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7749B - 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7749B
CN102637749B CN201210005787.1A CN201210005787A CN102637749B CN 102637749 B CN102637749 B CN 102637749B CN 201210005787 A CN201210005787 A CN 201210005787A CN 102637749 B CN102637749 B CN 102637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sa coating
refractive index
film
conversion layer
composite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57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7749A (zh
Inventor
山崎和彦
日向野怜子
泉礼子
林年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37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7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7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77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其目的在于在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或基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中,通过由湿式涂布法在光电转换层与封装材料膜之间形成透明导电膜来降低在通过封装材料膜的光的光电转换层表面中的反射光,且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1),在光电转换层(30)与封装材料膜(40)之间具有透明导电膜(10),其特征在于,透明导电膜(10)含有透明导电性颗粒和透光性粘合剂,折射率为n1>n2>n3,式中,n1表示光电转换层(30)的折射率,n2表示透明导电膜(10)的折射率,并且n3表示封装材料膜(40)的折射率。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光电转换层、透明导电膜及封装材料膜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或基板(サブストレ一ト)型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从环保的立场出发,正在推进绿色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实用化,从作为能源的太阳光取之不尽且为无公害等方面,太阳能电池备受瞩目。以往,太阳能电池一直利用单晶硅或多晶硅块状太阳能电池。
另一方面,利用非晶硅等的半导体的所谓薄膜半导体太阳能电池(以下称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为在玻璃或不锈钢等廉价的基板上仅形成需要量的光电转换层,即半导体层。因此,从薄型且轻量、制造成本低廉及容易大面积化等方面,可以认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将成为今后太阳能电池的主流。
太阳能电池中的膜形成一般通过溅射法、CVD法等真空成膜法进行。但是,要保持并运行大型真空成膜装置,需要较多成本,因此将膜形成置换成湿式成膜法,由此可期待运转成本的大幅改善。
在此,在块状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中重要的是均为了提高发电效率而毫不损失入射的光并导入至光电转换层内,从而需要降低光电转换层表面中的反射光。
作为基于湿式成膜法的太阳能电池用透明导电膜,公开有在玻璃基板的基体上涂布分散有导电氧化物超微粒的涂层液并使其固化的制造薄膜太阳能电池用透明导电膜的方法(专利文献1)。
然而,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对于覆板(ス一パ一ストレ一ト)型太阳能电池,以提高玻璃基板上的透明导电膜的雾度为目的,而对于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或基板型太阳能电池不进行考虑。
在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在折射率为4~4.2的非晶硅的光电转换层上形成折射率为1.8~2.2的ITO的透明导电膜。在透明导电膜上通常形成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的封装材料,当为EVA时,折射率为1.5~1.6。若按形成的顺序记载折射率,则光电转换层为4~4.2、透明导电膜为1.8~2.2,封装材料为1.5~1.6,可以认为因形成透明导电膜而折射率的变化变大,因此导致入射的太阳光的反射量增加,尤其导致光电转换层-透明导电膜间的反射量增加,从而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下降。并且,若用溅射法等真空成膜法形成透明导电膜,则透明导电膜成为均匀的组成,因此折射率也变得均匀,在透明导电膜内的光散射较少,在薄膜太阳能电池内的陷光效应不是很充分。
并且,在上述将分散有导电氧化物超微粒的涂层液涂布在玻璃基板的基体上并使其固化的方法中,由于形成于玻璃基板上,因此在500℃下进行约10分钟的加热(专利文献1的第0030、0036及0040段落),所以因加热而劣化半导体特性,因此很难在半导体层上应用透明导电膜。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10-120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关于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能够通过在光电转换层与封装材料膜之间形成具有特定的折射率的透明导电膜的复合膜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并且,该复合膜的透明导电膜无需高价设备,能够由简便且低成本的湿式涂布法形成。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或基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中,由湿式涂布法在光电转换层与封装材料膜之间形成透明导电膜,由此降低在通过封装材料膜的光在光电转换层及透明导电膜表面中的反射光。
本发明涉及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案解决上述课题的具有光电转换层、透明导电膜及封装材料膜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复合膜的太阳能电池。
(1)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在光电转换层与封装材料膜之间具有透明导电膜,其中,透明导电膜含有透明导电性颗粒和透光性粘合剂,折射率为n1>n2>n3(式中,n1表示光电转换层的折射率,n2表示透明导电膜的折射率,并且n3表示封装材料膜的折射率)。
(2)如上述(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其中,透明导电膜的厚度为0.01~0.5μm。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其中,透明导电膜的透光性粘合剂包含选自铝、硅、钛、铬、锰、铁、钴、镍、银、铜、锌、钼及锡的金属皂、金属络合物及金属醇盐的水解体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型粘合剂。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其中,透明导电膜的透光性粘合剂包含选自烷氧基硅烷、卤代硅烷类、2-烷氧基乙醇、β-二酮及烷基醋酸酯中的至少1种非聚合物型粘合剂。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其中,透明导电膜的透明导电性颗粒包含选自ITO、ZnO、ATO及SnO2中的至少1种氧化物微粒。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其中,透明导电膜进一步包含选自SiO2、TiO2、ZrO2及金刚石中的至少1种透明颗粒。
(7)一种制造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方法,所述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依次具有基材、光电转换层、透明导电膜及封装材料膜,其中,通过湿式涂布法在形成于基材上的光电转换层上涂布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形成透明导电涂膜之后,烧成或固化具有透明导电涂膜的基材来形成透明导电膜,进而在透明导电膜上形成封装材料层。
(8)如上述(7)所述的制造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方法,其中,透明导电涂膜的烧成温度为130~250℃。
(9)如上述(7)或(8)所述的制造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方法,其中,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的湿式涂布法为喷涂法、点胶机涂布法(デイスペンサ一コ一テイング法)、旋涂法、刮涂法、狭缝涂布法、喷墨涂布法、铸模涂布法、网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或凹版印刷法。
(10)一种包括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的膜的太阳能电池。
根据本发明(1),能够抑制通过封装材料膜的光在封装材料膜-透明导电膜界面和/或透明导电膜-光电转换层界面中的反射,并能够简便地获得提高发电效率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根据本发明(8),不利用高额的真空设备就能够形成透明导电膜,并能够简便且以低成本制造发电效率较高的太阳能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截面的示意图的一例。
符号说明
1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10透明导电膜,20Al层、30光电转换层,31单晶(n型),32a-Si(i型),33a-Si(p型),40封装材料膜,50Ag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另外,只要没有特别示出,并且除了数值固有的情况以外,%为质量%。首先,从用于形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透明导电膜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进行说明。
[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
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透明导电性颗粒和透光性粘合剂,烧成或固化后的折射率为n1>n2>n3(式中,n1表示光电转换层的折射率,n2表示透明导电膜的折射率,并且n3表示封装材料膜的折射率)。
透明导电性颗粒在透明导电膜中产生将来自光电转换层的返回光返回至光电转换层侧的在薄膜太阳能电池内的陷光效应,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从透光性、稳定性及耐候性的观点考虑,透明导电性颗粒优选为氧化物微粒。作为透明导电性的氧化物颗粒,优选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折射率:2)、ATO(Antimony Tin Oxide:锑掺杂氧化锡,折射率:2)的氧化锡粉末或含有选自Al、Co、Fe、In、Sn及Ti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氧化锌粉末(折射率:2)等,其中,更优选ITO、ATO、AZO(Aluminum Zinc Oxide:铝掺杂氧化锌)、IZO(Indium Zinc Oxide:铟掺杂氧化锌)、TZO(Tin Zinc Oxide:锡掺杂氧化锌)。并且,为了在分散介质中保持稳定性,优选透明导电性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0~100nm的范围内,其中更优选在20~60nm的范围内。在此,平均粒径用基于根据QUANTACHROME AUTOSORB-1的比表面积测定的BET法或根据堀场制作所制造的LB-550的动态光散射法进行测定。尤其是在无记载的情况下,利用基于根据QUANTACHROME AUTOSORB-1的比表面积测定的BET法进行测定。
并且,从折射率调整的观点考虑,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优选进一步包含选自SiO2(折射率:1.45)、TiO2(折射率:2.7)、ZrO2(折射率:2)及金刚石(折射率:2.4)中的至少1种透明颗粒。
透光性粘合剂保持透明导电性颗粒,另外,透明导电膜在膜内包含折射率不同的透明导电性颗粒和透光性粘合剂,由此光散射效果变强,进一步提高将来自光电转换层的返回光返回至光电转换层侧的在薄膜太阳能电池内的陷光效应。从涂布后的固化容易且粘附性的观点考虑,透光性粘合剂优选包含通过加热固化的聚合物型粘合剂和/或非聚合物型粘合剂。作为聚合物型粘合剂可举出折射率为1.3~1.6范围的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酯、醇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聚氨酯、聚苯乙烯、聚缩醛、聚酰胺、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纤维素及硅氧烷聚合物等。并且,聚合物型粘合剂优选包含选自折射率为1.3~1.6范围的铝、硅、钛、铬、锰、铁、钴、镍、银、铜、锌、钼及锡的金属皂、金属络合物、金属醇盐及金属醇盐的水解体中的至少1种。
作为非聚合物型粘合剂可举出金属皂、金属络合物、金属醇盐、金属醇盐的水解体、烷氧基硅烷、卤代硅烷类、2-烷氧基乙醇、β-二酮及烷基醋酸酯等。并且,金属皂、金属络合物或金属醇盐中所包含的金属优选为铝、硅、钛、铬、锰、铁、钴、镍、银、铜、锌、钼、锡、铟或锑,更优选为硅、钛的醇盐(例如,四乙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丁氧基硅烷)。作为卤代硅烷类可举出三氯硅烷。作为2-烷氧基乙醇可举出2-正丙氧基乙醇、2-正丁氧基乙醇、2-己氧基乙醇等,作为β-二酮可举出2,4-戊烷二酮、3-异丙基-2,4-戊二酮、2,2-二甲基-3,5-己二酮等,作为烷基醋酸酯可举出正丙基醋酸酯、异丙基醋酸酯等。通过加热固化这些聚合物型粘合剂和非聚合物型粘合剂,由此能够形成具有较高粘附性的透明导电膜。
当固化金属醇盐时,优选与用于开始水解反应的水分一同含有作为催化剂的盐酸、硝酸、磷酸(H3PO4)、硫酸等酸或氨水、氢氧化钠等碱,从加热固化之后催化剂易挥发、不易残存、不残留卤素、不残存耐水性较弱的P等及固化后的粘附性等的观点考虑,更优选硝酸。
相对于除去分散介质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100质量份,透明导电性颗粒优选为10~90质量份,更优选为20~70质量份。若为10质量份以上,则能够期待将来自透明导电膜的返回光返回至透明导电膜侧的效果,若为90质量份以下,则透明导电膜本身的强度及透明导电膜组合物维持与透明导电膜或封装材料膜的粘结力。
从折射率调整的观点考虑,相对于除去分散介质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100质量份,透明颗粒优选为20~60质量份,更优选为30~40质量份。
相对于除去分散介质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100质量份,透光性粘合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10~90质量份,更优选为30~80质量份。若为10质量份以上,则透明导电膜和粘结力良好,若为90质量份以下,则不易产生成膜时的膜不均。并且,从粘合剂的固化速度和硝酸的残存量的观点考虑,使用金属醇盐作为粘合剂、使用硝酸作为催化剂时,相对于100质量份金属醇盐,硝酸优选为1~10质量份。
并且,透光性粘合剂优选根据所使用的其他成分加入偶联剂。这是为了提高透明导电膜和透明导电膜的粘附性及透明导电膜和封装材料膜的粘附性,另外还提高透明导电性颗粒和透光性粘合剂的粘附性。作为偶联剂可举出硅烷偶联剂、铝偶联剂及钛偶联剂等。
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举出乙烯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作为铝偶联剂可列举由化学式(1)表示的含有乙酰烷氧基的铝偶联剂。
并且,作为钛偶联剂可列举由化学式(2)~(4):
表示的具有二烷基焦磷酸基的钛偶联剂,并且,可举出由化学式(5):
(C8H17O)4Ti[P(OC13H27)2OH] (5)
表示的具有二烷基磷酸基的钛偶联剂。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偶联剂优选为0.01~5质量份,更优选为0.1~2质量份。若为0.01质量份以上,则可以发现与透明导电膜或封装材料膜的粘结力提高或显著的颗粒分散性的提高效果,若多于5质量份,则易产生膜不均。
为了良好地成膜,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优选包含分散介质。作为分散介质,可举出: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等醇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异佛尔酮等酮类;甲苯、二甲苯、己烷、环己烷等烃类;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等酰胺类;二甲基亚砜等亚砜类或乙二醇等二醇类;及乙基溶纤剂等乙二醇醚类等。为了获得良好的成膜性,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分散介质的含量优选为80~99质量份。
并且,优选根据所使用的成分加入水溶性纤维素衍生物。水溶性纤维素衍生物为非离子化表面活性剂,但即使添加的量少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量,分散透明导电性颗粒的能力也极高,并且,通过添加水溶性纤维素衍生物,还提高所形成的透明导电膜的透明性。作为水溶性纤维素衍生物,可举出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水溶性纤维素衍生物的添加量优选为0.2~5质量份。
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能够通过根据常用方法并由涂料搅拌器、球磨机、混砂机、离心式磨机、三辊磨等混合所希望的成分并分散透光性粘合剂,根据情况分散透明导电性颗粒等来制造。当然,也能够通过通常的搅拌操作制造。另外,从易获得均质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的观点考虑,优选混合不包括透明导电性颗粒的成分之后,另外混合包含预先分散的透明导电性颗粒的分散介质。
对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的烧成或固化后的折射率进行后述。
[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
本发明的在光电转换层与封装材料膜之间具有透明导电膜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特征在于,透明导电膜含有透明导电性颗粒和透光性粘合剂,折射率为n1>n2>n3(式中,n1表示光电转换层的折射率,n2表示透明导电膜的折射率,并且n3表示封装材料膜的折射率)。关于透明导电性颗粒和透光性粘合剂如上所述。
图1中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截面的示意图的一例。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依次具备:Al层20;作为光电转换层30的单晶(n型)31、a-Si(i型)32和a-Si(p型)33;透明导电膜10;封装材料膜40,在透明导电膜10上形成Ag配线50。从封装材料膜40侧入射太阳光。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1具备光电转换层30、透明导电膜10和封装材料膜40。在此,将光电转换层的折射率设为n1,透明导电膜的折射率设为n2,并且封装材料膜的折射率设为n3时,若为n1>n2>n3,则与a-Si(p型)32和封装材料膜40直接层叠时相比,能够显著抑制入射光在a-Si(p型)32-封装材料膜40之间的反射,并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
以下,对各种太阳能电池的情况进行记载,但是与折射率有关的数值为代表性值,并为n1>n2>n3即可。当为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时,由于从太阳光的入射侧成为折射率:1.5~1.6的EVA等的封装材料膜、透明导电膜、折射率:4~4.2的光电转换层,因此透明导电膜的折射率优选为2~3左右,更优选为2.3~2.7。
基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也同样从太阳光的入射侧成为折射率:1.5~1.6的EVA等的封装材料膜、透明导电膜、折射率:4~4.2的光电转换层,因此透明导电膜的折射率优选为2~3左右,更优选为2.3~2.7。
并且,透明导电膜还优选设置2层以上,这时优选形成为折射率从光电转换层朝向封装材料膜慢慢变低。
从粘附性的观点考虑,透明导电膜的厚度优选为0.01~0.5μm,更优选为0.02~0.08μm。这是因为若透明导电膜的厚度小于0.03μm或超过0.5μm,则无法充分获得反射防止效果。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制造方法为依次具有基材、光电转换层、透明导电膜及封装材料膜的太阳能电池用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通过湿式涂布法在形成于基材上的光电转换层上涂布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形成透明导电涂膜之后,对具有透明导电涂膜的基材进行烧成或固化来形成透明导电膜,另外,在透明导电膜上形成封装材料层,从而形成上述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
首先,通过湿式涂布法在形成于基材上的光电转换层上涂布上述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这时的涂布设成烧成后的厚度优选为0.01~0.5μm,更优选为0.02~0.08μm。接着,在温度20~120℃、优选在25~60℃下干燥1~30分钟、优选干燥2~10分钟该涂膜。如此形成透明导电涂膜。
上述基材能够使用至少形成有光电转换层的包括玻璃、陶瓷、高分子材料或硅的基板中的任一个或选自玻璃、陶瓷、高分子材料及硅中的2种以上的层叠体。硅可以为单晶型也可以为多晶型。作为高分子基板可举出通过聚酰亚胺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有机聚合物形成的基板。
另外,上述湿式涂布法优选为喷涂法、点胶机涂布法、旋涂法、刮涂法、狭缝涂布法、喷墨涂布法、网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或铸模涂布法中的任一个,但是不限于此,能够利用所有方法。
喷涂法是通过压缩空气使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呈雾状并涂布于基材上或者对分散体本身进行加压以雾状涂布于基材上的方法,点胶机涂布法是例如将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注入注射器中并按压该注射器的活塞,由此使分散体从注射器前端的微细喷嘴吐出并涂布于基材上的方法。旋涂法是向旋转的基材上滴下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并通过其离心力向基材周边扩展该滴下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的方法,刮涂法是将与刮刀的前端隔开预定间隙的基材设置成可向水平方向移动并向比该刮刀更靠近上游侧的基材上供给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朝向下游侧水平移动基材的方法。狭缝涂布法是使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从狭窄的狭缝流出并涂布于基材上的方法,喷墨涂布法是将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填充于市售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盒中并在基材上进行喷墨印刷的方法。网版印刷法是利用纱作为图案指示材料并通过在其上作成的版图像向基材转移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的方法。胶版印刷法是不使附于版上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直接附着于基材上,而是从版一次性复制到胶片上,并从胶片重新转移到基材上的利用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的疏水性的印刷方法。铸模涂布法是通过歧管分配供给于模具内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并通过狭缝挤出于薄膜上,对行进的基材的表面进行涂层的方法。铸模涂布法有狭槽式涂布方式或滑动式涂布方式、帘式涂布方式。
最后,在大气中或氮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气氛中,优选在130~250℃、更优选在180~220℃的温度下保持5~60分钟、优选保持15~40分钟来烧成具有透明导电涂膜的基材。
将具有涂膜的基材的烧成温度设为130~250℃的范围是因为,当小于130℃时,在透明导电膜中产生固化不足的不良情况。并且,若超过250℃,则不会发挥所谓低温工艺的生产上的优点,即导致制造成本增大且生产率下降。并且是因为,尤其是非晶硅、微晶硅或利用这些的混合型硅太阳能电池的耐热性较弱,由烧成工序而转换效率下降。
将具有涂膜的基材的烧成时间设为5~60分钟的范围是因为当烧成时间小于下限值时,在透明导电膜中产生粘合剂烧成不充分的不良情况。而且是因为,若烧成时间超过上限值,则导致制造成本增大需要以上并生产率下降,并且产生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转换效率下降的不良情况。
之后,在透明导电膜上形成封装材料层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即可。
通过以上,能够形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如此,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由于能够通过形成透明导电膜时使用湿式涂布法来尽量排除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等的真空工艺,因此能够更廉价地制造透明导电膜。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
首先,作为粘合剂使用的SiO2结合剂通过如下制造:利用500cm3的玻璃制4口烧瓶,加入140g四乙氧基硅烷和240g乙醇并进行搅拌的同时,在25g纯水中溶解并一次性加入11.0g的12N-HCl,之后在80℃下反应6小时。
以成为表1、表2所示的组成(数值表示质量份)方式,按合计60g装入100cm3的玻璃瓶中,利用100g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MICROHYCA,昭和壳牌石油公司制造),由涂料搅拌器分散6小时,由此制作1~12序号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在表1、表2中表示偶联剂的钛(4)为化学式(4)的钛偶联剂。
[表1]
[表2]
将1~12序号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成膜于1mm厚度的碱玻璃上之后,以各自的表3、表4记载的条件在大气中烧成。关于透过率,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600nm中的透过率。这时将基板的透过率作为背景除外。关于折射率,由椭圆偏振计测定相同的试料。在表3、表4中示出这些结果。在此,碱玻璃(折射率为1.54)由于具有与使用于封装材料膜的EVA(折射率为1.5~1.6)大致相同的折射率,因此作为封装材料膜的代替膜来形成。另外,若形成光电转换层(折射率为4~4.2),则导致吸收光,因此不进行光电转换层的形成。
[表3]
[表4]
如从表3、表4明确可知,满足n2>n3的所有实施例1~10中,折射率为2.05~2.55的所期望的范围,透过率为82~94%的良好的结果。尤其在折射率为2.45、2.55的实施例9、10中透过率非常高。这样,由于满足n2>n3,因此从封装材料膜至透明导电膜的透过率变高,同样地只要满足n1>n2,则从透明导电膜至光电转换层的透过率也变高。与此相对,在透明导电膜的折射率较低的比较例1中透过率低达69%,比较例2中透过率也低达72%。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由于能够由湿式涂布法涂布于透明导电膜上并进行烧成,并能够降低通过封装材料膜的光在光电转换层表面中的反射光,因此对各种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非常有用。

Claims (3)

1.一种制造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方法,所述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依次具有基材、光电转换层、透明导电膜及封装材料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含有透明导电性颗粒和透光性粘合剂,折射率为n1>n2>n3,式中,n1表示光电转换层的折射率,n2表示透明导电膜的折射率,并且n3表示封装材料膜的折射率,
通过湿式涂布法在形成于基材的光电转换层上涂布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形成透明导电涂膜之后,烧成或固化具有透明导电涂膜的基材来形成透明导电膜,进而在透明导电膜上形成封装材料层,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含有透光性粘合剂,所述透光性粘合剂相对于除去分散介质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100质量份,含有10~20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方法,其中,
透明导电涂膜的烧成温度为130~25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方法,其中,
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的湿式涂布法为喷涂法、点胶机涂布法、旋涂法、刮涂法、狭缝涂布法、喷墨涂布法、铸模涂布法、网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或凹版印刷法。
CN201210005787.1A 2011-02-11 2012-01-10 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7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7979A JP5893251B2 (ja) 2011-02-11 2011-02-11 太陽電池用複合膜の製造方法
JP2011-027979 2011-0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7749A CN102637749A (zh) 2012-08-15
CN102637749B true CN102637749B (zh) 2016-12-14

Family

ID=46622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578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7749B (zh) 2011-02-11 2012-01-10 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93251B2 (zh)
CN (1) CN1026377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4547B (zh) * 2014-09-05 2017-03-08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低轨道航天器高压太阳电池阵二次放电防护方法
CN106252430B (zh) * 2016-09-14 2019-01-11 南昌大学 一种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CN112018208B (zh) * 2020-08-06 2022-10-04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14914329A (zh) * 2022-06-17 2022-08-16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0768A (en) * 1996-10-04 2000-12-12 Pioneer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Floating optical pickup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273464A (zh) * 2005-09-30 2008-09-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9110B2 (ja) * 1994-09-30 2001-01-29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JP4187454B2 (ja) * 2002-03-29 2008-11-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KR20090007063A (ko) * 2007-07-13 2009-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WO2011001983A1 (ja) * 2009-06-29 2012-12-1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0768A (en) * 1996-10-04 2000-12-12 Pioneer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Floating optical pickup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273464A (zh) * 2005-09-30 2008-09-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93251B2 (ja) 2016-03-23
CN102637749A (zh) 2012-08-15
JP2012169382A (ja) 201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1112B (zh) 太阳能电池的防反射膜用组合物、太阳能电池的防反射膜、太阳能电池的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及太阳能电池
CN101803037B (zh) 超直型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亚直型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97492A (zh) 太阳能电池用透明导电膜及其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多接合型太阳能电池
CN101523511A (zh) 电极形成用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电极的形成方法
CN101657908B (zh) 导电性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6726B (zh) 带有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的透明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37749B (zh) 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43287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和透明导电膜
CN102201274A (zh) 导电膜形成用组成物、太阳能电池用复合膜及其形成方法
JP5544774B2 (ja) 多接合型太陽電池
CN102738254A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用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及透明导电膜
JP5493469B2 (ja) スーパーストレート型薄膜太陽電池用の複合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75947A (zh) 太阳能电池用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及透明导电膜
CN102702803A (zh) 太阳能电池用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及透明导电膜
JP2010087480A (ja) サブストレート型太陽電池用の複合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97513A (zh) 导电性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32150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和透明导电膜
CN102443289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和透明导电膜
CN102443288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和透明导电膜
JP5407989B2 (ja) 太陽電池用複合膜の形成方法
CN102443290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膜用组合物和透明导电膜
JP2011192804A (ja)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0080932A (ja) 太陽電池用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透明導電膜用組成物、多接合型太陽電池
JP2012151388A (ja) 太陽電池向け透明導電膜用組成物および透明導電膜
JP2011192799A (ja)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