使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子分散均匀;
2)向上述稀释过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加入含15-30重量份的四氯乙烯为溶剂的电泳悬浮液,经过超声均化或剧烈搅拌形成固体稳定乳液;
3)将上述固体稳定乳液升温至50℃~80℃,加入0.05~0.5重量份的过硫酸铵,缓慢依次滴加混合单体1、混合单体2;
其中,混合单体1的组成为:1~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4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2~5重量份的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混合均匀;混合单体2的组成为:3~7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1~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5重量份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混合均匀;
4)将混合单体滴加完毕后,升温至90℃~99℃,反应3小时,降温出料,即得到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本发明采用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作为固体稳定剂,用于稳定电泳悬浮液,在超声或剧烈搅拌作用下,电泳悬浮液会被粉碎成细小液滴分散在水中,这时无机二氧化硅溶胶粒子会包裹在电泳悬浮液的液滴表面,稳定液滴防止其互相聚并,形成固体稳定乳液;在加入水溶性阴离子型引发剂,并缓慢滴加混合单体后,升温至分解温度,使之发生非均相聚合反应,从而使生成的聚合物包覆在电泳悬浮液的液滴表面,有利于形成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由于酸性硅溶胶在水中,其表面带正电,由该酸性硅溶胶包裹电泳悬浮液形成的液滴表面也带正电,再加入水溶性阴离子型引发剂后,引发剂会在静电作用下被吸引到电泳悬浮液的液滴表面。这时加入可聚合混合单体,单体即会在电泳悬浮液的液滴表面被引发聚合,增长为高分子包裹在电泳悬浮液的液滴表面形成微胶囊囊壁。在水溶液中的引发剂也可引发单体聚合进行增长,当增长到一定链长时,会从水相中析出凝聚在电泳悬浮液的液滴表面,形成囊壁。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由上述任意一种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中,本发明还提供包括上述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电子纸显示器件。所述电子纸显示器件可以采用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制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乳液是由固体颗粒代替表面活性剂(乳化剂)而稳定的乳液。不溶性固体细粉与水和一些油性溶剂进行混合分散时,固体细粉包裹在分散相液滴的表面,形成一个固体壳层;当分散相液滴相互碰撞时,固体壳层对液滴的变形和聚集起到阻碍作用,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乳液,即固体稳定乳液。
2.本发明采用酸性硅溶胶作为固体稳定剂,使其包覆在芯材(电泳悬浮液)液滴表面形成带正电的无机粒子层,加入阴离子型引发剂后,引发剂带负电,在静电作用下,引发剂被吸引至电泳悬浮液粒子表面,此时滴加聚合单体,可使单体在电泳悬浮液的液滴表层聚合形成囊壁包裹,反应结束后可形成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3.本发明采用固体稳定预乳化法将酸性硅溶胶包裹在电泳悬浮液滴表面,之后加入阴离子型引发剂和单体进行原位聚合生产聚合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4.本发明制备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成本低,由于使用了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无机材料,得到的产品耐热性明显提高;同时,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产品由于采用了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因此具有优异的耐化性和阻隔性。
5.由于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不使用乳化剂,因此避免了乳化剂覆盖在电泳悬浮液的液滴表面,从而不会阻碍囊壁的包覆及影响微胶囊产品的性能。
6.由于本发明采用酸性纳米硅溶胶这种低碳、廉价、来源广泛的无机材料作为囊壁材料之一,不但降低了电子墨水的成本,而且提高了囊壁的耐热性、耐化性和阻隔性。通过调节单体的种类和混合比例,例如增加分子结构柔软的单体,如丙烯酸丁酯,可以满足柔性显示电子纸的使用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向50g固含量为30%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径为20nm~30nm)中加入40g去离子水稀释,搅拌使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子分散均匀。
2.向上述稀释过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加入含25g四氯乙烯为溶剂的电泳悬浮液(钛白粉20%,黑色染料20%,四氯乙烯58%,聚异丁二酸酐2%),经过超声均化形成固体稳定乳液。
3.将上述固体稳定乳液升温至60℃,加入0.5g过硫酸铵,缓慢依次滴加混合单体1、混合单体2;
混合单体1的组成为:5g甲基丙烯酸甲酯、4g甲基丙烯酸丁酯、5g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混合均匀;
混合单体2的组成为:7g甲基丙烯酸甲酯、5g苯乙烯、5g甲基丙烯酸丁酯、5g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混合均匀。
4.上述混合单体滴加完毕后,升温至90℃,反应3小时,降至室温,出料,即得到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产品显微观察结果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其粒径为1μm~3μm,呈大致圆形,微胶囊表面基本均匀,视野内无二氧化硅粒子。
耐化性和阻隔性评价
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在丙酮溶液中浸泡超声30分钟,结果无电泳悬浮液渗漏。由此证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电子墨水微胶囊对电泳介质的阻隔性良好,耐化性强。
双稳态显示特性评价
利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制作电子纸显示器件。经测试画面由全黑至全白的响应时间为1.1秒,切断电源后仍可维持全白画面,这表明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双稳态显示的特性。
实施例2
1.向50g固含量为25%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径为20nm~30nm)中加入34g去离子水稀释,搅拌使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子分散均匀。
2.向上述稀释过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加入含21g四氯乙烯为溶剂的电泳悬浮液(钛白粉20%,黑色染料20%,四氯乙烯58%,聚异丁二酸酐2%),经过剧烈搅拌形成固体稳定乳液。
3.将上述固体稳定乳液升温至78℃,加入0.5g过硫酸钾,缓慢依次滴加混合单体1、混合单体2;
混合单体1的组成为:2g甲基丙烯酸甲酯、3g甲基丙烯酸丁酯、4g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混合均匀;
混合单体2的组成为:5g甲基丙烯酸甲酯、4g苯乙烯、4g甲基丙烯酸丁酯、3g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混合均匀。
4.上述混合单体滴加完毕后,升温至100℃,反应3小时,降至室温,出料,即得到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产品显微观察结果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其粒径为2μm~4μm,呈大致圆形,微胶囊表面基本均匀,视野内无二氧化硅粒子。
耐化性和阻隔性评价
将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在丙酮溶液中浸泡超声30分钟,结果无电泳悬浮液渗漏。由此证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电子墨水微胶囊对电泳介质的阻隔性良好,耐化性强。
双稳态显示特性评价
利用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制作电子纸显示器件。经测试画面由全黑至全白的响应时间为1.2秒,切断电源后仍可维持全白画面,这表明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双稳态显示的特性。
实施例3
1.向2g固含量为30%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径为5nm~10nm)中加入40g去离子水稀释,搅拌使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子分散均匀。
2.向上述稀释过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加入含30g四氯乙烯为溶剂的电泳悬浮液(钛白粉20%,黑色染料20%,四氯乙烯58%,聚异丁二酸酐2%),经过超声均化形成固体稳定乳液。
3.将上述固体稳定乳液升温至60℃,加入0.5g过硫酸铵,缓慢依次滴加混合单体1、混合单体2;
混合单体1的组成为:5g乙二醇双丙烯酸酯、4g甲基丙烯酸乙酯、5g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混合均匀;
混合单体2的组成为:7g甲基丙烯酸甲酯、5g苯乙烯、5g甲基丙烯酸丁酯、5g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混合均匀。
4.上述混合单体滴加完毕后,升温至90℃,反应3小时,降至室温,出料,即得到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产品显微观察结果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其粒径为3μm~5μm,呈大致圆形,微胶囊表面基本均匀,视野内无二氧化硅粒子。
耐化性和阻隔性评价
将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在丙酮溶液中浸泡超声30分钟,结果无电泳悬浮液渗漏。由此证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电子墨水微胶囊对电泳介质的阻隔性良好,耐化性强。
双稳态显示特性评价
利用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制作电子纸显示器件。经测试画面由全黑至全白的响应时间为1.36秒,切断电源后仍可维持全白画面,这表明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双稳态显示的特性。
实施例4
1.向10g固含量为30%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径为30nm~50nm)中加入40g去离子水稀释,搅拌使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子分散均匀。
2.向上述稀释过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加入含30g四氯乙烯为溶剂的电泳悬浮液(钛白粉20%,黑色染料20%,四氯乙烯58%,聚异丁二酸酐2%),经过超声均化形成固体稳定乳液。
3.将上述固体稳定乳液升温至60℃,加入0.5g过硫酸铵,缓慢依次滴加混合单体1、混合单体2;
混合单体1的组成为:5g苯乙烯、4g甲基丙烯酸甲酯、5g二乙烯基苯,混合均匀;
混合单体2的组成为:7g甲基丙烯酸甲酯、5g苯乙烯、5g甲基丙烯酸丁酯、5g二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混合均匀。
4.上述混合单体滴加完毕后,升温至90℃,反应3小时,降至室温,出料,即得到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产品显微观察结果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其粒径为2μm~3μm,呈大致圆形,微胶囊表面基本均匀,视野内无二氧化硅粒子。
耐化性和阻隔性评价
将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在丙酮溶液中浸泡超声30分钟,结果无电泳悬浮液渗漏。由此证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电子墨水微胶囊对电泳介质的阻隔性良好,耐化性强。
双稳态显示特性评价
利用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制作电子纸显示器件。经测试画面由全黑至全白的响应时间为1.18秒,切断电源后仍可维持全白画面,这表明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双稳态显示的特性。
实施例5
1.将50g固含量为30%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径为80nm~100nm)中加入40g去离子水稀释,搅拌使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子分散均匀。
2.向上述稀释过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加入含15g四氯乙烯为溶剂的电泳悬浮液(钛白粉15%,黑色染料25%,四氯乙烯55%,聚异丁二酸酐5%),经过超声均化形成固体稳定乳液。
3.将上述固体稳定乳液升温至60℃,加入0.5g过硫酸铵,缓慢依次滴加混合单体1、混合单体2;
混合单体1的组成为:5g苯乙烯、4g甲基丙烯酸甲酯、5g二乙烯基苯,混合均匀;
混合单体2的组成为:7g甲基丙烯酸甲酯、5g苯乙烯、5g甲基丙烯酸丁酯、5g二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混合均匀。
4.上述混合单体滴加完毕后,升温至90℃,反应5小时,降至室温,出料,即得到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产品显微观察结果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其粒径为1μm~3μm,呈大致圆形,微胶囊表面基本均匀,视野内无二氧化硅粒子。
耐化性和阻隔性评价
将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在丙酮溶液中浸泡超声30分钟,结果无电泳悬浮液渗漏。由此证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电子墨水微胶囊对电泳介质的阻隔性良好,耐化性强。
双稳态显示特性评价
利用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制作电子纸显示器件。经测试画面由全黑至全白的响应时间为1.3秒,切断电源后仍可维持全白画面,这表明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双稳态显示的特性。
实施例6
1.向2g固含量为30%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径为130nm~150nm)中加入40g去离子水稀释,搅拌使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子分散均匀。
2.向上述稀释过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加入含30g四氯乙烯为溶剂的电泳悬浮液(钛白粉15%,黑色染料15%,四氯乙烯69%,聚异丁二酸酐1%),经过超声均化形成固体稳定乳液。
3.将上述固体稳定乳液升温至60℃,加入0.5g过硫酸钾,缓慢依次滴加混合单体1、混合单体2;
混合单体1的组成为:5g 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4g甲基丙烯酸乙酯、5g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混合均匀;
混合单体2的组成为:7g甲基丙烯酸甲酯、5g苯乙烯、5g甲基丙烯酸丁酯、5g乙二醇双丙烯酸酯,混合均匀。
4.上述混合单体滴加完毕后,升温至120℃,反应2小时,降至室温,出料,即得到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产品显微观察结果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其粒径为4μm~5μm,呈大致圆形,微胶囊表面基本均匀,视野内无二氧化硅粒子。
耐化性和阻隔性评价
将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在丙酮溶液中浸泡超声30分钟,结果无电泳悬浮液渗漏。由此证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电子墨水微胶囊对电泳介质的阻隔性良好,耐化性强。
双稳态显示特性评价
利用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制作电子纸显示器件。经测试画面由全黑至全白的响应时间为1.25秒,切断电源后仍可维持全白画面,这表明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双稳态显示的特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泳悬浮液加入到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超声或剧烈搅拌形成乳液,升温,加入水溶性阴离子型引发剂,缓慢滴加混合单体,进行非均相聚合反应,使生成的聚合物包覆在电泳悬浮液的液滴表面,形成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使用前用水稀释,搅拌或超声处理使所述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的粒子分散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悬浮液与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的质量比为1~100∶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搅拌状态下将所述乳液升温至5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均相聚合反应的温度为90℃~120℃,反应时间为2~5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粒子的粒径为5nm~15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乳液的重量份为100份计,所述混合单体的重量份为5~45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单体包括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二乙烯基苯、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丁二醇双丙烯酸酯、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二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单体的组成为:1~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4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2~5重量份的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单体的组成为:3~7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1~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5重量份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乳液的重量份为100份计,所述水溶性阴离子型引发剂的重量份为0.05-0.5份。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阴离子型引发剂为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悬浮液含有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钛白粉15-20%,黑色染料15-25%,四氯乙烯50-70%,聚异丁二酸酐1-5%。
CN201110210380.8A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6490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0380.8A CN102649038B (zh)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0380.8A CN102649038B (zh)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9038A true CN102649038A (zh) 2012-08-29
CN102649038B CN102649038B (zh) 2014-06-25

Family

ID=46691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0380.8A Active CN102649038B (zh)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90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8668A (zh) * 2011-11-08 2012-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墨水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3916A (zh) * 2013-04-02 2013-07-10 复旦大学 一种用于电泳显示的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6416A (zh) * 2002-12-09 2004-06-23 西北工业大学 绿色电子墨水的制备方法
CN101059637A (zh) * 2007-05-22 2007-10-24 浙江大学 电子纸显示用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1186657A (zh) * 2007-12-28 2008-05-28 北京交通大学 二氧化钛或染料包埋法合成电子纸用微球的方法及电子纸用微球在低介电常数的介质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6416A (zh) * 2002-12-09 2004-06-23 西北工业大学 绿色电子墨水的制备方法
CN101059637A (zh) * 2007-05-22 2007-10-24 浙江大学 电子纸显示用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1186657A (zh) * 2007-12-28 2008-05-28 北京交通大学 二氧化钛或染料包埋法合成电子纸用微球的方法及电子纸用微球在低介电常数的介质中的应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8668A (zh) * 2011-11-08 2012-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墨水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8668B (zh) * 2011-11-08 2014-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墨水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3916A (zh) * 2013-04-02 2013-07-10 复旦大学 一种用于电泳显示的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3193916B (zh) * 2013-04-02 2015-06-17 复旦大学 一种用于电泳显示的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9038B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3916B (zh) 一种用于电泳显示的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2343239B (zh) 氧化石墨烯或石墨烯/无机粒子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8814B (zh) 一种电泳显示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9665B (zh) 单组份室温多重自交联水性环氧丙烯酸树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00265B (zh) 具有电场响应光子晶体特性的彩色电泳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方法
CN105315743A (zh) 触变性胶体为模板剂的纳米多孔防腐隔热涂料及制备方法
CN103865364A (zh) 一种聚噻吩抗静电涂布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99139B (zh) 一种诱导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自组装形成珍珠链结构的方法
CN102850479B (zh) 一种阳离子型苯丙微乳液的制备方法
JPS6182835A (ja) 微粒子体を含有するミクロゲル分散液
CN103272544B (zh) 对温度/pH双敏感的核-壳型覆盆子状智能复合微球及制备方法
CN105542685A (zh) 封框胶、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制备方法
CN103305129A (zh) 改性无机硅酸锂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053681A (zh) 热膨胀性微球、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CN103342991A (zh) 复合纳米胶囊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4456B (zh) 一种光固化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互穿网络防静电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2618100A (zh) 一种光固化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互穿网络防静电涂料
CN102649038B (zh)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KR101160156B1 (ko) 상변이 물질이 전도성 고분자로 둘러싸여 있는 나노캡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131319A (zh) 双组分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互穿网络导电、抗静电涂料及制备方法
CN102219998B (zh) 一种聚吡咯/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356737B (zh) 一种导电粉末涂料专用高导电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2698668B (zh) 电子墨水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23498B (zh) 形成黑矩阵的组合物、黑矩阵、显示基板和改性方法
CN102641703A (zh) 电子墨水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